首页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

举报
开通vip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 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院部:教育科学系 专业:学前教育 班级:美本2班 姓名:刘艳艳 学号:201209090056 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 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摘 要:在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河南、湖北等地以县及县以下地域范围内为主的农村居民在春节期间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进行的调查访谈,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等...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 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院部:教育科学系 专业:学前教育 班级:美本2班 姓名:刘艳艳 学号:201209090056 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 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摘 要:在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河南、湖北等地以县及县以下地域范围内为主的农村居民在春节期间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进行的调查访谈,集中反映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等相关方面的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而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以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居民;收入状况;生活水平;消费特点;娱乐方式 一、引论:问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研究“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部署了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这项重大战略部署的推进~不仅是亿万农民的福音~是田野大地的希望~也使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党和国家一直都十分重视农村工作~始终把解决好农村问题放在一个全局的高度来抓~近年来更是着眼于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接连两年发出两个“一号文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并最终适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 2004年1月~针对当时很长一段时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当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紧随其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时期。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和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推出的一系列利农政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美好未来~也看到了政府和全国人民在新世纪大力发展各项事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的发展进步~而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来实现。考察农民在经济生活和精神娱乐中的行为特点~有助于分别从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两个方面把握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寻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而春节期间的农村社会无疑是农民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因此~选择春节这个能够集中反映农民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的时段来研究农村的发展特点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就有了比较科学和现实的意义。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它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着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节日能够像春节一样调动起每个人的过节意识。这是一个被高度艺术化了的特殊时间段~它带给了中华民族每一个人无法拒绝的喜庆和希望氛围~也带给了每个人寻求生活乐趣和享受生活的机会。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当前农民依然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真正的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依然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农村社会中~因此~选择春节作为研究的时段~其间农民的消费特点最能反映出一年来农民的收入状况等经济条件的改变~农民的过节娱乐方式也最能反映出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变化。 本次调查选取中部地区河南这个农业大省部分县及县以下为主的农村地区~进行问卷和访谈等形式的深入调查~同时结合全国其他各 地区的有关情况~试图对我国近年来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水平变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作以分析思考~以期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对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推进建言献策。 二、调查:农民过春节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春节应该是一个消费和享受的时间符号。这是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最直接的需要~春节便是用于给人们一个驻足歇息的机会~它让我们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也让我们开始盘算接下来一年的希望~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得以在一个辞旧迎新的时间段里~比平时更随意地进行一些消费~找一些乐子~享受一下生活。 春节期间~农民的消费特点和娱乐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在传统习俗和经济条件的双重作用下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观念。 ,一,春节期间农民的消费结构 自古以来就有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吃穿历来是老百姓生活中永恒的主题~而当今中国人过年的主要消费也依然是用在了“吃穿”上~收入水平相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自然也不例外~春节期间农民的消费结构表现为以吃穿消费为主~主要是一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其次才是部分一定限度的发展型和奢侈型消费。以下简单列举通过调查得出的这方面农民的消费结构和主要内容: 1、食物消费 由于传统习俗和经济条件的因素~食物消费必然地成为了农民过春节的首要消费。但是这方面的消费主要还是集中于生活必需的低档品~如蔬菜水果等~但是春节的消费拉动作用也使烟酒鱼肉之类商品 十分走俏。以下列举一些在农民过春节时消费范围和数量较大的商品: ,1,蔬菜和菌类、海产等基本品:?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胡萝卜?葱、蒜苗?藕?芹菜?青椒?蘑菇、木耳?蛋类?海带、紫菜?其他蔬菜制品等 ,2,肉类:?猪肉?牛肉?羊肉?各种鱼?鸡,鸭、鹅,肉等 ,3,水果:?苹果?橘子?香蕉?葡萄?柚子等 ,4,烟酒副食:?香烟?白酒、啤酒?糖果?瓜子?其他各种副食等 ,5,其他食品 通过对一些农村集市的走访和同一些农民的交谈~在以上所列举的各种商品中~猪肉、鱼、鸡肉、藕、酒、瓜果等商品的消费面最广~90%以上的农村家庭会消费这些商品中的全部或大部。 2、衣着消费 “穿新衣~戴新帽”是我国人民群众过年的传统习俗~在经济条件尚不是很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平时人们对衣服的需求是很疲软的~因此~服装类商品的主要供给和需求通常发生在春节期间。而由于这种传统过节习俗的“体面需求”和季节因素的双重作用~人们在这方面的消费主要还是集中于羽绒服、其他棉衣棉裤、西装等实用外套。据粗略调查~90%以上的家庭会在过年时为家庭成员添臵新衣~60%以上的家庭会为每个家庭成员添臵新衣。诸如这种由传统节日习俗和经济条件提高所引起的消费热~在农村春节市场和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在繁荣的农村春节服装市 场背后也存在着质量、价格、服务等多方面的问题。 3、家居条件消费 “二十四~扫房子”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俗语~说的就是过年前的腊月二十四日~要对自家房屋进行清扫~这不仅是一种正常的生活需求~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扫除晦气~辞旧迎新的美好期望。当前~凑着过春节的喜庆氛围和较为宽松的消费心理~对家居环境进行一些装饰也成为农民过年消费的新亮点。但是由于时间和财力等方面的限制~多是一些局部性小范围的改善~如对厨房环境的改善等。 4、交通运输消费 春节期间~是一年中人员和物资流动的极度繁忙时期。中国人过年最讲究的恐怕就是“一家团圆”了~因此每逢春节必然会有大量各类回乡人员的流动~而繁荣的春节市场也使这段时间的商品流通异常繁忙。因此~“春运”这个极富中国特色的词汇每年春节前后都会牵动亿万人的心。车票也因此被称为春节期间最为紧俏的商品~而交通运输业被称为春节期间最赚钱的行业。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交通运输和社会问题~总是会成为春节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体现在农村来说~主要是一些在外工作和上学的家庭成员回乡消费~其次是一些农民和其他农村工商业者抓住春节这个商机~从事商业活动的商品流通运输费用。归结起来不外乎客运和货运两大块: ,1,客运:主要由常说的“三流”组成~即民工流、探亲流、学生流。在外务工的打工人员、在外工作的亲人和春节放假的学生~其交通费用是来自农村的一项重要消费项目。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每 年春节前后~都会有大量交通运输行业宰客、乱涨票价的各种新闻报道见诸各种媒体。其中尤以长途汽车最为突出。报载~春节期间~河南信阳市众多乘客纷纷向媒体投诉~称信阳市汽车客运票价涨幅高达100,~有的甚至达500,~就连婴儿上车也要买全价票。而据我所知~驻马店市的部分市内汽车更是乘天气恶劣~涨价900%,10元涨到100元,。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信阳等汽车站的这一票价猛涨的做法~是在河南省发改委明文规定河南春运期间公路票价不上涨之后~还在顶风上涨票价。对此~信阳市弘运汽车站一位站长解释说~现在信阳市公路票价比往常高是事实~但绝不是春运涨价~而只是票价的正常回归。因为以前在制定票价的时候~定的就是现在这么高~只是没有执行到位。幸亏他们的票价没有“执行到位”~如果再“执行到位”的话~恐怕就没有乘客的活路了。这种种事实也反映了繁荣的春节市场背后~一直都存在着很多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软肋。也对政府的作用和形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货运:春节期间旺盛的消费市场需求使货物运输也极其繁忙。在农村市场~短途货物运输显得尤其繁忙。 5、其他消费 不同于一些禁止或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大中城市~在农村~放鞭炮几乎是过年的一项传统必备项目~年前年后到处都不乏鞭炮的噼里啪啦声响~这也许就是人们过春节时最重要的营造热闹喜庆氛围的手段吧。因此~烟花、鞭炮几乎是农民春节期间消费的必需品。调查显示~几乎100%的农村家庭有这方面的消费~其中有近40%的家庭在这 方面要消费50元以上~近六成的农村居民认为买烟花、鞭炮的支出是过年必须花也应该花的钱~35%的人认为这是传统习俗~没什么应该不应该的~而仅有10%左右的人认为不应该花~但是别人都这样~不得不花。除此之外~春联也是几乎100%的农村家庭过年必需品。而赶着过春节的机会对厨具和酒具等家具进行更新~买一些电器、 工艺 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车尿素生产工艺流程自动玻璃钢生产工艺2工艺纪律检查制度q345焊接工艺规程 品~为孩子买一些玩具~都是过春节时农民的重要消费内容。另外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祭祀和一些迷信活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于农村~这方面的消费也是农民春节消费的重要内容~通过实地走访一些农村集市~笔者发现各种卖火纸、冥币、檀香之类商品的摊铺十分常见。经过简单归类~这些有关传统习俗和其他生活需要的消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传统习俗必需品:?烟花、鞭炮?春联、年画?祭祀用品?封建迷信用品等 ,2,厨具和酒具:?锅碗瓢盆?筷子?炉子?电饭煲?其他各种酒具等 ,3,耐用电器:?电冰箱?电视机?其他音像设备等 ,4,理发、洗澡、照相等服务行业 ,5,工艺品、玩具 ,二,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 毋庸臵疑~简单说来~较高的收入和较轻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轻松期望是促进农民消费的主要原因~相反较低的收入和较重的负担以及对未来支出的紧张期望是引起农民消费不旺的主要原因。归结 起来~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收入过低 据调查~大约有70%的农民认为收入过低是导致其消费心理和行为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很显然~本年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究其原因~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一些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较低,市场经济不发达~就业和致富门路有限也使农民改变低收入境况的能力十分贫乏,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也是限制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原因。对于农民增收困境的分析~详见下文。 2、虽然本年度收入不错~但是有债务负担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村家庭都存在负债现象~债务反映的是往期预支的收入~债务负担很明显减少了农民本年度的实际收入~因此~这也成为了影响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3、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的负担过重 “上有老~下有小”是很多农村家庭沉重负担的重要原因~其中尤其以子女教育支出为最。最近有调查显示~教育花费已经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调查还发现~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2(6%,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子女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25(9%和23(3%。但是令人振奋的是~2005 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出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决定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这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和全国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免费的希望。 根本说来~要真正从源头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给农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就应该加快建立农村养老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实际收入。 4、来年有重要事情需要用钱 由于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民对改善生活条件的预期消费也在逐渐增长~而一些诸如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是使农民不敢轻易花钱的重要因素: ,1,提高生活水平如住房、家居条件等的支出:这是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对提高生活水平的预期消费期望增长的正常现象。这种对未来的期望必然会使当前的消费力度受到影响。 ,2,医疗费用支出:这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地体现在家中有长期卧床病人的家庭。 5、消费观念倾向保守~准备把收入节省下来存钱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农民的收入增长变得更加容易了~但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变化的不稳定性。这使得农民在消费行为中也更加关注收入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暂时收入对其消费的拉动作用十 分有限。而农村社会的低市场发育和农民生活的诸多非正常因素使得很多农民依然会选择储蓄~以防不时之需和进行预期消费。 ,三,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1、农村集市市场的发展及其作用 农村集市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第一主要阵地。在我国~大部分乡镇农村地区都有或大或小的集市~占总人口80%以上的众多农业人口主要都是通过集市来进行交易和消费的。从生产资料的购进到农副产品的销售~使农村集市成为流通领域最大的市场。从集市的消费对象来看~众多的农业人口手里付出的花消~加上农村在外打工人员的收入主要还是带回或寄回农村~通过集市消费出去的~累计起来其销售额确实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农村集市的繁荣兴旺和健康发展,可以激活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为加快农村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服务。当前农村集市在促进商品流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也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农村集市在农民的各项经济社会生活中向来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所处地域比较偏远的农村~集市不仅是一个占据当地特定地域范围内中心地位的经济活动场所~还是一个进行文化交流的地方~农民的日常经济生活多在这里得到实现~也有相当多的村民把逛集市当作娱乐。对那些很少到城里来的农民~集市就是一个开展经济活动、获得各种信息、进行文化娱乐消费的重要场所。因此~繁荣农村集市市场~保障农村集市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2、工商业从业人员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在农村市场上进行工商业活动的人~农村集市的工商业从业人员按其身份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两部分: ,1,完全的工商业从业人员:主要指那些没有土地~家住在农村集市等地域经济中心的工商业从业人员。其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这些经常性的工商业经营收入。其特点是商业意识、经济实力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条件等都比较强。 ,2,不完全的工商业从业人员:主要指那些尚在耕种土地~但是在农闲时或者特定时期进行工商业活动~以取得农业收入以外的收入的农民。与前一类人员相比~其特点是商业意识、经济实力和从事工商业的条件等都比较差。 3、市场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于扶持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对农村集市的管理一直采取宽松政策。但是也正因如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农村集市管理出现诸多混乱现象甚至严重破坏农村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管理漏洞和问题~突出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集市市场的环境:由于经济条件、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原因~“脏、乱、差”现象很普遍~道路等硬件公共设施年久失修的现象也很常见~尤其是赶上阴雨天气时更是严重,经营秩序和交通秩序的混乱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春节期间~农村集市人和各种车辆鱼龙混杂~堵车现象几乎天天都有。 ,2,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在笔者亲自走访的几个集市中~普遍 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收取“管理费用”的现象。一些身份和形象令人怀疑的执法人员乱开发票乱收费~令人十分痛心~这种“管理费用”也和事实上的疏于管理形成鲜明对比。 ,3,治安等问题:由于春节期间集市上人员尤其多~环境混乱~所以时有口角、斗殴、偷盗现象发生~但是却很少见到有效的管理。 ,四,农民过春节的娱乐方式和内容 河北省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针对“人们过年的幸福感”做了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是~城市人“过年幸福指数”远低于农村人。细一想~似也在情理之中。虽说城里人生活水准总体上好于农民~可要说年味儿~还真没法和农村比。进入腊月~农民就开始忙活了。到了过年前的几天~那就更热闹了~“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听着童谣~手底下喜气洋洋地忙活~幸福感能不油然而生,其实不仅仅是年俗~许许多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今仍植根于农村。调查显示~农民过春节的娱乐方式和内容都十分多样化~其中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1、家人内部娱乐 家人的团圆是农民过年最重要的主题。同时也由于农村居民并不像城市居民一样有很多公共娱乐设施可以使用~因此~当下农村家庭过春节时~依然以家人内部的娱乐为主。其中~像家人之间打牌取乐、共同下厨、一起包饺子、除夕夜同看春节晚会守岁、孩子们放鞭炮等等~都是农民过春节时重要的家庭内部娱乐方式。 2、亲戚朋友或邻里之间娱乐 直接说来~这是家人内部娱乐的延伸。亲戚朋友之间和邻里之间的来往尤其是孩子的走动都会比平时更加频繁。这使得农民过春节娱乐活动的范围得以扩大。 3、参加集体娱乐活动 在农村~春节期间的集体娱乐活动主要体现在一些集体性的民俗活动上。比如踩高跷、舞龙、舞狮、庙会等民间传统娱乐方式。这些内容不仅是增添过节氛围、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也对农村经济的繁荣有重要影响。其中以民俗庙会的影响最大~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它最早起源泉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新的内容不断充实。明清时期~庙会发展到顶峰~成为集宗教信仰、游乐玩赏、商业集市于一体的大众化文化节日。如今~庙会依然在农村过节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4、其他娱乐活动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春节时全家外出旅游等时髦过节方式也开始在农村发展起来~但是选择这样的过节方式的家庭所占比例尚比较低。 三、分析: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特征浅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所谓“农民富~天下富,农民稳~天下稳”~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也是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先后采取了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收入结构等办法来推动农民增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 397.60元增加到1990年的686.31元~1995年进一步增加到1577.74元~1996年又在国务院采取大幅度提高订购粮价格的情况下出现9%的增长~达到1926.07元。但是自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降~为4.6%、4.3%、3.8%、2.1%~分别比上年减少4.4、0.3、0.5、1.7个百分点。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达到10642元。随着农民收入状况的不断变化~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改变~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公共商品的供给和农村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生活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农村经济来源分析~农民收入分为工资性、家庭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个方面的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劳务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如种粮、饲养畜禽等的收入~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对外投资和财产租赁等取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国家的支农政策等有关。从全国的情况看~在各种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例最大~增长势头也比较好。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措施和潜力是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 倘若说收入状况说明的是农民改善生活水平的基础的话~那么消费才是真正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途径。而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所以 收入状况对农民的消费水平和整体生活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1997年之后中国农民收入持续缓慢增长是其消费增长显著低于GDP增长的直接原因。1998-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9%~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6%~前者显著慢于后者。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也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拉大。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之比已由1985年的1.86:1上升到1990年的2.20:1~1995年的2.71:1~2000年的2.79:1和2003年的3.23:1。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所享有的各种福利~比如~公费医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等~农村居民并不享受这些福利。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福利因素考虑进去~有专家估计~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可能要达到四倍、五倍~甚至是六倍。 ,一,农民收入来源分析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间的流动~使得农民收入来源结构摆脱单一形式~出现了多元化构成格局。 1、收入构成 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5个部分: ,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根据数据统计~2000年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仍占家庭总收入的65.5%~由此可见~这部分以 农业种养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这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收入。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3,外出务工收入:伴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工潮”的出现~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这是一种工资性收入~2000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这项收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4.7%、14.5%、15.4%、14.2%。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而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4,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曾是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等集体经济刚刚兴起时农民的重要增收来源~但是由于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都遇到了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等问题~这种收入的增长逐渐开始乏力。 ,5,其他各种收入: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或支农政策的转移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2、收入构成特征 从以上关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分析可见~虽然农业盈利水平降低~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出现负增长~但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而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新来源~也在支撑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从农民收入的增量来看~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二、三产业及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3左右。特别是随着农民从农业中得到的收入增长乏力~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经商和在乡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得到的收入逐渐在农民增收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与提高农民收入的出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全民共享、城乡共进。然而~在城市奔小康呈现大好局面的同时~与之相对的却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提高速度慢~从而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的尴尬局面。农村的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 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2%,1997年至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3.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达到8.6%~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44%,2002年与2001年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4%~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 35.8%。由此可见~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市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市民。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永远赶不上市民~而且会进一步被远远抛在后面。此种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探索。 1、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 ,1,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 农产品市场的长期供大于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由于信息不畅通~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很难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理性地调整自己的生产~这使得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难以改变。而同时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产业~但农民人均耕地严重不足~使得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明显偏高。 农产品价格下降~或者虽然农产品价格上升但是农资投入成本价格过高~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2,市场经济不发达~就业和致富门路有限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资金积累不多~影响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市场不发达~小的集贸市场多、上规模的市场少~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全、流通不畅。由于农民积累的资金不多~没有能 力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或投资其他生产领域~这使农民通过市场增加收入的可能受到阻碍。 ,3,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这些限制因素既影响了在农村科学种田~也难以找到其他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这是来自于农民自身的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 ,4,农民负担过重 农民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政策性原因。要真正把增加农民收入落到实处就必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政府的很多改革措施让减轻农民负担开始见到实效。 农民负担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其分界线。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并减少农民税赋、确定农民应承担的劳务、精简机构和人员、财政转移支付和限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从政策实施过程来看~农民负担的增减交替进行、农民负担增也政府减亦政府、农民负担项目日益合法化、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制订多落实少,从政府措施上看~减轻农民负担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措施“单兵突进”、农业税等据实征收不可操作、只给政策基层无法持久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公共政策再决策应该做到: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构建财权与事权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构建乡村良性发展的制度变迁机制。 2、提高农民收入的出路 ,1,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致富门路 虽然乡镇企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已经大不如前~但是科学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吸附器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在总结乡镇企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技术含量~完善管理制度~引导乡镇企业布局适当集中~走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臵~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机制,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来抓~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加速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之余有更多的致富门路可以选择。 ,2,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无偿支付和承担的一切费用、实物、劳务和压力的总和。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负担减轻后~使其更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生产活动~进一步增加收入~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 ,3,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需要城乡统筹发展~根本的出路还是要走城市化道路。为了实现城市化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进一步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消除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障碍~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改革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体现“城乡公平”,改革农村市场制度~打破农业生产资料和主要农产 品购、销双重垄断的市场结构~同时~将政府补贴直接与农户棉粮产品挂钩,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加快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逐步改变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户籍制度及粘附其上的二元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壁垒~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正常流动~剥夺了农民分享现代工业、城市文明和社会福利待遇的权利~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两极分化。因此~应当尽快废除二元户籍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这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中国的消费率~加速第三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基础。 ,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农~知识富农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针对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三,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分析 1、经济条件 毋庸臵疑~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整体经济状况大大改善了。这也是农民改善自己各项生活需要的根本保障。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依然突出地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民增收遇到各种困境~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2、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促进新阶段农村居民生活走向高水平“小康”的客观需要。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水平是居民生活综合质量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目前~城乡居民在吃、穿、用等方面的个人消费水平差距正趋于缩小~而在公共产品消费~尤其是享有的社会保障、公共福利方面的差距在拉大~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综合质量的提高~生存、发展、健康、文化娱乐等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甚至在不少地区~“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因缺少基础设施~仍不能消费现代家用电器~使用现代通讯手段~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新生活。在我国农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许多地区基本达到初步“小康”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正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因而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就成为新阶段全面“小康”建设所面临的一项主要任务。 同一种公共品~在城市,基本上是由政府支付其成本,市民免费或少量交费享用,在农村,则基本上是由农民支付成本,政府只给予少量财政补贴。这种“一品两制”的公共商品供给机制不改,“减负”政策 不仅不会持久有效,而且还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间收入、消费、储蓄、公共福利等方面的差距,并影响社会稳定乃至整个国家城镇化、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从统筹城乡居民公共品成本分摊与收益分享的“二元”财政结构制度入手,在减轻三农公共品成本税费负担的同时,还农民公共品消费的正当权益。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现行的家庭承担制的制度环境下~使农户成为直接的资金供给者~这使得农民负担由隐性转为显性。所谓的“农民负担”问题~其实质可能是原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再适应新的制度环境的一种表现~只要公共产品的筹资方式不规范~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基层政府,就可能有扩大筹资规模的动机~并且对需求方的需求考虑不足~使得农民负担加重。这促使政府必须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必须争取取消公共产品的制度外筹资方式~将之纳人制度范畴内而趋于规范化~在村级公共产品的决策规则上~则必须强调决策的自下而上性~以使公共产品的供求相衔接。事实上~这也就是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要点。 3、农村社会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我们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涵盖社会救济救助、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三个主要方面的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国家社会保障的边缘。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全国农村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数较之于改革开放初期大大增加~以村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医 疗保险有了较大进展~部分地区解决了部分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等等。但是~城乡之间的不公平状况依然保持。在国家对农村的支出中~只有少数用于农村扶贫和社会救济~而在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上~国家几乎没有承担责任。这对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农民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社会基本保障~不仅是现实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现状以及农村人口结构变化的需要~更是发展农业~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四、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第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指1980年代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给农民~分权是其核心。2003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为第二次调整~这次调整的核心是减负。作为第三次大调整的新农村建设~是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措施。三次调整内容和意义不一样~过去政策是单向的~而新农村建设是系统性、综合的政策。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认为~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方位政策设定。在以往的农村发展研究中~三农问题研究专家已经达成共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三农本身~而是与之相关的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所以要“跳出三农看三农”——我们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促进 城镇化进程,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的转移农村劳动力。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宏观~整个国家的格局问题。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客观规律的要求。根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的估算~到2020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使降到45%~仍会有近7亿人~到203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30%~还有5亿人生活在农村。 那么~有着大量人口生存其中的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了~农业怎么办,农业如何具有竞争力,如何使农业和国际接轨,城镇化之后~农村怎么办,农村是否能够成为繁荣的、农民能够享受和城市一样公共产品的、安定繁荣的农村~而不是凋敝的农村,留在农村的农民能不能过上富余安定的生活,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思考。所以~正如张晓山所说:“跳出三农之后~还得回到三农。” 农业、农村、农民的载体最终还是农村~因此~将三农政策统一到新农村建设~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三农政策的目标和未来的追求”。张晓山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农村找到的新质点。” 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选择还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这就是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日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2005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上指出:当前农村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三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增收难度明显偏大。而这些~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影响社会和谐。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多一些科学的思考和现实的对策。 ,一,着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增加财政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大财政对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投入~让农村也逐渐享受到“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的温暖~这对于缓解“三农”困境中农民最迫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困难具有关键作用。但是~我国现在有2(4亿农户~国家资金难以满足大量小农户的分散需求~只有在农村形成必要的承接投资的组织载体的条件下~才能把国家的支农资金落到实处。因此~各地必须转变单纯追求GDP的增长目标~把工作重点下到基层~努力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创造条件~才能落实中央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要求~也才能真正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财政投入在整个支农体系中应起主导作用。当前~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应重点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坚持支农投入与减轻农民负担并重。要努力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而且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同时~要积极推进和巩固农村费改税的成效~逐步削减农业税种~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二是合理调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今后财政支农资金应逐步退出一般经营性和竞争 性领域~增加社会性关键项目投入和非建设性项目投入~重点支持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或重要农业科技项目、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建设、重要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农村公共事业等事关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的项目。三是积极改进财政支农资金扶持方式。要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适应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要求~退出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改为直接对农民补贴~以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另外~国家在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和管理机制~加大对支农资金的统一监管力度。比较现实的选择是把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性补贴和各种形式的支农资金全部归口农业发展银行统一监督拨付、统筹管理~以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使支农资金更好的发挥整体功能~产生最大的使用效益。 2、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仍是一条主线。新农村建设意义上的增加农民收入~是作为和公共品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相连的整体性措施。而产业发展就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农民的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3、完善农村社会制度~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 新农村建设也涉及到农村体制改革。只有通过全面综合配套的改革~逐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县乡政府应把新农村建设明确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构农村金融保险、科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 此外~与农业经济问题相比~农村的社会问题显得更为严峻。一些地方不仅生产靠老人妇女~而且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内部的很多矛盾很难协调,再加上一些基层组织松懈、制度涣散、文化生活缺失,农村的治安、社会保障、养老、救助等等问题日趋复杂。我们应逐步建立起比较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渐把在城市中已经相对过剩的社会文化资源引向农村~适当地引入外来志愿者帮他们提供一些卫生知识、文艺知识等~帮助农民把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发展起来~比如成立老年协会、妇女协会~这些工作到位了~就能率先在农村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其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 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新农村建设~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多年来农村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建立村民理事会~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 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政府的管理职能~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和激励。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准确进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事业的要求。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这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中得来的血的教训。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又长期存在着资本驱动型、资源消耗型的特点~经济增长与资源保障、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当今世界存在着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在我国都十分普遍和突出。人口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森林锐减、沙漠扩大、酸雨危害等环境问题都在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全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则高达近万亿元。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因而~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已经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注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不能以农村环境的牺牲换取眼前经济的发展~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意识~保证农村经济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2、把经济建设与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提高~它同时还包含着全面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等要求。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和农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的治安、文化、公共设施等环境条件。真正把农村建设成能够为农民提供高水平生活条件的新农村~让农民切实体会到新农村建设对自己生活水平的影响。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守法素养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这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新建、扩建和改建农村校舍~彻底改变农村学校小、散、差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 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2,要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充分发挥城市的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研修基地~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每年推出一批星火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对达到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具备技术职称条件的~颁发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并优先扶持其产业项目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成为自我创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3,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前的重点是解决就医及养老问题。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成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 ,4,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素质修养。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加强村镇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 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清晰勾画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和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着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汗水~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初步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广大农民群众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迸发出无穷智慧~创造了无数奇迹。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真抓实干、不懈奋斗~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方财政研究中心杨灿明~刘京焕主编:《中国地方财政发展研究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消费网:《调查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首因》。 [3]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4]谢成光著:《增加农民收入的“四则运算”法》。中国农村研究网。 [5]张劲松著:《减轻农民负担的公共政策分析》。中国农村研究网。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5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7]温铁军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网。 [8]潘逸阳著:《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求是。 [9]民盟广西区委会:《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国民主同盟网。
本文档为【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相关问题调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