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doc】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举报
开通vip

【doc】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doc】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第23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 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1.23No.1l (Nov.2011) 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黄俏凤,张金武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梁启超既是立宪派的领袖,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他在民 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不同时段对辛亥革命曾有过不同...

【doc】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doc】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第23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 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1.23No.1l (Nov.2011) 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 黄俏凤,张金武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梁启超既是立宪派的领袖,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他在民 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不同时段对辛亥革命曾有过不同的评价和反思.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回忆并解读 梁启超的评价和反思,以揭示他从文化启蒙的角度,回答中国将向何处去的思想. [关键词]梁启超;辛亥革命;评价;反思 【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85(2011)11—0001—05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变革,正成 为我们的百年回忆,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 使民主自由之声一度高响于古老的中国大地.值此 辛亥百年之际,学界对此次革命有诸多反思?.梁 启超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又是辛亥革命的亲历者, 他在民国初年和辛亥十周年两个时段对辛亥革命有 过不同的反思和评价.回望史海沧桑风云变幻后的 今天,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背景下,我们关注百年 前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和反思,以期有新的启 示和思考. 一 ,民国初年的反思与评价 民国成立,百度维新?j.面对这种局面,各个 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虽然无不以自己的政治态度和 政治行为决定舍取,但都面临一个怎么办的问题? 矢志追求宪政的梁启超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对革 命有着什么样的态度和思考呢?革命的爆发确使梁 启超坐卧不安,心急如焚,但他还是接受了革命,在 该时期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中(如《新中国建设问题》 《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财政问题商榷书》《鄙人 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痛定罪言》等)对革命 进行了积极的系统思考.一方面从思想启蒙角度对 辛亥革命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对革命后存在的隐患 表示不满,以期通过政治策略的调整实现立宪党人 梦寐以求的宪政理想,使"国会得有实权,完全宪政 从此成立." (一)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了革命迅速取得成功的原因 梁启超认为革命成功的原因有二:一是报纸的 舆论宣传作用."世人或以吾国之大,革数千年之 帝政,而流血至少,所出代价至薄,诧以为奇.岂知 当军兴前军兴中,哲人畸士之心血沁于报纸中者,云 胡可量?""他认为,辛亥革命能迅速推翻帝制取 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革命前和革命中众多 仁人志士通过报纸进行大力的思想宣传和动员,推 动辛亥革命迅速获得成功,也起到了纾革命之"祸" 的作用.可见梁启超相当重视从思想启蒙的角度肯 定报纸对革命的舆论导向宣传作用.二是天时地利 人和诸因素相结合,尤其是人的因素即民心所向,这 是更深层的原因.在梁启超看来,晚清政府统治已 民心尽失,社会矛盾千钧一发,革命一起,民心群起 推之,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帝制取得成功,革命爆发 是天下民心所向,时势之趋.正如他言:"今兹民军 所以获意外大捷,非尽我所能自为也,而实缘敌之太 不竞.非我能亡前清,而前清实自亡也."[31614"武 汉事起,举国之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 乎全国民心量之所同然."_]l5鼹 [收稿日期]2011—09—18 [作者简介]黄俏风(1982一),女,广东揭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政 治史. 张金武(1981一),男,四川南充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近两年代表性的文章有:章开沅,《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决策与信息}2011年第2期;朱英,《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与百 年超越》《社会科学}2ol1年第2期;[菲律宾]董拔萃,《把握纪念辛亥革命主题团结推进中国和平统一》《统一论坛》贰零壹壹?壹;李良玉, 《民族融合的新起点: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学术周刊}2olo年;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中国学术周刊}2010年;罗 福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演进》《中国学术周刊}zolo年;许耀桐,《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理论探索))2011 年第2期,等等. 】 第23卷第1I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2011年I1月 (二)对革命后存在的隐患进行反思 一 方面,梁启超称赞辛亥革命后的"共和国体" 是神圣高尚的,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 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 也."l4J8他充分肯定了这场变革在古老的中国由传 统向现代道路迈进中的转折意义,表明了他心系国 家民族前进方向的宏愿.他孜孜追求的核心是中国 如何强大和实现现代化,因此,常在文中强调"以使 中国成为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另一方面,他更 多的是理智的思考和对现存隐患的不满.对于民国 初年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状况,梁启超不藏其忧虑之 词."民国现状,蜩螗沸羹……不可掩蔽.……危 机之伏而未发者,尚不知几千万.以此自诩成功,非全无心肝安得有此言?"_3J6H通常革命过后带来的社 会混乱是不可避免的,帝制的结束只是宪政的开端, 如何调整政策以革命之势推动宪政是梁启超的思考 重心."自今以往,时势所要求者,乃在中国建设大 业.而斯业之艰巨……此非一二人之智力所能取 决,实全国人所当殚精竭虑以求止于至善者 也."【3船辛亥革命后梁启超的政治行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曾不断 调整,从用北洋军倒政府到和袁,慰革,逼满服汉,梁 启超既尖锐地直指当时的隐患以示其忧虑,又能对 革命派从敌对到缓和甚至携手共反专制,建设中国 大业,反映了他对宪政的期待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 焦虑与思考. 二,辛亥革命十周年纪念时 的再次反思与评价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大转型 时期,社会解体的突然,政治斗争的激烈,新旧观念 的交织使人们的思想常处于动荡,变化和反复不平 衡中,出现了"先进者已接受或迈向社会主义思想, 落后者仍抱住'子日诗云','正心诚意'不放"的 状况,各种思潮相互对峙,其中,革命共和主潮已是 渐趋渐浓.梁启超始终牢记立宪派的使命,为大民 族而战的他又一次站在时代的潮头对革命进行反 思,表达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焦虑与思考.从他这 时期的一些文章可窥其思想,如1921年的《辛亥革 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和1923年《五十年 中国进代概论》. (一)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肯定 事隔十年,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梁启超还是高 度肯定的,"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 回……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 了."?他从民族精神自觉和民主精神自觉两个方面 肯定革命的转折性意义."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 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 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藉.自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 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 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做民族精 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1.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唤醒了中国人民族精神 的自觉.梁启超对这场革命的评价与反思着眼于整 个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发展与崛起,他意识到一个完 整强大的民族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前提,辛亥革命难 能可贵地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作出了大贡献.早 在1901年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他就根椐 德国政治学家伯伦知理对欧洲国家思想变迁的考察 结果,就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特点,古代民族主 义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区别以及中西民族主义异同等 问题有过比较详尽的阐述u3Jl科.他在文中提倡的是 大国家民族主义,这与其他流派(如革命派的狭隘 民族主义)是根本不同的.辛亥十年后的他再次肯 定革命对中华民族整合性的巨大影响,阐明现代化 过程中民族国家强大力量的重要性.梁启超从民族 凝聚力,民族自尊心,民族融合三个角度阐述他的大 国家民族主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其一,辛亥革命唤醒和激发了中国人内在的固 有的强大民族凝聚力,这种力量的形成对中国真正 迈向现代之宪政道路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民族能 否站得住,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如何,所谓自觉 心,最要紧的是觉得自己是整个国民,永远不可分 裂"_6.始终致力于中国现代化的梁启超对民族的 凝聚力问题相当重视,"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 裂",这样的话语蕴含了多少期望和感慨,也说明辛 亥革命这场空前的大变革使中华民族在直面外来冲 击和侵略的时候进发了内在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使 古老的中华民族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显得既古 老又青春无限.其二,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民族骄傲成为一种强烈的 信号.如他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觉悟,觉 得我们这一族人……任凭别人说我们是保守也罢,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 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见梁启超.辛亥革 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M]//饮冰室合集.文集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店,1989:1. 2 第23卷第11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2011年11月 说我们骄傲也罢,我们断乎不肯看轻了自己,确信我 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份子,不能屈服在别的民族地 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够自立的根本精 神."_6]其三,辛亥革命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和扩 大.梁启超不仅肯定这场变革在政治经济上的巨大 变革作用,还着眼于它在民族的融合和发展方面的 作用."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民 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 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 成分."中华民族自古是大整体,但是在清代,民 族矛盾尤其是满汉矛盾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汉 人不断反对满人的民族压迫,从"反清复明"到"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现状不利于中华民族的 整体发展.辛亥革命带来了变化和转机,梁启超强 调民族精神的自觉,而且着眼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内 在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融合的角度建立一个 强大的中华民族,他的大民族主义在当时具有很强 的前瞻性.在晚清,他是最早公开提出解决满汉矛 盾办法的人之一,"则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 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8从他充分肯定革 命对中华民族整体性的作用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大 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是符合当时和以后中国发展 方向的正确趋势.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强大的民族底蕴和凝聚力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在 世界崛起的基础,是中国现代化不可替代的因素. 2.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强化了中国人民主自觉 精神.梁启超认为这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藉", 是中国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起点.其一,梁启超认为 革命显现出中国人强大的民主自觉精神,革命成功 便是全国人的自觉心一起进现的结果."武昌一声 炮响,我们永远托命的中华民国,便头角峥嵘的诞生 出来了.这是谁的功劳呢?这是全国人的自觉心, ,宣统之间,全国 到时一齐进现的结果."_6"当光绪 有知识有血性的人,可算没有一个不是革命党.但 主义虽然全同,手段却有小小差异."L6他将辛亥爆 发说成全国都是革命党和全国人的自觉心一起进 现,看似刻意否认革命派的作用,其实不然.穿越字 里行间,梁启超抓住的是革命中中国人的民主自觉 精神,这种精神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既体现了强烈 的民心所向,又反射出清政府尽失人心.其二,辛亥 革命的性质不是改朝换代的重复."从历史上看, 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从今 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欧美呢,独占呢,共管呢, 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义,可断断乎做不到 了.任凭什么人,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 石烂不会有这种事了.这回革命,不会推不倒贵族 阶级的世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 制度,中国迈向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即使只是个开 端,还要走很多曲折道路,却开拓了"将来中国人自 发的凭藉",掀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 (二)对辛亥革命的局限再次深刻反思 时隔十年,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不足有了新的 反思,视野从大到小,从对革命后社会危机四伏的担 忧转向具体的文化思想上启蒙力度不足.他尖锐地 指出,这场革命未能真正地肃清封建旧势力的阴影. "革命的时候,因为人民自身力量尚未充足,不能不 借重固有势力来做应援."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立 宪派始终坚持人民力量的不足,不主张在中国进行 过激且超过现实承受力的变革,他的评论客观地点 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另者,他认为革命后思想文化 上的解放力度不够更是让人不满意."革命成功将 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 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 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拿我们这五 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 试看这五十年美国何如,这五十年日本何如,至于学 问思想界,真算得一日千里."新制度新国民,说 到底思想一定要新,才能真正做到改变.一场完整 的革命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变革,还是思想文化 观念上的变革,思想变革也最能反映革命的深入度. 梁启超认为这是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重任,是中国 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环节,革命打碎了很多物 质层面的旧东西,但思想层面未能实现大浪潮式的 突破,这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包袱,需要后来者不 断地去突破. 三,对梁启超两段反思的思考 纵观梁启超在两个不同时段对辛亥革命的反 思,我们可以发现他有两大转变:对革命的文化启蒙 从肯定到甚感其力度的不足,对新中国的建设从政 治策略的调整到侧重思考大民族国家的发展,个中 原因笔者认为有三: (一)始终不变的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 读20世纪初梁启超的文字,字里行间扑面而来 的是国家被瓜分的悲呼,"呜呼,国事不可不问矣, 其现象之浑浊,其前途之黑暗,无一中不令人心灰绝 望,"[3]334.中国之命运,殆在旦夕."[9]4.这些都表明 他孜孜追求的核心是中国如何强大和现代化,"以 3 第23卷第11期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2011年11月 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积极的反思 是为了解决问题,梁启超苦苦思索并希望回答的是 未来中国如何真正迈向现代化.他对中国未来的构 想就是思想启蒙.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文化启蒙 是现代中国必须要的.他说:"要拿旧心理运用新 制度,决计不可能""恰值欧洲大战告终,全世界思 潮都添许多活气,新近回国的留学生,鼓起勇气做全 部解放的运动.算是划出一个新时期来了."梁 启超虽然对革命十年后的思想解放力度不满,但从 一 些新青年的思潮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他转而从文 化启蒙的角度思考中国将向何处去.认为古老的中 国只有从思想心理上彻底解放才能真正巩固辛亥革 命的成果,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新中国.他肯定 中国有这种可能:"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机 能,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前途便别是一 个世界."【7]47梁启超是一个思想的弄潮者,站在时 代前沿以思想启蒙思考民族的发展. (二)梁启超相当重视思想启蒙 从在戊戌时期作为康有为的弟子和得力助手, 他的活动一开始就有侧重宣传的特点,如《变法通 议》和发表在《时务报》里众口传诵的着名文章,让 人们记住了这位年轻而犀利的宣传家,以至有人说 "他不是思想家,而只是宣传家."?民初十年,君 主立宪与反清革命两大思潮是清末社会思潮的主 流,两大思潮虽有分歧和矛盾,但在改变清王朝专制 统治,追求国家政治民主化方面却是一致的,两种思 想共同冲击着清王朝专制统治的基础.立宪派更多 的侧重于思想启蒙方面,"在革命派忙于暴动,暗杀 这类'武器的批判'的时候,立宪思潮却拿起'批判 的武器',大规模地,系统全面地宣传四方的宪政理 论,批判君主专制,做了革命党人所忽视的思想启蒙 工作."l】..梁启超这一时期在思想界也是侧重于广 泛的思想启蒙工作,他广泛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各 种理论学说,作了各种《泰西学案》,极力鼓吹一整 套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思想,从脍灸人 口的《新民议》提倡新国必先新民到《开明专制论》 甚至《新史学》以通俗浅近的生动文笔介绍,宣传和 ,地理 评议资产阶级思想,引人大量哲学,人物,历史书籍等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知道了除 古昔圣贤之外还有那么多精深博雅的思想,道理,原 则和方法,有了对比,才使人们感到本民族的落后, 更强烈地燃起救国和革命的热情.重视思想启蒙这 个特点使辛亥十年后的梁启超意图从文化启蒙的角 度思考中国将向何处去. 4 (三)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思想的作用 1898年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又游历美 洲,澳洲,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与大量接触西学,使他 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转变,大民族主义逐渐形成. 他在《论学日本文之益》中,"哀时客既旅日本数月, 读日本之书,畴昔所未见之书,畴昔所未穷之理,如 幽室见日.""自居东以来,广搜日本书而读之,思想 言论与前者若出两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深 受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影响,如他所言"几百年来种 种之壮剧,亦由民族主义磅礴冲击于人人胸中,今日 欧洲之世界,何莫非食民族主义之赐."l3JI'自十 六世纪以来,欧洲所以发达,世界所以进步,皆由民 族主义磅礴冲击而成."L3J撕这是资本主义向世界扩 张中形成的包括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世界竞争,对 国民的重视以及超越狭隘的地域,血缘,文化的束 缚,转而强调以国家疆域为界限的大民族主义,它是 开放和进取的.大民族主义使梁启超更加关注辛亥 革命对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四,启示 以史为鉴,思考现实.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 巨大变化,也给现代中国留下了太多需要思考和面 对的问题,它连接着中国传统和现代,有感于此,笔 者以浅陋之见,将梁启超的反思精华挖掘出来与大 家探讨.梁启超既是维新运动的志士和领袖,也是 革命派的对手,经历了辛亥革命,出于对中国命运的 由衷关切,他两度对辛亥革命进行了饱含激情和深 刻的评价和反思.透过他的文字,我们能从中获得 一 些启示和思考:其一,先进理论思想的舆论先导作 用是任何一场革命所不可或缺的;而这种思想舆论 的渗透力度必须要透彻才能让国民以全新的心态和 观念去不断推动变革的深人,一场有力的思想启蒙 不仅革命前需要,革命后也不应停止.其二,一个民 族要想真正在世界崛起,强大的民族底气和民族凝 聚力是无可厚非的支柱,中国必须以一个整体的中 华民族姿态迈向现代化.其三,民意是最为珍贵的, 民心所向才是真正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无论权力 如何再分配,利益如何再调整,民心和民意始终应该 是革命和改革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吴雁南,冯祖贻,苏中立,郭汉民.中国近代社会思潮[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 .与雪公书[M]//梁启超年谱长编.丁文江,赵丰田,编. [2]梁启超 I-海:E海人民出版社.1983:552—554. 第23卷第11期 (2011年11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 SOCIALSCIENCESJOURNALOFUNIVERSITIESINSHANXI VO1.23No.1l (Nov.2011)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及其启示 罗花香 (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系统地阐述了解 决民生的重要性,构建 了解决民生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解决民生的具体政策.毛泽东在此时期的民生思想 以及有效落实,是中国共产党 迅速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解决民生也有重要的启 示.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85(2011)11—0005—04 民生既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又是社会组 织活动的重要目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生, 一 直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手 段.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注民生,重视民生, 改善民生,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解放战争 时期,尽管战事激烈,但毛泽东仍然把解决人民生计 和生活问题放在重要地位来对待,把解决民生问题 与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紧密联系起来,从赢得战争 胜利以及夺取和建立政权的角度来认识民生的重要 性,从总体上构建了解决民生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 解决民生的一系列政策,使解放区人民的民生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使中国共产党为全国最广 大人民利益着想的宗旨和信念得到彰显,为战争的 胜利和全国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无疑是 进行革命战争.进行革命战争,当然要靠军队,但也 不能仅仅是军队.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 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 才能进行战争."…?.决定战争胜利的最终因素是人 民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最 关键因素.那么,怎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呢? 这就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仅顺应历史和社 [3]梁启超.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M]//梁启超选集.李华 兴,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二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9. [5]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21. [6]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M]//饮冰室合集.文集 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89. [7]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三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89. [8]董方奎.梁启超与立宪政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207. [9]梁启超.论中国人种之将来[M]//饮冰室合集.文集三.北京:中 华书局,1989:48. [10]郭汉民.晚清社会思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13—14. [11]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3. LiangQichaoSEvaluationandReflectiononRevolutionof1911 HuangQiao~ng,ZhangJinwu (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TheRevolutionof1911broughtaboutamajorchangeinChina.Asaleaderofeonstitutionalistsandawit— nessofthisrevolution,LiangQiehaomadedifferentevaluationandreflectionrespectivelyintheearlyRepublicandatthe tenthanniversaryofthe1911Revolution.Atthetimeofitscentennial,itismeaningfulandenlighteningforUStorereadhis evaluationandreflectionSOastoexposehisintensionoffindingawayoutforChinafromanangleofculturalenlightenment. [Keywords]LiangQichao;theRevolutionof1911;evaluation;reflection [收稿日期】2011—09—22 [作者简介]罗花香(1986一),女,湖南衡阳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导师:肖东波教授. 5
本文档为【【doc】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6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0-14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