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

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

举报
开通vip

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建构自我之重要法则 扬扬肚子露出来了,妈妈说:撩起衣服,容易着凉,请把衣服放下。女孩子坐着尿,男孩子站着尿,如果你站着尿会尿湿裤子,这次妈妈会帮你处理,下次不要再尿到裤子上啦。(露出肚子与身体是否着凉有关系,与羞不羞没关系,让孩子全然地接纳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性别) 妈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夸耀扬扬会背唐诗什么的,孩子如果会,说明他具有这能力,这属于自我的内在积累。孩子习得某种能力,只是为了自身内在的积累,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妈妈从不要求扬扬在客人面前表演歌舞,扬扬可以随时想跳就...

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
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建构自我之重要法则 扬扬肚子露出来了,妈妈说:撩起衣服,容易着凉,请把衣服放下。女孩子坐着尿,男孩子站着尿,如果你站着尿会尿湿裤子,这次妈妈会帮你处理,下次不要再尿到裤子上啦。(露出肚子与身体是否着凉有关系,与羞不羞没关系,让孩子全然地接纳自己的身体,接纳自己的性别) 妈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夸耀扬扬会背唐诗什么的,孩子如果会,说明他具有这能力,这属于自我的内在积累。孩子习得某种能力,只是为了自身内在的积累,不是为了取悦别人。 妈妈从不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扬扬在客人面前表演歌舞,扬扬可以随时想跳就跳、想唱就唱。想跳想唱是扬扬的内在喜欢这样做就这样做了,有没有人观看都一样。 不把孩子成长的力量放在取悦别人上,而在于自身的累积。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无论面对几百上千的观众,她都能放松地、自如地表现自己——我有这个能力,我展示就行了,无关乎你们对我的评判!因为从小没有以别人的评判指导自己的习惯。 扬扬妈妈在哈佛女孩的书上曾学过一招,让孩子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任:再不乖,妈妈生气啦。未遇上“爱和自由”时,扬扬妈曾经用过,看了《爱和自由》之后,吓出一身冷汗:还好,用得少,赶紧改。如果长期让孩子为别人的情绪负责任,孩子就学会观言察色,迷失自我。扬扬妈后来的说词是: 1 宝贝,必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某个自身需要做的理由)。妈妈生气是因为妈妈自己有情绪,和你无关。 打针了,扬扬说:“妈妈我怕。”妈妈说:“是的,打针是让人害怕。一会儿,护士阿姨扎针的时候,你觉得疼,想哭可以哭,想大声叫也行。妈妈会抱着你,妈妈在身边陪你,安慰你!” 然后亲亲扬扬,更紧地抱住她,扬扬从妈妈的眼神中获得了支持的力量。每一次都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扬扬对打针不会强烈的抗拒。 让孩子学习敞开全身的感受力去感受疼痛。如果痛苦一来,就把痛苦与自己阻断,那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起了心理防御机制:我不要感受,我不要感受。这样的孩子习惯的模式是:不要记住,不要记住,记住是件痛苦的事。长大后常常做事常常丢三拉四的,因为这些已经成了他头脑里的自动化的体察和感知模式了。 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直面痛苦的能力,他也不可能有很强的艺术感受力。我们现在的家长最常用的模式是,把孩子的感受与自我断裂开,然后又逼着孩子学艺术,孩子无法深入地学习艺术时,就骂孩子,殊不知学艺术是以敏锐的感受力为基础的呀!唉! 扬扬在学习分享,妈妈问:“宝贝,涓涓和你分享蛋糕,你开心吗?”“嗯,开心。”“你下次愿意和她分享你的食物吗?” 扬扬妈用的这句话的关注点还是放在孩子的内在的。通常情况下,妈妈们爱用另一句:“下一次,你一定要和涓涓分享食物哦!”外在的要求出现了,压力随之而来,内在的意愿不被重视。 尊重孩子肌肤的感受力。有一天,妈妈给扬扬买的小裤衩时,遇上了扬扬的小伙伴景儿的妈妈也在那个店里买小裤衩,说景儿非常喜欢穿小裤衩。买回来后,扬扬不想穿,那个当下,妈妈脑海里冒出一句话:“你的小伙伴景儿就爱穿小裤衩,你怎么……”还好这句话没说出口,妈妈知道每个孩子肌肤的感受力是不一样的,不能和别的孩子对比,于是改了一个说法:“扬扬,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觉得裤衩太小,穿起来不舒服。”“哦,不舒服,那是旧的裤衩太小了,勒到你的小屁屁了,今天妈妈买大件点的了,你试试看,如果还是不舒服,妈妈另想办法,好吗?” 你看,小小的穿不穿小短裤的一件事,都得注意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感受力上,不能勉强孩子,不能把别的孩子的情况套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有时候,扬扬妈也会犯些小错误,比如说:“扬扬,快穿上这件裙子,让我看看漂不漂亮。”扬扬说:“好的,我呆会儿穿到学校,老师们肯定会说我漂亮。”扬扬妈一听:“坏了,要是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取得别人对自己外表的评价上,岂不成了别人的心理奴役?”到了学校赶紧交待老师们,给一点肯定就行,不要过多地评论扬扬的衣服。多少人一辈子着 装都是为了迎合别人,没能力却硬要买名牌,为的是让别人看起来自己有身份。明明自己穿着不舒服,别人说好看,就把自己的身体硬挤进去,折磨自己活受罪。 穿衣服这件事也还是得回到内在感受上,后来扬扬妈学会了这么说:“宝贝,这件衣服喜欢吗,穿在身上的感觉怎样?”“宝贝,试一下这双鞋,走几步看看,感觉怎样?合脚吗?”这样的说法仍然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内在的感受。 妈妈最经常对扬扬说的是:宝贝,你乖的时候,妈妈爱你,你不乖的时候,妈妈也爱你!妈妈发出的信息是:你的自我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妈妈都无条件地接纳。 无条件地接纳使得扬扬从小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状况,包括认知上:妈妈,这个我不会。她从来不需要因为自己不会而羞愧,她是小小孩,本来就要在不断学习中长大呀,不会这个那个的多正常呀。身边却常常听到一些妈妈对孩子说:你不是会这个的吗,怎么不会啦?孩子一下子就听出这话里有批评的意思,心里更不自在了,哦,我不会,妈妈不接纳我,下回不会的时候,可不敢让妈妈知道了,要知道又该遭批评了。 一个孩子处在孩提时候尚不敢朝妈妈敞开心灵,长大以后,进入青春叛逆期怎么可能与长辈进行顺畅地交流? 我们说六岁以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与成人之间、与社会之 间互动的模式是否是健康的、人性化的,而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 扬扬妈从来不阻止孩子哭泣,做好共情,接纳孩子内在的情绪:宝贝,妈妈知道你不开心了,妈妈理解。妈妈爱你,妈妈在这儿。 成人学习做个好的陪伴者!当孩子被告诫不要哭时,孩子往往把悲伤压抑得更深,负面情绪始终无法消除。我们往往以为孩子忘了,其实上过一些心灵工作坊的朋友就知道,无论这件事过去十年三十年或更久,一旦情景再现,所有的痛一如当初般强烈,绝对不会因为时光的推移而减少一分一厘。 在扬扬吃饭的提醒上,妈妈说的是:宝贝多吃饭就能长身体。除此之外不说争第一名之类的话。因为妈妈发现,之前爸爸和保姆爱用这种方法哄孩子,短时间内是有效了,但是出现了潜伏症状。 那一次,妈妈带着扬扬和另一个三口之家登山时,那个家庭的孩子是个十二岁的男孩子裕裕,当时的扬扬两岁三个月,妈妈和扬扬速度慢,裕裕妈就在后面陪同着一起慢慢走,裕裕和爸爸总走在好远的前面。一路上只听扬扬着急的声音:等等我,不要那么快,快停下。然后在裕裕哥的等待下,心急火燎地冲上前去。妈妈一看这情形,扬扬显然不知道自己与十二岁的裕裕哥哥之间体能上不具有可比性,但是她就是急呀。 妈妈估计她心里想:哎呀,我要做第一名,我可不能做第二名,第二名不好,不好,我就不要!所以不顾一切地数次要向裕裕哥哥发起冲击。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出的不能接纳自己能力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在孩子尚未具备竞争能力时过早地引进竞争。孩子现在需要的是与内在的连结,而不是与外在的标杆较劲,到心智发展成熟了,掌握了社会游戏规则之后进行良性地竞争当然是必要的。 经过登山这件事后,妈妈感悟到“第一名”这个方法的毒性不小,坚决禁止家人再用。 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对自己负责就行了,要是如衿衿妈说的,衿衿吃饱了,爷爷奶奶就开心,吃饭又成别人的事了。这个话题应该归到立界限里去了。但归到成长的注意力应在内在还是引向外在,也是适合的。吃饭是为了爷爷奶奶开心,肯定是引向外在了。 分析到这里,该结束了,希望更多的父母能被触动,来改变,来理解“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放在内在”,在养育中保持警觉,建构起孩子的自我。 让每一个孩子放松地成长,听得到内在的声音,纵社会化却无损她的自我。妈妈们自身寻求成长的过程中,也适用于这一法则,把自己成长的注意力放在内在,保持深度地觉察,一切美好的可能就会到来。(保持对这个内在变化的世界的 平等心是更深的修为了!) 这样与内在深度连结,一点一滴建构起的自我,到某一天将会彰显出强大的力量。 另:语言的力量: 妈妈:我这件衣服漂亮吗? 宝贝:你感觉呢?(在内在) “怎么穿了那么久还没穿好?”(从外在否定孩子) “穿鞋子很考验你小手的灵活性,加油!”(正面鼓励)“筷子用起来很简单,你看我。”(否定孩子的体验) “筷子用起来可能不很简单,底下对齐可能更容易夹起来。”(支持肯定,示范) 例: 倩倩,五岁,是一个容易紧张、容易掉眼泪的女孩,她最喜欢的表姐在这里和她一起度过了一个暑假之后要回去了,倩倩感到很难受,可妈妈好像不是很理解她的感受。 倩倩(眼里含着泪水):姐姐要走了,没人跟我玩了。 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你可以和隔壁的晓峰一起玩啊。(否定孩子的感受) 倩倩:我不喜欢和他玩,姐姐才是我的好朋友。 妈妈:可姐姐也要回家啊,所以你不能这么耍赖。(还是否定) 倩倩:妈妈!(啜泣) 妈妈:你都已经五岁了,大姑娘了别这么哭哭啼啼的。(不接纳孩子内在的悲伤感受) 倩倩狠狠地瞪了她妈妈一眼,然后就跑回自己的房间里,关上了门。 如果用以下这几句话,很明显看出来,孩子的整个内在感受是被接纳的。 “没有姐姐你觉得很孤单。” “你会很想她对不对?” “当你们习惯在一起的时候,分开是很痛苦的。” “没有姐姐在,你很多时候都需要自己一个人玩了。” 这样的回答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亲密之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关于这个话题,我的思考:我想,哪怕妈妈什么教育体系都不懂,只要在六岁前与孩子的内在保持连结,这个孩子就绝对健康。不拿大道理压孩子,不与别人比较,完完全全地关注孩子的内在,仅此一条,孩子将终身受益! 通过这些思考,我发现我与我家丫头内在的连接更深了,她的每一刻如花般绽放的情绪,深深地吸引着我。早早听到“儿童是成人之父”,现在才内化了。把我自己也内化成四岁,全然地感受着生活的快乐! 有时候看到电视上有关远古人类生活场景,我就想:“人类从古到今发展得这么快,到了今天还要往哪发展呢?”看着纷繁的世界,我常常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楼已甚高,飞行员已达月球,未来还要怎样呢? 曾经有人断言奥修是超越现在人类一千年的精神领袖,刚刚看到这个说法时,对于一千年后人类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理解。现在我开始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在和周围人的内在时,才真正明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慢慢放下对外在物质的索求,不断探索人类的内在世界,不断深入了解人类和宇宙,不断了解人和宇宙的关系。千年后的人类将呈现出灵异超凡的面貌,也许那里的人类,已经能自如地将自己与宇宙意识深深连结在一起。那时候的人类也会为今天我们只追求外在世界的成功而叹惜,就如我们今天赞叹千年前人类的状态一样。 我似乎找到了人类发展的方向?! 毫无疑问,外在的极度丰富的物质文明之后,必将走向内在世界的探索! 让孩子的前六年走向内在,这样的生命是喜悦的快乐的平和的!
本文档为【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05
浏览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