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五:极值法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五:极值法

举报
开通vip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五:极值法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极值法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高中物理中的极值问题,是物理教学研究中的活跃话题。本文通过例题归纳综合出极值问题的四种主要解法。 一、 二次函数求极值 二次函数 ,当 时,y有极值 ,若a>0,为极小值,若a<0,为极大值。 例1试证明在非弹性碰撞中,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粘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 设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为 ,速度为 。第二个物体的质量为 ,速度为 。碰撞以后的速度分别为 和 。假使这四个速度都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1) 如果是完全非...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五:极值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极值法 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 高中物理中的极值问题,是物理教学研究中的活跃话题。本文通过例题归纳综合出极值问题的四种主要解法。 一、 二次函数求极值 二次函数 ,当 时,y有极值 ,若a>0,为极小值,若a<0,为极大值。 例1试证明在非弹性碰撞中,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物体粘合在一起)动能损失最大。 设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为 ,速度为 。第二个物体的质量为 ,速度为 。碰撞以后的速度分别为 和 。假使这四个速度都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1) 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粘合在一起,(1)则变为 ,即     (2) 现在就是要证明,在满足(1)式的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的情况是(2)式。 碰撞中动能损失为  ΔEk=(     (3) 转变为数学问题:ΔEk为v的二次函数: 由(1)得:v2ˊ=     (4) 将(4)代入(3)得: Ek= [ ] 二次函数求极值, 当v1ˊ=         (5)  时 Ek有极大值。 回到物理问题,将(5)代入(4)得v2ˊ= 此两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m1和m2碰后速度相等,即粘合在一起,此时动能损失(ΔEk)最大。 二、 由公式 得 当 时, 有极小值 ,若 ,此时极小值为2。 同理, 的极大值为 。 例2 求弹性正碰中m1所传递给m2的动能最大或最小的条件。 设一个质量为m1,动能为Ek的物体与一个质量为m2的不动的物体正碰,假定发生的是弹性碰撞,试讨论m1传递给m2动能最大或最小的条件。 设m1原来的速度为V1,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 和 ,根据弹性正碰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方程组: 解此方程得: ,        m1传递给m2动能,即为m2获得的动能: 。 现在求 的极值条件和极值。 当m1= m2时 有极小值2,所以当m1= m2时, 有极大值 ,即m1传递给m2动能最大的条件是二者质量相等。此时m1的全部动能传递给m2,也就是说:碰撞之后 =0, 。这在物理学史上有一段趣闻,在成立不久的英国皇家学会的一次例会上,一位工程师的表演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A和B,分别吊在细绳上,静止时紧靠在一起,使A球偏开一个角度后放开,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撞上B球,碰撞后A球静止下来,B球摆到与A求原来高度几乎相等的高度。惠斯通通过对此现象的研究和解释中确定了动能的定义。 此问题可扩大到第二个物体原来不静止的情况。设m2碰前的速度为V2,则方程组变为:    其解为: 则 ,将 的表达式代入此式,并且以Ek1代入 ,以 代入 ,得: ,当m1= m2时,因后项为零,前项取最大值,故 取最大值。此时,m1把原来m2多的那部分动能全部传递给m2。 三、 三角函数求极值: 三角函数 ,当 时, 取最小值0,当 时, 取最大值1,( 在0到 范围内),同理, 时, 取最大值1, 时, 取最小值0。 例3  在倾角 =300的斜面上,放置一个重量为200牛顿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要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所加的力至少要多大?方向如何? 设所加的外力F与斜面夹角为 ,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N      F f G 由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有方程组: 解此方程组,消去N,得: , 因为 为已知,故分子为定值,分母是变量为 的三角函数,令 其中, ,    即  , 当 时,即 时, 取最大值 ,F最小值为 ,由于 ,即 ,所以 将 N,                                , ,代入上式得:当 时,F最小值为 N,约为173N。 四、导数法求极值: 一般的函数 ,求一阶导数 ,令其为零时的 值 ,即为 取极值的条件;再求二阶导数 ,当 时,若 ,则上述极值为极小值;若 ,则为极大值。 例4 在用滑线式电桥测电阻的实验中,触头在滑线中点附近平衡时,实验误差较小。 R        Ig                Rx 证明:设滑线长为 ,触点一边长为 ,则另一边长为 。当电桥平衡时,待测电阻 的计算式是: ,求其全微分为: 两边同除以 ,得: ,这就是待测电阻的相对误差的表达式。 因 与滑线长度的读数误差无关,故此项不再考虑,将 代入,并考虑到 (同一尺上的读数误差),得上式中后两项之和(设为 )为: ,设 的系数为 , 求R对 的导数: = , 当 时,值为0,此时R有极值,再求二阶导数: = 当 时,大于0,故此时R有极小值,即说明滑动触头在中点平衡时,实验误差最小。 除了上述四种基本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不等式求极值,也可以根据物理中的临界条件求极值,等等。 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用求极值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首先要正确地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或物理图景,恰当地运用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正确地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才能用极值方法去解。 五、平抛运动中的极值问题 例1.一探险队员在探险时遇到一山沟,山沟的一侧竖直,另一侧的坡面呈抛物线形状。此队员从山沟的竖直一侧,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跳向另一侧坡面。如图所示,以沟底的O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Oxy。 已知:山沟竖直一侧的高度为2h,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 ,探险队员的质量为m。人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 求此人落到坡面时的动能; (2) 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多大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多少? 【解析】 (1) 平抛运动的分解: , (注意:此处不能像通常那样写成 ,因为本题是以图中的O点为坐标原点,以向上为正方向。而通常的公式 是以抛出点为原点、以向下为正方向得到的),得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 ,此方程与坡面的抛物线方程为y= 的交点为 , 。 根据机械能守恒, 解得 (2)【解法1:配方法求极值】动能公式可改写为 ,当 时,括号内的值为0,平方项取极小值,这时,动能取极小值 。 【解法2:求导法求极值】求 关于 的导数 并令其等于0,解得当此人水平跳出的速度为 时,他落在坡面时的动能最小,动能的最小值为 。 例2. 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小明和小阳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m=60kg的质点, 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 = ,绳的悬挂点O距水面的高度为H=3m.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水足够深。取重力加速度 , , (1) 求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对绳拉力的大小F; (2) 若绳长 =2m, 选手摆到最高点时松手落入手中。设水对选手的平均浮力 ,平均阻力 ,求选手落入水中的深度 ; (3) 若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松手, 小明认为绳越长,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越远;小阳认为绳越短,落点距岸边越远,请通过推算说明你的观点。 【解析】(1)机械能守恒    mg (1-cos )= mv2            ① 圆周运动    F′-mg=m 解得    F′=(3-2cos )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绳的拉力    F=F′ 则    F=1080N (2)动能定理  mg(H- cos +d)-(f1+f2)d=0 则 解得 (3)选手从最低点开始做平抛运动        x=vt H- = 且有①式 解得    x=2 【解法1】配方法:令 当 = 时,y有最大值    ,即解得 =1.5m时,选手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越远为 。 【解法2】求导法:令 ,求导 ,    当 = 时, ,此时y有最大值    ,即解得 =1.5m时,选手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越远为 。 因此,两人的看法均不正确.当绳长越接近1.5m时,落点距岸边越远. 例3.如图所示,长为L、内壁光滑的直管与水平地面成30°角固定放置。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管底,用一轻质光滑细线将小球与质量为M=km的小物块相连,小物块悬挂于管口。现将小球释放,一段时间后,小物块落地静止不动,小球继续向上运动,通过管口的转向装置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转向过程中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1)求小物块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求小球从管口抛出时的速度大小; (3)试证明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总小于 【解析】(1)设细线中的张力为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且 。解得: (2)【解法1】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分两个阶段研究,第一阶段到M落地,设M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二阶段到m射出管口,设m射出管口时速度大小为 ,M落地后m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解得    (k>2) 【解法2】用动能定理解:在物块M下落过程中,设M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动能定理 ,将 代入,解得 .在物块M落地后,小物块m上滑到顶端的过程中,设m射出管口时速度大小为 ,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 。 (3)平抛运动 , 。解得 因为 ,所以 ,得证。 【注意】第(2)问中要分M落地前和落地后两段计算,因为两段的加速度不相等。 在用动能定理时,也要分两个阶段,有的同学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写出动能定理 ,解得  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认为M落地后速度为0,这个速度为0,是M与地面碰撞以后的结果,并不是M下落和m上滑的结果。 【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匀加速运动的公式及平抛运动规律。难度:中等偏难。 例4.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θ=37°斜滑道AB和水平滑道BC平滑连接(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起点A距水面的高度H=7.0m,BC长d=2.0m,端点C距水面的高度h=1.0m.一质量m=50kg的运动员从滑道起点A无初速地自由滑下,运动员与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可视为质点) (1)求运动员沿AB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a; (2)求运动员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和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 (3)保持水平滑道端点在同一竖直线上,调节水平滑道高度h和长度d到图中B′C′位置时,运动员从滑梯平抛到水面的水平位移最大,求此时滑道B′C′距水面的高度h′. 【解析】运动员沿AB下滑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Ff=μFN=μmgcos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 -μmgcosθ=ma   得运动员沿AB下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a=gsinθ-μgcosθ=5.2 m/s2    (2) 运动员从A滑到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f=μmgcosθ +μmgd=μmg [d+(H-h)cotθ]= ×10=500J 由动能定理得:mg(H-h)-Wf= mv2            解得运动员滑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  v=10m/s       (3)在从C’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h’= gt2,t=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五:极值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7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6-10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