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学相关的数学模型

生态学相关的数学模型

举报
开通vip

生态学相关的数学模型生态学相关的数学 模型及模式图题型训练 一、坐标曲线类 1.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解析:“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是条件理想,“S”型曲线是在自然环境中出现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两条曲线在c点分开,说...

生态学相关的数学模型
生态学相关的 数学 数学高考答题卡模板高考数学答题卡模板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测试卷数学作业设计案例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模型及模式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型训练 一、坐标曲线类 1.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图中阴影部分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 解析:“J”型曲线出现的前提是条件理想,“S”型曲线是在自然环境中出现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两条曲线在c点分开,说明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若该种群在c(K/2)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200。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A 2.向某天然牧场引入良种肉牛100头,任其自然放养,自然繁殖。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 C.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不断发生着变化,其数量呈“S”型增长;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应使捕杀后肉牛的增长率处于t1时;在t1~t2时,该肉牛的种群增长率仍为正值,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 答案:B 3.某捕食者与其猎物种群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以捕食者数量为X轴、猎物数量为Y轴作图,则图形正确的是(  ) 解析:由图可以看到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猎物)符合捕食关系的种群波动:猎物增加→捕食者增加→猎物减少→捕食者减少。只有图D所示满足这种波动。 答案:D 4.下图表示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相关曲线,其中Ⅰ和Ⅱ曲线的描述全都正确的是(  ) A.Ⅰ 为土壤中的有机物量,Ⅱ 为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 B.Ⅰ 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Ⅱ 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C.Ⅰ 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Ⅱ 为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 D.Ⅰ 为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Ⅱ 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从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量是增多的,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程度增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增大,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性明显,群落呼吸消耗有机物量增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增大。由上述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可知,正确的描述应是C项。 答案:C 5.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 解析:当受到外来干扰后生物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答案:C 6.(新题快递)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C.据图可知虽然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据图分析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势在必行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图、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Ⅰ曲线是最理想的,可以说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Ⅱ、Ⅲ曲线表示当人的数量超过“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在生存斗争中,人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Ⅲ曲线表明的情况最严重,已经造成“环境容量”的下降。因此,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环境效益,把保护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上,而不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 答案:D 7.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在实施害虫防治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四点进行了农药防治,在E点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D过程中,农药的作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一般认为农田害虫防治就是控制并完全消灭害虫 C.在F、G、H、I、J点,还必须引入天敌才能控制害虫 D.常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在E点进行生物防治 解析:考查生物进化与种群数量变化特征。基因突变是随机且普遍发生的,而农药只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选择;当害虫处于经济阈值时,危害降低到最低,故害虫防治就应该将害虫控制在经济阈值而不是全部消灭,以免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也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一般在害虫数量多时采用。 答案:D 8.某地区生态系统受到化学毒剂污染,该系统内植物迅速死亡。此生态系统中Ⅰ、Ⅱ、Ⅲ营养级生物数量及分解者数量在短期内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生态系统受到化学毒剂污染,该生态系统内植物即第Ⅰ营养级迅速死亡,可导致第Ⅱ、Ⅲ营养级生物也将迅速减少,同时分解者数量却要迅速增加,而在生态系统中第Ⅰ营养级数量应是最多的,故正确的图应为A。 答案:A 二、表格类 1.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从上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数 kJ/(m2·y-1) 呼吸消耗的能量数 kJ/(m2·y-1) 第Ⅰ营养级   501.2 第Ⅱ营养级 141.0 79.1 第Ⅲ营养级 15.9 13.2 第Ⅳ营养级 0.9 0.5 分解者 221.7 192.6       A. 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 B.第Ⅰ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是863.9 kJ/(m2·y-1) 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解析:该生态系统从第Ⅱ营养级到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1.28%,A项正确;第Ⅰ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第Ⅰ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而后两部分不能确定,总能量不应是863.9 kJ/(m2·y-1),B项错误;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C、D项正确。 答案:B 2.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下列对所得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地点 植物 地点A(山脚) 地点B(山腰) 地点C(山顶) 草 3 5 9 蕨类 7 5 8 灌木 15 4 2 松树 0 2 0 落叶树 20 5 0         地点 非生物因素 地点A(山脚) 地点B(山腰) 地点C(山顶) 风速 低 高 高 土壤湿度% 48 35 15 土壤的有机质% 6.5 3.8 2.5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氨量/mg kg-1 9.4 4.5 2.3         A. 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 B.如果遭遇山火,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原生演替 C.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土壤深度浅、土壤湿度大 D.依据数据判断松树具有耐贫瘠、耐干旱、耐低温等特点 解析:从表中看出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山脚(地点A);如果遭遇山火,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地点C土壤深度相对较浅、土壤湿度相对较小;松树适于在地点B处生存,地点B处土壤相对肥沃、湿度相对较高,不能说明松树具有耐贫瘠、耐干旱、耐低温等特点。 答案:A 3.在某一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其能量流动情况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如表所示。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不同的种群,已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3 kJ/m2·a)。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 mg/L。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Pg Pn R X含量(mg/L) 甲 15.9 2.8 13.1 3.4 乙 870.7 369.4 501.3 0.037 丙 1.9 0.8 1.1 30.0 丁 79.2 28.9 50.3 0.39 戊 74.7 23.0 51.7 0.35 己 211.5 20.1 191.4 0.81           A. 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表中所示的甲、乙、丙、丁、戊、己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表中乙的生理活动进入生物群落 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79.2×100% D.调查表明,丙种群中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最高,原因是污染物X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和排出,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积累)作用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仔细分析表格数据,然后再根据选项作答。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出,丁、戊同化作用固定量相近,应该同为第二营养级,那么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15.9/(79.2+74.7)×100%。 答案:C 三、柱状图类 1.若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解析: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③表示的呼吸量;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 答案:A 四、金字塔类 1.下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金字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B的形式 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 C.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 D.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描述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能量金字塔;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固定的能量多,能为较多消费者提供食物,因此少数的生产者可以支持较多的消费者,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即倒金字塔现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所以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从图C看出,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远低于10%。
本文档为【生态学相关的数学模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8-1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