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

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

举报
开通vip

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 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 [整理者按]白刃,“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自1937年3月从菲律宾回国准备参加抗日救国算起,70多年来,白刃走过的是追逐理想的漫漫征途,奉献的是耿耿赤子心。 白刃说:我本是闽南海隅一个村野顽童,在乡间念了两三年私塾。后来去南洋谋生,当学徒做工卖报,半工半读。读了几年洋学堂,这是我的全部学历。我从南洋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到延安抗大学习,该感谢我的启蒙老师董锄平(冰如)同志。董锄平同志是1921年入党的老同志,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到南洋开展革命工作。他引导我参加...

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
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 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 [整理者按]白刃,“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自1937年3月从菲律宾回国准备参加抗日救国算起,70多年来,白刃走过的是追逐理想的漫漫征途,奉献的是耿耿赤子心。 白刃说:我本是闽南海隅一个村野顽童,在乡间念了两三年私塾。后来去南洋谋生,当学徒做工卖报,半工半读。读了几年洋学堂,这是我的全部学历。我从南洋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到延安抗大学习,该感谢我的启蒙老师董锄平(冰如)同志。董锄平同志是1921年入党的老同志,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到南洋开展革命工作。他引导我参加救亡运动,树立革命的理想。抗大毕业,我被分配到山东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敌后艰苦斗争中,能够坚持下来,是与党的培养教育、广大指战员英雄行为的激励分不开的。其中,我受影响最深的是罗荣桓政委和肖华主任。他们体现出的崇高理想、顽强斗志和模范行为,对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我在艰难漫长的战争岁月里,能够不断克服缺点与错误思想,逐渐成长起来。 一、初次印象 1939年9月,我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一一五师,编入山东营。部队千里行军来到山东鲁南。在抱犊崮山区大炉村,我第一次见到罗荣桓同志。他当时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给我们介绍山东抗日战争形势。他当时年近四十,魁梧的身材,灰色棉军衣,摘去“青天白日”帽花的护耳棉帽,打着人字形的绑腿,白布袜子,厚底布鞋。除了身上披的那件羊皮大衣和年岁比较大外,与干部战士没有两样。令人吃力的是他那口湖南衡山腔,把“太平洋”说成“大平洋”,而“大西洋”却说成“大西洋”,“什么样子”说成“什么样范”……连听带猜只懂个七八成。 我在抗大学的是防化学毒剂的专业,分配到师司令部五科当化学参谋。侵华日军经常使用毒瓦斯,我军干部、战士多数来自工农群众,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以为闻了毒气就会死人。我的任务是向他们讲解各种化学毒剂的性能和防毒知识,同时做实验演示,证明毒气不可怕,解除大家心理上的恐惧。当了几个月化学参谋,我忽然被调到政治部编报。 这意外的调动,决定了我这一辈子和笔杆子打交道的命运。参军前,我在菲律宾做救亡工作时,曾写过一些文章。到延安后有人劝我上鲁艺学习,我想自己从南洋回国参加抗战,为的是拿枪杆子赶走日本强盗。远渡重洋经过许多曲折到了革命圣地,不学习军事政治到前方打仗,岂不违背自己回国的初衷?因此坚决进抗大。从延安到甘肃庆阳,又从庆阳到晋东南,好容易走到山东,在主力师当参谋,忽然叫去搞宣传工作,心里不愿意。组织部长梁必业同志找我谈话,说是工作需要。我在抗大一年多,知道部队有铁的纪律,命令要坚决服从。没有二话,我背着背包到宣传部,赖可可部长分配我去新闻股工作。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是个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到鲁南后因恋爱受挫,竞对自己的头部开枪。如此轻率地自杀,在我军中没有发生过。黄励死后,罗荣桓一直住在政治部,使我有机会和他朝夕见面,经常聆听他的教诲。 1939年冬天,我们山东营的毕业同学,跟随东迁的抗大一分校,来到鲁西军区所在地。鲁西军区在村外广场召开欢迎大会,两三千人坐在背包上,听着一个年轻首长讲话。周纯全校长介绍他的时候,因为人多坐得远,没听清这位首长的名字。只听他嗓音洪亮,一口江西话,讲着山东抗战的形势,有力的手势配合生动的语言,充满了打败日本鬼子的胜利信心,给听众很大的鼓舞。我问身边的同志,才知道他是鲁西军区的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同志。 1940年的八一建军节,师部在陶峪召开政工会议,当晚举行庆祝大会。当年5月反“扫荡,,后,鲁南区党委南下天保山区,师政治部将《时事通讯》改名《鲁南时报》,移交地方区党委。师部派我带着报纸交给区党委,区党委宣传部长林乎加同志把我留下,任报社总编 辑。区党委住地离陶峪没有几里路,所以我去参加会议了。会前,赖可可部长对我说,肖华调来师政治部当主任,并领我去见他。肖华同志穿着草绿色单军衣,戴着没有帽花的军帽,打着绑腿,踏着布草鞋,短小精悍,神采奕奕,笑容可掬。他热情洋溢地握着我的手,问我报社的工作情况,有什么困难?我告诉他人手少,工作紧张,自己水平低,难于胜任。他鼓励我在工作中学习,还要我注意身体。本来我见他时还有些紧张,看他毫无首长架子,平易可亲,好像见到久别的老朋友,可以无拘无束敞开心扉畅谈,也就放松了。 二、重视宣传 师政治部办了两张报纸,一是面向部队的《战士报》,一是面向地方的《时事通讯》,都是七日刊的油印报。最初的“印刷厂”是一副挑子,行军作战由一个战士挑着。我的职务是新闻干事,实际工作是编辑、记者兼校对。 罗荣桓政委对两张报纸都很重视,经常自己写社论,或由赖可可撰写后经他修改,时常改得很多,以至我们抄写时要格外小心。有时我们听他讲要点,写好后由他修订。每次报纸出版,他都要从头到尾看一遍,及时指出有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地方、不通顺的词句和错字。记得有次报道打败日寇进攻,标题“雷公打豆腐”,他看后批评说:“你们把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比成豆腐,很不恰当!如果敌人是豆腐,何必雷公来打?打烂豆腐算得什么英雄?现在还是敌强我弱,不恰当夸大自己的力量,会产生轻敌骄傲情绪,对作战不利!”每次组织战役或战斗,罗荣桓政委都让宣传部派记者随部队行动,让记者得到战火的锻炼,及时报道部队的战斗经过,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扬英勇作战的指战员。同时,他又嘱咐部队指挥员,注意保护记者的安全。 1941年夏天,为庆祝《战士报》创刊五百期,在山东滨海区一个小山庄的露天大院里开纪念会,罗荣桓政委到会讲话。罗荣桓认为报社聘请部队干部战士当通讯员的做法很好,可以及时反映部队的战斗和工作。报纸要全军来办,才能办好。 原先《战士报》是油印版,每期八开两版,只能容纳六七千字,工作开展后,来稿多了,只好尽量压缩,好文章不能及时登出。罗荣桓为此操了心,派人到微山湖西,搬来一架手摇的铅印机,抽调干部和宣传员,成立印刷厂。印刷厂不能随军行动,在一个山村隐蔽出报。编辑编好稿、划好版面,派人送去排印,印好了用牲口驮回来发行。敌后纸张奇缺,印刷厂的同志想尽办法,赶集时向跑敌占区的商人购买纸张和油墨,有时冒险跑到边沿区去买。部队经费困难,供给部的同志尽量节约,一个小钱看成碾盘大。印刷厂的经费时常不足,有一次纸张用完了,负责同志到供给部领不到钱,只好向罗荣桓政委汇报。罗政委立刻带着印刷厂的同志,骑马到供给部,责问何敬之副部长为什么不给钱,并说:“你们不要轻视报纸工作啊!有时候一个铅字比一颗子弹还重要!无论多么困难,也要保证报纸按期出版。” 部队长期处在偏僻的山村,经常行军转移,报社人手少,必须日夜工作,才能按期出版。夜间编报写稿,靠一小盏豆油灯照明。当时豆油也很缺,部队每人每天只吃三钱油。值夜班的编辑去伙房领油,总是不够用,只得把灯芯棉花搓细,但影响视力。罗荣桓知道了,把管理员找去,叫他给报社多发点灯油,别把大家的眼睛搞瞎了。罗荣桓听说个别部队领导,对发稿费有意见,说什么作者写稿发稿费,那么战士打枪也该发打枪费啦!罗荣桓指出,这虽然是玩笑话,但不妥当。稿费还是要发,几毛钱嘛,买两斤花生大家吃,也是鼓励嘛! 1942年,在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的倡议下,师政治部出版了一本抗战中我军挺进敌后作战的书,用文艺通讯形式,描写战斗经过及英雄故事,指定由我来编。宣传部和报社的同志,分头收集材料写作。书中写了大战平型关、广阳伏击战、青口战役和沂蒙山区反扫荡 等篇。编完书,我去请罗荣桓政委写篇序言,他高兴地答应,很快交了稿。序言短小精炼,文字轻松活泼。 1940年冬天,师部驻在费县西北十八村,师政治部调我回部队任《战士报》副主编。以后数年,我直接或间接地在肖华等同志领导下工作,得到很多的教益。肖华当时年仅24岁,只比我大两岁,就已经是身经百战的高级指挥员了。 青口战役后,我到医院访问孟兆阁同志,当天写了正面描写八路军勇士浴血奋战的《十八勇士》。1941年“八一”节期间,肖华主任在全师政工会议上表扬了这篇作品。 1941年夏天,肖华主任找我们几个人,拿出他的长征日记,向我们系统地谈了长征的经过,要我们把长征中几个主要事迹,写成文艺作品。当时敌后的印刷条件非常困难,我们几个人写了五篇,肖华自己写了一篇,合共两万多字,在8月1日的《战士报》上出了专刊,后来印成小册子,书名叫做《长征故事》,颇受干部战士欢迎。这本小书流传较广,全国解放后有的出版社翻印发行。《红军长征故事》的前半部,就是根据《长征故事》这个小册子改编的。1950年部队分散剿匪,生活非常艰苦。我想起了部队中的传统教育,想起了战友们津津有味地谈着长征的故事,便决心写一篇长征大鼓,来纪念 “八一”建军节23周年。我翻阅了一些有关长征的书籍和文件,用了三个月时间,于1951年2月顺利地完成十二回的唱词《小铁腿长征记》。我生于南方,对大鼓的形式不熟悉,但为了战士们能唱,终于大胆采用了这一形式。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勾结驻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阻挡山东日军向八路军缴械投降。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根据延安总部的指示,组成五路大军,向济南、青岛、烟台、徐州和连云港进军。肖华被任命为鲁中第一路大军和渤海第四路大军的总指挥,负责进攻胶济铁路西段和津浦铁路兖州到沧州段,会师济南。肖华同志飞骑奔赴前线,指挥鲁中和渤海部队,向胶济路中段发起攻击,迅速解放博山、淄川、周村、邹平等十几个县城,逼向济南。8月下旬,领导上通知我,说肖主任要我迅速赶到博山前线。当时我在《山东画报》社工作,立即打好背包,挎上照相机,骑着自行车出发。肖主任见到我,高兴地给我倒了一杯水,说: “大反攻以来,解放了许多县城,要好好报道一下。下一期画报,要出专刊,登大反攻胜利的照片……”肖主任简要谈了山东大反攻的形势,叫我到攻城部队采访,拍摄城市和工厂的照片。末了,他吩咐警卫员,叫管理科在附近给我安排一间住房。访问攻城部队,参观工厂,补拍一些照片,我忙了两三天。 三、临危不惧 1940年5月,4000日伪军分七路进攻抱犊崮山区,我军主力转移到外围,师部和特务营,留下与敌人周旋。罗荣桓把政治部干部,分散到地方上发动群众、当侦察员。他带着少数干部和警卫连,跟鬼子打游击。有天下午听到枪炮声,罗荣桓同几个警卫员上山,赖可可和我跟着去。我们躲在大石头后面,看见一大队日伪军,从山沟里朝山上打枪开炮。炮弹在附近开花,子弹在身旁噗噗响,我有点惊慌,可看到罗政委举着望远镜,沉着地观察监视敌人,也就不害怕了。 甲子山区在莒日公路以南,是滨海与胶东的重要通道。1942年12月中旬,我军集中兵力,第三次攻打甲子山。分局书记朱瑞和代师长陈光在前方指挥,接连两天没有打下,部队伤亡很大。罗荣桓正在后方参加生产节约大会,闻讯后万分焦急,立即带着骑兵排飞驰前线,与朱瑞、陈光研究初战不利的教训,改变攻坚战术,重新向敌人进攻,收复了甲子山区。刚昕到胜利消息,赖可可部长到报社,说接到罗政委的电报,要我到前方去见他,我骑马奔赴甲子山区,见了罗荣桓政委,问首长有什么指示?罗荣桓高兴地说:“你赶来了,很好。甲子山打下来,去了一块多年的心病,要写篇社论。”他口述社论的要点,我迅速记录下来。 他要我立时动笔写。他在另一张桌上给中央军委起草电报,汇报收复甲子山的情况。我写完社论,他边看边改,又叫我抄一遍,重新看过,改了几个字,交给我说:“这一期就登出来。你到作战科要份战报,发个消息。”吩咐完了,他坐下写了封短信,叫我带交给他夫人林月琴同志。当晚我到作战科要了战报,打电话给作战部队政治处,请他们写些战斗英雄的故事。第二天清晨我回师部,向赖部长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着手编辑了一期以甲子山胜利为中心的《战士报》。 1941年冬,五万日伪军对山东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11月5日黄昏,一一五师、中共山东分局和“战工会”三千多位机关人员,在罗荣桓政委、陈光代师长、肖华主任、陈士榘参谋长的指挥下,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的“铁壁合围”,从留田村跳到临沂北面的汪沟宿营。鬼子扑空后,便在沂蒙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为了打击日寇的“清剿”,疏散部分非战斗人员,指挥机关带着特务营,于12日晚上杀回沂蒙山区。13日清晨,侦察员报告说,青驼寺的日本宣抚班和汉奸队,每天到南北龙口,召集群众开会,建立伪组织。早上八点出来,下午三点回去。罗政委决定杀杀敌人的威风,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斗志,准备首先拣软的吃,打击这个日伪宣抚班。他和师部几位领导商量,大家一致赞成。“罗政委,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肖华说。“好的,你去吧!”罗荣桓点点头,指着地图说:“你带两个连,下了山朝东走,拂晓前埋伏在龙口周围,留下东南这条路,让鬼子汉奸进村。”接着又嘱咐道,“这是咱们打回沂蒙山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下半夜,肖华主任带着部队出发,按照作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埋伏好。第二天上午,一百多日伪军掩护着宣抚班,照往日的老样子,大模大样从青驼寺向西北行进,十几里路走了两小时。肖华隐蔽在村北高地上,从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他指挥八路军战士冲进村里消灭敌人,日伪军死的死,伤的伤,好些人 双手举枪,跪在地上求饶命。一部分敌人丧魂落魄地朝原路往回跑。肖华率领部队追过两个村庄,追了十几里地,越过临沂到新泰的公路,发现青驼寺大队日军出来接应,这才下令停止追赶,边打边撤退。 四、以身作则 1940年,为了讲卫生,也为了万一头部负伤便于治疗,朱总司令号召部队男官兵剃光头。但是,号召不等于命令,要自觉执行。我们当时都留着“洋头”,谁也不愿“当和尚”。有天下午游戏时间,罗荣桓来到操场上,警卫员拿着一把椅子跟来,大家以为罗荣桓来看打球。不料他坐下后,来了个理发员,把他的长发剃光。这种以身作则、无声的教育,是我军的优良作风。大家不好意思再留长发,第二天纷纷找理发员剃掉。 罗荣桓外表很严肃,初见令人生畏,时间长了谁也不害怕,他从不骂人训人,不发脾气。不过他也是个人,也有喜怒哀乐,只是不大外露罢了。在五月反“扫荡”时候,我看见他发火了。罗荣桓当时有一对儿女,男孩子在东进山东路上生的,取名罗东进,女孩子在南下郯马时养的,叫罗南下。南下当时是几个月大的婴儿,行军时由一位挑夫挑着。有次夜行军过封锁线,忽然听见婴儿哭声。按照夜行军纪律,不准吸烟、不准咳嗽,以免暴露目标。罗荣桓听见女儿啼哭,急得冒火,对身边的警卫员说: “怎么搞的?快去叫林月琴抱着,不要再让她哭啦!” 为了解决干部子女上学,免除前方同志后顾之忧,1948年春天,罗荣桓倡议办一所子弟学校。当时东北野战军政治部,正要分配林月琴当组织部副部长,罗荣桓对她说:“你要当长,就当子弟学校的校长吧!”林月琴筹办学校,调我爱人冷克去任幼儿园主任,每逢星期日,我到学校看子女,常遇到罗荣桓和孩子们玩,他喜欢看我的小女儿荡秋千,因此,几乎每星期都能见到他。后来我到前方当记者,回哈尔滨见面时,他总要问问部队情况,特别关 心连队政治工作和士兵生活。 农忙季节,帮助群众耕种收割,成为八路军的老习惯。1941年夏天,骄阳似火,师政治部的干部战士,帮助驻地和附近的农民收割小麦。第一天上午,因为赶写一篇文章,我请了一小时假,赶到地里,同志们已经割了一大片。我找了一块地方蹲下开镰,想弥补迟到误工,尽力往前赶,左手抓拢一大把麦秆,右手使劲挥动镰刀,地里一片沙沙声,汗水湿透了一衬衫。只见右前方有个同志,手脚灵快,动作敏捷,从后背看不清是谁。只见他躬着身不停前进,麦子一片一片倒下来,却不见他直直腰擦擦汗。我心想,这个战士肯定是新参军的农民,才能这样熟练。割了一阵子,觉得腰酸腿疼,我不南站起直直腰。这时候,那个同志割到地头,同转身向旁边另一片麦子开刀。我定神一看,原来是肖华主任!我感到惊讶,想不到一个高级首长,工作那么忙:,也来帮助农民割麦,而且是个好把式。我木想后天《战士报》要发稿,明天下午清半天假,看到肖主任挥汗割麦,心里有点惭隗,不由打消原来的想法,决定加夜班编报,哪怕不睡觉也不再请假 五、生活俭朴 在敌后抗战的艰苦日子里,八路军官兵平等,从总司令到炊事员,每人每月三元津贴费,每人每天五钱盐和一斤菜。罗荣桓政委、肖华主任和大家一样吃大锅饭。 1945年日本投降,10月中旬我奉命去东北,任安东(今丹东)广播电台台长。10月下旬罗荣桓调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政治委员。次年春天,他去朝鲜平壤苏军总医院治病,路过安东,在镇江山一座小楼休息。我和几位山东刚来的同志去看望老首长。他语重心长地说: “有些同志进入城市,被花花绿绿迷住了眼睛,忘了根据地的老作风,忘了艰苦奋斗的老传统,争房子、争汽车、争沙发,甚至撤出城市时,把沙发装车运走。这怎么得了!这样搞下去,会脱离群众。现在还在打仗,怎能这样搞?即使胜利了,也要保持艰苦朴素嘛!不然,我们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就坐不牢!李闯王的失败、太平天围的失败,就是历史教训。同志们一定要警惕呀!”听完老首长一席活,下楼时看到他的夫人林月琴同志,自己动手洗着一大盆衣服,大家深受感动。本来每个首长都有警卫员和勤务员,搞卫生洗衣服,也是他们的工作,可林月琴自己做了。 1945年29月中旬,肖华主任指挥鲁中和渤海两路大军逼近济南,突然接到山东军区电令,要他火速回滨海区。不几天,他奉命奔赴东北,指挥从海陆两路先头到达南满的山东部队。一个月以后,我和一批干部,从临沂出发到胶东,从龙口乘汽船渡海到庄河乘汽车抵安东。肖华此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接见新从山东来的干部,给我们介绍了东北和安东的斗争形势。我在安东广播电台工作期间,肖华司令员和夫人王新兰同志很关心,两次亲自到电台看我。1946年春末,辽东军区迁到本溪。4月初,接到上级通知,肖司令员要我带着广播乐队到本溪,为迎接军调部三人小组组织晚会。广播乐队是年初为了传播解放区音乐歌曲成立的。我带着乐队到本溪,才知道蒋军进攻本溪,肖司令员指挥南满部队,消灭蒋军四千人。三人小组中的美蒋代表,向来是蒋军进攻时装聋作哑,失败时跑来调停。我到司令部,肖华同志刚从前方风尘仆仆回来,脚上穿着破布鞋。他简单问了节目准备情况后,便对我说:“三人小组马上就到,把你脚上的皮鞋脱下,借我穿两天。”我脱下皮鞋,换上他的破布鞋。肖司令员走了。我想,晚会上要当司仪,总不能身上西服脚下破布鞋上台,便跑到文工团,从道具中挑了一双不合脚的大皮鞋换上。当天晚会上,美蒋双方主要代表两个将军借故不出席,只叫次要代表参加,四个外国记者全来了。肖司令员致欢迎词后,广播乐队演奏了解放区歌曲、广东音乐和世界名曲。 六、难以忘怀 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同志担任党和国家许多重要职务,还兼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我知道他身体很差,不仅旧病复发,而且还新添了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症。因此,我转业到北京市文联后,除了逢年过节,偶尔到罗帅家问候,不便多去打扰。 1962年,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同志,看了由我执笔写的话剧《兵临城下》演出,要我回部队工作。我调回总政创作组,发给我的军官身份证上,有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肖向荣的签字,盖着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印章,我珍藏至今,留作纪念。 1963年12月16日下午,罗荣桓元帅的心脏停止跳动。19日,我和总政干部列队到劳动人民文化宫灵堂吊唁。望着罗帅的遗像,想起他对我的培养教育,感到无限悲痛,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1978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约我写罗荣桓元帅的故事,我对罗帅比较熟悉,也只是抗战时在山东的情况,要从罗帅的生平选出若干有教育意义的故 事,必须广泛收集材料。罗帅去世多年了,只能从他的亲属、老战友和老部下口中,发掘一些材料。在北京,我访问了十几位老将军,接着到山东、成都访问。肖华同志长期在罗帅领导下工作,是我访问的主要对象,当时他在兰州军区当政委。9月初,我在成都给他打了电话,他高兴地接受我的请求。在繁忙的军务中,肖政委抽空和我谈罗帅,从1930年说起。他当时15岁,被派到红四军当青年委员,罗荣桓政委手把手教他做工作、教他军事常识、教他打草鞋……罗帅无微不至地关心他,呕心沥血地培养他。肖华同志的深情回忆表明:肖华的成长、一生的光辉业绩,渗透着罗荣桓同志的心血。这也使我想起自己在部队中,深受罗、肖首长的关心和教诲的往事,心弦同样震动。这就是革命者的传统呀!离开兰州前,肖政委知道我写罗帅故事的出差旅费无处报销,特地请人给我送来回北京的机票,并且为我报销去兰州的火车票,不但免收宾馆的房钱,甚至连餐费也免了。事情虽小,却令我感到无限的温暖! 1954年,我从广州军区到北京,在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我因为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在部队中挨了整,毕业时,要求转到地方。肖华同志当时是总政副主任,他让干部部的同志劝我留在部队,到军报去编副刊,我仍然请求转业,经批准到北京市文联。我转业到北京市文联,当了所谓的“职业作家”,一无编制、二无工薪,出差旅费自理,完全靠稿费生活养家。到了北京市文联没有几年,我又被批判。挨整意味着不能写作,写了也无处发表,将近三年不能发表作品,没有收入,又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困难可想而知。我向文联党委和市委写了多次申诉,均无人理睬,真是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我只得硬着头皮向肖华同志写信求援。肖主任很快让我至0西直门招待所,参加写山东战史的会议,安排我参加这项工作,又叫秘书给北京市委宣传部某领导人打电话,请他们迅速处理我的问题。1962年“广州会议”后,北京市委为我平反,三年前由我执笔的话剧《兵临城下》,开始在沈阳、北京演出。周恩来总理为话剧改编电影,找我到中南海谈话,给了很多宝贵的指示。罗瑞卿总参谋长当面我要回部队。我考虑到长期在部队工作,比较熟悉部队和战争生活,到地方上八年,还是写战争题材的作品为主,回部队对今后写作比较方便,也有回部队的想法了。正好总政要成立创作组,经过肖主任的批准,我又穿上了军装。 1985年8月,我在厦门鼓浪屿写罗荣桓元帅的文学传记。有天清晨在海边散步,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肖华同志逝世的消息。我感到意外震惊,双脚像铅块固定在沙滩上,眼泪涌泉般滚出眼眶。 罗荣桓元帅、肖华上将为革命战斗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他俩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 业绩,已经载人新中国的史册。我这里口述一些琐事,期望能为后人学习缅怀罗荣桓元帅、 肖华上将增添些形象的史料。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档为【跟随罗荣恒-肖华在敌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