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举报
开通vip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2008年5月 第27卷第3期 保山师专 JournalofBaoshanTeachersCollege May.,2008 Vo1.27No.3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张山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人事处,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西方宗教文化中的"天堂"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其观照但丁爱情体验的审美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创 新性;"天堂"既是但丁爱情探索过程中美的表征,又是但丁爱情最终回归...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2008年5月 第27卷第3期 保山师专 JournalofBaoshanTeachersCollege May.,2008 Vo1.27No.3 "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 张山 (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人事处,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西方宗教文化中的"天堂"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其观照但丁爱情体验的审美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创 新性;"天堂"既是但丁爱情探索过程中美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征,又是但丁爱情最终回归的美的家同;但丁爱情的审美特征可以 归纳为:圣洁中的纯粹美;想象中幻梦美;压抑中的忧情美;遥望中的距离美;景仰中的崇高美. 关键词:"天堂"意象;但丁;爱情体验;审美观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587(2008)03-049-04 0nHeavenImageinDanteSLoveExperience ZhangShan (HumanResourcesOffice,BaoshanTeachers'College,Baoshan,Yunnan,678000) Abstract:Heavenimageisrichinmeaninginwesternreligiousculture.Thispaperisintendedt ogener— alizeHeavenImageinDante'SLoveExperience. Keywords:heavenimage;Dante;loveexpe6ence;estheticcontemplation "天堂"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既是一个有形的时的追求和构筑上则产生了一种"天堂"意想的美感. 空存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化的抽象幻境.由于其一"天堂"之"纯"——纯粹美 跟"地狱"概念的对立性,以及"地狱"意义在人的精在宗教文化中,天堂的美首先在于其跟"善" 神世界中产生的压抑感,恐惧感,惶惑感等,人自然的道德关联,那就是洗涤了现世的"恶"与"丑",回 对"天堂"世界的想象产生了无限的舒放感,欣喜复到人性美中"良"与"善".所以西方艺术中我们 感,向往感.但是"天堂"作为在宗教道德和社会伦往往能看到感性的"善"美抒写,拉斐尔?桑西 理过滤后,人的灵魂最终回复的人性完美至境,其(1483—1520)的一系列圣母画像,以"天堂之母" 本身又给人无限的圣洁感,崇高感,并由此产生了的秀美,典雅,温情暗示了和谐,明朗,纯洁的天堂 距离感与空幻感.圣境.在但丁的《神曲》中是这样描述天堂的:"展 以宗教文化为精神根基的西方人是痛苦的,在开在我面前的是一朵洁白玫瑰花的形状„„他们 其精神历程中必须经受"地狱"威胁的煎熬,但是他(指天使)的翼象黄金,其余比雪要洁白„„".在 们又是幸福的,那就是走再长的路,都有一个永恒此,诗人一再强调"洁白"的色彩感,意在强化天堂 的精神憧憬与渴求——天堂作为一个美奂美仑的的宁静与纯美. 精神家园永远闪烁着美感与希望.但丁对贝亚德丽采的爱情,在童年时代就已经 所以,"天堂"是一个宗教式的心神归宿,又是萌芽,在他的诗集《新生》中记录了其与贝亚德丽采 一 个生命式的人性寄托.第一次见面的情形:"正在此时,那个占据我的思想 透过意大利诗人但丁留给后世的佳篇巨着,我的少女第一次在我的面前出现了„„那13,她着一 们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困惑与探询,特身粉红的衣裳,合体而且迷人, 她的带子和裹在她 别在其爱情追求上,闪现着诗人真情的忧伤与挚意身上的其他饰品都和她那娇小 的年纪配合得恰到 的喜悦.作为一个中世纪的诗人,如果"天堂"概念好处.时年,但丁9岁,贝亚德丽采8 岁,这是一 构成了但丁生活的一个精神氛围,那么在其对爱情个童年的邂逅,而但丁很认真地 说:"我的爱情已经 收稿日期:2007—11—25 作者简介:张山(1973一),女,云南保山人,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 方向为外国文学与民族学. ? 50?保山师专第27卷 萌芽了"?,薄伽丘说:"从那天起,她的形象„„在 他的整个一生中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 童年的情感一般很纯净,很真实,如果是梦,也 是纯真的梦,带有"天堂"般的纯粹美.因为纯粹,所 以持久,所以永恒,关注但丁的一生,无论是意气风 发于佛罗伦萨政坛,还是寂寞地走在流放路上,无 论收获的是生命的美誉还是生活的贬斥,在他心灵 深处始终苦苦守侯着对贝亚德丽采的痴情与执着. 而且,从现实到彼岸,从地狱到天堂,从红尘女子到 圣境天使,贝亚德丽采逐渐幻化成精神的代表,并 一 直引导着诗人实现个人的精神飞跃,歌德诗日 "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走„„",贝亚德丽采的永 恒性也在于其最终完全的精神化.而当一份生命爱 情升华成一份精神信仰的时候,爱情本身就超越了 世俗,彰显了其纯美与圣洁. 二"天堂"之"梦"——幻梦美 "天堂"的意义更多是赋予了现世生命一种理 想的梦幻寄托,由于天堂在西方人精神信仰中的永 恒存在,人们就有"梦"可待,有"梦"可寻,有"梦"可 追.也许"梦"遥不可及,但却幻化成人生的希望与 期待,最终成了人类苦难历程中的美丽牵引. 对贝亚德丽采的爱慕是但丁宿命的爱情,无论 8岁的女孩贝亚德丽采是否记住了他,爱上了他, 或者是否知道但丁爱上了她,并且一直爱着她.在 记录但丁青春爱情的诗集《新生》中,我们可以发 现,这份爱几乎就停留在诗人一方的爱慕和赞美之 情上,从孩童时的一见钟情到成年之后的两次偶 遇,《新生》所有的情感体验都是建构在但丁主观的 个人感受上,而且,令人费解的是但丁在贝亚德丽 采面前几乎是"失语"的,而贝亚德丽采永远是"无 语"的.这种缺乏语言交流的情感断裂,让但丁感到 惶恐:"你同别的女士一起嘲笑我的脸,女郎啊,你 想不到我为何动容,在你面前,我和陌生人相同.如 果你知真相,那就会对我垂怜,不再象以前那样,面 有怒容„„"?这样的诗句明显表明了贝亚德丽采 对但丁感情的不理解甚至是疏离. 情感的"单向性"给但丁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 苦.然而,怎样来完满个体的情感需要呢,有幸但丁 是一个诗人,他可以借诗人的无限想象来继续铺垫 这份苦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但丁关于贝亚德丽采的 爱情几乎都是从个体想象出发,用一个个幻梦铺垫 而成,从第一个梦"爱神在欣喜中,将我的心儿捧在 手上,臂肩挽起,我那身披轻纱的爱人,在睡梦中将 她呼唤,把那心儿燃亮„„"?开始,到《神曲》中诗 人叙述自己梦幻中在森林里迷失方向,于是已经成 为天使的贝亚德丽采带泪请求维吉尔相救.但丁既 是幻梦式地"心造"个人的体验,又是想象性地编织 对方的心灵感受.这种想象性的爱情生发,一方面 抚慰了诗人的爱情缺失,一方面使这份从未表白的 爱情产生了极致的美感. 但丁在虚幻中超越孤独,在虚幻中寻找浪漫, 在虚幻中构筑理想,但不意味着但丁情感的虚假. 相反,但丁对贝亚德丽采的爱真挚感人,虽然幻美, 但却为诗人的爱情画上了"完美". 三"天堂"之"阻"——忧情美 其实对于受宗教精神牵引的西方人,特别但丁 时代的中世纪人,在心灵深处有阴影一般的悲悯之 感,对于生命而言,现实苦难具有无可超越性,而天 堂世界永远横亘于彼岸的渺远,死亡后灵魂的最后 归宿本身带有不可预测性,且天堂归途强烈的道德 光辉在人心上的震撼,给现世生命带来了一种压力 与精神上的阻碍. 当关注几乎浓缩了但丁全部爱情体验的《新 生》和《神曲》的时候,发现在诗人每一段的情感 追求里总笼罩着因情受"阻"后,无法遏止的忧伤 情绪. 但丁的情"阻"与忧情主要缘于其所处的时代 背景与文化氛围,正如梅列日科夫斯基在《但丁传》 中指出的:"《新生》的伤感思想很简单,可以用'不 能爱'这三个字来概括,在凡间,人在尘世的躯体中 不能爱;没有爱情,只有淫欲,在婚姻中,或者在淫 荡中,被人们称做'爱情'的——只是白费力气的期 待,是关于过去某时某地曾出现过的爱情得不到满 足的记忆,也是胆怯的希望,期盼着爱情再度出现. 凡问无爱情,——有的只是爱情的影子,可它又是 那么美好,凡是看到过它一次的人,都准备把全世 界都奉献给它.为什么这本书里既有这种忧伤,又 有这种幸福呢?原因就在于此."? "不能爱"是中世纪时期人的情感生活沦陷状 态的勾勒,首先是不可以爱,若爱便爱上帝,上帝之 爱是爱的绝对与完全;其次不可以"畅爱",正常人 欲与人性被严重挤压后,爱便"畏缩"了;第三是没 有真爱,陛在爱情生活中成了牺牲品和嘲弄的对 象;最后是要爱就是"空爱",爱虽有无上的附丽,但 成了精神的赞歌,因为是"精神",所以空渺.正如西 方人与"天堂"的关系,永远放在"心"上,也只能放 在心上;无可言语,也只能无可言语;强求不得.也 无可强求. 但丁说"爱推动了我,爱使我说话".然而但丁 第3期张山:"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51? 除了给贝亚德丽采写了一些文字,他什么也没有对 她说.这是一个矜持文人的傲气?一个青春少年的 羞涩?或者更是一个虔心教徒的偏见与小心?无论 什么原因,"不能爱"已阻,没有表达的爱更"阻". 世上有最远最凄美的距离吗?有,但他们说,不 是生离死别,而是我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却不知 道我爱你.但丁爱的忧伤是这样的吗?"不能爱"负 载着但丁爱情追求的艰难与尴尬.也注定了但丁爱 情体验的忧患内质,当生命的忧伤升华为艺术的忧 伤的时候,爱情的忧伤是如此悱恻,又是如此美丽. 忧伤与快乐构成了人类情感领域中的两大主 体,几乎所有的情绪流变都以此作为出发点.当然, 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希望生命里没有痛苦,少些忧 伤,更愿意体验生活中的欢乐与轻松.而现实的情 感体验中,忧伤号陕乐作为对立的情感两极总是如 影相随. 其实对于但丁而言,也许正是因了爱的阻碍, 也才有了爱的执着,爱正是在冲突中渐渐产生了 魅力,对于真爱来说,幸福与痛苦相伴,快乐与忧 郁相生,激越而矛盾与无奈的挣扎相长,这正是爱 的哲学. 由于生命情感色调决不是单一的.那么将美感 仅仅理解为单纯的愉快就显得有些片面,艺术审美 所带来愉悦不仅仅是和谐感,也有不和谐感.不仅 有快感,也有痛感.但丁的苦恋情歌便是由动人心 魄的忧伤转化而来的复杂的美感享受,体现出一种 独特的审美效果. 四"天堂"之"遥"——距离美 "天堂"意想的幻美正因其与生命现存空间的 距离感,瑞士的美学家布洛认为距离会产生美,有 距离的事物,才能产生美的感觉,才能美得久远;如 果失去了距离,就不再有想像的空间,美也就可能 随之消失了. 但丁与贝亚德丽采之间爱的距离首先是心与 心之间的距离,即爱的"单向性"与"无沟通性".前 文所叙,但丁这份没有倾诉的爱——"情阻"的爱, 使他与贝亚德丽采之间总是存在一段无法逾越的 距离,这既是中世纪禁欲主义的阴影在但丁心灵徘 徊的结果,又是诗人的爱情态度所决定的. 其次是身体与身体间的距离,在《新生》中叙述 了但丁当发现自己朝思暮念的心上人丽人初嫁时, 悲苦之情简直不能自禁:"我是再也不能安稳,再也 不能定心","我是脉停息窒,昏然倒下去,再也不能 开言"?贝亚德丽采现实婚姻的存在,无形地让但丁 与心上人之间如隔千山万壑,正如同中世纪的爱洛 绮斯对被施了极刑的阿伯拉的遥望,但丁的绝望与 悲苦是可想而知的. 最后是地下和天上的距离,如果生命尚存,爱 的期盼意昧着爱的等待.然而,但丁与贝亚德丽采 竞再无在现世的相逢之时.1290年,新婚四年,年 仅二十四岁的贝亚德丽采突然"仙逝"了,但丁声声 呼唤着贝亚德丽采的芳名,然而佳人杳然,诗人怅 然写道:"自从最美的淑女去世之后,都市也变得凋 零不堪,它所有的光辉也好象是一朝都消失净尽. 依然独留在寂寞的城中在留泪啜泣的我"?,生死之 别,天上地下,寂寞无依,长久的哭泣和极度的痛 苦,把但丁折腾得瘦骨嶙峋,蓬头垢面. 贝亚德丽采的婚姻与贝亚德丽采之死在客观 上造成了但丁与贝亚德丽采之间最大的距离,为此 给但丁留下了与爱人永不相拥的遗憾.然而,正因 了爱情遥望的距离,但丁这份没有开花结果的爱 情,才更加神秘,诱人,在《神曲》中,但丁天上人间, 地狱炼狱,苦苦追寻贝亚德丽采;而爱的对象—— 贝亚德丽采已经成了美的极致:"当天使们抛掷花 朵,如雨点一般落在车子内外的时候,我在花雨缤 纷中看见一位贵夫人,她蒙着白面纱,其上安放着 一 个橄榄树叶编的花冠,披着一件绿披肩,其下衬 着一件鲜红如火的长袍"此,天堂中的贝亚德丽 采已经成了唯美的爱情想象. 五天堂之"仰"——崇高美 "天堂"的致远与遥望从视觉上带给西方人一 种景仰的姿势,而其蕴含的宗教意义又带给西方 人一种心理上膜拜,于是"天堂"意象具有无限的 崇高感. 在但丁的深层情感世界里,隐藏着对贝亚德丽 采强烈的崇拜与仰慕.这种心态既因爱的距离而产 生,也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徐葆耕在 《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谈到"有一位日本学者讲过这 样的话:东方人在理解西方文化的时候有两条不可 逾越的鸿沟,一条就是西方人对待上帝的态度,一 条就是西方人对待女人的态度.他说这是理解西方 文化的时候两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想给他补充一 句话:对于西方人特别是中世纪到近代的一些文化 人,他们象崇拜上帝那样崇拜自己所爱的女人,象 热爱自己心爱的女人那样来热爱上帝.在他们心目 中,上帝和他们所心爱的女人常常是合二为一的, 这一点我们在但丁对待贝亚德丽采的态度上得到 一 个例证„„" 对所爱慕的女子的崇拜,说到文化背景,但丁 相当程度上从当时已达到顶峰的游吟诗人的骑士 ? 52?保山师专第27卷 文学中获取了的灵感,骑士小说崇尚的"典雅爱情" 是骑士阶层乐意消遣的一种爱情方式,所谓"典雅 爱情"即"不以缔结婚姻或肉体接触为目的,往往把 意中女性美化,理想化,神秘化,神圣化,圣母化,认 为与意中女性灵魂问的交往要比肉欲交往好上一 千倍„„裹挟着骑士恋母情结与圣母崇拜相混合 的复杂情感"?.但丁汲取了"典雅爱情"传达出的对 女性的崇拜精神,既成就了自己在《新生》中的对贝 亚德丽采圣母般崇拜的爱情诗篇,也在《神曲》肯定 了自己跟贝亚德丽采"精神之恋"的纯洁和神圣. 贝亚德丽采作为但丁的爱情主宰,她似乎从出 现的那一刻起,就是但丁崇拜的对象:"那一刻,我 内心深处感觉到灵魂的剧烈震撼,即使在最细微的 脉搏处我也能够感受得到,那声音似乎在说,这位 女神比我更有力量,她已经将我把握„„"晰以, 但丁不免感叹"比我更强有力的上帝,前来主宰我 了".将自己倾心爱慕的女子赋以基督色彩,并顶礼 膜拜,这显然来自但丁作为中古诗人心灵深处的宗 教渴望. 对爱人的崇拜意味着对爱情的敬仰,因而,但 丁的爱情观充斥着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性的道德 牵引,特别是他肯定圣洁的精神之爱,否定单纯的 情欲之爱的主张,使他与贝亚德丽采之间的爱闪烁 着纯洁的精神光辉;对爱情的敬仰又蕴涵着对爱人 的尊重,因而但丁的爱情理念虽弥漫着骑士"典雅 爱情"中宗教化,精神化的"圣母情结",但却渗透着 对女性和生命的深切关怀. 六天堂"美"——代结语 当我们一遍遍过滤但丁纯粹与崇高的爱情,以 及在爱情体验中拥有幻梦与忧伤的但丁,其精神内 核与爱情表征都闪烁着天堂般美丽.在天堂"美"召 唤下,但丁的爱情最终凝结成一份博大的美"爱", 即超越了个体的悲剧体验,在探询个体"爱"的归宿 的时候,也苦苦为人类寻找理想的存在空间.正如 同爱的圆满与永恒必须经过重重磨砺和考验一样, 但丁认为人类必须经过地狱的苦难与炼狱的历练 与净化,才可走出迷惘与罪恶,最终达到生命的最 高境界——天堂,所以天堂既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又是但丁爱的家园. 《神曲》中但丁最终与贝亚德丽采立于天堂的 中心,诗人听仙乐飘飘,看圣光点点,最后凝视心爱 的贝亚德丽采,她的脸上带着圣母般的笑,但丁也 仰头微笑.从一开始见到贝亚德丽采时萌芽的爱的 生命情感,后经过灵魂的重重考验,走到天堂的爱 的精神飞跃,但丁成就了其作为中古诗人的信仰寄 托,也成全了自我爱情的完满.理性与信仰,个人与 人类,世俗与超俗,血肉生命与虚幻精神都在这天 堂中实现了同一,而此时但丁与贝亚德丽采的爱情 所传达出的诗意与美感又是如此让人回味与浮想 注释: ???????但丁.王独清译新生.光明书局,1933. ?梅列日科夫斯基.汪晓春译.但丁传.团结出版社,2005:44. ?但丁.朱维基译,神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李鹏.试述"典雅爱情"对但丁的影响名作欣赏,2005(4):l7. 参考文献: [1】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1但丁.朱维基译.神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4】梅列日科夫斯基.汪晓春译,但丁传【MHE京:团结出版社,2005 [5】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6】吕荧.美学书怀[M】.台湾:作家出版社,1959, [7】但丁.王独清译.新生[M1上海:光明书局,1933. 保山师专,保山市唯一国内夕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
本文档为【“天堂”意象在但丁爱情体验中的审美观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10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