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

[课程]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

举报
开通vip

[课程]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课程]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 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第四十九讲 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 驱 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 下面介绍另一味消食药,莱菔子。莱菔子就是我们疏菜当中萝卜的成熟的种子,不管那个萝卜的表皮是什么颜色,有白的、有绿的,或者有紫色的,成熟的种子都可以。大家注意萝卜就是一般所说的白萝卜,不是胡萝卜,作疏菜吃的那种,种子是那种不规则的那种类似于圆球状的,直径可能二三毫米那样大的一个成熟的种子。 莱菔子作为一个消...

[课程]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
[课程]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 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第四十九讲 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 驱 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 下面介绍另一味消食药,莱菔子。莱菔子就是我们疏菜当中萝卜的成熟的种子,不管那个萝卜的表皮是什么颜色,有白的、有绿的,或者有紫色的,成熟的种子都可以。大家注意萝卜就是一般所说的白萝卜,不是胡萝卜,作疏菜吃的那种,种子是那种不规则的那种类似于圆球状的,直径可能二三毫米那样大的一个成熟的种子。 莱菔子作为一个消食药,功效也是消食化积。这个药作为消食药,它什么消化酶都没有。现在发现它主要是增强胃肠的运动,有利于饮食的消化。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也是什么饮食积滞都是可以用的,而且作用还比较的强。这个药物作为消食药的最大的优点,它兼有行气消胀的作用。它既能帮助饮食的消化,又能够消除因为饮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一般的饮食积滞,都会有脾胃的气机阻滞,脘腹胀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莱菔子,凡是饮食积滞证,它都可以使用。因为它两者兼顾,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优势。另外,这个药在消食药当中,临床医家认为它不足的地方是,因为它是一个行气药,就有耗气的作用,而且耗气还比较明显,如果过用,容易耗伤正气,耗伤脾胃之气。从理论上来讲,它主要是用于饮食积滞的实证,由(于)脾虚,消化功能(则)降低,就不能很好的腐熟食物、不能很好的运化水谷精微,这样的患者他出现的饮食积滞就不是很适合,所以它主要用于实证。虚证引起的容易进一步的耗伤正气,但是由虚证引起的同样有气滞胀满,它在这里面也有比较好的针对性,所以就通过配伍来解决这个矛盾。实际上它不分虚实,都在使用。只不过对于实证,它主要配伍的是消食行气药;对于虚证,它主要配伍的是补脾的药,补气健脾,它配伍人参、党参、白术这一类的药,同样可以用,对虚证它并不完全忌用,这样子实际上是一种攻补兼施的方法。莱菔子实际上也是广泛用于饮食积滞,只不过同学们要把握它的一个特征,就是(与)它的兼有功效有关,它能够行气消胀,最适合(于)饮食积 滞而兼有气滞胀满者,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单独地用它的行气功效,它止痛作用不明显,主要在消胀,而且主要是在中焦脾胃,当然大肠有的也可以用。比如说气滞后重也有用莱菔子的,但更多是用于脾胃的。脾胃其他原因,不是饮食积滞,其他原因引起的腹部胀满、胃脘胀满也可以用。比如说在一度有的治疗那种肠梗阻的那种胀满,比如说在承气汤这一类方里面,重用莱菔子,也是为了用它来行气消胀,也就说其他原因引起的脘腹胀满,它同样可以作为普通的一个行气消胀药来使用。 另外,这个药祛痰,用于咳喘痰多。那最有名的就是今后方剂里面的三子养亲汤。三种种子类的药材,治疗老年性的咳喘痰多,其中的一子就是莱菔子。不管寒热虚实,作相应的配伍。 只是在用法上要注意,莱菔子作为一个祛痰的药,一般应当生用。因为生用的时候,莱菔子可以引起轻微的恶心,恶心刚好有利于祛痰,今后大家学西药的《药理学》,恶心性的祛痰药它反射性的引起呼吸道的分泌增加,呼吸道的痰浊就容易咯出。作为一个消食药,它比较适合于炒用。炒用没有这种引起轻微恶心的不良反应,而且消食的作用也会增强。所以在用法里面,就谈到了这样一点,生用和炒用。 另外,在使用注意当中,谈到了人参和莱菔子的相恶的一些传统的说法。严格地讲,应该在人参的使用注意当中提。如果人参用于益气救脱的这样一些急重的气虚证,不宜和莱菔子使用。在莱菔子下面用不着强调不能和人参同用,因为用莱菔子来治疗脾虚的饮食积滞,刚好可以配伍人参,对人参虽然可能它的补气作用会有所降低、会有所牵制,但(是)莱菔子对患者的病情那有好处。就是我上次讲的《本草新编》陈士铎在莱菔子这个药下面讲,“莱菔子得人参,其功更神”。而只是在人参后面,提了人参忌莱菔子。所以我们要和陈士铎那个思想一样,其实莱菔子用不着忌人参,所以在这个药后面强调它不和人参同用,没有多大的意思。要在人参那个药当中强调,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配伍莱菔子,这个不能把它等同起来,反过去、反过来它并不相等,这个是关于使用注意一点说明。 最后一个消食药鸡内金,大纲上要求的。这个(药)就是鸡的沙囊里面的黄色的角质状的内壁, “金”就是指它的颜色,“鸡内”就是沙囊内的金黄色的角质状的内壁。这个是鸟类的一个特殊的器官,但是在我们有的书上就讲,鸡内金为什么会帮助消化呢,是说的“以胃健胃、以胃养胃”。这个就犯了一个错误,沙囊不是胃,沙囊绝不是胃。胃的基本功能它能分泌消化液,能够分泌消化酶。鸟类的沙囊没有任何分泌功能,它和胃完全不一样,不属于胃,特殊的一个器官。学了以后,大家把它的部位叫什么名称,就是沙囊。因为鸟类,大家(对)鸡就很熟悉了,没有牙齿,食物都是整个一块吞下去,就在这沙囊里面它要吞进很多沙粒这一类相互利用它的收缩、蠕动,把它磨碎,然后再进入到胃里面去进行消化,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鸡内金作为一个消食药,它也是能够消化饮食,而且作用很强,是我们要学的消食药当中可能消食作用最强的。现代研究鸡内金它主要含有一种促胃激素,也是一种蛋白酶类。服用了以后,它能够增强胃肠的运动,更主要的能够促进人体对消化酶的分泌、消化液的分泌,使消化功能增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消化不良的问题,所以它的消食的力量很强。加上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健脾作用,它能够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也有利于消食。所以这个药就最适合脾胃虚弱又兼有饮食积滞者,它虚实兼顾,补而不滞,消而不伤。尤其是在儿科当中,很多小儿疳积,或者有些小儿短期以内,因为饮食所伤,那脾胃也同时受到了戕伤,在这个时候非常适合的,所以儿科很常用的。当然它的健脾作用有限,常常如果脾虚明显的,还要配伍其他的健脾的药,但消食也是同样道理,但是它基本特征是兼有健脾作用的消食药,最适合于脾虚饮食积滞者。这是它的基本点。 这个药作为一个消食药,古人就发现了作汤剂的效果不好,把它做成散剂最佳。比如说张锡纯就提到了在他的方当中,鸡内金用30g,可能不及散剂的十分之一的量,比如说散剂每一次用个3g左右,可能帮助消化的效果就相当明显,但是在汤剂当中用30g,作用都不明显,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它主要含的促进消化分泌,促进胃肠蠕动的促胃激素,它不耐高热。在汤剂煎煮的过程当中,它失掉了活性, 当然作用就降低了很多。作为一个消食药,鸡内金就要作为散剂。但作为一个散剂有一个问题,它是角质状的,清洗干净晒干容易,很多人就为了便于粉碎,就把鸡内金放到那个温度很高的沙里面去烫,烫的时候它就发泡,沙的温度至少都是二百多度,有的可能更高,还有的把它放在油锅里面去炸,那油的温度也是二三百度的温度,这样子炸出来,或者沙里面烫出来的鸡内金,非常的酥脆。作为散剂加工的时候,那根本不费力,很容易的。有人就有一个比喻,话丑理端。我就碰到一个老药工,他就讲鸡内金把它沙烫或者油锅里面烫,就等于是在一个木板上把一个背驼的患者跟他一抻,就是说用力一压,固然驼背一下子脊柱骨就抻了,患者的生命能不能够很好的保护下来,那不管他,反正我只是为了他变直。当然炮制鸡内金,我只是为了它酥脆,根本就没有考虑它的疗效,是不是保证了,我觉得老药工的这个(话)确实是一个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之谈,比喻也是有相当的哲理。因为鸡内金如果不在沙里面烫、不在油锅里面炸,粉碎的时候也是比较难的,有一定的韧性,而且粉碎了以后,老是那种沙粒状,不是那种细的粉沫,所以我们现在一般要求把它清洗干净了以后,(用)低温干燥,一般要在60度以下,如果是烘箱,可以烘烤几个小时。如果不是烘箱,那夏天,太阳很大的时候,温度有的地面40度,或者更高的,那样去晒,晒了马上来粉碎,这样子就能保证它的消食的作用的保留。这是比较好的,所以要注意它加工炮制的方法。这是鸡内金主要的功效和它相应的一些用法。 至于说书上谈到的另外的功效和应用,它能够涩精止遗。涩精就是固涩肾精,比如说用于男性的遗精、滑精,我们在今后讲收涩药的时候要专门提到涩精的问题;止遗就是减少遗尿,减轻遗尿的症状。涩精止遗都应该是一个收涩作用,而鸡内金不是收涩药,也不认为它是一个补虚药。遗精或者遗尿,一般属于肾气不固。鸡内金又不是补肾气的药,所以现在没有办法来解释它为什么涩精止遗,但是它能不能涩精止遗,一般都是在复方当中,所以现在还是不能最终的认定这方面它的作用,所以我们也是根据一些部分的临床医家的经验,客观的把它写在这个地方,它可以用,用于肾虚的遗尿和遗精。究竟强度怎么样,功效具体是什么,它既不是补又不是收涩。那到底是什么功 效,现在还没有好的方法来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实际上这个功效供参考。因为它不重要,在治疗遗精、遗尿的方当中,往往作为很次要的辅助。 第三个功效,化结石。也是在一些治疗肝胆结石或者泌尿道结石的方当中,作为辅助,也是吞散剂。最早的来历就是用的鸡内金,鸡,它没有牙齿,它吞进去的石块、沙粒,它都会把它磨化,所以认为它对体内的结石肯定能够让它化,有的人用了觉得好象真的是有效,所以这样慢慢地就推广,在中医药界就普遍的认为它有一定的化结石的作用。究竟怎么化,能够化多少,也是因为复方比较难于准确地判断,也是在复方当中作为金钱草这些药物的一种辅助的。本身结石是很难化的,所以这两个功效就根本不重要,大家知道这个功效就行。消食药要求的就是前面这六种。 最后有一个鸡矢藤,是一个草药,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气味,尤其新鲜的时候,所以有了鸡矢藤、鸡矢这个名称。通过它的气味来命名,也有一定的消食作用。而且有的认为还能健脾,不要求了,就不管它。 这一章非常简单,因为药也比较少,内容也比较单薄,就记住每一种消食药它主要消什么,它个性特征是什么,比如说鸡内金的健脾,莱菔子的行气,麦芽的淀粉类的(食物),山楂的脂肪类的(食物),神曲兼有解表退热。它(们)基本上每一种都有一个个性特征,谷芽非常缓和、非常平和。所以容易把它掌握起来,兼有的功效也不多。 下面我们就介绍第十六章,驱虫药。什么叫驱虫药呢,能够驱除或杀灭人体肠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治疗肠虫证的药物,需要注意它治疗的是肠虫证。为什么书上要用两个并列的词组,能够驱除或者杀灭人体寄生虫,这个寄生虫主要指的是肠道。当然肠道以外有很多寄生虫,那往往不用我们这一章学的药,再加上古代在传统的中医学当中,对于肠道以外的比较小的寄生虫,甚至于肠道内的比较小的寄生虫,应该说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认识比较清楚的就是比较大的个头很大的,而且很常见的,比如说蛔虫,一二十公分长,它非常常见,绦虫,虽然比较少见一些,但是特别长,几公尺长,至少一 公尺多,这个认识比较清楚一些,仍然还有模糊的地方,我后面会讲到的。我们主要强调是肠道的寄生虫,不考虑肠外的,肠道里面也是重要的个头比较大的,主要是绦虫和蛔虫。为什么要用驱除或者杀灭,理想的驱虫药应该把虫杀灭,在体内杀死掉。但是这样的药毕竟不多,西药里面驱虫药对于肠道的寄生虫真正能够杀虫的是少数的,绝大多数都是驱虫的,服用了以后,让虫体麻痹,它不能够再附着在人体的小肠上面,随着肠的蠕动,把它排出体外。有的比如说蛔虫这些排出体外以后,它还能动,它并没有真正地死掉,它不是杀灭,真正是把它驱除出去,所以大量的驱虫药,它是驱除肠道的寄生虫,能杀灭的是极少数的,西药也是如此。所以就用了这样两个并列的词组。我们简单地说,它就是以驱虫为主的,杀虫是次要的,就说以驱虫为主要功效,那也何尝不可。所以含义的内容就是次要,就是我按照原来说的那样一个方法表述,你就不说杀灭,就只说一个驱除或者以驱虫为主要功效,基本上是正确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功效和主治。驱虫药的功效,在过去的中药书,包括我们现行的一些中药教材,它的功效写的是杀虫。我们这个书,没有再沿用这样的功效,我们全部改为驱虫,不认为是杀虫。理由有二:其一,我刚才讲驱虫药基本上都是驱虫的,杀虫的是极少数,如果每一个药都用杀虫来表述,名不符实,它不是杀虫,这个是次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中药里面我们以后要学,所谓的杀虫的药,主要指的是在外用的情况下,对于皮肤的一些寄生虫,或者局部的一些虫,比如说阴道滴虫,引起妇女滴虫性阴道炎的这样的一些虫,皮肤上的疥虫、螨虫,现在比较流行的有杀灭作用。那样一些药,一直都称为杀虫。如果说我们不分,笼统地说某一味药有杀虫的作用,那你就会搞不清楚,究竟它是口服了以后对肠道寄生虫有效果呢,还是把它涂抹在皮肤上对皮肤的寄生虫有杀灭的作用,不清楚。我们把治疗肠道寄生虫的统一的改为驱虫,对体表的局部的一些寄生虫的这种杀灭作用称为杀虫。这样我们学了药以后,哪一味药它是驱虫的,哪一味药是杀虫的,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所以不会混淆。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就没有再沿用。以前几版教材对这一章药物的功效称为杀 虫,没有一个药我们现在称杀虫了,全部把它改为驱虫了,凡是称杀虫,指的是体表的了。我们前面学过的驱虫药,比如说苦楝子,行气药当中,严格地讲它既能驱蛔虫,又能杀虫,所以它把它的驱虫功效和杀虫功效同时我们都可以列出来,大家这样子肯定很清楚。如果笼统地象过去川楝子后面写一个杀虫,在后面的应用里面,对于蛔虫它怎么怎么怎么,对于体表的寄生虫,皮肤瘙痒它又怎么,一定要学完以后,而且看书要很认真、很仔细,最后才恍然大悟。哦,最后川楝子之所以它杀虫,它既能(够)驱除肠道的蛔虫,又对体表的疥虫这一类也有杀虫的效果,学习起来很费事的。如果同时把两个功效作为并列的不同的功效,它各自有特定的内涵,这样子就对功效就算是一个分划得比较准确一些了。这是对功效的首先说明,我们书上首先它们的功效都是称的驱虫。第二,驱什么虫,表述的时候就有这样两种方式,我们立足于绦虫和蛔虫这两种肠道的个头大的虫,如果它只是对其中的某一种作用好,我们就把虫的名称把它加在驱虫功效里面去。比如说功效是驱蛔虫,就意味着这味药在临床上口服的时候对于肠道寄生虫,它主要是治蛔虫的,绦虫它可能基本上是没有效的,一般就不要去选用它。如果说某一味药服用了以后,它主要是对绦虫有效,而对蛔虫的效果不明显,我们就认为它是驱绦虫。如果对于绦虫、蛔虫同样有效,都很明显,我们就笼统地说驱虫二字。驱虫就相当于我们今后学习西药,就比较有广谱的驱除肠虫,肠道的寄生虫。至于小的肠道的寄生虫,什么蛲虫、姜片虫,传统本身认识就不是很准确,加上这些有的虫体小一些,一般的驱肠虫的药可能都会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就不分那么细了。加上现在随着卫生习惯的改善,肠道的寄生虫的发病比过去减少了很多。另一方面,西药当中的驱肠虫的药,品种也不少,而且服用方便,也很安全,所以临床上很多人都喜欢用西药当中的驱虫药。有的就说中药的驱虫效果不好,其实不是中药的驱虫效果不好,是临床医生往往不敢用,不敢用到足够的剂量。量不够,所以作用不明显。量不够了,效果差,就造成了这种误解。如果达到了足够的驱蛔虫的或者驱绦虫的量,任何一个驱虫的中药,基本上都有不良反应,甚至有毒性反应,它仍然不是很安全的。比如说槟榔,小剂量的时候没有不良反应,如果把它作为一个驱虫药,用 到了120g的时候,不良反应相当明显,有的患者用到了60g以后,唾液分泌很多,控制不住,涎唾就从口角流出来,很多的,有的引起了胃肠的平滑肌的收缩,引起腹部的那种剧烈地疼痛,有的瞳孔缩小,这样一些这种反应,在临床相当典型。如果达不到这个量,副作用没有,疗效也不明显,作为驱虫药。所以认为中药驱虫作用不强,关键是平时没有用够量的问题。用够量,都会有效,但是都有不良反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我们这里要说明的就是功效了,驱蛔虫、驱绦虫或者驱虫,就只有这三种表述的方法,我们搞清楚了我们表述的原则。只称驱虫的,蛔虫、绦虫都可以用,驱蛔的一般不用于绦虫,驱绦虫的一般不用于治疗蛔虫,这就是功效。 主治呢,驱蛔的药就是治疗蛔虫证;驱绦虫的就用于绦虫证;驱虫的就是绦虫、蛔虫等肠道寄生虫。肠道寄生虫的临床表现,我们书上第二,功效与主治那一段有很多。比如说患肠道寄生虫的患者,从第二行开始,它干扰了胃肠的功能,夺食营养,或排泄有害物质而引起了绕脐腹痛、不思饮食等等,后面(还有)一些症状。这个是为了我们便于同学们理解记忆,包括一些《诊断学》,或者《内科学》里面,它对虫证的临床表现叙述了很多。但是它没讲什么原因,我们这里帮助同学们分析,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一个是因为小肠里面有虫,它就要干扰胃肠的功能,所以就会出现了腹胀、腹痛,或者引起了其他的胃肠功能失调的一些症状,就是干扰了胃肠功能。另外一个,藏在人的小肠里面,它要和人争夺营养,往往就造成营养不良,就容易出现面黄肌瘦,有的就出现浮肿。为什么浮肿呢,从现在来说,就是营养不良性水肿,血浆当中的蛋白的量不够了,虚性水肿,这都是因为寄生虫夺食了人体的营养所致。另外,寄生虫在人的体内要排泄,有的还要死在人的肠道里面,它都会有一些有害的产物,人体在吸收了这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就会产生一些中毒,或者过敏,或者说变态的一些反应。比如有的出现皮肤瘙痒。比如说出现风团块,这样的一些都是。它就是由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因人而异。第二段大家看一下,是结合到《诊断学》的一些叙述,我们可能就更加清晰一点。一个是干扰胃肠功能的症状;一个(是)夺食了营养,造成了营养不良的一些虚证;另外一个就是吸收了有害的物质, 造成中毒或者变态反应而导致的一些症状。这是关于功效和主治,要求是非常低的,几个字就可以掌握了。 第三个性能特点,一句话,虽然没有实际意义,尤其对于驱虫药,在驱虫方面,也就是说这一类药的性能特点没有什么意思。从药性来讲,一般这一章的药都有,有的偏温、有的偏寒,但是它不是通过驱虫而总结出来的药性,是通过驱虫以外的,在驱虫的时候,不管你是寒性、热性,只要能够把虫驱出来,就认为搞经济建设,不管你黑猫白猫,要抓住老鼠才是好猫,驱虫药不管你温性的、寒性的,把虫驱出来你就是好的驱虫药,完全可以不考虑你的药性,象苦楝皮这些寒性,是它另外有功效,表现出它对疮肿这些可能有一点作用,或者苦寒伤胃方面,副作用这样概括,与驱虫毫无关系。药味,驱虫药应该是什么味,什么味都可以。我上次讲过,前人以为是酸的,“虫遇酸则静”,后来发现不完全,很多不是酸的,后来有的提出辛味的,“遇辛则伏”,也不对;后来以为是苦的,“虫得苦则下”。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的时候,使君子、榧子这些药,常用的驱虫药,既不酸也不苦也不辛,所以李时珍也觉得迷糊了,甘味的药也能驱虫,“亦异也”。反过来就讲,我上次说的,驱虫药与任何一个滋味都没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对驱虫药驱虫这一点要跟它定一个药味,一般都是真实滋味,所以没有临床实用价值,最多有滋味好不好,象苦楝皮很苦,不好吃,儿童不愿意服用,就有这么一个实际价值,其他不大了。一般的驱虫药的归经,中药的藏象学说里面认为它是归小肠,现代解剖它归小肠,一般就说它归胃肠经,或者归脾胃经。但是更从归经的定义出发,没有意义,归经是药物对人体、机体的部位的选择性,而驱虫药不希望它作用于人体,只希望它作用于虫体,最理想的驱虫药,对人体的作用越小越好,对虫体作用越强越好。首先使用驱虫药的本意就不希望它作用于人体,所以它不应该对人体,我们要求它有归经,只是习惯上为了保持体例上的这种完整性,有时候说它归脾胃经,归肠。实际上它不符合归经的定义的,是矛盾的,它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一类的药物不要求性能。不是说使用的时候不考虑,有的比如说真实滋味,或者它其他功效有什么相关的药性,那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主要这里在概述部分讲的是共性,共性就是针对驱虫的功效和虫 证主治证的时候它没有意义,这是关于性能特点。 第四个,配伍应用。原则上也是一个寒热虚实,和前面的比如说行气药、化湿药一样。但是我个人的观点,仍然没有意义。为什么这样讲呢,在临床上同学们今后自己可以去琢磨这方面的经验。驱虫药不配伍任何的药,就是驱虫的药。一次的给够足够的剂量,一次成功。如果它有寒热虚实,要么先把寒热虚实改善了,比如说这个人体质不好,那我给一点补虚的药,然后再来驱虫;要么驱了虫以后,再来管其他的寒热虚实。为什么这样讲呢,比如说体虚的患者,气血两虚,我补气、补血的药和驱虫药同用,驱虫药要求马上就发挥效果,发挥了效果以后,就用泻下的药物,不但排虫,把肠道里面残存的驱虫药一扫而光,排出来,这个时候可能补气、补血的药的有效成分还没有来得及吸收,即使是吸收,可能也是少部分。对于补虚的药是一个药材的浪费,对于驱虫这个功效也是一个干扰、是一个牵制。我们要么就先驱虫,后来补虚,要么先补虚扶正,后来驱虫,把它分开,分成两个步骤来走,互相不牵制。在临床上我觉得比传统的把什么寒热虚实的药都配伍到一个处方里面,显得比较杂乱。从理论上来讲,好象针对性强了,但是对虫驱虫这一点刚好针对性减弱了,对其他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个是供同学们参考的。因为我这样子讲,今后《方剂学》的驱虫剂那一章都没有必要了,古人那些举的那些驱虫的方,都是针对热配伍什么清热药,针对虚配伍什么健脾补气的药,好象对这个就是一个否定。我这个观点仅供参考,所以我开始就说了,就是寒热虚实的配伍原则上是成立的,但是有一类最重要的配伍不能少,就是泻下药,这个是在驱虫药最关键的一类配伍,配泻下药。为什么呢,为了帮助驱虫,这是首要的目的。尤其是大的虫体,比如说象绦虫,几公尺长,没有泻下的药,一般的药都是驱虫的,暂时地麻痹,过了一段时间,那个虫苏醒了,它重新又吸附在小肠上面,驱虫就宣告失败。趁它麻痹的时候,用泻下的药,及时的把它排出体外,所以用驱虫的药一般要配泻下药,这是最主要的目的。还有一个比较次要的目的,被一般的忽略,就包括西药,也忽略了这个原因。使用驱虫药,同时使用点泻下药,还有利于排出肠道里面的驱虫药,让它及时排出体外,避免人体过多的吸收驱虫药,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不 良影响。因为人体是不需要这些驱虫药,吸收以后,干扰人体生理功能的,一般的驱虫药都会吸收以后,干扰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旦发生了驱虫效果,不再需要驱虫药了,我们就让它和泻下药,让驱虫药一起同大便排出体外,所以它还有一个排药的问题,不但是排虫,(还)排药。排药供大家参考,这也是我的理解。 驱虫药在概述当中比较重要一点的是使用注意。最后一个问题,使用注意。这使用注意完全适合我们前面讲的,比如说因证选药。这里的因证选药,就是根据不同的虫证选不同的驱虫药。如果是蛔虫证,选驱蛔的药;如果是绦虫证,选驱绦虫的药。主要的内容这么一点。三因制宜,可有可无。比如说,比如身体比较壮实的,可能驱虫的时候可以用量偏大一点;身体比较虚弱,差一点,次一点,它也有一定的内容。另外,中病即止,什么叫中病即止呢,收到了驱虫的效果。服一次,驱虫了,那第二次就不服用了;第二次服用达到了,那第三次就不服用了,就是中病即止,达到了驱虫的效果。这是一个。另外,病证禁忌。那没有虫的,体质非常虚弱,不能再耗伤正气的,不宜使用。比较特殊的,比如说就在蛔虫窜动的时候,腹痛剧烈,不要驱虫,这个时候要安蛔。为什么会腹痛,那蛔虫不安静,在小肠里面窜动。这个时候你再去刺激它,包括发烧的时候也是,内环境改变了,它也会躁动不安,再去驱虫,它就乱窜。乱窜的结果,有的比如就会引起胆蛔症,钻到胆管里面去了,急腹症,非常严重;有的把肠,小肠给钻穿了,肠穿孔,那也是非常严重的。在腹痛剧烈的时候,发烧的时候,一般要安蛔,安抚它,不乱窜的时候,再来驱虫,所以这个就是都是属于病证禁忌的。根据药物提出的使用注意,这一类的药作为驱虫药使用的时候,用量都比较特殊,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有的(药)要特殊的记。使用注意,那三个方面它都有相应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一点。其他的四个部分就作常识性的了解,尤其是第三和第四,第四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配泻下药,其他理论上来讲可以,但实际意义不大。 下面介绍具体的药物。我们首先介绍主要用于驱蛔虫的药,这类的药只对蛔虫效果比较好,绦虫一般不用,小的肠道寄生虫有的时候可以使用,比如说蛲虫、姜片虫这一类,也能用,我们把它忽略了、 淡化了。主要就从大的这两种虫来考虑。 第一个是使君子。使君子就是使君子科的一种灌木成熟的果实,把里面的种子取出来,这个是那种梭状的还有五个轮,把它敲开,里面的种子是香甜可口的,就象吃核桃仁,但比核桃仁要甜一点,又象那个不是很饱满的花生仁、花生米的那种味道,那不太(象),又微微有一点甜味。有的可能吃过那种板栗,板栗放很长时间,里面水分减少了,比较那不饱满的时候,那种软绵绵的嚼起又有甜味浓浓的,那么一个味道,生的时候吃那种板栗那种味道。使君子它的命名是根据一个人的名字,相传在汉代的时候潘州有个姓郭的使君,他首先发现了使君子有驱蛔虫的作用,为了纪念他,所以就把它叫使君子。使君是他的一个职务,官职,小小的一个官,大家可能看过《三国演义》,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当今天下之枭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就是指的刘备,他当时就当了那么(一个)小官。现在能够称得上英雄的就只有你跟我两个人了,就是当时的一种官职,(以)人的名字来命名。 它的功效简单、单一,就驱蛔虫。过去的《中药学》上,杀虫消积。首先杀虫比较模糊,到底是外用、内服,我们明确了它是驱蛔虫,不和其他的杀虫药混淆。二个,消积。使君子也仅仅是通过驱蛔虫来治疗蛔虫性的疳积,蛔虫驱除了,疳积改善了,单独地其他积滞,或者疳积,没有蛔虫的,使君子治不了。所以它是驱蛔的间接的收到的一个疗效,它和驱蛔虫不能分开的,可有可无的,我们就把它简化了,就不要什么消积,就是一个驱蛔虫,便于大家记忆。过去很多误解,就认为使君子一般的儿童的疳积都用,不管他有没有蛔虫,那是一个误用。没有蛔虫的用它来干什么,是多余的。这是关于功效和其他不同的,不是杀虫消积。它用于就是治疗蛔虫证,要大家掌握的就是治疗蛔虫证使君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君子作为一个驱蛔虫药,它的优点,最大的优点就是好吃,便于服用,尤其是儿童。经常儿童用使君子来驱蛔虫,过量了还要吃,还要吵闹,因为它比较可口,象吃什么,好象就吃核桃、花生之类的,以为能吃很多,但是它量是相当有限的,它甘甜可口,容易服用,这是主要的优点。而且在驱虫药当中不容易伤胃,不容易伤正气,不容易伤胃气,也就说比较安全。第一 个,便于服用;第二个,安全性比较高。这是它的优点。它的不足的地方呢,作用缓和。使君子往往不能一次就收效,就是儿童的蛔虫,一般都要连续的嚼服两到三天,有的甚至于三四天,才能够有效的驱虫。一次很难见到明显的效果,就作用力量比较弱一点,缓慢一些。所以我们书上在第三行,“因其作用缓和,宜连服二到三日,方可显效”。这就是它不足的地方,主要就记住优缺点。 它的用法,一般就是嚼服,微微炒一下,效果更好一些。有个量,一般按儿童年龄,满一岁,1到1.5粒,最多不用超过20粒,注意它的一个量。使用注意,就是有的人容易引起呃逆,严重的眩晕,尤其在嚼服了使君子以后,马上喝热茶,更容易发生,所以不宜马上饮热茶,也是前人的一个经验,适当地注意。这是关于使君子。 第二个驱蛔虫的药,苦楝皮。它来源于两种植物的,一个是我们前面学川楝子那种川楝,二个是它的茎,同属的近源植物,这个苦楝。说苦楝、川楝,它们的树皮或者根皮都可以入药,统称为叫苦楝皮。 苦楝皮作为一个驱蛔虫的药,它最大的优点是中药当中可能是驱蛔虫作用最强的,驱蛔虫效果相当可靠,作用最强。它的缺点是什么,第一个非常苦,而且有特殊的一个臭味,所以名字都用苦来命名,苦,苦寒性,很难吃,儿童尤其不宜使用,而且它苦寒伤胃,这是它难于服用。第二,有毒性,稍有不慎就容易产生中毒。苦楝皮在临床上作为驱蛔虫的药,很难用,量小了,驱不了,量稍微大一点,马上就有中毒反应,它的驱虫的有效量和一部分人的明显地中毒剂量之间的差距很小,就是它的安全性不高,所以在近几十年来,用苦楝皮驱蛔收到了效果的报道很多,同时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也不少。除了个人的耐受性不一样,医生无法掌握以外,苦楝皮的内在质量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苦楝皮里面含的驱虫的有效成分,就是苦楝素这一类的三萜类的化合物,含量经常变化。树长在不同的地域,有的地方气候炎热一点,有的寒凉一点,不同地方的含量不一样。采收的季节不同,含量不一样。取皮的部位不一样,根皮和干皮含量不一样。而且现在发现,有人研究同一株树上,向阳的根皮和背阴的根皮采出来,里面 的苦楝素的含量明显地差异,向阳和背阴的。贮藏的时间长短影响它的苦楝素的含量。临床医生几乎没有办法准确地把握,究竟我用的苦楝皮到底是根皮(还是)干皮,是来源于比较温暖的地方(还是)比较寒冷的地方,是冬天采的呢(还是)秋天采的,不知道。是放了三个月的(还是)放了半年的,是阳面的(还是)阴面的,都是些未知数。所以是在临床上是全靠感觉,现在有人就提出来把里面的驱虫成分把它提出来,现在看来不会是很大的难度,但是提出来过后,现在就有一个经济利益的问题,投资和回报能不能够完全平衡的问题,也是很多人下不了手的一个原因,这个是真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苦楝皮安全性比较低,那有效性也比较高,很难用。这是注意的。 另外,它的外用,就是类似于川楝子,它可以杀虫,对于疥虫这一类的引起的皮肤瘙痒,另外一些湿热证,它也可以煎汤来(治疗)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苦楝皮它的驱虫作用尤其(驱)蛔虫比川楝子强得多,所以一般不会用川楝子。但是川楝子有一个优点,有一点止痛作用,所以有时候考虑它增强止痛的效果。其他的外用和内服实际上和川楝子是一样(的),可以把它结合起来。这是驱蛔虫的两味药物。 下面我再简单地说一下两味驱绦虫的药物,这个内容很少,再下面跳过这个药。 下面南瓜子,这就是我们那个疏菜,或者也可以作主食的南瓜,也可以是个干果类的那个成熟的种子,南瓜子。它作为一个驱虫药,只是对绦虫有效,现在研究对比如说(对)血吸虫那些可能有一点点作用,但是我们不讨论肠外的,所以我们把它忽略了,把它认为是一个驱绦虫的药。这个药物作为驱绦虫的药,就好象使君子,它没有毒性,也容易服用,也就说它也是比较可口的。但它易于服用是相对而言,它并不象使君子那么容易服用,使君子容易服用,量很小,一般20粒,好象就象20来颗花生米,那很容易就把它吃下去了。南瓜子的服用量,同学们看用法用量,研末服,60g到120g,尽管它没有任何异味,我们有的胃口不好的,脾胃比较差的,我们可能吃粮食还没有吃到120g,干的120g南瓜子饱餐一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也不是很好,很容易服用,量太大了。但总体来说,它没有怪味,也本身就是个食品,没有毒性,安全,也容易服用。我们姑且认为它容易服用,所以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呢,也是单用的时候驱绦虫不彻底。为什么不彻底呢,它主要是作用在绦虫的后半部分,绦虫是由上千个节片组成,后半部分成熟的,它卵成熟了,它就要脱落,排出体外,所以我们古代的书上,绦虫又叫寸白,或者寸白虫,当时前人没有见到完整的绦虫,仅仅见到了把它排出来一段一段的扁的带状的白的,所以称为寸白虫,或者寸白,所以在古书里面。它只作用在后半部分,后半部分排掉了,那它断裂了,它前半部分头还吸附在小肠上,它还可以再生,那节片很快的时间马上就由少变多了,所以驱虫不彻底。这个是它的不足的地方。剩下的下节课再讲吧,就说到这个地方。
本文档为【[课程]中药学第49讲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 驱虫药概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20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