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

举报
开通vip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肾 肾—膀胱病辩证: 肾阳虚——肾阳亏虚,温运失职,性机能减退。 病因: 1、素体阳虚。 2、久病伤肾。 3、房劳过度。 4、年高肾亏。 症状: 1、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肢体,机能低下)。 2、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肾主骨,下元虚衰,精髓不充,不能温养腰膝)。 3、性欲减退,男子阳痿,精冷不育,妇女宫寒不孕(肾藏精主生殖,肾阳不足,性机能衰退)。 4、大便恒溏或五更泄泻(肾主二便,命门火衰,火不生土)。 5、面色晄白(肾阳虚衰...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肾 肾—膀胱病辩证: 肾阳虚——肾阳亏虚,温运失职,性机能减退。 病因: 1、素体阳虚。 2、久病伤肾。 3、房劳过度。 4、年高肾亏。 症状: 1、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肢体,机能低下)。 2、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肾主骨,下元虚衰,精髓不充,不能温养腰膝)。 3、性欲减退,男子阳痿,精冷不育,妇女宫寒不孕(肾藏精主生殖,肾阳不足,性机能衰退)。 4、大便恒溏或五更泄泻(肾主二便,命门火衰,火不生土)。 5、面色晄白(肾阳虚衰,气血不能上荣)。 6、面色黧黑(浊阴上泛)。 7、舌淡胖,苔白,脉沉弱,两尺尤甚(肾阳不足,阳虚寒盛)。 治法: 温补肾阳。 肾虚水泛——肾阳亏虚,气化功能障碍,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病因: 久病伤肾。 症状: 1、全身浮肿,尿少不利(肾阳不足,气化功能障碍,水液内停,泛溢肌肤)。 2、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没指(水湿之性下趋,且下元虚冷)。 3、腹部胀满(水液内停,气机阻滞)。 4、心悸喘咳(水气凌心射肺)。 5、畏寒肢冷,腰部酸冷(阳虚寒盛,腰失温养)。 6、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阳虚水饮内盛)。 治法: 温阳利水。 肾阴虚——肾阴亏虚,阴虚内热,虚火内扰。 病因: 1、久病伤肾。 2、房劳过度。 3、禀赋不足。 4、过服温燥劫阴之品。 症状: 1、腰膝酸软(阴虚精亏,骨骼失养)。 2、眩晕耳鸣(髓海失充)。 3、女子月经量少或经闭(血海空虚)。 4、崩漏(阴不制阳,虚火内扰,迫血妄行)。 5、失眠多梦(肾水亏,心火旺,虚火内扰心神)。 6、遗精(扰动精室)。 7、性欲亢奋(肾阴亏虚,相火妄动)。 8、消瘦(肾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形体失于濡养)。 9、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阴虚内热)。 治法: 滋补肾阴。 肾精不足——肾精亏损,以致生长发育,生殖机能低下及早衰。 病因: 1、禀赋不足。 2、调养失宜。 3、房劳过度。 4、久病伤肾。 症状: 1、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机能减退(肾精亏虚)。 2、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卤门迟闭,骨骼痿软,智力低下,动作迟钝;成人健忘恍惚,动作迟缓,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老人记忆模糊,精神呆钝,足痿无力(肾为生长发育的根本,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养骨充脑)。 3、易脱发(精衰血虚)。 治法: 补益肾精。 肾气不固——肾气不足,失其封藏固摄能力。 病因: 1、年高肾气虚衰。 2、年幼肾气未充。 3、久病。 4、房劳过度。 症状: 1、腰膝酸软(肾气亏虚,骨骼失养)。 2、听力减退(肾开窍于耳)。 3、面白神疲(精气不足,机能活动减退)。 4、小便频数而清长,或失禁、遗尿(气化之本在肾,肾气不足,膀胱失约)。 5、尿后余沥不尽(气化不利,排尿机能减弱)。 6、男子滑精早泄(肾气虚,精关不固)。 7、胎动易滑,常易造成流产(不能固护冲任)。 8、白带清稀量多(带脉不固)。 9、舌淡苔白,脉弱(肾气不足)。 治法: 补肾固摄。 肾不纳气——肾气亏虚,摄纳无权,气不归元,呼吸机能衰减。 病因: 1、久病咳喘,耗伤肺气,肺虚及肾。 2、肾虚及肺,以致肺肾气虚。 症状: 1、咳喘经久不愈(肺肾气虚)。 (1)呼多吸少(肾气亏虚,摄纳无权,气不归元)。 (2)动则喘咳加剧(动则耗气)。 (3)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肾虚失养)。 (4)声音低怯(肺气虚,宗气不足)。 (5)自汗(卫外不固)。 (6)神疲(机能衰退)。 (7)舌淡脉弱(气虚)。 2、阳虚欲脱(肾气久亏伤及肾阳)。 (1)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清。 (2)脉来浮大无根(虚阳外浮)。 3、气阴两虚(肾气不足,延久伤及肾阴)。 (1)气短息促(肾虚不能纳气)。 (2)颧红心烦,咽干口燥(阴不敛阳,虚火上炎)。 (3)舌红,脉细数(阴虚内热)。 治法: 补肾纳气。 膀胱湿热——湿热蕴结膀胱,以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 病因: 1、外感湿热之邪。 2、饮食不节,湿热内生。 症状: 1、尿频,尿急,排尿涩痛(湿热蕴结膀胱,下迫尿道)。 2、小便黄赤短少或混浊,小腹胀闷(湿热内盛,气化失常)。 3、腰痛(湿热郁蒸则可发热,阻滞肾腑)。 4、尿中杂质沉结而形成砂石(湿热蕴结日久)。 5、血尿(热伤膀胱络脉)。 6、舌红苔黄腻,脉数(湿热内蕴)。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芸香科: Grapefruit/ Citrus grandis 味辛、甘、苦,性温。归脾、肺、肾经。 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伞形花科: Fennel, Sweet/ Foeniculum vulgare 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 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阴虚火旺者禁用。 檀香科: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味苦,性温。归胃、肾经。 降逆和胃,行气止痛。主治呃逆,呕吐,胃脘痛,腰痛。桃金娘科: Clove Bud/ Syzygium aromaticum 味辛、甘,性热。归脾、胃、肾经。 暖胃,降逆,温肾,止痛。主治胃寒胀痛,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实火,阴虚火旺者禁用。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肺 肺—大肠病辩证 肺气虚——肺气不足,肺功能活动减弱,以致宣降无力,卫表不固。 病因: 1、久病咳喘耗伤肺气。 2、气的化生不足。 症状: 1、咳喘无力,少气倦怠,懒言声低(肺气虚弱,宗气亦随之不足,肺的主气司呼吸功能减退)。 2、动则喘咳、气短益甚(动则耗气)。 3、痰液清稀(肺气不足,宣降失常,津液输布受阻,停聚为痰)。 4、自汗、畏风、容易感冒(肺主皮毛,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于肌表,导致卫表不固)。 5、面色淡白或晄白,舌淡,脉虚(气虚)。 治法: 补益肺气。 肺阴虚——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失清肃。 病因: 1、久咳、久病。 2、燥热之邪灼伤肺阴。 症状: 1、咳嗽(肺阴不足,阴虚火旺,肺失清肃则肺气上逆)。 2、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津被火灼)。 3、痰中带血或咯血(虚火灼伤肺络)。 4、口咽干燥,甚则声音嘶哑(肺阴亏虚,津不上润)。 5、形体消瘦(阴虚失养)。 6、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阴虚内热)。 治法: 滋阴润肺;滋阴降火。 风寒束肺——感受风寒,束于肺系,肺卫失宣。 病因: 风寒,病位在肺及肺卫之间。 症状: 1、咳嗽,痰稀色白(外感风寒,肺气被束,宣降失常)。 2、鼻塞流清涕,轻度发热恶寒,头身痛楚(肺主气属卫,邪客肺卫)。 3、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表证)。 治法: 宣肺散寒、止咳化痰。 寒邪客肺——寒邪直接侵入肺脏,肺气郁闭不得宣降。 病因: 寒邪侵袭于肺,病位完全在肺。 症状: 1、咳嗽气喘(感受寒邪,内克于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痰稀色白(寒为阴邪,阳气被郁,津液不化,凝而成痰)。 3、形寒肢冷(阳气被郁不能外达)。 4、舌淡苔白,脉沉紧(阴寒内盛,阳气被困)。 治法: 宣肺散寒、肃肺平喘。 风热犯肺——风热之邪侵犯肺系,肺卫受病。 病因: 风热,病位在肺与肺卫之间。 症状: 1、咳嗽(风热袭肺,肺失清肃)。 2、痰黄质稠(热邪灼津为痰)。 3、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口干咽痛(肺主气属卫,与卫表相合,肺卫受邪)。 4、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风热表证)。 治法: 辛凉宣肺。 热邪壅肺——热邪内壅于肺,肺失清肃。 病因: 热邪侵袭于肺,病位完全在肺。 症状: 1、咳嗽(热邪炽盛,内壅于肺,肺失清肃)。 2、咯痰黄稠(肺热炽盛,炼液为痰,痰热互结)。 3、气喘息粗,呼吸困难,甚则鼻翼煽动(痰热交阻,肺气郁闭)。 4、壮热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量少色深(里热炽盛,阴津被耗)。 5、胸痛(痰热阻滞肺络,气滞血壅,气血运行不畅)。 6、咳吐脓血腥臭痰(热壅血瘀,腐败为脓,则成肺痈)。 7、舌红苔黄,脉滑数(里热炽盛)。 治法: 清宣肺热、止咳平喘;清热化痰排脓。 燥邪犯肺——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肺卫失宣。病因: 秋令感受燥邪,病位在肺及肺卫之间。 症状: 1、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咯(燥邪犯肺,肺津受伤,肺失清润、肃降)。 2、胸痛咯血(咳甚则肺络受伤)。 3、鼻咽干燥(津伤化燥,肺系失其濡润)。 4、发热恶寒(燥袭卫表,肺卫失宣)。 5、脉浮数(燥邪偏温,为温燥),脉浮紧(燥邪偏凉,为凉燥)。 治法: 清肺润燥。 痰湿阻肺——痰湿内盛,壅阻于肺,以致肺失宣降。 病因: 1、久咳伤肺。 2、感受寒湿病邪,以致肺不布津,聚湿酿痰。 3、脾气素虚,湿聚成痰,上渍于肺。 症状: 1、咳嗽痰多,甚则气喘痰鸣(痰湿阻滞于肺,肺气上逆)。 2、痰虽粘腻,但色白量多而易吐(其痰由水湿所聚)。 3、胸闷(痰湿阻肺,肺气不利)。 4、舌淡苔白腻,脉滑(痰湿内阻)。 治法: 燥湿化痰。 大肠湿热——湿热侵袭大肠,气机壅滞,传导失职,以致泄泻、泻痢。 症状: 1、腹痛(湿热侵犯大肠,大肠气机不利)。 2、脓血便(湿热损伤血络,瘀热腐败为脓)。 3、腹痛、里急后重(热迫气滞)。 4、腹泻不爽(湿热交结)。 5、泻下黄色稀水而臭,肛门灼热(湿热下迫)。 6、口渴,小便量少色深(津液耗伤)。 7、发热恶寒(表邪未解),但热不寒(里热已成)。 8、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内盛)。 治法: 清化湿热。 瘀热阻肠——瘀热阻滞大肠局部脉络,发为肠痈。 症状: 1、右少腹疼痛拒按,且反跳痛明显(湿热内蕴,肠腑气机不利,致成气滞血瘀,瘀热互结,阻滞阑尾)。 2、恶心呕吐(瘀热壅滞,腑气不通,浊气上逆,胃失和降)。 3、发热,口渴,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里热炽盛)。 4、见弦数脉象(脉弦主痛)。 治法: 泄热祛瘀。 大肠液亏——阴液亏虚,不能濡润大肠而便秘。 病因: 1、素体阴亏。 2、妇女产后血虚。 3、年老而阴血不足。 4、热病后期阴液亏耗。 症状: 1、大便干结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大肠津液不足,失于濡润而传导不利)。 2、口臭、头晕(大便日久不解,大肠腑气不通,浊气上逆)。 3、口干咽燥,舌红少津(液亏内热)。 4、脉象细涩(津液不足,脉道失充,血行不利)。 治法: 润肠通便。 肠虚不固——大肠阳气虚衰,固摄无力,致大便失禁。 病因: 久病下利损伤阳气。 症状: 1、泻利久延不愈,或大便失禁,甚至脱肛(大肠阳气虚衰,固摄无力)。 2、畏寒肢冷,腹痛隐隐、喜温喜按(阳虚阴盛,寒从内生)。 3、舌淡苔白,脉沉弱(虚寒)。 治法: 涩肠固脱。 唇形科: Peppermint/ Mentha piperita 味辛,性凉。归肺、肝经。 疏风散热,解毒散结。主治风热感冒,目赤,咽痛,痄腮。Basil/ Ocimum basilicum 味辛、甘,性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头痛,发热咳嗽,中暑,食积不化,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呕吐泻痢,风湿痹痛,遗精,月经不调,牙痛口臭,胬肉遮睛,皮肤湿疮,瘾疹瘙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气虚血燥者慎用。 Patchouli/ Pogostemon cablin 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闷恶心,鼻渊,手足癣。 阴虚者禁用。芸香科: Grapefruit/ Citrus grandis 味辛、甘、苦,性温。归脾、肺、肾经。 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 Mandarin/ Citrus reticulate 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 散寒燥湿,理气化痰,宽中健胃。主治风寒咳嗽,痰多气逆,恶心呕吐,胸脘痞胀。 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者禁用。 Orange, Sweet/ Citrus sinsensis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 行气健脾,降逆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痰壅气逆之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Orange, Bitter/ Citrus aurantium 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理气宽胸,行滞消积。主治胸膈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孕妇慎用。伞形花科: Coriander/ Coriandrum sativum 味辛、酸,性平。归肺、胃、大肠经。 健胃消积,理气止痛,透疹解毒。主治食积,食欲不振,胸膈满闷,脘腹胀痛,呕恶反胃,泻痢,肠风便血,脱肛,疝气,麻疹,痘疹不透,秃疮,头痛,牙痛,耳痈。 有火热者禁用。姜科: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 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用。胡椒科: Pepper, Black/ Piper nigrum 味辛,性热。归胃、大肠、肝经。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止泻,开胃,解毒。主治胃寒疼痛,呕吐,受寒泄泻,食欲不振,中鱼蟹毒。 热病及阴虚有火者禁用,孕妇慎用。桃金娘科: Eucalyptus (Blue gum)/ Eucalyptus globules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脾、肝经。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主治感冒,高 热头痛,肺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钩、丝虫病,疟疾,风湿痛,痈疮肿毒,湿疹,疥癣,烧烫伤,外伤出血。 内服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及患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脾 脾—胃病辩证: 脾气虚——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机体失养。 病因: 1、饮食失调。 2、久病伤脾。 3、思虑、劳倦过度。 症状: 1、纳食减少,腹胀(脾气不足,运化失健,以致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减退)。 2、腹胀饭后尤甚(食后脾气更困,即所谓“食入不运,其病在脾”)。 3、大便溏薄(脾虚失运,水湿不化,流注肠中)。 4、肢体浮肿,面色晄白(水湿不化,泛溢肌肤)。 5、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失养)。 治法: 益气健脾。 脾气下陷——脾气亏虚,以致脾的升清、升举功能不足而下陷。 病因: 1、脾气虚进一步发展。 2、久泄久利。 3、劳倦伤脾。 症状: 1、脘腹坠胀,脱肛或子宫下垂(脾气下陷,升举无力,内脏下垂)。 2、便意频数,或泻利经久不愈(清气下陷)。 3、小便混浊如米泔(脾不散精,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下流膀胱)。 4、头晕目眩(清阳不升,头目失养)。 5、气短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虚弱(脾气亏虚)。治法: 益气升提。 脾不统血——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而引起各种出血症状。 病因: 1、病久脾气虚损。 2、劳倦伤脾。 1、血不偱经而外逸(脾气亏虚,统血功能失常)。 (1)便血(血逸胃肠)。 (2)尿血(血逸膀胱)。 (3)紫斑(血逸皮下)。 2、月经量多色淡,甚则崩漏(脾不统血,冲任不固)。 3、食少便溏,神疲乏力,短气懒言,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脾气不足,气虚血亏)。 治法: 益气摄血。 脾阳虚——脾阳虚衰,温运失职,虚寒内生。 病因: 1、由脾气虚发展而来。 2、饮食寒凉损伤脾阳。 症状: 1、腹胀纳少,大便溏薄清稀,甚则完谷不化(脾阳不足,温运失职,水谷不化)。 2、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水湿内停,泛溢肌肤)。 3、白带清稀而多(水湿下注)。 4、畏寒肢冷(阳虚无以温煦)。 5、腹痛隐隐,喜温喜按(证属虚寒)。 6、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虚寒)。 温中健脾。 寒湿困脾——寒湿内盛,中阳被困,运化失职。 病因: 1、外感寒湿。 2、内湿素盛,以致脾为湿困。 症状: 1、脘腹胀闷,食少便溏,泛恶欲吐(寒湿内浸,脾气受困,脾胃升降失常)。 2、头身困重(清阳之气不得升展)。 3、口淡不渴(寒湿内盛)。 4、黄疸,黄色晦暗如烟熏(寒湿久郁不化,发为黄疸,性属阴黄)。 5、肢体浮肿,小便量少(脾阳被寒湿所遏,水湿不得温化,泛溢肌表)。 6、苔白腻,脉濡缓(寒湿内盛)。 治法: 温中化湿。 湿热蕴脾——湿热内蕴中焦,脾胃功能失常。 病因: 1、感受湿热外邪。 2、过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 症状: 1、脘腹痞闷,泛恶厌食(湿热内蕴中焦,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2、大便溏泄不爽,小便量少色黄(湿热下迫)。 3、肢体困重(湿热中阻,脾为湿困)。 4、黄疸,鲜明如橘子色(湿热内郁,发为黄疸,性属阳黄)。 5、皮肤发痒(胆汁外溢,滞于肌肤)。 6、身热起伏(湿热郁蒸),汗出而热不解(湿热互结,湿遏热伏,以致汗出而邪不去)。 7、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湿热内盛)。 治法: 清利湿热。 胃寒——阴寒凝滞胃腑,气机郁滞,胃失和降。 病因: 1、脘腹受凉。 2、过食生冷。 3、胃阳亏虚,以致寒凝胃脘。 症状: 1、实寒。 (1)胃脘冷痛(阴寒内盛,胃阳被遏,寒凝气滞)。 (2)遇寒胃脘冷痛加剧,得温冷痛减轻(遇寒则寒凝更甚,得温则阴寒始化)。 (3)口泛清水(寒凝胃腑,胃阳被困,津液不化,则胃失和降而上逆)。 (4)脉沉紧或弦(实寒)。 2、虚寒。 (1)脘痛绵绵,喜温喜按(胃阳不足,虚寒内生,凝滞气机,胃气不和)。 (2)呕吐清水(水饮不化而随胃气上逆)。 (3)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虚寒)。治法: 温中散寒。 胃热——胃火炽盛,机能亢进,胃气失和。 病因: 1、情志不舒,郁而化火。 2、过食辛辣、过服温燥药物。 症状: 1、胃脘灼热疼痛(热郁胃中,火灼胃络,气血壅滞,胃气失和)。 2、消谷善饥(胃火炽盛,机能亢进)。 3、吞酸嘈杂呕吐(肝胃之气火上逆)。 4、牙龈肿痛(胃火循经上炎,气血壅滞于牙龈),齿衄(灼伤血络)。 5、口臭(胃中浊气上逆)。 6、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量少色赤(火热伤津)。 7、舌红苔黄,脉滑数(火热内盛)。 治法: 清胃泻火。 胃阴虚——胃阴不足,以致胃失濡润和降。 病因: 多种慢性因素引起胃阴耗损,致虚热内生。 (1)胃热证日久不愈。 (2)外感热病耗伤津液。 (3)过食辛辣。 (4)情志之火内郁。 症状: 1、胃脘隐痛,脘痞嘈杂(虚热郁胃,胃气不和)。 2、能知饥而不欲食或食少(胃阴不足,不能腐熟水谷,但胃气尚未伤)。 3、口干咽燥,大便干结(阴亏失润)。 4、干呕呃逆(胃气上逆)。 5、舌红少津,脉细数(阴虚内热)。 治法: 滋养胃阴。 食滞胃脘——饮食不化,积滞胃腑,胃的腐熟、通降功能失常。 病因: 1、饮食不节。 2、暴饮暴食。 3、脾胃素虚,饮食不慎。 症状: 1、胃脘胀闷疼痛,肠鸣矢气(食物积滞胃脘,胃失和降,胃肠腑气不通)。 2、嗳腐吐酸,甚则呕吐酸腐食物(腐熟失职,不能消磨水谷,食浊随胃气上逆)。 3、大便溏泄,泻下酸腐臭秽(食浊下移)。 4、苔厚腻,脉滑(食浊内阻)。 治法: 消食导滞。 唇形科: Basil/ Ocimum basilicum 味辛,甘,性温。归肺,脾,胃,大肠经。 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头痛,发热咳嗽,中暑,食积不化,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呕吐泻痢,风湿痹痛,遗精,月经不调,牙痛口臭,胬肉遮睛,皮肤湿疮,瘾疹瘙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气虚血燥者慎用。 Patchouli/ Pogostemon cablin 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闷恶心,鼻渊,手足癣。 阴虚者禁用。芸香科: Grapefruit/ Citrus grandis 味辛、甘、苦,性温。归脾、肺、肾经。 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 Mandarin/ Citrus reticulate 味辛、苦,性温。归肺、脾经。 散寒燥湿,理气化痰,宽中健胃。主治风寒咳嗽,痰多气逆,恶心呕吐,胸脘痞胀。 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者禁用。 Neroli/ Citrus aurantium var. amara 味辛、甘、微苦,性平。归脾、胃经。 理气宽胸,和胃止呕。主治胸中痞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 Orange, Sweet/ Citrus sinsensis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 行气健脾,降逆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痰壅气逆之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 Orange, Bitter/ Citrus aurantium 味苦、酸,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理气宽胸,行滞消积。主治胸膈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孕妇慎用。伞形花科: Coriander/ Coriandrum sativum 味辛、酸,性平。归肺、胃、大肠经。 健胃消积,理气止痛,透疹解毒。主治食积,食欲不振,胸膈满闷,脘腹胀痛,呕恶反胃,泻痢,肠风便血,脱肛,疝气,麻疹,痘疹不透,秃疮,头痛,牙痛,耳痈。 有火热者禁用。 Fennel, Sweet/ Foeniculum vulgare 味辛,性温,归肝、肾、膀胱、胃经。 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阴虚火旺者禁用。 橄榄科: Frankincense/ Boswellia carterii 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淤痛,痈疽肿毒,肠痈,创溃不敛。 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禁用。 Myrrh/ Commiphora myrrha 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微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 胃弱者慎用,孕妇及虚证无瘀者禁用。 姜科: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味辛,性温。归肺、胃、脾经。 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用。 胡椒科: Pepper, Black/ Piper nigrum 味辛,性热。归胃、大肠、肝经。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止泻,开胃,解毒。主治胃寒疼痛,呕吐,受寒泄泻,食欲不振,中鱼蟹毒。 热病及阴虚有火者禁用,孕妇慎用。 檀香科: Sandalwood/ Santalum album 味苦,性温。归胃、肾经。 降逆和胃,行气止痛。主治呃逆,呕吐,胃脘痛,腰痛。 安息香科: Benzoin/ Styrax benzoin 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 开窍提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主治中风痰厥,惊痫昏迷,产后血晕,心腹疼痛,风痹肢节痛。 阴虚火旺者慎用。 桃金娘科: Clove Bud/ Syzygium aromaticum 味辛、甘,性热。归脾、胃、肾经。 暖胃,降逆,温肾,止痛。主治胃寒胀痛,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实火,阴虚火旺者禁用。 Eucalyptus (Blue gum)/ Eucalyptus globules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脾、肝经。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化痰理气,杀虫止痒。主治感冒,高热头痛,肺热喘咳,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钩、丝虫病,疟疾,风湿痛,痈疮肿毒,湿疹,疥癣,烧烫伤,外伤出血。 内服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及患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Eucalyptus (Lemon scented)/ Eucalyptus citriodora 味辛、苦,性微温。归脾、胃、肝经。 散风除湿,健胃止痛,解毒止痒。主治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胃气痛,食积,痧胀吐泻,痢疾,哮喘,疟疾,疮疖,风疹, 湿疹,顽癣,水火烫伤,炮弹伤。 Cajeput/ Melaleuca leucadendron 味辛,性平。归肝、胃、心经。 祛风通络,理气止血,杀虫。主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脘腹胀痛,牙痛,头痛,疝气痛,跌打肿痛,疥疮。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心 心—小肠病辩证: 心气虚——心气不足,推动无力。 病因: 1、久病体虚。 2、禀赋不足。 3、思虑劳倦。 4、年高脏器虚衰。 5、暴病伤正。 症状: 1、心悸怔仲(心气不足,搏动乏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神不安藏)。 2、胸闷气短(心气不足,宗气虚弱,运行无力)。 3、自汗(气虚卫外不固)。 4、神疲(心神不振)。 5、活动后诸症加剧(动则耗气)。 6、面色淡白(心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7、脉虚或结代(心气不足,推动乏力,脉气不相顺接)。治法: 补益心气。 心阳虚——心阳不足,鼓动无力,以致温运失职。 病因: 由心气虚发展而成。 症状: 1、心悸,怔仲,胸闷,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舌淡(心气虚)。 2、畏寒肢冷(心阳不足,不能温煦肢体)。 3、心痛暴作,甚则胸痛彻背(阳虚寒盛,阴寒凝滞心脉,气血运行不畅)。 4、面色晄白(心阳不足,水湿不化)。 5、面色晦暗,舌有瘀点瘀斑(气血瘀滞)。 6、脉弱或结代(心阳虚衰,鼓动乏力,血行不利)。 治法: 温补心阳。 心阳暴脱——心阳骤然虚脱,阳气欲绝。 病因: 心阳虚的严重阶段。 症状: 1、心悸,怔仲,胸闷,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舌淡(心 气虚)。 2、冷汗淋漓(心阳暴脱,阳气衰亡,不能卫外);四肢厥冷(不能温煦肢体)。 3、呼吸微弱(心阳衰,宗气泄)。 4、神志模糊,甚则昏迷(心阳衰败,心神失养而涣散)。 5、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欲绝(阳气外亡,血行无力而致阳虚血瘀)。 治法: 回阳救逆。 心血虚——心血不足,心失濡养,心神不安。 病因: 1、久病耗损阴血。 2、脾胃虚弱,血的生化不足。 3、失血过多。 4、思虑过度,阴血暗耗。 症状: 1、心悸、怔仲(心血亏虚,心失所养致心动不安)。 2、失眠、多梦(血不养神,心神不宁)。 3、眩晕、健忘(心血不足,头目失养,髓海空虚)。 4、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舌色淡(血虚不能上荣)。 5、脉象细弱(血虚不能充脉)。 治法: 补血养心安神。 心阴虚——心阴亏损,心失濡养,心神不安,虚热内扰。病因: 1、情志不遂致气郁化火。 2、热病伤阴。 3、劳神过度,暗耗心阴。 症状: 1、心悸、怔仲(心阴亏虚,心失所养)。 2、心烦、失眠、多梦(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扰乱心神,心神不宁)。 3、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虚阳亢,虚热内扰)。 4、舌红少津,脉细数(阴虚内热)。 治法: 滋阴养心安神。 心火亢盛——心火内炽,扰乱心神。 病因: 1、情志郁结,郁久化火。 2、过食辛辣、温补之品,化热生火。 3、火热之邪内侵。 症状: 1、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心火内炽,扰乱心神)。 2、口舌生疮,常见面赤(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火上 炎)。 3、口渴、便秘(火热伤津)。 4、小便赤涩灼痛(心移热于小肠)。 5、吐血、衄血(火热迫血妄行)。 6、苔黄,舌尖红绛,脉数有力(火热内盛)。 治法: 清心泻火。 心脉痹阻——心脉血行不畅,痹阻不通。 病因: 正气先虚,以致心阳不足,推动无力,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心脏脉络血流不畅,痹阻不通,本虚标实。 症状: 1、心悸、怔仲(心气心阳不足,心失温养)。 2、心痛如针刺,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阳气不足,血液运行无力,致成瘀阻心脉)。 3、闷痛尤甚,身体困重,舌苔白腻,脉滑,患者多体胖痰多(继发痰浊停聚心脉)。 4、心痛暴作,痛势剧烈,畏寒肢冷,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阴寒凝滞心脉)。 5、胸闷胀痛,脉弦(精神因素引发,气滞心脉,气机郁滞,心血受阻)。 6、胸痛时发时止(心脉时痹时通)。 7、胸痛引臂内,甚则放射至肩背(手少阴心经之脉直行上肺,出腋下,循臂内)。 治法: 通阳化瘀。 痰迷心窍——痰气郁结,阻闭心窍,以致精神、神智异常。病因: 1、湿浊酿痰。 2、情志郁结,气郁痰凝。 症状: 1、神识痴呆,意识模糊,喉中痰鸣(痰浊蒙蔽心窍,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障碍)。 (1)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喉中痰鸣(中风证)。 (2)表情淡漠,喃喃自语,举止失常(癫证——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故精神抑郁,甚则心神被蒙,不能自主)。 (3)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并发出猪羊叫声(痫证——痰浊随肝风上蒙心窍)。 2、舌苔白腻,脉滑(痰浊内盛)。 治法: 涤痰开窍。 痰火扰心——火热内郁,炼液为痰,痰火互结,以致神智异常。 病因: 1、精神刺激,郁怒伤肝,气郁化火。 2、外感热邪。 症状: 1、轻则心烦失眠,重则神志狂乱(痰火内盛,扰乱心神)。 (1)躁狂谵语,发热气粗,面红目赤,痰液黄稠或喉间痰鸣(外感热病)。 (2)心烦不寐,甚则狂越妄动,打人毁物,哭笑无常,胡言乱语(内伤杂病)。 2、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里热蒸腾,痰火内盛)。 治法: 清心豁痰。 橄榄科: Frankincense/ Boswellia carterii 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淤痛,痈疽肿毒,肠痈,创溃不敛。 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禁用。 Myrrh/ Commiphora myrrha 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微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 胃弱者慎用,孕妇及虚证无瘀者禁用。 安息香科: Benzoin/ Styrax benzoin 味辛、苦,性平。归心、肝、脾经。 开窍提神,豁痰辟秽,行气活血,止痛。主治中风痰厥,惊痫昏迷,产后血晕,心腹疼痛,风痹肢节痛。 阴虚火旺者慎用。 桃金娘科: Cajeput/ Melaleuca leucadendron 味辛,性平。归肝、胃、心经。 祛风通络,理气止血,杀虫。主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脘腹胀痛,牙痛,头痛,疝气痛,跌打肿痛,疥疮。 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肝 肝—胆病辩证: 肝血虚——肝血不足,所系筋、窍、脉络等组织器官失其濡养。 病因: 1、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2、肾精亏损,不能化血。 3、失血过多。 4、久病耗伤肝血。 症状: 1、面白无华,眩晕耳鸣,鸣声如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 头面)。 2、视力减退,或夜间视物不清(血不濡目)。 3、爪甲不荣(血不养筋)。 4、肢麻,震颤,经脉拘急,肌肉膶动(血虚生风)。 5、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血海空虚,冲任失养)。 6、舌质淡,脉细(血虚)。 治法: 补血养肝。 肝阴虚——肝阴不足,经脉失养,虚热内扰。 病因: 1、肝郁化火伤阴。 2、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症状: 1、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 2、面部烘热(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3、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虚热内扰)。 4、胁肋隐痛(肝络失柔)。 5、手足蠕动(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6、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肝阴亏虚,阴虚内热)。治法: 滋阴柔肝。 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畅。 病因: 1、情志不遂,郁怒伤肝。 2、其他病邪侵扰引起肝失疏泄。 症状: 1、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肝失疏泄条达,不能调畅气机,调节情志)。 2、胸胁、乳房、少腹等肝经循行部位胀痛或窜痛(肝气郁结,经气不利)。 3、胸闷善太息(气机郁滞不畅)。 4、月经不调或行经腹痛,甚或闭经(气滞血瘀,冲任失调)。 5、梅核气(气郁生痰,痰气搏结于咽部)。 6、瘿瘤(痰气积聚于颈部)。 7、乳房肿块(痰气郁结于乳房)。 8、腹部痞块,时聚时散(气聚成瘕)。 9、胁下癥块(气滞血瘀)。 10、弦脉(肝病)。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消痰;理气消瘿;活血软坚。 肝火上炎——肝经实火炽盛,气火上逆。 病因: 1、肝气郁结,郁久化火。 2、火热之邪内侵。 症状: 1、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火循经上炎,气血上涌)。 2、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胆经循行耳中,肝热移胆,循经上冲)。 3、耳内肿痛,甚则化脓(热蒸耳道)。 4、胁肋灼痛(火灼肝经)。 5、烦躁易怒(肝失条达)。 6、失眠或恶梦纷纭(火扰心神)。 7、吐血、衄血(气火上逆,迫血妄行)。 8、口苦(胆气上逆)。 9、口干、便秘、尿黄(热盛伤津)。 10、舌红苔黄,脉弦数(肝火炽盛)。 治法: 清肝泻火。 肝阳上亢——肝肾阴虚不能制阳,以致肝阳亢扰于上,下虚上实。 病因: 1、肾阴亏虚,水不涵木。 2、肝郁化火,内耗肝阴。 症状: 1、眩晕耳鸣,头痛而胀,面红目赤(肝阳升动太过,气血 上冲)。 2、急躁易怒(肝性失柔)。 3、失眠多梦(扰乱心神)。 3、腰膝酸软(肝肾阴亏,筋骨失养)。 4、头重脚轻,行走不稳(阴亏阳亢,下虚上盛)。 5、舌红,弦脉有力(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治法: 滋阴平肝潜阳。 肝风内动。 肝阳化风——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抗逆无制而风动。病因: 素有肝阳上亢史。 症状: 1、眩晕欲仆,头痛而摇(肝阳化风,冲逆于上,气血上涌)。 2、肢麻项强,手足震颤(风动筋挛)。 3、语言謇涩(风阳窜扰舌本)。 4、步履不正(风动于上,阴亏于下,上盛下虚)。 5、舌红,脉弦细(肝肾阴虚)。 ——中风先兆症状。 6,舌强不语(风阳暴升,气血逆乱,风痰窜扰,蒙蔽清窍)。 ——中风症状。 治法: 育阴平肝息风。 热极生风——热邪亢盛,燔灼肝经,筋脉失养而引动肝风。病因: 温热病程中常见之高热抽搐。 症状: 1、高热(邪热蒸腾)。 2、燥扰如狂,重则神智昏糊(热陷心包,心神被扰)。 3、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热灼肝经,耗伤津液,筋脉失养)。 4、舌质红绛,苔黄,脉弦数(肝经热盛)。 治法: 清热息风开窍。 阴虚风动——阴液亏虚,筋脉失养,引动肝风。 病因: 1、热病后期。 2、内伤久病,阴液耗伤。 症状: 手足蠕动;午后潮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详见“肝阴虚”。 血虚生风——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病因: 1、久病血虚。 2、急慢性出血过多。 症状: 手足震颤;肢麻肉膶;面色萎黄,舌淡脉细。 详见“肝血虚”。 寒滞肝脉——寒邪凝滞肝经,阻遏气机,气血运行不畅。病因: 外感寒邪。 症状: 1、少腹冷痛,牵及阴器,常见少腹睾丸坠胀冷痛,阴囊或外阴冷缩引痛,甚或巅顶冷痛(外感寒邪,阳气困遏于肝脉循行部位,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注:肝经绕阴器,抵少腹,布两胁,上至巅顶。 2、疼痛遇寒加剧,得温稍减(寒则气血凝涩,温则气血流通)。 3、形寒肢冷(寒邪困遏阳气,形体失于温煦)。 4、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寒滞肝脉,阴寒内盛)。 治法: 暖肝散寒。 肝胆湿热——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常。 病因: 1、外感湿热之邪,郁而不达。 2、偏嗜肥甘厚味,湿热内生。 3、脾运失健,湿浊内生,郁而化热。 症状: 1、右胁肋部胀痛且有灼热感(气滞热郁)。 2、右胁下痞块,按之疼痛不舒(气滞血瘀)。 3、厌食腹胀(肝气犯脾,胆胃不和,受纳运化失职)。 4、泛恶欲吐(胃气上逆)。 5、口苦(胆气上逆)。 6、大便稀溏(湿热内蕴,湿偏重);大便干结(热偏重)。 7、小便短赤(湿热下注膀胱)。 8、寒热往来(邪居少阳,正邪相争)。 9、黄疸色鲜(湿热郁蒸,胆汁外溢); 10、阴部湿疹,瘙痒难忍,妇女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肝经湿热下注,浸淫阴部)。 11、睾丸肿胀热痛(湿热郁蒸睾丸,络脉气血壅滞)。 12、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湿热内蕴肝胆)。 治法: 清泄湿热,疏肝利胆。 胆郁痰扰——胆失疏泄,痰热内扰。 病因: 情志郁结,胆失疏泄,气机郁滞,生痰化火,痰火内扰。症状: 1、惊悸、胆怯(痰热内扰,胆气不宁)。 2、烦躁失眠(心神不宁)。 3、头晕目眩,耳鸣(痰热循经上扰头目)。 4、胸闷胁胀(胆气郁滞,经脉不利)。 5、泛呕欲吐(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6、口苦(胆热上蒸)。 7、苔黄腻,脉弦滑(痰热内盛)。 治法: 清化痰热,和胃降逆。
本文档为【中医脏腑辩证与精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77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2KB
软件:Word
页数:50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6-03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