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明清小说中的补叙和插叙

明清小说中的补叙和插叙

举报
开通vip

明清小说中的补叙和插叙明清小说中的补叙和插叙 摘要 本文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对“时间倒错”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分析了明清小说中“时间倒错”的两种特殊形式:补叙和插叙。另外,文章还兼叙了补叙和预叙、插叙和倒叙的差别,试图厘清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明清小说 时间倒错 补叙 插叙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叙事作品中,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常常呈现出不一致的状态,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这种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时间倒错常常是由叙事中的“预叙”和“倒叙”完成的。在探讨中国古典小说叙事顺序的文章中,对于预叙讨论已...

明清小说中的补叙和插叙
明清小说中的补叙和插叙 摘要 本文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对“时间倒错”问题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分析了明清小说中“时间倒错”的两种特殊形式:补叙和插叙。另外,文章还兼叙了补叙和预叙、插叙和倒叙的差别,试图厘清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明清小说 时间倒错 补叙 插叙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在叙事作品中,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常常呈现出不一致的状态,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这种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时间倒错常常是由叙事中的“预叙”和“倒叙”完成的。在探讨中国古典小说叙事顺序的文章中,对于预叙讨论已经很多了,倒叙也涉及了一些。然而,中国古典小说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叙事顺序,远不是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提到的预叙和倒叙所能涵盖的,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文艺学家们早已注意到这些特殊的叙事顺序,总结并归纳了它们的作用。比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就谈到:“叙事有特叙,有类叙,有正叙,有带叙,有实叙,有借叙,有详叙,有约叙,有顺叙,有倒叙,有连叙,有载叙,有豫叙,有补叙,有跨叙,有插叙,有原叙,有推叙,种种不同。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刘熙载在此总结的十八种叙述方法和我们今天对叙事顺序的理解虽有偏差,但却可以推断古代文人们早已认识到了叙事顺序和叙述方法的丰富复杂。热奈特在分析叙事时间时也强调,“留下时间倒错这个笼统的术语指两个时间顺序之间一切不协调的形式,我们将看到这些形式不完全归结为倒叙或预叙”。 一 补叙 补叙是为了补足情节和意境的完整性,而使时间超出现有的叙事中心,伸展到以后的故事时间范围的叙事手法。 补叙在形式上和预叙有相似之处,也形成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不一致。但具体分析,二者仍存在一定差别。补叙往往是叙事时间超出了现有的叙事中心,伸展到以后的故事时间范围。当主要事件叙述完之后,仍有余波需要补充交代,就用到了补叙。例如“三言”中,《张廷秀逃生救父》在叙述完张廷秀历经曲折救下父亲,一家团圆的主要事件后,结尾写道:“廷秀生得三子,将次子继了王员外之后,三子继邵爷之后,以表不负昔年父子之恩。文秀亦生二子,也将次子绍了褚长者香火。张权夫妇寿至九旬之外,无疾而终。王员外夫妻亦享遐龄。廷秀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至今子孙科甲不断。” 这段补叙正是为了补足情节的完整而作的交代。此类补叙在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中较为常见。再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的结尾写道:“那秦公活到八十余,端坐而化,遗命葬于本山。此是后话。却说秦重和莘氏,夫妻偕老,生下两个孩儿,俱读书成名。”这既是对故事情节,也是对意境完整性的补充。明清章回小说中也同样如此,有时出现的“此系后事,表过不提”,这类带有预叙性质的叙述,往往属于补叙。 《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补叙,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听信小沙弥门子的一番说辞,胡乱断了甄英莲的案子后,作者补叙到:“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说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此类补叙将叙事时间伸展到了以后的故事时间范围,叙述的不是故事的主要事件。 杨义先生认为,“补叙是由于篇幅过短而不足以称为预叙。”本文对此还有补充。虽然补叙和预叙在篇幅上存在一定的差别,然而,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决定补叙和预叙不能混为一谈。从上面所举实例来看,补叙因为将叙事时间伸展到了以后的故事时间范围,提前讲述了后面发生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跟预叙相似。但是,补叙仍不能完整地划分到预叙中去。 原因有两点: 首先,预叙在提前叙述之后,后文一定存在相关情节相呼应。例如,《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游历太虚幻境时所听到的十二支曲子,在后文中都一一映证,这曲子是对故事主要人物的命运及结局的预叙,故事的发展是按照这段预叙的暗示进展的。而补叙虽然在时间上伸及到了后面,但往往补叙之后没有相关的情节来呼应前面的预叙。 再比如,《红楼梦》第百十九回中,王熙凤死后,贾琏外出期间,刑夫人欲将巧姐远嫁外藩,平儿用计帮巧姐躲过这一劫,贾琏回家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心里愈发敬重平儿,打算等贾赦回来要扶平儿为正。有人认为此处提到的“扶平儿为正”属于预叙,其实这里的叙述远不能算做预叙,因为后文没有叙述验证此事是否成行,还只是贾琏心里的打算而已,不符合预叙的呼应原则。 另外,补叙往往是对主要人物远离叙事中心的归宿或结局以及次要人物远期下落的一种补充说明。如前面举的《张廷秀逃生救父》中张廷秀一家的归宿、《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和莘氏的结局,以及《红楼梦》中的关于门子下落的补叙。从以上例子中也可看出,补叙的位置常常出现在文末或是文尾,而预叙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的位置,预叙需要后文中的相关情节来呼应。这也可视为补叙和预叙的区别。 补叙和预叙都有时间倒错的因素,但严格来讲,补叙和预叙又有篇幅和映证上的差别。所以补叙不能算作预叙,补叙往往使叙事时间的容量增大,叙事更具完整性和主体感。补叙对于情节的转换链接与前后文的关联照应,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对叙述中省略、遗漏的事件的补充,常常起到交代、补足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补叙和某些明清章回小说评点中提到的补叙是不一样的。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总评中写道:“看他叙新野,又叙荆州;叙荆州,又叙东吴和许昌,头绪多端,如一线穿,却不见断续之痕。尤妙在叙孔融处补叙祢衡往事,叙荆州处详叙王粲生平,偏能于极忙中著此闲笔。”再如在第七十二回总评中写道:“有补叙在后者,其人既死,而举其未死之前追叙之,如操之恶杨修是也。”此二处的补叙明显是指倒叙,与在此讨论的补叙有区别。 二 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离开主线即主要事件的叙述插入另一相异的叙述,亦即金圣叹所说的“横云断山法”。从叙事时间的角度来说,插叙中插入的部分与上下文的时间不一致,也构成了时间倒错。插叙中插入的叙述因为不影响也不削弱全文的叙述安排,就其分量来说,只是一个片段,因此,它对叙述的主要事件即主线常起着补充、解释、说明、交待等作用。 明清小说中的插叙以作者直接交代性的插叙居多,作者为了适应情节发展需要,随时插入一些相关人物、场景的叙述。前者如《水浒传》第九回中,叙述了林冲与李小二别后重逢一段,林冲刚到牢城营就偶遇李小二,作者在此插叙了李小二在东京多亏林冲照顾、帮助的旧事。李小二在后文中是个关键性的人物,正是他提醒林冲小心陆谦等人,让林冲在山神庙逃过一劫,从而坚定了林冲水泊梁山的信念。对李小二“过去”的介绍和林冲与李小二相遇,对于林冲的性格转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后者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马二先生游西湖时插入的有关西湖美景的细致描绘。对于西湖的这段插叙在《儒林外史》中有其特殊作用,西湖诸多美景于前,马二先生却无心欣赏。后文中附庸风雅、热衷功名的假士子所谓的西湖诗会也是发生在这里。类似于这样的场景插叙,世界文学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的详细介绍。 插叙有时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回忆展开。比如,《三国演义》二十一回中曹操回忆到讨伐张绣时,途中以望梅止渴之计解决了将士口渴的问题。此处的插叙离开了曹、刘二人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事件,插入了一段曹操自炫式的回忆,目的是想佐证自己 是当世英雄之一,对于曹操性格的表现至关重要。此处的叙述插入在曹操、刘备关于英雄的讨论之中,叙事线索发生了偏离,不是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应该视为插叙,而非倒叙。 此二类插叙虽然所占篇幅不多,但是在帮助读者理解文本故事、展示人物性格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类插叙虽然在时间上形成了对过去事件的叙述,但这类事件是远离当下主要事件的,严格来讲,不能算作倒叙。另外,叙述者在此有明显叙事线索的转移,并非对同一事件的倒叙。再者,从篇幅上来看,这类插叙大多是三言两语、不完整的概述,尚不构成倒叙。 关于插叙,有研究者也曾认为是倒叙的一种,“所谓插叙就是把叙事时间倒转,追溯往事,但由于篇幅过短而不足以称为倒叙。”理由是插叙在时间关系上形成了回溯,形同倒叙。但笔者仔细分析了明清小说中的种种插叙,其与倒叙仍有本质上的不同。首先,倒叙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事后叙述,没有叙事线索的转移,是对同一事件的追溯,叙述并未离开主线。例如,《水浒传》第四十八回解珍、解宝兄弟二人奉命捉大虫,毛太公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陷害解珍、解宝两兄弟,栽赃诬陷其抢掳家财。倒叙道:“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正是因为毛太公提前把大虫弄走了,而不知情的解珍、解宝兄弟前去索要大虫,才给了毛太公陷害他们的机会。这里的倒叙是对前因的补充,是延续解珍、解宝兄弟的叙述主线,叙事线索没发生转移。 而对比《红楼梦》第三回中关于袭人的插叙却大有不同,前文讲述林黛玉进贾府见过宝玉,宝玉得知林黛玉也无玉,发怒将通灵宝玉摔到地上,贾母一番哄骗才将此事平息。随后贾母将林黛玉的住宿安排妥当后,要求袭人陪侍在外面的大床上。在此插叙了袭人的本名、“袭人”名字的由来、袭人从贾母之婢到宝玉之婢的经历。后文继续讲述林黛玉因宝玉摔玉之事而淌眼泪,袭人劝慰黛玉,无需将此事记挂于心。此处对袭人的插入式的介绍是离开现有的叙事线索的,看似与主要事件无关,然而,此段插叙对于展现袭人性情以及宝玉和袭人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于后文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由此得知,插叙的事件很多时候是离开叙事主线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它常常离开主要事件的叙述,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联系不紧密甚至是看似无关的叙述,叙事线索有明显转移。 总而言之,插叙和倒叙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倒叙的内容是整个叙述主线的一个有机环节,一根链条,而插叙则是主要事件发展之外的相关部分,不是主线的环节、链条,其作用大多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上下文的意思;倒叙是将某几根链条、环节的位置往后移,而插叙则是即兴介绍、诠释与交代;倒叙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线,插叙的作用是为了使叙述更清楚明白。 明清小说中的插叙除了对叙述的主线有补充、解释、说明、交代的作用,还起到了引起故事发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帮助读者理解文本故事的作用。古人也早就注意到插叙带来的作用,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提到的《水浒传》有“横云断山法”也是插叙的表现,这样的插叙除了断开主要情节,造成文章跌宕起伏之外,也为了打破较长行文中的沉闷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批评家们不但注意到了插叙,而且更为关注插叙带来的叙事效果,毛宗岗所谓的“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都是从效果上来说的,就是他所谓的“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坠,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及错综尽变,后世稗官家鲜能及此”。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有多种文法,非他书所曾有, 有倒插法,谓将后边要紧字,募地先插这前边。如五台山下铁匠间壁父子客房,又大相国寺岳庙间壁菜园,又武大娘子要同王干娘去看虎,又李逵去买枣糕,收得汤隆是也”。正是因为插叙的运用,中断了既定的叙述线索,插入一段内容相异的事件,从而打破了行文中的沉闷感,使叙述显得抑扬顿挫又跌宕有致。 显而易见的是,认识明清小说的时间倒错,对我们认识明清文学的叙事艺术,吸收利用古典文学的精华和养分有着深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 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齐鲁书社,1991年版。 [5]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金圣叹批评〈水浒传〉》,齐鲁书社,1991年版。
本文档为【明清小说中的补叙和插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24
浏览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