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

举报
开通vip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 (一)、首先要了解一个宗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任何事物形成都会受当时历史发展的影响,所以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要以身临其境的精神投入体会。 无论学习和了解任何一种学说,要身临其境,佛说法是对机而说。三论宗是从四悉檀之对治悉檀入手,破斥一切有所得之见,显其无所得之空。 (三)、正确领会本宗的宗旨。 没有正确的领会三论宗的“破邪显正”的中心要领,依照他宗之思想解释三论宗之思想,当然会困难重重道理不能。 (四)、不能先入主出奴之偏见。 佛说一切法皆是平等无有差别的,但因众生执见而分...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
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 (一)、首先要了解一个宗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任何事物形成都会受当时历史发展的影响,所以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要以身临其境的精神投入体会。 无论学习和了解任何一种学说,要身临其境,佛说法是对机而说。三论宗是从四悉檀之对治悉檀入手,破斥一切有所得之见,显其无所得之空。 (三)、正确领会本宗的宗旨。 没有正确的领会三论宗的“破邪显正”的中心要领,依照他宗之思想解释三论宗之思想,当然会困难重重道理不能。 (四)、不能先入主出奴之偏见。 佛说一切法皆是平等无有差别的,但因众生执见而分别。如果以某一宗为最高之标准去度量他宗,则成为入主奴的观点,非学者之风。 (五)、对三论宗著疏要精选细读。 读三论宗之祖师的著疏和依据的经论。一道深入,才能通向本宗之渊府。 三论宗在修行上的运用 (一)、在念佛法门上的运用 以“一念代万念”,当你的妄念完全断除时,达到一心不乱,就能往生了。 (二)、在禅定法门上的运用 真正的“空性”不著空有、不著有空,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自性清净”性。 (三)、在诵经、持咒上的运用 诵经和持咒。能增长智慧、开佛知见,能达能静心的作用。 (四)、在礼佛、忏悔上的运用 过去无量劫所造的罪业深重。要解脱就要忏悔罪业。“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求忏悔。” 认识三论宗 三论宗是印度中观学派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佛教宗派,但又不完全与现在所说的中观学相同。此宗学说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为依据,称三论宗。宣扬空、无相、八不中道等义理之宗派,注重阐扬诸法性空,又称空宗、无相宗、中观宗、无相大乘宗、无得正观宗、嘉祥宗、提婆宗、般若宗、破相宗。等。 1 三论宗所依经论 四部大经:《华严经》、 《大品般若经》、 《法华经》、 《大般涅槃经》 四部小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简称《思益经》 《诸法无行经》简称《无行经》 《佛藏经》亦名《选择诸法经》 《维摩诘所说经》又称《维摩诘经》 四部论:《中观论》、 《百论》、 《十二门论》、 《大智度论》 三经疏:《大品经义疏》、 《法华义疏》、 《维摩经义疏》 三论疏:《中观疏》、 《百论疏》、 《十二门论疏》 三玄章:《三论玄义》、 《大乘玄论》、 《三谛章》 中观学三大体系 (一)、西藏中观学 公元6世纪佛护作《中论注》,清辨作《般若灯论释》,佛护和清辨虽然都标榜弘扬龙树、提婆的中观,但他们对空性的认识和论证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都各自不同。因之中观派分成应成派(归谬论证派)和自续派(独立论证派)两派。 应成派 应成派以佛护为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继承了龙树、提婆破而不立的传统,认为龙树的空“是遮非表”。所谓“是遮”,指从各个方面指摘论敌所说的矛盾性,证明其不能成 非表”是不提出自己正面的、积极的主张,不肯立,从而否定一切实有自性。“ 定任何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性的存在。在他们看来,不但对空有,而且对空的认识本身也要加以排除(“非唯空有,亦复空空”)。 应成派的后继者有月称和寂天。 月称著《入中论》成为应成派的代表著作。后来有宗喀巴著《菩提道次第广论》等。 自续派 自续派以清辨为代表,认为对空性要用因明的推论形式(比量)积极地加以表述,空不是意味着否定一切,而是修持者在禅思中能够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公元8世纪以后,大乘两个学派开始融合,形成中观瑜伽行派。寂护是这个学派的代表者,著有《中观庄严论》。他坚持自续派的独立论证路线,并受到法称因明学中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认为外界的一切存在虽然都是识的流转和显现,但从终极意义(胜义)上看则不过是“寂灭戏论”或“毕竟空”。 (二)、汉地中观学 所谓汉地中观学,是指以《中论》为依据,形成的近现代学派。唯主张龙树的《中论》。以印顺法师为代表,大量引用了部派佛教思想,不赞同西藏中观学和吉藏大师的三论宗思想,专以龙树的《中论》为依据而形成的中观学派。 (三)、三论宗学派 三论宗是以印度中观学为基础,依据罗什法师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而建立的汉地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主要以吉藏大师为集大成者,而形成的三论宗体系。 2 三论宗之传承 (一)、据三论祖师传集,以释尊为第一祖,文殊、马鸣、龙树、提婆、罗睺罗依序为二至六祖;三论宗血脉及八宗纲要卷下则以文殊为高祖,马鸣为次祖,龙树为三祖。其中,龙树于第三世纪初出兴于南印度,作中论颂、十二门论,倡导无依无得中道正观之旨,而开本宗之基。提婆,南印度人,就龙树受法,尝论破外道、小乘;罗侯罗礼赞般若空观;梵志青目制长行,解中论颂;此外,婆薮开士注提婆之百论,佛护释中论,无著作顺中论,安慧作大乘中观释论,清辩作般若灯论释、大乘掌珍论,护法作广百论,月称造中论疏、百论疏。印度有关中论之释书凡七十余家,由此可知彼时流行之盛。 (二)、此宗传入我国,其派有二:姚秦时代由鸠摩罗什传来者,称为古三论;日照三藏于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传入之清辩、智光二论师之系统,则称新三论。其中,罗什译有大品般若经三十卷、大智度论百卷、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并译出龙树、提婆二菩萨之传,而奠定我国三论宗之基础。罗什门下,号称桃李三千,然高足仅得十人,即僧肇、道生、僧睿、昙影、慧严、慧观、道恒、道标、道融等。其中,僧肇作肇论,道生作二谛论,昙影作中论疏,道融作三论注。而以慧观、道生、僧睿等多弘法江南,僧肇、昙影、道融等则宣教关中,遂形成三论宗南北二学派。其后有昙济出,著有七宗论。 新三论与旧三论之比较 三论宗是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三种典籍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来的,它在印度的传承是文殊——龙树——提婆——罗睺罗——青目,其传承主要是讲龙树中观学。罗什把它传到中国,传承是罗什——僧肇——僧朗——僧诠——法朗——吉藏。罗什、僧肇是南朝时人,当时中国盛传以《周易》、《老子》、《庄子》思想为主的玄学,所以龙树中观般若思想,就在当时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兴盛起来。这时的三论学称为古三论或北三论,因罗什住在关中,古三论又称为“关河旧说”。它传播龙树正统思想,并纠正了当时走调的般若学、六家七宗,使佛教正统的般若学得以流传。 由于当时社会动乱,罗什、僧肇思想的传播因而中断。后来成实学说在南朝兴起,《涅槃经》传入后,涅槃学也很兴盛,当时社会上多讲说成实、涅槃,很少讲般若三论。《广弘明集》描述当时佛教界情形说?“法华维摩之家,往往间出;涅槃成实之唱,处处聚徒。”直到南朝帝王重视玄学,般若谈空的学说才又兴起。先是周作《三宗论》,阐述佛教二谛思想,梁武帝讲、注《般若》,后来的帝王也重视般若学,三论学才又兴盛起来。当时有高丽僧朗在摄山(今栖霞山)讲说三论,梁武帝派人前往学习,唯有僧诠得其要旨,这就是新三论的二个大家。 僧诠传法于法朗,法朗传法于吉藏,到吉藏则创立三论宗。这时的三论思想与罗什所传的三论思想有所不同,在传承时间上间隔(即罗什、僧肇之后,三论学无人传播,直到梁朝始有僧朗讲说),所以此时的三论被称为新三论,又称南三论。僧朗、僧诠流传下来有关此说的文章很少,法朗的思想也只保留在吉藏的论着中,而吉藏的着述丰富,因此从道朗到吉藏的新三论思想,充分体现在吉藏的学说中。 三论宗的新旧之分,不仅因传承时间上有间隔,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一定差异。下面就从古三论和新三论的政治、文化背景、思想内容等方面作一比较: 3 一、分裂动荡王朝下宣扬般若实相的旧三论与统一王朝下体系化的新三论 旧三论是在分裂动荡的王朝下传承的。罗什出生.于西域的龟兹,即今天新疆的库车,古代属于印度。所以《高僧传》说“鸠摩罗什,此云童寿,天竺人也。”因为他学问高,有名声,当时中土的苻坚想请他做国师,派吕光灭龟兹,用武力劫持他到中土。他来中土后,受到帝王姚兴的礼遇,在关中广收门徒,大译经论,为中国佛教的传播作了很大贡献。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罗什真正在长安译经、宣扬中观般若思想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年左右,在这短短的十年中,他宣扬的 佛教思想有限,多集中在印度正统中观般若学上。 吉藏是处于南北统一的隋王朝,这样一个安定的政治、经济局面,对于三论宗的创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吉藏之前的新三论师,他们的思想已有一定的见地,但他们或是不出山林,不涉言说,故人们很少了解三论的思想。到了法朗则大开讲席,使三论学得到传播,在这样的基础上,当到了统一的隋王朝时,吉藏又对各种佛教思想加以吸收(他曾在陈隋之际,收集三屋子的佛教典籍)。他广泛阅读佛教经论,把各家的优秀观点纳入自己的体系,而且在旧三论的思想上增加判教、修行次第等思想,从而系统完整地提出三论宗思想。 二、正统中观般若影响下的旧三论与中国佛学发展下的新三论 罗什的实相是用中观破斥他宗建立起来的,他用般若正观扫除一切名相,从而使实相得到显示,是彻底反本体论的。正统的般若学反本体论,认为不可能有一个本体存在,一切名相都要破除,甚至对涅槃实相的执着也要破。《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差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差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亳厘差别。”涅槃与世间法都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无有实际的存在,这样在般若学里就没有一个本体,因而罗什的实相阐述了这一思想,而僧肇的般若无相更是把这一观点说得特别清楚。他说?“实相无相、无体,因而般若无知、无识。” 新三论则受到涅槃学说及如来藏、佛性思想的影响,提出中道佛性,以佛性说龙树提倡的中道实相,就带有本体论色彩。吉藏总结佛性思想时说?“有五种佛性,最终以不二中道为正因佛性。”中观般若学把不二中道理解为对各种确定的名相概念的否定,或者把中道理解为实相,但将中道解释为佛性,则是中观派几乎没有提到的。这一提法与吉藏广泛接触各类佛教经论有关。自从南北朝以来,般若中观的正统地位已受到动摇,其他佛教经论中的思想已为人们广泛重视,如涅盘佛性思想。《涅槃经》第二十五卷《师子吼菩萨品》说?“中道之法,名为佛性。”吉藏处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自然就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因而也就把如来藏佛性这一本体论思想纳入三论宗体系。 三、受玄学影响下的旧三论与受涅盘如来藏思想影响下的新三论 旧三论明显受到玄学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时,开始依附老庄哲学,用老庄思想阐述佛教般若教义,产生了玄学化的般若学六家七宗。但这种般若并不能说是佛教正统的般若思想,所以,当罗什传入龙树中观学之后,僧肇就用佛教正统的般若学批判六家七宗,说他们是“偏而不即”。僧肇虽批判了六家七宗的偏颇之处,但他自己也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肇论》般若无知、物不迁时,就引用了不少庄子思想,用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帮助他从侧面阐述佛教的般若学说。 新三论无疑受到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在僧肇用正统的般若批判了六家七宗后,佛教就摆脱了老庄思想,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而此后《涅槃经》传入,佛 4 性思想在中国广为流传,后来如来藏思想也传入,影响般若三论的发展,到吉藏创立三论宗时,吸收了佛性和如来藏思想。这是一种带有中国化倾向的佛教,与罗什所传的印度正统龙树中观学有所不同。 四、新旧三论的影响和意义 古三论的影响主要是纠正了玄学化般若学的偏差,使中国佛教承接印度佛教的正统教义发展下去,使佛教自己的理论架构,不再依附于老庄哲学。新三论的影响则是创立了三论宗,以前三论思想只是一种学说,隋唐时期,佛教模仿世俗封建宗法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而确立传法世系,进行创宗活动,因而吉藏就前三论学的基础创立宗门,这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但由于它的影响只限江南地区,人们多认为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的天台宗,才是第一个创宗的佛教宗派。 新三论在吉藏后,虽未能赓续流传,但他所阐述的般若思想则对后来的各宗都产生重要影响。天台宗的前几位祖师都很重视般若学。华严宗也以龙树为他们的祖师之一,重视般若思想。禅宗更是以般若与唯识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个佛教别宗。新三论宗在吉藏后,虽没有在国内传承,却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对邻邦的佛教发展起了影响作用,现在日本仍有不少人研究三论宗的教义和思辩模式,且有不少研究成果。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 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原始时期:以佛陀住世时期为界。主要是指佛初成道时为诸大菩萨演说大乘妙法,•即“般若”思想。 2、隐藏时期:以佛初灭后五百年间为界。这段时期佛教主要以小乘思想为主,大乘佛教几乎没有形迹。 3、中兴时期:为佛灭后六百年间到公元三世纪末。主要有龙树、•提婆二大士创立的中观学派继承和发扬了“般若”思想,可以说是继佛陀入灭之后对三论学统的第一次中兴。 4、传弘时期:为公元四世纪前后。•主要有提婆的弟子将龙树的中观思想传向世界各国。由罗睺罗、青目、须利耶苏摩等向北传播,经新疆由罗什传入中国内地。另一派由青目的弟子佛护等人向东传入中国的西藏。在印度密教此时已经非常盛行,大乘佛教开始向外传播。所以,称为传弘时期。 三论宗在中国的弘传 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但主要发展于中国,三论宗在中国的弘传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1、传译时期:为东晋(公元四0一至四四一年)时期。主要依罗什法师为代表,有弟子僧肇、僧叡、昙影等人,主要以翻译三论经典为主。也是印度中观思想最早传入中国的历史见证,是三论思想在中国最早的出现。 2、渐隐时期:为南北朝南齐(公元四四一至四八0年)时期。自僧肇等人以后的一段时间,中观思想时隐时显,也无明显的师资传承。主要有河西道朗及罗什法师的弟子等人在关内讲说罗什的般若思想,但没有形成大的气势,在社会各 5 阶层没有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也就没有明显的师徒相承关系。 3、复兴时期:(弘传时期)为南北朝梁陈(公元四八一至五八0年)时期。此时有高丽(陈羯)僧朗大师在关中学习罗什的般若思想来建业讲学。南方此时正盛兴“成实”学,僧朗在钟山草堂寺讲说大乘中观思想,破斥成实为小乘思想,得到了梁武帝的崇信和支持,派遣十人从事僧朗大师学习三论学说。唯僧诠得其法门,僧诠传弟子法朗、玄辨、慧勇、慧布。其中法朗最为杰出。 4、大成时期:为隋唐初(公元五八一至六二三年)时期。法朗门下弟子众多,而以吉藏最为杰出,继承其学说,对三论宗之著述有一百多卷,为集三论之大成,将三论思想发扬光大,为三论宗之黄金时代。也是三论宗的鼎盛时期。 5、衰败时期:唐末会昌法难(公元六二四至八四0年)以后,嘉祥吉藏数传以后,由于无人继承此学说,使得此义学无闻。由此三论一宗,逐渐衰灭。 三论宗衰灭之原因 三论宗虽然起源于印度,但形成并发展于中国,这里主要是说三论宗在中国衰灭的原因,其实无论在印度还是在日本,三论宗的衰灭都有一定相同的原因。今从客观的角度看三论宗在中国衰灭的原因不出以下几点: 、无卓绝之大师:自吉藏大师以后,三论宗就没有非常卓越的伟大人物崛1 起,继承吉藏大师的学说,将三论宗更加发扬光大,所以使三论教义逐渐晦涩衰败。虽然吉藏门下也有弟子慧远(兰田悟真寺)、智拔、智命、智凯(嘉祥寺)、硕法师等人,但都没有能使三论宗绍隆复兴。 2、重理轻修证:自僧诠、法朗、吉藏以后,学习三论学者大都注重于讲学,偏于义理上的研究,•而忽略了将理论运用于行持上的修证。使得人们错误的认为三论学唯有理论没有修证,漫漫对三论宗和疏远和遗弃,使得三论宗逐渐走上了衰落。再加上三论宗义理又被天台宗等所吸收,所以使三论宗逐渐无人弘传。 3、受法相之排斥:由于当时玄奘法师受唐朝皇帝厚望而盛弘唯识,•时人皆从玄奘亲学,排斥三论。唯识学注重于“心识”,立识破境、有破有立,人们容易接受和理解,而三论学主张一切法内外具空,心境皆是假名无有实体可得,但破不立、不著一法,此甚深理论人们不容易接受,所以使得三论学说便无人专弘而衰败。 4、时潮之变迁:时代的变迁也是一种学说和思想兴衰的重要原因,在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玄谈之风极盛,•人们对空的认识兴趣日盛,而三论学之般若思想适合当时人们的兴味,所以三论学随时乘兴而起。但到了唐以后人们尊崇于儒学,学风也转为现实,而唯识学思想又重于现实,人们由崇玄而逐渐趋向实际,也就重于唯识而轻三论,使得三论学逐渐走向衰败。 5、学者好异思迁:趣新好异见异思迁本为人之常情。再加上人们一般对后人的学说比较容易接受,所以也就容易受到人们的观迎。因此,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一时间成为鼎盛,而三论、天台等旧学说也就被人们厌弃而遗忘,逐渐无人问津,使得三论学说渐渐地衰败。 6、受禅宗之影响:中国佛教到后来禅宗盛行之后,重实行者入于禅宗,唐末三论宗之诸大师,如元康为三论宗之重要人物,著有多种著作,至此亦归入禅宗。正由于禅学在理论上与三论学有共同之处,能将三论宗的理论运用于实践,而修学佛法者重于实践,所以修学三论者也就转向于禅宗,此实为三论宗衰灭之致命要害。 6 吉藏大师生平 吉藏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也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真正创立者。虽然今天的中国佛教渊源于印度,可是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而与原始的印度佛教已经有明显的区别。就三论宗来说吧,它的源流是印度的中观学派。可是,中国的三论宗思想与印度的中观思想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别。 空”的思想范围之内,与瑜中观学在印度作为大乘佛教的初期思想,仅局限于“ 伽师讲的“有”形成对比。可是传入中国之后,经罗什、僧肇、僧朗、法朗等历代高僧大德的完善,到吉藏大师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趋形的中国佛教思想。以“般若”思想为中心,形成一种“空是有空,有是空有;空有有空,相即不二”的中道思想。尽管三论宗的后人都推崇龙树为三论宗初祖,罗什为中国三论宗之初祖。可是,实际上真正完成三论宗思想体系的是隋代的吉藏大师,这是历史已经所公认的。但对于吉藏大师的事迹和佛学思想仍有不少人似是而非。本文将本着事实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叙述吉藏大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和一代宗师的佛学思想。 一、吉藏大师的生平事迹 吉藏大师出生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祖藉是当时西域安西人(今伊朗),本姓安,为中国佛史上著名翻译家安世高的后代,所以有“胡吉藏”之称。吉藏从小聪明绝伦,记意超凡,对法朗的讲述过目不忘、闻即能诵。十九岁时处众复述法朗讲义,一字不漏,每当讲经之时,法朗常令吉藏代讲。这样逐渐名声大振,传遍京城。二十一岁受具足戒后,坐夏学律,持戒修禅,冬夏四季,无有懈怠。三十三岁时,声望高传,风采非凡,吐纳义旨,深受陈桂阳王敬佩。隋建立以后吉藏受别请进住会稽(今浙江绍兴)嘉祥寺讲经十五年,听众常不下千余人,并著章疏,故后人称嘉祥大师。 二、吉藏大师的三论思想 三论宗思想虽然渊源于印度中观学派,可是三论宗的形成却在中国隋代时期。尽管有僧朗、僧诠、法朗等三论的先驱者开创了三论先河,但是真正完成三论思想体系却是吉藏大师。 1、判二藏教 所谓二藏者,即声闻藏和菩萨藏。吉藏大师主张一切佛教经典就其根本精神而言皆是平等、无有高下浅深之分。但由于众生根机不同而佛陀随机说法,因此才有大小二藏,并无五时八教之说。 2、于教二谛说 吉藏大师将这真俗二谛分为“于二谛”和“教二谛”,由此“于教”二谛建立了三论宗的二谛学说。所谓“于二谛”者,即是指诸佛在方便说二谛时,所依据的两种方便道理。这空、有两种道理虽然是方便假说,但对于众生而言是“实”,所以称为“谛”。所谓“教二谛”者,即是指诸佛依此二谛所说的教法,既然所依二谛是教,那么所说之法还是教。诸佛所说之法皆是诚谛之言,所以称“谛”。 3、破邪显正 “破邪”是三论宗的特点,三论宗就是以破教内外一切邪见而立宗。因此,三论宗是“破而不立,言而无当”,破邪即是显正,破邪之外别无正可显。诸佛说法亦是对治众生之病,因为众生有“空”、“有”等虚妄分别,为执有者说空, 7 为著空者说有,如果众生有无之病被除,则诸佛之教亦无可著。所以说,为“破邪”而显正,当邪见已除时“正”亦不留,破邪与显正亦皆是言教。本来无“邪”可破,亦无“正”所显,皆是众生妄心而生。真如实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三、吉藏大师的般若思想 吉藏大师破斥小乘的目的在于弘扬大乘佛教思想,而大乘佛教的产生则受到《般若经》的直接影响。般若系经典的出现正是 标志 禁止坐卧标志下载饮用水保护区标志下载桥隧标志图下载上坡路安全标志下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下载 着大乘佛教的兴起。而般若思想的主要义理表现在“缘起性空”和由此引申而来的“中道观”,由中道思想而达到“般若无得”,此无所得即是般若思想的最究竟智慧。 1、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吉藏大师的般若思想之一,同时也是三论宗的根本理论。所谓缘起性空者,即是说宇宙万有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组合而成,既然是由因缘所成则一定是无自性的,无自性就是“性空”。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无不由因缘和合生起而有,所以名为“缘起”。凡是众缘和合生起的事物必然是无自性的。所言自性就是事物自体本性,缘起的事物没有自己的实体本性,所以名为“性空”。 缘起性空是吉藏大师建立般若思想的主要根据,因为“般若”是无自性之空,只有缘起的事物才是无自性的,那么无自性者必定是缘起的。故《中论》中 若法众缘生,即是寂灭性。”、“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8]说明说:“ 了缘起与性空是一体不二的,性空即是缘起。吉藏大师以缘起性空之理而说明宇宙万物皆是空无自性,无自性即是般若实相。 2、中道观 中道观是佛教各宗派共同的主张,也是吉藏大师般若思想的主要内容。所谓中道者,即是双离二边之见,不著有无、、空假二边,离此二边名为中道,以此观万物自性本来寂灭,自性本自清净,名为中道观。此中道观有二谛中道观、八不中道观、中假中道观、无所得中道观等。 3、无所得观 无所得观是般若思想的最究竟境界,也是吉藏大师般若思想的主要部分。吉藏大师认为事物的本体是无自性的空寂,非可用语言、行为、思惟所能表达,是一种无所得的境界。因此,“无所得”即是般若思想的体现,此般若无得的思想也是建立在缘起性空的基础之上。在吉藏大师看来“无所得”是一切佛法之精义所在,究极观之,佛说一切法无不是在显示无所得之理,如果离开无所得别无佛法可言。 四、吉藏大师的著述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 吉藏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著述最多的僧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有五十多种,一百八十多卷。其中有的已经佚失,现存尚有二十六部。主要有:《大乘玄论》五卷、《三论玄义》两卷、《二谛章》三卷、《中论疏》二十卷、《百论疏》九卷、《十二门论疏》六卷、《法华游意》一卷、《法华义疏》十二卷、《法华论疏》三卷、《法华玄论》十卷、《法华统略》六卷、《维摩经义疏》六卷、《维摩经游意》一卷、《净名玄论》八卷、《维摩经略疏》五卷、《大品游意》一卷、《大品义疏》十卷、《胜鬘宝窟》六卷、《金刚经义疏》四卷、《金光明经疏》一卷、《仁王般若义疏》六卷、《无量寿经义疏》一卷、《观无量寿经义疏》一卷、《华严游意》一卷、《弥勒经游意》一卷、《涅槃经游意》一卷等。 概括起来说吉藏大师对中国佛教的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者、创立宗派。吉藏大师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佛教宗派三论宗,正 8 因为三论宗的创立推动了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佛教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也由于三论宗的形成而促使了其它宗派的形成,使中国佛教从此达到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正是由于吉藏大师的才学渊博和德高望重,被尊为隋唐两代国师,执掌当时全国的佛教教务事业,创立了隋唐中国佛教的辉煌时期,至今成为后代弘法的楷模。 二者、著述经论。吉藏大师学识渊博,又勤于著述,是中国佛教史上著述最多的僧人。吉藏大师对当时流通的大多数大乘经论都作了新的著述,使大乘佛经得以广泛流通于社会各阶层。由于吉藏大师博览群书、通古博今,著述时又能够广征博引,他的著作是中国佛教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吉藏大师的著作中保存了重多的佛教宝贵资料,成为后来人们研究佛教的重要依据。 三者、弘教传法。吉藏大师一生从事于讲经和著述,讲《法华经》三百多遍、《般若经》一百多遍、其它经论各数十遍。一生广设讲席、盛弘三论。吉藏大师是当时闻名的“义学沙门”。他的佛学思想彻底扫荡了当时小乘佛教学说,使一大批讲小乘经论的法师和学者从事于吉藏大师学习三论,弘扬大乘佛教思想。从此小乘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退出发展市场,大乘佛得以真正的在中国发展。因此,吉藏大师对中国佛教的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9
本文档为【如何认识和学修三论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5-31
浏览量: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