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举报
开通vip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第22卷第3期JournalofPsychiatry.2009?Vol22.No.3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缪小幼李呜. 【摘要】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学家温尼科特强调母婴关系中"母亲环境"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足够 好的母亲,抱持性环境,真我,假我,过渡客体等观点,深刻揭示了成人健康或病态的主观感受与母婴互动质量的 关系.相应地,在精神分析治疗观上,温尼科特关注的是分析环境,退行,依赖,反移情等. 【关键词】精神分析客...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第22卷第3期JournalofPsychiatry.2009?Vol22.No.3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 缪小幼李呜. 【摘要】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学家温尼科特强调母婴关系中"母亲环境"对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足够 好的母亲,抱持性环境,真我,假我,过渡客体等观点,深刻揭示了成人健康或病态的主观感受与母婴互动质量的 关系.相应地,在精神分析治疗观上,温尼科特关注的是分析环境,退行,依赖,反移情等. 【关键词】精神分析客体关系温尼科特 【中图分类号】R395.6;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9—7201(2009)一O3一O221--03 1前言 西方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派,最初起源于西格 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对神 经症的治疗实践.精神分析经过百年发展,从经典精 神分析到现代精神动力学派的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 学,自体心理学和依附学说等,分别更突出自我的独立 功能,人寻求关系的内在动力,人的认知与人际关系, 人与特殊对象建立强烈感情纽带与依附行为的基本特 征[1],即强调关系模式甚于驱力理论. 客体关系说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梅莱妮 ? 克莱因(MelanieKlein,1882,1960)创建,该理论 强调生命早期(前俄狄浦斯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 展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客体是力比多投向的对象, 包括人,物乃至抽象概念,而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力比多 是有方向性的,它天生就朝向客体.客体并不意味着 无生命的物体,而是指带着爱,恨及渴望的人性客 体L2].客体关系理论的哲学出发点基于人性是社会性 的,我们对他人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要求.因而,"关系" 应置于人性发展的核心位置.这一学派认为,客体关 系是一种内部的心理结构,在人的早年人际交往中形 成,这种在以往经历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结构可通过记 忆或想象在各个方面深深地影响我们目前的生活态 度,即人总是习惯沿袭早年形成的"客体关系"观,在生 活中寻找符合这种观念的人和事,依此建立人际关 系]'. 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DonaldWoodsWinni— cott,1896,1971)是英国客体关系理论中间学派(独 立于克莱因学派和安娜?弗洛伊德学派)的杰出代表, 其儿童精神分析学在精神分析学界独树一帜,引领了 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引导人们用新的眼光看待儿童 与环境,他关注的是早期母婴关系中"足够好的母亲" 对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性,温尼科特强调母婴环境的 观点使他和其他注重儿童内心冲突的客体关系理论学 家有显着的区别]. 2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 2.1足够好的母亲(good—enoughmother) 相对于克莱因所提的婴儿内部幻想的"好母亲", 温尼科特更强调真实的母亲,"一个真实的母亲对婴儿 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足够敏感"(温尼科特,1952). 温尼科特认为影响力最大的似乎并不是粗暴虐待或严 重剥夺,而是母亲对幼儿缺乏应答敏感性(responsive— ness),即她对幼儿需求如何"处理"].足够好的母亲 即指在婴儿出生后数周内处于一种"原始母性专注" (primarymaternalpreoccupation)的心理状态,母亲 越来越淡化自己的主体性,个人兴趣和生活节奏等,越 来越关注婴儿的活动,这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状态,能适 应婴儿的愿望和需要.这种原始母性专注为婴儿塑造 了主观全能感(subjectiveomnipotence)和持续存在感 (going-on—being).婴儿感到是自己的愿望创造了事 物,当他感到饥饿时,乳汁就会流出.零散的愿望和需 要自发地浮现,当这些愿望和需要获得满足后便消融 于时间的长河之中,得以感到持续存在.这一时期即 婴儿生命最初几个月的体验质量是婴儿今后成人期个 体状态的关键. 足够好的母亲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完全适应婴儿的 需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适应得少了,而婴儿 将根据其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付她的失败.好母亲和 坏母亲之间的差异并不在于犯不犯错误,而在于如何 处理所犯的错误.母亲在被需要的时候应及时出现, 同样关键的是,她在不被需要的时候应适时退离.这 作者单位:1.215008江苏省苏州广济医院2.苏州大学 [第一作者简介]缪小幼,应用心理系硕士生.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通讯作者:李鸣Email:xiaoyoumiao(~126.net 221 塑垦堂垫查!第第期JournalofPsychiatry.2009.Vol22.No.3 时母亲慢慢地减少"把世界带给"孩子,逐渐减少代替 婴儿自我的做法,逐渐减少婴儿的依赖感.孩子开始 意识到,欲望的满足不仅需要表达,更需要与他人妥 协,因为他人也有自身的需要和计划. 2.2依赖与独立 "婴儿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Thereinno suchthingasababy.)L5婴儿不是一个隔离的个体. 没有母亲的照顾就没有婴儿,这是温尼科特所关注的 母婴养育配对关系.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人 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 段,从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直至趋向独立](". 2.2.1绝对依赖(absolutedependence) 在婴儿出生的最早几天或几个星期里,婴儿完全 依赖母亲,母亲处于原始母性专注的状态中,为婴儿提 供需要的爱和环境.婴儿与母亲完全融合在一起,甚 至意识不到母亲的供养和自己对她的依赖. 2.2.2相对依赖(relativedependence) 从绝对依赖阶段转变为相对依赖阶段象征着客体 关系能力的重要发展.婴儿开始意识到他是依赖着母 亲的,并对此感到焦虑.这是一个逐渐减少对母亲的 依赖,逐渐适应挫折的过程.这种失败是健康的,是婴 儿发展的必要方面.母亲也同时在成长,她开始从原 始母性专注中退出,越来越关心自身的舒适.这对于 婴儿也是必须的.适度的关心和不关心对于婴儿的心 理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母亲越是能够给与孩子适度 的亲密关系,孩子就越有能力与母亲分离,顺利进入趋 向独立的阶段. 2.2.3趋向独立(towardsindependence) "通过对照顾的记忆,对自身需要的投射以及对照 顾细节的内射逐渐积累而获得的,也伴随着对环境的 信心的发展,这个阶段同时需增加智力理解力"(温尼 科特,1960).依赖的前两个阶段发展得好,幼儿才能 在经验基础上建立一个健康牢固的内部世界.这个阶 段描述了蹒跚学步的儿童和努力发展自我的青少年, 在成长中他们的内部和外部现实持续交互作用,逐渐 趋向于社会认同. 2.3真我与假我(trueandfalseself) 当婴儿的需要被积极满足,他便能发展出真我. 真我包含每个人独特的,原创性的部分,也与身体的活 力联系在一起,只有真我才有真实感.假我则在婴儿 对环境的顺从中形成.如果母亲不能敏感地对婴儿的 需求做出反应,婴儿就必须被迫顺从以求生存.假我 和真我之间需要平衡,健康的假我是需要的,但如果走 向极端,就会造成假我障碍.假我障碍是主观感受本 身出了问题,温尼科特的这一观点在成人主观感受的 222 细微质量差别与母婴互动的细微之处建立了桥梁. 2.4过渡客体(transitionalobject) 过渡客体是温尼科特(1951)?独创性术语中流传 最广的概念之一,这一概念联结了人的内在和外在领 域,表述了一个既非完全主观也非完全客观的中间领 域.孩子的过渡客体,如一只喜爱的玩具熊,对孩子来 说代表着母亲,随着与母亲分开的时间的加长,过渡客 体能使儿童与母亲保持一种想象中的联系,也能缓冲 儿童因主观全能世界和客观外界之间的落差所带来的 焦虑. 在温尼科特后期的着作中,他把过渡体验扩展到 心理健康和创造性的领域中.过渡体验成为一种有益 的体验,可增强人的想象创造力,即创造性自我客体的 活动.这也是艺术和文学产生的体验源泉.如果一个 人主要生活在主观全能中,没有通往客观现实的途径, 他是自闭和自我关注的.如果一个人主要生活在客观 现实中,没有主观全能的根基,他则缺少激情和原创 性. 3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 温尼科特在大量的临床经验基础上提出其独特的 客体关系理论,与他的母婴关系理论相对应,在医患关 系方面,温尼科特也十分强调分析环境的重要性.他 认为治疗师之所以成为新的客体,不是因为解释而是 由于治疗框架(therapeuticframework).治疗师和分 析环境提供了治疗性抱持环境(therapeuticholding envir0nment)——母亲抱持婴儿的环境中,婴儿得到 保护而不知自己受保护,这种特有的无知无觉可导致 进一步的自发体验.真我可以在这个足够安全的环境 中呈现.来访者退行到阻碍其发展的阶段,治疗师充 任此阶段的客体角色,从而帮助来访者重建和完善良 好的客体关系,来访者在分析环境中与治疗师的真实 人际体验为之提供了人格的再次发展机会."在分析 情境中帮助已经发展出假我障碍的患者重返早斯失败 的环境,即退行至依赖,从而发现真实感,寻找到真我 是治疗的核心"(温尼科特,1965)L8].温尼科特认为来 访者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能塑造和影响分析情 境,使之提供童年缺失的环境特征.因此在分析过程 中重要的不是解释本身,而是来访者对解释的利用. 来访者对待解释的方式,比那些解释本身更重要Lg]. 在将环境视为阻碍个体发展的因素和相信来访者 的潜能这两点上,温尼科特的治疗观与卡尔?罗杰斯 (CarlRogers,1902,1987)的人本主义观点是相似 的n...罗杰斯(1959)认为自我实现倾向是人一生中 的内驱力.因为儿童受到关怀和尊重的需要满足完全 取决与他人,是他人根据儿童行为是否符合其价值标 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第22卷第3期JournalofPsychiatry.2009.Vol22.No.3 准(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来决定的,是有条件的,这些 价值条件(conditionsofworth)就成为阻碍真实感觉 发展的环境因素.相似地,温尼科特认为假我障碍是 一 种环境缺陷疾病(environmentaldeficiencydis— ease).因此二者都十分重视治疗环境,强凋治疗师与 来访者的真实人际关系对来访者人格重塑的关键作 用.在温尼科特的治疗中,来访者的情感是被接纳的, 这在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中是不多见的. 对于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反移情,温尼科 特认为反移情能够帮助治疗师理解来访者的资料背后 所隐藏的意义,他提出反移情中的恨的情绪(温尼科 特,1958),认为治疗师在工作中所承受的紧张情绪 激起了治疗师的恨.在治疗性抱持环境中,治疗师对 来访者恨的表达使来访者重新建立真实感,发展出既 爱又恨的能力.正如婴儿也需要恨一样,"婴儿开始检 查他所发现的环境,看他的保护人有没有能力恨他. 只有当他被恨之后,他才相信自己得到了爱."(温尼科 特,1958)来自养育者的"适当的恨"是真正关系的一种 功能.这种恨是自然的甚至是健康的,没有对客体的 恨就没有对客体的爱.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同时爱和恨 一 个人,治疗师承认这些感觉将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更 好的助人者. 4简评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本性是情感矛盾;而在温 尼科特看来,人的本性则是依赖……在不可接受的性 欲出现前,无助感就已存在.早在善恶分别之前,依赖 已首先出现"(亚当?菲利普).在如何诠释人性方面, 温尼科特具有划时代的成就.他的研究所涉及的范围 不只是精神分析,还包括父母,教师,社会等角色作用, 以及教育,心理卫生以及儿童服务机构的作用. (1)温尼科特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把儿童心 理发展的重心提前至出生前后的一至两年,着重研究 母婴二元关系,始终关注母亲这个环境.他提出了足 够好的母亲,抱持性环境,过渡客体等对早期的发展任 务有着深刻认识的相关概念,形成了关注母婴关系的 儿童精神分析学. (2)温尼科特认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是养育者没有 充分满足个体需求,是一种环境缺陷疾病,因而其治疗 观的核心是治疗性抱持环境和重视共情(empathy)与 反移情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开 始关注分析设置,分析师的反移情以及对深度退行患 者持小心谨慎的态度[1. (3)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思想是当代关系精神分 析(relationalpsychoanalysis)——关注自体与他人关 系的综合性取向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4)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治疗观也有一些不足之 处,比如缺乏对父亲角色的关注.这也反应了2O世纪 50,6O年代的文化氛围,即养育孩子的责任主要在于 母亲,而非父亲.于是临床治疗将大量的精神疾病归 咎于母亲的错误.精神分析师更注重哀悼母亲的养育 罪过,而不是父亲的忽略罪过.事实上,患者在早年生 活中缺乏什么与拥有什么同样地重要.治疗师应注重 评估患者的体验中缺乏什么类型的人际关系,然后设 法让患者从情感上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在哀伤缺失的 同时获得他先前未曾意识到的人际关系能力n. 参考文献 1李呜.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技术[M].第1版.黑龙 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7O一79 2简?米尔顿.精神分析导论[M].第l版.北京: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5,4l 3郗浩丽.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温尼科特研究[M].第i版.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2 4斯蒂芬?米切尔.玛格丽娜?布莱尔.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M],第1版.北京:商务印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2007,149 5Winnicott?D?W.TheChild.theFamilyandtheOutside World[M].Harmondworth:Penguin,1964.88 6Winnicott?D?W.TransitionalObjectandTransititional Phenomena[J].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Analysis, 1953,34:89—97 7鄱浩丽.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过渡客体"[J].教育学术月刊, 2008.5:6—8 8Winnicott?D?W.EgoDistortioninTermsofTrueand FalseSell[M3.In:TheMaturationalProcessandtheFaeili— taringEnvironmenondon.London:HogarthPressandthe InstituteofPsycho-Analysis.1965,148 9郗浩丽.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学评介[J].南京师大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6.5:92—97 10Kenneth?R?Thomas.james?D?McGinnis.ThePsy— ehoanalytieTheoriesofD.W.WinnicottasAppliedtOReha— bilitation[J].JournalofRehabilitation,1991:63—66 1lWinnicott?D?W.HateintheCountertransference[M]. ThroughPaediatricstOPsycho-Analyses.London:Tavis— tock.1958.199 12郗浩丽.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治疗观[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10):44,45 13南希?麦克威廉姆斯.精神分析案例解析[M].第1版.北 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l28—130 (收稿日期:2008一l2—17) 223
本文档为【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12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