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举报
开通vip

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说明 1、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如学习新词,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

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说明 1、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我们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要读得让其他同学也能喜欢这些句子。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如学习新词,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所得到的效果可能远远胜过学生被动跟读的常规做法。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还应该体现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上。课堂上查字典的练习,听课文写词语的练习,朗读背诵课文的练习,包括最后的说一段话练习,都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体现出面向全体的思想。 2、注重积累和运用,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 新词教学时,当学生读完课文后,再让他们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练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1、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 10 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浙江省,钱塘江潮来时雄伟壮观,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查字典区分二 “观”,理解词义。) 2、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3、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我们在阶梯教室观看了钱塘江潮录像,大家看后都赞叹不已,那奇 师:昨天, 异的景象在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生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生:(继续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及时点拨,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4、填填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请同学们用上一些词,将这些句子 连接起来。(出示潮来时的一段话。)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体会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和许老师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配乐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5、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老师说词语意思,学生对出词语。) ,这种复习词语的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是用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师:都想当老师,那看来只有我当学生了。 生:领读,师跟读。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 )的地方。 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发言后共同评价)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在同一个括号内运用不同的词语,对于运用正确的予以肯定,运用错误的加以纠正。既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师: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三、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较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 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民主意识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如:朗读句子时,与学生竞争,看谁读得好,巩固词语得时候,让学生做老师,自己当学生跟读,这样做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在后面的阅读教学中,时常有学生要求与老师竞赛读。当老师认为他们读得比老师还好时,他们往往受到莫大的鼓舞,从此朗读水平也不断提高。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及背诵的训练和指导,有效促进语言的积累。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及时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多学生在平时的作文中能将课文中学到的词句恰当地运用上去。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看,积累和运用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果能创设新的情境,将学过的词语、句子用一用,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这样对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极有意义。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堂课中“人声鼎沸”和“闷雷滚动”两个词语的教学设计就力求体现出让学生会“运用”的思想。教师先在课堂中创设出具体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这样教学词语,无疑为学生以后运用这些词语搭了一级台阶。不仅解决了意思理解的问题,更为学生以后的独立运用作好了准备。
本文档为【观潮(第二课时)案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7-31
浏览量: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