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 - 莆田教育网

《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 - 莆田教育网

举报
开通vip

《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 - 莆田教育网《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 - 莆田教育网 目 录 1、《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王雪榕(1) 2、人教版第二册《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翁云金(3) 3、《两只小狮子》教案„„„„„„„„„„„„„„„„„„„„„„„„„„„„蔡淑兰(8) 4、《独体字(取中结构)》教案„„„„„„„„„„„„„„„„„„„„„„„„ 黄少梅(11) 5、《葡萄沟》第一课时教案„„„„„„„„„„„„„„„„„„„„„„„„„„郭玉春(14) 6...

《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 - 莆田教育网
《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 - 莆田教育网 目 录 1、《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王雪榕(1) 2、人教版第二册《四个太阳》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 翁云金(3) 3、《两只小狮子》教案„„„„„„„„„„„„„„„„„„„„„„„„„„„„蔡淑兰(8) 4、《独体字(取中结构)》教案„„„„„„„„„„„„„„„„„„„„„„„„ 黄少梅(11) 5、《葡萄沟》第一课时教案„„„„„„„„„„„„„„„„„„„„„„„„„„郭玉春(14) 6、《雷雨》教学设计„„„„„„„„„„„„„„„„„„„„„„„„„„„„„黄绍清(16) 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林 红(20)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翁爱金(24) 8 9、《可贵的沉默》教案„„„„„„„„„„„„„„„„„„„„„„„„„„„„林定芳(27) 10、《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 柯美兰(31) 11、《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案„„„„„„„„„„„„„„„„„„„„„„„„„王华芳(35) 12、《乡下人家》说课稿„„„„„„„„„„„„„„„„„„„„„„„„„„„ 郑 翎(39) 13、《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林妹芳(42) 14、《七律 长征》课堂实录„„„„„„„„„„„„„„„„„„„„„„„„„ 刘章耀(46) 15、《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郭剑华(52) 16、苏教版第十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 陈紫英(56) 17、《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陈丽萍(61) 18、《古代寓言两则》之一的教学设计„„„„„„„„„„„„„„„„„„„„„„陈伟锦(66) 19、《匆匆》教案„„„„„„„„„„„„„„„„„„„„„„„„„„„„„„„姚娟玲(69) 20、《穷人》教案„„„„„„„„„„„„„„„„„„„„„„„„„„„„„„„郭芬英(73) 21、分数与除法„„„„„„„„„„„„„„„„„„„„„„„„„„„„„„„郭进莲(79) 22、两位数乘两位数„„„„„„„„„„„„„„„„„„„„„„„„„„„„„郭麟斌(83) 23、节约用水„„„„„„„„„„„„„„„„„„„„„„„„„„„„„„„ 薛芬芳(86) 25、《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杨玉梅(91) 26、分数的基本性质„„„„„„„„„„„„„„„„„„„„„„„„„„„„ 翁雪英(95) 27、《植树问题一》教案„„„„„„„„„„„„„„„„„„„„„„„„„„„ 黄金英(99) 28、《统计》教学设计„„„„„„„„„„„„„„„„„„„„„„„„„„„„„卓 琳(104) 29、《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教案„„„„„„„„„„„„„„„„„„„„„„„„ 陈文枝(109) 30、《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陈梅兰(112) 31、《平移》光盘教学案例„„„„„„„„„„„„„„„„„„„„„„„„„ 翁 威(116) 32、《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黄霞红(121) 33、《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杨玉青(124) 34、欣赏课《杜鹃圆舞曲》教案„„„„„„„„„„„„„„„„„„„„„„„„郑美珊(130) 35、《草从中》教案„„„„„„„„„„„„„„„„„„„„„„„„„„„„„ 卢祯秋(132) 36、美术课《迷彩服》教案„„„„„„„„„„„„„„„„„„„„„„„„„„ 陈 莺(135) 37、《石头说话》教学设计„„„„„„„„„„„„„„„„„„„„„„„„„„ 陈新英(137) 38、Unit3 Lesson12 Domestic Animals教案„„„„„„„„„„„„„„„„„„„„余庆美(139) 39、Unit7 小学英语Home教案„„„„„„„„„„„„„„„„„„„„„„„„吴云芳(141) 40、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设计—50米跑„„„„„„„„„„„„„„„„„„„„„庄文斌(143) 41、《立定跳远》教学教案„„„„„„„„„„„„„„„„„„„„„„„„„„黄明强(145) 0 《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 虞阳小学 王雪榕 【教学设想】 新课程改革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角色要转位,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师应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做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把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从课程内容来说,要体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融洽,利用课程资源,招展语文课的内涵。 本人在《画家乡》这节课教学中,运用了现代农远教育研究“模式一”的教学。在这一教学尝试中,本人立足班级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学光盘资源的作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首先在熟悉光盘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要求,确立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体味家乡之美,感悟爱乡之情。 在教学中,本人努力发挥光盘里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盘里和盘外的师师、生生、师生的高效互动,力求取得良好的实验和教学效果。光盘里的教学简单明了又有美感,学生和老师都学得轻松又愉快,本人利用光盘教学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以便学生更好地品味美、感受美。 在光盘资源运用操作过程中,本人主要采用快进操作和菜单节选操作,以达到里外学生同时互动的目的;在学生有能力回答的情况下就采用快进操作,如果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完整就借用光盘资源教学。 在这节课教学中,本人主要是利用光盘的课堂教学资源,依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既减轻了教师备课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和减少备课的时间,又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4、让学生用最美丽的彩笔构画出自己可爱的家乡。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味家乡之美,感悟爱乡之情。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光盘、DVD机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和电视里的老师、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好吗,(播放光盘)师生问好,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自由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暂停)。同桌互读生字卡。 1 2、指名读生字词卡。 3、指名读生字卡,并说一个相关的词语。 4、(播放光盘)游戏:师读生字,生出示生字卡,齐读。 三、学习课文 、轻声读课文,都有谁画了自己的家乡,(暂停)。 1 2、(播放光盘)出示图1,图上的小朋友是谁呀,(暂停)。你怎么知道的,涛涛的家乡在哪,指名读课文。(播放光盘)师指导朗读。 3、出示图2,图上画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读读书好吗,(暂停)。山山的家乡在哪,他画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回答的,(播放光盘)。画上的山山是什么样的,山山的家乡美吗, 4、(播放光盘)。出示图3,图上的小朋友是谁,他的家乡在哪,(暂停)。指名读第四节,他的家乡美吗,谁来说一说,读读书好吗,师引读,生齐读。 5、(播放光盘)。出示图4,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上有个小女孩骑着匹骏马,她是谁,指名读。你们喜欢青青吗,喜欢她的家乡吗,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读的,(播放光盘)。指名读,齐读。 6、(播放光盘)。这个小男孩是谁,他的家乡在哪,(暂停)。指名读。他画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四、尝试背诵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背一背。指名背诵。我们和电视机里的同学们比一比,好吗,(播放光盘)。评一评,谁背得好, 五、写字指导 齐读生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播放光盘)。师范写,生练习书写。 2 人教版第二册《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翁云金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及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句,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DVD 电视机 自制太阳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太阳有关的课文,老师特意请来了北京的老师、小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高兴吗,(高兴)你们看,他们来啦~~ (播)平时你们都见过几个太阳呢,(1个) 二、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播)1、那四个太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先读读书。 (生读) {评价}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啊 (播) 同学们认为这篇课文写得美吗, (美) (播)2、师范读 {评价} 听了电视机里老师的朗读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再来读读一下课文啊,下面呢,电视机里老师是不是也知道了你们的心思呢,赶紧去看看吧~ (播)3、生再读课文 {评价} 同学们读得可起劲了,现在电视机里的老师可要向我们提出新的要求了。 三、认读生字词 (播)1、生同桌认读字卡 〈过渡〉 好,同学们,老师手中的词语卡片你们认识吗, 2、认读师自制词语卡片 (单人读后全班齐读) {评价} 同学们可真会认词啊~ 〈过渡〉 那现在老师单独拿出生字卡片,你们会认识吗, 3、认读生字卡片,师板贴 (开火车读) 〈过渡〉 你们可真会认字啊,个个都是识字大王哪~现在我们要来做个戏,现在你们把字卡 3 都摆在桌面上,开始动手吧~ 4、师生游戏较对生字卡片后念组词 〈过渡〉 现在电视机里的老师要来考考我们了,大家做好准备了哦~ (播)5、打乱顺序再读生字 〈过渡〉 同学们果然是识字大王了,让老师不得不佩服了。现在你们打开课本82页再次看看 你们是不是真的把他们记在脑子里呢, 现在电视机里的老师给我们提出一个什么要求呢,看~ (播)再读读书 {评价} 同学们生字都记清楚了,读起书来那么流利了,真快~ 〈过渡〉 我们来看看电视机里的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四、教学课文内容 (播) 1、小朋友画了几个太阳呢, (4个)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贴四个太阳 〈过渡〉2、为什么要画个绿绿的太阳呢,生汇报 师指导朗读“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生再试读 全班齐读 3、为什么要画金黄的太阳呢, 生汇报 4、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 生汇报 5、春天,那在春天这个季节它画了什么太阳呢, 生汇报 {评价} 同学们真会读书啊~ 〈过渡〉我们再来读读书吧~(一个小组一段) {评价} 现在你们再看看书,好吗, 〈过渡〉好,看看电视机里的老师给我们出什么题目呢,瞧~ (播) 现在,老师请你们看看大屏幕 (先同桌讨论) 我画了个,,太阳 我画了个,,太阳 我画了个,,太阳 我画了个,,太阳 (播) 好,小朋友画了四个太阳,我们一起来说一下 全班齐说 五、填空练习,背诵课文 (播) 1、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段 (屏幕填空)同桌讨论后较对 4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到处,,,,。 (播) 2、接着看第二段 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果园里,,,。,,落叶忙着,,,,,,,请他们,,,,,,。 同桌先对对再说 (播) 3、看看第三段 我,,,,红红的太阳,照亮,,,,,温暖着,,,,手和脸。 同桌再对对说 (播) 4、最后一段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颜色呢,噢,画个彩色的。因为,,,,。 〈过渡〉 现在你们能试着背下来吗,试试 (播) 自己挑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背 生背 六、教学总结,布置作业 小朋友画了四个太阳,那你们心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呢,回家画画并且跟爸爸妈妈说说你心中的太阳。 【板书】 四个太阳 绿绿的太阳 金黄的太阳 红红的太阳 彩色的太阳 5 人教版第二册《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翁云金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把“重视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本次说课的主题。 结合中心校“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技术研究”的应用要求,在《四个太阳》这节课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农远教育研究“模式一”的教学尝试,充分发挥光盘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新词,读懂文章,并且尝试背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桌交流,去感受想象之美。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像力的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新课程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就新增了许多善于培养学生想像力的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作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能力。 一、说教材 《四个太阳》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阅读课文,语言简洁生动而充满童真,本文的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里画出了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从训练的角度看,本文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熟记语言、创造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因此,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创新悟情。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有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词句意思,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及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光盘,谈话激趣,学生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情感态度目标】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6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多彩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词句意思,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及丰富的想象力。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差等特点。但他们的那一份好奇,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他们也喜欢展示自己,结合以上几点,我配合教学光盘,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光盘里教师的导语是设个问题:“你们平时都见过几太阳呢,生答一个。那四个太阳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进入了读书的世界中,感受书中的美好韵味。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二)、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解决生字是读通读顺课文的一个基础。因此,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而后电视机里的老师范读,之后学生再次读书,注意读准生字读音。通过自己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自读,对课文有了较清晰的了解。 (三)、认读生字词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住生字新词,先让学生自由认读自制的生字卡片,生认读词语卡片,而后通过板贴生字卡片,师生游戏较对生字,最后以电视机里的老师要来考考我们的形式来调动学生——打乱卡片顺序认读并组词,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得兴趣岸然,从而更好地读通课文。 (四)、教学课文内容、朗读感悟 本课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朗读感悟,指导学生朗读及背诵,结合光盘的有效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起着引领的作用,让学生有多种的方式来对课文内容熟悉,指导第一段的朗读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学着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以下各段的学习,做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适时进行指导,组织,讨论,采用相互补充,思维拓展,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去感受四个太阳的美。 (五)、选择段落,自主背诵 7 尊重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自主学习,尊重他们的医院,学习起来是轻松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和大家交流。 (六)、拓展思维,实践活动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七八岁的小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在想象中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展示在同学们面前,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构建。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两只小狮子》教案 虞阳小学 蔡淑兰 【学习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 【学习重难点】 1、指导朗读进行识字教学,了解“整天、刻苦、懒洋洋、慢吞吞”等词的意思。 2、抓住相关词语,了解勤狮子的刻苦与勤劳。 3、抓住懒狮子说的话,了解其不练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狮子吗,狮子是什么样的, 2、狮子是林中之王,有一位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7课《两只小狮子》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什么事, 2、出示生字卡,指名读,正音。 8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巩固生字。 4、抽读生字词卡片。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想想你喜欢哪一只小狮子子,为什么, 2、生汇报,结合课文谈体会。 3、结合插图理解:懒洋洋。认识ABB句型 4、理解整天的含义,练习用“整天”说话。 5、过度语:懒狮子很懒,整天晒太阳睡大觉,又怕吃苦受累,那么我们看看书,狮子妈妈是怎 样劝懒狮子的呢,谁来读读狮子妈妈的话, 6、讨论:真正的狮子是什么样的狮子, 四、升华情感,拓展想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象说一说:懒狮子听了狮子妈妈的话后会怎么想,怎么做, 3、总结 五、指导书写 1、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字,抽读生字卡。 2、观察这几个字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生汇报。 4、重点指导:学字头和党字头两个偏旁的字(学和常),以及“练”字右半边的书写;“非”字 的笔顺也应强调。 5、师范写,生练习。 六、学习课后“读读说说” 1、生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 3、照样子拓展练习说一说如 懒洋洋地———————————— 慢吞吞地———————————— 兴冲冲地————————————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生字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快速认读 八、总结 只有从小刻苦练习本领,长大才能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同学们也一样,要从小刻苦学习,长大 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9 【板书设计】 27(两只小狮子 小勤 小懒 滚、扑、撕、咬 懒洋洋晒太阳 苦练本领 什么也不干 《两只小狮子》说课 虞阳小学 蔡淑兰 【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应该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从而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学生分析】 本班大多数学生不够大胆活泼,沉默有余,但他们对童话类的读物十分感兴趣,爱读《小壁虎借尾巴》、《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课文,他们的知识面较窄,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学。 【设计理念】 1、突破第一教时集中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过程中识字、记字,提高识字的效率及效果。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索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看看插图、做做动作、反复诵读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勤学本领的好孩子。使朗读成 10 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自主的读、说;在自读、自说、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4、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体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的学习,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5、打破逐段讲解方式,将内涵紧靠又富有朗读价值的语句突出结合来进行阅读指导,使读活跃于文本,深入于文本。以使学生得到良好的阅读感受。 6、架设连接生活与教材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知识的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独体字 (取中结构) 》教案 虞阳小学 黄少梅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双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初步掌握取中结构独体字重心平稳、左右相称的书写技能。 3、让学生在反复观察中发现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其表现美的欲望以及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反复观察反思中,自己发现取中结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取中结构独体字重心平稳、左右相称的书写技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发现美 1、课件展示:一排挺拔精神的小雪松 师生问好。要求“立如松”,感受挺拔直立之美。 2、复习坐姿 。要求“头正 肩平 背直 足安”。 3、课件展示: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展现的各种优美姿势。 学生欣赏、感受运动员站得稳 ,姿势美。 二、寻找规律,书写美 1、结合图片,感受美。 ?课件出示“中、羊、木”,这次,你又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并结合演示课件,感受这些字就如同平衡木上的运动员一样挺拔、美观。 2、课件出示各种字体,欣赏美。 11 引导学生发现不论是什么字体的“中、羊、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竖都在字的中间,左右两边笔画相称。这些都是取中结构的独体字。 3、试写两个,尝试美。(相机复习双姿 ) 4、投影展现作业,评价美。 (有针对性地选择两类不规范的书写案例:左右不相称、竖不直。) 老师适时小结强调竖在字的中间,左右两边笔画相称才美。 5、教师范写,引导美。(师配合说要点) 6、学生再次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双姿 ) 7、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展示美。 8、编顺口溜,总结要点。 小朋友,学写字,勤观察,善发现。 取中结构这样写,重心落在竖中线, 左右笔画要相称,挺拔稳当真好看。 三、拓展练习,巩固美 课件出示取中结构独体字“平、禾、半”,要求学生自己用心看,用心想,练一练。(课件播放音乐) 四、感悟名言,升华美 1、课件出示艺术大师罗丹的话“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用自己的心,发现了取中结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真了不起~ 【板书设计】 独体字 重 取中 心 相称 稳 12 《独体字,取中结构,》教学设想 虞阳小学 黄少梅 伟大艺术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在生活中,美在汉字里。本课教学我按照省级课题“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研究”的实验要求,运用了现代农远教育“模式二”的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不断铺设平台,让学生能自己发现汉字书写的美学规律而欢呼,让学生为自己能初步书写美的汉字而喝彩。 终身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比学会知识重要得多。我根据小学一年级写字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并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以及本班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发现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我以雪松课件导入,通过观看,集中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发现其挺拔直立的美,然后播放运动员在平衡木上展现的各种优美姿势,让学生发现重心平稳的美。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突破重、难点。 在突破取中结构独体字因为重心平稳、左右相称而美这个教学重点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先出示课件“中、羊、木”,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发现这三个字都有一竖,这一竖把字分成左右两半,紧接着我利用课件把这一竖用红线标示出来,再出示田字格,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这三个字的重心落在竖中线上。然后我又把取中结构独体字“中、羊、木”与运动员和雪松相叠,通过观察,发现中国汉字也因为重心平稳而美。我还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不同字体的“中、羊、木”,再次直观发现取中结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再以儿歌总结,突破重、难点。 三、借助实物投影仪,实现双边交流,教学互动。 学生书写练习中,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错问题。我就选择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共同评价、修改,及时反馈,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我在实物投影仪下进行范写,配以讲述书写要点,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老师书写的整个过程,老师的双姿、笔画的运笔及书写的规律,学生看在眼里,了然于心。 四、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好。在本节课上,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姿势),获胜的小组得到一面红旗。在个人表现方面,写字写得好的、有进步的,评点得好的,都给小红花奖励,以调动学生学习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 五、借助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练习是由感知到应用的内化过程,因此是个艰苦枯燥的过程。在学生练字时,我利用课件,播放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以渲染气氛,调动情感,创设一个悦耳赏心怕境界,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上课产生的紧张和疲劳。 13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案 虞阳小学 郭玉春 ?认读生词,有感情读课文 教学目的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具准备 生字卡、地图、光盘、 DVD、电视机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无论是风景优美的台湾 岛还是瓜果飘香的葡萄 一、谈话激趣,提看教学录像,欣赏播放风光短片,激 沟,都是我们伟大的祖示课题 葡萄沟的美景。 发学习兴趣。 国,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 新疆吧~ 自读课文,划出生逐渐形成独立识二、自读课文,找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 字,读准字音,读字的能力,读通全 出生字 出文中的生字。 通全文。文。 ?请同学们拿出自做字教 卡,摆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读生字,比?师板贴,指导学生朗激发识字兴趣,提 学三、认读生字词 赛读。?读准词 读。 高识字质量。 语。 ?比赛读。 过 ?读准词语。 ?学生配乐有感程 ?打开课文配乐朗读第情读第一段。 一段。 了解地理位置,突 四、教学第一段 ?出示地图找找?出示地图找吐鲁番。 出喜爱之情。 吐鲁番。 ?什么时候去最好呢, ?学生汇报。 ?观看电视,为什么说葡?学生观看。 五、整体感知主要让学生明白葡萄 萄沟是个好地方。?小组讨论。 内容 沟好在哪儿。 ?巡视指导。 ?汇报。 ?观看电视“选择自己喜六、选择喜欢的句?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喜爱葡 欢的段落读一读。” 段朗读 ?示范比较。 萄沟之情。 ?巡视指导。 14 人教版第四册《葡萄沟》第一课时说课 虞阳小学 郭玉春 《新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结合省级课题“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研究”的应用要求,在《葡萄沟》这节课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农远教育研究“模式一”的教学尝试,充分发挥教学光盘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认读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感受葡萄沟的美。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通过介绍葡萄沟盛产水果多葡萄好,老师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让我们懂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新词,有感情读课文。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朗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录像谈话激趣,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学会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感受葡萄沟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谈话激趣,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法说明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读,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基于以上分析,配合教学光盘,我设计以下环节: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首先,电视机里的老师充满激情的导语(无论是风景优美的台湾岛还是瓜果飘香的葡萄沟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新疆吧~)然后播放风光短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识字是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这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动笔划出生字、自读课文, 15 而后通过示范读、开火车和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使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从而更好读通全文。 三、创设情境,以疑导学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如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渲染气氛,激发兴趣,在介绍吐鲁番时,让学生上台找出吐鲁番的位置,拉近学生和葡萄沟的距离,正当学生热情高涨时,请同学们聆听电视机里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时候去葡萄沟最好呢 ,”加深学生对课文了解。 四、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观看录像,根据录像里的同学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丰富阅读认识,教师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自研活动。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汇报时,我会跟着学生的跳跃性思维随时调整引导思路,并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课时目标,还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采用相互补充辩论法、思维拓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来感悟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从而激发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爱上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五、选择句段,自主品读。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正当学生激情高昂,热爱葡萄沟之时,应尊重学生选择,放手让学生自主个性化朗读,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雷雨》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黄绍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2、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rT1l?R-:0 W"j-J B+[小 16 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难点:在读中感悟想象雷雨前后的景物特点。 【教具准备】 光盘、DVD、电视机 bu ZI4 = L[_%/x?w小学教案课件网Www.Jkedu.Net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1.(播放电闪雷鸣和下雨声的 音响)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揭 播放电闪雷鸣和 声音, 示 下雨声的音响,训练学2. 我们常常走进大自然,去听录音 课 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探索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就 题 习兴趣。 来学习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 景象??雷雨。 1.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有不扫清生字字词障 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碍。 帮帮你。 初 初读课文。 自由读。 2.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通,读 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理清文章脉络,知指名读。 感 3. 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学生汇报。道作者是按照 雷雨前,知 雨的,小朋友能说说吗,(根据学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 进行写作的。 雨后)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顺序,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写雷雨 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分别是课文默读课文。 通过指导学生用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分组默读课 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的、有重点、有顺序地 注意:默读不能动嘴,可以动手作 作记号。 再 分组读课文,互相评价。 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 2.同学们请把想到的在朗读读 能力。中表达出来。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 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听一听,让小伙伴来评评你读得怎 悟 看图选读课文。 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么样。 3.(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 前后的不同景象,感受 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 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样,它们分别描绘出了什么时候的 朗读展示。 优美。 景象呢,请你找出课文的相关部分 读一读,再说一说。 4.这篇课文有些句子很美,谁 17 愿意把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 听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 准确优美,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气 读一遍。 5. 范读写雷雨时的段落,指 导读出感情。 (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 发现带点的词用得很好; 我 句子)请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注意 发现用其他词来换带点的词 的带点的词,看谁有新的发现。 体会作者用词的就没有这么好了; 发 是呀,如果把“垂下来”换成 准确。 发现带点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现 “掉下来”‘就没有这么形象了。 的词。 这里还连着丝呢。 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1.出示:彩虹、蝉、蜘蛛。仔 细观察这几个字,找找它们有什么的虫字旁最瘦。“彩”字右边特点。 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 2.出示“逃、越”,自己比较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 一下这两个字,看看有什么异同。 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再看老师写字,说说写时要注一个是走之旁,一个是走意什么, 字旁。 培养学生观察能3.出示:沉、压,看看写这两指 都是半包围结构,“逃”力。 个字要注意什么, 导 先写里边的部件,“越”先写出示: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自主识字,培养识走字旁。 写 字的, 字能力。 沉右边不要写成宝盖,压字 4.跟老师一起写“垂”字: 注教师示范。 不写成广字旁,不要漏写最后意看它的笔顺和笔画有什么变 一点。 化, 熟字换偏旁。 5.请大家观察一下,剩下的几 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个字该怎样写才能写好看呢, 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6.下面,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这 又缩短很多。 几个字临写两遍,然后再在写字本 上临写两遍。 练习书写。 1.让我们边看课文插图边读 书吧。 2.我们看看82页下面的学习作 回归整体。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伙伴在说什么,谁读一读他的话, 3.你们也想写观察日记吗,读学习伙伴的话。 业读写结合。 那我们也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写 一篇观察日记吧。写好了大家交流 交流。 18 《雷雨》说课稿 虞阳小学 黄绍清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学生在看插图读文字的过程中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现象的欲望。 炎热的夏天,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一场雷雨送来一阵。雷雨之后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哇鸣,周围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而这些自然现象应该说是学生曾经亲身经历体验过的,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基础,让学生回忆夏天雷雨到来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阵雷雨过后天气的变化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理解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获得感情体验。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让学生体验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以往亲身体验到的,有的生活常识,想象体会夏天雷雨之前、雷雨之中和雷雨之后的自然现象和感受,以及雷雨前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的能力。 二、 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文的两幅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 读练结合把读文、读词、学词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设计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练习,词句综合练习,引导学习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特别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哗哗”和“空气清新、彩虹高挂、树林新绿”等描写雷雨前和雷雨后的词语,体会感受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而且丰富积累了学生的词汇和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的习惯。 四、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教学本文时,紧扣重点和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读想象图景,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五、运用作者的写法。“生活中不缺乏美,但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下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天气现象,可我们却总是不曾细细地感受它、品味它。而本文的作者却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孩子们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更重要的是要慢慢地激起他们留心生活、认真观察生活的兴趣,送给他们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贴近生活的心,让他们从最常见的生活区域去发现美。于是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你观察到的景象写一写(完成一篇日记)。通过写日记,让孩子们向本课的作者学习,细致观察天气变化,养成多观察、多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的好习惯。 19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光盘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林 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第二十一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 会认4个字,会写9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 认读4个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 DVD、光盘、 【教学过程】 (开场白): 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请来了一位新老师来和林老师一起上课,还有一些新同学,他们是我们的学习伙伴。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新老师和同学们会给我们很多的帮助的,所以你们要认真听,听听新老师和新同学在对你说什么呢~ (一)、导入新课: 00:01播放,00;18暂停,跟随电视机里师生一起齐读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学习第一小节,认识“指南针” 1、00:18播放,00:58暂停,跟随电视机里师生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2、00:58播放,01:07暂停,你们见过指南针吗,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南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指名介绍一下指南针的样子及作用。 3、师:同学们介绍的真不错,那也让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学习伙伴是怎么介绍指南针,01:08播放,01:33暂停。 4、师:你瞧~他不仅向我们介绍指南针的样子及作用,还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听听吧,会让我们增长见识。01:33播放,01:58暂停。 (三)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1、好,让我们接着往下学习。01:59播放,02:22暂停,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介绍几种天然指南针。 2、02:24播放,02:32暂停,请同学们先说说课文中介绍哪几种天然指南针。 20 3、指名学生说,师板书: 太 阳 北 极 星 大 树 积 雪 4、02:33播放,03:31暂停,听听电视机里的学习伙伴说说,看看是不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和学习伙伴都很棒,这么快就找到了,而且都找得很好。现在让我们再来听听电视里的老师又给你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5、03:32播放,04:12暂停,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天然指南针,好好读一读,等会儿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6、04:14播放,04:19暂停,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天然指南针。 7、指名学生介绍“太阳”。05:15播放,05:57暂停,请全班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太阳这一节,并试着把太阳这种天然指南针记在脑袋里。05:57播放,06:46暂停,全班齐背。 8、指名学生介绍“积雪”。07:34播放,07:50暂停,同学们也试着把积雪这种天然指南针记一记。07:51播放,08:24暂停,全班齐背。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短时间内就把两种天然指南针记在脑子里。那谁再来介绍一下其他两种天然指南针。 9、指名学生分别介绍一下“北极星”、“大树”。09:35播放,10:38暂停,请同学们也试一试把这两种天然指南针记一记,全班齐背。 (四)感知全文 师:嗯,同学们真棒。听,电视机里的老师又要对你们和学习伙伴们提出要求了。 1、10:38播放,11:14暂停,请同学们和电视机里的学习伙伴分段朗读四种天然指南针,并进行比一比,看看谁比较棒。 2、自由读课文,背课文。 3、11:14播放,13:05暂停,先听听电视机里的学习伙伴们读一读。 4、评议。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13:05播放,13:10暂停,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让我们用掌声奖励一下自己吧。 (五)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好,让我们跟着电视机的老师继续往下学习,请同学们看电视,认真听。13:10播放,13:26暂停,想想看看怎么记住他们,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识字法。 3、齐读生字。 4、14:27播放,15:26暂停,看看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呢,范写“盏”。 5、生练写“盏”。 6、15:27播放,15:33暂停,请同学们看看从其他字,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地说。 21 7、让我们听听学习伙伴他们有什么发现,如果有我们同学没有发现到的,可要认真地听哦。15:33播放,16:13暂停。听电视机里说。 8、16:13播放,16:57暂停,师范写“忠”。 9、学生练写生字。 (六)、课后练习 1、17:05播放,17:22暂停,谁来说说你发现什么, 2、指名说说。 3、学生动手组词。 4、17:56播放,18:37暂停。师生开火车,说组词。 (七)、拓展延伸 18:38播放到完。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 虞阳小学 林 红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中的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语言,拓宽视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书”》是两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知识与能力目标) (2)、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情感与态度目标) (3)、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的,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作为教学重点,把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难点。 22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2、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第一节;细读品位, 突破难点;感情朗读;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三、说教学程序 1、利用光盘,齐读课题,开门见山,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 2、初读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跟随光盘内的师生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第一小节,由光盘中的老师提出问题“你见过指南针吗”能不能介绍一下,,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知道课文是向大家介绍了天然指南针,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先大致感 知课文是为大家介绍了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中情况下的找方向。但是,学生的理解并不一定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光盘上的教学演示,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诗歌教学应该强调多读少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回去再积累一些其他能找方向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用仿写诗歌的方法也写一写。在课文的导入时,用“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怎么办”,为仿写诗歌内容上作了铺垫,而诗歌的形式,学生自己能够悟出一点来,那么这种仿写,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6、板书设计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 阳 北 极 星 大 树 积 雪 本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的思路,做到简明、概括,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更好地掌握方向。 本课教学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地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23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翁爱金 一、创设情境,鼓励质疑 1、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出示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生一下就猜出。 (从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学生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太阳吧。 2.(教师板书课题:太阳)你们瞧~太阳公公正笑眯眯地看着我们,他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问太阳公公什么问题, (估计学生会问:太阳公公,你离我们有多远,太阳公公,你有多大,太阳公公,你有多热,太阳公公,你是由什么构成的,太阳公公,你与我们地球有什么关系,太阳公公,你为什么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来,从西方落下去,„„) 3.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概括。 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从科普读物、从网上了解;有些问题现在还是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初读感知,练习读正确流利 1、自读课文,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并练习读正确。注意“氏”读shì ,不读sì ;“兽”读shîu ,不读sîu ;“殖”读zhí ,不读zí ;“蔬”读shū ,不读sū ;“较”读jiào ,不读jiǎo 。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3、小组练读课文。小组商议读的形式,可以齐读、轮读,在组内互相正音。 4、各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看哪一组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接读,或派代表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默读思考:读懂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a.太阳有哪些特点,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特点的,b.太阳和地球有哪些关系,课文哪些自然段是讲太阳和地球关系的,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关系非常密切这两个方面来写的。 四、学习写太阳特点的部分,领悟表达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愿望:同学们,现在我就是太阳公公,知道大家都想了解我。我呀,离你们很远、很远,我的身体很大、很大,我的温度特别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据 24 学生回答进行鼓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明白的,然后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特点认真阅读。 3、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组,讨论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并发现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4、汇报交流。 a学习“远”的小组汇报,教师就汇报适时引导,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做口头练习:“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数字来进行具体说明,这些数字要精确、有科学依据。 教师板书:列数字。 b学习“大”的小组汇报,教师相机播放课件。 如,看课件,说体会:左边是130万个地球,右边是一个太阳,中间以等号连接。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发现的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学习“热”的小组进行汇报。 要求这一组学生在听完前两组汇报后,说得要有条理,适当引导说出列数字和用假设事例来说明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算出太阳的中心温度是一千八百万度。 生:?举例说明太阳离我们远,步行差不多要3500年,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师举例中国到美国坐飞机16小时,可见太阳离我们多远。请学生把“举例”写上黑板。) ?用比较的说明太阳的大。(请学生把“比较”写上黑板) ?用词准确。(师:把“用词准确”写上黑板。) ?师:刚才说到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度,你们知道6000度有多热,想到了什么, 生:天气30度已经很热了。 生:开水100度非常烫。 师:是呀~可见6000度有多热了。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数字。 师:“数字”写上去。 5、自读,把特点表现出来。 五、指导朗读,深入体悟太阳特点及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感兴趣的段落,要读出太阳的特点。 2、通过开展师生、生生朗读竞赛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太阳的特点及恰当的说明方法。 六、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抵”,不要少写一点;“氏”,不要多写一点;“兽”,下面是“口”不要写成“曰”或“田”。 25 《太阳》第一课时说课 虞阳小学 翁爱金 一、说教材 《太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在观察某些事物的基础上,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一下几方面教的: 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教师精讲第一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找出说明文在结构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规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自学相似段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课文第一段为了讲清楚太阳的三大特点,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来说明,给学生的感觉是一目了然。但是为什么要引用传说,就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这样教学既使学生了解了学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再比如说,太阳很大,会发光,会发热。为什么又提到了地球和钢铁呢,这就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抽象的数字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课文,又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3、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课件,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是一举多得的方法。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先自读课文几遍,有个别学生可先背诵课文。自学完以后,能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加注在书上。按照分门别类的方法把全文分为两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这样内容。这样,学生就会从整体上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子了解这样意思,再进行归纳合并,总结每一段的写作方法,掌握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练、明晰、具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关系时,制作了课件。利用幻灯放影像。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风、雨、雪形成的过程。知道太阳和气候的关系确实很 26 密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经验,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一是了解太阳的三大特点,二是使学生知道太阳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即能力目标。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好坏,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教师在课堂45分钟内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怎样,学生能不能按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上,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都能合理运用,该讲的就讲,不该讲的少讲,甚至不讲。在自己预先想好的导学提问的指导下,启发让学生思维,用板书直观地再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始终让学生手脑并用,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最后的达标测试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理解得怎么样,也就是教学目标达到了没有。通过让学生做这些题目,可以验证出教学效果是良好的。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可贵的沉默》教案 虞阳小学 林定芳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17课。请读课题。 二、看图,进入课文学习 请看课文的两幅插图,谁来说说图中的内容,指名说。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与这幅图相关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2)前排的孩子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多么幸福啊~这些孩子们都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爱。请大家再读一读。读出孩子们的兴奋、快乐来。 现在请大家再看这幅图,你能看出它与上一幅图的不同吗,说一说。请大家在课文中找相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3)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 27 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4)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这里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为什么热闹的教室会突然变得如此寂然无声呢,刚才争先恐后的孩子们怎么会突然沉默了,他们沉默了,在想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可能想: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是啊,老师又问了爸爸妈妈的生日,又问了又没有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这时,孩子们沉默了。在这沉默中,同学们懂得了什么,所以在朗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出孩子们沉默时内疚、后悔的心情。 三、质疑解答 沉默延续了一阵时间,你从这一段中间能自己找出问题并解答吗,不懂可以请同学帮你解决。 同学们知道错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 闪 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被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 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老师又给了他们什么建议, “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们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对爸爸妈妈来说,重要的不是你为他们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能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孩子们听了老师的话,都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有没有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从家长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请同学们齐读第15自然段。 从家长们的交谈中看出来的。家长们觉得怎样,你能读出感叹号的语气来吗, 听了家长们的话,老师心情如何,找一找。 四、情感感悟 同学们,你们同样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你有什么好办法回报父母的爱呢,平时你是怎么做的,指名说。 五、学习16自然段,理解课题 (6)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为什么认为“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很大的享受呢,(孩子们懂得了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正是因为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对自己进行了反思。) 对老师而言,这一堂课是一种享受,孩子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孩子们而言,这堂课也是一 28 次收获,收获了“爱”的教育。同学们,你们呢,是否也从今天的学习中收获了什么,你们明白课题的涵义了吗,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引导回到课文第10自然段,理解“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六、扩展 同学们,你们也都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否想过要回报父母的爱呢, 在我们的雏鹰争章活动中,有一个必修章“孝敬章”一直在考核中。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又懂得了什么,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虞阳小学 林定芳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9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2、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了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30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案 虞阳小学 柯美兰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 词语。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2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全班读 2、开火车读 二、读题导入 1、初知女娲的形象:在你们的印象中,女娲是个什么样的人, 2、原来的天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要补天, 多次读题,丰富学生的认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可怕”的场面。 1、看课件谈体会。 2、用笔画出文中描写可怕场面的句子,自由读。(从天、地、人们三方面具体体会)。 3、句子比较。 4、朗读指导。 个人读——全班读——评读——齐读 四、女娲求雨、造船 1、体会女娲的复杂心情、感受情况的危急。 2、句子训练:讨论“立刻”能有能去掉。 3、女娲求雨神下雨,解救被围困在山上的人们。 4、女娲造船工救在水中挣扎的人们。 五、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女娲补天过程的艰辛。 1、自由读女娲补天的段落。 2、结合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体会。 预设1、她忙找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块纯青石.于是,她又 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31 (1)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体会补天的艰辛。 (2)创设情境:女娲会去哪里找,她遇到了哪些困难, (3)指导朗读。 预设2、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画出补天的动词。 (2)朗读体会。 六、女娲形象升华 此时,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人, 七、拓展延伸,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八、作业、复述故事。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并找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读。 《女娲补天》说课稿 虞阳小学 柯美兰 一、说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我的基本教法就是从感受到领悟再到积累最后到运用”。我设计的基本学法是:以读为基本手段,促进理解、促进感悟,习得语感。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二、说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2 三、教学目标 为了突出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及年段学习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四、教学流程 基于这样的文本解读和目标拟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聚焦重难点,诵读品味 (四)创设疑问,延伸课外 第一块: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谈话导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2、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呢,就请大家一起走入这神奇的世界,去了解一下吧~ 第二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后自学,将需要认读识记的词语用文中句子的形式出现,来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指导把句子读正确,随机理解“挣扎”“零零星星”“冶炼”“稠”等词语。 A: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B: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C: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2、解决字词后,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3 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 完成这一环节后,三读课文,进入第三块的学习。 第三块:聚焦重点,诵读品味 1、女娲是怎么补天的,体会女娲精神的伟大之处,从而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来完成。 2、交流出示:通过讨论,同学们不难找到答案在第三、四两节。 句一:“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a读句子,把句子读正确。 b抓词语细致体会,感受女娲心情之焦急,行动之劳累,结合个体朗读。 (原以为、零零星星、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 预设1:“几天几夜” 女娲忙了几天几夜,在这几天几夜中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预设2:“找啊找啊” 女娲找啊找啊,她找了哪些地方呀, c假如你就是女娲,你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找了那么多的地方,你会怎么想, d朗读句子体会(多种形式朗读) 句二:“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a 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如: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体会补天的艰辛和女娲的巨大神力。 b抓住“五天五夜”朗读体会时间之长。 c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d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e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 第四块、创设疑问,延伸课外 1、齐读3、4段 2、小结 师:同学们,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天补好了。她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那么,女娲她是个什么样的神呢?通过学习,女娲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升华。 34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案 虞阳小学 王华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重难点】 1、体会盲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光盘、DVD、电视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读课文,勾画句子。 1、导入新课,打开2、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含 义深刻的句子。 课本,找一找安静捉住蝴 (1)读句子:安静的手蝶的句子,好好地读一 指悄然全拢,竟然拢住了那读,想一想,句画下来, 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谈谈体会。 (2)给竟然换词; 引导学生抓住课2、默读课文第四自 (3)理解“消然合拢”然段勾画出你认为关键文中含义深刻的 想象安静的内心世界。 的词句,好好去体会安静句子,以读悟情,(4)理解“奇迹”~ 一、研读重点段落、 是怎么捉到蝴蝶的。激发情感,感受到 (5)理解“神奇的灵性”3、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盲童对生活的(6)猜测安静是怎么知盲女孩安静丰富这一段话,并把它背下热爱 道的蝶就在身边,猜测安静多彩的内心世界,来。 的心情, 4、提问:如果你是体会盲童对生活3、生读书,背诵第四自 作者,此时站在离安静不然段 的热爱。 远的地方,静静地看着这4、生汇报 一切,你会想些什么, 5、生读第六自然段 5、过渡学习第六自(1)自读、思考 然段,思考:安静她为什(2)汇报、交流 (3)朗读感悟安静的内么把蝴蝶给放了。 心。 35 1、出示句子 “谁都有生活的权 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 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联系生活实 1、生汇报交流 (2)提问:谁到底是二、联系实际,感受际进一步感悟生谁, 2、感情朗读感悟作者对生命作者对生活的关爱 命的美好,以及作(3)追问:他们是怎的关爱。 者对生命的关爱。 样在创造自己的缤纷世 界呢, (4)结合实际生活谈 谈你的理解。 回归课题,升三、回归课题 引读课题、总结课文 生深情读课题 华情感 1、把课文中你喜欢 的段落摘抄下来。 四、布置作业 2、阅读《假如给我 三天光明》 《触摸春天》说课稿 虞阳小学 王华芳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 36 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课外文本拓展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将在课前安排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走路、读书、写字等行动,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采用勾画、批注、交流、朗读、书写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准备DVD机、电视机及光盘 37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读课文,勾画句子。 1、导入新课,打开课本,2、理解第四自然段中含义深刻 找一找安静捉住蝴蝶的句子,的句子。 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句画(1)读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 下来,谈谈体会。 全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引导学 2、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勾一个奇迹。 生抓住课文 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好好(2)给竟然换词; 中含义深刻 去体会安静是怎么捉到蝴蝶(3)理解“消然合拢”想象安的句子,以读一、研读 的。静的内心世界。 悟情,激发情重点段落、体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4)理解“奇迹”~感,感受到盲会、盲童对生话,并把它背下来。 (5)理解“神奇的灵性” 女孩安静丰活的热爱 4、提问:如果你是作者,(6)猜测安静是怎么知道的蝶富多彩的内 此时站在离安静不远的地方,就在身边,猜测安静的心情, 心世界,体会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你会想些3、生读书,背诵第四自然段 盲童对生活 什么, 4、生汇报 的热爱。 5、过渡学习第六自然段,5、生读第六自然段 思考:安静她为什么把蝴蝶给(1)自读、思考 (2)汇报、交流 放了。 (3)朗读感悟安静的内心。 1、出示句子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 联系生 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 二、联系活实际进一 纷世界。 1、生汇报交流 实际,感受作步感悟生命 (2)提问:谁到底是谁, 2、感情朗读感悟作者 对生命者对生活的的美好,以及 (3)追问:他们是怎样在的关爱。 关爱 作者对生命 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呢, 的关爱。 (4)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 的理解。 38 回归课三、回归课题引读课题、总结课文 生深情读课题 题,升华情感 1、把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摘抄下来。 四、布置作业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 明》 七、说板书 17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活 〔板书的设计突出教学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乡下人家》说课稿 虞阳小学 郑 翎 一、说教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抓住了乡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展现了恬静祥和的农家田园生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歌颂了乡下人家勤劳淳朴、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说目标 根据四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一是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在过程与方法上:让学生亲历“朗读——理解——想象——感悟”的学习过程,学习品味语言,体会课文按时空交叉顺序进行描述和动静结合描写的特点。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上: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下生活的独特迷人;难点是体会和谐的景色之美及劳动创造美的内涵。 三、说策略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观的,他们对色彩和音画比较敏感,认识事物时,其形象思维要远远优于其它思维。基于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将整合媒体资源,尝试运用 39 下列策略。 1、整合媒体技术,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策略:一是音屏催生,视屏印证,引领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二是图文对照,再造想像,引领学生感悟乡下人家祥和美好的生活;三是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引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 2、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过程、提高效率的策略。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电教媒体,让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谐调,音像媒体与教学内容一致,学生自主与教师点拔相间,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同步,教学评价与教学效果共生。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视觉和听觉感官的有效整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热情,进而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过程 (一)音画同步,创设情境感知美 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乡下风光的多媒体课件,配乐旁白:这是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藤蔓;这是依着时令次第开放的鲜花;这是茂密竹林中破土而出的春笋;这是觅食的鸡群戏水的小鸭。这里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同学们,乡下人家美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吧~ 这一环节多媒体的运用,目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乡下人家的美丽风物,给学生以初步的感观体验。学生在感受音像带来的美妙之余,对乡下人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美。同时有声有色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他们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整合媒体,以读促悟品味美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再抓住中心词“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首先用CAI课件出示下列探究问题: 1、“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什么样的风景,乡下风景“独特”在哪里,“迷人”在何处, 2、能否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独特、迷人”的风景, 在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交流,相机生成一首小诗:“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清风夕阳鸣鸟,最美乡下人家~”再由这首小诗展开全文教学。 这里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起到了提挈全文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进行探究,以便对乡村生活有一个感性认识。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独特迷人”的风景,我设计了下列三个教学板块: (1)动静结合赏“景美”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写了瓜架、花草、翠竹这些景物,表现出朴实的自然之美。教学这一部分,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让学生反复读文,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建构画面。 A、捕捉色彩。“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我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解读,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瓜棚藤叶”的色彩之美,进一步体会“别有风趣”的意韵。 40 B、体验动静。第二自然段写了乡下人家的花与竹,“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里花开不断,朴素华丽,这是它的独特之处,我们可让学生反复品读,并相机出示次第开放的百花图,引导学生品出朴素,品出华丽,品出花仙子的静态之美。 乡下人家的竹让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教学中我们可以重点抓住一个“探”字进行品味,通过换词比较,如“冒、长、伸”等,让学生体会出“探”字所蕴含的“奇妙和生机”。然后多媒体出示繁花修竹,把花与竹连起来品读,让学生尽情感受其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 在这一环节中,电教媒体丰富的色彩和柔和的音乐感染着学生,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身心愉悦地享受着学习。 (2)水陆相间品“物趣” 当学生沉浸在如诗如画的乡下美景之时,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随着一阵鸡鸣鸭嘎之声,屏幕上出现了鸡鸣中天、鸭戏水面的场景。借着学生兴趣高涨之时,教师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赏读课文,读出悠闲,读出声色,读出快乐,读出人与景、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3)夏秋交替悟“人和” 课文第6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月明人静,纺织娘轻声吟唱催人入梦,意境深远。怎样把孩子带入意境,我用多媒体课件再现情境,以媒体音乐渲染情境,以情感语言描给情境,力求把孩子们带入文本所特有的意境中。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教师深情地范读课文,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个性化读文,然后教师相机启导:“读着课文,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扣住“辛苦”“甜甜蜜蜜”二词让学生咀嚼品味,促使学生真正走进乡下人家,体会出乡下人家正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美丽的家园和美好的生活,进一步感悟“劳动创造美”的内涵。 这里的教学,电教媒体跨越时空,把景、物、人自然融合,再现出一幅恬静美妙的“物趣图”和“乡夜图”,它消除了学生思维的障碍,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整体回归,拓展迁移升华美 在学生感知、理解、品悟了文本后,为了升华学生情感,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的中心段,以加深学生对“独特、迷人”关键词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进行阅读链接《天晴了的时候》。这样课内外融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进一步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和谐共生”的真正内涵。 五、说理念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整合资源、自主感悟”的理念。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高频率与文本对话,同时,通过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电教媒体再现乡村生活,通过电教媒体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借助教学媒体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和谐生美、劳动创造美”的人文内涵,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显现最大值。 41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林妹芳 【教学目标】 1、与文本对话,感悟作者思想,珍爱生命,思考人生意义。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命 生命》(板书 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初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共写了三个事例是哪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共同学习,想一想,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关于“生命”的哪些思考,课题为什么要出现反复, 二、交流学习事例1 1、师: 谁先来读第一个小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找感觉,你认为哪一幕最令你震撼,请你划出来。 2、师: 你为什么感到震撼,(板:渴望) 师: 同学们,伸出手来,小小的飞蛾,大大的手掌,稍一用力,〈辅助动作〉你想说什么,(生还的机会渺茫,飞蛾弱小)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中的飞蛾,你会想什么,(放开我,我要活下去~救命~) 师:飞蛾的生命这么渺小,况且生命才只有几天,这么微不足道的生命不如放弃吧,何必苦苦挣扎,(不,我要生存,哪怕只多活一分钟) 3(师:本片段中用了三个感叹号,如果改成句话,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生命的力量更强烈) 4. 师:同学们,用你们洪亮的声音替这只可敬的小飞蛾表达它求生的渴望吧~ 5(齐读句子:但他挣扎着,……我忍不住放了! 三、学习事例2 1、师:“一句话、一颗心”。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谈哪一个句子让你感到特别震惊,划出来说说原因。 2、师:一连使用了两个“竟”字,说明什么,(出乎意料,丝毫没有想到) 师:为什么,哪颗种子不发芽呀,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的吗, 师:困难,什么困难,你怎么能知道,(上下文:扎根砖缝而非泥土,神奇~没有阳光,“阳光、空气、水”可是植物生长三大要素啊,哪怕有一线光明也要长,神奇~是“掉”而非“种”,神奇~难怪用了两个“竟”字~读) 42 师:冰心老人也曾说过:“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和真谛呀~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勇敢、带着顽强、带着敬意读。 3、齐读第三自然段(带着赞叹.敬佩之情来读) 四、学习事例3 1、 师: 一只小小的飞蛾,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为了争得一寸光阴、一线生机而顽强拼搏着。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2、指名读课文。 3、师:请每个同学把右手搭在左手的静脉上,体验脉搏的跳动。你感受到了吗,叭嗒、叭嗒,这就是脉搏的跳动,生命的跃动。闭上眼,在听诊器中这声音扩大十倍、二十倍,这沉稳的跳动给你震撼了吗, 4、师:“一句话、一颗心”。作者听到心跳,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好好地使用生活,白白地糟蹋”。谁来读读这句话, 5、联系上下文,理解“好好地使用生活,白白地糟蹋”。 6、师:把这两句话连起来,杏林子告诉我们的是:如果对自己负责,就要„„如果对„„,就可能„„,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理解。 7.齐读句子: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作者由这三个事例引出对生命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杏林子是这样决心的,她是怎样做的呢,(屏幕)对于杏林子来讲,生命的意义仅仅是活着吗,还有什么, 3、师:学了课文,摸着你们跳动的心脏,舒展你们健全的四肢,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谈谈你们对生命有什么感受呢, 4、师小结,再读课题。 5、试着背诵这一段。(播放光盘填空练习) 六、扩展阅读,抒写感悟 1、播放光盘。 2、学生自写对生命的感悟。 【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之渴望, 瓜苗生长之顽强。 生命 生命 心脏跳动之沉稳, 价值无限之光芒。 43 《生命 生命》说课稿 虞阳小学 林妹芳 《生命 生命》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时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这篇课文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生命的感悟。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1、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设计几个有梯度的主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生命的内涵。 【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课前做好较充分准备。搜集与生命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语和评价语。 2、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44 二、学法 1、通过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感悟生命力的顽强,理解生命的真谛。 2、通过畅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抒写对生命的感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升华文本内涵。 【说教学过程】 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顽强 1、通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2、交流讨论思考的问题,用三句话概括三个事例,再请学生把语言浓缩成3个小标题(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 3、精读课文2-4自然段,选出感触最深的事例,进行品读。 4、学生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为什么喜欢。(可以是只谈课文的事例,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 5、默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6、组织学生交流反馈,随机点拨。(幻灯片出示相关句子,抓住关键词,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教师的引导语反复读课题,在读中对生命有所感悟。) 三、体验反思,升华生命内涵 1、提问: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与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联系实际生活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碍。由此,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提示学生使用这种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 [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四、课外拓展,抒写生命感言 1、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 [文学作品的美是内敛的,是开放的,就看你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这需要我们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说话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象的升华。] 45 《七律 长征》课堂实录 虞阳小学 刘章耀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看一组画面好不好,知道这画面讲过什么历史事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状举,这其中发生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 生:我看过《丰碑》,里面讲一位军需处长在爬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而被活活冻死。 生:我知道《金色的鱼钩》写的也是长征中的故事,老班长为了给同志们钓鱼自己活活饿死的事。 师:同学们请看(看路线图),1934年10月,在毛主席的率领下,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11个省,历时367天,翻过了连绵、蜿蜒的五岭山脉,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巧渡水流湍急的金沙江,飞夺令人胆颤的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形成二万五千里。途中击溃数十万军队敌人的多次尾追堵截,终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大会师。毛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七律 长征》(板书)齐读。 二、自读诗句,把握诗境。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诗的内容,请大家翻开课文113页。诗中有几个生字,请大家看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自由读。 生:开始读。 师:好,下面读这首诗,先自由读两篇。 师:出示课件。初读这首诗,你有什么疑惑或体会。 生:我想知道“只等闲”什么意思, 生:“逶迤”是什么意思, 师:这也是这篇课文的生字,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图。出示课件。画面上是几座边着的山脉,这山的走势用什么来形容,(连绵起伏、弯弯曲曲、蜿蜒)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你们说的这个意思就是“逶迤”的意思。现在知道不知道这个意思,这两个生字的偏旁有什么特点,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不知道“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其他同学把这句诗连起来读读,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的,有没有同学知道,“泥丸”的丸是什么,很小才叫丸,那么,“走泥丸”在这里是把气磅礴的乌蒙山看成什么呢,还有呢, 生:我不知道“云崖暧”是什么意思, 师:噢,“云崖”,你知道是什么意思,(高耸入云的山冈)至于为什么暧,我们待会儿在后面 46 理解课文当中,同学们会知道的。还有什么, 生:我不知道“磅礴”什么意思, 师:噢,请坐。你看,“磅礴”在这一课也是生字。这两面三刀个都是“石”字旁,“石”字旁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看看这座山你可以用什么来形容,非常好,还可能用怎么说,(雄伟、险峻、气势浩大)雄伟、险峻、气势浩大这就叫什么,所有一般我们是把气势和磅礴连起来,叫气势磅礴。“磅礴”和前面的“逶迤”都是形声字,所有我们在记的时候,要把它的偏旁和它的字意连起来记。还有什么问题或你初读这首诗有什么体会也可以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我从万水千山中,体会到 师:更进一步讲指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困难很多,这位同学说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那么我们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然后说说诗的大意,下面的两个同学互相听一听,互相纠正一下,老师给一分钟时间。 生:读。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看看诗大意是不是已经能说出来。我们来看诗,这首诗当中的这个“小斜干”叫“节奏符”,我们读诗要读出基本节奏,先听录音朗读。谁来试试。17 生:读。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师:好的,同学们,你们说红军长征难吗,从哪儿能体会出来, 生:万水千山 师:你怎么从这个词体会出来, 生:从这个词我可以理解到红军经历的山水多。 师;也是经历的困难多,还有呢, 生:我从“五岭逶迤”可以看出来。因为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看了非常害怕。 师:好,你从这儿可以体会到。还有没有, 生:从“铁索寒”看出。因为大渡河木板被敌人抽掉,就剩下十几根铁索,有木板在上面,人走在上面就会摇摇晃晃,更何况没有木板。 师:是啊,对红军来说,要爬到铁索是多么艰难。还有吗, 生:还有就是从“乌蒙磅礴”看出来。 师:你从这儿怎么看出来, 生:乌蒙山很高,红军要爬过去是很困难的。 师:你已经体会到的,还有没有, 生:金沙水拍可有看出。因为金沙江水流湍急,而且红军又那么多,只用了七条小船, 师:对红军来说,困难的是金沙江,水流湍急,而且两边的山岩非常的高耸,所以叫云崖。还有刚才几个说的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板书:大渡)还有没有, 47 生:岷山千里雪。因为岷山有很多雪,红军已经很多的山,精力已经不够了,再爬岷山的话会很困难。 师:是啊,还有一座岷山横在红军面前,对红军来说也是非常之难,不错,读诗读的很仔细。(看板书)。面对这些困难,是不是只有这些,你怎么知道不只这些, 生:不是,因为万水千山已经告诉我们。 师:这里只是列举了三座山,两道水,实际上远远不只这些,面对这些困难红军害怕吗,用一句诗回答老师。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非常好。红军不怕(板书:不怕),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生: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具体说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只等闲 师:很好,还有呢, 生:更喜岷山千里雪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喜)板书:更喜。你是从喜看出红军没有惧怕之色,是不是,好,请坐,还有呢,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 师:看板书,连绵不绝的五座山岭,在红军的眼里就像什么, 生:就像翻起的细小波浪。 师:画波浪线。非常好,还有呢, 生:乌蒙磅礴走泥丸,从走泥丸我可以看出红军把乌蒙山气势磅礴看作是走泥丸。 生:还有金沙水拍云崖暖。从一个“暧”字可有体现出红军不怕。 师:你怎么从这个词体现出来, 生:因为红军过了金沙江,再回过来看自己过了江,心里有一种春意。 师:从“暧”看出红军渡过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待会儿儿老师会告诉大家怎么过去。看板书,你看面对这些困难,对红军来说是藐视困难,无所畏惧,从容乐观,无往不胜。这是何等的豪情状志,正如诗中所说,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师:出示课件。1935年5月3日,红军主力来到金沙江南岸,准备渡江。同学们,你能想像出红军巧渡了金沙江之后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非常喜悦 生:个个欢呼鹤跃。 师:想像力挺丰富,来,我们读一读这句诗。(金沙水拍云崖暖)哪位同学站起来读,你认为这句诗中哪一个字该读好的,你就好好读这个字,你告诉老师你想读好哪个字,为什么,(板书:欢 48 快) 师:我们其他同学也带着这种感情把这个“暧”字读出来。 生:读 师:如果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士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更体现了我们红军勇敢、顽强的一面,大家看一下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悲壮的场面。(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想说什么, 生:敌人太狡猾。 生:红军很勇敢、顽强。 师:来,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诗。(大渡桥横铁索寒)同学们,从这个“寒”字,你们能读出什么, 生:读出红军悲壮的场面。 师:是啊,一个“寒”字,再现了烈火与鲜血的悲壮场面;一个“寒”字,包含了红军战士飞守泸定桥的多少艰险,一个“寒”字,抒发了对献身战士的无限怀念;一个“寒”字,折射出多少英雄的光辉形象; “大渡桥横铁索寒”,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暧”各“寒”这两个字的理解与体会,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一下。 生:读 师: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强大渡,在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战士又翻过了岷山,进驻陕北,胜利大会师,还为时不远了,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此时,红军战士的心里怎么样,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你认为这两句诗当中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那我们怎样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呢, 生:一生读。 师:太好了,我们就学着他的样把这两句诗读一篇。好,同学们,这首不朽的杰作用56个字,负载了红军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包含了中国共产党革命乐观主义的万般豪情,下面来读一读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生: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师:出示课件。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真理;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同学们,这首诗能背下来吗,这样,能背下来就,背不下来就看书,让我们在乐曲声中来回顾一下这首不朽的杰作,也把这种革命的豪情壮观志播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全体起立。长征,齐。 生:配乐朗读。 师:好,请坐,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同学们可以上网或可以查阅一些资料来多了解长征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49 《七律 长征》说课稿 虞阳小学 刘章耀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的难点】 理解五、六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课题研究的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按照学习的启动——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几个基本阶段,来进行多元化情境的展开研究,主要采取了下列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 (2)初读全诗,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5)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步进行: 1、创设情境,精心导学。 一个好的导入,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一节课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是否精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相对较为陌生的认知领域,如果能通过情境设计,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红军长征是何等样的壮举,然而对当前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了,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因此,我在课前播放了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出示了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并进行了必要的介绍,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进而带动学生,感动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2、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激发情感。 在情境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与教材建立起美妙的情感,十分重要。李吉林老师曾总结出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融入情境的模式:在初 50 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我能认真学习、借鉴李老师的这些做法。 比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播放了一段沉稳昂扬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比较一下:录音的诵读和你们的朗读有什么样的区别,我们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首诗,通过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诗歌的情感,初步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又如,在学生把握了诗句的基本意思后,我播放了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让学生细细地聆听,尽情地遐想,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在这里,我用激昂的音乐渲染了情境,从总体上又使学生体会到了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为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时,我也能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不孤立地讲词析句。其中,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领悟上,我化了较大的功夫,因为这两句诗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暖”和“寒”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及时地出示了“巧渡金沙江”的视频和一小段“飞夺泸定桥”的录象。这二段视频,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拓宽情境。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大,那么语文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在整节课结束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养成课外学习、研究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拓宽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学习语文。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本着简洁、美观,突出重难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作如下的板书设计: 不怕 长征 金沙 暖 欢快 大渡 寒 惊险悲壮 51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 虞阳小学 郭剑华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味,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录像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大江保卫战》,让我们再次走进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去经历那难忘的日日夜夜,去感受人民子弟兵与洪水顽强决战的动人情景吧~ 二、学习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1、师:同学们,课文二至五自然段也向我们展现了当时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么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典型的事例,课文中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会令你感动,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默读勾画,或者轻读批注,或者朗读品味,或者是其它你喜爱的方式,来思考这几个问题。 2、学生自读。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选择学习伙伴,讨论交流上面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4、集体交流。 (1)师:下面我们进行集体交流,谁先来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板书: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 (2)下面请大家来观看一段录像,再来重温一下那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播放录像) (3)读了课文,看了录像,同学们一定被深深地感动了。谁来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 ?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投影出示) A、你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 B、有哪位同学想示范地给大家读一读这段文字,(指名读) C、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一起来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齐读) ?战士们高声喊道„„一道人墙。(投影出示) A、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B、指名读,齐读。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伤痕累累。 A、看到战士们伤痕累累,我们感动得几乎要哭了。 52 B、谁来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黄晓文的事迹。 A、读了黄晓文的事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B、黄晓文的精神真让我们敬佩,那么你们能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敬佩之情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吗,请同学们先小声地练习练习。 C、齐读。 D、师: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豪迈誓言,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显示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他们不仅付出了鲜血的代价,有的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这次抗洪斗争中,高建成、李向群等二十六名战士光荣牺牲。在他们身上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搜集到了他们的哪些感人的故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指名说说)。 ?汹涌的激流中„„生的希望„„(投影出示) A、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书上这段话写的真令人感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C、他们的冲锋舟仅仅来到了漂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晃晃的电杆吗,他们救出的仅仅是周运兰、小江珊吗,(不)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D、出示:哪里有„„闪烁。(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E、谁来读出这个意思,指名读,齐读。 F、是啊,他们救的何止是击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投影出示),看,他们把年迈的老大娘抱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救生艇让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所以,在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读最后一句) 5、师:感人的事太多太多,我们无法一个一个去述说,我想,我们只要尽情地去读好这段话,也就把那些英雄们永远地记在心里。下面就让我们尽情地诵读第五自然段,让我们的激情在读书中飞扬。 (1)学生练读。 (2)齐读。 三、总结课文,升华延伸 1、师: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读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深受感动,课前,老师创作了一副对联——出示: 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 人民救星舍生忘死救群众 横批:军民鱼水情深 我想,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也一定会被解放军伟大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此时此刻,你想对抗洪的解放军叔叔说些什么, 53 2、指名说。 3、师:是哪,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的夏天,不会忘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用最美的歌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播放《为了谁》,师生齐唱) 四、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2、小练笔:给抗洪战士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虞阳小学 郭剑华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堂上我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怦然心动,以情激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 接着,录像停止,我便深情并茂的引导他们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由于先前的实况录像已经扣动了他们的心弦,再加上激昂的叙述,很容易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们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进了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现场,课堂上学生的诵读明显的让人感觉到洪水的疯狂,情况的紧急,为下文“险中见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情动辞发,以读激情 保卫大堤与保护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 54 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6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绪,是让其在读与思中充分的获得文本信息,这便是文本向“主体”的流动,是用文本去感动学生。 在2、4小节的处理上,我将第4小节作为第2小节,官兵们奋不顾身运沙包的一个补充,这是因为,我细细品读了文章,翻阅了大量当年抗洪的资料后,感觉第2小节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还远远不能表现战士们遇到的艰辛与困难,而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被激活,这样就对文本继续进行补充,产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官兵们运沙包的不易与艰难。这时学生是用自己的创造进一步感动自己。于是,学生在交流中使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此时此刻我再让学生观看录像。通过播放解放军抗洪录像,以声和形再现当年气壮山河的长江保卫战。学生亲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甚至牺牲生命的英勇壮举,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学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荡,此时情感的闸门一开,感动便倾泻而出。 在教学保护群众一段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再现官兵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艰难与危险。然后,通过激情引读使感动升华。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此刻学生朗读文章,就会将文中的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再一次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因而他们的读书是投入的,是声情并茂的。 同时第5自然段也是课后要求背诵的一段。课上我便让学生尝试着背诵三个飞向组成的排比句,情动词发,学生很容易便有感情地背诵了出来。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注意了通过体验锻炼学生读的能力、背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等多种能力,并且注意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学生朗读,加深学生感悟。 55 苏教版第十册《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案 虞阳小学 陈紫英 一、回顾整体,复习导入。 1.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 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逐行出示生词,学生分组读 3.从生词中选择几个词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情景再现,酝酿情感。 师:是的,98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的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一下那场特大洪涝灾害,看看九江赛城湖大堤的抢险录象。 (学生观看录象„„) 谈自己的观后感受。 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 三、品味词句,感悟情感。 (一)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请同学们用心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句子最令你惊心动魄,用笔画下来。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几个词,也可以是几句简短的话。 (学生自由读书批注) 汇报 (指名)你先读句子,读出了你内心的惊心动魄。 重点抓住: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2、.全然不顾是什么意思, 战士们他们不顾什么,想想在扛沙包的时候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想象洪水袭击过来时„„ 他们不顾—— 他们不顾—— 不顾—— 不顾—— 因为他们心里只顾什么—— 生齐:保住大堤~ 3、抓住“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师:人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作者笔下的人墙(子弟兵们立在洪水中手挽手筑起的人墙) 师:子弟兵们有生命的危险吗, 师:联系上下文再想想还有什么危险 56 师:(急促)也许这一跳—— 师:(急促)也许这一跳 —— 师:(低沉缓慢)也许这一跳 —— 引读 (他们一个个„„ ) 是呀战士们义无反顾,一个个毅然决然地跳入水中。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想: 师:他们顾的大堤,他们心中装的是大堤后面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 4、引导质疑“狂风、暴雨、巨浪怎么会为战士们助威、加油吗,” 师:是呀,狂风、暴雨、巨浪会为战士们助威、加油吗,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们喊出这样的口号,到底是想告诉狂风,告诉暴雨,告诉巨浪什么, 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课文,与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读起课文) 汇报自己的理解 (男生齐读。) 全班一起来(生齐读。) 5、“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师:透过这个伤痕累累,你仿佛看见战士们身上的哪些伤,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 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怎么读这句话,才能用你的感动,感染我们每一个人。自己试着读一读 (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 请一生读 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此时此刻,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崇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抒发我门的敬意。 (全班起立齐读第二段) 师 :朗读“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师:这一句是文章的第三段,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如果说刚才第二段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大特写。 课件出示要求:同学们请默读第四段,大家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并用三角号标出文中描写黄晓文动作的词。想一想,黄晓文是个怎样的战士,与同桌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师:黄晓文是个怎样的战士, 师:你有被什么扎过吗, 师:课文是这么写的出示课件 句子比较 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 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撕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包扎了个结实。 57 师:老师把课文的句子改成第二句话,可以吗, 师:黄晓文就这样忍受着巨痛,虽然他二话没说,继续奋战在大堤上~但我相信他此时心中一定有话要说~ 师:假如你们就是在大堤上奋战的黄晓文,老师来做一下采访 (师手持麦克风)来到同学面前采访。 过渡: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个铮铮铁汉,心里想着的是大堤,想着千千万万百姓,你们能读出来吗, (全班齐读第四段) 师: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仅仅只有这么一件感人的事迹吗,不, 还有许许多多。 英雄太多太多了,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学生汇报关于抗洪英雄在抗战洪水中表现出铮铮铁汉的资料。) (每汇报完一个事例,师就激情地号召:让我们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学生齐喊英雄的名字。) 师读 引读 女生读,男生读 小结:在抗洪抢险斗争中,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作者在第四段集中介绍他一个人。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2和4自然段 ,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这两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动情表达,释放情感。 师:同学们,这些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我们会忘记他们吗,人民会忘记他们吗,历史会忘记他们吗, 播放课件(抢险录像 字幕是:大江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师:是的,没有谁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因为是他们保大堤不倒,是他们使洪魔臣服,是他们让军威远扬~ 师:此时此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人民子弟兵说,拿起你们的笔马上写下来。(学生在音乐“为了谁”中写话) 学生动情地朗读写的话。 „„ 五、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师: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读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深受感动,课前,老师创作了一副对联 出示对联 横批:军民鱼水情深 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 人民救星舍生忘死救群众 58 (全班同学齐读对联) 总结:抗洪抢险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一些人民子弟兵却永远地长眠于大江之下,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他们付出了青春与热血甚至年轻的生命,《为了谁》这首歌,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记住这这群英雄吧。播放歌曲《为了谁》 六、作业实践,延伸文本。 1..阅读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2.课后以《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为题写一封信,把你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大江保卫战》说课稿 虞阳小学 陈紫英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 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借助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以老师的语言渲染,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激情的朗读中感受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一、情景交融,感悟情感。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 接着,录像停止,我便深情并茂的引导他们诵读课文第2自然段。由于先前的实况录像已经扣动了他们的心弦,再加上激昂的叙述,很容易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们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进了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现场,为下文“险中见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抓“全然不顾”,感悟大堤抢险这幅群英图 。如果说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激发、引导,是一种熏陶感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促使学生对课文入情入境,对课文的语言评赏玩味,则是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首先,我让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惊心动魄的语句,学生很快地找到了“全然不顾”这个词,再指导他们读好这个词。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他们全然不顾,不顾什么”——这 59 样一个说话训练。学生们经过仔细的品味后,有了答案。此时,再让他们体会,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个怎样的战士时,学生的语言已变得丰富起来。他们透过语言文字看到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都沉浸在画面中,紧接着,我就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他们的激情在读书中飞扬。 二、以读激情,情动辞发 保卫大堤与保护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2、4小节的处理上,我将第4小节作为第2小节,官兵们奋不顾身运沙包的一个补充,这是因为,我细细品读了文章,翻阅了大量当年抗洪的资料后,感觉第2小节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还远远不能表现战士们遇到的艰辛与困难,而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被激活,这样就对文本继续进行补充,产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官兵们运沙包的不易与艰难。这时学生是用自己的创造进一步感动自己。于是,我说假如你们就是在大堤上奋战的黄晓文,老师来做一下采访学生在交流中使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此时此刻我再让学生观看录像。通过播放解放军抗洪录像,以声和形再现当年气壮山河的长江保卫战。学生亲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甚至牺牲生命的英勇壮举,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让诵读声声在课堂回荡~学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荡,此时情感的闸门一开,感动便倾泻而出。 三、内化积累 ,提升情感 学完保卫大堤后,老师就已语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些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我们会忘记他们吗,人民会忘记他们吗,历史会忘记他们吗,教师播放课件(抢险录像 字幕是:大江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然后我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再一次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因而他们的读书是投入的,是声情并茂的。进行朗读,他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然后我设计了一个写话训练:是的,没有谁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因为是他们保大堤不倒,是他们使洪魔臣服,是他们让军威远扬~此时此刻,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人民子弟兵说,拿起你们的笔马上写下来。学生在音乐“为了谁”中动情地写话。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注意了从情感酝酿入手,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以老师的语言渲染,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激情的朗读中感受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60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案 虞阳小学 陈丽萍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倡导个性化阅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1-4自然段,谁来用一两句话说说1-4段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3、课件展示,教师有感情叙述情景 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就连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让我们带着对小女孩同情的心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呢, 二、从课文中找出结局,确定研究主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出示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3、指名读句子,并说说此时的心情。 4、指导有感情朗读此句子。 5、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6、生回答后师引读:“小女孩死了,她带着微笑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出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 61 年的幸福中去。 你们发现了什么,自己读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或提出不明白问题。 三、研读感悟 1、默读5-11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心中的幸福是什么, 2、找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好好研究,把自己的体会在4人小组中交流。 3、全班交流,抓重点句进行感悟。请学生把有关词句读读。(不完整的多请几位) (1)5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情景,教师相机板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的幸福读出来。 ( (3)请5位同学分别读五次擦火柴的过程。 (4)小结: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所看到的情景,她都是感到快乐,感 -11段中找出小女孩的到幸福的。但是那些美丽的东西都只是她的幻想,现实是非常残酷的,再从5 不幸。 (5)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四、升华情感 1、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出示句子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话分别是第几次擦燃火柴,感情有什么不一样,你从哪些词体会到, 句子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句子2: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出示课件)。 3、指名朗读这两句。 4、小结:小女孩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这也是她的不幸,她太冷,太饿,又太缺少疼爱。小女孩的幻景是那么幸福,现实是那么不幸。 5、再次指名朗读最后一次擦燃火柴的情景。 再次出示画面 6、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 五、总结 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两段。 作者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呢,(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心更突出小女孩的悲剧命运)(以喜写悲悲更悲) 六、作业 62 1、把这篇童话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2、阅读你喜欢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 3、通过媒体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饱受战争折磨的贫困儿童,写写他们 的故事。 附:板书 残酷的现实:贫困、寒冷、饥饿、痛苦 火炉 —— 温暖 —— 食物 烤鹅 美好的幻想 圣诞树—— 快乐 奶奶 —— 爱抚 飞走了—— 幸福 悲惨的结局:冻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虞阳小学 陈丽萍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人教社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二、说学生 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相当部分男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不够。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 63 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黑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基于现实合理想象进行片段练习。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根据以上理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与此同时,基于六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分析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合作学习法——涉及到课文中关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讨论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质疑探讨法——通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策略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温故、感知;二、理解、体会;三、运用、讨论;四、交流、强化;五、对比、升华;六、拓展延伸。 (一)温故、感知 阅读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创设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开课时,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引入新课,把学生极快地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这样的引入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理解、体会 1、引导、授于学法。《课标》中提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开课后,让学生自由读书,读出自己的初步情感体验。然后 64 让学生重点读文中写卖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檫燃火柴的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在学生朗读和了解了课文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此时应抓住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以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这时,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点的词句,然后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议读的情况。 3、小结学习方法。通过对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部分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刚才的学习方法:一、默读课文,了解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么;二、接着轻声读课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三、最后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面的课文起到指导作用。 (三)运用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让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情感表达。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独特感受,即作批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交流、强化 通过刚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收获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每一部分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烧时是高兴之情,熄灭后是失望之情。让学生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学生此时认识到小女孩这时的幸福是可怜的。教师紧接着创设情境: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从小女孩的角度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冷酷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引深原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冻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吗,配着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幻灯片。学生静静的聆听,细细的品味,注意看小女孩的表情。幻灯片播放结束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接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最终发现: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现实只会带给她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摆脱这一切。死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个幸福是悲惨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对比、升华 此时,学生的心灵已有所撞击,并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心,于是,教师接着创设情景: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可以对小女孩说,可以对安徒生说,学生还可以对社会说。在学生多角度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可以层层深入到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像小女孩这样的穷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65 《古代寓言两则》之一的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陈伟锦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短文中词意、句意,领悟寓意 【教具学具】 写有朗读停顿标号和重音标号以及动画故事课件,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5课《古代寓言两则》。齐读课题。 2、交流学习寓言感受. 3、观看动画故事,并说说故事与寓言两则那一则相同. 4、板书: 矛与盾 5、文言文与现代文比较,体会文言文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再读一遍,注意句子的停顿。(出示课件,在需要停顿的地 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 3、请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学生评议。 4、老师把课文范读一遍,学生评议。 5、请同学自主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自已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 2、交流(请一位同学说,师生评议。) 3、教师针对难理解的字词加以解说。 4、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说。 5、交流。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6 7、指导朗读。 (四)总结、扩展 1、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2、请同学们为卖矛与盾人写一则广告语 (五)作业:把故事讲给家人听,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锋利 夸 自 矛 大 相 夸 与 其 矛 词 盾 盾 坚固 《矛与盾》说课稿 虞阳小学 陈伟锦 一、说教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中 的一篇课文,既是一则文言文,又是一则寓言。文言文同学们已是第二次接触,因而在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 ,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3、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课上按照 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67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写相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同学们学过的现代寓言的特点,自然引出古代寓言的特点——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再引出《古代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矛与盾》。课题一板书,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积累与预习,谈对矛与盾的了解。 (二)结合预习谈对作者的了解。 (三)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会答出“读通、读懂、读好”这一系列学习步骤,而这篇课文既是文言文、又是寓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故而要加入一个环节“读透”。师在这要巧妙点出,并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法就是:读通—读懂—读好—读透。 (四)按四个环节进行学习,展示交流。 1、读通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接着指名读,评价、再读、再评价,一直到读到正确、流利为止。因是文言文,所以读的次数要较于平常的白话文要多,然后再让学生谈整体感知,即主要讲什么, 2、读懂、读好 在此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预习,一字一句深入地读,读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试着完成 。 接着,汇报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对汇报的要求很宽松,可以小组合作汇报 ,一人一句;也可以就你懂得最透彻的一句汇报;也可以就全文来汇报,每汇报一句,除了谈理解,还要让学生再通过有感情读展示理解到的,师再相机点拨,指导读法,也就是在“读懂”中渗透“读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既读懂又读好。 3、读透 文章读到这时,实质上已读透,此时,我就围绕课后题“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及文章蕴含的道理设计了一个题“文章读到这里,你肯定感受颇深,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谈,只要说出道理即可。 (五)拓展 1、“谈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举例说明。” 说生活中遇到的事例时,估计学生一下子想不出,师可做以引导。如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请学生写广告。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68 《匆 匆》教案 虞阳小学 姚娟玲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复习导入课文,学生齐背第一段。 2、作者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反复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二——四段,找出问题,并标出序号。学生自读、汇报。 3、提出学习目标:作者为什么不断地追问,他对时间有怎么样的感受呢, 二、潜心感悟、品评文本,感受时光匆匆。 (一)、初读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四段文字)、指名读。师:这么多的问号,字里行间弥散着作者怎样的情绪呢, 生汇报体会 2、师综合同学们对文章的初步体会 (二)、品读第二、三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第2、3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边读边体会语言中的情感。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交流句子(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A、生读,并汇报读书感受 B、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回首过去,作者对八千多日就这么匆匆而过而一事无成,内心有什么感受呢,他会说些什么, C、解析“头涔涔而泪潸潸”,想象作者内心感受及反思。生想像发言,师相机指导朗读。 D、师引导学生个性朗读 2、交流句子(2)“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掩着面叹息„„”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来去匆匆,哪些语句值得我们细细地读、细细地品,细细地思考, A、谈谈感受。 B、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跨、飞、溜、闪”“伶伶俐俐”“轻轻悄悄地挪移” 体会字眼的魅力。 C、从这段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情绪,指导朗读 D、仿写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E、师小结 (三)再读第四自然段 1、交流句子(3)、“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A、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徘徊” B、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内心的自责,以及内心的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69 2、交流句子(4)“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A、明析两个“赤裸裸”的不同含义 B、指导朗读 C:想象拓展:怎样才能算是留下生命的痕迹呢,举一个你佩服的人来说说他如何对待时间,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白白地在世界走一遭, D、结合自已收集朱自清的资料来介绍朱自清24岁后的成就。 出示相应课件:朱自清的作品 E、再一次指导读出作者的心声 三、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1、学习《匆匆》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赠言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美文诵读: 四、作业超市(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收集有关惜时的资料办一版专题手抄报。 《匆 匆》说课稿 虞阳小学 姚娟玲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6课《匆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一是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去;二是要学会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适合朗读背诵。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70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并为此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匆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优美,含义深刻,适合朗读。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的美,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课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 1、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如“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领悟这些语句是如何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文章开头和结尾都用了一个设问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抓住这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回答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教师自然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轻灵的文笔走进《匆匆》,走进时间的流里。大家一定还记得课文开篇诗一样的语言吗,”,然后鼓励学生切入中心问题质疑:“这样的追问除了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外,还存在于其他的文字间。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二——四段,找出作者所提的问题,并标出序号”“作者为什么会对时间产生这么强烈的追问呢,年轻的他对时间的流逝有怎么样的感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2、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 71 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一)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三)师生品味重点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掩着面叹息„„” (四)师生交流评价 在这里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仿写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3、结合文本,展开想象,深化中心。 文本,是客观世界、人物情感的载体。要学生将文本再次转化为客观世界、人物情感,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想象来再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展开深入、细化的联想,从而完成对文本的探究与理解,促使自己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如在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回首过去,作者对八千多日就这么匆匆而过而一事无成,内心有什么感受呢,他会说些什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进行感受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文本的形象描写中,解析“头涔涔而泪潸潸”,想象作者内心感受及反思 又如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写到:“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我又做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为何又要赤裸裸地回去,白白地走这一遭呢,”在本段的学习中,同样,我也让学生细读文本,发挥想象。怎样才能算是留下生命的痕迹呢,举一个你佩服的人来说说他没有虚度年华,没有白白地在世界走一遭,通过文本激发学生想象,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时光悄无声息的挪移,也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感慨,也教育了他们必须珍惜时间,做到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4、课件整合,促进理解 将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本节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思维训练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学中利用从网络下载的材料,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发挥农村远程教学的优势,不断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影象、音乐、 72 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它直观形象,为学生增加表象积累,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能力提供了素材和着眼点。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就会得到了合理开发与训练。 5、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回答了没有,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4)收集有关惜时的资料办一版专题手抄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鼓励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不同角度的想开去,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穷人》教案 虞阳小学 郭芬英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73 【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以升华情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 4、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5、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穷人就是穷苦的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74 2、检查自学情况(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 渔夫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很善良)板书:善良 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 (三)学习 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1、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出示重点语句投影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可从以下几方面说出。 ?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 “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3、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四)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讨论、交流)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 75 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教师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表示停顿、间歇; ?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生: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五)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学生集体议答: (l)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学生说、老师随时引导。) 3、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六)课堂训练、发展技能 1、出示投影,发挥想象,说一段话。投影内容:课文插图(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闪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2、学生练说,班内交流。 (七)指读课文,启发再次质疑问题(随机解决) (八)布置作业 1、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预习第21课。 76 《穷人》说课稿 虞阳小学 郭芬英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 77 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及其说明文字。(略) 78 分 数 与 除 法 渔溪中心小学课题和模式研讨课教案 虞阳小学 郭进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 2、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心他人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商a/b(b?0)的意义。 【教 具】 多媒体课件,展示台。 【学 具】 每个小组准备3个同样大的圆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师:“六一”是儿童节,班上将开展联欢活动。前几天,我和你们的班主任商量一下买哪些东西。 问:猜一猜这一次活动都买了些什么东西, 课件出示; 商品名称 数量 项目 平均每人分到多少 气球30 个 5人 西瓜 11个 56人 矿泉水 1桶 3人 问:(1)根据上面信息,你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谁会列式, (2)这3道算式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 (3)它们的商是多少, (4)后两个除法算式的商不能和整数表示,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它的商可能会是什么数, 提示课题,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1)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提出猜想,科学验证。 79 1、猜:1?3等于几分之几呢, 生:1?3=1 / 3 问:你能举例验证吗, 2、问:刚才我们的猜想对吗,你还能举出1?3=1 / 3的例子吗, 问:你能解释3?4=3 / 4的道理吗, 生:, (二)动手操作,深入理解。 课件出示;3块饼。 师:如果把这3块饼平均分给4位进步的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 课件出示例三。 问:这道题如何列式, 师:请你帮老师合理的分一分,行吗,你小组有几种分法, 小组活动: (1)剪:每个小组拿出剪刀和同样大的3个圆片表示三块饼,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 (2)分:每个小组4个人,每人拿走你的一份。 (3)拼:你的那份是几分之几, (4)你的小组有几种分法, 预设: ?分别把每块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一块饼的1 / 4,也就是1 / 4块,三个人得到的饼就 是3个1 / 4块,即3 / 4块。 ?把3块饼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一份,这份中有三个1 / 4块,即3 / 4块。 课件动态演示预设的过程。 (5)请你们把这两种分法同桌说一说。 (二)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问:从这些等式中,你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1?3,1 / 3„„,分别闪动被除数和分子的1,除数与分母中的3„„ 问:如果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写成分数是怎么写, 课件出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问: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预设:?分母能不能为0, ?用字母如何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是不是就是除数,它们有什么区别, 问: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用字母如何表示, 课件出示:a?b=a / b(b?0) (6)填空。 80 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区别 分数 分数线分母 除法 除数 质疑: ?商用分数表示,或分数改写成除法法算式,是不是说分数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数,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 三、反馈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60?69 85?97 7?18 11?56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7?13=( )/( ) 5 / 8=( )?( ) ( )?9=( )/ 9 25?24=( )/( ) n/m=( )?( ) 13 /( )=( )?( ) 3、判断:打手势。 (1)因为1?3,1 / 3 ,所以分数就是除数,除数就是分数。( ) (2)把5米长的电线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5 / 6米。 ( ) (3)1千克的7 / 8 与7 千克的1 / 8质量相等。 ( ) (4)把一块饼分成6份,每份是这块饼的1 / 6。 ( ) 四、全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 五、开放题。 “六一”儿童节,你带来了那些东西,你打算怎么分(分给哪些人或其他分法),你会解答吗, 六、作业:练习十二 激情流动源于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分数与除法》一课教学反思 虞阳小学 郭进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境,从事学习与思考,使他们对目前所展 示的真理感到震惊。本节课以“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指导思想,以发展性为原则,放手让学 生去思、去说、去辩,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燃起来,使数学课堂熠熠生辉,焕发活力。 81 一、创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保证课堂指向的有效性。 创设课堂复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情境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唤醒学习基础以同化顺应新知的需要。如本案例中简洁朴实的“五一”活动情境,引出了游览天生园艺所带的东西,再通过提问题、列算式、猜数等形式,不仅有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把课堂直接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验证猜想,自主生成的有效性。 数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本案例1“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个”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地重组教材,直接从复习的情境题中,让学生猜想1?3等于几分之几,创设了开放性和参与性的探究情境,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猜想、去举例验证,放飞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展示了自我感悟生成的智慧结晶,张扬了个性,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如有的学生说:我小组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个,根据除法的意义,列成算式为1?3;画一个圆代表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三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占这个圆的1 / 3。所以1?3=1/3。有的学生提出:把一条绳子、一快蛋糕„„ 三、借用学具,合作生成有效性。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自由发展,决可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现作任何预设的圈套”。本节课在探究例2时,教师大胆地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抛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时空,相信学生集体的智慧,能自主探究把“3个蛋糕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得到多少个”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以实物为依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所所发现、有所启迪、有所收获,生成各自的观点,有的小中 组提出“把3个饼,一个一个地分,先拿出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一块,即一块饼的1/4,再拿出第2块、第3块饼依样分下去,结果每人得到3个1/4,拼成后是一块饼的3/4,即3/4块”。有的小组提出“把3块饼叠在一起切下去,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的是3块饼的1/4,分开拼成一块饼的3/4,也就是3/4块。该小组还中发现一块饼的3/4和3块饼的1/4相等,突破问题解决的难点,实现了预设的目标。教师正想小结时,这时有位女同学举手想说,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有点不耐烦的让学生发言。这位女生认为,我小组是从3块饼中先拿出两块叠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再把最后一块饼平均分成4份,这个小组有4个人,每人得到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合在一起也是3/4块”。机灵的男同学等不得她说完,站了起来,我认为把3块饼平均分成8块,得24小块,小组有4个人,每人刚好得6块,合起来正好是3/4块„„。由于课堂的偶然生成,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不断“创造”中生成熊熊燃烧的智慧火海,使师生共同经历激情与智慧的生命历程,张扬了个体的生命。 四、观察思考,力求问题争辩的有效性。 观察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如在本课得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 除数时,教师有意买个关子,提出质疑: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自学了课本,有的依据课前或平时积累的经验,提出:(1)分母能不能为0,(2)用字母如何表示它们的关系,(3)分数是 82 不是就是除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指向明确,突出了课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在观察发现中答成问题的解决。有的学生认为分母不能为0,因为分母相当于除数。个别同学认为分子也不能为0,但遭到同伴的反驳,澄清了分子可为0的理由。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当教师提出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时,学生很轻松就用A,B表示出来;在探究“分数是不是就是除数”,学生的争辩非常激烈,点燃了课堂学习的热情,有人认为从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 除数的关系中,非常明确说明分数就是除数,不然怎么用“等于”;有人从教师提出:“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得到启发,认为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道计算的式子,反对上面学生的意见,得出分数不等于除法;有人认为意义也不同,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做分数,而除法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通过争辩,明确分数和除法的各自意义,提示了“分数相当于除法”的生成目标,体验了成功所带来的信心和力量,实现了以人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两位数乘两位数 虞阳小学 郭麟斌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l(不进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 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具准备】 课件、DVD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DVD出示图像: 同学们好~„„等 83 这2本书,每本24元。„„ 小红已经算出来了买2本书一共要付多少钱,„„ „„ 售货员:“这套书共有12本,每本24元”。 小红:“那这套书一共要付多少钱呢,” ? 师:“同学们我们能帮帮她吗, ? 师:同学们先想一想,怎样帮帮她, ? 师:用口算我们24×12不会算;用估算24×12我们得不到一个准确结果,怎么办, ? 师:“谁来说说怎样写这个算式” ? 师:那这个12该怎么写呢, ? 师:“比较一下,这个竖式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议一议,汇报: 师:以前学得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 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课件出示:笔算乘法 师:同学们可以同桌2人互相说一说,看能不能找出笔算24×12的方法, 师:好,想好了吗,„„ 2((老师这里有3个问题可以帮助你们解决笔算24×12的方法,) 课件DVD出示思考方法: (1)用个位上的数乘24后,再用哪一位上的数乘24。 (2)乘得的数是多少, (3)乘得的数写在哪里, 师:请同学们思考思考,再讨论讨论吧~„„ 3、学生进行同桌议一议,并说说想法。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师:好了同学们,你们讨论有结果了吗, 师:谁来说一说,„„ 4、整理成果、 课件出示:两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样笔算呢, 生: 师:看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说的。〈要点用视频重复播放〉 三、应用深化。 1、课件出示P63页做一做。 生写成,汇报。 84 2、课件出示P64页第2题。〈用课堂作业本做〉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找到鞋吗, 生完成,汇报。 3、课件出示P64页第3题。〈用课堂作业本做〉 生完成,汇报。 师:看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做的。〈难题用视频示范播放〉 四(总结学习方法 师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3: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发挥得怎么样? 师:看看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总结的。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想 虞阳小学 郭麟斌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充分利用模式一光盘资源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学生特别感兴趣,特别爱看,记忆也深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为此在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改变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运用小班教学光盘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看光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新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学到了更先进更丰富的教学方法,还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效果好,学生喜欢上它了。新教学模式的使用,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变了教学方式,从而成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他们不但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数学情感态度获得体验,价值观得以发展。 2(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现实,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建构。 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之上,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背景下呈现出来的,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探索其解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对新授内容进行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索,以达到学会知识,培 85 养能力的目的。这些内容在教学中都是出现在具体情境当中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探索、把握的,不是单纯的进行枯燥的计算,教师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发现眼前问题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营造和谐、激励探索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深入思考、合作交流,得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并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去。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体验,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 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增进师生情感。一节课后的评价,以往关注更多的是这种类型的题是否会做了,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我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如在“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这环节时,提问:比较一下,这个竖式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加深数学体验。又如: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谈今天怎样与他人合作?今天的学习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帮助?学生就在轻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4(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自我评价,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鼓励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过程或结果敢于评价、善于评价,并要求言之有理,做到实事求是。“我喜欢第二种,因为竖着写,数位是对齐的(不容易错。”“反正现在我知道这个竖式的意思了,我就什么样的乘法都不怕了。”等等。同学们在评价反思的过程中能了解各自的见解,并且互相借鉴,互有启发。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丰富、更深入、更全面,而且也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意识,为其获得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节 约 用 水 虞阳小学 薛芬芳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收集整理数据,计算水龙头的滴水程度,向学生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实践能力,感悟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互相交流中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3、借助网络资源,通过实践调查和分析,认识水资源的浪费,认识到节约用水要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86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2、调查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及校内水龙头的数量; 3、通过通过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体验到珍惜水, 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水。 1、猜谜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则:请看(课件出示) 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生:(齐声)水。 师:对,是水。(板书:水) 2、播放视频,初步认识水。 3、学生汇报,再次认识水。 师:对于水,课前你们有进行调查了解吗, 生:有。 师:请将你在课前收集到有关水知识的信息及来源说给大家听听。 4、课件展示,缺水画面。 师:看了刚才的信息,你有什么感想吗, 二、分析问题,体验水。 (一):提出问题: 师:是呀,节约用水是我们此时此刻共同的心声。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课 件出示:滴水龙头正在滴水的情形)你能提一个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吗, 生:这个水龙头一个小时会滴水多少, 生:这个水龙头一天会滴水多少, 生:这个水龙头一年要浪费水多少, „„ 师: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可真多呀~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滴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吧,(板书: 一个滴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 师: 到底一个滴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呢,谁来估 算一下, 生:“一大碗吧”“一大杯吧”“两三桶吧”“五六个脸盆吧”„„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谁说的最接近, 87 生:算算不就知道了。 师:要计算那得有数据呀。课前你们可有对滴水量进行实验研究, 生:有。(学生汇报) (二)探究水 1、视频出示滴水龙头一分钟的滴水量 2、完成学校一个水龙头滴水情况统计表: 滴水量 (毫升) 40 80 120 160 200 时间 (分) 1 2 3 4 5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滴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生:滴水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 师:如果让你用统计图来表示你会选什么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反应数量的增减变化。 (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从图中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滴水量随着滴水的时间增加而直线上升。 4、算一算:一天会滴掉多少水升水,(用进一法取整十数) 列式计算(可借助计算器) 40X60X24=57600(毫升)?60(升) 5、感悟60升水 师:(出示一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个这样的盒子能装水1升,30升水能装下这样的60盒。 师:谁能照样子说说? 6、一年浪费多少水呢,(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决) 三、走进生活,感悟水。 1、这些水够你家用多久, 2、够缺水地区用多少天, 3、如果学校里的80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每年要浪费多少水? 4、按现在每吨水的价格,要多支付多少水费? 5、用浪费的这些钱能让你做哪些有意义的事? 四、联系实际,节约水。 师:刚才我们只是研究了咱们一所学校的滴水浪费水的数据,就让我们触目惊心了。那如果全 国全世界都这样浪费水该是怎样的一笔数呀~ 88 1、议一议: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2、说一说:节约用水有哪些方法, 3、出谋献策: 如何向其他人传达这些好方法呢, 五、课余小结,放飞思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说,你对节约用水最想说什么, 六、课后拓展 1、解决问题: 学校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费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过,,吨,每吨按1.5元收费,若超过,,吨,超出部分每吨按2.5元收费。 ,)王老师三月份用了,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 ,)李老师三月份用了,,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 ,)陈老师三月份平均水费为每吨2.0元,则陈老师三月份用了多少吨水,应交水费多少元, 2、把你今天听到、看到、想到的写成一篇日记从中体现节约用水的好方法。 《节约用水》教学反思 虞阳小学 薛芬芳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项重大的课程改革。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是综合实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重在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取得对数学事物的亲身体验,从掌握和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同时,渗透数学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学法指导,给学生提出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入开放的现实生活,从接受知识走向探究问题。此外Internet与实践活动课的整合,不仅为学生吸取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培养了他们收集、处理、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本节课我创设了猜谜语, 89 引出了课题。通过图片及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水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浪费水资源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引发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注重了“知识的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中强化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课时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课始让学生收看视频,课中让学生探索学校滴水龙头的滴水量„„这些均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数学的素材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 三、活用数学,服务生活,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本课正是实践这种理念的,如让学生通过估一估,算一算一个滴水龙头一天的滴水量、一年的滴水量„„引发联想如果全市全国都这样浪费该是一笔怎样的数目呀~ 从中体现了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能力,自觉地树立起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学科整合,再现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信息的程度越来越高,本课在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同时,很好地引入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形式更为生动、活泼,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高效,充分显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无可争辩的优势。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课前,我将影片片断、资料相关连接、相应的教学课件制作到主题网页当中,然后通过多媒体网络形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议一议等环节的教学,让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 (2)思品与数学的整合 专家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已有人与人相处的道德教育,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教育,现在要加上人与自然相处的道德伦理观念。大自然的价值在于她的支援生命功能,而不只是大地资源;人类尊重并保育大自然的多元性,才是尊重人类生活与文化的多元性。人类应该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出相应调整,理智地树立起全新的行为理念。本节课通过计算,使学生体验到浪费的水数量是惊人的,感受到“节约用水”的迫切性,并对如何节约用水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思想也收到一定的教育。 90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杨玉梅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目标: (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够从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体会扇形统计图在形象表达各部分量在总量中所占份额大小这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归纳等能力,渗透小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思维。 2、数学思考: 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同时,感受到统计应用就在身边。 3、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分析数据并做出决策,根据探索出的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 4、情感目标: 在交流探索中渗透小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思维,发展应用数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扇形统计图的读图与绘图 【教学难点】 如何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分析以及探索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方法的过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媒体的运用】 1、演示功能:通过扇形统计图制作过程的演示,化难为易,激发学生兴趣。 2、信息资源:利用网络搜集课件、NBA比赛场景等。 3、创新工具:利用Excel、Powerpoint软件,制作各种扇形统计图、幻灯片,对知识灵活应用并创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姚明在NBA篮球赛中的精彩进球镜头。 师:猜猜看,姚明在这场比赛中得了多少分, 2(出示:火箭队队员得分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91 师:从这幅图中能找到你们的答案吗, 二、亲历过程,探究问题 (一)观察扇形统计图,读懂信息。 (1)这幅统计图能反映什么情况, (2)你可以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二)深入观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出示: 1999年我国城乡某班学生参加课 人口统计图 外活动小组人数 图 统计 (2)你又知道了什么信息, (3)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扇形统计图, (5).总结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二)探究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1)出示:火箭队队员得分情况的扇形统计图 (2)讨论:制作扇形统计图应由怎样的步骤, (3)演示: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4)试练:把本班学生第二单元数学测试达标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 (5)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评价。 (6)小结:制作扇形的步骤 三、拓展练习,灵活运用。 1.下面是对本校学生近视情况进行调查后所作的扇形统计图。 视 92 力 正 常 (1)这个扇形统计图画完整了吗, (2)现在补充了有关信息后,完整了吗, (突出所有百分数之和是1) (3)你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4)如果要知道真性近视有多少人,需要提供什么信息, 5)如果已知视力正常的有150人,你能求出真性近视的人数吗, ( 2.想想看,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1)福娃贝贝2007年7月—12月的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 7月 8月 9月 10月 11 月 12月 销售个数 300 210 250 350400 380 (2)四月份福娃的销售情况统计表 种类 贝贝 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 销售个数 200 240 450 198 355 (3)如果要进1000个福娃,请问进货的依据是什么?需要把已经销售的数据用什么统计图表示? 3(下面这张图,你能赋予实际背景吗, 四、体会?分享: 1、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的遗憾呢, 五、课后作业: 今天课后的作业是做一个调查,以“我最喜欢的学科”为话题,做一次调查,并制作成扇形统 计图。 93 《扇形统计图》教学设想 虞阳小学 杨玉梅 统计部分在数学中最能反映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扇形统计图的内容植根于社会生活,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接受并应用扇形统计图,我根据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个熟悉的活动场景,给予学生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平台,一个广泛遐想的空间,将师生推至于问题主人的地位,使探究合作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从而集中个体的认识成为所有师生的共同认识。 一、透视社会生活,感受数学价值。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即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所采用的问题情境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如看球赛、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城乡人口统计,单元测试达标情况,视力统计、福娃的销售等,把生活中的镜头带到学生面前,从中剖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调动其已有的经验阅历,一起进行探讨,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是蕴藏在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二、重视整体构建,引导主动建构。 1. 本节课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按从“阅读扇形统计图一制作扇形统计图一应用扇形统计图”的模式展开的,体现了“识图、画图、用图”活动的系列性和层次性; 2. 在活动场景的构建时重视层层演进,从分析火箭队得分统计图——制作单元测试情况统计图——视力情况统计中的问题解决——福娃销售情况的决策,相应地进行了“读图、画图、用图”等认知活动,使活动场景的演进与认知活动的发展层次相一致,从中隐含了扇形统计图的应用价值,从而解决了课题设计中“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等数学课堂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 3.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应用情境暗示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扇形统计图、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自主探索画法并画扇形统计图以及应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决策等活动,从中体现了学生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提供探究空间,突出数学本质。 本节课的课堂活动开始于对数据的图形化描述的优越性(虽然找不到姚明的得分,却能知道各部分数占总数的百分数)的认识,通过阅读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比例和扇形图各部分面积比例之间的关系,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结构本质特征——用同一圆上各个扇形面积比例的大小来刻画各部分数据占总体数据的百分比;然后探索画法,动手实践,归纳画法;最后,讨论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整个课堂活动集中体现了“感知学习对象的优势一认识学习对象一分析与综合学习对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一讨论学习对象的应用价值”的数学抽象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以理性认识为目标的数学探究得到充 94 分的体现。 四、营造宽松氛围,重视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教学相长。同时,老师也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而不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按程序进行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相信学生,才能体现教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学生学习的无穷动力。在本课中学生作品展示这一环节,学生盼望表现、肯定自我的愿望表露无遗,从而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五、整合多种资源,发挥课件优势 本节课以网络资源为载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创新功能以及提供资源功能 在教学前利用网络搜集各种有价值的资源,根据需要利用Excel、Powerpoint软件等进行整合,制作出幻灯片、场景,动画等。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最喜欢的明星姚明的进球情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生活资料,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多媒体展示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形象具体,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媒体技术的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分数的基本性质 虞阳小学 翁雪英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95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具准备】 师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学具准备】 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引入新知 同学们,每年的中秋节你们都会吃什么呢,对了,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们中国传统风俗。去年的中秋节,翁老师的邻居李爷爷家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想不想知道, 好,既然大家都这么好奇,就张开小耳朵认真听。去年的中秋节呀,李爷爷家的孙儿小明、小华、小红都来了,家里可热闹了。李爷爷笑得合不拢嘴,他拿出一盒又大又圆的月饼,对孙儿们说:“孩子们,爷爷给你们分月饼了。老大小明,爷爷分这块月饼的1/2给你,老二小华,爷爷分这块月饼的2/4给你,老三小红,爷爷分这块月饼的4/8给你,(边讲边贴出名字和三个分数)你们同意吗,”爷爷的话刚讲完,小明就嘟着嘴叫了起来:“爷爷你不公平~分给小红的多,分给我的少~”小华连忙叫着:“爷爷不公平,您偏心~”只有小红在偷着乐. 猜测:(生讨论后回答)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爷爷公平吗,为什么, 生甲:“我觉得不公平,小红分得多。” 生乙:“我觉得小明分得多。” 生丙:“我觉得公平,他们三个分得一样多。” 师:“看样子我们班的同学也争论起来了,到底李爷爷的月饼分得公不公平,我们做做个实验就会明白了。” 二、探究性质、提出问题 (一)实验验证1(出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 1(下面我们就用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代替月饼,象李爷爷一样来分月饼了。 (生说师操作) 师:谁来说说怎样分出这张圆片的二分之一呢, 生:把这张圆片平均分成二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四分之二呢, 生:把这张圆片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二份是它的四分之二。 师:八分之四又是怎样得到的呢? 生:把这张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取其中的四份是它的八分之四。 96 2(观察这些圆片的阴影部分,你有什么发现呢,(贴出已分好的圆片) 生:三张圆片的阴影部分是一样大的。 3(现在来评判李爷爷分月饼公平吗,为什么, 生:很公平。因为他们三个人分的月饼同样多。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统一了,爷爷是公平的 。那你觉得1/2、2/4、4/8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呢, 生: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 师:那我们就用”=”连接。(板书:“=”) (二)试验验证2 师:刚才我们是利用实物验证出1/2=2/4=4/8,其实验证的方法有很多,如画线段图等.下面请同学们 动手 1.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验证,讨论后选择喜欢的材料与方法进行验证,并填写好验证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2.生验证,师巡视. 3.验证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 用画线段图的方法验证 (2) 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验证(交流时让生说说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3)利用实物验证(正方形纸)(结合课件演示) (三)发现并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1.引导学生观察规律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认真观察这三个分数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分数的大小不变,但分子分母都发生了变化 师:分子和分母发生怎样的变化?从右往左观察分子分母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游戏(根据这一变化规律进行游戏活动) (1)师出一个分数,生说出与之相等的新分数 (2)同桌互出题互说分数 3.揭示分数的基本性质 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板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4. 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的书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现 在请打开书看到75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是你说得好,还是书上说得好,为什么, 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用波浪线表出关键的词。 97 生甲:我觉得“零除外”这个词很重要。 生乙: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两个词很重要。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 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讨论,为什么加“零除外”。 教师小结:“以二分之一这个分数为例,它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零,行吗,不行,除数为零没意 义。所以零要除外。同时乘零呢,我们就会发现,分子分母都为零了,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里,分 母又相当于除数,这样的话,除数又为零了,无意义。所以一定要加上零除外。”(边讲边板书。) 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 4、提出问题: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提呢, (1)分数的基本性质与以前学过的那些知识有关?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 三、应用性质,解决问题 1(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变魔 术一样,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变个魔术。 2(学生练习课本例题2:(填在书上) 实物投影反馈时让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判断:(打手势并说明理由) (1)3/7=3+2/7+2=5/9 (2)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3)3/4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4)3/4=3A/4A 3.填上合适的数,说说你填写的依据。 (1)3/5=3*()/5*()=9/() (2)7/8=()/48 (3)4/18=()/()=4*15/18*()=2/() 4.虞阳小学图书馆藏书中,文艺类图书占3/5,科技类图书占4/10,文学类图书和科技类图书哪种数 量多? 5.请帮小熊和小羊找回大小相等的分数. 7/14、5/25、3/9、6/18、5/10、2/4、18/54、18/36、9/18、5/15、3/5、26/52、4/12、2/6 小熊:与1/3相等的 小羊:与1/2相等的 四(回顾反思,评价激励(略) 98 《分数的基本性质》设计思路 虞阳小学 翁雪英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试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我先通过故事让学生进入情境,然后让学生去猜想、观察、试验、感悟,进而得出结论。当学生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之后,再结合商不变的性质深入理解,把知识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中,我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月饼,发现三个人分得的月饼同样多,然后得出三个分数同样大,再来观察几组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然后在观察与分析中逐步感知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最后在概括与运用中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形成了清晰的认识。每一个活动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植树问题一》教案 虞阳小学 黄金英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的过程,掌握植树的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感情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3、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间隔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正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99 【教学准备】 DVD播放机,空中课堂光盘、小树苗、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结合情景,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环境美吗,请你们想一想保护我们的校环境最有意义的活动是什么呢,(生:)请听听电视里的老师是怎么评价你们的,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播放(01(23)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沙尘暴。可以净化空气,对人们有很多益处,每年3月12日植树前后各地各部门都会组织一些植树活动。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实际中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师:同学们愿意和电视机里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植树问题吗,我们一起听听电视机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观察碟片 )我们先来听听电视同学获得的信息,并想想如何完整地描述一遍,生: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怎么说, 师:他描述得完整吗,(生)师:我这里有文字写出的这道题。(贴上)请同学们默读一遍。(暂停) 师:两端是什么意思,(生)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生:) 我们班的许多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的看法,真好,但是电视机里却在争论,怎么回事,我们去看看吧~(快进4:19) 师:经他这么一说,我们真的学需要认真探讨一下(暂停) 师: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生: ) 师:我们能不能从100中取出较短的一段来先探讨呢,(生:) 解决10米长的小路栽树问题,大家想象一下会栽几棵, (播放碟片) 师:如果20米呢,请同学们和电视机同学一起探讨 (播放碟片)师:用这条线段来表示长20米的路,我们就从在长20米的路栽树入手来研究一共栽多少棵树苗的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可以画图,也可以摆学具,可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来研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电视机前的小朋朋友,你们也一起动手吧~) 师:谁愿意把探讨的结果说给大家听。(暂停) 师:谁愿意先汇报一下。(生:节)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小朋是怎么说的。跟我们班的同学说的一样。 (播放碟片)师:我们按5米一段来分,分成4段(几段,)需要栽5棵树(几棵,)这和刚才摆小棒摆圆片和摆三角形的结论一样的,请同学们想想看你有什么发现,栽树的棵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或者说段数(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暂停)(生:)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机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我们班同学和电视机里的小朋友一样出色。猜猜看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100 (播放碟片)师:同学们很聪明,发现了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下面请大家帮第一小组来算一算共需栽多少棵树苗的问题。(暂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生:) 我们来听听看电视机里的不朋友是怎样解决的, (播放碟片)师:大家探讨了解决多少棵的还帮第一小组解决了一共需要栽21棵,下面我这儿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这也是一个植树问题。同学们把书打开118页,看“做一做”谁能把题读一遍,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电视机前的小朋友一起行动吧~我们也一起行动吧~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暂停)生: 师: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小朋友怎么说的, (播放碟片)师:同学们,新动物园已经建成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注意听技术员阿姨给同学们介绍什么,这里又遇到了植树问题。(师贴例题文字)请同学们默读一遍,了解这里栽树的具体情况,再结合这幅图想一想一共栽多少棵树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暂停)师:从这个图里你知道了什么,这与刚才我们前面解决的问题一样吗, (播放碟片)师: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请你们也一起开始行动吧~ 请同桌同学交流解题方法,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也交流一下。谁能把你讨论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暂停)生:师板书 师: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小朋友怎么说的, (播放碟片)师:同学们发现了两端不栽树,栽树的棵数比段数少1的规律。听,技术员阿姨下在夸你们呢,真棒~(暂停)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的问题让我们班同学们自己来解决,你们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吗, (播放碟片)师:同学们共同发现了植树中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段数)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非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9页,请大家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请你们也抓紧时间完成“做一做”。 师:(快进)21:04 生: (播放碟片)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据木料吗,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家想象一相,把这根110米长的木料平均分成5段,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请你们在练习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请你们也赶快行动吧~(这道题也就是在课本119页第2题)师:(快进)23:11 ( 生:) (播放碟片)师:我们一起来看广场的环境很美,我们一起来看广场上的大钟,现在是几时了,钟敲了几下,用了多长时间,生: 师:钟是怎么敲的,生: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播放碟片)师:请同学们继续看,12时敲响12下,共用多少时间,(生:) 四、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和电视机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了植树问题,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并引出一端不栽的情况。 101 《植树问题一》教学设想 虞阳小学 黄金英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经历分析、思考的过程。因此,以光盘为辅助我这样设计:创设情境激发矛盾,引起学生兴趣;自主探索,构建数学模型;拓展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一、寻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借助光盘让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在观看碟片中,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大有“平凡中见新奇”的效果。这一原型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宽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让学生先探究10米的植树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后,再解决例1的植树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体验探究之乐。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维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的联系。”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发现规律,并能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策略加以解决。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探索、归纳、实践。 三、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老师加强了模型应用功能的练习,本课练习有以下两个层次: 1、 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安排学生自主完成知棵求间知间求棵,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如安装路灯、锯木头、大钟敲,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102 《植树问题》教后反思 虞阳小学 黄金英 本以为自己设计的教案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生活实际,重视了数学思维培养,方法的渗透,是可行的,学生们应该是能够掌握的。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种树”时还是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到“应用规律” 时一个个都像被打败公鸡,毫无斗志与反应。勉强参与的总是那几个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看来这样的设计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何来思维的培养,主题的建构呢,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学生能够找到简单植树问题的规律“间隔数+1,棵数”却无法运用呢,在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间缺少了怎样的链接, 在反思中,我找到了症结所在。 1(充分体验??夯实学习基础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体验和建构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 不仅需要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而且还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情境。 在第一次的设计中,据木头也好,路灯也好,看似全部来自生活世界,但学生对这些信息没有感情色彩的,这样的生活经验只是我自以为是的虚构。 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这样让学生才会真正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共鸣,才易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有个坚实的基础。 2(小组合作??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我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混为一谈了,误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知识结构逻辑起点,但学生们还不能将知识结构逻辑起点与自己的认知起点相互结合。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 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合作”是一个良方。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3(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 103 在以上教学设计中,我只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文字信息,学生们仅仅感受这些抽象的文字信息,没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就无法将文字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结合,无法达到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耦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 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通过充分体验,让学生有夯实的学习基础;利用小组合作,促进生生交流;借助数形结合,渗透数学学习方法;这样才使得学习主题建构可以落实。 《统 计》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卓 琳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第二课时(P94,95)。 二、教学准备 光盘、统计图、卡片、挂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及具有初步的统计知识,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喜欢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策略选择】 这节统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做好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融为一体。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创设熟悉的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星期四我们都要上“活动课”,喜欢上吗,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我们向大家介绍“活动课”的一些情况。(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活动课”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共同探讨,学习新知。 104 师: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统计了什么吗: 在“红、黄、蓝、粉”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呢,请拿出卡片,把你喜欢的颜色写下来。(此时,光盘播放音乐) 师:大家都写好了吗,组长收集一下。看来,大家喜欢的各不相同,那小精灵想知道我们喜欢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看看同学怎么说的,(播放光盘中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是的画面) 师:新同学建议你们明白吗,我们准备开始记录了。请拿好纸和笔。(在教师报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来不及记录的情况,教师要捉住这一契机,问:你们为什么来不及,你是怎么记得呢,有没有同学们记下来的?) 师:现在,我们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播放光盘:新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的画面,此时,小结:两方面同时进行:打钩,画?的方法都能又对又快地记录,) 师:为什么“正”字法,同学们认为是更好的方法呢,(播放光盘中教师重点介绍的“正”字法)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你们和同桌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比较适合你呢,(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连续在光盘和真实的课堂中来回切换,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相对竞赛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问题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且光盘的回答也能最大限度上补充学生相对不足的答案) 师:现在,你们都选好了自已喜欢的统计方法吗,我们重新开始,来进行记录了。 (此时,学生经过了对比,自已亲身操作,都有了一定的统计知识的认知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投影出示:学生的统计结果) 师:如果,我们现在有“涂方格”的方式开表现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请打开书本第95页,看小精灵是怎样涂方格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贴出挂图)谁来说说: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该怎样表示呢,(放手让学生讲述),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统计,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收获,看来,统计的作用可真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比如说,要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多少个同学过生日,就要用到它。(设计意图:通过数、看、比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从中真切体验统计的的操作过程与统计魅力,也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练习巩固,深化新知(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由课内的应用拓展到课外的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105 《统 计》说课稿 虞阳小学 卓琳 【教学内容】 、95页上的内容 教科书94 【教材分析】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更深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的】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1 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 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 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你们在学校的活动课中分别有多少人, 生:合唱、画画、写字。 师:从这张表格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我们继续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106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是多少,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与同桌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及时鼓励和指正) 生: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整理每种特长擅长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 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擅长每种特长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师:强调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人,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 糟了,喜欢走时装步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向上添格子、往旁边涂格子、一个格子不表示1个人) 小结: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请各大组代表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出擅长每种特长的人数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什么的最多,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但表示1 个人或物。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4、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那些地方要用到统计知识,我们统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什么的过程, 生:商场里的的商品那一样最热销,那一个学习小组的数学成绩最好,我们平时最喜欢吃的早餐 是那些,„„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a) 用所学“统计“知识评比本节课学得最棒的大组 师:请每大组分别派2个代表上台来收集整理本大组的得分(五星加1分,红旗加2分) 生:按4人学习小组分工完成所发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生:小组汇报交流统计结果,再描述分析统计结果。 师:对得分最多的大组插上红旗,进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情感教育,鼓励和作学习 b)根据同桌的平时表现表,统计同桌应得到的操行分 师:孩子们你们学到的统计知识用处真大呀~你们能否根据你的同桌每天的表现统计以下他本学 期应得的操行分,(五星+1分、红旗+2分、三角形-1分、圆-2分) 107 生:同桌两人分工合作 生:汇报统计结果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 挂图 教学设计说明: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中,我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一步体会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做统计图的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的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个格子表示1个人”这一新知的前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景中参与教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学习与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起“以一当多”的数学知识。通过学生自主统计活动,又十分自然的进行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情感教育,在通过用所学统计知识帮助同学统计本期操行分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又运用于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统 计》教后反思 虞阳小学 卓 琳 本节统计内容已不是学生所陌生的了,那么,在学生再一次接触统计时,给学生呈现点什么,留下点什么,让学生怎样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这是我一再考虑的,这节课下来,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满意点: 一、 重组教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教材的多样化,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实现以教材使用者向教材开发者,研究者角色转变,对于本册教材内容作了修改,书上是通过学生的生日在那个季节来学习统计的,但我考虑到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动画片总会令孩子们流连忘返,所以我抓住这个学生们极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统计教学,把他们带入了极大的兴奋情境中,学生在轻松的、完全没有老师创意的束缚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来,这样既尊重生活现实,又开发教学资源。正可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二、互动式评价贯彻全课 记得有一篇文章曾说过,中国的孩子受到赞扬实在太少了,而我就要做一个大方的老师,不吝惜 108 对孩子的夸奖,以妹妹小小的花伴,却包含着对孩子的认可与肯定,激励与赞赏,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贯穿整节课的花瓣评比活动实际上是我的一个巧妙设计,意在既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团结,竞争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中感受评价所带来的学习动力,又可以为学生暗添一个生活中的统计内容,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提出 :花瓣评比就可以用到统计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真是无处不在,更好地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学习和探索。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学生 学生看动画片以后,让他们去生活中寻找可以统计的内容,我又从其中随机选择一个现场统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利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发现它,解决它。 总之,本节课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在生活中找数学,才能鼓励他们更好地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 《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教案 虞阳小学 陈文枝 【教学目的】 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会制作统计图,掌握统计图在实际中应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具】 数据统计表,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堂 1(课前谈话: 福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个好地方,一下火车站,就感觉到这种气息。有许多朋友向我介绍武夷山、鼓浪屿等风景,并给我很多相关资料。我想利用黄金周时间,把收到友谊旅行社、快乐旅行社的资料制作三个统计表。 2(展示统计表。假如你们不是学生而是导游,都想争取到很多顾客,即今天的邢老师及听课的许多老师,你们拿了这么多资料向游客介绍是很麻烦的,用什么办法才能创新使用。 3(学生:建议应该画统计图。 4(展示课题:统计图的应用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 4个人一个小组,小组长就是小导游,选择其中的一组数据。 2(绘制统计图 3(制完举手(写上小组长姓名) 109 4(展示学生的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5(老师展示事先做好的统计图 6(第1小组的同学都选择折线统计图,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并且补充。 7(师:第二小组画折线好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8(说出画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理由。 9(师:看来同学们对三种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看看书上P140页是怎样说的,看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10(对三种统计图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11(话题回到原来上,你愿意当哪家导游,导游分开站队。 12(智慧大比拼:用3分钟考虑,用什么方法向游客介绍,让他们选择你们的旅行社。 13(哪个旅行社导游先来,派代表来,猜拳先来。 19(旅行社: ?快乐导游先来,先介绍营业额、价格等。 ?友谊导游来,生介绍各方面情况 ?快乐补充。 ?友谊补充。 „„ 20(用实际行动争取顾客。 21(回到自己座位。 三、总结: 你们对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的实际应用》说课稿 虞阳小学 陈文枝 一开始就说出自我的感受,福建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快乐和友谊两个旅行社的导游向他发出邀请,还给很多资料,把资料整理成三个数据统计表,而后展示给学生看,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使用这些资料,游客才能一目了然,加入你的旅行社,紧接着展示课题“统计图的应用”。 第二个阶段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考虑到时间关系,小组合作时只要选择其中的一组数据,绘制统计图,时间是6分钟,制图完毕后写上自己的组长姓名,交给老师,老师用实物投影展示绘图的 110 图形,请小组长说说绘图的理由,并且思考回答数据表二为什么不能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引导学生看书上P140页是怎样描述三种统计图,并且互相说一说,结合今天学习的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发言,且有所补充。 话题回到原来上,谁愿意当哪家导游,把快乐和友谊旅行社导游分开两队,进行智慧大比拼,用猜拳的形式看哪家旅行社导游先来。快乐导游先来介绍各方面情况,接着由友谊来,而后进行补充。讲完后,用实际行动争取客源,把听客老师和同学当成自己的顾客,时间到后,回到自己的座位,谈谈对这一节课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教后感 虞阳小学 陈文枝 本节课一开始就用谈话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针对老师创新使用材料这一问题,很快懂得要用统计图的方式进行解决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出课题。 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选择三组中的一组数据,绘制统计图。同电视机里的同学比学赶帮,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统计图时,发现他们制作的统计图都很优秀,都能够说明制作统计图的原因,而且积极地做好补充工作,有条有理,有板有眼,融洽在浓厚的学习气氛当中。根据老师的要求,看书自学,说明书上对统计图的说明特点、作用,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对统计图作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阐述问题非常到位,同电视机里的同学进行对比时,各自展示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的个性。 在智慧大比拼这个教学环节中,两家旅行社的小导游,各施才华,打出自己的品牌,利用统计图向顾客介绍自己旅行社的优势,从各方面进行,全方位进行,吸引游客,发展自己,小导游在进行补充说明时,能够为自己旅行社的利益对对方进行反驳,尽量抬高自己,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商机,在用实际行动争取顾客时,把听课老师以及同班同学当作游客,而自己就是一名地道的小导游了。在争取客源时,十分热闹,生生互动,把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谈到自己的收获时,学生也能全方位地进行,情感上、学习知识上、经济方面、实践方面等等,都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111 《锐角和钝角》——光盘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陈梅兰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7,39页。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张、光盘。 【学具准备】 学生三角尺,纸张、小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大家想见见她吗, 2.新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看看。00:33播放光盘(游乐场),00:50暂停。让学生先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秘密。 然后点名让学生说说。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02:00播放光盘,02:20暂停, 你认识哪些角,学生回答。 他说得对吗,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请学生用三角板验证。 4(生活中还有很多角。我们再到桥上去找找。05:25播放光盘,06:10暂停,你从中找出了些什么角,指名回答。 电视机里的小朋友还找到哪些角,08:27播放光盘。 5(这些角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能给这些角分类吗,09:35播放光盘,10:25暂停。小组合作,先分清每个人干什么。分类时可以请三角板来帮忙。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6(小组汇报分类情况。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分的,播放光盘10:53,展示机内学生分类情况。 7(小结分类情况。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112 二、探究新知,动手操作 1(我们刚才把这些角分成三类,直角已经有了名称,你能给这些角取个名字吗,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 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取了什么样的名字。14:08播放光盘。 小朋友说得真形象~数学上我们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板书课题。 2(谁能再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指名说。 3(闭上眼睛想一想直角、锐角和钝角。 4(生活中还有很多锐角和钝角,你能找出来吗, 16:03播放光盘 课前游乐场中的角是什么角,18:58播放光盘,19:15暂停。让学生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见过锐角和钝角吗,让学生指一指。 5(你会做一个角吗,请你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选择纸张、小棒、剪刀等材料)。 说说你做的是什么角。 学生汇报展示。 还有不同的吗, 6(你能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学生汇报。 同桌互相欣赏一下画的是什么角。 7(接下来新老师请大家做一个游戏,好吗,24:05播放光盘,猜角,比比谁猜得又快又准。机 内外互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和电视机里的同学都收获不少,下课以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并 说给家长听。 机动活动:用三角板拼一拼,能拼出哪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小组合作。 113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 虞阳小学 陈梅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没有直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承上启下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利用光盘进行教学。利用光盘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在抽象出几何图形,让他们经历形成过程。学生再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从这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利用光盘播放学生较感兴趣的游乐场的画面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指出。然后问: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啊, 学生回顾。最后提出问题:你还能找到大桥上的“角”吗, 复习旧知,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温旧导新,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114 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了两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将找出的角分类,产生锐角和钝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同时,通过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提供了依据。再告诉学生,他们的分类方法与数学家想得完全一样,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其次,我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 第二步骤是建立三种角的关系。 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我先再通过闭上眼睛想特征,让学生建立三种角的模型。让学生运用两根小棒先摆锐角、直角,再摆钝角,让学生得出三种角开口大小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三种角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层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在分类、交流、摆角、想特征几个环节中,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说、动”的机会。特别在做角、分类环节中,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产生,通过锐角、钝角的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这个环节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四项练习:1:找角 2:做角。3:画角。4:猜角。 1、首先通过看图,找出生活实物中的角。再通过思维拓展,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还发现了哪些角。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2、角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在这项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要求学生各自运用不同的材料展示一个角,并让学生说说运用什么材料以怎样的方式展示了怎样一个角。这一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让学生利用三角板或直尺在纸上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正确的画角的方法和验证各类角的方法。 4、只露出角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是什么角。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学有困难,学有疑问,学有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在这这堂课里学会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机动练习,同桌用三角板来拼角,看看能拼成什么角。 115 《平 移》光盘教学案例 虞阳小学 翁 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1、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教学实例,感知平移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基本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了解平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衣服、方格纸、写字板、鸭子图、房子图 【学具准备】 方格纸、鸭子图、房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和电视里的老师、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好吗,(播放)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移动吗,(暂停00:14) 师:谁愿意用动作来演示一下移动, (学生演示,教师给予鼓励)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播放00:42) 师:移动的现象在生活当中经常见到,下面请大家来看,这是什么地方,(播放01:12) 师:刚才,同学们参观了商场,你知道电梯是怎样移动的吗, 师:下面我们接着看。(播放01:55) 师:谁能说说缆车是怎样移动的,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说对了吗,(播放02:10) 师:推拉窗是如何移动的呢, 116 (播放三个画面后暂停02:51)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电梯上下移动、缆车向前移动、推拉窗左右移动,像这些运动就叫平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移。(板书:平移) 二、新授。 1、认识平移。 ?(出示写字板) 师:这上面有平移现象吗,谁能指出来, (学生回答并演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找到了没有,(播放03:45) ?(出示两件衣服) 师:你们观察到上面有平移现象吗, (学生回答并演示)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机里的老师又拿出来什么,(播放05:28) ? 师:熨斗上下、左右移动是平移吗,说说理由。(暂停05:51) (生答) 师:向不同方向没有规则的移动叫平移吗,说说理由。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下面接着看。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暂停06:23) 师: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许多,那请你说一说生活中你身边有平移现象吗,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们找到了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播放06:58) 3、教学例1: 师:看看房子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格,(播放) (出示房子平移图) 演示房子向上平移5格的过程。(暂停10:11) 师:想想看刚才电视机里的老师是怎么移的,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数出小房子移动了 多少格,(同桌讨论) 师:这座小房子还要向其他几个方向做平移运动,那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小房子卡片,打开书 本41页找到方格图按照要求移一移小房子。 (师巡视辅导) 师:你是怎么移的,你有什么好方法, 117 师:那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移的,(播放11:35) (暂停14:41) 师小结:平移时,找准一个点,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只要数到相应的位置,结果都一样。 4、练习。 ? 给帆船涂颜色。 出示题目后暂停(14:59) 师:谁愿意来读一下题目, 师:给向右平移4格后的帆船涂上颜色,同学们,快动手吧~涂完后同桌的同学相互看一看,你 涂对了吗, (交流反馈)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涂得怎样了,(播放15:53) ?分别画出图形向上平移3格,向左平移8格后得到的图形。 师:这道题要求同学们画出它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后的图形,我们跟电视里的小朋友比比看,谁 能画的又快又好。 (播放17:20) 5、拓展。 师:请同学们用老师给你的这只小鸭子画出一排小鸭子,你能行吗,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并绘画)(播放)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画得怎么样了,(播放) 三、小结。 同学们,电视里的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答)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平移现象。 118 《平移》光盘教学设想 虞阳小学 翁 威 科学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把远程光盘资源引入到课堂并运用于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程资源,分析教材编排意图,设计教学预案。 远程教育资源走进我们的校园,融入到我们的课堂,给学生创造了丰富的校园生活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学习,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粉笔,黑板,嘴巴”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应以老师课堂教学为主,播放光盘和利用网络资源为辅,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与学的过程,而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依赖播放教学光盘来完成。 上课之前,我认真钻研教材,观看光盘,查阅网络资源,分析资源中老师每个教学环节的呈现意图和学生特点,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平移》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难点是学会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法及操作,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平移”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复杂,但平移现象又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二年级学生,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意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本课的学习,有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交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远程教育资源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现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变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认识平移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能积极参与身边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与此同时,“由网络资源列举现实生活中平移现象引入——概念教学——探究、体验、建构知识的形式过程——知识的应用”这一教学思路便快捷、清晰地梳理了出来。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感知“平移”现象。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移动,再利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让学生对“平移”现象有初步的感知,如(多媒体依次出示:商场上正在运动的升降电梯、正在沿着缆线滑动的缆车,有一位小朋友在左右推拉窗户。) 师问:电梯是怎样移动, 缆车又是如何移动, 推拉窗又是如何移动的, 这样,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情景,变抽象为具体,有利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119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了以后,(多媒体出示三种现象同时出示的画面)我再借助多媒体中这个画面进行总结:电梯是上下移动,推拉窗是左右移动,缆车是沿着一条线移动的,而它们本身的方向却没有改变,像这样的现象就叫平移现象。 利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创设了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情景,给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情境中理解“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平移”现象了以后,我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存在的平移现象。 三、运用远程教育的光盘资源,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美国教育家研究发现:“听过全忘,看能记住,做才理解。”因此,在“数格子画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我设计了组织学生先观看录像再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我利用光盘中(课件播放光盘)这一教学环节。(老师的教学片段)先让学生观看这一段录像,使学生溶入到光盘资源的课堂中,让学生跟着电视中的老师学习平移的方法.再巧妙地使用了暂停播放程序,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数一数房子向其他方向平移了几格,让学生与电视中的学生在音乐声中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在学生操作的同时也播放光盘中学生进行操作的片段。(播放录象)这样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先看看电视中的学生操作,自己再动手,而优生可以独立完成,直接与电视中的同学进行比赛,这样的设计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最后再评出操作小能手,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操作方法。在学生情趣高涨时,我继续让他们观看录像。观看录像前可以这么问:同学们,想不想与电视中的同学再进行比赛,那我们先来观看这一段录像,我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得更认真。(播放录像)观看录像后对于怎么画小鸭子,学生心中有数,再组织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鸭子学具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即完成课本“做一做”。这一教学环节我让课堂里的学生和电视中的学生进行比赛,让课堂里的学生和电视里的学生及老师进行互相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欣赏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体验数学的应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教学中,我从网络媒体中所创设的生活情景引入,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平移”现象,再理解“平移”的概念,紧接着及时拓展到生活中去欣赏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我从网络媒体资源中搜索并下载有关资料,(多媒体出示欣赏片段)像建筑物的平移现象,奥运五环的平移现象,滑梯上的平移现象,人走路中的平移现象等生活现象。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共赏。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原型”再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欣赏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性。 120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黄霞红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 算。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出示情景 1(想一想:你最想知道什么, 2(猜一猜:你想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2(有几种情况 3(研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A(独立思考计算 B(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C(展示各种方法 D(小结方法:相同的数位对齐 4(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5(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揭示课题 6(试一试 7(计算并想办法验证 三、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 四、课后延伸,拓展运用 五、一课整理 121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虞阳小学 黄霞红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95-97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意义、法则已经熟练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刚刚学完,为解决本课整数减小数做了有力的铺垫。本课内容为学习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小数的简便运算等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具有现实的意义,可以迅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学生体会处处有数学,融生活课堂于一体。数学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 “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二、设计意图: 1、引导抓本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法的备课思路是从整体入手,抓住一点,辐射多点,用方法线引导学生学习多个同类知识。数的加减法在小学内就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区别,中学后还有其它的数。小数的加减只是一个小支流。用哪根线才能把所有的加减法的这些“珍珠”穿起来呢,这是备课时我思索的重点。我仔细想了想整数加减法则、小数加减法则、分数加减法则,联系生活中的计算情况,感觉到加减计算的本质是单位相同。因此,本节课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单位相同”进行。我的理解对不对呢,我设计了拓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目的有二,一是考察有多少的学生真正具备了40分钟培养的“能力”;二是考验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否能成功实现。二者是统一的。 122 2、艺术的语言。一、鼓励性的语言。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我对此话深信不已。每个成功的人生都是自信的人生,自信无不来自周围的人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夸其实就是教师用积极的、富有鼓舞性的语言引领孩子,不论他们的表现如何,都能得到激励,都能鼓起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精练性的语言。“言多必失。”教学也是一样。教师过多的言语令学生厌烦。细细思考,每堂课的知识是很少的,需要老师讲的只有关键的几句罢了,哪里用唾星漫天飞呢,教师语言越少越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堂的空间会越大,学生用来思考的空间越大,自主的空间也就越大。三、人文性语言。良好的学习状态应是快乐、轻松的。达到这种状态需要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虞阳小学 黄霞红 学生已通过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正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在进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改变了以课本为主,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的讲练。学习显得很被动,情景创设比较成功,奥运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这个情景也比较自然的贯穿了整节课,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 2(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不是很难,这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很比较明显,当学生提出了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计算出,这时课才开始,在老师还没进行计算方法的教学时,这时老师不是就此而止,而是趁势引导:你是怎么计算的,数位对齐就是什么对齐——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中感受方法。 3(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本课的重点。而整数减小数也是该部分中的难点,注意这方面,强调数位对齐,注意引导学生先把整数写成小数再进行计算,突出了计算中的难点。 4(对于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应该进行加强。 123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虞阳小学 杨玉青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会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DVD播放机、空中课堂光盘、不同规格的长方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大小相片3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五一节马上又到了,以前五一节时大家有没出去游玩吗,(生) 节假日老师经常带天仪去玩,并给她照些相,留下她逐步成长的过程,大家看 (出示相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师:老师特别喜欢这张,要把它贴在墙上,又担心弄脏弄旧,想给它套个玻璃纸保护一下,你们觉得应该用多大的玻璃纸的呢, 生1:和相片一样大 生2比划 师:相片究竟有多大呢,看来要想准确知道这张相片的大小,就得求出它的面积。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求面积,我们来听听新老师的介绍,请看(0:24播放:工人师傅制作黑板需要求出黑板的面积;印刷工人印刷数学课本需要求出数学课本的面积;盖一幢教学楼需要知道教学楼的占地面积;铺地板砖需要计算出房间的面积)(1:03暂停)看来面积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那怎样求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观察猜测,自主探究 1、观察猜测 师:(出示相片)大胆地估计一下,这张相片的面积可能是多少,(生) 124 师:到底是多少平方分米呢,(教师把这幅相片的背面展示给学生,相片的背面画有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方格。)你们数一数,这幅相片的面积是多少,(生) 师:你是怎么数的,请你大胆地猜测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生) 学生回答后,老师结合相片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确信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结合相片启发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宽不变,长发生变化,它的面积怎么变化,长方形的长不变,宽发生变化,它的面积怎么变化,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发生变化,它的面积怎么变化, 2、自主探究 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 下面我们来作个实验活动。 请大家取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用1平方厘米正方形摆摆,看看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操作,(师光盘快进到7:05 暂停,同时将视频切换到实物展台,再将表格贴在黑板) 生(把摆的长方形给大家看),汇报: (1)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多少,为什么,(3)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是多少,为什么, 师完成表格。 学生观察表格 师:你发现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猜测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师:噢,你们都猜测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电视机里的同学跟我们的猜测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7:05播放:我也是猜测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暂停) 师:新同学回答问题真完整,和我们的猜测一样,(7:10播放:可是我还有个疑问,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是用长乘宽得来的,是不是其他的长方形面积也是用长乘宽呢,)(7:38暂停) 师:这位新同学爱动脑,考虑问题真周到。对呀,其它的长方形、所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不是都是用长乘宽呢,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该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呢,(生回答) 师:我们来听听新老师新同学有什么验证方法,(7:53播放。0:21暂停)听清楚了吗,那你们也和他们一起,自己来验证一下吧。(师光盘快进到练习0:38)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后,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积、长、宽的数据。 启发学生思考:你发现其他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板书) 教师追问:在面积公式中,长×宽实际上表示的是什么,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摆的活动,猜测、验证,发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长乘宽。那以后我们计算长方形面积时,还要用小正方形一个一个去摆吗, 师:那如果不知道长和宽是多少呢,(生) 师:书上做一做就有两道题,请大家先去量一量,再计算,行吗, 生练习汇报。 师:看看电视机里的同学做的怎样,(0:38播放。1:52暂停) 125 师:你们也发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我们和新同学一起把发现填在书上P78页上。(3:28播放,4:19暂停)(快进到1:47练习) 生汇报,师板书公式 师:那求正方形面积需要知道几个条件, 师:同学们真能干。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还能解决不少的实际问题。 三、应用与拓展 1、(1:47播放,2:12暂停)师:新老师出的这题你们能解决吗,这题就在数学书上的P78页。 生练习,组织汇报。 2、(4:03播放,5:05暂停)黑板,数学书,手帕任选一样,先估一估面积,再测量长、宽,计算它们的面积,看看估的准不准, 生活动,组织汇报。(快进到0:25布置作业) 3、想一想 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有几种,长与宽分别是多少,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播放结尾0:25)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想 虞阳小学 杨玉青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在备这节课时,通过和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对话,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总体设计思路)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充分利用光盘来上课,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我采取的 126 使用光盘方式是: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观看光盘中创设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学习,然后继续播放光盘揭示问题,达到与电视教师、学生的多边交流,逐步实现教学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五一节马上又到了,以前五一节时大家有没出去游玩吗,(生) 节假日老师经常带天仪去玩,并给她照些相,留下她逐步成长的过程,大家看 (出示相片并加以简单介绍) 并通过探索相片究竟有多大引入面积问题。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求面积,我们来听听新老师的介绍(利用名师光盘,0:24—1:03) (通过机内外共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观察猜测 师:(出示相片)大胆地估计一下,这张相片的面积可能是多少,(生) 师:到底是多少平方分米呢,(教师把这幅相片的背面展示给学生,相片的背面画有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小方格。)你们数一数,这幅相片的面积是多少,(生) 师:你是怎么数的,请你大胆地猜测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生) 师结合相片动态演示长、宽发生变化,面积也随之变化,得出长方形面积与长、宽都有关系。 (组织猜想、估计相片的面积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为下面的探究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 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然后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后,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面积、长、宽的数据。 同桌互相讨论。生汇报。 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播放机生疑问) 师:是啊,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用长乘宽呢,你有什么方法验证, 生动手验证汇报。 小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追问:在面积公式中,长×宽实际上表示的是什么, 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看到:长是几厘米,沿着长边就可以摆几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这样的几排。 由此使学生理解:长×宽实际上表示的是长方形中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 接下来借助课堂练习“做一做”,适当结合光盘里生的发现,引导迁移发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操作,用摆的活动并结合光盘揭示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127 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3题 一张长方形桌面长14分米,宽6分米,要配上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数学书封面、黑板面,一块手帕,三样物品任选一种,小组同学合作测量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计算出篮球场的面积和半场的面积。 五、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形面积是24平方分米,它的长是( )分米,宽是( )分米。 1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一块正方形的菜园,有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 (图略) (在“实践应用”和“拓展延伸”两个环节,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虞阳小学 杨玉青 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由五一出游拍照留下成长过程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几张相片逗人的表情,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初步让学生感受求面积的必要性。接着应用光盘里教师介绍生活中需求面积的例子情境,为后面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创设良好的任务驱动。几张相片这一道具及光盘中的情境演示,在这里起到了“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二,引导学生参与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 128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猜想和探究活动。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通过观察相片,估计相片的面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然后,组织摆的活动,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事先准备的长方形得出面积,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猜想。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却是鲜活的、生动而有趣的。在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适时播放光盘揭示问题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机内外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体现了《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课的最后让学生回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第三,搞好课堂训练,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所谓“有效”是指通过老师在一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是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用足球场上的一句话来讲就是“教学要到位”。 本接课的教学,我既注重过程,也注重结果。在“实践应用”和“拓展延伸”两个环节,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 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当然,本课有许多不足,设想是美好的,但实际教学中有许多环节做的不够到位,没有很好的突破重难点,学生学的不够扎实, 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129 欣赏课《杜鹃圆舞曲》教案 虞阳小学 郑美珊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乐曲的欣赏,能区分出乐曲有几个乐段,能够随着音乐律动,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选用 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学会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随音乐律动 【教学难点】区分乐曲的其他段落 【教具准备】多媒体、打击乐器、录音机、光盘、挂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杜鹃圆舞曲》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师生谈话导入。 2、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1)你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告诉大家吗, (2)为第一主题起名。 (3)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4)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5)出示谱例: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 (6)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 3、聆听全曲。 (1)除了第一主题外,还有哪几个不相同的旋律, (2)第一主题演奏了几遍, (3)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比较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什么, (4)第三主题又跟第一和第二个主题又有什么不同, (4)介绍曲名及作曲家:《杜鹃圆舞曲》,是由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 4、再次完整欣赏全曲。 (1)介绍圆舞曲:一种流行于欧洲的三拍子民间舞曲。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三步舞的基本舞步:左右左,右左右。 (3)齐跳圆圈舞。 三、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鼓励学生的表现。 130 欣赏课《杜鹃圆舞曲》教学设想 虞阳小学 郑美珊 按照省级课题“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研究”的实验要求,在欣赏课《杜鹃圆舞曲》这节课教学中,运用了现代农远教育研究“模式一”的教学。在这一教学尝试中,本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教学光盘资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首先我熟悉光盘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要求,确立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记忆乐曲的第一主题,随音乐律动;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区分乐曲的其他段落;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培养三拍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发挥光盘里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盘里和盘外的师师、生生、师生的高效互动,力求取得良好的实验和教学效果。根据光盘教学内容和环节,本节教学设想如下: 一、律动进教室,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初步感受三拍子的特点,了解圆舞曲。 二、在听赏乐曲《杜鹃圆舞曲》时,我直接借助光盘进行教学,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初听乐曲:听到三声什么样的叫声,为乐曲揭题。第二环节,听赏乐曲的第一主题。本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光盘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并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乐曲。让学生自己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一主题伴奏,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三环节,分段欣赏时,,我充分利用光盘有效解决本课的难点。第四环节,在学习三拍子舞步这一环节,光盘里的教学简单明了又有美感,学生和老师都学得轻松又愉快,本人利用光盘教学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拍子舞步,培养三拍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在光盘资源运用操作过程中,主要采用快进操作和菜单节选操作,以达到里外学生同时互动的目的;在学生有能力回答的情况下就采用快进操作,如果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完整就借用光盘资源教学。 在这节课教学中,本人主要是利用光盘的课堂教学资源,依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既减轻了教师备课过程中所花费的精力和减少备课的时间,又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131 《草丛中》教案 虞阳小学 卢祯秋 【教学目标】 1、能用金山画王的特效方式表现一片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2、欣赏画家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拓展创作,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3、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金山画王的特效方式表现一片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难点:在欣赏画家的作品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拓展创作,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教学准备】【 信息环境及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特别好,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郊外去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大家想不想去啊,学生:想~课件:老师驾车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感受。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谈所见、所感。 2、我们已经用线描画了草丛的作品,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现在请大家自由欣赏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1。播放轻音乐。问:大家看到的作品怎么样,它们美在哪里,学生感受发言。小结:草丛很丰富,草丛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 3、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那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电脑技术来画草丛中的作品。课件揭题:草丛中。 二、新课: 1、课件:欣赏画家卢梭的作品。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张画家卢梭的作品,请仔细观察,这幅作品都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小结:卢梭是法国画家,他的这副作品展示了生命中最神秘、最隐秘、梦幻般的情境。这里的色彩明快,以深绿色为主。在草丛中,树干、花、草、叶、果实各有特色。主题是:被花豹袭击的黑人,人和动物自然的隐约在草丛中,植物也富有生命力,像活起来一样,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引起人们对热带丛林的向往。 2、现在再请大家自由欣赏以草丛为主题的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2。播放轻音乐。 3、引导思考:艺术家们的作品充满了奇特的幻想。看了这些作品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你能说说发生在草丛中的故事吗,或者是你想象中的丛林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草,有没有花朵和果实,其中还有没有动物和人物呢,动物和人物是怎么样的,在做什么,它们又是怎么样组合 132 在一起的, 4、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名让学生操作后教师引导:如果在这个同学的作品中再添加或更换添加的人物、动物、飞禽等你能想到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吗,可以怎么给它命名呢,学生讨论并发言。 5、学生创作:现在请同学们给自己的创作主题用我们学过的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资源去创作吧。要求:创作时要注意草是主题,添加的人物、动物、飞禽不能太多。大家也可以用桌面的文件夹01的草丛图片进行创作,并给你创作的作品命名。播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提醒:保存自己的作品。 6、作业展评:请打开自己的作品,选出作品媒体广播。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做小结:表扬 与鼓励。 三、教学拓展。 1、现在再请大家自由欣赏画家的作品,请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夹03。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2、现在大家欣赏的作品与刚才大家创作的作品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对了,现在欣赏的作品有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丛中、海洋中、校园中等美丽的故事。那么你能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资源来再创作其它主题的作品吗, 3、学生再次创作。同时要注意要有主题。音乐播放,教师巡回指导。提醒:保存自己的作品。 4、作业展评。请打开自己的作品,选出作品媒体广播。先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做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作品,并且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绘制出了美丽的草丛中、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丛中、海洋中等美丽的故事。,感受到了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退出并关机,下课~ 《草丛中》 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卢祯秋 一、案例背景: 本课使用的是湖南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草丛中》,本课涉及到“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线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活动,观察、描绘几种野生草类植物,适当想像、添画。我结合前面所学的金山画王图库中的背景、角色、动画进一步美化图画,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用金山画王的特效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教学难点是在欣赏画家的作品的同时,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拓展创作,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鉴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电脑室上课他们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不具备很强的审 133 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互助合作。 1、情景导入: 此环节我采用了踏青的课件,老师驾车带着学生到郊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然后谈谈所见所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欣赏文件夹1草丛作品,让学生感受草丛的丰富,草丛的画面充满了生命力。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课件揭题:草丛中。 2、欣赏画家卢梭的作品。 让学生细观察,这幅作品都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副作品的感受,教师小结这副作品的背景,从而使学生感受画家创作的美。再让学生自由欣赏文件夹2关于草丛中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有了操作的欲望。 3、指导创作: 学生经过踏青、欣赏草丛作品、草丛中主题的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们的作品充满了奇特的幻想。看了这些作品你想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你能说说发生在草丛中的故事吗,或者是你想象中的丛林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草,有没有花朵和果实,其中还有没有动物和人物呢,动物和人物是怎么样的,在做什么,它们又是怎么样组合在一起的,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畅所欲言。学生带着自己的构思用金山画王的特效进行创作。 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金山画王”的使用方法,可以马上使用该软件进行作品创作。但由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及想像力、审美能力的强弱不同,使得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在学生创作过程的巡回指导中,我着重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 另外,我在巡视学生创作时,注意发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创作后,把这些作品拿来展示给大家,并广泛征集意见及建议,以此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4、教学拓展。 学生作品展示完之后,我通过一句赞扬的话——“老师觉得大家的创作都很棒,这么美的图画,你还能给它取个什么主题呢,”激起学生“我要说”的欲望与勇气。请学生自由欣赏画家的作品文件夹03。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说说你的理由。质疑学生与刚才大家创作的主题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现在欣赏的作品有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丛中、海洋中、校园中等美丽的故事。激发学生:那么你能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资源来再创作其它主题的作品吗,学生再次创作,教师通过全体广播展示给大家,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作品,并且用金山画王这个软件绘制出了美丽的草丛中、宇宙中、天空中、森林中、花丛中、海洋中等美丽的故事。,感受到了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退出并关机,下课~ 134 美术课《迷 彩 服》教案 虞阳小学 陈 莺 【教学目标】 1、了解迷彩服的特点与作用,学习制作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并剪的方式,让动物们穿上漂亮又 具有保护作用的迷彩服。 2、认识那些穿着很有特色迷彩服的动物,让学生知道穿上这衣服的重要性。通过欣赏与观看教 师的演示,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最后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3、通过学习让大家知道动物是地球上的“居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如果保护不了他们, 就保护不了我们自己,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给动物“穿上”漂亮又具有保护作用的迷彩服,并剪下来。 【教学难点】 用点、线、面等不规则的色彩,给自己喜欢的动物穿上合理的迷彩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展示栏、双面胶等 【学具准备】彩色笔(水彩笔或油画棒等) 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教师穿迷彩服的照片)激发兴趣。 2、 (展示各种兵种的迷彩服照片)了解迷彩服的作用:不同色彩的迷彩服适用于不同的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3、出示课题《迷彩服》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图片) 以“点” “线” “面” “点、线、面”等为主进行装饰的各种动物图片。 2、制作方法: (1)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a、先画出你喜欢的动物外形b、设计迷彩服图案并上色c、沿着动物外形剪下来。 (3)师展示松鼠范画的基本画法。 3、欣赏学生制作迷彩服的作品,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动物界迷彩服设计大赛”及大赛要求;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栏上;评出一、二、三名。 2、学生在音乐声中创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135 四、作业展评 1、学生投票产生一、二、三名。 2、学生评价,师总结并评出“最佳评委奖”。 3、颁奖。 五、拓展 1、(欣赏动物图片)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们,更加激发我们要爱护并保护动物,怎样去做了,最基本从爱护环境做起,保护好它们的家园。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2、最后(欣赏迷彩的图案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迷彩服的图案在生活中的使用也很广泛,今天大家都学会了设计、制作迷彩服,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后,平时在生活中就可以运用上。 迷彩服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陈 莺 在我校“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的大好形势下,本着实验的要求,本人在美术课《迷彩服》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为切入点,利用下载和制作的相关教学课件(模式二)资料。通过激趣、竞赛等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知识传授、创造思维和动手制作,以及赏析评价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想象和感受动物迷彩服的特点和作用。不仅达到体验艺术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还从中受到人类与大自然、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我用多媒体课件采用了欣赏法、发现法、尝试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可以用“点”、“线”、“面”,以及“点线面的结合”给动物身上设计花纹及色彩来进行伪装。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第一个环节,掌握有关迷彩服的知识。课题是迷彩服,任务是为动物设计迷彩服。因而了解迷彩服就是本课的知识点。于是我以课件我自己穿迷彩服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出迷彩服,并让学生从军用迷彩服图片中得出有关迷彩服的作用:隐蔽功能,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教师再小结:看来我们人类能设计迷彩服服装来保护自己,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也善于通过伪装来保护自己呢,让学生讨论发言,这样教师很自然的可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环节,了解动物迷彩服的特点,并将美术知识融入其中。通过课件分别展示各种动物身上的花纹,引出点、线、面和动物身上奇特的颜色,对动物的迷彩服进行归类,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内容展示与学习。为了明确本节课的内容,我展示了一些在大自然中生存困难的动物,并告诉学生,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身上没有迷彩服,生有一定的困难。请大家给自己喜爱的动物设计迷彩服,让自己喜爱的动物能更好的生存下来. 第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的灵感增添催化剂。通过引入竞赛,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郁。 136 第四个环节,学生如何讨论制作并揭示迷彩服的制作步骤,教师再示范,让抽象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程序,为学生顺利完成创作打下基础。 第五个环节,学生制作。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歌曲旋律《皇帝的圆舞曲》的节奏,自由自在地用彩色笔为自己喜欢的动物设计一件既漂亮又能保护自己的迷彩服。 第六个环节,展评。本人用彩色卡纸设计了一些小区环境:如绿色代表草地;蓝色代表天空等。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区内,先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请全体同学投票选出一二三名的画并颁奖。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并对没有得奖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 励 第七个环节,小结拓展。 师生一起欣赏即将濒临灭绝的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最后欣赏人们利用动物身上的花纹和图案设计的生活用品。鼓励学生回去以后也要结合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试着把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装饰一下。 《石头说话》教学设计 虞阳小学 陈新英 按照省级课题“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研究”的实验要求,在美术课《石头说话》教学中,我运用了现代农远教育研究“模式二”的教学尝试,充分发挥教学课件资源,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师生、生生互相评价,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尽情地发挥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本课内容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八课的《石头说话》。这堂课是“手工制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石头的造型作品,让学生了解单块石头独立成型的制作方法与组合造型的比较,鼓励学生动手制件出各种事物等作品的造型,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感兴趣而且全身放松的时候,才会尽情的发挥想象力,才会体会到创造带来的成功感觉。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出示两幅图片,并强调大自然里有一种很不起眼的东西,路旁、河边、山上随处可见。但是,如果你留心过,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里藏着很多秘密。例如我国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位于安徽省南部,景色秀丽神奇,尤其那千奇百怪的石头,像《猴子观海》、《仙桃石》„„,并分别出示图片课件,提出问题:这块石头它像什么,它们好像在说什么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带着问题仔细地观察图片。通过观察,找出图片中石头的开关,使学生对不起眼的石头另眼相看。在此基础上,我提出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是一起来学习“石头说话”。 137 “石头说话”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即如何在保留石头作品原样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作品。所以,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先要启发学生想象,想象的前提是发现。在课堂中,教师结合了黄山奇石,给学生看其中两张石头的照片,让他们说说像什么,然后公布石头的其名。因为介绍的石头具有明显的特性,学生进行想象没有多大的困难。初尝想象乐趣的学生这时一定会对着自己的石头进行联想,课的进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术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最忌讳学生作业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风格。解决好想象的问题后,就要解决好如何绘画的问题。在课堂中,通过教学课件我主要选择了欣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展示单块石头画与多块石头组合造型的认识和制作步骤,让学生自主发现,引领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思考创作,从添画、涂色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为了使这节课达到预期的效果,我首先出示一块形态普通的石头及从这块石头制作成的不同作品。通过石头摆放的角度不同,让学生明白,要使石头更像自己所联想到的事物,就必须着眼于一个“巧”字。即巧妙利用石头的形状、色彩,进行想象,为创作时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石头的形状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自己对石头认识,并讲一讲自己会如何处理,怎样来设计制作,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开阔学生的创作思维。接着我通过单块石头和多块石头组合的作品的课件让学生了解单块石头独立成型的制作方法与组合造型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利用石头造型的方法,可以独立成型也可以组合造型,包括可以平面拼摆,也可以立体组合。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想像,鼓励学生用多种造型和装饰的手法来塑造所表现的物象,使其物体的形象更具个性和创造的特色。在小结石头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的同时,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训练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学生动手制作前,我又出示了课件让学生欣赏一组石头作品,通过对作品的造型欣赏来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寻找创作的灵感增添催化剂。 在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作品时,我着重强调要根据石头的特点进行添画或拼摆,使作品更具有趣味性。学生在合作制作过程中,互相指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培养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迸发创作热情,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动手能力也很强,短短十几分钟时间,看,这些不起眼的石头经过同学们的巧手点缀就成了情趣盎然的小艺术品。我把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自己欣赏和评价自己的作品。感受创作带来的愉悦感,再一次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只要我们关注生活,仔细留心身边的事物,相信从自然界中就能不断的发现美,甚至创造美。 138 Unit3 Lesson12 Domestic Animals教案 虞阳小学 余庆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单词:duck hen horse cow sheep (2)能听、说、读、写本课时中的四会要求的单词:wool, milk ,egg 并能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 中正确使用这些单词。 (3)两会句型:Hi ,I am a ~~. I can give you~~~~~ 2、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表演。 (,)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 (1)各动物的头饰。 (2)教学单词卡片。 (3)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1)Greetings: T: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Good morning, Miss Yu. T:How are you? S:Fine, thank you. T:let’s sing a song ,ok S:Ok 师生同唱 Old McDonald Had a Farm (2)Games A.快速抢答的游戏。用PPT展示食物单词,学生快速抢答。 Step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将水果图片粘在黑板上,问学生:What do you like? S1:I like apples T: Give you apples . (重复教读give) 引导学生造句: I can give you eggs , I can give you apples. (,)Game 139 听音游戏 出示动物的声音让学生猜出动物的名称来。 (4)Guess T: What does the cows give us ? 鼓励学生回答: It can give us milk 教授单词:Milk 教授其它句子如上。 Step 3 Consolidation 翻书听音跟读,让学生表演。 Step 4 Learn A Chant Baa Baa black sheep 以节奏明快的Chant来结束本节课。 Unit3 Lesson12 Domestic Animals说课 虞阳小学 余庆美 一、 1、课题说明: 本案例以闽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为蓝本,以课文教学为出发设计的活动课案例。 2、课时说明: 本案例所需时间为40分钟。 3、学生情况说明: 二、情感态度与学习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表演。 (,)培养学生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得到成功的体 本节课是以三年级小学生对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紧张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本节课在课堂 中我通过用PPT和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认真的听音。并在竞争的状态下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在呈现新知的时候, 我尤其注意了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通过对比,听音动作等不同的方式引出新词,给学生以深刻的第一印象。这节课不论是新知的呈现还是游戏的设计。都努力面向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140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融入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刚接触英语,在教学中容易忘记单词。在本小节紧张的新知授课过程,学生能够紧张的配合老师的节奏。配上简单紧张的听音游戏,让学生的有个短暂的放松过程,并且能在有趣的猜词当中复习旧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铺垫(在教授单词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实物加卡片的方法并采取开火车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记忆。在新句子的教学上,我利用PPT 中的Flash来形象跟读。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习惯。我弃用利用手势来结合句子,用形像肢体语言来巩固学生在乐趣中接受了新知。并鼓励他们表演出来,用小组加分的形式来奖励这些同学( (设计说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意,新切的感觉。通过简单的问候融洽师生关系,用歌谣的方式来愉悦师生,以游戏的方式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Unit 7 小学英语 Home教案 虞阳小学 吴云芳 【教学目标】 1 、听、说、认读单词: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dinning room ,cook, wash。 2、学会表示指令的词组: Put the ...in the ... 3、句型: Where ar e they ? They are in ...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dinning room ,cook, wash, read。 【教学难点】单词study, bathroom, bedroom的发音。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单词卡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Warm-up / Revision) 1、Greeting; 2、 快速抢答: 3、Chant :To the supermarket. 4、揭题:Home. 播放look and say感知新知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课件出示classroom) 引出bedroom,bathroom. a. 教师出示bedroom的图片,问学生:What’s in it? 当学生回答出bed时,教师说:Yes, there is a bed in the room.. This is a bedroom.教读bedroom, in the bedroom板书,让学生认读,操练。 b.bathroom(同上),操练washing in the bathroom.(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读单词bathroom并板书 141 2、教学sitting room, dinning room a.教师出示sitting room的图片,教师问学生:Is it a bedroom? Is it a bathroom? 学生回答:No.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Good. What is it? 呈现单词让生试拼读sitting room. We watch TV in a sitting room. 教读单词sitting room,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b.dinning room (同上) 3、出示炒菜的画面问:What are they doing? 教师引导cook,cooking, They are cooking .Where are they cooking ? 操练 kitchen, in the kitchen. 教师出示kitchen的图片,问学生:Is this a bathroom? 教师可让学生用中文说出这是哪儿。然后教读单词kitchen, 并板书,学生认读单词。教师可请学生看图片说句子:We are cooking in the kitchen. 4、教师出示reading的图片ask :What are they doing ? 手指着书房问学生:Where are they reading ? 学生回答: They are reading in the study. 教读单词 study,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教师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义:We are reading in the study. 5、播放课件: Look and say. 6、Practise: Ask and answer 7、describe my home This is my home. How many rooms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8、句型教学 教师佯装从超市里购物回来,拿出一个kettle 对身边的同学说:Put the kettle in the kitchen.学生若听不懂, 教师可多说几遍并配以动作,直到该学生把放到为止 . 9、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抢读单词 这是训练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一些单词 卡片或图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并说出其中的意思,或将图片上的单词读出来拼出来,读对说对拼对的给该组记10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2、摸宝说英语 教师准备好本课的单词卡片(有的写中文,有的写英文)和图画。将卡片和图画放入一只 不透明的袋子里。游戏开始教师说,袋子里装的是许多宝物,让学生们上来轮流摸宝,如果摸到的是写有英文的卡片,则要英译汉;如果是中文,则要汉译英并拼读出来;如果是图片,则要看图说英语。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教师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句子,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房间。 教师: Welcome to my _______ This is my ________.It’s very nice.___. 2、chant: Home is a nice place. 3、homework 142 Unit 7 小学英语 Home说课 虞阳小学 吴云芳 本课时部分主要是通过展示家庭居室结构,让学生学习各个房间的英文名称: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让学生在听听做做的活动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单词。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韵文的学习复习句型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教师出示图片逐个进行单词的教学,然后播放Let's learn部分的课件,进行句型的教学和操练。教师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趣味操练部分,通过“抢读单词”和“摸宝说英语”的游戏巩固本课时的单词和句型。最后学唱chant,在歌声中顺利结束本课时的学习。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设计-50米跑 虞阳小学 庄文斌 内容跑:50米快速跑 游戏:冲过火力网 1、能知道用积极摆臂、加快步频来提高跑的速度 目 2、了解游戏方法、规则,能简要说出投击跑进中的目标需放“提前量”的道理。 的 3、能主动参与练习,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帮助别人。 顺序教学内容 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数 时 强 1、学生站成四列横 1、整队、报告队。 人数、师生问好~2、学生和教师一同 2、布置本课内做游戏。 1、教师语言要清容和要求。 3、学生认真听讲看开 精神饱满 晰。 3、队列、队形示范。 2、教师讲解课堂要练习。 4、学生精神饱满。 始 心情愉悦 求和任务。 4、活动性游戏: 3、教师带领学生一 10 小 1学生自选游戏内组织: 部 动作整齐 起做游戏。 容;在规定范围内 4、教师讲解徒手操 自已组织;两人或××××× 分 发展柔韧 的动作和要求。 四人为一组。 ××××× 师生一同练习。 5、专门性练习:××××× 各关节绕环;韧带××××× 练习。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组织学生练习原1、学生分散自行练发展学生的 一、50米快速跑 地小步跑、高抬腿跑,习,体会积极摆臂的动 1、重点:能做出快速能力培养基 要求积极摆臂。 作要领。1 20 小 2、分组做依次出发2、成四路纵队鱼贯50米快速跑的全学生的自信协 本 练习,体验跑的自然、练习30米放松跑,做程动作,做到动作调能力,。 到跑得自然放松。 放松动作。 143 部 3、分组练习30米、3、分组练习中,通自然、放松、快速。 50米快速跑,以小组过互相观察、讨论、交分 为单位相互观察、相流,提高快速跑的速 互纠正。 度。 1、放松 2、课后小结 ××××× 结 通过放松运3、布置课后练××××× 束 动,提高学生的习:跳短绳一分钟 ××××× 1 4 小 部 兴奋性,达到放4,5次 ××××× 分 松的效果。 4、布置还收器◎ 材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设计-50米跑说课 虞阳小学 庄文斌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择了加速跑和游戏活动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借助吹泡泡和塑料袋为一载体,将简单的技术动作与生动的游戏活动融为一体,以达到娱乐身心,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 课的导入与准备部分是以模仿小动物和吹泡泡的游戏,把跑的辅助练习巧妙的融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与各种游戏活动,并从中学到一引起简易的动作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在阳光的照射下,七采油的肥皂泡满空中飞着,同学们满声地奔跑着,打打着嬉笑着。学生正玩着有趣的时候。老师再让学生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把泡泡在塑料袋里。从而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常客珠学习热情。让在大家利用空气的阻力练习加速跑。老师把塑料袋巾在胸前,做加速跑的示范动作,塑料袋贴在胸前纹丝不动。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散开朝着规定的方向,各自独立王国地进行着尝试体验着加速跑的感觉。同学们,塑料袋不仅可以练习加速跑,还可以用不做其它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散动脑筋去尝试,一个个金点子闪亮上声了,有的用线拴起塑料袋。放起风争。有的学生吹鼓了塑料袋打起排球,中旬起足球,还有的学生把塑料放在脚夫上起两人三足的游戏~~。这样让他们按照自己生活中的所观察到的各种形式,展开丰富有成效想象,自由式地。创造性性地进行表现,并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自己的小伙伴,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交往。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从小培养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从小培养合作的好习惯。 课的结束阶段,利用语言诱导学生,听着优美,舒缓的音乐进行放松整理活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尽快恢复到安静状态。课的结束进行讲评,改变传统的老师一个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展开讨论,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体会,老师最后再加以总结迪样做可使学生学会科学地评价别人及自我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与激励功能。 144 《立定跳远》教学教案 虞阳小学 黄明强 认知目标:通过立定跳远课件的展示,使学生领会技术动作。在思想上认识到自身不足,教 在室外练习时,加以注意改进; 学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更好的改进提高立定跳远的动作质量;目 情感目标:通过室内、外课的结合,让学生们即能用心去理解,又能通过锻炼去提高。从标 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刻苦锻炼的品质。 部 分 教学内容 时间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育内容 常规提问 布置本课安排任务 课 3、立定跳远课件 1、学生认真听讲,提问:立定跳远分几步展示: 件 骤, 回答问题 室 FLASH动画 3、展示立定跳远课件服 10 2、把立定跳远的动视频展示 内 介绍主页页面设置 完整动作 分 作环节记住,在脑子务 4、展示各个部分,稍加部 分解动作 钟 里形成影像,更好的入教师说明 于 技术分析 分 5、提问:立定跳远还有纠正自己在实际练习练习方法 教 什么易犯错误,,让学生中的错误动作 错误分析 在室外课后反思回答 学 练习要求 室外 教学内容 时间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育内容 部分 准 1、体委整队 6~7 体委组织,学生跟备 2、慢跑 分教师指导下 养成性教育 部 3、徒手操活动各随练习 钟 分 关节 1、学生在教师指导1、辅助练习:(课下练习 件中观看动作要领) 1)纵跳 40×2组 1、教师讲解、示范 1)纵跳 2)弓步交换跳30 2、带领练习 2)弓步交换跳 次×2组 练习时,语言提醒学生基 3)兔子跳 3)兔子跳14M×1培养认真规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 19~20 本 2、立定跳上、跳组 集中纠正,多数学生易出分 范的学习态度 2、立定跳上、跳下 下台阶练习部 现的错误动作,并让学生 钟 台阶时,跳上体会起重点:蹬伸起跳与分 回忆课件中的展示,在集跳、抬腿收腹动作,抬腿收腹;挺身与伸 体立定跳远时,指出个体跳下体会挺身、落地腿着地 动作 错误动作并强调改正 3、集体立定跳远 3、集体立定跳远练练习 习3~5组 145 1、集合整队 结 1、集合整队 1、教师吹哨集合2、放松 3~4 束 2、带领放松 2、放松 3、总结提问,让分 学生回答室内课的部 3、提问 3、回答问题 钟 问题 分 4、宣布下课 4、下课 4、师生再见 场 平均脉搏预计 125,135次/分钟 多媒体教室 地 多块硬泡沫垫子 器 练习密度预计 30,35% 组成台阶 材 《立定跳远》说课教案 虞阳小学 黄明强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次课是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渗透新课标的教学改革精神,以“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为主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安排了此次授课内容。本次课教学方案,主要以教师引导,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学生生动的、完整的、详细的了解立定跳远的运动过程及怎样练习,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自我观察能力,进而融入教师的指导思想,让学生从思想上、实践中将立定跳远的动作熟于心,真正掌握其动作。 二、教学背景分析 立定跳远作为发展爆发力、弹跳力和身体协调性的练习项目,在平时的课堂教中经常被采用。但学生在学习中总存有盲目性,不知道怎样跳的更远。老师的示范、讲解也不能很好的将它展示出来,特别是示范中,仅半秒多的过程使学生很难看清楚,强调讲解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学生在意识上也不能很好领悟,因此制作了即能展示立定跳远的过程,又能讲解说明的课件,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体会。结合学校场地设施的情况,设计出这堂在室内展示课件与室外练习相结合的展示课。 三、教学目标及内容框架设计 1、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通过立定跳远课件的展示,使学生领会技术动作。在思想上认识到自身不足,在室外练习时,加以注意改进; B、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更好的改进提高立定跳远的动作质量; C、情感目标:通过室内、外课的结合,让学生们即能用心去理解,又能通过锻炼去提高。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刻苦锻炼的品质。 2、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146 本节课40分钟 (1)、室内:10分钟展示课件 直观展示: 1)立定跳远flash动画 2)立定跳远视频 文字展示: 3)立定跳远完整动作介绍(结合音频) 4)立定跳远分解动作介绍(结合音频) 5)技术动作分析(结合音频) 6)练习方法介绍 7)错误动作分析及纠正 8)练习要求 (2)、室外:30分钟练习立定跳远及各种辅助提高练习 辅助练习:1)纵跳(发展踝关节力量) 2)弓步交换跳(促进肢体协调性) 3)兔子跳(提高大腿力量) 技术改进:跳台阶(上、下) 完整动作:立定跳远(多次) 四、教学流程 室内:在教师内,利用多媒体展示之前,提问,“立定跳远分几步骤,”学生回答。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边切换展示,边稍加说明,让学生更清楚。课件结束,提出问题,“立定跳远还有什么易犯错误,”让学生室外课后反思回答。 室外:准备活动后,做三种辅助练习,使肌肉得到充分拉伸;再利用台阶跳上,让学生体会抬腿及蹬伸;跳下,体会挺身及伸腿着地。然后完整的集体练习立定跳远,中间教师给个别学生指出错误动作并纠正。练习结束放松时,教师此时让学生回答室内结束时的问题,并给出总结。 《立定跳远》教学反思 虞阳小学 黄明强 通过以这种形式组织本次课,从而更进一步探索这种学与教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认真的学,且直观、不受干扰,便于学生掌握。再下到操场上,进行练习。学生不仅在思想上,有了较深的印象,而且在身体力行上,更好的发挥。 这种形式也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教室展示与操场间过渡直接影响教学时间的安排,所以,最好还是在硬件较好的学校便于实施。 147 148
本文档为【《画家乡》光盘教学案例 - 莆田教育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