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举报
开通vip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 精神 2006年第7期 (总第133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S0CIALSCIEN(,ES N0.7.2006 (Cumulatively,NO.133)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徐旭平李丛玉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孙悟空,贾宝玉都体现了石头精神.孙悟空所体现的是石头精神的常态,即坚定执着,刚健有 为,积极进取,勇于承担社会重任,表现为对现...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 精神 2006年第7期 (总第133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S0CIALSCIEN(,ES N0.7.2006 (Cumulatively,NO.133) 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徐旭平李丛玉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孙悟空,贾宝玉都体现了石头精神.孙悟空所体现的是石头精神的常态,即坚定执着,刚健有 为,积极进取,勇于承担社会重任,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为对现有秩序的巨大破坏性和无与伦比的创造性;贾宝玉所体现的是 石头精神的变态,即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任,拒绝长大,拒绝繁衍后代,表现为自身对抗社会力量的软弱性, 高尚的贵族精神和思想的叛逆性.前者是明代社会上升时期世俗英雄的写照,后者是清代社会极盛时期无 力补天的"多余人"形象. [关键词]石头精神孙悟空贾宝玉常态变态 [中图分类号]1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06)07—0105—05 在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中,有两部作品中的主要 人物形象的来历与石头是紧密相关的,即《西游记》 中的主人公孙悟空和《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 按作者的说法,他们的前世都是石头,都是由石头变 来的.饶有兴味的是,前者由"齐天大圣"的无法无 天到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经过唐僧的"招安",最终 成为西天取经路上的马前卒;后者在家族败亡和大 观园的诸芳散尽之后出家为僧.他们都从坚硬的顽 石历经磨难最终皈依佛门,完成了从坚硬的石头走 向佛门的人生历程.从小说的命名上看,《西游记》 是以唐僧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一只石猴在取经路 上如何降妖伏魔的故事,孙悟空是故事的主角,故可 把它看作是一只石猴的传记;《红楼梦》原名为《石头 记》,亦即一块石头的故事.如果再联系女娲补天的 神话和中国先秦英雄神话中的大禹和启都生于石的 故事,就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一种精神,笔者称之为石头精神. 在孙悟空身上,这种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取经意 志的坚定性,个人行为对现有社会秩序巨大的破坏 性和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在贾宝玉身上,这种精神则 更多地体现为个人力量的软弱性,身份的高贵性和 思想的叛逆性.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出现在神话小 说中具有超凡本领的神话英雄,那么,贾宝玉则是出 现在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无力自救的"多余人".孙 悟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即使戴着紧箍咒也要斩妖 除魔,最终修成正果;贾宝玉则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 任,拒绝长大,拒绝繁衍后代,只愿意固守在大观园 的伊甸园里做一个女儿们虔诚的侍者.其实,孙悟 空巨大的创造力表现为对一切妖魔鬼怪的识破,其 破坏力表现为对取经路上妖魔鬼怪的无情打杀;贾 宝玉的创造力表现为对比自己更为低贱的女性的美 好品行的赞扬,其破坏力则表现为对几千年来无形 的封建制度和被奉为正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彻底否 定.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包含着中华民族对石头精神 [收稿日期]2006—02—27 [作者简介]~-~(-(1967一),男,云南永胜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李 丛玉(1956一), 女,云南文山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 105 徐旭平李丛3i/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的独特理解,即作为常态石头的坚定执着,刚健有 为,积极进取,勇于承担重任,作为变态石头的玉性 的脆弱,美好,高贵.两部小说一部讲述的是作为石 头常态的成功者喜剧,一部讲述的是作为石头变态 的玉碎的大悲剧.本文试图用对照分析的方式,说 明孙悟空和贾宝石所体现的石头精神的异同. 一 ,创世神话和孙悟空,贾宝玉出身的关系 在一个民族的神话中,创世神话往往对本民族 的民族精神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 创世神话当数"女娲补天"和"女娲造人"(当然,还有 盘古开天辟地),据《山海经》记载:开辟鸿蒙之际,女 娲炼石补天成功.《淮南子》中也有类似记载.石头 在神话中承担起构筑天地和四维的重任,它是顽强 和坚定的,也是神圣和崇高的. 关于孙悟空的出世,《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 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是这样描写的:"那座山正 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中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 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丈四尺围,按政历二十四节气,上有九窍八孔,按 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日受天地真秀,日月精华,感之既 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 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做一石猴.五官俱备,四 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 射冲斗府."简言之,孙悟空是由花果山上的一块石 头变来的,他秉承了天地日月的精华,最后因风而感 化,化为一只具有灵性的猴子,并成为世俗社会的一 个理想英雄. 关于贾宝玉的出世,《红楼梦》同样在第一回"甑 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作了交代: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 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 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 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 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 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与孙悟空受天地 日月精华的感化成人不一样的是,贾宝玉是经过了 创世神话中女娲之手亲自锤炼后遗弃的一块石头, 他没有机会去承担补天的大任,也不可能接受任何 106 人对他的"招安".正当他叹息之时,遇到一僧一道 远道而来,见他"生得骨骼不凡,丰神迥异",席地长 谈之时,"只见一块鲜明晶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 大小,可佩可拿",于是,一僧一道把他带到了昌明隆 盛之邦的温柔富贵乡"安身乐业". 由此可见,孙悟空的灵性来自自然,贾宝玉的灵 性来自人类的造物主女娲.两个人物非凡的出身背 后,蕴涵着一个明显的本质差异:孙悟空既秉承天地 之气而来,必然要替"天"(现实中的皇帝)去行某种 "道",在小说中便是替唐朝的皇帝承担护送高僧完 成西天取经的这项宏伟事业;贾宝玉既然经过了女 娲之手的锤炼,就必然具有与生俱来的对生命本体 的关爱与尊重,以及对女性的留恋和依赖.这样的 出身决定了前者具有阳刚之气,后者富于阴柔之美; 前者富于战斗性,征服性,坚定性,顽强性,后者富于 软弱性,自卑性,情感性. 自从这两块非凡的石头来到人间以后,便开始 了他们直接面对现实的不同生活经历.孙悟空的形 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具有兴利除弊,除暴安良, 护佑众生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性格和石头本 身在物理性质上的坚实,厚重相通,终于成为取经路 上的中流砥柱,完成了自身人格和心性的净化,成为 刚健有为,维护正义的象征;贾宝玉的形象则体现了 中华民族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几千年的伦理 道德的禁锢下对美好人性,人情的大发现.玉对于 石来说是一种变态,其高贵,晶莹的同时也意味着脆 弱,易碎,出于对自己所生活环境的不认同,不妥协, 最终的命运必然是在强大的外在压力下崩溃,完成 石之悲歌——玉碎.所以,贾宝玉把石头精神演绎 至极致,且这种极致又最终构成了对原有石头精神 的解构与反叛,客观上走向了石头精神的反面. 应该说,中华传统民族精神中更多的是孙悟空 那样的石性,缺乏的恰恰是贾宝玉身上所具有的玉 性(人性).以四大名着为例,《三国演义》是帝王将 相的世界,是权谋的世界;《水浒传》是绿林豪侠的世 界,是载着"忠"和"义"的矛盾理念的教科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西游 记》是妖魔鬼怪的世界,孙悟空用他的金箍捧铲妖除 魔.它们都是以男人为中心或者说是以男权霸道话 语为主体的世界,女性不是作为陪衬就是作为工具 或者祸水而出现.只有《红楼梦》的大观园是一个纯 净美好的女儿世界,它的主体是女性和一个具有女 广西社会科学2006.7/文学 性化特点的贾宝玉.前三部体现了中国人的刚健有 力,聪明机智;后一部则是对美好人性的赞歌,以及 对美好人性的毁灭所唱出的一曲千古悲歌. 二,孙悟空体现的石头精神 孙悟空的形象是对中华民族石头精神的常态的 最辩证的阐释.他脱胎而出的那块"三丈六尺五寸 高","二丈四尺围圆"的巨石有着雄伟的外观,恰好 与他具有的通天本领相一致,这块巨石立于东海之 滨,预示着他后来除暴安良的命运.孙悟空非凡的 来历和称王花果山,荡舟求仙,降服四海千山,强索 金箍棒,逼迫幽灵世界,大闹天宫,表现出的是不可 一 世的征服欲,占有欲和对天神地祗巨大的破坏力. 他的这些行为,无论被认为是邪恶还是正义,其实都 是一种不自觉的社会责任驱使下的自发作为,是一 种内在原始力量的表现,没有任何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约束. 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但他并没有把这个名 号当回事,只是率性而为,享受着没有限制的游戏般 的乐趣.只有当这种纯净的氛围被打破,花果山受 到来自正统与强大势力的压迫时,他才开始奋力反 抗,极力维护"齐天大圣"这面大旗.此时,他还是一 个自在,自由的形象,并没有被赋予任何社会责任. 直到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经历了五百年的比 他更强大的"石头精神"的漫长洗礼,他才领悟到作 为石头的"厚重"二字的含义.他意识到自己身上所 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白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得 遵守这个社会共同约定的某些规范,由此便完成了 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踏上了保护唐僧去 西天取经的征程. 戴在孙悟空头上的那个紧箍咒,不仅仅是佛教 故事中的象征,更是作为人间的某种规范,随时提示 社会责任感对他的约束.正如他开导猪八戒时所说 的:"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可以说,这 既是对佛教修身养性的要诀的感悟,也是对石头精 神的深刻领会."志诚"表现为西天取经的意志的坚 定,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果敢.所以,孙悟空身上所 表现的主要精神并不是佛家的慈悲和软弱,而是坚 强的石头精神.他嘲笑如来是"妖精的外甥",观音 是"一世无夫",调侃唐僧是"脓包",对神佛完全采取 戏弄的姿态,对尊卑制度也是完全藐视.但在《西游 记》中,"佛"对他的影响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的,真正 对他起作用的是斩妖除魔,救世济民的厚重的社会 责任感,以及鲜明的爱憎情感.面对唐僧两次把他 逐出师门,他都不计前嫌,一如既往地救唐僧于危难 之中.他留恋的是取经这项事业,故才饱受磨难,吃 尽苦头,备受责骂而无怨无悔.如果没有对取经事 业坚定而执着的石头精神,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忍受误解的博大胸怀,孙悟空又怎能护送唐僧取 回真经来普度众生? 三,贾宝玉体现的石头精神 石头精神的常态应该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奋 发向上,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人生,敢于应对邪恶势 力的任何挑战并怀有必胜的信念.毫无疑问,孙悟 空是石头精神常态的体现者,而贾宝玉则是石头精 神变态的体现者. 在贾府这一充满由盛而衰气息的环境里,造就 了贾宝玉这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由于不认可别人 编造自己是"衔玉而生"的奇特来历,不相信和尚道 士的那番话,他偏信"木石因缘";由于对一切经典的 怀疑,他杜撰了那篇千古奇文《芙蓉女儿诔》.因此, 他的一切反抗性都只能是软弱的,消极的,无力的, 既救不了自己所爱的人,也救不了自己.在贾宝玉 身上所体现的是石头精神的变态,笔者姑且称之为 "玉精神"."玉精神"的特征构成了对石头精神的解 构甚至是反叛,构成了贾宝玉性格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石头精神变态的"玉精神",在贾宝玉身上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是重情而轻业.《西游记》没有给孙悟空安排 任何男女之情的契机,故他是不近女色的,也可以说 是看破了爱情和婚姻"城堡"的智者,他看重的是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取经的宏伟大业.贾宝玉则恰恰 相反,他对家族缺乏任何责任感,对既定的社会规范 也丝毫不认同,对所有经典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他 从来都听不进薛宝钗,史湘云对自己的规劝,对即将 崩溃和毁灭的家族也没有作任何挽救的努力,传统 观念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他没有任何吸 引力,他只是把全部的精力专注于那些比他身份更 低贱的丫鬟,小姐身上.对这些丫鬟小姐,他不是像 西门庆那样抱有强烈的征服欲和占有欲,而是超越 107 徐旭平李丛ili/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 了肌肤之亲的精神上的愉悦,是纯粹的审美性的"意 淫".这样的"情种",近似于杜丽娘的为情而死,为 情而生.如果说林黛玉在小说中是为还泪而来,那 么,贾宝玉就是为还古代男人对女人所欠下的那份 真情而来.他不再把她们当"祸水"或"尤物",不再 像孙悟空那样用金箍棒向她们无情地挥去,而是由 高高在上的女性的统治者,占有者变成小心翼翼的 虔诚的神瑛侍者,为她们活着,也必将随着她们的毁 灭而走向寂灭,遁入佛门. 二是拒绝接受任何人对他的"招安".与孙悟空 接受唐僧的"招安"不一样,贾宝玉从来就不接受"宝 姐姐"或者"史大妹妹"对他要留心仕途经济的苦口 婆心的一切劝诫,只要一听到那些"混帐话",他就抬 起脚走人,不给她们任何情面.贾宝玉认定一切前 代经典都是出于杜撰,所以,他为不幸的女儿们特别 是晴雯杜撰了那篇千古奇文《芙蓉女儿诔》;他认为 四书五经都是用来诓功名的,因此,他不走"学而优 则仕"的道路;他对自己身上所佩带的那块别人认为 是异物的玉也毫不在意,摔过并称它是"劳什子". 贾宝玉可以接受父亲的板子却决不接受要他来承担 振兴家族的责任,从这一意义上说,这块"玉"看似脆 弱,实则顽固异常.孙悟空以牺牲自我人格为代价, 博取了一番盖世的功名;宋江以对朝廷的"忠"为代 价,把对弟兄们的"义"送上了血淋淋的祭坛.贾宝 玉是决不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的,所以,才有"绣鸳 鸯梦兆绛云轩"里对"文死谏","武死战"都是死名死 节的偏激理解,才有趁着女儿们都在的时候就死,让 她们的泪水把自己漂到渺无人烟的地方化灰化烟的 奇特思想.在这一点上,恰好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了"玉"的本性是 石性,异常的坚韧和顽劣,异常的无补于时和无用于 世,只不过他所坚持的不是修齐,治平,功名与仕途, 显亲与扬名,而是对几千年来被奉为圭臬与教条的 传统观念的识破与反叛.虽然贾宝玉头上没有戴着 孙悟空那个象征性的紧箍咒,但他身边却并不缺乏 像唐僧那样随时随地想对他念紧箍咒的人,上至父 亲,下至小姐,他不是左耳进右耳出,就是一走了之. 就是这样一块无瑕之玉,表面上看似脆弱,骨子里却 坚韧和顽固,因为他要推翻的是支撑这个旧世界的 精神支柱. 三是拒绝对自身的创造.人生是短暂的,自然 是永恒的,但人类却有着对自身绵绵不绝的创造,那 108 就是自身的繁衍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孙悟空没有儿 女之情,自然谈不上自身的繁衍和创造.但贾宝玉 是多情种,按理说应是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 曹雪芹并没有给他安排生儿育女的任何机会,他与 大观园的女儿们厮混在一起,更多的已经不是将情 爱化为儿女这样实实在在的血肉结晶,而是化作灵 魂的天堂与精神的伊甸园.他所追求的不是肉体的 永恒,而是灵魂的持久,抽去了性爱的成分,升华到 情爱的境界.如果说太虚幻境中与秦可卿的那次是 他的第一次性启蒙,那么,把仙姑所授的云雨之事和 袭人偷试一番就是出于他的好奇,而到第一百零九 回里因思念林黛玉在外间睡了两宿,觉得有负于薛 宝钗而做的就纯粹是尽夫妻的义务.尽管高鹗在后 四十回里让薛宝钗怀了孕,但依曹雪芹的前面提示 来看,贾宝玉对于肉体的媾合以及承载的繁衍权利 和义务,应该是彻底地不认同的,从态度到行为都是 极端消极的.孙悟空作为神话英雄,他的火眼金睛 除了看透妖魔外,也许还有一大功用,那就是看透了 迂腐的师父和好色的师弟被感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所纠缠的无奈 和烦恼,看透了爱情和婚姻这座"城堡"里的一切,所 以,他拒绝进入"城堡",在城外做一个取笑别人的旁 观者而自得其乐.贾宝玉原来也是执着地要进入这 座"城堡"的,但必须是和自己所爱的人——林黛玉, 如果是和薛宝钗,即使是在外在的欺骗和压力下进 入,也决不愿意给这座"城堡"留下任何继承者.由 此可见,孙悟空缺乏自身的创造主要是由于客观原 因,贾宝玉则是从主观上出于对自己生存环境的不 认同,出于所爱的对象的离去,出于心的死亡,从而 拒绝自身的繁衍.因为和薛宝钗繁衍后代,那是违 背自己意愿的,没有爱情的婚姻,结出的只能是苦 果. 在贾宝玉身上,石头的坚实和厚重变成了清高 和傲然,他决不和大观园之外的男人们同流合污,因 为对园外世界的不认同,石头精神中本有的责任感 也因为找不到可以认可的现实对象而被悬置.贾宝 玉不再是刚强的,而是脆弱的;不再是积极进取的, 而是退缩在女儿世界里替她们分担清愁,分享欢乐. 作为玉之层面的贾宝玉,已经失去了征服世界,占有 世界的强烈欲望,他对现实世界的破坏性不是通过 孙悟空有形的暴力来实现,而是通过对无形的旧制 度的怀疑,批判,彻底否定来展现,他已经软弱到救 广西社会科学2006.7/文学 不了任何人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救的地步.贾宝玉要 动摇的是维系整个封建社会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思 想基础,因为他所面对的旧世界是异常强大的,大观 园仅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这个梦的实现,也 许标志着新的民族精神的塑造. 作为中华民族石头精神的常态和变态,在孙悟 空,贾宝玉身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孙悟空身上所 体现的是石头精神的常态,即坚定执着,刚健有为, 敢于承担重任,表现为对现有秩序的巨大的破坏性 和无与伦比的创造性;贾宝玉身上所体现的是石头 精神的变态,即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任,拒绝长大, 表现为个性的软弱,身份的高贵和思想的叛逆性. 前者是明代社会上升时期的世俗英雄的写照,后者 是清代社会极盛时期无力补天的"多余人"形象,但 后者更具有近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 事实上,这两种石头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具 有同样的坚定与执着,在孙悟空身上表现为对取经 事业的坚定与执着,在贾宝玉身上表现为对传统的 彻底否定,对感情的精诚专一;具有同样的反叛,在 孙悟空身上表现为对神道的否定,在贾宝玉身上表 现为对几千年既定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反叛.孙悟空 更多地体现了石性的喜剧色彩,顽劣却又刚强有为; 贾宝玉更多地体现了玉碎的悲剧色彩,无助的叹息. 孙悟空那样的英雄豪杰所开创的惊天动地的伟业固 然能给人以力量和鼓舞,但如何让美玉不再破碎和 毁灭,则是曹雪芹通过贾宝玉这一形象留给中华民 族的一个非常严肃,沉重的话题.怎样把石性和玉 性完美地融合起来,应是我们在新的世纪里完成崭 新的民族精神塑造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文新,阎东平.佛门俗影[M】.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2003.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Z].岳麓书社,1987. [3]吴承恩.西游记[Z].岳麓书社,1987. [责任编辑:何芷韵】 [校对:梁军涛陈丽琴梁艳阳】 109
本文档为【石头的言说:孙悟空、贾宝玉所体现的石头精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23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