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西2008农经建议书

陇西2008农经建议书

举报
开通vip

陇西2008农经建议书陇西2008农经建议书 项目主管单位:陇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建设单位:陇西县通安镇人民政府。 配合实施单位: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农技中心、农机中心,古城村、通安村、马头川村、高阳村共4个村民委员会。 工期:1年。 阶段划分: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5月,12月,完成项目勘测设计及上报审批工作。第二阶段:2007年1月,年底,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1 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所在镇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北部36km,东接通渭县,北邻安定区,南、西与邻...

陇西2008农经建议书
陇西2008农经建议书 项目主管单位:陇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建设单位:陇西县通安镇人民政府。 配合实施单位: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农技中心、农机中心,古城村、通安村、马头川村、高阳村共4个村民委员会。 工期:1年。 阶段划分: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5月,12月,完成项目勘测设计及上报审批工作。第二阶段:2007年1月,年底,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1 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地理位置及范围 项目区所在镇位于甘肃省陇西县北部36km,东接通渭县,北邻安定区,南、西与邻陇西县其它乡镇相邻,地理位置为东径104?40′,104?43′,北纬35?10′,35?21′。项目区位于大咸河左右两岸二级阶段上,大咸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区,地势北高南低。辖4个村民委员会,总农户2749户,农业人口12025人。总耕地面积3.09万亩,其中水地300亩,旱川地1206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10000万亩。 1.1.2自然条件 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干旱少雨。海拔1800,1975m,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降水量460mm,?10?的有效积温1700,2400?,日照时数2294小时,年蒸发量980mm。大咸河从北到南贯穿项目区,项目区位置控制流域面积 23191.56km,年径流量478.9万m,电力充裕、交通便利。项目区海拔抵,温度高,光照充足,土壤疏松,灌溉条件便利。干旱少雨及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和年内分配不均是导致当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 1.1.3土壤条件 项目区土壤属川区黑麻垆土和山地黄绵土,包括尚难利用的侵蚀黄绵土、侵蚀黑垆土。本区特点是海拔低,气温温和,人多地少,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土壤肥力因素匹配良好,耕作精细,有利于集 2 约化经营,宜种作物较多,产量相对较高。 由于受河流冲击和微域地形山洪积物及地下水位等的影响,土质比较复杂,土层深浅不一,土壤颗粒粗细不一。一般靠近山麓土层较厚,土壤颗粒较粗,保肥性能良好;土层厚度由北部的35m渐变至南部的45m,地下水位埋深由北部的40m渐变至南部的50m。 本区虽有部分低产土壤,但绝大部分土壤为水川地麻土、水川地黄麻土、水川地红麻土、旱川地麻土、旱川地黄麻土、旱川地红麻土、水川地黄绵土、中位潮土、退化潮土、淤淀土等肥力较高土种。在人为耕作精细,大量施用有机肥和增施氮、磷化肥条件下,土层深厚,适种作物多,是当地农业精华之地。 1.1.5作物布局 项目区现状种植作物品种及所占比例为小麦10,、玉米23,、药材22,、蔬菜5,、洋芋30,、油料作物10,,蔬菜主要是大葱和辣椒,药材以党参、黄芪和甘草为主。复种率达到5,左右。。 1.1.6社会经济条件 通安镇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农业为主,财政收入相对较低,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613元,地方财政收入较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落后。 通安镇现有农、林、水、农机等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站)5个,各类农业专家技术人员117人,所在镇有农技推广站2个,农技员14人。项目区有村级农技推广组4个,农业专业协会3个,农技示范户267户,农民技术人员230人,获得“绿色证书”的青壮年劳动力190人。 3 1.1.7项目建设的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试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通知》(国农办[2003]130号; 2、《甘肃省陇西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2008)》(甘肃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3、《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 5、项目区水文、气象等资料。 6、《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规字【1996】608号)。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现有机井53眼,其中机电设备老化失修报废的11眼,可利用的42眼。地下水埋深大咸河河漫滩自北向南20,30m,含水层8, 312m,单井出水量,m/h。项目区虽然水源较充足,但由于大部分机井为群众以户为单位自建井,单井控制面积70,200亩,渠系衬砌率低,采用土渠输水,水的利用率不高,灌溉用水成本过高,导致部分水地失灌,存在水地旱化倾向。如此形成的中低产田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左右。 项目区几乎没有田间工程配套,基本是大水漫灌,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路、渠旁杨树受天牛等病虫害的侵袭,已逐年枯死,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项目区光热资源充足,能够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热量要求。但由 4 于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不均及年际变化较大,导致农作物生长期供水不足,产量低而不稳,形成了低产田。通过进行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及中低产田的改良等农业综合治理,积极推广高产小麦、玉米、无公害大葱、辣椒和标准化中药材种植技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法,是十分必要的。 5 2 项目建设任务 2.1现状分析 该项目区位于陇西县通安镇,涉及古城村、通安村、马头川村、高阳村共4个行政村26个社2749户12025人,劳动力5573人。该区属于北方旱作农业地区,近三年平均产量低于平均值的20%,急需改良中低产田面积0.68万亩。形成中低产田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指有机质和矿物质成分少,土壤盐碱化加重等。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大量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落后的灌溉方式及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又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日益下降。具体为:耕作层有机质平均含量1.31%,含磷0.087%,含氮0.093%,含钾1.905%,速效磷19.5ppm,速效钾189 ppm,阳离子工换量11.53毫克当量/100克,碳氮化7:1,酸碱度(PH值8.2)。 该项目区耕地总面积1.92万亩,川地1.2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1. 0万亩,占川地的79%。项目区虽然有可利用的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但由于机电设备老化失修及渠系不配套,现有水源及机井的利用率不高,灌溉用水成本过高,存在有水无法灌溉的问题。 2.3目标任务 2007年陇西县农业综合开发总的目标是:在稳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围绕这个目标,现阶段,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开展,一要着眼 6 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二要着眼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问题;三要着眼于农民增收,优化和扶植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 通过采取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劳动力应用科技的能力,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道相连,实现园田化的田间配套布局。 具体规划任务为:改造中低产田10000万亩。新建和维修机井13眼,埋设1.0MPaPVC压力管道17.35km,埋设0.6MPaPVC支管81.5km, 3新建蓄水池34座800m,新建检查井109座;修建机耕路5.5km,改良土壤0.68万亩,推广小麦、玉米旱作农业技术0.2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00亩,培训项目区干部群众和农民技术员3000人次,示范推广大葱、辣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技术0.3万亩。 7 3建设条件 3.1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干旱少雨。海拔1800,1975m,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降水量460mm,年蒸发量980mm。大咸河从北到南贯穿项目区,项目区 23位置控制流域191.56面积km,年径流量478.9万m。 大咸河为季节性河流,地表径流主要以汛期暴雨形成的洪水为主,时短量大,且水质含沙量大,难以利用,非汛期基本断流。在农作物生长期,很难利用到地表水。 2当地地下水含水层厚度8,12m,补给来源为流域内191.56km的地 33表降雨入渗,经计算年补给量440.6万m,可开采利用量330万m。地 3下水是主要可利用的灌溉水水源,本工程年用水量256.9万m,其水质水量能够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3.2地质 项目区位于大咸河左右两岸二级阶段上,大咸河属渭河一级支流区,地势北高南低。上部土层厚度35,45m,其下砂砾石厚度8,12m,为含水层,底部为第三纪红色泥岩,是良好的隔水层。项目区土壤有两种:第一种是黑垆土,第二是黄绵土。土壤肥力因素匹配良好,耕作精细,有利于集约化经营,宜种作物较多,产量相对较高。由于受河流冲击和微域地形山洪积物及地下水位等的影响,母质比较复杂,土层深浅不一,土壤颗粒粗细不一。一般靠近山麓土层较厚,土壤颗粒较粗~保肥性能良好;相反,靠近河岸,土壤较薄,颗粒较粗,地下水位较浅, 8 分布有细砂石、盐化潮土、上位潮土、漏砂土、砂土、僵板上、河漫滩砂土等漏水漏肥的低产土种。 3.3其它外部条件 1、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内交通便利,定(西)陇(西)公路沿大咸河左岸穿过项目区,公路与村社之间有便道相通,已形成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交通运输便利。 10KV输电线路布遍全项目区村社,现有电网能够满足全项目区农业灌溉和乡镇企业用电需要,机井接线较便利。 2、通讯 近年来,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目前通讯网络已辐射全项目区。 3、经过党的富民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3元,使当地群众具有一定的自筹能力,通过投工投劳改造中低产田愿望十分迫切,热情高涨。 9 4 建设规模和实施标准 4.1建设规模 1、根据项目区土地资源条件、水利设施现状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拟定中低产田改造规模为10000亩。 2、设计水平年和保证率 项目区工程的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充分考虑项目区内各种水利工程的作用,结合作物种植结构及当地水文、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区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75%。 3、工程等级和建筑物级别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标准》,按照项目区面积,确定项目区工程规模为小型,工程等别为?等小(2)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 4、防洪标准 主要建筑物设计不低于10年一遇。 4.2土壤改良标准 1、项目建设期内深翻(松)1,2次。 2、每年每亩施农家肥2t以上。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 3、渍害田、盐碱地瘠薄地改良标准。 (1)渍害田改造:具备配套的排渍沟系统,主支沟用砼明沟或砼暗管。治理后的渍害田,在正常降雨条件下,地表不积水; (2)盐碱地改造: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排灌分开,地下水位 10 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2m)以下,土壤盐分基本排除,在翻盐盛期,20cm表土层含盐量降至0.2,0.3g/l。 4.3田间工程标准 1、末级固定沟渠范围内的田间灌溉、排水沟及附属建筑物配套。井灌区机电井布局合理,机泵、井台、出水池、渠道、10kV以下输电线路及节水设备配套。 2、中低产田做到地面平整,符合灌溉需要。 3、田间道路(机耕道)的密度和宽度合理;机耕道路通直,农业机械能进入田间作业,运输方便。 4.4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标准 1、良种繁育。项目区能自繁良种的,建立与所需良种相适应的繁育基地,保证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农机机械化。机械作业水平在原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主要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 3、技术推广。积极推广作物栽培、节水灌溉、造林、养殖、病虫防治、施肥、除草等先进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在增产中的作用。 4、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内,对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适用技术培训3,4次,每个行政村有3,5名技术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每户有1人掌握先进适用技术。对从事小麦、玉米、大葱、辣椒、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的农民培训3,4次,全面掌握先进适用技术。 4.5农田防护林工程标准 11 1、当年造林成活率和三年后的保存率达到85%以上,林木整齐,结构合理。项目区林木覆盖率达到林业部门规定标准。 2、农田防护林网网格面积500亩。 12 5 水利措施 5.1工程规划 规划管灌面积10000亩。新建和维修机井13眼,埋设1.0MPaPVC压力管道17.35km,埋设0.6MPaPVC支管81.5km,新建蓄水池34座 3800m,新建检查井109座;修建机耕路5.5km,改良土壤0.68万亩,推广小麦、玉米旱作农业技术0.2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00亩,培训项目区干部群众和农民技术员3000人次,示范推广大葱、辣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技术0.3万亩。灌区机井现状及规划灌溉面积见表5—1。 5.2灌溉制度 根据当地7,9月降雨较多的实际,适当压缩夏粮种植面积,扩大秋粮种植面积。项目建成后作物的种植比例调整为小麦10,、蔬菜10,、玉米30,、药材40,、啤酒大麦10,。从节水性灌水及科学用水考虑, 3每次灌水定额40,65 m/亩,共灌水三,四次,即泡白水、青苗水、拔 3节水、抽穗水。作物生长期综合灌溉定额146.5 m/亩,作物整个需水期 3灌溉定额205.5 m/亩。作物在灌溉期,斗管根据水源可连续进水灌溉,农(毛)管视水量大小可排组采用轮灌的方式灌水。灌水次序先上游,后下游依次进行,为保证灌区下游用水,也可先远后近依次灌水。每次灌水时间依水量以10,20天为宜。部分作物灌水时间可依实际进行适当 3调整,以保证作物在需水期满足用水要求。作物年净用水量205.5万m, 3年毛用水量256.9万m。拟定的作物种植比例及灌溉制度见表5—2。 5.3田间灌溉渠系设计 13 表5—1 机井现状及规划灌溉面积表 水泵特性 压力管道面 积 灌溉水 流量 序号 工程名称 灌水率 水泵型号 备注 (亩)利用系数 33流 量(m/h) 扬程,m, 装机(kw) (m/h) 1 古城村1,机井管灌工程 0.257 92 0.8 10.6 20 67 7.5 新建 200QJ20-67/5 2 古城村2,机井管灌工程 0.257 112 0.8 12.9 20 67 7.5 完好 200QJ20-67/5 3 古城村3,机井管灌工程 0.257 222 0.8 25.7 32 65 11 完好 200QJ32-65/5 4 辽坡村上辽坡社机井管灌工程 0.257 161 0.8 18.6 20 65 7.5 完好 200QJ20-67/5 5 中辽坡社1,机井管灌工程 0.257 212 0.8 24.5 32 65 11 新建 200QJ32-65/5 6 中辽坡社2,机井管灌工程 0.257 160 0.8 18.5 20 67 7.5 新建 200QJ20-67/5 7 中辽坡社3,机井管灌工程 0.257 94 0.8 10.9 20 67 7.5 新建 200QJ20-67/5 8 中辽坡下提灌管灌工程 0.257 143 0.8 16.6 20 67 7.5 新建 200QJ20-65/5 9 辽坡村龙头咀社机井管灌工程 0.257 702 0.8 81.2 80 60 22 新建 250QJ80-60/3 10 通安村双桥上社机井管灌工程 0.257 237 0.8 27.4 32 65 11 完好 200QJ32-65/5 11 通安村双桥下社机井管灌工程 0.257 363 0.8 42.0 50 60 13 完好 250QJ50-60/3 12 通安下杏花坪机井管灌工程 0.257 304 0.8 35.2 50 60 13 完好 250QJ50-60/4 13 通安村西街1,机井管灌工程 0.257 320 0.8 37.0 50 60 13 完好 250QJ50-60/5 14 通安村西街2,机井管灌工程 0.257 156 0.8 18.1 20 67 7.5 完好 200QJ20-65/5 15 通安村西街南街机井管灌工程 0.257 98 0.8 11.3 20 67 7.5 完好 200QJ20-65/6 16 通安旧街、岔口、堡子机井管灌工程 0.257 534 0.8 61.8 80 60 22 完好 250QJ80-60/3 17 通安堡子下岔口机井管灌工程 0.257 69 0.8 8.0 20 67 7.5 完好 200QJ20-65/6 18 马头川上西坡机井管灌工程 0.257 154 0.8 17.8 20 67 7.5 完好 200QJ20-65/7 1 续表5—1 机井现状及规划灌溉面积表 水泵特性 灌溉水 干管流量 序号 工程名称 灌水率 面 积(亩) 水泵型号 33利用系数(m备注 /h) 流 量(m/h) 扬程,m, 装机(kw) 19 马头川上下西坡机井管灌工程 0.257 741 0.8 85.7 100 72 30 完好 250QJ100-72/4 20 马头川中二社机井管灌工程 0.257 425 0.8 49.1 50 60 13 新建 250QJ50-60/5 21 马头川下西坡铧尖川机井管灌工程 0.257 211 0.8 24.4 32 65 11 新建 200QJ32-65/5 22 马头川村马头川社机井管灌工程 0.257 193 0.8 22.3 20 67 7.5 新建 200QJ20-65/6 23 马头川村刘家川机井管灌工程 0.257 376 0.8 43.5 50 60 13 新建 250QJ50-60/3 24 马头川村王家店机井管灌工程 0.257 438 0.8 50.7 50 60 13 新建 250QJ50-60/4 25 高阳牛站1#机井管灌工程 0.257 307 0.8 35.5 32 65 11 完好 200QJ32-65/5 26 高阳牛站2#机井管灌工程 0.257 499 0.8 57.7 80 60 22 新建 250QJ80-60/3 27 高阳牛站3#机井管灌工程 0.257 455 0.8 52.6 50 60 13 完好 250QJ50-60/5 28 高阳牛站4#机井管灌工程 0.257 590 0.8 68.3 80 60 22 完好 250QJ80-60/5 29 高阳牛站5#机井管灌工程 0.257 568 0.8 65.7 100 72 30 完好 250QJ100-72/4 30 牛站下社机井管灌工程 0.257 220 0.8 25.5 32 65 11 完好 200QJ32-65/6 31 牛站毛芦川机井管灌工程 0.257 215 0.8 24.8 32 65 11 新建 200QJ32-65/7 32 牛站四社机井管灌工程 0.257 628 0.8 72.6 80 60 22 完好 250QJ80-60/3 33 合计 10000 1156.5 420.5 2 1、田间灌溉工程的整体布局规划严格遵循项目总体规划设计要求,做到因地制宜、全面合理。 2、田间灌溉工程考虑了有利于灌区改良的原则。 3、干支管采用固定地埋管,田间灌溉毛管采用可移动塑料,按二,三级管道规划。 4、田间工程以现状地块为基础布置,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高程以能控制全部规划面积为原则。 5、灌溉水为井水,积极推行小畦灌。 6、根据当地地形窄长、水源分散的实际,支管间距单向布置时不大于75m,双向布置时不大于150m。出水口(给水栓)间距不大于100m, 1 表5-2 工程灌溉制度表 灌水时间 万亩净灌水全年净 全年毛 灌水定额 灌水天灌溉面积 率 作物名称 种植比例 灌水次数 用水量 用水量 3(m/亩) 数 始 终 333(亩) (m/万亩) ,m, ,m, 75000 93750 冬灌 75 10.20 11.20 30 0.029 65000 81250 小麦 0.10 1000 一水 65 4.1 4.20 20 0.038 60000 75000 二水 60 5.20 6.10 20 0.035 60000 75000 播前灌 60 4.1 4.10 10 0.069 40000 50000 一水 40 5.1 5.10 10 0.046 蔬菜 0.10 1000 40000 50000 二水 40 6.1 6.10 10 0.046 35000 43750 三水 35 7.1 7.10 10 0.041 195000 243750 播前灌 65 3.10 3.30 20 0.113 195000 243750 玉米 0.30 3000 一水 65 5.1 5.15 15 0.113 180000 225000 二水 60 6.1 6.15 15 0.104 260000 325000 播前灌 65 4.1 4.20 20 0.15 240000 300000 一水 60 5.16 5.30 15 0.15 药材 0.40 4000 240000 300000 二水 60 6.16 6.30 15 0.15 200000 250000 三水 50 7.16 7.30 15 0.125 60000 75000 一水 60 4.1 4.10 10 0.069 啤酒大1000 60000 75000 0.10 二水 60 5.1 5.10 10 0.069 麦 50000 62500 三水 50 6.1 6.10 10 0.058 2055000 合计 2568750 1 采用软管与之连接。田间工程要做到渠、路、林结合,形成灌溉有保障、林带成网、防风护田、条田平整,满足高产稳产田的要求。 5.4机井及泵房设计 1、设计流量 根据项目区机井现场调查,项目区共有机井55眼,其中大口井26眼,农民自打小井29眼。大口井完好的16眼,小井完好的24眼。位于 3大咸河一级阶地的大口井井深20,30m,出水量为60,150m/h,位于二 3级阶地的农民自打井井深40,48m,出水量为20,80m/h。根据拟定的灌 3溉制度,最大万亩净灌水率为0.257 m/万亩,每眼井控制的灌溉面积及 3灌溉水利用系数0.8,计算确定水泵设计流量为10.9,72.6m/h,均小于机井的供水能力,为此地下水资源供水有保证。 2、泵房工程设计 泵房工程包括水源井及控制泵房。经现场调查,项目区可利用的大口井16眼,小井3眼,另需建大口井13眼。新建井仍布置于大咸河一级阶地上,井径1.8m,井内设0.1m厚钢筋混凝土套管。泵房布置于进口, 2为砖混结构,面积10m。 3、出水池设计 出水池位于控制灌溉面积的最高点,以满足灌区灌溉水头要求及进 33行水量调节。共建出水池34座,其中容积20m的28座,容积50m的4座, 出水池为钢筋混凝土圆形池。 5.5压力管道设计 压力管管内流速控制在2,3m/s,均采用1.0MPa的PVC管,共布置32条17.35km,其中φ50管4条961m,φ63管7条3450m,φ75管6 1 条1723m,φ90管4条1602m,φ110管7条6251m,φ160管4条3362m。压力管上布置必要的控制闸阀、镇墩。 5.6支管设计 支管设计均按《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进行设计,支管均采用PVC管,毛管采用0.2MPa塑料软管。支管管内流速控制在0.5,1m/s, 毛管管内流速控制在0.2,0.5m/s。共布置支管81.48km,其中φ50管14.77km,φ63管23.52km,φ75管43.19km。支管上布置控制闸阀、泄水阀、检查井、给水栓。每眼井的灌溉面积、布置的干支管管径及长度见表5—3。 2 表5—3 规划工程特性表 控制面积压力管管压力管长支管管径支管长度检查井闸阀规格给水栓蓄 水 池 序号 工程名称 3,亩,径,mm,度,m,,mm,,m,,座,,mm,,个,,座/m , ,1 古城村1机井管灌工程 92 50 127 50 1327 2 18 1/20 Dg50 ,2 古城村2机井管灌工程 112 63 410 50 421 2 6 1/20 Dg65 ,3 古城村3机井管灌工程 222 75 184 63 1422 3 19 1/20 Dg80 4 辽坡村上辽坡社机井管灌工程 161 63 1087 50 2369 2 32 1/20 Dg65 ,5 中辽坡社1机井管灌工程 212 75 482 63 1890 4 25 1/20 Dg65 ,6 中辽坡社2机井管灌工程 160 63 427 50 1760 4 23 1/20 Dg50 ,7 中辽坡社3机井管灌工程 94 50 96 50 1412 2 19 1/20 Dg50 8 中辽坡下提灌管灌工程 143 63 198 50 761 2 10 1/20 Dg50 9 辽坡村龙头咀社机井管灌工程 702 160 757 75 6355 4 85 1/50 Dg80 10 通安村双桥上社机井管灌工程 237 75 368 63 2642 4 35 1/20 Dg65 11 通安村双桥下社机井管灌工程 363 110 432 75 3657 4 49 1/20 Dg80 12 通安下杏花坪机井管灌工程 304 90 233 63 3366 5 45 1/20 Dg65 ,13 通安村西街1机井管灌工程 320 90 492 63 4028 4 54 1/20 Dg65 ,14 通安村西街2机井管灌工程 156 63 472 50 1733 3 23 1/20 Dg50 50 15 通安村西街南街机井管灌工程 98 50 438 1038 3 14 1/20 Dg50 16 通安旧街、岔口、堡子机井管灌工程 534 110 3013 75 4598 6 61 3/60 Dg80 17 通安堡子下岔口机井管灌工程 69 50 300 50 396 2 5 1/20 Dg50 18 马头川上西坡机井管灌工程 154 63 268 50 1589 3 21 1/20 Dg50 19 马头川上下西坡机井管灌工程 741 160 1183 75 6202 9 83 1/50 Dg80 1 续表5—3 规划工程特性表 20 马头川中二社机井管灌工程 425 110 395 75 3049 3 41 1/20 Dg80 21 马头川下西坡铧尖川机井管灌工程 211 75 235 63 763 2 10 1/20 Dg65 22 马头川村马头川社机井管灌工程 193 63 588 50 1966 2 26 1/20 Dg80 23 马头川村刘家川机井管灌工程 376 110 490 75 3833 3 51 1/20 Dg80 24 马头川村王家店机井管灌工程 438 110 1043 75 2426 5 32 1/20 Dg80 #25 高阳牛站1机井管灌工程 307 90 438 63 1802 2 24 1/20 Dg100 #26 高阳牛站2机井管灌工程 499 110 352 75 2873 6 38 1/50 Dg80 #27 高阳牛站3机井管灌工程 455 110 527 75 2860 3 38 1/20 Dg80 #28 高阳牛站4机井管灌工程 590 160 660 75 2563 3 34 1/50 Dg80 #29 高阳牛站5机井管灌工程 568 160 762 75 4777 4 64 1/50 Dg80 30 牛站下社机井管灌工程 220 75 72 63 1902 2 25 1/20 Dg65 31 牛站毛芦川机井管灌工程 215 75 382 63 1460 2 19 1/20 Dg65 32 牛站四社机井管灌工程 628 90 439 63 4241 4 57 1/20 Dg65 合计 10000 17350 81483 109 1086 2/47 2 6 农业措施 项目区规划改良土壤0.68万亩,布置机耕路5.5km,旱作农业技术推广0.15万亩,其中,小麦0.1万亩,玉米0.05万亩。 6.1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土壤内在属性和外界环境的统一。要培肥土壤,要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应从改造土壤环境条件和土壤属性这两个方面入手。培肥土壤肥力的途径,就是在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进行生物改土、增肥改土、耕作改土等措施,定向培肥土壤,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争取旱涝保收的战略性措施。 6.1.1深翻深耕,改善土层结构 在项目建设期内,深翻土壤1,2次。 6.1.2排渍排盐,改良土壤成分。 建立完善排灌渠分开。治理后的渍碱害田内,地表不再积水,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土壤盐分基本排除。 6.1.3科学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6.1.4进行新肥料、产品的引进推广。 增施全元稀土微肥、生物活性稀土微肥,会使普通磷肥的利用率提高一倍以上,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土壤改良有机肥、土壤改良液体肥、全元稀土微肥、生物活性稀土微肥和生物钾肥,同时应用土壤改良增效剂、抗旱剂、保水剂、秸杆腐熟剂,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 6.1.5组织实施 1、2007年9,10月组织进行技术培训,并通过理论教学和现场培 1 训相结合,使学员确实掌握农业施肥增产耕作新技术。 2、由镇、村行政负责,县农业综合开发专家组技术负责,通过双轨承保机制,适时完成改良任务。 6.2机耕路设计 6.2.1布局 1、田间道路由支道、间隔条田路等组成。 2、支道:按照机耕路独有的特性,满足农耕机具顺敞通行,既能通向田间又能通向主干道。布置机耕路5.5km,按农二级路标准设计: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 6.2.2横断宽6.0m,高出地面0.3m,路面宽4.5m,上铺0.2m厚的天然砂砾层。 6.2.3施工: 1、由项目镇组织招投标施工。 2、土方开挖、夯填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办法。 3、规划路段有部分为新修,有部分为现有0.7,1.2m宽的小路,新夯填土与旧路基结合时,在结合部开挖台阶夯填,以增强路基整体性与稳定性。 6.3旱作农业技术推广 6.3.1推广面积0.15万亩,其中,小麦0.1万亩,玉米0.05万亩。 6.3.2技术措施: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农艺、覆盖、生物、工程和农业化学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协调配合土、肥、水、光和热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利用雨水的措施上做文章,提高对降水的利用率。 2 1、引进良种。引进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 2、调整布局。不同作物需水差异很大,要根据作物特点,正确处理粮食作物内部结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用地与养地作物的关系,建立相互促进、综合发展的动态平衡。 3、培肥地力。肥力足的土壤,团粒结构好,蓄水保肥能力强,抗旱增产。据研究,肥力高的土壤,每生产0.5kg小麦,只需0.7,1毫米雨水。培肥地力主要靠增施农家有机肥,并与化肥配合施用,建立用养结合的轮作制度,以便有效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调节并改善土壤水旱状况。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实行玉米与中药材(如柴胡、冬花等),小麦与豆类、中药材等作物间作套种,获得增产。 4、蓄水保墒。 (1)“四随”耕作。在前茬作物成熟后,实行随收获,随灭茬、随耕、随耙,保湿纳墒。 (2)播前镇压,起到提墒和保墒作用。但盐碱地不宜镇压,以免返碱,造成危害。 (3)中耕蓄墒。农谚“伏里划破皮,胜拟秋后犁一犁”、“冬耕冻垡,胜似肥茬”,道出了耕作的保墒增产作用。 (4)顶凌耙耱。早春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蒸发量增大,顶凌耙耱,可起到增温保墒碎土的作用。 5、抗旱播种。主要有:(1)抢墒播种;(2)趁雨抢播;(3)提墒播种;(4)造墒播种;(5)借墒播种;(6)深播盖。小麦播期,冬小麦在立冬前40天左右播种,春小麦在春分前播种,玉米在4月中、下旬播种。 3 6、地膜覆盖。在旱地实竺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提墒保湿、抗旱、增温有显著作用,近年来推广的地膜穴播玉米、小麦膜侧沟播、一膜两用等新型实用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7、抗旱保水剂应用:用抗旱保水剂拌种:每10kg种子加0.4,0.6kg保水剂,先将种子用水充分湿润,然后将保水剂(拌和剂)与等量细土混合,与种子充分搅拌使其均匀地黏在种子上,拌种后即可播种;保水剂施入土壤;每亩用保水剂1.5,2kg,与农家肥混合均匀,然后穴施或条(沟)施到土壤中,与土壤混合均匀。 4 7 林业措施 加强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是为高标准农田提供生态屏障。围绕中低产田改造,重点搞好500亩农田防护林建设。 7.1布局与树种 按照田、林、渠、路配套的原则,在项目区内沿机耕路营造农田防护林,树种采用国槐、刺槐、侧柏,株距2m。 7.2时间安排 2008年春季栽植。 7.3技术要点 1、整地:在机耕路两侧外边坡度0.75m处按株距2m开挖直径0.6m、深0.4m的圆形坑. 2、苗木起运: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顶芽饱满的优质壮苗,起运时要先蘸浆包装,防止根系外露,以免苗木失水,确保质量。 3、苗木栽植:要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方法,做到苗正、根展、踩实、浇水,避免人为造成苗木的生理干旱。起苗、运苗、栽植全过程不超过两天,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7.4施工管护 由镇、村组织项目区农民栽植,树木按照地块归属由相应的农户管理,保证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达到85%以上。 5 8 科技措施 8.1技术培训 8.1.1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设计为:《现代农业实用节水技术》、《小麦、玉米微肥、抗旱保水剂应用新技术》、《土壤深松应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玉米旱作双种双千技术》、《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8.1.2培训方式:授课人员由农业、水务、农机、林业等行业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授课。同时邀请省、市知名专家进行讲授。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际和季节要求,进行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采用培训班与田间地头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共举办10期3000人次。 8.1.3培训对象:项目区干部群众和农民技术员。同时,印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问答》和前述技术培训资料6万份。 8.1.4、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为搞好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优势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更快更好地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陇西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要求,结合陇西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党的十六大精神,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动员和利 6 用各种科技德育资源,开展多层资助、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就人才资源。 2、目标任务 (1)培训方法:培训由乡镇组织学员、安排培训地点,由市农技站牵头、县农技中心负责培训。一是培训与农业生产周期相结合,每班学员按照农时季节生产周期,每周期集中培训一次;二是集中面授与学员自学相结合,学员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的特长和自家的生产经营开展自学与实践;三是现场技术咨询,指导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教员和实习教员要亲临实习基地,在学员实习过程中,边讲解、边指导、边实践;四是声像教学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科技实用光盘,在种植、养殖培训基地现场播放,使学员先掌握操作技术要领,做到胸有成竹,然后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习效率;五是学员互相交流与现场技能演示相结合,在每周期培训结束时,以班为单位,评选出优秀学员,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技能现场演示,与全体学员进行交流,互学互助;六是理论培训、实践操作与考试、考评相结合,每期培训结束时,由项目办公室统一组织考试,对成绩优异的学员给予表彰,以典型带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计划 根据农时季节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行培训。一是在项目实施区和建设期内,对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典型科技示范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达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每户 7 有1人掌握2项以上先进实用技术。二是对从事小麦、玉米、大葱、辣椒、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的农民进行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 (3)培训目标任务 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技能,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觉悟的农科户,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保证。具体任务是:培训3000人次以上,在通安镇建一处科技培训基地,使项目区农民每人掌握1,2门农村科技实用技术。 3、保障管理 (1)为了使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县上成立了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培训小组,行政领导小组由项目镇镇长担任组长,技术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农技站站长任组长、县农技、水利、水保、林业等方面的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技中心,农技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 (2)为提高全县科技培训工程重要性的认识,项目成员单位要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一是通过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报道;二是编印简报、简讯、动态等;三是通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现场会等形式进行宣传。 (3)师资配备 项目办公室要从农业系统、农业职业学校,省地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乡镇,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熟悉农村、农民教育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专家以及具有丰富实 8 践经验的农民技术员、技术能人、专业户、科技示范户,聘请为培训教师。 8.2示范推广 8.2.1示范内容及地点: 在马头川村进行无公害大葱生产示范0.1万亩;在通安村进行无公害辣椒生产示范0.1万亩;在高阳村进行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0.1万亩。 8.2.2示范品种 1、章丘大葱一“陇丘一号”,其特点是高产抗病,品质好,外型美观,葱白长而整齐,亩产在5000,7000kg。 2、省农科院培育的陇椒5号、6号,其特点是高产抗病,品质好,外型美观,最高新加坡产可达4000kg。 3、甘肃陇西黄芪,其特点是抗病,耐旱,商品性高,高产优质,一般亩产可达300kg。 8.2.3技术措施:见“大葱生产技术规程”、“辣椒生产技术栽培”、“黄芪生产技术栽培”。 8.2.4大葱无公害生的示范实施方案 1、目的意义 大葱在陇西县种植历史悠久,为传统优势农产品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菜子、首阳、巩昌等乡镇。大葱以假茎、嫩叶为食用部分,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具有增进食欲、开胃消食和杀菌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具有“绿色杀菌剂”的美称。它不但产量高、适 9 应性强、营养丰富经济效益好,而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葱在菜子镇的十里铺、二十铺等村明显形成种植优势,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同时暴露出上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只注重产量的提高,对质量重视不够,尤其是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滥用高毒农药,质量安全指标严重超标;二是良种化程度低,各地自行留种、引种、造成品种多、杂乱,主栽品种不明,品种退化;三是没有一个标准的种苗及种籽繁育基地;四是病虫害监测和质量检测技术滞后;五是供应周期短,达不到全年供应目的,价格徘徊不前等等,成为制约陇西大葱发展的瓶颈。这就迫切需要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以保证其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故在项目区示范推广无公害大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无公害为目标,把大葱生产作为发展地方农业产业化的先导产业和振兴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依靠科技,调整布局,优化结构,规模经营,建设高标准示范点和商品基地,使产品按照“优质、营养、安全、特色”的需求升级晋档,推进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 3、建设思路及总体目标 在马头川村进行无公害大葱生产示范0.1万亩。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创建无公害大葱生产示范。同时积极发展 10 和壮大大葱种植协会,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和完善服务机制,建成供种、生产贮藏、销售、示范、培训、科技咨询、技术指导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大葱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加强同国内外相关企业的横向联系,达到不断创新、创优、发展壮大,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交通便利,区内现有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市场贸易活动。 大葱耐寒抗热,适应性强,高产耐贮,且适于排开栽培,均衡供应市场需求,春、夏、秋三季以青葱上市,冬季除食“干葱”外,还可进行保护地栽培生产鲜葱。 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该项目由县农发办主管,县农技中心实施。县农技中心作为全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0人,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重点农业建设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当地土专家和技术人才,能够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完善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体系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5、项目进展及任务安排 2008年3月—4月,完成方案制定、品种引进、育苗基地建设; 2008年5月—6月,完成示范面积落实,技术宣传培训; 2008年7月—8月,完成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 2008年9月—10月,田间管理; 2008年11月—12月,总结验收。 11 6、主要措施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县上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责任小组,行政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落实应用。技术责任小组负责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示范规划,完成有关试验研究,技术培训等工作,并负责项目及各专题研究总结报告。 (2)项目突出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两大方面,突出已有技术集成应用和新技术开发,注重农业生产实际和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群众和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规范化实施试验研究,标准化实施定型推广技术,创造性开发新技术。 (3)强化项目宣传,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入户率。推广方法上,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的技术培训,保证项目每社一个技术员,每户有个科技明白人,在播种、管理、防病的关键环节,驻乡农技干部,乡站人员都要深入田间地头,巡回现场,指导培训,促使项目技术入户率达到100%。 8.2.5辣椒无公害生产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1、目的意义 辣椒作为传统特色优势蔬菜,在我县种植历史悠久,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其生产为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县辣椒品种主要以牛角型大中果型品种为主,生产的鲜椒以果大、肉厚、质优、色鲜、味美及耐贮运而著称,种植方式以地膜覆盖为主,日光节能温室、大棚秋延后和 12 春提早栽培面积正在日益增加,随着市场的牵动,目前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产品远销湖南、青海、甘南、临夏等地,涌现出一大批种植辣椒年收入上万元的农户和人均一亩以上辣椒的村社。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农产品准入制度的推行,我县辣椒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著,种植品种单一、产品的无公害优质化生产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研究成为当前制约我县辣椒生产的重要因素,面对全县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我县这一传统特色产业,使其为我县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当前我县辣椒生产急待解决的问题。该项目的实施,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辣椒优良品种陇椒1、2号,通过在生产示范区示范种植,将解决我县辣椒品种单一问题,进而引导周边农户进行无公害标准化操作,以促进其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2、项目主要技术内容 (1)基地建设。在通安村建立无公害辣椒基地0.1万亩。 (2)引进新品种。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实际,主要引进适宜当地种植的陇椒1、2号两个辣椒品种。 (3)无公害农药筛选。引进适宜的生物农药制剂,无公害高效低残留农药(可湿性粉剂、烟雾剂)、生长调节剂进行拌种、浸根、大田预防和防治,从中筛选出防治辣椒蚜虫、疫病、疮痂病的待效无公害农药,从而保障无公害生产的顺利实现。 (4)制订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印发宣传资料,做到示 13 范区内种植户户均一份,同时在播种、管理的关键阶段进行现场培训。 (5)规范市场。在项目区规范农药、种子经销部,制定管理法则,明确处罚细则,并印发通知严禁在基地内向菜农销售高毒、高残留和剧毒农药。 3、主要技术措施 地膜栽培 (1)起垄覆盖:直播栽培膜可用70?或120?。70?膜种2行,120?膜种3行,垄间距为100?或150?,穴距35?。每穴两株,旱地为平作,水浇地垄高8,12?。 (2)基肥:亩施农家能5000kg,磷二铵40kg。 (3)播种:4月上、中旬直播,播前种子选择晴日晒种2,3天,然后温烫浸种15分钟,随后点播,每穴6,8粒种籽,播深1?,用洗净河砂封口。 (4)管理:六椒坐稳后浇第一次水,要少水勤浇,不能大不漫灌,阴天下雨前不能浇,应在睛天上午浇水为好。 (5)病虫害防治:严格按照农业部、卫生部颁发《农药使用规定》和A级食品可限制用的农药使用量的标准执行。 ?蚜虫:选用200-300倍抗毒剂1号,第10天喷1次,连喷2,3次。 ?疫病:选用质量浓度200毫克/升的农用链霉素或4000,5000倍的新植霉素防治。 4、组织措施 14 (1)行政推动,技术带动。由于本项目规模大,为保证其顺利实施,县上成立行政领导小级和技术责任小组,行政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落实应用。技术责任小组负责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示范规划,完成有关试验研究,技术培训等工作,并负责项目及各专题研究总结报告。 (2)强化项目宣传,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入户率。推广方法上,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的技术培训,保证项目每社一个技术员,每户有个科技明白人,在播种、管理、防病的关键环节,驻乡农技干部,乡站人员都要深入田间地头,巡回现场、指导培训,促使项目技术入户率达到100%。 8.2.6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1、目的意义: 中药材是陇西的一大优势经济作物,特别是黄花、党参、甘草、柴胡产销量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具有一定地位。但是,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是中药由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药材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因而,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是推动中药材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措施。 2、实施时间: 2007年5月至10月底。 3、任务指标: (1)基地规模:在高阳村各建立1个1000亩黄芪、甘草规范化种 15 植示范点。 (2)主要技术指标:良种应用率达100%:种苗统供率达30%;配方施肥率达80%。 (3)经济指标:通过标准化种植,黄芪亩产达250kg,较基础产量增加50 kg/亩,等级和一级出成率达到60%;甘草亩产达300 kg,较基础产量增加50 kg/亩,等级和一级出成率达到60%以上。 4、实施内容: (1)筛选地块,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选3年内未种植黄芪、甘草的地块,施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允许使用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有机复合肥料)、无机(矿质)肥料和叶面肥料等商品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有机氮与无机氮施用比例为1:1,大约厩肥1000 kg加尿素20 kg。 (2)引用良种:项目实施区全部引种蒙古黄芪和马拉尔甘草。 (3)科学防治病虫草害:优先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如生产中实施必须运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允许使用的农药进行防治。 5、保证措施 (1)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责任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项目突出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推广两大方面,突出已有技术集成应用和新技术开发,注重农业生产实际和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群众和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规范化实施试验研究,标准化实施定型推广技术,创造性开发新技术。 16 (3)强化项目宣传,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入户率。推广方法上,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的技术培训,保证项目每社一个技术员,每户有个科技明白人,在播种、管理、防病的关键环节,驻乡农技干部,乡站人员都要深入田间地头,巡回现场、指导培训,促使项目技术入户率达到100%。 9 工程管理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后,县农发办和项目镇要将项目建设批文、实施方案、施工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施工图及各种文件、统计资料整理归档成册。项目镇要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管理”、“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 17 建立健全各项运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落实管护费用,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9.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农业综合开发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严格。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镇党委、镇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包村负责人、项目区村党委书记、村主任为组员的农业综合开展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全镇农业综合开发进行总体规划,组织协调实施。 9.2严格项目管理,狠抓任务落实 一要坚决实行资金公示制、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切实提高项目和资金的透明度,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效益。二要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单位要严格执行财政资金“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报账基础工作,规范资金报账支付程序,严格审核各种工程支出、招标承包合同、原始凭证、工程验收单等附件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三要严格报账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在资金使用上要始终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先建设,后报账,整个报账过程要坚持以合同为依据,以工程质量与进度为标准,以多方签字相互制约,达到资金报账与工程紧密结合,保证资金的使用准确。四要加强项目实施监督。实行项目完成进度和质量情况监测报告,加强日常监督,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五要创新农民筹资投劳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暂行规定》,要以“农民要 18 办”为前提,采取“一事一议”的民主方法,征求和听取农民的意见,不强迫命令。六要强化项目建成后移交管护机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后,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确定管护主体,办理移交手续,组建管护队伍,制定管护措施,落实管护经费,靠实管护责任,同时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管护,坚持建管并重,保证竣工项目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9.3加强项目宣传,搞好团结协作 项目区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主体,也是农业综合开发最主要、最直接的受益者,镇、村干部要对项目区农户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宣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扶持政策,宣传项目区农民群众对项目建设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宣传,让农民群众自觉克服困难,服从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和调度,积极投工投劳、筹集资金,让农民群众真正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9.4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加强建后运行管理工作 项目建成后可交由通安水管所管理,进行日常的管理运行维护和水费征收,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编制原则和依据 10.1.1编制依据: 1、省水利厅(1992)15号文:《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概)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以下简称(92)标准。 2、省水利厅(1992)15号文:《甘肃省水利水电初步设计估 19 算编制办法》以下简称(92)编制办法。 3、省水利厅(1995)19号文:《关于颁我省水利水电工程(费用标准)补充的通知》以下简称(95)通知。 4、省水利厅(1998)11号文:《关于颁我省水利水电工程(费用标准)中有条款修改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98)通知。 10.1.2定额依据: 1、建筑工程 采用省颁布(96)《甘肃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估算定额》,缺项 部 分采用(2001)市政定额予以补充。 2、设备安装工程 采用水利部(93)(中小型)《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3、工资标准 执行省水利厅(92)标准及省水利厅(95)通知和(98)通知。 4、进入工程单价的各项费用 (1)其他直接费:执行省水利厅(92)标准基本直接费的4%。 (2)间接费:执行省水利厅(92)标准及补充规定,按小型水利工程取费标准取费。 (3)计划利润:执行省水利厅(92)标准,该项费按接费与间接之和的7%计算。 (4)税金:执行省水利厅(92)标准及省水利厅(98)通知,该项费按接费与间接、计划利润三项之和的3.22%计算。 20 5、基础工资 (1) 人工工资 依据(92)标准及补充规定。土方工程:按五级正工资标准计算,为15.29元/工日。石方工程:按六级正工资标准计算,为16.27元/工日。砼:安装工程和机械台班中的人工工资,按七级正工资标准计算,为17.25元/月。 (2)设备材料预算单价 设备费用采用生产厂家出厂价加运杂费.材料按2005年第三季度的市场综合价以及各生产厂家的挂牌价另加运杂费、采购保管费为到工地的材料预算单价,运杂费仍执行甘交运(1990)9号文规定。 #水泥:采用武山水泥厂提供的价格。运至工地90Km,32.5出厂 #价为280元/t,42.5出厂价为300元/t。 其他材料在县物资部门或市场采购,平均运距为55Km,汽车运输至工地。装卸费5元/t,采购保管费2.5%。 砂石料:根据砂石料场价格加汽车运输运费到工地的价格。砂 33子购买价为30元/m,运距30km,砂子综合价为55.73元/m;石子 33购买价为30元/m,运距30km,砂子综合价为56.53元/m。 (3)风、水、电价格 33风:采用一台油动移动式6m/min, 空压机风价为0.13元/m。 电:采用以外购电网电价占95%,自发电价占5%〔甘价工(2003)〕72号文电价为0.598元/kmh;自发电价选用一台30kw柴 21 油发电机发电,其价格为1.64元/kmh。 3 综合电价=0.598*0.95+1.64*0.05=0.66元/m。 3水:渠首部分:选用一台17kw离心水泵,其价格为0.50元/m, 3管线部分:拖拉机运水,平均运距为10km,其价格为4.26元/m。 施工机械台班费:执行(96)估算定额,按(98)通知将一类费用小计乘以1.15调整系数。 10.1.3其它费用:执行省水发(2002)68号《甘肃省以工代赈小型水利工程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以下简称(68)标准。 1 建设管理费: ?建设单位经常费: 执行省水发(68)标准按建安工程的1.5%计列。 2 勘测设计费:执行省水发(68)标准按建安工程的3.5%计列。 3 其它: (1) 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费: 执行省水发(68)标准按建安工作0. 1%计算。 9.1.4 基本预备费: 执行省水发(68)标准按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数的10%计列。 10.2估算指标 本工程水利措施总估算投资44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303.37万元;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投资30.2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投资 22 38.74万元;临时工程投资12.31万元;其他费用19.93万元;基本备费40.45万元%。 工程总投资为570万元。其中: 1、水利措施:投资445万元,占总投资的78.08%。 2、农业措施:投资76万元,占总投资的13.33%。 3、林业措施:投资15.3万元,占总投资的15.3%。 4、科技措施:投资34万元,占总投资的5.91%。 10.5资金筹措 项目估算总投资57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资金300万元,省市财政配套资金90万元,陇西县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120万元。 附:估算表 1. 总概价算表,见表一。 2. 建筑工程估算表,见表二。 3.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见表三。 4. 金结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见表四。 5. 临时工程和其它工程估算表,见表五。 6.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见表六。 23 24 11 经济评价及水价计算 11.1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 11.1.1 工程任务、规模及实施计划 规划管灌面积10000亩。新建和维修机井13眼,埋设1.0MPaPVC压力管道17.35km,埋设0.6MPaPVC支管81.5km,新建蓄水池34座800m3,新建检查井109座;修建机耕路5.5km,改良土壤0.68万亩,推广小麦、玉米旱作农业技术0.2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00亩,示范推广大葱、辣椒、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技术0.3万亩。 本工程估算总投资570万元。根据工程规模及管理运行计划,水管所劳动定员计划为6人。 按照项目建设计划,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 11.1.2 经济评价的依据及原则 ?评价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规字【1996】608号) (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 主要参数 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折现率采用12%。 ?评价的原则 由于该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经济评价按国民经济评价进行。 25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该项工程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计算国民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从国民经济角度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11.2 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应从国家的角度,采用影子价格,分析计算项目的全部费用和效益,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11.2.1费用计算 项目费用包括工程投资和年运行费。 ?投资计算 本工程总投资570万元。投资按建设期当年年初一次性投入。 ? 年运行费计算 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日常维修及岁修费、管理费、其它费。 折旧费、大修理费按形成固定资产原值的百分数提取,根据《水利工程经济规范》规定。 ?折旧费率按2.5%计取为14.5万元。 ?大修理费率按0.5%计取为2.85万元。 ?日常维修及岁修费费率按大修理费1.0%计取为0.03万元。 ?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工资附加、办公费及其它行政开支费用等,工资及工资附加每人每年按8000元计算(管理人员6人),则年管理费为4.8万元。 26 ?动力费:动力费总容量为420.5Kw,考虑负荷组成每年按2.5个月计,每天运行20小时,电价0.20元/kwh,则年动力费为12.6万元。 以上五项合计可作为设计水平年年运行费。共计34.78万元。 11.2.2 经济效益计算 农业灌溉效益按有、无项目对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可获得的总产值为145万元。 上述设计效益在第一年达到设计水平年50%,第二年达到设计水平年100%。 11.2.3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 计算条件设定 (1) 经济分析期的确定,本 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承包1园林工程施工准备消防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水电安装文明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期1年,经济计算期25年。 (2) 基准年的确定,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计算基准年选在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基准点为年初。 ?经济分析指标计算 社会折现率依据《水利建筑项目经济评价规范》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取12%,经计算各项经济评价指标如下: (1) 经济效益费用比 EBCR=1.25 (2) 经济净现值 ENPV=226万元 (3) 经济内部收益率 EIRR=16.2% 现金流程计算见表11-1。 27 现金流程计算表 表11—1 单位:万元 投资(一) 年运行费(-) 效益(+) 年份 折算因子 净现值累计 原 值 现 值 原 值 现 值 原 值 现 值 -1 1.12 570 638.40 -638.40 1 0.8929 34.78 31.05 72.5 129.46 -539.99 2 0.7972 34.78 27.73 145 115.59 -452.12 3 0.7118 34.78 24.76 145 103.21 -373.67 4 0.6355 34.78 22.10 145 92.15 -303.62 5 0.5674 34.78 19.74 145 82.28 -241.08 6 0.5066 34.78 17.62 145 73.46 -185.24 7 0.4523 34.78 15.73 145 65.59 -135.38 8 0.4039 34.78 14.05 145 58.56 -90.87 9 0.3606 34.78 12.54 145 52.29 -51.12 10 0.3220 34.78 11.20 145 46.69 -15.63 11 0.2875 34.78 10.00 145 41.68 16.05 12 0.2567 34.78 8.93 145 37.22 44.34 13 0.2292 34.78 7.97 145 33.23 69.60 14 0.2046 34.78 7.12 145 29.67 92.16 „ „ „ 145 „ 25 34.78 2.05 145 8.53 0.0588 合计 570 638.40 869.5 272.78 145 1137.26 226.07 评价指标 效益费用比B/C= 1.25 经济净现值= 226.07 16.20 EIRR= 1 11.2.4 国民经济评价 从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指标分析,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1.25,大于1.0;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6.2%,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 为226万元(Is=12%时),大于零。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11.3水价计算 本工程年运行费为34.78万元,年供水量25.7万m3,成本水价为1.35元/ m3。 1 12 结论与建议 12.1结论 1 项目可行性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和甘肃省有关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要求,产品市场广阔,技术先进合理,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显著,投资方向正确,项目是可行的。 2、社会效益 (1)项目区水利设施的配套完善,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实施后,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可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产业化进程,为农村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 3、生态效益 项目工程建成后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天上水三水联合运用,改善了水环境,尤其是土壤水和地下水环境,使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不仅改善当地小气候,而且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 。 综上所述,实施本项目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 12.2 建议 基于上述评价,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审批立项,落实起动扶持资金,争取尽早实施。 3 附表一 工程特性表 设计指标 序号 名 称 单 位 备 注 一、 工程规模 1、 灌溉面积 亩 10000 2、 工程等级 ?等小,2,型 二、 泵站 21、 泵房 座/m 13/130 建筑面积 2、 机井 口/m 13/260 3、 压力管线 条/m 1/1480 0.6 MPa 4、 泵站装机 座/kw 13/153.5 35、 机井出水量 M/h 1896 36、 设计提水流量 M/h 1156.5 3三、 蓄水池 座/m 34/800 四、 灌溉管道 1、 压力管道 条/m 32/17350 1.0 MPaPVC 2、 支管 条/m 81483 0.6 PaPVC 3、 塑料软管 m 2000 0.2MPa 五、 社经 1、 总耕地 亩 30063 2、 山台地 亩 15850 3、 川地 亩 12065 4、 人口 人 12025 5、 人均耕地、人均川地 亩 2.5 人均川地1.0 六、 工程投资 万元 570 1、 水利措施 万元 445 2、 农业措施 万元 76 3、 林业措施 万元 15.3 4、 科技推广措施 万元 34 七、 经济评价 1、 效益费用比 1.07 2、 内部回收率 % 13.98 3、 经济净现值 12 2 附表二 项目区主要情况统计表 耕地(亩) 村名 户数(户) 人数(人) 劳力(人) 小计 山坡地 旱川地 水地 中低产田(亩) 古城村 653 2800 1371 6947 4138 2809 1291 通安村 736 3091 1546 7738 4637 3101 1416 马头川村 571 2575 1199 7321 4737 2584 1727 高阳村 789 3559 1657 8909 5339 3571 300 2367 合计 2749 12025 5773 30915 18850 12065 300 6800 1 工程投资估算表 附表三 单 单 价 合 计 占总 序号 项 目 名 称 数 量 位 (元) (元) 投资比例, 一 水利措施 445 78.08 二 农业措施 76 13.33 改良土壤 万亩 0.68 70.00 48 1 机耕路 5.5 30000.00 17 2 km 推广旱作农业 万亩 55.00 8 3 0.15 管理费 , 5 72.35 4 4 三 林业措施 15.3 2.68 1 防护林 万亩 0.05 300.00 15 管理费 , 2 15.00 0.3 2 四 科技推广措施 34 5.91 科技培训 人次 3000 60.00 18 1 示范推广 万亩 0.3 50.00 15 2 管理费 , 2 33.00 0.7 3 合计 100.00 570 1 2 2.5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1、农业综合开发与环境治理并重。 2、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注重效益。 3、农林水科技措施并举,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4、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与调整种植业结构并举,开发特色产业。 5、投入资金和投工投劳紧密结合。 6、镇上和部门全力配合,村社组积极联动,少花钱,多办事。 3 7、按照项目要求,结合项目区人多川地少的实际,因地制宜。 2.7项目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7年1月开工建设,年底完成建成任务。 4
本文档为【陇西2008农经建议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9-04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