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参考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参考

举报
开通vip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参考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参考 序试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号 1 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1、 测定水泥密度 2、测定砖的表观密度 3、测定砖的吸水率 2 水泥试验 1、水泥细度测定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3、水泥凝结时间 测定 4、水泥安定性的测定 4、水泥强度的测定 3 混凝土用骨料试验 1、砂的筛分析 2、砂的堆积密度 3、碎石的筛分析 4 、碎石的堆 积密度 4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混凝土配比设计,混凝土拌合物的试拌及其和易性的测定与调整。混 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确定 5 砂浆...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参考
土木工程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参考 序试验项目名称 内容提要 号 1 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1、 测定水泥密度 2、测定砖的表观密度 3、测定砖的吸水率 2 水泥试验 1、水泥细度测定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3、水泥凝结时间 测定 4、水泥安定性的测定 4、水泥强度的测定 3 混凝土用骨料试验 1、砂的筛分析 2、砂的堆积密度 3、碎石的筛分析 4 、碎石的堆 积密度 4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混凝土配比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混凝土拌合物的试拌及其和易性的测定与调整。混 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确定 5 砂浆试验 1、砂浆稠度试验 2、砂浆分层度试验 6 沥青试验 1( 沥青针入度试验 2、沥青延度试验 3、沥青软化点试验 实验一: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一、密度试验 1.主要仪器设备 李氏瓶、量筒、烘箱、干燥器、天平(称量500g,量0.01g)、温度计、漏斗、小勺等。 2.试验材料 水泥 3.试验步骤 (1)在李氏瓶中注入与试样不起反应的液体(煤油)至突颈下部,记下刻度数 ml,将李氏瓶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在试验过程中保持水温为20?。 (2)用天平称取试样 g ,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徐徐送入李氏瓶中,要防止在李氏瓶喉部发生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为止,再称剩下的试样 g,计算出装入瓶内的试样质量为m(g)。 (3)轻轻摇动李氏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数 ml,根据前后两次 3液面读数,计算出液面上升的体积,即为瓶内试样的绝对体积V(cm)。 4.试验结果计算 3 按下式计算出密度p(精确至0.01g/cm): p =m/v 35.试验结果分析(水泥实际密度约为3.0g/cm) 二、表观密度试验 1(主要仪器设备 钢制直尺、天平(感量0.1g)、烘箱、干燥器、漏斗、直尺、搪瓷盘等。 2(试验材料: 普通烧结实心砖 3(试验步骤 (1)将实心砖放入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置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用直尺量出试件尺寸,每边测三次,取平均值。长度的读数分别为 、 、 (估读到0.1mm)),宽度的读数分别为 、 、 (估读到0.1mm), 3厚度的读数分别为 、 、 (估读到0.1mm),并计算出体积V (cm ),0再称出试样质量m为 g。 4(试验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出表观密度p: 0 3P=1000m/V(kg/m) 00 5(试验结果分析 三、吸水率试验 1.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水槽、烘箱等。 2.试验材料 普通烧结实心砖 3.试验步骤 (1)将试样置于烘箱中,以不超过110 ?的温度烘至恒重,称其质量m为 g。 (2)将试样放入水槽中,试件之间应留1 ,2cm的间隔,试件底部应用玻璃棒垫起,避免与槽底直接接触。 (3)将水注入水槽中,使水面至试件高度的1/4处,2h后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2处,隔2h再加入水至试件高度的3/4处,又隔2h加水至高出试件1 ,2cm,再经过1d后取出试件。 (4)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抹去试件表面的水分,称其质量后仍放回水槽中。以后每隔1昼夜用同样方法称取试样质量,直至试件浸水至恒重为止,此时称得的试件质量为m为 g。 1 4.试验结果 按下式计算质量吸水率: W=(m-m)/m 质1 5(试验结果分析 实验二:水泥试验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标准法维卡仪 、代用法水泥标准稠度仪 (3)天平 (4)量筒 3(试验方法及步骤(本实验采用代用法) 1)试验前检查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尖降至锥模顶面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能正常运转。 2)拌和加水量。采用固定用水量测定,加水量为142.5ml。 3)水泥净浆制备 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量好的500g水泥试样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4)搅拌完毕,立即将拌好的净浆一次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排除气泡,刮去多余净浆并抹平。迅速将锥模放在试锥下的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锥尖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钉,指针对零,然后突然放松螺饪,使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时间为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为 mm 。整个操作过程应在1. 5min内完成。 4(试验结果计算 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按下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 P,33.4,0.185s 5(试验结果分析 二、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测定水泥达到初凝和终凝所需的时间(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时间表示),用以评定水泥的质量。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法维卡仪 (2)水泥净浆搅拌机 (3)湿气养护箱 3(试验步骤 (1)试验前准备 将圆模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准尺零点。 (2)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按测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然后放入湿汽养护箱内,记录开始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试件在湿气养护箱内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即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4)初凝测出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 (5)取下测初凝时间的试针,换上测终凝时间的试针。 (6)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一次,当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即为水泥的终凝时间。 (7)由开始加水至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表示。 (8)在测定时应注意,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防止撞弯试针,但结果以自由下沉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净浆的位置距圆模至少大于10mm;每次测定完毕需将试针擦净并将圆模放入养护箱内,测定过程中要防止圆模受振;每次测量时不能让试针落入原孔,测得结果应以两次都合格为准。 4(试验结果的确定与评定 (1)自加水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4?1)mm时,所需的时间为 min,即该水泥的初凝时间为 min,大于国家规范要求的时间(45 min),评定合格。 (2)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0.5mm(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所需的时间为 min,该水泥的终凝时间为 min,小于国家规范要求的时间(390min),评定合格。 5(试验结果分析 三、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安定性是指水泥硬化过程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情况。通过试验可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安定性》的测试方法,正确评定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有雷氏法和试饼法。 2(主要仪器设备 (1)沸煮箱 (2)雷氏夹 、玻璃板 (3)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4)其他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本实验采用试饼法,一个样品需要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薄层机油。 (2)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前述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 (3)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间抹动,做成直径为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然后将试饼放入湿汽养护箱内养护(24?2)h。 (4)沸煮 1)调整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试件能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浸没在水里,并在煮沸的中途不需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5)试验结果的判别 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该水泥的安定性判定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四、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检验水泥各龄期强度,以确定强度等级;或已知强度等级,检验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掌握国家标准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的测定方法(ISO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胶砂搅拌机 (2)试模 (3)胶砂振实台 (4)抗折强度试验机 (5)抗压试验机 (6)抗压夹具 (7)刮平尺、养护室等 3(试验步骤 (1)试验前准备 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板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2)胶砂制备 试验用砂采用中国ISO标准砂,其颗粒分布和湿含量应符合GB/T17671—1999的要求。 1)胶砂配合比 试体是按胶砂的质量配合比为水泥:标准砂:水=1:3:0.5进行拌制的。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件,每锅材料需要量为:水泥(450?2)g;标准砂(1350?5) g;水(225?1)mL。 2)搅拌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可按下列程序操作:?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的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3)试体成型 试件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胶砂制备后应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一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4)试体的养护 1)脱模前的处理及养护 将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周边接触。另外,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他标记。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 )脱模 脱模应非常小心,可用塑料锤或橡皮榔头或专门的脱模器。对于24h龄期的,2 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20-24h之间脱模。 3)水中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体水平或垂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养护期间试体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5)强度试验(具体结果待28天龄期时测定) 1)强度试验试体的龄期 试体龄期是从水加水开始搅拌时算起的。试体从水中取出后,在强度试验前应用湿布覆盖。 )抗折强度试验 2 ?每龄期取出3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须擦去试体表面的附着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侧面与圆柱接触。 ?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 ?抗折试验的加荷速度为(50?10)N/s。 3)抗压强度试验 ?抗折强度试验后的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体受压面为40mm×40mm。试验前应清除试体受压面与压板间的砂粒或杂物。试验时以试体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试体的底面靠紧夹具定位销,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 ?压力机加荷速度为(2400?200)N/s。 4(试验结果计算及处理 (1)抗折试验结果: 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Mpa。 3R,1.5FL/b11 R1式中 ——水泥抗折强度,Mpa; F1——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100mm; 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40mm; 以一组3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3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2)抗压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Fc,RcA Rc式中 ——水泥抗压强度,Mpa; 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22A——受压部分面积,mm(40mm×40mm=1600 mm)。 以一组3个棱柱体上得到的6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6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6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出这个结果,而以剩下5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5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则该组结果作废。 实验三:普通混凝土用骨料试验 一、砂的筛分析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砂的颗粒级配,计算砂的细度模数,评定砂的粗细程度;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筛 (2)天平 (3)鼓风烘箱 (4)摇筛机。 (5)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用四分法分取不少于4400g试样,并将试样缩分至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试样500g,精确到1g。 (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称好的试样倒入最上层的4.75mm筛内,加盖后置于摇筛机上,摇约10min。 (3)将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的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4)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m1= g, m2= g, m3= g, m4= g, m5= g, m6= g, m7= g。(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200g,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并以两次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的筛余量。)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a1= ,a2= ,a3= ,a4= ,a5= ,a6= 。(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相比,精确至 0.1%。)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A1= ,A2= ,A3= ,A4= ,A5= ,A6= 。(每号筛上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若各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3)砂的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A,A,A,A,A),5A234561M,x100,A1 Mx式中 ——细度模数; AAA621、„——分别为4.75,2.36,1.18,0.60,0.30,0.15m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5)评定结果:该砂样级配情况为 ,粗细程度为 。 二、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砂的堆积密度,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估计运输工具的数量或存放堆场的面积等提供依据。掌握GB/T14684—2001《建筑用砂》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鼓风烘箱 (2)容量筒 (3)天平 (4)标准漏斗 (5)直尺、浅盘、毛刷等。 3(试样制备 按规定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 L,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1)松散堆积密度的测定 取一份试样,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慢慢装入,等装满并超过筒口后,用钢尺或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瓶),称出试样与容量筒的总质量为 g(精确至1g)。 (2)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略)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按住容量筒,左右交替击地面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颠实(但所垫放圆钢的方向与第一层的方向垂直)。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钢尺或直尺沿中心线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刮平,称出试样与容量筒的总质量为 g(精确至1g)。 (3)称出容量筒的质量为 g(精确至1g)。 5(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3(1)砂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GG,12,,1V 3,1式中 ——砂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 G1——试样与容量筒总质量,g; G2——容量筒的质量,g; V ——容量筒的容积,L。 3(2)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 三、碎石的筛分析试验(颗粒级配试验) 参考砂的筛分析试验及教材书上步骤。 四、碎石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 参考砂的堆积密度测定试验及教材书上步骤。 实验四: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一、混凝土配比设计(初步配合比计算) 工程概况(构件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环境等条件):参考教材及作业描述。 原材料(水泥、砂、碎石等):参考教材及作业描述。 1.确定试配强度 2.确定水胶比 3.确定单位用水量 4.计算1m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 5.确定砂率 6.计算砂石用量 (以上步骤参考教材及作业要求细化) 1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为:水泥为 kg、砂为 kg、碎石为 kg、水为 kg。 二、混凝土拌合物的试拌 1(试验目的 学会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制方法,为测试和调整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打下基础。 2(主要仪器设备 (1)混凝土搅拌机 (2)磅秤 (3)天平 (4)拌和钢板等。 3(拌和方法 (本试验采用人工拌和法) 按所选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备料。本实验试配材料称量结果:水泥为 g、砂为 g、碎石为 g、水为 g。 1)干拌 将拌和钢板与拌铲用湿布润湿后,将砂平摊在拌和板上,再倒入水泥,用拌铲自拌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如此反复,直至拌匀;加入石子,继续翻拌至均匀为止。 2)湿拌 在混合均匀的干拌和物中间作一凹槽,倒入已称量好的水(约一半),翻拌数次,并徐徐加入剩下的水,继续翻拌,直至均匀。 3)拌和时间控制 拌和从加水时算起,应在10min内完成。 三、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与调整 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同时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根据试验结果不断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最终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实验室配合比;掌握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坍落度筒 (2)捣棒 (3)直尺、小铲、漏斗等。 3(试验步骤 (1)每次测定前,用湿布湿润坍落度筒、拌和钢板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不吸水的刚性水平底板上,然后用脚踩住2个脚踏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2)取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小铲分3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每层用捣棒沿螺旋方向在截面上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加料,顶层插捣完毕后,刮去多余混凝土,并用镘刀抹平。 (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150s内完成。 4(试验结果确定与处理 (1)提起坍落度筒后,立即量测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值。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以mm为单位,结果表达精确至5mm。 (2)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再测定。如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3)观察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和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如坍落度筒提起后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则表示此混凝土拌和物保水性良好;坍落度筒提起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且锥体部分的混凝土也因失浆而骨料外露,则表明此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不好。 (4)和易性的调整 1)当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泥浆量。 2)当坍落度高于设计要求时,可在保持砂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集料的用量。 3)当出现含砂量不足,粘聚性、保水性不良时,可适当增加砂率,反之减小砂率。 (5)试验结果 水泥 砂 碎石 水 配合比 坍落度 粘聚性 保水性 试配的配 合比 第一次调 整后 第二次调 整后 第三次调 整后 试验结论: 四、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试验 五、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掌握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及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校核配合比,并为控制施工质量提供依据。 2(主要仪器设备 (1)压力试验机 (2)混凝土搅拌机 (3)振动台 (4)试模 (5)养护室 (6)捣棒、金属直尺等。 3(试件制作 (1)制作试件前应检查试模,拧紧螺栓并清刷干净,在其内壁涂上一薄层矿物油脂。一般以3个试件为一组。 (2)试件的成型方法应根据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来确定。 1)坍落度大于70mm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人工捣实成型。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分两层装入试模,每层装料的厚度大约相同。插捣时用钢制捣棒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 进行。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面;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下层深度约20,30mm。 2并用镘刀沿试模内侧插捣数次。每层的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为每100cm截面积不应少于12次。捣实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镘刀抹平。 2)坍落度小于70mm的混凝土拌和物采用振动台成型。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拌和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用镘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和物稍有富裕,然后将试模放到振动台上,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振动台上自由跳动,直至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镘刀抹平。 4(试件养护 (1)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并在温度(20?5)?下静置一昼夜至两昼夜,然后拆模编号。再将拆模后的试件立即放在温度为(20?3)?、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的架子上养护,彼此相隔10,20mm。 (2)无标准养护室时,混凝土试件可放在温度为(20?3)?的不流动水中养护,水的pH值不应小于7。 (3)与构件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试件的拆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需保持同条件养护。 5(试验步骤 (1)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尽快进行试验,以免试件内部的温湿度发生显著变化。 (2)先将试件擦拭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试件尺寸测量精确到1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3)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 (4)混凝土试件的试验应连续而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0时,其加荷速度为0.3,0.5MPa/s;若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则为0.5,0.8MPa/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到试件破坏,并记录破坏荷载。 (5)试件受压完毕,应清除上下压板上粘附的杂物,继续进行下一次试验。 6(试验结果计算与处理 (1)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Pf,cuA fcu式中 ——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值,MPa; P ——试件破坏荷载,N; 2A ——试件承压面积,mm。 (2)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3个测值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1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或最小值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作废。 (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是以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抗压强度的标准值,其他尺寸试件的测定结果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200mm×200mm×200mm试件,其换算系数为1.05;100mm×100mm×100mm试件,其换算系数为0.95。 实验五:砂浆试验 一、试样制备 1.实验要求 1)控制砂浆所用的原材料,应符合质量标准,并要求提前运入试验室内,拌和时试验 ( 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2)水泥如有结块应充分混合均匀,以0.9mm筛过筛。砂也应以5mm筛过筛。 (3)拌制砂浆时,材料称量精度为:水泥、外加剂等为0.5,;砂、石灰膏、粘土膏等为1,。本实验试配材料称量结果:水泥为 g、砂为 g、石灰膏为 g、水为 g。 (4)拌制前应将搅拌机、拌和铁板、拌铲、抹刀等工具表面用水润湿,注意拌和铁板上不得有积水。 2.主要仪器设备 1)砂浆搅拌机。 ( (2)拌和铁板 约1.5m×2m,厚约3mm。 (3)磅秤 称量50kg,感量50g。 (4)台秤 称量10kg,感量5g。 (5)拌铲、抹刀、量筒、盛器等。 二、砂浆稠度试验 1.实验目的 测定砂浆的稠度,作为调整和确定配合比的依据。本实验配合比的砂浆稠度值要求达到70,90mm。 2.主要仪器设备 (1)砂浆稠度仪 由试锥、容器和支座三部分组成。 (2)捣棒、台秤、拌锅、拌板、量筒、秒表等。 3.试验步骤 (1)将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用湿布擦净,检查滑杆是否能自由滑动。 (2)将拌好的砂浆一次装入容器内,使砂浆表面低于容器口约10?,用捣棒插捣25次,并将容器振动5,6次,使表面平整,然后置于稠度测定仪的底座上。 (3)放松试锥滑杆的制动螺丝,使试锥尖端与砂浆表面接触,拧紧制动螺丝,将齿条测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并将指针对准零点。 (4)突然松开制动螺丝,使试锥自由沉入砂浆中,同时计时。10s立即固定螺丝,将齿条测杆下端接触滑杆上端,从刻度盘上读出下沉深度(精确至1?),即为砂浆的稠度值。 (5)圆锥筒内的砂浆,只允许测定一次稠度,重复测定时,应重新取样。 4.试验结果 水泥 砂 石灰膏 水 配合比 稠度值 试配的配 合比 第一次调 整后 第二次调 整后 第三次调 整后 试验结论: 三、砂浆分层度试验 1.实验目的 测定砂浆分层度,以评定其保水性。 2.主要仪器设备 (1)分层度测定仪 (2)其它仪器同砂浆稠度试验。 3.试验步骤 (1)将拌和好的砂浆,经稠度试验后重新拌和均匀,一次装满分层度仪内,用木锤在容器周围距离大致相等的四个不同地方轻敲1,2次,并随时添加,然后用抹刀抹平。 (2)静置30min,去掉上层200?砂浆,然后取出底层100?砂浆重新拌和均匀,再测定砂浆稠度。 (3)两次砂浆稠度的差值,即为砂浆的分层度(以?计)。 4.试验结果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砂浆的分层度值。如两次分层度试验值之差大于20?,应重做试验。 试验结论:(分层度?20mm,保水性良好;分层度20,30mm,保水性基本满足要求;分层度?30mm,保水性不好) 实验六:沥青试验 一、沥青的针入度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沥青针入度,可以评定其粘滞性并依针入度值确定沥青的牌号。掌握《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4509-1998),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针入度仪 (2)标准针 (3)恒温水浴 (4)试样皿 (5)平底玻璃皿、温度计、秒表、石棉筛、可控制温度的砂浴或密闭电炉等。 3(试样制备 (1)将预先除去水分的试样在砂浴或密闭电炉上加热,并不断搅拌(以防局部过热),加热到使样品能够流动。加热温度不得超过试样估计软化点100?,加热时间不超过30min。加热和搅拌过程中避免试样中进入气泡。 (2)将试样倒入预先选好的试样皿内,试样深度应大于预计穿入深度10mm。 (3)将试样皿在15,30?的空气中冷却1,1.5h(小试样皿)或1.5,2h(大试样皿),在冷却中应遮盖试样皿,以防落入灰尘。然后将试样皿移入保持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水面应高于试样表面10mm以上,恒温1,1.5h(小试样皿)或1.5,2h(大试样皿)。 4(试验步骤 (1)调整针入度的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和其他外来物,无明显摩擦。用合适的溶剂清洗标准针,用干棉花将其擦干,把标准针插入针连杆中固紧。 (2)将已恒温好的试样皿从水槽中取出,放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0.1?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应不少于10mm。 (3)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放在针入度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刚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必要时用放置在合适位置的光源反射来观察。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的指针为零。 (4)用手紧压按扭,同时开动秒表,使标准针自由下落穿入沥青试样,到规定时间(5s)停压按扭使标准针停止移动。 (5)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此时刻度盘指针的读数即为试样的针入度,用1/10mm表示。 (6)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三次,各测点间及测定点与试样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每次试验后都应将放有试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的水温保持试验温度。每次试验都应采用干净针。 5(试验结果处理 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沥青的针入度。三次试验所测针入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应大于表5中的数值。如差值超过表中数值,则试验须重做。 表5 针入度测定最大允许差值 针入度 0,49 50,149 150,249 250,350 2 4 6 10 最大允许差值 试验结果 针入度(0.1mm) 备注 第一次 第二次 三次试验所测针入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第三次 平均值 试验结论: 二、沥青的延度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沥青的延度,可以评定其塑性的好坏,可以评定其塑性并依延度值确定沥青的牌号。掌握《沥青针入度测定法》(GB/T4508-1999),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延度仪 (2)试模 (3)恒温水浴、温度计、金属筛网、隔离剂等。 3( 试样制备 (1)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磨光的金属板及侧模的内表面,以防沥青粘在试模上。 (2)与针入度相同的方法准备沥青试样,待试样呈细流状,自试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注入模中,并使试件略高于试模。 (3)试件在15,30?的空气中冷却30,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刀将高出试模的沥青刮走,使沥青面与模面齐平。沥青的刮法应自中间向两端,表面应刮得十分平滑。 (4)恒温 将金属板、试模和试件一起放入水浴中,并在试验温度(25?5)?下保持1,1.5h。 4(试验步骤 (1)检查延度仪拉伸速度是否满足要求(一般为5cm/min?0.5cm/min),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对准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水槽注水,并保持水温达试验温度?0.5?。 (2)将试件移至延度仪水槽中,然后从金属板上取下试件,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的金属柱上,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然后去掉侧模。 (3)测得水槽中水温为试验温度?0.5?时,开动延度仪(此时仪器不得有振动),观察沥青的拉伸情况。在测定时,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应在水中加入乙醇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的密度相尽后,再重新试验。 4)试件拉断时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即为试件的延度,以cm表示。在正常情况( 下,试件应拉伸成锥尖状,在断裂时实际横断面为零。如不能得到上述结果,在应在报告中说明。 5(试验结果处理 取3个平行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若3次测定值不在其平均值的5%以内,但其中两个较高值在平均值的5%以内,则可弃掉最低值,取两个较高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重新测定。 试验结果 延伸度(cm) 备注 试件1 试件2 3次测定值的情况, 试件3 平均值 试验结论: 三、沥青的软化点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沥青的软化点,可以评定其温度感应性并依软化点值确定沥青的牌号;也是在不同温度下选用沥青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掌握《沥青软化点测定法》(GB/T4507-1999)(环球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2(主要仪器设备 (1)沥青环与球软化点仪 1)烧杯 2)钢球 3)试样环 4)钢球定位环 5)试验架 (2)其他 电炉或其他加热器、金属板或玻璃板、金属筛网、隔离剂等。 3(试件制备 (1)将试样环置于涂有隔离剂的金属板或玻璃板上,将沥青试样(准备方法同针入度试验)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于环面为止(如估计软化点在120?以上时,应将试样环及金属板预热至80,100?)。 (2)将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热刀刮去高出环面的试样,务使之与环面齐平。 (3)估计软化点不高于80?的试样,将盛有试样的试样环及金属板置于盛满水的保温槽内,水温保持(5?0.5)?,恒温15min;预估软化点高于80?的试样,将盛有试样的试样环及金属板置于盛满甘油的保温槽内,水温保持(32?1)?,恒温15min。或将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水平地安放在试验架中层板的圆孔上,然后放在烧杯中,恒温15min,温度要求同保温槽。 (4)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预估软化点不高于80?的试样),或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预估软化点高于80?的试样),使水面甘油液面略低于连接杆上深度标记。 4(试验步骤 (1)从水中或甘油保温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为了使钢球位置居中,应套上钢球定位器,然后把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或甘油面至连接杆上的深度标记,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有气泡。再将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水银球底部与试样环下部齐平。 (2)将烧杯移放至有石棉网的电炉或三脚架煤气灯上,然后将钢球放在试样上(务使各环的平面在全部加热时间内处于水平状态)立即加热,使烧杯内水或甘油温度上升速度在 3min内保持(5?0.5)?/min,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如温度的上升速度超过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做。 (3)试样受热软化,包裹沥青试样的钢球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的温度即为试样的软化点。 5(试验结果处理 取平行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的偏差不得大于下列规定:软化点低于80?时,允许差值为0.5?;软化点高于或等于80?时,允许差值为1?。否则试验重做。 试验结果 延伸度(cm) 备注 试件1 试件2 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的偏差情况, 平均值 试验结论:
本文档为【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报告书写格式参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316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2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26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