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写对联

学习写对联

举报
开通vip

学习写对联学习写对联 学习写对联[综叙篇:学习与练习] 第一节 一些初步的学习与练习方法 了解一些术语 在这里,我们先把前一章中讲过的,以及还没有讲到的一些和“对联”本身相关的术语综括在一起,进行解释。这样,既便于初学者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更有利于此后的学习。 先说对联,它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一组平仄基本调谐的对仗的句子;二、从内容上看,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三、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品,有载体。 楹联,原指悬挂在楹柱上的对联,后来发展为对所有的对联的一种雅致的称呼。但是,粗俗的对联,如某些黄得露骨的喜联,称之为楹联,恐怕...

学习写对联
学习写对联 学习写对联[综叙篇:学习与练习] 第一节 一些初步的学习与练习方法 了解一些术语 在这里,我们先把前一章中讲过的,以及还没有讲到的一些和“对联”本身相关的术语综括在一起,进行解释。这样,既便于初学者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更有利于此后的学习。 先说对联,它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一组平仄基本调谐的对仗的句子;二、从内容上看,共同表达一个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三、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品,有载体。 楹联,原指悬挂在楹柱上的对联,后来发展为对所有的对联的一种雅致的称呼。但是,粗俗的对联,如某些黄得露骨的喜联,称之为楹联,恐怕它就当不起了。只可还叫它对联吧。从这一点上看,对联的涵盖范围比楹联略宽。 单就对联上的文字内涵来说,可以称之为联语。大部分联语是成句的,有的还有分句,从而可称之为联句。对联的一组联句分上下,习称上联、下联,合在一起就是全联。上下联,从平仄、对仗等方面看,都是相对的,称为对句。另有一组术语:把上联称为“出句”,下联则称为“对句”。此“对句”与上下联合称“对句”的那个“对句”是两种场合下的不同概念,阅读相关书籍时,必须注意区分开。 对对子,就是组织起一对汉语语言和文字的对偶,从一个字到无数个字,只要能对得上就行。这种对偶,在诗句中称为对仗。后来在对联中也沿袭了对仗这一专名词。注意:光对对子,可以不必顾及是否能在意义上组成一副对联,也就是说,不一定追求非得在最后写成对联。所以,对子还不是对联,讲对对子的书和讲对联的书,严格地说是两类。清代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所录绝大多数是楹联的联语,实用于载体之上就成了真正的楹联。可是,同是他编著的《巧对录》,所录的绝大多数是对子,那是很难实用于载体上的。也就是说,那些都不是楹联,或说都不是对联。但是,对对子,如果不是字词对而是成句地对,也可称为对句。当然,这里所谓的对句,也是专就内涵说的,牵涉不到载体问题。 对对子是撰写对联的基础,是写对联的基本功。但是,学习对对子不仅是作对联的基本功和基础,从历史上看,更是创作中国古代格律诗、写作骈体文(包括八股文等)等诗文的基本功和基础。讲对对子的书籍,涉及古代启蒙教育中为创作诗文作准备的面很宽。 当然,我们这里主要讲的是对联,所以,讲对对子,也是环绕着作对联来讲。 读一两本启蒙的讲授对对子的书籍 唐宋以来,特别是明清两代,儿童一入学,认识了一两千字,读过几本启蒙书如“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总合简称)之后,就要练习对对子了。在学习对对子的同时,学习押韵。这都是为了给以后写律诗,特别是写试帖诗作准备,同时为写八股文作准备。 讲授对对子的书籍有多种,主要的常见常用的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笠翁是清初著名戏曲小说家兼大杂家李渔的字),还有《声律发蒙》、《对属发蒙》、《对类》等。 这种书籍大致上都是从一个字对一个字的对子开始,发展到十多个字的对句为止。从少到多,由浅人深。它们是按诗韵编排的,这就使学童在学习对对子的同时,也熟悉了近体诗的押韵。再进一步,为了学习写近体诗,特别是写试帖诗,就要经常参考《佩文诗韵》、《诗韵合璧》、《诗韵全璧》这类书籍。这种书籍中也附有现成的对子,当然更是按韵编排。所以,那时候的读书人,对于我们前面讲到的入声字,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在他们看来似乎都不成问题。这与他们自幼熟读以上两类书籍有关。 当然,上述两类书籍主要是为作近体诗作准备的。可是,因为它们都从对对子入手,或是提供许多对对子的素材,所以古代人(特别是明清两代)讲授写对联,同时也用这种书籍启蒙。或者说,是把学习写对联和作诗放在一起处理了。我们建议:初学写对联的人,也可从 这方面人手。一则看看现成的对子是什么样的,一则还可扩大自己的词汇。这种学习方式经过上千年的实践,证明十分有效。我们也应该试一试。 找现成的词语作简单的对对子练习 初学撰写对联的人,每每感到自己的词汇有限。那就无妨先作一些简单的对对子练习。从历史上看,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人名对 最简便的方法是,找一部书,将其中的人名挑出来组成工整的对仗。扩而大之,用几部书,甚至书籍目录中的著者目录、花名册、点名簿等,都可用来作这类文字游戏。但应注意:不可随意将男女人名作成对子,除非他们是夫妇。切记,切记~就是用古人名字也不行。养成了坏习惯,很难改正。 在阅读中国古代小说时,可以注意到,特别是明清的章回小说,给人物起名字时,就经常成组成对。如《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殷郊的左右二将是温良、马善;《水浒传》中杜迁(千)对宋万,押送林冲的是董超和薛霸;《济公传》中两大捕头是雷鸣(明)和陈亮。此种例子不可胜数。可见对对子深入明清以来作家之心。他们所作的章回回目,也是一代胜于一代,越来越工整了。 作人名对,有时可以作成“无情对”,即字面上每个字能对上便可。在内容方面不作任何要求。实际上,人名对和我们下面要讲到的地名对,差不多都是无情对。最著名的一副人名对,是以“胡适之”对“孙行者”。出句是陈寅恪先生于1932年给清华大学出的入学试题。据说,全场对出者不过数人,其中有后来成为北大中文系教授的笔者的老师周燕孙(祖谟)先生,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张政烺先生等。可与“孙行者”作对句的,还有“王引之”、“祖冲之”等。 因为人名对在内容方面一般不作要求,在追求对仗和调平仄方面就一定得严格要求了。单从平仄方面说,起码两个尾字得一平一仄。进一步,因为人名也就二至四字为常,最好平仄全都调谐,不过很难做到就是了。例如,唐代有一位“东方虬”,自称数百年后可以用他的名字与先秦的“西门豹”作对。实则从字面上看还可以,从平仄方面要求,则六个字中只有“豹”字是仄声。好在两个尾字一平一仄,勉强算对上了吧。 熟能生巧,便可把几个名字连在一起作对子,还可联成句子,例如常被引用的一联: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应该说明:人名对在作练习时因为内容方面不作要求,所以对起来还容易。真正放在对联之中,可就难了。这问题在古代的骈文和近体诗等文体的创作中就很难办,结果是用妥协的办法解决:诗文中对仗的全句,只要别处作成比较工整的对仗,相对的两个人名,主要就只要求平仄调谐便可。发展到以名对字,以名对官衔、封爵、谥号等均可;甚至把人名、封号等去掉一两个字,以求得对仗调谐。对联继承了这一传统。试举数例: 真人白水生文叔; ??????? 名士青山卧武侯。 ??????? 这是清代河南南阳府城门门楼上的一副对联。文叔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字;诸葛亮逝世后谥为“忠武侯”。这一则整体属对工整,“人名对”部分也是工整的,只是不要对于以字对不完整的谥号过于苛求就是了。 上客尽知名,杜牧诗才,鲍昭赋手; ????? ???? ???? 前贤有逸韵,魏公芍药,永叔荷花。 ????? ???? ???? 这是清代扬州府衙门客厅中一联。说的都是本府衙门中发生过的名人故事。不赘述。只就人名对说一说:这是句中自对兼上下联相对的格式。上联讲前贤中的客,都用姓名。鲍照的“照”字,避武则天的名讳,用避讳代用字“昭”替代。清代人本不必避唐代讳,这里是为了调平仄而故意使用。下联中的“魏公”指北宋封为“魏国公”的韩琦;永叔是欧阳修的字。都是在这里当过主官的。可见,人名对在对联中要求不严。 正因要求不严,所以有了从内涵到平仄都调谐的工对,大家就都认为特别好。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李清照有一副名对: 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后人都认为整体对仗工整。特别是“变”字与“成”字,都是古代音乐术语。苏轼在此前曾有过一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比起李氏的对句,工整方面就差一截子了。请读者自行比较分析可也。 二、地名对 可以从书籍中、地图中寻找配对。如找北京地名配对: 北海对西山;磨盘大院对烟袋斜街;东棋盘街西棋盘街对南芦草园北芦草园,等等。 还有用地名对人名的,如:陶然亭对张之洞。 清代光绪年间巴哩克杏芬女史编辑成《京师地名对》二卷,分二十类共五百余副地名对,堪称大观。还有编辑杭州等地地名成书的,均可供参考。 三、书名、戏剧名、电影名对 鲁迅先生是书名对能手。他自己写的书,书名就两两相对。如:《呐喊》对《彷徨》;《伪自由书》对《准风月谈》;《朝花夕拾》对《故事新编》,等等。 清代沈起凤著《谐铎》,书中各则题目均两两相对,如:狐媚对虎痴;梦中梦对身外身;奇女雪怨对达土报恩;菜花三娘子对草鞋四相公,等等。 戏剧名对,如:《乌龙院》对《白虎堂》;《三气周瑜》对《七擒孟获》,等等。 电影名对,如:《车轮滚滚》对《春雨潇潇》;《试航》对《创业》,等等。说相声中的对对子。就经常用到戏剧、电影名。 四、成语、俗语对 《巧对录》等书籍中录有此种对子甚多,可以参看,必要时采择引入自己的对句中。例如:瓜熟蒂落对藕断丝连;隔靴搔痒对画饼充饥;守株待免对打草惊蛇;风吹草动对日晒雨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等等。 阅读“联话”等对联书籍 具备一定的属对能力后,进一步应经常阅读专门辑录对联及其故事的“联话”、“联语集成”等书籍,借以扩大视野,并学习前人的经验。“联话”是辑录前人成联并加以评说的一种书籍,代表作品是清代梁章钜父子编写的《楹联丛话》及其续编“续话”、“三话”和“四话”。有笔者和李鼎霞点校的《楹联丛话全编》本,附载《巧对录》等,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当代联话不多,代表著作有香港梁羽生编著的《名联谈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大部头的对联集成之类书籍,虽然售价较高,可是包罗万象,属于对联百科全书性质。有志者无妨忍痛买一部,即使不能一劳永逸,也可应用多年。据笔者所见,这样的大书有以下几部: 《中国对联大辞典》,顾平旦、常江等编,1991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中国对联大典》,谷向阳主编,1998年学苑出版社出版。 《中华对联大典》,龚联寿编,199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至于专科性质的对联集成,如《春联大成》、《中国名胜对联大典》等书籍,市上随时 有售,可随机购买。 总之,要常读对联专业书籍,有的要精读。这里特别向读者推荐上海辞书出版杜1994 年出版的《绝妙好联赏析辞典》,此书是笔者所有的惟一一部对联鉴赏书籍,收录了优秀联 作千余首,分为六个大类,每一联之后均有简要的分析欣赏文章。若是熟读此书,“不会编 联也会编”啦~ 1、纪晓岚蒙学时的一幅对子: 牛皮拧鞭鞭打牛 苇草织席席盖苇 2、参加童生试时和举人考官对的两幅对子: 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 门上将军 两脚未曾着地 朝中宰相 一手可以托天 3、风流少年纪晓岚的对联: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纪晓岚给铁匠的春联: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给弘一法师的戏谑对联: 日落香残 扫去凡心一点 炉寒火尽 须把意马牢拴 (你能猜出是哪两个字吗, “秃驴”是也) 给理发店的对联: 虽然毫发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钱大昕经理发店的对联是: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刘塘给理发店的对联是:到来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4、翰林纪晓岚的妙联: 与乾隆对的联: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有寡妇遇鳏夫而欲嫁之 吃西瓜皮向东抛 看左传书向右翻 5、纪晓岚督学福州时的对联: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秦,笛清怎比萧和 (注意联中的人名) 一水涨喧人语外 万山青到马蹄前 6、当侍读学士时的对联: 和乾隆同上“天然居”茶楼时对的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不过后来张琏觉得“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对得太俗,他对出了“僧游云 隐 寺,寺隐云游僧”的绝妙下联) 寿联一幅:(补乾隆的) 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观音下凡尘 三个儿子都作贼,天宫偷桃献母亲 袁枚到纪晓岚故乡,临走时留下一上联:双塔隐隐,七级四面八角 后纪晓岚回故乡对出下联: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泰山南天门的对联: 门辟九霄昂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障奇观 与吴文魁对的联: 山竹无心,空生几对枝节 河藕有眼,不沾半点污泥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难倒了纪晓岚的一上联: 夏布糊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后来纪晓岚的妹妹对出:老翁掌勺,勺勺粥余粥供紧 妙吧~但此联现代有人又对出: 幽香满院,郁郁畹华梅兰芳 更妙~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兰芳是艺名) 千叟宴上的对联: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你能猜出是几岁,) 初中课文有关名胜和名家的对联辑录 一、名胜对联辑录 1、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湖南岳阳楼: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九江琵琶亭: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4、黄州赤壁: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6、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出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黄鹤楼诗》《岳阳楼记》《滕王阁序》 ) 二、与课文相关的名家对联辑录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颂孔子 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颂屈原 3、诸葛亮:a(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b(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鼎足七出, 威德咸孚足千秋。 4、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颂韩愈 5、韩潮学派百三汇,公起文章八代衰。——颂韩愈 6、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颂范仲淹 7、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颂文天祥 8、宰相状元余事之,文章义节两兼之。——颂文天祥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颂辛弃疾 10、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撰联颂项羽、勾践 11、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颂司马迁 12、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颂司马迁 13、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篙下诗,岂甘了此一生。——颂陶渊明 14、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颂汤显祖 15、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颂李清照 1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颂李白 17、)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18、缅想忠贞,补阙拾遗犹昨事;何来环佩,清辉香雾替诗魂。——颂杜甫 19、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颂社甫 20、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21、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颂白居易 22、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23、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颂韩信。 (注:“知己”指萧何,“妇人”指漂母和吕后) 24、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颂王昭君 25、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颂诸葛亮 26、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颂陆游 27、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何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颂岳飞 28、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颂蒲松龄 29、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颂鲁迅 30、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颂 三苏父子 中考语文文学名著题备考支招 诸暨市店口二中高级教师 朱 珑 盘点2008年浙江省12个地市(含义乌市)的中考文学名著题,命题者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课程标准》出发,无论是题型、内容还是能力技巧等方面均有所创新,避免了名著考查得分平均的情况出现,为学生正确阅读中华名著起到了导航作用。下面笔者就试题点评、不足之处及备考支招等方面作些解析,为2009年中考考生作个参谋。 一、试题点评 全省各地的中考文学名著题考查基本以填空题(宁波、衢州)、表格题(湖州、义乌)、表述题(绍兴)、综合题(台州、丽水)等形式出现。其中宁波卷的填空题以歇后语形式,考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主要人物信息,衢州卷以阅读材料呈现,考查作品名称、人物、性格及相关情节。这类题型是较为常见的,考生答题也较容易。湖州和义乌卷的表格题主要考查了与名著有关的作者、作品名称和主要情节,考生只要整体了解表格内容,对应题干要求,注意语言的概括性,答题也是较容易的。表述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感悟和赏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根据题目规定的名著,任选一部,谈谈令你感动的情节及感动的原因。这类题型加强了对考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的考查,是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文学鉴赏水平的双重检测,有一定的难度,如绍兴卷第4题。综合题的出现,是一个亮点,如台州卷第8题,该题通过排序题、填空题、表述题、理解题和赏析题等多种题型的综合,由易到难,全面考查考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认知、语言表达、理解分析能力,分值10分。如果考生没有一定的功底,取得高分是较难的。 [真题回放] 班里开展“书林漫步”的读书活动,下面是其中的几个环节,请逐一完成相关任务。(10分) (1)牵线搭桥理情节 请将下面《骆驼祥子》中几个关于祥子的事件按情节发展的顺序排列(只写序号)。(2分) ?无奈娶虎妞 ?洋车被兵抢 ?贱价卖骆驼 正确排序:( )?(?)?( ) (2)寻章摘句说人物 请你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3分) ?(他)寻思道:“俺只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他”是《 》中的 (人物),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他” 的性格特点。 ?这炉子是我用方砖砌成的,„„把我的面包放在里面,用瓦盆把它们扣住,再在瓦盆外面盖满火种,„„这样,我把我的大麦面包烘得非常好,不亚于世界上最好的炉子烘出来的,而且不久之后,我居然把自己训练成一位很好的面包师,因为我还用大米试制了一些糕点。 “他”是《 》中的 (人物),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他” 的性格特点。 (3)探幽揽胜觅文踪 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这样一段文字:“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 画上的这段文字,其中三处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或长篇小说,请你选择其中两处,写出相应的神话故事或长篇小说的名称。(2分) (4)神定气闲谈读书 朱光潜在《谈美》中说:“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请你针对“慢慢走,欣赏啊~”这句标语,从名著阅读的角度,谈谈你受到的启发。(3分) 二、备考支招 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部分明确规定将扩大“现用教材《名著导读》列举的作品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的认知内容”的考查范围,这势必导致考查内容具体化、命题形式多样化,对考生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泛读与精读结合。对于新课标推荐的16部诗歌、散文及大量小说,考生必须先作原汁原味的通读,只有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才能识记作品名称、作家朝代及国别,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同时考虑到时间紧,对主要人物及涉及的主要故事情节要精读,可以采取列表记忆、比较归纳等方法。 2.阅读与训练同步。阅读质量的检测就是名著题的训练。结合近几年全国及浙江省各地的中考试卷,对各类题型进行系统练习,了解答题技巧,特别是一些典型题型更要作重点解剖,如仿写题(2008年温州卷)、比较题(2008年成都卷)、细节题(2008年大连卷)、表述题(2008年绍兴卷)、阅读题(2008年长春卷)、综合题(2008年台州卷)。 3.重视“出镜率”,勿忘“小角落”。以去年中考为例,笔者初步统计了一下,国内名著考查多于国外名著,而国内名著考查中出现最多的是《水浒》,其次是《西游记》和《骆驼祥子》,国外名著考查中首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此,考生对这些“老面孔”还是要重视,当心“旧瓶装新酒”。当然对未考到的其他名著及延伸的重要作家作品,考生更不能忽视,必须全面复习,做到有备无患。 4.推荐名著与课内重要作家作品挂钩。文学名著与课内其他重要作家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命题者完全可以将它化为一个考题。例题:杜牧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跟中国古代哪部文学名著有关,写了哪场战役,涉及到哪两个主要人物, 总之,中考考生只要积极地走进名著,与名著对话,通过原始阅读,独立思考,形成情感体验,那么文学名著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之复习应对 绍兴县柯岩中学 周赞旗 文言文阅读考查正越来越成为中考语文中的一道“大餐”。如何提高文言素养,积极应对中考文言文阅读,成为中考语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明确考查方式 中考语文试卷已经越来越与《语文新课程标准》接轨,“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摈弃了“陈”、“俗”、“碎”的题目。《2009年浙江省初中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目标的说明”归纳为:1理解常用文言文词语的意义;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2008年全省各地的中考语文卷,基本上围绕这些目标,分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赏析两块进行考查。其中,大部分地市的文言文阅读又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两块。 课内文言考查以三大题型为主: 一、带点词注解。考查内容以文言实词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古今异义词;(2)通假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词的感情色彩变化。 二、文言句子翻译。从句式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在文本中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这与“考试说明”中的要求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相吻合。在翻译这些句子时一般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要求做到“信”(准确)、“达”(流畅)、“雅”(优美)。 三、阅读理解。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内容包括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去年语文中考,绍兴、丽水、嘉兴、温州等地试卷要求结合文言文内容直接进行解答,而衢州、湖州、义乌、台州、宁波等地试卷的文言文阅读则要求学生通过文言阅读理解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精神或理想抱负等。 课外文言文相对来说比较“浅易”。从已选的课外文言文来看,这个“浅易”可作如下的理解:词语为文言中的常用语;句子大都为文言中的常见句;文章以叙事、议论为主,一般无须了解复杂的背景。课外文言文的考查还较多地出现文言断句的内容。如绍兴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断3处)。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根据“稳中有变”的出题原则,今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应该还是以这些基本题型为主,适当借鉴其他省市中考语文卷中的新颖题型,以体现“求变”、“求新”的思路。 明确解题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中考文言文设计的题型中包含解词、译句等需要平时日积月累的客观识记题。在临近考试的这些天里,我们仍要注意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梳理。如“为”字,其意义千变万化:在“及为忠善者”中是“表现”的意思,在“为宫室、器皿、人物”中是“雕刻”的意思,在“唐人尚未盛为之”中是“使用”的意思,在“好为梁父吟”中是“唱”的意思——其实这些均是“做”的意思,只是因为现代汉语中具体的搭配习惯不同而已。这样梳理以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贯通了,解题的方法也明确了。 此外,中考文言文考查中很大一部分是主观题。这些主观题一般可以分为体验类题型,如衢州卷《记承天寺夜游》“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那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启示类题型,如吉林卷《醉翁亭记》“欧阳修尽管被贬到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评价类题型,如威海卷《湖心亭看雪》“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此外,还有想象类、概括类等题型。 对这类主观题,学生们在解题时应注意这样几点:1.紧抓要点不放松。在答题时一定要体现能表现文章主题或人物思想性格的关键词。2.严格按题目要求做。譬如不得随意突破题目中对字数的限制等。3.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尤其对于一些正反两面均可以作答的题目,尽量选取主流观点,这样回答相对容易些。 希望考生借助以上方法,通过一些系统、典型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 明确复习方略 在复习时间不多的情况下,良好的复习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继续突出文言文的诵读和默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每天必须继续定时定量诵读教材中的文言篇目,穿插适当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要注意记诵的准确性:准确记忆、准确书写。如“会当凌绝顶”一句中,学生们往往容易把“凌”误写成“临”。复习时对重点语句和表现中心的关键语句要准确把握,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陈涉世家》、《五柳先生传》等文中的一些名句。在记诵的同时多思考、多比较,如《桃化源记》与《五柳先生传》,《隆中对》与《出师表》等,加深对于文言词句、文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加大学生们对于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量,以检查自己的文言知识网络中的错漏之处。 二、继续重视对文言阅读问题的分析与探究。一般来看,文言阅读题的设计也是以主观题为主,并设有一定数量的开放性试题,因此在复习时要重视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和适当拓展,要学会判断出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方法。尤其要加强课内外文言文的链接,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将它迁移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方面。选择一些合适的模拟练习卷,在讲练中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能扎实基础,树立信心,沉着应对,相信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中考小小说阅读应试策略 作者:井永战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考查热点聚焦】 中考对小小说内容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1(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贴近学生生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语言优美、富有哲理。2(注重对整体感知、理解领悟和创造能力的考查,淡化对文学常识的考查。3(主观性试题比重不断上升,对文章的整体阅读、理解、领悟以及表述阅读 心得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 下载关于七一讲话心得体会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关于使用希沃白板的心得体会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的题逐渐增多。 【考点透彻解读】 欣赏文学作品,要侧重主观体验。小说的欣赏重点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故事情节的梳理、环境描写的分析,其次还有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2008年中考试题中对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有下列题型: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与主题。2(结合语言环境,准确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3(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情等的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4(能结合文章内容和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文学欣赏。5(能准确简明地谈出阅读文章后的感受,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中考真题例解】 2008年潍坊市中考题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森 ?有一种声音,让中年画家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他知道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他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雨声中,他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他也向他的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他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他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他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他会觉得格外无聊。他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 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 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摘自《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2008年1月,有删改) 1.第?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修辞手法属于表现手法,主要针对句子而言。 【答案】用了比喻修辞格,把落在小青瓦上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 2.小说结尾说:“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体味和推敲重要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的能力。答题时要把句子放到文中分析,要紧扣句意,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不可脱离文章仅看句子本身。 【答案】他希望通过画画来再现逝去的自然、祥和的生活环境和淳朴和谐的人际关系,借以抒发强烈的怀念之情,排遣孤寂之情。 3.小说在多个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考生应明白对比的概念及其作用,同时还应会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1:以前的雨声充满音乐美和“绚丽颜色”,现在的雨声呈现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压抑。对比手法的运用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淳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怀念。 示例2:以前人与人和谐地交往和交流,现在人人封闭,缺乏沟通和交流。对比手法的运用 鲜明地表现了前后变化,强烈地表达出主人公对和谐人际关系的热爱和怀念。 【方法总结】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目的的,分析时如果能抓住人物形象,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就能顺利达到分析主题思想的目的。 巧妙识别语文病句的十种方法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 规则 编码规则下载淘宝规则下载天猫规则下载麻将竞赛规则pdf麻将竞赛规则pdf ,或违反了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虽说这六种类型的病句都会考到,但在实际考试中,有几种常见的病句出错方式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值得大家特别注意。而这些错误,我们可以通过找标识来识别。 一、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如 例1、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例2、南经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如例1去掉“通过”,例2去掉“由于”。 二、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例4、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 例5、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例6、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在一个句子当中,含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例3中报刊、杂志就属于出版物,因此他们不好放在一起;例4中的并列短语“讨论并听取”中的“讨论”和“听取”有先后顺序,应该先听取后讨论;例5中,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例6中,主语部分是一个并列结构,谓语部分也是一个并列结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句中的“出色工作”与谓语“被采用”不能搭配。 三、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7、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例8、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这两个例句中,前半句都提到两个方面的事情,例7中,前半句包含了能顺利结业和不能顺利结业两个方面,例8中,前半句包含了能抓住机会和不能抓住机会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句子的后半部分都只说到肯定的方面。修改这种类型的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语,要么在句中的另一部分再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 四、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例9、由于管理混乱,监督无力,全国各大酒厂不止一家没丢过上万份商标。 例10、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这两个句子是典型的因多重否定导致否定不当的句子,根据句意,例9应当去掉句中的“没”字,例10是反问句与多重否定嵌套的句子,要注意细心判断,该句应当去掉句中的第二个“不”字。 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例11、为了避免不再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例1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根据句子的意思,例11例12中的“不”应该去掉,因为“学校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考试作弊现象”,而“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是否颠倒。 例13、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 例14、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 例13就是将“对于”和“关于”混用了,应将“关于”改为“对于”;例14是将主客颠倒了,应改为“尚属幼稚的小朋友对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是陌生的”或“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于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来说是陌生的。” 六、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15、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 该句中,“他的女朋友”的指谁的女朋友,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 七、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16、日本滋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该句中,“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达”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 或将“以上”去掉。 八、发现“是” 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17、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人。 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或“他是江苏海安人”。 九、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犯了不符合逻辑的毛病。 例18、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例19、这种模型的赛车是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 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十、发现“不管”或“尽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例20、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带有“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 2009年中考语文新题型“批注”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将会稳中有变,体现出新课标的精神。根据笔者的观察,语文阅读有可能出现新题型——现代文阅读的“批注”类型题目。这种题型将主要考查学生用自主阅读文章时给文章写批注,激活思维,发挥潜能,独立思考,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进行语言训练。 一、何为“批注” “批注”是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也就是在文章后正文空白处,写下阅读心得、评语,是学生自读课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批注”既是传统的读书方法,又是中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否训练学生阅读文章时下批加注的能力,考查考生能否把学生读文章的思考、感情及时地表达出来,在独立阅读课文时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欣赏、评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品读美文,筛选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创造性地理解文章,获得丰富而深入的见解,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 二、如何掌握和运用“批注” “批注”有哪些方法技巧呢,就是让考生自行阅读自己注明、自我评点,一边读,一边在文章边作注释、提示和写评语,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此时的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也是充满思辩的写,促使学生把原有知识与文章知识整合起来,能帮助学生梳理结构、概括主体、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思考并吸取文章的思想内涵,大胆设疑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语文阅读的批注,是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鉴赏,探究文字潜携暗系的各种意义,并加以精致的文字表述,是学生自身感受,语言的运用,字斟句酌地表情达意语 言实践过程,最能见出考生的个性和才情。那么如何去运用“批注”技巧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从感悟理解角度来看。新课标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在语文中考中引入评点批注,是将这种倡导落到了实处。对文章批注,使考生主体有明确可操作的示例,又有相对的自主阅读,更提供了共同的合作的探究空间,对阅读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中有自觉的意识,借助课文情境,基于文字,超越文字,给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个性展示,产生思维碰撞,也是个性化、生活化的自主文字探究活动,对文章的理解、感悟写下精要的文字,必将使考生对文本有更深刻地认识,更强烈地记忆和情感体验。 2.从阅读作品生发的话题来看,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可以谈社会、谈人生、谈政治、谈道德、谈哲学、谈性格,谈一切想谈能谈的东西,或剖析历史事件,或品评人物,或情感功过是非,从而吸取精华。但都必须紧扣文章内容谈所感,悟出道理,丰富联想和想象,及时将阅读中所产生的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个人的知慧。 3.从艺术表达、赏析、审美方面来看。考生在赏读课文时,融合自己的理解,与作品产生共鸣,通过品读优美课文,精彩片断,精辟的语句,获得美的体验,美的熏陶。把这种体验用批注呈现出来的同时,再阅述自己的观点,也激起考生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阅读课外名家名作、经典范文的能力。 4.从学习语文综合性知识来看。考查“批注”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多方面: ?整体阅读文章的速度。 ?感知文章所写的内容,准确把握大意。 ?了解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思路。?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关键语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把文章中最使你感动的地方,融入自己的理解。?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精神。?就课文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层次、写作特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发表真情实感,也可能对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考查,系统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三、“批注”范例 “荒原觅食”片断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批注:对狼嚎声音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孤独无助的状态下,荒野给“他”造成的心理压力。 以上是考查批注的题型示例,从考查的范围来看,阅读部分考查侧重的现代文部分,希望广大考生多关注此类文章的阅读训练。 四、作“批注”应注意的问题 1.考生在给文章作批注前,讲究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深度,要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提信息,及时整理信息,理清思绪、把握脉络、提炼重要内容。 2.“批注”时用语简洁、精练,语言要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3.认真写批注:开动脑筋,集中注意力,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记下评语,注释和心理体会,写出恰当的批注。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预习”中有这种类型的要求,教师应给予指导,适当的训练,学生也不难掌握。不少名人读书,大都用这种方法。金圣叹点批注《水浒》,寥寥数语,画龙点睛,无不独有所见,成为研究古典小说的重要资料。列宁的重要着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手记汇编而成。毛泽东阅读《资治通鉴》、《红楼梦》等书中,作了大量的批注。不少人有阅读作批注的习惯,而且大都读出自己的个人心得,读出人生的含量,读出丰富的情感体验。 中考将会引入批注的学习方法来作答,传递给我们新的信息,希望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好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活动类试题解题技巧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类试题也在各种考试中大出风头,成为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2008年重庆市中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策划语文活动,拟定语文活动方案是今年的考点。面对这一要求,很多同学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来做这类试题。 考查方式: 一、宣传语、标语类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特点: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 真题回放: (浙江嘉兴市中考题)2006年5月,滨海市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以该市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1)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 (2006年重庆市中考题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解题策略: 仔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读透所给材料;要有创意,此类试题往往没有设置标准答案,它为考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空间;表述要简明,语言要准确、得体、有层次感。最好能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学色彩。 解答示例: (浙江嘉兴市中考题) ?妈妈,您辛苦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06年重庆市中考题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08年预测: 重庆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正在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促进生态建设,以吸引游客。请用一句话拟一条广告语,向天下游客介绍我市。(可以自选我市某一旅游景点介绍,可以就我市整体特点介绍,也可以就自己所在地的特点介绍。) 答案示例: ?“生态重庆大家创,持续发展奔小康” ?“打造生态重庆,建设小康社会” ?“山川秀美,生态重庆;美好家园,小康社会”等。 二、活动类 200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活动类考试有明确要求:即要求学生会策划语文活动,拟出活动方案。 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此类试题在各地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考查时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让考生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更要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真题回放: (陕西省中考试题)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国的读者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这位给一代又一代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你们班要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 (1)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确定一个主题。(2分) (2)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3分) (3)请就安徒生童话对你成长的影响和意义,发表一段富有激情的简短演讲。 解题策略: 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句子准确表达主题,做到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考生须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步骤完整清楚,做法具体。此类试题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人文性,考生在答题中,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好句式一致、字数相同、意思协调、特点突出。 解答示例: (1)示例1:同情?欢乐?成长 示例2: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 (2)示例1:[即兴演讲方案]?确定演讲题目;?推选主持人和评委;?现场抽签决定演讲次序;?即兴演讲(不超过5分钟);?语文老师进行点评;?宣布比赛结果。 示例2:[综合活动方案]?组织各小组长确定活动方式及推选评委;?可分为 手抄报 关于老师的手抄报关于童话的手抄报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关于我爱祖国的手抄报关于大自然的手抄报 组、辩论组、故事组等分头准备;?各组分别交流展示;?评委点评;?语文老师总结。 (3)示例:同学们,在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我们懂得了同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真善 美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08年预测: 同学们在“我爱文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了文学书刊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现语文老师请你策划一次有关“我爱文学”的班级交流、评价活动,你拟采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你所准备的活动方案是什么, 答案示例: 主题: 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 活动方案: ?各小组推选2,3名代表准备参加班级交流、评价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规定交流顺序,确定活动的评委。 ?各小组代表交流 ?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结果。 ?语文老师或主持人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 总之,要策划好语文活动,拟好活动方案,还得要在语文活动中去实践。 以08年全国II卷为例谈科技文解题之法 太原进山中学 邵捷 考场阅读是指以考生为主体,以文本为客体,为实现阅读目的(正确答题、获取高分)而进行的一项精神活动。这是一个对阅读材料(文本)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一次信息搜寻、整合的过程。 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科技文阅读,文本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类文章,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以,,,,年全国卷等,,份试卷为例,文章的内容既有离我们很远的“明代白银货币化”(全国II卷)、古代天文学的两大主流学派盖天说与浑天说(全国I卷)、“宋元明时期的书院教育”(辽宁卷),又有离我们很近的“白日梦”问题(江西卷)、“人为什么不容易分辨左右”(湖南卷)、“生物多样性”(浙江卷)、“绿色经济”(天津卷)、“湿地”(湖北卷)、“煤气怎样变成油的”(四川卷),更有我们每天都接触的“塑料袋”问题等等。 考场上用极短的时间读此类文章,自然顾不上细细品读,但力求有准确地整体感知,知道其讲什么问题,是介绍某方面知识,还是阐述什么观点,对文章内容应有正确的理解,把握主要信息,这是答题的基础,万不可对文章一目十行地过一遍,尚不明白主要讲什么,便急于读题答题。我认为科技文答题比较规范的步骤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读懂文章,整体感知 读文章时应至少读两遍,首先快速阅读,知其大意。以,,,,年全国卷为例。快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 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5、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阅读,知其内容为“明代白银货币化”。全文分为三段,首段讲“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二段讲中国外来白银的相关情况,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白银并流向中国。第三段讲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意义与影响。这样,文本大意在头脑中已有清晰的印象。接着读第二遍时应抓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如首段中“实际上”这样的词语就十分重要,其后所述是结论性的重要句子“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这样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也往往成为命题人的设题点。本文第5题即考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而上述这句话即为该题C项的主要意思(经过了必要的整合),是正确答案。 第二步,读懂题干,重视表述。 通过两遍阅读,对文本有了明确的理解,下一步就该答题了。答题时首先要重视题干的表述,如第5题“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且要求“选正确的的一项”。“选正”还是“选误”一点也不能含糊。第6题“下 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又成了“选误”的了。如忽视了选正、选误,就有可能费了时间,结果却得不上分。 第三步,认真核实,做出判断。 审清题干意思,接着就根据选项,逐一落实信息区间,将原文的表述与选项的表述进行核实,做出正确判断。比如第5题,看好题干的要求,是选出“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就立即到第一段中寻找信息区间,逐项与文章的表述相比较,做出判断。C项前半句话的表述与第一段“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是一致的,后半句“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虽不是本段原句,但仍是对本段中后几句话整合后的一个概括,所以C项没错。A项根据“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得出“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是完全否定了原文“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这一句。B项把正统初年明英宗的诏令作为白银化的开始,当然也是错误的,明英宗“弛用银之禁”的诏令只不过是对民间白银货币化现象的认可,而不是白银货币化的开始。D项则把“白银成为合法货币”和“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两者的因果关系颠倒了,正是由于白银成为合法货币,才造成了当时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因此D项也是不正确的。 第6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我们从文章中找不到“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这样的句子或表达相近的句子,我们却从第一段中读到“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这样的表述,这岂不是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的表述相矛盾吗,况且,我们在第二段开头也读到有“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这样的语句,这就非常充分地肯定A项的表述纯属子虚乌有,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至于B、C、D几项,因为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子作为根据,所以符合。 第7题考查推断能力。所谓推断,是指根据原文就某一个方面的意思表达,推而论之,得出一个新的结论。请看A项“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我们迅速从原文找寻相关信息,第二段中有“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这样的话,既然“白银独占重要地位”,可以推知“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同样,B、C两项的推断也都可以从原文找到相应的依据,也是正确的。而D项的推断是站不住脚的,是不正确的的。原因有二,一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的表述中国在晚明时期,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的,而非“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二是如果只有中国对于白银的需求而没有世界各地对于丝绸、瓷器等的需求,那么,世界经济全球化还是无法形成的。所以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只能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之一,不能说是“根本原因”。 在熟练地掌握了阅读答题的这三步后,还须靠平时认真、有效的训练,这样,我们的考生在考场上获得高分就不算是难事了。 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试题,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主观试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答题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作多种理解,体现了语文灵活多样的特点。 五种类型 主观试题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表达等能力考查的要求,出现了以下五种主要类型。 感悟型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答题要从原文中抽取本质的东西,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表现自己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2007年上海中考试题“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左右的感想。” 解答这道题,既要认真阅读原文,又要能够由此及彼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对“场景”的理解,可以侧重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也可以偏重写作方法的分析与评价。但都必须紧扣原文中心,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仿写型有单一性仿写,如:从关联词、修辞、表达等某一个要求进行仿写;综合性仿写,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辞等多项要求进行仿写。解答这类题目,在读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前后句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仿写。 例如:2004年浙江宁波中考卷中“仿照下面句式,再写一个比喻句。‘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同情是’”。 这是一道单一性仿写题。例句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是暗喻,以“是”连接本体和喻体。仿写的句子必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子的结构也要一致。如:同情是一弘清泉,给干涸的土地注入生机。 联想、想象型根据设定的情境造句或写一段话。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答题内容与原文主旨、题目要求的相关性、一致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题目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二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例如:2003年上海中考卷中第23题,第?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 【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20字左右) 根据原文内容,想象出作者得知母亲送“我”上学的原因时,迸发出的那份感激之情,赞美之意,肺腑之言。考生是代作者立言,要用第一人称,语言要得体。 形象分析型写人的记叙文或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可以从人物描写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例如:2006年江苏盐城市中考语文卷有这样一题“‘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试题,是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主观试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答题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作多种理解,体现了语文灵 活多样的特点。 此题是对母亲形象的分析,着重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和结合语境分析关键语句的能力。阅读原文,扣住母亲的“示意”、“没有强拉”等词语,来理解体会母亲的行为及其出发点。为什么要“示意”,为什么不“强拉”,为什么要“悄悄”的,从而提炼出答案:这样做,既表现母亲的感受,又表现了母亲善解人意。 技巧分析型文章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也有材料安排和布局谋篇方面的,还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每一种技巧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技巧,其次要回答这种技巧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技巧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例如:2005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语文卷第18题:初步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字数80个左右。 原文《从罗丹的得到的启示》,记叙了作者拜访罗丹、目睹罗丹忘我工作的过程。此题属于技巧分析的主观题,按照题目的要求,可以从环境描写这个角度来回答:文章描写罗丹工作室里许多雕像、小雕样和草图,表现了罗丹辛勤劳作,精益求精,一生不断追求艺术完美的精神。也可以从人物描写这个角度来回答:作者运用了白描手法,勾勒罗丹肖像: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寥寥数语,犹如一把刮刀,三下两下,就塑造出一尊雕像,很见力度。一个高大、宽厚、和蔼可亲、富有长者风范和艺术家风度的罗丹矗立在读者面前。 通过对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类型地分析,我们明白,不管是哪种类型,在解答过程中都要做到: 整体把握 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置,是一个由总到分、由分而总或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它要求考生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进而准确答题。我认为,无论哪类文章,都应该读三遍。第一遍速读,整体感知,了解大概内容,归纳主题;第二遍带着考题去读,结合题意的要求,对照原文深入分析,筛选材料中的信息;第三遍浏览全文,落笔答题。这样,主旨清楚了,局部明白了,思路清晰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主观试题的解答虽然比较灵活、开放,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读懂文章、明确题意、紧扣原文、认真答题。 审析题干 每一道试题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阅读是解题的核心,审题是提取信息的关键,揣摩命题意图是答题的一种技巧。答好题目,不仅仅表现在审视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审准题干上,只有明白题干要求,才能清楚命题意图,也才能正确答题。 掌握审题方法,先要读出问题的显性信息,如“结合原文,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关键话语;其次,还必须挖掘出题干中隐性信息,才能找到 答题的命脉,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主观题不是无限开放,开放前提下是有适度限制的,既为学生提供适度限制的区域,也为学生创造宽阔的思维空间。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做到通览全文,认真读题,弄清限制的区域和开放的空间。 准确表述 主观题一般是读写结合题,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心组织好语言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一环。答题的语言要做到简明、顺畅、准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表达富于美感和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答题语言不能简单化,三言两语,甚至几个词就答完题是不行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段话。 主观题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是考生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考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希望同学们平时根据以上列出的答题策略,结合具体的题目加以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在中考时就能灵活运用,解答主观试题就不会成为难题了。
本文档为【学习写对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9
浏览量: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