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oc

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oc

举报
开通vip

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oc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oc 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摘要:本文以2011、2010、2007和2004四年中国大陆报纸媒体关于“老人摔倒”的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采用框架分析的思路,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11种框架类目,进而辨识出四类主要框架,分别是“道德框架”、“事实陈述框架”、“法律框架”和“问责框架”。研究发现,大陆纸媒对此类题材的报道方式比较多元,并非局限于“助人为乐”这样的单一视角。 关键词:老人摔倒 框架分析 报纸新闻 一、引言 近几年,尤其是2...

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oc
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oc 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摘要:本文以2011、2010、2007和2004四年中国大陆报纸媒体关于“老人摔倒”的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采用框架分析的思路,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11种框架类目,进而辨识出四类主要框架,分别是“道德框架”、“事实陈述框架”、“法律框架”和“问责框架”。研究发现,大陆纸媒对此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材的报道方式比较多元,并非局限于“助人为乐”这样的单一视角。 关键词:老人摔倒 框架分析 报纸新闻 一、引言 近几年,尤其是2007年“南京彭宇案”发生后,“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为公众热烈讨论的话题。2011年下半年“天津许云鹤案”、“南通殷红彬案”等类似事件相继出现后。媒体对这个题材的报道又掀起了新高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篇名为《一位大娘摔倒在内地、香港、台湾和美国》的网帖流传甚广。网帖大意为:大娘在内地摔倒,媒体报道大娘被路人救助,路人做好事不留名得到赞扬,大娘连忙感谢社会感谢党;大娘在香港摔倒,媒体报道指责港府整顿道路不力,对港府的行政能力进行谴责;大娘在台湾摔倒,媒体报道先是指责执政党的公共服务问题,进而陈述其他党派对执政党的指责,引发党派斗争;大娘在美国摔倒,媒体则报道大娘状告白宫保护公民不力,接着例举法律条款讨论事故责任问题。 网帖虽意在调侃,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媒体问对此事件报道角 度的差异。从框架理论的视角来看,内地媒体的报道可称为“道德框架”,香港可称为“问责框架”,台湾可称为“党争框架”,美国可称为“法律框架”。传统印象中,内地媒体对“老人摔倒”类事件,大多从道德层面去报道,“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等报道角度最为常见。但我们注意到,自从“南京彭宇案”以后,媒体关于“老人摔倒”的报道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助人为乐”的传统报道视角外,谴责路人冷漠以及老人讹诈的报道,也频繁见诸报端。那么,最近几年内地媒体对“老人摔倒”类事件到底是如何报道的,采用了什么样的框架,与以前的某些已经成为“共识”的框架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本文选取2011、2010、2007和2004年四年大陆纸媒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尝试解答以上问题。 二、框架理论 一般认为,框架理论最初源自贝特森(Bateson),贝森特认为“心理框架是一组讯息或具有意义的行动”。戈夫曼(Goffman)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由美国传播学者吉特林(Gitlin)将其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占特林给框架下的定义是:框架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吉特林进一步指出,“框架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框式,也是选择、强调和遗漏的稳定不变范式。通过这样的框架,符号的处理者按常规来组织话语。” 美国传播学者恩特曼认为,框架有四个栖身之所:传播者的认知、传播者建构的文本、文本接收者的认识和传播活动与文本流通的场景——文化。沿着恩特曼的思路,框架分析在媒介研究领域逐渐发展出三个核心概 念:框架(frame)、框架化(framing)和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分析对象涵盖话语、话语的建构和话语的接收i大范畴,对应新闻传播研究三大领域:媒介内容(框架是什么)、新闻生产(框架如何被建构)和媒介效果(受众如何接收和处理媒介信息)。 这三大领域之中,媒介内容的研究成果最多,并较多地使用内容分析法,框架分析本身也逐渐发展为一种研究新闻文本的方法。研究者大多认为,媒体框架以前后一致的方式来对新闻事件做出选择、强调和排除,使得对事件的某些理解在文本里更加突出,并且成为受众感知到的社会真实。框架的取舍性在新闻工作中集中表现为新闻工作者按照某种常规和惯例,简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实,选择性地将部分事实“包装”进新闻报道里,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组织新闻事件和呈现社会事实。 本文即属于媒介内容研究,通过对“老人摔倒”议题的新闻文本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陆纸媒到底采用了哪些“特定的方式”(即框架)来组织此类事件。 三、研究方法 现有文献中框架辨识方法有以下三种:一,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建构出框架类别,给出操作化定义,然后将媒介文本分别归入其中进行量化统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缺点是难以排出除主观性,且不够细致;二、不直接给出框架,而是通过对新闻文本的“主题”、“关键字”、“消息来源”、“图片”以及“字数”进行统计,在解释量化的基础上分别对背后的框架进行分析,其优缺点刚好与前面相反,细致有余而系统性不足;三、通过内容分析,统计文本中词汇出现频次得出关键字,然 后归大类,辨别出框架,之后结合历史背景进行阐释,其优点是客观,缺点是一般研究者难以具备相应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由此可见,在媒介框架的辨识方面,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都有适用范围。将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有可能比较全面、准确地辨识媒介框架。本文综合使用了这两种方法,具体操作操作步骤为:一、选择大陆纸媒对“老人摔倒”议题的新闻文本;二、仔细阅读文本,进行编码,在此基础上建构出框架类目;三、将每篇报道纳入相应的类目之中,进行统计;四、框架提炼及分析讨论。 四、框架类目建构 臧国仁认为,框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框架的高层次结构、中层次结构和低层次结构。框架的高层次结构,是指对于新闻主题的界定,即“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具体到新闻文本中,高层次结构会通过标题、导语、直接引语的形式表现出来。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则一般包括主要时间、先前时间、历史、结果、影响等环节。框架的低层次结构是指字、词、修辞等具体的语言符号的使用等。 本研究从目标文本的高层次结构和中层次结构入手,以每则新闻的内容陈述作为判断依据,主要依据文本以及编码表中的“5W”做出新闻主题框架的归类。 经过10位编码员的讨论分析,我们将所有目标文本的主题框架分为以下11个类别,并给出操作性定义。 1 谴责路人:老人摔倒,路人怕担责任没有扶起老人,或老人摔倒后很长时间没有被扶起。记者用“摔倒X分钟无人扶”等标题,语句强调老人摔倒时的无助、可怜,意在道德 上谴责路人冷漠。 典型报道:“九旬老人跌倒20分钟无人敢扶”、“老人街头骑车摔倒路人怕惹‘麻烦’不敢伸手扶”、“福州85岁老人摔倒马路众人围观直至其死亡”。 2 助人为乐:老人摔倒后得到好心人救助,重点赞扬好心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典型报道如:“老人骑车摔倒医生伸手相救”、“上楼摔倒爬不起多亏邻居来帮忙八旬老人写诗感谢七旬恩人”。 3 老人讹诈:摔倒的老人被“好心人”扶起,反诬“好心人”就是肇事者。典型事件要数轰动全国的“南京彭宇案”。此类报道多谴责摔倒的老人或家属,为施救者鸣不平。 典型报道:“网友发帖称好心扶摔倒老太反遭对方女儿讹钱”、“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讹钱还遭到拘禁殴打,”。 4 感激好人:摔倒的老人被人扶起或送去医院救治,老人或家属非常感激施救者。此框架多与助人为乐框架一起使用。 典型报道:“男子扶起摔倒老人送医院孙女悬赏千元找好心人”、“七旬老人早市跌倒众人争相上前搀扶让老人倍感温暖”。 5 奖励:因扶起老人获相关部门奖励,并因此获得荣誉或奖金等。 典型报道:“七旬老太跌倒两高中生相助受到奖励”、“高中生搀扶起摔倒的老人获得巨奖引发争议”。 6 纠纷:因老人摔倒导致责任纠纷,常常是老人在超市、商场等场合摔倒,老人或家人要求商家承担责任,商家与家属扯皮。但通常还不涉及 法律诉讼。 典型报道:“八旬老人出银行时摔倒受伤质疑银行方面处理不到位”、“老人自称上公交遭拒被轧断腿司机称其自己摔倒”。 7 谴责公共服务:老人在公共场所摔倒,原因是由于公共服务有缺陷。文章谴责公共管理不力,并呼吁修正。 典型报道:“公交开车急致使老人下车跌倒右腿受伤”、“污水横流结冰大清早老人摔倒”。 8 诉讼:即因老人摔倒事件引起法律纠纷的相关报道。 典型报道:“六旬老人工作时摔倒一审判超市赔”、“老太追车摔倒身亡司机涉嫌交通肇事被公诉”。 9 事实陈述:报道基本客观中立地陈述事实,无明显立场或主题。 典型报道:“老人倒走不慎摔倒头部着地生命垂危”。 10 投诉:老人摔倒后,老人或家人向居委会、物业或者消费者协会、工商局等机构投诉,申请调解。与纠纷框架不同点在于,此框架重点描述仲裁结果,而纠纷框架不一定有结果,重点描述纠纷扯皮的过程。 典型报道:“六旬老太商场门口摔倒商家赔付五千”、“七旬老太浴池摔倒医疗费用谁来埋单”。 11 作证框架:老人摔倒,有人救助时需要作证,或老人摔倒事故因责任纠纷寻找证人等,凡涉及作证和证人等因素的报道我们均认为是作证框架。 典型报道:“成都一老人晨练跌倒3个人一起才敢扶起”、“78岁老人摔倒一度无人敢扶小伙扶起路人作证”。 单篇新闻文本的主题框架可能不止1个,本研究在归纳过程中限定单篇报道最多统计3个,故框架的数量超过文本总量。通过对634篇报道文本进行统计分析,获得11个框架类目,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表1): 五、框架提炼及分析讨论 根据上述统计中各框架类目的出现频率,并借鉴《大娘摔倒》网帖的思路,本文对上述框架类目做进一步提炼,归纳出四种主要框架:1.道德框架,包含“助人为乐”、“谴责路人”、“老人讹诈”和“感激好人”等;2.法律框架,包含“诉讼”和“作证”两项;3.事实陈述框架,主要为客观中立的报道模式;4.问责框架,主要为谴责公共服务类报道。四种主要框架比例如下表(表2): 根据框架归纳的结果,内地多数纸媒的确偏好从道德层面表扬好人好事。“2011、2010、2007和2004年的新闻文本,“道德框架”所占比重高达65.3%,仅“助人为乐”这一个报道方式就高达37.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互利互助的好人好事并不少,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新闻生产者在素材选择和报道中带有某种倾向,即更乐于或善于以歌颂和褒扬的形式进行报道。 不过,内地纸媒的“道德框架”其实包含多重角度,除了“助人为乐”之外,还有“谴责路人”、“感激好人”和“老人讹诈”。《大娘摔倒》帖子认为媒体只会报道“助人为乐”,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这些框架的出现,或许与“南京彭宇案”的影响有关,有人认为这一案件使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自此之后“农夫与蛇”的忧虑意识深入人心,“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了公众纠结的难题,老人摔倒后不论有没有人扶,老人反应如何, 都能成为“新闻”而登上报纸版面。 帖子中所说的香港媒体“问责框架”和美国媒体“法律框架”,在内地纸媒的报道中同样存在,且“法律框架”所占比例(11.8%)颇为可观,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大陆纸媒的报道框架是多元的。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报道框架的多元或许表明社会实践发生了某些变化,比如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增强,面对同样的“老人摔倒”事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或者问责政府公共服务的行为逐渐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剔除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本,单以新闻报道作为分析对象,但事实陈述框架只占14%的比重。这引发我们对传统新闻、新闻真实性和新闻客观性等概念的省思。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客观性”强调新闻报道与客观现实完全相符,但实际上,很多“客观现实”是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在有限的文本里几乎很难做到“完全相符”,新闻工作者是选择现实的某部分并凸显在文本中。检视样本中采用“事实陈述框架”的文本发现,这些报道基本都是30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以下的“豆腐块”,涉及的新闻事实通常较为简单。 六、结语 本文以内地纸媒对“老人摔倒”议题的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采用框架分析的思路,通过大量文本的统计分析归纳出四类主要框架,分别是“道德框架”、“事实陈述框架”、“法律框架”和“问责框架”。研究发现,内地纸媒对此类议题的报道是多元的。虽然“道德框架”仍占主流,但“法律”、“问责”等框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即便在“道德框架”中,也并非局限在“助人为乐”单一角度,而是出现了“谴责路人”、“老人讹诈”和 “感激好人”等多种视角。 责编:李甜甜
本文档为【国内报纸对“老人摔倒”相关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92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9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