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广西诗人刘春论

【doc】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广西诗人刘春论

举报
开通vip

【doc】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广西诗人刘春论【doc】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广西诗人刘春论 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 广西诗人刘春论 第25卷第5期 V0l_25No.5 钦州学院 JOURNALOFQINZHOUUNIVERSITY 2010年10月 0et.,2010 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 思考生活和生命 广西诗人刘春论 高蔚,罗瑞宁 (1.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编辑部,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刘春是广西诗人中能够与杨克共享殊荣的四位诗人之一,是中国"70后...

【doc】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广西诗人刘春论
【doc】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广西诗人刘春论 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 广西诗人刘春论 第25卷第5期 V0l_25No.5 钦州学院 JOURNALOFQINZHOUUNIVERSITY 2010年10月 0et.,2010 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 思考生活和生命 广西诗人刘春论 高蔚,罗瑞宁 (1.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编辑部,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刘春是广西诗人中能够与杨克共享殊荣的四位诗人之一,是中国"70后"诗人的代表人物之 一 .刘春写诗的出发点是要抓住藏在语言背后的动人的深意.刘春的别致处,在于他处理日常生活的机智. 表面上,他好像在摹写现实,但实际上,他是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生命,乃至人性的常与变.刘春也 研究诗歌,他在诗学随笔中的思考,实际上是在时间的序列上度量"历史的限度". [关键词]刘春;广西;诗人;中国当代诗歌;区域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14(2010)05—0053,06 刘春(1974一),广西荔浦人,中国"70后"诗 人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 作家协会理事.近年来,刘春在中国当代诗坛的 声名日益响亮,这不仅在于洪子诚教授的《中国 当代诗歌史》提到他的名字,不仅在于他人围第 四届鲁迅文学奖终评获第六名,更在于他以他真 诚的写作,"一层层剥开'他人'的茧子,进入自 己"生命"内核"?的执拗,在于他"向自己身体 里血肉混合的'爱'致"敬意"时"服从"的"良知 和人性"…,在于他"巧妙地将平庸生活的表层 粉碎到时间的严酷性中去"所"消化"的"现实之 痛"…",以及他"向往和迷惑"于"神秘事物"时 的玄思….这是一个丰富乃至繁复的包括诗人 本人在内的诗的集合体,仅仅观览,就需要我们具 备相当的诗美感悟与认知能力. 一 ,"把一生献给诗歌"的狂走 "把一生献给诗歌"l2,这是刘春为自己在 诗歌中狂走,并将永远走下去的终极性定位.他 说,要让自己思考的齿轮永不停止,要"用一辈子 去思考,去描画生命,生活与大自然的神奇",要 "真诚地生活,真诚地写作"l2.事实上,刘春 "献给"诗歌的远不止是写作.他自2000年在上 海乐趣园网站成立扬子鳄诗歌论坛以来,一直坚 持编辑《扬子鳄》诗刊,组织诗人聚会,组织诗歌 朗诵会,建立诗人交流平台,打通由时间,地域阻 隔的诗歌通道.他所编辑的《70后诗歌档案》, 《命运的火焰——桂林九人诗选》,他所写的大量 诗学随笔,实际上已成为人们了解当代诗人和诗 歌事件的珍贵资料.而这一切对于刘春,ttz仅仅 是一些"细节".他不断发表诗歌新作,出版个人 诗集,都是要"为诗歌'做事"',甚至获得各种诗 歌奖项,也是为了诗歌的荣誉.可以说,刘春的 "生命内核"就是"为诗"的.刘春的目标是写出 真正的可以被称之为"诗"的东西,而不是分行排 列的文字.对于一个目标高远,业已拥有了相当 建树的诗人,我们不妨从这些"细节"启步,走近 他在现实里"匍匐在地"的"表象"(《灯心草—— 献给顾准》). 用"狂走"来比况刘春的行走速度应该是准 确的.1990年以来,刘春有大量诗歌,随笔,论文 人选国内权威刊物和选本,是广西20世纪90年 代以来在全国知名刊物上发表诗歌最多,获奖最 多,进人选本最多,被评论最多的诗人之一,他主 [收稿日期]2010—05—07 [作者简介]高蔚(1963一),女,河北辛集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钦州学院第25卷 持的扬子鳄诗歌论坛是国内最着名的诗歌论坛之 一 .迄今为止,刘春先后出版诗集,随笔集计十余 种;在《读库》,《名作欣赏》,《花城》等杂志开有诗 歌评论专栏;以上专栏作品已有近20万字.在这 些"关于理想/自我,内心隐秘的病因"和"别人关 注"一张纸"上面的字迹/而我只醉心于边缘的空 白"(《坚持——致柏桦》)的"韧性"的"发言" (《发言》)里,刘春摘取的多项桂冠,也引人注目. 2000年,组诗《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获首届榕树 下全球中文原创网络文学奖最佳诗歌奖和最佳人 气奖.2001年,诗集《忧伤的月亮》获第四届广西 人民政府铜鼓奖.2002年,诗集《运草车穿过城 市》获桂林市人民政府金桂奖;诗歌《命运》获《诗 林》杂志颁发的2001年度"天问诗歌奖";同年, 参加中国诗坛最高级别的诗会——《诗刊》社青 春诗会.2003年,刘春又获《诗刊》社颁发的"首 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至2007年,诗集《幸福像 花儿开放》入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终评获第六 名;2008年获宇龙诗歌奖;2009年入围首届闻一 多诗歌奖获第二名,这些数据已成为刘春最好的 名片,因为,那上面不仅印有刘春才华与勤奋的底 色,更有他在诗的旋律里"狂走"的姿势. 二,让思想徒手攀岩 这种"姿势"就是:攀岩,让思想徒手攀岩. 走进刘春的诗,你会发现,诗人像是被一种"沉思 的魔力"吸附在他"擅长"的"世俗经验"里,像 是时刻受惠于那些不可知者,神秘事物,"或明或 暗的关系"【4J,以至于谶语的魅惑.他要对不可 言说的,说出它"表象与思想之间秘密的亲缘关 系"J,对可以言说的,去再造"灵魂的面纱下", "感官对于自然的见闻"J. 或许可以说,蓬勃的好奇与创造的"热望", 支撑了刘春诗与思的机敏,睿智,"锋芒"和按捺 不住的"发现的冲动".他欲抓住藏在"语言背 后"的"动人的深意"…,那么,他要"以跋涉者的 形象","往上而行"(《大河》),去"看穿苦难", "幸福"和"不可能"(《诗歌理想?碎片》),去"发 出真理的预言"(《大河》)的旅程,思想的力度与 厚度都不能缺席.早在1993年,19岁的刘春就 认识到,"真正的诗歌是刀锋上闪动的寒芒,是夜 空上一闪一闪的星光,是沙漠中的一个个沙丘,是 一 缕难以捉摸的暗香"7l".在这样一个懂得 "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必须是能够从满足中认识 不足,从失望中找到希望的人"的起点上,刘 春的"跋涉",往往被他生命旷野里猎猎疾响的 "旗帜"所牵引,其放眼视域的开阔度,除了飞扬 的"想用一生的光阴换取一次爱情"(《蓝,或兰》) 的蓝色梦幻;想"为一株青草或一只苹果想一 个归宿"(《梦中的苹果和一株草的香气》)的清丽 冥思,"我的心事比星星多,但比干草少";"这样 的夜晚,谁能像干~g/Ill薄薄的衣衫将我掩盖" (《干草》)的清纯忧伤;"从一个词开始进入写作/ 我是否还能倾听海兽的咆哮"(《诗歌理想?碎 片》)的自我警醒;还有一批像《T?S?艾略特》, 《卡夫卡》,《灯心草——献给顾准》等拥有更开阔 诗思和更凝重诗情,"不断加大修辞难度"的作 品. 然而,刘春的诗如果仅仅具有这些性质,他与 其他诗人的雷同很可能难以避免.譬如,"致敬" 诗,"修辞难度",都曾是中国当代诗坛的某种时 尚.当然,刘春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感动,有自己处 理与大师面对面时独特的"心斋"方式.但在笔 者看来,刘春的别致处,在于他处理日常生活的机 智,或者说,在于他认真面对俗常,真正容身于弥 散在我们身边的世俗,打量,碰撞,追问,并径直走 进去"纠正"的思与想的力量.表面上,他好像在 摹写现实,但实际上,他是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 思考生活,生命乃至人性的"常与变".包括《低 音区》,《葵花,或者生活》,《命运》等在内的许多 作品,诗情空间里甚至留着一个供你品评他思与 想尺度的位置.他思,却也要拉你一起,去亲历如 今的阅读物,"薄薄的纸面上/堆放着多少被称为 '思想'的垃圾",从而反省自己,是不是需要"隐 居…'在白纸内部独善其身"(《坚持——致柏 桦》). 这样说来,刘春背着思想的行囊攀岩的凌空 形象,就并非过誉的不实之词.他不仅要"忠实 于内心"l2_205,还要在一次次徒手攀过的高度上, 鉴定自己"能够背负比自身重多少倍的石头" (《灯心草——献给顾准》),而这样的"背负",却 是从他的乡土记忆出发的: 如果我写下:"草垛".我清贫的二姐刘 青禾/是否会从歧路村某一块土地里/抬起 头?那些高明的读者是否会发出不屑的嘲 笑——/"什么年代了,还在描绘/那些土老 帽的生活?"//而我写下它,义无返顾.我甚 至写下了/另一个破旧的词语:"坡上".坡, 山坡的坡/土坡的坡;上,上面的上,上方的 上,甚至是/上访的上,上帝的上,苍天在上的 上.而不是/上司的上,高高在上的上//-ti-着 是"草",青草的草,干草的草,"离离原上 第5期高蔚,罗瑞宁: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55 草"/的草.偶尔,也是草包的草,草率的草/ 但必须有激情,有泥土的清新和炊烟的温 柔./然后是"垛",柴垛,土垛,棉垛,木垛/ 温暖,塌实,与土地和乡村有关//与一家人的 生计和冬El的长度有关/再深入些:与一个叫 小朵的女孩有关,那一个/下午,她红着脸站 在十二月的土坡上/期期艾艾手足无措,她的 情人甚至还来不及/替她拈掉鬓边的稻草// 是否缺少了什么?我再一次写下/这个婉约 的词组:"坡上的草垛"/哦,"的"!我的?你 的?坡上的?还是命运中无法避开的?/今 天,我站在街角,看到一个酷似二姐的女人/ 坐着别人的运草车从中山路一闪而过 —— 《坡上的草垛》 在貌似怀恋乡土的情意结里,刘春以他诗人的敏 锐注意到一个正在啃啮传统中国人柔弱心灵的事 实——商业文化对农耕文明的排斥像蝗虫一样席 卷而来,我们似乎尚未调试好应对的心理.这是 生活中很多人都意识到的,但如何诗意书写,刘春 却有自己独特的切人视角.他从家乡清贫的二姐 刘青禾在土地上的日常性劳作人手,在纠结了上 与下,高与低,官与民,乡村与都市,庸常,草根,期 待,命运,偶然等一组组矛盾之后,他回到这个代 表着农耕文明但却已经被无以阻挡的商业潮水侵 染的"二姐"形象.然而,此时的"二姐"也仅仅是 "酷似"了.这正是刺痛诗人内心牵念的现代化 场景.所以,在他眼里,"似"还不够,还要"酷 似";让坐在别人运草车上的这个熟悉又陌生的 "二姐"瞠目自己还不够,还要让她撕裂自己.以 达到震慑灵魂的效果.这一切,由于诗人的日常 化处理,显得举重若轻,刻意选择了一种隐痛的性 质安放创痛.或许,在人们的理解里,女人对常态 的改变最为敏感也最为热衷.她们祖祖辈辈积年 累月受困于"日常",她们对"日常"的改变尤为期 待.但无论今天的女人如何装扮,如何改头换面 地远离自己的"日常",她们都无法逃脱与乡土二 姐"酷似"的面貌.也就是说,诗人在思考:她们 逃不出自己文化的根,她们只是些想远离的风筝, 但栓系她们的线还在,因此,她们永远都会有"酷 似"乡土二姐的面貌.这是诗人敏锐地洞察商业 文化挤压下,对农耕文明的尴尬所做出的思考. 笔者注意到,人们多把刘春擅长于"世俗经 验"的处理,归诸于他出色的艺术想象力.笔者 不否认刘春思维模块里的想象力天分,想象力于 诗人之重要如波德莱尔所说,是心灵的工具,它能 在事物的自然黑暗面上投出一道神奇的超自然的 光.但笔者却认为,刘春在很多时候,不是单一地 用想象力走向诗,而是在想象力的底色上还原,还 原世俗人生的真实存在,并借助思与想的桥梁,完 成诗意的抵达.他坚持,"诗歌不必承担'表现生 活'的重任,它就是生活本身".因此,他的 诗,在"表现"的技艺下,实际上存储着大量的生 活形态的原生场景.有意味的是,当这种"原生 场景"冲撞了诗人意识深处不凡常的"存在"时, 他却需要仰赖"还原"能力,补上"俗常"撞击下的 心理缺口.在这个意义上,《一九七四》写得很有 意思: 这时候有人在墙外低唱/像一块冰击碎 如水的睡眠/十月七日.深秋的风吹开谁家的 侧门//没有车水马龙的夜/没有手推车,摇 篮,白大褂/没有经过编号.一个孩子/挣扎 着冲进人世,他的第一滴尿/洒在邻家大嫂崭 新的粗布裙子上//一九七四,歧路村的阳光 多么灿烂/几十块小布匹在竹竿上飘悬/两只 烟后,有几块被取走/怀着好心情的女人/她 内心的琴音被秋风听见//现在,还有多少时 间回忆那一天?/汽车的尾气模糊了思想/一 个身着白衣的男人手捧信笺/口里低低叨余/ "秋风起了,又是一年." —— 《一九七四》 什么是"墙外低唱"的声音,为什么是"低唱",为 什么要"像一块冰击碎如水的睡眠"而不像别的 东西?如果全诗围绕的主题是:关于出生的"凡 常"与这个生命形态本身的不凡常之间,一些隐 秘关系的思与想,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化 炼意象时,刻意选择了比"凡常"更不如的物象做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他就是要表达一个意思:天才的出生如此 凡常,甚至低于"凡常".而这个"动作"恰恰透露 了诗人关于"凡"与"不凡"的内心龃龉,由此,心 理过程被纳入到一个叙事的框架内.其间的铺排 近似于平面的抻展,这是这类散文化写作惯常的 "技艺",也是笔者所谓中国新诗不断地想向"赋" 的体式靠近的一个"常态".关键是篇尾,诗人借 助一句日常叙说"秋风起了,又是一年",回到现 实逻辑里.然而,正是这个"收束",消解了诗人 所不得不面对的"消解",也确证了诗人对这种 "消解"的平稳接纳.至此,如果我们再去回顾 "墙外低唱"的声音,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声音其 实类似于梦境中的托梦,人被声音惊醒,而惊动他 的,正是他所焦虑的.这样来理解,诗的开篇两句 就简直像小说的"楔子",给了全篇叙事一个合乎 情理的艺术逻辑和心理逻辑.正如久居都市的人 56钦州学院第25卷 会忘记自己的来处,久享盛誉的人也会忘记自己 的来处.这个现实困境显然跟诗人的精神焦虑相 契合,于是,有了下文的"寻根"之举.那么,"低 语"就意味着"响鼓不用重锤",而选择"冰"做意 象,也是为了表达那声音提醒的锐利度.对于柔 情似水的常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对它的改变有 意义?由此,冰的硬度与温度,冰与水的关系等深 意,都隐含在其中了.这样说来,这首诗通过"日 常"所迈向的依然是文化的根性,历史的来处等 重大问题,而那个"楔子",却制造了诗情的繁复 和通向意义中心的路障. 应该说,好诗的土壤原本在俗常生活里,而好 诗的难度也在这里.中国新诗曾尝试多种方式回 归俗常,无论禅悟还是大众化,口语诗,都在书写 "日常",但优秀的作品却非常有限.如果说"禅 悟"是一步一步小12,翼翼地靠近日常,"大众化" 是敲锣打鼓地吓走"日常",那么,刘春则是坦然 地,甚至理直气壮地走进日常,他目不斜视地 "盯"着它,逼视它,直到把生活看得心虚.这不 仅是刘春的"执拗",更是他的智慧.因为这样的 攀爬,实际上是以退为进的(他的"以退为进"是 一 种诗艺策略),而以退为进需要冒一定的风险. 三,在时间的序列上度量 "历史的限度" 或许也可以说,刘春是"野心勃勃"的.除了 诗歌创作,他还想"用一本书,展示新时期以来百 转千回的诗歌之河,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一个时代精英的光荣与 梦想"_9.他要给文学作品分类,"哪些是有文 学意义的,哪些是有文学史意义的,哪些两者兼 具,哪些两者皆无."…"然而,刘春的本分却是诗 人,写诗与学术研究之间存在思维转换的问题,可 是,笔者从他的诗学随笔与研究专着中却看不到 这个转换的痕迹.相反,他的文字像一条流动的 蓝水,时而奔流倾泻,时而又舒缓宁静,涓涓不止. 其才思之敏捷,远远在一些科班出身的研究者之 上.尽管有人认为刘春诗学随笔的成就不如诗的 成就高…,笔者却以为,他诗学随笔的意义更大. 他想尝试的是"既有一定的文学性,又兼具新闻 的现场性和传记的资料性"?9j2的学术专着,譬如 《一个人的诗歌史》,其涉及内容之"复杂",是中 国大陆传统文学史方式少见的.它不仅仅"谈 诗,还有诗人的成长故事,作品细读,诗坛状况介 绍",甚至这"不仅仅是六位诗人的成长史和创作 史,而是整个八十年代以来的整体诗歌现场"j. 此外,文体形式杂糅,表面上看"它是一部随笔 集",但"又兼容了文学评论,人物传记甚至新闻 报道的特征.而书中引用的那几十首诗,也足以 构成一个优秀的诗歌选本"l9.这正是刘春"野 心勃勃"的地方,也正是这种"野心",造就了刘春 的激情,冲劲与力量. 然而,这又只是"细节".在包括随笔集《博 尔赫斯的夜晚》,诗歌评论集《朦胧诗后诗歌选本 点评》,诗学随笔集《或明或暗的关系》,文化随笔 集《让时间说话》,诗学专着《朦胧诗以后—— 1986—2007中国诗坛地图》,诗歌编选集《70后诗 歌档案》和《命运的火焰——桂林九人诗选》,系 列诗学专着之一《一个人的诗歌史》在内的几部 着作里,刘春似乎在有意识地尝试一种从历史细 部人手还原或建构历史的方法.他把诗人或作品 放置在他们曾经活跃和引起反响的历史语境里, 对诗人及"刊物,选本,事件,争论,流派"做整 体介绍和个案分析.尽管刘春的诗人气质让他在 一 些着作里不能避免"执拗"所带来的"偏颇", "甚至判断走火"和这样那样的"失误"l,但其 问所涉及的中国当代诗坛一些新的倾向和一些已 成传统的惯例,在某一特定时刻改变走向的历史 文化关联,都使刘春的思考与研究是在时间的序 列上度量"历史的限度".譬如《一个人的诗歌 史》论及的六位诗人:顾城,海子,于坚,欧阳江 河,西川,黄灿然,他们作为当代优秀诗人,其人与 诗的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社会评估取向接受他 们的不同向度,他们作为历史事件的存在等等. 它描述这个生成,生长与变化的过程,并力图纳入 一 种事与史,价值与逻辑,"内史"与"外史"等共 存的话语场. 这赢得了评论界的高度肯定,有研究者认为, 《一个人的诗歌史》是一本"奇书",其核心是它的 "思想性,学术性以及断片中令人折服的'试验 性'闪光"和"历史学者般的眼光","如果一位读 者想了解'朦胧诗'之后的一代诗人的生活与写 作状况,那最佳读本肯定就是它".评论者也 意识到,《朦胧诗以后1986---2007中国诗坛地 图》是刘春涉足的"一个浩大的文化工程".在这 里,他"把'第代诗人'一一网罗起来,逐一评 说,并论及他们的代表性作品,使文和诗相互衬 映,相得益彰.其'规模'之大,形式之新","此前 罕见"."往浅里说",它"为'朦胧诗'以后的中国 诗歌画了一张导游草图";"往深里说,这是一段 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的诗歌历史"?. 其实,刘春在《读库》,《名作欣赏》,《花城》等 刊物开设的诗歌评论专栏,也隐含着他想"把历 第5期高蔚,罗瑞宁: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57 史过程同某种价值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联系起来"的意图,他 要"给个体以意义".他把近20年来诗坛最活跃 的诗人,最有实力又低调的诗人,最有特点的诗人 以及他无意问发现的他们的好诗摘出来温故,点 评,检审过往的阅读盲点,校勘理解的疏漏或情感 倾向上的偏差,让那些贮存了历史情感和历史内 容的作品,经他之手摘过后,作为一种历史知识, 作为与人类其它精神活动相关联的一系列关系而 健步在今天的时间序列上.尽管他以随笔的方式 进入批评,有时不免存在"思路过于跳跃,转向, 有些现象本来已经有所深入,但作者往往却把它 们轻易地放过"等问题,但他要在传统之手滑过 却疏于触摸的地方仔细揣摩,要凝望历史褶皱处 的真实,要走进历史的细部与底部"重构"历史. 这些意识,已经体现了一种学理意味的眼光. ~Jl"-人的阅读兴趣而言,笔者更喜欢刘春那 些轻松自如,细腻澄莹,诗意流转的随笔.阅读那 些文字,你仿佛置身一种倾听的倾听中.他悉数 道来,像是执意要带你进入他阅读,坐忘的现场, 邀你分享他与大师神游的欣悦.然而,当你跟随 他进入他们的心灵对话后,你又会发现,他"从自 己的阅读感受出发,忠实于内心的判断"l1]258是那 样雍容,老辣,甚至屡屡跳出奇崛之思,跟他的年 龄隔着相当的距离.这些随笔几乎每一篇都给笔 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你在一个夜晚听见 了夜莺》,《与沃伦相遇》,《最后的幻象》,《苍山之 光在群峰之上》,更让笔者觉得刘春的随笔像一 个平静安详的老人,他的诗则像一个想要不断表 达的咄咄逼人的青年才俊. 我喜欢在夜间阅读.一切都睡去了.惟 有思想飞扬,那是多么好的感受.特别是对 于像博尔赫斯这样的诗人,如果在人生喧嚣 时品读,结论将使你万分惊诧.因此.我一直 怀疑那些认为博尔赫斯不重要的人是不是选 错了读书的时间.博尔赫斯的作品是属于夜 间的,看似随意却极端机智,他的纯粹和大气 只能在万籁俱寂时才能让你更深刻地品味 到.我已经是第四个夜晚捧读《博尔赫斯文 集?诗歌随笔卷》.每当读到他那自足自在 的优秀诗作,我那被世俗尘垢的心门似乎被 一 只无形的手缓缓打开,然后我听到了冥冥 中的天籁. —— 《你在一个夜晚听见了夜莺》 这是刘春阅读博尔赫斯后的心绪流淌.如周 泽雄君所看到的,"刘春文字的独特,不在遣词造 句,而是在那些文字以下,有性情在流转,在那些 文字以上,有诗情在翱翔"….在万籁俱寂,惟有 他因静静地守候而终被心中这灯盏照亮时,他发 现,包括艾略特在内的很多诗人都想要呈现某种 东西,"而博尔赫斯不是这样,他几乎不主动提供 任何具有定论的思想指向,他只是平淡地,甚至漫 不经心地自语,似乎有意和读者拉开距离."?142 当他明晰了博尔赫斯的与众不同之后,他的思绪 从情感的彳于里拔地而起,转向了自己灵性的洞 见: "博尔赫斯持一种神秘主义态度.他的 写作似乎就是为了挑衅读者的思维神经, …… 尽管博尔赫斯曾经发表过'镜子与交媾 一 样,都可以使人口增长'这样的看似荒谬 实则经典的言论,然而在我看来,他是在表达 对陌生事物的留意,让人在错位中见识生活 的真实面目.……他是在提醒人们注意阅读 的姿态,或日解读的方法:你不要刻意地寻找 东西,否则会被幻像迷惑,事实上,一切都存 在着,没有改变". 之后,他进一步领悟:"这并非自相矛盾或故 弄玄虚,而是一种竭力寻求之后的大彻大悟和返 璞归真,如同中国禅宗从'花是花,月是月'到'花 非花,月非月'再回转到'花是花,月是月'的三层 境界.诗人在暗示读者:只有把握了其中的 '度',才能'望得见那可悲的背景'/和各得其所 的一切事物"…".刘春随笔开阔的视阈,宽广的 知识谱系,良好的悟性,在这里都可见一斑.最 后,他又回到自己诗意的徜徉:"由此我想.文学 作品可以分成两类:批评家认可的和读者认可的 作品",评论家和读者趣味的不一致,"不是文学 的错位,而是人心的错位.在这个好凑热闹又死 要面子的国度,博尔赫斯不可避免地成为热门,也 不可避免地成为'门面装饰品'.但无论如何,对 于普通读者而言,博尔赫斯博大精深如他管理的 图书馆,捧起他的书就等于办理了图书证.馆内 藏书浩如烟海,我们一辈-y:只能接触到有限的一 部分.也许这一部分中的某一页,某一句话让你 的目光更锐利,心灵更明亮,你就应该对图书馆的 供给者表示感激."l1 笔者想要引的还很多,希望我们缺少阅读数 量与阅读眼界的人,能够通过这些文字,走近碰撞 了这些文字的博大精深.笔者甚至认为刘春随笔 中的智慧要高于他诗中的智慧,当然这是笔者的 拙见.但无论如何,刘春的天赋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一贯相信习文学者,并非靠一厢情愿的努力 就能达到预期目标,刘春于我固执的己见是一个 58钦州学院第25卷 很好的佐证. 参考文献 [1]刘春.让时间说话[M].长沙:岳麓书社,2005. [2]刘春.幸福像花儿开放[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叶延滨.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评委评语[J].诗刊,2003, (5). [4]刘春.或明或暗的关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50. [5]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 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85. [6]爱伦?坡.诗的原理//潞潞.准则与尺度——外国着名诗 人文论[c].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l8. [7]诗歌是一把刷子//刘春.忧伤的月亮[M].北京:中国工商 联合出版社,1998. [8]琐谈:我与3//刘春.大地的婴儿[M].都江堰:都江堰文 化局玉垒诗社,1993. [9]刘春.一个人的诗歌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O]梁平.闲话刘春:或人或事的印象//刘春.朦胧诗以 后——l986—2007中国诗坛地图[M].北京:昆仑出版社, 2O08. PonderingoftheCommonLiveswithDeeplyFeelingonTheirCheeks —————— ThePoemsbyLiuChun.aGuangxipoet GAOWei.LU0Rui—ning (LiteratureCollege,GuangxiNormalUniversity,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LiuChunisapoetfromGuangxi,whomisoneofthefourpoetssharingthelaurelwith YangKe,andheisone ofthePOet0fthe70th'sbornpoets.WhatLiuChunreallywantinpoet— writingisgraspingthetouchingmeaningbehindthose words.0fhispoet— writing.heunrolledhisveryuniquedifferentwisdomondealingwithdailylife.Seemingly,he wascopying s0merealities.buthewasactuallythinkingoflifes,livesandtheunchangingandchangingofh umannaturewithhisfacefeeling thosecommonlives.Meanwhile.LiuChunisstudyingpoems,andthethoughtsinhisinformal essaysonpoetry,hewasrulering thelimitsofthehistoryinthetimingsequence. Keywords:Liuchun;Poet;Chinesemodel"Tlpoem;Regionalliterature [责任编辑柴晋湘]
本文档为【【doc】贴着俗常人生的面颊思考生活和生命——广西诗人刘春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8-12-18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