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举报
开通vip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本专业自201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品牌专业建设点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建设。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苏教高[2001]67号)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遴选、管理和验收实施办法》(苏教高[2003]38号)的文件精神,不断加强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的内涵建设与管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品牌特色更加鲜明。 一、专业建设方案与工作...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本专业自201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品牌专业建设点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建设。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苏教高[2001]67号)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遴选、管理和验收实施办法》(苏教高[2003]38号)的文件精神,不断加强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的内涵建设与管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品牌特色更加鲜明。 一、专业建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与工作目标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为:坚持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深化改革,以培养厚基础、宽知识面、强能力、高素质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为中心,创建特色鲜明的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专业建设思路是:挖掘开发教学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走医工结合之路,培养复合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根据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结合学校“十一五”、“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方案,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根本,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动力,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抓手,以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同步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已经建成了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达到了省品牌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品牌优势。具体汇报如下: (一)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打造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 伍 教师永远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也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的根本。我们根据学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理念,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跨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模式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和跨学科的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按照“相对稳定、专兼结合、资源共享、重在素质”的原则,构建了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不断充实优化整合教师队伍结构,加速培养和引进理、工、医高水平师资人才,为培养出具有医、工知识结构的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2.分层次设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采取分层次的不同培养方式和措施。对省级、校级骨干教师分层次设定培养目标,提出每个人的综合培养计划与实施方案,并采取倾斜政策;对专任教师根据“填平补齐”的原则,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与计划;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安排资深教师负责教学理念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指导,并不定期查看备课笔记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为科研、教学的生力军。 3.积极安排教学技能竞赛和对外交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类各级的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比赛、教案评比、讲课比赛和授课基本功比赛等,积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重要学术会 1 议,扩展视野。近三年来,10多人次在各级教学比赛中获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0余人次。 4.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按照师资培养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送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培养,积极引进高学历、高水 平的师资,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近三年来共送出进行短期 进修培养6人次,选送10名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名教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引进博士2名。 5.积极引导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 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仿真方面的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全部参加高年资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多数青年教 师能够独立承担各类科研课题。 6.制定政策,完善激励导向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 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更好的发挥分配制度的绩效激励作用。同时制定或修订有关 政策,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体现倾斜,对在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 程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 (二)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先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确立新颖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建设思路,培育品牌优势 根据我校为一般性地方本科院校的性质以及我校“立足苏 北、面向江苏、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充分研究当前生物医学 工程专业国内、国际发展趋势,立足学校实际,提出“走医工结 合之路,培养复合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制定“挖掘开发教学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实践能力培 2 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设思路。确立“拓宽培养口径,增强适应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注重个性发展;强化实践训练,培养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办学目标,逐步培育并形成“基础理论扎实,注重医工结合,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品牌特色。 2.以培养复合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为目标,科学调整培养方案,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迫切需要大批新型医学工程技术人才。 为了适应学科发展与新时期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自本专业成立以来一直探索医工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出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以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和徐州市医学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现代医学、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医疗仪器研究、设计、制造、应用与开发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创新人才。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了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整体计划,为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了英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有利于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 3 3.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合理调整教学计划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按照新时期技术发展的需要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标准设计教学流程,统筹培养全过程,以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处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明确每门课程或每个培养环节的教育目标和作用,注意它们之间的主次和层次、内在联系和相互配合,确定合理的时间比例。注重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直接参与有关科研课题的机会。从而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制定了医学与工学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完整系统的人才培养教学计划。 (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重组课程结构,构建医工兼备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新体系 为培养既有扎实理工基础又有完整系统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按照“打好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借鉴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经验,优化重组课程结构,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实践与创新培养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构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公共教育课群、专业基础课群、专业主干课群、选修课群、实践与科技活动课群的课程新体系。经费投入与创新 4 结合,积极推进自主知识产权仿真教学设备的教学应用。改革选修课程,增设《公共关系学》、《创造学》等16门人文科学、 《学科进展》等14门自然科学、《临床诊断逻辑与思维》等18 门医药类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提高学生跟踪现代科技前沿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围绕创业主题,开设相关课程,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工商法学》等。着力解决好基础与临床、医学与工程、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突出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使学生吸纳尽可能多的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兴趣选择为基础,自主学习,层次化教学,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体现共性与个性结合、宽广与精深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的方式,倡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其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努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行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践技能训练,课外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探索医学工程的创新教学体系闭环。 (1)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以科技创新引领专业实验教学潮 5 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由于大型影像设备精密、昂贵,学生不能充分进行练习、难于满足教学需要,我们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建设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水平的医学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医学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加强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先后建设了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网站、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网站、放射治疗设备教学网站、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等,并积极应用于相关课程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教学的深入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课堂教学、网络仿真教学、实践基地医疗设备教学”相互支撑的教学新体系。 自主研发引领专业实验教学潮流。在医学影像设备训练方面,针对目前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们组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教学系统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模型:其中仿真教学系统有“ECT扫描工作站仿真操作训练系统”、“CT扫描工作站仿真操作训练系统”、“MRI扫描工作站仿真操作训练系统”,教学模型有“介入治疗导管操作透明血管模型”、“介入治疗导管操作训练教学模型”、“CT操作训练教学模型”、“ECT扫描操作训练教学模型”、“MRI扫描操作训练教学模型”、“数字X线机摆位技术操作训练教学模型”,以及“数字X线机摆位自动识别装置”、“基于图像融合的放射治疗头部定位标记装置”、“血管介入支架植入位置指示与考核装置”、“数字X线机摆位技术操作训练模拟体位摆位 6 板”、“介入支架植入操作到位指示与考核装置”、“数字X线机摆位技术操作训练模拟人”、“放射治疗头部定位用定位标记尺”、“数字X线模拟摆位施教仪”等,解决了教学中大型医疗设备学生“只能看,不能摸”、无法随学随练、无法充分练习的困难,同时为众多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提供方便,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以申报了相关专利。我们还组织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开发实验设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发了“钴60治疗机实验教学模型”,解决了钴60治疗机实验课无法避免高放射性的难题,改变了国内钴60治疗机无实验教学设备(模型)的现状。在全面培养学生理工医基本素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有余力、研发兴趣浓厚的学生着重培养指导。由学生自主研发的“DICOM图像格式转换”、“模拟定位图像采集工作站”和“基于二维定位图像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已在徐州市有关医院得到应用。实现了“三个结合”的实验教学特色:模拟仿真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创新研发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综合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真正做到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自主研发引领专业实验教学潮流。 我们创新研发的CT、ECT、MRI系列化仿真操作训练系统和钴60治疗机实验教学模型等24项专利产品在医学教学领域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创新成果分别在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影像学分会交流,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反应热烈;国内多家医学院校专门组队前来学习。部分医学院校已购买我校仿真软件和实验教学模型。以实验室共建的形式提供给第三军医大学、皖南医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 7 学院等高校教学使用,较好的发挥了徐州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全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培训与认证管理中心主任张宏阳题词:“贵院研发的仿真操作系统是医学院校学生实习和在职医务人员实训的优秀平台,希望今后快速实现产业化,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原副司长、国家医学高等教育中心主任王镭教授也欣然题词,对我专业创新举措大加赞赏。 (2)重视实践教学,大力加强教学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利用多方优质资源办学,优化整合基础数理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麻醉设备学实验室、医学影像工程实验室和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室的教学资源,组建了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跨学科、多专业的工科类实验教学大平台。一是以已有的物理、电工电子、计算机三个教学实验室为基础,添置更新相关仪器设备,完善全校共享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满足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二是以本科生专业实验教学共享为原则,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际,重点建设了医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医学影像工程实验室、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三、四年级本科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和创新实践服务。例如,医用X线机实验让 学生在学习各单元电路和整机电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观摩和动手实验,熟悉X线机各种部件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学生对X 8 线机故障的检查与维修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X线机故障判断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X线机的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和管理的能力,为从事大型医疗仪器的维修和管理奠定基础。目前,医 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已有实验室面积2100平方米。 通过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构建了开放式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专业软硬件教学条 件受到来我院参观考察的外校同行和专家的一致称赞。 充分利用我校8个附属医院,发挥临床教学的优势。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是苏北地区唯一的卫生部部颁三级甲等医院,拥有 双源及螺旋CT4台、CR4台、DR4台、3.0MRI2台,彩超诊断仪12台、平板DSA4台、遥控数字化胃肠机2台、伽马刀2台、直线加速器1台、X,刀1台、ECT1台等,上述设备除用于临床外,有力地保证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附属第二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徐州市立医院、附属淮海医院(解放军97医院)的影像设备也用于本专业临床实验教学,保证了专业发展对实验教学质量 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扩展大型实习医院与实习基地。加强省内外三级医院和生产厂家实习教学基地建设, 创造医学工程人才实训平台。由于我国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多集 中在三级医院,将学生放在三级医院进行医疗设备实习是保证临 床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临床实 习安排在中国医科大学一附院、上海瑞金医院、长海医院、长征 医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苏州 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28家三级医院内。同 9 时在上海X线设备厂、徐州创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徐州安迪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地建立学生生产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参与实践基地的产品组装与开发。为医学工程学生提供毕业实习、生产实习高质量实践教学平台,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我们还精选其中的部分医院与医疗设备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以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创新研发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徐州医学院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基础是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提供必要平台,在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责任意识、求真、坚韧的品质、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作用。实验室在完成教学计划任务外,面向全校开放。实验室实行“一体化、开放式”管理,资源统一调配,预约开放与定期开放相结合。依据学校和学科特点,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加强统筹管理,在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保证校内各相关院系的相关专业共享中心资源,形成服务多学科、多课程、多层次的实验室现代运行机制。同时,注重发挥我校在淮海地区医学教育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和兄弟院校、医院的教学科研工作。 丰富的图书资料有力地保障了专业建设。学校拥有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镜像站、Springer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IEEE的INSPEC 数据库等网上资源,拥有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生物医学工程 10 学杂志、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影像学技术、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医疗卫生装备、中华肿瘤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等本专业权威核心期刊,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学术资料保障。 (四)加强学科建设,重视科学研究,专业与学科建设同步发展 1.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打造特色,培育优势。建成了医学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共享实验室,医学与工程紧密结合,拓展学科研究领域和方向,形成新成果,打造医学第三类技术研究与应用平台;医学影像综合训练中心成功申请省级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改扩建了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 2.重视研究生教育,提高学科水平。大力加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的申报建设工作,在医学图像处理、神经网络技术与临床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影像工程与技术方面进行学科重点建设,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引领学科技术进步。 3.加大对影像诊断、介入放射科、放射治疗科等省临床重点专科的医工结合的内涵建设。促进医工结合新技术、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促进专业与学科协调发展。 (五)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 1.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涉及专业建设的重大问题都由该委员会研究决定,全面树立质量意识,建立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和二级教学督导组,使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全 11 面、全程、全员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使本专业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落实,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积极为教学第一线服务。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注重“服务讲求质量、工作讲求效益”,保证了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3.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教学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种教学文件文档,并初步建立了教学管理网站,逐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和专业教师多为临床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制定了适合本专业的一些管理制度,如“考试管理制度”和“小课表”制度。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强调实验室的充分利用。 4.形成完整的考评、考试体制。将具有丰富教学与临床经验的老专家、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定期听课、检查教案、学生评教等,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对教学质量、方法进行监督,从而使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始终得到保证并不断提高。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对在校生实行多种形式考试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常规的笔试考试改为闭卷、开卷两种形式,同时采用抽考(专业必修课)、现场应试(技能及实验课)等形式相结合检验教学效果;课程结束考试,实验成绩通过加权的办法计入总成绩。制定毕业设计规范,严格毕业设计程序与质量。在实习生管理中,本专业实行专人管理,强化“组长负责制”,严格考评制度。对实习学生实行了“实习月报告”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12 制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通过电话联系、网络联系、实地走访等形式准确及时获取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和相关教师,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及时调整。 (六)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 1.构建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营造立体育人环境 学校非常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寓德育于教学、管理和服务之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等文件精神,努力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学生入学、在校期间的教育培训和毕业的全过程。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学新途径。结合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了医德教育,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逐步树立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奋斗终生的信念。 2.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创新活动 (1)学校成立校、院系两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加强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领导。 (2)提供科研和创新活动场所,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实行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便利。 13 (3)实行导师制,安排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培育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4)为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项目资助。近年来,在举行的“大学生创新大赛”、“多媒体设计大赛”、“大学生读片大赛”、大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等活动中都给予经费支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文化素质 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利用我校全省高校首家校风优秀单位的优势。长期以来,我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在此基础上,又以人文环境的提升、人文氛围的营造、人文精神的培养为重点,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创新灵感,提升实践能力。以校训、校风、学风及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志存高远、献身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崇高精神;充分利用宣传栏、报栏、院报、校园网、图书馆、广播站、医学生誓词等倡导校园主流文化,引导全体师生团结一致,积极进取。 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音乐欣赏》等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通过专题讲座、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修养,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二、改革与建设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14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生物医学工 程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以后,我们高度重视师资队伍 建设,加强培养、积极引进,由于措施得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 “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充满热情,团结协作,博学创新”的师 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0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34名,高级职称比例为71.7%,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100%,其中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12名,比例为29.3%,是一支年龄、学历、职称与学缘结构科学、合理的教 师和学科梯队。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1人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为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为徐州市劳动模范;2人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8人为硕士生导师,7人为徐州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振兴计划”培养对象;11人为院“中青年骨干教师”。临床各教研室的教师中,具有10年以上丰富临床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达到60,,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由教授主讲,所有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有力 地保证了教学质量。2011年师资队伍被评为省创新团队。2002年本专业师资队伍荣获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的普通高等学校“青蓝 工程”优秀学科梯队称号。 本专业带头人为我校医学影像学院院长徐凯教授,复旦大学 博士,现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分会委员、江苏省放射 学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磁共振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 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工程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 委员、徐州市医学会理事、北美放射学会和欧洲放射学会会员, 15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CT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编委。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重点 专科负责人,徐州市重点医学人才。其治学严谨又勇于创新,团 结带领全体教师,注重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大胆进行教学 改革,使本专业在近三年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方面 取得了突出的进步。 (二)教学改革力度大,成果显著 1.精品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精品课程网站8个。 2.加强实践教学,教学实验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校医学 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医学影像实验室被评为校级重点实验室。2011年,医学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徐州市工程技术中心、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 评为徐州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医学影像综合训练中心被遴 选为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三年来,本 专业承担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2项,其中省级教改课题8项;获得省市级教学奖励26项,其中省级以上19项;发表教学论文53篇,其中核心10篇。共主编或参编各种教材21部,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1部,面向21世纪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立项教材3部;自编教学讲义22部,使用近 16 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72.13%。赵强教授被卫生部教材办聘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影像设备 学》第三版副主编。实行双语教学,多媒体授课率100%。 (三)专业与学科得到了同步发展,学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承担了各级科研课题 32项,其中“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科研基金项目4项、市厅级科研课题2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人次)、中国侨联贡献奖1项、软件著作权3项、专利24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8项。发表了科研论文170余篇。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科、放射治疗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临床专 科和徐州市重点临床专科,医学仿真工程技术中心被评为徐州市 工程技术中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学科。 (四)德育为先,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1.学生生源充足,质量优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靠良好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先后面向全国 13省(市、自治区)招生,覆盖面广,生源充足,整体素质高。 近3年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为100%,在江苏省招收的本科新生录取分数线均超出本省最低控制分数线10分以上。 2.思想道德修养得到加强,学生素质明显提高。三年来,5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获省级优秀班集体2个,获省级三好学生2人,获市级、省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优秀青年 志愿者”4人。 3.在省级各类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专业学生三年 17 来在国内有关大赛中多次获奖。有1人次获全国电子专业人才与技能大赛三等奖、5人次获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电脑大赛二等奖、6人次获江苏省高校非理科专业第五届数学竞赛成功奖、1人次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三等奖、36人次获得院级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由医学影像学院胡俊峰副院长指导学生开发的 “钴60治疗机实验教学模型与仿真软件”,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江苏省 一等奖,为我校历史性突破。 4.近三年,获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5项,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指导学生开发完成了“模拟定位机图像采集工作站”和“基于二维定位图像的放射治疗计划系 统”,已在徐州医院临床应用;开发完成了“CT扫描工作站仿真操作训练系统”,并获得了独立版权;指导学生开发了“网络 读片学习系统”、“磁共振扫描工作站仿真操作训练系统”和“ECT扫描工作站仿真操作训练系统”,已经获得2项软件专利。陈刚和曹新德两位同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参与的《医疗设备仿真 操作训练系统与模型的研制》项目获得了2011年度淮海科学进步三等奖、徐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开发 教学实验设备和参加读片大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 锻炼,在同学中引起强烈反响,学生主动要求老师指导创新大赛 项目的设计、实验教学仪器模型的开发、课题设计等,参加创新 实践的欲望非常强烈。 科技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自办刊物《鹰翔》杂志,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18 5.毕业生服务能力强,深受社会认可。我院对毕业生进行了质量跟踪调查,通过电话联系、网络联系、实地走访等形式准确及时获取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信息。据调查显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专业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后劲足,爆发力强。多年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全国14个省市和江苏省13个地市的地方与部队医院、医疗设备公司从事与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大于98%,应届生考研平均录取率11.6%,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达98.3%,计算机二级考试通过率达84.7%,他们厚德敬业,吃苦耐劳,秉承着徐医“艰苦创业、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以“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务实”的精神风貌,正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三、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学校坚持“优先保障教学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原则,逐年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并呈逐年递增趋势。 (一)省专项拨款共计212.1万元。 序项目 拨款金额号 (万元) 1 省品牌专业及建设点拨款 6 2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200 19 点拨款 3 省教改课题立项建设拨款 2 4 省精品教材及立项拨款 1.6 5 省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拨款 2.5 合212.1万元 计 (二)学校投入的专项经费及使用情况 学校在教学方面共投入287.71万元,其使用情况见表。 序项目 202012011 号 09年0年 年 (万((万 元) 万元) 元) 1 师资队伍1819.20.3 建设 .74 26 5 2 实验室建6064.65.8 设 .82 37 1 3 课程建设 3.4.14.67 23 2 4 教材建设 1.1.72.96 54 5 5 教学方法1.1.92.63 及现代教育技73 6 术 20 6 教学研究 1.1.92.26 87 6 7 大学生科2.2.03.15 研 47 6 合计 9095.101. .4 48 83 总计经费 287.71万元 四、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一)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需求,努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1.理清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提出了“走医工结合之路,培养复合型医学工程创新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挖掘开发教学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 件,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设思路。确立了“拓宽培养口径,增强适应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注重个性发展;强 化实践训练,培养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办学目标。从而明确了人 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定位,逐步培育和形成了“基础理论扎实,注 重医工结合,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专业特色。 2.科学调整培养方案,优化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适应学科发展与新时期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人才培养的 需要,我院自本专业成立以来一直探索医工结合为特色的新型生 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出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根据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 发展的要求,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以体现 21 “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形成医学与工学相互支撑、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 3.整合重组课程结构,构建新型课程群 按照“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借鉴国内外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经验,重组课程结构,根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实践与创新培养等方面的知识要求组建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了公共教育课群、专业基础课群、专业主干课群、专业方向课群、选修课群、实践与科技活动课群的课程新体系架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构建以自主研发、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产学研结合,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1.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优化重组教学实验室 改建了2个现代化多媒体读片教室,优化重组超声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微创医学、放射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室,建设成为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跨学科、多专业、综合性、开放性、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医学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本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网络仿真教学、医院医疗设备教学”相互支撑的教学新体系 22 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兴趣选择为基础,自主学习,层次化教学,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落实“挖掘开发教学资源,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优化重组了教学和科研实验室,自主研发仿真教学产品、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充分利用多方办学资源,积极拓展三级医院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仿真教学、医院医疗设备教学”相互支撑的教学新体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证。 3.坚持产学研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三个结合”新模式,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自主研发引领专业实验教学潮流。通过科研创新,开发了自主知识产权教学产品——系列化医学影像设备仿真教学系统,自制了实验教学专利产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开发实验设备,开发了“钴60治疗机实验教学模型”。产学研结合,开发的教学产品已用于实验教学和在部分医学院校推广应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开发教学实验设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锻炼,学生得到了全面的素质训练,培养了创新型学生。由医学影像学院胡俊峰副院长指导学生开发的“钴60治疗机实验教学模型与仿真软件”,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唐鹤云博士指导学生在“国信长天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与技能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均为我校历史性突破。形成了 23 实验教学“三个结合”特色模式:模拟仿真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创新研发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综合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几年努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省品牌专业建设的要求。但是对照教育厅品牌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一)存在问题 1.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讨论还需进一步深入,开拓创新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 (二)改进措施 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国家及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卫生部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有关文件,认真落实我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全面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切实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的理论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把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取得更大成效。 24
本文档为【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6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