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7年宏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

2017年宏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

举报
开通vip

2017年宏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2017年宏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1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1 名校考博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实际GDP[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博] 答:实际GDP,即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是根据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它剔除了价格因素,所以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更好地反映了物量的实际增长情况。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实际G...

2017年宏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
2017年宏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 第1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1 名校考博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实际GDP[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博] 答:实际GDP,即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是根据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它剔除了价格因素,所以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更好地反映了物量的实际增长情况。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2(名义GDP和实际GDP[中国传媒大学2005博] 答: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GDP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率。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3(潜在GDP[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博] 答:潜在GDP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GDP水平。它不是一个 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产出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增加潜在GDP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4(个人可支配收入[东北大学1999博] 答: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个人收入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予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 二、简答题 1(解释GNP和GDP的区别。[上海理工大学2004博] 答: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范围不同 GNP是本国国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一个国民概念,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有常住单位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概念。“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 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2)衡量方法不同 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中国的GDP中。 (3)内容不同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4)两者的数值不一定相等 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民,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2(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的主要内容。[中国人民大学2002博] 答:(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又称“国民收入账户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全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一整套统计方法、概念、指标和账户表格。它是在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应用在市场经济国家,在这种核算体系中,把物质产品、服务产品、信息产品等的产出都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予以统计和计算。产品的价值是由投入的各种要素所贡献出来的,即产品的价值分别是由投入的资源、原材料、固定资本、劳动力所贡献出来的,那么产品的价值就应当相应地分配给各种要素。 195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俗称“旧SNA”),这标志着国民账户体系的正式诞生。旧SNA公布的目的在于指定一套标准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提供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国民收入统计框架;同时拟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均纳入该体系,但由于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准备都不足,未能如愿。1960年和1964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领导的专家小组对1953年公布的国民账户体系进行了两次小的修订。1968年,经过重大修订后,新的国民账户体系公布于世,称为“新SNA”。新国民账户体系在运行了25年后,1993年五个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联合对它进行了修订,并将其公布。这次修订标志着国民账户体系的成熟,其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更新、澄清、简化、协调。 (2)1993年版国民账户体系的基本组成结构为: ?核心部分为三大综合经济账户,即经常账户、积累账户、资产负债表。经常账户包括生产账户和收入账户(又称“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收入账户又分为: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细分为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二次分配账户(又称“收入再分配账户”)、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收入使用账户(细分为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积累账户包括资本账户、金融账户、资产其他变化账户(细分为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和重估价账户)。资产负债表包括期初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变化表、期末资产负债表。 ?国外部门账户(又称“国外账户”、“对外交易账户”)分为:对外经常账户、对外积累账户、对外资产负债表。对外经常账户包括对外货物和服务账户、对外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账户。对外积累账户包括对外资本账户、对外金融账户、对外资产其他变化账户(细分为对外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和对外重估价账户)。对外资产负债表包括对外期初资产负债表、对外资产负债变化表、对外期末资产负债表。 ?专门类别账户分为交易账户、资产和负债账户两种。 ?详细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一组账户,即货物和服务账户、供给和使用表、投入产出表。 ?社会核算矩阵。 ?表明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相互关系的一组恒等式。 3(GDP的缺陷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当前的修正思路是什么,[西南财经大学2005博] 答:(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通常通过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这一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统计中不包括非市场交易活动,即一部分产品和劳务给漏掉了。例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生产以及个人私自交易等。 ?国民收入指标不能说明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例如,它无法反映人们的闲暇,无法反映污染程度等。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包括进来,并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反映人们从产品和劳务消费中获得的福利状况。例如,在赌博盛行地区,也许GDP很高(如拉斯维加斯),但并不说明该地区的人民过得幸福。 ?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格的差异,两国国民收入指标难以进行精确比较。例如,由于GDP中包含有劳务,两个国家虽然可以拥有相同的GDP,但一个生产粮食,一个生产歌曲,显然,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可能会不一样。 (2)鉴于以上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修正,提出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等计算方法和指标。近年来,经济学家试图采用“扩充国民收入账户”来修正国民收入衡量的缺陷。其中一项加项为地下经济,但不是所有的地下经济都是加项,例如,医生、保姆、农民的地下活动应计入加项,而赌博、贩毒等地下经济则不计入。另一个减项为环境的破坏。 三、计算与分析题 已知某经济社会的数据如下: 工资 100亿元 利息 10亿元 租金 30亿元 利润 30亿元 政府支出 90亿元 投资支出 60亿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 30亿元 出口额 60亿元 进口额 70亿元 所得税 30亿元 政府转移支付 5亿元 求:(1)按收入法计算GNP; (2)按支出法计算GNP;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4)计算储蓄额; (5)计算净出口。[东北大学1999博] 解:(1)按收入法计算GNP 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NP GN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90+60+30+(60-70)=170(亿元) (3)政府预算赤字=政府支出-税收 其中,税收=所得税=30(亿元)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30+5=35(亿元) 所以,政府支出-税收=35-30=5(亿元) 即政府预算有赤字5亿元。 (4)收入分配为消费、储蓄和政府净收入,即: 收入=消费+储蓄+(税收-转移支付) 储蓄=收入-消费-税收+转移支付=170-90-30+5=55(亿元) (5)计算净出口 净出口=出口-进口=60-70=-10(亿元) 四、论述题 1(说明GDP的含义及三种衡量方法。[宁波大学2015博;北京林业大学2004博] 答:GDP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总支出是指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消费 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同的是前者在生产其他物品的过程中是 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 为总投资,而净投资= 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2)收入法 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指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3)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生产的角度,按产业部门汇总新创造出来的物品和劳务增加值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是指当期生产的新增产值,即总产出与中间产品消耗的差额。最终产品价值等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加之总和,因此,GDP可以 通过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来求得。 理论上讲,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相等的,但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所以需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 2(用“收入法”解释GDP的构成并解释其中每一个项目。[南京大学2003博] 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市场加以统计,从而核算出GDP的一种方答: 法。任何产品和服务被提供到市场上通过交易所获得的收入,必定会通过厂商分配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去。例如,支付给所雇劳动力工资,支付给资源拥有者租金,支付所借资本的利息,还有利润,而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等。收入法的具体统计项目如下: (1)工资 其中包括工人的工资,此外还包括其他福利补助项目,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已被扣除的所得税。 2)净利息 ( 和工资一样,其中包括利息收入的税收。但是在这一项目中不包括政府公债的利息,因为这种利息被当作为转移支付,故不能计入GDP。 (3)租金 其中不仅包括房主出租房屋时所获得的租金,而且还包括房屋主人自己居住的房屋的租金,该租金一般按市场正常房租计价。把这一项计入GDP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正确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二是一旦当租房者把他所住的房屋购买下来时,可以不改变租金收入的数字。由于人们并不呈报上述“自己付给自己”的租金,因而这项目的数量只是估价的数字。此外,租金一项也包括租金收入应交的税收。 (4)企业间接税 这是指企业和零售商在生产过程中被征收的税,已被加在产品价格中。当产 品在出售时,其价格已包括了间接税。因此,在统计生产要素的代价时,必须计入间接税。 (5)折旧费 (6)非公司企业收入 这是指西方国家中除了公司以外的其他企业组织的收入。其他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人业主制”;另一种是“合伙制”,由几个人合资经营,其经营规模比单人业主制大,其数量也不少。非公司企业在GDP中占重要地位,因而不容忽视。非公司企业收入中也包括所得税。 (7)利润 这是指纳税前的公司利润。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股息(分给股票持有者的红利)、公司所得税以及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净储蓄)。 在这七项收入中,前三项工资、净利息和租金,以及第六项非公司企业收入可以视为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可以分为本期用于消费的收入和不用于本期消费的收入(即储蓄)。以 表示消费,以 表示储蓄,则居民收入可以记为( )。第四项企业间接税是政府收入,记为 。第五项折旧费是不用于本期消费的企业收入,也可以归入储蓄 。第七项利润中的公司所得税是政府收入,记为;公司未分配利润是企业收入,记为;股息是居民收入,它将分流为消费 和储蓄。 可见,从收入方面核算GDP,GDP等于居民收入加企业收入加政府收入,也等于消费加储蓄和税收,即 。 3(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国民生产总值。[西南财经大学2003博] 答: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用支出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就是通过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是用支出法核算四部门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它表示四部门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等于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消费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2)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其他产品,但不同的是前者在生产其他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大于(或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为总投资,而净投资=-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损耗。 (3)政府购买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 GNP。 (4)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表示出口,用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1.2 考博常考难题 1(如何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答:最终产品指在核算期内不需要再继续加工、直接可供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可供投资的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等;可供消费的产品包括食品、服装、日用品等。中间产品是指在核算期间须进一步加工、目前还不能作为社会投资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例如服装是最终产品,可以直接消费,但用于服装生产的原材料,如棉布、棉纱等产品就不是最终产品而是中间产品。必须说明的是某些产品,如煤炭、棉纱等,在核算期间没有参与生产而是以库存形式滞留在生产环节以外,则这些产品也应理解为社会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分,应注意以下两点: (1)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即本期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是否被进一步加工。如果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就是最终产品,否则就是中间产品。所以,一种产品虽然在本企业或本地区不再加工,但在其他企业或地区还要加工,就算中间产品,但如果出口到国外,无论在国外是否进一步加工,都算作最终产品。 (2)按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确定。本期生产本期被生产耗用的是中间产品,未被加工耗用的是最终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去向不同,就被划归入不同种类。比如本期生产的煤,被居民用作燃料,是最终产品,被发电厂耗用,是中间产品,如果被电厂买去,尚未用于发电,而是作为电厂的储备,就算本期的最终产品。要注意,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不是按产品本身的物质属性来区分,而是按它在再生产的循环流转功能来区分。也不是按照产品的完成程度(成品和半成品)区分的,成品和非成品是以企业来划分的,有些产品即使是成品,如果被稍加改装和再出售,就算中间产品;有些产品即使还是半成品甚至是原材料,如果用于出口或在期末积存下来形成储备和库存的增加,就算本期的最终产品。 2(怎么理解宏观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有什么欠缺和局限, 答:(1)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库兹涅茨致力于研究国民收 入核算时,凯恩斯正在从事总量经济理论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同属宏观经济范畴,是彼此相互联系的。没有国民收入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就无法用于经济现实。国民收入核算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上层建筑各个部门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因而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和速度,进而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水平。 (2)缺陷和局限 ?国民收入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缺陷:将所有的劳务活动,如政府官员、警察、法官的活动,都归结为劳动这个生产要素,并将一切收入都作为生产要素自身创造的价值,这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如GDP与GNP),并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其缺陷和局限有: 第一,GDP、GNP都不能反映实际产量水平和真实生活水平。不经过市场交易的活动,如家务劳动、自给性的生产活动等没有反映出来。 、GNP都不能反映产品与劳务的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状况。在社会第二,GDP 经济中生产的技术进步能够降低产品与劳务市场价格,在GDP与CNP中则无法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社会上人们往往只注重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率,而忽视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对人类生活质量与环境空间的严重影响,还忽视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状态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GDP与GNP是反映经济增长已发展结果的总量,而没有反映一个社会为此付出的所有代价与经济效率。 3(绿色GDP的内涵是什么,目前在我国推广绿色GDP核算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哪些, 答:(1)绿色GDP的内涵 1992年里约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观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人们普遍 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GDP中扣除不属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实GDP”,也就是“绿色GDP”,使其能更确切说明增长与发展的数量表达和质量表达的对应关系。 根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的199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提出的理论,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传统GDP仅仅衡量经济过程中通过交易的产品与服务之总和,它假定任何的货币交易都“增加”社会福利,但在交易过程中究竟是增加社会财富还是减少社会财富,它并不能加以识别,因此 GDP中包括有损发展的“虚数”部分,从而造成了发展的不真实表达;与此同时,它只反映了增长部分的“数量”,尚无法反映增长部分的“质量”。 “绿色GDP”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面效应。绿色GDP的比重越高,表明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即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负面效应越低,即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排放废物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越少,反之亦然。 (2)我国推行绿色GDP核算面临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主要面临着技术和观念上的两大难点。 ?技术上的问题。GDP通常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一个产品值多少钱,只有在市场销售中才能确认。这就是说,市场供求规律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格是GDP权威性的唯一来源。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损失就没有计入在内。简单地说就是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有一定的困难。一是矿产能源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的价值核算。这些资源的现行市场价格是建立在资源无偿占用,永续不竭基础上的,没有包含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和环境调节系数,资源价格明显偏低。二是环境资源的损耗的核算。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环境资源的物质总量的损耗,这些损 耗意味着原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和未来生产潜力的降低。三是环境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因对环境资源的不合理耗用或缺乏有效保护措施及因对环境资源的人为污染、破坏导致环境资源质量的日趋恶化,而对整体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潜在经济损失。这些核算实现过程较为复杂,用货币计量都存在一定的技术上的困难。 ?观念上的问题。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不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绿色 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绿色GDP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协调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 除此之外,绿色GDP的核算还存在其他一些困难,如现行的GDP核算已成一种惯性,如立即停止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一段过渡时期,在逐步完善其技术的同时,逐步完善其管理和实施效果。 4(如果政府雇用失业工人,他们曾领取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他们作为政府雇员支取美元,不做任何工作,GDP会发生什么情况,请解释。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对国民收入(以GDP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根据等式,本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 (1)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保持不变,由于转移支付美元变成了政府对劳 务的购买即政府支出增加,使得增加了美元,GDP会由于的增加而增加。 (2)从收入法核算角度看:以前是转移支付美元,现在政府改变政策,不进行转移支付了,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变成了,所以GDP增加了。 注意:本题从两个角度中的任意一个进行回答都可以。 5(GDP平减指数指的是什么,它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有何区别,在什么情况下,它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 答:(1)GDP平减指数是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它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该年实际GDP之间的比率,计量基期年度和现期年度之间发生的价格变化。GDP平减指数以经济活动中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为计算基础,所以它是一个经常用来计量通货膨胀的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区别 GDP平减指数与CPI和PPI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GDP平减指数计量的商品价格远比CPI和PPI广泛;? CPI和PPI计量的是一篮子给定的商品,年复一年没有变动,但GDP平减指数所计量的一篮子商品,年年有所不同。有可能某些商品和服务消费者已经不消费而是有其他替代品,但CPI和PPI却还要计量,反映不出变化,而 GDP平减指数则能反映这种变化。?CPI和PPI直接包括进口价格,而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在国内生产的产品价格。 (3)GDP平减指数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的情景 当需要考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水平(如实际总量规模等),以及需要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实际发展水平(如实际发展速度、实际增长速度或发展指数等),或者需要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物价变动的总水平时,GDP平减指数计量价格比CPI和PPI更有用。 6(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表: 某国国民收入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而资本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去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亿美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中可知,因此,净出口(亿美元)。 (3)用代表政府预算盈余,用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从而有(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 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亿美元)。 (5)个人储蓄(亿美元)。 7(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三者的一致性。 答:目前,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1)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GDP。GDP等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支出法是从支出的角度核算GDP。GDP等于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家庭的消费支出、企业的投资支出、政府的支出和国际部门的净出口之和。按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的构成如下: (3)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角度核算GDP。GDP等于劳动者的工资收入、资本所有者的利息收入、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的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以及资本折旧。因此,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4)GDP三种核算方法的比较 从经济逻辑来看,社会生产的产品最终都会分配给社会各个经济主体,从而转变为经济主体的收入;经济主体的收入最终都会通过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方式支付出去,形成支出。因此,支出法、收入法及生产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从不同角度去核算国民收入。 8(如何按照收入法核算GDP,按照收入法核算,近年来,中国GDP的构成大致如何、面临什么挑战, 答:(1)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 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在生 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2)按照收入法,中国GDP的构成分析 在中国,经济体的总收入被分解为四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它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 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因此,有如下公式: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面临的挑战 中美两国按照收入法核算GDP,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中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一致稳定在50%。在美国,工资收入所占比重一致稳定在6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 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理论——消费、投资、货币需求理论 2.1 名校考博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生产函数[华中农业大学2004博] 答: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投入量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产,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式中,为总产出,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该式表明,经济社会的产出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被区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在短期宏观生产函数中,由于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在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的改变,所以二者被认为是不变的常数。用表示不变的资本存量,则有:。该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长期生产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长期生产函数中,包括生产函数中的三个主要自变量在内的一切自变量都可以改变。首先,技术水平可以有很大进步,存在着足够的改善技术的时间;其次,人口的增长能够影响充分就业的劳动者的数量;最后,资本的存量也会随着积累的增加有很大的变化。这样,长期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式中,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为各期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的变化没有被明确表示出来;为各期的充分就业的产量,也被称为潜在产量。 2(储蓄[东北大学1999博] 答: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储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储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国民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从资金运用的角度来看,储蓄等于投资,因此在宏观上分析国民收入的来源和使用时,有“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广义的储蓄按其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居民)储蓄三部分。狭义储蓄是指居民个人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 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东北财经大学2003博] 答:消费函数是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用表示消费,表示可支配收入,消费函数可以写成: 。消费函数是一种递增函数,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消费函数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各种不同的消费函数理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分析短期内国民产出的波动,因此采用的消费函数是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假设的消费函数。这种消费最简单形式是线性消费函数,即 ,其中,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为边际消费倾向;和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储蓄函数是表示储蓄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用表示储蓄,表示可支配收入,储蓄函数可以写成: 。这个函数表明储蓄取决于收入。收入水平越高,储蓄则越多,储蓄函数是一种单调递增函数。可支配收入是消费和储蓄之和,储蓄函数可以从对应的消费函数中导出。假设消费函数是线性函数,对应的储蓄函数也是线性函数,即由于,且,因此,。 4(绝对收入理论与相对收入理论[东北财经大学2003、2008博] 答:绝对收入理论是由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一种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家庭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取决于其收入的绝对水平。该理论认为消费是绝对收入水平的函数,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相对收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来的一种消费理论。在指出凯恩斯的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里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里认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 5(流动性偏好[天津大学2002博] 答:流动性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愿意以流动性强的货币形式持有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心理动机。这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货币需求理论中提出的。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具有周转的灵活性,人们或是出于交易动机(便于应付日常支出),或是出于谨慎动机(便于应付意外支出),或是出于投机动机(便于抓住有利的投资机会),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来满足这些需要。对货币的需求数量取决于这种流动性偏好。要使货币持有者借出货币,就必须给予报酬,而利息就是人们放弃这种流动性的报酬。流动性偏好越强,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就越要给予较高的利率,以使人们愿意放弃持有货币。因此,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是决定货币需求量,从而决定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6([天津大学2002博] 答:指广义货币,是指加上准货币。 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货币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的划分标准:?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购买力。?由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构成。这些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具有流动性的货币。作为现实的购买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调控对象。在我国,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供给量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操作依据。?是指加上准货币。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 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层次的确立,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 7(黏性价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博] 答:黏性价格是指当货币供给量变化时,短期内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滞后,价格调整缓慢,几乎仍维持在原来水平所形成的价格。但从长期看,价格仍然能够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缓慢地做出调整。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之所以有黏性,原因主要有:?市场的不完全,存在垄断竞争。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价格黏性,但实体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只占很小的部分,非完全竞争是市场的主体,在这种市场上,企业可以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当变动其产品价格的时候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因而导致了短期内价格无法立即做出调整,出现价格黏性。?菜单成本。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这就使企业不会轻易变动其成本,造成价格黏性。?协调失灵。当一个社会无法取得一个可行的、所有人都认可的结果时,社会就出现了协调失灵。因为一个经济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价格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决策还要看其他相关经济主体的决策,因为他们的收益状况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在协调和谈判过程中不能达成一致,就会延缓价格调整,同样也会造成价格黏性。?有效劳动需求。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一定的需求水平和一定的工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下,一个经济单位要改变自己的价格,就要相应地改变劳动的投入数量以改变价格,因为有工会等劳工组织、劳动 协议书 婚内约定的财产协议书家庭养老协议书pdf意向性划转协议书商业银行关联方授信摔伤一次性补偿协议书 的存在,企业不可能随时对劳动投入进行调整,工资存在黏性,价格也不能及时调整,出 现价格黏性。 8(终身效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博] 答:终身效用指消费者通过在整个一生中将其收入合理地用于消费所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终身效用水平取决于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消费水平,假设人的生命有期,每期的消费为,则消费者的终身效用水平可以表示为。根据跨期选择理论,理性的、向前看的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就是在不同的时期中选择消费量以实现其终身效用的最大化。 简单的跨时期选择模型为: 其中,为市场利率;人的生命有期,为每一期的消费水平,为每一期的收入水平。为消费者终身效用函数。理性的消费者将合理地选择每一时期的消费水平,使其一生的效用水平最大化。 9(托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博] 答:托宾是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它由美国经济学家托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被用于研究企业投资决策和衡量企业投资效果。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即其在股票市场上的价值;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即其股票所代表的资产在当前生产或重新购置的成本,也就是企业追加资本的成本。托宾就是企业追加单位资本在股票市场上所预期的、未来边际收益的贴现值。若值大于1,市场价值高于重置成本,则追加资本的成本将小于资本收益现值的市场评价,因而投资者感到有利可图而增加投资;若值小于1,则会导致投资的减少。1是值的均衡值。投资是值的增函数。托宾通过值把金融市场和实际经济活动联系起来,推进了传统投资理论的发展。 二、简答题 1(试用持久性收入理论说明个人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博] 答:持久收入假说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来的。他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内得到的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来表示。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是一种暂时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值(如意外获得的奖金),也可能是负值(如被盗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1)从长期来看,消费支出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对于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这一点,所有经济学家都是没有分歧的,分歧在于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凯恩斯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现期绝对收入水平,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把可支配收入解释为相对收入水平,持久收入假说则解释为持久收入。 (2)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的区别与联系。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不同,只有前者才影响消费支出。暂时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通过对持久收入的影响而发生的。 (3)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也是稳定的。弗里德曼认为持久收入不仅包括劳动收入,而且还包括财产收入,因此,持久收入假说理论认为,消费不仅取决于收入,而且还取决于财产,这一点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相同。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不是根据现期的暂时性收入,而是根据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即持久收入水平来作出消费决策的。 2(简述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05博] 答: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假定某人永久收入为下列形式的一个加权平均值: 式中,为永久收入;为权数;和分别为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例如,假定,则当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仅为,明显低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原因是,当收入上升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一直继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相反,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下降是否就一直会如此。因此,消费也不会马上发生相应的下降。然而,如果收入变动最终证明是永久的,则人们就会在最终证明是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支出。 3(根据托宾的理论,2006年中国股市的牛市(股价普遍上涨)应当对实物投资会产生什么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博] 答:根据托宾的理论,2006年中国股市的牛市(股价普遍上涨)会促进实物投资。分析如下: 托宾值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股票的市场价值即公司当前的市值。用式子表示为: 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即,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就是说,当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托宾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如果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新厂房设备的资本要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种情况下,公司可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如果低,即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如果公司想获得资本,它将购买其他较便宜的企业而获得旧的资本品,这 样投资支出将会降低。 2006年股市普遍上涨,说明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上涨,新建造企业的成本比买现有的企业成本低,较高,因此2006年中国股市的牛市对实物投资会有促进作用。 4(解释“流动性偏好”以及产生该偏好的动机。[南京大学2003博] 答:“流动性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流动性偏好”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 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可以表示为;由投机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故可以用表示。这样,由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就可以表示为:。 5(简要说明凯恩斯的货币投机需求理论。[西南财经大学2004博] 答:货币投机需求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认为,人们拥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了储藏价值或财富。凯恩斯把用于储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不能生利(即不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债券是生利(即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人们持有货币,货币未给他带来收益,即收益为零。人们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 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在后一种情况发生时,当然持有者有收益。而在前一种情况发生时,假如债券价格下跌幅度很大,使人们在债券价格方面的损失超出了他们从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则收益为负。如果持有者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人们就会增大对货币的需求。在相反的情况出现时,人们的货币需求自然会减少,而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关键是微观主体对利率水平的估计。假如人们确信现在利率水平高于正常值,则意味着他们预期利率水平将会下降,从而债券价格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如有相反的预期,则会倾向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直接取决于利率水平的高低,而与收入水平无关。凯恩斯以表示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以表示由投机所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函数,表示利率水平,则函数关系如下: 6(试述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南开大学2009博] 答:实际利率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都不太明确。实际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总是倾向于提高储蓄,减少消费,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净借方的储蓄而降低净贷方的储蓄,利率提高的总效应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哪一个占优势。高利率会提高消费的现在价格——相对于未来价格来说(替代效应),从而刺激储蓄增加。但是,如果家庭是净贷方,那么利率提高也会使其一生的收入增加,从而使消费增加,储蓄降低(收入效应)。通常认为,替代效用要大于收入效应,因此,储蓄对利率提高会有正的反应。一些经验证据支持这个论点,但是这个结论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终结性的。 利用费雪模型考虑,则实际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增加了第二期的消费,但对第一期消费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既可能降低也可能增加第一期消费。 三、计算与分析题 1(消费函数为(为大于零的常数,)。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如何变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博] 解:(1)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因为为满足的常数,所以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不随收入的增加而变化。 (2)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为,所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会减小。 2(写出包括财富因素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并据此回答: (1)财富、预期收入、当年收入的变化对消费有何影响, (2)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消费有何影响,[南京大学2005博] 答:包含财富因素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消费函数为:? 式中,代表财富,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可支配收入。 (1)由?式可知,财富增加()将引起当年消费增加();预期收入的增加将使消费增加;当年的收入变化将引起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从而引致消费的变化。 (2)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引起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如果人们的寿命延长,则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将下降。在财富和可支配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人们每一期的消费水平将下降。 3(在弗里德曼提出的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基础上,霍尔(Hall,1978)提出了消费的持久性收入假说意味着消费变动服从随机游走的著名论断。试证明这一论断。(提示:这是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问题。可以假定消费者效用完全来自消费者,瞬间(即期)效用函数为二次型:,其中,分别代表效用和消费,下标表示时期,为常数)。[上海财经大学2003博] 解:个人效用最大化问题为: 可以采用欧拉方程的方法解决此问题。假定个人在已有信息下的选择已经使第1期消费达到最优,并假定个人选择在给定未来各期的可得信息的情况下,也将使未来各期消费达到最优。现在考虑减少,未来某期消费增加的情况。如果个人达到了效用最大化,则这种微小的变化不影响预期效用。由于第1期消费的边际效用为,所以这一变化的边际成本为:。并且由于时期消费的边际效用为,所以这一变化的预期效用收益为,其中表示以第1期可得信息为条件的期望值。因此,如果个人进行最优化,则 , 由于,这意味着: ? 个人知道其一生的消费将满足预算约束的等号形式,因此,预算约束两边的期望一定相等: ? ?式意味着?式左边为,代入?式可得: ?式意味着等于,更一般地讲,在每一期里,预期的下一期消费都等于当期消费,这意味着消费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按照预期的定义,可得: 其中,是在期期望为零的变量。因此,由于,于是有: 这就是霍尔著名的结论: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意味着消费遵循随机游走。这一结论的直观含义是:如果消费被预期要变化,则个人在平滑消费方面可做得更好。例如,假定消费被预期要上升,这意味着当期消费的边际效用大于预期的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从而个人提高当期消费后境况可以改善。因此,个人调整当期消费,直至不再预期消费要变化为止。 4(假设企业的投资函数由下列式子给出:。其中,为厂商的意愿资本存量, ,其中为产量,为利率,并令。设的初始值为0.25。 (1)当第一年的产量是200时,其意愿的资本存量是多少,如果第一年年初的资本存量为400时,计算第一年的投资水平。 (2)假设现在的产量水平由200上升到第二年的250,并始终保持在这一水平。计算其投资水平和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的资本存量。新的长期投资水平和资本水平是多少,为什么,[西南财经大学2007博] 解:(1)当第一年的产量为200,利率时,意愿的资本存量为: 如果第一年初的资本存量为400时,第一年的投资水平为: (2)如果第二年的产出水平为250,则意愿的资本存量变为: )以及总投资的函数可知,第一年企业的净投资为零,总投资等于资由(1 本折旧,因而第一年的资本存量为:。 则第二年的总投资水平为: 其中净投资水平为:。 所以第二年的资本存量为:。 第三年的总投资水平为: 其中净投资为:。 所以第三年的资本存量为:。 第四年的总投资水平为: 其中净投资为:。 所以第四年的资本存量为:。 依此类推,新的长期资本存量将等于意愿的资本存量,即,从而新的长期投资水平为 。因为在长期,均衡的资本存量水平将与意愿的投资水平相等,从而总投资等于资本折旧,投资仅用来使资本存量维持在意愿水平。 5(某人生存为4个周期,前三个周期收入为30,60,90,退休没有收入。假定利率为0。 (1)某人希望平均消费,确定其预算约束,并指出哪个时期进行储蓄和负储蓄,各为多少, (2)存在流动性预算约束,各期如何消费, (3)如果接受财富为13和23,情况如何,[上海财经大学2008博] 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则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支出之和。 则每期消费为:(30+60+90+0)/4=45(万美元)。 也就是在第一期要有15万美元的负储蓄,第二期有15万美元的正储蓄,第三期有45万美元的储蓄,第四期有45万美元的负储蓄。 (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5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现假设该人受到流动性约束,则在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时,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万美元。 从第二期开始,假设没有受到借款约束,平稳消费水平为(60+90+0)/3=50(万美元),小于第二、三期的收入。故借款约束的假设对这几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三、四期的消费为每期50万美元。 (3)?若新增财富13万美元,在存在信贷市场时,每期消费48.25万美元,就是将新增财富等分为四份进行消费。第一期有5.25万美元的负储蓄,第二期 有11.75万美元的正储蓄,第三期有41.75万美元的正储蓄,第四期有48.25万美元的负储蓄。 若不存在信贷市场时,第一期的财富=新增财富13万美元+收入30万美元=43万美元,仍小于有信贷时的平稳消费水平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全部新增财富13万美元,其消费为30+13=43万美元。第二、三、四期的消费仍同(2)中的50万美元。 ?当新增财富为23万美元时,有信贷时,每期消费50.75万美元,每期储蓄为:第一期有2.25万美元的正储蓄,第二期有9.25万美元的正储蓄,第三期有39.25万美元的正储蓄,第四期有50.75万美元的负储蓄。 无信贷时,第一期的财富=新增财富23万美元+收入30万美元=53万美元,大于有信贷时的平稳消费水平50.75万美元,第二、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信贷约束的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平稳的消费其全部收入和新增财富。其每期的消费量均为50.75万美元。 6(考虑一个生活期的经济主体,其终生效用函数为,其中,,,初始财富为,每期的消费量为,每期的收入为,其中,利率为0。那么,为什么政府的一次暂时性的减税对提高该经济主体消费量的作用微乎其微,请用永久收入假说解释。[南开大学2009博] 解:(1)目标函数为最大化效用函数: 预算约束为: 构建拉格朗日函数为: 求一阶导数得到:。 因此,,进而得到,对于。 若政府的一次暂时性的减税使得这一期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了,则,若,则 。 (2)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Friedman)的永久收入的消费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永久收入,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四、论述题 1(试述影响消费的非收入因素。[东北大学2000博;天津大学2001博] 答:在影响消费的因素中,收入当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很多,忽视了这些因素就无法完整地解释消费问题。这些因素包括: (1)金融资产。包括家庭所拥有的资金、存款、股票、债券等资产,它们与消费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金融资产越多,消费越多;反之亦然。 2)利息率。利息率对消费的影响是双重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 效应是指利息率上升将增加消费者储蓄所带来的利息收入,从而增加当前消费;反之则相反。替代效应是指利息率上升将倾向于使消费者以将来的消费来替代现时的消费,即人们更加愿意储蓄了,从而减少当前消费。由于这两个效应的作用是相反的,并难以确定哪个效应占主导地位,所以也就难以确定利息率对消费的影响。 (3)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与消费的关系有两点:一是价格水平对整个消费水平的影响,即价格水平变动对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划分的影响。一般来说,一是价格水平上升,会促使消费者提高当前消费而降低未来消费;当价格上升较严重即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时,货币出现持续贬值,人们都不愿意持有货币而想持有实物,会导致商品抢购风。二是价格变动对实际收入所发生的影响。如果价格水平的变动与名义收入是同步的,即价格水平变动基本上不影响实际收入,那么 消费也就不会由于价格变动而变动。如果实际收入变化,则可用收入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理论来解释其结果。 在价格水平变动而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还要考虑货币幻觉对消费的影响。如果人们没有货币幻觉,就不会影响消费。但如果某些家庭只看到物价上涨而没有看到名义收入有相应的增加,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实际收入减少了,于是会减少储蓄而增加消费,以维持平稳的消费水平。这种情况下,消费实际上是增加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家庭只看到名义收入的增加而没有看到物价水平的上升,这样,他们认为自己的实际收入增加了,就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这种情况下,消费实际上是减少了。就整个社会而言,第二、第三种情况大体上可以互相抵消,因而不存在货币幻觉。 (4)收入分配。消费支出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而如果收入分配更均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 5)人口的增长。显然消费与人口的增长是正相关的关系。 ( (6)消费品存量。根据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对耐用消费品而言,其存量越大,对它的现期购买就越少。因而,消费品存量的大小与消费支出的多少成反向关系;对于非耐用消费品而言,消费品存量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消费习惯。即过去在非耐用消费品上支出越大,其现期支出也越大,但总的来说,消费品存量对总消费品支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另外,消费还要受人口的年龄结构、消费结构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 2(简要评析宏观消费理论中的绝对收入假定。[西南财经大学2002博] 答:(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利率的函数。凯恩斯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决定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即。这说明消费支出是当期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函数,因此,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也被称作绝对收入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花费掉的部分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下降的。换言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储蓄的部分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上升的。在图2-1中,横轴表示可支配收入,纵轴表示消费支出水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曲线可以描述为一条与纵轴有正的截距,同时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并且,这条曲线的斜率要小于1。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作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作边际消费倾向。从原点到消费函数上某一点的连线的斜率反映的是这一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上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函数本身在各点的斜率反映的是各种收入水平上的边际消费倾向。显然,在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图2-1 绝对收入理论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在经济的短期波动过程中,人们的消费变动不会和收入的变动成比例。具体而言,在经济趋向繁荣过程中,收入增加,这时,人们消费会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会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这说明,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在经济走向衰退过程中,收入下降,这时,人们消费会减少,但减少的幅度会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这也说明,边际消费倾向要比平均消费倾向小。 概括起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包括以下四个要点:?消费支出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大于0小于1的数;?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下降的。这意味着消费函数曲线是非线性的。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前三项。 (2)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作用与缺陷 早期凯恩斯主义者非常赞赏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这是因为如果在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关系,那么,在知道了投资支出以后,就可以确定为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政府购买支出。 虽然早期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但是,早期对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的检验是以横截面资料为基础的预算研究。换言之,当时的实证研究使用的是同一时点上的各种收入组别的消费和收入资料。就验证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而言,预算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严重不足。 ?预算研究只是说明了各个收入组别的平均收入和平均消费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每个收入组别中,各个家庭的消费支出的差异可能是很大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可支配收入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而这却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没有反映的。 ?预算研究考虑的是在同一时点上,各个收入组别的收入和他们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没有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所有家庭的收入都增加时,经济中总的消费支出是如何变动的。而实际上,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支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为了验证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理论,不应该使用横截面资料,而应该使用时间序列资料。经济学家发现,当使用不同时期的时间序列资料,得到的消费函数的截距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各个时期的消费函数的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都是大于0而小于1的数,然而,各个时期的消费函数的截距却在不断上升。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相同的。这样,长期的平均消费倾向也就不再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了。同时,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也就不再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了。 3(画图说明相对收入假说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西南财经大学2005博] 答:(1)消费函数之谜是指消费统计资料研究的结论与原有消费函数理论之间的矛盾。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研究了消费的时间序列资料。这一研究发现,根据短期消费资料所得出的结论与根据长期消费资料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而根据已有的消费函数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又无法解释这种不一致。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 涅茨等人研究了长期消费统计资料,得出1869,1898年、1884,1913年和1904,1933年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867、0.867和0.879。而且还发现了在长期内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是一样的,它们都相当稳定,并没有递减的趋势。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关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平均消费倾向的结论与库兹涅茨关于长期消费统计资料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而且,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也无法解释短期与长期消费行为的不一致性。 (2)相对收入假说是由杜森贝利在1949年最早提出来的。杜森贝利的分析基于以下两个相对收入假定: ?人们并不关心自己的绝对消费水平,相反,他们更加关心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相对消费水平。因此,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应为: 只有个人的消费相对于平均消费上升时,效用才会增加。同样,一个人的消费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取决于他在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位置。对于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其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就较高。这是因为他要用较低的收入维持既定的平均消费标准。因此,在将人口按照收入进行分组后,收入水平越高的组,其平均消费倾向就越低;收入水平越低的组,其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这说明了在横截面分析中,有的结论。 ?现期消费不仅受到现期绝对收入水平和相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以前曾经达到的最高消费水平的影响。某一时期,从已经达到的消费水平上降下来要比减少收入中进行储蓄的比例困难得多。这就是“消费不可逆”的观点。这一思想意味着,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决定于现期收入和从前的高峰收入的相对水平。 其中,是现期实际可支配收入,是从前曾经达到的高峰收入。当现期收入相对于从前的高峰收入上升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当现期收入相对于 从前的高峰收入下降时,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下降。 根据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就可以得出杜森贝利消费函数: 当收入沿着趋势增长时,从前的高峰收入将总是上一期的收入,因此,就等于1加上实际收入增长率,二者之和是一个常数。因此,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一个常数,即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这就说明了在长期中,。 在短期中,实际收入围绕长期增长趋势上下波动,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随着收入的波动反向变动。 这就说明在短期,从前的高峰收入保持不变时,。 将杜森贝利对消费行为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消费函数理论中著名的“棘轮效应”。如图2-2所示,横轴代表收入,纵轴代表消费。当收入沿着趋势增长时,消费和收入沿着长期消费函数变动,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假定现在是点,是历史上的高峰收入,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消费和收入不是沿着长期消费函数减少,而是沿着短期消费函数回到历史上的高峰收入,即 点。当经济继续增长时,消费和收入就重新沿着长期消费函数变动,假定收入将沿着另一条短期消费函数减少,当经济复苏时,再沿着这条短期消费函数回升。短期消费函数曲线就像棘轮一样,对消费的下降起着阻滞的作用。“棘轮效应”意味着,当收入离开长期增长趋势时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收入沿着长期增长趋势时的长期消费倾向。 图2-2 相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4(比较分析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持久收入消费理论。[西南财经大学2004博;东北财经大学2009博] 答:(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的内容 生命周期假说由莫迪利安尼提出,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参加工作,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无收入,用第一阶段的储蓄来弥补第二阶段的消费。这样,个人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当收入相对于一生平均收入高(低)时,储蓄是高(低)的;它同时指出总储蓄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及人口的年龄分布变量。 持久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因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与持久收入消费理论的比较 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持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 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持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持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持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5(根据现代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说明决定社会总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并联系实际分析现代消费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在对社会总消费水 平解释的不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博] 答:(1)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简介 ?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首先提出的。弗里德曼于1957年在其经典研究《消费函数理论》中建立了持久收入模型。弗里德曼认为家庭倾向于在时间过程中平滑地消费,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故当前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不是当前的收入:(为持久收入)。 ?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弗朗哥?莫迪利安尼、理查德?布伦伯格和阿尔伯特?安东共同建立的。生命周期模型与持久收入模型一样,是建立在下述理论之上的:一个具体时期的消费取决于对于一生收入的预期,而不取决于当前时期的收入。生命周期假说的突出贡献在于它观察到: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因此个人储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人们在年少的时候,收入很低,所以经常举债(动用储蓄),因为他们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将挣得更多的钱。在从事工作以后,收入在中年时达到高峰,他们将偿付过去所欠的负债,并为退休后的岁月进行储蓄。一旦退休,工作收入就降为零,人们就要消费他们积累的财富。 (2)根据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决定一个社会总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人们的持久收入或人们预期的一生的总收入。如果人们的持久收入增加了,人们就会相应地增加消费水平。 ?经济中的人口构成。如果一个经济中,年轻人所占的比重较大,则经济中的总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消费也较高。 ?消费信贷条件。人们总是希望平滑其一生的消费,但是年轻人往往受到流动性约束。如果年轻人能够自由地获得消费信贷,那么经济中的总的消费将提高。 (3)现代消费理论的政策含义 ?要为居民个人提供良好的消费信贷,才能消除人们的流动性约束,提高消 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消费的持久收入理论可用于分析三种典型的收入冲击(现在暂时的冲击、持久性冲击和预期的未来冲击)对消费的影响。 现在暂时冲击(又称一时性冲击,这种冲击为负)的情况下,家庭倾向于动用储蓄,因为持久收入没有多大改变,所以当前消费也没有多大改变。 在持久冲击下,家庭倾向于作充分调整,因为当前消费和产量下降的数量大致相同,储蓄几乎没有变动。持久收入的变动与冲击幅度大致相当,消费大量减少,而储蓄几乎不变。 在预期的未来冲击下,家庭倾向于增加当前储蓄,因为即使当前收入不变,但当前消费也会下降。尽管现在产出不会下降,但持久收入下降引致储蓄增加。 针对这些冲击,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家庭不会受到有害冲击。 ?可用于分析税收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增加税收对家庭当前消费的影响取决于税收的增加是一时性的,还是持久性的。如果征税是一时性的,持久收入变化不大,所以家庭当前消费不变,而当前的储蓄会减少;如果是持久性征税,持久性收入下降较大,所以当前消费将下降,而储蓄几乎不变。 (4)现代消费理论的缺陷 ?实证表明老年人并没有出现生命周期理论所预言的那样负储蓄,老年人并没有在其生命结束时将其财富用完。老年人往往拥有正的储蓄,甚至留下遗产。 ?家庭的消费行为并没有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所预测的那样取决于持久收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当前收入水平。 6(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天津大学2002博] 答:企业或家庭的投资行为主要取决于投资的收益与成本情况。因此,能够影响投资的收益与成本的因素都将影响到企业和家庭的投资行为。 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有: (1)资本的边际产品 资本的边际产品指在劳动量不变的条件下,一个产业中当资本投入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出量。资本边际产品存在递减规律,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一种资本的使用量,最终会超过某一定点,造成总产量的边际增加量(变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2)实际利率与预期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是与“名义利率”相对而言的。一般物价总水平存在变动的趋势,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就必须扣除名义利率中的物价上涨率,因此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预期实际利率 预期实际利率指工人和企业预期的未来的实际利率。企业进行投资时,名义利率是已知的,由于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肯定地知道,企业必须以预期通货膨胀率为基础来做出决定。换言之,借款的实际成本是预期实际利率。从名义利率中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就可以近似计算出预期实际利率,即。 (3)资本的租用成本 ?资本租用成本的含义 资本租用成本指在生产中多使用一单位资本的成本。不管企业实际上是自己购买资本还是租赁它,租用成本都是对机会成本的正确度量。只要资本边际产品的价值高于租用成本,企业就值得增加其资本存量,于是企业将继续投资,直到多增加一单位资本所生产的产品价值等于资本的租用成本为止。 ?资本租用成本的公式 假设企业是以利率借款为购买资本融资,在出现通货膨胀时,借款的实际成本是预期实际利率;由于资本随时间延长而磨损,折旧成本也是资本租用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假定折旧率为,则租用成本的完整公式为: 公式表明,资本租用成本受预期实际利率和资本折旧率影响。实际利率越高,预期通货膨胀率越低,资本折旧率越高,则租用成本越高。 ?税收对资本的租用成本的影响 由资本租用成本的公式可知,资本租用成本取决于预期实际利率与折旧率的大小,除此之外资本的租用成本还受税收的影响。 两个主要的税收变量是公司所得税与投资税减免。公司所得税基本上是对利润课征的比例税,即企业按其利润的比例来支付税款。投资税减免,准许企业将其每年资本支出的一部分从其纳税额中扣除,因此投资税减免降低了企业的资本品的价格,所以投资税减免降低了资本的租用成本。 ?证券市场和资本成本 当企业通过出售股票或股本筹集支付投资所需的资金时,股票价格较高时,企业可以从出售相对少量的股票筹集到大量钱款;股票价格较低时,企业必须出售更多的股票才能筹集到既定数量的货币。 因此,股票价格越高,资本成本越低;股票价格越低,资本成本越高。 7(“加速数理论”、“内部资金理论”、“新古典投资理论”、“托宾的理论”都是凯恩斯之后投资理论的发展。试论述其中两种理论。[西南财经大学2005博] 答:(1)加速数理论指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当满足不存在闲置未用的过剩生产能力和资本-产出比不变的两个假定前提时,产品需求增加引致产品生产扩大,为了增加产量,就要求增加资本存量,要求有新的投资。也就是说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导致投资的数倍变动。 其含义包括:?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即投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若产量的增加逐期保持不变(产量变动率为零),则投资总额也不变;?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 于下降,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率增长。因为一旦产量的增长率变缓,投资增长率就会停止或下降。即使产量未绝对地下降,而只是相对地放缓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缩减;?加速数与乘数一样都从两个方向发生作用,即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要使加速原理发挥正常作用,只有在过剩生产能力全部消除时才能实现。 (2)托宾的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提出的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按他的说法,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率称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它等于每股的价格与总股数之积。企业的重置成本指建造这个企业所需要的成本。因此,=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如果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新建造成本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时,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要便宜,因此会有新投资。就是说,当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托宾理论实际上是指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 8(论述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结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5博] 答: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指消费者和企业对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的需求,消费者需要货币是因为人们手中有了现款可以有安全感,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支付工资和开支,从而生产可以进行。把消费者和企业加在一起,整个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式中,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为一般价格水平;为总财富;为市场债券利息率;为预期的货币的收益率;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通货膨胀率,假设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这一货币需求函数的结论是: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总财富。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总财富包括收入或“消费性服务”的一切源泉,其中之一是个人的生产或挣钱能力,即是弗里德曼早先在消费函数理论中发展的永久性收入的概念,这样就很难得到它的估算值,所以只能以收入来代替。于是以代表的永久性收入,被当作社会总财富的指标而进入货币需求函数。 (2)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前者指有形的财富,包括货币持有量、债券、股票、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后者指个人挣钱的能力,又称无形财富。弗里德曼认为,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由于受到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上的限制,这种转换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例如存在大量失业时,工人的人力财富就不容易转变为货币收入,而在未转变为收入之前,人们就需要有货币来维持生存。因此,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大小对货币需求量就有影响。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愈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愈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愈大,反之亦然。因此,就成为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一个变量。 (3)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他还认为,在各种资产中,货币与其他有形资产之间按何种比例分割,取决于它们的预期报酬率。一般地说,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因为这时人们用其他有形资产的形式来替代货币的形式保存在手中对自己更为有利。因此,债券的预期报酬率()、股票的预期报酬率()和物质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便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4)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例如资本品的转手量、个人偏好等,以变量来概括。 2.2 考博常考难题 1(什么是随机变动,霍尔的随机变动模型如何与生命周期假说以及持久性收入假说联系起来, 答:(1)随机变动的含义 随机变动指一种随着时间变动而发生的并且无法预测的变动。对于股市而言,它指股价的短期变动不可预测,各种投资咨询服务、收益预测和复杂的图形都毫无用处。 随机变动的消费模型指罗伯特?霍尔提出的消费随机变动的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消费被假定是以预期的未来收入和当前收入为基础的,当将来的行为不能根据过去的行为进行预测时就会产生随机变动。换句话说就是它不能有一个平均的或清晰的长期价值。任何主要的变化的产生都是由于随机冲击。霍尔认为当前消费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不可预期的收入变化。 (2)霍尔的随机变动模型与生命周期假说以及持久性收入假说的联系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或持久性收入理论,人们试图平稳他们的消费流。他们是通过在每个阶段有相同的预期价值的方法来进行的。然而,边际效用函数是看不到的,只有函数的自变量相等,函数才会相等,因此消费原则可写为。期望值也是看不见的,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罗伯特?霍尔认识到理性预期理论可以应用于这个问题,观察到的消费可重写为预期消费加上意外消费,即+意外消费。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意外消费确实是随机的和不可预测的。将理性预期公式与预期消费相等原则结合在一起,推导出霍尔著名的随机变动模型:。 因此可以用预期价值加上误差项来表达将来收入,所以一些随机价值是不可预期的。这个误差项是对将来收入的冲击并且其存在于剩下的生命周期里。霍尔的模型表明滞后消费是将来消费最明显的决定因素,并支持持久性收入假说。 2(存货投资的加速数模型与资本积累的可变加速数模型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1)存货投资的加速数模型与资本积累的可变加速数模型的含义 ?存货投资的加速数模型是描述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存货投资 变动的模型。加速数模型表明投资支出与产出变动成比例,而不受资本成本的影响。 该模型的含义包括:第一,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的函数。即投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若产量的增加逐期保持不变(产量变动率为零),则投资总额也不变;第二,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产量(或收入)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第三,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产量必须持续按一定比率增长。因为一旦产量的增长率变缓,投资增长率就会停止或下降。即使产量未绝对地下降,而只是相对地放缓了增长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资缩减;第四,加速数与乘数一样都从两个方向发生作用。即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第五,要使加速原理发挥正常作用,只有在不存在过剩生产能力时才能实现。存货投资水平与产出变动的联系,是增加经济整体易变性的重要渠道。 ?可变加速数模型是用来解释企业如何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其调整资本存量速度的。资本存量是预期产出、劳动力的实际工资率和资本租金成本(实际利率+折旧率)的函数。它背后的基本观点是,现有资本存量与合意资本存量之间的差距越大,企业投资速度就越快。根据可变加速数模型,企业在每一时期都打算填补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间部分的差距。上期结束时的资本存量表示为,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间的差距则表示为()。企业打算在上期资本存量上增加差距()的一部分,即,以便使得当前时期结束时的实际资本存量为: ? 方程?表明了要将资本存量从增加到的水平,企业必须实现净投资量,,因此,可以写出净投资: ? 它是净投资逐渐调整的表达式。在图2-3中,表明了资本存量是如何从初始水平,调整到合意水平的。假定的调整速度为。从水平开始,每一时期的目标资本与当前实际资本间差距的一半得到了填补。因此,开始的一个时期的净投资为。在第二个时期,投资将是上一期速率的一半,因为差距已减少了一半。投资继续到实际资本存量达到目标水平为止。越大,差距减少得就越快。 图2-3 资本存量的调整 在方程?中,达到了目标,即推导出一个投资函数,它表明当前投资支出取决于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任何增加合意资本存量的因素,都会提高投资率。可变加速系数证明,投资包含动态行为的方面——行为不取决于当前时期的,而是取决于其他时期的经济变量值。经验数据表明,可变加速系数的动态有点太僵硬了。例如,投资在资本需求变动以后要花费大约两年时间才能达到高峰。但是逐渐调整的基本原则却是清楚的。 说明:如果合意资本存量变动,在一段时间内,资本存量调整到新的合意水平,每期的投资取决于调整速度参数。 (2)两个模型之间的联系 存货投资的加速数模型与资本积累的可变加速数模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两个模型都反映了其他因素引起的资本的变动,加速数模型实际上是可变加速数的特例。了解加速数模型,就要忽略租金成本的作用,并让可变加速数公式中的。 但是这两个模型还是有区别的。可变的加速数模型试图解释公司调整其资本存量的速度,该模型强调资本存量变动的动态过程;而加速数模型强调投资变动的结果。意愿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的差距越大,公司对机器的投资支出水平越高,但并不是全部的存货投资都可以用加速数模型来解释,所以资本积累的可变加速数模型解释的范围更广。 3(用鲍莫尔-托宾模型来考察什么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 (1)回想一下平均货币持有量等于,把货币流通速度写为去银行的次数的函数。解释你的结果。 (2)用最优去银行次数的公式把货币流通速度表示为支出,利率和去银行的成本的函数。 (3)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动,请解释。 (4)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动,请解释。 (5)随着经济的增长,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动,(提示:考虑经济增长将如何影响与) (6)现在假设去银行的次数是固定的而不是斟酌处置的。这种假设对货币流通速度意味着什么, 答:(1)鲍莫尔-托宾模型忽略了价格因素(假定物价不变),得出平均真实货币持有量。如果把名义支出与名义货币持有量相联系,那么平均名义货币持有量。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去银行的次数的函数,去银行的次数越多,货币流通速度就越快。 (2)最优去银行次数。货币流通速度,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支出,利率和去银行的成本的函数。 (3)由(2)问可看出,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流通速度会上升。因为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了,人们更愿意将货币放在银行生息,因此,去银行的次数增多,货币流通速度会上升。 (4)由(2)问可看出,当物价水平上升时,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因为物价水平上涨增加了期望的名义货币支出,同时等量增加了期望的名义货币持有量。 (5)随着经济的增长,与都会增加。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若,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若,货币流通速度变缓慢。 (6)现在假设去银行的次数是固定的而不是斟酌处置的,那么从(1)问中 公式可看出,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固定的。 4(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决定人们去银行的频率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决策与货币需求有什么关系, 答:(1)根据鲍莫尔-托宾模型,决定人们去银行的频率的因素有去银行的成本、利率以及收入。分析如下: 假定去银行的成本是某个固定量,代表利率,代表每年收入。分析去银行的频率的最优选择,决定了货币需求。对于任何一个来说,平均持有的货币量是,因此放弃的利息是。由于是每去一次银行的成本,所以,去银行的总成本是FN。个人承担的总成本是放弃的利息和去银行的成本之和: 总成本=放弃的利息+去银行的总成本 图2-4显示了总成本是如何取决于的。存在使总成本最小的的一个值。的最优值用表示是: 这个式子表明:利率上升,因为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因此去银行的频率增加;收入增加,因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此去银行的频率增加;去银行的成本增加,使去银行的频率减少。 图2-4 持有货币的成本 (2)接下来分析人们去银行的频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更加频繁的去银行,减少了货币持有量。 平均货币持有量。 因此,由鲍莫尔-托宾模型可知货币需求正比于每年支出,反比于利率。 5(解释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差别。 答: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差别如下: (1)两种理论所强调的货币的职能不同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 (2)两种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 资产组合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还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货币需求函数写为:,其中为预期的股票实际收益,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而为实际财富。或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为缺乏吸引力。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认为货币的需求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成本和收益,持有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因此,货币需求反比于利率,正比于收入。 6(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为什么, 答:(1)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认为储蓄与人口的结构有关,如果社会上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社会上中年人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下降。因此,总储蓄和总消费会部分地依赖于人口的年龄分布,当有更多人处于储蓄年龄时,净储蓄就会上升。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作太大变化,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 地决定。依照人们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难。因为一向过着相当高生活水平的人,即使收入降低,多半不会马上降低消费水平,而会继续维持相当高的消费水平,故消费固然会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因此从短期来看,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收入增加时,低水平收入者的消费会增加,但收入减少时,消费水平的降低相当有限。 7(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工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在他已经45岁,试求: (1)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 解:(1)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人们总希望自己一生能比较平稳安定地生活,从而他们会计划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匀地消费。 此人的终身收入为: (万元) 平均每年消费为: (万元) 则45岁时此人拥有的财富为: (万元) 把此人45岁看成新的起点,再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后每年的消费为: (万元) 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为: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函数,可得: 解得劳动收入的边际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万元,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其每年消费为 (万元) 8(假设A为高收入集团(城镇居民),B为低收入集团(乡村居民),在经济增长的城市设化进程中,B转变为城镇居民,与A的收入差距大为缩小。分别用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说明上述情况对消费的影响。 答:(1)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消费函数若假设为,其中,,分别是当期消费和收入,为边际消费倾向。但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收入的增加而有递减趋势。 相对收入假说:由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提出,认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 (2)绝对收入假说的说明:城市化使B转变为城镇居民。为了适应城镇生活的要求,B的自发性消费必然提高。这就导致整个社会自发性消费提高。这样,在收入增加的过程中,消费倾向几乎不变,即消费大致按收入增加的比例增加。 (3)相对收入假说的说明:城市化进程使居民相对收入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消费倾向的变化:A相对收入下降,其消费倾向提高;B相对收入提高,其消费倾向下降。如果这种变化相互抵消,则全社会的消费倾向不变;如果不能抵消,则会变化。 9(现代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有:霍尔的随机游走模型、预防性储蓄理论、流动性约束模型和行为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请选择其中两种理论简要论述其主要思想,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答:(1)霍尔的随机游走模型 霍尔于1978年首先提出用欧拉方程刻画最优消费行为并对其进行经验检 验。在理性预期假说的框架下,霍尔避开对不确定性问题的纠缠,将消费者跨期最优化行为通过欧拉方程加以刻画:。 上式表明,预期的下一期边际效用等于当期边际效用。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型的,则消费需求应该服从一种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说消费的变化不应当是可预测的。进一步能够推导出如下方程: 根据永久收入假说,过去收入等变量的信息对预测当前的消费需求变化是没有帮助的,因此系数应该等于0。霍尔检验了这一命题,得到的总体结论是:消费相当接近于随机游走,但是某变量具有足够的可预测性,使得上述假说在正式的统计检验中遭到拒绝。 霍尔的随机游走模型的重要意义在于: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用欧拉方程来刻画消费者的跨期最优化行为,并以之为基础推导出可检验的计量方程。这种分析框架成为现代消费函数理论的标准方法。 (2)预防性储蓄理论 预防性储蓄,是指消费者在这样两种状态下消费水平的差额:?劳动收入是确定性的;?消费者的劳动收入是不确定的,但是其期望值等于?中的数量。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在于,在此框架下可以很好地理解确定性等价模型所不能解释的消费之谜。 首先,预防性储蓄模型中,当消费者面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时,他的消费—储蓄行为与其在一个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存在显著区别。在确定性等价模型中,这两种经济环境对消费者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瞬时效用函数是二次型的,即,那么可以推出:,进一步,如果假定不确定性可以用一个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来表示的话,下一期的消费可以写成: ,因此,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对消费者的消费-储蓄行为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正是因为如此,确定性等价模型无法解释实际的经济数据所显示出来的特征事 实。在预防性储蓄模型中,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消费-储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消费者的瞬时效用函数并不是确定性等价模型中二次型形式的,而是采取更为可信的如CRRA或者对数的形式,那么一个可加型的目标函数将会产生一个正的预防性储蓄。 如果效用函数是CRRA形式的,即,同时假定时间贴现因子和利率都等于零,那么由欧拉方程可得,定义为消费增长率,欧拉方程可以被线性地表示为 。 上式可以看出消费增长率,从而各期的消费就不再仅仅是收入的函数,而且也受到经济中不确定性因素(由 表示)以及经济行为人对风险态度(由表示)的影响。在存在预防性储蓄的模型中,不仅消费的水平降低了,而且预防性储蓄的动机还提高了消费函数的斜率。因此,在永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预防性储蓄论解释了消费对暂时收入过度敏感的问题。 其次,对宏观经济政策而言,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在永久收入假说模型中,由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二次型的,从而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行为不产生影响,因此永久收入假说模型无法解释为什么经济行为人在生命的初期会进行如此多的储蓄;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他们在年老时还会进行储蓄。而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引入就可以解释这两种经济数据显示的现象。同时,由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存在,他们对于收入变化规律的反应可能不再像弗里德曼等人所预言的那样,他们是更加类似于凯恩斯所断言的行为方式。例如,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政策,在永久收入模型中对消费者的消费路径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是引入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前提下,减税政策将有助于降低消费者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当前预防性储蓄的需求,进而提高当期的总消费水平。 但是预防性储蓄动机模型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必 须满足的条件,一般假定效用函数为,的形式。通过欧拉方程,无法得到一个类似于确定性等价模型的结论,即无法将消费水平写为消费者一生总资源的函数,能得到的唯一信息仅仅是关于消费者消费水平变化率的说明。当希望对消费水平发表看法的时候,必须借助数值近似和数值模拟;?对预防性储蓄动机模型来说,更为重要的批评在于,预防性储蓄模型一般假定效用函数的形式为,,其中不仅度量了消费者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厌恶程度,而且度量了消费者跨期配置资源的态度。因此,预防性储蓄模型所预言的不确定性的反应可能是被夸大了。 (3)流动性约束模型 预防性储蓄理论将标准的永久收入假说模型的瞬时效用函数从二次型函数扩展成一种更为可信的具有凸的边际效用函数的形式,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解释力;此外,经济学家们还从放松预算约束的角度对标准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在标准的永久收入模型中,消费者可以在一个完全信贷市场通过借贷来平滑自己的消费路径,从而最大化自己一生的总效用。信贷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法通过提高利率的办法使得市场总是保持出清状态。因此将消费者面临的这种非出清的信贷市场模型化,从而提高永久收入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能力。 遵循霍尔和米歇金,坎贝尔和迪顿的思路,将流动性约束规定为,其中表示消费者当期手中持有的流动性总额。那么消费者的欧拉方程可以写为: 其中,是流动性约束的Kuhn-Tucker条件,当流动性约束起作用的时候,即消费者的消费只能等于自己手中的流动性持有量时,;当流动性约束不起作用的时候,即消费者的消费量小于自己手中持有的流动性时,。 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将被进一步加强,因为如果无法通过借贷来平滑自己的消费路径,那么消费者必须自己积累更高水平的资产来保证满足欧拉方程,从而最大化自己一生的效用。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二次型永久收 入模型和预防性储蓄模型得到更清楚的解释。如果存在流动性约束,期望边际效用更趋上升,从而消费者更不愿意提高当期的消费水平,而会趋向更多的储蓄,那么即使偏好仍然是二次型的,且,预防性储蓄仍然存在。欧拉方程可以写为。如果未来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存在流动性约束,那么消费者必然会降低当期的消费水平,提高储蓄水平。即使流动性约束不影响当期的消费,它也可能影响未来时期的消费。流动性约束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方式。 流动性约束对理解消费者的消费-储蓄行为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相对于预防性储蓄理论,流动性约束理论具有更浓厚的凯恩斯主义色彩——从各种市场的不完全性出发,更多地强调了消费对(当期)收入的直接反应而较少考虑未来或者全部收入(永久收入),从而凯恩斯主义的刺激经济的政策在极端的情形下相对来说是有效的。 对于流动性约束的质疑根源于“流动性约束是否重要”或者“信贷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否重要”,从经验检验的角度看,受到流动性约束的消费者的行为和具有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消费者的行为是没有办法区分出来的。因此,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流动性约束问题对理解消费者的行为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他们无法对消费者不通过信贷市场来对冲风险,平滑消费作出合理的解释。 (4)行为经济学中的消费函数理论 行为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思潮,它吸收了行为经济学、预防性储蓄理论以及流动性约束理论的合理因素,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经济人的“消费储蓄行为”。 ?双曲型的时间偏好。在标准的动态经济学理论中,一般假定消费者会对未来的变量(比如消费等)用一个大于0小于1的因子来折现,而且这个因子是一个常数,所以消费者的折现函数可以写为,消费者对未来某两个时期的变量的态度仅取决于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个双曲型时间偏好的消费者的折现函数可以写为,其中。消费者的折现率 会随着时间而递减:。在短期内,消费者的折现率近似为,在更遥远的未来,随着时间而递减,折现率趋向于0。也就是说,对于距离自己较近的时期,消费者的折现因子很大,消费者表现出极大的没有耐心;而在较远的时期,消费者的折现因子很小,消费者对这些时期的变量表现出具有足够的耐心。在消费决策上产生的问题就在于消费者会倾向于将储蓄计划安排延后(因为消费者对较远的未来是有耐心的),而在本期安排更多的消费(因为消费者对较近的时期是没有足够耐心的),并且在每一期消费者都会这样决策。 相对于标准模型中的经济行为人,双曲线型时间偏好的消费者极大地改变了经济行为人的目标函数的形式,从而对消费—储蓄的选择、各种资产的持有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在双曲型时间偏好的假定下,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可以用一个博弈论的框架来分析,设在每一个时期,同一个消费者在不同的时期被视为不同的个人,由时间下标区分,每一个“自己”各自独立地选择消费水平。 对时刻的“自己”来说,他期望的总效用为: 其中,,。 模型的均衡解被定义为这些“自己”在博弈中的一个稳定的马尔可夫策略。在双曲线型时间偏好下,可以依照常规的方法求出消费者最优化的欧拉方程: 与在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理论中遇到的问题一样,没有办法将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表示为一个模型参数和资源的显函数形式,所以不得不依靠数值近似,通过模拟的方法来得到模型中消费、储蓄以及资产选择等相关信息。 数值模拟检验表明双曲线型时间偏好模型对实际数据拟合得很好。并且相对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理论,行为经济学的消费函数理论有了一些更新 的见地: 首先,在双曲型消费者的资产选择中,流动性资产的持有量相对较低,而固定资产的持有量相对较高。其原因在于,双曲型消费者在短期中是相对没有耐心的,而在长期中拥有足够的耐心,所以如果应对收入不确定性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的持有量太高,那么每一期的没有耐心的“自己”总是倾向于较高的消费,而变现较难的固定资产能够对每一期没有耐心的消费者的选择施加足够的约束,以保证这种储蓄的延续性。 其次,相对于前面的各种模型,双曲型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模型的竞争性均衡不是帕累托最优的。这是因为双曲型消费者的特征是短期中缺乏耐心,这种消费者总是倾向于在短期中处于较高的消费水平,而这种行为的福利所得一般会小于因此造成的较低储蓄率所带来的福利损失。因此恰当的政府政策不仅是有效的,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国民福利。 10(考虑一个单一产品经济,假定张三的寿命分两期:第一期参加工作,收入用于当期的消费和储蓄;第二期张三作为退休的老人,不参加工作,使用第一期的储蓄满足该期的消费。张三在第一期的消费为,储蓄为,劳动收入为;第二期的消费为,利率为。 张三的效用函数为: 假定为外生参数(数值已知) (1)写出张三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并给出张三在一、二期的消费函数。 (2)讨论利率升高后,储蓄如何变化,并给出经济解释。 解:(1)张三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可表述为: 构造拉格朗日辅助函数为: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 (2)由(1)知储蓄函数为: 利率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果,存款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此时,利率提高对张三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如果,,存款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此时,利率提高对张三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如果,,利率提高不影响储蓄水平。 11(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 (3)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有关政策手段。 答:(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可结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 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 高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教案高中英语研修观课报告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 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大猜测之一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富人高,当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富人比穷人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居民消费。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GDP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存在很多缺陷。GDP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a(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b(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c(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d(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e(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另外,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 ?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会存在“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我国近年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a(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个人收入也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个人收入的增长很有可能跟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 b(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在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50%,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 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意义主要有: ?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 坚实的基础。 (3)为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可采取以下政策手段: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改变就业结构,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降低居民住房利息支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效率。 ?注重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一是通过税制变动直接影响收入初次分配结构;二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从而调整收入差距;三是利用差别税率的行为课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四是利用财产税制来调整财富差距;五是利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课税手段增强弱势群体收入获取能力。 ?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这一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以缓解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历史原因等而引起的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异。 第3章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AD-AS模型 3.1 名校考博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 曲线[天津大学2002博] 答: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曲线一般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供给;位于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2(总需求[华中农业大学2004博] 答: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家庭购买的电冰箱、企业购买的卡车、政府购买的办公设备等。西方学者认为,推动总需求的力量除了价格水平、人们的收入、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外,还包括诸如税收、政府购买或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 (长期总供给曲线[华中农业大学2005博] 3 答:长期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长期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4(流动性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2007博]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 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假如某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 答:(1)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是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2)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亦即一定的就业量下预期收益会超过导致这一就业量所必须的收益时,企业会扩大生产,增雇工人;相反,则会缩减生产,减少雇员。只有当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时,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预期利润,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3)因此,假定某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失业,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于是失业会上升,国民收入会下降。凯恩斯认为,这时需要由政府用扩张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加以干预,以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2(说明保证曲线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条件和机理。[上海理工大学2004 博] 答: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假定条件是货币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这些条件成立,则当货币供给既定时,若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量减少(即人们认为债券价格下降时,购买债券从投机角度看风险变小,因而愿买进债券而减少持币),为保持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货币交易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而货币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时才会增加,于是,较高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相结合,才能使货币市场均衡。 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立,则曲线不可能向右上倾斜。例如,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只是为了交易,并不存在投机需求,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曲线就是一条垂直线。反之,凯恩斯认为,当利率下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将是无限大(即认为这时债券价格太高,只会下降,不会再升,因而不愿买进债券,进入流动性陷阱),使LM曲线呈水平状。由于西方学者认为,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无限大,是介于零和无限大之间,因此,曲线一般是向右上倾斜的。 3(曲线上不同斜率的三个区域及其经济含义。[西南财经大学2005博] 答:(1)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的倾斜线和垂直线三个阶段。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如图3-1所示。 图3-1 曲线的三个区域 (2)从曲线的斜率来看。由可看出曲线的斜率为。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一定时,越大,曲线的斜率越大,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一定时,越大,曲线的斜率越小,曲线越平缓。一般情况下,曲线斜率为正值,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大,即为无穷大, 曲线斜率为零,曲线成为一水平线,这一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即为零时,的斜率为无穷大,曲线为竖直曲线,此时被称为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的区域即为中间区域。 (3)从三个区域的经济含义来看。 ?在水平线阶段的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流动性陷阱”的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也就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认为用货币购买债券的风险极大,债券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愿意长期持有货币,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经济一般处于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在垂直阶段,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趋向于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的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货币需求的利率无弹性,因此垂直的区域称古典区域。在古典区域,经济一般处于繁荣时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在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曲线是中间区域,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而在中间区域则为正值。因此,在中间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及经济状况介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 4(在什么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请用曲线和曲线来说明。此时劳动力市场是否也一定均衡,为什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博] 答:(1)当曲线与曲线相交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曲线代表了商品市场均衡时和的组合,而曲线代表了货币市场均衡时和的组合,两者相交就 代表了商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如图3-2所示,线和曲线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个区域:?、?、?和?。 图3-2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这四个区域的点既不在曲线上,也不在曲线上,是一些非均衡的点。各区域特点如表3-1所示: 表3-1 (2)此时,劳动市场未必处于均衡状态,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产出小于潜在产出,劳动力市场可能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处于非均衡状态。 5(用曲线说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辽宁大学2004博] 答: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前者是膨胀性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曲线不变而曲线向左上移动,如图3-3所示。 图3-3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当曲线不变而曲线向左上移动时,则收入减少,利率上升。这是因为,曲线左移,或者是因为货币供给不变而货币需求增加,或者是因为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减少。在曲线不变,即产品供求情况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凡曲线左移,都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小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了消费和投资, 从而使收入减少。 由图3-3中分析可知,紧缩性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利率上升,降低了预期投资收益,使投资减少。利率上升使消费的机会成本上升,人们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6(试以模型说明,如产量不变而降低利率,或利率不变而减少产量需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配合。[西南财经大学2002博] 答:(1)如果要使产量不变同时降低利率,必须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组合。如图3-4所示,经济中原来的均衡点为,此时均衡的产出水平为,均衡利率为。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后,曲线由左移到,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后,曲线由右移到,此时新的均衡点为,利率由下降到,但是均衡产量仍然为。 图3-4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组合使利率下降,产量不变 (2)如果要使产量减少同时利率不变,必须使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组合。如图3-5所示,经济中原来的均衡点为,此时均衡的产出水平为,均衡利率为。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后,曲线由左移到,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后,曲线由左移到,此时新的均衡点为,产量由下降到,但是均衡利率仍然为。 图3-5 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组合使产量下降,利率不变 7(解释总供给曲线三个区域的含义,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解释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美国90年代的新经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答:总供给曲线是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与需求量成同方向关系的曲线。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混合的不同性质的曲线,它们分别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 (1)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水平线区域。其表示凯恩斯区域内一般价格水平不变,而国民收入可以变动。这是由于在严重的失业情况下,经济社会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总产量水平很低,产量增加不会形成资源供给不足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同时,价格下降又有刚性,导致工资和物价不下降。 (2)正常情况下的供给曲线——中间区域。此时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产量和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化。 (3)古典主义的供给曲线——垂直线区域。其表示古典区域内价格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不可能超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够生产的产量,需求增加只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假定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但总需求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情况可用图3-6表示。此时产出低于原来的水平,价格高于原来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假定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冲击(如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等)而向右移动,但总需求不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情况可用图3-6表示。此时产出高于原来的水平,价格低于原来的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新经济状态,即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货膨胀。 图3-6 供给冲击 8(试简要比较古典的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辽宁大学2002博] 答:总供给函数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全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函数关系。将这种函数关系在价格、产量坐标平面画出,就得到总供给曲线,简称AS曲线。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如下: (1)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2)图形形状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如图3-7所示;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如图3-8所示。 图3-7 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 图3-8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3)理论基础不同。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市场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所以总供给曲线总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则假设工资刚性,并且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充分就业和达到潜在产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变化会带来劳动供给的变化,所以总供给曲线不会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保持垂直,而是应该保持水平或者至少保持正斜率。 (4)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在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正好相反。 9(运用总需求分析方法说明减免农业税是如何影响总产量的,[西南财经大学2004博] 答:(1)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短期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够扩大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产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 政府削减农业税属于减税方式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免农业税将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农业产出的增加,提高农民的消费 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的需求的提高。另外,从供给学派的角度来看,减税能够产生一种激励,刺激供给的增加,降低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通胀。 (2)政府减免农业税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如图3-9所示。在未减税前,经济中的产出为,一般物价水平为。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结果经济中的总产出由增加到了,物价水平由上升到,产量增加较多,物价基本稳定,通胀比较温和。 图3-9 农业税减免对产量的影响 10(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试分析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博] 答:石油价格上涨可以视为是一种总供给冲击。总供给冲击是指一国生产活动所需某项或某几项重要投入品的成本迅速上升而引起总供给曲线上移,由此拉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和均衡产出水平下降的现象。总供给冲击包括作为加工原料的农产品价格的上升、燃料价格的上升、工资水平的突然上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价格上升等。 如图3-10所示,在初始均衡的基础上,假定总供给曲线由于受到供给冲击(石油价格上涨,工资提高)而向左移动,此时总需求曲线不变。在短期内,一国宏观经济将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高物价,低产出)。这种情况下,短期均衡点处均衡产量低于原正常情况下的均衡产量,而价格高于原价格水平。 在长期中,一切价格都能够自由的涨落,工人的实际工资回复到原来的均衡工资水平,经济重新回复到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因此,一般情况下,石油价格冲击在长期中只会使价格上涨,对产出没有多大影响,产出仍然回复到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图3-10 供给冲击的短期与长期影响 11(利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说明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辽宁大学2004博] 答:财政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财政支出的变化的比率。财政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收入的若干倍同向变化。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可以用图3-11说明。 图3-11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之和,在消费曲线()上加投资曲线()和政府支出曲线()得到消费投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总支出曲线。 在图3-11中,代表原来的总支出线,代表新的总支出线,,原来的均衡收入为,新的均衡收入为′,,,其中表示财政支出乘数。 -11 乘数效应 图3 12(投资为什么对国民收入具有乘数作用,乘数在经济中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4博] 答:(1)投资乘数是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的变动。 (2)投资之所以具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3)发挥投资乘数作用有四个前提条件: ?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即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和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货币供给量增加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抑制投资,使总需求降低。 ?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增加会受到限制。 三、计算与分析题 1(某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为: 试求财政支出为,货币政策为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消费、投资、货币交易需求、货币投机需求。[天津大学2001博] 解:由得曲线方程为: ? 由得曲线方程为: ? 由?、?两式可得,均衡国民收入为:,均衡利率为:。 消费水平为:;投资为:;货币的交易需求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为:。 2(假定某三部门经济系统的社会消费函数为(为可支配收入),投资,税收函数 (单位:亿元)。 (1)均衡收入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将是多少,财政预算是盈余还是赤字, (2)财政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均衡收入是多少,此时预算将如何变 化,[天津大学2002博] 解:(1)由可得,政府支出。 当均衡收入时,消费,所以政府支出为:。 此时,政府税收收入为:,所以政府预算盈余400-220=180。 (2)当财政支出不变且税收提高为时,可得,,解得均衡收入。此时,税收 收入为,政府预算盈余为:450-220=230。 3(某两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投资(单位: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3)若消费函数变为,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 时,收入增加多少, (4)消费函数经上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天津大学2002博] 解:(1)在两部门经济中,,即。 解得:均衡收入,消费为:,储蓄为:。 (2)如果投资增至100,则由得:均衡国民收入为:,增加的收入为: 。 (3)若消费函数变为,投资仍为50,则由可得均衡收入为:。 在两部门经济中,储蓄等于投资,所以储蓄为。 当投资增加到100时,由可得:收入为。 所以收入增加。 (4)对比(2)、(3)问可得:在边际消费倾向变大以后,乘数也变大了。 在(2)问中,投资乘数为:250?50=5,在(3)问中,乘数为:500?50=10。 4(国内居民的总支出,为固定利息率=5,净出口,其中,,(进口函数)。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贸易差额。 (2)当出口下降一单位,贸易差额如何变化,进口如何变化, (3)开放经济的乘数,即国内居民的总支出中的常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4)当利率从5变为6,贸易差额如何变化,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5)出口下降会对国民收入、就业和贸易差额带来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来消除负面影响,[复旦大学2003博] 解:(1)由可得: 解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为:,贸易差额,即本国出现贸易赤字25。 (2)由(1)问可得,原来出口为200,现在出口下降一单位变为,则: 解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为:,贸易差额,即本国出现贸易赤字25.5,贸易赤字比(1)问中增加了0.5。进口变为,进口减少了0.5。 (3)假设国内居民的总支出中的自主支出增加了50,国内居民的总支出变为,则: 解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为:,收入比(1)问中增加了125。因此开放经济的乘数为:125?50=2.5。 (4)当利率从5变为6,则: 解得均衡的国民收入为:,贸易差额,即本国出现贸易赤字10,本国贸易赤字比在(1)问减少了。这是因为,利率的提高,减少了国内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了储蓄,因而,国内居民减少了进口需求。在出口不变的情况下,贸易差额改善。 (5)出口下降会对国民收入、就业和贸易差额带来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如下政策措施来消除负面影响: 政府可以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来刺激国内的投资和消费,弥补外需的不足。 政府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或者政府可以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 5(令:消费总额;收入总额;政府开支总额;可支配收入;国内总投资;利息率; 名义货币供应量;物价水平。 假设某国经济存在下列条件:;,其中。 (1)导出和方程,并求解和的值; (2)若政府开支发生变动,确定其变化的乘数; (3)若政府开支从10增加到12,试问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的规模有多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博] 解:(1)由得: ? 将代入?式整理得方程为: ? 因为,,所以,方程为: ? 由?、?两式可得,均衡产出,均衡利率。 (2)由(1)问可得,财政支出乘数为: (3)当政府开支从10增加到12时,在没有挤出效应的情况下,根据乘数效应,收入应该增加 。 当存在挤出效应时,新的方程为:。 方程仍为:,解得此时的收入,此时收入增加了26.9-24=2.9。 因此,挤出效应大小为:10-2.9=7.1。 6(假定利息率与货币量呈下列关系: 为利息率,为名义货币数量。 (1)说出上述函数的名称; (2)在图中画出上述函数,并说明当货币量为5时,利息率是多少, (3)假定GDP增加,此时和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曲线在图中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将如何变化, (4)如果该国名义GDP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低于20%,该国货币供应量增加还是减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博] 解:(1)为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函数。 (2)当货币存量为5时,利率。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如图3-12所示。 图3-12 投机性货币需求函数 (3)此时和关系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当GDP增加时,人们将会增加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的需求,在货币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将减少对投机性货币的需求,从而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如图3-13所示。 图3-13 收入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 (4)根据可得:。如果该国名义GDP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低于20%,则该国的实际货币供给量将增加。 7(考虑由下面模型所描述的经济。 (国民收入恒等式) (消费函数) (投资函数) (净出口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 (可支配收入) 其中,政府支出,所得税率,名义货币供给,物价水平。试求: (1)曲线和曲线; (2)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博] 解:(1)曲线为: ? 将和代入?式可得: 曲线为: ? 曲线为:,即: 化简得: ? (2)联立?、?两式可得,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利率为。 8(宏观经济系统为:,其中;;;;; 。求: (1)写出该宏观系统的、表达式; (2)求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消费与投资; (3)若政府为刺激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新的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是多 少,被挤出的投资和收入又是多少, (4)若在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政府要同时控制利率不变,应采取何种配 套政策,其货币供给量应改变多少,写出新的方程。被挤出的投资和收入是多 少, (5)若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政府想控制收入不变,政府又应采取何种配 套政策,货币的供给量应改变多少,写出新的方程,其利率变动多少,[上海理 工大学2003、2004、2005博] 解:(1)由可得: 可得曲线方程为: ? 由可得曲线方程为: ? (2)由联立?、?两式可得:均衡利率,均衡国民收入为,消费,投资。 (3)由可得: 可得新的曲线方程为: ? 由?、?两式可得: 新的均衡利率,均衡国民收入为,投资。所以被挤出的投资为40。 财政政策乘数为:,在没有挤出效应的情况下,收入增加为1.79×100=179。 现在收入增加为:1379-1293=86,所以挤出的收入为:179-86=93。 (4)若政府在增加支出时,要保持利率不变,必须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此时利率固定为,由?式可得,此时国民收入为,此时货币供给为: 此时新的曲线为:。 由于此时利率水平保持不变,所以被挤出的投资和收入都为零。 (5)若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政府想控制收入不变,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 的货币政策来配合。 此时收入固定为,由?式:,可得利率为。 由可得: 货币供给量变为:。 所以新的方程为:,利率变动为:0.19-0.14=0.05。 9(设表示消费,表示收入,表示投资,已知:,单位:10亿元。 回答下列问题: (1)均衡的收入、消费、投资各为多少, (2)若投资增加25个单位,在新的均衡条件下,收入、消费、投资各为多 少, (3)若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小,乘数如何变化,[东北大学1999博] 解:(1)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10亿元);从而有:(10亿元),(10亿元)。 (2)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10亿元),从而有:(10亿元),(10亿元)。 (3)若消费函数斜率增大,即增大,则乘数亦增大。反之,若消费函数斜 率减小,乘数亦减小。 10(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式中为可支配收入),净税收,投资,政 府支出,净出口函数,求: (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的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 (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均衡收入增加了多少,[东北大学2000博] 解:(1),解得均衡收入。 (2)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 (4)若投资从60增加至70,均衡收入为: 解得,均衡收入增加527-500=27。 11(某年政府增加投资支出50亿元,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75,经济起初位于均衡点4700亿元,求: (1)政府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2)出现相反情况,投资减少50亿元,均衡国民收入如何变化,[辽宁大学2004博] 解:(1)政府支出乘数为,政府增加投资支出50亿元,将会使国民收入增加50×4=200亿元。 (2)政府减少投资支出50亿元,将会使国民收入减少50×4=200亿元。 12(在一个三部门模型中,已知消费函数为:(其中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政府支出,税收。 (1)求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2)当消费函数变为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有何变化, (3)当投资变为时,对国民收入有何影响,[辽宁大学2005博] 解:(1)由和得: 解得:。 (2)时,,解得。 (3)当时,,解得。 13(考察如下经济结构: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 税收: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1)求曲线和凯恩斯乘数; (2)如,求曲线; (3)仍假定,求均衡利率和总需求; (4)求总需求曲线。[辽宁大学2002博] 解:(1)由和得: 整理得,故曲线为。 凯恩斯乘数。 (2)由、、和得: 解得,故曲线为。 (3)联立曲线和曲线方程可得总需求和均衡利润分别为:。 (4)由,和得曲线为: 曲线为,二者联立,消去得:,即为总需求曲线。 14(设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货币需求函数为。根据框架,通过计算, 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推动分别受到哪些因素及怎样的影响,[南 京大学2005博] 解:假设政府支出为,同时假设净出口。 在三部门经济中, ? 由?式可得曲线方程为: ? 假设实际货币供给为,由可得: 曲线方程为: ? 由?、?两式可得:收入为。 总需求 ? 由?式可知,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有政府支出,货币政策有货币供给。 ,因此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增加支出)将使总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这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和的大小。特别地,,即货币需求对利率极其敏感,则,财政政策效果最好。如果,即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变动不敏感,则此时,财政政策无效。 ,因此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将使总需求增加,反之则减少。这种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和的大小。特别地,,即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则,货币政策无效。如果,即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变动不敏感,则,此时货币政策无效。如果时,即陷入流动性陷阱时,则,货币政策无效。 四、论述题 1(对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假说”和“有效需求不足”的机制进行评述。[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博] 答:(1)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假说”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呈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旨在通过消费解决生产问题,他一反传统经济学认为生产很重要的观点,把消费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他看来,一切生产之最后目的,都在于消费。他详细考虑了影响消费的客 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例如他所讲的客观因素包括所得的改变、资本价值的不能预料的变化;主观动机则如建立准备金,预防不测,使以后开支逐渐增加而不致下降、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的本钱,遗留财产给后人等。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即人们预期从投资中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凯恩斯在用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说明消费不足之后,接着用资本边际效率崩溃去说明投资不足。在凯恩斯看来消费问题只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崩溃,投资不足引起的,后者是因前者是果。在《通论》具有总结性的“略论商业循环”一章中,凯恩斯认为,发生商业周期的原因,恰恰在于资本边际效率,以及人们对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预期。 ?流动偏好规律,即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凯恩斯认为,流动偏好是对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的反映,具体而言是由以下的动机决定的:a(交易动机,指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所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b(谨慎动机,指应付各种不测所产生的持有现金的愿望;c(投机动机,指由于利息率的前途不确定,人们愿意持有现金寻找更好的获利机会。这三种动机,尤其是谨慎动机,说明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时,人们通常不敢轻易使用自己的存款。 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两者分开的古典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相联系和作用。凯恩斯以他内在逻辑一致的三大心理规律,对于经济危机作了全新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摆脱危机,走出萧条的全新思路。 (2)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造成的。由于总需求不足,商品滞销;存货充实,引起生产缩减;解雇工人,造成失业。当就业增加时,收 入也增加。社会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加。但后者增加不如前者增加那么多,这就使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差额。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两者组成。因此,要有足够的需求来支持就业的增长,就必须增加真实投资来填补收入与这一收入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差额。换言之,在消费需求已定的情况下,除非投资增加,人为地增加社会需求,否则就业是无法增加的。 ?资本家在经营生产时,既要考虑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又要考虑商品的总需求价格。如果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资本家就有利可图,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减雇工人,缩小生产。直至两者相等,资本家预期获得的总利润达到最大量,生产和就业都达到均衡状。此时的社会总需求,就称为“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的作用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也造成投资需求不足,而社会总需求的不足必然导致社会总就业量的不足和经济危机产生。 2(请作图说明工资刚性对不同类型劳动市场的影响有何不同。[社科院2014博;北京大学1999博] 答:(1)工资刚性是指货币工资一旦确定,货币工资水平就难以改变的特性。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其刚性是由市场中存在不完全竞争和垄断力量,致使市场价格不能自由发挥作用造成的。一般认为,工会是劳动力市场上最大的垄断组织。由于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垄断,劳动者的货币工资表现为易升不易降的状况,出现工资的“向下的刚性”而失去弹性。 (2)劳动市场一般存在着两种状况:紧的劳动市场和松的劳动市场。 ?在紧的劳动市场上,存在着对劳动的超额需求,劳动供不应求。假设原来的刚性工资为,则此时厂商为了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将提高工资。向下刚性的工资对劳动力需求没有约束作用。劳动市场最终将出清,工资将增至,如图3-14所示。 图3-14 工资刚性对紧的劳动市场的影响 ?在松的劳动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供过于求,此时劳动市场存在着劳动力的超额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市场存在着失业。如图3-15所示,假设原来的工资为,此时存在着劳动的超额供给。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工资水平不可能降到,劳动市场此时将存在失业。 图3-15 工资刚性对松的劳动市场的影响 3(简要陈述凯恩斯的货币传递机制。[西南财经大学2002博] 答: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思路是:首先通过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变化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再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引起市场利率的变化,利率的变化又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引起投资的增减,而投资的增减又会以乘数的方式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用符号表示为: 式中,为存款准备金,为货币供给量,为市场利率,为投资,为总支出,为总收入。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市场利率,因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首先影响的是利率的升降,然后才是投资和总支出的变化。 上述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的初始影响,并没有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有进一步的分析,凯恩斯主义称为一般均衡分析。 (1)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如果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产出量上升,这与原来的分析一样。 (2)但产出量的上升,提高了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经济生活,货币供求的对比就会使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 (3)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往复不断的过程。 (4)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 对于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凯恩斯学派还不断增添新的一些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到利率之间和利率到投资之间的更具体的传导机制以及一些约束条件。 4(用曲线图说明消费和投资如何决定国民产出。[东北财经大学2002博] 答: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消费支出加上投资支出,消费和投资在国民产出决定中的作用可以借助总支出水平和总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如图3-19所示。 在图3-16中,曲线是消费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上居民想要用于消费的支出。由于在各个产出水平上,投资支出保持不变,总支出曲线平行于消费曲线,它等于消费曲线和投资曲线垂直相加之和。 为了确定国民产出的均衡水平,须在图3-16中作出45?线。45?线上的任何一点与横轴的垂直距离等于它与纵轴的垂直距离,因此在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纵轴表示的总支出水平恰好等于横轴表示的总产出水平或总收入水平。 如图3-16所示,总支出曲线与45?线相交于点。点是均衡点,在这一点上,家庭计划消费加上企业计划投资恰好等于国民产出,即总需求量等于总产出量。均衡状态的产出水平是,在这个产出水平上,企业生产的产品既不会出现积压也不会出现不足的情况。 图3-16 消费和投资如何决定国民产出 当产出水平小于时,由于在均衡点的左边曲线位于45?线之上,计划的总支出大于计划的总产出,企业存货下降,产品供不应求,结果是企业将扩大生产, 产出水平趋于上升,直到等于均衡产出水平。 相反,当产出水平大于产出的均衡水平Y′时,曲线位于45?线之下,总支出量小于总产出量,企业产品积压,结果是企业将减少生产和解雇工人,产出水平趋于下降,直到达到均衡状态。 经济在调整过程中一定会达到均衡状态,这是因为:首先考虑总支出曲线和45?线的斜率,从图3-16中可以直观地看出,45?线的斜率等于1,总支出曲线的斜率等于消费曲线C的斜率,从而等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小于45?线的斜率。这样,在均衡点的左边,总支出水平大于总产出水平,产出水平趋于上升,总支出水平也沿着总支出曲线相应地增加。但是,由于总支出曲线的斜率小于1,产出总量增加的幅度要大于总支出增加的幅度,因此,随着产出水平的提高,总支出水平和总产出水平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小,直到在均衡点上两者相等时为止。同样,当总支出水平小于总产出水平时,调整机制在迫使产出水平趋于下降的过程中,总支出水平也相应地下降,但是产出总量下降的幅度要大于总支出下降的幅度。因此,随着产出水平的降低,它与总支出水平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小,直至达到均衡点为止。 上述分析涉及到“计划”总支出和“计划”总产出,它们与实际总支出和实际总产出是有区别的。计划消费数量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出,计划投资数量可以由投资需求曲线得出,实际消费数量和实际投资数量必须根据事实事后衡量。无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还是收缩阶段,由统计得到的实际储蓄总是恰好等于实际投资。但是,实际投资往往不等于计划投资。因此实际销售收入与计划销售收入不相等时,就会导致存货投资增加或减少。经济中的均衡状态是由计划总支出和计划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只有当两者相等,国民产出、收入或支出才不存在变动的倾向。 5(试比较扩张性的政府支出政策、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在发生作用的传导机制上以及经济后果上有什么异同,[北京大学 2000博] 答:(1)利用模型来分析扩张性的政府支出政策、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生的影响 ?扩张性的政府支出政策将增加政府支出,从而增加经济的总需求,因而使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图3-17所示,曲线由右移到,经济中总的产出从增加到,利率从上升到。利率的提高挤出了一部分投资,使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减弱。 图3-17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将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居民的消费支出,使经济中的总需求减少,从而使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如图3-18所示,曲线由左移到,经济中总产出从减少到,利率从下降到 。 图3-18 扩张性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将增加经济中的货币供给,从而使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图3-19所示,曲线由右移到,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经济中的利率水平,利率从下降到。利率的下降,使经济中的投资水平增加,从而总需求和总产出也增加了。经济中总的产出从增加到。 图3-19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传导机制及经济后果的比较分析 ?扩张性的政府支出政策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都能使产量增加,但是,扩张性的政府支出政策将使经济中的利率水平提高,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却使经济中的利率水平下降。 ?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都能使经济中的利率水平下降,但是,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减少了经济中的总产量,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却能够增加经济中的总产量。 ?扩张性的政府支出政策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及其乘数效应使总产出增加的;扩张性的税收政策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了消费需求使总产出下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降低了经济中的利率,从而增加了投资需求,使总产出增加。 6(试用凯恩斯主义的模型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人民大学2003博] 答: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在模型的框架内,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是?
本文档为【2017年宏观经济学考博真题与难题详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48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0KB
软件:Word
页数:92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7-12-22
浏览量: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