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举报
开通vip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1)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企图将新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2)国际:帝国主义集团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1)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企图将新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2)国际:帝国主义集团企图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4、评价: 历史作用:特殊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局限性:损害农民利益;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 5、后果:引发了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且导致了海军基地兵变。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和政治危机,直接原因: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 2、标志:《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内容: ?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减轻了农民负担,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贸易:恢复自由贸易————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4、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5、新经济政策 “新”含义: (1)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经济体制上: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6、作用: (1)积极: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稳定形势渡过危机,巩固政权; 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局限性: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根源于生产力的水平 2、表现:(1)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2)农业:农业集体化(3)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 3、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思想上高度集控;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调节 4、评价:(1)功绩: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苏联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也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 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 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后来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3)总之:是苏 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5、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 自己特色道路。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它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平衡协调发展。要注意健全社会 主义民主和法制 6、注意:(1)一五计划——把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二五计划——成为世界工 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被打断(1938 年) (2)苏联于1922年成立,在此之前我们将其称之为苏俄。 高考怎么考,高考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例 1((2012?广东文综历史?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题干引用观点型材料认为“苏联的制度”虽然存在弊端~但使得苏联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结合所学可知学者所指的是斯大林模式的作用。 【答案】C 2((2012?福建文综历史?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1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7527 7360 7290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考点】斯大林模式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图表分析能力。从统计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的时间“1925—1937年”可知此时期是斯大林执政~从表中信息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与斯大林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政策有关。 【答案】C 3((2012?江苏历史?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考点】新经济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现、理解及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所学及材料信息 “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可知“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选D项。A项错误,与社会主义改造没有关系~~新经济政策仍然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B项~C项与材料“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矛盾。 【答案】D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2、措施:(1)农业领域(改革重点)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2)工业领域: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3、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1)积极作用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局限性在于: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重点放在工业上(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结果:前期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匹敌;后期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沉重,1975年后经济停滞 3、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失败原因);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 4、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 :?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方面,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于农业, 于工业;?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原因方后者终 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内容 (1) 1985年首先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承认市场的调节作 用,改变单一公有制(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存在问题: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继续优先发 展重工业 (2)1988年转向政治改革(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多元化,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结果: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4、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1) 从经济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转而进行政治改革。(2)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3)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5、比较 改革重点 成果 问题 赫鲁晓夫 农业 前期有一定效果,但对原有体制小修小 是收效甚微 补,未从根本上改变 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 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军事上成为与美国相 工业) 媲美的超级大国,但 是也拖垮了苏联 戈尔巴乔夫 经济领域后转向政治 放弃了社会主义原苏联解体 领域 则,共产党的领导 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 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析】根据所学~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但改革只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但也出现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等情况~使国家陷入困境。联系本题~符合题意的应是A项~使“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答案】A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含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2、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西欧各国实力普遍衰落。 3、基础:美国的怀特计划 4、建立:文件——《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 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国际汇率);世界银行(宗旨:前期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后期全球性发展,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5、特征: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和美元挂钩(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 6、作用:积极: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恢复和发展了经济;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7、IMF与WB如何体现美国的主导地位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最大的投票权 二、国际贸易体系 1、特征: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建立:关贸总协定 3、概况: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正 式机构。 4、宗旨: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5、作用:创造了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美国向外扩展经济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包括: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作用:标志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 高考怎么考,高考题例 1((2012?江苏历史?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B(?? C(?? D(???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和题干信息“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说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了世界银行、强化了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力以及方便其商品输出~故??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错误~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易错易混知识} 易错点 1、社会主义阵营中没有南斯拉夫。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3、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易混点 1、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本文档为【山东省聊城市堂邑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23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