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举报
开通vip

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出版与出版学 1. 什么是出版,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答:出版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出版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1)资源开发。出版是对已有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 (2)编辑加工。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于读者消费的内容的过程。 (3)大量复制。出版是对加工好的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 (4)广泛传播。出版物还要通过发行环节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所以广泛传播也是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出版与出版学 1. 什么是出版,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答:出版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出版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1)资源开发。出版是对已有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 (2)编辑加工。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于读者消费的内容的过程。 (3)大量复制。出版是对加工好的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 (4)广泛传播。出版物还要通过发行环节向社会进行广泛传播,所以广泛传播也是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出版活动的开展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出版活动的开展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1)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形成出版产品的资源条件。这里所指的资源条件,主要指出版物选题资源,即直接构成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知识内容的来源。 (2)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对出版产品进行加工制作的生产条件。精神产品的生产需要有高素质的编辑人员,物质产品的生产需要有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原材料和劳动力等。 (3)必须具备广泛组织出版物公之于众的流通传播条件。将出版物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流通组织工作来实现,因此就需要有流通机构、工作人员及信息网点、渠道、设备等流通传播条件。 (4)必须具备由一定规模的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条件。满足市场需求是出版活动的目标,没有市场需求,出版活动就没有意义,由一定规模的消费需求构成的市场是开展出版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3. 概述出版物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答:以构成要素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出版物可以划分为六大基本类型: (1)报纸。指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公开连续性出版的散页出版物。报纸由报头、正文及辅文三大部分组成。 (2)期刊。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期刊一般包括封面、目次页、正文、封底。 (3)图书。指用文字、图像或其他符号,按一定主题和结构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以印刷或非印刷的方式复制在供携带的载体上以向公众传播的作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图书定义概括为:凡由出版社或出版商出版的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BOOK);5页以上、48页以下的称为小册子(PAMPHLEF)。图书一般由封面、正文和辅文构成。 (4)音像制品。音像制品是指录有科学文化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等出版物。根据所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信号的不同,它可以分为录音制品和录像制品两大类型。前者包括录音带、唱片和激光唱盘,后者包括录像和激光视盘。 (5)电子出版物。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可行的大众的传播媒体。电子出版物的类型主要有电子图书、电子连续出版物、电子版书目数据和计算机软件等。 (6)互联网出版物。即指将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的作品的内容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与互联网相连的数据库或其他的相应载体上,并借助计算机进行互联网上的在线传播或其他利用的出版物。 4. 什么是出版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出版学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其主要理由是: (1)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所特有的矛盾。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不同于其他经济领域的商品供求矛盾,它反映的是文化知识的供应与社会对文化知识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图书馆、文化馆工作领域的出版物供求矛盾,它是围绕出版物商品价值的实现而产生的矛盾,反映的是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2)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影响与制约着出版领域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如出版物的生产与流通的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版资源和产品结构的矛盾,流通过程中批发与零售的矛盾、物流和商流的矛盾等等,都要受供求矛盾的制约。 (3)出版物的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领域的基本矛盾。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是出版活动中各种经济关系的综合反映,生产领域中各种经济关系都可通过供求矛盾反映出来。 5. 为什么说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 答:科学领域的学科划分,是依其研究对象的属性决定的,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而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则是社会科学。说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是因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物商品的供求矛盾,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且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1)书刊出版活动,是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文字,出现了书籍,有了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出版活动才得以产生。(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也不断发展,也就促使出版业经营者在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中使出版活动不断地获得发展。(3)出版物商品的供求矛盾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影响与作用的结果。 6. 谈谈你对出版学理论与出版实践这两者关系的认识。 答:出版学理论与实践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丰富的出版工作实践是出版学理论发展的源泉,是出版学研究的基础。只有来源于出版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才能丰富出版学理论。 科学的理论是对出版实践的规律性认识,能指导和促进出版实践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出版实践才能避免盲目性,才能按照科学规律指引的方向健康发展。 7. 出版学的相关学科有哪几门,这些学科与出版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与出版学相关的学科有两类,一类是为出版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学科,如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等;二是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某些交叉或具有某些相通性的学科,如新闻学、图书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等。 (1)传播学。传播学基本原理能为出版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参照,但是传播学侧重人类传播行为的一般性研究,而不偏重某一特定传播媒介体的研究,出版学则重点研究出版物这一特定传播媒体及与此相关的传播行为。 (2)文化学。出版业的发展与种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有紧密的关系,出版业的发展要遵循文化规律办事。文化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样是构建出版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3)经济学。出版活动具有经济活动的属性,所以,以探求一般经济活动规律为基本任务的经济学研究,也就必然对出版学理论的形成具有了基础性意义。 (4)新闻学。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传播行为,与出版发行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都具有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职能等,这使新闻学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出现了许多交叉。 (5)图书馆学。图书馆学和出版学研究的重点内容都是如何整理、陈列图书,如何准确地揭示图书中所蕴含的知识信息内容,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的作用等等。图书馆工作与出版工作在工作性质上的相同之处,使得以工作实践为源泉的两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也有了许多的共同点。 (6)文献信息管理学。文献信息管理学研究文献信息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出版学则要研究出版物这一 具体文献形式中的信息揭示与利用问题。因此,文献信息管理学也是与出版学在研究内容上有某些交叉的相关学科。 8. 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有哪几类, 答:出版学的分支学科有五类: (1)探讨出版活动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的学科,如出版概论、出版美学、出版经济学、出版文化学、出版社会学、比较出版学、中外出版史等。 (2)研究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学科,如图书学、出版企业管理学、出版信息学、读者学等。 (3)研究出版物生产流通过程的学科,如编辑学、发行学、出版物制作学、市场营销学、书刊储运学、书评学等。 (4)研究出版活动环境的学科,如出版物市场学、出版法学、出版业宏观管理学等。 (5)研究出版活动的组织技术与方法的学科,如出版财务学、出版统计学、出版业计算机应用、出版物的分类与编目、出版网络技术等。 9. 在出版学科研活动中应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 答:在出版学科研活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应做到三个坚持: (1)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讨问题。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讨问题,才能使出版学研究活动更好地促进出版事业的发展,才能使出版学自身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出版科研选题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论证材料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实践之中去获取,形成的理论要有实用价值,要坚决反对那些脱离实践的学究式的研究。 (2)要坚持实事求是地探讨问题。探讨出版活动的规律必须从出版活动与周围其他现象的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去进行研究,对出版活动中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必须全面地去进行分析,努力防止片面性。另外,还要防止主观臆断,而是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3)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探讨出版领域的各种规律,才能不断地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才能使出版科研活动始终处于朝气蓬勃的状态。 第二章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1. 你认为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何时,其理由是什么, 答: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西汉末年。 进行出版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一是社会上出现了较多的为读者所需要的作品,二是有众多的生产者通过一定手段对作品进行复制使其成为出版物,三是出版物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换。西汉末年,这三个条件都已具备。公元4年,长安太学近旁出现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稍后,又出现了书肆。在槐市与书肆上交易的图书,都不是作者的原作品,而是用手工抄写方式对原作内容进行加工复制的产品;此时出版物的传播已开始采用市场交换方式;众多的图书品种集中在书肆销售,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社会上能用于加工复制的作品也很多。这就说明,此时出版活动已经产生。 2. 概述纸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答:汉武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的植物纤维纸,只是由于质地粗劣,不能用于书写,所以槐市、书肆上的图书载体都是竹简与缣帛。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突破了此前利用天然资源作为知识载体的老思路,拓宽了造纸资源,提高了纸张的生产率。 纸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改善了书籍的载体材料,提高了书籍生产的速度和效率;扩大了平民抄书和读书的机会,为出版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纸张利于运输,为图书流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还扩大了我国出版业在世界各地的影响。 3. 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是指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在我国建立的1300多年,此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1)图书的生产制作以手工抄写为主。大量史料都有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人的记载和对隋唐抄书活动的描述,这都说明此期图书生产制作是以手工抄写为主的。 (2)图书的流通以个体书摊、书贩为主。这些个体书摊、书贩有的单个流动推销,有的云集成市。 (3)佛道教经典及单篇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出版品种。东汉之后,佛教和道教盛行,从皇帝到老百姓都普遍信奉宗教。对宗教的迷恋,使佛道教经典被官府大量抄写制作进而影响到民间。此期又是文学非常发达的时期,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文学书籍的抄写与流传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 4. 概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答:据史实推断,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雕本肇于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人,精于宋人” 。它对我国出版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图书的生产方法。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成为可能,只要把握了雕版的质量,也就使用该雕版印制出来的出版物质量有保证。 (2)大大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普及。利用一个雕版可以大量复制,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生产速度,降价了生产成本。一些民间需求最大的品种如唱词、日历、韵书、佛经等通过雕版印刷术大量印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3)雕版印刷术的外传,也大大地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 5. 概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答: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公元1298年,农学家王祯又创制了木活字。人们还探索使用金属活字如铜活字、锡活字等印书。活字印刷术对我国出版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开创了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排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缩短了出版物印刷制作的时间,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速度。 (3)活字印刷术的外传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印刷术发明之后,很快就传入朝鲜和日本。同时又沿着丝绸之路经波斯传入埃及,再传入欧洲。德国人谷登堡研制了铅锑锡合金活字(即现在所说的铅活字),使活字印刷术进一步得到改进,由此使世界出版业逐步进入了机械印刷的新发展时期。 6. 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手工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处于一个逐步壮大的时期,其发展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无论是直接雕刻制板,还是活字排版,都要先将文稿制作成可大量复制的印刷版,然后再用印版复制书页,与手工抄写时期相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2)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官方出版机构、私人出版机构及商业出版机构。 (3)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流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 7. 机械印刷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可大体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机械印刷时期我国出版业发展可大体划分为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阶段、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阶段、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阶段以及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 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阶段的特征:一是出版机构以外国教会与传教士来华创办的各种传教布道兼译书的机构为主;二是已开始普遍采用西方印刷术生产出版物;三是出版物生产形式发生了改变,除图书之外还出现了期刊、报纸;四是出版内容以传播宗教及西方的学术文化科技知识为主。 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阶段的特征:一是民族出版业取代教会的译书机构逐步在中国出版业中取得主导地位;二是此时的出版机构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讲求经济效益;三是出版内容以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及西方科技学术图书为主。 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阶段的特征:一是出版宗旨都是宣传革命真理,普及新文化;二是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竭诚为读者服务;三是内部管理民主化,而且非常重视经济核算;四是在搞好经营的同时,巧妙地、不屈不挠的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和发展阶段的特征:一是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出版力量;二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经营原则;三是以集中统一为主的管理模式;四是以教材及教辅读物为主的产品结构。 8. 什么是电子出版,电子出版时期的出版业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电子出版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电子出版时期的出版业具有四个特点: (1)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出版物生产制作领域。在印刷中利用计算机录入排版,在出版校对工作中逐步运用计算机进行校对。 (2)电子出版物是重要的出版产品。在电子出版时代,电子出版物数量多、质量高、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3)网络出版活动繁荣。出版社在互联网上开设网站,网上售书活动发展迅速。 (4)广泛采用按需印刷。按需印刷是一种是建立在数字式信息远距离传输和高密度存储的基础上的技术。其操作过程是将图书内容数字化后,利用电子文件在专门的激光打印机上高速印制书页,并用专用计算机完成折页、配页、装订等工序。 9. 概述我国出版业宏观管理机构的类型。 答:我国出版物宏观管理机构有三类: (1)主管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国务院行政部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其主要职能是:起草有关出版活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订和实施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规章,制订和实施出版事业的发展规划,审批出版单位的设立,对出版物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等等。 (2)负责管理各省(市、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机构,即各省(市、区)的新闻出版局。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新闻出版方针政策与法规,负责对本地区的出版活动进行正确导向及宏观协调,以及负责对本地出版物市场的监督管理等。 (3)各类行业协会。他们是企业与政府间联系的纽带,又是企业成员间相互协调的中介,更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与社会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10. 概述我国出版物编辑出版机构的基本情况。 答:编辑出版机构在出版系统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中心地位。我国的编辑出版机构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三大基本类型。 我国出版社的设立实行审批制。到2003年底为止,我国有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570家出版社,320家音像出版单位,121家电子出版单位,9000多家期刊社,2000多家报社。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出版社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一是由中央各部委或相当部委一级的机关、团体主办的出版社,如人民出版社;二是由各新闻出版局主管,由省(市、区)内厅、局级单位主办的出版社;三是由各高等院校主办的出版社;四是由一些大报刊主办的出版社和一些大公司主办的出版社,如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石化出版社等。出版社的性质目前大多是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作为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出版机构,除了保留少数作为事业单位外,大多数都要转变为企业。出版社一般都是在社长领导下设立四大部门:由总编辑领导的编辑部、负责发稿后印刷生产活动组织与安排的出版部、负责本社出版物宣传与销售工作的发行部、负责各项行政事务的处理及后勤保障工作的行政管理部。 一些期刊社与报社隶属于出版社,即使是独立经营的期刊社和报社,其性质、功能、隶属关系、内部结构也大体与出版社相同。但是在内部结构中,期刊社、报社还设有广告部和负责新闻采访的记者部。 11.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书刊对外发行机构,它们各自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答:我国的对外书刊发行机构主要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以及中国出版对外 贸易总公司。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由国家科委领导,于1981年组建,主要负责图书进口,同时担任部分报刊等的出口任务,侧重于高校学报及在我国召开的世界性的学术会议录的出口。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属文化部领导,于1978年组建,主要负责除高校学报及世界性学术会议录以外的所有图书、期刊、报纸的对外发行,同时开展手工织品、字画、羽毛制品等艺术品的对外贸易出口业务。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直属新闻出版总署领导,于1981年组建,主要经营我国出版系统所需的技术引进项目及印刷设备、器材的出口。 12.概述新华书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答:新华书店于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成立,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地政治宣传与文化传播作用。新中国成立了,新华书店成为我国出版发行业地主力军,其经营额要占我国图书流通市场总销售额的60,以上。遍布全国的新华书店发行网络,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新华书店在发展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未来的发展就是要更新观念、转换机制、革新体制,如实行股份制改造、发展连锁经营、组建发行企业集团等就是实施新发展的具体的措施。 第三章 出版工作的性质、方针与作用 1.为什么说,出版物是商品, 答:因为出版物具有一般商品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1)出版物是劳动产品。从作者写出原稿到编辑、排版、印刷、装订、流通、购销都要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 (2)出版物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出版图书,不是只供生产者自己阅读或无偿分发,而是要用来交换。在出版物商品领域,绝大部分出版物要作为商品,通过交换的形式流入团体或个人消费者手中。 (3)出版物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出版物的使用价值在于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出版物的价值在于具有一定的价值表现形式——出版物定价。由于出版物商品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所以它能参加社会商品流通。 2.与一般商品比,出版物商品的特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出版物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在其再生产全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 (1)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出版物的生产过程由知识(精神)生产过程与物质生活过程两个明显的阶段组成,而知识(精神)生产过程在出版物使用价值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出现物使用价值作用的特殊性。从作用领域看,出版物商品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在精神生活中起作用;从作用范围看,出版物使用价值的作用具有超时空性的特点;从作用方式看,出版物使用价值的作用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3)出版物商品的市场特性。与一般生活商品相比,出版物在其商品流通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流通过程中,出版物商品的交换价格没有反映图书商品的真正价值,二是出版物市场需求容量有较大的伸缩性,三是出版物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较短。 3.为什么说出版工作是一项文化工作, 答:我们说出版工作是一项文化工作,主要是因为: (1)这是由出版物的文化特性决定的。出版工作的劳动对象是出版物,出版物具有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这使得以出版物为劳动对象的出版发行活动具有了文化工作的意义。 (2)从出版物再生产角度考察,整个出版过程大体可分为生产、流通、消费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具有文化工作的属性。出版物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文化选择与文化整理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产品形成过程,编辑加工和产品印制都具有文化意义。出版物的流通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播过程,通过市场交换使出版物中所蕴含的知识信息得以传播,另外出版物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宣传活动也充满文化气息,使广大读者能够从各类出版物宣传活动中直接领悟与感受到思想与知识的熏陶。出版物的消费过程是一个文化消费过程,享用出版物的过程,是读者对出版物所含知识内容进行体认、领悟与吸收的过程,是一个满足精神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知识的认知过程。 (3)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具有文化特征,出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出版活动真实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能够提高社会成员文化知识水平,还可以促进国家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4.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出版工作的劳动对象出版物具有商品性。出版物的商品特质使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关系成为了商品所有者与商品的关系,出版物的商品特质决定了出版发行系统在运行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都具有了经济意义,使出版发行活动紧紧地与市场捆住一起。 (2)出版工作的经济属性还表现在出版物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的阶段。出版物生产过程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出版物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生产过程是一个资本价值形态变化的过程,另外,物质产品的制作阶段属于商品生产过程,要受经济指标约束,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出版物流通过程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出版物流通采用“为卖而买”的货币流通形式,出版物流通的内在目的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价值增值现象。出版物消费的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出版物的取得必须以货币支付为条件,出版物消费过程受经济规律制约,存在着消费效益问题。 (3)出版工作的社会作用具有经济特征。出版工作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传播科技知识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进行信息传递能够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5.对出版工作的文化性与经济性两者关系应该如何认识, 答:在出版工作的两重属性中,文化是目的,文化性是其本质属性,是出版工作的主要性质;经济是手段,经济性是其非本质属性,是出版工作的附加属性。 出版工作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性,出版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出版活动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文化,出版产业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出版单位存在的价值在于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文化贡献。 6.在出版工作实践应该如何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答:在出版工作实践中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出版理念和各项业务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方面。不仅要在出版项目的选择上把好关,而且要正确处理好出版的文化性与经济性的关系、主业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2)在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上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风貌。要扎扎实实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按照实际需要开发选题;要深入社会生活、体验生活,洞察生活的本质与主流,以此作为出版工作者的创作源泉;要深入群众之中,了解读者的需求,并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满腔热情地为读者、为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在出版产品和服务对象上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要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学术专著与通俗读物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产品价值与销售数量的关系。 7.出版工作中为什么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怎样在具体的出版实践中贯彻好这一方针, 答:因为在出版工作中贯彻“双百”方针,有利于调动广大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有利于出版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繁荣发展新时期的出版业,所以在出版工作中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出版工作中贯彻“双百”方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作品内容的价值判断上,必须正确、细致地划分政治问题与思想学术研究问题的界限。在出版实践中,要允许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之间通过书刊进行交流争辩。 (2)在作品表达方式和风格的选择上,不能以出版者个人的好恶为标准,而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对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一视同仁地进行取舍。 (3)在书稿加工过程中,要尊重作者,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益。要尊重作品原稿中作者的学术观点,要尊重作者的表达习惯与行文风格,编辑人员应将加工整理的原稿结果送作者审核,并征得作者同意。 (4)在产品流通中要严肃慎重地处理报废出版物的问题,要注意不轻易停售或报废出版物。在报刊上出现了对某书的批评文章,并不等于该书被完全否定,在通常情况下仍可正常销售,在报刊上出现了对某人的批评文章,并不等于其人所著的书或内容与其人有关的书都有问题,一般情况下也不要停售此类图书;对某人所著的某书需按出版行政管理机关要求做停售处理时,该人的其他著作仍应正常销售。 8.什么是“两用”方针,出版实践中贯彻“两用”方针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答:“两用”方针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在出版实践中贯彻“两用”方针,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做好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就要整理出版好那些古籍善本,使其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重视现存馆藏古籍的多媒体开发。例如,将具有开发价值的馆藏古籍制作成媒体光盘,将系列馆藏古籍专题制作成E-book,建立馆藏善本书全文数据库并使其与因特网相联接。 (3)积极引进承载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国外出版物。要重点引进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国家与地区的书刊、出版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的书刊、代表各民族先进文化因素的书刊,让它们发挥“洋为中用”的作用。 9.简述出版工作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与作用。 答:古今中外社会的统治阶级,无不通过出版发行活动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维护有利于本阶级的政治制度与法制制度,制造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社会的舆论。出版工作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出版工作为政治所提供的服务上,主要表现在: (1)进行舆论导向。出版工作向社会提供大量健康有益的书刊,直接配合党和国家的政治需要,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2)开展思想教育。出版物中有关内容的传播,能对读者的观点、立场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使出版工作具有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3)促进社会整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出版工作,使出版物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能够对社会成员的情感与行为产生影响,按照社会整体利益要求对社会成员个体的情感与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10.出版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出版工作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具体表现为: (1)出版工作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版工作不仅可以使读者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素质,而且通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2)出版工作可以传播科技知识,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出版工作,使蕴藏在出版物中的大量的科技知识得以传播。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这些科技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就能提高生产效率。 (3)出版工作进行信息传递,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每年都取得大量的科学技术新成果。最新科研新成果和市场需求信息通过出版物交流传递,从而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11.出版工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出哪几个方面, 答:出版工作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记录和反映出来的。在各种记录与反映社会实践发展过程的文化形式中,出版物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 (2)提高社会成员文化知识水平。从积累传播人类历史的优秀文化成果,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从扫除文盲到发展尖端科学技术,从教育学龄儿童到培养各种专业人才,都需要图书。 (3)促进国家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版发行事业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12.谈谈自己对出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答:出版工作直接反映和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政治方面,出版工作既要受社会政治的影响与制约,又要积极地对政治产生影响。它具有舆论导向功能、思想教育功能以及社会整合功能。 (2)在经济方面,出版工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自身的发展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能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产值构成功能、经济促进功能以及经济服务功能。 (3)在文化方面,出版工作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提高社会成员文化知识水平,促进国家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以及文化积累功能。 由此可见,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交流人类知识,调控人们的社会行为,还能够使社会成员在紧张劳动之余从出版物中获得娱乐和享受。 第四章 出版资源及其配置 1.什么是资源,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资源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经济性。即具有能够开发的经济价值,指某种物质或智能在经过开发之后,能够为开发者所利用而产生经济价值,如土地经过开发后可以用来种粮食、建房、修游乐场,为开发者带来经济效益。 (2)稀缺性。指某种物质或智能的存在与人类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的需求相比是有限的,如地下水在南方地区不是资源,而在北方地区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就是因为我国北方缺少地下水的缘故。 (3)多样性。指资源的用途是可供选择的,如纸张,可以印书,也可以印报刊,还可作包装盒、生产香烟、作糖果纸等,同是印书的纸,可为人民出版社用来印社科著作,也可为教育出版社用来印教材。 2.什么是出版资源,它由哪些基本类型构成, 答:出版资源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各种各样的出版资源,依其与出版产品形成相关的性质,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1)核心资源,即直接构成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知识内容的来源,出版界通常称其为选题资源,主要由作者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现实的社会文化资源和国际出版资源构成。 (2)出版物生产要素资源,这是形成除产品内容之外出版物其他直接生产要素的资源,包括出版物生产物质资源、出版物生产智能资源、出版物生产资本资源和出版物生产信息资源。 3.与一般经济资源相比,出版资源具有哪些特点, 答:与一般经济资源相比,出版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资源的物质形态与精神(智能)形态并存。社会文化有的以精神形态存在,如思想、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有的则以物质形态存在,如建筑、服饰、古迹等,因此以社会文化为重要原料来源的出版物生产资源,也具有了精神(智能)形态与物质形态并存的特征。 (2)出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缓慢运作的过程。就某一种出版资源而言,人们在不同时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其利用的价值。研究的新发现、取材的新角度、观察的新视点、考证的新层次、组合的新方式都可能利用曾经被开发过的某一出版资源形成新的出版物选题。 (3)出版资源具有可再生性。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形式的出版物衍变,如小说改编成剧本、单篇汇成文集等;二是不同载体的出版物衍变,如种种古典文学名著都出版了光盘;三是不同内容结构的出版物衍变,如书目、文摘等。 (4)出版资源既具有限性,又具无限性。凡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资源都是稀缺资源,所以,出版资源具有有限性。但是就整个出版业的资源而言,它又是无限的,因为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无限延续的过程,反映这些文化的作品创作也就具有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再加上旧有资源因具有可再生性而在新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开发新的资源价值,这使整个出版业的资源具有了无限性的特点。 4.什么叫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它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衡量出版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有如下几个标准: (1)所开发的出版资源的价值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包括多项用途的综合性开发和对出版资源主要价值的深层次开发。如果资源的价值得到了较充分的开发,那么出版资源的利用效率就高,开发者所获的利益也就较多。 (2)关于某一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类出版资源的配置是否相互协调。具有良好内容的出版物,也要求其他出版要素,如装帧水平、纸张品位、印制标准、封面色彩、外形格调等,与之相配套。 (3)用于配置出版资源的成本是否合理。资源配置成本合理的基本要求是在配置过程中不存在资源浪费现象,通过充分开发选题资源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将资源配置的成本有效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5.为什么出版业应该实行出版资源优化配置, 答:出版业应该实行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因在于: (1)优化配置出版资源,能促进出版物质量的提高。考察出版物的质量状况一是看每一种出版物自身是否具有价值,二是看各类出版物的构成比例是否合理。要使出版物真正具有价值,必须要对各种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深刻的探究。从出版资源配置的角度讲,就是要对各类出版选题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各类出版物的构成比例,也要以出版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础。 (2)优化出版资源配置,能有效地降低出版物生产成本。通过优化配置出版生产要素资源,能够降低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劳动耗费。出版物生产成本是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各种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包括生产者的劳动能力耗费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材料耗费,这两类耗费的过程都是由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决定的。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能够有效地杜绝物料的浪费,降低物化劳动耗费。 (3)优化出版资源配置,能促进我国出版业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出版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在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驱动下,构成出版活动的各种要素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市场化的轨道,促进出版业的产业化发展。只有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出版资源,才能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实现资源协调配置和低成本配置。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必然带动整个出版业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构成出版活动的各种要素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步入市场化的轨道,这个过程就是出版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 (4)优化出版资源配置,能提高我国出版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的选题资源配置能使出口产品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化出口产品的要素资源配置能使出口产品的制作质量能达到较为先进的国际水平。 6.出版资源的市场配置需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出版资源的市场配置,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最基本的条件: (1)产权的独立性与分散性。首先要求出版物市场的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拥有独立的产权,这样才能拥有完全的经营自由;其次要求产权分散而不是过份集中,这样才能使资本更具活动性,更易于接受市场价格指令的诱导。 (2)资源的流动性。要使出版资源能在各种出版物生产活动中自由流动,包括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载体之间及品种之间的自由流动。 (3)信息的及时性。市场供求状况能及时地通过信息反映出来,经营者能根据市场信息来组织经营活动。信息的及时性又要以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发达的传输网络及先进的贮存与传播手段等作为基本条件。在及时的信息引导下,出版资源的自由流动才不至于“盲动”。 (4)竞争的充分性。要求一种出版资源有多个需求者,一种资源需求有多个供应者,市场资源的垄断以及产品需求的垄断都已破除。这样,围绕每种资源都能展开竞争。 7.出版资源的政府配置通常采用哪些方式, 答:出版资源的政府配置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1)通过出版产业政策及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来对出版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规划与导向,如制定一些经济增长指标和重点图书选题规划。 (2)通过各年度指令性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与指导性计划的下达来对出版资源配置进行指导与安排。如课本的生产主要靠指令性计划调节,与此相适应的用纸量、印刷力等资源的配置也要靠生产计划来组织。 (3)通过各种出版法规的制定来对出版资源配置进行监督与规范,如《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度都对出版资源的配置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4)通过对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监督来对出版资源配置进行控制与引导,如通过扫黄打非活动使各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得到扼制,使依法配置出版资源成为市场经营的信条。 8.为什么说我国出版资源配置目前必须采用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相结合的手段, 答:在资源配置中,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这两种手段各有所长,出版资源配置应扬长避短,将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使用。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主要特征之一是资源配置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出版资源配置也不例外。市场配置在出版资源配置中将会越来越重要。 在出版资源配置中,政府配置手段仍然不可缺少。一是出版物市场还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不具有产权的独立性,信息网不发达,即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二是市场配置成本较高,由价格变动到供求平衡不是瞬间完成的,必然要付出资源浪费的成本代价;三是市场机制本身不具备实现诸多社会目标的功能,在目前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版业发展的社会目标要求单纯依赖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因此,我国现阶段出版资源配置手段的选择,应采用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相结合的模式,并逐步扩大市场配置的比重,并最终实现以市场配置为基础性手段的目标。 9.出版资源配置应坚持那些基本原则, 答:? 统一目标原则。要使出版资源配置的目标与出版活动的整体目标相统一,就要努力使资源配置与产品生产目标相统一,使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相统一,使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统一。 ? 协调配置原则。协调配置的原则要求出版选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出版要素资源的配置相协调,各类出版要素资源的配置相协调,同类出版要素资源的配置相互协调。 ? 择优配置原则。一是要突出重点,根据需要对重点项目、重点地区、重点方向进行倾斜配置,在长期的资源重点配置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二是要按“最合适”各类读者的要求来配置资源,使某种出版物的内容、格调、外观形态以及交换价格最适合某类读者需求。 10.就你所在的地区的情况,谈谈出版资源配置应突出哪些地区优势, 答:就湖北地区而言,进行出版资源配置应突出这些特点: 丰富的作者资源。湖北省是全国交通的中心,都市文化活跃,有一系列都市小说家,如池莉、方方等。此外,湖北是中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大省,湖北的省会武汉是中南地区的高校集中地,高等教育发达,知名学府集中,讲师以上级别的人数居全国第三,学术作家资源也很丰富。 丰富的文献收藏资源。湖北有许多著名的图书馆,藏书全面,有许多具有出版开发价值的文献。如武汉大学图书馆每年入藏中外文图书约10余万册,订购各类型中外文报刊26000余种,与国内外600多所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截至2003年底,馆藏文献总量已达到530万册,馆藏线装古籍20万册,其中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此外,该馆文献数据库拥有量居全国高校前列。 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历史纵向度看,湖北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武当山、明显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处(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文景观约500余处,包括古人类遗址、古文化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塔石窟、古墓皇陵、古代建筑、古刹道观等等。湖北楚文化积淀深厚久远,形成了以编钟、漆器、青铜器、玉帛织品为代表的楚文化文物特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如湖北楚剧、湖北汉剧、湖北大鼓、湖北评书、湖北黄梅戏、湖北花鼓戏等等。“惟楚有才”,湖北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学士,如屈原、孟浩然、公安三袁、闻一多、曹禺、胡风,形成并遗留一系列文化资源。湖北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辛亥革命、黄麻起义等近代革命遗址极具文化资源价值。从现实文化资源的横向度考察,湖北当代文化资源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存在很多文化经济增长点。湖北省的文艺创作、书报刊出版及音像制品市场、国际体育竞赛水准及人才储备均居全国领先水平。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出版选题资源。 第五章 出版物生产活动的组织 1.什么是出版物生产,它由哪些生产要素组成, 答:出版物生产的概念见术语释义。 一项完整的出版物生产活动,由以下要素构成。 (1)出版业生产经营者。这是出版物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组织者,包括出版社、报刊社、印刷厂、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等出版物生产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2)出版资源。这是指能够形成出版物内容及产品形态的各种精神与物质资源,包括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社会文化资源等等。 (3)市场需求。这是指读者需要购买出版物而又具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愿望与要求,这些愿望与要求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通过出版物流通环节的经营者向生产商的进货反映出来。 (4)生产过程。这是指将出版资源加工制作成出版产品的具体过程,包括精神产品生产过程和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生产过程的质量及所采用的设备、手段等,对出版物生产的速度与质量有直接的关系。 2.就性质而言,出版物生产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出版物的生产在性质上具有以下特征: (1)出版物生产就目的而言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相并重的生产。我国出版物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出版物生产活动不能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 (2)出版物生产就过程而言是精神产品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相结合的生产。这是由出版物既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物质产品的形态的双重属性决定的。编辑工作过程使个人知识产品成为社会化的精神产品,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将精神产品加工制作成能够广为传播的出版物外在形态,这两个过程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3)出版物生产就产品形态而言是商品生产与非商品生产相统一的生产。编辑工作阶段的产品即样稿具有 典型的知识产品特征,这决定了编辑工作阶段是非商品生产过程,而出版物的物质产品生产过程则是一个商品生产过程,与不含知识内容的其他物质产品生产过程没有任何差别。 3.什么是出版项目策划,它由哪些主要内容组成, 答:出版项目策划的概念见术语释义。 出版项目策划由四项主要的内容组成: (1)产品策划。产品是出版项目策划的核心内容,出版产品的策划也具体分为选题策划与产品形态策划两类。 (2)市场策划。主要包括指标市场选择与市场价格策略的制订两项内容。 (3)资源策划。即按照出版项目运作的要求对相关资源的配置进行设计与安排,包括人力资源的安排、资金筹措与投入、生产商的选择。 (4)销售策划。即对与产品销售有关的要素进行设计与安排,其具体内容包括销售渠道的选择,促销方式与策略的设计,以及宣传促销媒体、时机的选择等等。 4.概述出版项目策划在出版物生产中的作用。 答:出版项目策划是出版策划中使用最多、也最为重要的策划类型。 (1)从出版活动的性质看,出版项目既涉及到经济,又涉及到文化,并且两者相互制约,由此决定了出版项目比一般社会活动或经济活动更为复杂,要确保其成功,就需进行事先谋划。 (2)从出版物市场形势看,我国加入WTO之后,出版物市场实行开放政策,主体多元化与竞争激烈化使得市场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大为增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通过科学的策划,能有效的降低项目的运作风险。 (3)我国大多数出版单位正在按经营性文化产业的要求发展,通过项目策划进行准确的企业定位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编辑工作过程中有哪几个基本步骤, 答:从出版物生产过程看,编辑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选题。选题计划的制定大体经历四个步骤:一是由出版社领导提出制定 选题计划的原则与要求;二是由编辑室组织人员进行选题设计;三是由社领导召集有关人员 研究、汇总,并进行初步筛选;四是召开选题论证会,进行论证决策。 (2)组稿。即按照选题计划的要求,组织作者完成书稿著译任务的工作。组稿有征稿、约稿、选编自投稿三种方式。 (3)审稿。这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和处理的过程。我国出版社的审稿实行三级审稿制,三审制对保证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加工整理。这是指对不需退修或退修而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修改润饰的工作。加工指通过对文字与内容的删、增、移、改优化稿件质量;整理指通过对全稿进行技术性检查,协调统一书稿各个部分 (5)装帧设计。这是对出版物物质形态构造进行设想与安排的工作,包括出版物的形态设计、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插图设计等。 (6)发稿与校对。发稿的基本要求是齐、清、定。发排之后要对生产厂家制作的清样进行校对,一般书稿要经过三个校次才能付型印刷。 6.概述编辑工作在出版物生产中的作用。 答:编辑工作在出版物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编辑工作为出版结构的整体优化创造了条件。编辑工作中的总体构思是努力使社会文化生产与社会需要相平衡,而具体的选题与组稿活动是对个体精神生产行为进行引导与调节,从而实现出版结构的整体优化。 (2)编辑工作对出版物内容质量能起把关作用。编辑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种种社会规范和一定的社会价值 观要求,对书稿进行审读鉴别与筛选优化,再经去劣存优的加工,使书稿具有符合社会目标的健康内容。 (3)编辑工作是创作社会化精神产品的过程。整个编辑过程,都凝聚着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经编辑加工过的书稿,与原作品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个体精神产品变成了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社会化精神产品。 7.为什么说,出版物产品物质形态制作过程能使出版资本增值, 答:从产品物质形态制作过程的出版资本形 态变化角度考察,其运动过程可用下列公式表示:G—W—A„„P„„W′这一资本形态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G—W,这是出版资本的投入阶段,亦即出版者用货币资金购买生产资料的过程,其中A代表活劳动价值,Pm代表物化劳动的价值;第二阶段,„P„W′,这是出版资本的增值阶段,即出版者通过生产过程形成出版物质产品,此时凝结在产品上的劳动价值W′与投入阶段用货币交换的价值相比,产生了增值。凝结在出版产品上的增值价值通过产品交换得以实现之后,出版者就能收回投资并获取一定的利润,也就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8.什么是出版物生产成本,它由哪些基本项目组成, 答:出版物生产成本的概念见术语释义。 出版物生产成本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两部分。直接生产成本是在出版产品 形成 过程中直接耗费的劳动,它由稿费与编校费、纸张费、装帧材料费、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废品损失等七个项目组成;间接生产成本是间接作用于出版产品形成过程的劳动耗费,它主要由编辑费和企业管理费两个项目组成。 稿费和编校费包括支付给著译者的稿费、请社外人员编辑或校订书稿的酬劳金以及书内图表的加工费用。 纸张费包括出版物正文以及同正文一起印刷的插页用的纸张费用。 装帧材料费包括出版物封面、封套和不同正文一起印刷的插页以及装帧用的各种纸张材料的费用。 制版费指用于出版物排版和制版的费用。 印刷费指在出版物的印刷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费用。 装订费指用于出版物装订过程中的折页、配页、套页、平订、上封面、封套等各个工序的 费用以及包装费用。 废品损失指出版物在印刷过程中因故需要部分变更书稿内容,因而发生的重制版、重排、 重印或换页的纸张、材料费和印制费。 编辑费包括编辑人员工资、应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及各项编辑业务费用等。 企业管理费包括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各项出版行政费用以及应该由出版物生产者负担的其他业务费用。 9.从生产成本控制角度谈谈印刷厂商选择的意义与要求。 答:(1)正确选择印刷厂商对控制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成本是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所耗劳动的货币表现,所以,对出版物生产成本的控制,实质是对生产过程劳动耗费的控制,包括活劳动耗费与物化劳动耗费的尽量节约,在各项出版物生产耗费中,伸缩性最大的项目是纸张和装帧材料费、印制费以及废品损失等,这三项耗费是生产成本控制的重点。 (2)正确选择印刷厂商对提高印装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入选印刷企业的加工能力影响印装周期。 我们应该对印刷厂商提出以下要求: (1)合理使用纸张材料。印刷厂商应该合理使用纸张材料的品种,努力提高纸张利用率,合理套裁以减少下料。 (2)节约印制费用。印刷厂商应该科学地安排印装工艺过程,正确地选择印装方法,合理地使用印装材料与设备。 (3)减少废品损失。印刷厂商要有的工作计划,严把质量关,尽量减少半成品或成品的废弃。 10.选题的准确把握对于生产成本控制的意义何在, 答:出版物生产成本包括稿费与编校费、纸张费、装帧材料费、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废品损失、编辑费等。选题决定书稿内容,直接关系到稿费、编辑费、编校费的支出,书稿内容又决定书籍的装帧设计、用纸等,所以,选题间接关系到纸张费、装帧材料费、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等。 另外,在各类废品损失中,最为严重的是废稿损失,即一本书已经发排,甚至于付印,但由于印数太少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停止出版而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严格的选题把关才能加以避免。 因此,准确把握选题是控制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 第六章 出版物市场及其需求 1.什么叫出版物市场,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答:出版物市场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出版物市场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1)经营者。出版物市场的经营者是出版物市场活动的主体,是出版发行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包括生产经营者、批发者、零售者三大基本类型,他们是出版物市场关系中的“供方”。 (2)出版物商品。这是出版物市场活动的劳动对象,是形成出版物市场的物质基础。对于读者而言出版物商品是需求的对象,对于经营者而言出版物商品是其所耗劳动的凝结物,。 (3)读者。这是构成出版物市场消费需求的基本要素。哪里有读者哪里就有对出版物的需求,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物市场结构,读者对出版物市场的容量、市场结构、市场行情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购买力。读者观念上的需求要变成现实消费行为必须以相应的货币支付能力为前提,缺少货币支付能力的主观愿望与要求,不能形成消费行为。 (5)购买动机。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购买动机,即具有了明确的购书目的,才能实现由需求到消费的转化,形成现实的消费需求。 这五个基本要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出版物市场,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形成出版物市场。 2.什么叫卖方出版物市场,什么叫买方出版物市场,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卖方出版物市场、买方出版物市场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出版物市场中的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两种市场中,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性质不同。具体地说,两者有以下三点区别: (1)卖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地普遍出现市场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图书供不应求;买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地普遍出现需求基本饱和,供给相对过剩,图书供过于求。 (2)卖方市场中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上升,对生产起刺激作用;在买方市场中,供应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下跌,对生产起抑制作用。 (3)卖方市场中供给价格弹性较小,而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在买方市场中,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而供给价格弹性较大。 3.什么叫出版物市场需求,对这一概念应如何理解, 答:出版物市场需求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为了正确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出版物市场需求是一种具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出版物市场现实的货币支付能力由读者能够支付也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决定,它不仅取决于读者的经济实力,还取决于出版物商品的交换价格。 (2)出版物市场需求是一种潜在的需求。出版物市场需求是一种不以经营者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是 一个可供经营者开拓的潜在市场,是一种潜在的需求。要使这种潜在市场中的需求转化为显在的销售额,还要取决于经营者对潜在市场开发的主观努力。 (3)出版物市场需求是一种经常发展变化的需求。形成出版物市场需求的三类要素——读者主观愿望、购买力和购买动机都在经常发生变化,出版业经营者只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才能掌握市场经营的主动权。 4.简单分析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基本类型。 答:从消费动机看,出版物市场需求具有阅读需求、自尊需求、收藏需求和交往需求四种基本类型。 (1)阅读需求。这是以阅读为目的的出版物需求,阅读需求是读者消费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求知型、实用性、成就型和娱乐型四种类型。 (2)自尊需求。这是以满足读者的自尊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需求,如为了标榜自己具有高雅的情趣而花钱购买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图书;与自己一起学习和工作的同伴都有了某本书,如果自己没有显得太寒碜,因此而购书。此外,购买年画、挂历、字画来装饰居室,也有不少是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 (3)收藏需求。这是以满足收藏需要为目的的出版物需求,如图书馆、档案馆等团体单位藏书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收藏需要。 (4)交往需求。这是读者为了人际交往需要而产生的出版物需求。出版物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在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增进了解、发展友谊、加深感情、密切关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5.与其他商品市场需求相比,出版物市场需求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出版物市场需求与其他商品市场需求相比较,具有以下七个基本特征: (1)需求的多样性。由于读者的经济来源、收入水平、文化程度、职业、性别、年龄、经历、个性、家庭情况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不同,他们对图书商品就有着各种不同的需求。 (2)需求的层次性。读者文化知识水平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价值观的差异及精神追求目标的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图书市场需求上,就呈现明显的层次性特征。 (3)需求的可诱导性。可以通过市场活动或改变影响读者需求的某些社会因素可以使需求发生变化和转移,从而对出版物市场需求进行引导和调节。 (4)需求的专指性。由于图书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可通融性,所以每一种书都有自己特定的知识内容与读者对象,很难相互替代。 (5)需求的伸缩性。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会因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限度的量的变化,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是读者的收入水平与图书的交换价格。 (6)需求的地区性。一定地域上的居民有其特殊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和风俗民情,这种特征反映在图书市场需求上,就表现为对某些图书品种、形式、内容的特殊要求。 (7)需求的时效性。知识信息容易陈旧过时,决定了出版物市场需求也有着较强的时效性特点。 6.简要分析社会文化教育状况对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影响。 答:文化教育状况对出版物消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关系到消费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一般情况下,文化素质越高的消费者,接受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就越强,阅读消费出版物的愿望就越迫切。 (2)文化教育的发展,能促进全社会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文化教育的发展使社会各阶层成员接受教育的机会大为增多,那么在相关群体的影响下就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的风气。 (3)文化教育的发展,还能直接刺激教材、课本及教学辅导读物等类型出版物的消费。开展任何形式的教育,都需要使用教材,接受教育的人口越多,需要的教材及教辅读物就越多。 7.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怎样影响出版物市场需求的, 答: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整个出版物市场消费水平状况,而且对个人出版物消费也有着重要 的影响。 (1)就消费个体而言,个人购买力状况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只有社会经济发展了,居民人均收入才能增加,其满足精神需要的出版物消费投入才能有效增长。 (2)就出版物市场的整体消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出版物消费水平,而且对消费结构甚至对消费方式都能产生重要影响。人均国民收入越高,出版物的消费水平就越高,消费结构就越合理,消费方式也越多。 8.人口因素对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人口的数量与质量都能对出版物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口数量决定出版物市场的总体消费量。拥有较大的人口总量,就能给出版物市场的开拓提供较大的空间,从而促进出版物消费量总体的增长。 (2)人口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出版物市场由读者构成,有什么样的读者,就形成什么样的市场。 (3)人口素质决定消费层次。人口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其阅读能力的大小及价值取向的差异,也就决定着他们对出版物内容的知识层次有着不同的要求。 9.试举例说明文化传统对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影响。 答:不同的国家、地区与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动机,也使出版物市场呈现出不同的消费结构。 如由于文化传统不同,中西方具有不同的出版物消费动机和消费结构。从消费动机上讲,中国人重文化知识的吸收积累、重自我修养,而西方人则重实用、重自我奋斗,所以中国人读书主要是精神享受,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而西方人读书主要是为了应用,实用主义的消费观在西方出版物市场上十分流行。从消费结构上讲,在我国的出版物消费中,传播文化知识的出版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在西方各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出版物则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又如,我国的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之间,在出版物消费动机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沿海开放地区受国外影响,出版物消费重实用,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炒股、期货贸易、市场营销、求职、公关之类的书籍销售长盛不衰;而内地出版物市场则仍以课本与文化教育类图书消费为主体。这种消费动机与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就是由于文化传统对出版物消费的影响所致。 第七章 出版物流通活动的组织 1.承担图书流通组织任务的中间商有哪几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依经营方式的不同,出版物流通领域的中间商有经销商与代理商两大类型。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由它们所形成的产销关系的性质不同,其具体表现为: (1)经销商拥有商品所有权,与生产商是商品价值转让的关系,代理商不拥有商品所有权,与生产商之间不存在商品价值转让关系。 (2)经销商以自己的名义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代理商以生产商的名义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 (3)经销商的经营方式既有批发又有零售,代理商则只批发不零售。 (4)经销商以进销差价形成流通利润,代理商则以收取佣金的方式得到报酬。 2.出版宣传促销方式按信息媒介划分有哪些基本类型,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出版物宣传方式按其信息媒介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 (1)文字图画宣传,这是利用文字与图画组构成宣传品来传递图书商品信息的宣传方式,适用于海报宣传、报刊电视宣传、图书目录与订单宣传等。 (2)实物宣传,这是通过直接展示出版物来向读者传递出版信息的宣传方式,适用于橱窗宣传、门市图书 陈列宣传、展销宣传等。 (3)口头宣传,这是通过声音来传播出版信息的宣传方式,适用于广播宣传、读书报告会宣传、日常口头宣传等。 3.什么叫出版物批发,什么叫出版物零售,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出版物批发、出版物零售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两者具有以下区别: (1)就销售功能而言,批发是为零售商供货,间接满足读者需求;零售是直接满足读者的消费要求。 (2)就销售对象而言,批发对象是零售商;零售对象是出版物的直接消费者,即读者。 (3)就销售价格而言,批发是按一定的发行折扣发货;零售一般是按出版物定价销售。 (4)就销售数量而言,批发是成批销售出版物商品;零售时一般都是每种书仅限一本,但有时也向少数团体读者一次销售每种书数册的情况。 (5)就商品运动形态而言,经批发后的出版物仍处于流通状态,而零售后的出版物则脱离了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过程。 4.简述出版物调剂的作用及其基本方式。 答:出版物调剂在出版物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对出版物调出者而言,这是一个销售过程,它能为调出者降低库存,增加销售。 (2)对出版物调入者而言,这是一个进货过程,它能为调入者补充货源,为销售创造条件。 (3)对整个出版物市场而言,这是一个协调过程,它使市场供求中的局部不平衡转化为整体平衡,提高出版物商品交易过程的整体效益。 出版物调剂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1)重印征订时报调,这是在图书再版或重印时,结合调查原有存书数,在订单上填报需调出数,然后由原发书者统一将书调出的调剂方法。 (2)印发调剂书目调剂,这是将存书印成调剂书目,有针对性地散发,需调入者填报需调数而实现存书调剂的方法。 (3)举办调剂会进行样、卡展调,这是用交易会形式将需调样书或卡片陈列出来,调剂双方面晤成交的调剂方式。 (4)刊登广告调剂,这是利用公共传播媒体传播请调信息实现出版物调剂的方法。 5.什么叫买断经营制,目前我国与之相应的图书购销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自的基本涵义及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买断经营制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目前我国与买段经营制相应的图书购销形式有三种基本类型:征订包销、征订经销、寄销。 征订包销、征订经销、寄销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它们的主要区别有: (1)从总发行权归属看,征订包销的总发行权属负责包销的流通机构,出版社自发不超过总码洋的3%,在征订经销和寄销的情况下,出版社拥有总发行权。 (2)从出版物商品交易过程看, 征订包销和征订经销通过订货、目录征订由发货店统一向出版社订货,出书后由发货店直发订货店;寄销不通过征订,图书印装好之后即由出版社直接分配或通过批发机构分配给零售店销售。 (3)从购销折扣看,按照出版管理机关的规定,经销书的进销折扣比包销书的进销折扣低1,,3,。 (4)从存货损失责任承担者看,征订包销和征订经销的存货损失由订书的零售店负担;在寄销中,寄销一年没有销售出去的出版物可以退给出版社,存货损失不由零售店负担,而由出版者负担或由出版者与批发者两家分担。 (5)从付款的期限与方式看,在征订包销和征订经销中,发货店收书5天后出版社向其划款;在寄销中,发货店收书2个月后进行贷款结算。 6.什么叫图书发行代理制,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有哪几种,为什么当前应当积极推行图书发行代理制, 答:图书发行代理制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图书发行代理制的主要有全国总代理、地区总代理、单品种独家代理、分级代理、分段代理五种实现形式。 当前应当积极推行图书发行代理制的原因在于: (1)代理制使产销双方的结合建立在自愿互利的契约关系上,有利于新型图书产销关系的建立。在代理制情况下,通过签订代理协议,代理商接受出版社授权,为其办理各种委托业务,由此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能较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销关系。 (2)代理制为产销双方的购销联系提供了多样化模式,对灵活的图书购销机制的形成非常有利。在代理制下,出版社与书店可以自由地选择发展代理关系,购销双方还可以灵活选择代理经营的方式,此外,由于代理佣金依据代理数量而浮动,所以使得代理商更积极地去推销。 (3)代理制对产销双方都能进行法律约束,因而有利于出版物市场良好经营秩序的建立。代理制是一种法制,能有效扼制购进买段方式下普遍存在着的各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 (4)代理制推行有利于优化出版资源配置及出版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版社选择优秀的代理商为其进行产品销售的竞争,自己则专心策划出版,提高出书质量。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代理商随着代理业务的不断扩充可能发展成为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批发商,品牌好的出版社随着代理商为其开拓的市场扩大,规模也不断扩大。 7.现阶段出版社自办发行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答:出版社自办发行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图书流通生产力,使图书流通组织能更好地适应图书市场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出版社多出快出好书服务。 现阶段出版社之所以要自办发行,是因为: (1)能向公众提供一个全面展示出版社全部产品的场所,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本版书全貌的机会。 (2)能与读者直接进行市场信息沟通,有效避免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3)能较好地满足零散的、特殊的读者需求,促进本版书需求满足率的提高。 (4)能联系、培养一大批本版书的忠实读者,有利于本社知名度的提高。 (5)能发挥零售环节开拓市场的先锋作用,促进其他流通业务的发展。 8.什么叫出版物流通渠道,它的基本结构有哪几种, 答:出版物流通渠道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出版物流通渠道有两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产销结合式的直接流通渠道。其主要特征是在出版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无中间环节,出版者直接将出版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包括个人读者和团体读者,直接流通渠道有无推销机构和有推销机构两种形式。 第二种类型是产销分离式的间接流通渠道。其主要特征是流通过程中需要有中间环节,即出版者将出版产品销售给中间商,包括出版物批发者和零售者,再由中间商将其销售给消费者。间接流通渠道有零售商渠道、批发商渠道、代理批发商渠道、代理零售商渠道四种不同的结构模式。 9.试述我国图书流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答:自1982年进行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后,我国目前的图书流通渠道有五种形式: (1)新华书店是图书流通的主要渠道。它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新华书店销货店为单纯的零售商,另一种是新华书店销货店担负了二级批发商的角色。 (2)除新华书店之外的其他专门从事出版物流通组织活动的国有发行机构,如外文书店、古籍书店等国有书店也担负某些中文新书的总发行任务, (3)经国有资产重组而形成的新型图书公司,如辽宁新华布老虎发行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有限公司等。 (4)出版社直接向集体、个体书店批发图书。 (5)出版社自设门市部直接向读者零售。这是一种产销结合式的直接流通渠道。 未来的图书流通体系,将会增加四种渠道模式:以民营书店为首要环节(总发行)的流通渠道、通过图书推销部门(员)组织图书流通、组建读者俱乐部协助推销图书、通过其他商品流通系统发行图书。除了新增加上述四类流通渠道之外,对原有的流通渠道进行整理与疏通,也是我国出版物流 通渠道的发展趋势。如将原来的图书公司直接向出版社进货调整为通过开放式的图书批发中心等代理商进货,疏通出版社向新华书店销货店直接批销的渠道,等等。 10.以某家出版社为例,说明出版社应该如何开拓发展本版书的流通渠道, 答:以山西人民出版社为例,本版书的流通组织要实行多渠道流通。如:通过山西省新华书店向全国新华书店销货店批销,通过本社的发行部直接向零售书店批销,选择一些诚信度高的民营企业作为地区代理商,派出推销员向读者直接推销,组建读者俱乐部向会员直接销售本版书,设本版书网站宣传推销本版书,等等。 第八章 出版教育与人才培养 1.如何认识加强出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答:(1)从出版工作者的劳动特点看,我们必须加强出版人才的培养。出版工作者的劳动具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相统一、服务性与被服务性相伴随的特点,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特点,要求出版工作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与较强的思维能力;产业性劳动的性质,要求出版工作者必须具有清醒的经营头脑,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出版物营销规律,善经营、会管理;服务性劳动的特点,要求出版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局部服从整体和全局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服务精神。要使出版工作者具备这些基本素质,就必须加强出版业的人才培养。 (2)从出版工作者队伍现状看,我们必须加强出版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出版业从业人员数量偏少,出版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出版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较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出版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3)从市场经济对出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看,我们必须加强出版人才的培养。首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工作者必须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心态与能力。其次,企业自主权的真正落实,向出版工作者提出了增强经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此外,随着出版行政机关职能的转变,各种出版法规及市场竞争规则会更加健全,要求出版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政策水平和较强的法制观念。最后,随着出版物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与国外出版界同行的交流与竞争日益增多,要求出版工作者必须了解国际出版物市场状况,具有对外经营知识与能力。 2.我国出版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政治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答:我国的出版、工作者应该具备下列政治素质: (1)在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方面,出版工作者应该热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热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敢于同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贡献。 (2)在思想观念方面,出版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较强的事业心,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 (3)在品格情操方面,出版工作者应具有宽广的胸怀、随和的性格、踏实的作风和坚韧的意志。 3.对出版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对出版工作者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开拓意识、信息意识、公关意识和法制意识。 (2)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构成出版工作者业务素质的重要部分,根据出版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的任职条件,不同层次的出版人员要具备不同程度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3)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出版工作者要能够独立开展业务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4.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现代经营意识, 答:在出版物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工作者要驾驭好出版物的生产与流通活动,必须具有以下几种现代经营意识: (1)市场意识。能灵敏地感受各种市场要素的变化,讲投入产出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效益作为行为目标,以市场行情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按市场客观规律的要求办事。 (2)竞争意识。有积极参与竞争的欲望,有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自信心,有在竞争中求发展的勇气,有迎接竞争、挑战的思想准备。 (3)服务意识。把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作为出版活动的宗旨,积极开展主动服务,在经营中尽可能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要求。 (4)开拓意识。勇于开拓进取,善于不断挖掘经营潜力,在市场经营中能抓住有利时机。 (5)信息意识。对市场信息的作用有充分认识,能敏捷地感受市场信息,能充分利用信息。 (6)公关意识。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方式与场合宣传自己,提高社、店的知名度;要能够在与公众的接触中不断为自己创造经营的机会。 (7)法制意识。要知法懂法、依法办事,学会用法律知识来维护出版社或书店的正当权益,在与外界发生经济纠纷或其他矛盾时,能按照法律程序与要求来解决。 5.出版工作者的合理知识结构,应由哪些方面的知识构成, 答:出版工作者的合理知识结构,应由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构成。 (1)文化基础知识。出版工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外语与汉语知识,掌握中国历史、外国历史、文学史等基础性学科的基本知识。 (2)出版业务知识。包括出版物知识、出版物编辑与流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 (3)与现职岗位相关联的专门学科知识。,如农业类图书编辑要懂农学、医药卫生类图书编辑要懂医学、少儿类图书编辑要了解少儿心理学。又如门市部音乐书柜的营业员要懂五线谱,要掌握美声、民族、通俗等唱法的基本特点及代表性曲目;文学书柜的营业员要懂文学史,要了解当代著名作家与作品。 6.出版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哪些内容, 答:出版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已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新人做出贡献。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培育社会主义的“四有” (2)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力求坚持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惟利是图、见利忘义。 (3)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认真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提高编校、印装质量。 (4)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参与非法出版、印刷、发行及其他违法经营活动。 (5)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岗位奉献,反对玩忽职守的行为。 (6)团结协作,诚实守信。讲信用,重信誉,平等竞争,用诚实劳动获得合法利益。 (7)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勤俭节约,讲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8)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在对外交往中要维护中国出版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7.我国对出版人员的任职资格有哪些规定, 答:关于出版人员任职资格的规定,主要有出版业领导者的持证上岗制度和出版业从业者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两项规章制度。 出版业领导者的持证上岗制度是一项关于出版业领导者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并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才能上岗任职的规章制度。2002年,新闻出版总署又发出了《新闻出版行业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实施办法》,要求某些领导岗位必须持证上岗。这些岗位的在职或拟任职人员,要在当年(或任职后半年内)按规定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组织或指定培训机构举办的相应岗位培训班。《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持有证书的人员要在有效期满后的第一年来,重新参加岗位培训,并重新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出版业从业者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对出版经营者进行业务考核,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此对出版业进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规章制度。该制度由图书发行员职业资格鉴定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两类内容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图收发行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轼人技术等级标准(新闻出版)》,图书发行员职业资格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现已进行的是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的考试。 8.按照培训性质来划分,我国出版业岗位培训大体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包括哪些内容, 答:按培训性质划分,出版业岗位培训大体可分为三类:由政府配合实行的职业资格制度而组织的岗位培训、出版团体与机构面向出版行业开展的岗位培训、出版企业面向内部职工及与本企业出版活动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所开展的岗位培训。 由政府配合实行的职业资格制度而组织的岗位培训主要由政府出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组织,一般采用短期脱产集中培训形式,分期分批对培训对象进行轮训。包括出版业领导持证上岗培训、图书发行员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培训。 出版团体与机构面向出版行业开展的岗位培训是一些出版团体与机构根据各个时期出版业发展的需要,面对出版待业开办的一些岗位培训活动。包括出版行业协会、学会组织开办的培训活动、出版科研机构组织开办的培训活动、报刊社发起组织的培训活动。 出版企业面向内部职工及与本企业出版活动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所开展的岗位培训是由出版企业自己组织的培训,分为业务骨干培训、普通职工轮训、经销商或合作单位工作人员培训。 9.简述我国出版教育的发展概况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我国的出版教育始于1953年,我国第一个为出版行业培训专门人才的教育机构——上海印刷学校成立。197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印刷学院——北京印刷学院。1983年,受文化部和新华书店总店的委托,在武汉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图书发行管理学专业。从1999年秋季开始,教育部将原有的编辑学专业、出版管理专业、图书发行专业合并组成了统一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进入21世纪后,首次在武汉大学设立了“出版发行学”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进一步扩大了高校出版教育的实力。 目前我国出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办学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办学方向不明、师资力量缺乏、课程设置杂乱,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出版教育事业的发展。 (2)办学经费不足。这使学生实习的时间、地点受到了限制,使教学设备及与此相联系的教学手段的更新 无法实现,使教师自身深造及校际间的交流与学术研讨也无法进行,对出版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 (3)招生、分配困难。虽然各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招生人数都不多,但分配形势却普遍严峻。能够顺利地将毕业生大部分配到专业对口单位工作的学校是极少数,大多数学校的学生都是改行分配。 10.发展我国出版教育应遵循哪些正确思路, 答:从宏观层面上讲,要加强对出版教育事业的管理与协调。要建立一个管理与协调全国出版教育事业的机构对全国出版教育事业进行统一规划与协调,要通过建章立制为出版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实行政府、企业、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从中观层面上讲,要明确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办学方向。所谓明确办学方向,一是要明确编辑出版学学科定位,二是要选定本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办学发展方向与特色。 从微观层面上讲,要积极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紧紧围绕办学方向来设置课程,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反映出版实践的需要,要注重科学性;第二,抓好课程体体系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开设的课程必须是以出版从业人员所必须的核心知识为主要内容,必须能体现本专业特色,必须是本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都需要开设的专业普及课程。 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核心,推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实践讲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之外,还要多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出版实践。在教学手段上,要运现代化手段将各种实践场景、具体案例、业务操作的具体规程等制作成电子教学课件,运用于教学中以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第九章 我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 1(什么叫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对出版业发展有何影响, 答:知识经济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需求量的增长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条件。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使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需求知识的社会成员越来越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出版物的社会需求量也必然会越来越大。 (2)知识创新的发展,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出版业是以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新认识为原料的内容产业,出版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取决于原创性作品的质量与数量,大批创新知识成果的涌现,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源。 (3)先进科技的发展为出版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优越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传输技术等一系列知识经济时代支柱产业的发展,都使出版生产力的发展一次次跃上了新的台阶。 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市场经济的概念请见术语释义。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我国出版业彻底转换经营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行,我国出版业的经营机制也将发生深刻变化,以市场为核心组织出版经营活动将成为势所必然。 (2)促使我国出版业的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结构平衡将会被逐步打破,开放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多元化经营的发展,以及出版资产构成的变化都会促使出版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3)加快我国出版业的产业化发展步伐。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出版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国出版业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如出版社的转制,新华书店的改制,出版企业集团的发展,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向出版产业化方向发展所迈出的坚实的步伐。 3(我国加入WTO后,出版业的发展将会逐步出现哪些变化, 答:(1)促使出版人思想观念上发生很大变化。出版业的国际竞争,促使出版人的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进一步得到强化。发达国家的一些新的出版理念与思想观念,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消费观、人才观也会对我国出版人的传统观念形成强烈的观念冲击。 (2)推动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入WTO之后,要求我国的出版业也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运作。一些以往改革中的瓶颈问题,如取消行政干预、彻底实行政企分开,实行统一国民待遇,将国有书业企业推向市场等等,将有望在进一步的体制改革中得以解决。 (3)国外书业资本将会大举进入我国出版市场,促使我国出版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外书业资本的进入,将促使我国出版业的资本结构形成多元化构建局面,并且将促使我国出版业规模结构和组织结构发生变更。 (4)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能促进我国出版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市场开放后,在与国外书商进行的同场竞争或合作共事中,我国的书业经营者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吸纳国外书业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这对改善我国出版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提高我国出版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非常有利的。 (5)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合作或联合经营的发展,可以利用外商的关系使国内的出版产品和资本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国外书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后,大批出版人会到外资企业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出版业经营管理知识,这也能为我国的出版业培养大批国际书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为我国出版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 4(对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出版市场应该如何看待, 答:加入WTO后,我国已于2003年5月1日开放了出版物零售市场;并将于2006年5月1日开放出版物批发市场。国外书业资本将会大举进入我国出版市场。随着国外书业资本的进入,国内出版行业外资本也将大量进入出版业。这些资本的大举进入,将促使我国出版业的资本结构形成多元化构建局面,并且将促使我国出版业规模结构和组织结构发生变更。 外资的进入,不仅是直接占据现存出版物市场份额,而更重要的是培养读者新的消费理念与消费习惯,由此而使国内的出版业经营者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5(举例说明我国传统出版业规模结构的特点及进行多元化改革的主要方式。 答:我国传统出版业规模结构的基本特征可用五个“单一”加以概括:一是以国有资产为主的单一产权机构,二是以教材、教辅读物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三是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单一市场结构,四是以行政级别为主的单一主体规模结构,五是以专业分工为主的单一组织结构。以这五个“单一”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出版业结构,其计划经济的特色非常突出。 进行多元化改革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规模结构的多元化.出版机构的规模将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超大型出版集团将会陆续出现,连锁书店将会普遍发展,经营设施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2)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出版业资产重组、组织创新的结果,必然使出版业的资产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将会通过国有独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各类所有制资本的相互结合等形式实现。 (3)组织结构的多元化。组织结构的多元化,就是打破按照专业分工进行封闭式运作的出版物生产流通的单一组织模式,采用多种开放式的方式,组织出版物的生产与流通。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主要从以各种方式参与出版过程运作的出版经纪人的出现、多家出版社联合运作倾向的增多、发行者积极参与出版物生产过程运作成为潮流等方面表现出来。 6(我国出版业的资产结构的多元化改革有何意义, 答:就市场主体的资产性质而言,我国出版业的资产结构长期处于较为单一的状况。尽管从形式上看,在发行领域允许集体、个体书店存在,但就市场地位而言,这些机构仍只是作为国有书店的附属物而存在的, 还没有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我国出版业的市场主体,绝大多数属国有独资企业,非常容易受行政权力的干扰,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要通过资产重组、组织创新等途径解决国有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一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举措,同样适用于出版业。而出版业资产重组、组织创新的结果,必然使出版业的资产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7(简述我国出版运行机制市场化的主要表现。 答:我国出版运行机制市场化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宏观调控向间接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出版机构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出版行政管理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管理方式将由依靠行政权威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各种维持出版业良好运行秩序的法律法规会成龙配套,执法力度将会不断加大,守法经营、依法办事,将成为出版界的基本信条。 (2)购销机制向灵活性、多样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代理制的发展为标志的经营体制多样化、以寄销制的推行为标志的购销形式的多样化、以市场现货批发的发展为标志的交易方式的多样化。 (3)市场运行向完整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的明朗化,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各种出版要素都将逐步进入市场,出版业市场将会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出版物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将加快步伐,各级各类出版物批发市场将会配套成龙,形成体系;各类出版业市场运行规则将逐步完善,市场运作将有章可循。 8(就未来出版物形态问题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答:新兴的电脑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使今后的出版物将由单一的纸质印刷品向着如下三种形态并存的方向发展: (1)纸质印刷品形态的出版物仍将继续存在,但是它们在整个出版物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将会渐渐变小,最终稳定在一个有限的比例上。 (2)大量的时事、知识类出版物将转变为以网上传播方式为主导的形态,或者是以纸质印刷品和网上传播两种形态并存。网上传播形态不仅使传统的书刊出版可以运作得更快、更方便,而且可以及时提供传统书刊无法提供的声音、影像信息,还可使读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阅读主题,节省获取某一特定知识信息的时间。 (3)使用多媒体光盘形态作为具有长期保存收藏价值的出版物的主要存在形态。多媒体光盘既能像纸质印刷品一样长期保存,又具有字符、图像、声音与影像融为一体,且具能综合性再现的优势。 9(结合出版业的实际说明,我国出版业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答: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信息传输网络化的意义;二是在体制上,各类出版单位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系统,习惯于独立运作,难以实现计算机联网运行;三是在技术上,各类单位使用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网络化缺乏标准,联网运行需要解决的兼容问题难以解决。 10(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说明,未来出版业发展中需要树立哪几种新的观念,其依据是什么, 答:(1)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价值观。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即是效率观。竞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效率的高低。同类企业的竞争,其效率高者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因而也更受消费者欢迎,能占领更多的市场;社会个体的竞争,其效率高者工作绩效相对较高,因而也更受企业欢迎,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正是由于竞争的存在,才显示出了效率在市场经济价值观的核心地位。 (2)树立新的市场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版企业,要充分认识市场的重要性,出版过程的每一道环节都要按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整个出版机器都能围绕市场来运转,所以,未来出版业在发展中需要树立新的市场观念,包括群众观念、质量观念和服务观念。 (3)树立新的发展观念。首先,要树立自主发展观,因为出版行政机关转变职能后,与出版企业的隶属关系不复存在,加入WTO之后实行的统一国民待遇原则,使出版企业过去享受的一些政府保护与政策优惠也 不复存在,出版企业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其次,要树立风险发展观,因为出版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会时刻面临着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第三,要树立竞争发展观,因为市场经济中到处存在这竞争,出版企业要善于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竞争不断地使企业获得发展。第四,要树立跨越式发展观,因为在改革发展为社会主旋律的年代,出版企业的发展必须是高速度、高效率、跨越式的发展。 11(为什么出版企业应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怎样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答:因为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反映了市场经济要求,是一种产权明晰、经营自主的现代企业体制具有产权明晰化、行为主体化、组织公司化、管理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实行出版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法人制度建设。即实行政企分开,使出版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依法自主经营,真正成为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和自主发展的市场主体。 (2)企业产权制度建设。即通过清产核资,明晰产权,使出版企业,主要是国有出版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产权;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自主融资,构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3)企业组织制度的改革。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公司化要求,对现代的企业组织进行改革重组。 (4)企业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的完善。制订企业章程,作为管理企业的依据;完善岗位责任制、利益分配制度、职工奖惩制度、干部任免提拔制度等规章,使企业日常管理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12(为什么出版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怎样加强出版企业的文化建设, 答:因为加强出版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在企业内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氛围,从而激发企业员工的内聚力与创造力,并且能够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另外,我国的出版企业长期以来不太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无企业标识,无行为规范,经营理念不明确,不重视企业形象宣传等等文化企业缺文化的情况还非常普遍,所以,出版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分别进行: (1)加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出版企业要重视产品品牌的打造,加强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等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表层企业文化的建设。 (2)加强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企业领导人员的行为表率作用,领导者敬业奉献、创新进取工作的行为,对员工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先进、模范人物的行为示范作用,要善于发现典型,积极培养典型、大力宣传典型人物的模范行为;三是抓好全体员工整体行为的塑造,通过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培养,使企业全体成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领导体制建设,出版企业要努力建立统一、协调、通畅、高效的领导体制;二是企业组织机构建设,主要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改造与完善;三是企业管理体制建设,要尽快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尤其是民主管理制,形成完整、配套的管理体制。 (4)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地总结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及特色,讨论企业的经营指导思想、生存目标及发展方向,就企业精神文化的一些基本内容达成共识;其次,要由企业领导层收集职工意见,加以提炼、概括,用简练、明确的语言将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加以描述,如海尔集团的企业精神用“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效益、为职工创造机会”加以描述;最后,要采取一切措施,将企业精神在全体职工中得以落实、体现,包括宣传造势、制度落实、行为规范等。
本文档为【编辑出版考研用书课后习题及答案.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9KB
软件:Word
页数:5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8-15
浏览量: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