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举报
开通vip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比量法 简便取穴法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穴位又叫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腧是转输、输注的意思;穴是孔隙、聚集的意思。腧穴是按摩重点施术的作用点,传统记载的361个穴位分别归属于人体主要的14条经脉,分布在14条经脉上的穴位称为“经穴”未列入14经系统的称为“奇穴”;没有一定的名称和位置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叫“阿是穴”。穴位具有运输气血,沟通脏腑等 作用。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准确地选取穴位非常重要。经穴、奇穴的分布都有一定的位置,在取穴时应当采...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常用穴位取穴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骨度分寸法 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标志法 手指比量法 简便取穴法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 穴位又叫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腧是转输、输注的意思;穴是孔隙、聚集的意思。腧穴是按摩重点施术的作用点,传统记载的361个穴位分别归属于人体主要的14条经脉,分布在14条经脉上的穴位称为“经穴”未列入14经系统的称为“奇穴”;没有一定的名称和位置的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叫“阿是穴”。穴位具有运输气血,沟通脏腑等 作用。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准确地选取穴位非常重要。经穴、奇穴的分布都有一定的位置,在取穴时应当采取正确的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有以下4种。 1(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为12寸,也就是把这段长度分成12等份,取穴就以它作为折算的标准。常用的骨度分寸以表说明如下。 部位 起 止 常用骨度 度量法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 直度 眉心至前发际 3 直度 头部 后向发际至大椎上 3 直度 两乳突(完骨)之间 9 横度 两前额发角(头维)之间 9 横度 两乳头之间 8 横度 腋平线至季肋(11肋) 12 直度 胸腹部 歧骨(肋隔角)至脐中 8 直度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方 5 直度 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 6 横度 背部 两骼后上棘之间 3 横度 腕横纹至肘横纹 12 直度 上肢 肘横纹至腋横纹 9 直度 股骨大转子至膑骨下 19 直度 膑骨下至外踝高点 16 直度 下肢 耻骨平线至股骨内上髁 18 直度 腔骨内侧踝下至内髁高点 13 直度 2(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可分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等。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 之,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是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当闭口等。 3(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可用患者本人的手指来测量定穴。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 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称中指同身寸。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称拇指同身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以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称横指同身寸。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 4. 简便取穴法 它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为列缺穴;垂肩屈肘取章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等。 取穴方法大致有以上4种,在按摩运用中,通常以上四种取穴方法相配合,根据具体情况、部位适当选择。 骨度定穴法 确定一个穴位的所在位置,除探索感应外,常以体表的各种标志,尤其是骨性标志为依据。由于骨性标志比较恒定,《灵枢?骨度》就以此为主,测量全身各部的长度或宽度,并根据比例大小,以体表标志为基准。将一定部位之间的距离规定作一定的分寸,称为“骨度”。以此标准来等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量定穴,称“骨度法”。后来在骨度法的基础上,又有“指寸法”的应用。 按照规定的骨度分寸数进行折量定穴,可以补充体表标志定位的不足。杨上善说:“人之皮肉可肥瘦增减,骨节之度不可延缩;故欲定脉之长短,先言骨度也。”“以此为定分,立经脉知短,并取空穴。”分部析寸的尺度是以本人的身材为依据,不论各人有着高矮、肥瘦的不同,在同一部位上都折作同样的尺寸,所以后来又称它为“同身寸法”。《古今医统》说:“古人所以特谓同身寸法者,盖必同其身体随在而折之,固无肥瘦长短之差讹也。” 《灵枢?骨度》所测量的人的标准高度为7尺5寸,横度(两手平举)也是7尺5寸,并按比例规定了人体各部的分寸(见附表)。临床上为了取穴应用的方便,个别部位的折寸与《灵枢》略有出入。如前臂从肘至腕折作12寸,原为12.5寸。下腹部从脐至耻骨联合上缘《灵枢》原定6寸半,现一般多作5寸。从实际长度来看,这里的1寸实际长度比上腹部的1寸为长。所以也有人将它折作6寸。 腧穴定位法,除以骨度分寸为主外,还须注意体位、姿势,并且要上下左右互相参照。《标幽赋》说:“太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屈伸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膕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简要地说明了确定位置的一般原则。认为取穴的方法,一定要按照分寸,先要心中有数,再观察病员的体表标志,并采取适当的姿势以点定穴位。在肢体的阳面,须观察筋骨的凹陷;在肢体的阴面,须注意动脉的搏动。取一穴,要了解它上下左右的穴位;定一经,要想到它两旁的经脉;这样全面参考才能正确地定位。全身经穴,头部和肩部比较复杂,须仔经分别;督脉和任脉位于正中线,其穴位较易确定,这也是其两旁经穴定位的参考依据。 (一)头部 直量:前后发际之间折12寸,作为头顶部直寸的依据。如前发际不明显,则从眉心(印堂)开堂向上量;后发际不明显者,从枕骨下(风府)开始向上量,减去1寸;或从第七颈椎棘突(大椎)开始向上量,加3寸。 横量:两颞骨乳突(完骨)或两发角(头维)之间折为9寸(单侧为4.5寸),作为头部横寸的依据。实际取穴,可于乳突或发角至正中线之间分作三等分,每一等分的长度为1.5寸。 (二)背部 直量:上下距离(直寸)以脊椎棘突为依据。 横量: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单侧为3寸);两骶髂关节之间,,3寸(单侧为 1.5寸),以此作为背部横寸的依据。肩峰至后近中线,,8寸。(三)胸腹部 直量:胸部的上下直行距离(直寸)以肋间隙为依据。 腹部,自胸骨下角(歧骨,剑突上)至脐中,,8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方,,5寸(或脐中至耻骨联合作6寸),以此作为腹部直寸的依据。 侧面,自腋窝中至季肋(,,肋),,12寸。 横量:两乳头或两锁骨中点(缺盆)之间,,8寸(单侧为4寸),以此作为胸腹部横寸的依据。 (四)上肢部 上臂,腋纹头至肘横纹,,9寸。 前臂,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横纹,,12寸,作为上肢内外侧直寸的依据。 (五)下肢部 大腿部,股骨大转子上(环跳)至膝中(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髁连接处),,19寸; 平耻骨联合上缘至膝髌上缘,,18寸,作为大腿外侧或内侧直寸的依据。 大腿后,臀横纹(承扶)至膕横纹(委中)可折作15寸。 小腿部,膝中(膝眼、委中)至平外踝高处(解溪、昆仑),,16寸;胫骨内髁下(阴陵泉)至平内踝高处(太溪),,13寸,作为小腿外侧或内侧直寸的依据。 常用人体穴位表 攒竹:眉头凹陷中。 睛明:目内眦旁0.1寸。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于眶下孔凹陷中。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安眠: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穴位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中。 桥弓:胸锁乳突肌表面的条状区域。 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至4寸。 气海:脐下1.5寸。 关元:脐下3寸。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位于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 承山: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涌泉:于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处,足趾跖屈时凹陷中。 (注:本人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头颈部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 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2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5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联机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7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0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联机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2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之间凹陷处。 、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 85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 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穴位按摩健身法 今天我向老年朋友介绍的是一种穴位按摩的健身方法。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这里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即:合谷、内关、足三里。 第一个穴位是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是这样的: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按摩合谷穴有什么作用呢,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第二个穴位是内关。内关穴的取穴是这样的: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这里要介绍的第三个穴位是足三里。足三里穴的取穴是这样的: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那么,怎样按摩足三里才容易得起你,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推拿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频率和前面谈的两个穴位一样,但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 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以上向大家介绍了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三个穴位的具体方法,老年朋友可以长期进行穴位按摩锻炼,它对于调节全身的气血通畅,防病治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给您的医疗保健设下了第一道防线。 按揉内关穴巧治胃病(百病自疗) 其实,保养胃其实特别简单,就是经常按揉内关穴。我经常利用坐车或者看电视的时间按揉内关穴,30多年来,胃病从来没犯过。内关穴在腕的横隔纹上中间2寸凹陷处。同时以我的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告诉大家,一定要以自己手的中指第2个关节为“1寸”,千万别拿尺子量,穴位找不准,是不会起作用的。 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樊永平点评: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之一,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肌腱之间,是手厥阴经的络穴。文中作者用的是中指同身寸取穴法,即以患者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此法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正如作者指出的,准确定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内关穴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有确切的疗效,针刺可以直刺0(5,1寸,用手按压同样有效。按时要用力,否则就难以达到治疗作用,同时,还要揉,揉按如同针刺的行针,以加强刺激,增强效果。每次按压的时间在15,30分钟左右。按压时间太短也会影响疗效。文中作者通过按揉内关穴治疗急性胃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平时经常按揉内关穴,对胃起到保养作用,完全符合针灸学的原理,简便易学,值得推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配合揉按足三里穴防治胃病,因足三里穴也是胃肠疾病的常用穴位,两穴结合则疗效更佳。 取穴法:大拇指粗为1寸,四个手指为3寸,两个指头为1.5寸。 防病治病穴位: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足三里,合谷,内关,神阙,太冲,涌泉。 1。其中艾灸选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足三里。各20-30分钟 2。穴位按摩选合谷(拇指与食指根部),内关(手腕横纹三指两筋中间),左右各50次。神阙(揉腹部)100次。 (1)合谷穴:对一切病痛有效,包括头疼,牙痛,颈椎病,肩周炎等。按摩时,右手大拇指指尖不要动,固定在合谷穴上,将右手翻过来,握住左手,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两秒钟一次,共计50次,每天两回。 (2)内关穴:属于心包经,对心脏保健很有用。手和手腕间称腕横纹,右手指并拢把无名指放在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也可以握紧拳头,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中间。 按摩方法如上。 其中《扁鹊心药》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足三里虽未得长生,亦得百年寿矣。" 然后再根据312养生法,加上内关,合谷两穴。感冒时可以用大椎,肺腧穴(在大椎穴下4 指,旁开2指) 中脘穴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气海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1.5寸 关元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3寸 命门穴位置:第十四椎下。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肚脐在同一水平处 肾俞穴位置: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膻中穴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大椎穴位置: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太冲,在脚背上大脚趾骨与第二脚趾骨的交汇处(凹陷处) 行间,在大脚趾与第二脚之间赤白肉(就是大拇指跟部那啊,比较肥大的那块肉)交界处 太白,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溪穴位置:该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位置: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位置: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督脉:监督健康的升阳大脉 1(长强——加强气血循环,让痔疮远离你 2(腰阳关——暖腰防治急性坐骨神经痛 3(命门——手脚冰凉夜尿多,补肾壮阳是关键 4(至阳——缓解心慌胸闷的“宽心穴” 5(灵台——治疗忧郁失眠的养心穴 6(身柱——增强抵抗力,不怕病菌侵袭 7(陶道——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消炎穴 8(大椎——清除内热的“退烧药” 9(风府——专治后脑勺头痛的祛风大穴 10(百会——提纲挈领,治疗胃下垂 11(上星——前额疼痛,就找上星来调理 12(神庭——安抚神智的治癫痫大穴 13(人中——晕倒了,赶紧掐人中 第二章 任脉:掌管生殖的妊养大脉 14(曲骨——通利小便的天然药泉 15(中极——调理月经,轻松度过每月那几天 16(关元——艾灸关元,肾虚人士最好的“补药” 17(气海——精力不济,就艾灸气海 18(神阙——腹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都可以灸神阙来解决 19(上中下脘——胃病最的药品 20(建里——体虚之人最好的温和平补药 21(巨阙——防治口腔溃疡的利器 22(膻中——提高心肌供血的强效“救心丸” 23(天突——黄豆温灸治疗哮喘最简便 第三章 手太阴肺经:调治呼吸的通天大脉 24(列缺——人体上也有戒烟穴 25(太渊——早上起来按一按治疗心律不齐 26(鱼际——手指酸痛就揉鱼肚子 27(少商——秋燥咳嗽就找少商穴 第四章 手阳明大肠经:保护胳膊的排泻大脉 28(二间、三间、合谷——疼痛时都可以点一点的“万金油” 29(阳溪——摇头晃脑治疗手肩综合症 30(手三里——手腕肘肩的问题,三里一并除 31(曲池——简易手部体操就能降血压 32(肩髃——肩周炎等肩膀问题的最佳选择 33(迎香——强化呼吸,增加鼻粘膜的抵抗力 第五章 足阳明胃经:生成气血的康体大脉 34(地仓——防治流口水的健脾大穴 35(颊车——固齿护槽,让牙齿更牢固 36(下关——上下相交,体现中医整体观的配穴 37(头维——两侧头痛,就找头上的维和大使 38(梁门——长期调理胃溃疡的无毒副药剂 39(太乙——手指犁地,健运脾胃的好方法 40(滑肉门——丰满人士最喜欢的减肥穴 41(天枢——顽固便秘巧用天枢穴 42(水道——把痛经问题“痛快”解决掉 43(梁丘——治疗胃痉挛的急性止痛穴 44(犊鼻——关节炎就找膝眼来调治 45(足三里——所有的保健品都要让位于足三里 46(上、下巨虚——用于急性阑尾炎和乳腺炎的救急大穴 47(条口——舒筋活血,肩膀疾病的好助手 48(丰隆——消除啤酒肚,降低血脂的祛痰穴 49(内庭——引胃火下行的轻松“减肥药” 第六章 足太阴脾经:运化食物的养血大脉 50(太白——左右脚互相踩踏就能治疗脚掌疼痛 51(公孙——公孙配内关,治疗低血压的能手 52(三阴交——三阴交泰,高龄产妇不用怕 53(阴陵泉——减轻腿部负担的小腿消肿穴 54(血海——治疗皮肤瘙痒的“润肤霜” 55(大横——拦腰一截,托起下垂的内脏 第七章 手少阴心经:通调神智的养心大脉 56(少海——治疗高尔夫球肘的绝妙处方 57(通里——帮你长心眼的智慧穴 58(神门——让心情愉快的“开心果” 第八章 手太阳小肠经:疏通经气的护肩大脉 59(少泽——产妇在床上就可以用的通乳穴 60(前谷、后溪——后溪配悬钟,放松颈椎不僵硬 61(天宗——保护肩背的后背按摩器 62(秉风——调理肩背疾病的特效穴 63(天容——清咽润喉的护嗓穴 第九章 足太阳膀胱经:护佑全身的通调大脉 64(睛明——防治近视,让人看得更远 65(攒竹——随身携带的止嗝穴 66(玉枕——让你拥有黑亮头发的“防秃穴” 67(大杼——捏脊,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独门秘笈 68(风门——前天突,后风门,一起防治支气管哮喘 69(委中、委阳——腘窝按摩,将脚癣排出体外 70(膏肓——疲惫时刺激膏肓恢复体力 71(秩边——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边陲大穴 72(承山——避免小腿抽筋的运动前热身穴 73(飞扬——敲打小腿,轻松巩固下半身 74(昆仑——调整脊柱平衡保健康 75(申脉——辗转难眠时的催眠剂 76(至阴——小脚趾上藏有矫正胎位的妙药 第十章 足少阴肾经:滋养脏腑的补水大脉 77(涌泉——防寒保暖,祛除手脚冰凉 78(太溪——元阴元阳藏聚的人体母亲河 79(照海——促使肾水上升的滋阴补肾穴 第十一章 手厥阴心包经:保护心主的安心大脉 80(内关——晕车晕船时,闭目掐按不头晕 81(大陵——癫痫发作时候的紧急救治穴 82(劳宫——紧张时按一按就能静下心来 83(中冲——消除麦粒肿的美颜大穴 第十二章 手少阳三焦经:环绕耳周的视听大脉 84(中渚——耳朵嗡嗡作响的时候就找中渚穴 85(阳池——打电话时都可以做的护腕运动 86(外关——让孩子写字不再“乱涂鸦” 87(支沟——肠燥型便秘的润滑剂 88(角孙——两侧头痛就找耳后的率谷和角孙 89(丝竹空——去除鱼尾纹的特效穴 第十三章 足少阳胆经:输送气血的固体大脉 90(上关——把好上、下两关,三叉神经痛不再来 91(率谷——给醉酒人士准备的“醒酒汤” 92(风池——缓解眼睛干涩酸胀的眼保健穴 93(肩井——肩井配肩髃,肩周疾病无处躲 94(日月——消除胆囊炎的“壮胆”大穴 95(带脉——还你苗条小蛮腰的瘦腰穴 96(环跳——坐骨神经痛就找环跳来止痛 97(阳陵泉——阴阳两泉合并清除胆结石 98(悬钟——古人自作的远程“GPS” 99(足临泣——疏通肝胆回乳有奇功 第十四章 足厥阴肝经:调养情志的修身大脉 100(大敦——让心情平静淡然的养肝穴 101(太冲——生气时候,最逆来顺受的“出气筒” 102(章门——治疗黄疸肝炎的“褪黄穴” 103(期门——防治胸胁胀痛的“顺气汤” 拔罐养生常用穴位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主要有:增加活力法、祛除浊气法、疏通经络法等。 一、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 二、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 三、疏通经络法: ? 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现代医学证明背 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四、培补元气法 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关元与气海穴皆为任脉之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自古以来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命门,顾名思义为“生命之门户也”,为真气出入之所,肾俞为肾之要穴,经常拔这四个穴位,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调补精血法 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六、预防胃肠道疾病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的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七、预防心血管疾病 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利气的作用。心包乃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心俞为心脏之要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故经常在内关、心俞、肝俞、肾俞上拔罐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八、预防呼吸道疾病 取穴:天突、肺俞、风门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风
本文档为【常用穴位取穴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31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