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考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举报
开通vip

[考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考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伤害,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再就是文物外面都有玻璃罩,用闪光灯会反光,什么也拍不到~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馆藏文物37万多件,国家一级文物1709件(套),国宝级文物18件~ 大陆地区除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之外馆藏文物最丰富、文物规格最高的博物馆~ 2008年3月26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开始免费开放„„ 金怪兽,战国, 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 ...

[考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考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伤害,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再就是文物外面都有玻璃罩,用闪光灯会反光,什么也拍不到~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馆藏文物37万多件,国家一级文物1709件(套),国宝级文物18件~ 大陆地区除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之外馆藏文物最丰富、文物规格最高的博物馆~ 2008年3月26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开始免费开放„„ 金怪兽,战国, 陕西神木纳林高兔出土。 战国器物,圆雕、透雕、浮雕兼施。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偶蹄,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上。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怪兽眼珠凸出,大耳竖立上双角内弯,作倒八字形向侧后展开。角分四叉,叉端各有一个怪兽头象,也为立耳环眼鸟喙,脖颈屈曲虬结,前后相连构成兽角的主干。怪兽前肢挺直前倾,后肢跨前,弯颈低头作角斗状。细腰,体内中空,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象。通身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颈脑部饰鬃纹,双角及钩喙饰凸楞纹,角、尾和托座系另铸焊接。这个金怪兽造型奇特,雕工考究,反映了当时匈奴族金工匠师的高超技艺。 “皇后之玺”玉印 ,西汉, 国宝级文物~ 1968年陕西咸阳渭 河北岸韩家湾出土。 此玉玺印面为正 方形,高2厘米,边 长2.8厘米,重33 克。玉玺上方凸雕一 螭虎为钮,四面阴刻 云纹,底面刻篆书 “皇后之玺”四字, 书体流畅,结构方整, 笔势方中带圆,刚柔 相济,刀法娴熟,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篆刻艺术水准。 这枚玉玺为和田羊脂玉,温润洁白,玉质精良,略显透明,极具观赏性。以玉制印,最迟不晚于战国。秦代以前,印章是用金、玉、银、铜等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制成,称“方寸玺”,人人皆可佩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玺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帝后印章 ”,其余均称“印”。据《汉官旧仪》记载:“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称“玺 后之玺,金螭虎纽”。这件“皇后之玺”玉印与这一记载正好一致,又因出土地点位于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西侧约一千米处,所以很可能是吕后生前使用过的印章。帝后直接使用的遗物发现很少,这枚“皇后之玺”玉印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绿面彩绘跪射俑,局部, 2007年12月底,它被运到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除了在台湾和兵马俑展览馆有过短暂展出外,这次是第三次和世人见面~ 该俑是考古队在1999年9月10日在兵马俑二号坑发现的,整个兵马俑身上都施以彩绘,尤其是面部彩绘完整,白色眼白,黑色瞳孔,双眼炯炯有神,不同于其他的淡粉色陶俑,淡绿面色尤其引人注目,该俑的出土引起了文物专家的争论,谁也不能确定为什么这尊俑的面部要施以绿色颜料,早前甚至有人猜测“绿面”有可能是工匠们的恶作剧。而这件绿面跪射俑是现在兵马俑博物馆发掘出来的唯一绿面俑~ 关于兵马俑的发掘保护,至今争议不断,一张出土时的资料照片显示,兵马俑并不是现在我们见到的泥色,而是全彩色~ 三彩天王俑,唐, 这件唐三彩天王俑高97厘米,浓眉大眼,眉、眼、胡须具以墨绘。其头戴兜鍪,护耳上翻,顶部有一展翅欲飞的朱雀,右手叉腰,左手握拳上扬,身穿明光甲,龙首披膊,腹部有护甲,腰中系带,腰下垂膝裙,鹘尾,下缚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卧牛之上,卧牛下为山形座,通体以绿、褐、白三色釉为主,釉色鲜艳明亮。此俑与长安三年(703年)元氏墓出土的天王俑接近,应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类俑一般置放在有身份的人物的墓室内,起镇墓作用。它们的级别比武士俑要高,本领也大,更受人尊敬,故尊称为天王俑。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祗,并非凡人,不过这器物并不招人待见,因其为镇墓之物,前人视其不详。 鸟盖瓠壶 战国 1967年绥德废品站征集。通高33(5厘米,口径5(8厘米,圈足径8(8厘米。盖作立体鹑鸟形,与壶颈相合后,器腹以下部分呈前鼓后曲状。鸟嘴处有 环扣,可以闭启,鸟颈有带纹一周,似鸟之颈环;鸟盘冠,双翅,尾翎羽毛清晰可见,胸饰鸟、蛇纹;盖尾部有环,环系蛇形自绕的链条,上连壶 ;肩至腹饰五道宽带纹与六道蟠螭纹相间,螭纹皆相纠;盖、腹纹饰的空隙处填以小圆点珠纹;腹曲恻施八棱形壶,两端饰螭首。 此壶造型极为逼真,饰细密繁缛,生动形象,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纹释迦牟尼立像,北周大象二年, 西安市灞桥村出土,原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面对佛像,只有一个感觉:法相庄严~ 金饼,西汉, 1999年11月西安北郊新华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出土了219枚西汉金饼,每枚金饼的重量多在245克至250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这些金饼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多刻有“V”形等符号以及“租”等文字,为研究汉代的铸币制度和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同一地点出土如此之多的金饼,这在国内还是首次。金饼作为汉代的黄金币,除用于贮备外,有时也被用于赏赐功臣。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 1981年陕西兴平县豆马村出土。通高58CM,口径9CM,底径13.3CM,焚香 用具。 炉呈半球体,通体鎏金鎏银。炉盖透雕出多层山竹,足饰透雕蟠龙。柄为竹节形,分五节,上端铸有歧出的三条蟠龙,龙身鎏金、爪鎏银,龙首上承炉盘。从炉口外侧铭可知,此物原为汉未央宫之物,后归阳信长公主。 这个熏炉是汉武帝赐给姐姐阳信公主的,阳信公主就是后来的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的家奴卫青后来被汉武帝重用,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更是少年英武,战绩比舅舅还NB ,也做到骠骑大将军、 大司马,尤其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的漠北战役中,他率五万经精骑,深入匈奴境内2000余里,斩首七万余,彻底击溃匈奴左贤王部,后又一直达到今蒙古肯特山一代,并封狼居胥„„ 这段历史绝对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令人神往、最荡气回肠的历史~汉对匈奴百年战争,缔造了中国古代最强悍的王朝:西汉。从此,我们的民族被称为汉族,我们的文字叫汉字,一直延续两千年! 而书写这段历史的主人公正和这个熏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缔造这段历史的伟大王朝的首都正是西安~ 站在这个熏炉前,回想那段伟大的历史,肃立良久~ 这个也是国宝级文物,不过这东西太高了,周围人又多、背景杂,我没办法拍全身,只好就拍个炉头咯„„ 彩陶簋,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惊叹于史前国人的创意和想象力~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 海内孤品,中国禁止出境的文物。陕博镇馆之宝之一~ 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内部有流,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 从轮廓上看,这种弧形的酒杯形似兽角,故也有称角杯的。这种形制,起源于西方,希腊人称之为“来通”(rhyton),后来才传播到亚洲。因此有的学者推测此杯是从中亚或西亚进献来的礼品。但深入研究者坚信,此杯出自唐人之手。兽首杯在制作之初,可能也想摸拟西方风尚采用羚羊之形,可由于对题材的生疏,所以最后成了现在的面目。据估计,它的制作年代当在8世纪前期。 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 ,“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这件玛瑙杯,玉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炯炯有神。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梁其壶,局部、西周晚期, 1940年扶凤县任家村出土的青铜器。 从铭文上看,铸造这批青铜器的有两个人,一个叫梁其,一个叫伯先,他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人,官职同克家族一样,也是膳夫,国王身边的高级贵族。梁其鼎和梁其壶,现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而梁其壶出土时有两只,可惜另一只已流失到了美国。 遗憾的是:1890年和1940年在任家村出土的青铜器,只有少部分收藏在中国,大部分都已流失国外或下落不明。 陶塑人头像,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 3000年, 黄陵县出土, 大小七厘米左右, 很小的一个人头 像。 小而圆的双眼和最大限度张开的口,向上抬的脸上有恐怖的神情。 青铜龙,战国,秦, 硕 大的青 铜龙, 体长两 三米, 尾部是 支架。 在黑暗 中猛地 遇见, 吓了我 一大 跳~非 常有观 赏性的 一件大 型青铜器~ 鸳鸯莲瓣纹金碗,唐, 1970年10月5日,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个高65厘米,腹径腹径60厘米的陶瓮,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10月11日,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点的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类似的陶瓮,瓮上面盖有一层银渣,其内装有金银器和玉器;考古人员在陶瓮的旁边还发现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银罐内装有一件精美的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次发现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这次出土的文物被称为何家村唐代窖藏。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带10幅,玉臂环1对,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宝石等。其中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 镶金兽首玛瑙杯:海内孤品,中国政府禁止其出境。 鸳鸯莲瓣纹金碗: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 这批金银器的数量非常大,价值非常高。经实测何家村唐代窖藏金器总重达298两(唐大两,合今45克),银器总重3700多两(唐大两),再外加十副玉带,它们的总价值在唐代大约折合黄金900——1000两,铜钱3830万钱。 鸳鸯莲瓣纹金碗即为何家村窖藏国宝级文物之一。 器物高5.6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重391.5克。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腹外部錾出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这是栗特遗风),上层每个莲瓣中心处分别錾刻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动物,周围则填以形态各异的花草;下层莲瓣内均为忍冬花草。圈足内底刻鸳鸯一只,饰忍冬纹一周,圈足饰方胜纹,一整两破的菱形花纹,足底边缘饰联珠纹一周。内底部刻蔷薇式团花一朵,腹内侧墨书“九两三”。实测重392.5克。金碗锤击成型,纹饰全部是手工一点点錾刻出来,在装饰上,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和兴旺和谐的民族审美情趣融合其中,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实与寓意的关系也处理的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而将多层次高密度的纹饰这样繁而有序、清淅准确地錾刻在小小的空间内,更是唐代金银细工高超技艺的杰出表现。 镂空飞鸟葡萄纹银香囊,唐, 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基建工地唐代窖藏出土。 直径4.7厘米,链长7.4厘米,焚香金盂径2.8厘米,重36克。 香囊是用来香熏衣被,改善空气的卫生用具。外为镂空透雕花纹的球体,上下半球铰链相连,子母口扣合,球内是由两个同心圆的机环和一个纯金香盂构成的机械结构。无论是室内悬挂还是随身佩带,利用地心引力和活轴的平衡原理,使香囊转向任何角度,都不会倾覆而撤出香灰,唐代,贵族妇女还将佛经放在香囊中飘带于身,以求消灾避难,吉祥平安。 说起这个香囊还有点典故 当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非常想念她,专门命高力士一定要把杨贵妃的尸体找到。高力士在马嵬坡发现了杨贵妃的尸体,他对唐玄宗说,尸体朽坏了,“唯香囊犹在”。 现代人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尸体都腐朽了,香囊还在。因为在我们的思维定式里,香囊就是丝绸一类的东西做的,直到法门寺地宫出土了这样金属镂空的香囊,并发现在物账碑上明确的记载了这东西就是香囊后,人们才知道唐朝的香囊是用贵金属做的„„ 记得在CCTV9看过这个香囊的介绍,里面有个小碗和2层环,大家注意到了么,特殊的机械结构,能报保证这个球囊在任何位置,里面盛燃香的小碗都保持水平,不致翻出。 彩绘天王俑,唐, 镇墓陶俑。 鱼纹葫芦瓶,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 3000年, 高29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6.5厘米,1976年陕西监潼姜寨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原藏于西安市半坡博物馆藏。 距今6、7千年的彩陶,想着就觉着神奇~ 彩绘文官俑,局部~唐, 在馆藏文物中并不起眼的一件,但凝神对视它的双眼竟能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置身远古的奇异感觉~ 钟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又名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石宫寺。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十八窟,现仅发掘五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彩女立俑,唐, 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女俑高43厘米,面庞丰润,娟秀的眼睑中,一双透明的眸子向远处凝望。发为乌蛮髻,发髻上插一梳;身穿黄底蓝花上衣,轻纱般的技巾搭在右肩,下系黄色曳地长裙,裙边露出尖头履;双手拱于胸前,风韵卓绝。 让每个胖mm有无数的遐想,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 褐釉三鱼纹贯耳壶,元, 韩城市出土。 极具匠心的纹路组合,非常耐看的壶型~ 文字瓦当,汉, 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战国、秦、汉的瓦当一直以来是学术界追捧的对象,分动物瓦当、云纹瓦当、文字瓦当。动物瓦当的代表就是我们现在常常可以在网上看到的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瓦当和秦的‘奔鹿’瓦当。我们一般说的汉瓦,是因为在挖掘发现的大量汉朝文物中,瓦当的纹饰开始繁复美丽,除了常见的云纹瓦当外,汉朝出现了很多烧有文字的瓦当,对于历史的研究十分有帮助。 普及知识了:据考据,云纹瓦当上的云纹深刻反映了古人宇宙为气的观念,古代匠师们以瓦当天的意识。云纹的左右上下旋转和升降状态,把阴阳消长、五德终始的思想给表现了出来。除了我们可以感觉到的云纹的流动感之外,云纹中还包含了严格的数字信息,传达了古人对宇宙的观念。 鎏金铁心铜龙,唐, 1975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草场出土。通高36.9厘米,最宽处10.5厘米,重2780克。 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也是王权的象征。此龙出土于唐长安城永乐坊东南隅,玄宗时期,此处是宰相燕国公张说的宅第。文献记载,法师曾告诉张说,其宅西北处有王气,不宜取土,一个月后,法师又告诉张说,其他被取土,恐有祸事,埋龙于地,可能就是为了恢复王气,达到消灾免祸,祈福求瑞的目的。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唐, 何家村窖藏,国宝级文物~ 此壶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携带的皮囊或马镫的造型,腹部两侧各饰一衔杯舞马,造型、纹饰均独具匠心,舞马形象尤具风采,是唐代乃至中国古代金银器的珍品。壶两面各有一马,马身涂金,颈系飘带,嘴衔一杯,昂首扬尾,似作舞状。壶体仿效皮囊的形态,上面有鎏金的提梁。提梁前面是直立的小壶口,覆盖着鎏金的覆莲纹盖,盖纽上引着一条细银链,套连在壶提梁后部。在壶体两侧各锤出一匹骏马的图像,那马长鬃覆颈,长尾舞摆,颈上系结飘于颈后的彩带流苏。后腿曲坐,前腿站立,全身呈蹲踞姿态,张口衔着一只酒杯。马体鎏金,由于是锤凸成像,马的形象凸起于银白的壶体表面,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显得十分华美。 传说中由唐玄宗训练过一批舞马共四百匹,精选自大宛良驹,能随着玄宗亲谱的《倾杯乐》乐曲翩翩起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蔚为奇观。当乐曲演奏到高潮部分,舞马更能口衔酒杯,后腿蹲曲向玄宗进酒。舞马衔杯纹银壶上那俊逸丰腴的舞马表现的正是这一时刻,颈上飞舞的绸带和上扬的尾巴,好像正在迎和优美的乐曲,以高雅的舞姿为畅饮者献酒祝寿。这也正是老杜在诗中描述的“舞阶衔寿杯,走索背秋毫”。 鎏金双狮纹莲瓣银碗 ,唐, 银质,鎏金。敞口,弧腹,圈足,内底心饰一对相向雄狮,两狮前肢,一只前举,一只着地;后肢一只前跨,一只后蹬,均左右相对;昂首,挺胸,翘尾,嘴各衔一枝蔓草花,二茎交缠,枝头花朵向左右下垂;狮身下部空间饰两枝对称蔓草花,地饰鱼子纹。高3.5厘米,口径12.5厘米,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跽坐陶俑,秦,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园出土,陪葬品。 杜虎符,秦, 铜质,虎形。器物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铜罐,秦, 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出土。 透过斑驳的铜锈感觉千年的时空。 青铜鹤,秦, 这是2004年12月3日在秦始皇帝陵一处陪葬坑出土的青铜仙鹤 这处陪葬坑位于距秦始皇帝陵外城约900米处,秦兵马俑博物馆的西北方向。这群青铜仙鹤,大小不一,有的似欲展翅,有的状如小憩,但其躯体庞大,均在40厘米至50厘米左右;在它们的青铜底座上,饰有秦汉时期流行的云纹,表示它们正“驻足”于白云之颠,寄托着时人心目中“神仙世界”的景观。 “这是首次出土秦代青铜仙鹤。作为一种吉祥祈寿的鸟,鹤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鹤文化已深入到我们民族的意识深处。至今的民俗画里,还常见仙鹤与童子相伴出现。而‘鹤发童颜’一语更是妇孺皆知。”考古专家张文立说:“青铜仙鹤群的出土,不仅证实了秦始皇一心成仙的宿愿,对研究秦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更使人们重新了解到秦始皇帝陵的布局与内涵之丰富,已达到了我们后人难以想像的程度。”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唐, 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基建工地唐代窖藏出土。 通高24.1厘米,口径12厘米,重1879克。盖内面墨书“紫英五十两/石英十二两”2行10字。 鹦鹉是能言之鸟,唐代宫廷贵族多喜养其珍贵品种,《明皇杂录》中就记载有唐玄宗所养白鹦鹉“雪衣娘”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由于皇帝的喜好,鹦鹉成为画家笔下表现的对象,鹦鹉纹也成为各种器物装饰流行的题材,此罐以鹦鹉为中心,折枝花相缠绕,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反映出唐人祈求康宁,幸福的美好愿望。盖内墨书表明此罐是用来贮放药物的。 三彩双龙柄壶,唐, 西安市西郊唐墓出土。 陶说唱俑,唐, 三彩镇墓兽,唐, 通高57.2厘米,1959年陕西省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镇墓兽是古人放在墓穴里镇邪的陶或土质怪兽像。这个三彩镇墓兽头生巨角,肩有振翅双翼,脑后刚毛耸立,面目双眼暴突,大口内獠牙交错,面目狰狞,仿佛会随时向上猛扑,充满了镇邪的威慑力。 河南博物院确实也是中国馆藏比较丰富的博物馆 而且河南、陕西两省都地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文物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最让汉人有历史荣誉感和历史归属感。 需要说明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非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一字之差区别于各省市区的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可能和陕博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根据公开的数据 陕博馆藏文物37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09件(套),国宝级文物18件。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1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76件,国宝级文物9件。 赤金走龙,唐,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每条小金龙长4厘米,高2.8厘米,伸项阔嘴,双角,长尾拖卷,作奔走状,周身饰片状鳞纹,工艺极其精细,举世罕见的精品。 喜欢赤金走龙是因为它实在是小的太可爱了,每只高不过2、3厘米,长4厘米,一共是12只,这次展出的是其中6件。制作这样迷你的小龙却丝毫没有偷工减料,连龙身上细密的鳞片都清晰可见。小龙只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 彩绘兽面纹方砖,唐, 铜马,东晋, 宁强县阳平关镇出土,原藏于宁强县博物馆。 三彩钱柜,唐, 1959年西安王家填唐墓出土。高13.3厘米,仿漆木器,柜长方形,面饰宝相花和六瓣花,四壁饰兽面,前有环钮一对可以穿锁,盖面有枚钱孔。 三彩载乐驼俑,局部、唐, 1959年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通高58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垫椭圆形毯,架有平臺,臺上铺菱纹须边毯,共有七个乐俑和一位歌女(七男一女的组合,戏称F8)。乐俑盘腿而坐,各持笙、笛、琵琶、箜、拍板等乐器演奏,歌女站立其中,轻舞长袖,引颈高歌。 仁寿镜,隋,永寿县永泰乡孟村出土。 “仁寿”字铭带纹铜镜:熔金铸成 。 煤精印,南北朝, 1981年一个平常的日子,稀世国宝——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在旬阳老城东门外重见天日。一时间独孤印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主人成为众多媒体、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独孤印,质地煤精石,呈八棱多面体。一共有二十六个印面。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有的因棱角磨损,只有1.8或1.9厘米)。通体高4.5、宽4.35厘米,重75.7克。因年久浸蚀,印体表层已有多道裂纹,印面局部剥落,棱角略有残损,但基本保存完好。 在十八个正方形印面中,有十四个印面上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牋”、“信启事”及“耶敕”、“令”、“密”。以印文的内容可见其有三种用途:上书用印、书信用印、行文用印。印文为阴文楷书,书法雅键劲拔,含有浓厚的魏碑意味。中国历史上大面积尝试使用楷书印开始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代,而独孤信早在公元六世纪已开始使用楷书印,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独孤印的材料与形状特别,集多面印文于一体的印章在中国玺印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故被称为“稀世国宝”。 然而,印的主人更为特别,他就是鲜卑族大贵族、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号称“中国第一国丈”的南北朝时期的独孤信。 独孤信一生共生育七子七女,长女为北周明帝宇文毓周明敬皇后;第四女嫁 给李眪,生下就是唐高祖李渊,李渊称帝后尊称其母为“元贞皇后”;第五女嫁 给宇文述,生宇文化及,就是那个缢杀隋炀帝,灭隋建许称帝不过数月的家伙; 第七女独孤迦罗正是隋文帝杨坚的开国皇后“文献后”;生隋炀帝杨广。也就是说自北周开始至大唐灭亡此间几百年,万里江山经历了三、四个朝代的更替,却都在独孤信后世子孙手中辗转(不晓得那个强悍的独孤求败是不是也是他的后裔,)。 作为“四朝国丈”的独孤信流传下来的这枚印章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他的实物。印章正方形的十八个印面中十四面都镌刻了印文,充分显示了这位位高权重的显赫人物日理万机的忙碌生活。就是不晓得他老人家波波波狂盖的时候,会不会搞的满手印泥,这到处是字的东东方便是方便了(至少不用腰上挂满各色印章走路叮当直响),但好像没有设计什么抓拿的地方„„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物, 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 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此外,在先秦典籍《诗经》《周易》中鱼有隐喻“男女相合”之义,以此推之,这人面鱼纹也应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涵义。但不管究竟蕴含何种奥秘,作为中国原始社会先民的艺术杰作,它已然放射出耀目的光芒。 人面鱼纹彩陶盆所用的艺术手法和半坡遗址的工艺水平,在器物内壁用用黑彩绘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各一组。构画手法大胆夸张。人面成圆形,头顶上三角形发髻高耸,额头涂黑,一侧留出弯镰形,双眼眯成"一"字,"?"形鼻,嘴衔两鱼,人面两侧耳部亦有两条小鱼簇拥着。在人面之间还有两条大鱼同向追逐,鱼身及鱼头均成三角形,鱼眼呈圆形,大鱼的鱼身以斜方格为鳞。人面在鱼群之中显出悠然自得的神情。鱼纹刻画得十分生动:鱼头虽是寥寥数笔,却把鱼的形神勾画得具体而细微。鱼身上没有了鱼鳞,以对称的菱形图案装饰,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整体图案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
本文档为【[考试]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8-05-01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