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

举报
开通vip

龙生九子龙生九子 自古以来,龙乃中华民族崇拜的神异动物;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龙又是吉祥的象征。汉代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可见,龙并非现实生活及自然界中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是一个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为一身的“神异动物”。 “龙生九子”的说法大抵盛行于明代。在明代,人们汇集了古代各种文献中的多种怪异的兽形而演化为龙,俗称神兽、瑞兽,把它们安插在民间传统建筑的器物上或重要场所,来装饰纹样,让其“各司一职”,孕育吉祥,免祸消灾。 明孝宗当政时,一次早朝,...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 自古以来,龙乃中华民族崇拜的神异动物;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龙又是吉祥的象征。汉代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可见,龙并非现实生活及自然界中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是一个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为一身的“神异动物”。 “龙生九子”的说法大抵盛行于明代。在明代,人们汇集了古代各种文献中的多种怪异的兽形而演化为龙,俗称神兽、瑞兽,把它们安插在民间传统建筑的器物上或重要场所,来装饰纹样,让其“各司一职”,孕育吉祥,免祸消灾。 明孝宗当政时,一次早朝,问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一时答不出,退朝后左思右想,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列出龙生九子的名目,以及“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句,向皇帝交了差。 至于“龙生九子”的名目,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多有记载,有的重读音,有的重生平,有的重传奇,有的重传承。明代学者杨慎《升庵集》、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谢肇涮《五杂俎》、徐应秋《玉艺堂谈荟》、沈德符《万厉野获编》以及陆容《菽园杂记》都谈到“龙生九子”的情况,见仁见智,令后人眼花缭乱。 《杨慎外集》谓:“龙有九子,各有所好,一曰贔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级星也;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狮,似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 龙生九子的一种说法 长子赑屃,长得很像乌龟,喜欢背重物。传说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曾帮大禹横渡黄河,推山挖沟,疏遍河道,立下汗马功劳。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东海龙王曾用计让赑屃承载唐玄奘师徒过河。可见,赑屃似乎也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普通乌龟,而是特别大而有点古怪的“神龟”或“灵龟”。《左思赋》曰:“巨龟赑屃”;《礼记?礼运篇》也说:“鳞凤龟龙,谓之四灵。”古人把这四者当作神灵,是说动物中根本不存在这些东西,而是人们想象和创作流传下来的。今天,我们看到赑屃的神像,往往遗存在显赫石碑之下,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爬,却总是移不开步,它已成为祥瑞、和谐、长寿、吉祥、高贵的象征。世俗君主及权贵们常以隐恶扬善之法,将自己的功德之绩刻在石碑上,企图让赑屃拖给后人,从而实现永垂不朽;同时赑屃也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据说触摸它总能给人带来福气。 次子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形状像四角蛇剪去了尾巴,常为宫殿屋角上的装饰物。《墨客挥犀》记载:“汉以宫殿多灾,术者言天上有鱼尾星,宜为其像以礼之,始有此饰也。”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魑魅。因此脊兽鸱吻起初并不是龙形的,有鸟形的,更多的是鱼龙形的。到清朝以后龙形的鸱吻增多,表面龙纹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做张口吞脊状,背上插着一柄宝剑,立于建筑物的尾脊上,被称作“好望者”。据说此物能吞万物,就叫它负责看护房屋建筑横脊;它喜欢登高俯瞰,因此在民间被视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饰物。“鱼虬”是鸱吻的前身,故属火性,有镇邪避火功能。 三子蒲牢,形体较小的龙子,好鸣叫。《班固赋发鲸鱼铿华钟注》:“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有兽曰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闻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一看到鲸鱼就会大喊大叫、落荒而逃。于是,人们就将它的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的形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一般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也用它来作兽钮,意在说它的声音洪亮能传千里。让“鲸鱼”撞“蒲牢”,其声“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后来人们又演义它的功能为“负责报时”。 四子狴犴(毕岸),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它的形象刻铸在监狱牢房门上,“狴犴”一词后人用为“牢狱”的代称。《易林》“失忘怀尤,如幽狴牢。”伊力《谋略大师刘伯温智谋全书》“视狴犴而不惴者,未尝中于法者也。”意思是说见牢狱而不心慌的人,是因为他未曾有过犯法的经历。据说狴犴掌管刑狱,又多饰于死囚牢的门楣上,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秉公而断,故威风凛凛,又常饰于官衙的大堂两侧,或行政长官街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让其虎视察看,以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五子饕餮,恶兽名,形似狼,好饮食,古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像作为装饰。《辞源》上有“吕氏春秋周鼎饕餮,有首无异也。”饕餮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又《诸神由来》:“饕餮,好食,立鼎盖。”传说饕餮特别贪食,喜欢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因此常站在鼎盖上沾沾油水,人们称它为“美食主义者”;因为是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 六子蚣蝮,《诸神由来》:“蚣蝮,好立,站桥柱。”据说平生最喜欢水, 擅长游泳,所以大都被装饰在桥头柱、桥洞之上,或饰于石桥顶端以及建筑滴 水上,被称为“好水者”。 七子睚眦,相貌似豺,好噬杀。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成语有“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怒必报”。报则避免不了腥杀,因此让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鞘上作为装饰,刻镂于刀环上,发怒瞪眼,以彰显其杀气腾腾,最为合适。传说中睚眦性情凶残,爱争斗厮杀,且能吞兵器,还负责看护天下兵器,因而刀、剑之类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装饰在兵将的兵器上,也大量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的武器上。 八子狻猊,貌像狮子。《升庵外集》曰:“好烟火,故立于香炉。”又称金猊、灵猊。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冷气猊》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句,这里“金猊”即狮子的代称,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也有人说狻猊喜欢蹲坐,佛座上的狮子是其遗像。佛祖释迦牟尼称其为“无畏的狮子”,意为敢食虎豹且气宇轩昂,所以又常蹲坐于庙中佛的坐席上,或成为文殊菩萨的座骑。《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九子椒图,形像螺蚌,“性好闲,立于门首。”《升庵外集》称:“铺首衔环是其形象”。螺蚌遇到外敌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他用在门上,除取“紧闭”之意、以求平安外,还因其面目狰狞以负责看守门户、镇守邪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椒图“性好僻静”、忠于职守,故常被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让其照顾一家一户的安宁,被民间称作“性情温顺”的龙子。 龙生九子的传说由来已久,但究竟是哪九种,是否仅有九种,其说法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民间流传,均无定案。其实所谓“龙生九子”,也并非龙恰好生有九子,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以“三”表示多、以“九”表示极多的习惯,“九”在这里是个虚数,也是个贵数,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用“九”来描述人们崇尚的“龙子”再合适不过。 至于明代诸多版本阐释“龙九子”的名目,则更不为奇了。明人学者李东阳《怀麓堂集》中所记“龙九子”与杨慎《升庵集》就有三处不一样,李东阳在把“囚牛”“嘲风”“负屃”列为龙子同时,却未提及“蚣蝮”“椒图”和“饕餮”。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喜好)音乐,所以蹲立于琴头。这位富有音乐天赋的龙子,不单单蹲立在汉族的胡琴上(二胡上的龙头),而且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或刻或饰着其扬头张口的形象。传说这个龙子的耳音特好,能通万物语言、辨别声音,且特别会欣赏弹拨弦的音乐,因此才被放在了乐器的头部。 嘲风,样子有点像狗,平生好险又好望,故殿角走兽(屋顶翘角上的小兽)是其形象,能飞檐走壁,传说负责警卫工作。古代的建筑上安置嘲风,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嘲风,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据说还具有威慑妖魔、消除灾祸的含义。 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的头顶;又说为碑两旁的纹龙。之所以说其喜好文学,是因为负屃十分爱好那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且甘愿化作图案去衬托各个朝代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者。 在众多的“龙生九子”传说中,还有把螭首、麒麟、朝天吼、貌貅等也列为龙子的说法。 螭首,蛇状神物,是一种没有角的龙。《广雅》“无角曰螭龙”。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物上的雕刻之饰,宫殿之石阶、石柱也雕有螭首图。刘向《新序》:“叶公子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叶公所雕之龙,可能正为螭首,今多见于民间的条几、茶几上。据说螭首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我们在江、河、泊、池旁见到的排水兽也是其遗像。螭嘴大,肚能容水,俗有螭首散水说。 麒麟,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肉角一,背毛五彩,腹毛黄。传说不履生草,不食生物,唯有“圣人出,王道行”方见此物。又说麒麟不畏火焰,被民间用做避火神兽,放在重要的建筑门前。 朝天吼,俗称望天吼,有守望的习惯。华表柱顶上的蹬龙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 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说,观音菩萨的坐骑为“嘲天吼”。 貔貅,龙头、马身、麟脚,形状像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因此,相传有辟邪挡煞、镇宅之威力。关于貔貅,好多学者不以其为龙子,而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称其为龙的第九子,说其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鳞,大嘴无肚,只进不出,性喜食四方财,所以被认为是聚财囊、催官运的祥兽。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先祖留给华夏子孙的巨大宝藏,民间每一个“龙子”的传说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丽的一部分,虽然它们各自的说法不同,但题材却涉猎广泛,蕴涵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军事、法律、宗教以及美学、建筑、水利、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彰显着我们祖先的诸多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500多年来儒家思想的传承,不仅使“龙”和“龙生九子”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意义和内涵,而且也折射出一般黎民百姓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和谐、祥瑞、公平、乐观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民间求真,希冀人们能像赑屃一样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专注精诚,承载千秋,托举后人;希冀当权者能像朝天吼一样,去做“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的守望者;民间求善,是要通过狻猊这一掌管祭祀和佛教中的“好烟火者”以及麒麟之类的瑞物,给众生带来吉祥和好运;民间求美,试图达到孔夫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让“囚牛”和“蒲牢”为人间播撒欢乐,歌弦洪亮,余音袅袅不绝。试图在“足食”的基础上,像饕餮一样,不时地品尝美味,在“博学”的同时,像赑屃一样不断地咬文嚼字,在“居 安”的条件下,再让螭首不停地美化环境;民间求安,需要“嘲风”般机灵的警卫,也需要“椒图”般忠诚的门神,更需要“螭吻”般适时地喷浪降雨,预防火灾,驱除魑魅;民间求公,要让狴犴仗义执言,秉公而断,摆平人间不平事,要让睚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杀尽天下可杀之人;民间求福,祈求“蚣蝮”常送水,期盼“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祈求“貔貅”总张口,期盼“广吞万物,催官聚财”。 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广大民间处处是“龙子”的故乡。龙的传人将跟“龙子们”一同英勇、尊贵、威武、神圣~将一起永久地去追寻吉庆、祥瑞、和谐、长寿和高贵~
本文档为【龙生九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9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