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0102001 研究现状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S0102001 研究现状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举报
开通vip

S0102001 研究现状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S0102001 研究现状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关于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研究 1(傅德本《 从联系范畴探索辩证法理论的新形态《学术界》2000?6 2(阎军 《从〈哲学笔记〉看列宁的“辩证法构想》《理论界》2005?6 3(彭 锋《从普遍联系到完全孤立———兼谈生态美学如何可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吴显庆《关于联系的辩证法的断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1 月 5(吴乃欣《关于联系范畴的几点思考》《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S0102001 研究现状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S0102001 研究现状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关于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研究 1(傅德本《 从联系范畴探索辩证法理论的新形态《学术界》2000?6 2(阎军 《从〈哲学笔记〉看列宁的“辩证法构想》《理论界》2005?6 3(彭 锋《从普遍联系到完全孤立———兼谈生态美学如何可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吴显庆《关于联系的辩证法的断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1 月 5(吴乃欣《关于联系范畴的几点思考》《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6(李明生《联系的客观性与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的二律背反》《保山师专学报》1999 3 7(傅德本《联系论—一种历史与现实的探讨》《理论学刊》2004?2 (陈立旭《论联系的变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8 9(朱兰芝《论联系与矛盾》《齐鲁学刊》1998?2 10(周永华《论相互作用与联系、矛盾和运动的关系》《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 9 11(孙爱军《马克思主义联系观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12(李怀君《普遍联系不等于矛盾》《中州学刊》1984? 6 试述列宁对普遍联系学说的贡献》《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3 13(傅于川《 14(关山 《为什么普遍联系是辩证法的总特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 4 15(高晓雁《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新议》《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曾国屏《系统论的基本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4 16(魏宏森 17(陶军 《现代系统论对普遍联系原则的确认与发展》《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5?2 新探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等概念》《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7 18(杨会峰《 19(衍之《应当重视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5 20(王宝霞/李莉/李子健 《论普遍联系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意义——兼谈管理中的内外联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6?2 21(赵智奎 《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理论范畴的历史分析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4 22(魏宏森 曾国屏《系统论的基本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4 23(青人《关于普遍联系的几个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武汉大学学报》1984?5 24(王路平《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新解》《齐鲁学刊》1995?6 25(陈长畅 刘友君《论系统概念---兼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系统论的关系》《现代哲学》1988 ?2 26(王立平《辩证法理论的哲学反思》《四川大学学报》2007? 1 27(刘波《对系统辩证法规律体系的一点设想》《济南大学学报》2006?4 28(张克《现代系统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理论界》1999?4 29(周荫祖《关于系统论及其哲学思考》《哲学研究》2005?7 30(孙玉兰《系统论深化、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求是学刊》1987?2 31(傅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5 关于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研究摘录 一、联系范畴分析 联系的普遍性或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它在唯物辩证法乃至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如何理解这一范畴的涵义,就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认为,这种把联系的普遍性归结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解释,还停留在直观和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的水平上,是不够完善和不够深刻的。从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入手,考察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在认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每一组范畴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内化、积淀并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对客观世界现实事物本质联系的真实把握。 规律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在于它的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及其运动,在于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 相互作用及其变化。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 性是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具体体现,联系的复杂性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联系的条件性、不平衡性和可 变性。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关于事物、现象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 ——赵智奎 《马克思主义范畴体系的构建及其发展——从马克 思到邓小平理论范畴的历史分析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学报》2004。4 联系的概念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基础。在联系中事物才能存在、运动、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特殊形态,它是前进上升的质变。发展必然处处存在: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实现发展。只有通过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人们才能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认清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并运用规律正确有效的改造世界。运用这些原理反思、指导对外交往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会峰 《新探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等概念》《安阳师范学 院学报》2002 。7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学说作了多方面的论述,提出了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对立面的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发展了恩格斯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强调联系对发展的依赖性,联系的发生需要有“绝对中介”,对普遍联系做出了新的贡献。 ——傅于川 《试述列宁对普遍联系学说的贡献》《贵州教育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2005。3 二、联系的客观性研究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如果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就必然受到客观联系的惩罚(本课将要讲到规律,对这一问题将会揭示得更清楚)。相反,人们完全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人类造福。人们还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我们理解任何哲学观点,都应当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把二者结合起来,看待联 系问题,也应当如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 新的具体联系,同时我们又必须肯定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吴乃欣《关于联系范畴的几点思考》《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5。5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重视这个观点。 普遍联系是客观的辩证法。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客观世界是一个广泛联系着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这个统一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不仅事物之间有联系,而且事物内部也充满着联系;一些事物彼此直接联系,另一些事物则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间接联系;有本质的必然联系,也有非本质的偶然联系;不仅是现实的空间联系,而且是历史的时间联系。事物不仅在联系中存在,而且也只有在联系中才能产生。“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原始星云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形成了天体,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构成了社会,……没有联系就没有一切。联系是运动发展的前提。恩格斯在谈到物质存在的总体联系时指出:“这些物体是互相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不仅运动发展的原因是联系,而且运动发展本身就是事物联系状态的改变。离开了不同客体之间以及每一客体内部各方面和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就不可能有任何运动,没有现象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就无法理解发展。 ——王宝霞/李莉/李子健 《论普遍联系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和意义——兼谈管理中的内外联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 院学报》1996?2 三、联系的普遍性研究 普遍联系和辩证法的规律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贯穿于整个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普遍联系是客观的辩证法,又是认识的辩证法;它不仅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而且是辩证法体系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辩证法之所以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因为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反映了事物最普遍的本质联系。辩证法的诸范畴反映的也是普遍联系,它们是从各个侧面和各个阶段来说明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联系。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普遍联系是客观的辩证法,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客观世界是一个广泛联系着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这个统一体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普遍联系是认识的辩证法,认识本身就是联系,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及其相互作用。只有全面地把握事物的一切联系,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运动与发展。而考察事物的联系,不仅要在静态中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动态中分析.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决定了基本的认识方法必然是分析和综合的统一。一方面需要分析,即在思维中撇开一切联系,否则就只能停留在浑沌的表象;另一方面需要综合,即恢复事物的全部联系,否则就认识不了事物,或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并不完全是对立面的直接联系。 普遍联系在辩证法中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它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第二,它是辩证法体系在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即辩证法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存在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 ——傅德本《 从联系范畴探索辩证法理论的新形态《学术界》 2000?6 联系的普遍性或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它在唯物辩证法乃至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联系的普遍性,现行教科书一般理解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通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某种联系或 关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部分、成份或环节。这就是联系的普遍性。”在作者看来,这种把联系的普遍性归结为联系是普遍存在的解释,还停留在直观和经验的水平上,是不够完善和不够深刻的。在作者看来,联系的普遍性不仅应当向现行教科书那样从存在方面来理解,而且更重要的应当从性质方面来理解,这样才能揭示出这一范畴中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从性质上来理解,应当把联系的普遍性看作是各种联系中所包含的共性。各种具体的联系性是尽管互不相同,是多样的,然而联系的多样性并不排除联系的同一性。就联系本身来说,也是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性的联系形式无论如何不同,但在不同之中却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是普遍联系的具体表现形态而且正是通过它们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普遍联系的观点 认为事物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所谓系统,就是指由相互联系依存和相互作用的部分或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魏宏森 曾国屏《系统论的基本规律》《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5 . 4 四、联系的多样性研究 在学界对联系的多样性与条件性的单独研究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联系的整个体系中进行研究。李明生先生的《 联系的客观性与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的二律背反》文中对联系中的存在的矛盾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此文在对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内在的矛盾。联系具有客观性是指存在的客观性,然而对联系的内容的理解却有主观性,因此导致矛盾的产生。事物的联系的普遍性中包含了事物的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由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又由于在联系的普遍性众已包含了联系具有主观性的特征,从而使二者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由于条件的存在,使事物设计了解释和说明。没有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无法理解。这与联系的客观性构成矛盾。作者认为这些二律背反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的思维具有主观性。 ——李明生 《 联系的客观性与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的二律 背反》《保山师专学报》1999。 联系的多样性在于事物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事物联系变化的根源 , 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变化。既然事物处在普遍联系当中 , 一个物质自身的变化 , 必然引起联系的变化。一个物质发生变化 , 构成了另外一个或一些物质变化的外在条件。这些由联系的变化而形成的外在条件 , 又影响甚至决定着某一特定物质自身的变化。由此构成了一个“综合变化体”。在这个“综合变化体”当中 , 不但有物的存在 , 也有联系的存在; 物处在变化当中 , 联系也处在变化当中。如果只看到物自身的变化而无视联系的变化 , 就会陷入僵化的、片面的思维当中 , 实际上也就把物看成是僵死不变的了。如果只看到联系的变化而脱离对物的存在的认识 , 对联系变化的认识也就是无根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 最终会陷入神秘主义。因此 , 必须以宏阔的视野看到“综合变化体”, 并且在“综合变化体”当中既看到事物的变化 , 也看到事物之间联系的变化 , 在对二者综合、深入的考量当中 , 认识变化着的事物总体。 联系的变化的根本动力 , 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变化之中。对于“综合变化体”中某一事物来说 , 由于它在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当中 , 会受到外在的变化因素的影响 , 这样 , 使它自身所发生变化的力 , 就不单单是自身变化的力了 , 它与外在事物之间联系的变化的动力 , 也不单单是自身变化所产生的力了 , 而是自身变化的力与外在的联系的变化的力交织在一起的力的综合 , 由此形成一种“合力”。这种“合力”既包括事物自身变化当中产生的种种的力 , 也包括联系中产生的种种的力。这变化着的力 , 可以分解成许多许多 , 这些力之间的交织与渗透 , 也十分复杂。 联系的变化的能量 , 来自变化着的物质。但变化着的物质在交互作用与相互渗透中 , 又会产生新的能量。一定时期一定物质的能量总和一定 , 但一定物质在与其它物质的联系当中 , 能量的凝合、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的释放方向、能量的发挥和消减渠道 , 等等 , 是不一定的。 ——陈立旭《论联系的变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1?2 五、联系的条件性的研究 事物之间联系的变化存在极为复杂的情况。考察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进而认识“综合变化体”, 发现其中更为丰富的规律, 将使人类的认识发生飞跃。这种飞跃, 也正是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所要求于人类思维的。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不断变化的事物又是普遍联系着的。而这种变化又是在各种条件中实践的。这是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对于一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直接的与间接的、内部的与外部的、内容的与形式的、因果的与非因果的、必然 仅仅作为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的与偶然的、可能的与现实的、本质的与非本质的等联系, 条件予以认定, 却很少考察联系的变化。而对联系的条件考察, 恰恰是人们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联系的有条件性是指事物的普遍联系,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无限多样,决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无限多样的。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主要和次要的联系、本质和非本质的联系、必然和偶然的联系、一般和个别的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性质方面表现出事物整体的不同特征。同时,这些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事物的规律。联系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事物、现象的复杂性就是联系的多样性的体现。 ——吴显庆《关于联系的辩证法的断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1999? 1 联系的条件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条件是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作为联系的条件性则是指任何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万事万物离开条件,就无法存在,无法理解。由于条件的存在,使事物设计了解释和说明。没有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无法理解。列宁曾举过“下雨好不好?”一例,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天总是要下雨的。而下雨好不好呢?这就得依据一定的条件,即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愿望等来判断。当人们的生产、生活迫切需要雨水的时候(主观愿望),下雨了,那么下雨当然好了。这时,下雨这一客观现象与好(人们的主观看法)通过人们的主观愿望这一条件也就联系起来了。反之,当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不需要雨水的时候,下雨了,这时下雨这一客观现象与不好(人们的主观看法)也同样通过人们的主观愿望这一条件得以联系起来。因而,一事物(现象)的好与坏(事物本身无好坏可言,只是人们的评判而已),是同人们的需要(包含不同的人的需要或不需要,以及需要的程度,这就是条件)紧密连在一起的。而人们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又具有主观性。 ——李明生 《 联系的客观性与联系的普遍性、条件性的二律 背反》《保山师专学报》1999。 六、系统论与联系的研究 系统联系揭示了事物联系普遍地呈系统状态这一重要特征,深化了对事物普泡联系形态的认识。系统论不仅肯定了事物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必然、偶然、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等等联系,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整体、结构、层次、功能、起源乃至信急联系等等,从多方面深刻地展现了普遍联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其中整体联系突出了系统联系最基本的特征,揭示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着重对动态开放系统的特征予以揭示,指出系统对外环境作出反应或发生作用,会以整体功能新质出现。这是系统内部各要素联系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再如,结构联系揭示了系统各要素诸变量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这是使系统保持整体性并具有一定整体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联系揭示了系统与外部介质的内在联系。系统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并反作用于结构,二者有机统一。在所有这些联系中,整体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它超越了线性因果联系认识阶段,指出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是一个互为因果的网络,每一要素只有在其他要素作用下,才能对整体发挥作用。系统联系把事物联系的方式定量化、模型化,从而为理论地再现普遍联系的细节提供了新的认识手段和方法,这就有助于对事物普遍联系的具体机制的认识。过去,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对较为复杂的事物、现象、过程,往往难以把握它们之间多方面联系的总和。而今,现代系统论与电子技术结合,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手段,以及借助于运筹学、概本沦、数理统汁、集合论、模糊数学、图论等现代数学工具,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再现事物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复杂联系。系统联系的定量化、模型化和精确化,为人类更好地改造、控制自然和社会提供了有力工具。总之,系统联系从多方面深化了对普遍联系的认识,使普遍联系学说更趋向成熟,对系统联系作出哲学概括和升华,建构相关“范畴群”,是当代发展唯物辩证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陶军《现代系统论对普遍联系原则的确认与发展》《南京政 治学院学报》1995。2 系统论深化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思想。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甩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即页),所以,唯物辩证法把“联系”作为它的第一个特征和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看作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所揭示出来的一系列普遍联索,如时空联系、因果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等等,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卜我们应当着到,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关于客观世界无所不在的联系,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来说都需要深化和发展。 系统论深化了事物联系的性质,也补充了事物联系的形式。它不仅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的正确性,肯定了事物间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等联系的性质,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存在于系统之间的系统联系和信息联系,确定系统地位的结构联系和功能联系等新的联系形式。它告诉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系统内在结构中的层次、子系、要素的总体联系,从而进一步认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综合作用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 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关系。 ——孙玉兰《系统一论深化、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求是学刊》 1987。2 (哲学系王志平整理)
本文档为【S0102001 研究现状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30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0-15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