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doc18

【精品】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doc18

举报
开通vip

【精品】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doc18【精品】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doc18 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 第一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 一、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

【精品】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doc18
【精品】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doc18 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 第一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与思路 一、进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其广泛而深刻的内外部影响和制约因素。就外部而言,新的时代背景,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社会的来临、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我国加入WTO等。这些外在的社会发展因素对我国整个教育系统的运行有着强大的冲击作用,普通高中教育也处于这种影响之中。例如,加入WTO对普通高中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为:1、使普通高中教育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教育竞争能力得以加强,积极应对开放市场的挑战。2、对普通高中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影响。3、促使普通高中办学目标重心的转移。在教育系统内部,教育和课程自身的发展状态影响着普通高中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等。例如终身教育的发展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教育向生活回归、主体性教学的倡导、校本课程的实施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普通高中课程做出响应的调整与改革。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得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小学、初中阶段音乐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活动,给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反观高中音乐课程,从1996年开始,国家统一在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音乐欣赏和美术鉴赏),结束了高中没有音乐课的局面。稍后又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支比较稳定的高中音乐教师队伍,学校对音乐教学器材设备、音乐教育科研等进行了一定投入,这些变化使整个高中音乐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课,十几年来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高中音乐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呈薄弱环节的状态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课程定位不够完整。目前开设的高中音乐课程—《音乐》,实质上是音乐欣赏部分,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与已经实施课程改革的义务制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内容相差较大,出现了与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不能衔接的问题,无法形成完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2、开课率不足。根据国家规定,1996年高中音乐课为36学时,2000年调整为48学时,在原本课时就偏少的情况下,由于高考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经常认为音乐课并非高考科目,在高中阶段不重要。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为以各种理由可少开课甚至不开课。 3、求升学率,应试化倾向明显。同样也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音乐课的另一种现象就是音乐专业化、应试化倾向十分明显。有些学校为了提高高考率,随意改变欣赏课的内容,变成了高考预备班,进行各种音乐高考内容的训练,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 4、教材内容学科体系强。在目前采用的教材中,大多是以音乐学科体系来编排教材内容和划分章节单元的,这种强调学科知识、学科逻辑的编排体系与目前课程改革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是不相适宜的,也是不符合音乐学科特有的审美性特点的。 5、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单一、落后。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和落后,经常运用讲解、分析音乐进行教学,有的甚至在解释音乐。这种方法以他人感受代替自身体验、以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的教学抹杀了音乐艺术自身的魅力。 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 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改革背景下进行的。 二、构建《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研制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力求超前与创新,在立足中国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力求面向世界,为完善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推动我国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总体思路是从普通高中课程的总体目标出发,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节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 一、《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性质 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赋予新的课程观,认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1、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当今教育的一个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是需要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这种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需要教育转变已有观念,为人与人之间的谅解服务,其重要途径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但是,在现实中,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浪潮的强劲势头席卷全球,人们被越来越向高智能性培养着,人的情感却被排挤和冷落。长此以往,人缺乏活力,缺乏感情,缺乏关于人生和世界的整体认识。此外,现代科学技术也掌握着现代文明,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受到良莠并存的各种思想与价值观、审美观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音乐教育的肩上。 2、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什么是美育,诸多思想家有着众多的解释。“美育”一词,始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习勒。他的《美育书简》是世界第一部美育宣言书,提出: “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梁启超认为:“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冶,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情发挥,把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些观点和概念都说明,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因此,音乐教育就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和最佳途径。 3、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我国的音乐教育一般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一种基础音乐教育。它是一种音乐文化教育,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不论学生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课程观。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有着明显的基础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为爱好音乐的学生通过选修的途径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为在音乐方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普通高中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区别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延续,是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或艺术课程的重要衔接。两者课程性质都是属于基础音乐教育,但两者有层次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程度、水平以及学习方式上。从内容上比较,普通高中有着更高程度与水平的音乐学习,课程目标相对提高;从学习方式来看上,普通高中更体现自主性、灵活性,是一种选择性学习。 第三节 高中音乐课程的理念 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一、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依据 第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贯彻和推进关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极大地提高音乐教育实施美育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利于音乐教育真正地实现以审美为核心。 第二,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途径 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音乐教育的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这个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首要原则,是把音乐作品永远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验。 2、音乐教学的重点在于揭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3、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对音乐应该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 思考与探索: 1、交响类作品的课堂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如何体现整体性, 2、如何扣住音乐要素进行音乐人审美, 三、“培养兴趣爱好”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把培养音乐兴趣置于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一方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和学习音乐的根本保证,使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再到为音乐文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的根本改变。 思考与探索: 3、怎样培养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 4、怎样看待和引导高中生中的“超女”热现象, 四、对普及与提高的理解 高中音乐课程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进行音乐普及教育,这是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以及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所决定的。 首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属于普通音乐教育的范畴,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它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其次,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许多地区高中教育也已从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以浙江 省为例,1998年浙江省在校高一学生约10万人左右,占同龄人的38%左右,到了2005年,浙江省在校高一学生约30万人左右,占同龄人的90%左右。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终生喜爱音乐,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音乐教师应立足于全体教育对象的素质培养,而不是面向少数音乐特长生。音乐教育承认“差异”,但拒绝“选择”与“淘汰”。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应努力的方向。 个性发展,既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音乐的这种体验性学科是施展学生个性的良好途径。同时高中音乐课程也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面向全体,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是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要认清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走上不同层次的成才之路,乃是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使命。 五、“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涵义 首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过程重视认识活动,以知识和课本为中心,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仅仅是一种认识过程,这样的教育思想显然不够全面。学习是一种以认知内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是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音乐教学过程就是艺术实践过程,艺术实践是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知识技能的基本途径。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都离不开实践与操作。即使在“音乐鉴赏”模块, 同样也应注意结合音乐作品实际来设计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与反映。例如:学生对音乐进行描述;运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心的音乐体验;唱音乐主题;为音乐配节奏等等。 教育创新,是针对我国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出来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不确定性决定了没有标准答案,音乐创作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我们在过去的教学中,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要把音乐标准答案化,对音乐常常进行不恰当的解说,违反了音乐的非语义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 思考与探索: 5、如何设计出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欣赏实践活动? 六、在高中音乐课程中体现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 “加强对话,增进了解,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鲜明主题。人们对各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基础。音乐是一种文化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各个不同民族特点并且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的世界文化现象。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即能反映各个民族的特点,又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因此,《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弘扬民族音乐”与“理解多元文化”是辨证的统一关系。 思考与探索: 6、在通俗音乐充斥媒体的今天,怎样进行“戏曲音乐”单元的教学, 7、在 “亚非拉民间音乐” 单元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理解, 第四节 高中音乐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表述方式 传统的教育观念,经常把课程视为知识、学科。以知识为中心、知识标准化、知识统一化痕迹明显,这些观念支配着课程构建、设计与实施。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由单向方式走向多元、综合与均衡。教育部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以新的阐述和定位。因此新的高中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教育观过分强调人的智力因素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作用,而忽略了个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的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而80%依赖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既智商(IQ),非智力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是情绪智力因素(EQ),情绪智力因素也称情商,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关系、挫折承受力等方面。 新的课程观将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理解,是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1、情感,不仅仅体现为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体现为情感本身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2、态度,在表现学习追求、学习责任的同时,更表现在对生活的乐趣、进取、向上的态度;3、价值观,既反映了个人价值方向,同时更反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 每门学科都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内涵是不同的,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是十分鲜明的,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决定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 三、“过程与方法”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体现的就是其教育价值。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具有教育的潜效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过程与方法”细化为四个具体目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合作——是指在小队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体,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知识与技能” 任何课程都必然有知识和技能体系,音乐学科也是如此,过去往往过分强调了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学习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方法枯燥、单一,和实践分离,使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观认为:音乐知识不仅仅体现为乐理知识、还包括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知识。音乐技能不是仅仅体现在视唱、练耳、识谱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把乐谱的学习与运用或唱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放在整体音乐实践中进行。因此,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完成。 思考与探索: 8、谈谈你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第五节 高中音乐课程设计(模块、学分、必修与选修) 一、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不同层次之间是统合与隶属的关系。其中有八个学习领域,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技术。艺术又包括3个科目:音乐、美术、艺术。其中作为科目的艺术,是这次新增设的,它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不同学校选用。或选开音乐、美术,或选开艺术。 按照课程设计思路,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有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二、模块 模块最早运用在军事上,它通常的含义是指某种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课程结构中的“模块”,与过去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的功能有相似的一面,但又有差别。“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是教学范围的总集合。模块则是教学内容的单元集合,是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一个创造。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自主选择。 三、六个模块的功能 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歌唱、演奏: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创作: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 四、学分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艺术领域的必修学分为6学分,音乐、美术各为3分。 五、学分的获得 高中音乐课由六个教学模块组成,学生根据意愿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高中音乐课需获得必修学是3分,完成18课时的学习任务获1学分,各模块的得分情况见下表: 模 块 学 分 (1)音乐鉴赏 2 (2)歌 唱 1 (3)演 奏 1 (4)创 作 1 (5)音乐与舞蹈 1 (6)音乐与戏剧表演 1 学生可通过不同的选课方式获得必修学分: 1、学习音乐鉴赏36课时,获2学分,再任选其余一个模块,获1学分。 2、从音乐鉴赏之外的五个模块中 ,任选三个模块,各1学分。 3、学生如有需要,可在获得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增加选修的模块,获得相 3、 应的学分。其选择空间大致在4 ~ 7学分的范围。 不同教学模块的开课形式也可不同,例如:音乐鉴赏:以年级和班级划分的教学班开课,可在高中的任一学年开设;歌唱等五个模块: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以课程班为单位开课。当课表难以安排时,可利用课外时间教学。各地、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对不同的教学模块实施分步开设。总的原则是优先保证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教学模块——音乐鉴赏 。这样的教学安排,与现行的高中音乐教学内容及开课形式相衔接,易于实施。首先开出音乐鉴赏课,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各地、各校按实际情况和条件,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努力按照《标准》的要求,积极为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应将音乐课程不教学模块的开课计划,在选课前向学生详加介绍 ,供学生选择。学生选课时,应给予具体指导,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第六节 高中音乐新教材介绍(音乐鉴赏模块) 一、几个版本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分析 (一)《音乐鉴赏》全一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 1、曲目选择:曲目涉及面广,作品有中国的与外国的、民间的与创作的、历史的和当代的;每一单元的作品选择一些既是经典的审美性强的,又注意与小学初中音乐欣赏作品的衔接。 2、知识技能:重视音乐知识,特别是与欣赏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音乐知识分布与每个单元之中,而且与每个单元的作品欣赏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音乐知识获得的同时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步发展。 3、编排设计: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来划分单元。共十八个单元,三十二节。其文化内涵有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板块构成。 (二)《音乐鉴赏》全一册 花城出版社 1、曲目选择:曲目涉及面广,在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同时,选择了一些现代气息较强的曲目。另外,还有意识地加强了广东地方音乐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学。 2、知识技能:音乐知识技能融为一体,把知识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做到提高音乐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 3、编排设计: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来划分单元。共四个单元(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与社会),十一节,每一节由3—5个组块构成。 (三)《音乐鉴赏》上下册 湖南文艺出版社 1、曲目选择:曲目涉及面广,作品有中国的与外国的、民间的与创作的、历史的和当代的。 2、知识技能:音乐知识技能融为一体,特别比较重视相关音乐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介绍,做到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3、编排设计:以音乐美学和音乐文化和音乐的表现来进行单元划分。共五个单元(音乐的欣赏、音乐的美、音乐与民族、音乐与时代、音乐的体裁),十九节,每一节由若干个组块构成。 (四)《艺术》全一册 陕西人民出版社 1、曲目选择:将音乐、美术、戏剧、影视、舞蹈等不同艺术综合在一起,相关音乐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2、知识技能:注重将各种艺术与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密切地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认识环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编排体系:以音乐的人文性为编写主线来划分单元。共九个单元。 二、几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个案介绍 例1: 标题 第五单元 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和平 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 板块构成 音乐格言 如果音乐和科学能得到保护和滋养,它们就会像金刚钻那样发出耀眼的光芒,否则它就会成为毫无价值的碎石子。 导语 欣赏:《非洲赞歌》(加纳民歌),介绍加纳的音乐文化。 《鼓舞》(布隆迪圣鼓),介绍圣鼓及布隆迪的音乐文化。 《门库尔雅》(坦桑尼亚民间音乐),介绍乐器马林巴及坦桑尼亚的音乐文化。 《男孩之舞》(塞内加尔民间音乐)介绍乐舞蹈及塞内加尔的音乐文化。 知识:非洲音乐综述。 拓展与探究:非洲音乐节奏练习、网上查找非洲乐器资料、谈谈非洲音乐的 特点和社会功能、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 此外,还有12幅有关插图。 特点: 1、内容音乐性强,容量大,审美价值教高。 2、贯穿着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3、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3、 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 (人民音乐出版社) 例2: 标题 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 第一节 音乐的传播与交融 新年音乐会 板块构成 音乐名言 相关链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约翰 施特劳斯介绍。 聆听与鉴赏:《春之声圆舞曲》、《拨弦波尔卡》、《拉德斯基进行曲》 收集与整理:有关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资料。 思考与探究:新年音乐会的特点、主要作品;听新年音乐的感 受。 活动与创编:欣赏听辨《春之声圆舞曲》;人声模仿拨弦;唱 《拉德斯基进行曲》主题。 小词典:圆舞曲 回旋曲 波尔卡 走进音乐大厅 板块构成 音乐名言 相关链接:维也纳音乐厅介绍。 聆听与鉴赏:《娱乐升平》、《花好月圆》、《大胡笳》(03 年维也纳中国民族音乐会曲目) 思考与探究:为什么中国春节音乐会要在金色大厅举行;你对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认识;比较中国与西洋乐队演奏风格与特征。 活动与创编:中国节奏练习;欣赏听辨《春之声圆舞曲》;编 写音乐会节目单;唱《花好月圆》主题。 小词典:广东音乐 鱼咬尾 此外,相关图片若干。 特点 1、内容音乐性强,曲目经典,有时代性,审美价值教高。 2、与学生生活贴近。 3、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实际操作性强。 4、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 5、重视挖掘地方音乐文化。 (花城出版社) 例3: 标题 第二单元 音乐的美 一、优美与壮美 (一)优美 板块构成 听赏与体验:《牧歌》 鉴赏提示: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 活动地带:哼唱《牧歌》主题。 听赏与体验:《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鉴赏提示: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 阅读材料:优美 听赏与体验:《夜曲》 鉴赏提示: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 听赏与体验:《彩云追月》 鉴赏提示:作品分析、作曲家介绍 此外,相关图片若干。 特点 1、作品欣赏对教学主题的针对性强。 2、背景介绍较完整。 3、中外作品兼顾。 4、 注重音乐美学的渗透。 (湖南文艺出版社) 例4: 标题 第五单元、生活之音 一、原始岩画——远古的声音 板块构成 我的学习目标 知识引导:原始岩画介绍。 创造性体验(模仿原始人类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景;创设某一场景,用最原始的符号和手法完成画作。) 艺术名言 活动扩展:课前采集各种自然声音;我们怎样知道古时人和自然界的声音。 此外,有大量珍贵的艺术图片。 特点 1、艺术学科综合性强。 2、内容涉及范围广。 3、活动内容比例大。 4、有助于学生自学。 (陕西人民出版社) 三、教学建议采纳尺度的把握 教学建议,蕴涵着新的教学观念,这些内容既是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许多老师宝贵的实践经验,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但它是不完整的、不可以直接用与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面对的学校实际,老师实际和学生实际,要创造性的用与教学实践之中。总之,适用者则用,不适用者则不用。 第七节内容标准之一:“音乐鉴赏”模块教案选编与分析 一、音乐鉴赏中研究性学习的进行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高中阶段,特别是在高中音乐学科领域中开展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音乐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高中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其次,提供发展的广阔空间。高中音乐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的过程中,分析作品,体验情感,辨别良莠,从而提高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多种能力及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再次,学会学习的终身能力。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们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音乐。高中音乐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性,探寻和了解音乐,掌握获取欣赏音乐的手段和方法,对丰富其阅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逐步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愿望具有积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一般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 创设情景、激发动机,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问题是思维的产物,也是引发思考的动机。通过一些音乐情景创设,设计出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确立带有兴趣和疑问的研究专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关键。 2、 收集数据,感受音乐,展开研究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这也是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这些活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3、启发引导,分析音乐,深入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的中期阶段。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有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这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通过集思广益,互相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补充与启发,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思路和结论。当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置之度外,要参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进行综合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及时给予辅导和点拨。 4、展示成果,理解音乐,总结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后期阶段。每个小组研究的子课题,相对来说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因此,通过小组间的交 ,教师要把这些知识加以总结和巩固,构建起“知识树”。要鼓励学流总结 生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下面是进行研究性教学的一个课堂案例1: 第二单元《感受民歌》 教学意图与目标: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地方有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而民歌则是其中最具有群众性的音乐形式。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并在收集、分析、欣赏、理解、描述与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歌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介绍汉族民歌的地方性色彩,欣赏〈茉莉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介绍北方草原与长调民歌----地理位置与民歌的形成,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介绍壮族歌会----民俗风情与民歌的形成,欣赏〈对歌〉。 4、介绍维吾尔族民歌----舞蹈与民歌的形成,欣赏〈送我一枝玫瑰花〉。 5、介绍新时代民歌,欣赏〈青藏高原〉、〈新康定情歌〉。 6、欣赏电子琴独奏〈民歌联奏〉、〈送我一枝玫瑰花〉。 课前准备: (1)确定研究专题。 (2)查找、收集有关音像、文字、图片资料。 (3)以小组探讨的方式,对收集音像、文字、图片资料加以分析、研究。 (4)用网页制作、Power Point等软件制作成研究专题的资料库。 (以上内容分课堂、课后进行,大约需要三周完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放影片《民歌联奏》(老师演奏录像) 师: 先欣赏一个民歌联奏片段,你能听出老师演奏的分别是什么曲子吗, 2、讨论(估计能回答的是《茉莉花》、《青春舞曲》) 3、引入新课: 看来,同学们对民歌有一些了解,但了解不多。民歌对我们当代学生来说,似乎离我们很久远,因为它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但又似乎离我们很近,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身边又到处流淌着民歌那优美、悦耳的旋律,更何况,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了解民歌的历史,关注民歌的发展。在今天这节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以“民歌”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全班各组同学经过音像、文字资料的收集与查阅;实地的采访,拍摄;乐曲、歌曲的演奏,演唱与欣赏等都形成研究结果。课前,我把每个组的资料都仔细看过,大家都干得十分投入,时间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选取了部分研究成果在课上一起讨论,汇报,与民歌来个零距离接触。 二、影响民歌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 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 1、研究小组汇报《民歌小窥》,欣赏《紫竹调》、《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片段。 2、小结: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气候、人的性格、方言、人口密度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二)生活方式与民歌特征 1、研究小组汇报《蒙古音乐研究》,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小结:旧时,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与民歌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生活在草原上,以放牧为生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的牧歌;长江流域的纤夫号子;江南的田歌、插秧歌等都与生产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三) 民俗风情与民歌内容 1、研究小组汇报《民族歌会》 2、补充欣赏《对歌》 三、民歌在当代 刚才介绍的都是民歌的历史,民歌的过去,那么,民歌在当代是何种状态、该如何发展呢, 1、研究小组汇报《校园调查》(自制的新闻传递)。 2、研究小组汇报〈访音乐名家----周大风先生〉(自制的转访节目)。 任何传统文化,都面临着继承与发扬。周大风先生说得好,民歌作为旧时代的产物,面临着改编与创新,把民歌作为素材进行改编与创新活动。 3、研究小组〈四中歌手——张艳〉(自制的校园明星专辑) 4、 同学当场表演:钢琴独奏〈锈金匾〉片段。 5、学生一起演唱〈青春舞曲〉 6、教师现场表演〈送我一枝玫瑰花〉 7、学生用一句话谈谈这堂课的感受。 二、鼓励高中学生以撰写诗歌散文、随笔等形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案例2: 《 蒙古草原的雄鹰 ------腾格尔歌曲听后感-----》 组员:庄怡 蒋丽丽 童慧娟 金燕 张蔚雯 初次听到腾格尔的歌声是在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歌曲汇演的舞台上,那时的腾格尔还没有像现在那样为人所知。但是我们只要听过他的歌声,便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这样说,是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内蒙古草原养育了腾格尔这样一位正直,豪爽,有着甜美嗓音,融民族风格与通俗歌曲于一体,且自己谱曲的实力派歌手。腾格尔作为当今的一名红歌星,他并没有被掌声和荣誉冲昏头脑,腾格尔有一位年迈的母亲,他非常地孝敬母亲,这点在腾格尔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腾格尔有自己的伴奏乐队名为“苍狼”。“苍狼”是传说中蒙古人的图腾,乐手们都和腾格尔相处 得很好,亲切地叫腾格尔为“腾哥”。再说说腾格尔的演唱艺术,听过腾格尔演唱的朋友都会觉得他的歌声具有一种磁铁般的吸引力 ,高亢中有细腻,深沉中带委婉,以歌曲〈〈蒙古人〉〉为例,这是一首蒙古共和国的一位音乐家作的词,腾格尔用自己对家乡,对故土,对亲人的无限热爱之情,为歌词谱上了曲,在歌曲中,腾格尔以内蒙民歌〈〈长调〉〉为基础,加入了滑音,颤音等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歌曲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水平。当你聆听这首歌曲时,只要闭上眼睛,脑海中便会出现广阔无垠的草原像一块绿色的地毯,一汪汪湛蓝的湖水像明镜一样镶嵌在地毯上;一朵朵白云在天上;一群群雪白的羊儿在地面上,还有如同开在草原上的雪莲一般的蒙古包中牧民煮奶茶时升起的袅袅轻烟;这情景都在腾格尔的歌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心儿飞到了那天,地,人合而为一 的蒙古草原。 一首好的歌曲,她之所以会在广大歌迷中传唱,我们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歌词写得好,其次是谱曲要精良,最后还要有合适的人来演唱。腾格尔的歌曲正是这样,才使他的歌曲具有常青的艺术生命力。 鼓励学生以撰写诗歌散文、随笔等形式表达音乐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具有很多好处:有益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益于学生整体艺术修养的提高。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重视学生音乐短文的写作,并尽可能地将其音乐鉴赏和音乐评价结合起来。 三、一堂好课给我们的提示。 案例:3 《妈妈的歌》 教学内容: 1、 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2、 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勃拉姆斯《摇篮曲》、世界各地的摇篮曲以及器乐摇篮曲等。 3、 学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目标: 1、 喜爱“摇篮曲”这一音乐形式,并且愿意用这种形式进行情感交流,理解和回报母爱。 2、 能够用自然的、甜美的、真假声结合的声音,同时满怀真情实感地演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3、 掌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了解它与生活原型的必然对应关系,从而感受音乐美,体会生活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欣赏和学唱“摇篮曲”。 1、 2、 难点是如何使学生喜欢“摇篮曲”。 学生基础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识谱基础,但对“摇篮曲”不感兴趣,因为这个年龄段没有此类生活体验,又自认为“摇篮曲”太浅显。另外,独生子女已习惯被母爱包围,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设计针对以上现状,从有震撼力的情感教育入手,深入挖掘音乐特点及其对于生活原型的直接表现力,使学生真正领略音乐没,喜爱“摇篮曲”,感谢母亲。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学生看大屏幕,欣赏米勒和沃维特拍的两张照片。听背景音乐,无伴奏合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目的:创设情景:用经典摄影作品开头,揭示主题,震撼心灵,感受母爱。同时,背景音乐使学生对勃拉姆斯《摇篮曲》的旋律产生初步印象。 二、各国摇篮曲 学生欣赏各国摇篮曲片段: 1、《地中海摇篮曲》片段 2、《巴西摇篮曲》片段 3、《非洲摇篮曲》片段 4、《法兰西摇篮曲》片段 目的;开阔视野,感受色彩丰富、原汁原味的各国摇篮曲,体会全人类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增加兴趣。 三、摇篮曲与母爱 1、学生欣赏法兰西摇篮曲的CD封面,说出感受。 2、欣赏伟大的母爱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学生欣赏一组“动物摇篮曲”照片。 3、在弦乐演奏的勃拉姆斯《摇篮曲》的背景音乐中,欣赏一组老师从网上下载的图片。 目的:从CD封面上、书上、动物的、自己的亲历、网上的图片、大山的话等全方多角度、大信息量地进行情感教育,为欣赏和演唱创设意境。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节。再次印象勃拉姆斯《摇篮曲》。 四、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学生聆听四段音乐 1 2、讨论后回答三、四两段是摇篮曲,一、二两段不是。 3、在讨论,一、二为什么不是摇篮曲,三、四为什么是, 4、感受并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5、说说生活中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具体情景,总结出“动”和“静”特征;体会并理解音乐中“动”与“静”这两个典型的既对比又协调的表现形式,生活原型的准确对应关系,真正从音乐中看见摇篮曲和宝宝,体会母亲的爱心,感受音乐的绝妙表现力。 目的:培养学生静心深入音乐的欣赏习惯。自主体会音乐表现形式与内容的必要联系规律,从而提高想象力、感受力和理解力,增强信心。 五、合唱摇篮曲 学生选择欣赏以下合唱摇篮曲: 1、东北民歌《摇篮曲》2、柴可夫斯基《暴风雨中的摇篮曲》3、藏族摇篮曲4、日本广岛《摇篮曲》5、《土家族摇篮曲》 目的:学生自主选择,培养主动性。感受和体会艺术摇篮曲的优美意境和深邃情感。让音乐美充分环绕、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 六、器乐摇篮曲 1、勃拉姆斯《摇篮曲》2、豪塞管弦乐 《摇篮曲》3、格里格钢琴《摇篮曲》 目的:了解摇篮曲的器乐形式,开阔视野。 七、唱勃拉姆斯《摇篮曲》 1、师范唱。 2、先学最后两句。 用1351练哼唱,然后解决八度大跳的演唱难点。 3、 跟音乐划拍唱谱。 4、 跟音乐唱歌词。 5、 对声音、情绪作要求:打开、高位、统一、深情,唱好全曲。 目的:学唱一首经典作品。尽量体会和表现音乐美。 八、现代摇篮曲 学生选择欣赏以下用现在流行的演绎方式以及具有摇篮曲风格的歌曲: 1、小明《军港之夜》 2、罗大佑 《摇篮曲》 3、动力火车《摇篮曲》 4、美国“民谣四兄弟”的《绿野》 目的:了解用摇篮曲的形式可以抒发各种深沉、温柔、细腻的情感。感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九、回报母爱 1、学生看屏幕上的动画电子卡 To:妈妈 我每天都沉浸在甜蜜的梦想,都是因为你妈妈,谢谢您~祝您母亲节快乐~ From:你的菲菲 2、勃拉姆斯《摇篮曲》的音乐中下课。 (安徽省马鞍山市线星中学 周鹰) 在2004年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录像课比赛中,安徽省马鞍山市线星中学的周鹰老师的一堂《妈妈的歌》,赢得专家与全场老师的称赞,获得了高中组的一等奖。透过对周鹰老师教学课例的分析,我们来看看新课程改革下,一个优秀的音乐老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文化素养——一堂成功课的前提。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有教育理论和相应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在当今知识的获得越来越信息的时代,学科的综合化日渐重视,教师仅有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是不够的。音乐教师在具有坚实的、广博的教育和音乐艺术理论、技能外,特别应该重视音乐文化及相关文化的学习。在周老师的课中就出现了大量的与音乐相关的文化。 二、课题立意——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1、课题的确立: 周老师说:“很少听说过高一的学生对摇篮曲感兴趣,这节课的难度,不是摇篮曲音乐的难度,而是上摇篮曲的欣赏课有难度。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生活体验,自然对摇篮曲不感兴趣。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生活体验,自然对摇篮曲不感兴趣。而摇篮曲音乐的浅显易懂又很难提起学生努力探究的欲望。” 由此,选择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母爱。因为母爱几乎是每个人都亲身经历过的,是人类最伟大的、无私奉献的情感体验。 2、课题的立意:挖掘教材的教育意义 周老师说:“让学生通过欣赏得到的震撼是:今天为人儿女,记住摇篮曲,你会更好地体谅和回报;明天为人父母,记住摇篮曲,将会更好地奉献和生活~”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周老师这样的立意,较好地把握了新课标中课程目标部分价值观的要求。 3、内容的选定: 1)、全方位、多角度、大信息量地收集与展示各种材料。在文化的延伸、学科的综合方面,不但有广度,更可贵的是知识内容有一定深度,艺术欣赏价值高。例如:美术作品:米勒和沃维特的两张照片就是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2)、收集大量的世界各地的摇篮曲,感受的音乐色彩丰富、视野开阔,并有较高的音乐欣赏价值。例如:地中海摇篮曲、巴西摇篮曲、非洲摇篮曲、法国摇篮曲的CD片介绍。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融会贯通。 A、唱歌发声练习:——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来八度音的解决。 B、揭示摇篮曲的音乐风格时包含着一种“对立与统一”美学思想。 (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动静结合,音乐的特点从节拍、节奏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等基本要素着手。) 总之,在内容选定与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新课标中内容标准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要求。 三、授课风格——课堂教学经验的升华 当一位教师具有一种教学风格时,说明了这个教师已到了教学成熟期。周老师的教学风格明显: 1、亲切的、稳而不温的教态,和蔼中又带有激情,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起浮线设置的恰到好处。 2、引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又不动声色地把握着课堂的主动权。 3、脉络清晰,结构进程控制的好,是用自己的思想在上课。 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 案例4: 《家 园——蒙古族音乐》 设计思路:在56个民族中,蒙古族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坎坷的历史,要真正理解蒙古族的音乐,就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特定气质和内涵,作为高中生,音乐欣赏的层次不能只停留在音乐的表面,他们有能力更深入地了解构成音乐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关键在于引导和暗示。本课尝试从三个角度来引导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音乐,分别通 过自然风光角度了解民歌、通过文化角度了解器乐、通过精神图腾角度舞蹈。在学习过程中常识采用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与探究学习,每块内容都有一个思考主题,让欣赏的同时引发思考,从而深入学习。 课型:音乐欣赏探究课 内容:蒙古族音乐 重点:通过了解蒙古的自然音乐土壤、音乐文化背景、精神图腾,来学习蒙古音乐的主要构成,民歌、器乐、舞蹈的主要特点。 难点:每块内容的音乐渗透要让同学们透过音乐了解到蒙古民族的真正气质和内涵,从而深层次的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近两年来两个“英格玛”的名字让世界记住蒙古族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民族所特有的音乐。 音乐材料:1、“吉祥三宝”,一家三口洋溢着草原奶香温馨自然的演唱,小英格玛纯真自然毫无污染的声音,获得世界音乐界的赞赏。 2、享誉世界的一流乐团——德国“Enigma”《The truth of eyes》,第一次在电子音乐中融入了中国草原民歌原汁原味的演唱。 导语:是什么吸引了世界的耳朵,是什么感动了世界的心灵, 二、新课学习 1、 辽阔的草原 从蒙古族独特的自然风光角度来看蒙古族特有的音乐民族语言——民歌。 (1) 草原风光展示 从一幅幅极有说服力的草原景色中让同学们感受完全不同的自然风光,是培育美妙音乐的特殊土壤。(背景音乐是草原牧民的原声演唱《辽阔的草原》) 思考:如果你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用怎么样的歌声来抒发, (请同学们用自己心中的歌声来表达) (教师用草原作家习慕容散文作品中的话来总结,蒙古族是一个得天独厚自然美景造就的音乐民族、诗歌民族) (“连着虫鸣鸟语的草原、星空万里银河碧落的夜空、阳光直射云脚低垂的蓝天、无边驰骋率真自然牧民们的歌声,几回梦里纯净清透,在那遥远的地方。” ——席慕容) (2) 聆听歌声 音乐材料欣赏:《牧歌》片段 《蒙古人》片段 思考:从两个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这两种歌声的音乐表达有什么不同特点, 草原民歌的两种形式:长调和短调 (3) 古老神奇的歌声——呼麦 表现辽阔草原的深邃博大和充满神秘的色彩。 思考:音乐表现的草原除了美丽还有的什么色彩, 从歌声中我们可以听到几个声部, 结合视频欣赏(呼麦颂)解释呼麦这种蒙古稀有古老而神奇的歌唱形式。 小结: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特殊的音乐,草原音乐的三个发展时期。 (辽阔的草原孕育着丰富的音乐语言——民歌,呼麦的深邃博大充满神秘, 短调的率真细腻也见证着草原的发展和变迁。山林文化期、长调的辽阔悠远, 草原文化期、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并存期。) 2、 美丽的传说 从蒙古族传说透露的文化角度来感受蒙古族独特的乐器马头琴。 (1) 苏和与白马的故事(马头琴的来历) 教师讲故事,让同学在故事中体会马头琴深厚的蒙古文化积淀。 从故事中透露出来的深厚的文化。 (2)马头琴简单介绍 (3)听琴声,细体味 思考:说说琴声中传达出来的是这个民族怎样的内心世界, 音乐材料欣赏: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学生交流体会 小结:最能代表草原文化的乐器,表现力丰富。定弦和一般拉弦类乐器刚好相反,内弦音高,外弦音低,四度定弦,是最适宜演奏蒙古长调的乐器,能准确细腻表现草原生活和草原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低回婉转、深沉激越的音色道出的是一个历史辉煌、横扫欧亚大陆民族的豪气,还诉说着这个坚强民族所走过的坎坷和苦难,更表达着这个民族所向往的美好和未来的祝福。 3、狼图腾 从蒙古族神圣的精神图腾角度来感受蒙古族丰富的肢体语言舞蹈。 1)为什么蒙古人会把狼作为图腾,在精神上对蒙古民族起了怎么样的作用。 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袭击的高超技术。 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 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饶。 狼族中的友爱亲情。 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对家的热爱和眷恋。 2)“那达慕”盛会——狼图腾的精神体现 简单介绍草原“那达慕”盛会,是用各种草原特有肢体语言来表现原精神的盛会,引出草原人民的舞蹈肢体语言。 简单介绍各种流行在民间的舞蹈。 3)蒙古舞蹈片段欣赏 思考:舞蹈用怎样的肢体语言表现着蒙古人的精神, 欣赏材料:《天骄》、《草原》、《奔腾》、《美丽的姑娘》 学生交流会 4)蒙古舞蹈基本动作介绍与学习体会 主要集中在身体、手臂、脚,介绍各个部位的基本动作。 让同学们跟着学习两个组合。 请同学上台表演。 4、 尾声 “让道路永远畅通无阻,让天空永远湛蓝,让水源永远清澈,让长生天的一切生物各享其安„„” ——成吉思汗《长生天》 唱响金色大厅的蒙古音乐《雄鹰》 第八节 关于评价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评价部分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课程方案评价。《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涉及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的最主要的内容,因此,本节主要介绍学生评价部分。 对课程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它的判断标准都是要断定它们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具有多少价值,是一种价值判断。但是,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的发展作出判断,而是要衡量、描述学生的发展状态、发展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信息。 一、音乐课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了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四项原则。 1、导向性原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看,课程评价应当有利于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具体地说,应当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和发展音乐兴趣、了解自己的音乐潜能和在音乐能力上的进步、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等,通过评价能够增强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2、科学性原则:评价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的客观规律,特别是音乐审美教育的规律,符合音乐学科的学科特点,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水平。就具体而言,音乐课程的评价必须按照音乐教育的客观规律和音乐学科的学科特点来确定指标、选择方法。 3、整体性原则:《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肯定其 进步与发展,指出其努力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例如,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要从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音乐艺术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审美的判断评价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不能仅凭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就学生做学生音乐的结论性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的可操作性原则指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应当简单、明晰、便于操作、便于推广。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不宜繁琐、杂乱,操作负担不应沉重。 一、评价的内容 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项内容: 1、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包括1)兴趣爱好方面的表现。2)音乐艺术实践中的情感表现。3)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4)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5)对人生的思考与规划。6)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等。 2、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方面的表现。包括1)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手段、历史沿革、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2)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等。 1、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及学习方法的有效性。1)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态度、程度及合作能力。2)感受、体验、理解、表现、创编、探究、评价音乐的能力。3)对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4)音乐审美情趣方面的表现等。 二、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音乐教学实践过程是课程评价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表现是形成性评价的物质条件。《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展示等方式进行。” 阶段性评价是对学生知识技能、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水平测试。这种测试通常都用音乐艺术表演、音乐创作、音乐学习总结、音乐小论文等形式进行。 重要的是,这次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绝不是以终结性评价一个侧面来代替对学生的全面评价的。所以,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是指老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参与程度、交流合作、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效果等,用形象准确的文字加以描述。定性评价比较客观,易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评价的工作量大,教师的负担比较重。定量评价是指老师对学生音乐能力、音乐学习水平的水平测量。这种测评,会有等级之分,相对地说老师的负担较轻,但可能有片面、局限,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情况,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自评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互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他评是指 老师、家长等对学生的评价。 自评、互评及他评的方法多种多样,《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班级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作品,音乐评论,或就某一专题展开的讨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的展示等活动,是生动活泼、富于实效和具有音乐课程特点的评价方式。”
本文档为【【精品】高中音乐新教材与新课标解读.doc18】,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16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