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一语文衔接班讲义(三)

初一语文衔接班讲义(三)

举报
开通vip

初一语文衔接班讲义(三)初一衔接班语文(三)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三: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初一语文衔接班讲义(三)
初一衔接班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三)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三: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积累: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知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止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帖贴粘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见现出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亡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1 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四: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词义扩大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 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3)词义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 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 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 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 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 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 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 积累: 以下内容按字词、例句及所选篇目、古义、今义顺序整理: 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弦乐器蚕丝 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离开到,往诚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确实真诚、诚实 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时四季中的秋季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案件监狱 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二次表动作重复 游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上枢密韩太尉书》)交往现常指游历、游览池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大也(《上枢密韩太尉书》)护城河现指水塘走几欲先走(《口技》)跑行走 见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拜见、进见看到 鄙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品质低下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只但是 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逃跑死亡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品质低劣 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平民用布做的衣服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和子女专指男子的配偶练习 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③,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④不继,日昃⑤固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适:古时指女子出嫁。②世家:家世。③南都:今河南商丘。④饘(zhān)粥:稠粥。⑤昃(zè):日偏西。⑥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范仲淹二岁而孤( ) 去之南都( ) 2、翻译下列句子。 若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课外古诗词积累(二)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如梦令》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今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这处荷藕,那处荷藕,不知回归路。只得尽力地划,不想,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 注释:常:常常;时常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太阳落山 沉醉:有两种意思⑴喝醉⑵陶醉 兴尽:兴致得到满足 误:错误 藕花:荷花 争:怎么;如何 滩:群 鸥鹭:水鸥和白鹭,泛指水鸟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如梦令》2 昨夜雨疏风骤②, 浓睡不消残酒③。 试问卷帘人④,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⑤。 【注释】①选自《漱玉集》。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②雨疏风骤: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初一语文衔接班讲义(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4-20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