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皋陶与皋陶文化

论皋陶与皋陶文化

举报
开通vip

论皋陶与皋陶文化论皋陶与皋陶文化 关键词:东夷少昊皋陶獬豸九德五教五刑九亲 本文要点:本文分两大部分论述了皋陶和皋陶文化的相关话题,较为系统地总结说明了有关皋陶和皋陶文化的相关问题和疑问,并就如何弘扬皋陶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皋陶和皋陶文化,这是一个庞杂而又有趣话题,学界和地方文化史研究者一直对其极感兴趣而又有些争议。关于这个话题,笔者仅就自己平素学习所得尝试着作自己肤浅的归纳。不足和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期方家学者不吝赐教。 一、论皋陶 皋陶,究竟为何?这是一个一直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概其要,其争论情况,大致可以...

论皋陶与皋陶文化
论皋陶与皋陶文化 关键词:东夷少昊皋陶獬豸九德五教五刑九亲 本文要点:本文分两大部分论述了皋陶和皋陶文化的相关话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较为系统地总结说明了有关皋陶和皋陶文化的相关问题和疑问,并就如何弘扬皋陶文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皋陶和皋陶文化,这是一个庞杂而又有趣话题,学界和地方文化史研究者一直对其极感兴趣而又有些争议。关于这个话题,笔者仅就自己平素学习所得尝试着作自己肤浅的归纳。不足和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期方家学者不吝赐教。 一、论皋陶 皋陶,究竟为何?这是一个一直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概其要,其争论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况:一为人,即东夷集团少昊部落皋陶氏族部落的著名首领,皋陶是也。以为人者,若《尚书?虞书?皋陶謨》与司马迁《史记》之《五帝本纪》、《夏本纪》等是也。此皋陶,乃是活生生的大活人,是“上古四圣”之一,东夷集团著名首领之一,唐玄宗曾册封其为“德明皇帝”,皋陶为营建古老六安的始祖;其次为兽,即怪物也。以为怪物者,若荀子《非相》与刘安《淮南子》,他们认为:“皋陶”乃“马喙而喑”、“状如削皮之瓜,肤呈青绿之色”之怪物;再次为物,即鼓木或皋鼓是也。以为鼓木皋鼓者,若《周礼?考工记?恽人》之“恽人为皋陶。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是也。清代朴学大师孙诒让《正义》便释之为“此工主治革以冒鼓,又兼为鼓木。”这里的“鼓木”便是前面《周礼?考工记?恽人》所引文字中所说的“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之物。 我们认为:后二者纯属神话之类,属于另一类讨论话题,本文以第一说较为可信,故为之说。 (一)、皋陶的族属 皋陶,何所人也?皋陶是人,此已为古往今来诸多学者研究定论。皋陶,是“上古四圣”之一,东夷集团少昊部落著名部落首领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谋臣和智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司法鼻祖。他辅佐大禹,历尧舜禹时代,功莫大焉。同时,皋陶又是少皞氏集团南迁后形成的“淮夷文化”中重要的族团首领之一,更是营建古老六安(即“皋城”)的历史之祖,后来的六安历史由此承袭发展而来! 刘和惠先生在《皋陶初探》一文中指出:“皋陶,传说出于少昊,偃姓。此说最早见于《世本》。《世本》系先秦文献,已佚。清人雷学洪《世本校輯》云:‘皋陶出自少昊,其后为六,偃姓;庭坚乃出颛顼,其后为蓼,姬姓。二国之姓,并详见《世本》’近人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中,将皋陶氏族归之于东夷集团。”对于前人所议,刘先生颇以为然(详见《皋陶与六安(第一集)》)。 何光岳先生《皋陶与六国的源流和迁徙》一文就“少皞氏的名称与地望、皋陶的名称与地望、伯益的名称与地望、皋陶之后的六国”等问题进行了详尽充分的论证,何先生通过对少昊、皋陶和伯益的名称和地望的论证,详细地说明了皋陶的族属当属于初民社会时期东夷集团的少皞氏(少昊)族团,并大致指出了皋陶部落当时向南迁徙的路线。 何先生指出:“当皋陶为舜帝理官时,为便于帮助他(舜)治理国事,便迁到今河南偃师县一带,这里汉代有皋繇祠,西周时有尸乡(即夷乡)也证明皋陶曾到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刘人败王城之师于尸氏。’杜预注:‘尸氏在巩县西南偃尸城。’是偃师系偃尸的转音,而偃尸即偃夷,古文尸即夷。夏帝芬三十二年,商侯由商丘迁到偃师,叫作西亳,正因这里曾是商的同族皋陶的居留地,才有条件可作商都。《战国策?晋策》云:‘分地必取成皋。’汉置成皋县,在今荥阳县西,这里与偃师相邻,亦系皋陶活动过偃师得名。” 进而,何先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来皋陶又南迁至今郾城县,《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说是‘古郦子国,汉置郦县。’《左传?定公四年》‘诸侯盟于皋鼬。’杜预注:‘繁昌县东南城皋亭是也。’今偃师县北三十里有地名浩油,与皋陶转音,童书业也认为:‘偃师似亦古燕国之一支。’皋陶由此再向东南迁于六,即今天六安。可能因戎夏族首领势力禹的势力强大,而退避到淮水流域。”这其中的“退避到淮水流域”,其所指就是有的学者后来所说的最后形成的“淮夷文化”部落之一。 何光岳先生通过“尸乡即夷乡”的“夷”字转音,说明了皋陶即“夷人”,“尸乡”即“夷乡”,即因皋陶曾经到此而得名,这说明了皋陶的族属是“夷人”,东夷即鸟夷。皋陶,“夷人”也!皋陶属于东夷集团少昊族团,何先生并由此勾画出皋陶部落向南迁徙的大致路线图。 此外,龚维英先生在《论东夷族团的分化及皋陶族的南迁》一文中也论及此事颇详(详见《皋陶与六安(第一集)》)。 (二)、皋陶其人其事 关于皋陶其人其事,古往今来,论述极多,而今人论述则更为详尽了。 1、皋陶其人: 皋陶(gāo yáo),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偃人(今山东曲阜一带),我国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见图1)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死后葬之于六(Lù,入声)。禹据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今安徽六安地区)一带,故皋陶亦被尊为六国始祖,从而由此衍生出后来的六安国及六安的煌煌历史。关于“六”与“六安”,鉴于今日解读现状,笔者在此必须重申的是:请不要轻易将二者混为一谈,更不要把早先的“六”等同于后来的“六安”。其实,“六”和“六安”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而又内涵截然不同的历史词! 皋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贤臣智者,传说他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于天下。 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当时天下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2、皋陶其事: 皋陶一生历尧舜禹时代,为大理、做辅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司法官。他一生贡献颇多,概括而言,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刑典 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是由皋陶制定的。传说皋陶当时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天下。 《狱典》归纳了偷窃、抢劫、奸淫、杀人等多项犯罪的轻重,给予不同的量刑,并指出杀害同伴就得服法而不在于用刑的法理。 东汉学者王充《论衡?是应》有记载,说汉代衙门里供奉皋陶像、饰獬豸图,后被传神话为“狱神”。 皋陶所创制的法律,极有逻辑,比如“五典五惇”、“五刑五用”、“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等,且言简意赅,比如“昏、墨、贼,杀”等。所谓良法,不仅要有好的内容,更要有好的逻辑;立法过程中,要注重内在逻辑,强调其概括性,使得法律疏而不失,简便易行。这正是皋陶在法律上的成功之道。皋陶所言立意高远,皋陶所行正大光明,言行高度统一,所以民才信服。 皋陶是古六国的始祖,同时还是徐国国君的祖先,并且是古代东夷集团少昊族团的著名首领之一。蓼国国君也有可能是皋陶的后裔。山西省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又名皋陶村,就是以皋陶的官称和名字同时命名的村子,这种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极为少见。 (图2) 史书有“皋陶卒,葬之于六。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帝王世纪》)“繇,封之于皋,卒崩于皋。”(《钦定四科全书》)故六安古称皋城。皋陶墓(见图2)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辞典》。皋陶封地英、六,位于今六安、英山、金寨、霍山一带。皋陶后裔聚集于封地和舒城、潜山、庐江、巢县、霍邱、怀远、灵璧、泗县、凤台、亳县,广布于全国各地,仅今江苏省盐城市现在的偃姓人家,就有2000多户。 现在皋陶英灵归宿之地的皋城子孙们,已把古皋城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并重修了皋陶墓。我们祈盼皋陶陵园早日建成,让高大威严的皋陶石雕像高耸入青天,屹立在人工天河的岸边,成为体现新皋城文化品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成为六安向世人展现皖西皋陶文化的一道亮丽彩虹! (2)公正执法 皋陶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舜曾任命禹担任司空。治水的时候,禹万分辞让,推荐稷、契和皋陶担任这一职位。但是舜还是把这一职位交给了禹。舜对皋陶说:“皋陶,蛮夷侵扰华夏,坏人为非作歹,你就担任 司法官(士)吧。处刑要让人信服,流放罪分为不同等级,而远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你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被赐嬴姓(一说)。其子孙后裔中以官为氏的,称理氏,后逐渐演变成李氏,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就自称姓李。 (图3) 传说皋陶还使用一种叫獬豸的独角神兽来决狱断案。獬豸类似羊,但只有一只角。据说獬豸很有灵性,有分辨是非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郢就会用角去顶触他,无罪则否。(见图3)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因之非常畏惧,于是纷纷逃离,至使当时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他的后代被封于六,英等国。 (3)文化谋略 尧舜禹时期的重大政治措施大多是由皋陶谋划的。皋陶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部活动中所体现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业绩,形成了中国山古时期的文化体系,即皋陶文化。皋陶文化主导着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奠定起国家产生的基础。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亲“九族”,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皋陶的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联盟策略。 皋陶文化的核心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 史籍记载:“帝舜三年,命咎陶作刑”(《竹书记年》)、“皋陶造狱而法律存”(西汉史游《急就章》)。《尚书?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皋陶说:“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尚书?大禹谟》)。由此可见,皋陶刑法是中国最早系统和制度化的刑法,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开端。由此也可见,夏代的“禹刑”,商代的“汤刑”和西周的“九刑”或“吕刑”,都是从皋陶之刑发展而来。皋陶的“五刑”早于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三四百年。因此,皋陶被尊为中国的“司法始祖”。皋陶的法治思想为后世的法制起了典范作用。 皋陶执法严谨,对过失犯罪者尽量宽恕,对故意犯罪或累犯不改者从严惩处,对罪疑者从轻处罚,在杀人的问题上更加谨慎,不伤无辜。他执法公正,“决狱明白”,“听狱制 中”,“五刑五用”,乃至“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他注重教化,“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尚书?大禹谟》)。主张以“法治”辅助“德治”,希望最终实现社会上没有犯罪行为的大治局面。 (4)推施德政 从《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对皋陶言行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皋陶讲道德、勇于担当、公正无私的政治形象;其次,从《尚书?皋陶谟》中,还可看出皋陶以人为本、谦抑、正直无私、民本的形象;从《荀子》、《淮南子》、《牟子理惑论》等,又可以见到皋陶铁面无私,不怒自威的理性法官形象;从《后汉书》、《提牢备考》亦可见皋陶作为狱神而存在;在《左传》三处涉及皋陶的故事中,又可发现人们对皋陶的无尚崇敬和怀念,主要是因为他以德服人,制律简明扼要,执法公平。 皋陶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皋陶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强调君主、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提出为官者要具备三、六、九德。以三德要求于卿大夫,以六德要求于诸侯,以九德要求于天子。以道德处理政务,大臣们就会同德同心,就能使功成业就谋略实现。只有“知人善任”,举用德才兼备、勤政廉政的人,才能治理好天下,才能施恩惠于民。 (图4) 民心之安,取决于君、臣之德。(见图4)“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尚书?大禹谟》)原六安皋陶墓东5华里处有“种德寺”一座(今已毁,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复建中),就是后人为纪念皋陶教化民众播撒仁德种子而兴建的古遗址。“好生之德,治于民心”(《尚书?大禹谟》)。由于皋陶卖力推行德政,身体力行,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生,所以民众宾服他,归附他,怀念他。从而开创了“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大好形势。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修在《咎繇碑》文中评价皋陶:“德齐于舜、禹,道超乎稷、启。”、“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皋陶总揽朝政,谋划了一系列的有关社会制度、习俗、文化等全方位的革新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兴“五教”,创“五刑”,亲“九族”,立“九德”。这些重大举措全都付诸实施,建立了社会正常秩序,加强了部落、部族间的联系和融洽,为国家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皋陶的思想后来被孔子继承和发扬光大,创立了儒家理论学说,成为中国整个封建王朝治国基础理论。关于皋陶文化与儒家的关系,我在《小议儒家学派对皋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叙述颇详,不多赘述。 (5)作耜治水 皋陶作耒耜,为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大禹治水,皋陶“功不在禹下”。《史记?殷本纪》引《汤浩》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皋陶佐禹治水,“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利用法律手段确保治水工程的胜利完成。乃于怀远涂山举行了治服水患的庆功盛典:“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衰公七年》) 淮夷的先民们不仅在农业方面先进于中原地区,而且在手工业中的制陶,生产工具的制造和金属冶炼技术等方面当时也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皋陶高明的谋划和鼎力辅佐,使尧舜禹时代出现了繁荣盛世,迈进了“早期国家阶段”。随之,夏王朝就应运而生了。 皋陶文化,是源于东夷的农耕和礼乐文化,涵盖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皋陶制造的长鼓,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皋鼓”。至今朝鲜仍有一种高脚鼓和小腰鼓,都是皋鼓之类。朝鲜也是东夷的一支,故亦有这种皋鼓。皋陶创制的古龠乐器,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国先生经过多年研究论证,终于解开了古龠斜吹的千古之谜。刘正国先生的古龠乐器和吹奏技艺被国家批准为专利。2001年春,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的“回响八千年”民间管乐音乐会,刘正国先生应邀担任客席独奏。他展示的古龠“斜吹”绝技,将自汉代失传了的皋陶古龠首次重现于大雅之堂。 (三)、“皋陶”一词特殊的文化含义 我们在阅读研究与皋陶相关的历史文献史料时,常会发生这样的疑问和尴尬:一是说皋陶历尧舜禹而辅佐大禹治理天下。尧舜禹时代时间漫长,约在公元前25-前21世纪之间,粗略推算下来,尧舜禹时代即长达四五百年时间。二是传说皋陶活到106岁。设想一下:初民社会,人群衣食不保,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人的寿命自然极为有限。据近期影视史料披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人均寿命也就40岁左右,而作为初民社会衣食艰难的原始时期的皋陶的寿命,我以为是断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字的。 这个狐疑,实则涉及到对“皋陶”一词的准确解读。我始终这样以为:“皋陶”一词,实则包含两重截然不同的特殊文化含义。这是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的一种诠释观点。我在《与皋陶文化研究相关的一组话题》(见《皋陶文化》2011.6创刊号、2012.6总第二期)一文中坚持认为:“‘皋陶’一名便有可能产生两种意义:一是人名,即作为皋陶部落的首领人名,亦具体人名也。再一是部落或部族之名,亦即迁徙中到定居后的部落或部族之名,如苗族之“苗”、白族之“白”。这样,‘皋陶’即有可能是部落名称也。这在上古初民时代的部落生活中是有可能的,如‘蚩尤’一名,既可实指传说中的东方九黎族的首领,又可泛指为蚩尤之族的统谓。” 我国上古时期,盛行原始的“嫡亲世袭法”,即:部落首领死后,一般由嫡长子继承首领之位,而且父传子、子传孙,延续传承下去。这就是所谓的“嫡亲世袭法”。这是一种在嫡亲间展开的血亲传承,这种继承方式至今仍活跃于我国的民间,尤其是边远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嫡亲世袭法”传承方式,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世卿世禄制”,以至于从皇位到各种爵位的继承都采取世袭的法子,甚至于影响到家族、家庭传承的等等方面,它对我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延续影响尤为至深! 现在看来,“皋陶”一词的特殊文化含义较为合理的诠释仍然是我说过的那两层意思:一是人名,即:作为具体特殊的历史人名而出现,如实指上古东夷集团少昊族团皋陶氏族部落首领的皋陶个人的名讳,即作为“上古四圣”之一和司法鼻祖以及皋城营建始祖的皋陶的名讳出现;二是族名,即:以具体历史人名出现而实则代指其族名,也就是以具体特殊 历史人名代指“嫡亲世袭法”下的某个部落的族名出现,这种表达方式常常是以暗示的方式直指代表其部落的首领而表述的。如“皋陶”、“蚩尤”等。 作为历史人名的“皋陶”,自然无需过多解释便自可明白,但作为族名的解释就要多费些笔墨,这对于理解史书上的那些晦涩难解之处是有好处的。 皋陶部落是上古初民社会与华夏族同样有影响有实力共同参与治理天下的一支强有力的氏族部落。由于中国上古时代“嫡亲世袭法”的存在,“皋陶部落”因此而享受世袭司法官(士)的特殊待遇得以代代延续。此即“嫡亲世袭法”下的皋陶部落。处于嫡亲世袭法下的皋陶部落顺时而沿袭,皋陶的族名是不变的,而作为皋陶部落的首领则是作为世袭司法长官(士)而因时因人变换着的。这样,在皋陶族名沿袭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时期担任“士”的人就有所不同而已,实际的人的名字也不一样。即其首领实际的名讳会因人而异,但对外多以冠之“皋陶”。其实,这里的“皋陶”,已成为司法官的代称。“皋陶”就是“士”,“皋陶”实际就是暗指皋陶部落族名!因为,此时的“皋陶”一词通过暗指代表其部落首领的方式表达出来,只是此时它已经彻底代替了作为部落首领的他们的真实名讳,所指就是他所代表的皋陶部落。这就是我要说的“皋陶”一词特殊文化含义之二的要义所在,即以人名暗指族名!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这里的“蚩尤”便是以历史人名“蚩尤”代称蚩尤氏族部落族名的统称,即蚩尤部落,而不再是单独作为“蚩尤”部落首领的人名出现了。一个部落的存在到消失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在“嫡亲世袭法”下,“皋陶”一词同样也会有这种出现几率的存在与可能,即可以历史人名的皋陶代称皋陶部落族名!因此,对“皋陶”一词特殊的文化含义较为合理的解释,我以为:这就像对司马迁《史记》这段文字里的“蚩尤”这个历史称谓的理解与解释一样,“皋陶”既可以是“皋陶”部落首领的个人的人名,也可以代称“嫡亲世袭法”下的“皋陶部落”的族名! 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白了“皋陶”一词既可以作为人名出现,又可以代指其族名,一切问题和狐疑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我们也就有了对历史上所谓的“皋陶”何以能够历尧舜禹时代而存在的说法和司马迁说皋陶活到106岁的记述等疑问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了,这更是对新近出土的《清华简?厚父》又说“皋陶”后来又有了辅助“后启”的历史记载一个较为贴切合理的解诠释了! 二、论皋陶文化 “皋陶文化”系后世学者根据皋陶担任理官时所思所言所作所为所归纳出来的一套皋陶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庞杂博大。下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释之。(一)、什么是皋陶文化 什么是“皋陶文化”?一言以蔽之,“皋陶文化”就是后世学者根据上古时代著名历史人物“皋陶”在担任理官(司法官)时所思所言所作所为所归纳整理出来的一套关于皋陶的言论行为的思想文化体系。皋陶为大理时推崇“德政”与“法治”,制定刑法,规范教育, 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等做法而整理出来的一套思想文化体系。这个文化思想体系庞杂而又博大精深,涉猎甚广,为我们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富无比的历史文化精神宝藏! (二)、皋陶文化的内涵 后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这样认为:皋陶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司法鼻祖,是我国“德治”和“法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皋陶文化的核心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安邦之道。 皋陶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兴“五教”、立“九德”、创“五刑”、亲“九族”。它是儒家学术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详见拙作《小议儒家学派对皋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皋陶文化”虽体系庞大,但主要贯穿在“德教”与“法治”两条线上,即体现在“德”与“法”这两个字上。皋陶德教文化和法治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皋陶文化属于“德”字的范畴的有:兴“五教”、立“九德”、亲“九族”;属于“法”字范畴的则为:创“五刑”。 “皋陶”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化,整顿民俗 皋陶的“明刑弼教”是华夏先民步入文明的重要标志。皋陶“明于五刑,以弼(bi 辅佐匡正)五教”(《尚书?大禹谟》),把“五教”之义明确划定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以规范人伦之行。可见“五教”的地位之高和重要。皋陶认为:普施教化,就是从教育入手,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教化难行,再绳之以法。 在兴“五教”的基础上,皋陶后来者又进一步将之升华为“五礼”,分别修订“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五种人应遵从的礼节,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同心同德处理政务和事务。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五礼”皆为提高人的社会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意识。“五教”是“家之礼”,“五礼”是“国之礼”。由“五教”发展到“五礼”的形成,即从“家之礼”发展到“国之礼”了,由小及大,合而思之,即暗合“国家”之义。“五礼”的形成,是夏王朝国家概念形成以来国家正常运行礼仪标准的需要!“五礼”的形成,即对人们的一般政治社会生活约之以“五礼”,从而规范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五种伦常关系。皋陶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 皋陶的“亲九族”,是指部落联盟为核心的亲属部落,既包括父亲的亲属部落,也包括母族和妻族婚姻关系的亲属部落之间,紧密团结,形成核心力量。“九族”即指:1、父 族四、母族三、妻族二;2、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这在初民社会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失为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联盟明智策略。 2、立德修身,知人善任 皋陶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其义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就是: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立“九德”,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的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它告诫每位官员都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品德修养。 3、肇启法源,公正执法 皋陶创“五刑”,用神兽獬豸公正审判案件,开启了我国刑法之先河。《左传》等古代典籍多载皋陶“作刑”说,实包含了皋陶开启中华法源的历史深意。皋陶与獬豸“神判”传说,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古代司法的正义诉求。 4、遵循天理,天人合一 皋陶所言“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等就是告诫人们要遵循天道,按照自然之理和规则行事,不违背自然法则,“替天行道,惠民为本”、“天人合一,天由人意”,从而达到天人合一。这是皋陶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皋陶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皋陶的贡献体现在皋陶文化中,主要是“破天荒地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观念,而这些思想观念蕴含了我国最初的治国安邦之道,其思想精华被后世诸子百家吸收并发扬光大,竟成为千古铸造华夏民族之魂的圣火和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源头。”(沙伲《浅谈皋陶文化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我非常同意这位六安女学人对皋陶贡献的归纳,即皋陶的五大贡献为:一是“人”(民)的观念的提出,皋陶认为:“在知人,在安民。”(《尚书?皋陶謨》)这是我国民本主义思想的源头;二是“德”的观念的确定,即皋陶的“允迪厥德,谟明弼谐”(《尚书?皋陶謨》)。皋陶强调以德用人,任人唯贤。皋陶的这种“道德观”为后世所承,成为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儒道两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系;三是“礼”的观念的制定,皋陶对禹曾说:“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尚书?皋陶謨》)皋陶“礼”的观念提出成为儒家理论源头,其后的“仁政”、“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思想实际上是对皋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四是“法”的观念的确定,皋陶说:“天罚有罪,五刑五用哉。”(《尚书?皋陶謨》)司法鼻祖皋陶主张“慎刑”、“轻刑”,主张以“法治”辅佐“德治”,与儒家“德主刑辅”和今天的“依法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五是“和”观念的明确,皋陶的“谟明弼谐”,关键在强调“人和”。这五大贡献尤以“和”观念的确定最为珍贵。 民本为“道”,民本是中华政治文化源远流长的思想瑰宝。皋陶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尚书·皋陶谟》),这其中便包含着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从《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对皋陶言行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皋陶是从民本立场出发,弘扬道德、勇于担当、公正廉明、贡献巨大的政治形象。 皋陶认为,法律一定要和道德教化相融,其中包含“民”(即“人”)的观念、“德”的观念、“礼”的观念、“法”的观念及“和”的观念。这五大观念,“和”最为重要,其落脚点便是教育民众要做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人”。 皋陶受人尊重的关键不是在于他的创立“五刑”,而是他在立法、司法中始终贯彻了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精神。 皋陶以“礼”、“校”为“德”,并通过定“五刑”开启了中华“法”源,皋陶思想成为儒家文化的源头活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长期生活在皋陶文化分布的区域及其文化氛围中,在儒家的典籍里,多有尊崇皋陶的论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论语.腾文公上》)。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赖孔子而传,赖孔子而开。皋陶文化为儒家所传,为儒家所承,从而发展为统治中国2000年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皋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影响后世的重要精神遗产。(详见拙作《小议儒家学派对皋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刊于《皋陶文化学刊》2016年5月第一期。) (四)、如何弘扬皋陶文化 在今天,如何弘扬皋陶文化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以为:首先要形成自上而下的共识,形成全社会的关注,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把弘扬皋陶文化作为我们振兴地方经济的一项重要对外宣传抓手之一。我们恳请政府和地方各界要加强皋陶文化研究学术专业团体和学术研究专业人员的扶持力度和必要的资金支持,使其研究和工作开展得以正常进行,卓有成效;皋陶文化研究学术专业团体和学术研究专业人士要努力扎实做好皋陶文化的基础研究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皋陶文化相关史籍、考古最新资料、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解读,努力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有新的发现,采取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努力多出研究新成果;二是要加强与加大皋陶文化的普及宣传工作力度,深入浅出地编写好皋陶文化的普及读本,让皋陶文化走进街巷里弄,走进平民百姓家,使更多的人知道皋陶,了解皋陶文化;三是加大皋陶文化的文创工作,打造地方历史文化品牌,发挥其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子,增加其文化含金量,为六安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本文档为【论皋陶与皋陶文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606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7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2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