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

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

举报
开通vip

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浙江师范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毕业论文 (2010届) 论文题目: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 学号: k0901******** 姓名:杨继梅 指导老师: 撰写时间:2009年11 月 成绩: 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 论文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性名人之一,其诗词既有婉约柔细的一面,又有豪迈刚强的一面,其诗词写其人,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丰满的女性形象。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解析李清照诗词中所表现出的女性魅力。李清照的诗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表现...

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
浙江师范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毕业论文 (2010届) 论文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 学号: k0901******** 姓名:杨继梅 指导老师: 撰写时间:2009年11 月 成绩: 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 论文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性名人之一,其诗词既有婉约柔细的一面,又有豪迈刚强的一面,其诗词写其人,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丰满的女性形象。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解析李清照诗词中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的女性魅力。李清照的诗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表现的女性多为天真无邪的少女和凄楚哀怨的思妇,词风清新自然、婉约动人。后期的女性则历经磨难、忧国忧民。李清照用细腻的笔触塑造出形神俱备、性格完整的女性形象,在文学长河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作品女性魅力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又署名易安室,宋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出生在仕宦家庭。她从小才情出众,“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 李清照一生坎坷不平,飘泊无定。她曾经沉浮尘世之情海,得失尽是泪,又历经国家政权更迭。所以她的作品与其人生经历无不休息相关,表现尘世之悲欢离合所突显的人的感情也有轻重。纵观作为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一生,她前半生为喜,后半后为悲,像一条分水岭被划得清晰如水。她的词也应以她南渡人生的这条轨迹为界,分为前后二期,这样我们就更能清晰地看到李清照的诗词里表现的各种自画式主人公形象。她前期人生得意,其词里多有浪漫之情,且乐观向上,热烈。多是写少女少妇的闺阁及爱情生活。后半期失意,其词也多半是带着沉重的乡愁与破败之感。多抒写对国陷家亡的伤感之情及个人与社会的水火不容。在其感情世界里,既有表现在词里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的天真和羞却,又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饱受丧夫之痛和流亡之苦的女知识分子的艰辛,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诗中表现的“生当作人杰,死以为鬼雄”的爱国主义的激情和豪迈。在其清新婉约、深沉忧愤的诗词中,一个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魅力四射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成为历代作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天真烂漫的闺阁少女 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她所处的环境,又是一个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所在。那里有闻名的千佛山、大明湖,湖光山色,映照全城,名胜古迹也特别多。李清照生在贵族豪门,在闺房里,她感到闷倦,在人面前,她显得腼腆,可是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她就显得无比的天真:“湖上风来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花,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小词,上半阕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半阕写归去的心情。作者把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她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要与人亲近;分明是她舍不得离开离开沙鸥和白鹭, 却偏说沙鸥和白鹭对人有情。词中写的虽然是“红稀香少”的晚秋景色,却毫无那种悲秋与迟暮之感。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溪亭为宋时历下名泉之一,靠近历城西北的大名湖。此时湖上荷花盛开,景色令人陶醉。词人游览至日暮,逞足了游兴,始奋力划船,赶着回去,惊动了一群正在栖息的鸥鹭。少女的欢笑与惊呼仿佛依稀可闻,表现出了对生活极大的热情,抒发了少女无忧无虑的欢乐情怀。 还有一首词塑造了一个天真爽朗、机灵活泼却又略带羞涩的少女形象,其实就是李清照自己的生活写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刚踏罢秋千,薄汗湿衣时,有客来访。慌乱中,少女来不及穿鞋,只穿着袜子急忙躲闪。带着羞涩,回首倚门,把手中的青梅轻闻——这是怎样天真烂漫的少女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清照从天真的少女逐渐成为大家闺秀。青春的情怀、人生的滋味,渐渐潜入她的心怀,在一些词里,她清晰地描写了这时的心情:“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 这里描写的少女连“斗百草”的兴致都没有了,足不出户,默默地看着细雨打湿空空的秋千,表现了少女无尽的伤春情怀,真是:少女的心思莫去猜啊! 作为花季女子,李清照也抒发了青春少女常有的那种无可名状的惆怅,表现了闺房少女对时光的敏感,其中寄托着淡淡的闲愁。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采用两问两答的形式,极为鲜明地表现闺房主人在“海棠依旧”的情况下所体察出来的“应是绿肥红瘦”的愁绪,“试问卷帘人”则直接表现了女词人对海棠花的殷忧之情、惴惴之心。词人意念之中“应是绿肥红瘦”,更鲜明地映射出词人心中对风雨无情、百花怎能永驻的伤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花易凋、 青春易逝的无限凄婉。这类作品还有《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词中借春归燕回、生命复苏,衬托了闺中少女寂寞惆怅的情怀。 这种惆怅伤春的闲愁,可以说是大多数青春少女常有的心理活动,只是常人难用传神的笔触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不仅细腻地传达了这种青春少女常有的淡淡闲愁,而且还表达出了少女闲愁背后对未来命运的隐隐担忧。如她写的两首《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依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清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 两首词表面上和《如梦令》一样都是伤春之作,伤春不同于惜春,惜春是惋惜春天的消逝。伤春,则是由于春天的到来而伤感,在春光明媚的日子本应该是心情舒畅,不料词人却躲在帘幕重重的深闺之中,“依楼无语理瑶琴”默默无语,落落寡欢,内心是何等的孤独和凄凉。 在这部分作品中,作者以女子的身份自言闺情,自然情真意切,这一时期的词作,往往体现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时而豪放洒脱,时而活泼开朗,时而乖巧可爱,处处跃动着少女活跃的激情,青春的欢娱,生活的高潮,时时洋溢着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样的少女质朴纯真、天真烂漫,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人见人爱。 二、凄楚哀怨的思妇 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的李清照成了赵明诚的知音和合作者,被人誉为“神仙眷侣”。但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夫妻间难免有分离的时刻,虽然有时只是短暂的离别,但对于李清照这样感情丰富细腻的才女来说,刻骨的相思之情实在是无法排遣。于是,词人将这无法排遣的“离情别意”诉诸笔端,写下了表现“相思之愁”的佳作,如下面这首《醉花阴》:如下面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写于大观二年(1108)重阳节赵明诚与妹夫李擢游仰天山,留下李清照独居青州。面对良辰佳节,无人相伴,把酒赏菊,寂寞和孤独难以排遣,遂写词以抒怀。词的上阙,主要是写作者独处的寂寞。不过,作者没有直说自己如何孤寂、愁苦,而说薄雾、浓云都在为时间太慢,永昼不夜而发愁;兽形的香炉也感日长难熬而点香来消磨时光。词人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愁,变成一种具体可感的东西,使人感到不仅人在愁,物在愁,而且天地也在愁了。 下阙主要写词人思夫的深切。一开头就写愁绪的难以排遣:“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显然这是在借酒浇愁。然而以酒浇愁愁更愁,一直饮到“黄昏后”,非但没把词人的愁绪排遣掉,反而又勾出了一层新的愁绪。她想与丈夫一起分享这醉人的清香,但怎么能送得到呢?这无疑又勾起多愁善感的词人对丈夫更深切的思念。这揪心的离愁和缠身的别绪排遣不了,挣脱不掉。于是词人呼出感人肺腑的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词素以佳句闻名于世,表现离情别绪的也很多,有《一剪梅》为证:“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由云间翱翔的大雁而想及锦书,将苏轼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化于词中,自然妥帖,细致地刻画了一刹那间的思维过程。结尾三句,反复咏叹抒发了难以排解的相思之苦。 再看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对丈夫的相思是刻骨铭心的,这种相思是可以体味,可以触摸到,也是常人在相同境遇中都会产生的普遍的离愁。最感人的,最令人扼腕的是哪些道不出的、说不明的隐藏在离愁背后的深深的忧伤和哀怨。 常言道:只羡鸳鸯不羡仙。李清照是个俗人,有俗人的七情六欲,人间的爱 恨情仇,更何况她是一个有思想并渴望得到真爱的女性,需要永恒的爱与被爱。但才情被压抑的郁闷、无力把握命运的悲哀、和被动等待的焦虑,这一切,使她的内心深处比别的女性更细腻深婉、更凄恻也更诚挚。所以这类词作中女性形象多是饱含伤感与无奈、哀愁与眼泪,让人为之感伤、为之同情,同时也从心底生发出一种淡淡的、莫名的忧愁。 三、悲愁不屈的女知识分子 “南渡”之后,除了与当时许多士大夫有着同样的流亡经历处,李清照的生活还发生了一连串特殊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人认为有通敌之嫌。受此重重磨难,她的思想和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与摧残。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体的不幸,这一系列的变故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思想与风格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她的后期作品普遍反映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所见所闻所想:抗金愿望,乡都之念,身世之感。如以下一首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在金华写的。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岁。上词的起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仅仅七个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落红满地的凄凉环境。生活在这个环境的词人是“日晚倦梳头”这说明,在这样一个凄凉的环境中,词人内心是充满愁苦的,而不只是空虚无聊了。再加上国破家亡,强敌当前,丈夫逝世,自己孤身飘零。“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个有着满腹心事、心酸重重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本身。为了传达那种伤时忧世、漂泊无助的烦乱之情,她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形象,生动。这样一位孤苦无依的女子,你能不为之动容吗? 但在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够传神地表达出南渡之后的悲愁的,非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莫属。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上片,集中写愁苦难禁之状。作者一下笔就直抒胸臆,以抒情开篇 的词并不罕见,但像这首词起笔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实属属罕见,这十四个叠字,将一种愁苦难堪之情,自胸腑中喷薄而出,立即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弦。“寻寻觅觅”四字即包含了作者流亡以来不幸之遇,又极准确。传神地表现出她在极度孤独中那种若失若有,茫无所措,要抓住一点什么的精神状态。后十个叠字既写环境又写情,将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发展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一层层写来,多么细腻曲折,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 接着,作者集中写孤独难耐之情。“这次第,怎一个愁了得。”作者在最后收束以上几层可伤之事,与开篇十四字作呼应,终于点出一个“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写愁,未了却说,这情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呢?这样,在结尾一句又把诗意推进一层,犹如异峰突起,遥指天处,使通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首词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绪。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因此,可以认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与其前半生词中那种贵族少女天真无愁之气不同。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着血泪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尽管这词没有直接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决不是单纯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态的描写,而是以一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历史的悲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所以表现的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会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词,它在描写女性内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细腻等方面无人能及。它是一首不同凡响之作,词史上的一朵奇葩。 作为一个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李清照,身处乱世,却心系天下。南渡初,才名卓著的李清照,在赵构小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就用诗笔表明了她尖锐明朗的政治态度,反对偏安,主张北伐:“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并从现实的境界出发,展开想象,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梦境。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现实生活中,词人看到的是腐朽黑暗的政治,是投降卖国的奸臣和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的皇帝。而在幻想的境界中,《漱玉集》中的这首《鱼家傲》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借以寄托美好的理想。下阕以大鹏自况,完全是为了表示对黑暗现实的深恶痛绝和对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 面对国恨家愁,李清照并没有完全沉浸在个人的伤痛之中,而更有着知识分子所特有的伤世忧时之社会责任感。在有些作品里,她通过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的吟咏,表达了对政治斗争的看法,如《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诗中把南宋继承北宋比做东汉和西汉,把张邦昌的伪楚、刘豫的伪齐,比做王莽的新朝,对东汉和南宋的正统地位给予了热情的赞颂,对王莽之流的篡政行为给予了无情的鞭挞,以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强烈的政治义愤。又如《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南宋苟安江左无心收复失地的可耻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抨击和尖锐的讽刺,激昂慷慨,气壮调雄,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精神。其他还有几首长诗,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和《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都是带有现实主义成分的篇章,其意境沉郁,笔力遒劲,饱含爱国热情,读之往往使人想起杜甫的某些作品。如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中,在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弃京奔蜀之后,诗人以极其愤慨的语言写道:“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从而提醒统治者务必洞察奸臣们的险恶用心,预防不测。诗的语言朴素,音节嘹亮,具有一股撼人心弦的力量。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怀,劝告胡松年要提高警惕,也表现了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厚同情,感情真挚、沉痛,体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炽热情感。 历代文人墨客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品也很多,但多为男性代笔,所以他们往往只注意女性的体态美和表面的情绪变化。而李清照塑造的女性形象则形神俱备、性格完整,发掘的是她们灵魂的内在美,所以她的艺术形象比其他人更胜一筹。 李清照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堪称大家的女性文学家。作为一位女 性,能够在男权文化笼罩下的封建社会中脱颖而出,闪耀出夺目的光辉,且经久不衰,她的与众不同自然而然抓住了人们的视线,她那种追求自我独立意识,具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成为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 [2] 周汝昌,叶嘉莹,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出版,1986 。 [4]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5]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评》中国书店出版2003。 [6]褚斌杰.《李清照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 [7]《李清照诗词鉴赏》齐鲁书社。
本文档为【浅谈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魅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26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