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嫘祖与嫘祖故里

【doc】嫘祖与嫘祖故里

举报
开通vip

【doc】嫘祖与嫘祖故里【doc】嫘祖与嫘祖故里 嫘祖与嫘祖故里 第21卷第6期 2006年12月 天中学f0 JournalofTianzhong V0I_21No.6 Dec.2006 螺祖与螺祖故里 马世之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妻子,她发明养茧缫丝,喜好远游,被后世尊为"先 蚕"和"行神".嫘 祖生地有多说,经过比较研究,获知嫘祖故里在河南西平. 关键词:嫘祖;嫘祖故里;西陵;西平 中图分类号:K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6—5261(2006)06一...

【doc】嫘祖与嫘祖故里
【doc】嫘祖与嫘祖故里 嫘祖与嫘祖故里 第21卷第6期 2006年12月 天中学f0 JournalofTianzhong V0I_21No.6 Dec.2006 螺祖与螺祖故里 马世之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嫘祖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妻子,她发明养茧缫丝,喜好远游,被后世尊为"先 蚕"和"行神".嫘 祖生地有多说,经过比较研究,获知嫘祖故里在河南西平. 关键词:嫘祖;嫘祖故里;西陵;西平 中图分类号:K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6—5261(2006)06一O121一O4 嫘祖也作累祖,傈祖,雷祖,是巾华人文始祖黄 帝的妻子,即通常所谓的黄帝"正妃",被誉为"人文 女祖",祀为"先蚕"和"行神".嫘祖文化是炎黄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 统文化,应当重视嫘祖与嫘祖故里的研究. 嫘祖其人 .关于嫘祖其人,文献记载一般比较简略.《山海 经?海内经》载:"黄帝妻雷祖,生吕意;吕意降处若 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 豚止,取淖了同阿女,生帝颛项."《史记?五帝本纪》 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 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一日昌意,降居若 水.昌意取蜀山氏女日吕仆,生高阳,高阳有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 也."这里告诉我们,嫘祖为两陵氏之女,是黄帝的正 妃,她为黄帝生下两个儿予:一个是玄嚣,即青阳; 另一个叫昌意,昌意是高阳的父亲,高阳就是着名的 五帝之一颛顼.不过,嫘祖的伟大业绩,除了为黄帝 生儿育女,延续香火外,更主要的是发明了养蚕,《隋 书?礼仪志》载:"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三 嫔,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 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路史?后纪五》 云:"黄帝元妃西陵氏日傈祖,以其始蚕,故又祀为先 蚕."刘恕《通鉴前编?外纪》谓:"两陵之女嫘祖, 为黄帝元妃,治丝,养蚕,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金履祥《通鉴前编?外纪》谓:"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 ,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酸瘃之 患,后世祀为先蚕."林汉达,曹余章《上F五千年》 说:"传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嫘祖,亲自参加劳动.本 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嫘祖叫妇 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时候起,就有了丝和帛了." 台湾着名史学家柏杨指出:"姬轩辕的妻子嫘祖,和姬 轩辕的大臣苍颉,隶首,容成,都有同样伟大的贡献: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蚕看起来是一种丑陋的昆虫,经 过嫘祖细心的观察,终于发现它们吐出来的东西可以 织成绸缎.中国以丝织品独霸世界四千余年,完全是 她不创的功绩."…(由此可知,嫘祖是一位伟大的 养蚕缫丝发明家,在中国纺织史上写下了璀璨的篇章. 嫘祖爱旅游,北宋人丁度《集韵?平脂》载:"黄 帝娶西陵氏女,是为嫘祖.嫘祖好远游,死于道,后 人祀以为行神."《云笈七签》卷一百辑《轩辕本纪》 谓:"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 《宋书?礼志》注引崔宜《四民月令》:"祖,道神也. 黄帝之子日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 以求道路之福."清人李元度重修《南岳志》引《湘衡 稽古》云:"雷祖从(黄)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之. 今岣嵝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谓之先蚕冢.其峰 卜日西陵路,盖西陵氏始蚕,后人祀之为先查也."嫘 祖喜爱名山大川,到各地去旅行考察,开中国历史上 远游之风,除"先蚕"外,还被祀为"道神","行神" 或"祖神",用现代的话_来说,就叫做旅游之神.因而, 嫘祖是当之无愧的旅游文化的创始人. 收稿日期:200607—29 作者简介:马世之(1937,),男,河南温县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l22?马世之:嫘祖与嫘祖故里 说西陵 嫘祖又称"西陵氏女".张守节《史记正义》说: "西陵,国名."这里所说的"圉",系指远古氏族部 落而言,或可称之为"方国"与"邦国".由于历史久 远,远古时期的西陵国已经很难寻觅,只能从后世地 名中去探索.秦汉三国以来的地名中,有的称"西陵 郡",有的叫"西陵乡","西陵亭",更多的则是以"西 陵县"来命名.西陵的地望有多说:一日湖北黄冈. 黄冈之为西陵,战国已见记载,为楚邑.《史记?楚世 家》载:楚顷襄-乇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将白 起拔我西陵".《集解》引徐广日:"属江夏."《正义》 引《括地志》云:"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秦 于其地置西陵县,汉因而未改.属江夏郡.《汉书?地 理志》"江夏郡西陵县",班固原注"有云梦官",可见 其地临近古云梦泽,在今黄冈市西北.二日湖北浠水, 在黄冈以东的浠水流域,据《三国志?吴书?甘宁传》 载,三国时吴于此地置有西陵郡,甘宁拜"西陵太守". 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三日湖北宜昌.三国吴黄 武元年(222年)以夷陵改置西陵县,西晋太康元年 (280年)又复名为夷陵县.治所在今宜昌市西陵区. 四日四川茂县.岷江上游的茂县,《汉书?地理志》载 为"蚕陵",《水经?江水注》引梁李膺《益州记》称 为"西陵县",可能是南北朝时将蚕陵改名为"西陵" 的.五日四川盐亭.相传此地曾出土有《嫘祖故地》 碑,有人便推测这里古代也叫西陵【2】.六日河南开封. 南宋《轩辕黄帝传》云:"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日嫘祖, 为元妃,生二子:玄嚣,昌意."大梁即今河南开封. 上述诸说均不足取.因为它们有的方位不合,有的地 名晚出,有的于史无征.根据最新考古发现,河南西 平古称"西陵".1959,1981年问,甘肃武威县磨咀子 汉墓先后出土木鸠杖3根,王杖诏令简36枚.所出土 的王杖倚记载了西汉宣帝,成帝时期的有关诏令.据 《武威汉简》载:"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汝南西 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英页部游徼吴赏使从者 殴击先,先用诉,地太守上谳.廷尉报:罪名明白, 赏当弃市."又载:"汝南大守谳廷尉,吏有殴辱受王 杖主者,罪名明白.制日:谳何,论应弃市."【]先为 汝南郡西陵县人,《汉书?地理志》"西陵县"不属汝 南而属江夏郡,汝南郡西陵县则是西汉河平以后所改 置的,其地在今河南西平. 西平除在西汉时期设"西陵县"外,三国时还置 有"西陵乡".《三国志?魏书?和洽传》载:"和洽字 阳士,汝南西平人也……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 邑二百户."和洽故里在西平县城西和楼村,古西陵乡 应在这一带.至迟在北魏时期,西平境内还有地名叫 "西陵亭".《水经?水注》云:"(滦水)又东过西 平县北.县,故柏国也.《春秋传》所谓江,黄,道, 柏,方睦于齐也.汉日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 西陵平夷,故日西平."西陵亭在今西平县城西27.5 公里的吕店乡董桥村南,北距海水故道10余公里,东 距师灵(西陵)古镇3公里,名日师灵(西陵)岗, 是伏牛山余脉的延伸,岗顶平缓,颇具"西陵平夷" 的地貌特征.西平一地,先后有"西陵县","西陵乡" 和"西陵亭"三个以"西陵"相称的地名,可见它同 "西陵"的关系绝非一般.据方志记载,西平县始置 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水经注》说西平县 名的由来,是因为"西陵平夷,故日西平".显然西陵 地名应早于西平,西平很可能就是远古西陵国之所在. 黄帝所居之轩辕丘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 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嫘祖出嫁于"黄帝居轩 辕之丘"之时,古西陵国不会距轩辕丘太远. 关于轩辕丘,皇甫谧《帝王世纪》载:"新郑,古 有熊同,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 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明《广舆记》载:"轩辕丘, 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故名."明人曹学俭《天 下名胜志》谓:"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大明一统志》 卷二十六谓:"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 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御批王凤洲纲鉴会纂》云: "黄帝母之祈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妊,二 十四月而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轩辕丘在开封 府新郑县."《御批历代资治通鉴》云:"黄帝母日附宝, 之郊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 生黄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 县境."《大清一统志》卷五十二云:"轩辕丘,在新郑 县西北故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新郑县志》 云:"轩辕丘,在县境,黄帝生于斯."清乾隆二十九 年(1764年)新郑县显龙宫《重修大殿碑记》云:"玄 帝行在建于邑之~tl'q#l-……古传郑邑为轩辕氏旧墟, 行在北有轩辕丘遗址,乃当年故址,故行在建于前以 为镇."大量历史文献记载,黄帝故里轩辕丘在今河南 新郑,南距西平仅120公里,与嫘祖故里西陵相近, 便于两大氏族部落之间通婚.远古时期,交通极不发 达,湖北,四川等地同新郑相隔千山万水,在"蜀道 难,难于上青天"的情况下,彼此交往极其困难,因 而那里的所谓"西陵",实与嫘祖无关. 马世之:嫘祖与燃祖故里?l23? 古江水若水在中原 《史记?五帝本纪》载:"嫘祖为黄帝正妃,生? 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 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嫘祖所生二子,玄 嚣与昌意.他们的居地与西陵国相距也不可能很远, 根据考证,古江水,若水均在中原地区. 关于汀水,《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安阳 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应劭云古江国也.《地 理志》亦云安阳古汀国也."安阳县,西汉置,治所在 今河南正阳县西南,至隋始废,唐代属新息县.新息 县即今息县.息县西南40公里的江国故城,在今河南 正阳县大林乡涂东北,江国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 面积17.5万平方米.涂店又称涂家店或涂店街,附近 有安刚堰,涂山堰诸水环绕外,南面还临四渎之一的 淮水.淮水古亦称江,《左传?哀公元年》载:"春, 楚了同蔡,报柏举也……蔡人男女以辨,使疆于江, 汝之问而还."杜预注:"楚欲使蔡徙同,在汀之北, 汝水之南,求田以自安也."蔡国故地本在淮北的汝水 一 带,此"江"当指淮水而占.《左传?哀公四年》载: "夏,楚人……乃谋北方……致蔡于负,致方城之 外缯关,曰:'吴将沂江入郢,将奔命焉!'为一昔 之期,袭梁及霍."这里"吴将湃江入郢"之"江", 应指淮水而言.此外,在古文献中,还常有同…史事 在不同的书或同一书的不同版本中,出现了以"汀" 作"淮",或以"淮"作"江"的情况.如《史记?秦 始皇本纪》载:"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_F,反秦于淮 南."裴驷《集解》引徐广同:"'淮'亦作'汀'."又 如《囝语?吴语》云:"于是勾践乃命范蠡,舌庸率师, 沿海沂淮,以绝吴路."《吴越春秋》记此事则作"屯 海通江,以绝吴路."再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 六》云:"宴子……对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而《淮南子?原道训》则云:"故 橘之江北,则化而为枳."南此可知,古文献中的"江" 不是长江的专称,淮水亦可称江[.唐代张守节《史 记正义》将江水定位于"安阳古江国"之域,显系指 淮水而言.黄帝支族之一的玄嚣,最早可能活动在今 河南正阳县境的淮水流域地区. 关丁若水,过去学者大都认为即是泸水.《水经.若 水注》云:"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 水也……黄帝长子昌意,德务小足绍承大位,降屠斯 水,为诸侯焉."《后汉书?西南夷传》注谓:"泸水一 名若水,出旄牛徼外."古代泸水,指今四川省西北部 的雅砻汀下游和金沙江会合以后的一段.姜亮夫先生 据此而论:"(若水)即今鸦砻江,源出巴颜喀拉…糸. 南流入金沙江."L5J过此说不甚可靠,且有异议.顾 颉刚先生根本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菪水"如在 四川,那是楚人把他们的"始祖"带进去的:"推原他 们所以如此拉拢的缘故,大概因为楚国出于颛顼和祝 融,春秋时楚和巴的交往较密,把楚祖传了进去."[6If.) 徐中舒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实不可信:"至于《史记?五 帝本纪》说黄帝的儿子吕意,降居若水,娶蜀…氏, 后来《华阳国志》和《十j州志》,以为这就是蜀的先 代.严格的说,这些传说并出西汉以后,除牵合若水 蜀山地名人名一二字外,并兀其他史迹可据,其可信 的条件并不具备."【7】('吕思勉先生更指出:"'吕意降 居若水',后人以蜀地释之者实误."181('若水既然不 是雅着江,其地不在今四川省境,那么它究竟是何地 何水呢?不少学者认为它就是今河南省境内的汝河. 田昌五先生说:"若水即河南的汝水.汝,若,音同义 通."[】(P152'孙华先生以古音韵学考释,认为:"吕意和 颛项所居的若水,即为古之汝水.汝,若同属口母, 汝属鱼部韵,若属铎部韵,铎为鱼部之入声,鱼铎_JI 部本可对转.《庄子?渔父》'吾语汝',《人间世》又 作'吾语若',若汝在上古音俱通,汝水即若水."[J0] 南此看来,若水即汝水,应在今河南境内.据《水经?汝 水注》:"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灭息山……又东至原 鹿县……南入于淮."梁县即今河南汝州市,原鹿县即 今安徽阜南县.杨守敬疏日:"今汝水自嵩县东北流迳 伊阳县,义东南迳汝州宝丰县,郏县,襄城县,至郾 城县,皆故道.元末,塌断故汝,令归今沙河,东出 合颍河.而《水经注》自郾城县至上蔡县之流遂绝. 上蔡以下,犹是故道.《水道提纲》请之南汝,承遂平 县水,东南适汝南县,正阳县,新蔡县,息县,至 阳县两,入淮."汝水发源于河南嵩县车村乡龙池曼III 西麓天桥沟,东北流义折向东南,经今汝阳,汝州, 郏县,襄城,舞阳,郾城,西平,上蔡,汝南,平舆, 正阳,新蔡,安徽阜南等县境,在今河南淮滨县符堆 乡洪河口村东南人淮.元至元j十年(1293年),因 下游泛滥为害,江北行省平章伯颜下令白郾(今郾城 东南干河陈村)以下截流南流.原汝水上游(即今郾 城以南)河段则改以原支流涎水(即今西平境内小洪 河)为源,称南汝.明嘉靖末,汰水东注入滤(今洪 河),南汝又改以瀛水(今沙河)为源,以下至汝口仍 为旧道.大体而言,古汝水包括北汝河与南汝河由 此可知,从地理形势来看,以西陵j享为中心,轩辕丘 在其北,江水在其南,均相距远.若水又从附近流 过,彼此相距更近.不仅便_丁轩辕氏两陵氏两犬氏 ?124?马世之:嫘祖与嫘祖故里 族部落通婚,其支族——玄嚣与昌意分居于南北两侧 也便于这些具有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 嫘祖故里在西平 西平位于河南省中部,居驻马店市的最北端.地 势西高东低,海拔最高550多米,最低53米,平均 59.9米.伏牛山余脉自县西南绵延入境,形成西部山 区向平原过渡的浅山丘陵区,东部则为广袤的平原. 境内较大的河流有洪河,柳堰河和淤泥河,属淮河流 域的洪汝河系.西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属东亚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西平附近地带全新 世的原始景观结构,是由众多的低山,丘陵,平原, 湖泊等景观镶嵌块和纵横交错的河流,道路,沟谷等 景观廊道所构成,具有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其边缘效 应首先表现为生物多样性增加,种群密度加大,食物 链长,生物"金字塔"基宽等.为早期人类提供了从 事经济生产活动的优越条件,既可耕可牧,宜粟宜稻, 又利于采集,狩猎和捕捞【【1]().非常适宜于植桑养蚕. ,野蚕吐丝 "上古时期的西平,沃野百里,桑树遍地 而人不知所用.相传嫘祖从蜘蛛网中受到启发,利用 蚕丝织成衣服"[121(钔.西平境内有一座海拔520.8米 的蜘蛛山,就是螺祖观察蜘蛛织网和发明养蚕缫丝的 地方.为纪念嫘祖的丰功伟绩,此山又被尊称为始祖 峰.始祖峰上有一座嫘祖庙,原有正殿3问和东西厢 房,现仅存石礅,碑座,残碑,砖瓦等遗物.每年农 历四月二十三日,当地群众都要举办传统的嫘祖庙会, 称为"蚕桑节",追念嫘祖的功德业绩.在西平县城及 师灵岗,五沟营镇,专探乡,吕店乡,出山镇,分别 发现多处嫘祖庙,成为西平县是嫘祖故里的历史见证. 嫘祖文化为炎黄文化的亚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 应属于仰韶文化范畴.以西平所在的驻马店市而言, 已发现仰韶文化遗址20余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平 董桥仰韶文化遗址,位于西平县吕店乡董桥村南,遗 址高出周围地面5米多,面积约48万平方米,出土有 纺轮,碗,钵,罐等陶器及石斧,石铲等石器.董桥 遗址所在的师灵岗,正是古西陵亭所在地,表明该遗 址同古西陵国之间的密切关系. 西平县西小孟庄村北,原有一处墓地,当地群众 叫它嫘坟,其中最高的一座娘娘坟,人们说那就是嫘 祖陵.史称"先蚕冢"在湖南衡山雷祖峰上,不过, 大凡名人之墓皆不止一处,因而并不能排除西平嫘祖 陵的存在. 西平县北邻内陆特区漯河市,漯河名称的由来, 据何光岳先生考证,"漯","嫘"二字音同义通,漯河 实为嫘河,因远古时期嫘祖在这一带活动而得名. 据湖南岳阳县《方氏族谱》卷首之三《源流通考》, 载宋潜溪先生《徽州方山谱序》云:"惟方氏出自方雷 氏.方雷者,西陵氏女也,轩辕之正妃,是音雷,嫘 祖."方雷氏分布的地区,"河南嵩县东北的方山,当 也为方雷氏所迁居的地方……河南叶县南四十里有方 城山,北魏方城县,位于嵩县方山之南.《左传》僖公 四年楚屈完对齐侯日:楚国方城以为城者即此.亦当 于方雷氏分布于此有关"【?】(PS34).西平北有嵩县,南 望方城,与方雷氏关系密切,实为嫘祖理想的居地. 综上所述,河南西平古称"西陵",因"西陵平夷" 而得名,北距黄帝故里轩辕丘仅120公里,以古西陵 国为中心,北有嵩县方山,南望方城山,其支族—— 玄嚣与昌意分居于南北两侧,便于远古氏族部落之间 的交往.西平不仅古称西陵县,有西陵乡和西陵亭, 并保留有螺祖峰,嫘坟等遗迹和董桥遗址,自古以来, 家家户户植桑养蚕,敬蚕神,祭嫘祖,每年农历四月 二十三日,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蚕桑节.种种迹象表 明,嫘祖故里应在河南西平. 参考文献: [1】柏杨.中国人史纲:上册【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 [2]王德奎,等.嫘祖研究【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 社.1993. [3]武威县博物馆.武威新出土王杖诏令册【A】.汉简研究文 集[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4]石泉.古文献中的"江"不是长江的专称【A]l古代荆楚 地理新探【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5]姜亮夫.说高阳【A].楚辞学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集【c].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4. [6]顾颉刚.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M].成都:四川人民出 版社.1981. [7]徐仲舒.论巴蜀文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8]吕思勉.读史扎记: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田昌五.古代社会形态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0. [10】孙华.蜀族起源考辨【AJ.先秦民族史论集(民族论丛: 第2辑)[c】.四川民族研究所,1982. [11]北京大学考古系,等.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 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2】郭超,等.驻马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13]何光岳.炎黄源流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郭超]
本文档为【【doc】嫘祖与嫘祖故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2-21
浏览量: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