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7单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7单元

举报
开通vip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7单元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7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主办:雨朵镇教育管理中心中心教研组 参与教师:全镇六年级数学科任课教师 时间:2014年春季学期 使用学校: 雨朵镇教育管理中心 2014年4月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单元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四 确定位置 4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 (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 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7单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7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主办:雨朵镇教育管理中心中心教研组 参与教师:全镇六年级数学科任课教师 时间:2014年春季学期 使用学校: 雨朵镇教育管理中心 2014年4月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单元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四 确定位置 4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 (西)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 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 线。 教学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 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积极参加与观察、测量、画图、 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重难点 本单元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 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 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是根据《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教材分析 和教学建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议 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 置。还安排一次《实际测量》为内容的实践活动。 主课题渗在探究与合作中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透 力 1、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理解 并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高教学2、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机会。教材一共安排了三质量的措 道例题,启动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自主探索用方向和距施 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并在交流中逐步加深理‎‎解。 3、适当地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章节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科书第54页的例1, “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内容 主备人 颜进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知识与离 技能 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教学过程与 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目标 方法 情感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度与价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值观 教学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重点 教学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观察、启发分析、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需求 1(师:这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从图 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师提问:灯塔1和灯塔2一个在东北方向,一 个在西北方向,但是偏离的角度一样吗,从图上能看 出来吗, 教 ,(师揭示课题:东北方向指向东与北之间,西学 北方向指向西与北之间,但是这样还不能准确表‎‎示灯过 塔1和灯塔2的位置。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确程 定位置的方法‎‎。 二、学习描述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1(学习用北偏东若干度、北偏西若干度描述物体‎‎ 的方向。 师:实际上,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常把东 北方向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叫做北偏西。现在你还 能说说灯塔1和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 师:从这副图上,你还可以看到什么,启发学生认识 到:灯塔1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面;灯塔2在轮船的北偏西55度方向等。 追问:这样来描述物体的方向有什么好处‎‎, 2(学习求图中物体间的实‎‎际距离。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想一想,还需要什么, 追问:灯塔1到轮船的实际距离你能算出来吗,说说你打算怎样计算。 3(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 出示第1、2题 从上图看,灯塔2在轮船的北偏( )55?的方向。 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教 第1题学生直接口答。 学 第2题独立测量计算后再组织交流‎‎。 过 要求能完整地说出“灯塔2在轮船北偏西55度方向程 的8千米处”。 三.联系实际~进行运用 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练习十二第2题 要求完整地说出荷花池、玉龙潭、飞霞阁相对于学校的方向和距离。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总结一下,你已经会用哪些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交流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 板书 方向 设计 角度 距离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新授 物体的位置 内容 P.55的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第3,5题。 主备人 颜进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怎样用字母表示‎‎东、南、西、北方向,初步掌知识与技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实际距能 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个‎‎位置。 教学过程与方在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过程‎‎中,目标 法 进一步培养画图能力、计算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 与价值观 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点 教学明确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启发、分析指导。 与 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会描述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 体的方向和位置‎‎。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教学 1(学习例题2 过程 (,)出示例题问: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 息,你能在图上指出清凉岛大约在什么‎‎位置吗, (,)师:怎样才能在图中画出清凉岛准确的‎‎ 位置呢, (,)交流操作的具体步骤:先画出表示方向 的射线,再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提醒学生从表示灯塔的点开始画起,并 注意正确摆放量角器‎‎。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 离时要利用图中的‎‎比例尺进行思考。 2(完成“试一试 师出示试一试的题目,问:你能画出红枫岛的 位置吗, 3(完成“练一练: 师出示p53页练一练 师:你能按要求算一算,画一画吗,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利用方位板练习 师提出要求:北偏东30度;南偏西60度;北偏西45度;南偏东80度。 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线拖制指定‎‎的位置。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出示题图:要求先说说从题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第(1)小题可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由组长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其余的3题独立完成。 后3题,教师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 3(“想想做做”第4题 过程 师: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一场比赛,看哪一组最先正确的画出各个场所‎‎的位置。 出示题图。 4.“想想做做”第5题 师:同学生欣赏过跳伞运动‎‎员跳伞吗,(出示题图) 你能完成上面的问题吗‎‎, 四、回顾所学~总结延伸 谁能告诉大家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交流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板书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设计 东----E 西----W 南----S 北----N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新授 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内容 P.56页的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6,7题。 主备人 颜进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能根据平面图描述具体的行走路线‎‎。 技能 在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过程与教学方法 进行表达的能‎‎力。 目标 情感态 度与价在学习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值观 教学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路线。 重点 教学描述不同的行走路线。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分析指导、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交流、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你能说说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吗, 2(教师总结。 师:这样的描述只是一个大概的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要想知 道从家到学校怎么走,还需要更具体的描述。今天教学 我们要和大家用我‎‎们前几天所学的知识更准确的描过程 述行走路线。 二、自主探究~学习描述 1(学习描述行走路线 师出示例题 师:这是李伟家附近的平面图,请你仔细观 察,从图中你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 (1)李伟家附近有超市、街心花园、医院、敬 老院。 (2)大港小学在敬老院的北‎‎面。 (3)医院在超市北偏东60度240米处。 „„ 教师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 师: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你能说说李伟从家到大港小学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吗, 师:你能看图说说医院在大港小学的什‎‎么位置吗, 超市在医院的什么位置‎‎, 2(完成练一练。 师:现在你能说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路线‎‎吗 重点讨论,让学生明白反向如何表‎‎述 三、巩固练习~强化知识 1(师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师:这是某地5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你能仔细观察图并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2(根据所说的路线画出路‎‎线图。 教学 教师说路线,学生根据叙述同时画一画,再根过程 据所画出的路线图‎‎试着反向说说路线。 小明沿着超市向西走1000米到广场,再向北偏东60?走800米到市政府,再向东偏北30?走600米到家。 比例尺由学生根据数据确定。 学生思考后,画一画,说一说。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刚上课的时候,我们介绍了自己的家在学校的方向,现在,你回忆一下你上学的途中有哪些建筑物,并试着把放学回家的路线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 学生交流。 六、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板书 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设计 方向 距离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第四课时 章节 课题 实际测量 课型 数学实践活动 内容 P.60,61页的相关内容。 主备人 颜进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技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 能 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过程与方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法 目标 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 与价值观 题。 教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重点 教学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 难点 教法教法 教师讲述、实物演示、提出问题、引导总结。 与 学法 学生倾听、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测绳、标杆、卷尺等。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讲述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 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 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教学 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 过程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 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 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 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 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 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教师根据实际给以纠正‎‎。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 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 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你能按照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量。 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 直线行进。 教学 (2)目测 过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四、布置作业 结合生活实际测量练习步测、目测及家庭作业。 实际测量 板书测量工具:卷尺、标杆、测绳 设计 测量方法:步测、目测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第五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五 正比例和反比例 4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和反比例的量,能 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 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教学 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互变 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体 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 意识和能力。 重点:正反比例的意义 。 教学 重难点 难点:正反比例的判断 。 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 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根据《标准》的精神,教材适 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教材分析应用题。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和教学建 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议 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 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探究与合作中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主课题渗 透 题的能力。 1.、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2、变换情境,让学生反复感知,重温发现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3、建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要形成正比例和反比例提高教学的概念。概念是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形成概念要对感质量的措 性认识进行抽象与‎‎概括。 施 4、应用概念,判断比例关系。 5、认识并简单应用正比例的图像。强调数形结合。 6、适当地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章节 课题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课型 新授 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内容 主备人 刘从新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 技能 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过程与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教学方法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目标 情感态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度与价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值观 教学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重点 教学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学会跟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难点 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观察、启发分析、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复习铺垫 激情促思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教 (1)速度 时间 路程 学 (2)单价 数量 总价 过 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程 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 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初步感知 探究规律 1、出示例1的表格。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 是怎样变化的。(先观察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板书:相关联的量)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国寻找“不变”。(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 路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速度(一定) 时间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填表后观察表中数据,依次讨论表下的4个问题。 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教 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学 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过 y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k(一定) x 三、巩固应用 深化规律 1、练一练。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1题。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2题。先独立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3题。先说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画一画。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 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 法对吗,为什么, 四、总结回顾 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正比例的意义 时间和路程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 路程设计 y,速度(一定) ,(一定)。 k时间x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章节 课题 认识成正比例的图象 课型 新授 内容 第63页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4、5两题。 主备人 刘从新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技教学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 能 目标 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过程与方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法 能力和估计能力。 情感态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 与价值观 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重点 教学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启发、分析指导、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谈话:我们从“数”的角度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那么教学 你是否想过,如果把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来,过程 图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做数学从形的角度继续学 习正比例意义,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和方格‎‎图。 (1)教师介绍:方格图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表示的‎‎含义,并 结合例1数据表中的一对数据说明每一组数据,都可以用一 个点来表示。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 并依次 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学生到黑板上示范, ,3,展示、相互评价纠错。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 一组对应数值‎‎。 2、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学生讨论~说说是怎样想 的,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教学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 过程 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 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练习十三第4、5题。(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 流。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第4题的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图像的特‎‎点来说明判断 理由,也可以从图像上选取几个点,根据这些点所表示的路程 与时间分别求出比值,再作判断。 第4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估计,答案有 些出入是允许的。 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通过组织交流帮他们进一 步明确方法,加深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 题,并进行解答。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认识正比例的图像 正比例的图像的特征: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章节 课题 反正比例的意义 课型 新授 内容 第64,65页的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6,8题。。 主备人 刘从新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教学知识与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目标 技能 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 例。 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过程与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方法 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度与价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值观 教学认识反比例的意义。 重点 教学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启发、分析指导、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复习铺垫 1、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用字母怎样表 示正比例关系, 相关联----是否会变化-----两个量的变化是有联系的 (一个变化,另一个随着同向变化)------变化时比值不变。 2、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教学 时间一定,行驶的路程和速度 过程 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3、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 两种量成正比例, 4、导入新课: 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 又存在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的表格(略)(学生填表) 2、小组讨论: 表中列出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吗,猜一猜,这两种量成什么 关系, 3、全班交流 学生初步概括反比例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填表;思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组织交流,再次感知成反比例的量‎‎。 5、抽象表达反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例3和“试一试”,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x×y =k(一定)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讨论、交流) 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教学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过程 3、练习十三第7题 先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8题。 先填表,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判断‎‎,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反比例。 5、思考:(讨论) 100?x =y,那么x和y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6、同桌学生相互出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相互出题解答)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后你能与同学相互出题进行练习‎‎吗, (由学生总结评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成反比例的量 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设计 xy=k(一定)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第四课时 成正比例、反正比例的量的练习 章节 课题 课型 练习 内容 练习十三的第9,13题。 主备人 刘从新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能 ,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过程与方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法 目标 情感态度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与价值观 教学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重点 教学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 难点 教法教法 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分析指导。 与 学法 分析思考、小组交流、练习巩固。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揭示课题、回顾整理 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练 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2、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 的式子怎样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 教学 二、比较分析、区分特征 过程 1、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 观察两张表格并思考回‎‎答书中第69页的问题。(表略) 2、全班交流 3、引导比较、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 的关键 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感知应用 1、出示练习十三第11题 先填一填、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2、练习十三第10题 看图填表。 根据题中的图像,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 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三第12题。先独立判断,再交流判断理由 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教学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比例 过程 5、判断 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6、练习十三第13题 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用表格表 示出来。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说说是怎样想的, 思考:如果X和Y成正比例,当X=16时,Y=0.8,,如果X=10时,Y是多少, 四、总结评价、质疑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介绍给爸爸、妈妈吗, 正比例、反比例的综合练习 y ,(一定) k板书x设计 xy=k(一定)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六 解决问题的策略 2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转化学习学习方法学习数学,转化的目的是化繁为简 ,转未知为已知。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教学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目标 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新课 标第 一网 教学 转化的解题策略 重难点 转化早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转化能 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所以,转化是教材分析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和教学建的学习中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 议 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利用小组讨论的学 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主课题渗在探究与合作中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透 力。 提高教学 质量的措适当地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讲解。 施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章节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课型 新授 内容 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的第1,3题。 主备人 钟娇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 技能 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过程与教学体 方法 目标 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分析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度与价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值观 教学学生探索怎样将每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重点 教学探索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观察、启发分析、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导入 师: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时 候,都是用什么方法把他们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割、补、拼 等方法)。看来,转化在我们的学习中应用得很广泛,它既可 以帮助我们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答,也可以把复杂的知 识转化成比较容易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问题教 的各种策略。 学 二(交流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 过 1、 出示例1 程 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图形,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比较这两个 图形的面积。 2、 小组交流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 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这样数方格才方便。) (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如 果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想法,教师可提示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两 个图形并思考:如果把图形中凸出的部分分割下来,并移进凹进去的部分,会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什么形状, 3、揭示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自主探索转化的具体方‎‎法,解决问题 1.提问:怎样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呢? 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 ? 师:先把图形经过分割分成上、下两部分,然后把切割后的图形的上半部分(半圆)向下平移5格补在切割后图形的下‎‎半部分,使原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 师:先把图形经过分割分成左、中、右三部分,然后把切割后左、右部分的半圆分别旋转‎‎180度补在切割后的图形上部凹进去的半圆处,使原图形转化成为长方‎‎形。 (3)现在你能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2.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图形相对复杂,不便于直接比较面积。转化成长方形后就容易看出每个图形的面积了,也就便于比较了) 3.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让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教 学 数乘法进行计算‎‎等) 过 4.这些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都是 程 把新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小结: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同学们主动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 1、 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2、 指导完成“练一练” 出示方格纸上的两个图形,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计算‎‎周长。 提问: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 练习十四第1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 场? 4、练习十四第2、3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 分别是怎样转化的‎‎ ?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 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1. 1、对图形进行割、补,结合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进行图形的‎‎等积变。 设计 2、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新授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内容 P.7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的第4,6题。 主备人 钟娇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技教学 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 能 目标 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 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 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 法 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与价值观 体验。 教学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重点 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启发、分析指导、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运用等积变形,平移和旋转等转化思想‎‎,把 一些复杂的图形题目用简单的方法解答,今天我们继续探讨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新授知识 出示例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可以知道什么? 3 1、你能用方程列式解答吗‎‎? 教学 过程 2(1) 解题思路: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男生人数 3 和女生人数相比,女生人数是单位“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 数都是未知的,可设单位“1”(女生人数)为x,男生人数也 可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根据等量关系“男生人数+女生 人数=美术组人数”列方程。 (2)列式解题 解:设女生有x人 2 x+x=35 3 x=21 答:女生有21人 2、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1)思路分析 2思路一: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把女生人数看成33 份,男生人数有这样的2份。总人数就是2+3=5(份),女 3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总人数已知,可以直接利用乘5 法计算。 2思路二: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和女 生3 3人数的比是2:3,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总人数已5 知,求总人数的部分量,用乘法计算。 (2)正确解答。 师小结:采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可以使问题简单化,解题方法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思考: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练习十四第4题 读题,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 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用来表示两堆棋子‎‎在第一; 教学 个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第一堆棋子中的黑子数量,可以怎样表 过程 示第二堆棋子中的白子‎‎? 明确:示第一堆和第二堆的白子合起来正好与一堆棋子的枚数同样多。 3.练习十四第5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转化的。 4.练习十四第6题 先看图填空,再交流和评点:为什么要进行这样转化‎‎。 四、小结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布置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用方程列式解答 (2)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解:设女生有x人 3+2=5 板书23 x+x=35 35 ×=21(人) 设计 35 x=21 答:女生有21人 答:女生有21人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第七单元 统计 单元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七 统计 3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 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 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 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教学 计量的不同特点。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 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 别,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 完成统计图的绘制,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重难点 先在认识圆和能够应用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再教 学众数和中位数。众数和中位数是数据分析时经常使用的统计量‎‎。教材分析有些时候,平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考和教学建 议 虑用众数或中位数来反映‎‎。 通过本册教材里的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增强主课题渗 透 数据意识,提高分析、表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绘制统计图时,采取互相检查的方式,进一步强调必要的步骤;在提高教学 质量的措教学众数和中位数时‎‎,通过联系实际以及选择典型的方式来加强学生 施 的认识、理解。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新授 扇形统计图 内容 P.76页的例1和 “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所有习题‎‎。 主备人 钟娇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知识与技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能 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目标 法 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与价值观 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教学 重点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启发、分析指导、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过程 一、温故引新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 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2、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这张统计图和以前学的统计图一样吗,你们知道这叫什么统计图吗, 师板书:扇形统计图 让学生看图师讲解:从上面这些统计图可以看出,每个统计图都是用一个圆表示各个部分的总数量,在圆里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2)提问: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呢,图中整个圆表示的是什么呢,各个部分又表示的什么‎‎呢, (3)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这个圆表示我国国土总‎‎面积; 圆中各部分分别表示: 我国盆地占总面积的18.8%, 高原占总面积的26.0%, 教学 过程 丘陵占总面积的9.9%. 山地占总面积的33.3%, 平原占总面积的12.0%, 提示: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4)让学生继续观察上面的‎‎统计图,并提问:你能从图中看出各部分的关系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5)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后,归纳:我们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来确定他们的大小关系,也可以通 过观察圆中扇形的大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6)指出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出示下面表格,引导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并填入表格。 地形种类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面 积/万 平方千米 (7)学生完成后,提问:你们从上面的统计表中能得到什么信息,这样的信息在扇形统计图中能够看‎‎出来吗, (8)学生回答后,小结:扇形统计图是通过直观的形式描述数据的,我们能直观的看出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 具体的数据是多少还得通过计算得‎‎出来 (9)引导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在此基础上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同学们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了。 三、课堂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讨论并说一说从‎‎统计图中能知道些什么,然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教学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并适当‎‎过程 说明。 2、做“练一练”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十五的1.2.3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条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个量的多少,量与量的差别是多设计 少。 折线统计图特点:能清晰地显示统计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新授 认识众数 内容 第79页的例2以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题。 主备人 钟娇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知识与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技能 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教学过程与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 方法 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目标 情感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度与价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值观 教学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 重点 教学理解众数的求法,根据众数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难点 教法教法 情景激趣、引导启发、分析指导、发现总结。 与 学法 观察思考、小组交流、独立思考、总结汇报。 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学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同学们科学感兴趣吗, 2、对科学感兴趣的同学们最近做了一‎‎个实验,用20粒 黄豆种子做了次发芽试验,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试验结果 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生物小组的同学每人都用20粒黄豆种子做 了次发芽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 发芽 发芽 发芽 姓名 姓名 姓名 粒数 粒数 粒数 张志明 17 仇晓芳 9 黄刚 3 王平 13 赵倩 17 陈敏 16 李梅 17 史京京 17 马海涛 17 提问:做实验的9人中,发芽( )粒的人数最多,有 ( )人。 小结:在发芽粒数17.13.17.9.17.17.3.16.17中,17 出现的最多,我们就把17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当一组数据 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常用众数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 中趋势。 板书课题:认识众数 2、提问:你能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求出平均数 (17+13+17+9+17+17+3+16+17)?9=14 学生独立算,指一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讨论: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教学 ,各表示什么意义, 过程 全班交流讨论, 小结:平均数表示的是这9人做的试验中‎‎平均发芽的粒 数。 众数表示的是做实验的‎‎9人中,发芽17粒的人最多。 追问:用哪个数据代表9个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情况更‎‎合 适一些, 全班讨论,引导:高于平均数的有几个,低于平均数的 有几个, 小结:由于这组数据中17出现的次数最多,造成了高于平均数的数‎‎据有6个,低于平均数的只有3个,平均数在这组数据中所处的位置明显偏离中心,所以用众数代表同学发芽试验的整体情况更加‎‎合适。 师:有时一组数据的众数不止一个,有时一组数据没有众数。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读题,让学生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并让学生说出理由。 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众数, 2、“练一练”第2题。 提问:你认为这家鞋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士皮鞋,为什么, 小结:“25.5cm”的鞋一共售出48双,也就是“25.5cm”这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尊‎‎多,所以“25.5cm”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3、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独自完成第1小题,汇报交流。 提问:这里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教学 再问:那组身高的众数更加具‎‎有代表性,为什么, 过程 学生讨论后指出:女生组身高的众数更具‎‎代表性,因为10个数据中,148厘米在女生组身高数据中出现的次数要‎‎多一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交流。 五、作业布置 完成家庭作业 认识众数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 众数的作用: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常用众数来描述这组数设计 据的集中趋势。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新授 认识中位数 内容 第80页,82页的例3、例4以及练一练,十六的2、3题。 主备人 钟娇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知识与技位 能 数,能结合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特征。 教学过程与方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 目标 法 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 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重点 教学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中位数来反映数据的不同‎‎特点。 难点 教法教法 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分析指导。 与 学法 分析思考、小组交流、练习巩固。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谈话引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课外活动都喜欢做‎‎什么啊,(学生发言)。 2、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在课外活动时进行了一次‎‎跳绳 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跳得最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跳绳成绩吧~ 教学 二、教学新知 过程 1、教学例3 出示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单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成绩/下 102 170 96 90 97 106 110 182 100 师提问: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引导: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办法, 全班讨论。 (1)思路一: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 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 (102+170+96+90+97+106+110+182+100)?9=117(下) 平均每人跳117下,他跳的比平均数少。 (1) 思路二: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 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182 170 110 106 102 100 97 96 90 9人中有6人跳的比他少,他的成绩是第三名。 提问: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在这组数据中,一共统计了9个人的跳绳成绩,因教学 为2号和8号的跳绳成绩远远高于其他人的成绩,使平均数过程 高于多数人的‎‎成绩,所以7号男生跳的成绩虽然比平均数 少,但却排在第三名。) 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指出: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 板书:认识中位数 (2) 提出要求:找出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数,“102”的前 面有几个数据,后面呢, 指出: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 数据的中位数。 进一步指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提问: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他的成绩怎么样,(因为7号男生的成绩是‎‎110下,同中位数102比,比较高,所以7号男生的成绩比‎‎较出色。 (4)启发:现在你认为是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后总结:因为这组数据中只有两个数据的水平高于平均数,而有7个数据的水平低于平均数,平均数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位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水平,因而是不合适的。 追问:你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高‎‎得多吗, (因为2号和8号的跳绳数据属于极端数据,它们远远高于其他的数,所以平均数不中位数高‎‎得多) 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由于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使得平均数偏大或偏小,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恰当地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2、教学例4 出示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一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绩/下 106 99 104 120 107 112 33 102 97 100 (1)提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提示:先把数据按大小排列 120 112 107 106 104 102 100 99 97 33 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 学生讨论后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引导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04+102)?2 =206?2 =103 教学 过程 所以中位数是103. 师:一组数据中,中位数只有一个。 (2)讨论: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稍差‎‎一点,在小组中属于中等偏下‎‎的位置。1号,3号,4号,5号,6号女生的成绩都比较出色,7号女生的成绩最差,在小组中属于偏下的位置,其他女生的成绩稍差一点,在小组中属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 (1)学生独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比较合适, 小结:因为低于平均数的只有两个数据,而高于平均数的确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水平,也就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练习十六第2题 (1)让学生分别求出表中把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讨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明确:平均数是22秒,低于平均数的数据有3个,而高于平均数的数据有‎‎5个,所以用平均数代表这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不太合适,而用中位数代表比较合‎‎适。 3、练习十六第3题 (1)让学生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组织学生讨论 (3)明确:因为这组数据中,低于平均数的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中位数两侧的数据大小也不够均衡,所以用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量,有什么感想与同学们交‎‎流,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 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排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 板书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设计 中位数的特点: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 平更合适。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第八单元学《总复习》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单元 教学内容(课题) 总课时数 八 总复习 30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 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 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 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教学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目标 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 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的复习与整理,体会数学知识间相互联 系,通过练习与应用,体验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点:通过知识的复习与整理,使学生掌握系统基础知‎‎识。 重难点 难点: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标准》里具体目标的设计分类,在“数与代数”领域里把内 容分成数的运算、数的认识、式与方程、正比例与反比例四个部分 进行复习。把解决实际问题纳入数的运算、式与方程两个部分,突 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内容分图形的认 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三个部分进行复习。小学阶段的测量教材分析 和教学建主要是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物体的体积,教材把测量的内容 议 与图形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能提高复习的效率。“统计与概率” 领域的内容分统计、可能性两个部分进行复习。在总复习里还安排 了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综合应用,分别研究住房面积的变‎‎化、旅游 费用的预算、调查周围的绿地面积、在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这些 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并富有教育意义。 在复习中,针对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提高复习的实效性,使学生主课题渗 透 真正扎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1、进行知识脉络的有效整理,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提高教学2、加强针对性习题、基础性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质量的措 识。 施 3、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提高性练习。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章节 课题 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课型 复习 内容 第83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主备人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 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知识与技 数的内在联系。 能 教学 过程与方目标 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 法 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与价值观 教学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重点 教学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难点 教法教法 组织回顾、组织交流、系统整理、组织练习、必要讲评。 与 学法 积极回忆、融会贯通,独立练习,分析思考、小组交流、体会运用。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复习 1.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 2.回顾整数的意义 (1)追问:-1、-2„是整数吗, 判断:A、自然数都是整数B、整数就是自然数C、负数比0小D、负数都是整数 教学 (2)排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个级、万级、亿级各包过程 括哪几个数位,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相邻两个 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空:()个一千是一万;一亿里面有()个千万;32000 0是由()个万组成的;49个亿、49个万个49个一组成的数 是()。 3.回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你对单位“1”是怎样理解的,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4.回顾小数的意义 (1)举例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你认为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5.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百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百分率、百分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83页的第1题 学生填写在书上 2. 3(7元=()元()角 0(45时=()分 4000千克=()吨 200秒=()分()秒 3.完成84页的第3题 先说说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出:“23:00”不表示数量的多少 3.课后完成84页第4题 学生交流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第二课时 章节 课题 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课型 复习 内容 第84页“练习与实践”第5,9题。 主备人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知识与技教学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巩固能 目标 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 法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新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与价值观 教学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 教学整除中的有关概念。 难点 教法教法 组织回顾、组织交流、系统整理、组织练习、必要讲评。 与 学法 积极回忆、融会贯通,独立练习,分析思考、小组交流、体会运用。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一、整理与反思 1.结合第5题练习。 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教学 过程 和区别。(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2.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让学生适当小结写法‎‎。 学生回答:从高位起一位一位的往下写~哪一位上1个单位也 没有~就写0占位。 3.完成第7、8两题。 4.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交流。 板书:向右 扩大 向左 缩小 4.结合第9题小结 (1)读表中各数,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读。 (2)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3)适当小结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练习与实践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 40034003 3043000000 教学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 过程 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注意:每个数中“0”的个数。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拓展 有四个互不相等的自然数~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等 于4~最小数与最大数的积是个奇数~这四个数之和 等于最小的两位奇数。这四个数分别是, ,, ,, , , , 五、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第三课时 数的认识 第三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复习 内容 主备人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 技能 教学过程与 目标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教法 组织回顾、组织交流、系统整理、组织练习、必要讲评。 与 学法 积极回忆、融会贯通,独立练习,分析思考、小组交流、体会运用。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第四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复习 内容 主备人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 技能 教学过程与 目标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教法 组织回顾、组织交流、系统整理、组织练习、必要讲评。 与 学法 积极回忆、融会贯通,独立练习,分析思考、小组交流、体会运用。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第五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复习 内容 主备人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 技能 教学过程与 目标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教法 组织回顾、组织交流、系统整理、组织练习、必要讲评。 与 学法 积极回忆、融会贯通,独立练习,分析思考、小组交流、体会运用。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六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第六课时 章节 课题 课型 复习 内容 主备人 参备人 全镇六年级数学教师 使用人 知识与 技能 教学过程与 目标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法教法 与 学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集体备课 教学调整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学校审核意见:
本文档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7单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6KB
软件:Word
页数:55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12-17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