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3短文两篇

13短文两篇

举报
开通vip

13短文两篇北 京 四 中 撰 稿:陈澍  编 审:徐冬杰  责 编:刘波 《短文两篇》学习要点   《活板》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核舟记》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一、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①至⑤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

13短文两篇
北 京 四 中 撰 稿:陈澍  编 审:徐冬杰  责 编:刘波 《短文两篇》学习要点   《活板》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核舟记》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一、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①至⑤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②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思。   (1) 板印书籍__________________  (2) 唐人尚未盛为之______________   (3) 火烧令坚__________________  (4) 持就火炀之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下列“以”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   A. 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B. 以一平板按其面   C.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D.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E. 不以木为之者   ④ 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   ⑤ 文中哪一个句子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①至⑤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____”,左刻“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① 补写出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   ② 翻译下面句子。   (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 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 点明了雕刻品“核舟” 的主题。   B. 雕刻品“核舟” 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 左右各四, 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 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 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④ 解释红色的词。   (1) 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___________   (2) 能以径寸之木__________________   (3)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__   ⑤ 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梦溪笔谈  沈括   ②(l) 用雕版 (2) 大规模地 (3) 用火  使 (4) 烤   ③A   E   ④ 画线部分主要说明了活板的制作方法, 包括刻制活字与排板、制板两项。   ⑤ 若止印三二本, 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 则极为神速。   2.   ① 水落石出  水波不兴   ②(1) 船从头到尾大约长八分有余。 (2) (他) 能够用直径一寸大小的木头, 雕刻宫殿 、器皿和人物。   ③ C   ④(1) 赠送 (2) 用 (3) 手特别巧的人   ⑤ 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二、课文学习   1.《活板》参考译文。   【明确】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字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2.《核舟记》参考译文。   【明确】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二人不相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文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对《活板》文章段落和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节):说明活板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   第二段(第2节):说明活板的制作、功效和用法。   第三段(第3节):交代活板的下落。   (2)文章结构图 活板 沈括       ┏ 第一段——为下文作铺衬。   时间顺序┫ 第二段——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 第三段—-说明翔实,真实可信。   4.对《核舟记》文章段落和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段):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第二段(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状貌,用事实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第三段(第6段):总括核舟上雕刻的人、物的种类和数目,赞扬王叔远的精巧技艺。   (2)文章结构图 核舟记 魏学洢   细  生 ┏ 一、概述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   致  动 ┃       ┏ 整体   观  说 ┫ 二、详写核舟 ┫   ┏ 船舱   察  明 ┃       ┗ 局部 ┫ 船头         ┗ 三、总述并评价。  ┃ 船尾                     ┗ 船底   三、深入探究   1.《活板》中用法特殊的词。   【明确】   板印  (用雕版,名词作状语)   火烧  (用火,名词作状语)   木格贮之(用木格,名词作状语)   火令药熔(用火烧烤,名词作状语)   2.《核舟记》中的特殊句式。   【明确】   省略句式:“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于”。“则题名其上 ”,“ 名” 后省略“于”。   定语后置:“其两膝相比者”, 定语“相比”在中心词“两膝”之后,“ 者”, 标志定语后置。   文中有一个带双宾语的句子:“尝贻余核舟一。”双宾语是“余”“核舟一”。 中 考 解 析   1、根据下列成语、诗句、对联,填写出相关的人物,或作家姓名,或诗文篇目。   (1)择善而从               (  )   (2)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  )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 【考点】:文学常识   【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既有文章中的原句、重点内容,还有对文章作者的评价等,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注重积累。   (1)的答案:孔子或《论语》。此句出自《论语》六则;   (2)的答案:陶渊明或武陵人,或桃花源中人,或《桃花源记》   (3)的答案:杜甫或郭沫若   2、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文言语句的理解、默写   【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不但要能熟练背诵课文,而且还要熟悉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缺一不可。   答案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选出对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罔      (4)其不善者而改之   A.(1)与(2)相同    (3)和(4)也相同   B.(1)与(2)相同    (3)和(4)不同   C.(1)与(2)不同    (3)和(4)也不同   D.(1)与(2)不同    (3)和(4)相同   策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掌握。“而”用作连词时,主要有“顺承”、“转折”、“并列”三种关系。此外,“而”还表偏正、假设等关系。可选用现代汉语中恰当的关联词与“而”对译。如不便对译,也可以不译。   解答 B(1)(2)(4)表顺承;(3)表转折   总结此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正确地解答出此类题型,必须把“而”字的用法弄清楚。当“而”表顺承时,它表示“而”字前后的两个词或字或短语在时间关系上有一种先后顺序。翻译的时候通常用“然后”一词。当“而”表转折时,它表示“而”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或短语在意义上具有一种转折关系,翻译的时候通常用“但是”等词。当“而”表并列时,它表示“而”字前后的两个字或词或短语在意义上是相同、相近或相关、相反的,在翻译的时候,可不译出。“而”字后面的词进行修饰或限制,可翻译成“地”。“而”表假设关系时,翻译成“如果”、“假设”。 课 外 拓 展 智慧的结晶 清晰的解说       ——《活板》《核舟记》比较   《活板》、《核舟记》是初中文言文中的两篇说明文,被安排在第三册教材中。它们分别属于程序说明和实物说明,因此,进行比较阅读教学,了解说明内容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结构之间的关系,能取得较好效果。   一、说明内容的比较。两篇课文都是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文章。前者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版印刷的操作过程,后者介绍工艺美术品,民间艺术家王叔远在核桃上雕刻苏东坡泛舟赤壁的布局安排。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和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说明文教学中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说明顺序的比较。由于两课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它们采用说明顺序的不同。前者是说明制作过程的,因而采用了程序顺序,从制版开始,到刻字、排版、印刷、拆版,按制作先后程序,说明了活版印刷的全过程。而《核舟记》是介绍一件微雕艺术品,又属于建筑类,因而就决定了要采用空间顺序,从核舟的正面介绍起,从船舱雕刻到船头游览者,最后写船尾舟子。又到核舟背面,介绍题名等。这样,说明的对象不同,采用的顺序也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为给读者清晰的操作过程和空间方位的印象。   三、说明方法的比较。《活板》采用的是平实说明,没有铺张的形容和绚丽的描绘,仅用三百多字,便将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解说清楚了。作者主要采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进行说明。同时,既说明过程,又说明事理,如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活字不同木制而用胶泥制作的道理,令人信服。《核舟记》则不同,它介绍的是工艺品,又是展示“大苏泛赤壁”这一文学主题,所以采用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的方法。就全文主体看,是生动说明,如描绘苏轼与黄庭坚“共阅一手卷”的情景,描绘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的神态,船尾两舟子的动作,都说明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展示了艺术品雕刻的高超水平。当然,它毕竟是说明文,所以,又运用了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核舟的高、长,还运用统计数字,对全舟十一种景物概括说明。通过这些比较,让学生明白,说明方法与说明内容是相统一的。说明程序,一般都采用平实说明;而介绍工艺品等,由于说明 对象的艺术特点,而决定了要采用生动说明才能表现。   四、说明结构的比较。说明文根据内容、顺序等的不同,其结构安排也不同。有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总分式等。这两篇课文分别是承接式和总分式。《活板》是介绍程序的,有动作先后的关系,所以说明结构上采用承接式,由前一部分内容介绍到后一部分内容,承接而来,一气呵成。而《核舟记》采用总分式,先作总体概括介绍,然后再局部具体介绍,最后再作归纳说明。这种结构形式说明了核舟的总体与局部及其相互关系,又使文章布局疏密得体,易于读?/td>
本文档为【13短文两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9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