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小农经济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小农经济

举报
开通vip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小农经济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小农经济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 小农经济 2011年第8期 总第201期 盘绸三垮 THESILKROAD丝绸之路?历史研究I29I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 从以军营田NJJ,农经济 刘江荣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东乡地区既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丝绸之路南道中转站.东乡族世代生活在河湟农业经济区与牧业经 济区的边缘.以军营田是其历史上最主要的农业发展方式.清朝以降,东乡族土地占有权主体从戍边军队到由官僚,地主...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小农经济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小农经济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 小农经济 2011年第8期 总第201期 盘绸三垮 THESILKROAD丝绸之路?历史研究I29I 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 从以军营田NJJ,农经济 刘江荣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东乡地区既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又是丝绸之路南道中转站.东乡族世代生活在河湟农业经济区与牧业经 济区的边缘.以军营田是其历史上最主要的农业发展方式.清朝以降,东乡族土地占有权主体从戍边军队到由官僚,地主, 富商和宗教上层人士联合构成的官僚地主阶级之演变催生了小农经济.商业反哺农业是东乡族在农牧业资源边缘带域存 续小农经济之殊途. [关键词]东乡族军屯;土地占有权;小农经济 [中图分类号]K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18-04 一 ,屯田强制东乡农业发展 屯田是千古之策.史上的屯田,无论是军屯还是 民屯,首先都是与军事目的或统治需要紧密相联系的国 有制经济.军屯以军队作为屯田劳动者,国家以军律将 士兵固着在土地上从事屯田生产.屯兵使用的土地,耕 畜,农具,籽种等生产资料,都由国家提供,屯兵对这些 生产资料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元代屯田的设置, 也像前代一样.和当时的兵制和财经制度密切相配合. 但作为”民族”政策或移民措施的配合部分,发挥的作用 更为特殊.在蒙古统治政权的手里,它被更充分地利用 为一种掠夺土地,奴役人民和”民族”压迫的手段.具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剥削方法更为有效而残酷,剥削面更为广泛而剥 削程度更为深刻.’民,军,匠诸色之划分,元代早已有 之.明代在黄册里甲制度尚未建立之前,其户籍仍以元 末原籍为据.@蒙元时期,是穆斯林移居中国最多之时. 由于成吉思汗子孙三次西征,被签发东来的中亚和西亚 穆斯林多达数十万人,他们主要是工匠和平民.工匠被 编入元朝政府或诸王贵族所属的工局,从事纺织,建筑, 武器,造纸,金玉器皿等各种行业的劳作,是中国回族先 民最早的工人队伍.平民被编入探马赤军,充当蒙古军 的前锋,后又被派去镇戍边关要塞,既是战士,又是农 民.过着兵农合一的生活.这是中国回族,东乡族等先民 最早的农民队伍.? 元末,经过长期战争,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客观情况 迫使朱元璋不得不通过军屯解决部分军队给养.朱元璋 出身下层,了解民情,深知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决不能竭 泽而渔.形势的需要,斗争的实践以及朱元璋个人的经 18’ESILE菇AD 历,使他逐渐形成了兵农兼资,耕战结合的思想和政 策.?明朝建立后,派征西将军邓愈攻占河州,循化,贵德 等地.元朝的吐番等处宣慰使锁南普,镇西武靖王卜纳 刺,西宁州同知李南哥以及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南木 哥,吉保,失刺等相继降明,明王朝对他们加官赐爵,以 资笼络,实现了河湟地区的安定.河湟地区东接秦陇,西 通西域,南交蜀藏,北护甘凉的战略位置,加之复杂的民 族组成.使其成为明王朝的重点经营地区之一.?明初河 州卫有正军员额1万余名,屯军人口约6万人,分布在7 个屯田千户所之68个屯寨.@按照朱元璋”陕西诸卫军 留三分之一御城池,余皆屯田给食”的诏令.河州卫参与 屯田的军人至少在7000人以上,若按每人50亩屯田 计,可开垦屯田3500顷.据嘉靖《河州志》卷1《食货志》 记载,嘉靖时河州共有屯田3452余顷,而此时河州民户 的耕地也只有3559顷,有民户5208,口90845,可见,明 初河州卫屯田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 的.?明清政权更迭后,在战乱造成的荒芜土地上,清朝 政府实行了大规模的屯田,以至在政府文件和官员口语 中,将甘肃的耕地统统叫作屯田.@由此可见,蒙元以降, 军屯制主导包括东乡在内的河州农业之发展. 进而论之.军屯地点的选择在历史上主要有以下四 个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一是腹里军事据点,二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军事 要塞,三是水陆交通要枢,四是边防地区.@东乡地区符 合军屯四个条件中的后三个条件,这就决定了寓兵于农 的军屯一直是东乡最为主要的土地制度.当河湟边缘汉 藏之间政治比较稳定,多民族矛盾得以缓和的历史时 期,军屯往往转化为民屯;当中央王朝更迭战乱时,往往 造成这一少数民族山区边地大量土地荒芜.依从征官兵 之留戍者,土着之归附者,有罪谪戍,调拨来边者四大军 户来源看.东乡地区的军户在蒙元时期主要是中亚和西 亚从征官兵之留戍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界在对 东乡族主体经济与社会生活的零星研究中.长期忽视对 东乡地区屯田制度的探考.事实上,至鸦片战争以前,东 乡地区的小农经济并不发达,鸦片战争后.仍有不少官 地(屯田).蒙元以降,在东乡农业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 的是屯田制度中的军屯.大部分肥沃土地的所有权行使 主体是军队而非地主,土官或流官.东乡地名信息中就 遗存有历代中央王朝戍边屯田开发的历史痕迹.据马志 勇先生考证:”东乡地区沿川沿原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便 利,宜于屯田;山区水草丰盛适于放马.这些细节虽不见 史册,但从东乡地区的地名可以得到证实.在黄河西岸 的东乡喇嘛川有’屯地’地名,东源公社有’新屯地’地 名,考勒公社锁豁土原也是蒙古人屯田的地方,这个原 共有土地七千余垧,其中’屯地’,’民地’各占一半,这些 ‘屯地’,’民地’的叫法一直沿用至今.东乡还有三处’同 前’,’同前’就是’屯田’,在东乡语中qian与tian对音.” @择要一述.东乡地区河川良田多为历代中央政府以军 队直接占有,为其军队补养服务,军事屯田才是历史上 东乡族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推动力. 更进一步讲.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 态.@始自秦汉的边防军事屯田制度对现今东乡族的形 成至为关键.一方面,这种制度在秦汉时期就将东乡地 区土着先民河湟羌纳入其中,使其很大一部分完成汉化 并有效发展了当时的生产力,从此拉开了河湟经济开发 的历史大幕.另一方面,元朝对于包括东乡地区在内的 河州之边防军事极为重视,影响直至明清,严格的屯田 户籍制度又将构成现今东乡族主体的非土着先民长期 固化在东乡地区.这一历史时期.屯田制度不仅大大加 速了东乡族非土着先民本土化的进程,而且明朝在当时 强制汉化少数民族.洪武五年(1372),”令蒙古,色目人 氏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后又 令各族人民都一体纳粮当差,这就进一步从经济生活上 促进了东乡族与河湟地区其他民族相互融合.总之,军 屯为主的历代屯田一方面强制性东乡族主体农业经济 的发展,另一方面,东乡族在供养补给元,明,清集权官 僚政府军队和巩固加强中央王朝边防等方面发挥了不 可磨灭的历史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一制度确立了农业 在东乡族多元生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使得东乡族主体 经济日趋自洽于大一统的统制经济体系.与此同时,东 乡族为主体的农民阶级在元明以降的东乡登上了历史 舞台,在反抗满清王朝的数次艰苦斗争中逐渐显露出英 勇团结的民族自觉性. 二,东乡土地占有主体更替 集权官僚制是以政治的集权控制土地所有权的专 制.@这一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以皇帝为名义的国家土地 所有制,官吏有职田,禄田的占有权.并将部分土地占有 权”均配”给农民,可以买卖,析分继承.无地或少地农民 可向官僚地主租土地,成为佃农,付一定的地租,作为使 用土地的代价.不论地主还是农民,都要向国家交税,以 体现国家土地所有权对占有权的控制.@在中国集权官 僚农民社会里,统治制度的新创设或较有效的传统制度 的加强.主要是阶级矛盾的广泛化和尖锐化的表现.自 辽金以后,军屯逐渐强化,元明两朝发展到高峰,是封建 社会后期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矛盾尖锐化的 具体反映.是在农民反封建斗争日益扩大和加剧的趋势 下.封建国家为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维护地主阶级的统 治所采取的措施.@复前述及,河湟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 地位,可西控塞外诸卫,北据蒙古,南扞诸番,东卫关陇,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明初.随着河湟地区卫所的建 立.为进一步控制刚降附的土官进而控制整个青海,明 廷采取了不同于西南地区以土司统治为主,流官为辅的 方式,而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土官与汉官参治,令之 世守”@的措施.@明洪武以降,东乡地区的军屯制趋于衰 微.”土流参治”的政治制度开始在东乡社会发挥主导性 的统治作用:土地占有权行使主体以明洪武中期河州实 行里甲制度为标志.从中央戍边屯田军队转变成为土官 与流官共同领导下的官僚地主阶级,东乡族沉重的赋役 随之而来.有清一代,东乡族在土司制,里甲制和会社制 的统治下遭受地主,官僚,宗教上层人士和高利贷者四 位一体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统治须有它的物质基础——田赋和徭 役.国对此,陈翰笙先生研究指出:”赋役制以小规模农业 的自然经济为基础;联合着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在小经 营中制造必要的及剩余的生产物.这种剩余生产物以物 品田租的形式流入地主的掌握中.物租与力租不是没有 合并的可能.但在赋役制下力租却限于极小部分.即使 中国或印度的地主比较法国地主所领的土地面积要小 得多.土地所有者与直接生产者间的生产关系还是丝毫 不变的.印度与中国的地主在赋役制下同样是以物租的 形式向农民榨取剩余生产物的.这种榨取方式同欧洲中 古时代地主所用的完全没有什么差别.”@清政府对东乡 人民最大的掠夺之一就是赋税,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 以前,东乡赋税非常混乱,田亩没有定则,赋税没有定 f{l《》A》9 量.由里长,甲首等任意勒索.康熙四十四年(1705),经 过清丈土地,厘定税则以后,东乡人民每年仍要交纳千 石左右的粮食,两三千两地丁银,再加上大量临时摊派, 人民负担很重,因而使得大批东乡人民弃田逃亡.在地 主和官府的双重掠夺下,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非常尖 锐.这具体表现在当时东乡人民与统治阶级的武装冲突 上.特别是乾隆,同治年间的反清斗争,规模很大,斗争 也很激烈.鸦片战争以后,东乡除了私有土地,尚有相当 数量的官地,又叫屯田.屯田租额较轻,因此多为豪绅地 主承包.他们又转租给佃户或雇人耕种,从中进行剥削. ? 诚如东乡花儿所唱:”百七百八地籴青稞,二百的斗 价里过来了;交过了皇粮催团课(地租),穷汉们没活的 路了.”0相较军事屯田占主导的元明时期,清代东乡族 的小农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小农经济不仅维持了农民这 个主要劳动者阶级的简单再生产,也为官僚地主阶级的 统治提供了经济条件.@小农经济的发展是清代东乡地 区集权官僚统治强化的突出表现;土地占有主体从戍边 军队到由官僚,地主,富商和宗教上层人士联合构成的 官僚地主阶级之演变.加深了东乡农民与统治集团之间 的经济矛盾.总之,广大东乡族人民在清朝统治的200 余年中常常食不充饥,衣不蔽体,东逃西散,苦不堪言, 最终走上了武装反抗满清官僚地主阶级的革命道路. 三,东乡撒尔塔式小农经济 民族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社会形式,在长期对人们 经济活动的制约中,逐渐地演变为经济的一种属性,是 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 式具有内部的坚固性结构;在印度和中国,小农业和家 庭工业的统一形成了生产方式的广阔基础.@农民是中 国古代文明主体的主要部分,其生产方式就是小农经 济,即世代在自家占有或租来的小块土地上,以”家”为 单位,进行手工劳动以维持基本的生活,他们的剩余劳 动产品为官僚地主阶级所占有,是官僚地主经济得以存 在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农经济和官僚地主经济 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形式.?东乡族土着先 民的小农经济始于秦汉,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边缘 带域的东乡地区不仅是农业与牧业生计的资源边界,而 且是历史上多种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和河湟多元文化交 融之区.明清以降,东乡地区既不是中国政治统治与经 济发展的重心,也不是西北经济区内的开发要地.在这 样的自然,人文与政经环境中,伊斯兰教信仰化作东乡 族非土着先民的撒尔塔认同,进而创造出极具本民族特 色的小农经济,本文将其称为撒尔塔式小农经济. 2Q:;i{i驳?;》 生活在集权官僚制中的东乡族虽始终坚持以农为 本,但清朝以降,其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每况愈下,农业生 产技术和工具非常落后,农业生产自给却不能自足的矛 盾较为突出.自然环境方面,据位于东乡县唐汪川的红 塔寺石碑记载,康熙三十八年(1699)”山势嵋蛲,林木蓊 郁”.清中期后,连年战争,兵燹不断,东乡地区林木被破 坏几尽.@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普遍是浅耕粗播,甚至甜 种(即不施任何肥料).光绪年间,农业生产工具有杠子, 犁头,耧车,镢头,铁锨,石磨,石碾等,铁质工具很少.由 于土地收获量极低,剥削惨重,广大农民除了交纳租赋 外,所剩无几,连”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也达不到.因 此.农民们多在农闲时外出当小贩,挑担子,当脚户,以 弥补生活的不足.@另外,由于农业生计资源的先天不 足,东乡族土着先民和非土着先民千百年来的许多生活 日常用品的原料都与畜牧业有关.至今东乡的许多地名 仍保留着当年畜牧业生产的痕迹.如”郭尼匡”意为羊 沟,还有马场,牛沟等名.固有鉴于此,撒尔塔式小农经济 的主要特点集中表现为农牧相结合,长途贩运与短途贩 卖相结合,家庭手工业,山地畜牧业和穆斯林商业因集 权官僚统治而聚合植根于小农生产方式,以多元生业格 局和多种生计手段艰难地存续着家庭经济.其中,贩运 是东乡族突破小农经济桎梏,充分利用农牧两大经济区 剩余劳动产品比较优势.进而以商品交换中间人和承运 人的双重身份获得商业利润的最具本民族特色的移动 性生计手段.挑担子,当脚户,制皮筏都是为了贩运,贩 运一般会带来双重收入:第一重收入是提供运输服务的 劳动所得.第二重收入是售卖所贩运商品的利润.在东 乡族的经济生活中,这一移动性生计手段所得的双重收 入大都用于存续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自给却不能自足的 小农经济,因而贩运在历史上长期从属于小农经济,其 双重收入终未积累形成商业资本.要而言之,商业反哺 农业是撒尔塔式小农经济最大的特色. 总之,家庭经济是农民生存之本.?家庭农业与家庭 手工业的结合,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农业集约 化与经济收益的递减是小农家族经济结构的特征.@农 民家庭既是一个消费单位,又是一个生产单位.农民的 消费就包括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支出高于生 产消费支出,是封建社会农民消费的又一个重要特点.0 以农为本的东乡族家庭经济既有自给性生产的一面,又 有商品性生产的一面.其中,农业属于自给性生产,畜牧 业和手工业劳动剩余产品则常用于交换生活必需品,商 业是东乡族一种移动性的生计手段,其主要内涵是充当 商品运输的承运人和商品交易的中间人,其获利主因是 提供服务性的劳动.伊斯兰教文化的商业精神深入东乡 族的骨髓,他们寓教于商,经商哺农,农牧兼营,以灵活 多元的生业结构驾驭着农牧业生计的资源边界.以自洽 于小农生产方式的家庭经济不断强化着撒尔塔认同为 核心的社会记忆,以中国特色伊斯兰教门宦制度为纽 带.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绵延传承着本民族的经 济与文化.. [注释] ?赵予征:《丝绸之路屯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 5页. ?王希隆:《清代西北屯田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 14页. ??梁方仲:《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中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局2008年版,第282 页,第365页. ?马通:《中国伊斯兰教门宦与西北穆斯林》,《西北民族研究》, 1989年第1期,第117,131页. ?唐景绅:《明初军屯的发展及其制度的演变》,《兰州大学学 报》,1982年第3期,第33—45页. ?朱普选:《明清河湟地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西北民族研 究》,2005年第3期,第59—68页. ?清?王全臣:《河州志》卷2《田赋》. ?武沐:《甘肃通史》(明,清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 88页. ?李清凌:《甘肃经济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5页. ?王毓铨:《王毓铨史论集》(下),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945页. ?马志勇:《”撒尔塔”与东乡族族源》,《西北民族学院》,1983 年第1期,第31,48页.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 70页. ?《明会典》卷20(户口》二《婚姻》一. ?刘永估:《中国经济矛盾论——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中国经 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刘永佶:《经济文化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 页,第294页. ??王毓铨:《明代的军屯》,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2,23页. ?《明史》卷330(西域二》. ?张维光:《明代河湟地区”土流参治”浅述》,《青海师范大学学 报》,1988年第3期,第108—114页. ?陈翰笙:《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 学研究所农村经济参考资料之一,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第 4页.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甘 肃省编写组:《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 社2009年版,第72—73页. ??《东乡族简史》编写组,修订本编写组:《东乡族简史》,民族 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第48页. ?刘永估:《农民权利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刘永佶:《民族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49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72, 373页. ?陈其斌:《东乡社会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页. ?杨思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中国经济出版社 2Oo5年版.第346页. ?萧国亮:《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独特的”食货”之路》,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方行,经君健,魏金玉:《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下),经 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2182页. 《大道——陕西交通跨越发展纪实》报告文学集首发 日前.一部全景式,多角度地反映陕西交通建设取得 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交通加快发展沧桑巨 变的精美图书,《大道—.陕西交通跨越发展纪实》报告 文学集首发式在西安隆重举行. 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之作,《大 道一一陕西交通跨越发展纪实》从策划到筹备直至成书, 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宣教中心组织.陕西省交通作家协 会具体承担编辑统筹工作,分工负责.全力以赴,邀请省 内有一定知名度,熟悉陕西交通建设,创作激情高,出手 快的莫伸,冯积岐,和谷,商子秦,朱文杰和常智奇六位着 名作家.分章节采访,撰写,并成立了编委会和编辑统筹 组.本书由序言《感谢这个时代》,《高速篇九衢若飞虹》, 《干线篇纵横新天地》,《村路篇阡陌的嬗变》,《改革篇 辉煌三大步》,《运输篇流畅的血脉》,《文化篇绚丽助推 器》和后记八个部分组成.作家们将笔触伸向改革开放30 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陕西交通的发展变化.全书 2O余万字,全彩色,文图并茂,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秘;iK瓣?A2
本文档为【东乡族农业发展史考述——从以军营田到小农经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27
浏览量:14