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童疾病的治疗

儿童疾病的治疗

举报
开通vip

儿童疾病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治疗 口腔疾病治口疮(外用)1 制法:取食用大黄瓜一条,在中部开一个约1-5厘米的方形口,用小勺取出大部分瓜瓤,再将明矾粗末填满封口,悬吊在阴处待干。不久在瓜皮上就会出现白霜,可分次或干透时取霜,如加少许冰片更好。 用法:取黄瓜霜少许撒于患处即可,一日2次,疗效很好。 2 鸡内金(鸡肫皮)10克或适量(视口疮面积大小而定),研末外用,每日至少3次。 3 五倍子粉10g,雄黄6g,白矾6g,寒水石6g,75%酒精lOOml,浸泡,外擦。 4 炮姜9克、木鳖子3个、吴茱萸9克。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

儿童疾病的治疗
儿童疾病的治疗 口腔疾病治口疮(外用)1 制法:取食用大黄瓜一条,在中部开一个约1-5厘米的方形口,用小勺取出大部分瓜瓤,再将明矾粗末填满封口,悬吊在阴处待干。不久在瓜皮上就会出现白霜,可分次或干透时取霜,如加少许冰片更好。 用法:取黄瓜霜少许撒于患处即可,一日2次,疗效很好。 2 鸡内金(鸡肫皮)10克或适量(视口疮面积大小而定),研末外用,每日至少3次。 3 五倍子粉10g,雄黄6g,白矾6g,寒水石6g,75%酒精lOOml,浸泡,外擦。 4 炮姜9克、木鳖子3个、吴茱萸9克。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贴脐上,以纸盖之。口疮又名口疳,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点,有虚实之分。 5 干姜(炒黑)9克、黄连15克研为细末,将末搽患处,涎出即愈。本方主治口舌生疮,不能饮食者,神效。治口疮(中药)(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5)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治口疮(食疗)脾胃积热型口疮见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等处有黄白色大 小不等的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红,痛不能进食并出现烦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干。宜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 1 常用糖渍西瓜肉:将西瓜肉去子、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搅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2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 3 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 4 红柿不拘多少,糯米50克,蜂蜜少许。将红柿下筛取汁,和糯米煮粥,调和蜂蜜,做餐食。本方适用于热病口烦渴,于咳咯血,口疮舌烂。 心火上炎型口疮见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痛、饮食困难、烦躁常哭、口干欲饮、小便短赤。 荷叶冬瓜汤:每次用鲜荷叶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煮汤另加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虚火上浮型口疮见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周围 颜色淡红、神疲颧红、虚烦口干,且反复发作。宜用滋阴降火法治疗。 1 常用冰糖银耳羹:将银耳10—12克,加冷开水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分顿食用,每日一次。本方对虚热型口疮尤宜。 2 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本方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疮疹性口腔炎。 3 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将生石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生地、粳米煮粥,日1次。本方适用于口舌溃烂、口中热臭。红糖治鹅口疮用红糖涂擦患处,每天数次。一般2-3天即愈。白矾治口腔溃疡 1 用白矾10克,白糖10克。加热融化,用棉棒蘸白矾涂抹患处。每日2次。<外用> 2 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外用> 3 六神丸取六神丸1支(30粒)碾成粉,加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稀糊液备用。用前先清洁患者口腔,然后用细长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面,以餐前1~15分钟用药为佳,每天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起到止痛效果。小溃疡1~2天可痊愈,溃疡面较大者5天痊愈。<外用> 4 取新采摘茶叶(地面最老的叶子),1次50克水煎外用。用法:以煎液漱口,每日3次,每日1剂,连漱3~4天即愈。 5 六味地黄丸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3次,每次6~8克。<口服> 呼吸道疾病 小儿发热的偏方1 黄瓜豆腐汤(食疗) 药物:黄瓜250克,豆腐500克 用法:上药切片,加水共煮,每次饮一杯,每天2次。 药物:鸡屎藤(全草)、火炭母(全草)各30克。次为5-8岁量。 上药加水300毫升煎成100-150毫升,一次服完。(可加白糖调味) 疗效:次方治小儿发热咳嗽有效。 药物:生山栀9克。 用法:上药研碎,浸入少量70%酒精(食用)或白酒中30-60分钟,取其泡液与适量面粉和匀,作成4个五分硬币大小的饼,临睡前帖于患儿的涌泉穴(双),内关穴,外包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 疗效:次方治小儿发热60例,1-3次均恢复正常。 涌泉寻找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内关寻找方法:取此穴道时应要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小儿肺炎中药 (一)【方名】麻石葶蒌饮。 【出处】瞿文楼方。 【辨证】内热痰滞,肺胃不清。 【治法】清宣通化,止嗽定喘。 【组成】麻黄2克,生石膏15克,甜葶苈,苏叶各5克,瓜蒌12克,浙贝母9克,杏仁,莱菔子,焦鸡内金各10克,半夏,苏子各6克,六一散12克。 (二)【方名】葶苈五子汤。 【出处】孙一民方。 【辨证】外感风温内袭而致。 【治法】降气平喘,化痰除胀。 【组成】葶苈子3克,牛蒡子,莱菔子,炒杏仁,化橘红各6克,炙苏子,川贝母各4.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以上为1岁小儿用量。 (三)【方名】肺炎痰喘汤。 【出处】马莲湘方。 【辨证】外感风邪,内蕴痰浊,肺气闭塞。 【治法】清宣开闭,豁痰平喘。 【组成】生麻黄1.5克,生石膏15克(先煎),金银花,连翘,杏仁各9克,生甘草3克,炒葶苈子,天竺黄,瓜蒌皮,元参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四)【方名】苦降辛开方 【出处】刘弼臣方 【辨证】热毒壅盛,痰闭肺窍。 【治法】开闭,泄火,逐痰。 【组成】黄连,干姜各1克,黄芩10克,半夏3克,枳壳,川郁金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百日咳痉咳期方万寿菊15克,糖适量。将万寿菊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糖适量调味饮用。本方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的痉咳期。<百日咳>百日咳食疗1 猪肺1具,麻黄适量。二者洗净,猪肺切片,加水共炖汤服食。 2 鲜地龙100克,白糖50克。地龙水煎去渣加糖收膏。 3 将大蒜三瓣去皮,洗净捣烂,开水浸泡4-8小时,加水一碗煮1-2沸,滤其汁调入白糖,分2-3次服用。两岁以下早晚各一次,两天服完,3岁以下一天服完,疗程5~7天。 4 将熟鸡蛋黄放在铁锅中,文火熬出油,饮用。5岁以下3个蛋黄,每日2次;5岁以上可酌量加。连服半月即愈。 5 冰糖50克,鸭蛋2个。将冰糖加热水适量搅拌溶化,待冷,打人鸭蛋,调匀,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日1次。 6 用罗汉果半个,柿饼3个,冰糖少许。加水3碗,煎至一碗半,加冰糖服,日服3次。 7 板栗壳、玉米须各16克,加冬瓜、冰糖适量,加水煎服;浮萍草晒干,用3克蜂蜜拌透,加水煎,每次服3克,3岁以下者减半,连服3天。治阵发性痉挛性百日咳方青黛5克,海蛤壳20克,加水100毫升,待煎至20毫升后去渣取汁。然后,再将药渣加水100毫升,待煎至20毫升时熄火。之后将两次煎得的药液合并。每日1剂,7岁以上患儿可分两 次服下。7岁以下患儿可酌情减量。 适应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伴有咯血或鼻出血、口干、舌苔黄而干燥、指纹青紫等。 百日咳恢复期方 1 红枣12枚,胡萝卜120克。红枣、胡萝卜煎水,取汁加入白糖,代茶饮,连服十余剂。 2 鲜葱菇卜5个,饭汤半碗,冰糖适量。将鲜葱菇洗净去皮捣烂,与饭汤、冰糖隔水蒸熟成糊状服食。日1次,连服数日。 3 麻雀1只。将麻雀拔去粗毛,在火上烤焦,去内脏,洗净顿服,每日1只,至愈为止。 治小儿久咳方 处方与用法:石菖蒲6-9克,加水250毫升。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煎20分钟,取汁约100毫升;第2次煎时加水200毫升,取汁100毫升。两次煎汁混合,分数次饮服,每日1剂。咳嗽较甚,哭闹不安者,加蝉蜕3克,痰多清稀加白前5克。 功效:化痰,止咳,主治小儿久咳不愈,咳痰白黏,量多等症。 肺炎、咳嗽(食疗) 取鲜藕汁半两,蜂蜜半汤匙,芝麻油3 滴,一起搅匀,一次服下,一日二次,连用2~3天,疗效极佳。小儿哮喘中药方剂(一)【方名】蜂龙汤。【出处】丁金元方。 【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组成】蜂房,桔梗,诃子各6克,地龙,白果,百部各10克,苏子12克,天竺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汤。【出处】吕长江方。 【辨证】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热,搜痰止咳。 【组成】蜜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克,茶叶1撮。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方名】小儿哮喘基本方。【出处】江育仁方。【辨证】虚中挟实。 【治法】宣肺化痰,摄纳肾气。 【组成】炙麻黄3-5克,熟地10-15克,杏仁,竹沥半夏, 款冬花各10克,射干6克,炙细辛2-5克,五味子,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方名】蝉龙定喘汤。【出处】午雪峤方 【辨证】痰热蕴肺,肺失清肃。 【治法】宣肺清热,化痰定喘。 【组成】蝉蜕,地龙,莱菔子,苏子,杏仁,半夏,桑皮各9克,麻黄,黄芩各6克,白果,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哮喘食疗 1、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开,为1日量,分早晚2次。 2、杏仁10克,麻黄6克,豆腐100克,混合加水煮1小时去渣,吃豆腐喝汤。每天1服。 3、鲜嫩丝瓜5个切碎,水煎去渣后给予口服。 4、核桃仁5克,杏仁10克,蜂蜜30克,混在一起蒸熟加生姜汁20滴,一次服完。每隔两日服上述药方一次,连服5~ 7次。或取核桃30克,生姜15克,猪肺250克。洗净猪肺加水放入核桃仁、生姜,炖熟。每日3次,在1~2日内服完。 药物:荆芥1岁内5-10克,1岁以上酌增。 用法:用干净棉布缝成方形袋放入荆芥封口,挂在患儿胸前 6小时,必要时隔6小时再用。 药物:金壬化、连翘、七叶一枝花、菊花各8克薄荷5克,香薷4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至100毫升每次取5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2次。疗效:次方治小儿病毒性感冒20例,一般灌肠2次后减轻,5天后痊愈。 小儿扁桃体炎治疗方法 小儿扁桃体炎小儿扁桃体炎为小儿最易得的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症状是:发病突然,高热畏寒,伴有头痛,咽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检查时可见扁桃腺肿胀充血,有脓性渗出点,如互相融合,状如假膜。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若多次急性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扁桃腺炎。本病多发于抵抗力下降、受凉、过度疲劳之后,为链球菌或葡萄球菌引起。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蒲公英、金银花各400克,薄荷200克,甘草100克,胖大海50克,淀粉30克。先取薄荷、甘草、胖大海及蒲公英200克,金银花200克,磨成细粉,过筛备用。将剩下的蒲公英、金银花加水煮:合并煎液,过滤,浓缩至糖浆状,与淀粉浆混合在一起,经煮沸成糊状,再与上述备用药混匀,成软块,过20目筛制粒,沸水冲泡10分钟,喝上面的清液, 每次10克,日2次。适用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方二]金莲花、茶叶各6克。沸水冲泡,代茶饮。对小儿扁桃体炎有效。 [方三]酸梅6克,青果(橄榄)25克,白糖适量。药砂锅内浸泡半天,然后煎煮,服时加白糖调味。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扁桃体炎。 [方四]乌梅肉、生甘草、沙参、麦冬、橘梗、玄参各等分。将前药捣碎混匀,每用15克放人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压温浸1小时,代茶饮,日3次。对小儿扁桃体炎有疗效。[方五]胖大海4-6枚,冰糖适量。将胖大海洗净放入碗内,加入冰糖适量调味。冲入沸水,加盖焖半小时左右,慢慢饮用。隔4小时再泡1次,每天2次,一般2-3天即显效。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方六]橄榄12个,明矾1.5克。将橄榄用冷开水洗干净,用刀将橄榄剖4-5条纵纹,将明矾研末掺人纵纹内,每1 -2小时吃2个,细嚼慢吞,有痰吐痰,无痰将汁咽下,吐渣。 [方七]天门冬15-20克,粳米50-100克,冰糖少许。先煎天门冬取浓汁加粳米煮粥沸后入冰糖适量,再煮成粥。本方适用于肾阴不足,阴虚内热之慢性扁桃体炎者。 [方八]川贝10克,母鸭胸脯肉120克。将鸭肉清炖至八成熟时,人贝母,食盐少许,再炖至熟,饮汤食肉,日1次。本 方适用于燥咳无痰,咽喉不适的扁桃体炎。 [方九]黄精、冰糖各30克。黄精洗净,与冰糖加水,用文火同煮1小时,饮汤食黄精,早晚分服。本方适用于咽喉不适的扁桃炎患者。 急性扁桃体炎中药方剂 (一)【方名】急性扁桃体炎方剂一。【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组成】生石膏(先煎)25克,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儿茶5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二)【方名】急性扁桃体炎方剂二。【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组成】马勃,板蓝根各5克,锦灯笼,桔梗,甘草,牛蒡子,玄参,丹皮,黄芩,薄荷各6克,赤芍,蒲公英各10克,金银花,大青叶,青蒿各15克。 【用法】用水泡半小时,头煎煮沸8分钟,二煎煮沸20分钟,频服,日1剂。 【治法】解毒清热,散瘀消肿。 【主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症见发热,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充血明显,或有分泌物,舌质红或舌尖边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数。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方剂 (一)【方名】宣降汤。【出处】孙林方。 【辨证】外感风寒,肺失宣降。【治法】疏散外邪,宣肺降气。 【组成】麻黄2-4克,杏仁6-8克,前胡6-8克,桔梗3-6克,苏子4-7克,葶苈子4-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二)【方名】麻辛汤。【出处】范开龙方 【辨证】外感风寒。【治法】宣肺敛气,止咳化痰。 【组成】炙麻黄6克,细辛4克,炙冬花10克,五味子8克,炙枇杷叶30克,射干12克,川贝5克,石膏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消化道疾病(12-25) 小儿消化不良中药方剂 【方名】清肠消导汤。【出处】姚公树方 【辨证】脾虚暑湿挟滞阻于胃肠,而使清浊升降失常。【治法】清肠助运,消导化滞。 【组成】白头翁,山楂各6克,香附4克,砂仁,炙甘草各1克,茯苓,苍术炭各5克,焦神曲8克。【用法】浓煎200毫升,每日可分多次服。 消化不良饮食疗法 1.山药米粥:大米、小米,与适量山药共煮粥食之。也可加入红枣、萝卜、山楂。 2.肉汤类:用鸡、牛肉或排骨煮汤,煮时加入肉豆蔻、丁香、茴香、桂皮等,食用时加盐。 3.大麦粥:大麦磨如粟米大,加适量鸡内金末,煮粥食用。 4.消食饼:取鸡内金2个,放于瓦上,用微火焙干研末,配干面粉100克做成薄饼食用。 5.黄鳝鱼1尾,去内脏,加鸡内金6克,加水煮熟,用酱油、盐、姜等,调味,连吃7天。 6.鸡肝1具或猪肝50克,苍术6克,加水煮熟,吃肝喝汤,连服7天。 消化不良单验方 1.小儿疳积方:蟑螂5个,油炸后每天连续食用,病愈后停服。 2.干蟾酥,去四足,涂香油焙干研末,每次1.5~3克,日3次,以红枣煮汤送服。 3.鸡内金30克瓦上焙干,神曲、麦芽、山楂各100克研未服,每次1.5~3克,每日3次。 4.五谷虫100克、鸡内金50克,共炙黄研末,每次3克,日3次,以麦芽10克煎水服。 5.(婴儿腹胀)山楂半两,白萝卜一两切片,煎一小碗汤一 次服下,一日二次,有特效。 小儿厌食(食疗) 小儿厌食是以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脾胃不和,运化失职所致。常用的临床验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神曲10-15克,粳米适量。先将神曲捣碎,煎取药汁后加粳米,一同为稀粥。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方二] 大米500克,南瓜大半个(或2-3斤),红糖适量。将大米淘净加水煮至七、八成熟时滤起,南瓜去皮,去瓤,切块,用油、盐炒过后,将过滤之大米倒于南瓜上,慢火蒸熟。本方适用于脾失健运所致之厌食症。 [方三] 锅焦(炒黄)、莲肉各120克。将莲肉去心,蒸熟后,干燥,与锅焦共为细面,每次3—5匙,加白糖,开水调匀温服,日3次。本方常食可增加食欲。 [方四] 北沙参、玉竹、百合、山药各15克,猪瘦肉500 -1000克。将猪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加水炖熟,饮汤食肉与药。本方适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食欲不振。 [方五] 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栀、乌梅各等分,白糖适量。各药加水同煮,至豆熟时取汁,加白糖饮服。本方适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的厌食症。 [方六] 炒白术、炒扁豆、砂仁、佩兰、鸡内金各5g,焦山楂、谷芽各10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疗效:2—3剂显效。 [方七] 炒麦芽、焦山楂、炒神曲各10g,炒内金5g,炒莱菔子6g。 制用法:共为细面,加白面和水调成糊状,睡前敷患儿脐上,外用纱布固定,次晨取下, 每日1次,5天为1疗程。疗效:1疗程即愈。<外用> 药物:大黄、甘草按4:1量,蜂蜜适量。 用法:先将大黄、甘草研末。每次0.5克调以蜂蜜服,每天3次,连服2天。 药物:山药、鸡内金各60克,山楂40克,炒麦芽、炒谷芽各30克。 药物:淮山200克,茯苓100克,酒糟曲150克,丁香2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过筛。饭后温水送服,每天3次,每次15克。 厌食单验方 1 菜籽9克,面粉适量。将韭菜籽研末,调入面粉和匀,制成饼,蒸熟,日分3次服用,连服3-5日。本方适用于 小儿食欲不振兼见自汗、面白、肌肤不平等症。 2 蚕豆500克,红糖适量。蚕豆用水浸泡后,去壳晒干磨粉即成。每服30-60克,加红糖适量,冲热水调匀食。适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不下等所致的厌食症。<厌食> 3 独脚金10g,猪横利一条,以四碗水煎成两碗水,作汤饮服。 4 谷芽15g,布渣叶,孩儿草各10g,猪肚或牛肚1/3~1/4个,以四碗水煎成两碗,作汤饮服。 5 白萝卜、葱白各适量洗净,切小块,捣烂取汁。多量饮用。<厌食> 厌食中药方剂 (一)【方名】消积散。【出处】舒鸿年方。 【辨证】饮食失调,喂养不当,影响受纳运化。【治法】消食导滞。 【组成】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各4.5克,鸡内金1.5克,枳壳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包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病情严重者,用量可加倍。(二)【方名】理脾化滞汤。【出处】梁宗翰方。 【辨证】脾胃不和。【治法】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组成】木香,川朴,川连,砂仁,鸡内金各3克,栀子6克,茯苓,藿香,焦谷,稻芽,焦曲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三)【方名】凉润增食汤。【出处】陈有恒方。 【辨证】脾胃阴虚。【治法】滋补胃阴,增进食欲。 【组成】沙参,麦冬,扁豆,玉竹,天花粉各10克,山楂,麦芽,鸡内金各7.5克,百合15克,每日1剂,日服2次。【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方名】导滞运脾方。【出处】孟继民方<厌食> 【辨证】脾失不运,饮食积滞。【治法】导滞运脾。 【组成】砂仁,胡黄连各3克,乌梅,炒枳壳,炒白术各6克,炒扁豆,炒苡仁,槟榔,莲米各8克,北条参10克,焦三仙18克。 【用法】上方药量系3-5岁1日煎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 积滞中药处方 (一)【方名】小儿积滞方剂一。【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组成】厚朴200克,茯苓,建曲,谷芽,麦芽,槟榔各100克,广木香50克,鸡内金60克。 【用法】上药按质分炒(广木香后下)共研细末,瓶装备用。每日3次。1岁以内,每次2克;1~3岁,每次3克;1~7岁,每次5克;7岁以上,每次6~10克。 【主治】积滞。症见纳呆,口渴喜饮,口臭,嗳腐吞酸,腹部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头顶法多,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舌苔厚腻等。 【加减】临床若兼风寒加苏叶、姜夏;兼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兼暑湿加藿香、佩兰;兼发热者加地骨皮;口臭加生石膏。(二)【方名】小儿积滞方剂二。【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积滞> 【组成】甘草1.5克,香附,广陈皮,炒积壳各3克,建曲,谷芽,麦芽,焦鸡内金,莱菔子,厚朴各6克,焦山楂9克。【用法】每日1付,研粗末,水煎,分3~4次温服。3岁小儿用量。 【治法】消积和胃,理气止疼。 【主治】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见胃脘胀满,按之作痛,纳食不佳,大便有不消化食物。 腹泻 1.(包括婴儿拉黄、绿便)大蒜头一只,烧至皮焦蒜熟,再煎半碗汤,加红糖适量,一次服下,一日三次,一天显效,连用三天,无不痊愈,并可治细菌性痢疾。 2.石榴皮9克,水煎加红糖内服,每日3次。适用于久泻不止。 3.黄瓜5条,蜂蜜100克。将黄瓜洗净,去瓤,切成条,加少许水,煮沸后去掉多余的水,趁热加蜂蜜再加热至开锅即成食用。<暑热腹泻 4.取山药500克研为极细末,装入瓶中密封待用。用法,取山药末5-10克,加水适量调匀,加温后熬成稀粥,于呷奶前或者饭前口服,每大早、中、晚各1次,经临床验证几十例,均在用药3-5天后全部治愈。<秋季腹泻> 5.山药粉15克加开水120毫升,温火煮成100毫升。每日三次,一日吃完。<婴儿腹泻> 6.青苹果1个放在火中烤熟。每日吃1个。<小儿腹泻> 此法主要适用年龄稍大的幼儿和轻型腹泻。 1.莱菔粥:莱菔子(炒)研末,与米同煮粥。适用于伤食型腹泻。 2.苡米粥:生苡米、白米(苡米的1/3量),将苡米煮烂,后入白米煮粥。适用湿热型腹泻。 3.山药粥:山药与糯米共煮粥。适用于虚寒型腹泻。 4.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共研末。每次用1.5克,以陈醋或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伤食型、虚寒型腹泻。(外用) 5.柞树皮50克,无花果7枚,装入暖瓶中,加开水浸泡1小时后倒入容器中。当水热时,以蒸气熏小儿脚掌,待水温降至30℃左右,将脚泡于药液中,并以药液淋洗膝关节以下15分钟。每日2次,7天为1疗程。(外用) 腹泻中药 (一)【方名】止泻汤。【出处】宋从有方。 【辨证】湿热。 【治法】淡渗利水,清利湿热,健脾燥湿。 【组成】匾蓄,瞿麦克,车前子,滑石,通草,党参克,赤苓,白术,莲肉克,扁豆克,薏苡仁,白头翁各7.5克,木通,生甘草,黄连各5克,木香2克,罂粟壳3克,。 【用法】水煎服,6个月以下分6日服,1岁以内分4日服, 1岁以上分2日服,日服3次。 (二)【方名】止泄灵。【出处】胡安黧方。 【辨证】脾虚热,胃失和降。 【治法】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组成】车前子(微炒)32克,泽泻(炒炭存性)64克,木瓜,胡黄连,焦白术,炒扁豆,生山药各24克,党参,广木香,葛根各16克,桔梗9克。 【用法】共研细末过筛,瓶装备用,开水调服,日服3次, 3-6个月者每次1.2-1.5克,6个月-1岁服1.5-2克,1岁1个月-1岁8个月服2-3克,1岁8个月-2岁服3-4.5克。(三)【方名】龙牡三石汤。【出处】李志山方。 【辨证】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除湿,敛阴固肠。 【组成】煅龙骨,煅牡蛎,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各30克。【用法】煎汤化水,频频进服,日服1-2剂。 (四)【方名】健脾粉。【出处】郑振华方。 【辨证】脾胃虚弱。【治法】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组成】党参120克,甘草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面,筛为散。2岁以下每次1-2克,日服2次,2岁以上加量,6岁以上者,每次3克,日服2次。 (五)【方名】消导止泻汤。【出处】朱永厚方。 【辨证】喂养失节,饥饱无时,损伤脾胃,健运失司。 【治法】消导止泻。 【组成】佛手,山楂,麦芽,连翘,白术各5-10克,陈皮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六)【方名】建食和中汤。【出处】汪鑫涛方。 【辨证】脾胃嫩弱,喂养不当,损伤脾胃。 【治法】消食和中,燥湿健脾。 【组成】建曲,山楂,苍术各6克,麦芽,茯苓各9克,陈皮,法夏,厚朴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系1岁左右小儿用量)。 (七)【方名】新加胃苓汤。【出处】柴国剑方<腹泻> 【辨证】饮食不节,脾郁不舒,运化失司,湿邪内停。 【治法】醒脾和胃,渗湿利水。 【组成】苍术,白术各10克,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15克,桂枝,厚朴克,陈皮,炙甘草各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小儿呕吐 小儿呕吐是以乳食由胃中上逆经口而去为主要特征。本病常因伤食、胃热、胃寒、肝气犯胃、惊恐气逆所致。常用的临床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一般饭后食用。本方适用于伤食呕吐。 [方二] 神曲15克,丁香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本 方适用于伤食之呕吐。 [方三] 生姜、醋、红糖各适量。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腌24小时,同时取3片姜,加红糖适量以沸水冲泡片刻,待茶饮。本方适用于小儿呕吐。 [方四] 橘皮3-5克,粳米50克。将橘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复温热服食,5天为1疗程。 [方五] 小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生姜10克,精盐2克。将黄瓜去皮去瓤,切薄片,大米洗净,姜拍破,砂锅加清水1000毫升,下大米,大火烧开,小火慢煮至米烂时下瓜片。再煮至汤稠,表面浮有粥油时人盐调味,作餐食。本方适用于暑热吐泻。 [方六] 枇杷叶10-15克(鲜者30-60克),粳米100克,鲜芦根60克,冰糖少许。先将枇杷叶用布包与鲜芦根(洗净切段)同煎汁去渣,与糯米煮粥,粥成后人冰糖,煮片刻即可。本方对胃热呕吐有效。 [方七]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先煎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食。本方适用于胃寒所致呕吐。 [方八] 佛手10克,生姜2片,白砂糖适量。前2味水煎取汁,调入白纱糖温服。 本方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之呕吐。 [方九] 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鲜橘汁30毫升,佛手 20克。将土豆、生姜、佛手榨汁,兑入鲜橘汁调匀,烫温服用,互日1次。本方适用于肝气犯胃之呕吐。 [方十]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如克,白糖适量。将天麻、钩藤、石决明布包煎水去渣,趁热冲熟藕粉,白糖调味,顿服。日1剂,连服4——5剂。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恐气逆之所致呕吐者。 单方有: 1 白芝麻。煎水代茶饮。功效:清热和胃。 2 丁香1粒,生姜一块,将生姜挖一小孔,放入丁香,封口,以水煎后顿服。 3 苦瓜根6克,水煎后频服。 小儿肠炎中药方剂 【方名】小儿理脾和胃散。【出处】董治中方<肠炎> 【辨证】脾胃不和,中焦湿热。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组成】山药,茯苓,薏米,山楂,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黄连2克,麦芽20克。【用法】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1匙。 胃痛 将鸡蛋壳1个洗净,放人锅内炒黄,研成细粉末,每日1次,用开水冲服 主治:饥饱胃痛,嗳气吐酸水<胃痛> 便秘 用法:将大黄烘干研末备用。 取10克,加少量酒调成糊,涂于肚脐部,用纱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钟,每天1次。 疗效:次方治婴幼儿便秘30例,痊愈28例,有效2例。用法:胖大海3枚放入盖杯中,用沸水冲泡,当水饮用。 疗效:次方治婴幼儿便秘32例,均收显效。 营养不良中药 (一)【方名】消积汤。【出处】孙允中方。 【辨证】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治法】补脾益气,消积杀虫,理气升清。 【组成】槟榔炭10克,鸡内金15克,水红子15克,党参25克,白术10克,山药20克,木香7.5克,贯众10克,芜荑7.5克,荷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二)【方名】猪肝散。【出处】李少林方<营养不良> 【辨证】疳积脾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治法】补肝消积,佐以杀虫。 【组成】煅牡蛎3克,大白3克,文蛤3克,夜明砂3克,去壳使君子3克,炒莱菔子3克,鲜猪肝125克(切碎)。【用法】将上药研成细末,和匀后,再将猪肝切碎与之混合蒸熟,酌情适量,日食3次。 误食杂物 老韭菜半斤,不要切碎,炒熟多加些猪油,一次吃光,杂物可随大便排出。 泌尿道疾病 小儿急性肾炎的秘方 链球菌感染为急性肾炎的主要前驱原因,所以预防链球菌感染为最有效措施。 (一)一般措施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平素要注意皮肤卫生,勤换衣、勤洗澡,尤其是在夏秋季节,防止蚊虫叮咬及皮肤感染。 3.在集体幼儿机构或家族中,如发现猩红热、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彻底治疗。未患病者可用青霉素40~80万单位,日2次,连用7天作预防。 4.对于反复发作扁桃炎的患儿,可考虑行扁桃体摘除术。对已发生急性咽炎、中耳炎、皮肤感染者,应及早给予有效治疗,以减少肾炎发病的机会。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避免感受外邪。 (二)药物预防 1.益母草100克,水煎代茶,每日饮用。 2.清热解毒方:银花、连翘、赤芍、白茅根各15克、射干12克、白藓皮、蒲公英各9克,水煎服,日2次。 3.赤小豆50克、桑白皮30克、白术12克,水煎服,日2次。 4.陈葫芦壳30克,水煎服,日2次。 既病防变 本病经过恰当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良好。但如失治误治,部分可转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并发心衰1、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本病传变的原因有误诊失治,身体虚弱,内蕴水邪泛滥,或邪热太盛,火毒内犯。所致变证有水气上凌心肺,热毒内犯心肝,心阳欲脱,水毒内闭等。 (一)一般措施 1.起病2周内均应卧床休息,直到肉眼血尿消失,浮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下床活动。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 2.本病早期,应给予易消化食物。有浮肿、少尿、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时要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待患儿浮肿消退,尿量正常,血压也降至正常后可给低盐饮食。 3.急性肾炎患儿一般不必限制饮水,但有循环充血,心力衰竭或少尿、无尿等现象的例外。肾功能不好时,要给低蛋白饮食。一旦好转,要早日恢复蛋白质供应,如蛋、牛奶、肉、鱼等,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中药治疗 1.在急性期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如水肿明显者合用五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陈皮、生姜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如血尿明显者,可加用活血化瘀之大蓟,小蓟、白茅根、白芨、侧柏叶等,如见咳喘气粗,有水邪上凌之势者,加桑白皮、葶苈子、陈皮、苏子、杏仁等。 2.热毒证,为避免毒盛火攻,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大青叶、玉米须等,或合用龙胆泻肝丸。 3.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欲厥者,用五苓散合五皮饮,或加防已、川椒、肉桂、五味子、人参等,也可急煎独参汤或注射生脉散注射液。若神志不清,服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4.如寒湿偏盛,水湿浊气内闭,见尿少尿闭,浮肿更甚,嗜睡等,欲成水毒内闭者,用五苓散合附子理中汤。如浊气上泛甚,也可选用温胆场,或旋覆代赭石汤,或加大黄、山栀、白头翁等。 中药处方(一)【方名】清癸汤。【出处】柯联才方<肾炎> 【辨证】外感风邪,风热壅盛,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治法】清热除湿,利水消肿。 【组成】金银花6-12克,大青叶6-9克,玉米须13-30克,泽泻6-9克,茯苓6-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方名】鱼腥草汤。【出处】刘弼臣方。【辨证】湿热瘀阻,毒热壅盛。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组成】鱼腥草,半枝莲,益母草,车前草各15克,倒扣草,白茅根各30克,灯草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三) 【方名】泻肺补脾方。【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肾炎> 【辨证】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壅遏,气机不畅,以致血热血瘀者。 【治法】宣肺益脾,佐以清热化瘀。 【组成】桑白皮5-12克,淡子芩6-8克,茯苓6-10克,生北芪12-20克,党参6-15克,生黄柏6-8克,白茅根20-25克,陈皮3-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食疗防变 1.冬瓜400克、赤小豆5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浮肿、少尿者。 2.葱白粥:用糯米60克,生姜5片捣烂,入连须葱5茎,熬粥。加米醋5毫升,趁热饮用,温覆取汗。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浮肿以头面为主者。 3.生姜粥:取生姜5片,粳米50克煮粥,快熟时放入葱、醋适量,趁热食用,覆被取汗。适用于急性肾炎初期,头面浮肿伴有发热、无汗、头痛、恶心者。 4.赤小豆鲤鱼汤:先煮鱼取汁,另水煮赤小豆50克做粥,临熟入鱼汁调匀(不入佐料),晨起做早餐。适用于急性肾炎全身浮肿、少尿明显者。 5.苡米郁李仁粥:以苡米、郁李仁煮粥食用。适用于全身浮肿、发热、尿血明显者。 (五)单验方 1.鲜车前草、鲜玉米须各60克,每日1剂,分2次服。 2.鲜茅根120克,白糖30克,水煎服。 3.浮萍、白茅根各100克,赤小豆30克,水煎服。 4.黑芝麻散:黑芝麻炒末,加糖开水冲服。适用于全身浮肿尤以下肢肿甚者。 5.黄芪50克,水煎代茶,每日饮用。 6.藕节150克,水煎代茶饮用,对于血尿明显者,疗效较好。 (六)护理 1.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注意通风,但应防止感冒。 2.饮食以易消化为宜,忌生冷油腻及发物,如虾、蟹等。 3.保持二便通畅。大便秘结者,可服用麻仁丸等,以润肠通便。 4.有外感发热者,服发汗药后,注意观察出汗情况,汗后要及时拭干,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5.复查:发病最初3个月内,每周验尿常规2~3次,病情稳定后每周验尿1次,以观察病情变化,防止病的复发。<小儿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 中药处方(一)【方名】宣肺利水饮。【出处】杨扶国方。【辨证】肺气不宣,脾不健运,水停为患。 【治法】宣肺疏表,理脾利水。 【组成】桔梗5克,杏仁5克,木通5克,苡仁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大腹皮10克,陈皮5克,五加皮10克,葱白1小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方名】加味健脾补肾饮。【出处】李玉泽方。【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健脾补肾。 【组成】党参15克,茯苓9克,山药15克,苡仁15克,扁豆12克,芡实9克,莲子9克,半夏9克,陈皮6克,砂仁6克,香附9克,炙甘草9克,肉苁蓉9克,菟丝子9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三)【方名】消尿蛋白饮。【出处】邓铁涛方<肾炎>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健脾固肾,利湿化浊。 【组成】黄芪15克,龟板30克(先煎),山药15克,苡米15克,粟米须30克,杜仲12克,扁豆15克,谷芽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小儿肾病综合症中药方剂 【方名】小儿肾病合剂。 【出处】李少川方<肾病综合症> 【辨证】脾虚湿困,三焦气化失司。 【治法】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组成】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6克,炒白术6克,知母9克,茯苓9克,抽葫芦10克,炒枳壳9克,麦冬9克,猪苓9克,泽泻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150毫升,分两次温服。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本病是由于小儿智力未健,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养成,因而未能自立排尿。遗尿多与胃和膀胱虚冷有关。 [方一] 鲜猪肚一只,益智仁九至十五克。先将猪肚切开洗净,再将益智仁放入小肚内,炖熟后将猪肚和益智仁连汤全部吃下,一日一次,连服三日即可见效。 [方二] 鸡蛋1个,白胡椒7粒。将鸡蛋钻一小孔,放入白胡椒然后用纸糊住孔。蒸熟食用。每天吃一个。鸡蛋白胡椒治小儿遗尿 [方三] 狗肉250克,黑豆50克,盐、姜、五香粉、白糖各适量。煮熟食用。适应肾虚遗尿、小便频数。 [方四] 羊肉150-250克,鱼鳔50克,黄芪30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片,同鱼鳔、黄芪同加水煎煮,放人适量桂皮、姜、盐煮熟,饮汤食肉及鱼鳔。本方适用于肾阳虚所致遗尿。 [方五] 白果适量,益智仁6g,鸡蛋1个。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防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疗效: 3—5日痊愈。<遗尿> 因白果仁的毒素,经煮沸较长时间就可挥发破坏,煮时最好用盖子上有孔透气的炊具(或将盖移开一条缝隙,勿盖紧),毒素则更易挥发散失。本方适用于脾肺气虚所致遗尿。 [方六] 新鲜猪脬(膀胱)1—3个(按年龄大小定数量),炙黄 芪20克,食盐适量。先将猪脬洗净,每个装入炙黄芪10克,适量食盐,用棉线扎紧膀胱口,加少量水用文火蒸烂,弃去黄芪,趁热令小儿一次或几次吃完肉、喝尽汤。如未愈,1 周后可再服1剂,3剂为1疗程,80%的患儿可获痊愈。本方适用于小儿因脾肺气虚所致的遗尿。 [方七] 猪尿泡一个,洗净,加白胡椒20粒,煮烂分两次吃完,一日一个,连用5个,特效。忌鸭肉、冬瓜、梨。本方适用于因肝经湿热所致的小儿遗尿。 [方八] 珍珠草15克,鸡肠1-2具。将鸡肠剪开洗净与珍珠草加水共煮熟,去药渣服用。本方适用于因肝经湿热所致遗尿。 [方九] 乌龟肉250克,黑豆100克,猪尿泡1个,盐少许。蒸熟吃,连吃3—5次。本方适用于小儿遗尿兼见腰疼者。[方十] 金樱子10克,红枣、荔枝克15克,仙茅10克,猪尿泡1个。将各味均收入猪尿泡中蒸熟吃。本方适用于体质虚弱所致的小儿遗尿者。 [方十一] 鸡腰一具(炙令黄),黄芪18克,桑螵蛸1.2克(炒),牡蛎18克,炙甘草0.5克。药为散末,每服4克,水煎服。本方出自《普济方》,适用于小儿遗尿。 [方十二] 硫黄3克,鸡蛋2个。先将鸡蛋打孔,再把硫黄 放内,用泥糊口烧熟。食之。适应遗尿(老人、儿童均有效)。外治法 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 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 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研细末,醋调后敷脐,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 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2~9次可愈。 5.麻黄2份,益智仁1份,肉桂1份,共研细末,用瓷瓶或玻璃器皿贮存,勿令泄气。每次取3克,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敷于足心,外用胶布固定,36小时后取下,间隔6~12小时再以上药填脐。敷3次后改为每周填脐1次,连用2次,以巩固疗效。 6.牡蛎6克,陈艾叶15克,百部9克,花椒6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即成,也可用公丁香10粒,八角3个,桂圆核3个,益智仁lO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制成的药袋可系于患儿腹部,5~7日换1个药袋,直至痊愈。 7.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5克,水煎足浴,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每晚1次,可连用数晚。 8.黑胡椒适量烘干研末。睡前将药放在肚脐眼中,以添满 肚眼为准,用伤湿止疼膏贴盖。次晚揭去更换,7天为一疗程。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非器质性的遗尿症,一般1-3疗程可愈。治顽固性遗尿方 处方及用法:桑螵蛸50克,益智仁、酸枣仁、乌药各10克,山药25克,续断、巴戟天各30克,锁阳15克,麻黄5克。目l剂水煎服,5剂为1个疗程。症状控制后,可隔日或隔2日服1剂,最后以金匮肾气丸服用1个月巩固。 功效主治:补肾壮阳,安神定志,止尿固下,主治顽固性遗尿症,睡眠不实,梦多,舌淡胖,脉沉细无力等。<遗尿> 脱肛将乌龟头放在瓦片上,用文火培干,注意不要烧焦,研成细末。每天服两个,早晚各一个,温开水冲服,一般六至八个可治愈。疝气1(小肠气)粗食盐半斤炒热后,加入花椒20粒,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最好睡前用,连用4、5天有特效。 2(小肠气)生姜汁5钱,先给患儿洗澡待周身出汗时,用姜汁涂患部,一日二次,连用三、四天,以后不再复发。疝气中药处方 【方名】完疝汤。 【出处】李孔定方<疝气> 【辨证】中气下陷。 【治法】升陷降气。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北五味子6克,荔枝核12克,黄芩10克,茜草根15克,铁线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小儿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小儿佝偻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松弛,易惊、多汗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原因是先天禀赋不足,乳食失调,复感疾病,调护失宜,日光不足,以致脾肾虚损,骨质柔弱或畸形。 [方一] 黄芪30克,五味子3克,猪肝50克,猪腿骨(连骨髓)500克,先将猪骨髓敲碎,与五味子、黄芪——起加水煮沸,改用文火煮1小时,滤去骨片与药渣,将肝切片人汤内煮熟,加盐与少许味精调味,吃肝喝汤。一剂可分1顿服完,宜常服,直至病愈。本方适用于以脾肾虚弱为主要症状的小儿佝偻病。 [方二] 鲜鸡肉500克,青辣椒、葱、火腿、蒜各50克,猪油250克,酱油20克。将鲜鸡肉削去皮,揩干净,切为滚刀,炒锅内放人猪油,待油温上升到50℃时,将鸡肉入锅炸一下捞起,锅中留油25克,将余油倒出,先下大蒜片、青椒、火腿、葱炒一下,把鸡倒入锅内,加入酱油,一匙肉汤,用淀粉勾芡入味精及少许芝麻油。本方能防治儿童佝偻 病。 [方三] 鹿茸100克,附片30克,猪蹄2只。将鹿茸切薄片,猪蹄洗净,3味同入锅,微火煮数沸,调味食用。本方适用于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症。 [方四] 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先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待凉,剥去皮,放在碗内再蒸40分钟,趁热用刀将板栗压拌成碎泥,加入白糖搅匀,再把栗泥填平成饼状,摆在盘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可供患几经常食用。本方常吃对治疗小儿佝偻病有效。 [方五] 龟板(即乌龟的腹部甲壳)若干。将龟板用清水浸泡3日,但需每天换水。刮去污垢,放入砂锅内,加多量的水用文火煮,每天煮8—10小时,连煮3天,取出晒干,碾为细末。每次1克,每日2—3次,开水吞服。本方能有效地防治小儿佝偻病。 [方六] 鸡蛋皮若干。将鸡蛋皮洗净;烤干,研粉过箩极细。1周岁以下,每次服0.5克;1—2岁,每次1克;每日2次。本方可用以防治小儿佝偻病。 [方七] 田螺、酱油、醋各适量。将田螺漂洗干净,放于沸水锅中煮沸,挑取螺肉蘸调料吃,可以常煮食。本方可治因钙代谢失调而引起的小儿佝偻病。 [方八] 猪脊骨或腿骨150克,红萝卜200克。将二者洗净共煲汤服食。本方适用于因肾脾虚弱所致的小儿佝偻病。 [方九] 胎盘粉10克,醋炒鱼骨50克,炒鸡蛋壳20克,白糖30克。共研细末,每次0.5克,1日3次,宜久服。本方适用于因肾气亏损所致小儿佝偻病。 [方十] 虎胚骨(酒炙赤)、生干地黄、酸枣仁(酒浸去皮炒香)、白茯苓、辣桂、防风、当归、川穹、牛膝各等分。将药制成末,炼蜜和丸麻子大,每服5丸,酒吞下或木瓜汤下。 本方出自明朱橡著的(普济方》,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方十一] 怀山药、牡蛎、生龟板、黑芝麻各15克,怀牛膝、熟地、茯苓各9克,制首乌12克,山萸肉、生白术、西党参、全当归各6克,益智仁3克,大红枣3枚。水煎服,或将药研成细末,和匀,每日早晨、晚上用开水冲调4.5克。同时用炙黄芪9克,大红枣5枚浓煎,连汤带枣1次服完,每日1次。本方源于《中医临证摄要》,适用于小儿佝偻病。 [方十二] 黄芪、菟丝子、白术各10克。水煎服,上药煎成200亳升,装人瓶中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全程2个月。本方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9月,可主治小儿佝偻病。<小儿佝偻病> 小儿癫痫中药方剂【方名】镇痉化痰汤。【出处】马莲湘方 <癫痫> 【辨证】先天不足,后天又失于调理。肝气不和,阳升风动,痰火上扰,重闭清窍,发为癫痫。 【治法】镇痉、熄风、化痰、清热。【组成】蚤休5克,石菖蒲3克,钩藤6克,制胆星3克,僵蚕5克,郁金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小儿惊痫的偏方1 桃仁栀子治小儿惊风 药物:桃仁、栀子、白面粉等份。 用法:桃仁捣泥,栀子研末,与面粉混合,加鸡蛋清调匀。均匀涂于两足心,用纱布包扎。2 葛根全蝎治小儿癫痫 药物:葛根、全蝎、僵蚕各30克苻神20克。上药共研末。每天服3次,2-5岁每次2克,6-10每次4克,11-15岁每次6克。另用生铁落,代赭石30克煎水送服上药。<惊痫> 小儿多涎症 中药处方(一)【方名】固涎散。 【出处】孙孝洪方。 【辨证】脾胃不和,心神不宁。 【治法】健脾安神,收涩止涎。 【组成】桑螵蛸30克,菖蒲9克,远志9克,五味子9克,山茱萸12克,龟板15克,五倍子9克,当归9克,茯苓9克,人参9克(煎汤)。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6克,人参汤下(无人参可用 党参3倍量)。亦可煎服。 中药处方(二)【方名】五味异功散加味。 【出处】董国权方<多涎症> 【辨证】脾胃虚寒,气虚不摄。 【治法】健脾、益气、摄涎。 【组成】党参,益智仁,白术,茯苓各9克,鸡内金6克,陈皮4克,苡仁,淮山药,炙甘草各12克,生姜2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小儿脑积水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方名】解颅饮。 【出处】白世泽方。 【辨证】先天不足,脾肾两虚。 【治法】补脾益肾。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甘草3克,陈皮5克,黄精9克,何首乌15克,龟板15克,生地9克(或用生地炭9克)。 【用法】先熬龟板1小时,后下余药,煎三沸去渣、混合后稍浓缩。分6次服,日服3次。中药处方(二)【方名】参苓地黄汤。 【出处】李健人方<脑积水> 【辨证】肾气虚弱,精血不足。 【治法】滋肾养肝,调补脾胃。 【组成】党参9-12克,熟地9-12克,茯苓6克,山药9克,炒白术9克,覆盆子12克,玉竹9克,破故子6克,狗脊12克,甘草3克,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小儿舞蹈病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出处】王法昌方。 【辨证】肝阴不足,肝风内动,气血耗伤,筋脉失养。【治法】养肝熄风,营筋通络。 【组成】杭白芍25克,生甘草10克,生地25克,茅苍术13克,嫩桂枝6克,木瓜10克,秦艽13克,威灵仙13克,生龙骨2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中药处方(二)【方名】赭石牡蛎汤。【出处】焦树德方<舞蹈病> 【辨证】肝经风动,心经热盛。 【治法】镇肝潜阳,熄风清心。 【组成】生代赭石21克(先煎),生牡蛎24克(先煎),天竺黄6克,钩藤15克,全蝎,防风,白蒺藜,归尾各9克,白芍12克,桑枝30克。【用法】煎服,日1剂,日服2次。小儿多动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组成】当归身15克,柏子仁,茯苓,生龙骨各10克,浮小麦20克,黄连3克,甘草1.5克。 【用法】间断服药。先取3剂,煎汤分服。停5~10天,继服3剂。2~3个月为1疗程。 【治法】养心安神,益脾缓中。 【主治】心脾不足型儿童多动症。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心神不定,多动不安,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语言冒失,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脉缓而涩。 中药处方(二)【出处】中药方剂大全<多动症> 【组成】女贞子15克,白芍10克,珍珠母(先煎)10克,生牡蛎(先煎),夜交藤,枸杞子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服。 【治法】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 【主治】小儿多动症。【加减】阴血不足,面色萎黄,舌淡者熟地10克,阿胶(烊化)12克;脾虚气弱,纳少,便溏,乏力者加茯苓15克,白术6克;夜寐不安加炒枣仁15克。盗汗浮小麦(瘪小麦)15克,红枣10粒,煎汤一次服下,早晚饭前各一次,连用3天,神效。磨牙每晚睡前吃一块约2寸对方的生桔皮,用红糖水送下,连吃2~3天,小儿及成人睡觉磨牙。流口水(成人、老人睡觉流口水方法同)泥鳅半斤,去内脏晒干,炒黄,磨成粉,用黄酒冲服,一次二钱,一日二次,服完即可,(儿童用白糖水送服)。缺钙每次用虾皮2钱、海带1两,一起煮汤,加油盐食用,一日一次,连用半月,也可常吃。小儿抽风(突然四肢抽搐) 山羊角削成片10克,煎一碗汤一次服下,一日3次连用5天,以后不发。治神经衰弱方方法(1)山蒜加水煎成汤剂,每日3次,饮服用动物肝脏为引,效果更佳 方法(2) 木槿根及树皮煎成汤剂,每次2~3克,每日3-4次煎服<神经衰弱> 传染病 腮腺炎口服方1 板蓝根2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连服5天。 2 柴胡10克,连翘12克,银花15克,大青叶、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夏枯草、昆布、海藻各20克。并发睾丸1肿痛者加龙胆草、荔枝核、川楝子各10克。轻者2日一剂,重者1日1剂。水煎服至愈。小儿用量减半。 3 板蓝根30克,加水200毫升,煎成60毫升,分次服,每4小时1次,空腹服。此为一天量。此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一般3-5剂可愈。腮腺炎外敷方1青叶敷剂 用法:大青叶(鲜品)100-300克。加白醋,捣烂敷于患处,每天一次,必要时2次。药干后加醋,连敷5天为一疗程。用法:木鳖子适量去壳,用瓷碗将木鳖子加少许水磨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10次,干后即涂,保持湿润。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8例,全部痊愈。 3 冰硼散每次2支,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 4 大黄40克,研细末,调醋适量,涂患部,每日3次。 流行性腮腺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清热解毒饮。 【出处】王秋侠方。 【辨证】风温毒邪,邪壅少阳,热毒内阻。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组成】生甘草,升麻,薄荷各3克,马勃4克,紫背天葵子5克,柴胡,元参,黄芩,牛蒡子,连翘各10克,金银花,野菊花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二)【方名】芥防二连汤。 【出处】《医门新录》<腮腺炎> 【辨证】热毒蕴结。【治法】疏风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止痛。 【组成】芥穗8克,防风8克,川连8克,连翘8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赤芍10克,元参10克,地丁8克,官桂6克,土茯苓10克,牛蒡子8克,忍冬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猩红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组成】竹叶,牛蒡子,丹皮各3克,赤芍5克,玄参6克,芦根,板蓝根,银花,连翘各10克,生地12克,生石膏 18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组成】牛蒡子,栀子,黄芩各10克,玄参,寸冬,竹茹,连翘,双花,芦根各15克,生地,菊花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 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 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猩红热> 流行性脑膜炎小偏方干净大蒜,生吃,每日两至三瓣;艾叶、苍术、雄黄各10克,燃烧消毒室内空气。小儿夏季热的治疗方法小儿夏季热小儿夏季热为婴幼儿一种特有的疾病,又称“暑热症”。其主要症状是: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小儿夏季热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玉竹、冰糖各500克。将玉竹洗净切片,水煎2次,合并煎液,浓缩。冰糖捣碎,取部分玉竹浓缩汁溶化,过细罗(60-80目),除杂质合并两液,文火加热,沸腾半小时,呈流膏样。每服20-30克,日2-3次。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夏季热。 [方二]鲜荷叶1张,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将荷叶洗净煎碎,冬瓜洗净切片,加水1000毫升同煮。弃荷叶加盐调味,日1剂,分2次吃瓜饮汤。适用于暑伤肺胃发生的夏季热。 [方三]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木棉花各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草少许。慢火将各物煮粥,以豆熟透为度。可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方四]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300克,甘草90克。将前4味切碎,文火微炒,甘草另打粗块,与上药混匀,过1 -2号筛,分装每袋13克,开水冲泡,每服1包日2次。适用于暑湿伤脾之小儿夏季热。 [方五]蚕茧、大枣各20枚。煎汤,代茶饮服。适用于下虚上盛之小儿夏季热。 [方六]羊耳菊10-29克,桑椹于10-15克,黄芪6-15克,葛根、麦冬各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适用于气阴两伤所致小儿夏季热,为唐冬秀方。 [方七]青蒿、黄芩各3克,银花5克,扁豆花、竹叶、荷叶各3克,西瓜翠衣5克,丝瓜络3克,益元散5克,鲜小青(爵床)、五叶莲(蛇含)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本方为张芝芳方,适用于小儿夏季高热。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茵陈蒿汤加减。 【出处】施闻鸡方。 【辨证】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食。 【组成】甘草,陈皮各3克,栀子,大黄,神曲,焦白术,鸡内金,厚朴各6克,金钱草,山药,焦山楂各9克,茯苓12克,茵陈15克,白蔻3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方名】茵板丹滑石汤。 【出处】吴维明方<肝炎> 【辨证】湿热遏阻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组成】甘草3克,栀子,姜黄,丹参,匾蓄,茯苓,猪苓,泽泻,前仁各9克,滑石12克,板蓝根,茵陈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小儿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和肝散。 【出处】马荫笃方。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片姜黄,神曲,生甘草各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中药处方(二)【方名】菌陈赤虎汤。 【出处】王西周方<肝炎> 【辨证】湿热毒邪交蒸于肝胆。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散瘀退黄。 【组成】山楂,板蓝根,紫草,夏枯草各10克,金钱草,虎杖,垂盆草各12克,白茅根(或玉米须)15克,菌陈,赤芍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辨证】湿热遏阻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组成】甘草3克,栀子,姜黄,丹参,匾蓄,茯苓,猪苓,泽泻,前仁各9克,滑石12克,板蓝根,茵陈各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小儿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方名】和肝散。 【出处】马荫笃方。 【辨证】湿热熏蒸,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化郁,健脾和肝。 【组成】全瓜蒌60克,广郁金,片姜黄,神曲,生甘草各15克。 【用法】共研细粉,3岁每次2克(可随年龄大小的而增减),每日3-4次,白糖水冲服。 中药处方(二)【方名】菌陈赤虎汤。 【出处】王西周方<肝炎> 【辨证】湿热毒邪交蒸于肝胆。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散瘀退黄。 【组成】山楂,板蓝根,紫草,夏枯草各10克,金钱草,虎杖,垂盆草各12克,白茅根(或玉米须)15克,菌陈,赤芍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本文档为【儿童疾病的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515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小学体育
上传时间:2019-06-12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