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章 第三节 黄帝与炎帝

第一章 第三节 黄帝与炎帝

举报
开通vip

第一章 第三节 黄帝与炎帝黄帝陵志:第一章第三节黄帝与炎帝 根据历史传说,五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的许多氏族部落中,有两个杰出的领袖人物,一位是炎帝,一位是黄帝,还有其他一些部落的领袖。由于炎帝活动的时代更为久远,古籍中的传说更为扑朔迷离,主要有神农、炎帝、炎帝神农三种说法。 古籍中关于神农的传说记载: 神农氏……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帝王世纪》)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白虎通义》) 神农之揉木为耒,教民耕耨,...

第一章 第三节 黄帝与炎帝
黄帝陵志:第一章第三节黄帝与炎帝 根据历史传说,五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下游的许多氏族部落中,有两个杰出的领袖人物,一位是炎帝,一位是黄帝,还有其他一些部落的领袖。由于炎帝活动的时代更为久远,古籍中的传说更为扑朔迷离,主要有神农、炎帝、炎帝神农三种说法。 古籍中关于神农的传说记载: 神农氏……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帝王世纪》)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耕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白虎通义》) 神农之揉木为耒,教民耕耨,民始食谷,谷始播种,耕田以为土,凿地以为井。(《论衡·感虚》) 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神农)乃拾之,以植于田。(《拾遗记》) 又有许多关于炎帝的传说记载: 炎帝为火师。(《左传·哀公九年》) 炎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腥,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管子·轻重》) 炎帝作火,死而为灶。(《论衡·祭意》) (炎帝)于是修火之利,范金排货,以利国用。因时变,以炮以,以为醴酪。(《路史·后记三》) 还有许多关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记载: 尝观之神农,有炎之德。(《列子·说符》)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 炎帝……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号曰神农氏。(《汉书·律历志》下) 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也号神农氏。(《潜夫论·五德志》) 黄帝陵志:第一章第三节黄帝与炎帝 可见古代文献中关于炎帝的关系记载比较混乱,有的记述明显将炎帝与神农区别开来,有的则将二者等同。我们认为神农氏指一个氏族,炎帝则指神农氏族首领的通称。《帝王世纪》明载炎帝先后有八代,历时500余年,应该是将炎帝作为神农氏族历代首领的通称。不过在同一时间里作为神农氏族部落首领的只能是一个人。近代以来,学者们通过对所有有关炎帝与神农的文献资料进行罗列,还发现战国以前的记载只言炎帝而不言神农,神农之称始于战国,见之于《易·系辞》及诸子的著作里。战国时期人们多称神农而少言炎帝,这可能由于战国诸子喜好托古,他们按当时的传说而对上古历史进行追溯。于是从炎帝上溯神农,及至伏羲、燧人、有巢等等,愈溯愈远。但神农这一段历史被安排在黄帝之前、伏羲之后,可见神农氏时代是一个比黄帝时代要略早一些的历史时期,炎帝部落的历史比黄帝部落似乎还要悠久。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因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关于炎黄二帝最早也是最清晰的文献记载。这里的少典即少典氏族,它与有虫乔氏族是一个婚姻集团,即少典氏族的男子都要娶有虫乔氏族的女子为妻,这种习俗是父系家长制族外婚的通例。所谓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并不是说黄帝和炎帝是同父母兄弟,而是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部落与有虫乔部落通婚的裔支,即从其中分裂出来的两个氏族。 “炎帝以姜水成”,说明炎帝部落在姜水流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关于姜水有两种说法:一谓在岐水之东。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岐水又东经姜氏城南,为姜水。”今人认为就是宝鸡市岐山县和扶风县之间的姜水。一谓在宝鸡之南。《大明统一志》:“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十里,城南有姜水。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即此。”今人认为就是宝鸡市城南的清姜河,发源于秦岭北麓,全长43公里,经姜城堡,入渭河。两说都承认古姜水是渭水中游的一条支流,即今陕西宝鸡区域内渭河的一条支流。 晋《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虫乔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华阳即今华山之阳。华山是秦岭山脉在关中地区最著名的山,古人因之作为秦岭的代称。《禹贡》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就是以秦岭作为梁州与雍州的分界线。所以华阳应泛指秦岭以南。据史料记载,古代最早设华阳县(郡)的是南朝刘宋,初置于今四川广元西北,继而改置于剑阁县南,后又改置今陕西勉县,唐开元时改置于洋县北。此亦可证华阳是秦岭之南。任姒在这里生炎帝神农氏,说明炎帝神农氏的发祥地就在秦岭一带。 黄帝陵志:第一章第三节黄帝与炎帝 炎帝神农氏在这一代得到了发展。据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文献资料,炎帝神农氏有以下伟大功绩: 一是制耒耜、种嘉谷、教民耕稼,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发展。传说炎帝是中国上古农业发 《易传·系展史上最早的农业工具耒耜的发明创造者,是最早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传播者。 辞下》有这样的说法: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白虎通义》也说: 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耒是一种用坚硬而柔韧的直木所揉制成的一种垦殖农具,它的发明使柱洞成穴的播种方式成为可能。耜是一种复合农具,它是把经过刮削的类似锹头的木、石、骨、蚌片加固在耒的一端而制成,能起到翻垦土壤的作用。炎帝神农氏发明了这两种农具,对推动本部落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炎帝神农氏还发明和培育了谷物——粟。粟本是一种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长期培育,才成为穗大粒饱的谷物品种。这种耐旱易于保存的良种禾本植物,就是炎帝神农氏时代的发明。 二是炎帝神农氏作陶器、织麻布,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炎帝神农氏是中国制陶的发明者。制陶只有在人类开始进入定居生活,农耕生产发达,可以提供剩余劳动力和人们认识到泥土烧制技术后才有可能发现。炎帝神农氏“埏埴以为器”(《路史·外记》),对制陶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炎帝神农氏“耕而作陶”,使得粮食作物的蒸煮和保存更为方便,它促进了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变化。炎帝还创造了植麻织布的劳动。传说炎帝也是“日市”的首创者。他首倡日中为市,使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黄帝陵志:第一章第三节黄帝与炎帝 三是炎帝神农氏尝草创药,对原始医药卫生发展作了更大贡献。关于炎帝尝百草,古代文献有丰富的记载。《世本》说:“神农和药济人。”《帝王世纪》也说:“(神农)尝味草木,宜药疗疾,救夭伤之命。”《路史》的说法更为典型: 炎帝神农氏……磨唇鞭茇,察色,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 我国古代中药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以神农冠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炎帝时代在医药学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 四是炎帝神农氏始作蜡祭、傩舞、五弦琴,在中国原始音乐舞蹈中有较高地位。东汉桓谭《新论·琴道》说: 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世本》对神农氏之琴还有具体描述,“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琴的制造需要对琴材有所鉴别,对乐理也有一定认识。炎帝制造五弦琴,表明当时炎帝部落的艺术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炎帝神农氏还创造了著名古曲《扶持》,又名《下谋》。《通典》说: 神农氏乐名扶持,亦曰下谋。 炎帝神农氏还创立了蜡祭和傩舞。蜡祭本是原始社会腊月庆贺农业丰收的报谢典礼。《三皇补》说: 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于是作蜡祭。 黄帝陵志:第一章第三节黄帝与炎帝 传说炎帝还宣读过一篇非常著名的蜡祭祭词:“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傩舞是一种驱鬼仪式,傩舞时,身强力壮、剽悍健美的舞者,戴着与氏族图腾、族徽等标志符号有关的面具,跳起内容丰富的舞蹈,威慑病疫鬼怪,表达了先民期望平安无事的共同愿望。 炎帝神农氏在宝鸡一代的活动也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据宝鸡市近年来的文物调查,宝鸡市区(包括清姜附近)的新石器遗址最为密集,已发掘的有三处,即北首岭遗址、福临堡遗址、石嘴头遗址。这里仅以北首岭遗址为例。它位于宝鸡市金台观下,金陵河西岸二级台地上,总面积6万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早、中、晚三期,距今约7000—5000多年。出土有仰韶文化(母系时期)的大型村落,50座半地穴式房子,皆朝向一个中心广场。有陶窑4座,水沟2道,灶坑2个,墓葬451个。墓葬多单人葬,陪葬品比较平均,出土生产工具951件,包括渔猎及农业用的生产工具。其中石器233件,包括石斧63件,砍砸器52件,铲33件,石锛25件,石凿12件,石刀4件,网坠6件,石磨盘10件,石磨棒14件,石杵3件,磨石25件。骨器255件,其中骨铲145件,骨镞80件。角器4件,包括铲、凿、矛、锄各1件。各种陶器469件,各种陶片约10万余片。大量石、骨、角、陶制农具和碾盘、石碾棒、石杵的出土,说明远古时代这里的先民已率先进入农耕时期,大量陶片的出土,证明此地先民已掌握了陶器制作技术。北首岭遗址中出土了三件著名的陶壶。第一件是网纹船形扁陶壶,置于水中,水波荡漾,船行网动,十分逼真。第二件是水鸟叼鱼陶壶,大鱼忍痛回首挣扎,水鸟紧衔不放。第三件是苞状长颈折腹陶壶,花苞酷似真花,精巧美妙,它反映出当时陶工的审美艺术。北首岭出土的陶器器表和器底多存留有“人”字形席纹印痕,说明当 时人们已能利用芦苇和竹子编织席子。这些都与古代文献中有关炎帝神农氏的记载基本符合。 炎帝神农氏部落的发展水平较高,曾是西部各部落的核心。炎帝部落当时拥有许许多多的分支,并在发展中主要沿着渭河南岸逐渐向东迁移。据《山海经》和《帝王世纪》等记载,炎帝部落向东迁徙到河南、山西,也有一部分沿着陇道和陈仓道向南迁徙。黄帝部落最初活动在陕北,后从陕西渡河,沿中条山、太行山东行,主要在黄河以北,后向东北行至河北大平原。黄帝部落的兴盛略晚于炎帝部落,是在炎帝部落势力衰落不能履行部落联盟首领职责的时候,起而取代炎帝部落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炎黄两大部落在向东部迁徙的过程中,发生了战争。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就是说神农为代表的农业文化已经发展到它的衰落时期,原先居主导地位的炎帝部族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处理部落内部与部落之间的关系,但它已经无力制约各部落之间的相互侵凌。而富有开拓精神的黄帝部落适应新的地方和气候条件,创新了农耕方式,实力越来越强大,逐渐取代炎帝部落的地位,在诸部落之间享有越来越高的威望。 黄帝陵志:第一章第三节黄帝与炎帝 战争的具体起因是炎帝虽然不能制约“诸侯”之间的侵凌,但看到其他“诸侯”不再听从他的号令,而是朝拜并归附于黄帝,就大行无道,“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徙居至于涿鹿,诸侯叛之”(《逸周书·史记解》)。黄帝遂发动了对炎帝部落的战争。 黄帝部落在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中,团结了很多部落,并与炎帝部落展开了多次大战。最重要的决战是阪泉之战,《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晋文公使卜偃占卜,卜了一个吉卦:“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列子·黄帝篇》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当时战斗很激烈,炎帝因抵挡不住黄帝部落的进攻,败退到涿鹿城东一里处的阪泉。黄帝率领以熊、罴、狼、豹、、虎等为图腾和名号的氏族部落,挥舞着用雕、、鹰、鸢等羽毛制作的旗帜,向炎帝部落展开进攻。经过多次战斗,“诛炎帝而兼其地”(《新书·益壤》),取得了最后胜利。 关于阪泉的地望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认为就是今河北涿鹿县西(唐时属于妫州怀戎县管辖)的阪泉。《括地志》上说:“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又有涿鹿故城,在妫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在今涿鹿县城周围20平方公里内,有黄帝城、黄帝泉、炎帝营等与黄帝、炎帝有关的地名和遗迹。黄帝城遗址位于涿鹿矾山镇西2公里,呈不规则的四边形,长、宽各约500米。四周城墙系由堆积层和夯土筑成,底阔约10米,上顶宽约3米,墙高约6米,相传此遗址为“黄帝所都”之处。黄帝城西南3公里处有一村寨,相传黄炎战于阪泉之野,曾在此树七色旌旗,排兵布阵,故称七旗里,因地处阪 泉上游,又称上七旗。 黄帝与炎帝的战争是不同文明发展程度的两大部落之间的激烈冲突,它不仅仅是一场黄帝与炎帝争夺部落联盟控制权的斗争,而且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蕴义。黄帝与炎帝经过战争促进了部落的融合,也促进了不同氏族部落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引发了文明的创造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战争就表明了先进取代落后,文明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炎黄”也就成为野蛮向文明转化的时代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后来人们把古代的许多发明创造都附会到他们身上,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着关于他们的传说和遗迹。 黄帝与炎帝部落之间有冲突和交流,在冲突和交流中发生了融合。有学者研究认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黄帝族、炎帝族融合的历史具有密切的联系。第一,根据考古资料分析,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的庙底沟类型是在半坡和后岗类型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也是这两种文化类型共同发展的产物。炎黄二族的原始文化是同时并存发展关系,主要分布于关中地区的老官台文化和半坡类型为炎帝族的原始文化,分布于河南中部地区的裴李岗文化为黄帝族的原始文化。这样,由这两个族的原始文化所共同发展起来的庙底沟类型,显然应视为炎黄二族相融合以后而形成的文化类型。第二,如前所述,黄帝族在战胜炎帝族之后,其活动的地域较前有了很大的扩展,从文献记载看来,在东起山东、西到甘肃、北达河北、南到湖南这么广阔的区域内,都曾经有过黄帝活动的足迹。因此,可以看出,庙底沟类型的区域与黄帝战胜炎帝以后的活动区域基本相符(杨亚长:《炎帝、黄帝传说的初步分析与考古学考察》,《黄帝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首页上一页 1 2 3 4 5 6
本文档为【第一章 第三节 黄帝与炎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7-20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