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举报
开通vip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关注豆丁网 2893 你懂的 核准通过,归档资 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 传~ 题 目: 大学生抑郁与罗夏测验自 杀指数的相关研究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抑郁与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相关研究 【摘要】人类的抑郁情绪是复杂多变的,其中前人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的抑郁水平与自杀行为有关。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大学生抑郁与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是筛选43名高分被试和43名低分的被试进行罗夏墨迹施测。结果发现(1)SDS分数和罗夏测验的自杀指数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2)高分组和...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关注豆丁网 2893 你懂的 核准通过,归档资 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 传~ 题 目: 大学生抑郁与罗夏测验自 杀指数的相关研究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抑郁与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相关研究 【摘要】人类的抑郁情绪是复杂多变的,其中前人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的抑郁水平与自杀行为有关。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大学生抑郁与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是筛选43名高分被试和43名低分的被试进行罗夏墨迹施测。结果发现(1)SDS分数和罗夏测验的自杀指数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2)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间的自杀指数差异不显著。表明大学生抑郁与罗夏自杀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有待进一步研讨。 【关键词】 大学生;抑郁 ;罗夏测验 ;自杀指数 2 目录 前言................................................................ 5 1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5 1.1 抑郁的概述 ............................................................... 5 .............................. 5 1.1.1抑郁的定义 ................................ 1.1.2抑郁症的理论研究 ........................................................ 6 1.2 自杀的概述 ............................................................... 7 .............................. 7 1.2.1自杀的定义 ................................ 1.2.2.自杀的研究理论 ......................................................... 7 1.2.3 自杀者的心态和行为表现的一般症状 ...................................... 10 1.2.4 自杀的评估项目与测评 .................................................. 10 1.3抑郁与自杀的关系 ......................................................... 11 1.4罗夏测验的概述 ........................................................... 12 1.4.1罗夏测验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12 1.4.2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研究现状 ............................................. 13 2 研究思路......................................................... 14 2.1研究目的 ................................................................. 14 2.2研究意义 ................................................................. 14 2.3研究内容 ................................................................. 15 2.4研究对象 ................................................................. 15 2.5研究工具 ................................................................. 15 2.6研究程序 ................................................................. 15 3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20 3.1被试 ..................................................................... 20 3 3.2不同被试组之间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频次的差异 ............................. 20 3.3不同组之间被试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变量的差异 ........................... 23 3.4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的相关 ...................... 23 4分析与讨论................................................................................................................23 4.1不同被试组之间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频次的差异 ............................. 24 4.2 不同组之间被试的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的差异 ............................ 27 4.3 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相关 ............................. 27 5结论............................................................................................................................28 6不足与改进................................................................................................................28 参考文献.......................................................................................................................30 英文摘要.......................................................................................................................31 致谢...............................................................................................................................32 4 前言 德国精神病学家Gerald Klerman曾经说过,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没有人对它有天然免疫力。世界卫生组织对抑郁症患病率进 [1]行了世界范围内的调查,结果患有抑郁症的人高达3%-5%,约有1.2-2亿病人。而抑郁症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伴随痛苦的内心体验,使自杀率高达 [2]12%-14%,成为人类“第一号心理杀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的一些负面观念以及人生价值的激烈碰撞造成各种负面效应,使得自杀行为有增无减,根据WHO估计,在全球每年有100万以上自杀身亡的人数中,中国就占20万以上。其中大学生自杀率为同龄一般人口的2-4倍,亦高于同龄非大学生年轻人。可想而知,大学生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逐渐引 [3]起了人们的重视,成为一个令人为之警觉的社会问题。 而目前我国有关自杀的研究多集中在流行病学领域,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使用罗夏测验来研究自杀的更是少见。在上述研究的背景下,为了阐明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水平及自杀态度的相关性,我们以衡阳师范大学在校某专业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试图探讨在校大学生抑郁水平与罗夏墨迹测验自杀指数的相关程度。 1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抑郁的概述 1.1.1抑郁的定义 抑郁是心理或精神病学术语,为忧郁情绪、精力下降、感到绝望等一些列症状的总称。轻微抑郁没有长期影响,严重抑郁可导致长期的生理、情绪及严重的 5 [4]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Depression)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是“下压”的意思。希腊医 [5]生希波克拉底在两千多年前将抑郁定为一种气质类型“抑郁质”。当代美国心理学家Angold对抑郁作了如下描述:(1)抑郁为正常心境向情绪低落方面的波动,即每天出现情绪恶劣的一面;(2)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3)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持久的、相对稳定的愉快感的缺乏;(4)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6]劣的情境中。当前,由于各个研究流派的哲学观点与研究取向不同,抑郁也被赋予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1.1.2抑郁症的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都试图对抑郁形成的心理过程给予合理的解释,在各种理论中,较有影响的有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和素质-压力理论等等。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爱以及情感的丧失在抑郁形成中的作用。Freud认为,当情感丧失发生后,它会造成各种内部的心理变化,导致严厉的、不合理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惩罚,从而最终导致抑郁的形成。Rado补充了Freud的观点,认为抑郁是个体在遭受重大的丧失后,为重新获得自尊而产生的自我惩罚。以Freud为主的精神分析理论对抑郁的理论探讨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社会强化这一外在因素对抑郁形成的影响,倾向于认为,抑郁产生于个体未能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得到肯定性的强化。由于未能得到这种肯定的强化,个体便缺少与他人交往的社会技能,结果又导致肯定强化的减少,如此循环,从而容易诱发抑郁。 社会认知理论是Beck、Abramson等人80年代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抑郁病因学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为抑郁的产生主要是认知与生活应激事件相结合的作用。如果个体本身存在易产生导致抑郁的认知倾向性因素,再加上生活中发生的消极事件(失业、婚姻破裂、贫穷、生活不如意等),认知因素与社会应急因素二者交互作用下,个体的抑郁便发生了。 信息加工理论是通过信息的编码、储存、表征及反应来解释抑郁的发生的。此理论假定抑郁患者在加工信息时,常常倾向于过滤积极信息而夸大负面信息,对事件进行负面、歪曲的编码;在心理表征方面,归因方式也存在问题,把正性事件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而把负性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 6 素质-压力理论起源于60年代,是解释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的一种理论。素质是指基因等方面的生理因素,指病人的生理性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发病。后来,Monroe和Simons用素质-压力理论来解释抑郁,认为素质与压力共同构成产生抑郁的必要条件,这里的素质指归因方式、人格、自我、应对方式等,压力指应激生活事件。这方面的研究表明,多数抑郁病人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在病前有严重的生 [7]活事件发生,但是在经历严重生活事件之后,只有少数人变得抑郁。 1.2自杀的概述 1.2.1自杀的定义 在心理学界,有关“自杀”的内涵界定存在诸多争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有意或者故意伤害自己的行动”;Kaplan等认为“自杀是有意的自我伤害导致的死亡”;Shnedman在1975年所下的定义为“自己引起,根据自己的意愿使生命终结的行为”;另有学者认为,自杀是指主体自主采用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甚至泛化为“有害生命的一切人类行为”。一般来说, [8]自杀就是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1.2.2自杀的研究理论 (1)心理动力学理论 在Freud看来,自杀是一种主要来自个体无意识层的原发性内部冲突所致。对以前是爱恋着的,现在痛恨着的客体的强烈的、攻击性意向的内向投射,使个体感到对自己愤怒和敌意,其结果就是抑郁,继而自杀。 精神分析学者Karl Minninger在“人的自我对抗”一书中构想自杀是一种反射性谋杀,自杀者将对别人的愤怒向自我转化或把自杀当作一种自我惩罚的手段。他还描述了一种自我死亡本能(self-directed death instinct,与Freud的死亡本能类似),提出自杀者的敌意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杀人的愿望,被杀的愿望和死的愿望。 另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自杀者从小就不善于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敌意和愤怒,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和依赖个性。这种人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企图通过自杀求得精神上的再生和重新构造自我。显然这类假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社会学习理论 7 主要在美国形成的功能主义和行为主义学派,发展了自杀的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虽然社会结构、无意识冲动和神经化学物质切实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感觉和行为表达方式,但行为是有动机的,没有证据表明像自杀这样复杂的行为只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因此不应用学习理论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自杀行为。确实有一些支持学习理论的证据,例如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员,关系密切的朋友有过自杀行为,个体自杀的可能性就大;电影、电视、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杀行为亦有人模仿。医师的高自杀率可以解释为医师经常接触病人,了解各种有效的自杀方法,而以此作为自身摆脱苦恼的途径。 Chiles等认为自杀是一种习得的问题解决方式(Learned problem-solving model),这种方式常被内部和外部原因所强化(reinforcement)。内部强化指的是自杀后躯体、心境或精神状况的改变,包括:?许多自杀病人的焦虑和害怕在自杀行动后得到缓解,而焦虑和害怕正是他们情绪危机的核心。?情绪得到释放。外部强化指的是自杀行动后的环境改变,包括脱离危机环境,可能获得暂时的人际关系改善和得到别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等。 (3)应激-易感模型理论 1999年由曼和他的同事提出。由于大部分有精神疾患者很少实施自杀行为,因此精神疾病不能作为预测自杀的指标。他们发现自杀者身上有某种自杀的易感性或特质,基因的组成结构以及后天获得的敏感性对个体的易感性或素质都有影响。5-羟色胺被认为是这种易感性的重要的生物基础,它的活动水平基本上由基因决定,很少与机体状态相关。Korpi等也找到许多证据证明自杀行为与5-羟色胺功能降低有关。去甲肾上腺也影响自杀的易感性,但不如5-羟色胺对自杀的影响那么恒定。他们认为基因遗传是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自杀是一种“宿命”,因为易感性也受后天的影响:创伤性事件和不良的心理社会环境会加重其生物的易感性;同样,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都会减轻易感性。导致应激的生活状态及因素包括急性精神病或躯体疾病、严重的酒精与药物依赖、严重的心理创伤、工作压力或家庭危机。当易感性人群处于应激状态时,其内在的易感性就会表现为易激惹、易愤怒、易受伤的倾向,比常人更容易导致自杀。在此基础上,曼提出了广义的自杀过程中的应激-易感模型,认为自杀是应激因素、保护性因素(包括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与个体素质(包括易感性、人格、认知等因素)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可见他们认为心理、行为、环境等因素在导致自杀和防止自杀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8 (4)逃避自我理论 此理论最早由Baechler在1975年提出,后经Baumeister于1990年完善。此理论集多种理论之大成,将自杀中的认知因素与动力因素融为一炉。逃避理论认为只有环环相扣地经历以下六个阶段,自杀才会发生:?最近的某个事件或状况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和标准。可能是因为期望高得不切实际或者是确实出现了严重问题、重大挫折,也有可能两者均有。?不恰当地向内归因。将对事情的消极评价转换成了对自己的责备,认为自己有某种稳定的、不好的特点,会使以后遇到更多的麻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不受人喜欢、有罪等等,也就是开始出现自卑和低自尊。?由此产生消极情绪,即因自己达不到自己的标准而抑郁,因自己没有完成外在的责任与义务而焦虑。?认知降低。为了驱除抑郁或焦虑,人们对自己或自己的行为只从具体的短期的角度来看待,只注意眼前的活动和感觉,只考虑近期目标,让意义的维度从感知和思考领域中消失。比如降低对身份的意识就可以减少负罪感。?当降低认知策略也不能抵挡恶劣的情绪和观念时,长期的认知降低带来的丧失意义、不分对错、易于冲动等特点,就会使死亡在当下成为逃避恶劣情绪和痛苦的自我意识的手段。 (5)杀死自我理论 由荣格心理学家戴维?罗森1993年提出。依据荣格的理论,自我是意识的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情结,其原型核心为自性(Self)。人的自性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杀死自我,不断地与自性靠近的过程。罗森认为在一生之中人至少有三次机会去体验这种象征性的杀死自我和新生:早年、中年、晚年。其中他尤其看重早年。Margaret Mahler等认为人们在两岁时就有了自我意识,此后自我就认同于内在的父母和外在的社会标准。明智的父母会给子女很多的支持和赞赏,以使他们更多地成为自己,这部分就成了积极的自我,反之成为消极的自我。到了青春期,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必然要求在心理上象征性地杀死自我,尤其是要杀死消极的占支配地位的代表父母声音的自我和来于社会的人格面具和自我意象,这是不可逾越的人生阶段,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纽伊曼说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一般来说,一个不能象征性地‘杀死’父母的‘好孩子’,在其以后的生活中,将以牺牲自己的独立性或是类似的危险作为高昂的代价。”青少年的自我非常脆弱,任何强烈一点的挫折都有可能导致非常强烈的情绪,杀死消极自我的冲动就可能被误读成杀死自己的身体,产生实际的自杀行为。这种理论性的假设也得到了不少心理分析学家的临床验证, 9 [9]但有关的实证性和量化研究非常薄弱。 1.2.3 自杀者的心态和行为表现的一般症状 (1)认识变态。认识上总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 ,与客观实际不相符。态度固执 ,常存偏见,不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2)情绪变态。自杀者表现喜怒无常,情绪极不稳定,容易形成恐惧和怀疑的心理。 (3)人格变态。缺乏正常人感情 ,对人冷漠无情 ,行为与动机不一样 ,偏离正常人的人格。 (4)行为变态。有离奇或失常行为,实际行为表现为“三低”:“一低”,即情绪低落,表现为心情不佳,心灰意冷,常常感到做人没意思,对亲人没感情;“二低”,即自认为脑子低能,联想困难,思路闭塞,回答问题从反应慢到答非所问;经常自责,后来发展到认为自己的工作、学习能力均丧失殆尽,变成废物或自认为犯了弥天大罪 ,死有余辜;“三低”,即意志低沉,表现为整个精神活动呈现显著抑制。从学习困难、生活被动发展到丧失主动性,各项活动显著减少,对事物反应缓 [10] 慢,经常卧床,懒于梳洗,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1.2.4 自杀的评估项目与测评 [11]-[15] 近年来,对大学生自杀的研究有所增加,Joiner(1999)参照了当时绝大多数的评估理论,简明地总结出自杀危险评估的七大项目:(1)是否有自杀经历;(2)目前的自杀症状;(3)新近的压力;(4)冲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5)一般性症状的描述,即精神疾病诊断中的轴1轴2中的症状;(6)其他的易感性因素包括家庭、生理病史或者不正常的性行为;(7)保护性因素。如婚姻、子女、职业、较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其中以前两项最为重要,因为有过多次自杀经历的人比只有一次或只有自杀意念的人更容易自杀。在一般性的心理症状中,绝望比抑郁更能预测自杀。人们不仅研究了自杀的危险性因素,同时也研究出来了不少测评工具对自杀的其它方面行测量,如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先前自杀的致命性、对自杀的态度和观念等等。 目前诊断自杀的大多数研究主要用的工具有Beck自杀意念问卷、自杀态度问卷(QSA)(个体对自杀了解的程度与态度具有一定的相关, 提示可通过个体对自杀问题的矛盾、中立、理解所持的态度, 判别个体自杀意念或行为)、“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作检测工具的第25道题或依据Beck 自杀意念问卷、自杀 10 态度问卷(QSA)自编的自杀意念量表、夏朝云等编制的适合我国国情的自杀意念 [16]自评量表(SDSS)等等。本研究主要采用罗夏墨迹测验中自杀指数对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进行探析。 1.3抑郁与自杀的关系 据国外精神病学家研究,估计约有一半左右的自杀者有情绪抑郁症候群或处在严重的抑郁状态与精神障碍状态,尤其与抑郁症有着紧密的联系,有许多研究说明了这一点。英美学者发现约有90%的自杀者在其生活历程中曾有过可诊出的精神疾患,而最常见的与自杀有关的精神疾患之一是抑郁症。卢因森和霍布曼(1982)指出,许多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的人比患有其它疾病的人更有可能自杀。美国大卫?舒尔认为,最直接的导致自杀的因素是抑郁症,他指出,在非常抑郁的人中有74%的人有自杀动机,而在不抑郁的人当中只有12%。另一项研究表明,有80%自杀未遂的病人在接受治疗时,一开始就诊时,就有明显的抑郁症,因抑郁症导致自杀的人数比其它因素高36倍。回归性的研究也证明80%的病人因抑郁症而自杀。自杀者常有原发或继发性抑郁症的病史,一些研究表明,约1/4的抑郁症病人企图自杀,几乎全部病人打算要自杀。 国内众多研究提示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事前有较多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有自伤行为和自杀念头的患者总应激量都显著多于对照组,有自伤行为的患者以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为突出生活事件,而有自杀念头的患者以健康适应问题为突出。 李献云、费立鹏等人运用心理解剖方法对全国有地理代表性的23个疾病监测点上报的15-24岁的88例自杀案例(自杀组)和76例其他伤害死亡案例(对照组)的家属和周围知情人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表明:15-24岁自杀死亡者中50%有精神疾病,仅极少数自杀死亡者曾因心理问题寻求帮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近2周有抑郁症状、经历急性负性生活事件和近1个月生命质量低为青年自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自杀行为90%以上发生在精神疾病,自杀危险性尤以抑郁症最高,25%有过自杀行为,15%最终死于自杀,因此有效地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对防止自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所有抑郁症病人都有自杀的危险,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尤其是严重抑郁的病人突然缓解或处于缓解阶段时,常常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期。因此,及时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抑郁症患者对于防止自杀的发生 11 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它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水平以及学习、工作、生活的乐趣和效率。 1.4罗夏测验的概述 1.4.1罗夏测验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Method,RIM))是历史上争议最多的心理测验。自1921年由 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Rorschach)创立以来,它一直是临床心理学界应用最广的心理测验之一。在罗夏之后,有不少学者对该测验进行研究,先后形成了5个评分系统,分别是Beck、Klopfer、Hertz、Piotrowski和Rapaport-Schafer系统。到20世纪40、50年代它几乎成了临床心理学的同义语。由于同一个测验演化出5种不同的评分系统,使得记分和解释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好像存在了5种测验。由此对其怀疑和批评的人开始多起来,批评者认为它不具备必要的心理计量学特征,主观性太强,曾有人提出废除这一测验。70年代以后,罗夏测验的发展走向了整合的道路,人们对罗夏测验进行了反思,重新界定了测验的性质,并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将测验引向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道路,形成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Exner综合系统。 在美国,罗夏测验是最常用的心理测验之一。罗夏测验为开业的临床心理工作者们解决日常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当有价值的工具。Rizler和Alter (1986)调查发现,在美国心理学会认可的美国和加拿大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中,有93%的课程将罗夏测验设置为必修课。此外,越来越多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寻求罗夏测验的进一步教育培训。 露逖特和布朗尼(Louttit&Browne,1947)发现,从1935年到1946年,60%的心理临床工作依靠20个最常用的心理测验完成。森伯格(Sunberg,1961)发现在1936和1959年间,有76%的心理临床工作是靠这20个最常用的心理测验完成的。在露逖特和布朗尼的调查中,罗夏测验和TAT测验在最常用的测验工具中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在森伯格的调查中,它们分别排名第一和第四。卢宾、瓦利斯和佩奈(Lubin,Wallis&Paine,1971)收集了截止到1969年为止的数据后发现,罗夏测验排名第三、TAT测验排名第七。1982年,卢宾、拉圣和玛特拉左(Lubin,Larsen&Matarazzo)重复了这个调查,他们发现,在30个最常用的心理测验中,罗夏测验排名第四、TAI测验排名第五。 在美国,罗夏墨迹测验除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外,在临床心理学的其他 12 分支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以司法心理学应用为例,据统计,在1945至1995 这五十年间,有247起案件的审理引用了罗夏测验的结果,平均每年5起。在247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除有26起对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提出疑问(占了10.5%)外,其余案件均认可罗夏测验的结果可靠并且有效(J.Reid Meloy etc,1997)。 我国在40年代末由湘雅医学院凌敏酞教授从美国带回罗夏测验,50年代龚耀先教授开始临床应用,并于60年代初依据Beck系统编写了《罗夏测验手册》,举办培训班,90年代初依据Exner综合系统重新编写《罗夏测验手册》。凌文辁教授在1988年出版《心理测验法》,2003年对该书进行了修订,书中详细介绍了罗夏测验,特别是Klopfer系统。1997年袁军翻译了罗夏的原著《心理诊断法》。 与国外相比,罗夏测验在我国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戴晓阳等对心理测验在我国临床心理学中的应用的调查中发现,罗夏墨迹测验在调查的三十七种心理测验中排名第25位,他们认为这种情况与我国深受精神分析影响的临床心理工作者较少、且投射测验的分析解释较难有关。 年来,罗夏《心理诊断法》中译本(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在国内多次再 近 版,精神分析理论在国内精神病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临床心理学亟待深入发展,推广应用罗夏测验的时机日益成熟。然而,难点依然存在,关键在于缺乏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实施罗夏墨迹测验,对测验的记分和解释技巧具有较高要求,需要系统培训,对测验者作为临床心理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临床经验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后一方面的提高,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美国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罗夏测验的生命力和应用价值超越了其记分繁琐性带来的推广困难。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罗夏墨迹测验综合体系统一了测验的记分和解释,其记分界定清晰,具有较高的主试间信度,其解释逻辑严谨,强调科学的信息搜索策略,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重复性。以上这些特点 [17]更有利于测验的普及和推广。 1.4.2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研究现状 国外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起就有人用罗夏测验来研究自杀,并相继提出了许多能够预测自杀的变量。既有单一的内容的变量指标,也包括多个变量结合的多重指标,其中以Exner提出的罗夏测验自杀指数使用最为广泛。己有大量研究证实罗夏测验自杀指数能够有效地去预测自杀。 罗夏测验的自杀指数(The Rorschach Suicide Constellation,S-CON)是通 13 过分析那些进行罗夏测验后60天内自杀的患者的测验分数而得出的,Exner把这些分数同有自杀倾向的病人进行比较,同时控制了那些患有抑郁但没有自杀行为的群体。Exner认为自杀指数中的主要项目及其它情绪变量显示:“病人表现出强烈的负性情绪和痛苦体验,并给几乎所有的其它情绪机能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他倾向于支配着主体的情感体验,给思维带来深入的影响。”其中,自杀指 [18] 数包含12个变量,当一份测验报告中出现其中8项时说明有自杀倾向。 目前我国有关自杀的研究多集中在流行病学领域,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使用罗夏测验来研究自杀的更是少见。 2研究思路 2.1研究目的 据相关资料记载,2004年11月回龙观医院和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出了《建立中国国家预防自杀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计划共有11个工作目标,其中有5 个直接关系到心理学领域。可见,心理学对自杀的研究极其重视。然而目前国内关 [19]于自杀的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流行病学领域,心理学的研究十分少见。 但是在国内尚无进行系统的研究的 虽然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研究的由来己久, 先例。国外研究者提出了12个自杀指数变量来研究罗夏测验对自杀的测量,并提出了大量的信度和效度资料,但这些变量在国内是否也同样适用,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大学生若干样本中,运用罗夏墨迹测验,有效地测量患有抑郁被试的自杀意图和无意识的自杀冲动,来探讨抑郁与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相关性。 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存的竞争趋势也越来越强,大学生因各种因素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悲剧也不断上演,抑郁和自杀的研究是关于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罗夏测验以其能最大限度的排除和伪装的特点,成为自杀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在对于大学生自杀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方面,提供了充分的理论素材,同时,能进一步深入丰富和完善已有研究,促进罗夏测验的发展。 (2)实践意义: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国内外研究表明,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强危险因素,自杀与抑郁的严重程度有关,运用罗夏墨迹测验技 14 术对大学生的抑郁与自杀进行相关的研究,能够科学的预测患有抑郁的大学生自杀的倾向程度,不仅为科学引导、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心理学依据,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3研究内容 (1)不同被试组之间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频次的差异; (2)不同组之间被试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的差异; (3)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的相关。 2.4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衡阳师范学院某专业的大学生发放大约400份SDS测试,并从中选取43名SDS高分和43名SDS低分的被试进行罗夏墨迹施测。 2.5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罗夏测验和抑郁自评量表。 (1)罗夏墨迹测验 本研究使用罗夏墨迹测验测试图版(共10张,包括5张黑白5张彩色),根据 [20]《洛夏测验手册》进行施测。在1974年,Exner创立的综合系统中统一了记分标准,本研究据此来进行严格的编码和以及进行自杀指数的记分。 (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SDS中文版由量表协作研究组张明园、王春芳等于1986年对我国正常人1340 [21]例进行分析评定修订中国常模。SDS评分指数与临床抑郁严重程度评价之间的关系符合Zung的报道。 SDS的指数计算公式为:指数=总分/80。指数>0.7为中度抑郁,0.6-0.69为中度抑郁,0.5-0.59为轻度抑郁,指数<0.5为正常。而国内初试表明:SDS总粗分的临界值是41分,标准分是53分。 2.6研究程序 (1)系统学习罗夏测验 首先学习和了解罗夏测验的施测、编码评分标准并和老师进行讨论、进行施测、练习和体会。 (2)正式施测 15 ?对被试进行SDS施测并筛选 以衡阳师范学院某系的学生为被试发放SDS问卷400份,量表由被试自行填写,评定以前,一定要让被试把整个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含义都弄清楚,然后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评定时应注意:评定时间范围,强调评定的时间范围为过去1周,评定结束时,施测者应仔细检查一下自评结果,应提醒被试不要漏填某一项目,也不要在相同一个项目里选两个结果。进行计分,然后筛选出SDS高分组和低分组一共86名。 ?对被试施测罗夏测验 实施对被试施测罗夏测验时,主要分两阶段进行。先简单的介绍罗夏测验,建立友好合作的联盟,然后开始测验。第一阶段,为自由反应阶段。指导语为:你看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在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单上详细记录被试的每一个口头反应以及其表情、动作、情绪等。还记录整个自由反应阶段所用时间(原则上不限制反应的数目,但当单张卡片反应数超过五个时予以打断)。第二阶段,为询问阶段。指导语为:“好了,10张图已经看完了。其实每一个人看这些图片的结果都会不一样,你也看出了不少东西。现在我们从头再看一遍,你要告诉我,你看出的东西在哪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然后,依次出示10张图,并重复刚才被试的反应,要求被试详细说明其每一个反应。并在专用的记录单上,记录每一个反应的部位以及所有的解释和说明等。施测过程伴有录音收集,以备记分之用。 (3)整理和录入 将罗夏测验的录音材料和记录输入Word文档,然后进行编码,最后进行计分。 (4)计分 根据Exner的综合系统,对罗夏测验记录进行自杀指数的计分(详见表1)。 表1 罗夏的12个自杀指数的解释及说明 12个自杀指数 FV+VF+V+FD>2 CF+C+Cn>FC Color-Shading Blends>0 X+%<0.70 Ego<0.31或>0.44 S>3 MOR>3 P<3或P>8 Zd>+3.5或 Zd<-3.5 纯H<2 16 es>EA R<17 ? FV+VF+V+FD>2 这四个编码中的前三个决定因素属于阴影维度的决定因子(远景),FD是形状维度反应。 FV:形状-远景反应。反应主要依据图卡的形状。阴影在解释深度和维度上起作用,但居于次要地位。FV编码是比较常见的反应,被试的回答主要根据形状。如:一口井;VF:远景-形状回答。当被试的回答主要根据阴影特征来解释深度或维度,只是偶尔或以非描述的方式使用形状特征时,将作VF编码。绝大多数VF回答包含的内容并无具体的形状条件,如:云一个接着一个;V:纯远景回答。纯V回答是极其少见的。V编码要求被试只根据墨迹的阴影特性报告出深度或维度,而不涉及形状。如:伸向远方;FD:以形状为基础的维度回答。 当回答涉及并非基于阴影特征的深度、距离或广延性印象时,将作FD编码。此一编码类型是随与综合性系统的形成有关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通常情况下,大小分辨是确认作FD编码必要性的一个基本因素,如脚比头大多了,他肯定在躺着;或者,这个真小,一定很远。或者,这看起来像远景,就像我在仰视他。有些时候,被试会把物体某些特征的缺失理解为意味着深度或广延性的存在,如:“我只能看见腿和胳膊的一部分,所以它肯定是在这后面„„”这些回答也将作FD编码。一些FD回答会更为细微,因此检查者有时不得不绞尽脑汁去决定它们是否真的应当作广延性编码。例如:一个反应可能是,一个戴着头巾的站立着的人。这里一个必须询问的问题是头巾是否覆盖了什么,如脸或脸的一部分,如果是这样,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印象。在有些情况下,头巾是二维性质的,但在其他反应中,被试可能会说:你只能看见脸的一部分,这是一种FD回答。 ? Color-Shading Blend>0 Color-Shading Blend:颜色-阴影混合反应。它包括彩色颜色决定因素和非彩色颜色决定因素或阴影决定因素之中的二者。 彩色颜色决定因素:C、CF、FC、Cn。C:纯颜色反应。反应只用颜色,而没有形状参与。例:血、水、冰激凌和画;CF:色彩-形状反应。反应主要基于颜色。形状也参与,不过是处于次要的位置,例:森林大火里吐出的桔红色的火苗; FC:形状-色彩反应。与CF的相反,例:一红领结。这里形状比较明确;Cn:颜色命名回答。墨迹的颜色被用颜色的名称确认。如那是红色,这是绿色,黄色和蓝色。 非彩色颜色决定因素包括C'、FC’和C'F。C':纯非彩色反应。只用墨迹图 17 的黑白灰特征,只有颜色没有形状参与;C'F:非彩色-形状反应。反应主要基于黑、白、灰,形状也参与,不过是处于次要位置。如:一些黑煤块;FC:是形状一非彩色反应。反应主要基于形状特征,黑白灰也参与,但处于次要位置。如:一只黑蝙蝠。 阴影决定因素:包括阴影纹理、阴影维度和阴影弥漫三类,其中阴影纹理包括T、TF、FT三种;T:纯纹理反应。墨迹的阴影成分被用来表明纹理或触觉的特质。如:木头、肉体、冰、羊毛、脂肪、毛发、丝;TF是纹理-形状反应。把阴影成分解释为纹理或触觉特征的反应。形状也参与反应,不过处于次要位置且被用作说明。如:一块冰、一块软毛皮等,这里形状都很模糊;FT:形状-纹理反应。反应主要基于形状特征。阴影成分被用来表明触觉的特征,但在反应中处于次要位置。 阴影维度包括V、VF、FV三种(解释同上)。 阴影弥漫包括Y、YF、FY三种。Y:纯阴影反应。只用墨迹的浓淡特征,没有形状,也没涉及到纹理和维度;YF:阴影-形状反应。反应主要基于墨迹的浓淡特性,形状参与但居于次要位置。如:云、影子等;FY:形状-阴影反应,与FY相反。如:有一定内容的影子、有特定形状的X线、面孔等。 ?Ego<0.31或>0.44 Ego:自我中心指数,计算公式:3*(Fr+rF)+SUM(2)/R<0.31或>0.44。 Rf:映象-形状反应。利用图卡的对称性,将图卡或图卡的部分报告为一个映像或镜像。被报告的物体或内容没有具体的形状,如:云彩、风景、阴影等。 Fr:形状-映像反应。基于图卡的对称性,将图卡或图卡的部分报告为一个映像或镜像。反应的内容基于形状因素,并且被报告的物体有具体的形状。 (2):成对反应。基于图形的对称性,给出两个同样的物体。两个物体必须所有的方面都是一致的,但是不能被描述为是映像或镜像。 ? MOR>3 病理内容反应MOR(Morbids)被定义为任何包含“死的、毁坏的、荒废的、损坏的、破坏的、受伤的或被打碎的”对象或内容的反应,以及任何具有沮丧、悲哀情绪内容”的反应。 ? Zd>+3.5或Zd<-3.5 Zd:加工效率,计算公式为ZSum-Zest,可从Z换算表中查得Zd反映了个体对组织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有效地组织包括在个体考虑到的信息量与他们能 18 充分地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之间达到了平衡。知觉信息是指非常仔细地注意物体和事物的能力。而处理信息是能把信息与特定的情景联系起来,并且知道这些事物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系的。 ? es>EA es从eb衍化而来,将eb两边相加得到的就是es分数,它提供关于受试者体验刺激的需要信息,反映被试内部需要和情感,与躁狂、痛苦、紧张等内心状态有关。eb,即“经验基础”亦即所有非人类运动与阴影和非彩色颜色回答之比。EA是人类运动回答总和(SuMM)及颜色回答的加权和(WSuMC),反应个体的智力及耐受问题的情绪资源。 ? CF+C+Cn>FC 被记作“颜色反应高于形状颜色反应”。 ? X+%<0.70 x+%(惯常的形状),此变量关系到知觉的正确性。 计算公式:(++o)/R<0.7 ? S>3 S:空白区域反应,指图中的白色区域被使用作出的反应。在Exner综合系统中,空白需要与其他位置编码共同使用,如WS、DS、DdS。 ? P<3或P>8 P是常见回答(PoPular),在大多数被试群体的原始记录中,有13个反应出现频率非常高,它们被确认为普通回答。编码为P的反应显示在以下内容: ?:W,蝙蝠、蝴蝶,墨迹真实的顶点被鉴别为蝙蝠的上半部分,并且总是涉及整个墨迹。 ?:Dl,动物,明确的确认为熊、狗、大象或小羊。反应通常是头或半部分身体,但涉及整个动物的反应也被编码为P。 ?:D1或D9,人物形象或它的图像,如:洋娃娃、漫画等,如果Dl用作两个人物形象,D7或Dd13不应报告为人物形象的部分。 ?:W或D7,人物或似人物的形象,如:巨人、怪物、科学虚构生物等等,动物形象不能编码为P。 ?:W,蝴蝶或者蝙蝠,墨迹真实的顶点被鉴别为蝴蝶或者蝙蝠的上半部分,并且总是涉及整个墨迹,必须应用整个墨迹。 ?:W或Dl,动物皮、兽皮、地毯、毛皮。通常皮、兽皮、地毯、毛皮以自 19 然或非自然的形状包含在整个动物的描绘中。如:一只猫或狐狸。是否编码P基于是否实际提到或清楚地暗示皮或兽皮。 ?:D1,D9,D2,Dd22,人物的头或脸,明确的确认为女人、孩子、印度人或性别未确认。这个P通常插入在对较大区域D1,D2,Dd22的回答中。如果用了Dl,上面部分就应被鉴别为头发或羽毛。如果反应包括整个的D2或D22区域,仅当头或脸被限制在D9区域时,才能编码P。 ?:D1,整个动物形象,通常是犬齿类、猫科或啮齿类,以动物的头与D4区域连接。 ?:D3,人物或似人物的形象。如:女巫、巨人、怪物、科学虚构生物等等。 ?:D1,蜘蛛或螃蟹。所有的肢体限制于Dl区域,其它多腿种类的动物不是P。 11纯H<2 ? 纯H:整人体回答,用于涉及整个人物形状的反应。如果反应涉及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拿破仑等,内容编码Ay应加入作为次级编码。 12R<17 ? R是指被试做出的反应的个数。成年人的R分数应在17到27之间,平均22.67。如果R分过低,大多数的比率和百分数的有效性都将受到质疑。Exner建议低于14的需要重测。 (5)数据处理 将所有记分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主要包括皮尔逊相关分析,T检验等。 3 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3.1被试 共收集被试86人,其中抑郁高分组43人,抑郁低分组43人,具体见表2。 表2 被试的一般资料 样本分类 高分组 低分组 总数 人数 43 43 86 3.2不同被试组之间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频次的差异 (1)本研究对罗夏测验所涉及到的12个自杀指数(S-CON)进行均数分析,结果 20 见表3。 表3 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在不同组的频数分布 自杀指数 高分组 低分组 FV+VF+V+FD>2 7 5 Color-Shading Blends>0 17 15 Ego<0.31或>0.44 33 33 MOR>3 4 2 Zd>+3.5或 Zd<-3.5 33 31 es>EA 21 26 CF+C+Cn>FC 9 14 X+%<0.70 31 34 S>3 9 6 P<3或P>8 10 13 纯H<2 12 9 R<17 2 6 N 188 194 S-CON>8 2 2 T检验 -0.536(P=0.603) 根据被试SDS调查表上的得分,将被试分成两组,即抑郁高分组和抑郁低分组,结果发现高分组和低分组中都有两个被试的自杀指数呈阳性反应。高分组的自杀指数反应总数低于低分组,高分组至少出现两个阴影或维度反(FV+VF+V+FD>2)的人数多于低分组,其中高分组为7人,低分组为5人,与阴影或维度反应类似,高分组至少出现一个色彩阴影混合反应(Color-Shading Blends>0)最多,为17人,低分组的为15人。高分组和低分组出现自我中心指数Ego<0.31或Ego>0.44的人数相同,都为33人。高分组出现3个及以上病理内容反应(MOR>3)的有4人,低分组的有2人。高分组出现Zd>+3.5或Zd<-3.5的人数也是高分组(33)大于低分组(31)。经验刺激大于现实经验(es>EA)出现的 21 人数低分组(26)高于高分组(21)。同样低分组出现颜色反应高于形状颜色反应(CF+C+Cn>FC)也高于高分组,(14>9)。高、低分组x+%小于0.70的分别有31和34人,高分组出现3个及以上空白反应(S>3)的人数为9人,低分组为6人。常见回答超过8个或少于3个(P>8或P<3)的人数是高分组(10)低于低分组(13)。整人体回答反应少于2个的(纯H<2)人数是高分组(12)高于低分组(9)。高分组有2个,低分组有6个被试罗夏反应数目少于17个。 将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每个变量在高低组的频数分布进行t检验,得出t值为-0.536(p=0.603),可知高低分组间的罗夏自杀指数变量的人数分布差异不显著。 (2)将罗夏自杀指数呈阳性的四个被试的每个罗夏测验的自杀指数反应进行 频次分析,结果如下。 表4 四个呈阳性反应的被试的各个自杀指数的反应频次 自杀指数 高分组 低分组 FV+VF+V+FD>2 2 1 Color-Shading Blends>0 2 2 Ego<0.31或>0.44 2 2 MOR>3 1 1 Zd>+3.5或 Zd<-3.5 2 2 es>EA 2 2 CF+C+Cn>FC 2 2 X+%<0.70 2 2 S>3 1 1 P<3或P>8 0 0 纯H<2 1 1 R<17 0 1 N 17 17 S-CON>8 2 2 T检验 0.00(P=1.00) 结果显示高低分组之间被试的每个自杀指数变量的频次分布差异不显著。高分组的自杀指数变量的反应总数等于低分组,其中高分组至少出现两个阴影或维度反(FV+VF+V+FD>2)的人数多于低分组,高分组为2人,低分组为1人,而高分 22 组至少出现一个色彩阴影混合反应(Color-Shading Blends>0)等于低分组(2人)。高分组和低分组出现自我中心指数Ego<0.31或Ego>0.44的人数也相同,都为2人。高分组出现3个及以上病理内容反应(MOR>3)、Zd>+3.5或Zd<-3.5、经验刺激大于现实经验(es>EA)出现的人数、出现颜色反应高于形状颜色反应(CF+C+Cn>FC)、x+%小于0.70、出现3个及以上空白反应(S>3)的人数、常见回答超过8个或少于3个(P>8或P<3)的人数、整人体回答反应少于2个的(纯H<2)人数都相等。最后反应数目少于17个的被试低分组有一个,高分组没有。将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每个变量在高低组的频数分布进行t检验,得出t值为0(p=1.00),可知高低分组的四个呈阳性反应被试的每个自杀指数变量的频次分布差异是不显著的。 3.3不同组之间被试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变量的差异 对每位被试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的12项指标出现的频次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所有12项指标出现的频次相加即为被试S-CON的值。然后用t检验分析来考察抑郁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被试在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上的差异,其结果见表5。 表5对抑郁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的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的比较 配对 t P 高分组自杀指数-低分组自杀指数 -0.401 0.691 结果显示抑郁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的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的差异不显著。 3.4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的相关 本研究对罗夏的自杀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分数进行相关的研究,见表6。 表6 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和SDS之间的相关 N 相关变量 皮尔逊相关 P 86 SDS&自杀指数 -0.090 0.412 结果显示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和SDS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9(P>0.05),说明两者之间相关不显著。 4 分析与讨论 23 罗夏测验目前在国外临床心理学及精神科的诊断、评估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测验之一,对自杀的研究样本十分广泛,所涉及的罗夏变量也比较多,不同的研究对于罗夏反应各变量出现的均数和频率做出了不同的报告。本研究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结果来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讨论。 4.1不同被试组之间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频次的差异 从表3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都有两个被试的自杀指数呈阳性反应。但表4显示高低分组之间被试的12个自杀指数变量的频次分布差异不显著。高分组的自杀指数反应总数低于低分组,这里,借助数据分析结果和相关资料,本人尝试浅析不同被试组之间罗夏自杀指数 变量频次的差异以及每个自杀指数变量的意义,具体如下所示: 高分组至少出现两个阴影的或维度的反应(FV+VF+V+FD>2)的人数多于低分组,其中高分组为7人,低分组为5人。其中V与自省相关,V>O,被试可能具有自我批评的态度。V分通常出现在内省型人群中,这类人更为关注自身消极的方面。Exner(1993)认为经常自我反省、过于在意自身缺点的人往往会出现V反应。成年人常模样本中只有20%的人有V反应。严重抑郁的群体较多的出现V反应:抑郁的住院病人样本中56%有1个V反应,有自杀倾向者V反应的出现频率更高。采用暴露法治疗的病人V反应有所增加。Weiner(1998)认为“V反应越多说明主体的态度越可能指向自身的某些方面,或者表现出对自己不愉快、不满意甚至讨厌、厌恶”。FD这个变量与自省有关,对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的研究发现FD逐渐增多。 与阴影或维度反应类似,高分组至少出现一个色彩阴影混合反应(Color-Shading Blends>0)最多,为17人,低分组的为15人。色彩阴影混合反应一般在器质性病人中出现,常见于有混合型痛苦情绪的人。对待人或事物他们通常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感,但都是痛苦的情感。我们还可以用矛盾心态、趋近-回避及冲突等来描述这类群体。分析情感时混合反应与情感的表达、控制一样重要。成人平均有3个混合(Blend)反应,抑郁病人平均4.5个。对于颜色-阴影混合反应的一种典型解释是“被试经常受到情感的困扰,并且可能经常对同样刺激做出正反两种情感反应。这种人的情绪体验往往比其他人强烈,有时比其他人更难使情绪平息”。 高分组和低分组出现自我中心指数Ego<0.31或Ego>0.44的人数接近,都为33人。若Ego<0.31,说明自我评价低,可能是由于过于关注外部世界引起的。而 24 Ego<0.31常见于为自尊问题苦恼的个体;若Ego>0.40,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于自我关注超出了必要的水平。抑郁的个体可能高于这个标准,如果是这样的话,有大量的反应集中在知觉的负面品质上。 高分组出现3个及以上病理内容反应(MOR>3)的有4人,低分组的有2人。MOR>3的情况不多见,通常这类个体对自我有很大程度的负面评价。MOR过高说明个体对自我和自己的身体有很高的负面情绪,表现出损坏的易感性。MOR由知觉为“死的、被损坏的、被摧毁的”等获得。对于特定的主题墨迹本来并不能引起MOR反应,知觉出MOR是因为投射作用。这种反应在抑郁的个体或具有高度悲观的世界观的个体中尤为常见。MOR得分通常还与受损的自我感觉相联系,即“自我”感觉是“死的、被损坏的、被摧毁的”。 高分组出现Zd>+3.5或Zd<-3.5的人数也是高分组(33)大于低分组(31)。正常人的Zd介于+3.5和-3.5之间,如果Zd>3.5表明个体在组织他们的世界时做出了艰苦的努力,被称为“过度合并者”,有很强的强迫倾向和完美主义倾向,为了将那些完全不同的东西知觉在一起并使其匹配付出了超过平常的努力,通常 -3.5,表明个体知觉到的信息量偏少,与“过都会牺牲测验的现实性。如果Zd< 度合并者”非常仔细地考虑不同,他们匆匆忙忙草率地下决定,他们的工作非常粗心,对并不能反映自己真正能力的结果感到满足。与大多数人相比,他们倾向于快速地、肤浅地知觉信息。这类人被称为“合并不足者”。 经验刺激大于现实经验(es>EA)出现的人数低分组(26)高于高分组(21)。而 es从eb衍化而来,将eb两边相加得到的就是es分数,它提供关于受试者体验刺激的需要信息,反映被试内部需要和情感,与躁狂、痛苦、紧张等内心状态有关。eb,即“经验基础”亦即所有非人类运动与阴影和非彩色颜色回答之比。FM用以衡量个体在需要没有出现的情况下的不安情绪(Weiner,1993)。M的得分用来表示被试在外界压力控制下的情绪或是阻止人或事的发生时的无助。Weiner认为FM+M是用来表示“个体想要中断某一思维或思维跳换主体却无法进行时的观念作用”。eb的右边是所有阴影和非颜色反应的总和。包括C’,T,V和Y。与Exner所谓的“内在痛苦状态”相联系。EA是人类运动回答总和(SuMM)及颜色回答的加权和(WSuMC),反应个体的智力及耐受问题的情绪资源。其中SuMM反应被试的思维和注意力,WSuMC反应情绪的表达。Weiner(1998)认为“M反应和WsuMC的性质决定了SuMM和WsuMC是很有效的指标,用以衡量个体在应对策略的计划和执行过程(包括做出决定、解决情景问题)中运用了多少资源;EA得 25 分越高说明处理问题的适应能力越强,达到目的完成目标的能力越强”。M:WSuMC的得分应该不低于2:2.5,EA得分比低于6。低于6的被试被认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后的应对资源极为有限。es>EA常见于有难以承受的苦恼的个体上。 同样低分组出现颜色反应高于形状颜色反应(CF+C+Cn>FC)也高于高分组,(14>9)。做出反应时依靠形状知觉而颜色次之的被试是那种对于现实或事实有相对牢固的基础却仍然做出情绪反应的人。相反,做出CF或C反应的人可能比较印象主义,更易受颜色的影响,在情感受到刺激时不太能合理的应对。如果CF+C较重,可能在休验到情感时,不惜牺牲测验的真实性或者判断可能受到情感的影响。颜色投射得分Cn,与对不愉快情感的否定及无法用积极情感来取代有关。这是防御方式的一种表现,常见于在人格组织上一些“歇斯底里”的个体。 高、低分组x+%小于0.70的分别有31和34人,X+%<0.70说明被试缺乏像大多数人那样认识客体和事件的能力。这是测验回答过程中出现了过多的“投射作用”的典型表现,投射作用降低了知觉的精确性。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易歪曲事实。错误的知觉进而引发不当的行为。这样的人往往错误的感知与他人的关系,并因而体验到根本不存在的巨大的拒绝或威胁。 高分组出现3个及以上空白反应(S>3)的人数为9人,低分组为6人。S>3的被试可能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包括愤怒,并且这些情绪无法通过思考或其它调节情绪的方法加以调节。个体可能对环境有“否定的稍微愤怒的态度”,可能是长期的、慢性的。尽管愤怒没有通过明显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愤怒爆发的可能性还是存在,并可能因为被试目前不能恰当的控制情感而提高。 常见回答超过8个或少于3个(P>8或P<3)的人数是高分组(10)低于低分组(13)。其中,中等程度P表示,个体在测验中较为认真,遵循常规,在对待事物也循规蹈矩,P分过高或者过低表明,被试难以像其它人那样理解事物,或者拒绝按规则行事。 整人体回答反应少于2个的(纯H<2)人数是高分组(12)高于低分组(9)。H能够反映人际知觉的现实性。如果H较大,说明被试对于自我和他人的知觉都偏向于现实的,或对他人的体验也多是完整的而较少是支离破碎的。纯H<2反映了对他人没有兴趣或无法辨别出。 最后一个指标中,高分组有2个,低分组有6个被试罗夏反应数目少于17个。如果R分过低,大多数的比率和百分数的有效性都将受到质疑。Exner建议低于14的视为需要重测。然而,weiner(1998)指出简短反应(如,R<=14)也可能 26 存在有用的数据,特别是反应中存在极端数据时(如,大量的M反应或Morb记,X+%极低,过多的空白回答)。简短反应通常出现在防御型被试、情感压抑、抑郁或是认知能力缺的被试。诈病者因为不知道如何“假装”精神病以减少反应的方式作为防御策略。 本研究对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所涉及到的12个指数的均数进行分析结果可知,虽然高低分组被试的自杀指数变量呈现低分组总数多于高分组,各个比较,可以发现多数高分组的自杀指数变量频次略高于低分组的频次,但是总得来说,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频次间的差异是不显著的,即抑郁高分组和抑郁低分组之间其每个自杀指数变量的频次是相差无几的,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因条件限制,本研究收集到的高分抑郁组和低分抑郁组的样本量偏小,且未能做到严格匹配,在性别、年龄上都没能做到平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4.2 不同组之间被试的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的差异 本研究对每位被试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的12项指标出现的频次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所有12项指标出现的频次相加即为被试S-CON的值,并用t检验分析来考察抑郁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被试在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抑郁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的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差异不显著。表明不同组之间被试对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反应差别不大。分析原因,首先,由于罗夏测验的施测、记分以及分数解释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罗夏测验的掌握困难,施测、整理、评分过程复杂耗时,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丰富的经验。而本人学习和应用罗夏测验的时间比较短,缺少经验的积累,在编码和计分这一方面造成的误差偏大,最后势必会对整个研究产生了影响。其次,由于本次数据是在同论文组里面共享的,收集数据的工作量也比较大,所以由我们导师所带的同组同学分配进行搜集,而我们每个主试者接触罗夏测验的时间都相对来说比较短,虽然有固定的评分原则在这里,但没有一个详细、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由于环境等各种操作上的不严谨,以及每个人对被试的操作和编码以及计分方面难免的失误,导致数据结果的误差偏大,从而造成最后研究结果的差异不显著。 4.3 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相关 本论文对罗夏的自杀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分数进行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罗 27 夏测验自杀指数和SDS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9(P>0.05),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即抑郁自评量表所提供的抑郁分数与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之间没几乎没有相关性,这和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大概如下:抑郁高分组和低分组是由SDS结果得出的,这里难免有些被试测在验过程中通常会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有故意隐瞒真相,直接导致对得出结论的偏差;其次,由于挑选的被试在入学之前普遍接触过SDS问卷,大多数同学对SDS问卷有大致的认识,也是造成结论的偏差主要原因之一;再者SDS主要测试被试的意识层面的信息,而罗夏测验能避免测验中被试的需求特征,从而有效地测量被试潜意识方面的信息,而意识层面的所反应的和潜意识层面所反应的又有相应的差别,这也是造成误差的所在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本论文中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是有待进一步深刻探讨的。 5 结论 1.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收集到的高分抑郁组和低分抑郁组的样本量偏小,不同被试组之间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变量频次的差异不显著,有待进一步探讨; 2.由于罗夏墨迹测验本身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以及主试对罗夏的操作并不严谨,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造成了不同组之间被试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的差异不显著,因此不同组之间被试罗夏测验自杀指数S-CON的差异性仍有进一步的探讨的空间; 3.由于罗夏测验和SDS问卷的性质不同,以及主客观方面所造成的误差,罗夏测验自杀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的相关不显著,有待深入研讨; 4.综上所述,本论文在讨论使用罗夏测验自杀指数来测量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及实证支持。 6不足与改进 通过回顾本研究的历程,分析研究中的经验和不足,希望能够给后续的研究一些启示: (1)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收集到的高分抑郁组和低分抑郁组的样本量偏小,且未能做到严格匹配,在性别、年龄上都没能做到平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28 (2)虽然罗夏测验在国外应用得比较广泛(仅次于MMPI),但国内目前对其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应用领域的实践情况也比较少,所以无论是罗夏测验的施测还是分数解释可以参考和用来学习的资料都十分有限。必然影响到对罗夏测验的深入研究。 (3)由于罗夏测验的施测、记分以及分数解释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罗夏测验的掌握困难,施测、整理、评分过程复杂耗时,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丰富的经验。而本人学习和应用罗夏测验的时间比较短,这方面的经验不足难免,在编码和计分这一方面势必会对整个研究产生影响。 (4)由于本次数据的采集由多人分工进行,每个主试接触罗夏测验的时间都相对较短,虽然有固定的评分原则在这里,但没有一个详细、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必定影响了结果,每个人对被试的操作和编码以及计分方面难免会有失误,导致误差偏大。 (5)由于抑郁高分组和低分组是由SDS结果得出的,这里难免有些被试测在验过程中通常会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有故意隐瞒真相,直接导致对得出结论的偏差。 (6)由于SDS主要测试被试的意识层面的信息,而罗夏测验能避免测验中被试的需求特征,从而有效地测量被试潜意识方面的信息,而意识层面的所反应的和潜意识层面所反应的又有相应的差别,这也是造成误差的所在因素之一。 虽然对罗夏测验的研究有以上的不足,但对其的深入研究是一项实用而有意义的工作。今后,本人会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罗夏测验,按一整套标准、客观化的评分标准对罗夏反应进行评分,同时展望罗夏测验的发展方向。我们充分发挥罗夏测验的价值可以从以下方向着手:首先加强施测和记分者专业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好地使用这一工具。其次使施测记分等更标准化、统一化、客观化。最后注重施测时与被试关系的建立,使被试做出更多更好的反应。 29 参考文献 [l]蔡悼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科学出版社,1997, 23-108 [2]余展飞等.战胜人类第一心理杀手—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有效防治[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1,3 [3]钟向阳,曾璇,杨利江,韩云金.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校医出版 社,2003.6 17(3):216-218 [4] Mary M.Introduction to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Recognizing and Managing Probl -ems in the Classroom. New Jersey:Peason Education,2005 [5]刘珺,白乙拉.抑郁理论研究现状及其预防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古今社会科学版) 2006.3:61-64 [6]亢莉.大学生抑郁与应激源认知评价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2010.4 [7]孙茗.罗夏测验抑郁指数和应对缺陷指数的研究[D].2011.4 2-3 [8] Bishop J,Martin A,Costanza S,et al. Suicide Signs on the Rorschach.Jon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2000,30(3):289-305 [9]李新力.罗夏测验自杀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D].2007,5.5-7 [10]吴德能.陈晋:大学生自杀行为探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2,6:53 [11]崔玉华.大学生自杀者社会心理因素和临床特点[J].1998 ,6 (3) :177 - 179 [12]纪宏.高师校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及自杀危机干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1999 ,151(1):26 -33 [13] 8例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分析[J].2000 ,8 (3):472 [14]蒋春雷.大学生自杀心理及危机干预对策[J].16 ( 1):76-78 [15]杨碧漪.大学生自杀现象之心理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 (社会科版) ,2002 ,5.24(3):111-115 [16]海小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水平和社会支持间相关分析研究[D].2010,4 [17]柳菁.罗夏墨迹测验综合系统在中国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索[D].2001,5.57-59 [18]Fowler J.C,Piers C.The Rorschach Suicide Constellation:Assessing Various Degrees of Lathal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2001,76(2):333-35. 30 [19]孟庆恩.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危机干预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6):430-433. [20]孔祥娜.投射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河西学院学报, 2007,(23) :94-97 [21]戴海琦,张锋,陈雪枫.心理与教育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00-101 英文摘要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the Suicidal Index of the Rorschach Test among undergraduates The Science Educational Department Applied Psychology 08260128 Wang Zhenyun Instructor Jiang Yanhua Abstract:Human depression is complex, The previou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depression level have related to the commit suicide.the purpose is to researc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and the Suicidal Index of the Rorschach Inkblot Test. Method: Select 43 highmarks subjects and 43 low marks subjects doing the Rorschach Inkblot Test.Results:(1)It doesn't exi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DS scores and the Suicidal Index of the Rorschach Inkblot.(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 score group and the low group in the Suicidal Index of the Rorschach Inkblot.in a word,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s of depression and the Suicidal Index of the Rorschach Inkblot among undergraduates and the further discussion is needed.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depression ; Rorschach Test; Suicidal Index 31 致谢 时光的流逝也许是客观的,然而流逝的快慢却纯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当大家在清点着这四年来的物品,当自己终于明白可以重新考研、毕业论文的压力下解脱出来,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时,我忽然间才意识到,原来四年已经过去,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即使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一念至此,竟有些恍惚,所谓白驹过隙、百代过客云云,想来便是这般惆怅了。 纵有千般愁绪,总想感慨点什么,千言万语,却不知道从何开头。大学四年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是上课、考试的周而复始。如果把这种单调的生活看作一场场循环的演出,那么我是一个安分的演员。这篇毕业论文也称不上什么精彩的台词,只不过是这种循环演出即将告一段落时的谢幕词。但是无论多么蹩脚的演员,无论台下有多少观众,即使是只说给自己听,在他谢幕时也总要感激一些人,是这些人帮助他走上舞台,成功或者不那么成功地“演出”。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我的论文,从学习罗夏墨迹测验到搜集数据以及整理数据,在这期间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以及承受的各种压力,到最后得出结论后的感慨,只有自己清楚地知道其中滋味。 在此,我要真诚地感谢蒋艳华老师为我们不辞辛苦地教导和指点,感谢她一路上一直陪伴我们的耐心和鼓励,让我们能在这次论文写作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罗夏墨迹测验,感谢刘世瑞老师给予我们数据上帮助,感谢教科系所有的学弟学妹们支持和配合我们对数据的采集,感谢我的队友以及我的朋友们对我的帮助和鼓励,也感谢远方的父母对我的关心和鼓励。 大学四年的生活即将落下帷幕,在此我深深怀着万分感恩之心,向教科系的所有老师致敬~感谢你们四年来的风雨兼程,在此,学生祝福你们开开心心,事业蒸蒸日上~ 32 33
本文档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4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8-07-31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