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

举报
开通vip

无生法忍无生法忍 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 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 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 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 有个禅宗公案是这样的——僧问:“学人通身是病,请师医。”师云:“不医。”僧云:“为什么不医,”师云:“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有一生病僧人对曹山说:“学生浑身是病,请老师医治。”曹山答:“我不医。”僧人问:“为什么,”曹山说:“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僧人说:“难道和尚没有一点慈悲心吗,”曹山说:“我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之人。” 100多亿年以前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像“空花”一样“诞生”了,200...

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 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 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 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 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 有个禅宗公案是这样的——僧问:“学人通身是病,请师医。”师云:“不医。”僧云:“为什么不医,”师云:“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有一生病僧人对曹山说:“学生浑身是病,请老师医治。”曹山答:“我不医。”僧人问:“为什么,”曹山说:“我要叫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僧人说:“难道和尚没有一点慈悲心吗,”曹山说:“我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之人。” 100多亿年以前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像“空花”一样“诞生”了,200多亿年以后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像“空花”一样“消逝”了。我们的“智力”能够理解宇宙的“诞生”与“消逝”,但是我们的“智力”却不能够理解佛学中的“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简称无生忍,此语乃“无生无灭法忍”的简略,即确切地领会“一切法不生不灭”之理,把心安住在所悟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上不动不退。 “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无生法忍”之理,是佛学的重点。《宝积经》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注维摩经一》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生法忍也。”《智度论》曰:“无生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释迦牟尼佛在《圆觉经》中说:“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中说:“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在《楞严经》说中说:“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是“实在”的“有生”,不但“有生”而且“有灭”,为什么佛理上要说“一切法不生不灭”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迷位”,佛陀在“觉位”,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结论不同。永嘉大师把自己从“迷位”到“觉位”的真实感受通过《证道歌》告诉我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都生活在“梦幻”的此岸,而佛陀则站在“觉醒”的彼岸。 《金刚经》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只有通过证悟之路,才能从颠倒妄想的“此岸”,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关于“无生法忍”,在《楞严经》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我们正确理解“无生法忍”实义的方法很多,通过“如梦”我们可以理解,通过“如幻”我们可以理解,通过“如泡”我们可以理解,通过“如影”我们可以理解,通过“如露”我们可以理解,通过“如电”我们也可以理解。我们先从“如幻”的角度来看看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 就我们所能理解的,最接近于“同是菩提瞪发劳相”现象就是“眼冒金星”。“眼冒金星”应该是大多数人都有过的经历,“眼冒金星”有很多种原因。一般来讲,包括久蹲,饥饿,过度疲劳,精神受到严重刺激等,都会造成“眼冒金星”,这都是脑部血液供应受阻,造成眼部眼底视网膜血管暂时性缺血的缘故。除此之外,人脑受到重击,生理性低血压也会造成“眼冒金星”的现象。 当“眼冒金星”的现象出现时,很多金色的小星星会在我们的眼前乱飞,这些“金星”乱飞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消失了。从我们眼睛里“幻化”出来的这些“金星”是实有的吗,这些“金星”不是实有的所以“如幻”,那么既然这些“金星”不是实有的,所以它也是“无生”,因为我们谁也没有能把这些“幻化”出来的“金星”抓在手心的本领,又因为“金星”的实质是“无生”(不生),所以这些“金星”也“无灭”(不灭)。 “眼冒金星”的现象中有“真空妙有”的佛理,说它“真空”是因为“金星”无“自体”(实体),依眼(病眼)而有,释迦牟尼在《圆觉经》中说:“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说它“妙有”是因为“金星”虽然无“自体”(实体),但是人们又能看见它。说它是“有”不对,它是“无”也不对,最准确的描述是“有无俱遣”。 “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中的“惑”包括了“三细六粗”九相中的前七相,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我们的“惑”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的“惑”就是迷失了自己的“常住真心, 性净明体”释迦牟尼在《楞严经》中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不知常住真心, 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亦复迷彼实华生处”中的“迷”就是释迦牟尼在《楞严经》中所说的“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我们眼前的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的实质又是什么呢,佛言:“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原来我们眼前的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的实质是菩提的“瞪发劳相”,也可以说是菩提的“眼冒金星”,“金星”本无生,所以也谈不上灭,因此“生”与“死”都只是“幻象”(幻相)而已。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槃,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任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整个“宇宙”对于觉悟者来说即是“菩提瞪发劳相”,也就是菩提“瞪以发劳”而妄见的“金星”(空花)。我们就是生活在“宇宙”这朵“空华”(空花)中的芸芸众生。也就是说我们都迷失在“空华相”之中了,“相”是“幻相”故有生灭,而“体”是“实相”故无生灭,《大乘起信论》说:“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 关于解脱的方法释迦牟尼在《圆觉经》中说“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 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也就是说,证悟到“无生法忍”,就能获得解脱。 以上是从“如幻”的角度来看“无生法忍”,我们再从“如梦”的角度来看看什么是“无生法忍”。“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圆觉经》中说:“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在《楞严经》中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 我们每个人都做过“梦”,所以也都知道“梦”是“虚幻”的,但是我们每个人却都不知道,自己认为“现实”的人生,其实也只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人们常说的歇后语中有一个是:“梦里娶媳妇——空欢喜。”为什么是“空欢喜”呢,因为梦里的一切都是假的,在“幻化”的梦境之中,人们不可能有真正的“得到”,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失去”。 “梦”的实质是“无生”,这是人人都能理解的,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就能体悟其中的真意。成语“黄梁一梦”所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有一个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见一个道士吕翁,道士给他了一个枕头,他枕在上面睡着了。这时店主人刚煮了一锅黄米饭,卢生梦见自己做了大官,娶妻生子,享尽了荣华富贵。一觉醒来时,店家的黄米还没有煮熟。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生虚幻不实,也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人生如梦”是人们体悟“无生”之理的最好方法,人们也最容易理解。“梦”的实质是“空”,对于从“梦”中醒来的人而言,“梦”中的人即没有“生”也没有“死”,但是当你身处“梦”境之时,“梦”中的一切却都是“真实”的,“梦”中的一切是“幻有”,“幻有”的实质还是“空”,佛陀在《圆觉经》上说:“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幻有”是十分迷惑人的,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说:“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也就是说在这个“幻有”的世界里,一切都只是“梦”中幻化的影相,而在“幻化的影相”之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得”与“失”,“生”与“死”,如果人们非要执著的认为在其中能有所“得”,那么这中思想和行为就像“猴子捞月”一样,必定以失望、失败而告终。 我们认为“现实”人生的其实质则是“菩提之梦”,即“菩提心”所“显示”出来的“幻影”。《圆觉经》说:“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证得诸幻灭影像”是想要获得觉悟的人需要去做的工作,也就是自己去“证得”。《大乘起信论》说:“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有矿秽之垢。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无得净。如是众生真如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恼染垢。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 “菩提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如果我们能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能体悟到“无生法忍”的实质。那么清净的“菩提心”就自然现前。等到了“心花怒放”、“花开见佛”之时,就可住“正定聚”之位(不退位,也就是决定成佛的这一类的众生),《圆觉经》说:“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以上是从“如梦”的角度来看“无生法忍”,我们再从“如泡”的角度来看看什么是“无生法忍”。“泡”即“水泡”,水泡的寿命是十分短暂的,而我们所认为的长达300多亿年的宇宙,其寿命在我们的眼中是十分漫长的,而在佛与菩萨的眼中宇宙就是一个刹那生灭的“水泡”,而这个“刹那生灭”的实质也和“眼冒金星”一样并不是实在的“生灭”,而是虚妄的幻象(幻相)。 文殊师利法王子在《楞严经》说:“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味,迟速不同伦。”文中的“沤”即是“水泡”,“沤”的实质是“空”。 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说:“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学法之人,应了五阴不实犹如浮云,应知三毒虚幻还同水泡。“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百千妙门同皈方寸。河沙功德总在心源。三千大千世界在觉性之中。犹如水上一沤尔。岂止大千沙界为水上一沤。尽十方世界在觉性之中犹如水上一沤尔。 我们再从“如幻”的角度来看“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佛陀告诉我们,“宇宙”的实质是我们的“真心”所幻化出来的“影相”,如果我们不从“心”来认识“宇宙”,那么,得到的结论永远都是错误的。释迦牟尼在《圆觉经》中告诉我们:“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源于宇宙,然而,在一个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的地方,宇宙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关于宇宙的起源人们有种种的“猜测”,《金刚经》说:“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在《楞严经》中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病眼”见“空花”是我们处于“此岸”的根本原因,佛言:“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既然,“病眼”见“空花”是我们处于“此岸”的根本原因,那么,这个“眼病”又是什么呢,我们的“眼病”就是“无明”(生相无明)《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简单的说“我执”和“法执”即是我们“清净目”的“眼病”。 至于如何去除“眼病”释迦牟尼佛也说的很清楚:“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 及与贪嗔痴,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销灭。 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 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本文档为【无生法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98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4-04
浏览量: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