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

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

举报
开通vip

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 成果简介: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根据柑橘大实蝇的生物学特性,本产品设计为外表黄绿色的球体,成虫受到这种视觉引诱后,会定向飞落在圆球表面。外表面涂布有一层不干胶,液体的不干胶在野外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受阳光、雨水影响较小,飞落在圆球表面的柑橘大实蝇被牢牢粘住。顶部设有吊耳,将吊挂绳穿过吊耳孔挂到大实蝇活动区域内,对该区域内的柑橘大实蝇进行有效诱杀。不使用杀虫剂,对环境友好。本实用新型通过田间试验证实,能有效诱杀柑橘园内及周围杂树林的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 技术水平:已经申请实用新型...

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
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 成果简介: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根据柑橘大实蝇的生物学特性,本产品设计为外表黄绿色的球体,成虫受到这种视觉引诱后,会定向飞落在圆球表面。外表面涂布有一层不干胶,液体的不干胶在野外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受阳光、雨水影响较小,飞落在圆球表面的柑橘大实蝇被牢牢粘住。顶部设有吊耳,将吊挂绳穿过吊耳孔挂到大实蝇活动区域内,对该区域内的柑橘大实蝇进行有效诱杀。不使用杀虫剂,对环境友好。本实用新型通过田间试验证实,能有效诱杀柑橘园内及周围杂树林的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 技术水平:已经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201020502060.0) 应用前景: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柑橘大实蝇对黄绿色(颜色)、球形(形状)的趋性,能有效诱杀柑橘园内的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使用方便,成本低,有防治害虫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果,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潜力。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牛长缨 Email: niuchangying88@163.com 2BFQ系列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 成果简介:2BFQ系列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包括配套动力为44Kw的2BFQ,6型(少耕和全旋)和配套动力为15Kw的2BFQ,4型系列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本成果主要技术特征在于采用正负气压组合的气力式排种技术,高度集成开沟、灭茬、旋耕、精量播种、施肥、覆土、地轮仿形等多项技术,实现了油菜精量联合播种作业,作业质量完全满足油菜播种的农艺要求。比人工作业提高工效10倍以上。本成果适应于稻-油、棉-油等未耕地或有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的油菜精量联合播种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ZL2008101975249) 应用前景: 本成果完全能替代现有人工作业方式,是一种先进适用的油菜生产种植机具,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就机手而言,可当年收回初始购置费;就农民而言,运用本机具每亩可增收节支近100元;就农机企业而言,若年产5000台,其销售收入达10000万元,可获利税收入1020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廖庆喜 , E-mail:liaoqx@mail.hzau.edu.cn 7YGD-35型单轨道果园运输机 成果简介:7YGD-35型单轨道果园运输机主要由柴油机、传动装置、离合装置、驱动总成、制动装置、主机架、夹紧轮、带齿单轨道和拖车等组成。该成果采用单轨道技术既适应地形蜿蜒起伏复杂变化的运输需要,又适应在较密集果树中行驶的运输需要,可用于山地果园中果实、肥料等的运输及进行搭载喷雾作业。该机型主机外形尺寸(长×宽×高)1.4 m×0.7 m×1.1m,配套动力8.8KW,运行速度:0.7,1.26m/s,最大承载重量400kg(上坡)、1000 kg (下坡),最大爬坡角度35?,最小转弯半径4 m。关键技术包括单轨道技术、驱动技术和防侧倒防上跳技术等。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920084258.9,国家发明专利:200910061170.X) 1 应用前景: 主要适宜坡度小于35度的缓坡地,可以实现4米转弯半径内的转弯。该机型已在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镇仓屋榜村等地安装运行。人工运输费用为0.05-0.06元/斤。铺设200米轨道的果园运输机可运输面积为120亩的果园柑橘,果园平均亩产鲜果5000斤,运输费用为3万元。本机结构紧凑,造价便宜,每台运输机价格约1万元,轨道部分300元/米,200米轨道需要建设成本6万元。同时还可以进行运输肥料和喷洒农药等。预期5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张衍林 E-mail:zhangyl@mail.hzau.edu.cn 7YGS-45型自走式大坡度双轨道果园运输机 成果简介:7YGS-45型自走式大坡度双轨道果园运输机主要由柴油机、传动装置、离合装置、驱动总成、双刹车制动系统、拖车、防侧滑承重轮、防上跳钩轮、钢丝绳下弯自动回位钩桩装置、水平弯限位桩、双轨道、机架和自适应坡度拖车等组成。该成果既适应坡度陡峭的地形的运输需要,又适应在较密集果树中行驶的运输需要,可用于山地果园中果实、肥料等的运输及进行搭载喷雾作业等。该机型主机外形尺寸(长×宽×高)1.5 m×0.7 m×1.1m,配套动力8.8KW,运行速度1.2,1.5m/s,最大承载重量300kg(上坡)、1000 kg (下坡),最大爬坡角度45?,最小转弯半径8 m。关键技术包括钢丝绳驱动技术、制动技术、防侧滑防上跳技术、防钢丝绳上抬和拉直技术和拖车自适应坡度调节技术等。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920291609.3,国家发明专利:200910253217.2) 应用前景: 主要适宜大坡度(45度左右)坡地的运输。该机型已在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等地安装运行。人工运输费用为0.05-0.06元/斤。铺设200米轨道的果园运输机可运输面积为120亩的果园柑橘,果园平均亩产鲜果5000斤,运输费用为3万元。本机结构紧凑,造价便宜,每台运输机价格约1万元,轨道部分300元/米,200米轨道需要建设成本6万元。同时还可以进行运输肥料和喷洒农药等。预期5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张衍林 E-mail:zhangyl@mail.hzau.edu.cn 1GMC-70型船式旋耕埋草机 成果简介:本成果能连续完成旋耕?埋草?碎土?平田等多道工序,一次性替代传统的耕、耙、耖、滚、平等多道作业工序及相应多台机具,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适时、优质、高效的为后茬水稻播栽创造条件。比人畜耕整作业提高工效约20,25倍。 本成果适用于麦,稻、油,稻、稻,稻、肥,稻和休闲田等多种种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适用于不同泥脚深度和不同大小的田块,且对前茬收获后的残留秸秆高度和秸秆量无特定要求。北方稻区亦适用。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CN2896816) 应用前景:本成果完全能替代现有人畜力和中小型机械耕作方式,是一种先进适用的水稻生产耕整地机具,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就机手而言,除当年收回初始购置费外,还可获纯收入2万元;就农民而言,运用本机具每亩可增收节支近70元;就农机企业而言,若年产3000台,其销售收入达3600万元,可获利税收入540万元。 2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夏俊芳 E-mail:xjf@mail.hzau.edu.cn 水稻播种施肥机 成果简介:本成果是一种广泛适用于我国水稻机械化水直播和底肥深施的联合作业机。本成果就有以下特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自走浮式作业原理,适用泥脚深度小于250mm、面积大于0.5亩的田块作业;可一次完成平田、开沟(厢沟、畦沟、肥沟),作畦、播种、施肥、压种、盖肥等联合作业;可满足于常规稻和杂交稻芽种的精量播种施肥要求。本联合作业机实行种、肥分施,提高了化肥使用效率,是有利于稻田生态保护的先进适用装备。 应用前景:本成果不仅广泛适宜于一般水田,还适宜于深泥脚水田;不仅适用于常规稻,而且还适用于杂交稻的芽种精量直播和底肥深施作业。本成果结构紧凑,造价便宜,性价比高,可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和推进水稻可持续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夏俊芳 E-mail:xjf@mail.hzau.edu.cn 洁蛋加工成套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成果简介:禽蛋未经清洁直接消费极易传播疾病,出口发达国家会遭受技术壁垒。本成果研发的4台生产“洁蛋”必需的成套设备,解决了禽蛋清洗过程中高效去污、有效消毒杀菌、水洗后不耐储藏、清洗和分级过程中蛋壳破损、破壳蛋识别和剔除、禽蛋内部品质无损检测和禽蛋分级等技术问题。优化了禽蛋“热水喷淋—杀菌—刷洗—风干—雾化—涂油”水洗保鲜工艺;首次提出并实现了机械湿擦洁蛋工艺,既用经过高温热水冲洗消毒的湿蛋辊和湿平皮带擦拭禽蛋,可以完全不用化学消毒剂,且比直接水洗禽蛋更耐储藏;采用机器视觉和敲击声音信号等技术手段,建立禽蛋新鲜度与计算机图像,蛋壳破损与声音信号的相关性模型,开发出识别破壳蛋并剔除,判别禽蛋的新鲜度、蛋芯颜色和蛋的大小并自动分级应用软件。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洁蛋加工成套设备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号ZL200810048380.0) 应用前景:研制的洁蛋加工成套装备包括ZYX-S1-7500型洗蛋机、RQD-SG30000A型机械湿擦洁蛋机、RDJ-S3600型禽蛋品质无损检测分级机、ZYF-J3蛋品分级机。其中ZYX-S1-7500型洗蛋机具有清洗-风干-喷油(喷码)的功能,ZYF-J3蛋品分级机分级精度达到?0.5g,效率达到5400枚/小时,都已经批量生产,用于生产实际;RQD-SG30000A型机械湿擦洁蛋机具有不直接用水冲洗禽蛋而达到清洁蛋壳表面污渍的功能,具有节水节能的特点;RDJ-S3600型禽蛋品质无损检测分级样机采用机器视觉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禽蛋新鲜度、蛋芯颜色、禽蛋大小等检测功能。研制的洁蛋加工成套装备技术性能指标和加工质量达到了相关的技术要求,适用于蛋禽养殖场、鲜蛋加工厂。该洁蛋加工成套装备可替代进口,市场前景良好。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树才 , E-mail:wsc01@mail.hzau.edu.cn 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与抗氧化活性多肽的制备 成果简介:鸡蛋壳膜中含有较多的角蛋白和胶原蛋白,在化妆品、食品等领域的开发利 3 用及其广阔。本技术首次建立了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二次提取法”工艺,解决了制备可溶性鸡蛋壳膜蛋白的技术难题,鸡蛋壳膜蛋白的提取率达93.62%。测定结果表明鸡蛋壳膜蛋白具有较完整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水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碱性蛋白酶水解鸡蛋壳膜蛋白的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得到的鸡蛋壳膜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将碱性蛋白酶酶解液进行分离,得到三个组分SP1、SP2、SP3,其中SP2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技术水平: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鉴定成果(鉴字[2010]第03203号)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每1亿枚蛋壳可生产蛋壳膜50吨,可获得壳膜蛋白约42吨。按市场报价每千克壳膜蛋白300元计算,仅此一项可实现利润1260万。除此之外,还可以产生具有更高经济价值的活性多肽,以及由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带来的附加效益。该技术在开辟美容产品、保健食品、保健药和功能添加剂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适用于为相关企业提供美容、保健等产品中间体或关键原料。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黄茜 Email:huangxi@mail.hzau.edu.cn 基于视觉技术的香菇自动分级系统与设备 成果简介:香菇分为天白花菇、白花菇、茶花菇及光面菇等级别,目前,加工企业主要依靠人工肉眼进行香菇等级分级,分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本技术将机器视觉技术与自动控制、机械设计相结合,应用于香菇分级中,用机器视觉代替人眼,实现香菇花色等级的自动检测和分级。 基于本技术生产的分级设备适用于各种花色等级香菇的分级,可控性强,调节灵活,产量、分级等级数可根据生产需求选择,自由组合;整个工作过程采用自动控制,节省人力;自动统计各级别香菇数量,有利于生产管理。 应用前景:我国是香菇生产大国,年产香菇9万吨左右,香菇分级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环节。本技术可以将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提高香菇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按每台机器每天分级1吨的产能计算,可代替人工10名,预计1年内可收回成本,每台每年可为香菇加工企业减少人工成本10-20万元;就制造企业而言,若年产100台,其销售收入达1600万元,可获利税收入300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陈红 , E-mail:chenhong806@126.com,chenhong@mail.hzau.edu.cn 电动多功能病床 成果简介:该病床具有五大功能,即可帮助病人坐起、屈膝和翻身,并靠卧在任意舒适的角度(由病人自己点动控制),帮助病人在病床上排便(打开活门)和进餐(折叠餐桌)。 每种功能分别由独立的单向交流电机驱动(可正反转),通过自锁和互锁的控制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可使各功能协调运动。病人平躺时床板搁在床架上,安全可靠。实现坐起、曲膝和翻身功能时,床板相应部分被床下的多个转臂推动而抬起,转臂轴由螺旋连杆组合机构驱动,传动角接近90?。转臂与床板可接触也可分离,避免了各传动件的干涉现象及各功能间的传动矛盾。排便活门由两块可左右移动的平板用滚珠滑道与床板相连,分别通过两旋向相反的螺杆驱动其 4 开合,两螺杆使用偏离螺杆轴线一定距离的球铰联结成空间连杆机构,使其即可转动又可折叠。折叠餐桌是一个固定在床架上的可折叠平板。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620098195.9) 应用前景:该病床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卧床不起,身体不能自主移动的病人,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如此功能完善的产品,因而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该病床由病人自己点动控制,舒适自知,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褥疮的发生,且减轻了看护人的劳动。该病床技术含量较高,成本低,加工简单,工作可靠。该病床技术成熟,已有完整样机,样机获得2006年国家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树才 , E-mail:wsc01@mail.hzau.edu.cn 果汁、果酱冷却机 成果简介:该发明属于果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灭菌后果汁包装桶及时冷却装置的改进。特点是,冷却箱体内安装有12条上、下固定轨道,固定轨道之间装有6条活动轨道,果汁桶置于上、下轨道和活动轨道上,有偏心轮主轴带动活动轨道上、下运动,实现果汁桶的振动、摇晃和移动,借助喷淋水的的冷却,实现机械和物理冷却,所述的桶线速度可调。本实用新型构造简捷,实用,冷却效果好。 技术水平:该发明已经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ZL99256778。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张衍林 E-mail:zhangyl@mail.hzau.edu.cn 直喂式苎麻剥麻机 成果简介:主要由两组平行旋转的输送上下压辊和刮刀轮将茎秆输送到两个平行旋转相关啮合的旋转滚刀而构成夹、拉、刮、送;再通过其后部的两个旋转拉麻轮的挤、拉作用,送入击碎轮系中进行击打;最后通过清理轮进行清理除渣和导向轮的传递输送,将原麻抛出而整齐地搁置在托麻架上。本机适用于苎麻的剥麻、刮皮和去掉麻骨的连贯快速加工。也适合类似的纤维植物的加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彭定祥 E-mail:pdxiang@mail.hzau.edu.cn 餐具自动分类车 成果简介:学校、企业的内部食堂餐具分类及剩饭菜分离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特别是就餐高峰时期,需回收的餐具量大,往往难以及时将餐具分类处理,导致餐具大量堆积,剩饭菜无法及时清理,影响了环境卫生。本产品基于筷、勺、碗、碟及剩饭菜之间几何特征、形状特征、物料特性的差异,通过结构创新性设计及工作参数优化,实现了碗、碟、筷的自动、快速分类及剩饭菜的分离。 本产品具有结构简单、紧凑,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同时分离大、小碗、碟、筷,生产率可达2000副/小时,分类准确率96%。 5 应用前景:目前,市场缺少餐具自动分类回收设备,国内高校(3000所左右)、企业等的大型食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餐具分类回收及剩饭菜分离,本产品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回收效率,保证环境卫生,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每台设备可代替3个人工,按照每个人工每小时成本8元,每天工作3小时计算,预计半年内可收回设备投资。每台设备每年可减少人工成本3万元。就制造企业而言,按每台1万元计算,若年产500台,其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可获利税收入200多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陈红 , E-mail:chenhong806@126.com,chenhong@mail.hzau.edu.cn 6 新品种 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成果简介:以傅廷栋院士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油菜遗传与改良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及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辅助油菜品种改良、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油菜基因组学和重要基因分离、油菜育种和品质检测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现和研究了黄籽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生态型雄性不育、核不育的定位与克隆、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芸苔属与诸葛菜属间杂种新材料创造及遗传规律、芥菜型细胞质6-102A雄性不育类型等。 油菜团队以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通过种质资源引进与创新,进行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和应用研究。自2001年以来,育成(通过审定)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37个,其中2005年国家审定油菜品种18个,本团队有6个,占1/3。在全国建立育种和示范推广基地12个,育成品种平均每年在全国种植面积达1300-1400万亩,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3%-14%,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5亿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十年来,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发表论文369篇,其中SCI 论文128篇;培养了油菜方向的博士毕业生64人,硕士毕业生128人,是国内培养油菜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最多的单位。历年来,获各类奖励2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3 项,国际奖3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熊秋芳 E-mail:xiongqf@mail.hzau.edu.cn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 成果简介: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研究团队多年来逐渐形成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两大特色领域。(1)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目标是破译基因组“天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大规模发掘重要的功能基因及调控元件,弄清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网络,实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我国传统农业。构建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技术和平台,包括大量作图群体和创新种质、T-DNA插入突变体库,全基因组表达谱,籼稻全长cDNA文库、本地化生物学信息平台。以水稻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和营养高效利用等重要农艺性状为遗传改良目标,系统地开展了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组研究,获得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在农业生产上表现重要应用前景。(2)“绿色超级稻”是指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具备对多种主要病虫的抗性、较强的抗旱性和对氮磷的高效利用,最终使水稻生产实现“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围绕该目标,已研发出转基因抗虫水稻,高抗二化螟、三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等多种害虫,获国家生物安全证书;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聚合优异基因,培育出一批抗稻飞虱、抗螟虫、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的杂交水稻新材料和新品系。“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和应用可望有效地缓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尖锐矛盾,对于农业、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袁德军 7 E-mail:croplab@mail.hzau.edu.cn 瘦肉型优良种猪培育及综合配套技术开发 成果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熊远著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育种特别是猪遗传育种的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培育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种湖北白猪及其品系,198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引进名优瘦肉型猪种资源,建立核心育种群和供港活猪基地,创建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中心并组织开展种猪集中测定。80年代初主持优选的杜湖猪畅销港澳,1985年获香港猪栏栅协会金杯奖;提出了瘦肉猪专门化品系选育技术路线与方法,主持培育出多个专门化父母本品系并配套利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80年代中期开展猪应激敏感基因、猪生化遗传标记及其单倍型推断研究,提出RYR1基因利用途径与方法,主持培育出瘦肉猪抗应激新品系。90年代组建资源家系开展猪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研究。构建了猪1-4、6和7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检测到39个达染色体显著水平的QTL。分离了21个与生长、肉质性状及繁殖性状相关的新基因和DNA分子标记,获得专利10余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倪德斌 E-mail:nidebin@mail.hzau.edu.cn 柑橘系列新品种(系)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成果简介: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相结合,以国家柑橘育种中心为依托,保存柑橘无病毒良种100多个,包括脐橙、宽皮橘、杂柑、柚子、葡萄柚、柠檬等类型,自主培育了10多个优质柑橘新品种,在湖北省等8个主产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年向柑橘生产基地提供10多万棵脱毒优质种苗和10多万枝接穗。 与此同时,该团队积极开展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为我国江西赣南、湖北宜昌等柑橘主产区提供技术支撑,先后开发出橘园生草栽培、脐橙留树保鲜、柑橘设施栽培、大苗预植栽培等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全国30多个县市建立了良种母本园、采穗圃,示范推广面积250多万亩。承担的“柑橘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和推广”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谢宗周 E-mail:xiezz@webmail.hzau.edu.cn 高产优质抗逆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成果简介:该项目通过有性杂交、回交和自交等方法将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雄性不育细胞质中,选育出新的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不育系RGCMS-1141A(986A)和RGCMS-8086A,并配制出双低杂交油菜华油杂5号、华油杂6号和华油杂8号。与“中油821”等对照相比,“华油杂8号”具有超高产、品质优、含油量较高、抗倒伏强以及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 建立了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推广模式,实施良种与良法配套、常规育种与分子 8 标记辅助育种结合,提升了油菜高产优质育种水平。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华油杂5号、华油杂6号与华油杂8号具有产量高、低芥酸、低硫甘、抗性强的优点,与同类品种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实现了技术-品种-品牌-质量-效益的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应用前景:采用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推广模式,课题组加强了该新品种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省的推广应用。截至2008年底华油杂5号、华油杂6号、华油杂8号共累计推广应用面积5965万亩,累计新增产值232200万元,新增利润总计198841万元。其中,2006至2008三年累计推广应用1815万亩,累计新增产值78144万元,新增利润总计68237.38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甜柿优良品种及其配套栽培和商品化技术 成果简介:1995年以来,华中农业大学一直致力于日本甜柿品种引进、筛选、栽培示范和推广工作,筛选出系列综合性状优良、熟期配套的完全甜柿品种:‘早秋’、‘阳丰’和‘太秋’;选育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甜柿新品种‘鄂柿1号’。其中,‘阳丰’原产日本,系富有×次郎杂交而成(1991年11月登记),果实10月中下旬成熟(武汉),单果重250克,糖度16-17%;单性结实能力强(一般不需配置授粉树),生理落果少,适宜在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规模推广;‘早秋’成熟早(武汉地区8月底上市),‘太秋’食用品质优,‘鄂柿1号’抗逆性强,可作为配套品种适当推广;此外,与上述品种配套,研究、组装和集成了以宽行距、密株距,两主枝开心形等为特色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安全生产技术新体系。 应用前景:食用柿果及其加工品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血管的通透性能、以及预防便秘和促进消化,乃至美容护肤和提高智商等均有明显效果。甜柿不经脱涩处理即可脆食,商品价值较涩柿高,适栽区域比砂梨和温州蜜柑更广,在相同条件下与其它大宗果树相比较,甜柿栽培更易获得优质和高产。目前市场上国产商品甜柿较少,属“冷门”高效水果。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罗正荣 E-mail:luozhr@mail.hzau.edu.cn 加工型菠菜无刺黄瓜新品种选育及开发 成果简介:利用重组育种和优势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了两个无刺百皮黄瓜杂种一代新品种“华黄瓜3号”和“华黄瓜4号”。具有早熟、优质、丰产、抗病等特点。与对照品种相比,早熟5天以上;产量高8.7—14,;瓜条直,无瓜把,瓜皮白色,质脆味甜;较抗霜霉病和白粉病。两品种已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方法选育出一个四倍体菠菜新品系,该品系平均株高14.5厘米,株型宽阔,叶柄短,平均叶柄长5.63厘米(对照为9.68厘米),叶片肥厚,叶柄占全株重量的35.6,(对照为61.5,),纤维素含量低,干物质含量较高,达4,左右,草酸含量(干重)低于8,,适宜于加工。 技术水平:选育的“华黄瓜3号”、“华黄瓜4号”和加工型四倍体菠菜新品系及其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该研究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1月,通过武汉市科技局组织的技术鉴定。 9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徐跃进 E-mail:xyjho@mail.hzau.edu.cn 茶叶新品种绿针茶、绒球茶 成果简介:对绿针茶和绒球茶加工过程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作了系统的深入研究,探明了名优茶加工过程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香气成分以及叶绿素组成的变化规律,为制定先进合理的名优茶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绿针茶和绒球茶加工工艺 流程 快递问题件怎么处理流程河南自建厂房流程下载关于规范招聘需求审批流程制作流程表下载邮件下载流程设计 和主要工艺指标。绿针茶的工艺为: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干?做形?干燥?增香。绒球茶的工艺为:鲜叶?杀青?揉捻?初干?搓团做形?干燥。所制绿针茶和绒球茶品质有特色。绿针茶特征为:条索紧细圆直,芽叶分开成针状,色泽翠绿,香气花香高,持久,滋味浓纯爽口,汤色绿明,叶底嫩匀;绒球茶:条索紧细,卷曲成球状,白毫显露,色泽绿润,香气嫩香高长,滋味鲜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匀嫩绿明。 技术水平:该研究提出了绿针茶和绒球茶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企业标准。研制的绿针茶获1993年、1995年湖北省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和一等奖,1994年获“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二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绒球茶获1994年和1995年湖北省名优茶评比优质奖。 应用前景: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针形名茶自动控温整形操作台,改变了过去针形茶做形只能靠经验掌握温度的状况。操作台具有设备功率、温度可调,控温精度高,结构简单、合理、能耗低、效率高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名优茶品质。此外,该整形台还可满足条形茶做形和其它名茶干燥工艺要求,应用范围较广。 1994—1995年该成果在湖北省部分茶叶主产区推广应用,制作的绿针茶和绒球茶的销售价格比其它名优茶高50%以上(据宣恩县晓关供销社材料,生产的绿针和绒球茶均价240元/ kg)。截止1996年5月1 0日该成果在宣恩县万寨、桐子营、晓关、珠山和长滩等区镇推广应用,累计生产绿针、绒球茶1613 kg,新增产值达92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倪德江 E-mail:nidj@mail.hzau.edu.cn 优质耐寒低矮草坪草新品系培育技术 成果简介:目前我国在草坪工程中使用的狗牙根草坪草品种主要是从国外引进,如普遍推广栽培的“天堂”系列,这些草坪草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但其耐寒性差,而且修剪成本较高。课题组在国内首次运用辐射诱变技术对狗牙根5个品种80个样品的干种子进行辐射诱变,从120万个辐射后代中筛选出多个变异株系,经检测分析变异株系与其对照和草坪工程中常用的5个狗牙根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并发现低矮型三倍体品系,由该株系无性繁殖建成的草坪不仅全年免修剪,而且耐寒性较强。研究进一步表明,新品系叶片长度、节间长度和自然高度小,绿色期长达260天。与“天堂328”相比,二者的自然高度差异不显著,绿色期比“天堂””系列长15天,匍匐性比“天堂”系列强,成坪所需时间短。该 应用前景:成果在运动场草坪草和生态型草种的选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在草坪产业中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扭转目前狗牙根草坪草种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具有很好的产业化应用和开发前景。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满珠 10 E-mail:mzbao@mail.hzau.edu.cn 转基因沉默延长香石竹切花品种的瓶插寿命 成果简介:由于香石竹是乙烯敏感植物,在其采后贮藏运输期间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保鲜处理。传统的保鲜方法多采用含有乙稀抑制剂(如AVG、GVG、AOA)和乙稀拮抗剂(如AgNO3、STS、2,5-NBD)的保鲜剂,或是利用冷藏、气调等措施,不仅成本高,效果也不尽人意,且易造成环境污染。本成果运用转基因沉默理论,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香石竹内源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延长香石竹自然保鲜期的目的,进而达到有效调节贮运和香石竹市场供应之目的。 技术水平: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瓶插寿命明显延长的香石竹切花‘Master’、‘Mabel’和‘Yellow Star’等品种的工程株系。将ACC氧化酶基因进行了克隆,并将其构建成正义、反义、正义重复和反义重复4个不同结构的植物表达载体,在根癌农杆菌介导下将这些不同结构的T-DNA导入香石竹品种;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到香石竹几个品种的基因组。通过对转基因株系的瓶插寿命比较和乙烯释放量分析(25?)表明,外源基因有效地抑制了内源基因的表达,乙烯释放量具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瓶插寿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应用前景:它降低了香石竹切花的贮运成本,调节香石竹的市场供应,提高香石竹切花生产的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在完成商业示范栽培的基础上进行推广种植,对表现良好的株系达到年生产种苗800~1000万株的生产能力并供应种苗市场。主要转让对象是有一定实力的香石竹种苗生产企业,或其他有关花卉、种苗生产企业。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满珠 E-mail:mzbao@mail.hzau.edu.cn 雷竹生物学特性研究与早产高产稳产技术 成果简介:雷竹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笋用竹,也是一种高效经济林。其成熟期居所有笋用竹的首位,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笋用竹种类。雷竹作为森林蔬菜的新秀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的新途径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视。推广雷竹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应用前景:针对南方红壤带北部低丘岗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和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开展本课题研究,采用即研究与应用推广研究相继和的方法,提出了雷竹的生物学研究成果和优质高产早产技术,对雷竹引种栽培和丘陵区农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张卓文 , E-mail:zhwzhang@mail.hzau.edu.cn 华脐橙2号(红肉脐橙) 成果简介:红肉脐橙(CaraCara Navel Orange)由美国引进,原名CaraCara。该品种为华盛顿脐橙的芽变,上世纪80年代中在委内瑞拉发现,90年代从美国佛罗里达引入华中农业大学。树冠圆头形,树势中等,树冠紧凑,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200克左右,果面光滑, 11 深橙色,果皮薄,囊瓣11,12瓣。果实成熟后果皮深橙色,果肉在10月即呈现浅红色,12月中旬成熟后呈均红色,色素类型为类胡萝卜素,存在于汁胞壁中,榨出的汁多为橙色。红肉脐橙肉质致密脆嫩,多汁,风味甜酸爽口,果实果肉呈均匀红色。 应用前景:该品种在湖北的成熟期为12月上旬,最大特点是果肉为均匀的红色,着色色素为番茄红素,与血橙色素的花青素不同,因此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红肉脐橙丰产性较好,着果多,果形为近球型,闭脐。该品种的引入,对丰富我国柑桔花色品种、改善柑桔品种结构、增加果农收入等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前景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谢宗周 E-mail:xiezz@webmail.hzau.edu.cn 早红脐橙 成果简介:该品种由华中农业大学与秭归县柑桔良种繁育示范场育成。早红脐橙系2001年申请人发现的罗伯逊脐橙的芽变,品种权公告号为CNA003330E。 该品种10月中旬成熟,是目前我国所有栽培脐橙中成熟期最早的品种,其果肉为红橙色,呈色色素为β-隐黄质素;而罗伯逊等普通脐橙果肉橙黄色,呈色色素为叶黄素。该品种树势中等,树形为扁圆形,树姿开张,枝条硬度中,节间短而密,少刺。果实球形,果实大小中等,单果重200克左右。较易剥皮,囊壁较薄,果肉质地细嫩,化渣,果汁含量多;果实含酸量0.7-1.0mg/,可溶性固形物12.0-14.5, 果实香气,可食率较高;果实无种子,耐贮藏性能中等,耐寒性中等。 应用前景:适宜于我国南方柑橘主产区栽培,如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以及长江流域的三峡库区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谢宗周 E-mail:xiezz@webmail.hzau.edu.cn 鄂柑2号 成果简介:属宽皮柑桔品种。树势较强,树形较开张,叶片较大,萌芽率强,成枝力中等,新梢柔软。花芽分化能力强,一般为单花,以有叶花坐果为主。主要结果母枝为春梢和早秋梢,以春梢结果较好。单性结实,果实无核,高扁圆形,单果重125.0克左右,大小较均匀,皮薄,可食率高,中心柱较充实。9月下旬开始着色,10月上旬成熟,刚着色时果皮桔黄有光泽,完熟时果皮桔红色。抗寒性与龟井温州蜜柑相似,适应性较强。品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试中心测定,维生素 C含量239毫克/千克,可溶性固形物10.7,,可滴定酸0.88,,总糖6.80,。风味浓郁,爽口化渣。1984,2003年在宜昌、老河口等地试验、试种,一般新建园三年开始试果,四年株产可达10公斤,六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亩产3000公斤。 技术水平:宜都市农业局、华中农业大学和宜都市红花套镇农技站从龟井温州蜜柑园中选出的变异单株繁育而成的柑桔品种。商品名:光明早。200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果2004001。 应用前景:适于湖北省宽皮柑桔产区种植。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谢宗周 E-mail:xiezz@webmail.hzau.edu.cn 12 HB柚(红肉柚) 成果简介:HB柚(1990年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入)为文旦(一种中国柚的地方品种)于葡萄柚天然有性后代的优良实生变异。品种树势开张、矮化,果皮金黄色,果肉粉红色,汁多,风味浓醇,耐贮,耐冷性及抗病虫能力强,在自花授粉条件下无籽,成熟期在11月底12月初,可留树贮藏至翌年三月份。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平均单果重为948.63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达14.39,,柠檬酸含量为0.88,,Vc含量为851.0g/kg。2001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为示范推广品种。专家鉴定认为:HB柚具有中国柚风味浓、具有葡萄柚特有的汁多爽口的特点,是我国稀有柚类新品种。可以在我国宽皮柑桔栽培适宜区发展,生产市场效益前景看好。HB柚的示范推广,将丰富我国的柑桔品种,增强我国柚类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应用前景:该品种已通过审,适宜在我国三峡库区及江西、湖南等宽皮柑桔适栽区推广种植。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谢宗周 E-mail:xiezz@webmail.hzau.edu.cn 华番2号 成果简介: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新品种,2009年6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无限生长型,叶色深绿,羽状叶,生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节位在第8节,间隔节位2,3节,座果率高,果实成鱼骨状排列,成串性好。果形扁圆型,成熟果实红色无果肩,平均单果重140g左右,为中果型。在湖北地区春季和秋季栽培,单季产量一般可达5000公斤/667m2以上。果实糖酸比适中,风味优。果实硬度高,耐贮藏。抗病毒病、枯萎病和叶霉病,对青枯病具有强的耐病性。适合在大棚和露地栽培。 应用前景:适合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以及露地栽培,较一般番茄品种生长势强,果实品质优良,抗病性好,增产潜力大。由于该品种坐果率高,不需要使用保花保果的激素,减少用工,提高果实食用安全性。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李汉霞 E-mail:hxli@mail.hzau.edu.cn 华番3号 成果简介: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新品种,2009年6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无限生长型,叶色深绿,羽状叶,生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节位在第7节,间隔节位3节,座果率较高。果实成鱼骨状排列,果实扁圆形,大红色,无果肩,平均单果重210g左右,为大果型,品质好。单季产量可达6000公斤/667m2以上。果实硬度大,耐贮运。高抗病毒病、枯萎病和叶霉病,对青枯病有强的耐病性。 应用前景:抗病,产量高,耐贮藏,亩增收500元以上。适宜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李汉霞 E-mail:hxli@mail.hzau.edu.cn 13 马铃薯抗病优质新品种“华恩1号” 成果简介:华恩1号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合作选育,利用晚疫病水平抗性材料393075.54和391679.12进行有性杂交,经抗性、产量、品质严格选择育成。该品种株高80cm左右,株型半扩散,茎叶绿色,浅紫色花。从出苗至成熟85天左右。结薯集中,薯形扁椭圆,薯块表皮光滑,芽眼浅。大中薯率80%左右。食用品质优良。块茎淀粉含量17.0%,还原糖含量,0.1%(鲜重)且抗低温糖化,Vc含量11.85mg/100g鲜薯,适于油炸薯片和马铃薯全粉加工。抗晚疫病且抗性稳定,感普通花叶病毒病。产量1500-2000公斤/亩。采用脱毒种种植,每亩4000,4500株。以有机肥作底肥,及时追施苗肥,看苗追施蕾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宜,每次用量相当于每亩尿素20kg左右。追肥同时做好中耕培土。实行轮作,减少病虫为害。 应用前景:该品种200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西南山区二高山及以上地区作食用薯和加工原料薯栽培,南方平原地区设施促早作菜用薯栽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宋波涛 E-mail:songbotao@mail.hzau.edu.cn 华瓠杂2号 成果简介:华瓠杂2号为一代杂种,具有很强的生长势和抗逆性,第一分枝节位在3,4节,分枝1,3节连续着生雌花,雌雄花节位均较低,早熟性好。商品瓜浅绿色,微甜,平均瓜长39.6cm,横径4.02cm,瓜形较粗短,平均单瓜重0.46kg。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较强,一般亩产5000 kg左右,温室大棚栽培在8000 kg左右,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大棚保护地、春露地和秋季栽培。该组合为早春设施栽培的优良组合,田间表现对白粉病、霜霉病有明显的耐病性。其维生素C含量7.01mg/100g,可溶性糖含量2.21%,蛋白质含量为48.5mg/100g,微量元素铁离子含量为2.70mg/100g。 技术水平:品种证书编号:鄂审菜2005001 应用前景:华瓠杂2号早熟性好,分枝早,连续着生雌花能力强,生长势强,具有较好的抗逆性,田间生长势旺盛,尤其是早期产量高,是早春利用设施种植的优良品种。在河南信阳、南阳、广州市、深圳市、广西桂林、湖南长沙、江西南昌等地及湖北宜昌点军区、夷陵区、枝城市、十堰市、襄樊市、孝感、黄石、荆门、武汉市东西湖、双柳等地进行了多年的示范种植,品种表现优良,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为“春淡”和“秋淡”蔬菜市场供应的骨干瓠瓜品种。适合广东、广西和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设施及露地早熟和秋延后栽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向长萍 E-mail:chpxiang@mail.hzau.edu.cn 华瓠杂3号 成果简介:华瓠杂3号为一代杂种,具有很强的生长势和抗逆性,其第一分枝节位为3节,分枝1,2节连续着生雌花,间隔1,2节后又连续出现雌花。其商品瓜青绿色,微甜。商品瓜长条形,平均瓜长42.6cm,横径3.9cm,平均单瓜重0.45kg。对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 14 强,一般亩产4500-5000 kg。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华瓠杂3号的维生素C含量7.49mg/100g,可溶性糖含量2.13%,蛋白质含量为58.8mg/100g,微量元素铁离子含量为3.48mg/100g。该组合适合早春设施栽培,其露地栽培效果更好,亦可作秋季栽培。 技术水平:品种证书编号:鄂审菜2005002 应用前景:华瓠杂3号早熟性好,生长势和抗逆性均强,田间长势茂盛,抗衰老。该组合瓜条形状及瓜色更适宜于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的消费习惯。在河南信阳、南阳、广州市、深圳市、广西桂林、湖南长沙、江西南昌等地及湖北宜昌点军区、夷陵区、枝城市、十堰市、襄樊市、孝感、黄石、荆门、武汉市东西湖、双柳等地进行了多年的示范种植,品种表现优良,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又有品种抗性强,减少农药污染,减少了种植者劳力投入,为缓解春淡、秋淡提供了无公害的瓠瓜,满足了市场需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向长萍 E-mail:chpxiang@mail.hzau.edu.cn 培两优1108 成果简介:培两优1108是一个优质、抗白叶枯病、抗倒伏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7年通过湖北省审定。母本是培矮64S、父本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转入IRBB21的Xa21基因的华1108。区域试验产量8.23吨/公顷,与三系对照组合相当。糙米率80.2,,精米率70.1%,整精米率57.0%,垩白率18%,直链淀粉含量21.4%,胶稠度60mm,长宽比3.0。株高110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收割。全生育期平均142天,在湖北主要作中稻种植。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牟同敏 E-mail:tongmin58@mail.hzau.edu.cn 华油杂62 成果简介:用波利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63A”与恢复系“05-P71-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株型紧凑,株高中等,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分枝性中等。苗期生长较慢,半直立,叶片缺刻较深,叶色浓绿;薹期生长势较强。茎绿色,花黄色,花瓣相互重叠。结荚性较好,籽粒中等大小。区域试验中株高176.4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323.3个,每角粒数20.3粒,千粒重3.63克。菌核病发病率12.91%,病指8.06;病毒病发病率0.75%,病指0.53。出苗至成熟216.7天,与中油杂2号相当。2007,2009年度参加湖北省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粗脂肪含量41.36%,芥酸含量0.10%,饼粕硫苷含量26.74μmol/g,品质达“双低”油菜品种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2.11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12%。其中:2007,2008年度亩产211.45公斤,比中油杂2号增产6.69%;2008,2009年度亩产212.77公斤,比中油杂2号增产5.54%,两年均增产极显著。华杂62于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品质达到双低标准,丰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倒性、耐菌核病和耐寒能力强。适于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文静 E-mail:wenjing@mail.hzau.edu.cn 15 华油杂3531 成果简介:华油杂3531是由不育系245A和恢复系恢-353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3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7.71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7.46%;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2.85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减产0.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55.28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44%。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8.99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5.66%。于2005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与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5号(华皖油1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5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改良武汉分中心利用自己的专利技术“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对原“华杂4号”的亲本不育系1141A进行遗传改良而选育出的超高产优质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其不育系为RGCMS-1141A(或986A),恢复系为“恢5900”。“华油杂5号”的不育系RGCMS-1141A具有如下新特点:1. 不育性比原不育系1141A更加稳定彻底,微粉较少;2. 品质优量,其芥酸含量<1%, 硫苷含量<30umol/g;3. 不育系的花瓣比原1141A的大,有利于异花授粉,提高制种产量;4. 生长势更强,植株高大,分枝多;5. 制种产量高,一般制种产量可提高20-30%。与原有“华杂4号”相比,“华油杂5号”具有如下特点:1. 产量有所提高,在2001年湖北省农业厅组织10个点的多点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65.92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9.1%,比原“华杂4号”增产8.8%。在2001,2002年安徽省油菜产业化协会组织的多点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76.5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9.27%,比原“华杂4号”增产6.83。2. 抗菌核病的能力明显提高,经叶片和茎杆接种鉴定,其抗菌核病的能力“中油821”相当;3. 品质优良,达到国家双低油菜品种标准,其芥酸含量<1%,硫苷含量<40μmol/g。2002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和安徽省品种审定,审定名称分别为“华油杂5号”、“华皖油1号”;200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名称为“改良型华杂4号”。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3109219.1) 应用前景:华油杂5号(安徽审定名称为华皖油1号)已通过湖北、河南、安徽等省新品种审定,截止到2008年年底,该新品种已累计推广应用2320万亩。其中湖北1540万亩,安徽580万亩,河南200万亩,累计新增产值69600万元,新增利润总计55479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皖油4号 成果简介:华皖油4号是由不育系245A与恢复系恢-4270选育而成的,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3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 16 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0.29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7.76%;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45.6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减产1.7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47.95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3.0%。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3.21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26%。于200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品种审定,2006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华皖油4号已通过安徽、湖南和全国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截止到目前为止,该新品种已累计在安徽、湖南等省推广应用150万亩,累计新增产值6750万元,新增利润总计6007.5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皖油5号 成果简介:该品种是由不育系8110A和恢复系恢-4256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2003-2004、2004-2005年安徽省正式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171.79、177.22公斤, 较对照皖油14增产8.05%、3.92%,增产皆极显著。综合两年区试结果,平均亩产173.87公斤,较对照"皖油14"增产6.39%,芥酸0.40%,硫甙含量22.44μmol/g,粗脂肪含量42.40%。菌核病发病率25.43%, 病指10.23;病毒病发病率16.99%, 病指8。抗倒性中强。2004-2005年安徽省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156.14公斤/亩,较对照"皖油14"减产2.11%。菌核病发病率16.44%, 病指6.49;病毒病发病率8.00%, 病指8.83。抗倒性中等。于2005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华皖油5号已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截止到目前为止,该新品种已累计在安徽省推广应用60万亩,累计新增产值2700万元,新增利润总计2403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6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6号是利用不育系8086A和恢复系7-5配制的高产、优质、抗倒伏、早熟、适应性广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在2000,2002年国家长江下游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145.05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52%, 居参试双低品种首位, 芥酸含量0.4%, 硫苷含量27.78μmol/g,含油量40.4%。2002年通过湖北省和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年通过湖南省和全国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和四川省品种认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3109219.1) 应用前景:华油杂6号已通过湖北、安徽、湖南、河南省和全国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截止到2008年年底,该新品种已累计推广应用2375万亩。其中湖北1455万亩,安徽290万亩,湖南365万亩,江苏75万亩,河南35万亩,其他省份155万亩,累计新增产值105450万元,新增利润总计93733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17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9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9号是利用不育系986A和恢复系7-5配制的高产、优质、抗(耐)病性强、抗倒伏、适应性广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2004年在全国长江下游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70.84kg,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4.57%,连续两年居参试品种首位,芥酸含量0.56%, 硫苷含量22.57μmol/g,含油量41.34%。200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04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2008年通过贵州省和湖南省品种审定,2009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3109219.1) 应用前景:采用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的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 2040万亩(其中武汉地区130万亩,湖北省其他地区1250万亩,湖南省310万亩,其它省份合计480万亩),新品种累计新增产值91800万元,新增利润78948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10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10号是由不育系8110A和恢复系8759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15天。2001-2002年度参加长江上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7.13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8.07%;2002-200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51.34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8.5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9.24公斤,比中油821增产28.0,。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中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48.2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1.39%;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99.03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6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7.66公斤,比中油821增产22.67%。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上游组和长江中游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145.52公斤和176.35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7.22%和19.57%。于2004、2005年通过国家长江上、中、下游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华油杂10号”已通过全国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品种审定。目前已在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贵州、安徽、江苏等省累计推广1100万亩,新增产值49500万元,新增利润44055万元。预计2010年将在长江流域推广应用300万亩左右。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12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12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7-5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8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18 182.5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41%;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1.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0.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1.89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5.7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09%。于2005年、2006年分别通过湖北省、国家长江上游、长江中游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本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早熟、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已在湖北、湖南等长江中游地区推广,按亩增产20,计算,亩增产30多公斤,每亩为农民增加收益90多元。通过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扩大优质油菜面积,增加优质双低油菜单位面积和总产量;有利于保障市场供应和提高我国食用油水平;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食用油品质,对满足我国人民对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做到食用植物油基本自给,对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13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13号是由195A与7-6 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3.46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19%;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01.9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7.82%;两年区试19个试点,18个点增产,1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7.7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59%。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71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60%。2005、2007、2008年分别通过国家长江上、中、下游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本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早熟、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已在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推广,按亩增产20,计算,亩增产40公斤,每亩为农民增加收益100多元。通过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扩大优质油菜面积,增加优质双低油菜单位面积和总产量;有利于保障市场供应和提高我国食用油水平;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食用油品质,对满足我国人民对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做到食用植物油基本自给,对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14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14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恢-353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19天左右。2003-2004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3.48%;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64.20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7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79.15公斤。2004-200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5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9.04%。2005年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低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品质检测结果:平均芥酸含量0.41%,硫苷含量22.54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0.59%。于2005年通过国家长江中游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19 应用前景:本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早熟、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已在湖北、湖南等长江中游地区推广,按亩增产20,计算,亩增产30多公斤,每亩为农民增加收益90多元。通过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扩大优质油菜面积,增加优质双低油菜单位面积和总产量;有利于保障市场供应和提高我国食用油水平;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食用油品质,对满足我国人民对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做到食用植物油基本自给,对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15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15号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6选育而成,其具体特点如下: (1)形态特征:子叶肾脏形,苗期叶为园叶型,叶绿色,顶叶中等大小,有裂叶2,3对;黄花,花瓣相互重叠;株型为扇形紧凑;茎绿色;籽粒黑褐色,近圆形。 (2)农艺性状:株高170,185厘米左右,一次有效分枝7-10个,二次有效分枝10个左右,主花序长75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351.9个左右,主花序角果长5.5厘米左右,每果粒数20.7粒左右。千粒重3.0克左右。 (3)产量性状: 2003-2005年在湖北省正式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量179.87kg, 比对照“中双9号” (175.34kg)增产2.59%,含油量43. 82%,比对照“中双9号”(39.65%)高4.17个百分点(高10.52%);产油量78.936公斤,比对照中双9号(69.546公斤)增产13.50%。 (4)品质性状:2003-2005年在湖北省正式区试中,两年平均芥酸含量0.51%,硫苷含量24.15umol/g(饼),粗脂肪含量43.82%。 (5)抗性性状:抗寒性较强;耐菌核病,抗病毒病;耐肥,抗倒伏。 (6)生理特征:冬前、春后均长势强,不早衰。 华油杂15号于2006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华油杂15号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具有高产、品质优、早熟、抗寒性较强、抗病性强、耐肥、抗倒伏等优点,目前已在湖北省荆州地区开展示范工作,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肯定,计划2010年在湖北省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油杂16号 成果简介:华油杂16号由不育系8086A和恢复系L-6275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种,全生育期225天左右。2005,2007年在河南省正式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量196.59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7.54,。在2006,2007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量198.13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3.32,。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分析,华油杂16号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17.38µmol/g,含油量44.84,。于2007年、2009年分别通过河南、江西、湖南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20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与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赣油1号 成果简介:华赣油1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利用自己选育的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86A”和恢复系“恢1815”配制出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2-2003年在省区试中平均亩产135.0公斤,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25.00%,居参试品种首位;2003-2004年在省区试中平均亩产146.78公斤,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17.61%,居参试品种第二位;两年平均亩产140.89公斤,比对照品种“中油821”增产21.04%。在2002-2003年区试中, 硫甘含量20.04μmol/g,含油量42.01%。在2003-2004年区试中, 硫甘含量31.0μmol/g,芥酸含量0.00%。于2005年通过江西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华赣油1号已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截止到目前为止,该新品种已累计在江西省推广应用60万亩,累计新增产值2700万元,新增利润总计2403万元。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亚华油10号 成果简介:亚华油10号是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23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0天左右。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165.2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1.52%,产油量65.83公斤,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12.38%;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量173.56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7%,产油量72.0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2.46%。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0.9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0.35%。2005,2006年度抗病鉴定结果:低抗菌核病、病毒病。全国区试统一抽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两年平均芥酸含量0.14%,硫苷含量22.7微摩尔/克,粗脂肪含量40.67%。于2006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与亚华种业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圣光76 成果简介:圣光76是利用206A与6105杂交选配的杂交油菜组合,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油菜,全生育期200.5天。2007-2009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试,2007-2008年度平均亩产148.97 21 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3.33%,极显著;2008-2009年度平均亩产130.78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0.03%,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39.88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70%。2009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倒伏等特点。目前已与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圣光302 成果简介:圣光302是由206A与7-5选育而成,属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21天左右。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2.17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9.79%。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5.65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9.59%;两年区试24个试点,20个点增产,4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8.91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4.66%。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2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18%。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与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圣光401 成果简介:圣光401是用不育系206A与恢复系1815DH-1杂交选育而成,属春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117天左右。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试两年12点平均亩产为245.14公斤,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6.41%。在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218.10公斤,比陇油5号增产13.58%。201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春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早熟、抗倒伏、等特点。目前已与甘肃圣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推广该品种有助于加快双低优质油菜在甘肃等地区的推广,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圣光402 成果简介:圣光402是利用用不育系206A与恢复系p61-2杂交选育而成,属春性甘蓝型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115天左右。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品种区试两年12点,平均亩产245.10公斤,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8.07%。在2009年生产 22 试验中,平均亩产216.83公斤,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2.92%。201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春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早熟、抗倒伏、等特点。目前已与甘肃圣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推广该品种有助于加快双低优质油菜在甘肃等地区的推广,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广源58 成果简介:广源58是由195A与8307 选育而来,属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质不育两系杂交种。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6.9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4.37%;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200.9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7.29%;两年区试19个试验点,14个点增产,5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3.96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93%。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2.73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06%。2007年、2008年分别通过国家长江中游、上游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早熟、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与荆州广源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饲油1号(原代号00SN122) 成果简介:该品种是饲料油菜专用双低杂交种。西北地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技术,是在小麦收后到冬前2-3个月的农田空闲时间,种植以收鲜草为目的的专用饲料油菜,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鲜饲草的一项新技术。饲油1号是2000年用母本不育系P9A×P14B与父本Sv02002R配制的三交杂种。2003年在和政县继续进行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产量对比试验,鲜草产量比CK1(华协11号)增产19.78%,比CK2(华协1号)增产9.49%。2006年在古浪原种场进行对比试验和示范,比对照华协11号增产17.56%。2001年在甘肃和政县进行麦后复种饲料油菜试验,由甘肃农业大学进行饲料品质分析,00SN122粗蛋白含量为20.37%,比CK(华协11号,18.62%)增加近2个百分点。据2001、2003、2006年试验,00SN122鲜草的产量还分别比华协11号增产19.32%、19.78%、17.56%,说明00SN122是具有粗蛋白含量高、鲜草产量高的优质饲料油菜。200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是我国第一个专用双低饲料油菜杂交种。 应用前景:示范和推广饲油1号,发展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不仅增加了土地利用率,丰富种植业结构内容,带动牧草加工、畜牧业同步发展,为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据估计,适宜推广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面积可能有1000-2000万亩,推广前景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文静 E-mail:wenjing@mail.hzau.edu.cn 23 华锦102 成果简介:华锦102是由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7-1选育而成,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2003-2004、2004-2005年安徽省正式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为171.13、187.46公斤, 较对照"皖油14"增产12.28%、7.48%,增产皆极显著。综合两年区试结果:平均亩产182.23公斤,较对照"皖油14"增产9.57%,芥酸0.35%,硫甙含量24.15μmol/g,粗脂肪含量41.72%。菌核病发病率11.96%, 病指6.45;病毒病发病率5.19%, 病指2.69。抗倒性中等,抗病性较强,抗冻性稍弱。 2005-2006年安徽省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160.31公斤/亩,较对照"皖油14"平产(减0.11%)。菌核病发病率10.0%, 病指4.9;病毒病发病率0.00%, 病指0.00。抗倒性强和抗病性与对照相但当,抗冻性较弱。华锦102于200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抗倒伏等特点。目前已与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天油杂2号(源油杂2号) 成果简介:天油杂2号是由不育系195A和恢复系 7-23选育而成,2004-2005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亩产135.95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0.96%,增产显著,居试验首位;2005-2006年参加江西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5.80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20.09%,达显著水平,居试验首位;两年平均亩产135.88公斤,比对照增产15.34%。两年平均含油量40.18%,硫甙含量为21.85µmol/g,芥酸含量为0。2007年通过江西省和重庆市品种审定,审定名称分别为天油杂2号和源油杂2号。2009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审定名称为天油杂2号。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早熟、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与武大天源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协102(原代号H02-14) 成果简介:属甘蓝型油菜双低三系杂交种,半冬性。抗病性强于对照,耐旱性、耐渍性中等;抗倒性、耐寒性在区试中表现中等,但抗病性、抗倒性、抗寒性在生产试验中均是最强的。生育期比对照(皖油14)长0.32天。结角密度大(两年平均1.33个/cm)是华协102的重要特点。每果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2-3.5g,分枝平均9.85个。两年安徽省正式区试平均华协102亩产185.30kg,较对照增产7.24%,增产点次为91.66%。两年品质测定平均芥酸含量为0.33%,硫苷含量29.11%,油份为41.11%,符合国家双低油菜的品质标准。华协102于200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中、后期生长较旺,成熟一致,丰产性、稳产性较好。可在长江中下游推广。 24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文静 E-mail:wenjing@mail.hzau.edu.cn 中农油2008 成果简介:中农油2008由不育系19514A和恢复系7,5选育而成,属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长江上游平均222天,长江中游平均220.5天。2005-2006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71.54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5.96%。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93.59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24.7%。两年区试24个试点,22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82.57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33%。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4.63公斤,比对照油研10号减产1.49%。2004-2005年度长江中游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63.9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4.67%。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1.82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7.42%。两年区试20个试点,13个点增产,7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67.87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06%。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8.39公斤,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2.70%。于2008年通过国家长江上游、中游品种审定,2009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技术水平:专利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99116504.7) 应用前景:该品种属于优质双低油菜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早熟、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已与武汉联农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杨光圣 E-mail:gsyang@mail.hzau.edu.cn 华协327 成果简介:属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种,半冬性。苗期半匍伏生长,长势中等,叶浓绿,苔期长势强,单株果数多,结果密度大,株高较矮(平均157.25cm)。在安徽两年区试平均折亩产182.98kg,较对照(皖油14号)增产6.4%,增产点次92.30%,丰产性、稳产性较好,两年平均生育期228.5天,较对照短3.25天,株高157.25cm,单株果数408.19个,每果粒数19.97粒,千粒重3.75g。两年区试取样测定,芥酸含量为0.05%,硫苷含量为29.69umol/g饼,油份含量为40.79%,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于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抗倒性、耐旱性、耐渍性中等,抗寒性强,耐菌核病。可在长江中下游推广应用.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文静 E-mail:wenjing@mail.hzau.edu.cn 华协429 成果简介:属于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种,在河南区试及生产试验中生育期224-236天,比对照杂98009早0.3-1.2天;幼茎绿色,苗期生长稳健,叶色绿,春季返青后生长快;株高146-171厘米,分枝7-9个,每果粒数20.7-24.28,河南3年试验平均千粒重3.12克,结 25 角密度大(1.26/cm),是该杂种的突出特点,它是2005-06年参试11个品种中结角密度最大的品种。2004-0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180.17kg,比CK1增产7.41%,比CK2增产25.84%。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华协429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丰产性与稳产性良好,抗冻能力强,在湖北、安徽多点试验也表现不错,适宜在河南、湖北和安徽相关地区种植。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文静 E-mail:wenjing@mail.hzau.edu.cn 华豫油640 成果简介: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自交不亲和杂交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2007年度省区域试验,9点汇总,7增2减,平均亩产211.32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6.68,,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7-2008年度省区域试验,9点汇总,8增1减,平均亩产203.38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2.07,,差异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8位。2008-2009年度省生产试验,7点汇总,6增1减,平均亩产197.23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5.45,,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产油量87.45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3.76,,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比对照杂98009晚熟1天。幼茎绿色,花黄色,叶绿色,琴状裂叶;株高156.3cm ,一次有效分枝9.4个,单株有效角果370.9个,角粒数22.5个;千粒重3.7g,单株产量22.0g。 应用前景:华豫油640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等特性,籽粒油份含量高,植株中等高度。适宜在河南省黄河以南、湖北以北油菜区种植。若大面积推广,单位面积增产9公斤以上(按180公斤/亩计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和应用前景。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马朝芝 E-mail:yuanbeauty@mail.hzau.edu.cn 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5号 成果简介:华大麦5号选自复合杂交组合(浙农大3号×川农大2号)×(川农大1号×W168),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苗期叶片浅绿色,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成株蜡粉少,株型紧凑,剑叶中等大小,长芒,齿芒,穗纺锤形,光合效率中等,对酸性较敏感,株高9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90.0天,与对照相当,穗层整齐度和熟相一般。亩穗数42.2万/亩,穗长8厘米左右,小穗密度中,穗平小穗数32个左右,穗平实粒数27.8粒。由湖北省种子站取样送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华大麦5号千粒重为49克,发芽率三天为99%,发芽率五天为100%,籽粒蛋白质含量8.8%(以绝干计),2.5mm以上籽粒为95%,所测指标均超国标。其赤霉病抗扩展性为中抗,抗侵染性为中感。田间赤霉病轻、白粉病中等发病,纹枯病较重,抗倒性一般。在湖北2003,2005年度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429.4公斤,比CK鄂啤2号增产3.57%,居4个参试两年品种的第1位。该品种于2007年通过安徽省小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应用前景:主要品质指标超过啤酒大麦国标,丰产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倒性、抗耐大麦主要病害,适于安徽省、湖北省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特别在冬闲田和玉米、棉花预留行开发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孙东发 E-mail:sundongfa1@mail.hzau.edu.cn 26 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 成果简介:华大麦6号选自复合杂交组合(华大麦2号×皮棱波)×(美里黄金×5199),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苗期叶片浅绿色,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成株蜡粉少,株型紧凑,剑叶中等大小,长芒,齿芒,穗纺锤形,光合效率中等,对酸性较敏感。株高87.6厘米,全生育期192天,比对照鄂大麦9号早熟1天,穗层整齐度和熟相较好。亩穗数42.76万/亩,穗长8厘米左右,小穗密度中,穗平小穗数32个左右,穗平实粒数25.37粒,由湖北省种子站取样送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华2328千粒重为38克,发芽率三天为99%,发芽率五天为100%,籽粒蛋白质含量8.8%(以绝干计),2.5mm以上籽粒为81%,所测指标均达到或超国标。赤霉病抗扩展性为中抗,抗侵染性为中感,白粉病、纹枯病轻度发生,抗倒性与对照鄂大麦9号相当。在2004-2006年湖北省大麦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388.45公斤,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3.7%,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于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主要品质指标超过啤酒大麦国标,丰产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倒性、抗耐大麦主要病害,适于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特别在冬闲田和玉米、棉花预留行开发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孙东发 E-mail:sundongfa1@mail.hzau.edu.cn 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7号 成果简介:华大麦7号选自复合杂交组合(川农大2号×皮棱波)×(美里黄金×5199),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苗期叶片浅绿色,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成株蜡粉少,株型紧凑,剑叶中等大小,长芒,齿芒,穗纺锤形。光合效率中等,对酸性较敏感。株高92厘米,全生育期180.2天,比对照鄂大麦9号早3.4天。亩穗数39.6万/亩,穗长8厘米左右,小穗密度中,主穗小穗数32个左右,穗平实粒数23.1粒,千粒重46.8克。由湖北省种子站取样送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其发芽率三天为90%,发芽率五天为99%,籽粒蛋白质含量12.0%,2.5mm以上籽粒为92%,所测指标均达到或超国标。抗三锈、田间表现赤霉病、纹枯病、条纹病轻,白粉病中等发生,其综合抗病性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抗倒性优于对照鄂大麦9号。在2005-2007年湖北省大麦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383.7公斤,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8.8%,达极显著水平,在湖北省各麦区以及四川、安徽试种也表现增产,表明该品种具有很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该品种于2008年8月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啤酒大麦国标,丰产性、稳产性好,特早熟,抗倒性、抗耐大麦主要病害,适于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特别在冬闲田和玉米、棉花预留行开发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孙东发 E-mail:sundongfa1@mail.hzau.edu.cn 高蛋白优质饲用大麦新品种华大麦8号 成果简介:华大麦8号选自复合杂交组合(川农大2号×甘木二条)×(美里黄金×浙农 27 大3号),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苗期叶片浅绿色,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成株蜡粉少,株型紧凑,剑叶中等大小,长芒,齿芒,穗纺锤形。其光合效率中等,对酸性较敏感。株高90厘米,全生育期182.2天,穗层整齐度和熟相好。亩穗数40.2万/亩,穗长8厘米左右,小穗密度中,主穗小穗数32个左右,穗平实粒数24.8粒,千粒重42.34克。由湖北省种子站取样送验,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华大麦8号千粒重为 43克,籽粒蛋白质含量 15.8 %。抗三锈、田间表现赤霉病、纹枯病、条纹病轻,白粉病中等发生,该品种2006-2008年度两年平均亩产390.35公斤,比对照鄂大麦9号增产8.01%。在湖北省各麦区以及四川、安徽试种也表现增产,表明该品种具有很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该品种于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主要品质指标超过饲用大麦国标,丰产性、稳产性好,早熟,抗倒性、抗耐大麦主要病害,适于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特别在冬闲田和玉米、棉花预留行开发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孙东发 E-mail:sundongfa1@mail.hzau.edu.cn 特早熟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华麦2152 成果简介:华麦2152选自复交组合(鄂恩1号× 川农麦1号)×(华9515×川农6280),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属春性半矮杆品种,幼苗半匍匐,剑叶中等大小,上挺,茎秆有蜡粉,叶色淡绿,株型紧凑,抗倒伏能力较强,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光合效率中等,对酸性不敏感。分蘖力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85天左右(出苗-成熟),比对照品种郑麦9023早1-2天,为目前熟期最早的小麦新品种。穗层整齐度和熟相好。亩穗数26.37万,穗粒数40.1粒,千粒重42.79克。2006-2007年度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795g/L,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3.79%和29.25%,沉降值28.25ml,吸水率53.05%,稳定时间3.85分钟;05,06年度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768g/L,粗蛋白和湿面筋分别为14.81%和31.3%,沉降值32.8ml,吸水率52.45%,稳定时间4.5分钟。两年品质分析主要指标均达到国家中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其田间表现赤霉病、纹枯病、条纹病轻,白粉病中等发生,综合抗病性略优于对照品种郑麦9023。在2005-2007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385.37公斤,与对照郑麦9023差异不显著。该品种于2008年8月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主要品质指标中筋小麦国标,其早熟性突出,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性、抗耐小麦主要病害,适于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在冬闲田和玉米、棉花预留行开发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孙东发 E-mail:sundongfa1@mail.hzau.edu.cn 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华麦2668 成果简介:华麦2668选自复交组合(川农麦1号×华矮01)×(川农6280 ×加引220),用系谱法育成。该品种属春性矮杆品种,幼苗半匍匐,剑叶中等大小,上挺,叶色淡绿,株型较紧凑,抗倒伏能力强,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光合效率中等,对酸性不敏感。分蘖力强,株高89厘米左右,与对照相当,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郑麦9023相当。穗 28 层整齐度和熟相好。亩穗数25.94万,穗粒数38.17粒,千粒重48.61克。两年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784g/L,角质率12%,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4.43%和30.9%,沉降值30.5ml,吸水率53.6%,稳定时间3.1分钟,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中感赤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高感白粉病,综合抗病性略优于对照品种郑麦9023。其丰产性与稳产性好,2007-2008年湖北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9.32公斤,比对照增产6.76%,极显著,居第2位,9个试点全部增产。该品种于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主要品质指标中筋小麦国标,其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倒性较好、熟期适中,抗耐小麦主要病害,适于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孙东发 E-mail:sundongfa1@mail.hzau.edu.cn 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华麦2566 成果简介:华2566选自复交组合(鄂恩1号×华9528)×(加引175×川农6280),用系谱法育成。华2566属春性半矮杆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株高90厘米左右,剑叶中等大小,上挺,叶色淡绿,株型较紧凑,抗倒伏能力强,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小穗数20个左右,穗粒数41粒左右,千粒重41克,株高90cm,茎秆蜡粉轻,叶片 抗倒性、抗寒性一般,生育期198天,与对照郑麦9023相当,后较长、略披,穗层较整齐, 期熟相较好。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高感条锈、中感白粉和纹枯;田间抗病性表现好,表现抗锈病、白粉病、条纹病,未发生赤霉病。湖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7.7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4.68%。其中,2007,2008年度平均亩产418.7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6.29%,极显著, 居第1位;2008,2009年度平均亩产376.6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2.95%,显著。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5.43%,湿面筋含量34.6%,吸水率55.4%,稳定时间3.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35E.U,拉伸面积60.4平方厘米,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该品种于2010年8月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应用前景:主要品质指标中筋小麦国标,其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熟期适中,抗耐小麦主要病害,适于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二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孙东发 E-mail:sundongfa1@mail.hzau.edu.cn 华杂棉1号 成果简介:华杂棉1号(原名华杂302)是通过人工去雄杂交法从大量的杂交组合中筛选出来的优势杂交种F1,2005年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 1998--1999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在不防治棉铃虫和红铃虫条件下,两年平均籽、皮棉产量分别为227.02kg/666.7m2和88.93kg/666.7m2,比防治棉铃虫和红铃虫的鄂棉18(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9.21%和12.04%,籽、皮棉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组合)首位。 农业部纤维品质检测中心测定的纤维品质结果,2.5%纤维跨距长度30.63mm,整齐度46.7%,比强度30.57CN/tex,马克隆值4.9。 区域试验统一抗性鉴定结果:抗棉铃虫,棉铃虫对棉株顶尖危害率1.37%,三、四代百株活虫数3.42头,蕾铃受害率3.98%;抗红铃虫,籽害率较对照下降30%左右;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应用前景:“华杂棉1号”从2005年审定以来,在湖北省及生态相似棉区已累计推广种 29 植100多万亩,深受棉农欢迎。该品种高产抗病,对棉铃虫,棉铃虫有较好的抗性,全生育期可减少1-2次,因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用药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应用前景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聂以春 E-mail:nyc@mail.hzau.edu.cn 华杂棉4号 成果简介:华杂棉4号是以陆地棉B0011品系为母本,转Bt抗虫基因陆地棉118-1品系为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杂交配制的杂种一代优势组合。2009年通过江西省审定,同时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 平均 2亩产122.3 kg/666.7m。纤维品质(HVICC标准):平均长度29.2 mm,整齐度84.8%,比强度30.5cN/tex,伸长率为6.8%,马克隆值为5.0,反射率为73.1%,黄度为8.6,纺纱均匀性指数为140.3。枯萎病相对抗指11.7;抗棉红铃虫。 应用前景:“华杂棉4号”被审定以来,目前已在江西省及生态相似棉区累计推广种植50多万亩,深受棉农欢迎。由于该新品种高产,属转基因抗棉铃虫和红铃虫,可以减少打药次数和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聂以春 E-mail:nyc@mail.hzau.edu.cn 华杂棉H318 成果简介:华杂棉H318是以陆地棉B0011品系为母本,转Bt/CpTI双价抗虫基因陆地棉4-5品系为父本,进行人工去雄杂交配制的杂种一代优势组合。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 同时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该品种的主要特点:产量高:两年长江区试结果表 222现为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3 kg/666.7m、101.9 kg/666.7m、95.5 kg/666.7m,分别为对照湘杂棉8号的104.7%、109.7%、110.5%;纤维品质优良:试验统一送样测试,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3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49;抗病虫性好:抗枯、耐黄萎病;抗棉铃虫株率100%,BT蛋白含量450,达高抗级别。 应用前景:“华杂棉H318”稳产、高产、适合于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有利于提高大面积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原棉品质好,可促进我国原棉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为棉纺织业提供优质的原料来源。该品种属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可以减少打药次数和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目前已在长江流域棉区大面积推广,累计种植80万亩,深受棉农欢迎,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聂以春 E-mail:nyc@mail.hzau.edu.cn 华苎4号 成果简介:华苎4号是从“稀节巴”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属中根偏深型品种。该品种纤维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合机械收获。根据全国区试结果:七个试验点2年平均亩产182.45公斤,区试排名第二;年平均单纤维细度2108公支左右, 30 比对照“圆叶青”高240支以上,单纤维强力34.18 cN。该品种株高160,190cm,较好管理条件下超过200cm,分株力中等偏上。发蔸快,群体整齐均匀。叶片中等大小,卵圆形,绿色。叶面皱纹较少,叶齿较浅较密。叶柄微红色,着生角度较小。叶脉淡绿色,托叶中肋微红色。雌蕊红色。全年生育期210天左右,头麻约80天,二麻约55天,三麻约75天。原麻黄白色,锈脚短,斑疵少,手感柔软。抗逆性强,高抗根腐线虫病、炭疽病,不感染花叶病,抗旱抗风性强。生长整齐、植株均匀度高,不易缺蔸、败蔸,出麻率高,适合机械收获,能在全国苎麻产区推广应用。 应用前景:华苎4号纤维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合机械收获。是湖北省主推苎麻品种之一。在湖北省的主要麻区均有种植,已累计推广面积数十万亩。该品种符合当前生产发展趋势,其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彭定祥 E-mail:pdxiang@mail.hzau.edu.cn 华玉9号 成果简介:采用“Q512”作母本,“S731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玉米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09005。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玉米二高山组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容重771克/升,粗淀粉(干基)含量70.60%,粗蛋白(干基)含量10.46%,粗脂肪(干基)含量3.65%,赖氨酸(干基)含量0.3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18公斤,比对照鄂玉10号增产4.7%。其中:2006年亩产664.86公斤,比鄂玉10号增产5.8%,极显著;2007年亩产627.49公斤,比鄂玉10号增产3.6%,显著。该品种株型较平展,生长势较强。幼苗叶鞘紫色,成株叶片数22片左右,叶色绿,后期持绿期较长。雄穗分枝数15-21个,护颖及花药紫色。果穗长锥型,穗轴红色,苞叶适中,籽粒中间型,黄色偏红。区域试验中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22厘米,穗长18.8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1.4厘米,每穗17.0行,每行35.5粒,千粒重338.6克,干穗出籽率85.4%。生育期133天,比鄂玉10号迟2天。田间大斑病1.3级,小斑病1.5级,茎腐病病株率1.6%,锈病1.0级,穗粒腐病1.7级,纹枯病病指30.0。田间倒伏(折)率与鄂玉10号相当。适于湖北省二高山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刘永忠 E-mail:xxdy2006@163.com 华甜玉4号 成果简介:该品种熟期中熟偏早,从播种至吐丝约70天。幼苗叶鞘绿色。株高240cm,穗位高94cm,株高与穗位适中,正常株型,根系发达。空秆率低(2.4%),略有双穗(3.2%)。对大斑病的抗性为抗-中抗(1-3级),对小斑病的抗性为抗至中抗(1-3级),抗青枯病(1级),抗穗腐病(1级),抗-中抗玉米螟(1-3级),抗倒性中等。该组合鲜果穗较大,苞叶长度适中,果穗覆盖好,穗长19-20cm,,穗粗4.6cm,穗行数14-16行,鲜籽粒百粒重30克,籽粒深度1.0cm。在中等肥力及管理水平下一般亩产商品穗600-650kg。果穗锥形,穗轴白色,籽粒黄白二色,色泽较好。鲜食气味纯正,甜度高,风味好,果皮薄,口感柔嫩,渣少。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11.6%,蔗糖含量9.67%,还原糖含量1.42%。 技术水平:鄂审玉2008008 31 应用前景:从多年试验及区试结果表明,华甜玉4号是一个熟期适合,宜播期长,利于春秋两季分批多次种植延长上市时间的高产、品质优良的杂交种,它的育成将提高甜玉米的产量水平,有利于武汉地区甜玉米的品种更换,促进甜玉米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并使广大市民获得实惠。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邱法展 E-mail:qiufazhan@mail.hzau.edu.cn 黑793 成果简介:该品种子实体丛生、或单生;片状,有时叠生或丛生菊花状,腹面光滑,黄褐色,极少绒毛,中凹,边缘波状或平滑,内卷;耳片薄,半透明;背面淡黄褐色,有明显脉纹,极少无脉纹。耳片直径6,12cm,厚0.8,1.0 mm,干后皱缩成耳廓状。栽培方式为段木栽培,树种以麻栎、栓皮栎、油桐、乌桕、枫香等树种均可。在适宜栽培条件下(配方、地区和季节)每根段木产干耳120g以上。 技术水平:国家认定食用菌新品种(编号:2008014) 应用前景:该品种来源于野生菌株驯化,经多年系统选育和选优复壮获得。定植快,接种穴污染率低,抗杂菌能力强;感细腻爽滑柔软。适宜在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木耳产区进行段木栽培,春季和秋季均可栽培,已经大范围推广使用。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边银丙 , E-mail:bianyinbing@mail.hzau.edu.cn 薛坪10号 成果简介:该品种是湖北省南漳县黑木耳野生菌株经过多年的栽培和提纯复壮得到的优良菌株。耳片黄褐色;丛生,有时单生;耳片皱缩明显,集生时菊花状,边缘平滑,通常不呈波状;耳片薄,腹面光滑,皱缩,有细短绒毛,密度中等;背面凹缩成耳廓状,常见白色孢子粉;耳片宽度6,8cm,厚0.8,1.2 mm,干后耳廓状皱缩。适宜段木栽培,通常选用用麻栎和栓皮栎,树龄7,9年,段木直径8,10cm为好。 技术水平:国家认证食用菌新品种(编号:2008015) 应用前景:该品种适宜在湖北、河南、陕西、四川、重庆等黑木耳段木栽培产区推广。适宜于2月下旬,3月下旬接种,春秋季节均可出耳。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边银丙 , E-mail:bianyinbing@mail.hzau.edu.cn H10 成果简介:该品种是由湖北省本地栽培品种793和黑龙江漠河野生菌株86号杂交而成,是国内采用杂交方式获得的为数极少的黑木耳栽培品种之一,具有产量高、接种穴污染率低的特点,子实体色泽较本地品种略深,但较东北地区品种略浅,耳片厚薄适中,口感柔韧爽口,抗“流耳”能力明显超过本地常规品种。 技术水平:国家认定食用菌新品种(编号:2008016) 32 应用前景:该品种已经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推广,并在广大地区栽培,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可以在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段木栽培区域推广;耳片单生或丛生,略皱缩,菊花状不明显,腹面靠耳基部分有时具粗而少的脉纹,深褐色或褐色,厚薄适中,口感柔韧适中。适宜于3月上旬,4月上旬接种,春秋季节均可出耳,在东北地区栽培时应先进行试验。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边银丙 , E-mail:bianyinbing@mail.hzau.edu.cn 华香5号 成果简介:该品种是华中农业大学罗信昌教授从德国引进的,适宜于鲜销的香菇代料栽培菌株,经过多年栽培推广、系统选育和菌种复壮,获得了适合代料栽培但不脱袋培育干花菇的中长菌龄香菇优良菌种该品种菌盖大,盖顶较平,厚度中等,柄中长,采用不脱袋划口出菇方式栽培时,出菇密度中等、产量高的特点,平均每千克培养料(干)产干香菇100,125克。菌盖茶褐色,直径6-21cm,盖厚1.2-1.7cm,柄长3-7cm,柄径1-1.8cm,盖顶较平,鳞片较多。子实体偏大型,干制后商品价值高。出菇密度较适中,较易进行生产管理。 技术水平:国家认定食用菌新品种(编号:2008005) 应用前景:现在该品种已每年推广200万袋左右,品质优良,菇形饱满,产量高。既适合段木栽培也可进行代料栽培。如若,加大催花技术投入,便可提高花菇产量;此外,用于袋料栽培,可进一步提高收益。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卓仁 , E-mail:wangzhuoren@163.com 华香8号 成果简介:1999年3月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王卓仁等人从黄陂县菇农的香菇栽培棚内采集到一个单生、柄短、个大盖肥厚的香菇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后获得纯培养,并于当年秋季开始进行系统选育,经过多年栽培和反复进行分离筛选,获得了性状稳定的秋栽代料鲜销栽培模式的优良菌种。从2003年开始在远安、钟祥、阳新等地示范推广,表现优异,现已逐渐成为我省鲜销香菇产区的主栽品种。2005年,华中农业大学将其与其它菌株进行了拮抗试验鉴定。拮抗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与其它菌株均表成较明显的拮抗线,具有特异性。该品种与现有其它鲜销菇品种相比,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抗杂力强,子实体品质明显优于同类短菌龄品种,表现为盖中大、肉厚、柄短等优点。子实体形成多单生,商品菇比率高。菌盖呈深褐色,鳞片中等,接种后约65-75天出菇,菌龄较短,出菇较均衡,后劲好。 技术水平:国家认定食用菌新品种(编号:2008004) 应用前景:该品种适宜在所有脱袋培育鲜香菇种植区推广。湖北地区的适宜栽培季节为8月中旬至9月初接种,10月底至翌年4月出菇。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卓仁 , E-mail:wangzhuoren@163.com 33 L952 成果简介:该品种在栽培试验及应用推广中表现较优良,其菌丝的定殖能力和定殖速度明显高于沪农1号、7401等本地主栽品种。接种穴成活率在98%以上,在20?左右时,5-8天菌丝即可定殖。该品种出菇需较大温差刺激,一般当年有报信菇,第二年至第三年为丰产期,一般春节前可收三批菇,春节后可收一批。子实体中大型,柄短,盖浅褐色,单生。菌种培养期较易起瘤状物。与其它品种进行拮抗反应,能形成较明显的拮抗线,具有特异性。 在适宜环境中栽培,一根直径8-12cm,长1.2m的段木可产干香菇0.5kg。 技术水平:国家认定食用菌新品种(编号:2008006) 应用前景:该品种适宜在湖北大洪山、大别山、桐柏山、河南伏牛山、陕西大巴山、秦岭等山区菇树丰富地区推广种植。适宜点种季节:每年2月初-3月底点种,清明前过定殖关。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卓仁 , E-mail:wangzhuoren@163.com 单片5号 成果简介:该品种菌丝稀疏、灰白至浅白色,细绒毛状,贴生;耳片腹面浅黑色,平滑;背面灰褐色至黄黑褐色,有细短浅色绒毛,密度略稀,脉状皱纹无或不明显;单生,少丛生;单片状明显,边缘平滑;耳片直径3-8cm,厚1.0-1.4mm,干后边缘卷缩成三角状。栽培方式以段木栽培为主,亦可用木屑作主料进行代料种植;树种以枫香,核桃为最宜,栓皮栎、麻栎、青冈栎、板栗等树种均可。接种适宜季节为2月中旬至4月上旬,气温以7-20?为宜。接种后湿度以70-75%为宜,雨水多将影响其定殖。堆码发菌期堆内温度应在30?以内,以免烧菌。耳木排场和起架场所应为阳坡湿润地,避免阴坡或低洼平地;适量喷水,干湿交替,避免水分过多而“流耳”。段木密植栽培的收获期为2年。 技术水平:国家认定食用菌新品种(2008013) 应用前景:该品种可作为代料栽培用种,带动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的进步和更新。适宜在湖北、安徽、浙江、江西、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等地用段木进行栽培。适宜于2月中旬至4月上旬接种,春季和秋季均可出耳。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卓仁 , E-mail:wangzhuoren@163.com 华杂13号 成果简介:该菌株是由福建三明所的长柄阿魏蘑品种和北京金信公司的白阿魏蘑品种1号的担孢子通过单孢分离获得同核菌株,然后采用单核体杂交得到的杂交子。该菌株菌盖扇形,白色,直径7~12cm不等,肉较厚,盖厚均值约2.5cm,菌褶延生,着生于菌柄部位的菌褶有时呈网格状,菌柄中实,中等粗长,约6~8cm,柄侧生或偏生。华杂13号菌丝生长较快,抗杂能力较强,菌丝仅需短时间的后熟(15~20天)即可出菇,原基分化较多,产量较高,与长柄阿魏一样,管理得当部分菌袋可出第二潮菇。子实体商品性状介于双亲菌株之间。在适宜条件下,每公斤干料采一茬可产鲜菇0.4~0.6公斤。 技术水平:国家认定食用菌新品种(编号:2008028) 应用前景:建议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南方白灵菇产区栽培,亦可在河南以北等北方地 34 区栽培。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王卓仁 , E-mail:wangzhuoren@163.com 35
本文档为【一种柑橘大实蝇诱捕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8-14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