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简述敦煌壁画观音形象的演变(张舒鹏)

简述敦煌壁画观音形象的演变(张舒鹏)

举报
开通vip

简述敦煌壁画观音形象的演变(张舒鹏)简述敦煌壁画观音形象的演变 张舒鹏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指导老师:封钰教授 摘要 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在我国,观世音菩萨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正反映了观世音信仰在中华大地的普遍盛行和在民众之中的深远影响。观世音菩萨,佛经和种种传说中传其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直到今天,观世音菩萨仍深受善男信女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着其特有的魅力。敦煌壁画中的观音也有着多种形象,他们都各司其职。 一、观音的含义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受人朝拜的大菩萨。僧俗们对她的敬仰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敦煌石窟...

简述敦煌壁画观音形象的演变(张舒鹏)
简述敦煌壁画观音形象的演变 张舒鹏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 指导老师:封钰教授 摘要 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在我国,观世音菩萨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正反映了观世音信仰在中华大地的普遍盛行和在民众之中的深远影响。观世音菩萨,佛经和种种传说中传其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直到今天,观世音菩萨仍深受善男信女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着其特有的魅力。敦煌壁画中的观音也有着多种形象,他们都各司其职。 一、观音的含义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受人朝拜的大菩萨。僧俗们对她的敬仰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敦煌石窟壁画中,观世音菩萨的画像也最多。 从字面解释“观世音菩萨”就是“观察世间声音”的菩萨,出自《妙法莲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1唐代时,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后世简称为观音菩萨。 另一重意思则出自《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以听音方法契入法性,证得耳根圆通,修成正果。 二、观音的起源 观世音菩萨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称他是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中的大菩萨,如《无量寿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净土中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 关于他的来历,佛教中说法各异。人们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观世音菩萨原是妙庄严王的女儿,名字叫妙英。父亲为她早早的安排了婚事,但是她不愿意出嫁,于是逃婚到荒山野岭,搭了个草屋专心修行。后来听说父亲病了,为了治好父亲的病,不惜割下自己臂膀上的肉,挖出自己的眼睛作为药引子,使妙庄严王痊愈。妙英的一片孝心感动了佛祖,于是帮助她修成了无上的菩提。现有的《观世音传奇》在广大的信徒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经文说:从前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这个国家中没有女性,国王的名字叫威德,他到园中入三昧(即“定”,就是指专注一镜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佛教以此作为取得确定之认识、做出确定之判断的心理条件),看见从地上左右分别涌出两朵莲花,从中化身出两个童子,左面的一个叫宝意,就是观世音;右面的一个叫宝尚未,就是大势至。观世音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大势至为善往功德王如来。2 《悲华经》叙述阿弥陀佛于过去生中曾为转轮圣王,他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咰,他出家之后,即号“观世音”;在久远的将来,阿弥陀佛涅槃后,他将 1陈楠. 藏史新考[M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9. 2魏迎春《敦煌菩萨漫谈》[M ].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4(P54-55) 候补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3 不空三藏所译出的密教《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经》中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另一名称),又名“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观自在王如来”,在西方清净佛土中,他即现佛身。但在五浊恶世中,他即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 不空三藏所译《大方广曼殊室利经》又说,观世音菩萨将以“平等光明普照如来”的名号成佛,但在此经中并未提及他与阿弥陀佛的关系。 而在其他经典上说此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号“正法明如来”,释迦牟尼佛曾经是他的弟子。由于他的大悲愿力及所发菩提心,为了安乐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故仍然示现为菩萨。因他以救苦救难为己任,所以在民间的影响极为深远。 《楞严经》则认为过去曾经有佛,名“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为其弟子,故也称“观世音”。 大乘佛教流行以后,阿弥陀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的造像组合,逐渐取代了释迦牟尼、帝释和梵天的组合,尤其是观音菩萨,在佛教盛行地区可谓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崇拜对象。在中国佛教的两大系统: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信仰中,观音菩萨都是一个重要神祇,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其地位几乎超越。随着佛教信仰的民间化,在内地,观音的崇拜演变为对观音娘娘的民间信仰;在藏区,观音则成为雪域的保护神,而执掌政权的藏王成为观音在现世的化身。4在中国,公元前1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也开始了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并于7世纪中叶传入朝鲜和日本。宋朝以前,观世音菩萨为男性形象,《华严经》中形容观世音为勇猛丈夫,《悲华经》则称善男子,因为诸佛菩萨本无男女之相,但因为观世音菩萨本愿中有随愿因缘化身救度的誓愿,所以大众依愿可化为女性形象,以女性的母爱和慈悲来感化救度众生。 三、观音形象及其演变 3.1观音的分类 在敦煌莫高窟的各种菩萨中,观音的种类最多。一般来说有三类,一种是遵照佛教显示的仪轨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的、法相庄严的显宗观音,这种圣观音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头像是头戴天冠,天冠中又有阿弥陀佛像;一种是遵照佛教密宗仪轨所绘的多首、多臂、千手千眼、手持各种法器的密宗观音,如三头六臂的大悲观音、八臂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还有一种是不遵守佛教仪轨,自由创造的民俗观音,如水月观音、施财观音、烽珠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鱼蓝观音、杨柳枝观音等。敦煌壁画中,前两类比较常见,后一类较少。5 3.2观音形象的演变 对于佛教而言,今天的我们可能更多的是会感到几分神秘和茫然,但是一提到“观世音菩萨”,我们却是耳熟能详。正所谓“家家弥勒经,户户观世音”,可见其受信仰之普遍。但是演变成这种盛况,是唐以后的事。在隋以前,佛教徒崇拜观音菩萨的现象并不太普遍,在绘画或雕塑的作品中观音的题材也不多见。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还处在吸收酝酿时期,还没有完全融合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有关观音菩萨的形象仪轨的经典,还没有大量传入。虽然如此, 3布顿仁钦珠. 佛教史大宝藏论[M ].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6. 4于锦龙《藏传佛教艺术中的观音形象》.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9月第27卷第5期. 5魏迎春《敦煌菩萨漫谈》[M ].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4(P56-57) 我们仍可以在以下几部典籍中发现关于观音菩萨形象的蛛丝马迹:一是《法华经》。《法华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法华经》全称是《妙法莲花经》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来比喻此经的圣洁美丽。在敦煌,法华信仰出现很早,现存的敦煌写本中,《法华经》的比重最大。法华信仰之所以能深人民间、家喻户晓的原因就是塑造了一个万能的、大慈大悲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恐怕没有一个菩萨的知名度能够超过观世音菩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观音菩萨发大慈悲愿力,为救度众生远离苦难,故方便显化,现三十三应化身。《观音菩萨普门品》是佛教信徒中称颂观世音菩萨最流行的经典。 二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合称净土三经)。西方净土思想说观音菩萨住在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补处菩萨,即阿弥陀佛涅槃后,观音菩萨会继承佛位,代行教化,恩德所及,和佛没有什么两样。观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同宣扬阿弥陀佛的教化。信仰净土宗的教徒,欲往生极乐世界,临终时,只要修持念佛,一心不乱,观音菩萨便会和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等前来迎接,往生净土。净土思想在中国发展甚早,东晋慧远大法师提倡净土教以后,南北各地便开始出现了西方净土变相的创作,南北朝时期的观音像属于西方净土思想一系者为多,常作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隋唐以后,随着净土三经的流行,观音像的创作更见普遍了。 三是《华严经》。《华严经·人法界品》中,记载观音菩萨住在南方光明山之西方,那里河流泉浴地,林木郁茂,善财童子曾到此光明山拜见观音菩萨,向菩萨问法。依经文云:“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木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唐以后逐渐流行的,如盛唐以后的“竹林观音”,中唐以后的“水月观音”,常以竹林、树木、花草、泉石等为背景,这可能是初受华严经思想的影响。至宋元以后,此思想已普遍流传了,在绘画题材中,每每可见到“善财童子参见观音菩萨”之形象,正如经文所描述。 隋唐以后,以上三大思想源流经过了几位高僧加以阐发幽微,创新教义,开宗立派。观音信仰和西方净土思想一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中国的佛教艺术中,观音和净土经变得分量很重,往往以恢弘的气势表现整部佛经,壁面巨大,工笔线描并加富丽设色绘出极乐世界无穷无尽的美景。6 3.3敦煌壁画中的观音形象及分类 从公元7世纪起,敦煌的石窟壁画中出现了宏大的阿弥陀净土变,再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印度佛教天人融为一体的天国景象。可以看出盛唐是(684一780年)中国佛教艺术的顶峰时期。 敦煌遗存表明观音崇拜是广泛的。从7世纪开始,在阿弥陀佛和两胁侍菩萨的组合中,观音已经端坐于“净土”殿堂上,在那里大批死后升天的佛教教徒向她跪拜。这在公元9世纪后半期之前,还是比较少见的,而且没有任何具体的标志物。7 玄奖将Avalokita一Svara(观音)音译作阿缚卢积低湿伐罗,并作如下解释: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积多,译日观, 6魏迎春《敦煌菩萨漫谈》[M ].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4(P56-57) 7《观音菩萨在敦煌》〔俄〕普多娃M·A著张惠明译.1993年第1期 伊湿伐罗,译日自在。旧译为光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缪也。8 他所遵从的为后世印度人的解释,而该词的原始含义则早已不为世人所知。汉语的自在意同Isvara,实为湿婆(Siva)之名。湿婆已被佛教所吸收,并由观音取而代之。9 在敦煌壁画中,西方净土、观音经变更多,其背景楼阁亭台、琉璃宫殿,前面宝池莲华、八功德水与九品往生图景,反映出盛唐气象。主体三圣形象高踞莲台,无数供养菩萨、罗汉、天王神将等围绕在旁边,伎乐歌舞在前,妙音奇鸟在上。第320窟中的西方净土变是唐代的杰作,《观无量寿经变》的十六观中的第十观就是观想观世音菩萨。法华经变在敦煌就有102铺,而观音菩萨普门品则是法华经变中不可缺少的。此外,还出现了单独的观音经变,如第45、74、126、205、444等窟,其中第45窟南壁(图1)的观音经变堪称代表之作,画面变色较少,轮廓完整,线条清晰。主尊观世音菩萨“圆如满月,莹如琉璃”,端庄肃穆立于画面中央,两侧则是观音救助诸难的场景。10 图1 莫高窟第45窟南壁观音经变盛唐 观音作正面像,下面腿部壁画已残,其余保存完好。观音面部,两眉弯曲,双眼平视,鼻直、唇红,唇部周围有蝌蚪式绿色小胡须,两耳垂肩似佛陀像。手执净瓶,头饰莲花花蔓冠,有正面化佛一身,安置于莲花花蔓冠中央。肌肤白如玉色,脖颈上有三道纪纹,佩戴着两道项链和珠串,胸前饰以莲花和瓔珞,雪白的肌肤,神情慈祥又端庄,斜披巾,全身绕着许多大小粗细不等的飘带和纱带。头顶上空有两层华盖悬挂,华盖由珠串、璎珞、彩铃、旒苏作装饰,幔网环绕其中,火焰、宝珠、莲花笼罩着华盖,显得灿烂辉煌。观音周围有各种小品,譬如现沙门说法,海船遇难和商人遇盗,口念观音名号,顿时得解脱,以及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榜题上书写着“应以大将军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为说法,愚痴遇着观音,可以超度他疯颠的痛苦和烦恼”等等,以显示观音菩萨的灵验。 观音菩萨在敦煌壁画中有多种形象,他们都各司其职,主要有: 一、观世音菩萨,有别于其它菩萨,在说法图佛陀身旁立左侧,右手持柳枝,左手执净瓶。壁画中又常常单独一身观音菩萨出现,头戴化佛,头上有立佛一身,或坐佛一身再现于头冠中央。 8语见玄奖、辩机撰.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88页。——译者 9《敦煌壁画中的观音》印度.洛克什·钱德拉苏达尔沙娜·戴维·星哈尔著,杨富学译.1995年第2期 10魏迎春《敦煌菩萨漫谈》[M ]. 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4(P58) 莫高窟盛唐第217窟,阿弥陀净土变中之观音菩萨,北壁,九品弥陀净土之中段东侧(图2),观世音菩萨,在一组听法菩萨中,坐于莲花上,他的形象大于周围坐式菩萨,作正面坐式像,头略向右倾斜,两眼下视,鼻直,唇紧闭,上 图2 莫高窟第217窟北壁阿弥陀净土变盛唐 身半裸,赤脚,右脚踏于青莲之上,左腿放于莲台上,右手执净瓶,左手靠在腿上。色彩鲜艳,保存情况极好,肌肤赭石色,面部晕染极强烈,头饰三珠冠,头冠中部有立佛一身,这是观音菩萨最大的特点。青色发髻高耸,两鬓髻下垂披肩上,上身斜披赭红色织锦巾,青、绿色的珠串、璎珞布满全身,朱砂色的锦裙过膝,青、绿、红色的飘带,披挂全身。头光和背光有富丽的莲花图案衬托,头顶上空高悬着色彩斑斓的华盖。此幅坐式观音,色彩艳丽如新,青、绿、红服饰上的色彩互相对比,灿烂辉煌。是盛唐初期最完美的观世音菩萨代表作。 莫高窟盛唐第172窟东壁(图3)有观世音菩 萨一身,右手持柳枝,左手提净瓶,作正面形,赤 脚,站立于莲花上,似从壁画中走出来。底色淡黄, 观音肌肤与底色相似,双眼俯视,鼻直,嘴与下颚 淡染,眉曲,脸型圆润,两耳细长,悬挂耳铛,脖 项上两道纪纹,饰项链、珠宝瓔珞,着臂钏、手镯, 头饰三珠冠,高髻,绀青发披肩,头后有青、绿色 圆光两层,裸上身,斜披晕染织锦巾,着暗红色短 腰裙,石绿色长裙略施晕染,飘带呈青、绿色彩, 朴素优雅而恬淡,一种清新隽永之感油然而生。 二、十一面观音。一般为密宗派的菩萨,其形 象多怪异。密宗分汉密、藏密。初唐第321窟东壁 北侧,十一面观音,为汉密、密宗观音神像之一。图3 莫高窟第172窟东壁十一面观音,头部相依、相叠如塔,形成连体十一面。头部多已变色,形象略模糊不清。十一面容貌各异,有慈祥菩萨相,有怒目 力士相,有天人相,所戴头冠亦各不相同。其中第一层头上正中有坐佛一身,第一层保留着肉色肌肤的痕迹,其余肌肤都变为黑灰色。左下手提着净瓶,着红色短腰裙,蓝边,白纱长裙透体,隐约可见双腿痕迹,身姿健壮美丽,绿纱带随风飘飞,其身两侧,有折枝花卉陪衬,菩提彩 色华盖,笼罩头顶,色彩鲜明对l:t,被泥 土底色衬托,更显出色彩灿烂迷人。 三、准提观音(图4)。莫高窟盛唐第 217窟,这种三只眼的准提观音,在敦煌石 窟中并不多见,“准提”按佛教的解释是“清 静”之意,准提多了一只眼,与两只眼的观 音有区别。“准提”观音位于盛唐第217窟 西壁北侧,他右手握莲花花枝,左手提净瓶, 其意义表示如意吉祥。个头不高,身体健壮 有神,双脚平行站立于莲花上。此观音作正 面,向右倾斜状,全身肌肉黑红色,两眼平 视,另一只眼,竖立于眉间中央。头饰三珠 冠,头冠中央有一坐佛,坐于莲花上,绀发 发髻高耸披挂两肩,双耳贴脸,系耳铛,脖 项上有纪纹两道,胸和脖项之间,挂着璎珞、 珠钏,斜披红色、绿色织锦巾,长裙上绣满 织锦图案,有如一位健美华贵的妇人,给人 一种丰富、华丽的感觉。 四、水月观音。如安西榆林窟西夏第2 窟“水月观音”,一轮绿色的圆月,水月观 音坐于绿色圆月仰望着远方的彩云,水月 观音侧面坐着,倚靠着岩石,岩石后边,竹 影摇曳。水月观音全身肌肤黑色,面容点染着绿色双眉与蝌蚪式的小胡须,绿色披肩, 顺着双肩而下,身着蓝色短腰裙,褐色长裙图4 莫高窟第217窟准提观音 盖腿,赤脚,态度安然、自由。 左边一岩石上,净瓶内插着柳 枝,花草与彩云绕着净瓶浮云飘 动。水月观音周围,一片深浅的 石绿色,沉静的月夜,“一睹其 相,万绿皆空”。水月观音对面 山下,善财童子乘着云彩向水月 观音遥拜,右下角有唐玄奘与孙 悟空、白马露出头,向水月观音 巡礼遥拜,图上现出幽静、肃穆、 空灵,是月夜的静寂景象。 五、千手千眼观音。莫高窟 元代第3窟(图5)千手千眼观 音(汉密),有十一面头相,正面 三头,侧面八头。最顶上两手捧 图5 莫高窟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着,正面坐佛主尊化佛一身,坐于莲花上。面像上有三只眼,中间一只眼,竖立于前额上。千手多从肩和臂上伸出,每只手臂和手掌掌心有一只眼,似乎在静观天上人间的一切。千手为多层次圆环。千手千眼观音的手,和十一面面容,均采用铁线描造型,腰裙之间的如意结飘带,用折芦描描绘。正面第一层,两手捧化佛,第二层正面双手合十,第三层下面双手捧器物,其于左下一手轻握着净瓶。第一层面相正面一头,侧面四头;第二层面相正面一头,侧面四头;第三层面相正面一头,有化佛笼罩。千手千眼观音周围有飞天、天女、金刚、婆藪仙等仙人,底色为深泥土色,人物色彩淡雅,是一幅素静雅致的泥壁画。11 结语:敦煌遗存很好地表明了佛教信仰不断深入平民百姓中的过程。这不仅在敦煌,而且是中国历史上以后几个世纪宗教发展的基础。从敦煌壁画中的观音形象我们可以看出画工以精湛的技巧塑造了一种浑然、洒脱的美。 11欧阳琳《敦煌壁画解读》[M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6(P33-36)
本文档为【简述敦煌壁画观音形象的演变(张舒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562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5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