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务]农村宅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

[业务]农村宅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

举报
开通vip

[业务]农村宅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业务]农村宅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 目 录 1 项目概况 ..................................................................................................................................... - 4 - 1.1 调查区域简介...............................................................................

[业务]农村宅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
[业务]农村宅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 目 录 1 项目概况 ..................................................................................................................................... - 4 - 1.1 调查区域简介................................................................................................................... - 4 - 1.2 调查区域范围和工作量................................................................................................. - 4 - 1.2.1 调查区域范围 .............................................................................................................. - 4 - 1.2.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 - 5 - 1.3 分阶段实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 5 - 2 技术路线 ..................................................................................................................................... - 6 - 2.1 已有资料分析利用.............................................................................................................. 8 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 8 2.2.1 成图比例尺、图幅规格等高距 ................................................................................... 8 2.2.2 测量基准 ........................................................................................................................... 8 2.3 测量精度与方法 .................................................................................................................. 9 2.4 采用的主要技术 .................................................................................................................. 9 2.4.1 GPS技术 ............................................................................................................................ 9 2.4.2 数字测绘技术 .................................................................................................................. 9 2.4.3 数字地籍技术 .................................................................................................................. 9 2.4.4 完整的图属一体化技术 ................................................................................................ 9 2.5 成果数据要求..................................................................................................................... 10 3 引用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10 3.1 法律与法规 ......................................................................................................................... 10 3.2 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0 3.3 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1 4 控制测量 ....................................................................................................................................... 12 4.1 平面控制测量..................................................................................................................... 12 4.1.1 控制网布设方案............................................................................................................ 12 4.1.2 GPS E级网设计 ............................................................................................................. 12 4.1.3 GPS E级点选埋 ............................................................................................................. 13 4.1.4 GPS控制网测算............................................................................................................. 14 4.1.4.1 GPS控制网外业观测 ............................................................................................... 14 4.2 高程控制测量..................................................................................................................... 15 4.2.1 高程控制网设计............................................................................................................ 15 4.2.2 高程基准 ......................................................................................................................... 16 4.3图根控制测量 ..................................................................................................................... 16 4.3.1图根控制点的布设 ........................................................................................................ 16 4.3.2 图根控制点埋设............................................................................................................ 16 4.3.3 图根控制点编号............................................................................................................ 16 4.3.4 图根控制网观测............................................................................................................ 17 5 数字地籍、地形测量................................................................................................................. 19 5.1 地籍、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 19 5.2 地形要素测绘内容及取舍 .............................................................................................. 20 5.2.1控制地的表示及高程注记取位规定......................................................................... 20 5.2.2居民点和垣栅的测绘 ................................................................................................... 20 5.2.3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 20 5.2.4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 21 5.2.5水系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 21 5.2.6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 21 5.2.7植被的测绘 ..................................................................................................................... 21 5.2.8注记要求.......................................................................................................................... 21 5.3 界址点测量 ......................................................................................................................... 22 5.4 地籍图编制的方法............................................................................................................ 22 5.4.1农村宅基地地籍图的内容........................................................................................... 22 5.4.2宅基地地籍图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 .................................................................... 22 5.4.3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式、图廓格网、注记及整饰 .............................................. 23 5.5 地籍编号 ............................................................................................................................. 23 5.5.1地籍登记区编号 ............................................................................................................ 23 5.5.2宗地编号.......................................................................................................................... 23 5.5.3界址点编号 ..................................................................................................................... 24 5.6 宗地图编制要求 ................................................................................................................ 24 5.6.1宗地图内容 ..................................................................................................................... 24 5.6.2宗地图绘制 ..................................................................................................................... 24 6. 权属调查 ...................................................................................................................................... 256.1权属调查的任务................................................................................................................. 25 6.2调查要求 .............................................................................................................................. 26 6.3调查步骤 .............................................................................................................................. 27 6.4有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处理................................................................................................................. 28 6.5注意事项 .............................................................................................................................. 29 7. 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 30 7.1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路线 ................................................................................................... 32 7.2 图形数据建库的要求 ....................................................................................................... 32 7.3 图像数据的建库要求 ....................................................................................................... 33 7.4 坐标系投影变换 ................................................................................................................ 34 7.5 属性数据要求..................................................................................................................... 34 7.6 图层要求 ............................................................................................................................. 35 7.7 质量检查与控制 ................................................................................................................ 35 8 质量保证措施 .............................................................................................................................. 38 8.1 生产设备保障..................................................................................................................... 38 8.2 作业技术力量保证............................................................................................................ 38 8.3 加强过程检查..................................................................................................................... 39 8.4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 39 8.5 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39 8.6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 .............................................................................................. 39 9 安全生产与文明测绘................................................................................................................. 40 9.1 安全生产措施..................................................................................................................... 40 9.1.1 人员安全措施 ................................................................................................................ 40 9.1.2 仪器设备安全措施 ....................................................................................................... 41 9.1.3 成果资料保密措施 ....................................................................................................... 41 9.2 文明测绘 ............................................................................................................................. 42 10 成果资料提交 ............................................................................................................................ 43 11 附件 .............................................................................................................................................. 44 附件1:土地登记申请书 ........................................................................................................ 44 附件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46 附件3:委 托 书 ........................................................................................................... 47 附件4: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 48 附件5:地 籍 调 查 表.......................................................................................................... 50 附件6:土 地 登 记 审 批 表 ............................................................................................. 52 附件7:GPS外业观测记录手簿............................................................................................ 58 1 项目概况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认真做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进行,国土资源厅联合财政厅共同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并于2010年8月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确定由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中标第6标段。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根据招标文件和其他有关要求,结合西藏自治区实际情况,为确保地籍调查数据的实用性和本项目各工序的衔接,保证成果质量,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1.1 调查区域简介 林芝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内与昌都,那曲,拉萨,山南等地区相邻、外与印度缅甸接壤,平均海拔3100米,南北长353.2公里,东西宽约646.7公里,林芝地区幅员面积11.7万平方公里,所有山脉都成东西走向, 北高南低,海拔高低悬殊。林芝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这里与西藏其他地方不同,温度湿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林芝地区现辖7个县,54个乡(镇),总人口为16.5万。全地区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等个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道开拓了辽阔的疆土,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文化。 1.2 调查区域范围和工作量 1.2.1 调查区域范围 本次调查区域主要为林芝县、墨脱县、波密县、工布江达县、朗县、米林县、察隅县、八宿县等8个县行政区域内所有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合计面积约为54.5平方公里。 1.2.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1) 测区范围内基础控制测量。 (2) 数字地籍、地形测量约54.5平方公里,建立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 (3) 权属调查:6标段林芝地区等8个县内,约54.5平方公里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分宗(户)地调查,调查成果达到登记发证的目的。 (4) 地类调查:对宗地外的范围进行划块,调查其地类。 (5) 实测界址点:实地权属调查中确定的所有宗地界址点、地籍要素等必须进行100,测量采集。 (6) 农村宅基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严格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等技术标准要求,对测量成果(包括本次调查成果和历史成果)进行数据的转换、编辑、建库,包括地形、权属、地类等信息,数据库内容、数据的分层与编码、库体结构等均应符合西藏自治区相关规定和用户指定的地籍信息系统的需求。以地形数据库为基础,利用苍穹公司定制模板,设计地籍数据库结构,录入界址点、线,录入调查区域内所有土地登记资料,建立地籍调查权属及数据库等。 (7) 成果整理与三级检查。 (8) 协助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和基本农田证书的发放。 1.3 分阶段实施计划 整个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开展: 第一阶段:2011年12月底前完成林芝县、米林县、察隅县,工布江达县,的所有工作。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底前完成朗县、墨脱县、八宿县、波密县,的所有工作,并完成本标段内8个县的验收工作。 2 技术路线 (一)技术路线 1、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资料)“3S”等高新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及新的作业方法,开展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为内容的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工作,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健全、规范农村土地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权属调查工作,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宗地实地进行权属调查,确定宗地的坐落、权属、面积、界址、用途等。 地类调查工作,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体系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类开展调查。宗地用途以土地登记实际用途为准,宗地外范围只划地类块,进行地类调查,不进行权属核查,调查范围内必须实现全剖分和无缝拼接。 3、地籍测量工作,在调查控制的基础上布设适当密度的图根点,作为测图的基础。采用全解析法数字测绘技术,以图根点为基础,采集地籍要素点坐标,利用专业测图软件,结合权属调查信息,绘制地籍图、宗地图。 4、根据调查、测量成果,依照《土地登记办法》规定的土地登记程序,进行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 5、数据库建设工作。通过对地籍图数据的格式转化和处理,录入权属信息,实现图属挂接,完成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6、进行数据汇总统计,编写文字报告。 (二)技术流程 地籍调查的基本技术流程如图所示: 西藏自治区全解析法数字化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 准备工作(制定计划、资料整理与收集、编写技术 设计书、表册与器材准备、人员培训) 控制测量(平面首级加密控 制测量、平面图根控制) 合 格 地形要素测量 权属调查 地籍要素测量 簿册与地籍资料 整理 收集调查资料、准备调查底图 合 格 标绘调查范围,划分街道街坊 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实地 进行调查、指界、签名 街坊地籍图 界址点坐标册 合合 格 格 绘制宗地草图、宗地编号 宗地面积汇总表 宗地图 地籍分幅图 填写地籍调查表 土地分类面积 汇总表 合格 调查资料整理并建立数据 库 互 合块图接边与拼接 查 合 格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链接 格 合格 生成统一格式数据 数据入库 (图1 地籍调查技术流程图) 2.1 已有资料分析利用 (1) 已有平面控制网资料 位于调查区域内或附近的高等级控制点有:2008年西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项目,作业队伍所施测的D级GPS控制网点。这些控制点经检验合限后方可作为本项目首级控制网的起算点和联测点。 (2) 已有高程控制网资料 008年西藏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项目,作业队伍所施测的四等水准点。这些控制点经检验合限后方可作为本项目首级控制网的起算点和联测点。 (3) 地名资料与地形图资料 调查区域内已有1?1万正摄影像图(DOM)可作为项目设计底图。已有地名办编制的最新地名志,可作为地理名称调注的依据。 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2.2.1 成图比例尺、图幅规格等高距 成图比例尺为1?1000;图幅的分幅规格,采用50cm×50cm正方形规格,图幅编号按图幅西南角的坐标(X在前、Y在后,与图式一致)统一编号,例如:DJ324275-49825,为地籍图;DX324275-49825为地形图;土地分类编绘综合整图。 基本等高距要求:平坦地区的基本等高距采用0.5米,其他地区基本等高距采用1米。 图名以村庄名、学校、桥名、山名、企业名称等依次录用。 2.2.2 测量基准 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平面坐标系统: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按三线边长投影变形最小分别选取,当投影长度变形大于2.5?/?时,可分区域采用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坐标系或采用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坐标系,但尽可能不影响 县级行政管辖区划。 2.3 测量精度与方法 (1) 地籍图基本精度要求 (a)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地区不大于?7.5cm; (b) 界址点、主要地物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7.5cm; (c) 界址点与地物点、地物点与地物点之间中误差不大于?10cm,隐蔽地区不大于?15cm; (2) 测量方法:基础地形、权属界线、地类界均采用全解析法测量,全野外一体化成图。 2.4 采用的主要技术 2.4.1 GPS技术 GPS技术主要用于地籍调查GPS基础控制网的施测。 2.4.2 数字测绘技术 数字测绘采用“南方CASS”软件。该软件为GIS前端数据采集工具,具有外业数字化测量、内业图形属性编辑、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制图制表、数据交换等功能,特别注重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其生产的数据可以完全达到GIS直接入库标准,是一个同时具备CAD和GIS数据加工能力的测绘专业工具。 2.4.3 数字地籍技术 数字地籍数据库建设使用苍穹软件,该软件为土地专业数据加工工具,利用地籍测量数据,建设初始地籍数据库。提供了地籍数据加工、属性编辑、拓扑编辑、变更编辑、数据模式检查、统计查询、制图和制表等功能。 2.4.4 完整的图属一体化技术 在本项目中,我公司采用完整的图属一体化技术使地籍成果数据库完全做到图属一 体化,在数据库中,图形与主要属性用同一张表中的同一条记录来描述,其他相关的属性通过图属关联实现图属一体化。 2.5 成果数据要求 (1) 一类界址点和主要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5cm,村庄内部的隐蔽界址点和隐蔽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7.5cm。 (2) 地籍数据库、地类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符合用户指定的地籍信息系统数据格式标准,所有数据应满足面向对象和标准化要求,能够不经过中间数据加工直接转入到苍穹建库软件中。 (3) 本项目权属调查采取的是全覆盖调查,除宗地权属调查外,还需要进行宗地外的土地用地类别调查,需要满足完全剖分,不能有重叠也不能有碎片剖分要求。 3 引用技术标准 3.1 法律与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4、《土地调查条例》(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 5、《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3.2 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土地登记办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 3、《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17号令) 4、《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2004,国土资发〔2004〕234号) 5、《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2008,国土资发〔2008〕146号) 6、《西藏自治区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管理规定(暂行)》 7、《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藏政办发〔2010〕15号) 8、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宅基地使用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藏国土资办发〔2008〕100号) 3.3 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城市测量规范》(1999,CJJ 8-99)3 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TD1001-93) 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 1:1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6、《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8、西藏自治区有关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与登记发证的技术规范和规定 9、《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10、《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1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12、《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2-95) 13、《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3-95) 1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15、经审批后的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4 控制测量 4.1 平面控制测量 4.1.1 控制网布设方案 一是根据《西藏自治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行政村任意埋设2-3个GPS点,使用静态GPS进行观测,测出所埋设各GPS点的WGS-84坐标值,由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解算出1980西安坐标值,以此为控制基础,再根据测区面 222积的大小,布设导线点。面积小于0.5km的不加密导线点,大于0.5km小于1个km的 2导线点和GPS点不得少于4个,大于1个km的按每平方公里4个导线点加密。 二是采用与国家高等级点连测,进行常规GPS测量。 4.1.2 GPS E级网设计 GPS E级控制网的设计、选埋、测算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各级控制网中,采用的起算点应分布均匀,有足够的精度控制范围,GPS E级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网形强度,选埋、观测的具体技术指标见表4.1。 表4.1 GPS控制网基本技术要求 GPS网等级 E级 项目 指标 闭合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 10 2 km 相邻点最大距离 GPS网设计 0.1 相邻点最小距离 km 相邻点平均距离 km 0.2,0.5 28 GPS网点布设平均密度点,km GPS接收机标称 a mm 固定误差标准差б参数 比例误差b ppm GPS接收机标称 静态 GPS测量模式 GPS ?15 卫星高度角 ? 观测 数据采样间隔 s 5-15 GPS网等级 E级 项目 指标 有效观测卫星数 ?4 观测时段长度 min ?40 平均重复设站数 ?1.6 9.0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ppm 精度评定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ppm 15.0 平差基线最弱边平面分量相对中误差 ? 1/20000 (1) 相邻点空间距离观测精度用公式4.1表示。 22б=? a+(b•d) „„„„„„„„„„„„„„„„„„„4.1 式中:б——标准差, mm。 a——固定误差, mm。 b——比例误差, ppm。 ——相邻点间距离,km。 d a、b取值为所用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2) GPS点编号与命名:GPS E级点命名规则:冠以“E”,后跟自然数流水编号作为相应点名。 (3) GPS网应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每个闭合环边数的要求按表4.1执行,各级网组成闭合环应相对独立。 4.1.3 GPS E级点选埋 (1) E级GPS点位密度应满足表4.1的基本要求。 (2) GPS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作业观测及其它测量手段利用。 (3) 点位周围应视野开阔、便于操作,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有整片幕墙玻璃的高大建筑物,远离大片平静水面,以降低多路径效应对GPS卫星信号的影响。 (4) 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离高压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m,而与无线电发射源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0m。 (5) 选点时每平方公里布设8个GPS E级点(包含GPS四等控制点),每个GPS E级 点需两两通视,即每个GPS E级点需有相邻的二个同级或高级点作为通视方向。当个别点地处复杂地区,通视困难时允许只有一个相邻点通视。 (6) GPS E级控制点的标石制作规格、标石埋设均按《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执行。选点须综合考虑其点位的稳定、坚固,尽量考虑不受建设规划、交通发展等因素干扰,并且应便于水准观测作业。 (7) GPS E级点应尽量布设在平地或小山包上,便于水准联测。 4.1.4 GPS控制网测算 4.1.4.1 GPS控制网外业观测 (1) 外业GPS观测采用双频(或单频)接收机,接收机应在使用前一年内进行检定,并提交检定合格证明资料。 (2) GPS观测采用静态定位模式进行作业,观测要求应满足表7.1规定。观测时,应视卫星信号情况、点位环境和基线长度等因素的影响,必要时适当延长观测时间。 (3) 观测过程中,人员应尽量不靠近天线,且不要在天线附近走动和使用对讲机,使用对讲机应离天线10米以上。 (4) 雷雨天气应停测,并卸下天线。 (5) 正确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并要求测前、测后量取两次,取平均值为天线高,两次量取差值不得超过3mm,否则应重新设站观测。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 (6) 在GPS观测时,每个测站均要求用观测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名、点号、观测者、记录者、天气、日期、时间、时段、天线高,接收机编号、天线编号等,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内,不要求记录气象元素。 4.1.4.2 GPS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 (1) GPS观测原始数据的记录、存贮及格式转换,须严格保证数据的正确与可靠。GPS观测数据应转换成RINEX标准格式数据,然后采用严密、可靠的GPS基线处理软件(如 TRIMBLE公司的TGO软件)解算和检核GPS基线向量。 (2) 由若干条非同步边组成的异步环,其坐标差分量闭合差按公式4.2进行计算并执行:3 n б3 n б3б„„„„„4.2 Wx ?, Wy ?,Wz ? n 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 б为GPS基线空间距离标准差,其数值计算参见公式4.1及表4.1。 (3) 同一条基线边任何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即重复基线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 22 10,(1ppm,d) 精度的2倍。其中接收机标称精度按公式??计算。 2 4.1.4.3 GPS网平差计算 (1) GPS网平差计算应使用严密、可靠的GPS测量基线平差计算软件进行,以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作为观测值,并兼顾地面起始坐标,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方法进行平差计算。 (2) 等级控制网平差计算完成后,应进行控制网精度评定、统计计算,精度统计包括以下内容: ? 控制网中同级相邻点间最小、最大距离。 ?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 最大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边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 独立基线构成的独立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及限差。 ?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改正数绝对值及限差。 ? 约束平差与无约束平差同名基线改正数较差及限差。 4.2 高程控制测量 4.2.1 高程控制网设计 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高程采用,,,拟合方式。 4.2.2 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全站仪图根导线测量或GPS RTK图根测量。图根埋石点数量不应小于全部图根控制点数的30%,并保证埋石点两两通视。 4.3.1图根控制点的布设 (1) 图根控制网采用一级图根(或以上)导线形式,测角中误差为?12″,测距中误差为?15mm。图根控制点宜布设成多结点网形或附合线路形式,附合线路长度不超过1200米。多结点导线网应有足够的网形强度,联测足够数量且分布均匀的高等级控制点,以保证图根控制点的点位精度均匀分布。 (2) 图根控制点应保证足够的密度,按照数字地形测绘的要求,结合地籍要素测量需要,图根控制点加密至每平方公里不少于64个点,建筑密集区域需适当增加密度。 4.3.2 图根控制点埋设 埋设图根控制点时,每幅图至少应埋设1个固定点(如大铆钉、水泥桩),并且每个固定点要和一个相近GPS E级点通视,以保证每幅图不少于2个埋石点。其它图根控制点采用临时标志,以铁钉、木桩为主,若调查区域内有比较稳固的老点应尽量加以利用。 4.3.3 图根控制点编号 图根控制点编号采用“英文字母” +“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位用大写英文字母A、B、C、„„代表作业组号,后用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从1至999,为不影响图面美观,编号不得大于999。流水编号允许缺号或跳号,但不得重复。为避免同其它等级控制点混淆,图根控制点编号中的英文字母不使用E、I、O等字母。 4.3.4 图根控制网观测 (1) 图根控制网观测采用全站仪常规导线测量或GPS RTK方法施测。 (2) 图根控制网观测要求及限差如下: 图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附合导测角中方位角导线全测回数 平均边坐标闭合 线长度误差闭合差长相对等级 长(m) 差 DJ2 DJ6 (km) (″) (″) 闭合差 一级 1.2 120 1 2 ??12 1/5000 0.22 二级 0.7 10 1 ??20 1/3000 0.22 注:n为测站数,导线总长度少于500m时,相对闭合差分别降为1/3000和1/2000,但坐标闭合差不变。 (3) 图根导线边长使用全站仪单程观测一测回。对边长观测值的加常数、乘常数、气象改正可直接预置入全站仪进行改正。 (4) 观测数据记录宜采用电子记簿。 (5) RTK图根控制测量 本次RTK图根测量采用单参考站RTK测量方法。一个镇统一使用一个坐标系统转换参数。 a.选埋点要求 图根点点位的选定应参考等级GPS点的点位要求进行。 b.RTK测量时其卫星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10 RTK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 观测窗口状态 PDOP值 星个数 良好 ?6 ,4 可用 5 ?6 不可用 ,5 ,6 c.RTK图根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11 RTK图根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点间点位中误边长相对与参考站的起算点 等级 观测次数 距离(m) 差(cm) 中误差 距离(km) 等级 图根 ?50 ??5 ?1/5000 ?5 ?4 二级及以上 注:1.点位中误差指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 2.采用单参考站RTK测量控制点需更换参考站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 d.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求解 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 e.RTK图根控制点测量参考站的技术要求 iii.参考站应设在首级控制点上。 iv.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参考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参考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 v.选择无线电台通讯方法时,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避免串频。 vi.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 f.RTK图根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 i.用测量手簿设置流动站的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的收敛精度,设置与参考站的通讯。 ii.RTK测量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iii.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 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iv.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v.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均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 vi.RTK图根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2cm。 vii.测量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 viii.RTK图根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3cm的要求。同一控制点不同参考站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5cm的要求。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g.数据整理 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按同名点进行观测成果的分类汇总,对每一个点的同参考站和不同参考站多次测量的成果进行计算比较,若测量成果符合限差要求,取其中数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否则重测。 5 数字地籍、地形测量 5.1 地籍、地形测量基本精度要求 (1) 各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各级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 (2) 界址点、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7.5cm。 (3) 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7.5cm。 (4) 界址点与地物点、地物点与地物点之间距离中误差不大于?10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15cm。 (5) 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精度按相应规范或规定要求执行。 (6) 地籍、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界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5cm,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大于1/3等高距、丘陵地不大于1/2等高距、山 地不大于2/3等高距、高山地不大于1倍等高距。 5.2 地形要素测绘内容及取舍 5.2.1控制地的表示及高程注记取位规定 (1)各级控制地以相应图式符号表示。 (2)不进行高程测量,在图上只注记点号不注记高程。 5.2.2居民点和垣栅的测绘 (1)居民点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建筑物、构筑物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按材质性质类型主要分为混、砖、石、土、木等,房屋应逐栋表示,临时性棚房可舍去。 老旧房屋凸凹小于0.5米时以外墙角为准连线,有支柱的檐廊要测出支柱并表示。 新建房屋及装饰较好的房屋(平顶)一般注混,4层以上注砼。 (3)房顶上楼梯间不表示。 (4)房屋内部天井应区分表示。 (5)吊(飘)楼按阳台表示,其廊柱应逐个表示。平顶房屋的檐廊宽度大于0.5米的要表示。 (6)地基及在建房屋用建筑中房屋表示。 (7)围墙、垣栅、篱笆、铁丝网均要测绘,高0.5米以上的有护墩的栅栏均绘围墙。围墙上的门、门顶要准确测绘。 (8)用石头垒起的矮墙用石垄表示。 (9)房屋的门牌号要表示,注记在房屋(或院落)朝内。 5.2.3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2)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幅内注出公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如G207)。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沙、土路等,应分别以水泥、沥、砾、石、砖、碴、沙、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3)大车路、乡村路、主要小路应按实宽位置绘出。 (4)双线水泥、沥青道路依比例尺用等外公路表示。 (5)路边行树不表示。 5.2.4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1)一般的电力线、电信线均不表示,高压铁塔要测。 (2)地下管线检修井不表示。 5.2.5水系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村庄内的池塘、沟渠、泉、井等及其他水利设施,均应表示。 5.2.6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房屋周围的加固坎及比高大于1.5米的土坎要表示。 5.2.7植被的测绘 (1)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应按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2)宗地内部的花圃、绿化地、水塘、喷水池均不表示。 5.2.8注记要求 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注记方法参见GB/T 20257.1-2007第4.9章节。 5.3 界址点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以地籍调查表为基础,采用全站仪实地全解析法采集界址点及其它地籍要素点坐标数据,无法采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坐标的点,可用边长交会法、截距法等解算方法求其坐标,但必须有检核数据。 5.4 地籍图编制的方法 地籍图根据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数据结果,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 5.4.1农村宅基地地籍图的内容 (1)自然村庄范围轮廓线、居民点名称、居民所在的乡镇、村名称、居民地所在农村地籍图的图号。 (2)宗地权属界线和宗地号,房屋建筑结构和层数,宗地权利人名称、利用类别和宗地面积。 (3)作为权属界线的围墙、垣栅、篱笆、铁丝网等线状物。 (4)自然村庄内公共设施、道路、球场、水塘、晒谷场和地类界等。 (5)测量员、指北针、比例尺、绘图员、检查员、绘制日期。 5.4.2宅基地地籍图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 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部分组成,要以地籍要素为主,地形要素为辅。 (1)地籍要素如下: i.各级行政界线、宅基地界线、宗地编号、土地等级(已完成分等定级完成后)、土地利用类别、宅基地面积。 ii.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界址线严格位于界址点中心连线上,界址点用1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粗的10号红色线表示。界址线严格位于界址点中心连线上, 界址线等于或短于图上0.8mm时,不绘界址线,短于0.3mm时可用一个界址点表示。 (2)地形要素包括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 i.房屋位置以墙基角为准,悬空建筑物按其水平投影位置表示,界址线从围墙中间线通过,围墙用不同于界址线的颜色来表示。界址线用红线表示。 ii.道路依比例尺双实线表示,河流、水渠、湖泊、水源以岸边线表示,水系如已确权,则用已确权的界址线表示。 5.4.3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式、图廓格网、注记及整饰 (1)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 × 50cm。编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X在前、Y在后)统一编号。 (2)地籍图的图式、图廓格网、注记及整饰见《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及有关的地籍测绘软件。 5.5 地籍编号 5.5.1地籍登记区编号 地籍登记分区以村委会为基本单元划分,其地籍登记分区的编号方法和编号格式分别如下: 编号格式:县(市、区)名称拼音字母各取第一个大写字母(缩写)+乡(镇)编号+村委会编号 其中乡(镇)编号和村委会编号都分别取两位ASC?码,范围为“01”—“99”,这些编号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事先编制。 5.5.2宗地编号 宗地编号是在每个地籍登记分区编号的基础上,在其范围内对所有宗地进行统一编号。宗地具体的编号方法和编号格式如下: 编号格式:地籍登记分区编号+宗地编号 即县(市、区名称字母缩写)+乡(镇)编号+村委会编号+宗地编号,其中宗地编号 取三位ASC?码,范围为“1”—“999”。 5.5.3界址点编号 界址点编号以每宗地的权属界线为单位,在本权属界线上对所有标定的界址点以西北角的一个界址点开始,按顺时针顺序进行流水编号。必须以最小号“J1”作为开始号,编号一定要连续,不能间断或跳号,也不能有重号。其格式为:Ji(i= 1,2„„n;J是大写字母,表示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只在宗地图上标绘,在地籍图上不作标绘。 5.6 宗地图编制要求 5.6.1宗地图内容 (1)地籍要素 本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地籍区(行政村或自然村)号、宗地号、界址线及其长度、界址点号、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和相邻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宗地号、界址线等。 (2)地形要素 本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和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及其相应的注记,本宗地图图幅范围内包含的重要的地形要素等。 (3)图廓外要素 本宗地的宗地编号、权利人名称、图廓、指北针、比例尺、绘图员、审核员、制图日期等。 5.6.2宗地图绘制 (1)宗地图绘制要求 界址线走向清楚,坐标正确无误,面积准确,四至关系明确,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比例适当。 (2)农村宅基地宗地图的内容 i.本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及相邻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 ii.所在图幅号、地籍区(行政村或自然村)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土地利用分类。 iii.本宗地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批准面积和实测界址点边长或反算的界址点边长。 iv.邻宗地的宗地号。 v.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 vi.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Vii.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现状、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制图日期。界址点用1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粗的10号红色线或黑色线表示。 viii.图名、图廓线、指北针和比例尺。 ix.宗地图图幅规格根据宗地的大小选取,一般为32开、16开、8开等。 x.单宗地的宗地图(土地证书附图)可采用大比例尺1:500或1:2000。 xi.为保证宗地的法律性和严谨性,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测量员、审核者均在图上署名。 (3)宗地图绘制方法 原则上从地籍图上裁切而成,利用地籍成图软件自动生成并适当编辑整饰而成。 6. 权属调查 6.1权属调查的任务 宅基地权属调查的任务是按权利人(使用人和他项权利人)申请及其提供的权源资料对宅基地范围、界线、界址、权属性质、用途、建筑物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经相邻各方认定,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打下基础,为发放土地证书提供具有 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件和凭证。 6.2调查要求 6.2.1宅基地土地的所有权按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结果确认。 6.2.2农村居民点调查范围,按最新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划定的农村居民点范围进行调查。农村居民点范围外的不作调查。 6.2.3农村居民使用的宅基地宗地范围,原则上按居民实际建造房屋及附属生活设施的现状范围调查。在不涉及公共利益和相关权利人权益的前提下,可以房屋滴水线作为宗地的界址线。 6.2.4村庄内已有道路、规划道路和排水沟等公共设施用地,不划入宗地调查范围。 6.2.5一处宅基地中有几户共用,且难以划分使用范围的,可作为共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处理。各户可先自行协议分摊使用面积,无法分摊面积的按共用共有处理。 6.2.6一处宅基地中有多人共用,符合多户分宗条件的,分户分宗调查。 6.2.7宅基地未封闭的庭院不作调查。 6.2.8只建围墙未建房或打好基础未建房,能够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应按明确的宅基地使用者进行调查。 6.2.9村内老房子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部分倒塌,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调查的,应予调查。 6.2.10庭院经济用地只能用于种植庭院经济作物,不得用于建造住房等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不属于宅基地,不按宅基地确权登记,应按现状地类调查。 6.2.11居民点范围内的学校、寺庙、村委会、经济社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动场所等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应按现状调查。 6.2.12宅基地以户为单位申请登记.户的确定,原则上以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为准。在户籍登记中没有单独立户,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也可按户申请宅基地确权登记: (1)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已经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单独承包土地的; (2)已婚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 (3)未婚,但年龄已到法定结婚年龄以上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 (4)依法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作为特殊“户”。 6.2.13因婚嫁关系居住在外村,但户籍仍在本村的,夫妻双方只能选择在其中一方拥有宅基地,并按规定申请确权登记。 6.3调查步骤 6.3.1测绘工作底图 按照调查范围首先完成大比例尺数字化现状图测量(1:1000),测绘主要地形要素,以此作为权属调查的工作底图。 6.3.2接受申请文件 土地登记申请书及权源证明文件是进行权属调查的依据。宅基地权源证明是指合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证明材料。没有合法宅基地权源证明的,由土地所有权人按户出具宅基地权属来源证明,并经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调查组应对申请文件核对清点。 6.3.3预编地籍号 在工作底图上划分调查范围,预编地籍号和宗地号。 6.3.4指界通知 调查人员按照调查计划、工作进度、时间安排,根据宗地申请材料由村委会干部通过送达指界通知书或电话、口头方式通知有关当事人,且一并到场指界。指界通知应准 确可靠,送达指界通知书应有签名备查,并收取回执。 6.3.5调查人员对照工作底图,逐宗进行调查,具体做法是: (1)核实权利人或受委托人身份,包括本宗地土地使用者和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 (2)本宗地土地使用者和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应现场出示身份证明、委托书等证明其资格。 (3)核实指界人共同认定的宗地之间共用的界线界址,有明显界标物的可直接在界标物上标明界址点,界址点注记统一采用“?”符号标明;没有界标物的可埋设木桩等作为界标物。 (4)在指界双方确认宗地之间共用的界线界址的前提下,调查人员参照实地位置在工作底图上标绘界线和界址点,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编界址点号,在《地籍调查表》上按顺时针方向当场填写界址点号和界线位置,由双方指界人签名盖章予以确认。界址间距以实际测量数据为准。然后依据调查情况在数字化现状图上绘制宗地图,并现场绘制宗地草图。 (5)按照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表》中的调查内容逐项进行调查并认真记录调查情况。调查内容包括街坊及宗地编号、户主(单位)名称、界址点位置、编号及权属界线和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相邻单位及户籍情况调查。对涉及多户共用的宗地,还要调查各户共用面积和各户独自使用面积。 6.4有关问题的处理 6.4.1权属争议的处理 在宗地调查过程中有权属争议的,可当场进行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由调查人员将双方权利人姓名、争议范围、面积以及相关原因在《地籍调查表》“争议情况”栏中作说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6.4.2委托指界的宗地涉及多条界线委托书的处理 委托书可以只填写一份,原件放在该宗地档案中,涉及的宗地以复印件存入档案,并注明原件存放档案用户名称及门牌号或宗地号。 6.4.3指界违约缺席的处理 按下列办法处理: (1)如一方违约缺席,其权属界线以另一方指界确定。 (2)双方违约缺席,其权属界线由调查人员按使用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3)将界线核定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并收取回执单。权利人若有异议,应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天内向土地管理机关提出重新指界确权书面申请,并负担重新指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的,按(1)、(2)两条所核定的界线自行生效。 指界人在指界后,若无正当理由未在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参照上款规定处理。 用于签章归档的《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完成后利用软件生成打印的地籍调查表。 6.5注意事项 6.5.1法律程序要完备 调查单元(宗地)应是已提交登记申请书且其权属证明材料经过审核合格的。 6.5.2表图填制要齐全 地籍调查的成果主要由表册和图件组成。表册的填写、图件的绘制须按统一表格和图例填制,内容应齐全、清楚。 6.5.3调查记录要清楚整齐 地籍调查的资料是具有法律性的土地档案,必须做到事实记述清楚;记录内容不得随意涂改,划改处须加盖划改人印章;在事实记录或结论意见的文字中结论明确,不得出现推断性词语。 6.5.4数据要准确可靠 调查记录及成果中抄录的各项数据必须准确可靠。 6.5.5档案材料要齐全 应对地籍调查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做到调查材料完整和调查内容全面准确。 7. 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西藏自治区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建设由厅“农调办”统一定制的苍穹数码农村宅基地软件完成。根据其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要求: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划、等高线等; 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宅基地、界址线、界址点等; 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地类界线、线状地物等; 栅格数据:包括DEM、DO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 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 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等其他数据。 系统数据库 系统数据库 专题应用要素数据类 7.1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路线 7.2 图形数据建库的要求 1)编辑处理原则 图形编辑处理应严格以数据源为依据,数据编辑处理精度须在限差规定范围内;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经过共点、相交、空洞等错误检查处理;并建立拓扑关系。 2)图形编辑 在格式转换成shp初步完成后,应对矢量图形进行检查和编辑,如图形要素移动、缩放、修改、复制、补注记等,以保证图形矢量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坐标系变换 对所采坐标系不符合要求的图件数据,要进行坐标变换。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4)拓扑关系建立 对宅基地、行政村、乡镇、行政区界线等应建立图形点、线、面间拓扑关系。 7.3 图像数据的建库要求 图像数据主要为栅格数据和DOM影像数据,栅格数据要求与矢量数据进行配准。图形的投影坐标系统统一变换到西安80坐标系。 1 对于影像数据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影像点平面精度、影像接边和影像质量四项内容。 1.1 数学基础 影像的空间参考系统、分辨率、左上角坐标及影像行数、列数是否正确通过数字正射影像图信息文件中相关内容来确定。 1.2 影像点平面精度 1.点的选取:正射影像图平面精度是通过影像图上选取的一定数量的点,通过检验检查点的精度来度量整幅图的精度;选取的检查点应便于在野外实地检查或在比例尺较大一级的数字线划图上能明确判读的地物点;每幅图的检查点数量视地形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0点,且在图幅内尽量分布均匀,地形复杂地区需要多选点,地势平坦地区可以适当减少检查点的个数; 2.野外实地:在实地利用测量仪器获得检查点的数据与正射影像图判读的数据相比较; 3.利用已有数据:在比例尺较大一级的数字线划图上读取明显地物的平面坐标,与正射影像图上同名点的平面坐标值相比较。 1.3接边检查 1.接边影像:用目视检查法看相邻数字正射影像的接边处影像亮度、反差、色彩是否基本一致; 2.接边精度:取相邻两正射影像图重叠区域处同名地点作为检查点,分别量取两同名点的距离,或者是读取同名点的坐标,算出两点间的距离,同名点的坐标差是否符合限差。 1.4 影像质量 影像是否清晰易读、反差是否适中、色调是否均匀一致、纹理是否清楚,对于彩色影像,目视检查影像色彩是否鲜明有真实感,影像上不能有因作业过程中的失误而造成的肉眼可见的重影;经过镶嵌的影像,其镶嵌处色彩应过渡自然,无明显的色彩变换;在镶嵌处不应有因镶嵌引起的重影、模糊或断裂等现象。 2 数字高程模型 为了保证最终入库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能形成一个精确可靠、连续无缝的整体,预先对其进行接边处理和质量检查与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7.4 坐标系投影变换 将整理后的数据转换到西安80坐标系。 7.5 属性数据要求 参照国土资源部“县(市)及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建立属性数据表并根据原图及文档资料填制属性数据。所输属性应保证正确性,并且属性数据与对应的矢量数据应保持逻辑一致性。 7.6 图层要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根据数据库内容和空间要素的逻辑一致性进行空间要素数据分层,各层要素的命名及定义采用最新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7.7 质量检查与控制 1权属调查成果检查 权属调查成果检查主要是检核权属调查结果、宅基地调查表、宅基地草图、地类划分。 2数据库检查 数据库检查是对数据库的完整性及各图层完整性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元数据检查、宅基地图检查、宗地图检查、统计表格检查、文字报告检查。 2.1 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在测量学中通常用误差来度量,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更新与建库过程中,有许多生产环节,每个环节均产生一定的误差,按误差传播理论,每项误差的传播直接影响到最终数据的质量,数据质量按其特性可分为一级质量特性和二级质量特性(表1)。 表1 数据质量特性表 一级质量特性 二级质量特性 数学基础 平面精度 位置精度 高程精度 接边精度 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 要素属性值的正确性 属性精度 要素注记的正确性 逻辑一致性 多边形闭合精度 结点匹配精度 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数据分层的完整性 实体类型的完整性 完备性 属性数据的完整性 注记的完整性 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求确定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制订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策略。 2.2 质量检查的一般规定 质量检查是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质检通过对数据采集全过程的监控,提供技术参数,保证产品质量,是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数据生产作业中的工序产品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检,如实填写质量记录,达到合格标准,方可转入下工序。建立内部质量审核制度,编写最终检查报告,其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质量评定,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设计书执行。 2.3 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 根据数据质量的特性,数据质量检查的主要是:位置精度检查,属性精度检查,逻辑一致性与完整性的检查。 2.3.1位置精度检查 位置精度即定位精度,它包括数学基础、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接边精度等。 2.3.2属性精度检查 属性精度主要包括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要素属性值的正确性,要素注记的正确性。 2.3.3逻辑一致性与完整性的检查 逻辑一致性的检查的主要包括:多边形闭合精度、结点匹配精度、拓扑关系的正确性。完整性的检查包括:数据分层的完整性、实体类型的完整性、属性数据的完整性、注记的完整性等。 3图形检查 图形检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图面检查、与原始图形的一致性检查、图形错误检查、拓扑关系检查、分层检查。 1 矢量数据质量检查 1.1 检查内容 矢量数据的质量检查的内容分为数据的整体质量和实体元素质量要求。其中整体质量检查主要是数据完整性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层的完整性检查; 2、数据层数据文件和属性文件的完整性检查; 3、属性项完整性检查,即检查应有的属性文件中属性项是否有缺项、顺序是否正确。即使数据所在图幅中没有要采的属性数据,其属性项也应设置完整、顺序正确; 4、数据范围检查; 5、要素完整性检查,即检查各数据层应有的要素是否有遗漏或多余,包括数据中是否存在重复点和冗余点,重复线等。 2 实体元素质量检查主要是对点、线和面目标进行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与接边检查。 1、属性精度检查,检查各层要素的各属性项中的属性代码或属性值的正确性。 2、逻辑一致性检查,包括: 1)属性一致性检查,包括属性项定义检查,属性项之间关系检查,属性值逻辑一致性检查,代码一致性检查。 2)格式一致性检查,即对上交数据的数据格式进行检查等。依照系统的整体要求,能够把多种常见的数据格式转入至本系统,保留原有格式下的线型、颜色、字体、属性等信息; 3)数据分层一致性检查,包括数据层名检查,各层要素检查。 4)拓扑一致性检查,包括线拓扑、面拓扑和点拓扑的检查,及编辑后是否重建拓扑关系。 5)要素空间关系检查,要素之间如等高线与水系、等高线与高程点、居民地与道路、面状居民地与其几何中心点、境界与河流、道路等,应有合理的空间关系。 3 接边检查: 1、位置接边检查:各层数据的每一接边的线状要素是否严格与理论图廓吻合,与邻图接边是否良好,被分割在两幅图上的线是否能坐标相连,面目标被分割在两幅图上的部分是否能坐标相连;检查两幅接边图廓边上的点目标是否重复;对原图不接边的地方处理是否合理。 2、属性接边检查:检查相邻图幅接边要素的属性是否一致。 8 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成果质量符合设计及满足用户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按照我公司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开展工作,并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8.1 生产设备保障 全力做好生产设备的保障工作,生产所需的软件、硬件设备配置齐全。全站仪、便携电脑等电子设备都有备用设备,有关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检验,检定资料作为资料随测绘成果一起上交。 8.2 作业技术力量保证 参加该项目的作业组长、技术骨干95,具有5年以上数字地籍调查实践经验,分别参加过双流县、南充市、重庆市巫山县、重庆市荣昌县、都江堰市、大英县、绵阳市、达州市等地的1?500城镇数字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工作和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和建库 工作,并且具有更长时间的数字地形测绘经验,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技术积累。 8.3 加强过程检查 在测绘产品生产过程中,上下工序之间有很强的连贯性,质量传递、误差累积特征明显,因此,加强过程检查工作十分重要,我公司对测绘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把关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 (1) 作业组成果上交分院前须进行全面的自查、互查。 (2) 分院对小组上交的成果成图须在实地进行全面的巡视检查和采样检查,在室内须对数据结构进行全面检查,对修改结果须进行复查确认,并做好质量记录。 (3) 公司质检科对分院进行不少于20,的抽查,并按抽查样本的质量对整个项目质量进行评定。 (4) 最后由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 8.4 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根据我公司经济责任制的条款,公司对分院的质量管理实行严厉的考核标准,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将质量直接与整个生产分院的利益挂钩。 8.5 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充分做好作业前的技术学习和培训工作,使每个作业人员都熟悉技术设计书和引用的技术依据,统一技术标准;对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要及时分析、总结和统一,确保成果的准确和一致。 8.6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 野外数据采集采用全数字化作业模式,由全站仪、便携机、特制小棱镜和数据传输线组成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实地采集、实时传输、现场编辑,最大限度减少对数据的人工干预,降低出错概率,提高成果成图质量。 数据质量是整个项目及后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基础,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野 外数据采集的质量,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保证了每个测站数据的可靠性,测绘一站清一站,有问题当场解决。采用现场编辑方法完全摈弃了在室外画草图再到室内编辑作业方法存在的差、错、漏多的缺陷,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科学的作业方法。 9 安全生产与文明测绘 测绘工作由于其常年野外作业、工作环境复杂、高流动性的特点,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测绘安全生产工作,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我公司及分院制定的安全生产措施,切实将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本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是安全负责人,负责检查、监督各作业组安全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做到分工明确,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同时,应做好测绘数据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和文明施测工作。 9.1 安全生产措施 9.1.1 人员安全措施 (1) 工作现场遍布昌都地区的8个县,交通极为不便、人烟稀少,通讯条件差,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进场前应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在工作现场租用的生活、办公用房应保障安全的食宿、用电、用水和取火条件。 (2) 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必须长驻工作现场,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随时掌握生产进度、加强过程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 (3) 进入测绘现场应牢记安全生产规定,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包括危险水域、陡崖、电力警戒区、危险化学品区域、危险建筑物等区域)作业,不得在调查区域下水游泳,跨河作业必须雇佣正规船只。 (4) 在公路等交通沿线测量时,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在测量现场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注意人员安全,避免交通隐患。不乘坐无牌、无照的黑车、摩托、残疾车等安全没有保障的车辆,并且规定私家摩托车、汽车不准带入调查区域,禁止私车公用。 (5) 在安置仪器和标志时注意避开电缆、电线、避免触电。 (6) 生产期间时常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预防暴雨、雷电、台风等危险自然气象,并应随身携带蛇药以防野外作业时各种毒虫叮咬。 (7) 注意保持驻地清洁卫生,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8) 进入建筑施工区域应服从现场调度人员指挥,须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方可作业。 (9) 各类交通工具应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应对交通工具的状况(特别是刹车系统)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修理。 (10) 严格调查区域作息制度,做好调查区域驻地的安全防范工作,与当地群众搞好关系。 9.1.2 仪器设备安全措施 (1) 仪器设备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贵重仪器须专人操作、专人保管;运输时应做好防震、防压工作。 (2) 在测量现场,人员与仪器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人和仪器相离不超过1.5米,不得在危险的地方安置仪器。 (3) 当仪器出故障时,不能擅自拆修仪器,应送专业厂家检修。 (4) 在雨季作业,仪器要防雨淋,在晴天作业要防烈日暴晒。 (5) 做好调查区域驻地的设备物资安全工作,防火防盗。 (6) 做好安全使用各种用电设备工作。 (7) 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安全行车。 9.1.3 成果资料保密措施 (1) 严格执行本单位制定的测绘资料管理办法,做好测绘资料的保密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职业道德教育,杜绝资料泄密或遗失。 (2)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关该项目的测绘成果要做好造册登记,严格管理。 (3) 未经甲方单位同意,测绘单位不得擅自向第三方提供任何该项目的测绘资料。 (4) 在生产作业现场使用的计算机网络要与外界的计算机互联网保持物理隔绝。 (5) 做好计算机防病毒工作,所有生产用的计算机要安装反病毒软件。 (6) 做好计算机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对各计算机建立统一的标识、统一的文件系统、统一的文件格式。不用的或废弃的文件要进行清理,在工作的文件系统内保持数据的唯一性。 (7) 防止电子数据成果的意外损坏和丢失,坚持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对该项目的所有电子数据成果进行备份,并作好备份记录。备份数据保存在专用计算机内。 8) 对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中间资料(不上交)在项目完成时应统一在监督下销毁,( 不允许随意丢弃。 9.2 文明测绘 (1) 进入调查区域开展工作后,应注意维护单位形象,保持与甲方经常性的工作联系,了解和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搞好与当地群众和其它与测量工作有关的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杜绝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不愉快,如遇到不可协调的问题,应及时报领导机构进行处理。 (2) 作业人员必须统一着装、佩带工作证上岗,进入单位和居民区作业时应主动出示工作证及相关介绍信,征得同意后再进行测绘。作好宣传解释工作,注意群众纪律,做到文明测绘,文明作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3) 了解当地的语言习惯,做到语言文明。 (4) 使用各级测量控制点时要爱护测量标志。 (5) 在布设测量控制点时,特别要注意维护城市市容,在城区道路路面上埋设测量标志时,应统一使用钻机钻孔埋设,同时,用油漆在实地标写点号时应注意字体整洁美观、大小要适当,既方便使用,又不影响城市市容。 (6) 在交通沿线作业时,测站点应尽量靠边,并在附近设置警示标志,以免影响交通并防止交通隐患。 (7) 在繁华的路段,为了不干扰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的正常秩序,可在夜间作业的应考虑在夜间进行作业。 (8) 在现场,作业人员的生产管理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要求,不违章指挥,不蛮干。 (9) 在作业时,不得破坏现场的其它设施或物品,不得影响现场的清洁卫生。 (10) 遵守地方的治安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做一名文明测绘工作者。 10 成果资料提交 本项目所需提供的成果资料如下: (1)首级控制测量成果:观测记录手簿(纸质或电子)、网图、点之记、平差计算资料(包括平差报告、数据质量统计表)及首级控制点成果表。 (2)图根控制测量成果:观测记录手簿(纸质或电子)、平差计算资料及图根控制点成果表(纸质或电子);如采用GPS RTK观测,必须提交原始观测记录文件及不同时段观测成果对照表。 (3)地籍图:以街坊为单位的地籍总图、标准分幅图和分幅接合表(电子和纸质)。 (4)宗地成果:宗地图和界址坐标表(纸质和电子)。 (5)权属调查成果:土地登记申请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书、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土地登记审批表、宗地草图和地籍调查表等资料(纸质和电子),按宗进行立卷并装袋。 (6)数据库成果:以县(市、区)为单位的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 (7)汇总表: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行政村与镇两级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纸质和电子)。 (8)文字报告: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报告、权属调查工作报告、成果自检报告(纸质和电子),有效的测绘仪器检定资料,控制起算成果来源材料。 11 附件 附件1:土地登记申请书 土地登记申请书 编号: 单位:?平方米/?公顷/万元 登 记 申 请 人 ?所有权人 ?使用权人 ?抵押权人 ?需役地权利人 ?权利受让人 ?更正登记 申请人 ?异议登记申请人 ?预告登记申请人 ?其他 名称,姓名, 证件种类 ?组织机构代码证 ?居民身份证 ?护照 ?军官证 ?其他 证件编号 申 ?行政 ?事业 企业,?国有 ?集体 ?私营 ?外资 ?港澳 单位性质 台 ?联营 ?股份制 ?个体 ?其他, ?个人 请 通讯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人 代理人姓名 职业资格证书号 代理机构名称 联系电话 情 登 记 申 请 人 ?抵押人 ?供役地权利人 ?权利转让人 ?预告登记义务人 ?其他 名称,姓名, 况 证件种类 ?组织机构代码证 ?居民身份证 ?护照 ?军官证 ?其他 证件编号 ?行政 ?事业 企业,?国有 ?集体 ?私营 ?外资?港澳 单位性质 台 ?联营 ?股份制 ?个体 ?其他, ?个人 通讯地址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代理人姓名 职业资格证书号 代理机构名称 联系电话 坐 落 土 面 积 用 途 权利设立情况 ?地表 ?地上 ?地下 取得价格 地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国有农用地使用权 ?集体土地所有权 权属性质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 ?集体农用地使用权 情 国有 ?划拨 ?出让 ?作价出资,入股,?租凭 ?授权经营 ?其他 使用权类型 ?荒地拍卖 ?批准拨用宅基地 ?批准拨用企业用地 况 集体 ?集体土地入股,联营, ?其他 需役地 坐 落 土地价格 土地抵押 土地抵押面积 土地抵押金额 情况 土地抵押期限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申 请 登 记 的 内 容 备 注 本申请人对填写的上述内容及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申请人签章: 年 月 日 附件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在我单位任 职务~系我单位法定代表人~特此证明。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 法 定 代 表 人 身 份 证 复 印 件 张 贴 处 法定代表人: 单位名称,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3:委 托 书 委 托 书 国土环境资源局: 现受 委托全权代表委托人对 土地办理 业务,?土地申请登记发证,?出席现场权属界线指界,?领取土地权利证书,。 委托人签章: 受委托人签章: 年 月 日 ---------------------------------------------------------- 受 委 托 人 身 份 证 复 印 件 张 贴 处 受 委 托 人 简 介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说明:1、本书有效时间 年 月 日止。 2、受委托人要交本人身份证原件核对。 附件4: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申请人 是 ~其使用的宗地坐落在 ,四至为:东至: ,南至: :西至: ,北至: ,使用土地面积 平方米,土地来源类型 ~使用土地起始日 ,土地使用现状 。 期: 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意见: 签章 年 月 日 注:1、申请人填写:本村村民、本村外出人员、本村华侨、外来人员等。 2、土地来源类型为:户*年*月村,队,分地、未经队安排己使用,占地,、村内调整置换、*村民与*村民置换、赠予、继承、有偿购买、其他。 3、使用土地日期:*年*月建,围墙、基础、建房等,。 附件5:地 籍 调 查 表 地 籍 调 查 表 申请登记类型: 调查表编号: 申请人 户籍所在地 性别 年龄 婚否 家庭人口 单位负责人 单位性质 主管部门 证件类型 证件编号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邮箱 通讯地址 邮编 权证名称 权源材料 文号 批准时间 权 批准用途 批准面积 源 其他材料 及说明 地籍号 图幅号 坐落 东至: 西至: 四至 土 南至: 北至: 用地起始日期 使用期限 终止日期 地 权利设立情况 取得价格 万元 土地等级 2宗地面积 m 土地用途 情 2使用,所有,权 独有面积 m2 m 2面积 分摊面积 m 况 使用权类型 权属性质 提交的土地权利 地类代码 证书号 附着2建筑物占地面积 m 建筑容积率 建筑密度 物情 2申报建筑物权属 m 建筑物类型 建筑限高 况 需役坐落 地情 提交的土地权利证书号 况 2土地土地价格 抵押面积 m 抵押金额 万元 抵押 土地抵押期限 情况 地 籍 调 查 表 续表一 与申请人成员名称 性别 年龄 证件种类 证件号码 婚否 关系 户 内 其 他 成 员 情 况 建筑物情况 土地分类面积 建筑占地面层建筑面积2栋号 结构 建筑时间 一级地类 面积(m) 22积(m) 次 (m) 2 耕地 m 2 园地 m 2 林地 m 2 草地 m 2 商服用地 m 2 工矿仓储用地 m 2 住宅用地 m 公共管理与公共2 m 服务用地 2 特殊用地 m 2 交通运输用地 m 水域及水利设施2 m 用地 2 其他用地 m 2 其中基本农田 m 地 籍 调 查 表 续表二 界址界线界点间距指 界 人界址界线界点间指 界 人界线物 22界线物 点号 位置 (m) 签字盖章 点号 位置 距(m) 签字盖章 调查员: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所在单位: 地籍调查表,共有情况表, 续表三 2共 有 人 名 称 联系电话 证件种类 共 有 种 类 分摊面积(m) 序 22号 住 址 证 件 编 号 共有面积(m) 独有面积(m)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籍调查表,农村宅基地户籍情况调查表, 续表四 与户主关系 户号 户别 所属管区 婚姻状况 入户登记时间 姓名 登记原因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身份号码 详细地址 户主签名: 所属单位盖章: 调查记事及张榜公布情况 续表五 张榜公布情况 2本宗地于 年 月 日 申请人对张榜公布的土地面积: m无异至 年 月 日在 议。 张榜公布征询异议。 签章: 证明人签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简述:争议起因、地点、界址点、面积。 争 议 另 一 方 简述:提出争议方姓名、年龄、何处人、争议的理 由和证据。 土 地 争 议 原 因 调查员: 调查员: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调 查 记 事 及 调 查 意 见 调查员: 年 月 日 附件6:土 地 登 记 审 批 表 编号: 土 地 登 记 审 批 表 年 月 日 单位: 平方米/ 公顷、万元 登 记 类 型 登 记 申 请 人 所有权人 使用权人 抵押权人 需役地权利人 权利受让人 更正登记申请人 异议登记申请人 预告登记申请人 其他 名称,姓名, 证件种类 申 证件编号 请单位性质 通讯地址 邮编: 人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情登 记 申 请 人 抵押人 供役地权利人 权利转让人 预告登记义务人 其他 况 名称,姓名, 证件种类 证件编号 单位性质 通讯地址 邮编: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地 号 图 号 坐 落 土 宗地面积 用 途 地权属性质 使用权类型 使用期限 终止日期 情 权利设立情况 地表 地上 地下 取得价格 况其 独用面积 使用权面积 中 分摊面积 调查表号 提交的土地权利证书号 土 地 分 类 面 积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土 地 情 住宅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特殊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土地 况 其中基本农田面积 建筑容积率 建筑密度 附着 物情建筑限高 建筑物占地面积 况 建筑物类型 申报建筑物权属 坐 落 需役地 情况 提交的土地权利证书号 土地价格 土地 抵押 土地抵押面积 土地抵押金额 情况 土地抵押期限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土 地 权 属 来 源 证 明 文 件 名 称 、 编 号 、 日 期 国 土 经办人: , 盖章, 年 月 日 资 源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初 审 意 见 审查人: , 盖章, 年 月 日 土地登记上岗资格证号: 国 土 资 源 行 政 主 管 部 门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审 核土地登记上岗资格证号: 意 见 人民政府批准意见 负责人: ,公章, 年 月 日 备 注 附件7:GPS外业观测记录手簿 GPS外业观测记录手簿 点 名 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点 号 天气状况 观测时段 记录者 接 收 天线号 机 号 天线高 测 前 ,单位:米~ 平均值 读至0.001测 后 米, 记录时间 北京时 UTC时 当地时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观 测 过 程 重 要 事 项 记 录 备 注:
本文档为【[业务]农村宅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设计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2KB
软件:Word
页数:61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25
浏览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