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偶然与必然 熊思东-科学的偶然与必然

偶然与必然 熊思东-科学的偶然与必然

举报
开通vip

偶然与必然 熊思东-科学的偶然与必然偶然与必然 熊思东-科学的偶然与必然 科学的偶然与必然:从抗体研究说起 上海交通大学 熊思东 今天题目是《科学的偶然和必然》,从以抗体研究作为一个例子,来给各位介绍为什么说科学的研究,当然它有内在的规律,它有它的必然性,但是同时也有偶然性。我们在座同学都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想对偶然性和必然性都有很好的一些见解。总而言之,这个,必然性是,我们总是说,把它说成是事物内在的一些基本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必然发生的;而偶然性呢,是非必然的。但是呢,常常我们在偶然性中蕴藏着必然,必然也以偶然的方式来发生,这...

偶然与必然 熊思东-科学的偶然与必然
偶然与必然 熊思东-科学的偶然与必然 科学的偶然与必然:从抗体研究说起 上海交通大学 熊思东 今天题目是《科学的偶然和必然》,从以抗体研究作为一个例子,来给各位介绍为什么说科学的研究,当然它有内在的规律,它有它的必然性,但是同时也有偶然性。我们在座同学都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想对偶然性和必然性都有很好的一些见解。总而言之,这个,必然性是,我们总是说,把它说成是事物内在的一些基本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必然发生的;而偶然性呢,是非必然的。但是呢,常常我们在偶然性中蕴藏着必然,必然也以偶然的方式来发生,这些科学哲学的道理,我想各位都很清晰,所以我呢就不花很大精力来给大家介绍什么是偶然性,什么是必然性。 但是我想从下面讲的内容里面,大家可以感觉到,在整个抗体研究过程中,将有哪些是科学家的必然的发现,或者说 1 哪些是他的偶然的发现。但是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即便是看似一些偶然的现象,实际上是这些科学家在过去的研究中所花费的非常大的精力才获得的。 那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关于抗体,可能在座同学不一定很了解抗体。我们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抗体呢是免疫系统的一个分子,众多分子中的一个。一般来说,我们大家对抗体的理解就是机体产生了抗体,就表明你对某种疾病具有了抵抗能力,就可以抵抗某种疾病的感染,或者说某种病原体的侵袭。我们现在学校里面可能在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各位同学要打甲型流感的疫苗。那打疫苗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通过疫苗的注射能够在各位接种疫苗者里面能够产生抗体,产生的抗体就可以抵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使你不得甲型流感。所以我今天讲的工作啊,是关于这样一个很特定的一个免疫分子,这样一个抗体的分子,我希望从抗体是怎么发现的,或者我们怎么一步一步认识这个抗体的过程中,让各位同学能够理解科学研究的魅力,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这些必然规律中,这些必然的规律和我们看似一些偶然的现象中,蕴藏着一些的必然的一些现象。 由于抗体它主要是针对疾病的,所以我们就很有必要来讲讲疾病。实际上疾病呢是从人类一旦产生以后,疾病就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或者说一旦有了生命以后,疾病就伴随着生命而出现,所以如果我们说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呢是一个 2 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我们整个人类能够生存到现在,那是因为跟疾病长期斗争的一个结果。那么,这是一张很有名的名画,叫Triumph of the death,说我们人类这个之所以能够战胜疾病,在早期的时候并不是通过我们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一些方法来战胜疾病,而是以死亡为代价来战胜疾病。一部分得病的人死亡了,剩下的那部分人就不会再得这个疾病,因为病原体没有了,或者传染源没有了,所以我们人之所以能够战胜疾病,在很落后的时期呢,是以死亡为代价的,所以人类的生存是一种死亡的胜利,是因为死亡而以这个为代价而换取了新生。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不知道疾病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引起疾病,那么但是尽管我们不知道疾病怎么产生,可是我们一直知道疾病就像一把Damocles的剑一样,Damocles剑一样一直高悬在人类的头上,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因此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从来就没有放松过。但是疾病是从哪里来的呢,早期的时候,我们一直不知道疾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是《圣经》启示录中的一个片段,它讲述的,这是一个杜勒在1498年画的一幅画,是讲的人类世界末日有四种力量,哪个使得世界,把世界引向世界末日,一种是战争,一个是饥荒,一个是死亡,另外就是瘟疫。认为在四个最可怕的力量中,瘟疫是由第四骑士带到世界上来的,所以是一种恐怖的力量。那么这幅画呢是在1869年画的一幅画,是 3 魔鬼将这个疾病带到了人间。这是因为我们对疾病了解不多,那么,传为更多的是疾病是由Pandora,是由潘多拉在她的魔盒里面,打开魔盒有很多疾病就开始进入到人间。所以总体上来说,在早期的时候,虽然人们长期饱受疾病的困惑,但是我们一直不太清楚疾病是怎么产生的。 虽然我们对疾病不很了解,但是疾病一直就没有离开过人类,在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到现在为止,我们基本上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疾病的流行,每一次流行都引起人类一些毁灭性的,对人类给与一些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第一次瘟疫流行的时候的一些场景,这个疾病使得人类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人类很多的进程。 在这些疾病中,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就是smallpox,叫天花,这是天花的一个典型的病变,引起疱疹。那么这个病呢,是在历史上曾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疾病,我们国家曾经把这个疾病列为烈性传染病,也叫甲型传染病之一。我们国家有三个烈性传染病,在世界上也是把它列为烈性传染病,一个是鼠疫,一个是天花,一个是霍乱。那么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叫天花,所以在人类历史几次大的瘟疫流行中,有许多很严重的疾病。我这里给大家举的例子是天花,我为什么要讲天花,是因为跟后面的一些工作非常有意思。 天花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一个疾病,在公元前1157 4 年,这个Rameses V,在拉美西斯五世的,这是他的木乃伊,在他的木乃伊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木乃伊,就可以看到他脸上,有许多天花样的病变,出现了一些斑疹,一些麻疹,所以现在我们推测,大概Rameses V可能是因为得天花而死亡,而那个时候呢,他是在公元前1157年,所以这个疾病是个非常古老的疾病,最起码离现在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个疾病我们把它称之为天花,为什么把它称之为天花呢,是因为最早的时候呢是在公元570年,由瑞士的主教,叫Marius,他首先呢用了variola这个字来描述这样一个疾病,它的主要的意思是,这个字是来自于拉丁文,主要的意思是pimple或者spot,就是斑点的意思,就是因为这个疾病,一旦人得了这个疾病呢,就会引起一些斑疹,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来源于varus,是丘疹,拉丁语的丘疹的意思,在10世纪的时候呢,Anglo-Saxons他用了poc or pocca这个字,来用两个字呢来合成了叫pox,pox是来自于这两个字,它的意思呢就是pouches的意思,是斑疹,但是这个斑疹呢是一个很奇怪的是一个中间凹陷的斑疹,跟我们一般看到的斑疹不一样,我们看到很多斑丘疹都是中间凸起来的,而这个呢是中间凹陷的一个斑疹,那么到了16世纪,英国人在这个pox前面加了个small,主要是要跟梅毒区分,因为梅毒叫great pox,那么这样一个疾病呢,就叫small pox ,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天花,所以天花这个疾病在公元前1100多年,我 5 们就已经知道这个疾病在人类流行,而这个疾病的来源呢是,smallpox是从这些演绎过来的,之所以叫small,是因为跟great有所区别,great是指梅毒引起的。那对这个疾病,可以如果我们讲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啊可以更追溯到公元前1100多年前,公元前2000多年的时候,这个就有了描述,关于这个疾病的描述,在公元前430年,这个,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哲学家,他在他自己《论传染》这本书里面就已经很清晰地描述了,凡是得过这个病的人,不太容易第二次得这个病,凡是患过这个病者,可以免于再患同样一个疾病,这实际上是跟我们今天的免疫的概念是非常接近的,因为免疫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当一个人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免疫力以后,他就具备有抵抗这种疾病感染的能力,所以在公元前430年,实际上人们已经有比较朴实的免疫的概念,我们国家的,我们的古人,或者我们的祖先,在理解天花和在认识天花控制天花过程中,做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晋朝的时候呢,在《肘后方》,葛洪的《肘后方》里面,对天花就有很详细的描述,一直到唐朝的时候呢,江南赵氏已经有很好的办法,通过种鼻苗的方式来预防这种天花,来预防天花的发生,那时候叫时苗,到了宋朝的时候呢,中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种痘的技术,随着这个时间的迁移,种痘的技术越来越发展,而且成为非常成熟的技术,已经有不同的方法,有痘浆法,有旱苗法,有痘衣法,并且呢这个到1742年,在 6 《种痘心法要旨》里面,还出现了水苗的方法,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有四种不同的方法来预防这样一个很严重的疾病的发生,分别是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和水苗法,这些四种不同的方法,用我们今天的观念来看,这就是四种不同方法制备出来的疫苗,就是一个预防天花感染的一种疫苗,痘衣法是从因天花得病的人的衣服,把他衣服拿来,因为在衣服上有沾染了很多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因为在衣服上的它的复制能 力很差,所以它一般都是减毒的,痘浆法是存在病人的分泌液里面的,旱苗是把这些病原体干了以后,干制以后形成的。水苗是把这个干制的疫苗再泡在水里面,来给病人服用,所以这时候已经有非常好的这个制备疫苗的方法。这些,这个描述的是唐朝的时候,江南赵氏在接种,给小孩来接种,通过吹鼻的方法来接种痘苗。这个痘苗一个显著特点是来自于因天花而死亡的病人的组织,病变的组织,把因为得天花死亡的人的组织拿来,来制成这样疫苗,来接种给一个健康小孩,这个小孩因为接种了含有天花病毒的这样一个病变组织而获得免疫。他一旦获得免疫了以后,他就不会再得天花。在他一生中不会得天花, 大家知道这个天花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一个传染病,一旦感染上天花,死亡率非常之高。所以中国在唐以前,我们对天花的疫苗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我们是以人的 7 病变组织为主来研究天花,那么在这个时候,到了1721年,在中国这个情况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的这个种痘的技术在世界上享有很大的声誉,全世界各国派了很多学者到中国来学习,一个比较近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俄罗斯派了很大量的医务人员到中国来学习种痘的技术。这个种痘技术主要是预防天花,这个天花呢从中国就传到了俄罗斯,然后再从俄罗斯传到土耳其,到了土耳其以后,在土耳其有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在土耳其有一个英国驻土耳其的大使,叫Montagu,Montagu在他土耳其做大使结束以后呢,他的夫人,这个是Montagu的大使夫人,随着他在土耳其的这个使命结束以后,他回到英国,在1721年,就把在由中国传入到土耳其的种痘的技术带入到英国,第二年就在英国的皇室全面接种中国人的,中国人发明的种痘的技术。通过这样一个种痘的技术就使得一个在中国传统上来预防天花的这样一个技术呢就传到了英国。 到了英国以后,不仅仅英国在使用中国的传统的种痘技术,同时也有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这就是Edward.Jenner,1749 年出生的Edward Jenner。他的出生,或者他对种痘技术的改进,使世界上发生了一次非常重大的改变。,Edward Jenner是在1749年5月17日生在Berkeley,生在England的Berkeley,那么他有一个将近七年的时间跟学徒,然后呢 8 有两年的时间到一个正规的医院,在John Hunter,一个外科医生的辅导下,做了两年他的学生,到一个比较正规的医院做了两年的实习的医生,作为外科。然后在1772年他回到他原来出生的这样一个地方,然后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和药剂师来行医。Edward Jenner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一个科学家,虽然你可以看出他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他7岁开始,喔,他14岁开始跟着一个Ludlow来学医,然后呢又跟着别人,跟着别人学了两年的徒弟。但实际上,虽然他没有一个很好的教育背景,但是Edward Jenner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而且对事物的观察非常仔细。他的第一篇文章,他第一篇的文章是关于这个杜鹃鸟cuckoo,关于杜鹃鸟的生活习性的一篇文章,这是他写的第一篇科学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我们大家都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外科医生,他有那么好的心情,而且那么仔细的科学的观察能力,来观察这个杜鹃鸟的生活习性,他搞清了杜鹃鸟的一个什么生活习性呢,这个是杜鹃鸟,杜鹃鸟跟一般的鸟有一个非常不太一样的一个地方,在Edward Jenner之前没有人知道杜鹃有这么一个特性。杜鹃鸟从来自己不筑巢的,它不像一般的鸟长大了要筑个巢,杜鹃鸟自己从来不筑巢,可是它一旦要繁殖后代的时候,它怎么办呢,它把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的鸟巢里面,它把自己的蛋产到别的鸟巢里面去,然后呢,让别的鸟来帮它孵这个蛋,当这个杜鹃鸟的这个鸟蛋要快出小杜鹃鸟的时候呢,这个杜鹃鸟会非常准时 9 地到这个巢里面把这个鸟赶走,然后把这个鸟产的蛋挤出去,比方这个鸟产了三个蛋,实际上它孵了5个蛋,因为有两个是它产下来的,所以等那个鸟快要出来的时候,它会把所有这个鸟产的蛋全部从这个鸟巢里面挤出去,最后呢,只有它的后代才能出壳,虽然对这个鸟来说,它会发现这个鸟长出来不太像它自己,但是因为没有办法做对照,只有杜鹃鸟的小鸟在这里,而没有它自己的鸟,它只能感觉到很奇怪,这次产的蛋,生下来的鸟有点不太像它自己,但是它也没办法搞清楚这到底是不是它的后代,还是杜鹃鸟的后代,对这样一个Nature History,这个cuckoo的这个Nature History,第一次观察到的就是Edward Jenner观察到的,这是他的第一篇论文,也正是因为这篇论文,他成为英国皇家协会里面,就是royal society里面唯一一个没有学历的人的member,他是英国皇家协会的member,就是相当于我们说的科学院的院士,但是他没有经过任何教育,人们非常崇敬Edward Jenner,这么细致的科学观察能力。这个杜鹃鸟的这种行为,我想自有杜鹃鸟以来就有这种行为,可是呢人类从来没有观察到这种行为,而被一个乡村的外科医生观察到了这么一个行为,所以,如有了这样一些铺垫,我们就会知道他后面对人类一个最伟大的一个发明怎么来的,我们就能理解他。这是一个有非常细致观察能力的有心人,也正是因为他的有心,所以他在中国的 10 种痘技术传入到英国以后,他不像很多人,像英国皇室们就在接种。他做了很多思考,因为中国的种痘技术它的基本的材料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天花死亡的病人。为什么这个人会得天花死亡,就是因为这个病原体的毒性很强,它可以把一个人弄死,所以用这个材料做成的天花疫苗或者我们现在叫痘苗,它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危险性,安全性很差,危险性很高。有很多人因为接种天花,接种我们这个痘苗而死亡,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天花病毒,实际上也是通过这个办法使一个小孩得一次天花,当然我们希望他得的是一次比较轻的天花,发几天烧,出几个疹子就很快恢复,但是因为有的小孩的抵抗力的不一样,小孩的个人情况不一样,所以有些小孩呢就死亡了,所以这是一个有效,但是又是风险极其大的一个种痘的技术。Edward Jenner,他一直在想一件事情,我有什么办法,能够既让这个人能够预防他得天花,又不至于冒着这么大的生命的危险,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他实际上做了很仔细观察,刚才我告诉大家的是一个杜鹃鸟的生活习惯,他观察了swan,他发现swan 也可以得这个pox,他也可以得这个像天花一样的病变,他在想我能不能从swan身上把这个pox 拿到,然后去接种人呢,这样一来,因为swan 得这个pox 并不死亡,不像人一样得了一个这个天花就死亡,swan 得天花它不死亡的,所以他在想,如果从swan身上拿到这个病变组织,跟中国人一样,我也来接种,有没 11 有可能呢,所以他第一次接种是接种他自己的儿子,18个月大,他把自己 18个月,就是1岁半的儿子接了swan pox。这个是在1791年接种他的儿子,然后呢,同样这个小孩在1798年他又用cow pox ,用cow pox 来用牛痘苗来接种,所以我们现在知道,Edward Jenner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牛痘苗的,实际上在发明牛痘苗以前,他已经做过其他的尝试,做了很多尝试,来预防天花的发生。在1796年,Edward Jenner在这之前他一直观察到很多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大部分的挤奶女工,大部分的挤奶女工在英国不得天花,这是让他一个觉得很稀奇的事情。英国从最底层的平民到最高贵的皇室成员,都受着天花的攻击和因天花而死亡,但是只有一个很特定的人群,就是挤奶女工她是不容易得天花而死亡的。所以他在想,为什么挤奶女工不会得天花呢,他观察到,挤奶女工在工作的时候呢,她手臂和手呢,很容易得一种跟牛身上一样的溃疡,这种溃疡现在我们知道,就是牛天花。这些挤奶女工在跟牛的接触中传染了牛的一个天花,而挤奶女工一旦传染牛的天花以后呢,挤奶女工不会因为得牛天花而死亡,最大的病变就是在她的手臂上出现一些类似于天花的病变,她一旦这个感染上牛天花以后,她就获得了终生获得了抵抗致死性的人的天花的感染,所以Edward Jenner观察到这样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他在想,中国人是从死亡的人身上的人的天花病变组织拿来的,能预防 12 天花,但是危险性很大,他能不能够从这挤奶女工身上拿到这样一些病变组织,因为这个病变组织是牛天花的病变组织,所以他把这个病变组织在1796年的5月14号,就给了一个8岁的小孩,这个小孩James Phipps跟他接种,给他接种了这个挤奶女工感染的牛的天花,来接种给他。在7月份,这个是在5月份接种的,在7月份的时候,大概过了一个多月,Edward Jenner再次用人的一个致死性的天花病毒来接种给这个小孩,结果这个小孩没有得天花而死亡。我们知道从常理上来说,如果他没有抵抗力的话,你接种一个致死性的天花病毒,这个小孩很快就会因为天花而死亡,但是这个小孩因为在一个月前在5 月份,他接种了牛的天花病毒而获得了免疫力,没有得人天花而死亡,所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明牛的天花的接种可以预防一个致死性的人的天 花病毒的感染。这也是Edward Jenner第一次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他的研究,改变了中国人传统上的用人天花来预防天花的一个想法,而用了牛天花来预防人的天花,而使得这个一个很严重的疾病具有了办法来预防,当然Edward Jenner非常兴奋,他把他这样的研究的结果写成论文,这是他一生中写的第二篇文章,再投到英国皇家协会,但是这一次呢就没有像第一次那么幸运,第一次不仅仅文章发表而且得了一个英国科学院的一个院士。这一次他得到的是一次严厉的指责,英国皇家协会给他写了一封非常严厉的信来警告 13 他不允许再做此类的实验,因为在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牛痘苗有保护的时候,他用了一个致死性的天花病毒来攻击这个小孩。我们大家可以想想,如果这次的实验是失败的话,那么这个小孩很快就会得人天花而死亡,所以英国皇家协会给他写了一封很严厉的信,告诉他,希望他不要用他的声誉来做这样很糟糕的事情,而告诉他永远不允许做这样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样,英国皇家协会从来就没有给他颁发过行医执照,Edward Jenner是一直没拿到行医执照的,就是因为他比较粗鲁的使用人体来做实验,违反了人的基本的伦理道德,那么Edward Jenner当然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但是我们今天不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他这些事情,我们只评价一点,就是Edward Jenner尽管他是个乡村医生,没有像各位一样的受到很正规的教育,他这种非常短暂的教育,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仔细的心,他在非常仔细地观察着很多现象,我们中国人,在他之前,1000多年以前我们就用了人痘苗,可是在这一千多年人痘苗的接种过程中,Edward Jenner是第一个人,他想到了怎么来克服人痘苗的危险性,又保持人痘苗接种以后的保护性,他想到,他是通过观察挤奶女工这样一个事实,来获得了一个牛痘苗,牛痘苗的发现可就不像人痘苗那样,只是解决一个疾病的问题,我们现在医学家,史学家们来评价,Edward Jenner这个实验是开创了现代医学的先河,我们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能享受到的现代医学,就是从1796 14 年5月14号这天开始,现代医学开始奠基,人们开始通过实验的观察,通过仔细地比对,通过仔细地实验来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我们的治疗方法,来加深我们对疾病的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evidence-based,叫循证医学,叫evidence-based medicine。实际上在1796年Edward Jenner就做了这样工作,所以这件事情的发生,比起1000多年前,Edward Jenner 之前的1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牛痘,喔,人痘苗就来得更为重要,因为他的学术意义,以及实用价值都是完全不一样的。由于牛痘苗的发现,使得人类可以非常简单的,快速的,安全的来接种牛痘苗,而使得人类不得这样一个疾病。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一开始,就把天花列为世界上应该控制的第一个疾病,因为这个疾病的危险性非常之大。1958年,世界卫生大会,第11届世界卫生大会,来提议,希望在全球开展消灭天花的运动,这个是由前苏联提出来的一个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由于冷战的关系,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所以1958年11届世界卫生大会动议的这个事情没有得到执行。到了1967年,19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启动在全球消灭天花的这样一个动议,开展了消灭天花的运动。消灭天花,靠什么去消灭天花,就靠一件事情,就是在1796年Edward Jenner发明的牛痘苗,利用这样一个牛痘苗来消灭天花,经过长时间牛痘苗的接种,1949年,美国最后一例自然感染的天花患者,这是最后一例,1961年, 15 我们国家最后一例,1974年,日本最后一例,1975年是亚洲的最后一例,在孟加拉,1975年以后,整个亚洲国家没有天花,1977年,世界上的最后一例在非洲,在索马里发现,所以到1977年以后,经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接种牛痘苗,使得全球天花在全球彻底消灭。最后一例,世界上的最后一例病人,在1977年,在这以后,这个就是亚洲出现的最后一例病人,1975年10月16号,在孟加拉出现的最后一例病人,这是在非洲出现的最后,索马里出现的最后一例病人。1977年,在1977年以后,世界上再也没有新的病人出现。为了在世界上各地来寻找,来确证,是不是全球消灭了天花,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出1000美元的奖金在全球寻找天花病人,如果任何一个人发现任何一个天花病人,就可以得到1000美元的奖赏。如果你能发现50个病人,你就可以得到5万美元,那在那个时候大概是5年的收入,所以基本上 你5年可以不干活,所以在那个时候全球有许多的人在从事这样的事情,也报告了很多天花的病人,但最后世界卫生组织证实这些都是假的病人,没有一个病人是真实的,所以经过几年,经过两年这样的,在那个时候算高额悬赏的运动。在1979年12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开会,确定天花被消灭了,再经过差不多半年多的时间,在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第33次世界卫生大会在肯尼亚召开,正式向全球宣布,一个危害了人类几千年的一个疾病,彻底的 16 被消灭了。这个疾病就是天花,而消灭天花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接种在1796年由英国人Edward Jenner发明的牛痘苗而消灭这样一个疾病。这个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公布的一个文件,它成立了一个全球扑灭天花证实委员会,由这个证实委员会通过三年的观察中,1977年到1980年,5月8日开始向全球正式宣布。这位是章以浩先生就是他,是代表中国政府在这个文件上签字,在全球消灭这样一个天花,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在1980年出版的一个它的这个bouly 的里面,世界卫生组织的bouly,就是smallpox is dead,天花没有了,这个疾病没有了,所以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因为一个简单的一个牛痘苗的发现,使得人类消灭了一个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一个疾病。到今天为止,这也是人类第一个有目的的靠人为的方法把一个物种消灭了,我们没有另外一个人为的方法消灭过一个物种,主动的靠人为方法消灭的一个物种。 从Edward Jenner发现了牛痘苗以后,在他此后和相差不多的时候,又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Robert Koch,Robert Koch在1877年发现了anthrax,发现了炭疽的细菌,是他首先发现的。那么大家可能还记得,在9.11的时候,这个美国炭疽,这个作为生物恐怖。那么这个细菌是在1877由Koch 首先发现的。1882年,他发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细菌,这个细菌到现在仍然在危害着人类, 17 非常麻烦的一个疾病,就是tuberculosis,结核病。这是在1882年由Robert Koch。1883年,cholera,也是,这个细菌也是由Robert Koch。Robert Koch除了发现了这些重要病原体以外,他的重要的一个工作,是对结核病的预防,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工作的指导下,结核疫苗被应运产生,所以在这个时候,那么Robert Koch是1905年,因为他发现了许多病原体,特别是在结核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tuberculosis的工作,而获得1905年的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他的主要贡献是因为他发现了结核杆菌,并且对结核病的预防,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他的工作是在Edward Jenner 后面的一系列工作。 除此以外,在医学史上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Louis Pasteur(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出生,他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在1880年。他在一个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一个非常自己都不经意的情况下,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疫苗。这个疫苗尽管不是对人的疫苗,是针对当时法国流行的在鸡里面流行的鸡瘟的一个疫苗,鸡的霍乱杆菌。他第一次证明流行于欧洲的,在鸡里面流行的一种瘟疫,是有一个细菌,叫霍乱杆菌所引起的。而他在一个非常不经意的期间,他发现了,他发明了一个重要的疫苗,这个疫苗就是来抵抗鸡的霍乱疫苗的。Edward Jenner在1796年发现牛痘苗的时候,他给这个牛痘苗起过一个名字,这个名字 18 叫Vaccination,叫v a c c i n a t i o n ,它的名字叫Vaccination。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Edward Jenner他解释说,vac是拉丁语,vac是拉丁语,拉丁文里边的vac是指牛的意思,是指牛的意思,他的这个疫苗因为来自于牛的身上,所以接种 人接种这个疫苗的过程呢,就是一个牛化的过程,叫Vaccination。这是Edward Jenner在1796年造的一个字,来描述他的牛痘苗的接种。1880年,1880年,100年以后,Louis Pasteur他做出了人类第一个通过实验室做出来疫苗,这个实验是他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来做出来疫苗。这个疫苗,他为了纪念100年前,Edward Jenner的工作,所以他把他发现的这个鸡的霍乱疫苗给了一个英文名字叫Vaccine。这个Vaccine里面再也没有牛的意思,它只不过是为了纪念在100多年以前,英国人Edward Jenner他的Vaccination的一个字,所以他用这个字来描述他的疫苗。从此以后,这个Vaccine就是我们今天在英文字典里面能查到的疫苗的英文单词。我们今天 叫疫苗就叫Vaccine,这个字是在1880年由法国人Pasteur所发明的。他发明这个字的原因是因为100多年前,英国人Edward Jenner发明的Vaccination那个字来发明的,1881年,他生产出了第一个能够对炭疽的疫苗。1885年,他生产出了抗狂犬病的疫苗,这个Louis Pasteur在1885年的这个狂犬的疫苗曾经在世界上引起很大的轰动。因为除了一些传 19 染,刚才我说烈性传染病以外,在欧洲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很严重的疾病,就是狂犬病。狂犬病,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熟悉这个疾病,到今天为止,死亡率还是百分之百。我们没有任何,世界上没有任何医疗机构对狂犬病有办法治疗。一旦狂犬病发了,或者一旦得了狂犬病,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一个疾病,所以对狂犬病,只有一个办法,就通过预防接种,希望能够通过预防接种的方法,来预防狂犬病的发生。而这个疫苗呢是1885年,1885年由这个Louis Pasteur发明的,发现的。发现这个疫苗以后呢,实际上没有多少人敢接种,没有人敢接种这个疫苗。结果就在他发现这个 发明这个疫苗不久,在巴黎有一次 有一次有一个疯狗,狂犬,咬伤了很多人,这个Louis Pasteur呢就来劝说这些人,因为刚刚咬伤,所以劝他们来接种这个疫苗。他告诉这些人,他说我这个疫苗是有办法来预防这个狂犬病的发生的,没有人相信他的工作,只有一个很小的一个小孩叫迈尔斯顿(音),只有一个很小的小孩叫迈尔斯顿(音),迈尔斯顿呢他说他也没有办法,所以呢他同意让Pasteur来接种这个疫苗。接种了这个疫苗以后,过了若干年,陆陆续续的,那一次被同一条狗咬伤的人相继都得狂犬病死亡了,只有这么一个小孩没有死,所以他就知道他之所以获得了没有死,是因为在若干年前,听了Louis Pasteur的话,接种了他这个狂犬疫苗。 20 为了感恩这个Louis Pasteur对他的再生之恩,所以这个迈尔斯顿长大了以后就呢一直跟着Louis Pasteur来做他的助手,实际上不是助手,就是一个打杂的,一直跟着Louis Pasteur后面,来帮助做些杂事。Louis Pasteur去世以后,Louis Pasteur去世以后呢,他就作为Louis Pasteur的看墓人,就一直住在墓地来帮他看墓。世界大战发生了以后呢,德国人侵入到巴黎,然后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这个迈尔斯顿打开这个墓地,让德国人要进到这个墓地,要看看Louis Pasteur墓,那么迈尔斯顿呢是拒绝德国人的进去,那么德国人就把他枪杀在Louis Pasteur的墓前。所以Louis Pasteur这个1885年发现的这个疫苗,是个非常重要的疫苗。这是第一个通过实验的方法做出来的抵抗人的疾病的疫苗,这是另外一个在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所以这是Louis Pasteur在1881年,在伦敦国际医学大会上的一个发言的一段话。这段话它主要是来赞赏100多年以前,Jenner的这个话,他提出来他说这个,他用了一种跟种痘的方式,主要是对家禽的霍乱,这种种痘的方式尽管不是对人,是对家禽,但是这个比天花对人类还可怕。对家禽来说,这个鸡霍乱比天花对人类还可怕。他把种痘的含义做了引申,希望有一天,科学能把这种引申作为我由衷敬意献给这个Edward Jenner,所以他对Edward Jenner是非常崇尚的一个。 这些工作都有一个,我讲这些工作,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 21 在人类抵抗疾病的早期,我们用的办法就是生产出各种不同的疫苗,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些工作以后,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自然而然地要问这些疫苗是怎么工作的,为什么人类接种了疫苗,就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我想这个是大家都要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接种疫苗以后就可以抵抗疾病的发生呢,这里有两位重要的科学家,一位是乌克兰的动物学家,叫Metchnikoff,他的一个主要工作是在19世纪末,他主要是研究细胞吞噬作用的。他发现,一旦人接种了疫苗以后,这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比不接种疫苗之前,吞噬细菌能力变得更强。所以他说为什么疫苗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那是因为,一旦人接种了疫苗以后,增强了这些细胞的功能,使得它能更强有力地去吞噬入侵的细菌,因此细菌就不会引起人的疾病,进而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学说,叫细胞免疫的学说。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德国人,Ehrlich,这是一个德国人,他发现,接种疫苗以后,并不仅仅是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了,更重要的是在血清里面,他发现了一种新的东西。在接种疫苗之前,血清里面缺少这种东西, 一旦接种疫苗了以后,在血清里面就出现一种新的东西。这种东西能够抵抗病原体,能够抵抗病原体的作用,所以他认为疫苗接种,不在于细胞,而在于血清,血清是人的体液之一,是因为血清发生了变化,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 22 理论,叫体液免疫理论。所以这个两个科学家,一个在乌克兰,一个在德国,他们共同做的工作都是来解释我刚才讲的,包括中国人的人痘苗,英国人的牛痘苗,以及巴斯德的这个狂犬疫苗,和德国人的Koch的这个结核疫苗,都来解释这个疫苗是怎么工作的。他们从两个角度提出了两个理论,一个是认为是细胞起作用,一个认为是体液起作用,这两位都在1908年因为解释了疫苗是怎么工作的基本道理而获得1908年的诺贝尔奖。 在与此同时,有另外一位德国人,这位德国人叫Behring,这个Behring跟Kitasato,这个是Kitasato。他们在研究解释为什么疫苗工作的时候,他发现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在1888年,Yersin,他第一次把白喉的毒素分离出来的,因为白喉是一类对小孩致死性的一个疾病。他把白喉的毒素分离出来,然后用这个白喉毒素去免疫兔子,去免疫兔,免疫兔,注射给兔子。过了一段时候,以后呢,把兔的血清拿出来,然后再把兔的血清转移给一个得了白喉,很快因得了白喉的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很可能会因白喉而死亡。他把这个血清,在兔子的血清,给了一个小孩,得白喉的小孩以后,这个小孩很快就恢复了。为什么这个把一个兔子的血清给了一个这个得白喉的小孩,这个小孩就会恢复而不死亡呢,因为白喉对小孩来说,死亡率也是非常之高的。Behring在解释着说,因为这个兔子是曾经注射过白喉毒素的,这个兔子接种了白 23 喉毒素以后,就产生了抗白喉毒素的一种物质。这个物质存在血清里面,我们把这个血清输注给小孩以后,这个小孩就获得了抗白喉的能力,所以这个小孩就不会得白喉而死亡。这是他在做白喉毒素实验的几位跟他在一起做实验的人,这是Behring。因此他认为血清是有治疗的作用的,因为在血清里面,存在着一类特殊的物质,就像我们刚才Ehrlich在研究疫苗注射以后,他发现在血清里面出现一种新的东西,所以他把他这种疗法称之为血清疗法。因此他在世界上第一个创造了一种治疗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具有免疫力的血清,输注给一个病人,这个血清具有治疗作用。这个方法不仅仅是在当时有作用,大家还,不知道记不记得在SARS流行期间,SARS流行时候,我们曾经没有办法来治疗SARS感染的病人。在解放军总医院有一位姓江的医生,他也是用同样的办法,从一个德国SARS的病人的身上,把血抽出来,然后把这个血清输注给他自己,因为他自己得了很严重的SARS,然后他输注了血清以后,他很快就从SARS恢复。8月28号,今年8月28号,上海第一例甲型流感的危重病人,35岁的一位快递员,快递公司的一个,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在松江发病,8月28号,危重,很快就进入到昏迷状态,没办法抢救。那个时候上海卫生局很急。来召集了很多专家来研讨,有什么办法来抢救出这个病人。那我们当时提出的也是用血清疗法,就是把在我们公共卫生中心住院的234个恢 24 复期的病人的血采取出来,然后把这个血清输注给这个严重的重症病人,结果也成功地把这个人救活了,也成功地把这个人救活了。这个报纸上大家可能都看到报道。所以血清疗法是在 是由Behring在做白喉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因为通过这种方法,它可以把血清输注给这个病人,使得病人能够恢复。Behring因此而获得了1901年的医学与生理学诺贝尔奖。这个医学诺贝尔奖很重要,因为1901年是第一次颁诺贝尔奖,所以他获得第一届的诺贝尔奖。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抗白喉过程中,因为他发明了血清疗法。现在我把这个给大家看看,这是第一届诺贝尔奖的证书,跟现在的证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是在1901年,这个Behring获诺贝尔奖的证书,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发明。因为他首先他发现,一个疫苗接种以后,血清可以通过转移血清的方法来治疗新的病人。这位就是Behring,这位是Ehrlich。其实我刚才已经讲了,Ehrlich因为发现了疫苗为什么工作是因为血清里面产生新的东西。Behring呢,把这个产生的新的东西转移给一个病人,治疗了一个病人,发明了血清疗法,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个Ehrlich呢,因为阐述了体液免疫学说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两位都是另外一个人的学生,谁的学生,Koch的 学生。我记得前面跟大家讲的一个结核杆菌的时候,发明结核杆菌的人。这两位都是Koch的学生,这三位都是获诺 25 贝尔奖的。这个Koch是获诺贝尔奖的,他的两位学生也是获诺贝尔奖的。只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关系是非常不好的,这两位永远搞不到一起的。尽管他们做的工作一样,他首先证明了疫苗作用是血清的作用,他把血清进一步放大了,把血清转移给一个病人,能够治疗病人。这张图,这张照片我给大家看,这是在报纸上登的他们两在一起照的照片。实际上,这张照片是人们做的一张照片,他们从来没站在一起照过一张照片,是通过人为的方法,把两张照片合成在一起,以示他们两个人精诚合作。实际上他们两个人是不太能够合作的两个人。尽管他们都是Robert Koch的学生。这里我后面还会给大家介绍,大家会发现,这些诺贝尔奖都有世袭的关系,都有师承的关系,第一个诺贝尔奖是他,大概他是获得第二届诺贝尔,喔,这是获得第四,08年诺贝尔奖的,Koch大概获得05年诺贝尔奖。他的老师大概是,学生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1901年第一个诺贝尔奖。 好,到现在我们就基本上知道在血清里面疫苗免疫后血清,主要是血清起作用。,血清里面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特殊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清来输注给另外一个人,具有治疗效果。后来的研究证明,血清里面到底出现了什么东西,血清里面出现的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那个东西,叫抗体。血清里面出现一种东西叫抗体,是因为疫苗免疫人体以后产生了抗体,抗体是可以通过血清转移的,可以用抗体来治疗。 26 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用了这些方法在治疗,在座的同学如果有过经历,或者你家里有过经历,在外面这个手和脚不小心被一个生锈的钉子或者生锈的东西破了以后,到医院去要给你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你打一针抗毒素。这支抗毒素是抗破伤风的,就是一个抗体,就是这个1901年这个Behring发明的一个方法,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输注的是一个没有纯化的血清,而现在呢是从血清里面把这个抗体提纯了。所以从1901年以后,人们就开始知道,抗体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抗体可以治疗疾病,任何疾病,只要输注抗体,就有效果,所以这个在一时间,人们就开始大量的制备抗体。凡是有疾病的人就想办法把这个抗体给注射给正常的人,或者给病人就有治疗效果。 抗体的来源是非常有限的,最早做抗体的这个Behring是在兔子里面做,实际上在他之前,在小鼠里面,你知道一个小鼠得不到多少抗体,一只兔子也得不到多少抗体,我们怎么能得到大量的血清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就是使用更大的动物,所以那个时候呢,为了得到大量的血清,就养了很多马,把这个疫苗注射给马,然后把马的血清抽出来。然后如果有人得了病,我们就把这个血清输注给人,非常有效。可是开始长期使用这个东西以后,就开始出现问题,当一个病人第一次注射马血清的时候,效果非常明显,第二次注射马血清的时候呢,效果就有限,如果反复注射马血清 27 以后呢,就一点效果都没有。不仅仅没有治疗效果,相反会得一个很严重的病 ,这个疾病,因为是注射马血清得的,所以给它一个名字叫马血清病。是因为这个人反复注射马的血清而得的一个病,人们当时不太清楚,为什么反复注射马血清会得病。我们也知道马血清里面有什么东西呢,有抗体,不过这个抗体是马的抗体,不是人的抗体,是把马的抗体输注给人,可以抗人的疾病。为什么反复输注马的抗体会得病呢,没有人知道。实际上在05年这个就已经,Pirquet就已经描述了这个疾病。一直到13年,1913年,由另外一个学者,叫Richet,他开始研究这个疾病,这是一个法国人,这是一个法国人。他开始研究这个疾病,为什么人反复注射抗体,这个马血清里面就是抗体,反复注射抗体会得一个病,他用了一个很怪的一个字。这个phylaxis大家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phylaxis就是保护的意思,预防的意思。Anaphylaxis就是指没有保护作用或者说不仅仅没有保护作用,而且相反具有致病作用的,所以他用了Anaphylaxis这个字来描述这个马血清病。大家都知道血清,抗血清具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反复输注呢,不仅仅没有预防疾病的作用,反而有致疾病的作用, 所以他造了一个字叫Anaphylaxis。Anaphylaxis是两个希腊语的合在一起,phylaxis是预防, Ana是another的意思,把两个希腊语合在一起就Anaphylaxis。现在我们用的英文叫 28 Hypersensitivity,叫过敏反应或者超敏反应。是原 来反复注射马血清以后,人们会得一个过敏反应,人们会过敏,会得各种各样的过敏反应。为什么会过敏,现在我们知道,第一次输注的是一个抗体,就是这个东西,后面我们会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东西。,然后如果你反复输注以后呢,使得细胞表面有大量的抗体所包裹,当再一次接触抗原之后呢,这个细胞就会释放出许多致病的物质,就会释放出许多致病的物质。这些致病的物质就可以使得人得一个新的疾病,这个就是后来描述的马血清病。那么Richet因为他阐明了反复输注血清,1901年,Behring因为知道输注血清可以治疗疾病,才发明了血清疗法而获得诺贝尔奖。1913年,Richet因为知道反复输注血清,不仅仅不能够治疗疾病,反而会得一个更严重的疾病,现在我们知道叫变态反应性疾病,或者叫过敏反应性疾病。他因为他发现了抗体可以引起变态反应,在1913年获得医学和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这个在这个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可以肯定地知道,疫苗为什么起工作是因为疫苗免疫机体要会产生一个抗体,抗体可以通过血液输注而治疗疾病,所以叫血清疗法。反复输注抗体,不仅仅不能够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反而会引起更严重的疾病,那叫变态反应,1913年获诺贝尔奖。 在这同时,另外一些科学家,发现另外一些有趣的东西,还是这个抗体,这个抗体发现,凡是含有抗体的血清,就可 29 以溶解细菌来破坏细菌使得不感染。可是当你把含有新鲜抗体的血清加热以后呢,这个血清再也没有抗病的能力。可是我们都知道抗体在这个之前人们都知道抗体是有耐热的,这种加热不会破坏抗体。为什么一加热就会使得抗体的作用没有了呢,所以,而且这种作用,你加入新鲜的血清,正常的新鲜血清,里面不含抗体,你只要把正常的血清加进去了以后呢,诶,这个抗体又恢复了溶解细菌的能力,所以这就很明确的提示:血清来破坏细菌,里面最少有两种东西。一种东西就是耐热的抗体,另外呢,还有一种不耐热的东西,一加热就破坏,只有当两种东西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抗体才会去溶解细菌。两种东西如果缺了一种东西,就不会有溶解细菌,因为一加热,这个那种不耐热的东西就没了,而你再把新鲜血液加进去,又把那种东西又加进来,所以它又有。,这个是什么东西,没人知道,Ehrlich ,Ehrlich大家还记得,就是我开始跟大家介绍获诺贝尔奖的,因为提出体液免疫学说获诺贝尔奖的那个人。他说,这里面有什么东西啊,这里面有一个东西能够协助抗体来溶解细菌,能够补充抗体这个溶解细菌能力,所以他说这是什么东西呢,这就叫补体。抗体是因为能抗细菌,那个能够补充抗体的功能的东西就叫补体。什么叫补体,一点都不知道,但是他说肯定有这种东西,这个东西呢是补充抗体功能,叫补体。那补体是什么,人们一直不知道,在后面的研究中,人们逐渐知道,这是抗体, 30 这个抗体要把这个细菌破坏以后呢,非得有另外一个东西来帮助它,这个东西就是补体。这个补体呢,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在细胞膜上做成这样一个水井一样的东西,打个洞,做成这么一个隧道一样的东西,在细胞膜上做出一个隧道。那大家知道,一旦在这个细胞膜作出隧道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这是一个正常的细菌,一个杆菌,一旦有了补体以后呢,这个就在细菌的表面出了很多洞,一有洞了之后呢,液体就进去了,所以就使得这个细菌一下子肿胀得这么大,。这个细菌很快就死亡,紧接着这个细菌内容物就跑出来,就这样干瘪下去,这个细菌就死亡了。如果我们看看细胞,这是一个正常的一个细胞,一旦有了补体以后,在细胞膜上有很多洞,就打出了很多洞。这个洞,你这样看,如果你侧面看,你看得出,就做出了一个水井一样的一个,一个水井一样的,所以在细胞上打了一个洞,。这个洞现在我们再把它模式图,就这样东西,在细胞膜上,挖出了很多这个洞,这个洞是由什么东西来做的,现在知道,就是那个补体。为什么抗体会把这个细胞溶解呢,是因为抗体可以把那个补体激活,补体一旦活了以后呢,补体就在上面打洞。这就为什么一加热就把补体的活性一去掉之后,这个细菌,抗体就没这种能力,是因为抗体要溶解细菌,一定要另外东西来帮它,那个东西来补充它的作用,就叫补体。发明补体的人就是他,Bordet。这个前面的工作就是他来发现的,因为他发现了补 31 体,解释了抗体怎么来溶解细菌,所以他获得1919年的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大家可能现在 到现在为止都记不住到底有多少人因为研究抗体而获得诺贝尔奖。第一个提出体液学说的Ehrlich获得诺贝尔奖;紧接着这个 呃搞清楚这个 这个血清里面,这个东西可以通过血清来转移,1901年因为血清疗法又获得诺贝尔奖;反复输注血清不仅仅没有治疗作用,还有害而又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个单有血清不行,里面还必须有一种东西叫补体,呃,才这个抗体才有作用,又获得诺贝尔奖。 那么所以这个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许多人因为研究抗体而获得诺贝尔奖,我们讲了这么久的抗体,那么抗体是什么东西,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抗体是什么东西,所以马上带来疑问就是抗体的化学结构是什么。因为现在已经知道,疫苗免疫后就会产生抗体;抗体具有抗病的作用;反复用抗体不仅没有作用,反而会有害处;抗体不仅仅它单独有作用,还需要另外一个补体来帮助它一块儿作用,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抗体是什么,那么抗体到底是什么,有几个很重要的科学家在来研究抗体是什么,这个实验,现在也许大家看不太懂,这个实验证明抗体是一个球蛋白,是一个蛋白质,而不是一个糖,是一个球蛋白,而且是一个γ-球蛋白。这一位叫Porter,他在Cambridge,Porter在Cambridge工作。那么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想解释这 32 么多人研究抗体,到底抗体是什么东西,或者你能不能告诉 抗体的结构是什么。那么他的主要兴趣是做这个,他怎么去做,他用了两个,用了一个酶,两个酶,一个胃蛋白酶。这是一个抗体,这个抗体是我们现在知道的抗体,在那个时候他不知道抗体就是这个样子的,他用一个胃蛋白酶去消化抗体,结果他获得了一个很大的片段和一些很小的片段。然后再用另外一个酶叫木瓜蛋白酶,把这个抗体从这里切,切出了两个,得到了两个一样大小的片段和另外一个小一点的片段,所以它可以有能力把抗体把它切开,所以而且呢可以通过电泳的方式把它分离出来。所以对于这个Porter来说,他解释什么是抗体,他说抗体是由两个片段来组成的,一个片段,他给它一个名字叫Fab段;一个片段呢叫Fc。为什么叫Fab,是因为跟抗原能够跟抗原结合的片段叫Fab;Fc呢是指可结晶片段,这是他自己给它的名字。他就是说,抗体啊是一条链,抗体是一个蛋白质链,蛋白质链分成两段,你用木瓜蛋白酶一切就把它切成两节,一节呢是可以跟抗原结合的,另外一节呢是可结晶的,这就是Porter他认为的抗体的结构,所以他认为是一个单链。与此同时,另外一位很重要的人,另外一位很重要的一个学者,这个学者叫Edelman,这是个美国人。他在美国在U Pe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以后呢,然后在Rockefeller大学,在Rockefeller大学工作。他的学术兴趣 33 跟Porter是一样的,Porter在英国,他在美国,都想解释非常非常热门的那个东西,抗体到底是什么。他也非常想搞清楚抗体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他采取的技术路线是什么呢,我们还记得Porter他就是把抗体用酶去切,而结果切成了两段,一段呢叫Fab段,一段叫Fc段,。他认为抗体是一条链,一个蛋白链分成两截。Edelman他怎么做的,他是他的专长是跑电泳,他把这个抗体啊,在一个β-巯基二醇存在的情况下,这个β-巯基二醇呢是一个还原,是一个烈碱,它是一个还原剂,它可以把破坏分子之间的二硫键。巯基乙醇一加进去,分子间的二硫键就被打破了,然后Edelman想,如果我在抗体里面加入这些巯基乙醇破坏它二硫键以后,我再来跑电泳,能不能看到一些新的现象呢。结果发现一旦加了巯基,破坏了二硫键以后呢,抗体把它分成了两个峰,一个峰呢很大,一个峰很小。这个他把很大的这个峰呢,当然它分子量就很重,所以他认为抗体不像Porter说的那样,是一条链分两段,他说抗体呢实际上是两条链,一条链分子量很大,一条链分子量很小。大家可以看得出这条链的分子量很大,叫Heavy chain,因为很重,所以它叫Heavy chains,叫重链。这条链呢比较轻,分子量比较小,叫Light chain。所以他说抗体啊,并不像Porter所描述的那样,Porter说抗体就是一条链,把酶从中间一切,切成两段,他说抗体就是两条链,Porter是错的,其实两条链,而且他很清楚知道,一条链比 34 较大,一条链比较小,大的那条叫H链,小的那条叫L链。这就是人们最早对抗体的描述,人们因抗体研究获得了那么多诺贝尔奖,没有一个人知道抗体是什么。这两位开始来研 究抗体是什么,所以,Edelman说抗体呀实际上是由两条链组成,一条叫Heavy chain,一条叫Light chain。那么这两个学者的研究就无法放到一起,因为英国人认为抗体是一条链分两段,美国人认为抗体是两条链,分别叫轻链和重链。那么怎么来解释,喔这个就是总结他们的工作,一条链,一个呢是可以把它切成两段,Fab段,Fc段。一个呢,是认为它有两条链一条是重链,一条是轻链,因为他用巯基乙醇把它解的。那么怎么能把这两个人的学术观念能够融在一起呢,我们怎么能解释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好,我们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再回到免疫学,刚才是两个化学家在工作,马上就会有做免疫的人来参与,来加入这个工作。Edelman他得到的重链和轻链,免疫学家把这条重链去免疫动物,可以得到一个抗重链的抗体,轻链也去免疫动物,可以得到一个抗轻链的抗体。然后再回过头来跟那个Porter的Fab 跟Fc段来反应,结果发现,重链可以结合Fab,就说明在重链里面有Porter的Fab在里面。这个重链呢也可以结合Fc,结果发现,证明重链也有Porter的Fc段。所以Porter实际上干了一件什么事,他把重链切成了两节,既有Fab段,也有Fc段。因为重链的抗体,理论上它只能识别重链的抗体, 35 它只能够识别重链,重链的抗体它只能识别重链,所以用个重链的抗体它既可以跟Fab段结合,也可以跟Fc段结合,就证明Porter发现的Fab是Edelman发现的重链的一部分,Fc也是Porter呃Edelman发现的这个重链的一部分。如果你来看看轻链,轻链产生的抗体发现只能跟Fab结合,而不能跟Fc结合。这就表明,轻链呢,只有Porter发现的Fab段,而没有Porter发现的Fc段,所以通过这么一个实验就把两个人的结果融合在一起。Porter发现抗体是由Fab跟Fc组成的,Edelman发现呢抗体是由重链和轻链组成的,那么这两个实际上现在我们知道原来这就是抗体。抗体是由重链和轻链组成的,在重链中,既有Porter发现的Fab段,也有Porter发现的Fc段;在轻链中,只有Porter发现的Fab段,而缺乏他发现的Fc段。所以抗体分子是由两条链,两段来组成的,两个人都对。然后后来对分子量的仔细地计算,发现不是一条重链,是由两条一模一样的重链加两条一模一样的轻链来组成的。当他们两个人做完这个实验的时候,几乎在同时两个实验室,他们两个人用手来画,说我根据已有的结果,大概能把抗体画成一个什么样子,这就是他们最原始画出来的结果,非常天才地画出了抗体大概就这样的结构,后来通过晶体衍射证明结构跟他手画出来的没有任何区别,就是一个Y字型的四条肽链组成的抗体。这个就是X光晶体衍射出来的结果,这是一个真的抗体,前面的一个 36 抗体是两位学者在自己实验室根据实验结果他在预测,抗体我们想象它的结构是什么。后来结晶出来以后,抗体就是这样一个结构,是由两条重链,由两条重链加上两条轻链来组成的。那么现在我们知道抗体呢是由四条肽链组成的,有两个相同的重链,有两对相同的轻链,它分成结合抗原的Fab段和Fc段。这两个人,因为第一次阐明了抗体的化学结构而获得1972年的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第一次他阐述了抗体结构,实际上抗体在18几几年我们就知道有抗体,一直到了 到了72年这个工作才被授予诺贝尔奖,来因为他们两个人搞清楚了抗体的chemical structure,搞清了抗体的结构。而这个结构的阐述对后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972年,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到现在为止我们基本上知道我们再回头看看疫苗怎么工作的,疫苗是诱导了抗体,抗体呢可以通过血清转移,因为疫苗怎么工作诱导了抗体,获诺贝尔奖;抗体可以通过血清转移产生血清疗法获诺贝尔奖;反复输注血清会得一个病叫马血清病,出现变态反应获诺贝尔奖;之所以抗体能够溶解细菌是因为有补体帮助它,获诺贝尔奖;那么抗体的结构是什么,抗体是由肽链来组成的,获诺贝尔奖。 下面的一个问题呀,是要问抗体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下面一个问题呢是要问抗体是怎么来产生的。前面我们没有人来问这个问题,抗体怎么产生。都知道,疫苗注射就可以产生 37 抗体。抗体产生有个规律,疫苗一打进去以后呢,大概7天左右开始出现低水平的抗体,14天就开始出现比较高水平的抗体,而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抗体呢一定是可以跟抗原结合的,它可以牢牢地结合抗原,而且是在空间结构上来互补。这有两个这个特点,所以任何一 个抗原,不论是细菌也好,蛋白质也好,病毒也好,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而且产生抗体刚才我所说的那两个特点。根据这两个特点,人们就一直在问,抗体到底是怎么来产生出来的,宿主是怎么来produce这么大量的不同的抗体,而且一个抗原就一个抗体,一个细菌就一个抗体,是怎么来产生的,当时有两个最重要的学说,两个最重要的学说,一个叫侧链学说,一个叫侧链学说。侧链学说呢跟模板学说,另外一个是模板学说,这两个学说有相同之处。这两个学说都是两位非常著名的人提出来的,一位是Ehrlich,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另外一位是Behring,也获得诺贝尔奖。他们两位提出来,抗体是怎么出现的呢,抗体是以侧链或者模板,这两个学说我合在一块给大家解释,这两个学说大抵上说什么意思,就是说抗体怎么产生的,抗体是由抗原进去,就是那个疫苗进去,我们知道疫苗进去了之后,要7到14天才产生抗体,而产生的抗体呢正好可以跟它紧紧地结合在空间构象上能够拓补它的构象,所以Behring他就说,抗体是怎么产生的,抗体就是让那抗原作为模板,或者作为 38 一个侧链,照着这抗原的样子,身体赶快生产一个东西可以跟它结合的。所以为什么要7天到14天,是因为要时间去生产,抗原进来之后,我们要花7天的时间,细胞才会做出一个可以跟它结合的东西。为什么要会跟它结合呢,因为我们是照着它样子做的,它什么样子,它一把什么锁我就会配一把什么钥匙上去,所以一个抗体就会结合一个抗原,这个疫苗产生的抗体,一定只跟这个疫苗结合,它不会跟别的疫苗结合,是因为它以它模板来做的,照模画样的。似乎这个理论是非常时髦的,确实这个理论非常好的解释了抗体怎么产生的,所以你有多少抗原,我就会做出多少抗体,只要你给我抗原的样子,我就会做出一个抗体的东西出来。而且这个学说是非常有道理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位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学术的权威性是很强的。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有另外一位免疫学家他就挑战这个学者,认为这个学说不是很重要的,或者是错误的。他提出了一个学说叫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是一个非常,我们常常现在我们人来说,克隆选择学说是一个天才的学说,在这之前没有很多实验来证明。我们知道,抗体是存在血清里面的。Burnet,Burnet他提出来,这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免疫学家。他说抗体不仅仅有在血液里里面存在抗体,抗体也会存在细胞膜上的,所以抗体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分泌型的抗体,一种叫膜结合型的抗体。他认为抗体的这种膜结合型的抗体啊,在所有细胞膜 39 上都会有这个抗体。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克隆选择,什么叫克隆选择,就是每一个B细胞上,因为这是我们已经知道抗体是由B细胞来产生的,每一个B细胞上面都有一个特定的抗体在B细胞膜上,抗原进去了之后呢就是把这个B细胞膜上能识别这个抗原的那个抗体跟这个抗原结合,结合了以后就把这个它带的那个B细胞就选择出来了。每一个B细胞只带有一种抗体,人身上有多少B细胞就带有多少抗体,抗原进去不是说B细胞照着抗原的样子再做一个抗体,而是在B细胞表面早就有跟这个抗原结合的那个抗体。抗原进去就是把这个B细胞选择出来,一旦选择出来,这个B细胞就开始增值,增值结果就产生大量的跟这个抗原结合的抗体。这个我可以把这个,这是很多B细胞,B细胞表面有好多抗体,刚才我们说的抗体在血清里面可以转移,他说抗体不仅仅存在血清里还在细胞膜上。我可以告诉大家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后来我们证明在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抗体,那个时侯没有人知道细胞膜上有抗体。在细胞膜上有大量的抗体,每个抗体都不一样,我这里显示的不一样就是它形状不一样,大家看,有这样形状这样形状这样各种不同形状的抗体,每一个抗体表面它可以结合一种抗原。比方说这个是牛痘苗的,牛痘苗进来就把这个抗体,把这个细胞选择出来了。这个狂犬疫苗进去,就把这个疫苗,把这个选择出来了。结合疫苗进去就把这个B细胞选择出来了。为什么它选择,因为只有 40 这个抗体才会跟牛痘苗结合,只有这个抗体才会跟狂犬病毒结合。在你出生之前,在细胞发育的过程中,所有的B细胞都给你做好了在那里,每个B细胞都做好了,而且每个B细胞只带一种抗体。如果进来一个抗原,进来这个抗原,这个抗原呢就是进去想办法把这个跟它能结合的那个B细胞选择出来。换句话说就是把那个B细胞上带的那个抗体把它选择出来。你看在这么多细胞里面只 有这个细胞才会跟这个抗体结合,因为这是个圆的,其它的形状都不对,只有它跟它结合,一旦结合了以后这个克隆就从这么多细胞克隆中选择出来了,一旦选择出来这个克隆就在体外反复扩增,就从一个细胞变成了很多细胞,然后这个细胞就开始产生抗体,产生什么抗体呢,产生的还是跟它细胞膜上一样的抗体,只不过这时候产生的是分泌型的,这就是克隆选择学说。我们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天才的学说,那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没人知道细胞膜上有抗体。也不知道B细胞有这么多不同的抗体。因为这时候搞组织学的人告诉免疫学家,淋巴细胞分两大类,一类叫T细胞,一类叫B细胞。所有的B细胞是一样的,所有的T细胞也是一样的。Burnet说那是组织学家的观点,你们只看到一个B细胞,对免疫学家来说那没有一个B细胞是一样的,所以B细胞都是不一样的。你身上没有一个相同的B细胞,为什么呢,因为每个B细胞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叫克隆选择学说。,所以 41 Burnet提出来抗体是怎么产生的,抗体不是以抗原为模板把它按照抗原的样子做出一个抗体出来,什么还要14天的时间,还能够空间结合,抗体实际上在抗原进去之前早就有了,只不过是抗原把它选出来而已。这个学说在当时是没有人能接受,因为后面还会引起好多争论,但是Burnet他说我认为抗体大体上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他在回答别人对他的这个学说的疑问的时候,他说实际上抗体产生有两个基本的理论,不论是前面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来的还是他提出来的,归根到底就两种说法。一种他说抗体怎么产生的,就好像问我这件衣服怎么生产出来的一样,你说我今天穿的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哪来的呢,无外乎也是两种办法能获得这件衣服,一个呢我到裁缝店去请裁缝量我的身体然后帮我做一件衣服,第二个呢我到白货公司去我去挑那里反正卖好多衣服,我挑的哪件合适我就穿哪件。Burnet说,这个Ehrlich跟Behring的这个侧链学说和模板学说就是裁缝店的学说,他认为是抗原进去了之后裁缝帮它做出一个抗体出来。他说我这个观点我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抗体是什么,就是百货公司的学说,是抗原,是一个人,如果人是抗原的话,抗原就到商店里去,你挑了哪件合适的你就穿上,你的能力不是去做一件衣服,你就是把你合适的那件衣服挑出来就行了,这叫百货公司的学说。所以Burnet说抗体产生就这两种学说,要么就裁缝店获得西装的办法要么就是百货公司获得西 42 装的方法。Burnet最后很自信地说:我想大体上都是百货公司的学说是对的。到后来人们证明,他的学说是对的。克隆选择学说就成为免疫学里面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理论。而因此Burnet获得1960年的诺贝尔奖,因为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的学说叫克隆选择学说。到今天,我们有足够多的证据和非常solid的数据来证明克隆是存在的,每个B细胞是不一样的,抗原进去就是把那些不一样的B细胞选择出来,而这些B细胞是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经发育好了,表面就带有那个。 各位可能从来没见过甲流,但是各位身上都有产生抗甲流抗体的B细胞,这个B细胞什么时候出现的,不是从去年开始出现的,是你在你母亲的肚子里面,在作为胎儿六个月以后就开始生产出的一个抗体,今天要流行甲流的那个B细胞,非常稀奇,想象不出来。各位可能都是90后生的。这个SARS,2003的SARS流行,从来没有过的SARS病毒,其实各位在你在胎儿的时候你已经有一个抗SARS的一个B细胞在那里,你身体已经有抗SARS的抗体,那么当你感染SARS以后,你就是那SARS病毒把那个产生抗体的B细胞选择出来而已,这就是克隆选择学说,非常fantastic,非常的稀奇的一个学说。我们可以说今天证明这个学说是对的,可能各位同学会有疑问,我还没出生我怎么知道今后会碰到SARS病毒的呢,没有人会知道,有人会知道我们就不会 43 SARS流行的很厉害。谁也不会预料到去年会突然,今年五月份会突然发生这个甲型流感,先从墨西哥然后到美国到??????实际上,你的母亲比它知道的早,在你在她的肚子时,你的母亲已经帮你做好了甲流的抗体。只要甲型流感病毒进到你身体里面,那个病毒一进去就把那个抗体选择出来,选择出来之后就大量扩增,就产生抗甲流的抗体。为什么会这样,我后面会给大家介绍,你在发育过程中你是怎么天才地预测到你会碰到SARS,你会碰到甲流,诶,等一下会有一个学者帮你解释这个问题。 但是Burnet他帮你解释的是抗体不是裁缝店做出来的,是百货公司买来的。是通过百货公司选择的,因此,他获得1960年的医学诺贝尔奖。 好,这个抗体基本上我们到这里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抗体你看,非常有用,可以通过血清疗法来治疗病人,疫苗的基本的本质就是产生抗体,一个很简单方法,我们能不能大量制备抗体,怎么来大规模地来制备这些抗体,而制备呢希望是一样的抗体,同质性的抗体。这个我想是每个科学家很简单都能想的,那么有用的东西就多做一点,就像钞票很有用,我就多印一点,对吧,一样的道理,我们想办法能够多做一点抗体,那就跟印钞票是一样的概念。怎么去做出更多的抗体,有两个办法。最早的办法,最笨的办法,就是把动物越做越大,从很小的小鼠,一个小鼠,估计10个小鼠还 44 不够你一次打,对伐,那你就多养点小鼠,养小鼠不能养那么多,你就把它变成大鼠,原来比方说20只小鼠,采的血才供你一次用,那我们就养10只大鼠大概可以够你一次。如果你觉得大鼠也太小了,你可以去用兔子,这个Behring就是养兔子,兔子比那个老鼠要大多了,养一只兔子可以基本上够你一次用。可是你不能一个人养一只兔子,兔子不行就养山羊,山羊会变得更大,所以用了很多羊的血清。那么羊你觉得不够大你可以去养马,所以有马血清病,所以我们就养了很多马。如果你觉得马还不够大,你可以再去发挥想象,再把更大的动物,比方说可以去做象,可以做骆驼,当然你可以,如果你有可能有办法把dinosaur,把那恐龙来复活,你可以弄个大的恐龙去做。这是一条思路,就是你想得到更多的抗体,你就把动物变得更大。但是,很快前面的这个Richet,他的工作很快就发现是有点问题的,马血清会带来马血清病。另外一个办法呢就是我不用动物,我能不能用细胞来培养,通过用细胞,我在体外培养细胞,用细胞的途径。在体外能够产生大量的抗体,通过细胞来产生大量的抗体,这是另外一条思路,那围绕这条思路,有两位科学家,一个叫Milstein,一个阿根廷的学者,叫Milstein,这是一位科学家。另外一位科学家呢,是叫德国的学者,叫Köhler,这两位学者,这两位学者,好,我先讲阿根廷的这位。这个 阿根廷的这位 这位学者呢是在MRC,就是在Medical 45 Research Council的,在剑桥的一个实验室。他想要做的一个工作是什么工作,他其实不是想解释我怎么能生产出更多的抗体,他还是围绕着刚才我讲的,就是克隆选择学说,有那么多的B细胞,他有那么多的抗体,有一个抗原就会有一个抗体,有多少抗原呢,没有人会告诉你有多少抗原。我们只能说天上星星有多少,地上的抗原就有多少。有那么多的抗原,就会有那么多的抗体,这种多,英文给它一个名字叫diversity,叫多样性。就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抗体,这个抗体怎么会如此之多呢,这个 这个多样性是怎么形成的,这个就是他所关心的问题。他所关心,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抗体,这个多样性是怎么产生的,就Milstein。他要做这些多样性的抗体,他必须要解决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我首先要得到大量的抗体,我才会去能够研究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抗体,所以他一直想办法来解决,这个呃多样性的问题,一直想解决这个多样性,要制备大量的抗体。所以他在这里做了很多细胞培养,希望通过细胞培养的方式能够得到这些抗体。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他有一次到巴塞尔去,到瑞士去,结果就见到了Köhler,就见到Köhler,Köhler比他年轻多了,大家看,1946年出生的,他是呃1927年出生的,然后他就见到了这个Köhler。Köhler他的工作呢,他对培养细胞很有经验,而且他对选择系统很感兴趣,所以呢这个Köhler呢就开始来加盟到他的实验室,来加盟到他的实验 46 (室),做他的博士后,做Milstein的postdoctoral,就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工作呢,他基本上是想解释一个抗体一个抗原去免疫动物以后,会得到很多抗体,会得到抗体,其实说这些抗体是一个很多抗体的混杂体,这里每个 这些抗原呢上面有好多,我们现在就把它叫表位,每个不同的表位都会诱导一个抗体,都会诱导一个抗体。他的想法就是怎么能制备更多的抗体,怎么制备,他用了一个,我不知道大家学了生化没有,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首先他把细胞突变,得到一个突变株。一个细胞要想在体外生存下去,它要合成自己的DNA,有两条通路可以合成DNA,一条呢是DE NOVO的一条途径,一条呢是替补途 径或者说补充途径,有这两条途径。这个补充途径呢依赖两个酶,一个叫TK酶,叫胸腺嘧啶,呃这个G酶,另外一条呢,是叫HGPRT这个酶,这条途径是一定需要这两个酶,没有这两个酶,这个细胞活不下去。如果要通过DE NOVO这条途径呢,是通过这样,有一个东西,氨甲喋呤可以把这条通路完全的阻断,一个细胞大概就这两条活路。如果你在培养液里面加入氨甲喋呤,这条路就堵死了;如果你这个细胞没有这两个酶中的任何一个酶,这条通路也活不下去,所以这个细胞就活不下去。Köhler他得到了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就是缺乏这个酶的,缺乏这个酶,所以这条通路是没有的。他在培养基里面再加上氨甲喋呤,所以这条通路也被堵死 47 了,所以这个细胞在体外是活不下去的,他得到了一个在体外很难养的一个细胞。然后,好 这个然后,他来做他的实验,这是他得到的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是两个酶都缺陷的,缺陷这个酶的,所以,所以这条 这个细胞在体外这个替代途径是没有的。它只有经典途径,就是DE NOVO那条途径,可是他在培养基里面加了一个A,A就是氨甲喋呤,所以他把这个DE NOVO那条途径也阻断了,替代途径又缺乏这个酶,所以这个细胞,这是骨髓瘤的细胞,这个细胞在这个培养基里面是活不下去的。一旦加了HTA,这个细胞就活不下去,哪个细胞能活下去,这个B细胞能活下去,B细胞它有两条通路都具备。它既有传统的通路,又有那种替代的通路,而这个B细胞会产生抗体的。这两位学者,他(们)在想一件什么事情,抗体是谁产生的,抗体是B细胞产生的,因此只要在体外培养B细胞就能得到大量的抗体。可是你知道B细胞是在体外是养不活的,B细胞养养就会死掉,它不是个永生化的细胞,所以它是一个有限,它是一个寿命很短的细胞。什么细胞在体外是永生化的,这个细胞在体外永远不死,骨髓瘤的,肿瘤的细胞是永远不死的。所以为什么说肿瘤恶性程度那么高,为什么说肿瘤是可怕的,因为肿瘤永远不会死的,而B细胞会死的。所以他们就在想,如果我把一个能够产生抗体但是很快会死亡的一个B细胞跟一个不会产生抗体但永远不会死的细胞两个细胞能够杂交,我会不会就得 48 到一个既会产生抗体又永远不死的细胞呢,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然后他就想把这两个细胞放在一起,这个想法不是这两位学者想到的,在他之前就有很多学者都知道,就是没有办法得到这么一个细胞,既不死又产生抗体。因为我们知道产生抗体的细胞就很快会死掉,不死的细胞不会产生抗体,至于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办法找到这样一个既不死又产生抗体的细胞。理论上他们没有什么很大突破,他的突破在于方法上,他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得到这样一个细胞,就是我刚才花那么大精力给大家解释的。这个细胞一加了氨甲喋呤,这个细胞就活不下去,因为细胞活下去两条路,传统的叫氨甲喋呤堵死了,替代的路它又缺乏酶;而这个细胞呢是两条通路都有,因此他就可以把两个细胞合在一起,一旦产生的一个新的一个细胞,这个细胞能够在氨甲喋呤存在的一个培养基存在的 这样一个在氨甲喋呤存在情况下还能活着,那就一定是那个细胞。哪个细胞,那个细胞一定是跟它杂交过的细胞,因为通过它获得了这个酶,这个细胞是有酶的,所有的传统通路都堵死,但是呢通过B细胞它就可以获得一个酶,这个酶呢可以使得这个原来活不下去的细胞活下去,通过这种方法,它就得到了一个杂交瘤的细胞,这个细胞叫hybridoma,叫杂交瘤,是由B细胞里面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而从骨髓瘤里面获得了永远不死的能力,所以它得到了一个永远不死永远可以产生抗体的细胞,而这个细胞 49 呢通过慢慢选择以后呢,就会得到一个非常纯的单克隆的细胞。这样就可以通过细胞培养,源源不断地产生抗体,这种技术就叫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因为有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使得我们能够无限制的生产抗体,而产生出来的抗体就是单克隆抗体,这两位获得1984年的诺贝尔奖,医学和生理学的诺贝尔奖,获得1984年的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因为能够生产出大量的抗体,为什么要抗体是因为抗体有用,这两位生产出了这个单克隆抗体。这两位在什么实验室工作的,这两位在Sanger实验室工作。在MRC的Sanger实验室,Sanger你知道是获诺贝尔奖的人,Sanger是因为在核酸操作过程中获得诺贝尔奖。所以这是他的学生,他是因为Sanger的原因,他实际上是在Sanger领导下而工作的。所以 你看又是一系列的人获诺贝尔奖,因为Sanger在核酸研究方面获得诺贝尔奖。那么他呢这个因为为了解释多样性而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两位是产生 因为生产出了抗体,这个是他的博士后,他很早就去世的,30几岁啊,呃大概40出头一点吧,就就去世了,叫Köhler。 这两位产生了抗体,喔,生产出了抗体,好,有了抗体,然后又有很多问题。,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会做大量的抗体,当然你用单克隆抗体的方法这个也获得诺贝尔奖。下面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知道一个疫苗免疫动物可以产生抗 50 体,那么抗体这个疫苗你是不是每次注射都会产生抗体,而且抗体会越产生越多越产生越多,最后身体是不是全是抗体,没别的东西。换句话说,什么情况下叫你产生抗体停下来,谁来控制这个抗体的产生,在体内。用什么办法来控制,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一个机体没有办法停下来的话,那个抗体一直会产生,产生到最后你身体什么蛋白质也没有,你身体全身都是抗体,可能对别人来说很有用,因为你抽一点血你就可以帮别人治疗疾病,但是你自己大概很快就会死亡,因为你没有别的东西,身体上全是抗体。事实情况是什么,实际情况是不会这么无限制产生抗体,抗体产生到一定程度,就不产生了,当掉下来之后它又开始产生,谁来控制这个抗体的产生,而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学术问题,所以是谁来控制这个抗体的产生的。当时有一种比较时髦的说法,谁来控制,是抗原来控制的,当一个疫苗注射给身体以后,这个疫苗很多,所以就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产生出来之后,来结合这个疫苗,把疫苗清除,当疫苗被清除掉了之后,抗体也就不产生了。因为没有抗原,因为我们知道抗体是由抗原来刺激产生的,当抗原没有了抗体也就不产生了,这是一种很时髦的说法。但是有另外一个学者提出来,抗体不是通过抗原来控制的,不是因为抗原被exhausted,抗原消耗了以后而终止,实际上在抗原没有消耗的时候,抗体产生已经终止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有一个学者开始来关注这个 51 事情,这个事情呢就有点complicated。抗体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抗体呀它可以跟抗原可以结合,这个是大家知道的。可是呢抗体它本身又是一个抗原,它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这个是以前大家不知道的。我们只知道这个抗体可以跟抗原结合,如果这是天花病毒诱导的抗体,它可以跟天花病毒结合,你知道天花病毒诱导的抗体,这个抗体本身也可以作为抗原来刺激产生一个抗它的抗体,我们把它叫做抗抗体。这个抗抗体又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一个抗抗体的抗体,所以叫抗抗抗体。以前人们不知道,但是有个学者发现了这个现象,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抗体,抗抗体可以产生抗抗抗体,以此可以抗下去,永远可以抗下去。所以我们把抗原叫Ag,抗体叫Ab。Ab1,Ab2,Ab3,Ab4,Ab5,可以Ab N下去,抗体可以一直抗下去。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网络,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再来抗抗体,这个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控制谁,控制了一个抗原,使得抗原没有了,人就不得病;抗抗体控制谁,控制了一个抗体,使得那个抗体不能太多;抗抗抗体控制谁,控制那个抗抗体,使得抗抗体不能太多,这就形成了一个网络。这个网络是怎么产生的,是由于在抗体上它有好多结构,这是我们粗粗看看抗体,你把抗体仔细看,里面有好多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我们今天不讲,但是可以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特殊的结构。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结构,就 52 使得抗原,你看,刺激机体产生一个抗体,这个抗体又可以刺激产生一个抗抗体,这个抗抗体又可以刺激产生一个抗抗抗体,就这样一直产生下去,就形成了一个网络。那么控制这个抗体产生,靠谁呢,控制这个抗原,是靠这个抗体,控制这个抗体呢,是靠这个抗体,控制这个抗体呢,是靠后面那个抗体,就一环一环的控制下去,这个环就构成了一个network,就构成了一个网络。所以抗体的产生是怎么控制的,是通过网络来控制的,因此这就有个学说,叫网络学说。就是他,Niels Jerne,他提出了这个网络学说,获得1984年的诺贝尔奖。这个学说解释了抗体为什么与抗原结合之后,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抗体,不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抗体,这个是他提出的一个学说。这个学说解释了这个抗体是怎么被控制的,这个是Jerne。 好,等这些问题解决了以后,呃???抗体还有很多问题,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在回到刚才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解释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抗体,那是因为有不同的很多不同的B细胞。下面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会有那么多的不同的B细胞,你怎么会搞出那么多B细胞出来呢,我们知道一个基因产生一个蛋白质,那么你有那么多的像天上星星一样多的B细胞,那要多少基因在编码这么多蛋白质,整个染色体拿来,就来编码这一点点整个B细胞表面的受体,我觉得染色体还不够。因此,怎么来解释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B 53 细胞而产生克隆选择学说,这又是另外一个要解释的问题,就是在B细 ,为什么。我们可以肯定的推测人体没有那么多基因来编码如此多的蛋白质,它只用了很少的基因来编码。那么这个工作呢是这位,有一个日本人,叫Susumu Tonegawa,这个Susumu呢是在京都大学毕业的,京都大学毕业以后呢。他是个很反日本人的(人),他很反日本,他很不喜欢日本政府,所以京都大学一毕业之后,他就想办法出国,他就跑到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然后在圣地亚哥读了一段书,然后就到了Salk Institute,就是在La Jolla(拉荷亚)在圣地亚哥边上,在UCSD边上的一个研究所,叫Salk 研究所。Salk大家知道,是一个很有名的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发现者,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的人就叫Salk(乔纳斯?索尔克)。Salk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第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实验就是Edward Jenner发现的牛痘苗,消灭了天花。大家知道第二个就是Salk发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来消灭小儿麻痹症,很快就在全球宣布消灭。那是因为他生产出来的疫苗叫Salk疫苗,Salk是一个,他没得诺贝尔奖,他没得诺贝尔奖。但是呢,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应该得诺贝尔奖,所有的人都应该认为他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没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在陈述自己的学术成就的时候,把Sabin(沙宾)这些人,Sabin实际上比他还要伟大,因为第一个疫苗是Sabin作出来的,脊髓灰质炎。那他把这所有人的工作都否定了, 54 就说脊髓灰质炎就他一个人干出来的,这个疫苗。实际上呢,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所有人都知道,Salk这个人呢,是一个非常有领导才能的人,他可以把方方面面的人领导在一起,来为一件事情工作,也正是因为Salk这种出色领导能力,所以脊髓灰质炎疫苗研究那么好,没有他,脊髓灰质炎疫苗肯定做不出来,但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绝对不是他做出来的,是他领导的一帮科学家做出来的。可是他在总结的时候呢,就说这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在诺贝尔奖的推举过程中,他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一直到今天,人们认为,世界上大概很多人都不适合得诺贝尔奖,但唯一可以得诺贝尔奖的就是他,可是他是唯一一个没得到诺贝尔奖的人。因为他,他的科学实在是贡献很大,但是他对成就的表述实际上是有问题。所以这个Tonegawa就到Salk研究所,在Salk研究所跟谁工作呢,他跟一个人,叫LD。LD.LD也是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跟着他工作,他到了Salk(研究所),在Salk研究所,他干什么,他是对转录调控做的很熟,D就是研究转录调控的,他对转录调控研究得非常之熟悉。好,时间已经差不多了,我很快就 就结束,同学有的要走的可以放心的走。好,我可以抓紧时间接着讲,他呢是做RNA的。然后到了1970年,这个Tonegawa在美国呆不下去,因为他的签证到期了,美国不允许他延长他的签证,所以他没有办法,他就得离开美国,非常沮丧地他离 55 开美国。然后就在这个时候呢,他收到一封信,呃,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呢,就是他的老板,LD。D就是在欧洲,在欧洲巡回,这个呢,就给他写一封信,给Susumu写一封信。他说Susumu,我给你写这封信,我告诉你,你有没有可能到欧洲来工作。欧洲呢,最近在瑞士发生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瑞士成立一个研究所叫巴塞尔研究所(Basel Institute),瑞士成立一个研究所叫巴塞尔研究所。这个巴塞尔研究所呢,聚集了全球最有名的免疫学家在里面,但是它唯独没有一个人做RNA转录的人,没有人,他说我知道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你愿不愿到巴塞尔研究所来工作。那对Susumu来说,他肯定很愿意,因为他没地方去,他又不想回日本,美国又不让他呆,所以有瑞士去他就很高兴。那个那个那个 那个 那个D,他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呢,你就去找一个人,找那个巴塞尔(研究)所的所长,这个所长叫Niels Jerne。Niels Jerne 大家还记得 这位,就是这 呃 这位老跑掉,就是他这时候他到巴塞尔做所长去了。所以Susumu就跟着他,由D,把他介绍到了 介绍到了巴塞尔研究所,所以在Basel Institute开始跟着Niels来做。他想要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他就是想解释那个获诺贝尔奖的Burnet那个学说,有那么多的B细胞,这B细胞表面好多抗体,这些抗体是怎么编码出来的。因为他的基本的观点就是说,不可能一个基因一个蛋白,因为一个基 56 因一个蛋白这里有天文数字的蛋白,那意味着天文数字的基因来编码,而所有染色体来编码这点蛋白都不够,我们的染色体不是为了编码这几个抗体的,势必还要做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这里面认为一定有很复杂的遗传机制。所以他为了探讨这个机制,这是他最早做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比较简单,我简单总结一下,这是一个产生抗体的细胞,这是一个它的主细胞,这个细胞是胚胎细胞,这个胚胎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可是这个细胞就能产生抗体,这两个细胞是一回事。他来比较,结果发现,抗体的基因在这个胚胎细胞的时候,抗体基因都分散在染色体上的各个方面,你看,这里一条,那里一条,一旦产生抗体之后呢,这抗体基因就连在一起。所以他第一次证明,原来抗体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角角落落都有抗体的基因,是一小块一小块像砖一样的东西,放在染色体的不同的地方,你要做什么样的抗体就把相应的东西挑取出来就可以做,所以并不是。他在自己解释自己工作的时候,Susumu说,你看到这么多高楼大厦,并不是由这么多生产高楼大厦的工厂,只有些生产砖的工厂生产水泥的工厂,只是建筑师把不同的砖不同的水泥落在一起变成不同的建筑。大家千万别认为有这么多不同的工厂来生产这么多不同的建筑,只有那么几个可怜,少的可怜的生产砖的工厂生产水泥的工厂,是靠建筑师们把这些砖和水泥的不同的组合,才变成了不同的建筑。这就是他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 57 不同的抗体就是因为少的可怜的这些基因,分布在染色体上的不同的地方以分散的方式放在这里。好比方说这就是些砖头,免疫细胞只是把这些分布在染色体不同地方的砖头把它重新做一个整合,这个砖头加那块水泥就变成了抗抗天花的抗体;用三块砖头再加另外一点钢筋就变成了抗狂犬的病毒的抗体,所以抗体就是这么产生的。他通过这个一系列很复杂的实验,理念很简单,但实验很复杂,来证明了抗体的多样性,antibody diversity。抗体的遗传多样性的原因是通过这样重排的原因,他提出个重排理论,是很多基因随便的排列组合就会做成很多不同的抗体,所以他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奖,他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奖。 这是解释抗体的多样性,好,最后一个 一个 一个工作,最后一个工作呢是,跟这个抗体不太相干,但是最后还是用抗体来解决。是知道 我们体内除了抗体以外,大家还记得这个Metchnikoff发明了一个细胞免疫学说,细胞免疫学说认为疫苗作用是因为诱导了很多更多的细胞。这个细胞里面有一个细胞叫杀伤性的T细胞,叫CTL,这是一个杀伤性的T细胞,这是接触一个肿瘤细胞,大家可以看出,喔这是一个杀伤性的T细胞,这是一个肿瘤细胞。当这个杀伤性的T细胞接触这个肿瘤细胞的时候,它就把肿瘤细胞上挖个洞,在肿瘤细胞上挖个洞,这个肿瘤细胞很快就死掉了,杀伤细胞扬长而去。这是解释这个疫苗,抗肿瘤的疫苗为什么工作, 58 是因为能诱导大量的抗杀伤性的抗肿瘤杀伤性T细胞,这个T细胞一旦碰到肿瘤以后,就杀伤,这个谁都知道。可是还有一个现象,大家也知道的,只有自己的杀伤细胞才会杀伤自己的肿瘤细胞。抗体我们知道可以通过血清疗法来转移,可是这个细胞不能够,A病人的这个杀伤细胞输入给B的一个肿瘤病人,不会杀伤的,;B的杀伤细胞给了A 也不会杀伤A的肿瘤细胞,只有自己的杀伤细胞才会杀伤自己的肿瘤细胞。可是你要知道,一旦得了肿瘤以后,这个杀伤细胞又特别特别的少,所以就没有办法用细胞来控制肿瘤。为什么只有自己的杀伤细胞才会杀伤自己的肿瘤细胞,而别人杀伤细胞就不会杀伤自己的肿瘤细胞呢,这个道理没人知道,现象大家都观察到了。这时候呢,你看杀伤它只能在同系的背景的相同的基因背景的个体之间才会发生。这个时候呢,这个事情没人知道,可是有两个科学家在非常偶然的机会来关注这个问题,这两位科学家一位叫Zinkernagel,一个叫Doherty,一个叫Peter Doherty,一个叫Zinkernagel。这个人是一个 Switzerland人,这个人是一个英籍的 英裔的美国人,这两个人在1974年的时候,很偶然的机会碰到一起。呃,Peter Doherty在AU 在NAU做他的postdoctoral,在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他的博士后,已经做了一段时间,在做博士后。他的工作是干什么,他的工 59 作是观察细胞的,观察细胞的周期,细胞怎么死怎么活的。Zinkernagel呢这个时候在瑞士,在Switzerland。在Switzerland做什么呢,做他的医生,他是MD(医学博士),他不是做研究的,可是在瑞士一毕业以后呢获得MD以后,他就失业了,他就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百般无奈的时候呢就叫另外一个人,他的导师介绍说 他找不到工作,他的导师说你在欧洲找不到工作,你愿不愿意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呢我倒认识一个人,你可以到澳大利亚去工作。如果你愿意到澳大利亚工作的话呢,也许你可以在那找到一个博士后的位子,然后他因为找不到工作,他当然很高兴就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AUS 的这个头就是Burnet,又到那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实验室,去做什么呢,去做他的研究,当他到了澳大利亚以后呢,才发现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好,澳大利亚基本上没有人来理他。所以Zinkernagel到了澳大利亚以后呢,几天都找不到人,到了NUS,在ANU,在这个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时候呢,这个没人理他,所以他就每天晃来晃去晃来晃去,因为他的导师不在实验室。所以晃 有天呢就碰到Peter Doherty,就碰到Peter Doherty,问Peter Doherty你是干什么的,Peter Doherty说我是来这里做博士后的,我的学术兴趣是什么。Peter Doherty说我最困惑的问题现在,我不知道这个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我搞不清楚这个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这个 所 60 以我的研究很难做,这个Zinkernagel说呢,Peter Doherty 问Zinkernagel做什么的,Zinkernagel说我是做医生的,我不懂你这个细胞死的活的,但是我做医生的时候呢,我做过一件事情,我会把那个细胞标记上同位素,我会标记,我会标同位素,再Peter Doherty说这个事情就好办了,你会标同位素,你可以帮我个忙,你帮我把我那细胞标上同位素。因为Peter Doherty他说一旦这个同位素从细胞里面跑出来了,我就可以证明这个细胞死掉了,如果这个同位素老在细胞里面,这细胞就是活着,所以呢你就帮我想办法把这细胞标上同位素。然后这两个人就开始了合作,一个帮他标同位素,一个在观察细胞死和不死。他怎么观察细胞死呢,他弄了两个细胞,这个实验相对复杂一点,后面有一个更为简单的一个 一个实验,一个细胞呢,是刚才我说的那个杀伤性的 T细胞,一个细胞呢,就是那个肿瘤细胞,他把这个肿瘤细胞标上同位素,来观察这个杀伤性细胞能不能杀伤它,他说一旦杀伤了之后,一旦我在上清液内测到同位素,这个细胞就被它杀死了;一旦上清液里面测不到这个同位素,这个细胞还活着,同位素还在它里头,所以他就弄了好多不同的这个细胞来做对照,这个细胞遗传背景一样的,都是H-2k的, 额,这是一个靶细胞,另外呢,这个细胞呢,都是H-2k,但是它抗原没有,这个细胞呢,有抗原,但是一个是H-2k,一个H-2d。他来看,到底谁杀谁,结果发现,只有当遗传 61 背景一样的又有抗原那个细胞才会被杀伤,所以这就证明了刚才讲的那个东西,刚才的这张,这张图里面,这个杀伤,为什么只有自己的细胞可以杀伤自己,自己的细胞不杀伤别人,那是因为它受一个限制,这个限制就是H-2k的限制。H-2k呢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叫MHC(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所以他第一次提出了MHC限制的概念,所有的免疫应答都受到一个MHC得限制,而不是说任何东西都可以应答,只有当MHC一致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应答。这个现象是免疫学里面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理论,叫MHC限制的理论。那么这两位因为阐明了MHC限制的理论,而获得1984年的医学诺贝尔奖。这个限制跟抗体有什么关系,这个限制是在 这个限制为什么跟抗体有关系,这是我们研究的抗体,这个限制是通过TCR跟MHC结合,TCR后来证明这就是在T细胞上的抗体。刚才我们说抗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血清里面的,一种在B细胞上的,后来发现在T细胞上也有抗体,在T细胞上的抗体就叫TCR,叫T细胞受体。那么为什么T细胞来识别肿瘤有这种限制性,就是因为TCR跟MHC相互的结合,所以也是抗体介导的一种特殊的结合,所以因为这样的一个阐明的一个最新的一个理论,叫MHC 限制性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两位是在84年获得诺贝尔奖。这个就是Zinkernagel,这个Peter Doherty, 62 Zinkernagel呢他在做完这个实验以后,就把这个文章投到了Nature发表了,发表完了之后,他博士后也做完了,做完之后仍然没有工作,所以他百般无奈,又考了一个博士,考了又读了另外一个PhD,所以他读了两个博士,先是读MD,然后读PhD。然后几年前他到我们实验室来,我们聊起这个事,他说如果早知道我那个实验能得诺贝尔奖的话,我就不会再去读那个博士学位。那么他现在仍然很活跃,这两位仍然很活跃,也是两位学术观点截然相反的两位,当时他们共同拿诺贝尔奖。拿诺贝尔奖就有很多趣闻,两个人都是不太懂很多事情,特别是Peter Doherty,Zinkernagel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Zinkernagel向Peter Doherty介绍,说我是Switzerland的人,介绍他是瑞士人。Peter Doherty说,他说,啊,Switzerland人,很好,Sweden是一个很漂亮的国家。Zinkernagel说我是在Switzerland,不在Sweden。Peter Doherty告诉他,在英语里面,因为他讲法语的,在英语里面,Switzerland跟Sweden是一个单词,Sweden是Switzerland的缩写,这是一个地,一个词。所以你们不懂英文,所以你不知道Switzerland缩写叫Sweden。等他获得诺贝尔奖,在诺贝尔奖的答谢晚会上,他跟所有的人说,他说今天Peter Doherty坐在下面,我到今天才知道你那时候骗了我,Switzerland是一个国家,Sweden是另外一个国家,我是来自Switzerland,不是你说的那个Sweden。这是两个 63 完全不同的英文,不是像你说的这是一个英文单词,尽管他自己是英籍的美国人,他对这两个单词还是搞不清楚,一个瑞典一个瑞士,他永远都搞不清楚,以为这是一个国家。 现在他们两位在做的工作也是相互矛盾的,免疫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现象。你知道,打一针疫苗,我们刚才说了在公元前430年人们就知道第一次得了病,永远不会得第二次得同样的病,我们现叫免疫。我们进一步说那叫免疫记忆,就是有记忆,我们从小打了一个疫苗,永远不会得这个病,那是因为你获得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怎么产生的,身体怎么能记住你老早接种的一个病原体,这是免疫学里面很关键的问题,这两位就在致力于免疫记忆机制的研究,就是免疫记忆是怎么产生的。Peter Doherty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学者,所以他花了很多精力在研究免疫记忆;而Zinkernagel 呢,他的观点就是没有免疫记忆,不可能有免疫记忆。为什么接种一次疫苗可以终生免疫,那是因为那个病原体永远在你身体存在,它不停在刺激你,所以它才会有免疫,而不会,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免疫记忆。因为这两个人是同时获诺贝尔奖,所以在国际会议上和我们国内开很多会,一邀请就把这两位一块邀请来,做两个报告,截然相反的报告,一个说关于免疫记忆的机制研究,另外一个呢就是这个呃immune memory,to be or not to be,免疫记忆,有还是没有,结论就是没有免疫记忆。所以两个人可以在开会的时候,当时就 64 可以争论起来,一个讲有免疫记忆,一个没有免疫记忆的。 所以这就是在整个这个免疫学研究啊,免疫学是一个很有趣的一个学科,那么我们这里以抗体为例子,给大家讲了抗体的研究过程中你会看出一系列的很有趣的现象。这些研究有很多是偶然的,但是我想在这些偶然中,一定是这些科学家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长期学术积累的结果,因此呢又是必然的。所以我想我们各位同学,呃,在学习过程中啊,千万不要被这些偶然现象所迷惑,认为大家只要安静下来,能够两眼闭上,能够做一下梦,就可能可能梦出一点好的一个学术的假设,然后这个学术假设呢有一天就会获诺贝尔奖,这个可能性会很小。所以还是要非常努力,不要小看一些很细节的问题,这些小细节的问题可能就是导致一次重大的科学的发现。好,我今天介绍的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两处口误: (1)Triumph of the death实际上应该为The Triumph of Death,作者是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Pieter 约1525,1569):尼德兰(今荷兰)画家。 (2)Peter Doherty和Zinkernagel因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获得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不是1984年。 提问环节 65 同学一: 熊教授,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个病菌进入我们身体的时候,它是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然后为什么我们身体有了这个病菌之后,我们会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是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然后第二个问题就是那个前面你不是说了补体吗,,补体它是一个什么分泌的,然后它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它的??结构是什么, 熊教授: 好,这是两个很好的问题,那个病原体进到身体在什么地方,不同病原体它呆的地方不一样,几乎身体所有地方它都会去,还没有发现哪个地方病原体不能进入的。只是每个病原体它有自己喜好的地方。比方说这个SARS病毒,它肯定进呼吸道;甲型流感病毒大部分都在呼吸道的黏膜上那么肝炎病毒主要在肝脏,其它的一些病毒,根据它的病毒的不一样和细菌的不一样,它分布的地方不一样。这是第一个问题的第一方面,第二个为什么病原体感染后你会感觉不舒服,那有好多原因。两个基本的原因,第一个就是大量的病原体复制以后,引起机械性的损伤或者机械性的阻碍作用。比方说血吸虫它产生大量虫卵,它就把你静脉堵住了,静脉堵住了,静脉的回流就开始出现问题,所以出现下肢的浮肿,你就会感觉下肢很沉重,所以这是病原体的简单机械性的作 66 用;第二个呢是病原体产生一些代谢产物,比方说革兰氏阳性菌,它能够产生外毒素,外毒素可以使人致死,革兰氏阴性菌产生内毒素,这些内毒素呢,它会一释放入血呢就引起高热,引起平滑肌的痉挛,平滑肌一痉挛你就觉得呼吸很困难,那么你就觉得身上很难受,后面呢就引起平滑肌的松弛,平滑肌一松弛以后呢,就大量的充血,就脸红脖子粗,你就这些症状都会出来,因此这些不同症状啊,引起的或者不同难受,一个是病原体的机械性作用,一个是病原体产生的代谢产物。这个是你问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喔,补体。补体的性质,补体是一种糖蛋白,本质上是一个蛋白质,是经过糖化修饰的蛋白。补体的作用机制,以后你学免疫以后就会知道。我简单告诉你,补体要起作用一定要被活化,一定要被它活化,活化有三条通路可以活化它,有经典途径,有替代途径还有MBL途径,这三条途径呢,都跟抗体有不同的程度的关系,所以抗体是来活化补体的一个重要的一个特点。补体是由什么细胞来产生的,补体,大部分是由肝脏细胞来产生的。肝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补体。补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个,我们现在把它称之为固有免疫分子。就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体的保护性的因子。当然补体不小心或者在不正常情况下把它活化了,会引起很多毛病。这个补体异常导致的问题,有很多疾病,治疗方面也很困难。 同学二:熊教授,你好。我有一个问题是针对你刚刚的讲 67 座的,就是那个抗体,你前面说抗体它会不会无限的下去,刚刚听你说的那个net,就那个网,它是抗抗体,抗抗抗体,抗抗抗抗???但是我觉得从那个开始到最后,还是没有结成一个网,但始终应该会有个开关,你无限到了抗体,抗那个抗加个N次,N次方好了,它最后总归有个开关把它关住,它那个合总归是合不起来的。这个你能再讲得稍微深入一点。 熊教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实际上,人们在早期试图找到这么一个different的开关,这个开关就是一开就打开了,一关就把它关上去了。但实际上呢我们知道抗体产生并没有这么一个开关,它不是一个绝对现象,所以要关就把它关掉,要开就把它开上,而实际上就是Jerne他描述成network那样一个网络学说。这个网络学说,你刚刚提的问题就是说,它实际上还是永远关不了,那个当N的时候,当抗体N的时候,N它还会下去,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一个能量的一个耗散,它每一次产生一个抗体的时候,能量就耗散一次,每次 产生一次抗体的时候就耗散一次,所以到n-1的那个能量会高于n的那个能量,那么n+1的能量是永远低于n的那个能量,所以到最后它总会,最后下去就会在一个阈值里面,低于它产生抗体的基本能量的阈值,当低于这个阈值的时候,抗体再也不会产生,而只要这个抗体不产生,前面的过程就开始终止,因为这些抗体就会一步一步往上就把那些抗 68 体产生又给制止了。所以抗体的产生,现在基本上还认为是这样一个Jerne network。而没有一个,switch on(off)的东西在里面。 同学三: 熊教授你好,就是我想问一下那个接种甲流疫苗,假如说那个病毒变异的话,它疫苗还有什么作用呢, 熊教授:是,你讲得这个问题很好,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呢就是疫苗,我们现在把它分成两大类疫苗,简单地分成两大类疫苗,实际上还不止。我们一个把它叫灭活疫苗,一个叫减毒疫苗,这个灭活疫苗就是把病原体全部杀死,这个病原体没有一个活的病原体,这叫灭活疫苗。减毒疫苗是病原体还活着。但是它没有毒性了或者毒性很低,你刚刚说的变异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方面呢就是疫苗本身的变异,如果是一个灭活的疫苗,它不存在变异问题,这个病原体已经死了,甲型流感病毒已经是死的病毒,它没有能力再去变异了。如果注射的是一个减毒的甲型流感病毒,是个减毒的流感病毒,这个流感病毒,我们减毒,减到什么程度,减到它仍然可以刺激你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但是不会有任何的致病性,如果这个减毒的流感疫苗在你运输过程中,或者我们在保存过程中,它有个现象叫回复突变,它一旦又恢复了它的毒力,如果这样接种的话呢,就会不仅仅不会预防甲型流感,而会使你得一次更严重的甲型流感, 69 因为你就接种了一次野毒株的,一个就是有毒性的甲型流感病毒。这是一个变异,就是在疫苗本身的变异。那我们有一些疫苗是这样减毒活疫苗。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甲肝的疫苗,甲肝的疫苗就是一个减毒的活疫苗,减毒的活疫苗在世界上出现过接种甲肝疫苗得甲型肝炎的,为什么接种甲肝疫苗会得甲型肝炎,那是因为这个疫苗本身就是一个活的疫苗,只是毒性降低了,它不知道什么原因毒性又恢复到很强的时候,这是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就是我刚刚说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就是引起小儿麻痹的,小儿麻痹也是个减毒疫苗,如果有人大量的使用这个疫苗的话,就会引起小儿麻痹症。为什么有的人会大量使用呢,因为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疫苗是做成糖丸的,一粒一粒的的糖丸,像糖一样的,一个小孩只能吃一粒,有的小孩他就吃个四五粒,那就量就很大,就会引起(脊髓灰质炎),所以这是一方面。甲型流感疫苗是一个灭活的疫苗,它不是个减毒疫苗,所以甲型流感疫苗本身不会变异,这是你讲的第一个概念的变异。第二个,你可能更多说的是另外一个变异,就是我们接种了甲型流感病毒的疫苗,产生了抗体,这个抗体是应该抗那个甲型流感的抗体,但是实际上新感染的那个甲型流感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 ,还有没有保护作用,要看它变异大小,小变异还有保护作用,大变异就没有保护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很多流感疫苗,建议你只用甲型流感疫苗,而不用一般的 70 流感疫苗。因为一般的流感病毒跟甲型流感病毒就是发生了一点变异,甲型流感病毒就是常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发生变异以后的季节性流感病毒,所以你用常规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的疫苗是不能预防甲型流感的,是因为发生了变异,同样用甲型流感疫苗能不能预防其它的流感,理论上也是不可以的,因为那些流感的抗原跟这个不一样。所以一旦流感病毒,流行的流感病毒跟你疫苗接种的疫苗株发生了变异以后,这个疫苗就没有保护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流感疫苗是每年都要接种的,不像我们接种卡介苗,各位都接种了卡介苗,一辈子只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如果你想预防流感的话,每年都要接种,因为每年的流感病毒是不一样的,它发生了变异。 同学四: 熊教授,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免疫学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史上它是怎样一个地位,然后它的未来是怎么样的,谢谢 熊教授:免疫学这个地位不是我说的,这个是大概基本上都是在科学界里边一个共识,生命科学和医学是两个相互相关的学科领域。这两个学科领域呢,它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学科,一个基础性的学科叫生物化学,现在它的学科名字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另外一个基础性学科就是免疫学,所以一般认为生命科学和医学就是在这两个车轮上来运转的,没有这两个车轮,这个生命科学和医学很难发展到今天,所以免疫学的作 71 用不仅仅对医学来说很重要,对整个生命科学也很重要,我们几乎现在找不到一个生命科学领域或者医学领域能够脱离免疫学的,医学里面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分成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等这几个科,不是每个学科它都不能离开免疫学,没有免疫学这个学科发展是很困难的,因此免疫学在整个生命科学医学里面是一个根基性的学科,是final mental的science,是个根基性的学科,它有根基性的作用。在国际上从来没有一个医学院说它的医学很好,但是免疫学很差,或者说它有一个很强的医学院却没有一个好的免疫学,这个大概是不能理解的,换句话说,一个很强的医学,它一定会有很强的免疫学, 否则这个让人很难理解,所以这是一个,另外我们从过去这个历史上,我们大体上还可以确认诺贝尔奖是对整个科学中的重大事件的一个评价和一个认可,凡是得诺贝尔奖的工作,一般来说,在自然科学里边还是代表它在自然科学中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医学和生理学的诺贝尔奖从1901年到现在,除掉一次大战、二次大战几次没有颁发,大概颁了90多次,在这个领域里面,大概有300多个学科适合在这个领域里面,就300多个学科的学者都可以有机会获得医学和生理学的诺贝尔奖。免疫学只是这300多个学科中的一个学科,那么免疫学在这个90几只诺贝尔奖里面有多少次获得呢,有19次获诺贝尔奖。从这个你就可以看出免疫学在整个医学生理学里面是一个 72 非常重要的的一个学科,那么免疫学今后发展在哪里,今后发展我觉得无外乎就是两个方面,任何学科也差不多,第一个,解决自身的问题,第二个就是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解决其它学科问题就是应用免疫学,通过免疫学应用在其它不同学科里面,比方说我们对动物、对植物、对这些生命现象的阐释需要很多免疫学的基本的方法和基本的原理,我们现在做很多研究,比方说过去我们做基因组,现在叫结构基因组学,现在叫功能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抗体,或者通过免疫学的手段来阐述基因的功能,没有抗体,没有免疫学手段是阐述不了基因的功能的,我想这个是第一个发展就是进一步将应用免疫学应用在各个领域里面,促进结构学的发展,更重要的发展还不在于这里,更重要的发展是免疫学自身的发展,免疫学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尽管我们今天讲了很多,你会感觉一个抗体就会提出如此之多的问题,有如此之多的人获诺贝尔奖,那么我其实只是讲抗体,如果我以后下次有机会给大家讲疫苗的发展,你会知道疫苗我可以列出一大堆在疫苗研究中获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且他每次工作都是在推动着疫苗的发展,所以免疫学有好多自身的问题。我可以举点例子,哪些问题可能是免疫学到现在没有解决的,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讲的免疫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第二个,你知道我们免疫系统是很有能力来识别自己和不是自己的,免疫系统只对非己的 73 东西产生应答和对自己的东西不产生应答,比方说在座的各位我们的免疫系统不会对你的自己的心脏产生排异反应,也不会对你的肾脏产生排异反应,所以各位可以坐在这里很安心地听我讲课,因为你不会担心听着听着肾脏没有了,听着听着心脏没有了,可是如果移植一个心脏在这里,可能我的课还没听完你的心脏就被排异了,因为这不是你的心脏,你的系统为什么有这种能力,能够区分都是心脏,为什么知道这是你的心脏还是别人的心脏呢,它是怎么来区分的。这就涉及到免疫学的基本的问题,就是免疫识别,免疫识别是怎么产生的,还有这个免疫,我们知道免疫系统是功能不能强的,强了它会得很多病,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都是免疫功能过强,免疫系统也不会很弱。弱了以后会出现很多免疫缺陷性的疾病,所以免疫永远处在一种平衡状态,那么什么东西来保持这种免疫平衡,我们知道什么东西保持,有一个机制叫调节机制,免疫调节机制保持免疫的平衡,因为这种调节机制存在,所以我们机体一般保持在一个平衡的免疫,那免疫 系统是怎么来调节它的, 调节的机制也不太很清楚,所以免疫记忆,免疫调节,免疫识别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对免疫调节非常重要,我们一旦出现什么疾病,可能就是免疫调节出现了问题,所以免疫不在于免疫强或者免疫弱,关键在于它的平衡,导致了一种平衡, 74 身体就是健康的,你免疫过弱,会出现疾病,免疫过强,也会出现疾病,所以在座的各位千万不要相信今天要吃这个补药能够提高免疫力,明天那样会提高免疫力,免疫力不太容易被提高,一旦提高了就麻烦了,如果免疫力能够如此之容易地被提高,你的系统就开始出现麻烦了。你第一节课是免疫过强,第二节课就免疫过弱了,你这课都没办法听下去,因为机体不停地在调节,好在免疫系统很平稳,它不会因为你今天你回家,你家里你父母帮你做点好吃的,你下个礼拜就开始免疫过强,就被调的很高,调不高的,所以你回去你家里要花很多钱买这个补药,买那个补药,提高你的免疫力,跟他说,作用不会很大的,因为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的调节系统在调节,你吃点人参会很快给你压抑下去,不会让这个人参把你的免疫系统调上去的,因为免疫系统很清楚,一旦调上去了就会出现疾病,所以免疫今后的发展大概在这些领域里面。一方面就是扩大它的应用,来支持其他学科发展,另外就是解决自身的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同学五:教授,你好,我只提一个个人比较困惑的问题,那个Rh阴性血的人,输了阳性,第一次输阳性血的话会产生抗体抗血,那他如果第二次再次输血的时候,除了输自己同类型的血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救了吗,因为这血是千万分之一,就没有办法来抑制这种抗体然后将血输进去。 熊教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Rh血型引起的它的溶血是 75 导致它死亡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过去我们不太清楚,后来发现有些小孩生下来不久就出现了黄疸或溶血,很快就死亡,后来发现这些小孩是,,阳性的小孩,也证明后来也发现是母体给他的一个抗体,那么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阳性的血的小孩会死亡,那是因为一个获诺贝尔奖的,这个研究,,,那个获诺贝尔奖的,就变态反应,这就是他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他阐明了这个现象的发生。这是因为一个,,阳性的小孩里面一旦有抗体的话,这个抗体就会跟,,阳性的红细胞结合,然后使红细胞溶解,使溶血。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预防,一个就是对这些,,阳性的小孩的输血,就母亲的输血特别注意,第二个呢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要避免产道损伤,避免这个母亲的这个抗体侵入到这个胎儿的血清里面去。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什么很特异的办法,通常对这些小孩抢救都是很困难的,可能还来不及抢救,这个小孩已经溶血死亡,所以一个最简单办法就是在配型的时候,在婚姻配型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阳性,,,阴性,那么对这些怀孕的母亲特别要警惕她的先兆流产,因为只要母亲的血侵入胎儿,胎儿就获得这个抗体,这个抗体一旦产生了之后呢就很容易引起它的溶血。 同学六: 熊教授,您好,就是刚才我听您的讲座,就是我有一个疑问,就是你说那个肿瘤细胞和,细胞它们之间的关系,我的 76 疑问是那个患肿瘤细胞的(患者),他的肿瘤细胞会不会产生一些什么有毒物质,然后使那个,细胞减少。 熊教授: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非常正确,确实肿瘤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它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它本身具有永生不死的性质;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因。第二个呢,它具有控制周边环境,使得周边环境产生对它有利,或者不产生对它无力的一些现象。那么在肿瘤免疫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叫肿瘤免疫逃逸,叫escape(叫immune escape。什么叫immune escape,就是肿瘤细胞,利用各种方法来逃避免疫系统对它的监视作用,使得免疫,包括我刚才讲的,细胞,对它没有监视,这就是你刚才说的肿瘤细胞本身产生一些特定的一些物质来抑制免疫系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肿瘤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比方说肿瘤细胞膜上会产生一些细胞衣,一些分子,这些分子,,细胞一旦跟它结合,不仅仅不能杀伤,细胞(口误,应为肿瘤 细胞),相反肿瘤细胞跟它结合,,细胞很快就比肿瘤细胞死的还快,很快就,细胞引起快了凋亡,这是因为在肿瘤细胞表面它有一个死亡的一个分子,跟,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结合,使得,细胞死亡。肿瘤细胞不仅仅可以用这种方式,而且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出一些我们叫免疫副调因子,它的作用就是抑制免疫应答的,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的。那么使得 77 ,细胞和,细胞的功能都下调,因此就失去了机体对肿瘤的监视作用,肿瘤细胞得以(在)非常好的环境下能够生长,所以肿瘤跟机体免疫系统总是一对矛盾。免疫系统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监视这些细胞会不会变成肿瘤细胞,一旦变成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很快就把它清除,那么肿瘤细胞为了生存,它也要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机制来逃逸机体的免疫系统。肿瘤的发生应该说是肿瘤跟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肿瘤得以生存,就是免疫系统的,肿瘤的免疫逃逸功能很强,而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很弱。如果肿瘤能够被机体很好控制,肿瘤不能够很好的发展,一定是监视功能很强,免疫监视功能能够控制肿瘤的发展,所以这个你刚才讲到的肿瘤细胞它有什么机制,确实是有非常多的机制。而且这是肿瘤之所以能够生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许教授总结 谢谢熊教授,我一直在想,每次听熊教授的报告,我总感觉到就是,我一直说就像剥笋一样的,一点一点开始,一层一层剥进去,剥进去,剥进去,一直往里面剥,就是今天大家肯定是应该非常清楚。那么我一直对熊教授的这样的一个扎实的功夫,我非常钦佩。熊教授其实他不光是做科研做得这么好,最近发表了非常好的文章,报纸上都介绍了;第二个,他现在是承担着我们本科生的复旦学院,他是复旦学院 78 院长,现在又在组织,他刚才告诉我复旦正在酝酿一些比较大的一些动作,在教学,科研,研究,整个的系列里面。所以有很多问题我们真的是可以向他去请教。那么生命科学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发展到就这样一个样子,今天我觉得,今天是非常开心,是最后一讲,我们请来了我们熊思东教授,他是最年轻的一个教授,是吧,这个就是反映着我们这门课,我们以后可能还会请一些更年轻的来帮我们讲,我回忆了一下,第一堂课,年纪比较大,我的学长,付继梁教授,他讲的这堂课实际上就也讲了几个字,就是,,,,,,,的发展的故事,整个的故事从开始一点一点演化,一直到最近,到什么样子。这不可思议的发展。今天我们熊教授讲的,又是讲的一个免疫学的故事。又是这么从多少年以前到,,,世纪前,一点一点讲讲讲,讲到现在,而且这个故事还没完,我看是越来越广泛。所以我们这一门课,现在大家回想一下的话,从天文,一直讲到物理,什么遥感,红外技术等等,一直讲到灵魂,讲到灵魂,所以我自己也很迷惑了,现在同学们提的问题,刚才我记得熊教授在讲,每一位学生你们提的问题,熊教授都说你们提的非常好。其实我由衷地感觉,真的非常好,真的非常好。熊教授的今天这门讲课的题目里边讲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偶然性,他联想到一些问题,就有些感觉到是很偶然的,很小的一些事情,但是你产生了疑问,你要想去解决这些问题,你就发觉大学, 79 你就后来就发觉,哎呀,我知识不够用了,就真的是不够用了,我始终是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为什么还是要强调,就我们这门课,我们大胆地去提问题,这个又有同学还是在问我,你觉得这些(提问)是不是也像 叫钓钩啊,叫钓取学分,是吧,不是,你可能认为人家(钓钩),千万不要认为人家都是这样,也有可能是有。但是我们作为我们自己来说,你争取这样的一个机会,你来一次提问,你不断地想,去提这些问题,我觉得是一大进步,现在我在回答,我这不叫回答,有时候我在讨论,我们很多同学提的问题我真的很难回答,我真的很难回答~第一,我的知识根本没有像熊教授这么宽广,知识面这么扎实,第二个,因为我觉得,你提出来的问题有时候看表面上很简单很简单,许老师,你这个问题是怎么怎么的,请你回答我,有时候我在想,一个,哎,你去看,另外一个,害得我在想好多事,我真的一想的话,我觉得蛮难的,真的蛮难的,有一位同学,今天早上我在整理书籍啊,有位同学问我,信息很重要,那么科学家 在需要搞信息,要搞的越多越好,这个搞的他说最后是不是牵涉到道德问题了,你去挖人家东西是不是挖到最后是不是要讲点什么呢,这个我真的很难很难回答的。我就自己想了好多好多,有时候你可以说,你说哪里来这么多间谍机关呢,哪里来的反间谍机关呢,对吧,说苏联有个原来叫,,,,美国有个,,,,这是干什么用啊。我现在要跟你讲, 80 假如你说我今天来讲,说搞科研你也要去弄的,有时候不择手段,这是事情又不对啊,这个事情道德在哪里呢,对不对,我觉得都有限度,所以这些问题你想深入了以后,我觉得你就觉得这世界很复杂很复杂,牵涉到很多问题,但是你再仔细去想一想,你可能慢慢想通了,慢慢地你可能就会引申出来,很多事情都有一条底线,就刚才熊教授我这里得到一个教育,就是说抗体,抗抗体,抗抗抗???一直抗下去,但是它这个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它慢慢慢慢就刚才他讲到能量的问题,它到了一个阈值,这个阈值???,很多事都是这样的,假如我们现在回想,上海现在大家知道,你们都生活在上海,最近在打黑车,叫钓钩,一个是执法,我现在就跟大家,我呀,在录像,这个,我现在要问的问题,这个黑车,大家想过没有,黑在哪儿啊,咱们想一件事,黑车是怎么产生的,它产生的基础有没有,怎么回答,现在这个黑车的机制好像很灵活很灵活,昨天我听到一个说到崇明去的那个航船,不是刮风了吗,刮风了以后,说可以从那边摆渡的那个地方可以跑到那个大桥那边去,现在大桥通了嘛,可以,诶,说黑车已经来了,要不要,带你过去,它很灵活的,结果我们政府现在下了很大的决心,公交事业上面,把那个车放到那边,堵掉黑车,去放那个,班车也有了,老百姓也开心,但是现在问题在哪呢,这个公共汽车开掉了,我地铁还没到,等到我地铁跳下来,最后一班地铁我跳下来了以后,最后一班公 81 共汽车,分钟前已经走掉了。黑车不会,一定等你的,就我们现在就是说,你听上去这个黑,但是我们能不能再想一想,这些问题里面的复杂性,里边的复杂性,我们能不能吸取一点教训,看看把事情怎么给做的更好,或者说,黑的可能不黑,白的可能不白,红的可能不红,可能是这个问题。我们不要,现在我们有好多同学提的问题,哪个是对的,老师请你回答我,我碰到这个事情,我觉得我非常难,我非常难,我总是想告诉大家,有时候这个答案是没有这样回答的,很难回答,似是而非。所以这门课,今天是最后一堂课,我以后,我给大家承诺,我还会找一个时间邀请大家来听听我的汇报,或者说我对这门课我有什么体会,花个一个小时,大家如果愿意的话,我来组织一下,争取下个学期,因为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了,争取下个学期或者什么时候,我来汇报一次,这是第一。第二个,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这门课时间上结束了,今天这个日子很不灵喔,,,,,光棍节,突然我发现,但也容易记,光棍节这天我们结束了,我们不要结束,我们还要发展,我们要找找对策,就是什么呢,还是我允诺的,就是你们在网上给了我很多东西,有些我来不及跟你们交流,我们继续交流,而且我在这个网上,我承诺,我一定要把更多的东西要放上来,包括,比如像我们熊教授的他的一些视频的东西,他的录音,还要请学校帮我们修改,修改我们还出本书呢,都要放到网上去,然后那么大家来聊, 82 大家来谈,我想通过这个办法跟大家不断地在增加一些交流,其实这个时候就不是我们一年级,我们来听课的同学们,我欢迎大家多来,多来听一听,我们一起来讨论,那么把这门课呢,使它的工作做的更多一点,起到的作用更大一点,最近收到好多同学在写给我东西,有E-mail的,有纸质的,还有其它的,那么有些我还来不及回答,就是我收到,谢谢。欢迎你以后再来讨论,有些我可能加了一点小小批注,但是我最近几天我还在做这件事,就是这个在做,那么我还是这么一句话,今天我们说到的东西并不是很多,我到现在为止还是强调,不勉强,绝对不勉强,有些同学到这几天,悲剧果然又不幸言中,又发生了,老师,你E-mail地址能不能再告诉我一下,我们每一次上课都挂在上面,又发生了,好像还不止一个吧,还在问我E-mail地址,所以可见这个同学们有时候不能视而不见呐,真的不能视而不见。我每次来放,到现在还在这样,所以这个事情呢,一样的道理,这门课,刚才我课前我跟熊教授在讲,我说这门课到底值不值得开,他说值得开,他已经答应再做一次疫苗的事,说继续开,因为这个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的不断地启示,那么不是说每个人都有用,但是至少说,有些人是受到了教育,这已经是够好的了,那么我罗里吧嗦讲了这么一段话,再次感谢我们熊教授做报告。 熊教授,我的感觉就我刚才说的,年轻人,我站在边上, 83 看到你的黑发,我感觉我的白发怎么这么白啊,但是事情就是在这么发展,每个人都是这样在走,白有白的好处, 黑有黑的好处,反正我们再次感谢大家参加来选择这门课,以后如果有机会,有的同学说,我还会来听,我非常非常欢迎,你不需要来注册,你来旁听都可以,谢谢大家。再次感谢协助我把这门功课做好的这几位老师,我们的书记每次都在,非常感谢,也感谢我们的工作人员,每次帮我们录像录得这么好,谢谢大家。下课。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84
本文档为【偶然与必然 熊思东-科学的偶然与必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4KB
软件:Word
页数:62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2-03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