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24057

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24057

举报
开通vip

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24057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24057 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设计技术指南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四年三月 前 言 土地是十分宝贵和有限的资源,节约土地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浙江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建设用地短缺的矛盾日益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多层厂房、实施“空间换地”的战略决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向空中要土地”,推动工业厂房建设由单层向多层发展,以“立体化”发展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破解土地制约的难题,让有...

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24057
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24057 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设计技术指南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四年三月 前 言 土地是十分宝贵和有限的资源,节约土地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浙江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建设用地短缺的矛盾日益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多层厂房、实施“空间换地”的战略决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向空中要土地”,推动工业厂房建设由单层向多层发展,以“立体化”发展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破解土地制约的难题,让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让最小的土地面积实现最大的工业产出。 为了指导企业有序推进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了《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设计技术指南》。本指南首先明确了适用范围主要为浙江省内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多层厂房的新建、改建和加层工程,然后从规划、建筑、结构和设备等多个方面着手,为我省多层厂房的设计提供指导,主要内容包括:总图布置、建筑设计、结构体系与布置、结构分析与设计、预制装配整体式厂房设计、既有厂房改建设计、建筑机电设计、绿色工业厂房、建筑的节材措施、建筑抗震、抗台风、防火等。 本指南采用的符号、计量单位和术语均按照现有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本指南的具体解释工作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与岩土工程研究室,《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设计技术指南》编制组(地址:杭州市安吉路18号,邮编310006,E-mail:zadri@mail.hz.zj.cn)。 编写指导人:益德清 主要编写人:施祖元 李冰河 姚昭晖 周平槐 朱鸿寅 杨 彤 李晨曦 参与编写人:姚国梁 何 江 杨晔科 李国梁 目 录 1 总则.......................................................................................................................... 1 2 总图布置.................................................................................................................. 2 2.1 选址与布局..................................................................................................... 2 2.2 总平面设计..................................................................................................... 3 2.3 配套设施......................................................................................................... 4 2.4 道路规划......................................................................................................... 4 2.5 绿地规划......................................................................................................... 5 2.6 竖向规划设计................................................................................................. 5 2.7 管线综合......................................................................................................... 6 3 建筑设计.................................................................................................................. 7 3.1 一般规定......................................................................................................... 7 3.2 总图设计......................................................................................................... 7 3.3 建筑平面设计................................................................................................. 7 3.4 轴线柱网与厂房建筑模数............................................................................. 8 3.5 多层厂房的剖立面设计................................................................................. 9 3.6 山地多层厂房设计....................................................................................... 10 4 结构体系与布置.....................................................................................................11 4.1 一般规定........................................................................................................11 4.2 钢筋混凝土结构........................................................................................... 12 4.3 钢结构........................................................................................................... 13 4.4 其他结构体系............................................................................................... 13 4.5 楼(屋)盖结构........................................................................................... 14 5 结构分析与设计.................................................................................................... 15 5.1 荷载与作用................................................................................................... 15 5.2 场地、地基和基础....................................................................................... 16 5.3 结构计算分析............................................................................................... 18 5.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9 5.5 钢结构设计................................................................................................... 20 5.6 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21 6 预制装配整体式厂房设计.................................................................................... 22 6.1 一般规定....................................................................................................... 22 6.2 计算分析....................................................................................................... 22 6.3 构件与连接设计........................................................................................... 23 7 既有厂房改建设计................................................................................................ 25 7.1 一般规定....................................................................................................... 25 7.2 既有厂房的鉴定........................................................................................... 25 7.3 既有厂房改建设计....................................................................................... 26 8 建筑机电设计........................................................................................................ 28 8.1 给水排水....................................................................................................... 28 8.2 暖通空调....................................................................................................... 29 8.3 电气............................................................................................................... 30 8.4 智能化........................................................................................................... 30 9 绿色工业厂房........................................................................................................ 31 9.1 一般规定....................................................................................................... 31 9.2 节能与能源利用........................................................................................... 31 9.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1 9.4 环境保护....................................................................................................... 32 10 建筑节材措施...................................................................................................... 33 10.1 建筑材料节材措施................................................................................... 33 10.2 建筑设计节材措施................................................................................... 33 10.3 结构设计节材措施................................................................................... 33 11 建筑抗震、抗台风、防火.................................................................................. 34 11.1 抗震设计要求 ........................................................................................... 34 11.2 抗台风设计要求 ....................................................................................... 34 11.3 防火设计要求 ........................................................................................... 35 附:名词解释.............................................................................................................. 36 1总 则 1.0.1 为在浙江省内的多层工业厂房中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符合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制定本技术指南。 1.0.2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多层厂房的新建、改建和加层。 1.0.3 多层厂房通常用于某些生产工艺适宜垂直运输的工业企业和需要在不同标高作业的工业企业,以及生产设备和产品的体积、重量较小,适于采用多层生产的工业企业。 1.0.4 多层厂房设计应为施工安装、维护管理、测试和安全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1.0.5 浙江省内多层厂房的建设与加层改造设计可参照本指南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1 2总图布置 2.1 选址与布局 2.1.1 多层工业用地选址与布局需依据国家以及浙江省现行的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有害因素及危害状况,结合浙江省内建设地点的规划与现状,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以及为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 2.1.2 多层工业用地选址应避免在自然疫源地选择建设地点。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 2.1.3 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它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属于放射性工业企业严禁设在市区内。 2.1.4 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严禁在饮用水源取水点上游1000m、下游500m范围内选址,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必须避免选在废弃物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取水点的近旁。 2.1.5 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应避免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产生交叉污染。食品工业和精密电子仪表等工业应设在环境洁净,绿化条件好、水源清洁的区域。 2.1.6 在规划设计中,工业企业的选址应与工业用地类别相对应,但当工业协作上有需要,企业也愿意,不影响其生产,则应允许一、二类工业企业放在三类工业用地内。 2.1.7 一类多层工业用地可以集中组成工业区,也可以和居住用地混合布置,并符合卫生和消防的相关要求。 2.1.8 二类多层工业用地应单独设置,不得和居住用地混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卫生防护距离的有关规定。已搬迁或废弃的二类多层工业用地在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年限内,未作清污处理之前,禁止作为居住、公共建设用地。 2.1.9 三类多层工业用地应远离城市中心区单独布置,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宜集中布局,应布置在城市下风向、下游方向的独立工业地段。已搬迁或废弃的三类工业用地在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年限内,未作清污处理之前,禁止作为居住、公共建 2 设用地。 2.1.10 多层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要和工业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和排水坡度相适应。对安全距离要求很高的厂宜布置在山坳或丘陵地带,有铁路运输时则应满足线路铺设要求。 2.1.11 应协调工业与农业用水的平衡,用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供水量充沛可靠的地方,对水质有特殊要求的工业企业,规划布局时必须予以充分注意。 2.1.12 多层工业用地必须有可靠的能源供应,大用电量工业用地要尽可能靠近电源布置。 2.1.13 多层工业用地不应选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发生断层的地区。山地城市中,应避开滑坡、断层、岩溶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避开爆破危险地区。 2.1.14 多层工业用地选址应避开洪水淹没地段,一般应高出当地最高洪水位0.5m以上。最高洪水频率,大、中型企业为百年一遇,小型企业为50年一遇。 2.1.15 多层工业用地选址不应布置在水库坝址下游,如必须布置在下游时,应考虑安置在水坝发生意外事故时,建筑不致被水冲毁的地段。 2.1.16 工业用地应注重与公路、码头、车站、仓库等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中小型工业企业要尽可能利用原有运输设施,靠近铁路接轨站、码头、公路进行布置,大型联合企业货运量大,须开辟新的线路,增建新的运输设施。 2.1.17 某些工业企业选址对气压、湿度、空气含尘量、防磁、防电磁波、地基、土壤以及防爆、防火等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布置时予以考虑。 2.1.18 对于有易燃、易爆危险性的工业企业,要求远离居住区、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等,厂区应分散布置,同时还须在其周围设置特种防护地带。 2.1.19 多层工业用地选址与布局还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利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国家和省内规定的重要历史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区与风景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地、湿地、森林、自然生态保护区。 2.2 总平面设计 2.2.1 多层工业用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3 2.2.2 根据不同类别工业性质合理确定各类用地构成比例,应有一定比例的配套设施及道路、停车、卸货用地。 2.2.3 多层工业用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浙江省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 2.2.4 多层工业厂房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2.2.4。 表2.2.4 多层工业厂房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规模 1 总用地面积 ha 其他用地 2 ha 2总建筑面积 m 2地上建筑面积 m 23 地下建筑面积 m 2建筑基底面积 4 m 2道路广场面积 5 m 2绿地面积 6 m 建筑密度 7 % 容积率 8 9 绿地率 % 机动车停车位数量 辆 10 货运停车位数量 辆 11 非机动车停车数量 辆 2.3 配套设施 2.3.1 一类、二类多层工业用地内可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职工宿舍,三类工业用地内严禁建设职工宿舍。 2.3.2 职工食堂宜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不应布置在污染源的下风、下游方向。 2.3.3 用地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货运公共停车场和机动车配建停车位。 2.4 道路规划 2.4.1 根据地形、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用地规模及工业门类运行方式,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4.2 厂区内道路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 1 满足生产、运输、安装、检修、消防及环境卫生的要求; 2 划分功能分区,并与区内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或垂直,宜呈环形布置; 3 与竖向设计相协调,有利于场地及道路的排水; 4 厂外道路连接便捷,与城市交通性主干道或跨境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有顺畅的交通联系。 2.4.3 道路宜采用平面交叉,交叉应设置在直线路段,且垂直正交。特殊情况下需要斜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45度,露天矿山道路受地形条件所限时,交叉角可适当减小。 2.4.4 道路系统的设置应考虑防灾要求和预留消防通道。 2.4.5 主要人流出入口宜与主要货流出入口分开设置。人流主出入口应布置在居住地段一侧,货流出入口应位于主要货流方向,与外部道路连接方便。 2.4.6 大型及货流量较大的工业项目应先取得交通规划评估意见,且应有不少于两条对外连接的主要道路。其主要出入口地段宜设置适当规模的广场。 2.5 绿地规划 2.5.1 根据不同的布局方式、环境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多层工业用地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并宜保留和利用用地范围内的已有树木和绿地。 2.5.2 生产区与其它功能区之间应当设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绿地。 2.6 竖向规划设计 2.6.1 多层工业用地在进行竖向设计之前,要对场地区域进行分析,根据建厂规模及重要性,确定合理的建筑场地最低设计标高。 2.6.2 多层工业用地竖向设计应与用地总体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应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2.6.3 多层工业用地竖向规划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 2 城乡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 3 用地地面排水及城乡防洪、排涝的要求。 5 2.6.4 同一城市的多层工业用地竖向规划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2.7 管线综合 2.7.1 多层工业用地内管线综合布置,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的条件下节约用地。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共架、共沟布置。管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架的净空高度及基础位置,不得影响交通运输、消防及检修; 2 不应妨碍建筑物自然采光与通风; 3 有利厂容。 2.7.2 多层工业用地内管线带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相平行。 2.7.3 山区建厂,管线敷设应充分利用地形。并应避免山洪、泥石流及其它不良地质的危害。 2.7.4 当工业企业分期建设时,管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近期集中,近远期结合。近期管线穿越远期用地时,不得影响远期用地的使用。 2.7.5 地上管道的敷设,可采用管架式、低架式、地面式及建筑物支撑式。 2.7.6 敷设有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和可燃气体等管道的管架,与火灾危险性大和腐蚀性强的生产、贮存、装卸设施以及有明火作业的设施,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除使用该管线的建筑物外,均不得采用建筑物支撑式,并减少与铁路交叉。 6 3 建筑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多层厂房设计应利用楼层设置为生产工艺创造有利的条件。 3.1.2 多层厂房设计应合理布局生产区域,辅助工段靠近服务对象布置,使工艺流程简洁顺畅。 3.1.3 多层厂房的设计应考虑节约用地节约投资,缩短厂区道路和管网,分间布局灵活,有利于工艺流程的改变等特点。 3.1.4 多层厂房的设计应考虑以人为本,便于管理,方便生产的原则。 3.2 总图设计 3.2.1 工业企业总图布置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总图设计、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等有关标准规范。 3.2.2 工业企业总图布置应合理布置内外交通流线,货物运输流线与人员流线应按工艺要求进行合理组织与规划,考虑人货分流,垂直运输应尽可能方便货运,靠近出入口,减少水平运输距离。 3.2.3 生产区绿化种植宜配置具有减少噪声污染、阻挡粉尘、净化空气,且易生长、适应性强的植物。 3.2.4 厂区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工业用地面积及总平面布置等因素综合确定,规模较大的厂区出入口的数量一般不宜少于两个。 3.2.5 工业企业总图布置应统筹考虑运输设备和生活辅助用房的布置、基地的形状、厂房方位等因素。 3.3 建筑平面设计 3.3.1 多层厂房的平面设计应科学功能分区,合理确定生产、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等区域,各项设施的布置应紧凑、合理,人行交通与货运交通应明确便捷,互不干扰。 3.3.2 多层厂房的平面设计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按生产工艺流向的不同,多层厂房的垂直生产工艺流程布置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 7 上下往复式,应根据不同类型生产工艺合理选择建筑布局。 3.3.3 生活辅助用房的布置应考虑为生产服务方便原则,且不应影响主要生产车间的采光通风条件。 3.3.4 生活辅助用房与生产车间组合布置时,宜合理设计两部分的层高与衔接关系,提高建筑利用率。当生产车间的层高低于3.6米时宜将生活间布置在主体内,在生产车间的层高大于4.2米时宜采用错层设计。 3.3.5 楼电梯布置原则 1 厂房疏散楼梯应布置于醒目位置; 2 楼电梯布置宜采取人货互不交叉原则; 3 楼电梯底层应与主要主入口连接,货梯布置应方便货运,布置在原材料进口和成品出口处; 4 电梯数量设置应满足生产工艺及货流运输需要布置,尽量减少水平运输距离; 5 水平运输通道应有一定宽度,主要电梯口及出入口间,应预留临时堆物及装卸货空间,通道之间应以坡道连接; 6 电梯间附近宜设楼梯和辅助楼梯,以便故障和维修时保证运输。 3.3.6 多层厂房应根据生产特点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卫生用房,并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 3.3.7 多层厂房内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应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并设计好男女比例。 3.3.8 多层厂房内厕所不宜距工作地点过远,并应有防臭,防潮,防蝇措施,一般应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室。 3.3.9 男女厕位及比例设置应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规定的要求。 3.3.10 建筑外墙和屋面应考虑放热隔温,围护结构的内部和表面应避免结露、发霉等现象。 3.4 轴线柱网与厂房建筑模数 3.4.1 多层厂房柱网的尺寸应综合考虑厂房的结构形式、采用的建筑材料、构造做法及在经济上是否合理等。 3.4.2 多层厂房设计应采取模数设计,M为基本模数符号,1M等于100mm。 8 3.4.3 多层厂房设计的柱网选择时首先应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并应符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6规定的要求。 3.4.4 厂房建筑的平面和竖向协调模数的基数值均应取扩大模数3M,厂房建筑构件的截面尺寸,宜按1/2M或1M进级。 3.4.5 厂房各层的层高应采用扩大模数1M数列。 3.4.6 厂房的柱距应采用扩大模数3M数列。 3.4.7 在一个建设场地内,确定各厂房设计方案时,宜使构配件的类型统一,模数化尺寸,标准化设计。 3.4.8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厂房的体形应力求简单,避免设置纵横跨和多跨厂房中的高度差。 3.5 多层厂房的剖立面设计 3.5.1 多层厂房层数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同时应考虑厂址的地质条件、 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因素。 3.5.2 多层厂房的层高宜按模数设计,综合考虑生产标准及设备管道布置,起重运输设备等要求及厂房进深,采光和通风等因素。 3.5.3 多层厂房宜采用双面侧窗天然采光,当厂房进深过大时,宜提高侧窗的高度,相应地增加建筑层高满足采光要求,采光要求应根据我国《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进行计算。 3.5.4 在确定厂房层高时,采用自然通风的车间,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规定,每名工人所占厂房体积不少于13立方米,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以利提高工效,保证工人健康。 3.5.5 进行多层厂房立面处理时,厂房的外观形象和生产使用功能、物质技术应用应达到有机的统一,给人以简洁大方的形象。 3.5.6 多层厂房的墙面处理应根据厂房的采光、通风、结构、施工等各方面的要求,处理好门、窗与墙面的关系。 3.5.7 多层厂房的立面设计时,宜将楼梯、电梯或提升设备组合在一起,在构图上与主要生产部分形成强烈的横竖对比,使厂房造型富有变化。 3.5.8 多层厂房的墙面处理宜将窗和墙面的某种组合作为基本单元,有规律地重复地布置在整个墙面上,从而获得工整的效果。 9 3.5.9 多层厂房的主要人员及货物出入口应设置雨篷。 3.5.10 建筑幕墙与外窗宜根据朝向做好外遮阳处理。 3.6 山地多层厂房设计 3.6.1 山坡地区建筑物纵轴宜顺等高线布置,以减少土石方和基础深度,便于运输,同时应避免贴山过近,以减少削坡及挡土墙、护坡工程。 3.6.2 竖向布置方式通常分为三种:平坡式、阶梯式和混合式。 1 平坡式:当用地平均坡度小于5%时,地面宜设计为平坡。 2 阶梯式:当用地平均坡度大于8%时,且单排建筑占地顺坡方向高差达1.5米左右时,宜规划为阶梯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3 阶梯与平坡结合的混合式:用地自然坡度为5%-8%时,宜结合地形适当进行工程处理,混合式布局。采用混合式布置时,台地的划分应与场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相协调。 护坡坡比值小于1:0.5宜采取草皮土质,坡比值1:0.5~1:1.0宜采用砌筑型。 3.6.3 3.6.4 挡土墙经济高度为1.5~3.0米,不宜超过6米,超过6米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小于1米。 3.6.5 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3.6.6 山地多层厂房主要道路宜平缓,道路纵坡不应小于0.2%,且不应大于8%,确有困难的地方,最大不得超过10%,且坡长不应大于80米,机动车道路横坡宜为1%,2%。 3.6.7 山地多层厂房出入口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合理运用地形特点,做好竖向设计。 3.6.8 山地多层厂房场地应进行平整与土石方计算: 1 场地平整应根据场地的适合坡度和确定的地面形式进行。 2 应本着满足使用要求、节省土石方和防护工程量的原则,确定平整方案。 3 土石方平衡应遵循“就近合理平衡”的原则,根据建设时序,分工程、分阶段地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取土和弃土条件进行平衡。 10 4 结构体系与布置 4.1一般规定 4.1.1 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分类、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工艺条件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4.1.2 设计应重视结构的选型。对于沿海台风频发地区和抗震设防区,应选用承载能力高、抗风能力和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方案,选用的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 4.1.3 结构体系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延性,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载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4.1.4 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宜有多道防线。 2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3 要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过大的应力集中和变形集中。 4.1.5 常用的多层工业厂房结构体系主要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以及钢-混组合结构。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结构设计应积极采用和推广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4.1.6 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台风多发地区宜选用风作用效应较小的平面。 4.1.7 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收进。楼层质量沿高度宜均匀分布。 4.1.8 同一层楼面应尽量在同一个标高上。当设置错层或局部夹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楼面水平力的有效传递。 4.1.9 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厂房,应综合考虑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平面尺寸、上部荷载分布和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 4.1.10 坡地建筑应合理利用地形,设计中应重点处理好山体边坡问题。 11 4.1.1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4.1.11的规定。 表4.1.1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结构体系 施工方法 最大间距(m) 装配式 75 框架结构 现浇式 55 装配式 65 剪力墙结构 现浇式 45 注:1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结构的具体布置情况取表中框架结构与剪 力墙结构之间的数值; 2 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 时,伸缩缝间距应适当减小; 3 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厂房,伸缩缝的间距宜适当减小; 4 有充分依据,并采取措施后,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4.2 钢筋混凝土结构 4.2.1 框架结构宜采用双向梁柱刚接的抗侧力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抗震区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4.2.2 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不与框架柱或抗震墙相连的次梁,按非抗震要求进行设计。 4.2.3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 4.2.4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及隔墙宜选用轻质墙体。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如采用砌体填充墙,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 2 避免形成短柱; 3 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而造成的结构扭转。 4.2.5 框架结构的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与框架柱或梁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可采取设置拉结筋、构造柱和圈梁等措施。 4.2.6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刚度接近,减少结构的 12 扭转变形。 4.2.7 纵横向剪力墙宜组成L型、T形、匚形等形式,以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扭能力。 4.3 钢结构 4.3.1 钢结构承重构件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等要求。 4.3.2 采用框架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合理确定柱距、平面模数与结构单元,使结构成为布置合理、承载可靠的体系。 2 立面布置时应使框架柱能沿建筑物全高设置,避免出现悬空柱和错层。 4.3.3 楼盖梁的布置宜采用主梁和次梁均布置在同一层平面内的平接方案。次梁与主梁宜采用铰接连接,必要时也可采用刚接。 4.3.4 采用框架-支撑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撑框架在两个方向的布置均宜基本对称,支撑框架之间楼盖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 2 宜采用中心支撑,必要时也可采用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等消能支撑。 3 中心支撑框架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支撑或单斜杆支撑,不宜采用K形支撑;支撑的轴线宜交汇于梁柱构件轴线的交点。 4 偏心支撑框架的每根支撑应至少有一端与框架梁连接,并在相应区段形成消能梁段。 4.3.5 钢结构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构件应合理控制其截面尺寸,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 2 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可能出现塑性铰的位置,使其仅发生在节点域以外;构件的拼接位置宜设在梁柱节点之外受力较小的位置; 3 合理选用节点构造型式,并使节点的承载能力高于杆件的承载能力; 4 有条件时可采用螺栓连接,以提高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5 宜采用轻质高强墙体材料,以减轻结构自重。 4.4 其他结构体系 4.4.1 跨度较大、对变形要求严格或荷载较大时,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钢 13 -混组合结构。 4.4.2 预应力构件应根据结构类型及构件部位选择采用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对于主要承重构件和抵抗地震作用的构件宜采用有粘结预应力,并保证灌浆质量;对于板类构件(包括扁梁和次梁)宜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悬臂大梁不应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预制装配式结构构件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 4.4.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确保预加应力能够有效地施加到预应力结构构件中,并尽量避免对非预应力构件产生不利影响。 4.4.4 组合楼盖中的简支梁及荷载较大或跨度较大的连续梁,均应按整体组合梁进行设计,并配置抗剪连接件。抗剪连接件可采用圆柱头焊钉(栓钉)、槽钢或弯起钢筋。 4.5 楼(屋)盖结构 4.5.1 楼(屋)盖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刚度的要求,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有利于抗风和抗震。 4.5.2 楼盖结构可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采用装配式楼盖结构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楼板的整体性。屋盖结构宜采用现浇结构。 4.5.3 抗震设计时,当楼板平面过于狭长、有较大凹入、或者开洞而使楼板有过大削弱时,在设计中应考虑楼板变形产生的不利影响。 4.5.4 钢结构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或钢筋混凝土楼板,并与钢梁有可靠连接; 2 可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亦可采用装配式楼板或其它轻型楼盖;应将楼板预埋件与钢梁焊接,或采取其它保证楼盖整体性的措施。 4.5.5 种植屋面的结构层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4.5.6 当建筑内部的设备运行有振动时,宜采取如橡胶垫等减震隔震措施。同时还需控制楼盖结构的竖向振动频率和竖向振动加速度。 4.5.7 承受动力荷载的楼盖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底层设有强烈振动设备时,应设置独立基础,并与厂房基础脱开。 14 5 结构分析与设计 5.1 荷载与作用 5.1.1 楼面、屋面活荷载以及结构自重荷载等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或按实际情况采用。楼面使用用途不确定或将发生改变时,宜适当增加活荷载。 商业仓库库房楼面均布活荷载取值可参照商业部标准《商业仓库设计规范》SBJ 01,物资仓库楼面均布活荷载取值可参考行业标准《物资仓库设计规范》SBJ 09。 5.1.2 对于楼面活荷载较大或跨度相差较大的工业厂房,按弹性方法计算框架和连续梁板内力时应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5.1.3 设备或物料荷载较大时,应分析其外型尺寸、设备布置间距、底盘尺寸、物料堆放情况,分别对楼板、次梁、主梁采用不同的荷载取值。 5.1.4 光伏方阵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和锚固必须可靠,主体结构的承载力必须通过计算或实物试验予以确认,并要留有余地,防止偶然因素产生破坏。光伏方阵和 2支架重量设计时取不小于1.0kN/m。 5.1.5 新建种植屋面工程的结构承载力设计,必须包括种植荷载;既有建筑屋面改造成种植屋面时,荷载必须在屋面结构承载力允许范围内。普通屋顶花园的活 2荷载取值为3.0kN/m。 5.1.6 当结构承受大小、方向或作用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荷载时,如果在其作用下结构所产生的惯性力与静力作用相比不能略去不计,则视为动荷载。有充分依据时可乘以动力系数后,按静力计算方法设计。 5.1.7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述公式计算: 1 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 w,,,w (5.1.7-1) kszo w式中 k——风荷载标准值; ,s——风荷载体型系数; ,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o——基本风压。 15 2 当计算围护结构时 w,,,,wkgzszo (5.1.7-2) ,gz式中——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 5.1.8 基本风压一般应按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即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在台风多发地区,也可根据当地气象台站历年来的最大风速记录,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规定的换算方法确定基本风压,并经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批准后采用。 5.1.9 屋面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5.1.9) ss,, kro 2式中s——雪荷载标准值(kN/m); k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r 2 s——基本雪压(kN/m)。o 5.1.10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文)确定。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5.1.11 位于抗震设防烈度区分界线附近(分界线外围4km区域)地区应按较高的地震设防烈度确定。 5.2 场地、地基和基础 5.2.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5.2.2 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2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当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埋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措施。 3 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根据地震时 16 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5.2.3 地基基础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2.4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 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2.5 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基础埋深不应小于0.5m。 5.2.6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 5.2.7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其地基承载力。 5.2.8 山区 (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断层、破碎带; 2 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3 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 4 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 5 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6 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区的影响。 5.2.9 山区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山区建筑场地勘察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方案建议;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 2 边坡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要求。 3 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 5.2.10 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处理。 17 5.3 结构计算分析 5.3.1 结构分析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确定。结构分析计算时宜对结构进行力学上的简化处理,使其既能反映结构的受力性能,又适应于所选用的计算分析软件的力学模型。 5.3.2 在下列情况中,楼板变形比较显著,楼板刚度无限大的假定不符合实际情况,应对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或采用楼板面内为半刚性的计算方法: 1 楼面有很大的开洞或缺口,楼面宽度狭窄; 2 平面上有较长的外伸段; 3 楼面的整体性较差。 5.3.3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近似考虑时,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 5.3.4 楼面梁与竖向构件的偏心以及上、下层竖向构件之间的偏心宜按实际情况计入结构的整体计算。当结构整体计算中未考虑上述偏心时,应采用柱、墙端附加弯矩的方法予以近似考虑。 5.3.5 进行风作用效应计算时,正反两个方向的风作用效应宜按两个方向计算的较大值采用;体型复杂的建筑,应考虑不利风向角的影响。 5.3.6 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 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3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5.3.7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使用条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及变形、抗裂、裂缝宽度和应力验算外,尚考虑预应力施加顺序与结构施工顺序的关系,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5.3.8 组合梁设计应分别按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计算分析。 18 5.3.9 坡地建筑不能分缝设计而出现多个嵌固层时,应从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并采用多个程序进行计算分析。应考虑地下室周边埋置深度差异较大而导致的不平衡土压力,并对结构进行抗倾覆、抗滑移验算。 5.3.10 抗震设计时,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 5.3.11 结构顶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宜进行弹性或弹塑性时程分析补充计算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5.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5.4.1 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可按跨度的1/10,1/18确定;梁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5.4.2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四级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非抗震和四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 2 剪跨比宜大于2 3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5.4.3 框架梁的宽度宜比柱宽小50mm。当边框架梁必须贴柱边设置时,应使梁的主筋位于柱子主筋的内侧。 5.4.4 预应力框架梁的梁高宜为计算跨度的1/12~1/20。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时,扁梁的跨高比不宜大于25,梁高宜大于板厚的2倍,梁宽不宜大于柱宽与扁梁高之和。 5.4.5 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应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节点更强”和“避免短柱”的原则。 5.4.6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5.4.7 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 19 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5.5 钢结构设计 5.5.1 梁与柱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与柱的连接宜采用柱贯通型。 2 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都与梁刚接时宜采用箱形截面,在与梁翼缘连接处应设置隔板。当柱仅在一个方向与梁刚接时,宜采用工字形截面,并将柱腹板置于刚接框架平面内。 3 工字形柱(绕强轴)和箱形柱与梁刚接时,梁翼缘与柱翼缘间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柱在梁翼缘对应位置应设置横向加劲肋(隔板);梁腹板宜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柱连接板连接;腹板角部应设置焊接孔,孔形应使其端部与梁翼缘全焊透焊缝完全隔开。 4 框架梁采用悬臂梁段与柱刚性连接时,悬臂梁段与柱应采用全焊接连接,此时上下翼缘焊接孔的形式宜相同;梁的现场拼接可采用翼缘焊接腹板螺栓连接或全部螺栓连接。 5 箱形柱在与梁翼缘对应位置设置的隔板,应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与壁板相连。工字形柱的横向加劲肋与柱翼缘,应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连接, 与腹板可采用角焊缝连接。 5.5.2 钢结构抗侧力构件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相连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高强螺栓连接不得滑移。 5.5.3 梁与柱刚性连接时, 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的范围内,柱翼缘与柱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连接焊缝应采用坡口全焊透焊缝。 5.5.4 凡是钢结构工程设计中,均应有防锈涂装内容。钢结构防锈及涂装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环境侵蚀条件、维护条件和使用寿命,以及施工条件与工程造价等因素。 5.5.5 应慎重并合理地确定工业厂房的防火等级,必要时应与消防部门共同商定设防标准。 20 5.6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5.6.1 为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采用下列措施: 1 选用轻型结构,减轻墙体自重,采用架空地板代替室内填土; 2 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型式; 3 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 5.6.2 钢筋混凝土建筑裂缝的控制包括预防与治理两个方面的措施,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5.6.3 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5.6.4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加强计算假定与实际作用效应存在差异部分和容易出现应力集中部位的防裂构造措施。 5.6.5 混凝土结构可采取增加钢筋配置量,减小钢筋间距等措施,预防厚度较大构件出现水化热温降裂缝。 5.6.6 填充墙和隔墙应放置在有足够刚度的楼面梁或基础之上,并应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 5.6.7 钢檩条设计应验算风吸力作用下的稳定,防止大风吸力作用下失稳破坏。隅撑和檩条间的拉条设置,是保证整体稳定的重要措施,不得随意取消。 5.6.8 钢柱脚底板下如采用剪力键,或有空隙,则在安装完成时一定要采用灌浆料填实,底板设计时应有灌浆孔。 21 6 预制装配整体式厂房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工业厂房的体形应力求简单,避免设置纵横跨和多跨厂房中的高度差。 6.1.2 应做到集成化、工业化、模数化和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又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 6.1.3 在一个建设场地内,确定各工业厂房设计方案时,宜使构配件的类型统一。 6.1.4 节点、接缝设计宜构造简单,传力明确,施工方便,应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并保证建筑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抗震设计时应具有较好的延性。 6.1.5 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楼板的整体性。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楼盖的预制板板缝上缘宽度不宜大于40mm,板缝大于40mm时应在板缝内配置钢筋,并宜贯通整个结构单元。现浇板缝、板缝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高于预制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2 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 6.1.6 构件分段要便于预制、吊装、就位和调整,结合部钢筋及预埋件不宜过多。 6.1.7 预制构件设计对制作、运输、吊装、施工等有特别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6.2 计算分析 6.2.1 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计算可按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样的方法进行。各类预制构件及其连接构造应按从生产、施工到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 6.2.2 叠合板可按同等厚度的现浇板进行计算,楼板内力和挠度应考虑预制板拼缝的影响进行调整。 6.2.3 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 22 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6.2.4 叠合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6.2.5 接合面的抗剪传力机构包括剪切摩擦抗剪、剪力键抗剪、钢筋销栓抗剪、接触面受压抗剪。 6.3 构件与连接设计 6.3.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及连接构造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设计: 1 应合理确定预制构件的布置及连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结构分析和构件及连接设计; 2 预制构件的设计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并符合标准化要求; 3 预制构件的连接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且宜便于施工;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传递内力的要求; 6.3.2 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正常使用状态,叠合构件的裂缝宽度、挠度满足使用功能要求;预制构件接合面不产生影响使用功能的有害残余变形; 2 在竖向荷载和其他可变荷载作用下,叠合构件和接合面满足承载力要求; 3 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与现浇结构基本相同; 4 预制构件的耐久性、耐火性等不低于现浇构件。 6.3.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的连接构造,应便于构件安装。对计算时不考虑传递内力的连接,也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 6.3.4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梁柱节点处,柱的纵向钢筋应贯穿节点;梁的纵向钢筋应满足锚固要求。构件间钢筋连接可采用搭接连接或对接连接。 6.3.5 预制构件伸入梁、柱、墙等构件内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15mm。 6.3.6 叠合构件预制部分的水平接合面应做成有凹凸的人工粗糙面,预制梁的凹凸不宜小于6mm,预制板的凹凸不宜小于4mm。 6.3.7 次梁底筋宜锚入主梁内或连续贯通。次梁端底筋不出现拉力时可不锚入主梁内,但应采取有效连接措施。 23 6.3.8 预制板宽度不宜大于3m,拼缝位置宜避开叠合板受力较大部位。 6.3.9 非承重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与支承结构之间宜采用柔性连接方式; 2 在框架内镶嵌或采用焊接连接时,应考虑其对框架抗侧移刚度的影响; 3 外挂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具有一定的变形适应性。 24 7 既有厂房改建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适用于因改变用途、屋顶增层或楼层增加隔层等而进行的既有多层厂房改建设计。 7.1.2 改建设计应综合考虑空间合理使用,生产管理需要,功能空间多功能利用和经济性等原则。 7.1.3 厂房改建后应满足垂直交通便利等要求,消防及疏散应满足规范要求。 7.1.4 改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辅助生产用房、生产管理用房和生活卫生设施用房的合理布置。 7.1.5 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的原则要求,应对改建厂房的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进行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及抗灾害能力进行鉴定、验算或重新设计。 7.1.6 屋顶增层或楼层增加隔层时宜采用轻型结构和轻质建筑材料,梁、柱等承重构件宜优先使用钢结构。 7.2 既有厂房的鉴定 7.2.1 既有厂房的鉴定应包括下列内容及要求: 1 搜集厂房的勘察报告、施工和竣工验收的相关原始资料;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实测。 2 调查厂房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 3 根据厂房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承载能力分析。 4 对既有厂房整体结构性能作出评价,对符合鉴定要求的应说明其后续使用年限,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应提出相应对策和处理意见。 7.2.2 既有厂房的鉴定,应根据下列情况区别对待: 1 结构类型不同的结构,其检查的重点、项目内容和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 2 对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应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 3 对抗震性能有整体影响的构件和仅有局部影响的构件,在综合承载能力分 25 析时应分别对待。 7.2.3 既有厂房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照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 表7.2.3 后续使用年限 建造年代 后续使用年限 70年代及以前 不应少于30年 80年代 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 90年代 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 2001年以后 宜采用50年 注:90年代和2001年以后建造的房屋是指按照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 规范系列设计的既有工业厂房。 7.2.4 抗震设防区的既有厂房应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进行抗震鉴定。 7.3 既有厂房改建设计 7.3.1 既有厂房改建的设计方案,应结合原结构的具体特点和技术经济条件,根据鉴定结果、使用要求和整体稳固性等确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改建部分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原有结构体系、生产工艺要求、施工便利条件、连接节点可靠等因素确定,可选用钢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 7.3.2 既有厂房的改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荷载可按现行规范的规定确定,也可根据使用功能作适当的调整; 2 结构既有部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强度的实测值确定;当材料的性能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规定取值; 3 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结构构件实际的几何尺寸、截面配筋、连接构造和已有缺陷的影响;当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规定取值; 4 应考虑既有结构的承载历史及施工状态的影响;对二阶段成形的叠合构件,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有关叠合构件的规定进行设计。 7.3.3 对既有厂房进行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以及构造要求,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不满足要求时则应进行加固设计。 26 7.3.4 既有厂房加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加固方案应根据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采用厂房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2 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 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新增的剪力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础。 4 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结构相同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7.3.5 加固的方案、结构布置和连接构造,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抗震薄弱部位、易损部位和不同类型结构的连接部位,其承载力或变形能力宜采取比一般部位增强的措施。 2 宜减少地基基础的加固工程量,多采取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并应计入不利场地的影响。 3 加固方案宜结合维修改造、改善使用功能,并注意美观。 4 加固方法应便于施工,并应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7 8 建筑机电设计 8.1 给水排水 8.1.1 本节各项规定适用于多层厂房生活给水排水和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工业生产给水排水设计应按现行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8.1.2 多层厂房生活给水排水和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相关规定。 8.1.3 生活给水系统应独立设置。当需要生活给水系统向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等供水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断措施。 8.1.4 当需要设置生活热水系统时,应优先采用工业余热、废热、太阳能等作为热源,也可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 8.1.5 应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分别设置生活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8.1.6 生活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和地方相关规范的规定。 8.1.7 屋面雨水排水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10年。屋面雨水排水应设置紧急溢流设施。雨水排水系统和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50年设计重现期的雨水量。 8.1.8 应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 规定的节水型卫生器具。 8.1.9 给水引入管和室内需计量的给水管上应设置计量水表。 8.1.10 给水排水管道布置应避开主要的生产区域,底层埋设管道不应布置在生产区域的下方。给水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变配电间、贵重设备间以及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方。 8.1.11 宜采取雨水入渗、收集回用等雨水利用措施。雨水利用可按现行《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GB 50400执行。 8.1.12 多层厂房消防给水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规定执行。 28 8.2 暖通空调 8.2.1 室内空气参数及卫生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相关规定。 8.2.2 厂房内通风系统的设置应合理,能满足防尘防毒、排热降温的要求。 8.2.3 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应利用侧窗或天窗进行通风。其主要进风窗的朝向应面对主导风向。排风口应设于进风口相对的墙面或屋顶,形成穿堂风,以有利于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 8.2.4 夏季通风的进风窗的高度不应大于1.2m,使新风直接进入人员工作区域。冬季自然通风应进行热平衡设计,合理确定通风量,进风口应采取防止室外冷风吹向人员工作区的有效措施。 8.2.5 采用机械通风的厂房,其通风量应根据车间内的发热量或污染物的散发量经计算确定。其送、排风口应避免气流短路。 8.2.6 设置空调系统的厂房,应根据建筑规模、能源条件、能源价格、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经综合论证,确定其冷源和热源形式。选用的冷供热供设备的能效比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8.2.7 有净化要求的厂房,应执行现行国家规范《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的规定。 8.2.8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应从振源和声源上进行控制。宜采取隔振、隔声、吸声及消声等措施,防止振动和噪声的扩散和传播。作业场所的噪声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的相关规定。 8.2.9 厂房内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艺设备,应设局部排风装置。当排风介质中的有害物浓度及排放量超过国家或地方允许标准时,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达标后排放。 8.2.10 当工作地点的热环境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岗位送风等局部降温措施。 8.2.11 高温及强热辐射生产车间,应根据工艺条件采取有效隔热措施。 8.2.12 多层厂房的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及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安全措施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有关规定执行。 29 8.3 电气 8.3.1 配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所址环境、供电条件和节能电能等因数,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并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8.3.2 配变电所位置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深入接近用电负荷中心; 2 应方便进出线,方便设备吊装、运输; 3 不应设置在有剧烈振动或有爆炸危险介质的场所; 4 不宜设置在多尘、水雾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源的下风侧; 5 不应设在厕所、浴室、厨房或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且不宜与上述场所贴邻。如果贴邻,相邻隔墙应做无渗漏、无结露等防水处理; 6 应采取预防洪水、消防水或积水从其他渠道淹渍的措施。 8.3.3 工频1000V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的相关规定。 8.3.4 应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光源和灯具,房间或场所的照度值及照明功率密度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有关规定。 8.3.5 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设置相应的防雷措施,并采取防雷击电磁脉冲措施。 8.3.6 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电力线路及电器装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及其他有关规范的规定。 8.3.7 爆炸性气体环境、可燃性气体环境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用电设备应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 8.4 智能化 8.4.1 根据工程特点设置建筑智能化系统,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8.4.2 宜设置用电分项计量系统,冷热源、照明插座、动力设备、特殊用电等各部分能耗宜独立分项计量。 30 9 绿色工业厂房 9.1 一般规定 9.1.1 多层工业用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注重以人为本的要素,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9.1.2 多层厂房设计应考虑不同区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影响因素。 9.1.3 绿色多层厂房设计应符合节地节材的要求,具体详见第二章及第十章。 9.2 节能与能源利用 9.2.1 各公用设备的效率、热效率、能效比、负荷性能系数达到国家或本行业节能标准、规范的规定值。 9.2.2 建筑物宜采用顶部或侧面自然采光措施;建筑物照明宜使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合理利用自然通风系统。 9.2.3 对有废热产生的工艺设备和具备条件的热湿空气生产环境宜设置热回收系统。 9.2.4 有条件的项目应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地水源热泵,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屋面宜预留可供可再生能源设备安装的基础和荷载。 9.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9.3.1 产品单位产量综合工业厂房耗水量(新鲜水耗量或生产取水量)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水平。 9.3.2 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取水量符合最大允许开采量要求;以地表水为供水水源的取水量符合设计枯水流量年保证率的要求。 9.3.3 取水、输配水、贮水及水处理设施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符合现行的给水设计规范要求。 9.3.4 厂区用水宜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生产用水循环使用等节水措施。 9.3.5 厂区室外地面设计宜采用透水地面。 9.3.6 污废水处理设施对工业企业和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应符合国家、地方及 31 本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9.3.7 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国内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水平。 9.3.8 景观、绿化、洗车、冲厕等非生产性和非饮用用水宜采用非传统水源。 9.3.9 生产设备和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产品。 9.4 环境保护 9.4.1 多层厂房应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进行控制,并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 9.4.2 建筑玻璃幕墙、灯光设置、外墙涂料等所造成的光污染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9.4.3 工业生产中使用及产生的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9.4.4 多层厂房噪声排放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的要求。 32 10 建筑节材措施 10.1 建筑材料节材措施 10.1.1 不使用国家、地方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优先采用国家、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推广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 10.1.2 材料宜本地化,优先选用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建筑材料。 10.1.3 填充墙优先采用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鼓励使用工业化成品墙体。 10.1.4 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构件特点,合理配置和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及高强钢筋和高强钢材。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时,其适用范围、使用部位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10.1.5 建筑装饰材料尽量采用可再循环利用材料,减少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率。 10.2 建筑设计节材措施 10.2.1 建筑平面布局合理,空间分隔兼顾考虑建筑功能变化的灵活性、适应性。 10.2.2 建筑设计时尽量遵循模数协调原则,以减少施工废料。 10.2.3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外立面应尽量简洁规整,以减少风荷载作用效应。 10.2.4 多层工业厂房尽量少用各种类型的幕墙。 10.3 结构设计节材措施 10.3.1 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以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等提出的建议。 10.3.2 根据上部结构特点、地质和环境条件等,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结构方案。 10.3.3 计算模型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且输入的荷载正确,参数合理。 33 11 建筑抗震、抗台风、防火 11.1 抗震设计要求 11.1.1 多层厂房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结构类型,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 50011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震设计规范》GB 造措施要求。 11.1.2 质量大的设备不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边缘楼层上,宜设置在距刚度中心较近的部位;当不可避免时宜将设备平台与主体结构分开,或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尽量低位布置。 11.1.3 当多层钢结构厂房的平面形状复杂、各部分构架高度差异大或楼层荷载相差悬殊时,应设防震缝或采取其他措施。当设置防震缝时,缝宽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 11.1.4 楼层上的设备不应跨越防震缝布置;当运输机、管线等长条设备必须穿越防震缝布置时,设备应具有适应地震时结构变形的能力或防止断裂的措施。 11.1.5 钢结构厂房的柱间支撑宜布置在荷载较大的柱间,且在同一柱间上下贯通;有抽柱的结构,应适当增加相近楼层、屋面的水平支撑,并在相邻柱间设置竖向支撑。 11.1.7 7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宜进行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的抗震变形计算,且结构薄弱(部位)层间弹塑性位移角应小于1/50。 11.1.8 钢结构厂房的柱脚应能保证传递柱的承载力,宜采用埋入式、插入式或外包式柱脚。 11.2 抗台风设计要求 11.2.1 风荷载体型系数的采用应综合考虑工业建筑纵向尺寸、高跨比、屋面形式和开洞等因素。 11.2.2 台风多发地区房屋围护构件及其连接件强度验算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采用。 11.2.3 对于体型复杂的工业厂房,宜采用数值模拟分析获取结构风荷载体型系 34 数。 11.2.4 对于风敏感的柔性屋盖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风振的影响。屋盖结构的风振响应,宜依据风洞试验结果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确定。 11.2.5 台风多发地区地基基础设计时应考虑由于洪涝灾害导致地基土饱和、软化,引起地基承载力下降的可能性。 11.3 防火设计要求 11.3.1 多层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划分。 11.3.2 多层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多层丙、丁、戊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11.3.3 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 甲、乙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11.3.4 11.3.5 厂房之间及其与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11.3.6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 11.3.7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 11.3.8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11.3.9 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35 名称解释 1、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2、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3、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 4、光伏矩阵——又称光伏阵列,是由若干个光伏组件或光伏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具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36 ---------------------------------------------------------------范文最新推荐------------------------------------------------------ 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 [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 计划报告范文 2009-12-10 10:25读者上传【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在上级财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以年初支公司提出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以提高企业效益为核心,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成本治理和资金治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治理,强基础,抓规范,实现了全年业务制度规范化,经营治理科学化,企业效益最大化,有力地推动了支公司财务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了财务治理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 及计划报告范文。现将2009年公司财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固定费用:1-9月份累计完成##.5xxxx,完成进度计划的 117.2xxxx,同比增长27.4xxxx,增加支出2312627.8 xxxx。 2、三项费用:1-9月份累计完成##.5xxxx,完成进度计划的 136.3xxxx,同比降低10.5xxxx,减少支出171939.2 xxxx。 3、内部利润:1-9月份完成-##.1xxxx元,较计划进度-828.4xxxx 元增亏252.7xxxx元。 二、以资金治理为契机,不断增强全员的预算治理意识 近年来,随着企业精细化治理水平的不断强化,对财务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以此为契机,根据财务治理的特点以及 37 / 68 ---------------------------------------------------------------范文最新推荐------------------------------------------------------ 财务治理的需要,及时出台了支公司《固定费用治理办法》、《资金预算治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从而使每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有考核。在费用控制方面,一是采取定额包干的方式,将手机费、电话费、班站所办公费、车辆油料费、维修费、线路巡视费等定额控制,节约归已、超支自负,培养了职工的节约意识。二是采取预算审批的方式,对定额以外的费用,必须先层层审批,没有审批发生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在现金预算方面,为提高现金预算的准确性,在实际支付时做到,没有现金预算项目的不予支付,超预算支付标准的不予支付,中国电力资料网从而提高了现金预算意识。在职工借款还款方面,规定了借款必须于发生当月还款,确实起到了降低借款数额,减少资金占用,避免呆帐发生的积极作用。通过预算治理这一有效的治理手段,职工的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有力地带动了财务其他 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以培训为动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结合本行业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 的提供财务信息。 38 / 68 ---------------------------------------------------------------范文最新推荐------------------------------------------------------ 最近几年,分公司一直把人员培训视为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口,财务治理工作同样迫切需要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结合支公司学分制考核,年初就制定了培训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培训。并且于5月份开始每周三全员定时参加分公司财务处举办的新会计准则培训,在6月份、9月份还分别参加了省公司和国网公司举办的新会计准则培训班,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公司的各项治理制度,懂得了企业财会人员的工作要求,如何中国电力资料网更好地做好基层财务工作等,进一步激发了干好财务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也为明年年初即将实施的新准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考核为手段,促进财务基础治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企业治理的进一步深入,财务的治理职能逐渐增强,工作总结《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今年,支公司为加大责任制考核力度,保证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制定了双文明考核办法,细化了各项指标和日常工作的考核。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加大了财务基础工作建设,从粘贴票据、装订凭证、签字齐全、印章保管等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细化财务报账流程。按照分公司有关通知精神,我们又成立了资金风险安全检查领导组,具体制定了《资金治理办法》、《货币资金治理办法》、《工资资金治理办法》、《工程资金治理办法》等,将内控与内审相结合,每月都进行自查、自检工作,逐步完善了支公司 39 / 68 ---------------------------------------------------------------范文最新推荐------------------------------------------------------ 的财务治理体系。 在今年的财务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借助支公司的考核体系,采取了工作质量与方针目标的考核机制,将治理的要求与重点,纳入工作质量与方针目标考核。将费用预算通过月份考核与工资挂钩,全面提高了财务核算质量,实事求是的体现财务经营成果,做诚信纳税单位。并顺利通过每年一次的所得税汇算 检查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今年开展了电力专项检查。 五、积极参与企业经营治理,搞好公司财产物资的清查与盘点 随着财务治理职能的日益显现,财务治理参与到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材料物资的采购和废旧物资的处理等。为加强对基层站所各项财产物资的治理,通过现场清查和新领用登记,各班站所建立了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以及安全工器具登记台帐。今年5月份,财务科材料治理人员加班加点对库存物资情况进行了核查,规范了材料治理基础工作,确保了库存物资的帐帐、帐实相符,提高了材料物资的利用效能,顺利通过了公司供给站的检查。下一步,随着新库房的整合投运,以及对二级库房的清理,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材料物资的监督治理,以求全面 提升财务治理水平。 六、加强资金治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近年来,为加强对资金的统一归口治理,规范运作,强化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预算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规避资金风 40 / 68 ---------------------------------------------------------------范文最新推荐------------------------------------------------------ 险,通过银行账户的清理归并,建立了与国网公司相适应的银行帐户治理体制。今年为进一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今年重点对现金流量、未达帐项、应收应付款项、流动资产周转率等一些项目加大了考核力度,并且通过一年的运行发现现金流量明显提高,资金周转率显著加快。三是建立了统一的财务预算治理制度。通过建立覆盖支公司所有层次以及业务范围内的资金预算,确保了资金的使用合理、规范、安全、有效。四是严格执行现金治理制度,实行财务制约制度。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更加有效地减少了资金的占用,降低了财务费用,提高了企业经济 效益。 七、2010年财务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为全面搞好2010年全面预算治理与财务治理工作,我们计划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上级公司下达的预算指导意见,进一步搞好预算治理工作。预算治理作为财务治理中的重要一环,与全面做好财务工作息息相关。在明年的工作当中,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室、站所的费用预算指导与预算治理,认真做好预算的分析、分解与落实工作,使全面预算治理真正成为全员预算治理,让预算真正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 (二)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当好领导的参谋,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随着公司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经营质量不 41 / 68 ---------------------------------------------------------------范文最新推荐------------------------------------------------------ 断提高,企业资产得到进一步净化与整合。结合绩效考核治理,本着"严、深、细、实"的原则,全面强化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在售电收入增收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研究节支,力争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同时,围绕盘活资产,对现有闲臵的资产进行盘点,加大电费回收力度,保证每月电费回收真正结零,减少 资金占用率,提高企业资产周转速度。 根据上级公司物资采购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物资比价采购制 度。 (三)继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进一步搞好财会基础工作,提高治理水平。企业越发展进步,财务治理的作用就越突出。所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财务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就必须继续开展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中国电力资料网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在提高会计人员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检查督促与指导,搞好会计的基础治理工作, 为更好的参与企业的经营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今年财务科的工作在各位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在各科室和基层站所的配合下,按照支公司的总体部署和安排,认真组织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来年的任务会更重,压力会更大,我们财务科全体成员将变压力为动力,做好2010年工作计划,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财务治理在企业治理中的 核心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2 / 68 ---------------------------------------------------------------范文最新推荐------------------------------------------------------ 责任编辑:zoe上一篇:行政单位财务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引文来源财务部工作总结、分析及计划报告范文 财务部半年度工作总结 [财务部半年度工作总结]财务部半年度工作总结一、上半年度主要财 务工作开展情况 上半年度,财务部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上年度财务决算、所得税清算、本年度财务预算安排和在建工程资金运营管理等方面,重点做 了以下几项工作: 1、运用公司本部信用优势,发挥资金中心调控作用,保障公司整 体经营秩序的稳定,财务部半年度工作总结。 由于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和公司总体经营规模的快速膨胀,公司直营项目及所属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在公司领导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财务部利用多年来所积聚的信用优势和资金中心的调控平 台,有效缓解紧张的资金供给链。 在资金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大公司直营在建项目的资金拨付力度和速度,除外三项目略有节余外,其他工程均按技经原则和资金预算,及时分配和支付工程预收款和进度款;二是,采取委贷和担保等方式,解决上电二公司、上电机械厂和上电建筑公司等单位贷款到期偿付和续借工作;三是,追加和新增综合授信额度,为华东送变电公司、上电一公司等子公司提供综合授信担保,减少子公司各类保函出具的资金占用量;四是,统筹考虑上电二公司、上电 43 / 68 ---------------------------------------------------------------范文最新推荐------------------------------------------------------ 一公司等单位大型施工机具增臵的资金需求;五是,为上电建筑公司等单位提供贷款担保,适度扩大短期借款规模,补充经营活动现金流 入量;六是,缓收上级管理费,减轻所属子公司的资金压力。 通过以上这些财务手段的实施,基本保障了公司及所属单位经营秩序的稳定。但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看,货币紧缩政策对业主履行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约定的正常工程预付款和进度款也产生影响,各单位应收账款有所增长,而下游的劳务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赊销工作难度加大,接下来的 资金管理工作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2、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制定和下达年度财务预算,持续推进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根据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下发《预算编制模型说明》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年度总体经营目标,财务部组织所属子公司编制了财务预算,并行文下达了年度 主要财务预算考核指标。 3、持续改进和提高资产质量,协同解决大型施工机具增臵资金需 求,做好产权登记管理工作。 上半年度,财务部根据公司施工机械落实会议的决议,按照年初新增固定资产的预算安排,组织实施和拨付了3000万元专款购臵大型施工机械的款项,并协调解决已交付使用超重设备的尾款,进一步增强和改善所属企业的施工能力和资产质量。此外,在产权管理中,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做好产权登记工作。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有 44 / 68 ---------------------------------------------------------------范文最新推荐------------------------------------------------------ 别于以往年度,一是,国家电网公司递延资本级次,直接审定上海电建及所属企业的产权资料;二是,产权信息资料要求十分详荆目前,该项工作已经通过国网公司的审核,但仍有包括建筑公司下属的宏程公司、上电二公司的闵行分公司等单位的基础信息和产权关系需要进 一步清理和明确,工作总结《财务部半年度工作总结》。 4、组织的财务决算,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完善财务会 计信息系统资料。 上半年度,财务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华东电网公司年度决算工作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财务决算,结合上年度经营目标,从整体上进行利益协同,并于六月份召开了决算总结表彰会,对年度决算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此外,按照财政部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规范和统一了本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做好新旧会计的衔接工作。在日常核算管理中,重点探讨针对公司陈家港项目、海外印尼项目等新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方法。在赋予承建单位经营自主权的同时,本部财务履行合同主体的责任义务,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保障经营过程在控。同时,在完成决算工作后,完善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根据总经理办公会的要求,将2007年度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免费下载29财务报表附注模板下载小企业财务报表下载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excel财务报表下载 信息资料加入OA系统中报表管理系统,预算类资料正在整理之中。 5、其他专项财务工作的进展情况 ?、税收管理方面:所得税清算工作已经完成,过程有点曲折,结果比较满意;12万元个人所得税申报工作,在规定申报时间内全部完 45 / 68 ---------------------------------------------------------------范文最新推荐------------------------------------------------------ 成;公司直营项目营业税代扣代缴证明出具,因税务属地化后月度申报额度限定等因素的制约,已积聚了一定的量,目前正与税收管理机 关沟通和协商之中。 ?、专项审计工作:国家审计署南京特派办对上海电力行业项目投资审计,延伸到上海电建本部及所属部分企业。财务部和审计部门一起,做好相关的迎审接待和配合工作。目前,该审计小组已完成对公 司本部、上电一公司和上电二公司的审前调查工作。 ?、队伍建设工作:今年是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第一年,核算业务培训工作重心将由上年度的业务骨干重点培训,转到全部从业人员的普及教育上来。根据华东部财7号文的要求,抽调了27名同志参加华东电网组织的“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调考活动”的培训,做好和组织会计证复检的继续教育准备工作,将于7月 1日始实施。 二、三季度财务工作的安排 根据财务工作的特点和部分未尽事项的情况,三季度重点做好以下 几项工作: 1、开展年中经营工作盘点,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工作。 三季度,财务部将根据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的安排,对所属企业上半年度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各单位财务状况进行盘点,收集相关经营数据,开展上半年度的经济活动分析,客观评价各单位上半年的经营形势,找出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实施 46 / 68 ---------------------------------------------------------------范文最新推荐------------------------------------------------------ 相关的财务手段。 2、编制三季度资金预算安排,并组织实施。 上半年度财务状况反映,公司下半年度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供求矛盾很难逆转,资金管理工作仍将面临严峻挑战。三季度财务部将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序时原则,合理安排资金预算,充分发挥好资金调控平台的作用,优先平衡公司直营项目的资金供给,综 合保障所属企业的经营秩序。 3、加强与税务主管部门沟通,解决相关事宜。 当前,公司异地施工项目增多,管理模式也有所变化,企业应税管理方面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三季度,财务部将进一步增强与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信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部门沟通,解决和协调有关应税事 项,着手解决营业税代扣代缴证明出具问题。 4、加强政策研究,推进制度配套建设。 随着企业经营形势的变化,公司实施了一些新的管理模式,但相关的配套制度尚未形成。三季度,财务部将重点研讨和制定陈家港、浦田、印尼等项目的有关财务制度和核算方法,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财务 资源,保障经营过程的在控。 财务部二季度工作总结 [财务部二季度工作总结]财务部二季度工作总结1. 稳定员工队伍,进一步铺设正规的沟通渠道,改善员工福利和生活环境:酒店已完成宿 47 / 68 ---------------------------------------------------------------范文最新推荐------------------------------------------------------ 舍、员工饭堂的调整、每间房架设了电视信号线并逐步投入电视机、办公台,设立员工图书室、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签订、建立定量员工 访问制度、完善部门例会制度、多渠道建立员工投诉通路 2. 全面推行自主营销,扩大营销范围和项目:响应董事长的全员销售政策、本月11号星期天开展《会员开发与客户数据库运用》培训、西餐、日本料理制作好精品小册子(以利于市民全面了解出品特色和服务)、拍摄酒店宣传片和效果图、营业部门做好第二季度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的促销措施,特别是端午节值得好好策划(去年“一品”端午粽卖到断货),财务部二季度工作总结。加强专业营销队伍的营销力度、多渠道开拓会议及各种团体客源、连接网络中央 预订系统、GDS全球预订中心和销售代理的发展签约。 3. 做好酒店基础培训学习工作:滚动式持续开展各项培训活动、 建立各级员工学习卡和培训档案、提升各项工作技能。 4. 细化管理,落实监督体系:利用部门职能监督部门(如保安部对各部门的纪律性指标监督、财务部对成本指标的监督等),制定各项 工作指标、逐步推行量化绩效考核体系。 5. 落实节约成本措施:做好夏季能源控制和宣导。 6. 多元化建立编内、编外人力资源招聘引入渠道:积极参与招聘 会、校企合作、广布网络等。 7. 落实安全责任制:履行每日安全复查和重点区域三级检查制度 (即自部门例查、保安部复查、总办抽查)。 48 / 68 ---------------------------------------------------------------范文最新推荐------------------------------------------------------ 8. 做好沐足、桑拿、日本料理的开业前各项准备工作。 9. 各部门仔细跟进工程,在工程队尚未完全验收之前完善工程不 足,避免后期增加酒店工程部的工作难度。 10.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支持董事会营业滚动式投入环境改造和硬 件投入。 【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 (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工作总结《财务部二季度工作总结》。如“××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 ——××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 49 / 68 ---------------------------------------------------------------范文最新推荐------------------------------------------------------ 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 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 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 50 / 68 ---------------------------------------------------------------范文最新推荐------------------------------------------------------ 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 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 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 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 落上日期即可。 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那么,工作总 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 51 / 68 ---------------------------------------------------------------范文最新推荐------------------------------------------------------ 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 清楚。 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 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 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 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 作计划。 52 / 68 ---------------------------------------------------------------范文最新推荐------------------------------------------------------ 财务部工作流程图 [财务部工作流程图]财务部工作流程图财务部工作流程图 一、经费借款、报销业务: 受理单位:会计核算科 详见附表一:经费报销业务流程图 二、学生学杂费业务、办理离校手续等: 受理单位:综合管理科 1、“银校通”托收部分:每学年开始学生将学费存至银行卡进行 托收?“收费、工资核 算岗”打印学费收据?收据发至各个学院?发给学生 2、手工收费部分: 持成教部交费通知单?“收费、工资核算岗”核查、登记?开具学 费收据 3、学生办理离校手续: 持离校会签单?“收费、工资核算岗”核查学费缴纳情况?学费交 清,盖财务部章 ?学费未交清,盖欠费章 三、教工办理离校手续: 受理单位:会计核算科 持人事处通知单、资产部通知单?“审核岗”核查有无借支资金情 况?如有到现金出纳 53 / 68 ---------------------------------------------------------------范文最新推荐------------------------------------------------------ 处交纳款项?交清后加盖财务部公章 四、查阅会计档案或查账、取数(财务部保管的会计档案) 受理单位:综合管理科 说明原因?财务部部门领导审批?档案管理人员办理登记、查找 五、收据领用手续: 受理单位:综合管理科 填制“收据领用审批表” ?部门领导签字、盖章?财务部领导审 批同意?“档案管理岗” 办理领用?用完结帐后办理核销手续 六、工资核算 受理单位:综合管理科 工资发放:人事部提供每月工资变动情况?“收费、工资核算岗” 进行工资核算?人事部进行核对、确认?交银行代发 工资查询:登陆财务部部门网站?教工工资查询?输入部门、姓名、 密码(初始密码为1) ?进行查询. 【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财 务部工作流程图。 (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 54 / 68 ---------------------------------------------------------------范文最新推荐------------------------------------------------------ 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 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工作总结《财务部工作流程图》。其目的在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 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 55 / 68 ---------------------------------------------------------------范文最新推荐------------------------------------------------------ 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 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 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 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56 / 68 ---------------------------------------------------------------范文最新推荐------------------------------------------------------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 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 落上日期即可。 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那么,工作总 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 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 清楚。 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 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57 / 68 ---------------------------------------------------------------范文最新推荐------------------------------------------------------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具体可以参考部分工作 总结范文。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 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 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另外,在结尾处也可以附上下一步个人工 作计划。 部门负责人工作总结 [部门负责人工作总结]XX年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个年头,也是中国网通的;创新发展年,部门负责人工作总结。在XX年,我按照公司总体部署,结合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科学发展,全力支持营销单元工作,尽量克服竞合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合理利用我们现有网络资源,根据省公司的相关指导意见,及时准确地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营销部门,充分调动客户经理、代理商和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切实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 58 / 68 ---------------------------------------------------------------范文最新推荐------------------------------------------------------ 一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上来,促进公司和谐发展。现将XX年年年度工作完成情况以及09年工作计划作一简要汇报。 一、XX年度工作业绩总结与评价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全年完成工程立项36个,其中XX年项目32个,XX年结转项目4个。 2、完成小型工程勘线、施工164项,其中话吧工程67项、电缆线路工程72项、园区光缆及其他25项 ,二,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XX年我通过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1、狠抓落实,规范管理再上新台阶。 XX年,我始终以省公司计划建设部的客户工程管理办法为依据,利用pms\erp两个系统做好工程的阶段管理,不管是项目评估、现场管理、后期管理都能够严格按制度办事,严格按各项标准操作。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尤其是重点区域覆盖工作停止后积极开展项目清查工作,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2、树立全局意识,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虽然按照分工我是负责西北区的线路施工管理,但是公司或部门内有其他任务时,我总是以全局观提醒自己,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上半年协助装维管理岗位的同志完善了维护方面的相关档案、资料,做好了维护工作的衔接,完成了号线资料普查的后续工作,通过基础资料的 59 / 68 ---------------------------------------------------------------范文最新推荐------------------------------------------------------ 健全提高了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装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保证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员工培训,夯实技术基础提高服务技能。 年初在积极推进号线资源清查的同时,我们客响中心对代维公司的员工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虑到装维人员的实际情况,我参与组织了第二届装维人员技术比武,通过培训和比武,极大的激发了装维人员的学习热情为预约服务的全面展开做好了技术力量上的准备,同时也使我们核查后的技术资料发挥它的作用,从而避免了技术资料前清后乱的现象发生。 4、大力开展了安全月活动,工作总结《部门负责人工作总结》。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公司,文章来源于 ,下达的精神,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坚持月安全会议和单项工程开工前安全提醒制度,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科学防范意识,确保XX年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在 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承包1园林工程施工准备消防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水电安装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中,严格要求职工遵守操作规程,佩戴安全帽,按要求着工作服。 5、树立全局观念,提升服务水平 年初当部门提出;做强客响、做细支撑、做优维护;的工作目标,我就围绕创新、发展、和谐的主题,制定了自己的工作计划,一年来我始终坚持定期与营销单元沟通,及时了解销售动态并将建设信息反馈给客户经理。尤其是竞合协议签订后,根据省公司的指导意见,我们多次与分局协商停缓建项目的解决办法,了解营销单元的业务需求提出解决方案,使民航小区、警备区 60 / 68 ---------------------------------------------------------------范文最新推荐------------------------------------------------------ 家属院等一批项目及时发挥了作用。 二、经验总结、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 XX年,通过我和相关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1、虽然大部分项目按照进度完工,但还个别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验收、提审,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上游环节的督促与沟通、协调。 2、规范管理虽初见成效,尚需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由于施工单位人员素质的差异,施工现场规范管理还存在时好时坏现象,安全教育还要常抓不懈。 3、对施工材料的采购供应环节把握不够理想,还存在因材料原因影响工程进度和业务开通的现象,今后还应加强与物流部门的沟通,及时向主管领导和销售部门反馈施工信息。 4、 信息报道不够及时。对工作的中的信息报道认识不够深刻,注重了工程管理中的指标完成,而忽略了相关信息的发送,使工作中的许多亮点没有报道,今后要加强信息报道工作。 三、09年工作思路与措施 09年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公司全年责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进取,立足更高的起点,坚持更高标准,实现更快的发展。09年工作思路如下: 61 / 68 ---------------------------------------------------------------范文最新推荐------------------------------------------------------ 1、坚定不移地落实全年目标责任制,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任务紧迫感,一切服从于责任目标,把任务细化到月,细化到周,认真工作,努力拼搏,以昂扬的斗志向着全年任务目标奋进。 2、加强信息沟通,提升过程管控能力。 09年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材料采购周期提前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同时要根据未央路地铁施工等因素及时将光缆施工信息反馈给客户经理,提前给基础网络中心提出光缆施工计划,保证项目的按期开通。对于小型电缆施工争取采取;看客下菜;的模式即结合用户需求和库房现有材料情况制定施工方案,这样既可以及时完成分局下达的施工任务,又可以消耗一些库存物资,降低库存指标压力。 3、加大员工培训力度。虽然施工单位员工的培训责任在乙方,但是我认为施工人员的素质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事关西安网通的生存与发展,要建立制度督促他们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与自身修养,提升服务意识,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和工程试运行期间要装维人员的标准要求施工人员,全部以品牌为中心。 4、根据项目进展合理规划工期。根据线路专业的特点,对于随土建的项目要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施工周期和进度,做到工程现场需求和工程管理指标的合理兼顾。 5、坚持定期沟通,做好营销单元的支持。09年我要继续坚持定期 62 / 68 ---------------------------------------------------------------范文最新推荐------------------------------------------------------ 与营销单元的沟通,及时了解业务人员的需求,已达到客户需求、工程施工、业务收入的有机结合。 5、继续抓好安全工作。09年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意识,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切实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确保全年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6、完成公司、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回顾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09年的工作中,我将会更加精诚团结、扎实工作、奋力拼搏,为确保全年目标顺利完成而努力奋斗, 63 / 68
本文档为【多层厂房建设与加层改造 -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_2405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