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会计学》教案伍雄伟最最新new

《管理会计学》教案伍雄伟最最新new

举报
开通vip

《管理会计学》教案伍雄伟最最新new《管理会计学》教案伍雄伟最最新new 广技师天河学院 管理会计 教 案 《管理会计》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程代码: 授课对象(年级:11级 专业:电算化会计 层次:专科) 授课教师:伍雄伟 教师职称:中级 课 型:专业必修课 学 时: 4时/周 合计:64学时 教材名称:管理会计 陈万江主编 开课系部:财经系 教学日期: 2010年—2011年学年第二学期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第一章 总论 年 月 日 第 1 周 概 述 本章教学...

《管理会计学》教案伍雄伟最最新new
《管理会计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伍雄伟最最新new 广技师天河学院 管理会计 教 案 《管理会计》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管理会计 课程代码: 授课对象(年级:11级 专业:电算化会计 层次:专科) 授课教师:伍雄伟 教师职称:中级 课 型:专业必修课 学 时: 4时/周 合计:64学时 教材名称:管理会计 陈万江主编 开课系部:财经系 教学日期: 2010年—2011年学年第二学期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第一章 总论 年 月 日 第 1 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形成和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管理会计的属性;管理会计的目标、职能和工作;管理会的假设;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管理会计的理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讲授为主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吴大军 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年 月 日 第 1 周 课题:管理会计的意义、产生和发展 课次:第 1 次 教学方法:讲授 教具:粉笔及黑板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 教学难点: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1、讲授新课 87分钟 2、新课小结 3分钟 课后记: 单 元 教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导入 了解情况:以前学过的会计相关课程有哪些, 财务会计重在反映,管理会计重在决策。 请大家注重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二、讲授新课 (一)经济环境、经济理论与管理会计的发展 1、广义管理会计研究阶段 从20世纪二十年代到20世纪七十年代,认为管理会计只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与控制所需信息的内部会计。如:1366年,美国会计学会的《基本会计理论》认为:所谓管理会计,就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 概念,对经济主体的实际经济数据和预计的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 狭义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成果是: (1)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的; (3)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二)广义管理会计研究阶段 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基本定义如下: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管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免费下载29财务报表附注模板下载小企业财务报表下载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excel财务报表下载 。在上述定义中,财务信息从广义上说,包括用于解释实际和计划的商业活动、经济环境以及资产和负债的估价的因果关系所必需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第一、从属性看,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中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第二、从范围看,管理会计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 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甚至国家行政机构等非管理集团服务。也就是说,其研究范围并不局限于企业,从目前看有扩大研究范围的倾向。 第三、从内容看,管理会计既要研究传统管理会计所要研究的问题,也要研究管理会计的新领域、新方法,并且应把成本管理纳入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 第四、从目的看,管理会计要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广义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成果是: (1)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度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服务; (3)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的财务信息包括用来解释实际和计划所必需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4)从内容看,管理会计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温坤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及经济理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经济理论的形成又使这种要求得以实现。 1、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 (1)近代会计的形成 (2)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不仅仅取决于产量的增长,更重要的取决于成本的高低。 (3)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必须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费用,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经济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古典组织理论对管理会计形成的影响最大。古典组织理论有三个学派:科学管理学派、官僚学派和行政管理学派。 (一)官僚学派 强调的是一个正式的、机械性的组织结构,由组织中的统治集团实行控制。这种控制的实现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劳动分工;?规范化的权力体制;?经营过程的规划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工作责任的详细说明。 (二)科学管理学派 科学管理学派由泰勒(F.Taylor)创立,他所倡导的组织形式与官僚学派一样,也是正式的和机械性的,但其重点在于对工作任务的适当说明。他认为,对于完成每项工作来说,总存在着一个“最佳途径”,管理的职责在于为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选拔最适合于该项工作的工人来完成该项工作,并用最有效的方法对这些工人进行培训。同时,工人们被假设只受经济奖励的激励,即如果工人生产的产品产量达到最大化、最有效率的话,那他就会得到最大的报酬,而且工人们也只满足于报酬的最大化。 为了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泰罗在诸如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认为可以实现并且最有效率的标准操作方法,并以此方法训练全体工人,从而制定出较高的标准。 标准制定后,要求严格按标准进行,不允许浪费的存在。为了使工人完成较高的标准,除了使工人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外,还对工人使用的工具、机械、材料以及作业环境加以标准化。 (三)行政管理学派 行政管理学派的重点不是经营水平的最大效率问题,而是注重组织内较高一级的管理问题。20世纪20年代,法约尔发展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强调劳动分工、个人权责的明确划分、命令与纪律、集权以及个人的首创精神与集体团结精神。 随后,到20世纪60年代,该学派又进一步发展,包括金字塔组织结构学说、管理控制跨度的限制、平行协调与工人参与,以及权力的上下分派以保证下属人员愿意接受管理权威,等等。斯隆将协调分权的概念加以公式化,说明经营活动的分权化与政策决策的集中权是组织管理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 古典组织理论这三个学派的共同点是: ?强调行为的理性化,假设组织追求的是经营的高效率。 ?组织被看作是一个机械系统,对组织进行正式分解的方式包括劳动分工、命令链、明确的责权划分、有限的控制跨度,以及直线---参谋人员作用的区分,效率的取得主要通过将活动结构化,并对工人进行控制。 ?人类被看成主要受经济奖励的激励,适当的奖励计划被认为足以引导工人的业绩 古典组织理论最大的缺点是: ?它们将组织世界看成是个自然世界,而不考虑人的因素。 ?该学派所提出的管理原则太一般化,不能为组织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比如,他们指出应对工作详细加以说明,但并未告诉人们应如何说明。 简言之,古典学派最大的缺陷在于其侧重点放在“没有人的组织”上,强调的是“机器模型”,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因素。同时,他们认为完成任何一件工作都有一个最佳途径,并以此引出一系列管理原则。 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成本 是指按照科学的方法制定在一定客观条件下能够实现的人工、材料消耗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产品标准成本中的标准人工成本、标准材料成本、标准制造费用等标准。标准成本的制定,使成本计算由事后的计算和利用转为事前的计算和利用,是现代会计管理职能的重大体现。 2、预算控制 是指按照人工、材料消耗标准及费用分配率标准,将标准人工成本标准、标准材料标准、标准制造费用标准以预算形式表现出来,并据以控制料、工、费的发生,使之符合预算的要求。 3、差异分析 即在一定期间终了时,对料、工、费脱离标准的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查明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借以评价和考核各有关方面的工作业绩,促使其改进工作。 三、新课小结: 本节介绍了管理会计的意义,重点讲述了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第一阶段。 四、布置作业: 暂未布置。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年 月 日 第 1 周 课题: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课次:第 2 次 教学方法:讲授 教具:粉笔及黑板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 教学难点: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1、讲授新课 87分钟 2、新课小结 3分钟 课后记: 单 元 教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导入 上次课介绍了管理会计形成发展的第一阶段,即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本节将介绍其余的阶段。 二、讲授新课 (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 1、广泛推行职能管理,利用行为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来改善人际关系 2、从重视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转到按顾客要求进行多品种的小批量生产,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3、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开始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借助最新研究成果,加强生产经营的预测和决策工作。 4、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定量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企业再简单地依靠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及内部标准化管理已显得不从心了。于是,将企业管理的重心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已经水到渠成了。 (一)行为科学 旨在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励人们确定这样的行为准则:每一个成员只有依靠组织才能有所作为,脱离组织则一事无成,从而在组织与成员之间形成一种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关系;每一个成员只有在组织整体目标实现的同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目标; 组织的各个方面均应以组织整体目标与成员个人目标的协调一致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凝结力,才能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行为科学以新古典组织理论为基础,其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管理界日益增长的“应该注重组织内人的因素”的需要。其侧重点在于人际关系和人力资源,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群体动态、非正式组织、管理监督风格、参与管理和自我实现等几个概念。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 (1)既强调正式组织的存在,也强调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2)强调应该综合考虑影响人的行为的多重因素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不足: ?不能为组织设计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 ?过于强调工人的士气,甚至以牺牲某些经济的、政治的和其他环境的变量为代价。 ?倡导分散决策和参与管理,而忽视了环境的和管理上的不同点。 ?认为组织内的一致性是组织的目的,即使在现实中,组织内部也是不可能一致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 (二)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认为,组织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要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并通过交换形成一种稳定有序状态。 一般系统理论则将组织者作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强调: 组织对其所处环境的依赖性; 对组织的研究不是组织的目的,而是帮助织织适应环境的手段; 由于环境影响而产生的组织业绩水平的不规则性是组织实现其功能不可分割的因素,应认真进行研究。 总之,对于不同的环境而言,没有一个最佳的组织结构可以被通用。 (三)决策理论 (1)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2)由于个人能力所限,只能在某时间内处理较少数量的信息,因而不可避免地显示出有限理性,当面对一个问题时,他们只寻求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方式,而不会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最优的解决方式,这就是著名的“以满意代替最优”的思想。 (3)由于一个决策者可能同时面对几个目标,有时这些目标之间还会相互冲突。这时就应找出该期间的最主要的目标,并设法予以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目标的重要性也会显现出来,这时,就要再排一个顺序,依次予以完 成,这就是所谓的“目标排列”思想。 1、以标准成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控制继续得到了强化并有了新的发展。责任会计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管理控制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全面控制(不仅仅是成本控制),而且将责任者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考核、评价责任者的工作业绩,从而极大地焕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管理会计在强化控制职能的同时,开始行使预测、决策职能。随着各种预测、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引入会计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预测、决策为主要特征并与管理现代化要求相行之有效应的会计信息管理体系,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 预测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预计和推测经济活动未来趋势和变化程度的过程,包括: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等内容。 决策是指按照既定的目标,通过预测、分析、比较和判断,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包括:经营决策(如产品品种决策、产品组合决策、生产组织决策、定价决策)、投资决策等内容。 预算是指用货币度量和非货币度量反映企业一定期间收入、成本、利润、对资产的要求及资金的需要,反映经营目标和结果的计划,包括: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内容。 控制是指按预算要求,控制经济活动使之符合预算的过程,包括: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等内容。 考核和评价是指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确定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据以对责任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对生产经营进行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在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的实施 三、新课小结: 本节重点讲述了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第二阶段。 四、布置作业: 暂未布置。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3月5日第2周 课题: 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论 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理论 第四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课次:3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理论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管理会计的属性;管理会计的目标、职能和工作;管理会的假设;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管理会计的理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管理会计的理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理论 一、管理会计的假设 管理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和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事项,根 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趋势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解释,它对于构架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管理会计假设 1、 会计实体假设 2、 持续运作假设 3、 会计分期假设 4、货币时间价值假设 5、成本性态可分假设 6、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 7、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二)管理会计假设的基本分类 会计实体假设 持续运作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基本假设 货币时间价值假设 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 管理会计 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假设 成本性态可分假设 具体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假设 未来现金流量可确知假设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 (一 )、现金流动论 通过现金流动,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成本、利润等几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 统一评价,为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现金流动表现为现 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差别,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经济 效益。 ( 二)、价值差量论 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计算、盈亏临界点 与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的分析与评价、资本支出决策的分析与评价、标准成本系统、 责任会计等方面,而价值差量是对每一项内容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贯彻始终。 ―差量‖问题,既有价值差量,又包括实 物差量和劳动差量,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综合表现 (三)、资金总运动论 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企业及所属各级机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总运 动. (四)、另类观点 第一、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 第三、从实践角度上看,管理会计的对象具有复合性的特点。一方面,管理会计致力于使用价值生产和交换过程的优化,强调加强作业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中,管理会计强调加强价值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 三、 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的目标 第一、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设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管理会计应实现以下两个分目标: (1) 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三、管理会计应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以下经选择和加工的信息,这种信息既包括各个来源形成的货币信息(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反映价值的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 ,也包括各种非货币信息(如与作业、竞争等有关的信息,主要反映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 。 四、 管理会计的职能 (一) 计划 (二) 评价 (三) 控制 (四) 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 报告 五、 实现职能应完成的管理会计工作 (一) 报告 (二) 解释 (三) 资源管理 (四)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五) 完善管理技术 (六) 鉴定 (七) 管理 六、 管理会计工作 七、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一)相关性 (二)准确性 (三)一贯性 (四)客观性 (五)灵活性 (六)及时性 (七)简明性 (八)成本效益平衡性 第四节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4.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 1)财务会计的方法较为确定,而– 管理会计的方法较为灵活 – 2)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服– 务,而– 管理会计主要为 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部门和管理人员服– 务 – 3)财务会计―总结过去‖,而– 管理会计―面向未来‖ 1.4.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两者信息资源共享、互用 2)两者方法相互渗透 3)两者的服, 务目的相同,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11年3月12日第2 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的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章重难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3月2日第2周 课题: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 第二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 课次:4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变动成本法概述;成本的分类;混合成本 的分解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教学重点:本节重点变动成本法 教学难点:本节难点变动成本法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第一节 成本的分类 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一) 也称生产成本,是指为制造(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支出。也就是我国《企 业会计准则》第四十八条中所称的―生产经营成本‖。制造成本可根据其具体的经济用途分 为 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改进对上述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的划分或三者 的构成有直接的影响。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上述意义上的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 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再如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的加深会导致制造费用的形象更加―直接 化‖。 (二)非制造成本 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通常可分为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其共同特点是其成本支出可以使企业整体受益,但难以描述这项支出与 特定产品之间的关系。 二、成本按性态的分类 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一 )固定成本 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虽不受业务总量变动的影响,但若站在单位业务量所负担固定成本多寡的角度来考察,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产量成反比关系,即产量的增加会导致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的下降,反之亦然。 固定成本通常又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例如广告费、职工教育培训费、技术开发费等。这些成本的基本特征是其绝对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作出的判断。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 本。例如厂房及机器设备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费、照明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 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正由于约束性固定成本与企业的经营能力相关,因而又被称作―经营能力成本‖,又由于企业的经营能力一旦形成,短期内难以改变,即使经营暂时中断,该项固定成本仍将维持不变,因而也被称为―能量成本‖。 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前面在给固定成本下定义时曾冠以―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 围内‖这样一个定语,也就是说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或 者说是有范围的。这种限定条件或者说范围在管理会计中叫作―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正确理解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还必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当原有的相关范围被打破,固 定成本是否还表现为某种固定性,答案是肯定的。 (二)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工资、推销佣金以及按加工量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均属于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变动成本的总量随业务量的变化呈正比例变动关系,而单位业务量中的变动成本则是一个定量。 单位产品 总额 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如按产量计酬的 工人薪金、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的销售佣金等。 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 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 需要说明的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几乎不存在可以将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关系描述为绝对 线性关系的事例。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假设它们之间存在这种线性关 系,并以此进行成本性态分析。而且,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确定上述相关范围,那么将变动 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描述为线性关系,同样不妨碍我们为相关的预测和决策 行为提供数据支持。这样一来,成本性态分析方法的适用面也就广了。 (三) 顾名思义是指那些―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混合 1、半变动成本 2、半固定成本 3、延伸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只是经济生活中诸多成本性 态的两种极端类型,多数成本是以混合成本的形式存在的,需要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第二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 历史成本法的基本做法就是根据以往若干时期(若干月或若干年)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成 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 历史成本法通常又分为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三种。 账户分析法是根据各个成本、费用账户(包括明细账户)的内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 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确定其成本性态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 是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响各有关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每个因素,并 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的成本项目;(2)对导致成本形成的生产过 程进行观察和分析;(3)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佳操作方法;(4)以最佳操作方法为标准方法,测 定标准方法下成本项目的每一构成内容,并按成本性态分别确定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3月12日第2周 课题: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第二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 课次:4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本节重点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变动成本法 教学难点:本节难点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变动成本法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 一、完全成本法 所谓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其特点是: 完全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计分期既然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种分割决定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并不十分重要。 (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因为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强调固定性制 二、变动成本法 所谓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3月13日第3周 课题: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第二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 课次:5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本节重点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变动成本法 教学难点:本节难点两种成本法下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变动成本法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 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 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和非制造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 产直接材料 产品 品 直接人工 变 成本 成制造费用 动 本 变动性制造费用 成 期间 期间 固定性制造费用 本 成本 成本 管理费用 法 销售费用 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 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成本。 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为期间成本,所以单位产品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为 低。当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较之完全成本法下就高了。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上的区别,是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区别,其他方面的区别均由此而生。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由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构成内容的不同,当然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的成本 构成内容也就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时,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 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3、期损益不同 如前所述,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而将固定制造成本当作期间成本,也就是说对固定制造成本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而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既包括变动制造成本,又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制造成本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承担着相同的份额。 固定制造成本上述处理上的分歧对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的损益计算有影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产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且表现为相向关系;即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就越小,反之则越大。只有当实现所谓的―零存货‖即产销绝对均衡时,损益计算上的差异才会消失。 为了较全面地说明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对损益计算的影响,再举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分 1、连续各期产量相同而销量不同。 2、连续各期销量相同而产量不同。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各期损益计算的影响,依照产量与销量之间的相互关 系,可以 1、当产量等于销量时,两种成本法下计算的损益完全相同。表2—3与表2—10中的第1年就 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作为固定成本还是作为产品成本,对损益 计算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全额列为收入的减项而进入了损益。 2、当产量大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小于按完全成本法所计算的损益。这是因 为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变动成本法下被如数列作了当年的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相应份额 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列作了当年的资产(即期末存货成本的一部分)。表2—3与表2—10中的 第2 3、当产量小于销量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按完全成本法所计算的损益。 四、完全成本法及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 (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计分期既然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种分割决定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并不十分重要。 (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因为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 (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强调固定性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2、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 (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11 年3月 日第3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掌握盈亏临界点分析;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盈亏临界点分析;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3 月13日第3周 课题: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基本假设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课次:6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单元学习,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掌握盈亏临界点分析;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教学重点:盈亏临界点分析;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教学难点: 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基本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是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但它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为简化研究而提出来的,实践中往往很难完全满足这些基本假设。 该假设包括“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意思。注意理解“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 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一、相关范围假设 期间假设与业务量假设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依存性”表现为在一定期间内业 务量往往不变或者变化不大,而一定的业务量又是从属于特定的期间。换句话说,不同期间 的业务量往往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不同期间相距较大时更是如此,而当业务量发生很大 变化时,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需要,不同的期间也就由此划分了。 (1) 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2)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 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二、模型线性假设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如第二章和前条假设中所指出的,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对变 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当站在 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设产销关系平衡。 三、产销平衡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多品种条件下各种产品的获利能力一般不尽相同,如企业产销的品种结 构发生较大变动,势必导致预计利润与实际利润之间出现较大的“非预计”性出入, 对于本,量,利分析的四个基本假设不但应牢固掌握其各自的含义,还应该深入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四、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一、盈亏临界点分析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一)、盈亏临界点分析 具体而言,盈亏临界点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盈亏临界图以及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要求掌握按实物量计算和按金额计算这两种计算盈亏临界点的方法以及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的概念,理解安全边际的概念并且能够在给定条件下计算安全边际以及安全边际率。 通用模型: 利润 ,销售量×(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作用在于举一反三) 按实物量计算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 固定成本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临界点的基本模型: 固定成本,单价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临界点作用率是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盈亏临界点作用率, ×100, 正常销售量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或者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它也可以用相对数来表示,即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 现有销售量或预计销售量安全边际率, ×100, (二)、盈亏临界图 盈亏临界图就是将盈亏临界点分析反映在直角坐标系中。盈亏临界图依据数据的特征和目的的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对于传统式、贡献毛益式、利量式和单位式必须掌握其绘制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并且能够运用图形进行分析。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3 月26日第4周 课题: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课次:7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单元学习,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掌握盈亏临界点分析;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教学重点:盈亏临界点分析;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教学难点: 盈亏临界点分析;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一、盈亏临界点分析 (三)、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要求在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以及品种结构等因素发生单一变化时能够计算新的盈亏临界点,并理解上述各因素变动方向与盈亏临界点变动方向的关系: 固定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固定成本的减少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 单位变动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单位变动成本的减少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 销售价格的上升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降低,销售价格的下降会导致盈亏临界点的升高; 当产品品种结构发生变化时,盈亏临界点的变动方向取决于以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比例为权数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的变化情况。当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提高时,盈亏临界点会相应降低,反之,当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降低时,盈亏临界点会相应升高。 实现目标利润分析实际上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的延伸和扩展,其基本模型为: 二、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贡献毛益率由于 税后利润=利润×(1-所得税税率) 因此 利润=税后利润/ (1-所得税税率) 代入实现目标利润的计算公式,得: 税后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税后目标利润,固定成本 1,所得税税率 对相关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需掌握单因素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以及多因贡献毛益率 素同时变动对实现目标利润的影响。 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二是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因此需要掌握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三、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一)、有关因素临界值的确定 临界值的定义 销售量临界值的含义是什么 有几种形式的临界值 固定成本 销售量临界值,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临界值, 销售量 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临界值,销售单价, 销售量 固定成本临界值,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二)、有关因素敏感系数的确定 本—量— 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是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企业由 盈利变为亏损;二是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敏感系数 =目标值变动百分比/因素值变动百分比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利润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 利润 销售价格,销售量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 利润 (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利润 两点规律性的结论: 第一,关于敏感系数的符号。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 动为相向关系;为正号则表明是同向关系。 第二,关于敏感系数的大小。从上述公式中不难看出,由于各因素敏感系数的分母均 为“ P 我们以 单价的敏感分析为例,当与其他因素的敏感系数进行比较时会有以下结果: 1、由于V?SP,V?(SP-VC),所以单价的敏感系数肯定大于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2、通常情况下,V?SP既大于FC,又大于V?VC(V?SP大于FC与VVC) ,否则,企业可能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现金支付也可能已经发生了严重困难,所以, 单价的敏感系数一般应该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涨价是企业提高盈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而价格下跌则是企业最大的威胁。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3 月26日第4周 课题: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的延伸和扩展 课次:8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单元学习,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教学重点: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教学难点: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 第三节 本量利分析的延伸和扩展 而实践中情况却远非如此简单,以上三个假设都有可能无法实现,在不满足完全线性关系假设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变得复杂起来。 一、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理解,我们可以先考察一种比较简单的情况,即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所谓不完全线性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成本并非在整个产量范围内都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呈阶梯形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在分析成本形态时提到的半固定成本(如下图)。 (2)变动成本也并非在整个产量范围内都与产量呈线性关系,在图形上不再是从原点引出的一条射线,而是一条折线。(如下图)。 事实上,这也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在产量很低时,由于难以获取采购环节和生产环节的批量效益,所以单位变动成本会较高;当产量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批量效益开始显现并不断提高,单位变动成本会逐渐降低;而当产量继续上升超过正常的生产能力之后,各种不经济的因素就会出现,单位变动成本又会逐渐升高,而且上升的幅度可能还会很大。 (3)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也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表现在盈亏临界图中销售收入不再是由原点出发的射线,而是一条折线。实践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也会利用价格这一杠杆,如规定购买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价格(如下图,假定产销平衡)。 如果将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图形复合在一起,则如下图所示: 在进行此类非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时可以先比较a1、b1、c1几个转折点业务量的大小,那么分析时可以将整个业务量区间划分为若干等小区间,在各小区间内根据该区间内的收入函数、变动成本函数以及固定成本函数确定利润函数,从而可以按照前述完全线性关系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 在不完全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中,虽然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收入在整个业务量范围内与业务量不是呈线性关系,但是在业务量的若干小的区间内还是线性相关的。 二、非线性关系下的本,量,利分析 事实上,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在整个业务量范围内有可能与业务量呈非线性关系,这时无论如何划分业务量区间都无法按照前述不完全线性关系下本-量-利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分析利润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本-量-利分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确定作为产量函数的利润的特性,并不受成本函数和收入函数是否为线性函数的限制。 一般而言,价格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即:p,f(x),函数f(x)对应于经济学中需求函数的反函数x, P(x) 。 同样,当产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随着边际成本的变动和固定成本的跳跃,总成本TC(x)也可以是产量的非线性函数。 对于这些更具有一般性的收入和成本函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利润与产量的关系: P(x),TR(x),TC(x),x?f(x),TC(x) 通过具体的例子对上面的公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在经济学中通常认为总成本函数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TC(x) x 根据这一曲线所描述的总成本函数的特征,即使在产量为零时也会发生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在最初阶段是递减的,这种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效应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在开始经营时是按照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投入固定资源和劳动力的。随着产量逐渐接近设计生产能力,固定资源和劳动力的利用效率相应提高,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在一段区间内,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作近似线性的增加,这正是我们的简单本量利模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区间。 在此区间内,总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单位变动成本,近似于常量。当产量的增长超过这一线性区间的上限时,边际成本开始增加,这种增加是由于增加班次、加班、使用效率较低的设备和劳动力等原因引起的。 上图描述的曲线可以用一元三次方程近似的表示: 23a,ax,ax,ax0123 TC(x), 再考察收入函数,对于简单的非线性收入函数,我们可以假定对产品的需求是价格的函数: x,c + b?p 据此我们可以得到总收入函数: x(x,c) TR(x),x?p, b 总收入函数是一个二次函数,由于销售量随价格的增加而减少,所以b<0,其图形为一个开口向下,对称轴大于零且过原点的抛物线。将总收入函数与总成本函数的图形放在一个坐标系中如下图所示: TC(x ) TR(x TR(xTC(x) ) 最大利润TR(x) TR(x)TC(x 产量x 损益平衡点 从上图可以看到,总收入曲线与总成本曲线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所对应的产量都是损益平衡点。这两个平衡点实际上是下面方程的解: TR(x),TC(x) x(x,c)23a,ax,ax,ax0123 或 , b 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较关注的是使总利润达到最大时的产量。经济学理论表明当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即利润最大时的产量x须满足方程: MR(x),MC(x) 22x,ca,2ax,3ax123 或 , b 更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利润函数P(x)的特征来进一步了解利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在此模型中,利润函数为: P(x),TR(x),TC(x) x(x,c)23, , a,ax,ax,ax0123b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工作中无论是总成本函数TC(x)还是总收入函数TR(x)中具体参数的确定往往都是根据大量的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模型来描述这些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没用一定的限制,关键在于选用的模型是否能够最好地反映这些数据的关系,当前很多统计软件都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可以将更多的重点放在分析利润函数的特性上。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第四章 经 营 预 测 11 年 月 日第5 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营预测;掌握销 售 预 测 、成 本 预 测、利 润 预 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数学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销 售 预 测 、成 本 预 测、利 润 预 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数学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预测的数学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5周 课题: 第四章 经 营 预 测 第一节 销 售 预 测 课次:9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过单元学习,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营预测;掌握销售预测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销售预测的数学方法 教学难点: 销售预测的数学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章 经 营 预 测 经营预测是指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在的信息,运用一定的科学预测方法,对未来经济活动 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推测的过程。 第一节销 售 预 测 一、定性销售预测 定性销售预测:依靠预测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主观的分 析判断能力,在考虑到政治、经济形势、市场变化、经济政策、消费倾向等对经营影响的前 提下,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测的分析方法。 (一) 判断分析法 销售人员根据直觉判断进行预估,然后由销售经理加以综合,从而得出企业 总体的销售预测的一种方法。 例1 (二) 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有代表性顾客的消费意向的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销 售预测的一种方法。 首先,选择的调查对象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调查对象应能反映市场 中不同阶层或行业的需要及购买需要;其次,调查的方法一定要简便易行,使被调查对象乐 于接受调查;此外,对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与资料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特别要注意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例2 二、定量销售预测 (一)趋势预测分析法 根据企业历史的、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一系列销售数据,应用 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按时间数列找出销售随时间而发展变化的趋势,由此而推断 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 (二)因果预测分析法 应用数学的方法,对与销售有关的各种经济信息进 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充分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作出 相应的预测结论。常用的趋势分析法有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 和二次曲线法等. 问题: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例3 -例4 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这些因素中,有些因素对产品销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或与产品销售 存在某种函数关系,只要找到与产品销售(因变量)相关的因素(自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函数 关系,就可以利用这种函数关系进行产品的销售预测。这种销售预测方法就是因果预测分析 法。 因果预测分析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又包括回归直线法、对数直线法和 多元回归法等。 问题: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例5 -例6 (三)季节预测分析法 每年重复出现的周期性变动,叫做季节性变动。季节性变动的周期为12个月,许多行业的产 品销售带有季节性变动的特点。一般来说,农产品的季节性变动甚于工业品,消费品甚于生 产资料,非耐用消费品甚于耐用消费品。对销售带有季节性变动特点的产品进行销售预测时 ,应当充分考虑季节变动的影响。 购买力指数是指各地区市场上某类商品的购买力占整个市场购买力的百分比。购买力指数法 就是企业按照各地区购买力指数,将自己的销售潜量总额分配给各地区市场的一种方法。 (四)购买力指数法 影响商品购买力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和个人收入等因素。因此,在预测地区购买力指数时,应 根据这些因素对购买力影响的大小,分别为每个因素设定相应的权数或比重,建立数学预测 模型。 购买力指数的预测模型如下: Bi,ai yi,bi ri ,ci pi 式中: Bi—i地区购买力占全国总购买力的百分比; yi—i地区可支配的个人收入占全国的百分比; ri—i地区零售额占全国零售额的百分比; bi—i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比; ai, bi ,ci —为上述三个因素相应的权数。 例7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5周 课题: 第四章 经 营 预 测 第二节 成 本 预 测 第三节 利 润 预 测 课次:10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过单元学习,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营预测;掌握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销售预测、利润预测的数学方法 教学难点: 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的数学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章 经 营 预 测 第二节 成 本 预 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在编制成本预算之前,根据企业的经营总目标和预测 期可能发生的各个影响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确定目标成本、预计成本水平和变 动趋势的一种管理活动。 成本预测的步骤包括: 1.根据企业的经营总目标,提出初选的目标成本。 2.初步预测在当前生产经营条件下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并找出与初选目标成本的差距。 3.提出各种降低成本方案,对比、分析各种成本方案的经济效果。 4.选择成本最优方案并确定正式目标成本 一、可比产品成本预测 可比产品是指以往年度正常生产过的产品,其过去的成本资料比较健全和稳定。 1.确定初选目标成本 2.成本初步预测 3.提出各种成本降低方案 4.正式确定目标成本 例8 二、不可比产品成本预测 不可比产品是指企业以往年度没有正式生产过的产品,其成本水平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因 而就不能像可比产品那样通过采用下达成本降低指标的方法控制成本支出。 1.技术测定法 2.产值成本法 3.目标成本法 第三节 利 润 预 测 对企业利润的预测,可根据利润总额的构成方式,即: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分项进行。预测时可先分别预测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然后将各部分 的预测结果相加,即为利润预测数额。 对企业利润的预测可采用直接预测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方法。 一、直接预测法 根据本期的有关数据,直接推算出预测期的利润数额。预测时可根据利润的构成方式,即: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先分别预测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然后将各部分预测数相加,即为利润预测数额。 例3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在本期已实现的利润水平基础上,充分估计预测期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各因 素增减变动的可能,来预测企业下期产品销售利润的数额。 步骤 预测产品销售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预测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预测产品成本降低对利润的影响 预测产品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预测产品销售税率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思考题一 中盛公司2001年产品销售收入为1181700元,销售成本为300000元。共生产A、B、C三种产品,成本利润率分别为60%、17%和36%,销售比重分别为20%、50%和30%。通过市场调查和内部强化控制,预计2002年公司经营将出现以下变化: (1)由于销售增长,预计销售成本按上年水平计算将增加10%; (2)B、C产品市场竞争加剧,预计销售比重将分别调至40%和20%;而A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为增加公司利润,计划将其销售比重调至40%; (3)通过成本挖潜,预计2002年产品成本将降低4%; (4)由于产品质量提高,A产品的销售价格将由每件100元(2001年销售量为5000件)升至每件110元,销售税率为13%; (5)国家将于2002年5月1日调低A产品的销售税率,调整后销售税率为7%。 要求: 釆用因素分析法确定2002年中盛公司的销售利润额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6周 课题: 第四章 经 营 预 测 第 四 节 资 金 需 要 量 预 测 课次:11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过单元学习,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营预测;掌握成本预测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销售预测预测的数学方法 教学难点: 成本预测的数学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章 经 营 预 测 第 四 节 资 金 需 要 量 预 测 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就是以预测期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和资金利用效果的提高等为依据 ,在分析有关历史资料、技术经济条件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预测期资金 需要量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测算。 一、资金需要总量的预测 (一)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 就是运用回归分析法(最小二乘法)原理对过去若干期间销售收入(或 销售量)及资金需用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计量后,确定反映销售收入与资金需用量之间 的回归直线(y,a,bx),并据以推算未来期间资金需用量的一种方法。 从短期经营决策角度看,引起资金发生增减变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销售收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加,往往意味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从而需要更多的资金;相反,销售收入减少,往往意味着企业生产规模缩小,于是所需要资金也就随之减少。 因此,资金需用量与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联 系,利用这种相互联系可以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期间销售收入一定水平时的资金需用总量。 例10 (二)销售百分比法 预计资产负债表法是通过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来预计预测期资产、负债和留用利润,从而测 算外部资金需用量的一种方法。 由于资产、负债的许多项目随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其减少而减少,呈现一定的比例关 系。因此,可以利用基年资产、负债各项目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预计预测期资产、负债各 项目的数额。 1、预计利润表 预计销售引起的留用利润增长产生的资金供应; 2、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计销售引起的资产需要量和自动产生的流动负债增加的资金供应量 3、预计需要外部筹资量 总资金需要量-自动产生的资金供应量 步骤 步骤一:预计利润表 1、确定利润表各组成成分占销售收入百分比 2、依据预计销售收入确定预计税后利润 3、依据留用利润的比例确定预计留用利润 步骤二:预计资产负债表 1、找出资产负债表的敏感项目,确定各敏感项目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关系, 2、单独预计非敏感项目的变化值 3、分别计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左右两方金额 4、确定需要外部筹资金额 步骤三: -预计需要外部筹资量 RARLRARL,,,,,,,,,,S,,S,,RE,,S,,,RE,,,,,,需要追加的外部筹资金额 SSSS,, 例11 二、固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略) 三、流动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略)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和方 法 11 年 月 日第6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营决策与投资决策的概念;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掌握经营决策需基本的决策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经营决策需基本的决策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经营决策的数学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6周 课题: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和方法 第一节 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课次:12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过单元学习,了解经营决策与投资决策的概念;掌握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教学重点: 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教学难点: 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 成本概念和方法 经营决策与投资决策:凡是决策行为的影响期间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年度)之内,仅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决策称经营决策;凡是决策行为的影响期间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年度)以上,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如企业经营方向的改变、重大的投资活动等)的决策称投资决策。 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1)目的不同。经营决策旨在解決经营资金的有效使用问题,而投资决策则在于解决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及投资使用效益的问题。 (2)应用的概念及方法不尽相同。经营决策釆用固定成本、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等概念及本量利分析法,而投资决策则釆用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本成本等概念及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等决策方法。当然,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也釆用某些相同的概念和方法,如机会成本、相关成本、差量成本、差量分析法、概率分析法等。 (3)决策者不同。经营决策涉及企业日常经营的各个方面,其决策者一般处于企业较低管理层次;而投资决策往往涉及企业长远经营目标的主要方面,对企业未来影响甚大,因而往往由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者(甚至最高管理层)做出。 第一节 经营决策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 对不同备选方案的择优选择的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是将备选方案的所得(如收入) 与所费(如成本) 比较,只要所得大于所费,该备选方案就具有可取性; 二是将不同备选方案的所费进行比较,凡是所费最少的就越可取。可见,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成本的高低都是决定备选方案取舍的重要因素。 一、机会成本 (1)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此时,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不选其他方案而选最优方案的代价,就是已放弃方案的获利可能。 (2)选择方案时,将机会成本的影响考虑进去,有利于对所选方案的最终效益进行全面评价。 (3)机会成本产生于公司的某项资产的用途选择。具体讲,如果一项资产只能用来实现某一职能而不能用于实现其他职能时,不会样生机会成本。如公司购买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只能在到期时获得 得约定的收益,因而不会产生机会成本。如果一项资产可以同时用来实现若干职能时,则可能会产生机会成本。如公司购买的可转让债券,既可以到期获得约定收益,又可以在未到期前中途转让以获得转让收益,从而可能产生机会成本。 (4)机会成本仅仅只是被放弃方案的潜在利益,而非实际支出,因而不能据以登记入帐。 但由于公司资源的有限性,而必须充分利用资源效益,所以,机会成本在经营决策中应作为一个现实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二、差量成本 (1)差量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根据不同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 (2)差量成本这一概念还经常用于反映不同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成本上发生的差别,也就是由于在原来基础上因追加批量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成本数额。 (3) 差量成本与边际成本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边际成本 从理论上讲,边际成本是指产量(业务量)向无限小变化时,成本的变动数额。当然,这是从纯经济学角度来讲的,事实上,产量不可能向无限小变化,至少应为1个单位的产量。因此,边际成本也就是产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由此看来,边际成本和变动成本是有区别的,变动成本反映的是增加单位产量所追加成本的平均变动,而边际成本是反映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追加的成本的实际数额。所以,只有在相关范围内,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单位变动成本才能和边际成本相一致。 此外,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就是不同方案形成的差量成本。 四、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了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可见,沉没成本是对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无影响的成本。 可见,沉没成本是企业在以前经营活动中已经支付现金,而 在现在或将来经营期间摊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沉没成本。 五、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是指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可见,付现成本是决策必须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 六、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固定成本还可以按其所涉及范围的大小,划分为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或为企业设置的某个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没有这些产品或部门,就不会发生这些成本,所以专属成本是与特定的产品或部门相联系的特定的成本。例如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保险费等。 联合成本是指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应由这些产品或这些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如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几种产品共同的设备折旧费、辅助车间成本等,都是联合成本。 在进行方案选择时,专属成本是与决策有关的成本,必须予以考虑;而联合成本则是与决策无关的成本,可以不予以考虑。 应注意的是:专属成本与联合成本的划分是就固定成本而言的,所有的变动成本都是与決策相关的成本,无所谓专属成本或联合成本. 七、可选择成本和约束性成本 固定成本按照是否能够随管理者的行动改变而改变,划分为可选择成本和约束性成本两部分。 由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来决定其是否发生的固定成本,称为可选择成本,如广告费、培训费、职工培训费、管理人员奖金、研究开发费等。那些为进行企业经营而必须负担的,不能改变的最低限度的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提的折旧,不动产的税金、保险费以及管理人员薪金等,称为约束性成本。 有些固定成本,是依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将其划分为可选择成本或约束性成本的。一般说来,可选择成本是相关成本,约束性成本是无关成本。 八、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 企业有进行经营决策时,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成本,有些与方案的抉择有关,而有些则无关。 相关成本是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可选择成本等。 那些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称为无关成本。这类成本过去已经发生,对未来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决策时不予考虑,如沉没成本、联合成本、约束性成本等。 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成本在某一决策方案中是相关成本,而在另一决策方案中却可能是无关成本。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7周 课题: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成本概念和方法 第二节 经营决策需基本的决策方法 课次:13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过单元学习,掌握经营决策需基本的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 经营决策需基本的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 经营决策需基本的决策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五章 经营决策常用的 成本概念和方法 第二节 经营决策需基本的决策方法 经常采用的决策方法有:边际贡献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概率分析法等。 一、边际贡献分析法 边际贡献分析法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边际贡献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 “贡献”是指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所作的贡献。传统会计认为只有当收入大于完全成本时,才形成贡献;而管理会计则认为只要收入大于变动成本,就会形成贡献。因为,固定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并不随业务量(产销量)的增减变动而变动,因此,收入减变动成本后的差额(即边际贡献)越大,则减去不变的固定成本后的余额(即利润)也就越大。也就是说,边际贡献的大小,反映了备选方案对企业利润目标所作贡献的大小。 在运用边际贡献法进行备选方案的择优决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不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2) 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首先应计算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减专属成本后的余额),然后比较不同备选方案的剩余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总额,能够正确地进行择优决策; (3) 在企业的某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应通过计算、比较各备选方案的单位资源边际贡献额,来正确进行择优决策; (4) 由于边际贡献总额的大小,既取决于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额的大小,也取决于该产品的产销量,因此,单位边际贡献额大的产品,未必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也大。也就是说,决策中我们不能只根据单位边际贡献额的大小来择优决策,而应该选择边际贡献总额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的方案。 边际贡献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 二、差量分析法 企业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选择的过程,实质是选择最大收益方案的过程,最大收益是在各个备选方案收入、成本比较中产生的。当两个备选方案具有不同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时,根据这两个备选方案间的差量收入、差量成本计算的差量损益进行最优方案选择的方法,就叫差量分析法。 在运用差量分析法时,应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1) 差量,是指两个备选方案同类指标之间的数量差异; (2) 差量收入,是指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入之间的数量差异。 (3) 差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 (4) 差量损益,是指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当差量收入大于差量成本时,其数量差异为差量收益;当差量收入小于差量成本时,其数量差异为差量损失。差量损益实际是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益之间的数量差异。 当差量损益确定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方案的选择: 如果差量损益为正(即为差量收益),说明比较方案可取; 如果差量损益为负(即为差量损失),说明被比较方案可取。 差量分析法的决策过程可用表5--6表示: 当差量损益大于零时A方案可取; 当差量损益小于零时,B方案可取。 差量分析法并不严格要求哪个方案是比较方案,哪个方案是被比较方案,只要遵循同一处理原则,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应注意的是,差量分析法仅适用于两个方案之间的比较,如果有多个方案可供选择,在采用差量分析法时,只能分别两个两个地进行比较、分析,逐步筛选,选择出最优方案。 差量分析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例如:是出售半成品还是出售完工产品、亏损或不盈利的产品是否继续生产、不需用的机器设备是出售还是出租等。 三、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前面讲的边防贡献分析法和差量分析法都是适用于收入成本型(即收益型)方案的选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面临许多只涉及成本而不涉及收入即成本型方案的选择,如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不同工艺进行加工的决策等。这时可以考虑采用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进行方案的择优选择。 在成本按性态分类基础上,任何方案的总成本都可以用Y= a+bx表述。所谓成本无差别点是指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两个不同方案的总成本相等,但当高于或低于该业务量水平时,不同方案就具有了不同的业务量优势区域。利用不同方案的不同业务量优势区域进行最优化方案的选择的方法,称为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 假设:X为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 a1、a2分别代表方案工和方案II的固定成本总额; b1、b2分别代表方案I和方案II的单位变动成本。 y1、y2分别代表方案I和方案II的总成本。 于是: y1=a1+b1x y2=a2+b2x 根据成本无差别点时,两个方案总成本相等的原理,令: y1=y2 则 a1+b1x=a2+b2x 变型得:X=(a1-a2)/(b2-b1) 这时,整个业务量被分割为两个区域:0——X 及X—— ? ,其中X为成本无差别点。 在成本无差别点上,方案I和方案II的总成本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方案都可取;而低于或高于该点,方案I和方案II就具有了不同的选择价值。至于在哪个区域哪个方案更可取,则应通过代入y1、y2公式试解来确定。 以上三种决策分析方法,都是在有关条件已知或确定情况下采用的,但如果企业决策者对未来情况不甚明了,则无法采用上述三种决策分析方法,而应采用概率分析法进行决策。 四、概率分析法 概率分析法就是对企业经营中的诸多因素(如产品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程度作出估计,从而把影响决策的各种现象都考虑进去,因而使决策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 在采用概率分析法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与决策结果有关的变量; (2) 确定每一变量的变化范围; (3) 凭决策者假定或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确定每一变量的概率; (4) 计算各变量相应的联合概率; (5) 将不同联合概率条件下的结果加以汇总,得到预期值。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11 年 月 日第7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产品功能的概念;掌握产品功能成本决策;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生产组织的决策 ;定价决策的决策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产品功能成本决策;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生产组织的决策 ;定价决策的决策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产品功能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 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7周 课题: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一节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课次:14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过单元学习,掌握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教学重点: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的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的决策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一节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结构,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据国内外有关资料 显示,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结构所降低的成本数额,占事前成本决策取得成本降低额的70%,8 0%。 可见,大力推广功能成本决策,不仅可以保证产品必要的功能及质量,而且可以确定努力实现的目标成本,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是将产品的功能(产品所担负的职能或所起的作用)与成本(为获得产品一 定的功能必须支出的费用)对比,寻找降低产品途径的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 实现产品适当的、必要的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价值(V),功能(F)?成本(C) 从上式可以看出,功能与价值成正比,功能越高,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小;成本与价值成反 比,成本越高,价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可概括如下: 1、在产品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功能提高,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2、在产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3、在产品功能提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4、在产品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功能提高的幅度大于成本提高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 5、在产品功能降低的情况下,成本降低的幅度大于功能降低的幅度,将会提高产品的价值 。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上述途径着手,运用功能成本决策方法确定目标成本。 功能成本决策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选择分析对象 由于企业的产品(或零件、部件)很多,实际工作中不可能都进行功能成本分析,应有所选择 。选择的一般原则是: 1、从产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有效地积累每一产品的成本降低额。 2、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结构、减少零部件的种类或数量。 3、从体积大或重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缩小体积、减轻重量。 4、从投产期长的老产品中选,可以改进产品设计,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工 。 5、从畅销产品中选,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能使该产品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6、从原设计问题比较多的产品中选,可以充分挖掘改进设计的潜力。 7、从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产品中选,可以简化工艺、减少工序。 8、从成本高的产品中选,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3、从零部件消耗量大的产品中选,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优化结构。 10、从废品率高、退货多、用户意见大的产品中选,可以提高功能成本分析的效率。 二、围绕分析对象收集各种资料 分析对象确定后,应深入进行市场调查,收集各种资料作为分析研究的依据。所需资料大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的需求状况。如用户对产品性能及成本的要求、销售结构及数量的预期值、价格水 平等。 2、产品的竞争状况。如竞争对手的数量、分布、能力,以及竞争对手在产品设计上的特点 及推销渠道等。 3、产品设计、工艺加工状况。结合市场需求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在产品设计、工艺加工技 术方面本厂存在的不足等。 4、经济分析资料。如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水平、消耗定额、生产指标等。 5、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其他有关资料。 对于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应进行详细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增加分析资料的可靠性。 三、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以功能评价系数为基准,将功能评价系数与按目前成本计算的成 本系数相比,确定价值系数;将目标成本按价值系数进行分配,并确定目标成本分配额与目 前成本的差异值;选择价值系数低、降低成本潜力大的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功能评价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评分法和强制确定法。 (一)、评分法 该方法按产品或零部件的功能重要程度打分,通过确定不同方案的价值系数来选择最优方案 。 (二)、强制确定法 也称为一对一比较法或“0”、“1”评分法,就是把组成产品的零件排列起来,一 对一地对比,凡功能相对重要的零件得1分,功能相对不重要的零件得零分。然后,将各零 件得分总计数被全部零件得分总数除,即可求得零件的功能评价系数。假设甲产品由A,B, C,D,E,F,G七个零件组成,按强制确定法计算功能评价系数如表6---3所示。(P185) 上表中A,D两个零件的功能评价系数较大,说明其功能较为重要,而B,F,G三个零件 的功能评价系数最小,说明其功能较不重要。 在功能评价系数确定后,应计算各零件的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各零件的成本系数,某零件的目前成本?所有 零件目前成本合计 各零件的价值系数,某零件的功能评价系数?该零件的 成本系数 价值系数表示功能与成本之比,如果价值系数等于1或接近于1(如A,G零件),则说明零件的 功能与成本基本相当,因而也就不是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如果价值系数大于1(如C,D,E ,F零件),则说明零件的功能过剩或成本偏低,在该零件功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已无必要 进一步降低成本或减少过剩功能;如果价值系数小于1(如B零件),则说明与功能相比成本偏 高了,应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寻找提高功能、降低成本的潜力。 那么B零件的成本应降低到什么程度,才能与功能相匹配呢?在产品目标成本已定的情况下, 可将产品目标成本按功能评价系数分配给各零件,然后与各零件的目前成本比较,即可确定 各零件成本降低的数额。假定甲产品的目标成本为1 000成本及成本 降低额的计算如表6--5所示。P186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标成本比目前成本应降低200元,其中A,B,G零件成本与其功能相比 偏高,故应作为降低成本的对象,尤其是B零件更应作为重点对象;至于C,D,E,F零件(特 别是D零件),只有在功能过剩的情况下才考虑减少过剩功能以降低成本,否则应维持原状。 四、试验与提案 在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即可对过剩功能和不必要成本进行调整,从而提出新的、可供试验的 方案。然后,按新方案进行试验生产,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同时,对新方案的不足予以改进 。新方案经进一步调整即可作为正式方案提交有关部门审批,批准后即可组织实施。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8周 课题: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二节 品种决策 第三节 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 课次:15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过单元学习,掌握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的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 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的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 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的决策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二节 品种决策 品种决策旨在解决生产什么产品的问题,例如,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等。在品种决策中,经常以成本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有时也以边际贡献额作为判断标准。 一、生产何种新产品 如果企业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供使用,或者利用过时老产品腾出来的生产能力的话,在有几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而每种新产品都不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时,应选择提供边际贡献总额最多的方案。 如果新产品投产将发生不同的专属固定成本的话,在决策时就应以各种产品的剩余边际贡献额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剩余边际贡献额等于边际贡献额减专属固定成本。剩余边际贡献额越大,该产品就越可取。 对于亏损产品,绝不能简单地予以停产,而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各种产品的经营状况、生产能力的利用及有关因素的影响,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分析后,做出停产、继续生产、转产或出租等最优选择。 二、亏损产品的决策 亏损产品真亏吗, 亏损产品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考虑过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边际贡献额,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除特殊情况外(如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一般不应停产。但如果亏损产品不能提供边际贡献额,通常应考虑停产。 2、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边际贡献额,并不意味该亏损产品一定要继续生产。如果存在更加有 利可图的机会(如转产其他产品或将停止亏损产品生产而腾出的固定资产出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边际贡献额,那么该亏损产品应停产。 3、在生产、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能够提供边际贡献额的亏损产品,也会扭亏为盈,并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 4、对不提供边际贡献额的亏损产品,不能不加区别地予以停产。首先应在努力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以期转亏为盈;其次应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提高售价来扭亏为盈;最后,应考虑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社会效益的需要。 由于所需零配件的数量对自制方案或外购方案都是一样的,因而通常只需要考虑自制方案和外购方案的成本高低,在相同质量并保证及时供货的情况下,就低不就高。 三、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影响自制或外购的因素很多,因而所采用的决策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采用增量成本(实行某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分析法。 (一)、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的决策 正确的分析方法是:将外购的单位增量成本 ,即购买零配件的价格(包括买价、单位零配件应负担的订购、运输、装卸、检验等费用),与自制时的单位增量成本相对比,单位增量成本低的即为最优方案。 (二)、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 在企业所需零配件由外购转为自制时需要增加一定的专属固定成本(如购置专用设备而增加的固定成本),或由自制转为外购时可以减少一定的专属固定成本的情况下,自制方案的单位增量成本不仅包括单位变动成本,而且还应包括单位专属固定成本。 由于单位专属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自制方案单位增量成本与外购方案单位增量成本的对比将在某个产量点产生优劣互换的现象,即产量超过某一限度时自制有利,产量低于该限度时外购有利。这时,就必须首先确定该产量限度点(利用成本分界点的分析方法),并将产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然后确定在何种区域内哪个方案最优。 (三)、外购时有租金收入的决策 正确的分析方法是:将自制方案的变动成本与租金收入(或转产产品的边际贡献额)之和,与外购成本相比,择其低者。 四、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 对这类问题,决策时只需考虑进一步加工后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增加的成本,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应进一步加工为产成品出售;反之,则应作为半成品销售。在此,进一步加工前的收入和成本都与决策无关,不必予以考虑。 (一)、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 产品作为半成品出售,其售价和成本都低于进一步加工后作为产成品出售的售价和成本。是否进一步加工,可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1、应进一步加工的条件: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半成品的销售收入 , 进一步加工后的成本,半成品的成本 2、应出售半成品的条件: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半成品的销售收入 , 进一步加工后的成本,半成品的成本 (二)、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若干种经济价值较大的产品,称联产品。有些联产品可在分离后就出售,有的则可以在分离后继续加工出售。 分离前的成本属于联合成本,要按售价等标准分配给各种联产品。联产品在分离后继续加工的追加变动成本和专属固定成本,称为可分成本,决策时应予以考虑。联合成本是沉没成本,决策时不予考虑。 1、应进一步加工: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 , 分离后的销售收入 , 可分成本 2、分离后即出售: 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 , 分离后的销售收入 , 可分成本 第三节 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 在多品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种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条件或因素,如机器设备、人工、原材料等,而其中有些因素可以 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如果各种产品共用一种或几种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有限的,就应使 各种产品的生产组合达到最优化的结构,以便有效、合理地使用这些限制因素。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就是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得各个生产因素得到合理、 充分的利用,并能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 一、逐次测算法 逐次测算法是根据企业有限的各项生产条件和各种产品的情况及各项限制因素等数据资料, 分别计算单位限制因素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并加以比较,在此基础上,经过逐步测试,使各种 产品达到最优组合。 例6--15 二、图解法(公式法) 例6--16 仍用前例数据资料,设: x为A产品产量, y 为B产品产量, S为可获得的贡献毛益 则:生产两种产品所用人工小时为5x,6y 生产两种产品所用设备工时为3x,5y 生产两种产品可获贡献毛益为42x,60y 根 据约束条件可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约束条件: 5x,6y?24 000 (L1) 3x,5y?18 000 (L2) x?3 000 (L3) y?2 000 (L4) x,y?0 目标函数:S,42x,60y 用图解法求解以上线性规划模型,即在满足以上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求S(贡献毛益额) 的最大值。p202-204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8周 课题: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四节 生产组织的决策 第五节 定价决策 课次:16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过单元学习,掌握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的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 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的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 品种决策;产品组合优化的决策的决策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章 经营决策 第四节 生产组织的决策 一、最优生产批量的决策 就产品生产而言,并不是生产批量越大越好。在全年产量已定的情况下,生产批量与生产批 次成反比,生产批量越大,则生产批次越少;生产批量越小,则生产批次越多。生产批量和 生产批次与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相关,最优的生产批量应该是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 总和最低时的生产批量。 生产准备成本是指每批产品生产开始前因进行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如调整机器、准备工 卡模具、布置生产线、清理现场、领取原材料等而发生的工资费用、材料费用等。在正常情 况下,每次变更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生产准备成本基本上是相等的,因此,年准备成本总额与 生产批次成正比,与生产批量成反比。生产批次越多,年准备成本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储存成本是指为储存零部件及产品而发生的仓库及其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保管人员工资 、维修费、损失等费用的总和。储存成本与生产批量成正比,而与生产批次成反比。 从上述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的特点可以看出:若要降低年准备成本,就应减少生产批次 ,但减少批次必然要增加批量,从而提高与批量成正比的年储存成本;若要降低年储存成本 ,就应减少生产批量,但减少生产批量必然要增加批次,从而提高与批次成正比的年准备成 本。因此,如何确定生产批量和生产批次,才能使年准备成本与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就成 为最优生产批量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一种零配件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 例6--18 (二)、几种零部件轮换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 例6--13 二、生产工艺决策 生产工艺是指加工制造产品或零件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及加工方法的总称。同一种产品或零 件,往往可以按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加工。当采用某一生产工艺时,可能固定成本较高,但 单位变动成本却较低;而采用另一生产工艺时,则可能固定成本较低,但单位变动成本却较 高。于是,采用何种工艺能使该产品或零件的总成本最低,就成为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 题。 一般而言,生产工艺越先进,其固定成本越高,单位变动成本越低;而生产工艺落后时,其 固定成本较低,但单位变动成本却较高。在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消长变动组合中(体 现为单位成本),产量成为最佳的判断标准。 这时,只要确定不同生产工艺的成本分界点(不 同生产工艺总成本相等时的产量点),就可以根据产量确定选择何种生产工艺最为有利。 例6--20 三、根据成本分配生产任务的决策 当一种零部件或产品可以由多种设备加工,或由多个车间生产时,就存在由哪种设备或哪个 车间加工最有利的问题。在面临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根据相对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分配生产 任务,往往可以降低生产费用。 (一)、根据相对成本分配生产任务 实际工作中,有些零部件可以在不同类型、不同精密度的设备上生产。于是,在更换品种、 生产计划变更的情况下,常常会用比较先进、比较大型或比较精密的设备去加工技术要求较 低或较小的零部件,从而使相同的零部件在不同车间或设备上有着不同的单位成本。 为了保 证企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降低成本,可以运用相对成本分析方法将各种零部件的生产任务分 配给各个车间或各种设备,从而降低各种零部件的总成本。 所谓相对成本,是指在一种设备上可以加工几种零部件时,以某一种零部件的单位成本为基 数(一般为1),将其他各种零部件的单位成本逐一与之相比而得到的系数(倍数)。这样,同 一种零部件对于不同的设备就会有不同的相对成本,一般而言,零部件应该交由相对成本较 低的设备去加工。 例6--21 (二)、根据单位变动成本分配增产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各个车间(或分厂)的成本水平是有差异的,当生产任务增 加而各车间的生产能力又有剩余时,就存在着如何将增产任务在各车间分配的问题。 为了达 到使总成本最低的目的,应以单位变动成本作为判断标准,将增产任务分配给单位变 动成本最低的车间。 需要强调的是,不应以单位成本作为判断标准,将增产任务分配给单位成本最低的车间。因 为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成本中包括各车间的固定成本,作为与决策无关的成本不应予以 考虑,否则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 例6--22 四、赶工决策 (一)、成本计划评审法 对于某些一次性的工程或生产而言(如新产品研制、设备维修、小批单件订货),缩短工作时间,提前完成任务,不仅能够降低固定成本(如制造费用)和变动成本(如直接人工),而且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如提前完工的奖励)。但是,提前完工往往需要追加一定的费用,因此,如何在增加收益和增加成本之间寻找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益的结合点,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基本要点是:将一项工程或生产项目分解为前后连接的若干工作(或作业) ,并预计它们所需的正常时间、赶工时间、正常成本和赶工成本,以求在赶工安排中提高经济效益。所谓赶工时间,是指尽可能提前完成任务所需的全部时间;所谓赶工成本,是指尽可能提前完成任务所需的全部成本。 绘制网络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作应后做,哪些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务使网络图真实反映整个工艺流程。 2 3,不能从箭线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 (二)、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工作原则 成本计划评审法是以提前完工的时间,与因赶工而增加的成本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为前提的 。所以,在运用成本计划评审法进行赶工安排时,需要就每一项可以赶工的工作,计算其成 本斜率,即提前一个单位时间(小时、天、周、月等)完成工作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成本斜率 =[赶工成本-正常成本]/[正常时间-赶工时间 ] 为了使赶工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安排赶工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应在关键路线上寻找需要赶工的工作,因为在关键路线上提前完工才能导致整个项目的 提前完工。 2.如果同时存在几条关键路线,应在这几条关键路线上同时安排赶工,并且提前同样长的 时间。因为如果不同时在几条关键路线上赶工且时间不同,则整个项目就不能提前完工,或 提前的时间将由最短的赶工时间决定。 3.安排赶工时,应先安排成本斜率低的工作,后安排成本斜率较高的工作。 4.安排赶工的工作的成本斜率原则上应低于提前完成整个项目一天的得益额。在特殊情况 下(如赶工可以将人力、物力、财力转到其他更有利的工作),成本斜率可以等于提前完成整 个项目一天的得益额。 (三)、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应用 案例 例23 华安公司接受客户的一项特殊订货,合同规定应在20天内交货,每提前一天可获得600元的奖励。经分析,该特殊订货的生产可以分解为七项工作,有关资料如表6--35所示。 要求: (1)如果该公司希望该生产任务能够通过赶工安排来增加利润,应如何安排赶工? (2)在正常生产每天获利1,000元的情况下,该生产任务是否应进一步安排赶工以增加公司总利润? 五、生产作业中的成本决策 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许多作业方案的选择往往与成本有关,甚至取决于成本的高低。如 果可供选择的许多作业方案面临着若干不确定因素影响时,可考虑采用概率分析决策的方法 。 第五节 定价决策 一、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 一种产品价格制定的适当与否,往往决定了该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并直接影响该产品的 市场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一般地讲,影响价格制定的基本因素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一)、成本因素 (二)、需求因素 (三)、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素 (四)、政策法规因素 (五)、竞争因素 (六)、科学技术因素 (七)、相关工业产品的销售量 二、企业价格制定的目标 (一)、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定价目标 (二)、以一定的投资利润率为定价目标 (三)、以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 (四)、以稳定的价格为制定目标 (五)、以应付和防止竞争为定价目标 三、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 (二)、损益平衡法 (三)、边际成本定价法 (四)、非标准产品的定价 (五)、特别订货定价 四、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 (一)、弹性定价法 (二)、根据线性需求函数制定产品价格 反向定价法 五、产品寿命周期与价格策略 (一)、产品寿命周期及其测定方法 (二)、产品寿命周期的阶段价格策略 (三)、其他价格策略 1.心理价格策略 2.折扣定价策略 3.综合定价策略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11 年 月 日第9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资金成本的概念;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资金成本、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第9周 课题: 第七章 投 资 决 策 第一节 投资决策基础 课次:18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资金成本的概念;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资金成本的计算。 教学重点: 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资金成本的计算。 教学难点: 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资金成本的计算。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七章 投 资 决 策 第一节 投资决策基础 一、 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年初的l万元,到年终其价值要高于1万元。 例如,甲企业拟购买一台设备,采用现付方式,其价款为40万元;如延期至5年后付款,则价款为52万元。设企业5年期存款年利率为10,,试问现付同延期付款比较,哪个有利? (一)、时间价值的概念 假定该企业目前已筹集到40万元资金,暂不付款,存入银行,按单利计算,五年后的本利和为40万元×(1+10,×5年),60万元,同52万元比较,企业尚可得到8万元(60万元-52万元)的利益。 可见,延期付款52万元,比现付40万元,更为有利。这就说明,今年年初的40万元,五年以后价值就提高到60万元了。(我国金融系统是如何计算利息的,) 资金在周转使用中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即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带来的增值额,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在周转使用中为什么会产生时间价值呢? 时间价值概念的几种表述 观点1: 资金时间价值通常被认为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投资利润率,是利润平均化规律作用的结果。 观点2: 投资者进行投资就必须推迟消费,对投资者推迟消费的耐心应该给以报酬,这种报酬的量应与推迟消费耐心的时间成正比,因此,单位时间的这种报酬对投资的百分比称为时间价值。 观点3:我们的看法 任何资金使用者把资金投入生产经营以后,劳动者借以生产新的产品,创造新价值,都会带来利润,实现增值。周转使用的时间越长,所获得的利润越多,实现的增值额越大。 所以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资金由资金使用者从资金所有者处筹集来进行周转使用以后,资金所有者要分享一部分资金的增值额。 学习和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时间价值产生于生产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不产生时间价值,因此企业应将更多的资金或资源投入生产流通领域而不是消费领域。 问题:各位口袋里的货币与银行金库中的货币有何不同,企业保险柜中的货币与银行金库中的货币有何不同, (2)时间价值产生于资金运动之中,只有运动着的资金才能产生时间价值,凡处于停顿状态的资金(从资金增值的自然属性讲己不是资金)不会产生时间价值,因此企业应尽量减少资金的停顿时间和数量。 问题:必要停顿的资金会不会有时间价值的问题, (3)时间价值的大小取決于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时间价值与资金周转速度成正比,因此 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问题:企业采取措施加速资金周转,是否一定产生时间价值, (二)、时间价值的计算 预备知识 单利与复利 终值、现值、利息率、计息期 (1)复利终值 时间价值的计算 (2)复利现值 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年金:在一定时期内,系列的、等额的收款或付款。 年金的种类: 后付年金 现付年金 延期年金 永续年金 (3)后付年金的终值 后付年金的终值 例1:张某购房,向银行贷款,贷款合 同规定每年还款2000元,期限10年,如果 已知贷款利率为5 %,问张某还款的总金额 是多少, 已知:A=2000元,n=10 利率为 5%, 则: FVA=2000(F/A,i,n) =2000(F/A,5%,10) =2000×12.578 =25156元 (4)后付年金的现值 【例2】某企业计划租用一设备,租期为6年,合同规定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0元,年利 率为5%,试计算6年租金的现值是多少, 已知:A=1000; i=5%;n=6,求:PVA=, PVA=A(P/A,i,n) =A(1-(1+i)-n)/ i =1000×5.076= 5076(元) (5)延期年金现值 【例】某企业有一笔5年后到期的借款,数额为2000万元,为此设置偿债基金,年复利率 为10%,到期一次还清借款。则每年年末应存入的金额应为 , 【例】C公司现在借入2000万元,约定在8年内按年利率12%均匀偿还。则每年应还本付息的金额为 , 怎么办, 在项目投资中,“现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货币资金,也包含现金等价物及与项目相关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比如在投资某项目时,投入了企业原有的固定资产,这时的“现金”就包含了该固定资产的变现价值,或其重置成本。 现金 二、现金流量 从流向看,现金流量由三个部分构成: 现金流出量 是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现实货币资金减少或需要动用现金的项目,包括:建设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经营成本、各项税款、其他现金流出等。建设投资包括建设期间的全部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土地使用权投资、开办费投资等。 现金流量的构成 现金流入量是指能够使投资方案现实货币资金增加的项目,包括:营业收入、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回收的流动资金及其他现金流入等。 现金净流量在整个项目计算期的各个阶段上,都可能发生现金流量。必须逐年估算每一时点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并计算该时点的净现金流量,以便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现金净流量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由每年现金流入量与同年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它是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 现金流量按期间的分类由于一个项目从准备投资到项目结束,经历了项目建设期、经营期及终止期三个阶段,因此投资项目净现金流量包括:投资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项目终止现金流量。 但是由于交纳所得税也是企业的一项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有关现金流量时,还应该将所得税的影响考虑进去。 投资现金流量包括投资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和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两部分。其中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一般假设当项目结束时将全部收回。这部分现金流量由于在会计上一般不涉及企业的损益,因此不受所得税的影响。 投资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有时是以企业原有的旧设备进行投资的。在计算投资现金流量时,一般是以设备的变现价值作为其现金流出量的(但是该设备的变现价值通常并不与其折余价值相等)。 另外还必须注意将这个投资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案进行考虑,即假设企业如果将该设备出售可能得到的收入(设备的变现价值),以及企业由此而可能将支付或减免的所得税,即: 投资现金流量 =投资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设备的变现价值-(设备的变现价值-折余价值)×税率 营业现金流量从净现金流量的角度考虑,交纳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现金流出,因此这里的损益指的是税后净损益,即税前利润减所得税,或税后收入减税后成本。 折旧作为一项成本,在计算税后净损益时是包括在成本当中的,但是由于它不需要支付现金,因此需要将它当作一项现金流入看待。 营业现金流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营业现金流量 =税后净损益+折旧等 =税前利润(1-税率)+折旧等 =(收入-总成本)(1-税率)+折旧等 =(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税率)+折旧等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 -折旧(1-税率)+折旧等 =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等×税率 终止现金流量包括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收回原投入的流动资金。在投资决策中,一般假设当项目终止时,将项目初期投入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全部收回。这部分收回的资金由于不涉及利润的增减,因此也不受所得税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如果与预定的固定资产残值相同,那么在会计上也同样不涉及利润的增减,所以也不受所得税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最终的残值收入往往并不同于预定的固定资产残值,它们之间的差额会引起企业的利润增加或减少,因此在计算现金流量时,要注意不能忽视这部分的影响。 项目终止现金流量=实际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原投入的流动资金-(实际残值收入-预定残值)×税率 某项目需投资1200万元用于构建固定资产,另外在第一年初一次投入流动资金300万元,项目寿命5年,直线法计提折旧,5年后设备残值200万元,每年预计付现成本30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800万元,项目结束时可全部收回垫支的流动资金,所得税率为40%。 则,每年的折旧额 =(1200-200)/5=200万元 现金流量计算示例 销售收入 800 减:付现成本 300 减:折旧 200 税前净利 300 减:所得税 120 税后净利 180 营业现金流量 380 0 1 2 3 4 5 固定资产投资 -1200 流动资产投资 -300 营业现金流量 380 380 380 380 380 固定资产残值 200 收回流动资金 300 现金流量合计 -1500 380 380 380 380 880 思考: 为什么用现金流量指标,而不是利润指标作为投资决策的指标, 三、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指的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 (1)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使用资金中而支付费用,如股利、利息等,其金额与使用资金的数额多少及时间长短成正比,它是资金成本的主要内容; (2)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中而支付费用,如借款手续费、证券发行费等,其金额与资金筹措有关而与使用资金的数额多少及时间长短无关。 1.资本成本构成 DDK,, P,fP(1,F) K——资本成本 D——用资费用 P——筹资数额 f——筹资费用 F——筹资费用率 2.资本成本的意义 筹资决策的依据 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优劣的尺度之一 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依据 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基本依据 投资决策和评价的标准 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基准 3.个别资本成本 债务成本 利息可以抵税所以,负债的资本成本总是低于股票的 ---长期借款成本 I(1,T)R(1,T)llK,,l L(1,F)1,Fll Kl——长期借款成本 Il——长期借款年利息 T——企业所得税税率 L——长期借款本金 Fl——长期借款筹资费用率 Rl——借款年利率 ----债券成本 I(1,T)bK, bB(1,F)b Kb——债券成本 Ib——债券年利息 T——企业所得税税率 B——债券发行额 Fb——债券筹资费用率 权益成本 优先股成本 普通股成本 DDcp K,,GK,cpP(1,F)P(1,F)cc pp Kp——优先股成本 Kc——普通股成本 Dp——优先股年股利 Dc——普通股基年股利 Pp——优先股筹资额 Pc——普通股筹资额 Fp——优先股筹资费用率 Fc——普通股筹资费用率 G——增长比率 DrK,,Gr留用利润成本 Pc 哪个便宜, 综合资本成本 n K,KW,wjj ,1j Kw——综合资本成本 Kj——第j种个别资本成本 Wj——第j种个别资本的权数 权数的确定: 帐面价值权数 市场价值权数 目标价值权数 怎么办, 【例】某公司资金总量为100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200万元,年息20万元,手续费忽略不计;企业发行总面额为100万元的3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12%,由于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故该批债券溢价10%出售,发行费率为5%;此外公司普通股500万元,预计第一年的股利率为15%,以后每年增长1%,筹资费用率为2%;优先股150万元,股利率固定为20%,筹资费用率也是2%;公司未分配利润总额为58.5万元。该公司所得税率为40%。 如何确定个别资本成本和综合资本成本, 投资决策指标 计算方法 PP=原始投资额/每年NCF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10周 课题: 第七章 投 资 决 策 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第三节 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 课次:19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 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 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七章 投 资 决 策 第二节 投资决策指标 一、静态投资决策指标 (一)、投资回收期(PP) • 计算方法 PP=原始投资额/每年NCF 思考:投资回收期法存在什么缺陷, 优点: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对于技术更新快和市场不确定性强的项目,是一个有用的风险评价指标。 缺点:未考虑投资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量,对投资回收期内的现金流量没有考虑到发生时间的先后。 (二)、平均报酬率(ARR) 计算方法 ARR=平均现金流量/初始投资额 决策规则 : ARR>必要报酬率 思考:平均报酬率法存在什么缺陷, 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说明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 2、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以相对数弥补了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第一个缺点,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而产生的第二个缺点,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 3、当静态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动态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动态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 动态投资决策指标 (三)、净现值(NPV) n,,NCFNCFNCFNCF12nt 计算方法 ?NPV,,,,,C,,C,,,12nt,,,,,,,,1111,k,k,k,k,1t ,, 决策规则: NPV>0 净现值是指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 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 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或损失); 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己放弃方案多(或少)获得的收益; 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或少)获得的收益。 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 净现值指标适用于投资额相同、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决策。如果投资额不同或者项目计算期不等,应用净现值指标可能作出错误的选择。 优点:一是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增强了投资经济性的评价;二是考虑了项目计算期的全部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流动性与收益性的统一;三是考虑了投资风险性,因为折现率的大小与风险大小有关,风险越大,折现率就越高。 缺点:该指标不能从动态的角度直接反映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率水平,并且净现金流量的测量和折现率的确定是比较困难的。 (四)、内部报酬率(IRR) 计算方法: ,,NCFNCFNCF12n,,,,C,0? ,,12n,,1,k1,,,k1,k,,,, nNCFt ,C,0,t,,1,kt,1 决策规则 决策规则:IRR >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它是指一个项目实际可以达到的最高报酬率。从计算角度上讲,凡是能够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内部收益率。计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项目计算期现金流量的分布情况判断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内部收益率: 如果某一投资项目的投资是在投资起点一次投入、而且经营期各年现金流量相等(即表现为典型的后付年金) ,此时可以先采用年金法确定内部收益率的估值范围,再采用插值法确定内部收益率。 如果某一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的分布情况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可先采用测试法确定内部收益率的估值范围,再采用插值法确定内部收益率。 (2) 采用年金法及插值法具体确定内部收益率时,由于知道投资额(即现值) 、年金(即各年相等的现金流量) 、计息期三个要素,因而:首先可以按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求年金现值系数,然后查表确定内部收益率的估值范围,最后采用插值法确定内部收益率。 例1、X公司一次投资200万元购置12辆小轿车用于出租经营,预计在未来八年中每年可获现金净流入量45万元,则该项投资的最高收益率是多少, 由于内部收益率是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因而: NPV=45×(P/A、i、8) ,200 令NPV=0 则:45×(P/A、i、8) ,200=0 (P/A、i、8)=200?45=4.4444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附表四) ,确定4.4444介于4.4873(对应的折现率i为15%)和4.3436(对应的折现率i为16%),可见内部收益率介于15%和16%之间。 此时可采用插值法计算内部收益率: 4.4873 - 4.4444 IRR=15,+-------------------×(16,-15,)=15.3, 4.4873– 4.3436 于是,该项投资收益率= 15,+0.3,=15.3, (3) 采用测试法及插值法确定内部收益率时,由于各年现金流量不等,因此: ?首先应设定一个折现率i1,再按该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的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计算净现值NPV1; ?如果NPV1>0,说明设定的折现率i1小于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此时应提高折现率(设定为i2) ,并按i2重新将项目计算期的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计算净现值NPV2;如果NPV1<0,说明设定的折现率i1大于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此时应降低折现率(设定为i2) ,并按i2重新将项目计算期的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计算净现值NPV2; ?如果此时NPV2与NPV1的计算结果相反,即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的情况,测试即告完成,因为零介于正负之间(能够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才是内部收益率);但如果此时NPV2与NPV1的计算结果相同,即没有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的情况,测试还将重复进行?的工作,直至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的情况;?采用插值法确定内部收益率。 例2、中盛公司于1337年2月1日以每3.2元的价格购入H公司股票500万股,1338年、1333年、2000年分别分派现金股利每股0.25元、0.32元、0.45元,并于2000年4月2日以每股3.5元的价格售出,要求计算该项投资的收益率。 首先,采用测试法进行测试:(详见表1) 然后,采用插值法计算投资收益率。由于折现率为12,时净现值为45.345万元,折现率为14,时净现值为-34.21万元,因此,该股票投资收益率必然介于12,与14,之间。这时,可以采用插值法计算投资收益率: 45.345 - 0 IRR=12,+ ------------- ×(14,-12,) 45.345 – (-34.21) = 13.14, 于是,该项投资收益率= 12,+1.14,=13.14, (五)、获利指数(PI) 计算方法 n,,NCFNCFNCFNCF12nt ,,,?,,PI/C[]/C,,,12nt,,,,,,,,,,,,1k1k1k1k,1t,, 决策规则 PI,1 获利指数(A)=5500×(P/A,10%,2)/10000 ,5500×1.7533/10000 ,0.35 获利指数(B)=3500×(P/A, 10%, 4)/10000 =3500×3.1633/10000 =1.11 获利指数(C) =[7000(P/A,10%,2)+6500(P/A,10%,2)(P,10%,2)]/20000 =[7000×1.7355+6500×1.7355×0.8264/]20000 =1.07 思考:NPV法、 IRR法、 PI在什么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当结论不一致时,应该以哪种方法为准, 判断标准:采纳与否的决策 当某一方案面临采用或不采用的选择时,这种决策称为采纳与否的决策。很明显,只有当该方案符合某一标准时,它才会被采用,否则将被拒绝。 这时,方案优劣取舍的基本标准是: 净现值NPV?0 获利指数PI?1 内部收益率IRR?ic 投资利润率?基准(设定) 投资利润率 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n/2(即项目计算期的一半) 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p/2(即项目经营期的一半) 只有当某方案的某项指标符合上述该项指标的标准要求时,该方案才会被采用,因为它的采用将会增加企业的利润,否则将被拒绝。 值得强调的是:当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的评价结论与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 当该方案仅符合某项指标(如净现值) 的基本标准时,并不意味着它会被采用;只有当该方案符合基本标准并且符合设定标准时,它才会被采用,否则将被拒绝。 选择互斥的决策:如果各项指标均符合设定标准的要求,则说明该方案为最优方案;但当有关指标相互矛盾时(即有的指标认为甲方案好,而有的指标则认为丙方案或其他方案好) ,则不能简单地说应根据净现值判断优劣或根据内部收益率判断优劣。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投资额不等或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个方案的选择互斥决策中,这时应考虑采取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和年等额净回收额法进行正确的选择。 相容选择的决策: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如果选择其一而无需舍弃其他方案(即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方案),这种决策称为相容选择的决策(又称投资组合的决策) 。 决策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如果企业可用资本无数量限制,可按获利指数的大小排序,顺序选择有利可图的方案进行组合决策。 第二、如果企业可用资本有数量限制,即不能投资于所有可接受的项目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按获利指数的大小排序,在可用资金范围内优先选择获利指数大的方案进行组合; 2、某一组合使用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可用资金的数额,否则即为无效组合; 3、每一组合应为有效组合,如果某一组合含于另一组合内(如A、B项目组合含于A、B、C项目组合内) ,该组合(如A、B项目组合) 即为无效组合; 4、各组合的最优选择标准是:组合的净现值总额最大(往往是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金又使综合获利指数最大的组合) 。 第三节 几种典型的长期投资决策 一、 生产设备最优更新期的决策 生产设备最优更新期的决策就是选择最佳的淘汰旧设备的时间,此时该设备的年平均成本最 低。 与生产设备相关的总成本在其被更新前共包括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运行费用。包 括设备的能源消耗及其维护修理费用等,不仅运行费用的总数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多 ,而且其每年发生的费用也将随着设备的不断老化而逐年上升。 另一部分是消耗在使用年限 内的设备本身的价值,它是以设备在更新时能够按其折余价值变现为前提的,即从数量关系 上看,它是设备的购入价与更新时的变现价值之差。 因此生产设备在更新前的现值总成本为 : 现值总成本=C-Sn/ (1+i)n+?Cn/(1+i)t 式中:C——设备原值; Sn—第n年(设备被更新年)时的设备余值; Cn—第n年设备的运行成本; n—设备被更新的年份; i—设定的投资报酬率。 由于假设新旧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同,对企业而言,销售收入没有增加,即现金 流入量未发生变化,但是生产成本却发生了变化。另外新旧设备的使用寿命往往不同,因此 固定资产修理和更新决策实际上也是比较两个方案的年平均成本。 二、固定资产修理和更新的决策 新旧设备的总成本都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设备的资本成本和运行成本。在计算新旧设备的 年平均成本时,要特别注意运行成本、设备大修理费和折旧费对所得税的影响。 【例】设某企业有一台旧设备,重置成本为8?000元,年 运行成本3 000元,可大修2次,每次大修理费为8?000元,4年后报废无残值。如果用40?0 00元购买一台新设备 ,年运行成本为6?000元,使用寿命8年,不需大修,8年后残值2?000元。新旧设备的产量 及产品销售价格相同。另外企业计提折旧的方法为直线法,企业的资本成本率为10%,企业 所得税率40%。问企业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将其更新为新设备? 在进行固定资产租赁或购买的决策时,由于所用设备相同,即设备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销售 价格相同,同时设备的运行费用也相同,因此只需比较两种方案的成本差异及成本对企业 所得税所产生的影响差异即可。 三、固定资产租赁或购买的决策 固定资产租赁指的是固定资产的经营租赁,与购买设备相比,每年将多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用 。另外由于租赁费用是在成本中列支的,因此企业还可以减少交纳所得税,即得到纳税利益 ;购买 固定资产是一种投资行为,企业将支出一笔可观的设备款,但同时每年可计提折旧费 进行补偿,折旧费作为一项成本,也能使企业得到纳税利益,并且企业在项目结束或设备使 用寿命到期时,还能够得到设备的残值变现收入。 【例】设某企业在生产中需要一种设备,若企业自己购买 ,需支付设备买入价200 000元,该设备使用寿命10年,预计残值率5%;企业若采用租赁的 方式进行生产,每年将支付40 000元的租赁费用,租赁期10年。假设贴现率10%,所得 税率40%。 按风险调整贴现率法 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调整贴现率 按投资项目的风险等级调整贴现率 用风险报酬率模型调整贴现率 四、有风险情况下的投资决策 按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确定当量法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第八章 全面预算管理 11 年 月 日第10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误区; 掌握 1、营业预算 (1) 销售预算(2) 生产预算(3) 销售成本预算(4)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2 、财务预算3、资本支出预算;掌握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全面预算体系;预算管理程序;预算考核的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全面预算体系;预算管理程序;预算考核的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典型的编制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10周 课题: 第八章 全面预算管理 第一节 全面预算概述 课次:20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误区; 掌握 1、营业预算 (1) 销售预算(2) 生产预算(3) 销售成本预算(4)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2 、财务预算3、资本支出预算; 教学重点: 1、营业预算 (1) 销售预算(2) 生产预算(3) 销售成本预算(4)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2 、财务预算3、资本支出预算。 教学难点: 1、营业预算 (1) 销售预算(2) 生产预算(3) 销售成本预算(4)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2 、财务预算3、资本支出预算。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八章 全面预算管理 第一节 全面预算概述 近年以来,预算管理工作引起我国大中型公司的广泛重视,不仅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在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误区 误区一:为预算而预算 误区二:编制预算属纯财务行为 误区三:预算编制方法模式化 误区四:对编报预算的准确度急于求高 误区五:预算能否批准主要取决于管理层对预算结果的满意度 误区六:管理部门的预算考核只注重费用节约额 预算(Budget)是管理层在计划中设定的对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活动的数量表述,是用货币单位反映企业未来期间的有关现金收支、资金需求、资金融通、营业收入、成本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的详细计划。 全面预算(Comprehensive Budget)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各个方面进行预测,并在这些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出一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收益表等预计财务报表及其附表,以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控制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考核各部门的成绩 二、全面预算的作用 (一)、通过预算,公司战略、年度经营计划都可以得到具体落实,因此预算是公司战略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通过预算,各部门对经营目标拥有统一的认识,以产生战略协同效应; (三)、通过预算实施、分析差距、反馈调整,公司就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以达成既定的战略。 (四)、考核各部门的成绩 预算与公司战略的关系 在公司中,预算与绩效管理都有不同的层次相对应; 预算是绩效管理的基础,是公司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比较标竿; 预算的实现又需要通过绩效管理进行调整与控制,缺乏相应绩效考核的预算会造成实际的经营结果与战略目标相脱钩。 预算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全面预算:全球最佳实践公司 三、全面预算的基本组成 1、营业预算 (1) 销售预算 (2) 生产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 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 (3) 销售成本预算 (4)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2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量化了企业管理层对未来收入、现金流量及财务状况的预期,包括: (1) 现金预算表 (2) 预计收益表 (3) 预计资产负债表 3、资本支出预算 有关资本支出的问题在本书的第七章中讨论,本章主要讨论有关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原理。 四、全面预算的编制要点 编制顺序是先编制销售预算,然后再以“以销定产”的方法,依次编制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同时编制各项专门决策预算;最后,根据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再编制财务预算。 企业的财务预算是在上述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基础上,按照一般会计原则和方法编制出来的。 预计损益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计现金流量表 1.销售预算 通过对企业未来产品销售情况所作的预测,推测出下一预算期的产品销量和销售单价,这样就可求出预计的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 从上式可见,销售预算实际受到销售量和销售单价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销售预测的方法在第四章中已作过详细介绍。 销售预测仅仅是初步的估计,企业在编制预算时,通常还需考虑预测结果是否与公司的战略计划相吻合,企业的预算委员会经讨论,可能会在销售预测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如在加强促销手段的基础上,适当调高销售量的预测数。 2.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是根据预计的销售量和预计的期初、期末产成品存货量,按产品分别计算出每 一个产品的预计生产量,计算方法为: 预计生产量 ,预计销售量 +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量,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量 生产预算反映的是在满足销售需求和期末产成品存货量的基础上,公司应生产的产品数量。 编制生产预算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的销售能力,同时还要考虑预算期初和期末的存货量,因为一般企业通常都会保持一定的存货储备量,以应付生产和销售的不确定性。 3.直接材料预算 预计生产量确定以后,按照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消耗量,同时考虑预计期初、期末的材料存货量,便可以编制直接材料预算: 预计直接材料采购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耗用量 ,预计期末材料存货 ,预计期初材料存货 根据计算所得到的预计直接材料采购量,不仅可以安排预算期内的采购计划,同时也可得到直接材料的预算额: 直接材料预算额,直接材料预计采购量×直接材料单价 与生产预算相同,在编制直接材料预算时考虑期初、期末存货的目的也在于尽可能地降低产品成本,避免因材料存货不足影响生产,或由于材料存货过多而造成资金的积压和浪费。 4.直接人工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与直接材料预算相似,也是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直接人工预算额,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时×小时工资率 5.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预算是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产品成本的计划。这些成本按照其与生产量的相关性,通常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类(即通常所说的成本性态分类)。 不同性态的制造费用,其预算的编制方法也完全不同。因此,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时,通常是将两类费用分别进行编制的。 变动制造费用与生产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因此其计算方法为: 变动制造费用预算额,预计生产人工总工时×单位产品预定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与生产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其预算通常都是根据上年的实际水平,经过适当的调整而取得的。此外,固定资产折旧作为一项固定制造费用,由于其不涉及现金的支出,因此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时,需要将其从固定制造费用中扣除。 6.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 期末产成品量不仅影响到生产预算,而且其预计金额也直接对预计收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 其预算方法为:先确定产成品的单位成本,然后将产成品的单位成本乘以预计的期末产成品量即可: 期末产成品存货=产成品的单位成本 ×预计的期末产成品量 7. 销售成本预算 销售成本预算是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按产品对其单位成本进行归集,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然后便可以得到销售成本的预算: 销售预算=产品单价×预计销售量 8.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 销售与管理费用包括除制造费用外的其他所有费用,这些费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与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相同,也是按照费用的不同性态分别进行编制的。 3.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是各所有有关现金收支的预算的汇总,通常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现金不足,以及资金的筹集与应用等四个组成部分。现金预算是企业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企业合理地安排和调动资金,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10.预计收益表 预计收益表是在上述各经营预测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编制的,其编制方法与编制一般财务报表中的损益表相同。预计收益表揭示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企业管理当局可据此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并适时调整其经营策略。 11.预计资产负债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预算期末各帐户的预计余额,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据此了解到企业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企业不良财务状况的出现。 预计资产负债表是在预算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根据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现金预算的有关结果,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后编制而成的。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11周 课题: 第八章 全面预算管理 第二节 预算编制方法 课次:21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 1、营业预算 (1) 销售预算(2) 生产预算(3) 销售成本预算(4)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2 、财务预算3、资本支出预算;掌握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全面预算体系;预算管理程序;预算考核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全面预算体系;预算管理程序;预算考核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全面预算体系;预算管理程序;预算考核的方法。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八章 全面预算管理 第二节 预算编制方法 一、固定预算 固定预算是一种最基本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该方法所涉及到的各项预定指标均为固定数据。这种预算方设法也叫静态预算。 案例 8----3-8 补充: 现金预算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在现金预算的编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资金筹措与运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借款调整现金余缺,二是利用有价证券调整现金余缺; (2)各种借款通常按期初借款、期末还款来确定借款期间,并据以计算借款利息; (3)期末现金余额通常为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并按“现金余缺”栏数字减“期末现金余额” 栏数字进行资金筹措与运用; (4)“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栏的数字均来源于各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 二、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就是在变动成本法下,充分考虑到预算期各预定指标可能发生的变化,而编制出的能适应各预定指标不同变化情况的预算,从而使得预算对企业在预算期的实际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这种预算方法也称作动态预算。 弹性预算仅以某个“相关范围”为编制基础,而不是以某个单一业务水准为基础;其性质是“动态的”。 弹性预算是为克服固定预算缺点而设计的,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按一系列可能达到的预计业务量水平(如按一定百分之比间隔)编制的能适应多种情况的预算。弹性预算能规定不同业务量条件下的预算收支,适用面宽,机动性强,具有弹性。 预算编制基础的选定 在决定选择的业务基础,至少应考虑下列三个因素: 1.所选择的业务基础与制造费用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存在; 2.所选择的业务基础,应避免用金额来表示; 3.所选择的业务基础,应尽量简单并且易于了解。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比较与选择 虽然弹性预算能够解决制定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但也不是所有的公司的部门都需要适用弹性预算。 (1)固定预算的优势 在固定预算中,预算是根据计划编制的,但实际生产数量可能并非如此。但最终评价目业绩时并没有根据调整以后的数量对业绩进行衡量。也就是说没有考虑数量波动的影响,而只是比较了总的预算数额与实际数之间的差异(包括了数量波动的影响)。因此,对于数量上的波动,管理人员是需要负责的。前面我们指出了在生产部门使用固定预算造成了不可比, 但如果这种数量的波动能由管理人员来控制的话,固定预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2)弹性预算的优势 在编制调整弹性预算时,考虑了数量的影响,因此实际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就没有包含数量的波动。因此,如果管理人员对数量是不可控的,那么弹性预算就是一种合适的方法,由此可见,运用弹性预算可以减少管理人员因数量变动而承担的风险。 (3)二者差异比较 这两种不同的预算方法差别在于管理人员对数量的控制能力不一样。如果管理人员对数量具有某种程度的控制能力时,他才需对数量变动的影响负责。 三、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Zero-base budget亦称ZBB)法是一种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所创建的,目前已被西方国家作为费用预算的编制方法之一。 零基预算主要用于对各项费用的预算,其主要特点是各项费用的预算数完全不受以往费用水平的影响,而是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并按照各项开支的重要程度来编制预算。 传统的费用预算是以现有的费用水平为基础,根据计算期内有关业务进行,这被称为增量预算。这是由于公司详细的专门知识和信息自下而上的。企业的低层管理人员一般通过对当年预算的各个项目进行产量调整后,编制出下一年的预算。 其基本假定是:企业现有的每项活动都是企业不断发展所必须的;在未来会计年度内企业至少必须以现有费用水平继续存;现有费用已得到有效的利用;增加费用预算是值得的。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在指导思想上,以承认现实的基本合理性为出发点,从而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开支也会继续存在下去,甚至有增无减,造成资金的巨大浪费。 零基预算针对传统预算的缺点进行改革,它要求对各个业务项目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逐个进行估算,并说明其经济效果,在此基础上,按项目的轻重缓急性质;分配预算经费。 零基预算的编制步骤: 1(确定预算期的生产经营目标,如利润目标、销售目标,或生产目标等,以便于各部门据此制定出各项固定费用的支出方案。 2(对预算期各项费用的支出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权衡轻重缓急,划分成不同等级并排出先后顺序。 3(按照已排出的等级和顺序,并根据企业预算期可用于费用开支的资金数额分配资金,落实预算。 零基预算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避免了原来不合理的费用开支对预算期费用预算的影响,因而具有能够充分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减少资金的浪费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那些较难分辨其产出的服务性部门。 零基预算的不足: 1.业绩差的经理人员会认为零基预算是对他的一种威胁,因此拒绝接受; 2.工作量较大,费用较昂贵; 3.评级和资源分配具有主观性,易于引起部门间的矛盾; 4.易于引起人产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 四、概率预算 概率预算是为了反应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各预定指标可能发生的变化而编制出的预算。它不仅考虑了各因素可能发生变化的水平范围,而且还考虑到在此范围内有关数据可能 出现的概率情况。因此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不仅要对有关变量的相应数值进行加工,而且还需对有关变量可预期的概率进行分析。 用该方法编制出来的预算由于在其形成过程中,把各种可预计到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了,因而比较接近于客观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对各种经营情况及其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作到心中无数,有备无患。 五、滚动预算 滚动预算(Rolling Budget)也叫“永续预算”或“连续预算”,它与一般预算的重要区别在于其预算期不是固定在某一期间(一般预算的预算期通常是一年,并且保持与会计年度相一致)。 滚动预算的预算期一般也是一年,但是每执行完一个月后,就要将这个月的经营成果与预算数相对比,从中找出差异及原因,并据此对剩余11个月的预算进行调整,同时自动增加一个月的预算,使新的预算期仍旧保持为一年。 1.滚动预算的优点: 能使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一年的经营活动进行持续不断的计划,并在预算中经常保持一个稳定的视野,而不至于等到原有预算执行快结束时,匆促编制新预算,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稳定有序地进行。 2.滚动预算的缺点 它缺点也源自其优点:预算的自动延伸工作比较耗时,代价较大;要说明经理人员确信不断调整过程是值得的。 全面预算体系 预算管理程序 全面预算体系 全面预算流程 1.确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战略规划、业务计划与预算的关系 2.编制公司的年度预算 3.预算的执行、监控、考核、分析和调整 1、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并对经营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 2、通过将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相联系,推进预算更好地执行 3、对于一切导致支出的行为,都首先需要经过预算审核 4、公司年度预算具有权威性,不宜频繁调整,一般在年中调整一次 5、常用考核指标:预算与实际差异的绝对及相对金额;上一财务季度支出差异率;节省的成本与总成本的比率;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比率;投资失败比率 预算管理具体工作1——指标分类与权重设定 预算指标按对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可划分为基本指标、辅助指标、修正指标和否决指标: 预算管理具体工作2——预算考核分值计算 预算管理具体工作3——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11 年 月 日第11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 掌握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典型的编制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第11周 课题: 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第二节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课次:22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 掌握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教学重点: 掌握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教学难点: 掌握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 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一、标准成本的作用 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 2.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 3.可以为企业的例外管理提供数据。 4.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和预测。 5.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以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二、 标准成本的种类 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 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标准成本的种类 1.理想标准成本 2.正常标准成本 3.现 实标准成本 三、 成本差异的种类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也称标准差异。 成本差异按成本的构成可以 分为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费用差异。 制造费用差异(即间接制造费 用差异)按其形成的原因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两部分。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差异都属于变动成本,决定 变动成本数额的因素是价格和耗用数量。 第二节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实际用量=直接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实际产量 标准用量=直接材料耗用标准×实际产量 直接材料成本是变动成本,其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价格差异是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所产生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 ×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 数量差异是单位实际材料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材料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数量差异,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材料单位标准耗用量)×标准价格 三、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单位产品工时耗用标准×实际工时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等于直接人工工资率乘以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属于变动成本,其成本差异包括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也称直接人工价格差异,类似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类似材料价格差异。所以,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类似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所产生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是指单位实际人工工时耗用量脱离单位标准人工工时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 现将以上公式综合如下: 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1) // 人工工资率差异 \\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2)// =(1)-(2) \\ //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 / 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 =(1)-(3) 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3)// =(2)-(3) 【例2】 三、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 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实际分配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是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与直接人工工时相乘之积,因此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类似于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类似于材料用量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例3】.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第12周 课题: 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三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第四节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课次:23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 掌握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 掌握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教学难点: 掌握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九章 标准成本法 第三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控制 一、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期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 其中: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 率×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算固定制造 费用/预算工时) 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 固定制造费用是固定成本,它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固定制 造费用成本差异不能简单地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种类型。 根据固定制造费用不随业务 量的变动而变动的特点,为了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必须设定一个预算工时,实际 工时与预算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叫做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程度 差异。因此,固定制造费用差异除了像变动制造费用那样包括开支差异和效率差异外,还包 括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第四节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一、成本差异核算账户 采用标准成本法时,针对各种成本差异,应另设置各个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 在材料成本差异方面,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两个账户;在直接人工差异方面,设置“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账户;在变动制造费差异方面,设置“变动制造费开支差异”和“变动制造费效率差异”两个账户; 在固定制造费差异方面,应设置“固定制造费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效率差异”三个账户,分别核算三种不同的固定制造费差异。各种成本差异类账户的借方核算发生的不利差异,贷方核算发生的有利差异。 二、成本差异的归集 对于平时领用的原材料、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和各种变动、固定制造费用应先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账户里进行归集。月底计算、分析成本差异后,再将实际费用中的标准成本部分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账户转入“制造成本”账户; 将完工产品的标准成本从“制造成本”账户转入“产成品”账户。随着产品的销售,再将已售产品的标准成本从“产成品”转入“销售成本”账户。对于各种成本差异,应将其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账户转入各个相应的成本差异账户。 三、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随着产品的出售以及产品成本的结转,期末对所发生的成本差异也应进行结转和处理。 成本差异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处理法和递延法。 (一)、直接处理法 直接处理法是指将本期发生的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由本期的销售产品负担,并全部从利润表的销售收入项下扣减,不再分配给期末在产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这时,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 随着产品的出售,应将本期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由“产成品”账户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而各个差异账户的余额,则应于期末直接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同时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本期的利润上,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但这种方法要求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合理和切合实际并且要不断进行修订,这样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成本才能切合实际。 (二)、递延法 递延法是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 这样分配后,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利润表的产品销售成本反映的也是本期已销售产品的实际成本。 这种方法期末差异分配非常复杂,不便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另外,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利润表的产品销售成本反映的也是本期已销售产品的实际成本,这样就不便于本期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所以,西方企业一般都采用第一种方法。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第十章 责 任 会 计 11 年 月 日第12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企业内 部以可控责任为目标划分责任中心,然后掌握为每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典型责任预算的编制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12周 课题: 第十章 责 任 会 计 第一节 责任会计概述 第二节 责任中心 课次:24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企业内 部以可控责任为目标划分责任中心,然后掌握为每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教学重点: 掌握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教学难点: 掌握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章 责 任 会 计 责任会计是指以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中心为会计主体、以责任中心可控的 资金运动为对象、对责任中心进行控制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是会计核算和会计 管理向企业内部纵深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要求在企业内 部以可控责任为目标划分责任中心,然后为每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第一节 责任会计概述 一、分权管理与责任会计 实施分权管理的主要原因包括: 1.信息的专门化 2.反应的及时化 3.下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企业越是下放经营管理权,就越要加强内部控制。 于是很多大型企业将所属各级、各部门按其 权力和责任的大小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等责任中心,实行分权管理, 其结果是各分权单位之间既有自身利益,又不允许各分权单位在所有方面像一个独立的组织 那样进行经营。 1.将企业内部单位划分为一定的责任中心,赋予一定的经济责任和权力。责任中心可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责任会计中,事前的计划、事中 的核算和事后的分析都是以责任中心为基础进行的。 二、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 (一)、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 2.确定业绩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确定衡量责任中 心目标的一般尺度,可以是可控成本和利润额等; (2)确定目标尺度的解释方法; (3)规定业 绩尺度的计量方法,如成本分摊、内部结算价格等; (4)选择预算或标准的形式,如固定预 算或弹性预算; (5)确定报告的时间、内容和形式。 3.根据经济责任完成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二)、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 实施责任会计同样需要经过三个环节: 1.编制责任预算 2. 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 3.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 三、责任会计的基本原则 1.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2.总体优化原则 3.公平性原则 4.可控性原则 5.反馈性原则 6.重要性原则 第二节 责 任 中 心 责任中心是指根据其管理权限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并能反映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企业内 部单位。 为了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必要将整个企业逐级划分为许多个责任领域,即 责任中心。 划分责任中心并不是以成本利润或投资的发生额大小为依据的,而是依据发生与 否和是否能分清责任。 凡是管理上可分、责任可以辨认、成绩可以单独考核的单位,都可以 划分为责任中心,大到分公司、地区工厂或部门,小到车间、班组或某一个机台。 一、成本(费用)中心 (一)、责任成本 成本中心是指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 任何只发生成本的责任领 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对这类责任中心只是考核成本,而不能考核其他内容。 成本中心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对成本中心来说,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即可控成本;有些则 是无法控制的,即不可控成本。显然,成本中心只能对其可控成本负责。 一般来讲,可控成 本应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责任中心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将要发生的成本; (2)责 任中心能够对成本进行计量; (3)责任中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 凡是不能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成本通常为不可控成本,一般不在成本中心的责任范围之内 。 成本的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而言的,这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次的高 低、管理权限的大小以及控制范围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二)、成本中心的分类 成本中心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责任中心,通常可以按以下标准分类。 1.按管理范围划分。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分别负责着不同的业务,因而拥有着各自的管理 范围. 成本中心据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生产车间或分厂、仓库、管理部门。 2.按管理层次划分。如果说按管理范围划分成本中心是横向的,那么按管理层次划分 则是在横向划分的基础上,对成本中心进行纵向的划分。 (1)车间—(工段)班组—个人三级成本中心。 (2)仓库—保管人员两级成本中心。 (3)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两级成本中心。 二、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是指既要发生成本,又能取得收入,还能根据收入与成本计算利润这样一种 责任中心。 利润中心的成本和收入,对利润中心来说都必须是可控的。以可控收入减去可控成本就是 利润中心的可控利润,也就是责任利润。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可控成 本(费用),所以成为利润中心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可控收入。 (一)、责任利润 对利润中心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是其可控利润,即责任利润。 如果利润中心获得的利润中有该利润中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则必须进行调整。将利润中心的实际责任利润与责任利润预算进行比较,可以反映出利润中心责任利润预算的完成情况。将完成情况与对利润中心的奖惩结合起来,可以进一步调动利润中心增加利润的积极性。 利润中心可以分为两类: 以对外销售产品而取得实际收入为特征的自然利润中心 ; 以产品在企业内部流转而取得内部销售收入为特征的人为利润中心。 (二)、利润中心的分类 1.自然利润中心 具有完全的价格制定权的自然利润中心称为完全的自然 利润中心;只有部分价格制定权或只有价格执行权的自然利润中心称为不完全的自然利润中 心。 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自然利润中心价格制定权的大小是以企业内部职能如何划分为转移的,而对一个企业来说,理应完全拥有价格制定权。 完全的自然利润中心还应拥有材料采购权和生产决策权。 2.人为利润中心 人为利润中心有两种,它们在收入的计算上采用了不同的计价基础: 一 种是包含利润在内的内部结算价格(即前述可控收入的第二种含义; 另一种是成本型内部结 算价格(即前述可控收入的第三种含义。 这两类人为利润中心的差别是明显的: 前者的利润 是在生产过程中业已创造,但尚未实现的利润;后者的利润其实只是产品成本差异。为使责 任中心能够更明确地体现其特点,我们只把前者称为人为利润中心,而把后者仍称为成本中 心。 投资中心是指既要发生成本又能取得收入、获得利润,还有权进行投资这样一种责任中 心。 该种责任中心不仅要对责任成本、责任利润负责,还要对投资的收益负责。 三、投资中心 显然,投资中心应拥有较大的生产经营决策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如总公司下属的独 立核算的分公司或分厂等。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13周 课题: 第十章 责 任 会 计 第三节 内部结算价格 课次:25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企业内 部以可控责任为目标划分责任中心,然后掌握为每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教学重点: 掌握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教学难点: 掌握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章 责 任 会 计 第三节 内部结算价格 在责任会计体系中,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责任中心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存在的,为了分清经济责任,各责任中心之间的经济往来,应当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实行“商品交换”。 各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要按照一定的价格,采用一定的结算方式,进行计价结算。这种计价结算并不真正动用企业货币资金,而是一种观念上的货币结算,是一种资金限额指标的结算。计价结算过程中使用的价格,称为内部结算价格。 一、内部结算价格的作用和制定原则 (一)、内部结算价格的作用和制定原则 1.内部结算价格是分清各责任中心经济责任的重要依据。 2.内部结算价格是测定各责任中心资金流量的重要依据。 3.内部结算价格是考核各责任中心生产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 (二)、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应遵循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目标一致性原则 3.激励性原则 二、内部结算价格的类型 (一)、计划制造成本型内部结算价格 是以产品的计划制造成本为依据制定的,即以制造成本法下的计划单位 成本作为内部结算单价,它适用于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中心之间的往来结算 。 (二)、计划变动成本型内部结算价格 是以产品的计划变动成本为依据制定的,即以单位产品的计划变动成本 作为内部结算单价,它适用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中心之间的往来结算。 (三)、计划变动成本加计划固定总成本型内部结算价格 这类内部结算价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产品的计划变动成本,另一部分是计划固定总成 本,它适用于采用各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成本中心相互之间的往来结算。 (四)、计划制造成本加利润型内部结算价格 是以产品的计划制造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制定的,即以单位产品 的计划制造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计划单位利润作为内部结算单价,它适用于人为利润中心之 间的往来结算。 (五)、市场价格型内部结算价格 是以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为基础制定的,即以单位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作 为内部结算单价,它适用于完全的自然利润中心之间的往来结算。 (六)、双重内部结算价格 采用双重内部结算价格,就是提供产品的责任中心转出产品与接受产品的责任中心转入产品 ,分别按照不同的内部结算价格结算,其差额由会计部门进行调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13周 课题: 第十章 责 任 会 计 第四节 责任预算的编制与考核 课次:26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企业内 部以可控责任为目标划分责任中心,然后掌握为每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教学重点: 掌握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教学难点: 掌握编制责任预算并按责任中心组织核 算工作,最后通过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并兑现奖惩。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章 责 任 会 计 第四节 责任预算的编制与考核 第一节 责任预算 责任预算是从责任中心的角度,对总预算进行分解而形成的各责任中心自己的预算。 确切地说,责任预算实际上是一种把总预算中确定的目标,按照 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进行划分,落实到各部门和每层组织,以调动它们的积极性,从而保证 实现整个企业总目标的预算体系。 指标的分解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一)、分割法 :是指将企业预算指标划分为若干个分指标,而分指标的合计数恰好等于预算指标 数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绝对指标的分解,如收入总额、成本总额、资金总额等 。 (二)、指标变形分解法 是指将总指标(亦可称为原形指标)分解为构成总指标的若干要素的分指标( 即变形指标)的一种方法。例如,企业成本预算指标可以分解为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 及福利费、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分指标。 二、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 企业产品成本预算确定以后,应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种、各级次的成本中心 ,成为其各自的责任成本预算。 成本分解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完全成本分解法 变动成本分解法 1. 完全成本分解法 就是将车间成本中心的当期费用预算按照各项消耗定额在各种产品及其 零部件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各种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如果最后工序车间的 产成品总成本预算不大于产品生产目标成本(假定期初、期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很小),就说明各车间成本中心的成本预算能够满足企业成本预算的约束条件,因而可以将其作为各自的责任成本预算加以落实;相反,如果大于产品生产目标成本,则应对各成本中心的成本预算进行调整,直至满足企业成本预算的约束条件。 2. 变动成本分解法 就是将各生产车间成本中心的全部生产费用预算按照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预 算和固定成本预算两大部分,并将变动成本预算按照各项消耗定额在各种产品及零部件之间 进行分配,将固定成本预算按照可控区域直接在各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分配; 然后由各成本中 心将 本中心生产的产品及零部件所分配的变动成本及本中心可控的固定成本进行汇总,编制 成责任成本预算;最后再将责任成本预算按照费用要素进行分类,编制成按要素费用反映的 产品成本预算。 三、责任预算的考核 责任会计的考核也就是对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实施结果的考核。考核工作包括利用责任 中心编制的责任报告对责任中心各项责任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 揭 示存在问题与不足,并给予合理的奖惩,以利于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责任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 对责任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责任预算数与实际完成数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按照重要性原则,首先应当侧重于重点差异的分析。重点差异可分为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两 类。 责任中心工作成果的奖惩 在对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应当对其工作成果作出科学的、合 理的评价,并将其责任预算执行结果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教 案 第十一章 存 货 决 策 11 年 月 日第14周 概 述 本章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企业存货成本,然后掌握经济批量决策 ;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储存成本的思考 零存货的管理。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经济批量决策 ;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储存成本的思考 零存货的管理。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典型责任预算的编制方法;。 本章教学方法、方式: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主要参考资料: 1(管理会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潘飞;2011 2( 《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 规划教材吴大军主编牛彦秀副主编;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管理会计》,作者:陆宇建、李冠众;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11年 月 日第14周 课题: 第十一章 存 货 决 策 第一节 存货成本 第二节 经济批量决策 课次:27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在讲授中注意有关制度与实务的结合。 教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企业存货成本,然后掌握经济批量决策 ;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储存成本的思考 零存货的管理。 教学重点: 经济批量决策 ;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储存成本的思考 零存货的管理。 教学难点: 经济批量决策 ;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储存成本的思考 零存货的管理。 单元教学方法、方式: 以讲授为主,指定参考教材,以加深学生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1.举例法2.比较法3.归纳法4.图示法5.练习法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作业问题分析、讲授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记: 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一章 存 货 决 策 第一节 存货成本 存货成本是企业由于储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反映供应、生产和储运三大环节的管理效益,从本质上讲存货成本是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和转移时所耗资源的货币表现。存货的功能。 一、采购成本 二、 订货成本 三、 储存成本 四、 缺货成本 第二节 经济批量决策 储存成本、订货成本、总成本的关系 (一)存货经济批量一般模型 --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是决定存货经济批量的两大因素 --与批量无关的固定的订货成本与固定的储存成本则称为无关成本,在确定经济批量时不必 考虑。 经济批量也就是可以通过使存货订货变动成本与储存变动成本之和最小的计算方法求得。 用公式表示如下: DQ TCKK,,,, c 2 Q 若使TC值最小,对TC求一阶导数,并令一阶导数等于零,此时的批量则称为最佳经济订货批量。 2KD* Q, cK TCKDK,2 c DKc 最佳订货次数N, K2 11 最佳订货周期T,, NDK c 2K (二)特殊情况下的存货经济批量的确定 1(存在销售折扣情况下的经济批量模型 -- 供应商为了扩大销售量,通常采用销售折扣的方式进行销售,即规定当一次采购量达到一定数额时给予购货方一定的价格优惠。 -- 在这种情况下,单位采购成本就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随着采购数量的增减变化而变化,此时企业在确定经济批量时,就要比较享受折扣与放弃折扣两种情况下的总成本,选择总成本较低者。 2(订货提前期和安全储备 企业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何时候发出订货单,二是为了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应建立多少保险性的存货储备量。即订货提前期和安全储备量。 订货提前期也就是再订货点,是指企业库存存货达到多少时企业发订货订单,此时的存货量就是再订货点的储备量。 再订货点=(订货至到货间隔期×每日耗用量)+保险储备量 设立保险储备量主要是预防企业订货提前期与耗用量不能完全确定,影响企业再订货点,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安全储备的存量虽然有用,但公司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增加企业储存成本以及存货所占用的资金。 最合理的安全储备存量应是使存货短缺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低。 --cont’ 3(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在建立基本模型时,假设存货一次全部入库,故存量增加时存量变化为一条垂直的直线。 --实际上企业各批存货可能是陆续入库,使存量陆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基本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改。 设每批订货数为Q,由于每日送货量为P,故该批货全部送达所需日数为Q/P,称之为送货期。因零件每日耗用量为d,故送货期内的全部耗用量为(Q/P)×d。由于零件边用边送,所 Q以每批送完时,最高库存量为 Qd,, p1Q平均存量则为 ()Qd,, 2p ,,DQd与批量有关的总成本为: TCQKK,,,,,1,,,,c Qp2,, 在订货变动成本与储存变动成本相等时,TC(Q)有最小值,故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的经济订货批量为: ,,DQd ,,,,KK1,,cQp2 ,, 2KDP* Q,,c KPd(), ,, ,,d* cTCQKDK,,21,, p,,三、存货储存期控制 加强对存货储存期的管理,能有效缩短存货的储存时间,加速存货周转,提高存货的管理水平。其中分析计算公式为: 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毛利-变动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毛利-每日单位变动储存成本×储存天数-固定储存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毛利-固定储存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保本储存天数= 每日单位变动储存成本达到目标利润的储存天数 毛利固定储存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目标利润,,, , 每日单位变动储存成本节约保本储存天数时某批存货获利或亏损 =每日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保本储存天数-实际储存天数) 四、零存货与适时性存货管理 -- 存货管理的理想状态莫过于存货库存趋近于零或根本没有存货,公司无需在存货上花费许多资金和精力。 -- 实现这种高层次的管理,就要求公司做到存货生产经营的需要与材料物资的供应同步,以便只有当公司生产过程中需要原材料或配件时,供应商才会将原料或配件送来,从而体现适时性(Just-in-Time)的管理。 采用零存货与适时性管理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供应商能够及时地供应批量不大但优质的材料与配件。 2(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供应环节不出问题。 3(各生产环节的工人应具有较高的素质与技能,能够保证所经手的产品的质量,防止损害有限的原料和配件。 例 在经济批量决策中,关键是选择并确定与决策相关的成本。在为存货模型编制数据时,应观察所掌握的每一项成本是否随下列项目的数量变化而变化: (1)存货的数量; (2)购入的数量; (3)一年内发出的订单数。 某公司的会计资料如下: 购买价格 每单位 8元 运入运费 每单位 0.6元 电话订货费 20元 装卸费 每单位 30,0.25元 存货税 每单位存货每年 0.4元 材料运到公司的成本 240元 接货人员的月工资 800元 库存保险费 每单位每年 0.10元 仓库租金 每月 1 200元 平均损失 每单位每年 1.20元 资本成本 每年 18% 每月处理的订单数 500份 上述数据中,有的与决策相关,有的则与决策无关,首先应加以区分。在此基础上,按前述 三个方面区分项目: 接货人员的工资及仓库租金并不随购入量、储存量或订单数的变动而变动,属于固定订货成 本或固定储存成本,与决策无关,可不予以考虑。 随存货数量变动的成本项目有: 存货税 0.4元 库存保险费 0.1元 平均损失 1.2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 计 1.7元 随购入数量变动的成本项目有: 购买价格 8元 运入运费 0.6元 装卸费 0.25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 计 8.85元 发出一次订单而发生的成本: 电话订货费 20元 装卸费 30元 材料运到公司的成本 240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 计 230元 上述三类成本,按每次订货成本、每单位材料年储存成本计算如下: 每次订货成本P,20,30,240,230(元) 单位材料年储存成本C,0.4,0.1,1.2,(8.85×18%) ,3.233(元) 如果该型材料年需求总量为6 000个单位,则: (单位) 年最低成本合计 (元) 经济订 购批量 在有数量折扣的决策中,订货成本、储存成本以及采购成本都是订购批量决策中的相关成本。 这时,上述三种成本的年成本合计最低的方案,才是最优方案。 广 东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天 河 学 院 单 元 教 案 首 页 年 月 日 第 14周 课题: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 课次:第 28 次 教学方法:讲授 教具:粉笔及黑板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企业存货成本,然后掌握经济批量决策 ;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储存成本的思考以及零存货的管理。 教学重点:经济批量决策 ;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储存成本的思考 零存货的管理。 教学难点:经济批量决策 ;经济批量的扩展应用;储存成本的思考 零存货的管理。 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1、讲授新课 87分钟 2、新课小结 3分钟 课后记: 单 元 教 案 续 页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导入 关于存货的决策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学会之后可以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努力学习。 二、讲授新课 某公司全年需用B零件12 500件,每次订购费用为1 236元,每件B零件全年储存成本为5元,零售价每件70元,资本成本率25,。供应商为扩大销售,现规定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购单位数 折扣(每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33 无折扣 1 000,1 333 1.00 2 000,4 333 1.50 5 000,3 333 1.80 10 000及以上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考虑资本成本率的情况下,如果把数量折扣看作是机会成本(放弃可获得的最大订购量折扣而形成的机会成本,等于该最大订购量折扣与该公司拟选订购政策的折扣之间的差额),则应采用以下方法: ? 计算没有数量折扣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 Q *,?(2×12 500×1 236)?(5,70×25%) ,1 200(件) 于是,该公司的最优订购量应是1 200件,或是2 000件、5 000件、10 000件。 ?计算1 200件时的成本总额(63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储存成本 ,(1 200 ?2)×(5,63×25%) ,13 350(元) 订购成本 ,(12 500?1 200)×1 236 ,13 500(元) 放弃折扣,12 500×(2,1) ,12 500(元) 成本总额,13 350,13 500,12 500 ,33 350(元) ?计算2 000件时的成本总额(68.5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储存成本 ,(2 000?2)×(5,68.5×25%) ,22 125(元) 订购成本 ,(12 500? 2000)×1 236 ,8 100(元) 放弃折扣 ,12 500×(2,1.5) ,6 250(元) 成本总额 ,22 125,8 100,6 250 ,36 476(元) ?计算5 000件时的成本总额(68.2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储存成本,(5 000?2)×(5,68.2×25%) ,55 125(元) 订购成本,(12 500? 5000)×1 236 ,3 240(元) 放弃折扣,12 500×(2,1.8) ,2 500(元) 成本总额,55 125,3 240,2 500 ,60 865(元) ?计算10 000件时的成本总额(68元为该水平的折扣净额)。 储存成本,(10 000?2)×(5,68×25%) ,110 000(元) 订购成本,(12 500?10 000)×1 236 ,1 620(元) 放弃折扣,0 成本总额,110 000,1 620 ,111 620(元) 从上述计算可知,最优订购量就是成本总额最低的那一项,即2 000件。 从本质上讲储存成本是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停留和转移所耗费资源的货币表现。 传统管理会计认为存货的功能在于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因而储存成本是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必要耗费,可以通过最优经济批量的计算进行有效控制。 三、新课小结: 本节介绍了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重点讲述了最优订购批量的决策。 四、布置作业: 1.已知:某投资中心投资额为100 000元,年净利润额为18 000元,企业为该投资中心规定的投资利润率为15%。 要求:计算该投资中心的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 2.已知:A公司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40 000元,营业资产为16 000元;B公司2004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 000元,营业资产为20 000元。如果两家公司均希望其2004年的投资利润率达到15% 要求:分别计算A、B公司在2004年的销售利润率。 3.已知:D公司某投资中心A原投资利润率为18%,营业资产为500 000元,营业利润为100 000。现有一项业务,需要借入资金200 000元,可获利68 000元。要求: (1) 若以投资利润率作为评价和考核投资中心A的依据,作出A投资中心是否愿意投资于这项新的业务的决策。 (2) 若以剩余收益作为评价和考核投资中心A工作成果的依据,新项目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为15%,作出A投资中心是否愿意投资于这个新项目决策。
本文档为【《管理会计学》教案伍雄伟最最新new】,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3KB
软件:Word
页数:15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2-04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