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

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

举报
开通vip

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沈衍廷 指导老师 陈叶 摘要:从中国历史的横断剖面还是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服饰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 民族的服饰变化总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只有在一个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对民族服饰做出深刻理解。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历经几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宝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服饰发展产业中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近几年中国特色的服饰行业发展滞后。本篇论文的是要让更多 的人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不断的深入研究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通过东西方文化...

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
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沈衍廷 指导老师 陈叶 摘要:从中国历史的横断剖面还是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服饰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 民族的服饰变化总是与其密切相关的~只有在一个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对民族服饰做出深刻理解。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历经几千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宝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服饰发展产业中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近几年中国特色的服饰行业发展滞后。本篇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的是要让更多 的人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不断的深入研究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通过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互补~改 良中国的服装设计理念~不断完善设计体系~使中国服饰走向世界。 关键词:服饰文化;殖民主义;沟通互补;发展前景 Thin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stumes And Cultural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EN Yanting Tutor CHEN Ye Abstract: From the history of China's cross-sectional profile or from the history of vertical development, human culture costum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nation is always changing costumes with the closely related only in the context of a national culture to the nation Costumes to make a deep understanding. Chinese dress culture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our ancestors left us a rich and colorful costumes and cultural treasure house.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apparel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also exist some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agg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pparel industry. This paper is to le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Chinese costume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in-depth study of Chinese costume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East-West cultural complementarity, improvement of China's clothing desig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design of systems, making China Dress to the world. Key words: Clothing Culture;colonialism;Communication complement each other;Development prospects 服饰是一种集商品、精神与物质活于一体的艺术。体现出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与设计 师情感的宣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下的审美意识。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 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 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看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 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又一个物质文 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 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 1 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一、 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一)中国服饰文化形成的原因和标志 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曾把时装杂志比作比小说、史籍更好的人类文明的见证,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通常我们所讲的服饰文化无非是指作为物质文化具象的服饰式样以及人们对待这些服饰 [1]式样的认识观念与着装方式,前者构成服饰文化的表层,后者构成了服饰文化的深层。只有搞清楚中国服饰文化形成的原因和标志,才能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我国的服饰文化的发展。 1.中国服饰文化形成的原因 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 [2]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中国服饰文化也是由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渗透,一点一滴的积累所形成的。 2(中国服饰文化形成的标志 新中国建立后的考古学和主人类学的成就,已经把服饰文化的源流,科学地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阶段。在此以前更遥远的时间,人类开始用捕猎所获的兽皮来掩盖保护身体和保暖。夏天则拣取树叶遮掩阳光免受炎热。这标志着人类刚脱离了 [3]动物境界,原始服饰出现的雏形。而山顶洞人遗存中发现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已可证实那时的人们已创造出利用缝纫加工为特征的服饰文化。这时候的衣饰已不再是简单的利用自然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而演变成合乎人类生活需要的构造,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 (二)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服饰文化特色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 [4]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我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流,若从古典中寻找,总会将其归结于三皇五帝。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全遵周之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七国崛起,各自独立。其中除秦国因处西陲,与其它六国在衣冠制度上有差异外,其它六国均因各诸侯的爱好和奢俭,以及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但也不甚明白,大抵 [5]以四季节气而为服色之别,如春青、夏赤、秋黄、冬皂。汉代妇女的日常之服,则为上衣下裙。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服饰带到了这一地区。同时,大量民族服饰文化也影响和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 隋统一全国,重行厘走汉族的服饰制度,然而也难以摆脱其由北向南统一而带来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只是到了唐代帝国的建立,才以其长时期的统治,加上其强盛的国力,令其服饰制度上承历代制度,下启后世冠服制度之经道,同其社会一样,呈现出繁荣景象。 2 唐人与西北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各民族同唐人杂居内地的也很多,因此,唐人穿胡服的装 [6]束常会在该时代的文物中见到。 宋代北方大片土地沦为女真族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 [7]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 清代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到了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 [8]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二、我国服饰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主张“师法自然”,《周易》中也肯定了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和交融性,即人的一切活动从道德修养到功利实践,都必须遵循自然的启示,受自然规律的约束,人与自然两者互相影响渗透,因此不论道或者儒都主张精神与肉体兼并,美与善合璧,中 [9]国古代服装正是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审美和谐和自然表现形式的外化。 (一)礼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是礼俗文化,这是以礼为中心的一系列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它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渗透中国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权力财产的分配到日用器物的消费,几乎无所不在,就其内容来说具有等 [10]级序列、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三位一体的结构。精英文化的伦理价值观以无可匹敌的强劲的势态渗进衣食住行,肇成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化,从而使世俗生活理性化,这就是世俗理性。对此说得最坦率的是明清理学家们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命题,它要求人们以伦理之道观照日常生活;又从日常生活体体会人伦事理,这是中华文明区别其他文明的重要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化离不开这三位一体文化结构的解体,也离不开从生活方式上观照,服装是突出的一例。 (二)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即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工匠就已意识到,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行为,而 [11]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天时乃季节气候条件,地气则指地理条件,材有美为工艺材料的性能条件,而工有巧,则指制作工艺条件。对服装而言,则指服装的着装季节,着装环境,及衣料的质地和剪裁手法,只有这四者和谐统一,才有精妙设计。 (三)中国传统服饰追求精神功能和大一统的观念 在《中国服饰文化略论》中提到中国传统服饰追求精神功能。注重强调表现人的精神, [3]气质,神韵之美,不强调服装与形体的关系。所以中国传统服饰通常只有前后两片,其 3 造型就像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做得十分宽大,顺应“形残而神全”的中国服饰写意体系。而相对的西方服装以表现人体的本质美为前提。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大一统观念。“中庸之道”和个人必须服从整体的教育,让中国人只注重共性抵制个性,加之中国五千年的封建家族式王朝统治, [12]使之,古代中国着装注重群体意识,个体着装必须融入整体。 服饰具有自身的特性,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它的发展与演变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象征。服装的首要特征是实用性,即:保护身体,防寒避暑。在此基础上,服装又起到装饰的作用。美观、舒适、实用是服饰的重要功能。社会时尚从不同角度影响到服饰的变化,同时服饰又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变迁。 三、 中国现代服饰文化发展的特征 中国现代服饰文化具有明显的殖民主义特征。著名学者萨依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引入后, 中国学界开始对本民族文化所处状态进行反思。中国服饰文化必须对丢失的传统进行重拾、修复和重建, 以此为中国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一)从中国现代服饰文化发展轨迹看中国服饰文化的殖民主义特征 中国现代服饰文化是筑建在中国现代服装产业发展基础上的。服装产业作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 在现代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步入国际经济圈的重要载体, 这就不免自然而然地带有工业殖民主义的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服装产业的工业化大生产特征 中国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在经济上打开国门吸引外资, 开始主动步入全球一体化经济圈。此时, 政治上长期的闭关自守和经济上的落后、就业率低下、人口众多而国民生活相对贫困的中国,正是经济发达 [13]国和地区寻求降低生产成本最理想的产品加工地。服装加工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当时中国最适合的工业发展模式。服装产业的工业化生产在中国的沿海地区迅速得到发展。工业生产所使用的设备、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高级生产管理人员、原辅材料及配件、员工培训等大多采用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 甚至是语言文化, 生产的产品也要销往国外。所以这种服装产业的工业化大生产加速了中国步入工业全球化的进程, 使其必然带有殖民化特征。 2(服装服饰品的商品性特征 服装服饰品是一种既具文化艺术属性, 又具商品性特征的产品。从服装服饰品的商品性来看, 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经济时期, 同所有商品一样采取“配额制”。而到了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期,服装服饰品作为中国市场化经济萌芽状态的“试行品”, 开始承载着西方自由经济模式在中国社会试运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中国市场化经济的日趋成熟,现代服装服饰品的销售场景和经营模式也更趋完善,其中销售高端商品的外来化、销售场景的同一化,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本土产品为了迎合人们被殖民化了的消费心态和殖民化的商业经营模式, 也往往取用外国名字, 并在文化、形象推广时采取外模化等。这种市场经济的运营机制和服装服饰品的营销模式都带有更显著的国际化(殖民化)的特征。 3(时尚潮流文化的传播性特征 从时尚潮流文化的流程轨迹来看, 传统的世界时尚文化中心形成有多半个世纪, 英伦、巴黎、纽约、米兰和东京的中心地位依然没有改变, 人们追求时尚的热情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而得以变为可能并更加热情高涨。今天在中国, 无论我们走在上海、北京、广州还是深圳的街头, 只要环顾四周或走进任何一个购物中心、大型商场, 那些来自欧美的服装品牌和时尚用品无不占据着显要的位置并通过广告、橱窗对人们进行强大的 4 文化攻势。而人们在追随和消费时尚产品的同时就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服饰文化对国人的文化殖民影响。 4(服饰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殖民化特征 当今服饰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 同样脱离不了服装产业的现实状态和国人对服饰文化审美欧化取向的国际化( 殖民化) 追求。“文化工业的跨国跨地区运作, 最终结果势必是达成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单一化, 它致力于让长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用同样的方式去看、去听、去思考, 将他们的意愿、思想、情绪、欲望统统纳入同样的模式, 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事实上,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来,我们的主流媒体、时尚期刊宣传导向和广告,以及服饰文化的欧美化取向到处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服装设计教育包括我们的服饰教学体系和教材使用, 也无不带有典型的殖民化的特征。如今具有时尚潮流的西方服装服饰文化如同餐饮中的麦当劳文化、可口可乐文化一样,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正迅速改变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上千年的不同国家、不同宗族所拥有的最基本生活方式( 中国社会也未能受免),这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后所带来的全球市场主导文化形成最有力的佐证。 (二)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对当下中国“服饰文化殖民状态”的冲击 1(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兴起与服饰文化学者的觉醒 巴勒斯坦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学者萨依德在1978 年和1993 年先后出版了他的 [14]经典之作《东方主义》这一被誉为后殖民主义理论史上“里程碑式的论著”。这一理论于上个世纪90 年代引入中国, 随即引起了中国学界的极大热情。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兴起,人们清晰地意识到,尽管帝国主义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全世界范围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已日落西山,但它在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都仍以文化帝国主义实现着对第三世界和弱势民族的文化殖民。在中国,正是由于有着与萨依德一样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学者们的率先觉醒, 从而形成了对现今中国“服饰文化殖民状态”的冲击。 如下是两个典型的案例:例1: 有着明显双重文化背景的美籍华人, 著名设计理论家、学者王受之先生早期在国内的影响应得益于他对西方设计理论和史论的研究与传播, 而赴美从教近20 年, 近来返回国内, 为万科成功策划的楼盘“万科第五园”却是“骨子里的中国”。例2: 同样有着双重文化背景, 并获哈佛设计学博士学位的“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创始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先生, 在国际上获得声誉的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作品却是:“在书声融入稻香”。他们都身从西方归来, 魂系东方大地, 与由两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走向现代的中华民族渐渐相戚。他们以界他国而自立于大地, 以界他时而自立于当代。其对立面就是封建帝王和士大夫的古典中国、巴洛克式的西方古典、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西方现代。那些强调形式主义和纪念性的、无病呻吟的城市化妆, 是白话和平常景观的敌人。他们以“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来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所抗衡。这在当今中国景观设计领域为现代中国设计文化重建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此路也不失为中国服饰文化的重建树立了典范。 2(当下中国服饰文化方向的迷失与对传统服饰文化的重拾、修复与重建 传统服饰文化的断裂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对传统文化的自我遗弃。从“五四”运动提出激进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所持的否定态度到“文革”中砸碎“资”、“修”我们的优秀服饰文化传统几乎丧失殆尽。传统服饰文化同整体传统文化一道,被当作落后文化和封资修而遭本民族的自我遗弃或彻底砸烂。二是本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殖民。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有了视西方文化为先进文化而不懈追求的主动心态, 为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的殖民培育了肥沃土壤。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使中国的经济步入全球一体化, 这就使以经济为载体而承载的西方强势文化寻找到进入中国的最佳时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强烈冲击下, 当今国民的服饰文化 全盘西化, 至此我们的服饰文化方向彻底迷失。 5 在此, 我们不会否定“五四”以来所推行的新文化运动, 更不会否定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为中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但我们不能不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遗弃和丧失。我们有责任唤起中华民族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集体记忆,更有责任发扬“五四”精神, 重建中国服饰文化的“白话文”。 四、挖掘服饰文化~创新服装设计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中国服饰文化同样是构成世界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中国现代服饰文化发展的现状,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合理挖掘中国服饰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推动我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一)吸收中国服饰文化的精髓,促进当代服饰文化建设 文化没有国界,在当今时代服饰文化的发展中,一种全球性的服饰文化意识正在不断兴起。但是,正如所有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一样,服饰文化的“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也还是做为一对矛盾存在。其实世界服饰文化的统一性和民族性是相辅相成的,并不互相排斥,统一的世界性服饰文化必然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特色。我们在接受异民族文化的同时,必须做到有批判的接受。同时在发扬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必须做到有批判的选择性挖掘。 社会学研究表明,社会越是现代化,人们越是热衷于传统和原始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丰富的服饰文化财富,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来认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对于发扬光大我国服饰文化影响,提高我国服饰文化的理论水平、奠定我国服饰文化发展的基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前进的积淀,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所以,它对人类创造的现代的和未来的文明,都必然产生不可否认的巨大影响。中国有很多独一无二的东西,这是中国人自己的财富,要取得国际市场的成功,最主要还是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中国的戏剧服装、民族服装、宫廷服装、旗袍都是文化瑰宝。中国传统男装的儒雅、写意,女装的柔美、华丽都是世界服饰文化中的精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就好似现在服装企业常说的“卖服装就是卖文化”,需要设计师以独到的设计眼光结合中国特有的服饰文化体系来发掘现代服装文化元素,引领现代设计服装潮流。 民族化只有融入了时代的精神和切合时代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服饰新文化的重建。东西文化交流和碰撞,关键在于双方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成为新奇感和吸引力,从而成为设计师们相互借鉴的原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现代化的行进过程中,狭隘的地域性审美定势必将被打破,必将越来越包容现代时尚人士的审美取向。 (三)加强与学术界的联系,培养本土设计人才 中国的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还不是很多,能设计出代表中国特色的并且能符合国际潮流的作品的设计师就更少之又少,培养本土人才是必须要的。想要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服饰文化,那就迫切需要加强与学术界的联系,要把理论的东西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光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生产力相结合,才有可能把我国的服饰文化发展的越来越好。 与“中国制造”类似,“中国创造”也缺乏响当当的品牌。中国如何打造自己的世界品牌并走向世界,一是采取混血方式,与西方企业“联姻”,像联想收购IBM PC,时尚企业家Silas Chou将英国经典名牌Asprey收入旗下;一是加强与学术界的联系,“上海滩” 6 就跟中央美院合作,希望培养本土人才。或许,中国离拥有自己的世界品牌并不遥远。 结 语 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它的产生和演变,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都有密切关系。它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服装博物馆,都在研究、复制、收藏各国的服饰,探究本土和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和传统工艺,唯独没有我国历代服饰。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世人看不到中国历代服饰的风采,传统工艺也快要断代。建立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研究、传承、复制、展现中国历代服饰,就具有极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该责无旁贷地填补这个空白。几千年来在历史的沉淀下,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但还欠缺很多新的东西,符合时尚潮流的东西,所以在当今的时尚界中国的本土设计师能站住脚的还是很少,培养本土人才是必须要的。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在保留原有的中国特色的同时应该去学习西方的服饰文化,中西结合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想要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服饰文化,那就迫切需要加强与学术界的联系,要把理论的东西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光是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理论和实际生产力相结合,才有可能把我国的服饰文化发展的越来越好。服饰文化的发展还需要走更长更远的路,这需要我们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的学习和拓展。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陈叶老师对我的指导,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她悉心的指导,仔细地指出了论文中很多欠缺的地方,使我清楚的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我顺利地完成了我的论文。 参考文献: [1] 刘芬芬,邓后平.论中国服饰文化—传统与现代设计的融合[J].美术大观,2007(02) :1-5. [2] 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10-15. [3] 苑涛.中国服饰文化略论[J].文史哲,1991(03) :39-50. [4] 周天.璀璨服饰见证悠久文明 “锦绣文章•华服霓裳——中国服饰文化展”亮相上海[J]. 上海艺术 家 , 2006(05):11-30. [5] 唐雅莉.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06):1. [6] 黄志华, 钟海林, 吴宏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性[J]. 赣南师范 学院学报,2004(05):1. [7] 于蕾.谈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3):1. [8] 张纪文.服饰文化研究的基石——中国服饰文化与文物考古[J].美与时代,2003(02):20-40. [9] 叶立诚.中西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40-50. [10] 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11-38. [11] 陈东生,甘应进.新编中外服装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0-40. [12] 张竞琼,蔡毅.中外服装对览[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20-30. [13] Vittorina Rolfo, Beatrice Zeiin.How to Draft Basic Patterns. [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Published by Fairchild Fashion & Merchandising Group ,1991:1-8. [14] Natalie Bray.Dress Pattern Designing.[M].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ublished by Collins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Books,1986:10-20. 7
本文档为【中国服饰文化发展的思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497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