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黄州帮及其商业经济活动

黄州帮及其商业经济活动

举报
开通vip

黄州帮及其商业经济活动黄州帮及其商业经济活动 史智鹏 清代前期,黄州府民众经商风气不浓,雍正《湖广通志》所载湖北风俗中,就记载罗田县无商贾、百工、方伎之术,黄梅县不事商贾。但到了乾隆年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黄州府民众在外地经商贸易活动趋于活跃。其中麻城县在汉口等地的商人,为了团结同乡,互帮互助,更好地开展商业经济活动,首先在汉口设立帝主宫。紧接着,麻城、黄安、黄冈三县在汉口、沙市、宜昌、重庆、老河口、襄阳、樊城、郧阳等地经商的商人,都联合建立帝主宫,作为同乡联谊互助之地。此后,蕲州、蕲水、罗田、黄梅、广济五县商人纷纷加入,黄州八...

黄州帮及其商业经济活动
黄州帮及其商业经济活动 史智鹏 清代前期,黄州府民众经商风气不浓,雍正《湖广通志》所载湖北风俗中,就记载罗田县无商贾、百工、方伎之术,黄梅县不事商贾。但到了乾隆年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黄州府民众在外地经商贸易活动趋于活跃。其中麻城县在汉口等地的商人,为了团结同乡,互帮互助,更好地开展商业经济活动,首先在汉口设立帝主宫。紧接着,麻城、黄安、黄冈三县在汉口、沙市、宜昌、重庆、老河口、襄阳、樊城、郧阳等地经商的商人,都联合建立帝主宫,作为同乡联谊互助之地。此后,蕲州、蕲水、罗田、黄梅、广济五县商人纷纷加入,黄州八属商人以同业公会为纽带,形成规模较大的商业经济势力,遂有“黄州帮”之称谓,俗称“黄州帮”或“黄帮”。 “清乾隆年间~老河口经商的帮会组织有武昌帮、汉阳帮、黄州帮、南阳帮等。”(《湖北简史》第266页),同治《宜昌府志?风土志》记载:“往者至郡城商市~半皆客民~有川帮、建帮、徽帮、江西帮以及黄州、武昌各帮”。 黄州帮商业经济活动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它以汉口为中心,以黄州府属各县和鄂西北、汉江流域、江汉平原各地城镇为两翼,面向全国,规模庞大,势力强盛。主要经营棉花贸易、纱布贸易、粉麦贸易、茶叶贸易、米谷贸易等。“势力为湖北之冠”,是与徽州帮、宁绍帮、江西帮齐名的商贸行业组织。 黄州帮之商业势力最大者,有江、吴、程、谢四大家族之说,清末著名商人有麻城人杨显清、黄安人吴俊臣等,在民国时期,以黄安人为主,如程海门、程栋臣、吴伯池、江钜卿、谢炎山、赵鉴平、王巨城等都堪称巨商。 黄州帮最重要的商业贸易活动是棉花经营贸易。民国时期黄州帮棉花贸易商业机构中,以永福庆字号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其次是集永亨、同利生、大兴全、元丰畅等,他们以鄂西北、汉江流域、江汉平原等产棉区为主要地域,大量收购棉农棉花,运至汉口等地进行交易或纺织,贸易数量巨大,在全国居老大地位,在民国初中期汉口棉花贸易市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白老虎”之称。抗日战争前,上海有黄金、面粉、证券、纱布等交易所,黄州帮所经营的棉花贸易是上海纱布交易所上市公司之一,交易量很大,对全国棉花行情影响 较大。民国二十三年出版的《汉口商业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刊登“工商调查,棉花出进口业”一文,其中记载:“棉花进口业全系黄冈、黄安、麻城籍人所营。”“棉花号业则以蕲水……等县人最多。” 由于鄂东棉花产量丰盛,故而鄂东本地的棉花贸易十分兴盛。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出版的《中国经济评论》载有“湖北之棉业”一文,其中道:“汉口棉花之来源可分为五:,1,举水流域~如中馆驿、宋埠、新洲、仓子埠、李家集等地~多集团风入江运汉~年产量约二十余万担~……,5,沿江~如蕲州、蕲水、龙坪、孔垄……等处~由长江运汉~年产棉约二十余万担。”“棉花之出口~湖北棉花之出口地点除汉口外~尚有武穴……及其他沿江码头。”鉴于棉花贸易兴盛,黄州帮内部还专门设有旅汉黄帮棉业商会,以贩运黄冈、麻城、红安、蕲水等地棉花。民国二十六年出版的《实业部月刊》中有《汉口棉业概况》一文,其中称:“进口业同业公会~俗称黄帮~其会员以湖北黄冈、黄安、麻城等籍者为限~……现共有会员四五十家~以贩运鄂东各区棉花为主。”日本编写的《清国商业综览》称:民国六年(1917年)“集中汉口的棉花主要是黄州……等地出产~其中黄州占20%”。民国八年(1919年),湖北全省棉花贸易总额为六十万包,其中黄州占十七万包。 黄州属县纺织业兴盛,是土布的重要产区,其中景庄布系黄州府属县之手工业品,多销于江西之景德镇,故名。据日本商人水野增吉在《汉口》杂志撰文道:“黄州景庄布较为细密~光滑温暖~亦复结实~故无论男女均用以制衣裳。”清末民国期间,黄州帮将景庄布主要运销云南、贵州、江西、南京等地。所以,纱布贸易是黄帮另一重要内容,兹举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鄂东各地纱布贸易情况如下:团风收购土布7000捆,每捆10—20元,销往汉口;阳逻收购土布400000匹,每匹0.7—1.1元,销往汉口、怀宁;新洲收购土布80000卷,每卷1.2—1.5元,销往湘、陕、川;仓子埠收购土布45000公斤,每公斤7—8串,销往贵州;浠水收购土布2000000匹,每匹1—1.1元,销往安徽;宋埠收购土布1200捆,每捆36—42元,销往江西;岐亭收购白土布2000匹,每匹1.1—1.2元,销往江西;广济收购土布10000匹,每匹2—2.4元,销往九江。 粉麦贸易是黄帮贸易大宗,据民国二十五年《工商半月刊》之“湖北各县物产调查”载,蕲水县年产小麦15万担,每担价值11元,共计165万元,日食及贩运于本县及邻县。广济县年产小麦约10万担,每担价值7元,共计70万元,日食及贩运于本县及邻县,遍布全省。 “黄州帮”生意遍及鄂西北、汉江流域、江汉平原各地的沙市、重庆、老河口、郧阳等商业重镇及各地城镇乡村,规模庞大,网点众多,盛名远播。 在襄阳、樊城经商的黄州帮商人,以经营疋头(即布匹、绸缎、呢绒、纺织品的总称)、棉花、棉纱、茶叶生意为主,如王姓家族经营的王世昌、王元昌、王晋昌,世昌源、永远福,彭姓家族经营的彭元昌、元昌福、元昌协,叶姓家族经营的正昌美、正昌荣、泰昌和等疋头商店。张姓家族经营的祥发长、祥发贞、祥发信、同春发、吴立大等茶叶商店。阮祥泰经营疋头批发及收购棉花。此外经营土布(即农村手工棉布)兼营染坊的如:王全和、程交泰、张兴发,李公盛等。专营土布店及土布行商的有同茂庆、李交泰等数十家,都是黄帮人。在樊城做粉麦贸易的来自黄梅、黄安、黄陂、黄冈等地的黄帮商人20家。还有铜铺、锡铺这一类的手工匠人,也多是黄帮人。 在沙市、荆州经商的黄州帮商人,最初是推销土布等商品,做锡器、白铁、烟土(鸦片)生意,进而经营棉花贸易,并以其为最大业务。其时,江汉平原、汉江流域及鄂西北各地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沙市是其最大的棉花集散地,黄州帮“永福庆”棉花商号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贸易经营经验,成为沙市棉花收购、贸易的“老大”,其它黄州帮棉花商号生意也非常活跃。黄州帮同时兼营米谷、茶叶、桐油、禽蛋、木耳、笋干、川糖、川盐、白铁、杂货、水产品、畜产品等。做小生意的也很多,如做竹篾、豆腐、豆芽、面筋等生意,黄帮人经营的粉坊,在沙市普通民众中名气较大。 黄州帮势力强大者在全国各地建有会馆,如郧阳、樊城两地黄州会馆建筑至今保存。 黄州帮商人在外地经商致富后,一般都能回报家乡,造福桑梓。二十世纪台湾学者苏云峰在名著《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中指出:“黄州商人势力为湖北之冠~因此~由邑人捐设书院的数目比它府多~黄州书院40所中~私人捐设者15所~其中黄冈县占8所。” 程栋臣是清末民国时期巨商,黄州帮领袖人物之一。他是黄安县(今红安县)永河人。先把鄂东棉花长途贩运到四川销售,生意兴隆,在上海创办“宏庆升”商号获利,此后,以经营棉花贸易为主,与伯父程海门在武汉合办 “永福庆棉花商号”, 与程沸澜合伙从湖北天门、沔阳、汉川等棉区地收购棉花,运回武汉生产棉纱,成为汉口最有实力的棉花贸易商号,与英国商人合办汉口和沙市打包厂,创建武昌第一棉纱厂,被称为“湖北纺织工业的缩影”,通过购买、自建、并购等方式,几乎垄断武汉纺织业,又控制武汉房地产半壁江山。。民国二十六年(1927年),建成由重庆至上海的商业网,成为长江流域棉花贸易巨商,汉口最大的资本家。有“湖北首富、中国第七”之说。 程栋臣经商而为巨富后,不忘回报家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他捐白银4万两,建立“学田”,命名为“栋臣学产”,成立“黄安县栋臣学产管理委员会”,支援黄安家乡兴学,该田产每年收利承 担了当时全县教育经费约五分之一的开支,为黄安四十年代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等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黄州帮经济活动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消失。
本文档为【黄州帮及其商业经济活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30
浏览量: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