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纵隔解剖及常见肿瘤CT诊断

纵隔解剖及常见肿瘤CT诊断

举报
开通vip

纵隔解剖及常见肿瘤CT诊断纵隔解剖及常见肿瘤CT诊断 纵隔:两侧纵隔胸膜间的脏器及结缔组织的总称。主要包括 心包、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神经、 胸腺和淋巴结等。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连结,以利于 各器官的活动; 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胸椎前缘及两侧脊柱旁沟,两侧壁为纵 隔胸膜,上至胸廓入口,底为膈; 成人纵隔稍偏向左侧。纵隔的正常位置的维持取决于两侧胸 膜腔压力的平衡。当一侧胸膜腔压力增高(如气胸)、或降 低(如肺不张)时,可引起纵隔的位移或摆动 。 纵隔的整体观及 常见分区 四分法 以胸骨...

纵隔解剖及常见肿瘤CT诊断
纵隔解剖及常见肿瘤CT诊断 纵隔:两侧纵隔胸膜间的脏器及结缔组织的总称。主要包括 心包、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神经、 胸腺和淋巴结等。它们借疏松的结缔组织互相连结,以利于 各器官的活动; 前界是胸骨,后界为胸椎前缘及两侧脊柱旁沟,两侧壁为纵 隔胸膜,上至胸廓入口,底为膈; 成人纵隔稍偏向左侧。纵隔的正常位置的维持取决于两侧胸 膜腔压力的平衡。当一侧胸膜腔压力增高(如气胸)、或降 低(如肺不张)时,可引起纵隔的位移或摆动 。 纵隔的整体观及 常见分区 四分法 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将纵 隔分为上、下纵隔。下纵隔又以心 包的前、后面为界分为三部:心包 前面与胸骨之间为前纵隔;心包及 大血管所占据的区域为中纵隔;心 包后面与脊柱之间为后纵隔; 三分法 将纵隔分为三个部分,以 气管和气管权的前面及心包的后面 的额状面为界,分为前、后纵隔, 前缘隔又以胸骨角平面为界分为上、 下纵隔; 九分法 从胸骨柄体交界处至T4下 缘连线以上为上纵隔,肺门下缘 (T8下缘)水平线以下为下纵隔, 两条线之间为中纵隔。以心脏、升 主动脉和气管前缘的连线为前、中 纵隔的分界,再以食管前壁作为中、 后纵隔的分界。上、中、下纵隔各 分为前、中、后三区。 平对第二肋软骨; 第四胸椎下缘; 上、下纵隔的分界标志; 主动弓的起、止标志; 气管杈平面; 奇静脉弓跨右肺根、注入上 腔静脉; 肺动脉分叉处; 胸导管在脊柱前方由右转向 左的部位; 心包上界(浆膜心包返折的 部位)。 上纵隔主要有胸腺、(头臂、上腔V)、(膈、迷走及喉返 N)、主A及其三大分支、食管、气管、胸导管和淋巴结; 前纵隔主要有胸腺下部、部分纵隔前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 中纵隔内行陌?暮痛笱堋?鮊、奇V弓、心包膈血管及 淋巴结; 后纵隔内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A、胸导管、奇V、半奇V、 迷走N、胸交感干和淋巴结。 上纵隔:常见食管癌、胸腺瘤和胸内甲状腺瘤; 前纵隔:常见畸胎样瘤。畸胎样瘤可分成皮样囊肿 和畸胎瘤,其中畸胎瘤易恶变; 中纵隔:极大多数是淋巴系统肿瘤; 后纵隔:食管癌及N源性肿瘤; 注:支气管囊肿可发生在纵隔的任何部位, 90%位于中纵隔。 儿童时期 – 胸腺呈长方形或梯形,位于胸骨后与心脏大血管 之间并与之紧贴; – 密度均匀,呈肌肉组织密度; – 边缘丰满多见,也可平直或稍凹陷; 注:婴幼儿胸腺常肥大,呈帆状突入肺内。 成人胸腺仍为三角形,边界清楚; – 侧缘平直或稍凹陷; – 密度低与肌肉组织; – 其内胸腺组织已开始萎缩并被脂肪组织替代。 胸内甲状腺瘤的来源有:1、胚胎时期在纵隔内遗存的甲状腺 组织,以后发展成为胸内甲状腺瘤,又称先天性迷走甲状腺; 2、原为颈甲状腺瘤,以后下坠入胸骨后间隙,一般多见于前 上纵隔,亦可见于中、后纵隔; 胸内甲状腺肿瘤的症状是:1、常见气管受压症状,如刺激性 咳嗽、呼吸困难等,患者在仰卧位时表现明显;2、胸内闷胀 感或胸背部疼痛;3、少数病例显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 影像诊断根据是:1、与颈部甲状腺相连,CT值与之相近;2、 肿块常包绕气管生长,而致气管变窄、移位,在透视下可见 肿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患者女性,78岁; 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 CT资料 迷走性胸内甲状腺病变,多位于前上纵隔, 约10%,15%的胸内甲状腺肿位于中后纵隔; 由于是迷走性胸内甲状腺病变,与下坠性胸 内甲状腺病不同,它与甲状腺无明显的组织 相连。 纵隔内肿块,因良恶性不同,而表现为边界清晰或 不规则; 肿块密度不均匀,伴有点状、环状钙化或囊变; 值在甲状腺肿高于周围的肌肉组织,与甲状腺密 度接近; 增强扫描良性病变倾向于有完整的强化环,恶性病 灶表现为轻度强化,边界模糊。 CT资料 非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 ? 前上纵隔内圆形、椭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 ? 肿块大多数密度均匀,少数发生囊变形成低密度区; ? 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间脂肪间隙存在; ? 病变大小不等,小的直径仅1-2 cm,可位于胸腺一叶内 或位于中线一侧;大的可达10cm以上,伸向中线两侧; ?增强扫描病变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患者男性22岁,发作性四肢软瘫8年,头昏、头重4月” 入院; 入院查血示:低甲血症; CT 手术所见:胸腺增大,左右两叶约6*4*4大小,右叶 内可触及一实质性包块,直径约2cm,质地中,胸腺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临床病理:非侵袭性胸腺瘤(B1型)。 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 ? 形状不规则或呈内分叶状; ? 常较大,边缘不规整、毛糙,与周围结构间脂肪间隙消 失; ? 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低密度囊变区,也可有点状、 弧形或环形钙化; ? 50%侵犯胸膜、心包; ? 胸外转移少见,可经胸膜、后纵隔、降主动脉侵及膈肌 与腹膜后脏器。偶见肺内或远处血行转移灶; ? 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 注:根据组织学不能确定胸腺瘤的良恶性质,其良恶性需依据 有无包膜浸润、周围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来判断。 男性,31岁,胸痛3个月。 CT 病理诊断 侵袭性胸腺瘤 畸胎瘤属生殖细胞瘤,多位于前纵隔,少数 位于后纵隔; 对囊性畸胎瘤显示良好,呈厚壁囊肿,囊 内容可为液性、脂肪性或软组织密度,也可 有钙化或骨化; 胸腺瘤与实质性畸胎瘤鉴别较困难; 可为良性或恶性。 囊性畸胎瘤: ? 绝大多数位于前中纵隔心脏与主动脉联接区; ? 单侧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 ? 边缘光滑,厚壁囊性肿块,囊壁可有蛋壳样钙化; ? 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其内分隔也强化; 实性畸胎瘤: ? 实质性畸胎瘤密度不均; ? 脂肪密度和钙化或和牙齿、骨骼影,脂肪液体平 面; ? 畸胎瘤继发感染时病变迅速增大,边缘模糊; ? 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不规则或分隔状强化。 男性,20岁 分为何杰金氏病(HD)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NHL) 早期可无症状,中晚期有发热、疲劳、消瘦、 疼痛等全身症状,周围淋巴结增大,质硬, 互相融合成块,固定,无压痛 胸内淋巴结增大可压迫气管、食管、上腔静 脉、喉返神经,出现相应的咳嗽、呼吸困难、 上腔静脉综合征、声音嘶哑等。 常以气管旁组最常见,次为气管支气管组与隆突下 组,后纵隔、胸骨后、纵隔下部较少见, 常呈对称性,或相临多组淋巴结增大,非何杰金氏 淋巴瘤可为单一淋巴结增大; 增大之淋巴结可融合成团,也可分散存在,融合成 团者可侵犯邻近血管、肺组织、心包及气管等,受 累淋巴结边界清楚,有结外浸润时边缘模糊,肺内 出现结节状或斑片状、毛玻璃状浸润灶,并可出现 胸腔积液; 肿大淋巴结一般密度均匀,增大快时或放疗后可出 现坏死、囊变,偶可见钙化; 增强扫描,可有轻度到中度强化。 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 神经源性肿瘤一般无明显症状; 压迫症状:如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压迫 气管则咳嗽、呼吸困难,肋间神经或臂丛神 经受压有放射性疼痛或上肢麻木,压迫脊髓 可有截瘫。 多位于后纵隔即两侧脊柱旁沟,向一侧肺野内突出,椎间孔 扩大说明椎管内也有病变,并与椎管外病变相连呈哑铃状;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节细胞神经瘤常呈条状或三角形,恶性 可呈分叶状,边缘清楚锐利; 肿块多均匀,略低于肌肉密度,肿块若坏死、液化或囊变、 或钙化则密度不均匀,囊变之囊壁也可有钙化。 压迫邻近肋骨与脊柱,肋骨吸收变细或伴骨质增生,胸椎体 呈半弧状缺损,如肋骨、胸椎有溶骨性骨质破坏则为恶性; 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或不明显,强化可均匀也可不均匀。 患者女性,62岁.发现右上肺占位3年,少许干咳。 患者男性,42岁,因一个月前右前胸部不适、咳 嗽、右手提重物时偶尔有右前胸部闷痛不适感, 休息时缓解,偶有头晕,体重自觉下降约1kg。 CT 手术所见:肿瘤与左胸腔粘连,肿瘤位于前 上纵隔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间,约 3×4cm,圆形,质稍硬,边界清楚;双侧胸 腺稍增大,约4×2cm,质软,黄色,与周围 分界清楚,切开为黄色脂肪样组织,边界不 清。 病理:左前上纵隔神经鞘瘤。 谢谢~
本文档为【纵隔解剖及常见肿瘤CT诊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3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4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