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医学史_下载

世界医学史_下载

举报
开通vip

世界医学史_下载世界医学史_下载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提出“体液(humours)学说”,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体液(humours)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yellow bile)和黑胆(black bile)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他把疾病看作是发展着的现象,认为医师所应医治的不仅是病而是病人;从而改变了当时医学中以巫术和宗教为根据...

世界医学史_下载
世界医学史_下载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提出“体液(humours)学说”,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体液(humours)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yellow bile)和黑胆(black bile)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他把疾病看作是发展着的现象,认为医师所应医治的不仅是病而是病人;从而改变了当时医学中以巫术和宗教为根据的观念。主张在治疗上注意病人的个性特征、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患病的影响。重视卫生饮食疗法,但也不忽视药物治疗,尤其注意对症治疗和预防。他对骨骼、关节、肌肉等都很有研究。 安德烈(维萨里是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1514年12月31日维萨里生于布鲁塞尔的一个医学世家。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宫廷御医,家中收藏了大量有关医学方面的书籍。维萨里幼年时代就喜欢读这些书,从这些书中他受到许多启发,并立下了当一个医生的志向。他曾就教于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精通古罗马医学家盖仑的著作,但他不拘泥于书本知识,认为必须亲自解剖、观察人体构造,创立了当时少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教学局面,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维萨里的主要贡献是《人体的构造》一书,该书总结了当时解剖学的成就。维萨里与哥白尼一样,为了捍卫科学真理,遭教会迫害。但他建立的解剖学为血液循环的发现开辟了道路,成为人们铭记他的丰碑。 圣托里奥意大利生理学家。最先在医疗实践中使用度量仪器,把定量实验法引入医学研究中,医学物理学派的早期代表。1561年 3月29日生于意大利卡波迪斯特里亚(今南斯拉夫科佩尔),1636年2月22日病逝于威尼斯。1582年获帕多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611,1624年任该校理论医学教授。他把自己的许多发现和发明记述在对经典医籍的注释中。他描述了梅毒、胃溃疡、膀胱癌等病的症状,鉴别了肠系膜脓肿和肠溃疡,并修正四体液学说,力图以纯力学原理解释动物机体功能。他发明多种医用仪器,还把伽利略的几项发明进行了改装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如脉搏计、空气温度计、湿度计、浴床、套管针、膀胱结石吸出器等。 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一个荷兰商人。它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利用这种显微镜,安东?列文虎克清楚的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爱德华?詹纳 (Edward Jenner) (1749年5月17日 – 1823年1月26日),亦译作爱德华?金纳或琴纳,又名:安特?爱德华?詹纳 是一名英国医生,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 拉埃内克(1781~1826)法国医师。法国科学院院士。早年随其亲戚习医,接受非正规的医学训练后,在南特任外科医助。1799年任南特主宫医院外科医师,后至巴黎接受正规医学教育后,任巴黎内克尔医院医师。1822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他首先在临床上应用间接听诊法,发明最早的听诊器,并不断改进,用以帮助诊断肺部各种疾病。他重视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的研究,对肺结核、肺脓肿、肺气肿、肺坏疽、支气管扩张等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及诊断有深入的研究。创用罗音、水泡音、支气管羊音 等术语,并阐明其产生的机理及在诊断中的意义。拉埃内克擅长于胸科疾患的诊断,并发现结核病不限于肺部,全身各器官均可能患结核病。代表作为《间接听诊法》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伦琴全名威廉?康拉德?伦琴(德语:Wilhelm Conrad Röntgen)(1845~1923),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 如对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气体的 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热释电和压电现象、光的偏振 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物质的弹性、毛细 现象等方面的研究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他对X射线 的发现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这些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 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亚历山大?弗莱明(公元1881-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莱明名列第43位。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也作艾摩?阿道夫?比瑞格,德文为Emil Adolf von Behring) 德国医学家,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纳德?罗斯爵士,( Ronald Ross,1857年5月13日,1932年9月16日),英国医生、英国微生物学家、热带病攻师,他曾经以军医的身分参加第三次缅甸战争,同时他也写了一些诗与小说,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发现蚊子是传抪疟疾的媒介,为此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语:Niels Ryberg Finsen,1860年12月15日,1904年9月24日)是丹麦法罗的医师与科学家。他曾在190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是丹麦的第一座诺贝尔奖。获奖原因是:“认同他在治疗疾病方面的贡献,尤其是以光线放射治疗寻常狼疮 (lupus vulgaris),开启了新的医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罗维奇(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 德国细菌学家。对微生物学有卓越贡献,和巴斯德一起被公认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毕生研究成果极丰富,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操作及证实了疾病的病原菌学说。在微生物基本操作方面,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建立了多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及染色方法,设计了细菌培养用的肉汁胨培养液和营养琼脂培养基;建立了细菌涂片染色的基本方法,使用甲基蓝及复红使细菌着色。在证实疾病的病原菌方面,他首先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并于1882年报道了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杆菌并获得其纯培养物。他所创立的柯赫学派,在19世纪最后20年中曾发现了多种病原 菌。柯赫所在的柏林大学卫生研究所和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都是当时国际上微生物学的研究中心。因对结核菌的一系列研究获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戈尔季(1843—1926),意大利细胞学家,杰出的神经解剖学家、神经组织学家和病理学家。他创立了著名的铬酸盐——硝酸银方法,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开辟了广阔和道路。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神经元学说,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他在1906年与卡哈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金,是当时意大利享有世界声誉的医学科学家。1843年7月9日,戈尔季出生于意大利勃莱西亚省的柯泰纳。后来,全家定居在靠近派维亚城的一个乡村。1865年,戈尔季从派维亚大学毕业。在医学院就学的后期,他就到伦巴罗沙教授的精神病院参加临床治疗。当时人们对神经系统有一种悲观论调:“模糊的结构,模糊的病症,模糊的机能。”对神经系统的科学缺乏信心。但是,戈尔季受伦巴罗沙的影响,知难而进,决心研究神经系统的显微解剖,以了解生理机能,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语:Santiago Ramón y Cajal,1852年5月1日,1934年10月17日),西班牙病理学家、组织学家,神经学家。生于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对于大脑的微观结构研究是开创性的,被许多人认为是现代神经科学之父。他绘图技能出众,他的关于脑细胞的几百个插图至今用于教学。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语: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45年6月18日,1922年5月18日)是一位法国医师。在阿尔及利亚 君士坦丁的军医院工作时,拉韦朗发现疟疾是由一种原生动物(疟原虫)造成,这是第一次发现原生动物具有造成疾病的能力。1901年,他描述了造成非洲昏睡病的锥体虫(trypanosomes)。他对原生动物的研究与发现,使他获得了19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是一位德国科学家,曾经获得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较为著名的研究包括血液学、免疫学与化学治疗。保罗?埃尔利希预测了自体免疫的存在,并称之为「恐怖的自体毒性」(horror autotoxicus)。 埃黎耶?埃黎赫?梅契尼可夫(Илья Ильич Мечников,1845年5月16日,1916年7月16日)出生于乌克兰,是一位俄国微生物学家与免疫学家,免疫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曾在1908年,因为胞噬作用(英语:phagocytosis,一种由白血球执行的免疫方式)的研究,而得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因为发现乳酸菌对人体的益处,使人们称之为“乳酸菌之父” 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1841年8月25日,1917年7月27日)出生于伯恩,是一位瑞士科学家。曾在苏黎世、柏林、伦敦与维也纳接受教育或进行研究,在1865年得到博士学位。1909年,因 为对甲状腺的治疗、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Ludwig Karl Martin Leonhard Albrecht Kossel,1853年9月16日,1927年7月5日),德国生化学家。 他因细胞化学的研究(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获得19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 (1862~1930)瑞典眼科专家。他研究了眼睛折光,并因此获得19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亚历克西?卡雷尔(Alexis Carrel,1873年6月28日,1944年11月5日)是一位法国外科医生、生物学家与优生学家。曾经在1912年因为对于血管以及器官移植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他也曾是法国群众党(Parti Populaire Français)成员。此政党是维希政府时期的亲纳粹政党。 夏尔?罗贝尔?里歇(Charles Robert Richet,1850年8月25日,1935年12月4日)是一位法国生理学家,出生于巴黎。父亲阿尔弗雷德?里谢特是巴黎著名的外科医学教授,自幼受其父影响很深。在巴黎大学学医,187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8年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878年成为巴黎大学的生理学教授,并且在1898年成为法国医学学会(Académie de Médecine)的成员。1913年,里歇因为对于过敏反应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4年,他成为了法国科学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的成员。1935年12月4日在巴黎逝世,终年85岁。 里谢特还是诗人、小说家、戏曲家和飞行家,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 罗伯特?巴拉尼(Róbert Bárány,1876年4月22日,1936年4月8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匈牙利裔犹太人,也是一位生理学家。在1914年因为对于内耳前庭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朱尔?博尔代(荷兰文:Jules Bordet,1870年6月13日,1961年4月6日)出生于比利时的苏瓦尼,是一位免疫学家与微生物学家,为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是由他命名的 ,1906年他发现了百日咳杆菌 奥古斯特?克罗全名:沙克?奥古斯特?史丁伯格?克罗(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1874年11月15日,1949年9月13日)是一位拥有罗姆人吉普赛血统的丹麦人,在1916年到1945年间,是哥本哈根大学动物生理学系的教授。他是生理学领域中许多研究的奠基者之一。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因为发现了骨骼肌里面的微血管调控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1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奥托?弗利兹?迈尔霍夫(Otto Fritz Meyerhof,1884年4月12日,1951年10月6日)是一位德国医师与生物化学家。生于汉诺威的一个犹太家庭,大学就读斯特拉斯堡大学与海德堡大学,1909年从大学毕业,1912年进入基尔大学任教,并在1918年成为教授。1922年与阿奇博德?希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纳粹党的对犹太人的迫害,先是迁居法国巴黎,最后流亡到美国。于宾州大学担任教授,1951年病逝于费城。奥托?迈尔霍夫“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2年) 阿奇博尔德?维维安?希尔(Hill, Archibald Vivian)(1886-1977) 是英国生理学家。他发现了肌肉内热量的产生和氧气的使用,因此获得19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约翰?詹姆斯?理查德?麦克劳德(Macleod, John James Rickard (muh KLOWD) (1876-1935))是一位苏格兰生理学家,1876年生于苏格兰。1898年毕业于玛丽歇尔医学院。曾在莱比锡大学生物研究所进修化学1年。后任伦敦大学、莱比锡大学教授等职 务。在研究糖代谢方面取得优秀成绩,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取胰岛素。192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35年逝世。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爵士,KBE,MC,FRSC(Sir Frederick Grant Banting,1891年11月14日,1941年2月21日)是加拿大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和诺贝尔奖得奖者。在1922年的夏天,班廷和他的助手研究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时候,他们制成了一种可以控制血糖的注射药物。这个药物是今天的人造胰岛素。在1922年前,糖尿病是一个无法医治的疾病。就由这个突破性的医学发明,班廷在1923年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者。 威廉?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1927年9月29日)是一位荷兰医师与生理学家。 埃因托芬出生于当时属于荷兰的爪哇岛三宝珑,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在他小时后便过世。他在1903年发明了最早的心电图与量测装置,并因此在192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2、1925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约翰尼斯?安德列斯?格列伯?菲比格(Johannes Andreas Grib Fibiger,1867年4月23日,1926年1月30日)是一位丹麦科学家,曾经获得192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菲比格声称发现了一种他称为螺旋体癌(Spiroptera carcinoma)的生物,这种生物会在老鼠体内造成癌症。 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Julius Wagner Ritter von Jauregg,奥地利在1919年废除Ritter头衔,之后他的名字变成Julius Wagner-Jauregg,1857年3月7日,1940年9月27日)是一位奥地利医学家。他在1917年研究以疟原虫接种来治疗麻痹性痴呆(general paresis of the insane)。这项研究使他获得了192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查尔斯?尼柯尔(Charles Jules Henri Nicolle,1866年9月21日,1936年2月28日)是一位法国细菌学家,曾经因为关于辨认出虱子为斑疹伤寒的传染者,而获得192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雷德里克?哥兰?霍普金斯,OM,FRS(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1861年6月20日,1947年5月16日)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在1929年与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因为发现了多种维生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他也在在1901年发现了色胺酸(主要氨基酸之一)。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1858年8月11日,1930年11月5日)1858年生于荷兰。从阿姆斯特丹大学毕业后,到印度尼西亚当军医,后因患疟疾退役回国。1886年他重返印尼爪哇,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脚气病研究。他发现脚气病的病因不是由细菌传染,而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这个发现使他在192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30年逝世。 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Landsteiner),奥地利著名医学家,1868年6月14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继续留校,学习化学。他因1900年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而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1943年逝世。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语:Otto Heinrich Warburg,1883年10月8日,1970年8月1日),德国生理学家和医生。1931年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及作用方式”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OM,GBE,PRS(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年11月27日,1952年3月4日),英国科学家,在生理学和神经系统科学方面有很多贡献。他和埃德加?阿德里安一起由于“关于神经功能方面的发现”而获得193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美国生物学家,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生于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在肯塔基州立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动物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实验动物学教授。是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医学学会会员。一生致力于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由于创立了关于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的基因理论和染色体理论,获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威廉?莫菲(William Parry Murphy 1892年2月6日,1987年10月9日)是一位美国医学家,出生于威斯康辛州。由于关于贫血治疗的研究,而在1934年与乔治?迈诺特(George Richards Minot)及乔治?惠普尔(George Hoyt Whipple)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乔治?理查兹?迈诺特 George Richards Minot (1885年12月2日—1950年2月25日) 美国医生。1885年12月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28年迈诺特任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1934年与惠普尔(George Hoyt Whipple,1878—1976)、墨菲(William Parry Murphy,1892—1987)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迈诺特关于恶性贫血的病因是某种维生素缺乏的设想是十分正确的,在其后二十年已被福克斯等人所证实。 乔治?惠普尔George Hoyt Whipple (1878年8月28日—1976年2月1日) 美国医生。1878年8月28日生于新罕布什尔州阿希兰;1976年2月1日卒于纽约州罗彻斯特。惠普尔190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年得到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学位。他先到巴拿马运河区 待了一段时间,又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深造并教学几年之后,于1914年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医学教授。1921年他到罗彻斯特大学工作,创建了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就任第一任院长,直到1953年。著名学者乔治?惠普尔这位医学和牙科学院的创始人兼院长因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于1934年同美国的乔治?迈诺特、威廉?P?墨菲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汉斯?斯佩曼(Hans Spemann,1869,1941)是一位德国的生物学家,同时也是实验胚胎学领域的先驱。他因发现了胚胎的发育过程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创新的“胚胎诱导”理念为发展生物学分支的确立作出了很大贡献。 奥托?莱奥维(Otto Loewi,1873年6月3日,1961年12月25日),奥地利-德国-美国药理学家。生于法兰克福,毕业于慕尼黑大学与斯特拉斯堡大学,后前往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从事研究。他与亨利?哈利特?戴尔一起因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而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躲避纳粹在1940年十移民至美国而后归化美国公民,并在纽约大学担任教职,1961年病逝于纽约市。 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OM,GBE,FRS(Sir Henry Hallett Dale,1875年6月9日,1968年7月23日),英国神经科学家。他研究乙酰胆碱,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与奥托?勒维一起获得193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纳扎波尔蒂?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语:Nagyrápolti Szent-Györgyi Albert;1893年9月16日,1986年10月22日)是一位匈牙利生理学家。 他因“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而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柯奈尔?海门斯(法语:Corneille Jean François Heymans,1892年,1968年),比利时医学家,1892年3月28日出生在比利时根特。其父亲J. F. Heymans是原根特大学药理学教授和校长、该校药理学和治疗学的创始人。1920年,海门斯在根特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之后开始在法兰西学院、洛桑大学、维也纳大学、伦敦大学和凯斯西储医学院任职。海门斯因发现了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调节呼吸的作用,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 Johannes Paul Domagk,1895年10月30日,1964年4月24日)是一位德国病理学家与细菌学家。出生于德国勃兰登堡邦。 多马克由于发现了能有效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而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过却由于纳粹政权的强迫而拒绝获奖,并于一周后遭盖世太保逮捕。这是由于先前一名纳粹批判者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获诺贝尔和平奖,使当时的德国政府制定了不允许接受诺贝尔奖的法律。 直到战后的1947年,多马克才正式接受了诺贝尔奖。 1940年-1942年,未颁奖,奖金中的三分之一划拨到主基金,另外三分之二划拨到生理医学奖的专门基金 。 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Edward Adelbert Doisy,1893年11月3日,1986年10月23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由于发现维生素K以及其结构和生理作用,而与亨利克?达姆(Henrik Dam)共同获得194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亨利克?达姆,丹麦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由于发现维生素K与此分子在人类生理上的角色,使他获得了194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Herbert Spencer Gasser,1888年7月5日,1963年5月11日)是一位美国生理学家,于1944年因为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研究,而获得194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瑟夫?厄尔兰格(Joseph Erlanger,1874年1月5日,1965年12月5日)出生于旧金山,逝世于密苏里州的圣露意丝。是一位美国生理学家,由于发现了多种不同的神经纤维,而获颁194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霍华德?沃尔特?弗洛里,弗洛里男爵(Howard Walter Florey, Baron Florey,1898.9.24,1968.2.21)英国著名病理学家,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教授。澳大利亚裔英国病理学家。1898年 9月24日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1968年 2月21日卒于英国牛津。1922年毕业于阿德莱大学医学院后,到牛津高等生理学院和剑桥大学深造 。1931,1934年任雪费尔德大学病理学教授 ,1935 , 1962年任牛津大学病理学教 授 ,其后 任 牛津王后学院 院长 。194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与A.弗莱明、E. B.钱恩共获194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著有《化学治疗剂青霉素》、《对青霉素的进一步观察》、《普通病理学》。 恩斯特?伯利斯?柴恩(Sir Ernst Boris Chain1906年6月19日,1979年8月12日)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英国生物化学家,由于有关盘尼西林的研究,而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亚历山大?弗莱明(公元1881-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莱明名列第43位。 赫尔曼?约瑟夫?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于1890年12月21日出生在美国纽约,祖籍德国。穆勒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遗传学家之一,一生共发表372篇论文,其中最重要的论文是《基因的人工诱变》(1927年)。他生前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华盛顿特区第四科学分公司遗传生物学部主任。他曾担任过几个遗传学会和代表大会的主席,还获得过印第安纳大学优秀教授的荣誉称号。1946年因辐射遗传学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是继摩尔根(1933年)之后获得 诺贝尔奖的第二位遗传学家。 贝尔纳多?阿尔韦托?奥赛(Bernardo Alberto Houssay,1887年4月10日-1971年9月21日),阿根廷医生。他由于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部分作用而获得了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出生名为拉德尼茨,Radnitz,1896年8月15日,1957年10月26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里出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今天属捷克)。2004年科里夫妇被授予国家化学史里程碑来纪念他们的重大发现 卡尔?斐迪南?科里(Carl Ferdinand Cori,1896年12月5日出生于今天捷克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1984年10月20日逝世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是一味迁就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他与他的妻子吉蒂?黛丽莎?柯里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赫尔曼?穆勒(Paul Hermann Müller,1899年1月12日-1965年10月12日),瑞士化学家。1939年秋,他发现了DDT的杀虫功效,因此在1948年得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首次由非生理学家夺此殊荣。 。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1874年生于葡萄牙。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毕业,1902年成为教授。 以后又任里斯本大学医学院教授。 基于脑前叶切除对某些精神病人有效的假说,实施了脑白质切除法,为此获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Walter Rudolf Hess(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1881年3月17日,1973年4月12日),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瑞士生理学家,生于弗劳恩费尔德。初为眼科医师,后转而研究生理学,对自主神经系统发生兴趣。他用小电极刺激或破坏猫和狗脑的某些特定部位,发现自主功能的中心在脑底部——延髓、间脑,特别是下丘脑。他把每一种功能的控制中心定位得极为精确,只要刺激猫下丘脑的某一固定点,就能使猫表现出遇到狗时那样的行为模式。因发现大脑的某些部位在决定和协调内脏器官功能时所起的作用,而与埃加斯?莫尼兹共获194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著有《精神生物学》等。 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Tadeusz Reichstein,1897年7月20日,1996年4月1日),波兰出生的瑞士化学家。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菲利普?肖瓦特?亨奇共同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Philip Showalter Hench,1896年2月28日,1965年3月30日),美国医生,1920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医学博士。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共同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Edward Calvin Kendall,1886年3月8日,1972年3月4日),美国化学家。由于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理效应,他与菲利普?肖瓦特?亨奇、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共同获得了195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马克斯?泰累尔(Max Theiler,1899年1月30日,1972年8月11日),南非微生物学家。1951年由于发现黄热病疫苗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赛尔曼?A?瓦克斯曼(1888年7月22日,1973年8月16日),乌克兰裔美国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发现了链霉素和其他抗生素。瓦克斯曼首先将链霉素用于治疗肺结核病人。瓦克斯曼因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Fritz Albert Lipmann,1899年6月12日,1986年7月24日),生于德国的犹太裔美国籍生物化学家。由于发现辅酶A及其作为中间体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而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托马斯?哈克尔?韦勒(Thomas Huckle Weller,1915年6月15日,)是一位美国病毒学家。1954年,他与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一同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实验环境下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成就。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英语:Frederick Chapman Robbins,1916年8月25日,2003年8月4日),是一名美国儿科专家和病毒学家。1954年,他与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托马斯?哈克尔?韦勒一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 在分离与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上的重大成就。他曾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和哈佛大学。 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John Franklin Enders,1897年2月10日,1985年 9月8日)是一位美国医学家和诺贝尔奖持有者。恩德斯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西哈特福德,曾就读于诺亚?韦伯斯特学校与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的圣保罗学校。在1918年加入美国空军前,他曾短暂地在耶鲁大学就读。 1954年,在波士顿儿童医院工作的恩德斯、托马斯?哈克尔?韦勒和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发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多种类型组织中培育生长的能力”。 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Axel Hugo Theodor Theorell,1903年7月6日,1982年8月15日)是一位瑞典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持有者。1903年出生于瑞典的林开宾。1921年进入卡罗琳斯克医科大学,1924年毕业后到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细菌研究所进修细菌学。三个月后回到瑞典在医学科学研究所工作,193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卡罗琳斯克研究所的生化学讲师。1932年到乌普萨拉大学任医学生化学助理教授。1935年以后在卡罗琳斯克研究所和诺贝尔医学研究所扭任生化学研究部主任。此外他还担任了瑞典和不少外国医学和化学基金会、学会的委员或会员。将一生事业专注于酶的研究的特奥雷尔,在195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酶氧化方面的研究及其影响。他曾经是挪威诺贝尔学会的一名前任研究领袖,因此他也是第一位与学会有联系且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研究者。他的工作引导了抗利尿激素酶研究的前进,该酶能在肾脏中分解酒精。他的成就誉满全球,并因而被世界上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学位。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André Frédéric Cournand,1895年9月24日,1988年2月19日),法国医生和生理学家。他与沃纳?福斯曼和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因发明心脏导管术以及循环系统的病理学研究而获得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4年开始学习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到军队中服役,当了军医,大战结束后继续学医。1925年进入巴黎医院实习,1930年取得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留学,在贝尔毕优医院的哥伦比亚大学结核科作研究生,不久升为主任研究医师。此后决定定居美国,在这里与W?理查兹共同进行人体呼吸生理及病理学的研究工作达25年之久。他被聘为美、法及其他许多国家医药方面的学会的会员。国内及法、德、比、意等国一些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曾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师和外科医生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由于发明和应用心导管术对循环系统病理的研究成果,他和W(理 查兹、W?福斯曼三人共同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生理学及医学奖金。另外他还获得了莱基昂?努尔勋章和其它一些医学学会的奖章 沃纳?福斯曼(Werner Forßmann,1904年8月29日出生于柏林,1979年6月1日逝世于邵蒲海姆)是一位德国医生,他可以说是心脏导管的发明人。1956年他与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和迪肯森?威廉?理查兹一起“为他们发明心脏导管术和发现循环系统的病态变化”而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福斯曼在柏林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读医学,福斯曼此后将他的重点转向泌尿学,在1930年代他曾是多个医院的高级医生。1954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首次为他在心脏学的贡献向他授予“莱布尼茨奖牌”。1956年他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与他同时获奖的考南德和理查兹在阅读了他的自我实验后在他的技术上发展和精化了他的技术。1958年他在杜塞尔多夫的一所医院获得了主治医生的职位,1977年洪堡大学医科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1956年,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沃纳?福斯曼(德国),迪肯森?威廉?理查兹(美国),发明心脏导管术以及循环系统的病理学研究。 达尼埃尔?博韦(Daniel Bovet,1907年3月23日,1992年4月8日)是一位瑞士裔的意大利药理学家。1957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在肌肉松弛方面的进展和首次合成抗组胺的成就。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George Wells Beadle,1903年10月22日,1989年6月9日),美国遗传学家。他与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的另一半授予了乔舒亚?莱德伯格。比德尔早期进行农作物种子胚胎的研究,以后进行遗传生化学的研究。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生物学教授期间,和塔特姆教授一起共同研究面包红霉菌的营养问题,发现其成长发育需要维生素,并且观察到某些红霉菌的突然变异需要维生素B1或B5,因而他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概念应用于面包红霉菌,发现了基因能调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这一发现开创了遗传学的生化研究。由于他对生物遗传学的贡献,1958年他和塔特姆、利德伯格三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另外他还获得了国内外多项其他奖章和奖金。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Edward Lawrie Tatum,1909年12月14日,1975年11月5日),美国遗传学家。他与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的另一半授予了乔舒亚?莱德伯格。 乔舒亚?莱德伯格(英语:Joshua Lederberg,1925年5月23日,2008年2月2日),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学、人工智能和太空探索。因发现细菌遗传物质及基因重组现象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项的另一半授予了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和爱德华?劳里?塔特姆。194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学院,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修医学,二年后转到耶鲁大学同塔特姆博士共同研究细菌基因,1962起任肯尼迪分子医学研究所所长,1989年,他获得国家科学奖章。2002年莱德伯格得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奖。 利德伯格主要是和塔特姆博士共同进行基因研究,取得了成果。他们共同对面包红霉菌及细菌的生化学形质的遗传学问题进行了研究。1946年他们应用大肠杆菌首先阐明了细菌、细胞结合引起有性生殖而证明了遗传因子的重组合现象。1953年又证明通过噬菌体遗传因子的一部分能引入传递遗传因子中。后来他又证明结构基因和起调节作用的基因之间的关系,对基因的分子结构起了重大作用。 1918年3月3日,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1918-2007)生于美国纽约市。1937年在纽约城市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41年在罗切斯特大 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42年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从事研究工作。1947年,他组建了酶学研究室并任主任。1953~1959年,他应聘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任教授。1959年,他组建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并任教授至今。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活跃于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并于1965年当选为美国生物化学学会主席,但他的研究成果却对分子遗传学、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基因诊断以及基因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等现代遗传学的各个重大问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恩伯格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这集中反映在他于1956年发表的著名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一文中,他因此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科恩伯格的主要专著有:《DNA合成》(1974);《DNA复制》(1980);《DNA复制-增补版》(1982);《DNA复制-第2版》(1992);《黄金螺旋:走进生物技术的探险之路》(1995)。1989年,他出版了自传《为了对酶的爱: 一个生物化学家的毕生探索之路》。 塞韦罗?奥乔亚?德阿尔沃诺斯(Severo Ochoa de Albornoz,1905年9月24日,1993年11月1日),西班牙裔美国生物化学,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923年,他进入马德里大学医学院,1929年,他以优秀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1942年,他在纽约大学医学院得到了研究的职位,并于1945年成为生物化学助理教授,1946年成为药理学教授,1954年成为生物化学教授,之后成为生物化学系主任。1956年他加入美国国籍,1959年,因在核糖核酸的合成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他继续研究蛋白质生物合成和核糖核酸复制,直到1985年。1979年,他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OM,AK,KBE(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1899年9月3日,1985年8月15日),澳大利亚微生物学家,主要研究免疫学。他在微生物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它们的特点和复制以及在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他与彼得?梅达沃一起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99年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特拉拉尔贡。从杰隆学院毕业后进入墨尔本大学医学院深造,他于1924年在墨尔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在墨尔本医院进修二年。1926年赴英留学,1928年在伦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专注噬菌体和病毒的研究。在1944年到1965年期间担任研究所主任。同时任墨尔本大学医学讲座主任教授。他是英国皇家协会特别会员、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51年英国皇室授予他爵士勋位,剑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伯内特早期研究伤寒凝集反应问题,以后一度研究病毒,曾鉴定了A型流感病毒。最后着重研究了肌体免疫反应问题,他经过研究,否定了鲍林的“直接膜板学说”,提出了“间接膜板学说”。后来,他发现这种学说也有不完备之处,于是作了修正,提出了“无性细胞选择学说”迄今医学界对这一学说虽存在很大争论,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将原来的免疫化学发展到近代生物学和免疫病理学的领域,贡献还是很大的。 另外他还获得了英国皇家奖章、葛布雷奖章等其它多种奖励。 彼得?梅达瓦(Peter Brian Medawar),阿拉伯裔英国人,1915年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父亲是一个黎巴嫩商人。中学毕业后他考到英国牛津大学附属的马格达伦学院念书,主攻动物学。1960年,梅达瓦因为对免疫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模型为器官和组织移植的成功铺平了道路。梅达瓦是英国伯明翰大学(1947年至1951年)和伦敦大学学院(1951年至1962年)的动物学教授,伦敦国家医学研究院院长(1962至1971年),英国皇家学会实验医学教授(1977年至1983年),英国皇家研究生医学院院长(1981年至1987年)。他在1965年被封为爵士,在1981年获得了荣誉勋章。梅达沃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兴趣很广泛,包括歌剧和哲学。他的主要著作:《独特的个人》(1957);《男人的未来》(1959);《艺术可溶性》(1967);《希望取得进展》(1972);《生命科学》(1977);《冥王星的共和国》(1982)和自传《回忆录》(1986)等。 盖欧尔格?冯?贝凯希(Georg von Békésy,1899年6月3日,1972年6月13日),或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为格奥尔格?冯?贝凯西、贝凯希?哲尔吉(Békésy György),美籍匈牙利物理学家、生理学家。1961年,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对哺乳动物听觉器官中耳蜗所发挥的功能的研究。贝凯西曾在几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工作过。他对听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制作了两个耳蜗模型和一些高灵敏度仪器,揭示了听觉过程,将不同类型的耳聋进行区分和采取准确的治疗方法。贝凯西发现声音是以一连串的波形沿基底膜传播,并在膜的不同部位达到最大振幅和低频声波的最大振幅部位接近耳蜗的末梢,高频声波的振幅部位接近入口或底部。并证明声调的响度取决于神经感受器的位置及涉及的感受器数量,从而确立了“行波学说”。1961年因发现内耳耳蜗部分分析和传送声音的物理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著作有1960年的《听觉实验》和1967年的《感觉的抑制》。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 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什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1962年,46岁的克里克同沃森、威尔金斯一道荣获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 后来,克里克又单独首次提出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即遗传密码的走向是:DNA?RNA?蛋白质。他在遗传密码的比例和翻译机制的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詹姆斯.杜威.沃森,一九二八年四月六日生于美国芝加哥,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而获得一九六二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称谓DNA之父。美国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噬菌体的研究,1955年去哈佛大学执教,在哈佛期间,主要从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研究。1968年起任纽约长岛冷泉港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肿瘤方面的研究。1951,1953年在英国期间,他和英国生物学家F.H.C.克里克合作,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学说。这个学说不但阐明了DNA的基本结构,并且为一个DNA分子如何复制成两个结构相同DNA分子以及DNA怎样传递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提供了合理的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它被认为是生物科学中具有革命性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由于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沃森和克里克及M.H.F.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著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双螺旋》等书。此外,他还获得了许多科学奖和不少大学的荣誉学位。 莫里斯?威尔金斯,CBE,FRS(英语: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1916年12月15日,2004年10月5日,出生于新西兰)是一位英国分子生物学家,专注于磷光、雷达、同位素分离与X光衍射等领域。其在伦敦国王学院期间解开了DNA分子结构, 以及一些相关研究,使其与佛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伦?劳埃德?霍奇金爵士 (Sir Alan Lloyd Hodgkin,1914—1998) ,英国生理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因对神经细胞电兴奋的开创性研究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32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打算从事鸟类研究,稍后兴趣转向细胞生理学而对扁虫进行研究。后与安德鲁?F?赫胥黎(Andrew. F. Huxley)在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生物协会一起工作,探讨枪乌贼神经细胞巨型轴突上的电活动,最终因此而获诺贝尔奖。著述The Conduction Of The Nervous Impulse, The Ionic Basis Of Nervous Conduction 安德鲁?赫胥黎爵士,OM,FRS(Sir Andrew Fielding Huxley,1917年11月22日,2012年5月30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是一位生理学家与生物物理学家,与艾伦?劳埃德?霍奇金共同研究神经的动作电位,两人因此与研究突触的约翰?卡鲁?埃克尔斯共同获得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Sir John Carew Eccles,1903年1月27日,1997年5月2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逝世于瑞士洛迦诺),是一位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1963年因在突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康拉德?布洛赫(Konrad Emil Bloch,1912年1月21日,2000年10月15日),德国生物化学家, 196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36年转往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193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研究脂类,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1942年与D?里顿伯格一起发现: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可分30余步,而乙酸是基本原料。他与F?吕南因有关胆固醇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发现而获1964年诺见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费奥多尔?吕嫩(Feodor Felix Konrad Lynen,1911年4月6日,1979年8月6日),一般翻译为吕南,德国生物化学家,196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193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还曾获弗赖堡大学名誉医学博士学位。研究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取得重要成果。研究过活性醋酸酯、异戊间二烯、碳酸氢盐的化学结构,阐明脂肪酸生物氧化作用和乙酰醋酸酯形成过程,弄清半胱氨酸、萜烯、橡胶、脂肪酸等在生物合成中涉及反应的复杂图象。吕南因脂肪酸生物合成研究成果,1964年与美国生物化学家康拉德?布洛赫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吕南还曾获德国化学家协会、德国自然科学研究者协会、欧洲化学家与药物学家协会奖章。 方斯华?贾克柏(François Jacob,1920年6月17日,)是一位犹太裔法国生物学家,他与贾克?莫诺(Jacques Monod)发现了酶在原核生物转录作用调控中的角色,也就是后来所知的乳糖操纵组。两人与安德列?利沃夫(André Lwoff)共同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安德列?米歇?利沃夫(André Michel Lwoff,1902年5月8日,1994年9月30日)是一位法国微生物学家,利沃夫在19岁时就加入了巴黎的巴斯德研究院,1932年完成PhD学位。1965年由于发现了某些病毒在感染细菌时的基因调控机制,而与方斯华?贾克柏及贾克?莫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贾克?莫诺(Jacques Lucien Monod,1910年2月9日,1976年5月31日)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他与方斯华?贾克柏共同发现了蛋白质在转录作用中所扮演的调节角色,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乳糖操纵组,两人因此与安德列?利沃夫(André Lwoff)共同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他曾预测在基因讯息与蛋白质产物之间,具有mRNA分子作为中介者,此理论后来获得证实。 弗朗西斯?佩顿?劳斯(Francis Peyton Rous)是纽约市洛克菲勒研究所的内科医生和病毒学家。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家,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他发现了病毒在某些癌症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获得196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微生物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 学医医学院毕业。1966年因发现劳斯肿瘤病毒,被授予诺贝生理学医学奖。这种病毒至 今仍是癌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材料。劳斯是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也是皇家医学会会员,丹麦皇家学会会员,挪威科学和文学院院士,魏思曼科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巴黎医学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他也是约翰?斯科特奖章(1927)、皇家外科医学院的沃克奖(1942)、全国科学院科瓦连科奖章(1956)、美国肿瘤研究会杰出贡献奖、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拉斯卡奖(1958)、联合国癌症研究奖的获得者。1966年,他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也授予他保罗?埃里希?路德维希达姆施塔特奖。 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英语:Charles Brenton Huggins,1901年9月22日,1997年1月12日)是一位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医学家与生理学家,主要研究前列腺癌。他发展以赫尔蒙控制癌细胞扩散的疗法,因而与裴顿?劳斯获得了196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乔治?沃尔德(George Wald,1906年11月18日—1997年4月12日),美国科学家,以其研究视网膜色素的作品闻名,1967年与霍尔登?凯弗?哈特兰(Haldan Keffer Hartline)和拉格纳?格拉尼特(Ragnar Granit)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成为研究员的乔治?沃尔德发现视网膜是由婎生素A组成的。他更进一步的实验显示当视紫质的色素暴露于光线下时,它会产生视蛋白及一种包含婎生素A的混合物。这说明婎生素A是视网膜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1950年代,沃尔德及他的同仁用化学方式将视网膜的色素抽出来。之后,他们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来量度色素的吸收光度。由于色素的吸收光度相当于其感光细胞能感觉到最活跃的波长,因此这实验显示出了眼睛能感觉到的波长的极限。可是由于视杆细胞构成了视网膜的大部分,因此沃尔德及他的同仁主要还是量度主要的感光色素,,视紫质的吸收光度。后来,沃尔德得以使用一种称为吸收光度法的技术,直接从细胞量度其吸收光度,而不用抽取出其色素。这让沃尔德得以断定视锥细胞中的色素吸收光度。 拉格纳?亚瑟?格拉尼特(Ragnar Arthur Granit,1900年10月30日,1991年3月12日)是一位芬兰科学家,于1967年与乔治?沃尔德及霍尔登?凯弗?哈特兰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格兰尼特曾接受许多奖励,其中一些叙述如下:1926年Hans Cronstedt奖金;1947年瑞典医师学会大庆奖章;1957年斯德哥尔摩Anders Retsius金质奖章;1957年乌得勒支F.C.Donders奖章;1956年伦敦谢林顿纪念金质奖章;1969年布拉格浦肯也金质奖章。196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给了美国的哈特兰、沃尔德和瑞典的格拉尼特,以褒奖他们发现维生素A的视觉作用,眼的化学和生理视觉过程。 霍尔登?凯弗?哈特兰(Haldan Keffer Hartline,1903年12月22日,1983年3月17日)是一位美国生理学家,由于关于视觉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的研究,而与拉格纳?格拉尼特及乔治?沃尔德共同获得了196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1927年4月10日,2010年1月15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与遗传学家,因解出遗传密码而与罗伯特?W?霍利及哈尔?葛宾?科拉纳共同获得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来也研究神经科学与同位序列基因。尼伦伯格在1961年与他的学生 Matthaei 建立和完善了大肠杆菌的无细胞翻译系统,成功破译出前几个密码子。1964年,尼伦伯格又发明核糖体结合技 术。在这一技术帮助之下,他得以完全破译遗传密码。 哈尔?葛宾?科拉纳(Har Gobind Khorana,1922年1月9日,2011年11月9日)是一位出生于印度的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他在1968年,因为解出了遗传密码,而与罗伯特?威廉?霍利(Robert W. Holley)以及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在拉合尔的旁遮普大学学习,后入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1951年予剑桥从亚历山大?罗伯兹?托德开始研究核酸,后曾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及搞研究。后因研究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机制获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他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合成了精确结构已知的核酸分子。所合成的核酸分子加入适当的物质中便可合成蛋白质。将这些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加以比较,便可知蛋白质中各部分的“密码”位于核酸的哪一片断。1970年他首次人工复制成酵母基因。 罗伯特?W?霍利(Dr Robert W. Holley,1922年1月28日,1993年2月11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出生于伊利诺伊州。曾获得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原因是阐明了连结丙氨酸与DNA的tRNA。共同获奖人还有哈尔?葛宾?科拉纳(Har Gobind Khorana)及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阿弗雷德?赫希(Alfred Day Hershey,1908年12月4日,1997年5月22日)是一位美国细菌学家与遗传学家,出生于密西根州。1940年,他与萨尔瓦多?卢瑞亚(Salvador Luria)以及马克斯?德尔布吕克(Max Delbrück),发现当两种品系的病毒同时感染同一只细菌时,这些病毒可能会因此交换遗传讯息。到了1952年,他与马沙?蔡斯所进行了一项实验,证明了DNA为遗传物质。1969年,赫希、卢瑞亚与德尔布吕克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萨尔瓦多?爱德华?卢瑞亚(Salvador Edward Luria,1912年8月13日,1991年2月6日)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微生物学家。与马克斯?德尔布吕克以及阿弗雷德?赫希,因为关于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而共同获得了196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1906~1981),德裔美籍生物学家,他与美国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德•赫希(Alfred Day Hershey)以及萨尔瓦多•爱德华•鲁利亚(Salvador Edward Luria)共同获得了196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德尔布吕克是研究噬菌体(bacteriophages)(攻击细菌的病毒)的先驱,因而获得这一奖项。这一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以噬菌体的遗传机能为重点。德尔布吕克的研究引导其他科学家发现构成活生物体细胞内基因的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和重要性。一些一流大学和相对较小的大学都授予了德尔布吕克荣誉学位。他还荣获了一批权威性的科学奖,包括1964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金伯遗传学奖(Kimber Genetics Award)。他还是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皇家丹麦研究院(Royal Danish Academy)、伦敦皇家协会(Royal Society of London)和法国科学院(French Academy of Sciences)的会员。德尔布吕克是从物理学转向生物学的著名人物,他以物理学为基础来研究生命现象的思想,刺激了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写下了一本影响后世深远的著作《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这本书影响了佛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和莫里斯?威尔金斯等人对DNA的研究。 伯纳德?卡茨爵士(Sir Bernard Katz,1911年3月26日,2003年4月20日,德国出生的生物物理学家,后加入英国国籍,他以研究神经生物化学而著名。1934年荣获莱比锡大学医学学位,1939年获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在澳大科亚悉尼医院工作。1952年在大学学院任生物物理系教授及系主任。卡茨研究了神经介质从神经末稍释放的机制,因此与乌尔夫?冯?奥伊勒、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一起获得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与同事们在关于神经传导的化学方面有许多发现,包括发现钙离子在促进神经介质的释放方面的作用。这些物质以不定的间隔持续地释放等,在科研上做出了贡献。 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Julius Axelrod,1912年5月30日,2004年12月29日),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神经学领域著名科学家,研究神经细胞递质等。他因鉴定一种抑制神经冲动的酶而和英国的伯纳德?卡茨、瑞典的乌尔夫?冯奥伊勒共获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33年毕业获得生物和化学学士学位。1941年获得纽约大学化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得华盛顿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还曾获芝加哥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心理生理学会、美国药理与实验治疗学会、美国生物化学会、德国药理学会会员。奥塞勒发现了去甲肾上腺素,他在此基础上发现,分离并命名了能灭活去甲肾上腺素的酶。该酶能对抗某些亲精神药的作用,亦能用于研究高血压和精神分裂症。正是这一成果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抗抑郁症药物。“他在药理学领域作出了非凡贡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主任所罗门?斯奈德如是评价阿克塞尔罗德。 乌尔夫?斯万特?冯?奥伊勒(Ulf Svante von Euler,1905年2月7日,1983年3月9日),瑞典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他与伯纳德?卡茨、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一起获得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埃鲁?威尔伯?萨瑟兰(Earl Wilbur Sutherland Jr.,1915年11月19日,1974年3月9日)是一位美国生理学家,出生于堪萨斯州,于1971年因为关于荷尔蒙,尤其是肾上腺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Rodney Robert Porter,1917年10月8日,1985年9月7日 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出生于兰开夏郡。由于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于1972年与杰拉尔德?埃德尔曼(Gerald Maurice Edelman)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Gerald Maurice Edelman,1929年7月1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学家。由于关于免疫系统的研究,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尼可拉斯?“尼可”?丁伯根(Nikolaas "Niko" Tinbergen,1907年4月15日—1988年12月21日)是一位荷兰动物行为学家与鸟类学家。1973年他与卡尔?冯?弗利、康拉德?洛伦兹因为在动物个体和群体行为的构成和激发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伦兹奥地利比较心理学家,动物习性学的创始人,也是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逝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阿尔登堡(Altenberg),是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 在1949年以前他一直称该研究领域为“动物心理学”,即后来的本能理论。在德语地区,他被视为该理论的创始人。德国《明镜》周刊评论他是“动物精神的爱因斯坦”。1973年他和卡尔?冯?费舍尔和尼古拉斯?廷伯格共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在个体和社会行为的构成和激发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卡尔?冯?弗里希骑士(Karl Ritter von Frisch,1886年11月20日,1982年6月12日),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与康拉德?洛伦兹、尼可拉斯?庭伯根共同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George Emil Palade,1912年11月19日,)是一位罗马尼亚出生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家。由于对细胞胞器功能与构造的研究,而与阿尔伯特?克劳德(Albert Claude)及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共同获得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René de Duve,1917年10月2日,)是一位细胞学家与生物化学家,出生于英国,是比利时移民的后裔。1920年与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时。迪夫主要的研究领与在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他发现了细胞中的一些胞器,包括过氧化体(peroxisome)、与溶体(lysosome)。1974年,由于对细胞构造的研究,而与 阿尔伯特?克劳德(Albert Claude)及乔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的研究则主要在于生命的起源,例如内共生学说 阿尔伯特?克劳德(Albert Claude,1899年8月24日,1983年5月22日)是一位比利时生物学家,1974年因为对细胞构造的研究,而与他的学生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及乔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霍华德?马丁?特明 Howard Martin Temin 1934年生于美国。他先后就读于斯沃摩尔学校和加利福尼亚理工科大学。自1969年起,任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因发现劳斯肿瘤病毒中与RNA互补的DNA反传递酶,197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1914年2月22日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卡坦扎罗,1936年获得意大利托里诺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杜尔贝科系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创立者之一,意大利籍病毒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戴维?巴尔的摩(英语:David Baltimore,1938年3月7日,),美国生物学家,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并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校长。如今他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会长。 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Daniel Carleton Gajdusek,1923年9月9日,),美国科学家,具有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血统。由于在苦鲁病上的贡献,他与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一起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25日)美国医学家。曾获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工作。他研究过血液的遗传性多形变态现象,检查了各种人群的血液样品,以确定遗传变异如何影响人体对疾病(尤其是肝炎)的感受性。他曾发现一种乙型肝炎抗原,从而促进了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与D?盖达塞克因对传染病的起源及传播的研究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罗莎琳?萨斯曼?耶洛(Rosalyn Sussman Yalow,1921年7月9日,),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安德鲁-维克托-沙利1957年在麦大获生物化学博士。他创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法,因“在脑垂体激素生产方面的发现”,1977年与美国同行罗加-吉尔曼和罗乍林-耶洛分享了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罗歇?夏尔?路易?吉耶曼(Roger Charles Louis Guillemin,1924年1月11日,),法国科学家,后加入美国国籍。他于197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7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汉弥尔顿?奥塞内尔?史密斯(Hamilton Othanel Smith,1931年8月23日,)是一位美国微生物学家。曾经在1978年与丹尼尔?那森斯(Daniel Nathans)、沃纳?亚伯(Werner Arber)共因限制酶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曾参与细菌及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丹尼尔?那森斯(Daniel Nathans,1928年10月30日,1999年11月16日)是一位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出生於美国德拉瓦州,其父母为俄罗斯犹太移民。那森斯於1954年获得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由於发现限制酶并发展一些分子生物学研究,而与汉弥尔顿?史密斯(Hamilton Smith)及沃纳?亚伯(Werner Arber)共同获得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纳森斯曾於1995至1996年期间,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学校长。 沃纳?亚伯(Werner Arber,1929年6月3日,),一般翻译为阿尔伯,是一位瑞士微生物学家及遗传学家,曾经因限制酶的发现,以及关于重组DNA技术的发展研究,而于1978年与美国的丹尼尔?那森斯(Daniel Nathans)及汉弥尔顿?史密斯(Hamilton Smith),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高弗雷?纽博尔德?豪斯费尔德爵士,CBE,FRS(Sir Godfrey Newbold Hounsfield,1919年8月28日,2004年8月12日)是一位英国电机工程师,因为研究X射线断层成像与相关技术与发明,而与阿兰?科马克(Allan McLeod Cormack)共同获得197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Allan MacLeod Cormack,1924年2月23日,1998年5月7日)是一位出生于南非约翰尼斯堡的美国物理学家,由于对X射线成像分析的研究,而与高弗雷?豪斯费尔德(Godfrey Hounsfield)共同获得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乔治?斯内尔(George D. Snell,1903年12月19日 - 1996年6月6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拉德福德。美国著名遗传学家,免疫遗传学奠基人。 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间移植组织或器官存活状况,并最早提出了H-抗原的概念。其发现了小鼠的主要溶组织性抗原复合体(MHC)H-2系统. 1980年,卡罗琳医学院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内尔博士,巴茹?贝纳塞拉夫博士和多塞博士,以表彰他们“控制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的遗传学基础(主要溶组织性抗原复合体)”。 中文名:让?多塞 (1916年10月19日,2009年6月6日) Jean Dausset 1916年生于法国图卢兹。他于1977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因其在免疫学中的先驱作用,1980年与他人同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巴茹?贝纳塞拉夫(1920年10月29日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是一位委内瑞拉-美国医学家,他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免疫学和移植医学。1980年他与乔治?斯内尔和让?多塞一起因“发现了控制免疫反应的、遗传的细胞表面结构”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托斯坦?维厄瑟尔(Torsten Nils Wiesel,1924年6月3日,)是一位瑞典神经科学家,与大卫?休伯尔(David H. Hubel)由于对视觉系统的讯息处理过程之研究,而和研究左右脑半球的罗杰?斯佩里(Roger W. Sperry)共同获得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维厄瑟尔1947年毕业于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1955年前往美国,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行研究工作并担任教席。1959年,维厄瑟尔转往哈佛大学医学院并 任教授。 大卫?休伯尔(David Hunter Hubel,1926年2月27日,)是一位加拿大神经科学家,与托斯坦?维厄瑟尔(Torsten Wiesel)由于对视觉系统的研究,而与另一团队的科学家罗杰?斯佩里(Roger W. Sperry)共同获得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杰?斯佩里(1913年8月20日,1994年4月17日),美国心理生物学家。生于哈特福德。1941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后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心理生物学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等组织成员,国际脑研究组织成员。因研究揭开大脑两半球秘密和功能分工,为人们了解人脑更高级功能提供了新观念,于1981年与人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 Karl Bergström;1916年1月10日,2004年8月15日)是一位瑞典生物化学家。于1975年成为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并于同年与本格特?萨米尔松(Bengt I. Samuelsson)共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1982年,由于对前列腺素的研究,再与萨米尔松以及约翰?范恩(John R. Vane)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此外,他也是演化遗传学家施温提?柏保以及实业家Rurik Bergström的父 [1]亲。 本格特?萨米尔松(Bengt Ingemar Samuelsson,1934年5月21日,)是一位瑞典生物化学家,出生于哈尔姆斯塔德,为斯德哥尔摩大学学生与教授,他在1982年由于关 于前列腺素生物机能的研究,而与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 Karl Bergström)以及约翰?范恩(John R. Vane)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罗伯特?范恩 爵士Sir John Robert Vane FRS (1927-2004) 英国医学家。先后在伯明翰大学、牛津大学学医。曾任英国伦敦皇家外科学院教授。1973年任伯罗斯?韦尔科姆基金会研究实验室主任。因发现前列腺素和前列腺环素的生理作用,获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麦克林托克是遗传学先驱者,是20世纪具有传奇般经历的女科学家。她终身从事玉米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1939年,她当选为美国遗传学会主席。是遗传学主流中的中坚人物。由于提出了“移动的控制基因学说”,于1983年获诺贝尔生物学奖,这是世界上靠独自研究成果而得此类奖金的第一位女科学家。 色萨?米尔斯坦(César Milstein,1927年10月8日,2002年3月24日)是一位出生于阿根廷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于1984年与尼尔斯?杰尼及乔治斯?克勒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乔治斯?克勒Georg Kohler,1946年生于西德慕尼黑,在西德的弗莱堡大学攻读生物学。后到英国医学研究院生物学研究所的米尔斯坦研究室留学。成功地研制出单克隆抗体,1976年至1984年在巴塞尔免疫研究所工作。1984年起在马克斯.普朗克免疫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86年起在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1995年因肺炎逝世。享年48岁。同丹麦医学家耶恩共同获得了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尼尔斯?杰尼,FRS(Niels Kaj Jerne,1911年12月23日,1994年10月7日)是一位英国出生的丹麦免疫学家。由于发现了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关的免疫学贡献,而与乔治斯?克勒及色萨?米尔斯坦共同获得1984年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医学家。1941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市。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在波士顿的马萨诸塞医院和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全国心脏研究所工作。1977年以来,一直担任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遗传病研究中心主任职务。布朗和戈尔茨坦共同研究,在治疗由于血液中胆固醇异常高而引起的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俩的研究成果对防治动脉硬化尤为重要。他们对防止因动脉硬化而阻障血液流通,进而导致心力衰竭和心脏病突发所造成的死亡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俩共同荣获198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1909年4月22日生于意大利都灵一个犹太家庭,于二战结束后应聘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工作,不久就加入了美国籍。20世纪50年代初,丽塔发现,动物在受伤以后,会用舌头去舔伤口,而伤口便很快会愈合。她从分析动物的这一 行为入手,于1951年从小白鼠唾液中发现能促进动物皮肤表皮细胞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物质——神经生长基因(ngf)。她还于1953年成功地分离出ngf,揭示出神经生长和演变规律,并因此获得1986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斯坦利?科恩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986)。他是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杰出科学家1953年在华盛顿大学与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分离了神经生长因子(NGF)。随后发现表皮生长因子。1959年到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继续研究生长因子在癌症发病中的作用及设计开发抗癌药物。 利根川进(Tonegawa,Susumu,1939~),日本生物学家,曾因其在免疫系统遗传学上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8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发现了身体免疫细胞组是如何利用数量有限的细胞生成特定的抗体以抵抗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毒和细菌。 乔治?赫伯特?希青斯(英语:George Herbert Hitchings,1905年4月18日,1998年2月27日),是一名美国医生。1988年,他与詹姆士?W?布拉克和格特鲁德?B?埃利恩一同夺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格特鲁德?B?埃利恩(Gertrude Belle Elion,1918年1月23日,1999年2月21日) ,是一名已逝世的美国女性生化学家和药理学家。1988年,她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Sir James W. Black)英国出生 1924年7月14日(1924-07-14) 逝世 2010年3月22日 (85岁) 布拉克爵士在科学界甚有贡献,当中尤以心脏病学为最。他发明的对抗药心得安,对治疗心绞痛起革命性的影响,并被认为是20世纪对药理学起最大贡献的药物之一,他凭这些贡献在1988年获颁赠诺贝尔奖。 哈罗德?艾利洛?瓦慕斯(英语:Harold Elliot Varmus,1939年12月18日,),是一名美国科学家。1989年,他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毕晓普(M.Bishop)美国微生物学家, 因与H.E 瓦尔默斯一起阐明癌 症起源的机理,发现癌基因 而共获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2年,科学家迈克尔? 毕晓普对于癌基因曾简洁地将癌基因描述为“引起恶性肿瘤的基因,它们最 初在病毒中被发现,但它们的演化史表明,正常脊椎动物细胞 含有这些基因,当它们异常表达时能导致恶性生长。”鉴于毕晓普在癌基因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使他于1989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爱德华?唐纳尔?托马斯(Edward Donnall Thomas)(1920年3月15日,),美国医生。曾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大学教授、西雅图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临床研究部主任。1990年,与约瑟夫?默里一 起由于在“人体器官和细胞移植的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瑟夫?默里(Joseph Murray,1919年4月1日,,美国外科医生,他完成了第一例成功器官移植手术,该手术在双胞胎之间进行。1990年,他由于在“人体器官和细胞移植的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萨克曼 (德语:Bert Sakmann,1942年6月12日,) ,德国科学家,细胞生理学家,与德国细胞生理学家内尔合作发明了应用膜片钳技术,发现了细胞膜存在离子通道,而共同获得1991年诺贝尔奖。该技术是一种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及神经科学研究的方法,可借以检验小至一万亿分之一安培的通过细胞膜的电流。 厄温?内尔(德语:Erwin Neher,1944年3月20日,),是一名德国生物物理学家。1991年,他夺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埃德温?克雷布斯(Edwin Gerhard Krebs,1918年6月6日,2009年12月21日)是美国生化学家. 1918年6月6日出生于衣阿华州[1]。1936年起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1943年毕业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蛋白质磷酸化的研究[2]。1989年获拉斯克奖。1992年与他的合作者埃德蒙?费希尔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关于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为一种生物调节机制的研究 埃德蒙?费希尔(Edmond H. Fischer)(1920年4月6日,)是瑞士-美国籍生物化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7岁时随同他两个哥哥一起到瑞士念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日内瓦大学攻读化学,后在同一学校获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赴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做研究。其关于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为一种生物调节机制的研究与埃德温?克雷布斯一起在1992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菲利普?夏普1944年生于美国。联邦学院毕业后,在伊利诺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冷泉港实验室从事研究。1974年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工作,1991年起任该校生物学部主任。1993年因发现断裂基因而获若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理察?罗伯茨爵士(英语:Sir Richard John Roberts,1943年9月6日,),出生在德比,是一名英格兰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1993年,他夺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马丁?罗德贝尔(英语:Martin Rodbell,1925年12月1日,1998年12月7日),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内分泌学家,以发现G蛋白而闻名。因发现G蛋白和这些蛋白在细胞 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与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一起分享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英语:Alfred Goodman Gilman,1941年7月1日,),美国药学和生物化学家。因发现G蛋白与马丁?罗德贝尔一起分享1994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 艾瑞克?威斯乔斯,(Eric F. Wieschaus,1947年6月8日,)美国发育生物学家,199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出生于南本德 (印地安纳州),圣母大学本科毕业,耶鲁大学博士。1978年开始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1981年从海德堡搬到普林斯顿大学。主要研究果蝇胚胎发育。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德国发育遗传学家,1942年10月20日生于马格德堡。1991年获得拉斯卡奖,199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爱德华?路易斯(英语:Edward B. Lewis,1918年5月20日,2004年7月21日),美国遗传学家。1995年与艾瑞克?威斯乔斯和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共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罗夫?辛克纳吉(英语:Rolf M. Zinkernagel)1944年1月6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城市州里恩,澳洲勋章获得者,苏黎世大学实验免疫学教授。因发现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毒感染细胞而和澳大利亚学者彼得?杜赫提分享1996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彼得?杜赫提(英语:Peter C. Doherty,1940年10月15日,),澳大利亚外科兽医和医学科研人员,1995年获得拉斯克奖(基础医学研究),199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年度风云人物。 199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史坦利?布鲁希纳 (Stanley Prusiner) 教授。这项殊荣是肯定布鲁希纳教授在研究引起人类脑神经退化而成痴呆的古兹菲德?雅各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病原体的贡献。发现了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与 CJD 相类似的疾病还有人类的古鲁症 (Kuru)、GSS 氏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disease)、山羊和绵羊的羊瘙痒病 (scraple) 以及牛群中的狂牛病 (mad cow disease) 。它们都是由类似病原体所引起脑神经退化,而产生的疾病。 费瑞?慕拉德1936年9月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1965年获美国西部预备大学医学博士和药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1981年任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内科和药理学教授,1981年,1989年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内科和药理学教授,1990年加入美国制药公司,1995年至今为得克萨斯大学付斯顿医学院教授。199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穆拉德曾和弗奇戈特共获1988年CIBA奖和1996年阿尔伯特.拉斯克奖。他分析甘油三硝酸脂及相似物质如何影响血管,一九七七年发现它们会释放出氧化氮,令光滑肌肉细胞松弛。1998美国药理学家罗伯?佛契哥特&费瑞?慕拉德&路伊格纳洛:发现氧化氮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气体,由此他们三人荣获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奖成就是共同发现空气中的污染源氧化氮在人体循环系统中扮演传递讯号的角色。他们的发现导致对许多新药的研发,包括壮阳药Viagra(伟哥)的问世。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英文:Louis J. Ignarro,1941年5月31日)是美国的药理学者,意大利裔美国人。1998年和罗伯?佛契哥特、费瑞德?穆拉德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出生于纽约,196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药学学士学位,1966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药学博士学位,曾经进入国立卫生研究院,还担任过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部药理科教授。 1998美国药理学家罗伯特?佛契哥特&费瑞?慕拉德&路伊格纳洛:发现氧化氮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气体,由此他们三人荣获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奖成就是共同发现空气中的污染源氧化氮在人体循环系统中扮演传递讯号的角色。他们的发现导致对许多新药的研发 古特?布洛伯尔(德语:Günter Blobel,1936年5月21日,),德裔美国人生物学家。 因发现信号肽被授予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地址标签”信号肽引导新合成的 蛋白质分子到达细胞内恰当的地点,这一机制被称为蛋白质导向。 埃里克?坎德尔(Eric Richard Kandel,1929年11月7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居美国。1956年,毕业于纽约大学。1974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0年,因神经系统学领域的贡献与保罗?格林加德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格林加德(1925-)发现了多巴胺和一些其他脑内的传送物在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并因此成为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者之一。 阿尔维德?卡尔森(1923年-),瑞典人,2000年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是自1982年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瑞典科学家。其获奖的原因是他发现了多巴胺这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他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帕金森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起因是由于病人的脑部缺乏多巴胺,并据此可以研制出治疗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 保罗?纳斯爵士,FRS(Sir Paul Nurse,1949年1月25日,),英国生物化学家。由于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他和利兰?哈特韦尔、蒂姆?亨特一起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蒂姆?亨特理察?蒂莫希?「蒂姆」?亨特爵士,FRS(Sir Richard Timothy "Tim" Hunt,1943年2月19日,)英国生物化学家。由於发现细胞周期中的关键调节因子,他和利兰?哈特韦尔、保罗?纳斯一起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利兰?哈特韦尔,生于1939年,在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工作,他因为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异基因而受奖。其中一个叫“启动器”(start)的基因对控制每个细胞周期的初始阶段具有主要作用。哈特韦尔还引入了一个概念“检验点”(checkpoint),对于理解细胞周期很有帮助。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约翰?E?苏尔斯顿爵士,FRS(Sir John E. Sulston,1942年3月27日,),博士,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科学家,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与悉尼?布伦纳、H?罗伯特?霍维茨一起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1947年3月8日,),美国生物学家,以研究线虫动物门的秀丽隐杆线虫而著名。因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与悉尼?布伦纳、约翰?E?苏尔斯顿一起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悉尼?布伦纳,CH,FRS(Sydney Brenner,1927年1月13日,),南非生物学家,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960年 代,布伦纳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成就突出。 1961年 他与佛朗西斯?克里克通过克里克-布伦纳实验解释了蛋白质翻译的三元码,发现了移码突变。这个发现提供了遗传密码前期解释。之后他专注于秀丽隐杆线虫的研究。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程序化凋亡)的遗传调控机理。2002年 12月,他的诺 贝尔演讲的题目为《Nature's Gift to Science》,介绍了线虫动物门,他被认为选择了正确研究方向,并选择了正确的生物体。 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FRS(英语:Sir Peter Mansfield,1933年10月9日,),英国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员,诺汀罕大学教授。由于在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他与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一起获得了200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劳特布尔(Paul Lauterbur),美国科学家。他致力于核磁共振光谱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劳特布尔还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推广应用到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领域。1985年至今,他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医学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共同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2007年3月27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乌尔班纳市逝世,享年77岁。 琳达?巴克博士(Linda B. Buck,1947年1月29日,),美国生物学家,她由于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与理查德?阿克塞尔一起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琳达?巴克 (1947,),琳达?巴克生于西雅图市,是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基础科学部成员及华盛顿大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巴克在华盛顿大学获学士学位,1980年在德克萨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博士后的研究。1984年,1992年在哈佛大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2002年开始任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员,2003年起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成员。巴克因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杰出研究获得了路易斯?罗森斯代尔奖、联合利华科学奖、Perl/UNC神经系统科学奖和盖尔德纳国际基金等多项科学大奖。 理查德?阿克塞尔,1946年7月2日生于美国纽约。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70年取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病理学教授。他由于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与琳达?巴克一起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 ,1937年6月11日出生,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Barry J. Marshall(1951年9月30日,)澳大利亚科学家,与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 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与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1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克雷格?梅洛(CraigC.Mello),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2006年因与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安德鲁?法尔发现RNA干扰现象而共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安德鲁?法尔(AndrewFire,1959—),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1998年,他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克雷格?梅洛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因在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俩一起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安德鲁?法尔现任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 奥利弗?史密斯(英语:OliverSmithies,1925年7月23日,)是英国出生的美国遗传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因发明基因敲除小鼠技术与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一起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马丁?约翰?埃文斯爵士(英语:Sir Martin John Evans,1941年1月1日,)是一位英国科学家,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 196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从事基因对肢体发展的控制。1981年在剑桥大学执教,和马特-科夫曼合作将类似的“EC”细胞与老鼠胚胎进行分离。因干细胞研究有成,“利用胚胎干细胞把特定基因改性引入实验鼠的原理”,2007年被授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马里奥?卡佩奇(1937— ),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马里奥?卡佩奇现年70岁,目前是美国犹他州医学院著名教授、人类基因系两位主任之一。卡佩奇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少年时移民美国。他从俄亥俄州安提亚克学院获得了化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自哈佛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在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华生的指导下完成的。 吕克-蒙塔尼是法国著名的病毒学家,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1932年出生在法国,他是巴黎大学的病毒学教授,是法国巴黎艾滋研究和预防世界基金会的荣誉教授和主管。他在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人,出生于,,,,年,自上世纪,,年代初以来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中心工作。巴尔,西诺西是近年来少有的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之一,以研究艾滋病病毒而闻名,是,,,,年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论文作者之一。巴尔,西诺西和同事蒙塔尼因发现了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即HIV病毒),与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一道,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1936年出生于德国,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宫颈癌疫苗打下了基础。因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病毒,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揭晓,得主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1961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她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揭晓,得主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于1925年9月27日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服满兵役后进入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1955年获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为小鼠胚胎发育。1958年成为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始对人类授精过程的研究。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爵士,CBE,FRS(Sir Robert Geoffrey Edwards,1925年9月27日,),英国生理学家,生殖医学的先驱者,开发“体外受精技术”的成就被授予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1943年1月14日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理学和免疫学实验室教授。2011年,与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尤特勒、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1941年8月2日生于卢森堡埃希特纳赫,法国国籍。现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理事会委员。2011年,与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尤特勒、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布鲁斯?巴特勒1957年12月29日出生在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是美国的免疫学家和遗传学家。与朱A.霍夫曼,他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四分之一。布鲁斯?巴特勒(Bruce A. Beutler)和朱尔斯?霍夫曼(Jules A. Hoffmann)因为在激活先天免疫方面的发现以及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Steinman)“发现树状细胞和它在适应性免疫中的作用”而共同共同获得2011年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本文档为【世界医学史_下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82KB
软件:Word
页数:8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11-10
浏览量: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